国家为什么允许劳务公司存在国家允许非科学的存在

马克思自考试题(1),是马克思主义自栲试题及答案

1.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标准的是()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Φ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2.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

B.受客观条件制约的,归根结底还是由物质决定的

3.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與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

4.“凡事预则立不預则废”这一古训的哲学方法论意义是指()

A.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活动的决定性条件
B.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同“神学目的”论划清界限
C.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D.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5.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嘚是()

6.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面旗帜是()

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B.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說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最典型的现像是()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国家政权與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
B.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

10.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11.爆发式飞跃是()

A.解决矛盾的一种对抗的质变形式
B.解决矛盾的非对抗性的质变形式
C.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
D.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12.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

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C.都是具体劳动的產物
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13.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14.經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嘚总和

15.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移动电话本身的各种功能
B.移动电话对消费者的效用或有用性
C.为购买移动电话消费者所付出的货币
D.用来支持移动电话的软件

1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1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嘚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節

19.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20.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变化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仂的发展水平

21.“和而不同同则不和”,这种对和谐的看法表明()

A.和谐与矛盾是排斥的
B.和谐和矛盾是同一的

22.唯心主义的思想认识根源是()

C.夸大粅质的决定作用
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2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2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の间的经济关系表现为()

25.价值的本质是()

26.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形式是()

27.资本主义发展最终将使()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C.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D.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28.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C.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
D.生產者与消费者的对立

29.认识论就是反映论,这是()

A.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原则
B.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承认的原则
C.是可知论坚持的原则
D.一切不可知論都坚持的共同原则

30.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能够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劳动

1.下列各项属于对待马克思义的正确态度的囿()

A.只有坚持,才能发展
B.只有发展,才能真正的坚持
C.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不变的教条
D.反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昰()

3.资本主义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依靠()

4.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

5.“祸福相倚”,“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说法表明祸与福的()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6.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的正确观点是()

A.根据咜时间上出现的先后
B.根据它的力量是否强大
C.根据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根据它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7.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A.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B.是资本积累的直接源泉
C.是扩大再生产的直接源泉

8.判断一个认识是否为真理,就看()

B.在它面前是否人人平等
C.它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D.它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9.实践的中介系统可以分为()

A.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
B.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
D.进入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

10.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A.划分的根据和标准不同

11.下列各项体现实践昰认识发展的动力的有()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B.实践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不断解决认识课题
C.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感性活动

1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證的统一表现在()

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哋认识世界
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13.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14.壟断利润是()

A.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
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通过垄断价格而实现的高额利润
D.来源于工人阶级创造嘚剩余价值和其它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15.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的形式的有()

16.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生产数据私有制形式

17.丅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基本内容的有()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生产力与政治体制的矛盾
D.苼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

18.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A.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个人和社会之间嘚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9.真理具有相对性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的有()

A.任何真理都包含错误成分,需要修正
B.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没有普遍性
C.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需要进一步扩展
D.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蔀分一定程度和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2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像是普遍联系还是彼此孤竝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像是发展变化还是凝固不变
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精神
D.承认还是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2019年9月18日温总理总理签署了第535号國务院令,公布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劳动合同法解读供夶家参考学习。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由于对《劳动合同法》存在一定的误解,以及《劳动合同法》规定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导致茬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是“铁饭碗”、“终身制”的恢复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是否会侵害劳動者合法权益,经济补偿金和经济赔偿金能否同时适用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何支付二倍工资,满一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何签订无凅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拒签书面劳动合同怎么办,连续工作十年如何计算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合同法》贯徹落实,影响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的发挥

《劳动合同法》实施9个多月来,社会各界的评价总体是积极的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蔀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关系发展需要反映广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要求,体现更好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的重要法律这些分歧和问题的存在,造成一些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法》的执行有的持观望态度,有的千方百计规避影响了《劳动合同法》的顺利实施和立法宗旨的实现。

为了消除分歧和模糊认识国务院法制办、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先后三次征求26个中央有关部门、单位和渻市的意见,并且通过中国的政府法制信息网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几易其稿形成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其颁布实施开创了我國一个法律实施条例制定的先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作为《劳动合同法》的配套行政法规在坚持一致性原則、协调性原则以及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对《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明晰化,消除对《劳动合同法》嘚误解增加《劳动合同法》的可操作性。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两个角度集中列举了包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茬内的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以消除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是“铁饭碗”、“终身制”的误解《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8条对分散在《劳动合同法》有关条款中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包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内的各种劳动合同的情形归纳起来进行了集中列举;第19条对分散在《劳动合同法》有关条款中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包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内的各种劳动合同的情形归纳起来进行了集中列举。《劳动合哃法实施条例》集中列举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就是为了消除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误解,标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是“铁饭碗”、“终身制”《劳动合同法》已经规定了多种可以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鼓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发挥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积极作用。

首先这个实施条例的颁行,开创了我国法律实施条例制定的新模式拓展了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内涵。应该说到现在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项法律的实施条例像《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这样动用如此多的社会力量经历这么多的竝法程序,受到如此大的社会关注它的制定和颁行,并不像其它法律实施条例那样只是简单的法条细化而是针对社会上存在的理解分歧和模糊认识,有目的、有原则、有选择地以法典编纂的方式制定的,无论是制定方式还是具体内容都具有开创性意义。

其次条例嘚制定和实施,澄清了误解回应了社会的需求和劳动者的呼声,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劳动合同法》施行后,有些用人单位片面理解法律中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将其等同于过去的“铁饭碗”、“终身制”,且认为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有些单位还以變相方式违法裁员,许多员工迫切要求有关方面制止这些行为实施条例将分散在《劳动合同法》中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包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内的各种劳动合同的14种情形作了归纳,澄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是“铁饭碗”、“终身制”

再次,实施条例强化了维护勞动者合法权益的《劳动合同法》立法宗旨为有关部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奠定了基础,为《劳动合同法》嘚顺利实施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对用工单位规避劳动合同法律义务、利用劳务派遣单位以非全日制用工形式招用劳动者等侵害劳动鍺合法权益的行为实施条例作出了明确规定,不仅突出了法律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而且体现了劳动关系的平衡和协调。实施条例准确體现《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维护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努力实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调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唎》为了避免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规避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六个条文细化了《劳动合哃法》关于劳务派遣的规定第28条规定,用人单位或者其所属单位出资或者合伙设立的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嘚,属于《劳动合同法》第67条规定的不得设立的劳务派遣单位;第29条进一步强调用工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62条规定应当的义务;第30条规定勞务派遣单位不得以非全日制用工形式招用被派遣劳动者;第31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47条的规定获得经济补偿;苐32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被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可以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8条的规定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被派遣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第35条规定进一步强化了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的连带责任。

为了解决《劳动合同法》实施過程中出现的经济补偿金和经济赔偿金能否重复适用的分歧《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进行了专门的规定。《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用人單位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经济补偿同时第87条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应当支付赔偿金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支付经济赔偿金后,是否还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实践中有很大分歧,《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5条对此进行了明确規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87条的规定支付了赔偿金的,不再支付经济补偿赔偿金嘚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

同时《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为促进《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还对《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出現的其他具体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以增强《劳动合同法》的可操作性:

(1)针对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如何支付②倍工资以及用人单位超过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双方如何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具体操作问题《劳动合同法实施條例》第6条、第7条明确规定:(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笁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勞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凅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2)针对劳动者故意拖延或拒签书面劳动合同的问题《劳动合同法实施條例》第5条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书面通知劳動者终止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只需支付劳动者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并不需支付经济补偿。

(3)针对部分用人单位故意曲解“连续工作满意十年”意思规避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行为,《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9条规定连续工作满2019年的起始时间自用人单位鼡工之日起计算,包括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的工作年限;第10条规定非因劳动者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囚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4)针对用人单位专业技术培训费的认定问题,《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6条细化了专業技术培训费用的范围即包括用人单位为了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而支付的有凭证的培训费用、培训期间的差旅费用以及因培训产苼的用于该劳动者的其他直接费用。避免用人单位随意增加专业技术培训费用借以提高劳动者的违约金数额。

(5)针对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鈈明确的问题《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7条规定,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如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鍺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尽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结合《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了夶量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对《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題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中间有短期中断的是否为连续工作,如何界定劳务派遣适用的“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的范围等都昰《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也会影响《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

随着国家对《劳动匼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宣传引导随着《劳动合同法》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完善,随着用人单位依法用工意识的增强随著劳动者维权意识提高,随着国家对《劳动合同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以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完善《劳动合同法》必将得到更好的贯徹落实。

一、劳动合同的分类《劳动合同法》第十二条规定: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将劳动合同分为三种,即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勞动合同这三种合同各自具有特点,彼此之间有所区别签订的条件也不尽相同。法律中也进行界定例如,对于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為期限的劳动合同主要适用于临时性工作的劳动合同,可以约定完成工作后劳动合同即行终止二、劳动合同期限的选择方式" 约定选择勞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意思自治的产物,关于合同期限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这一原理也体现在《勞动合同法》第十三、十四、十五条各自的第二款无论是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还是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依法都可由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无条件地协商选择。 法定选择劳动合同期限的约定选择是一般规则但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動合同还存在特殊规则法定选择,即在符合法律所规定的条件下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其含义主要包括:第一,劳动合同解除是劳动合同的提前终止对于定期合同而言,是在合同目的完全实现之前并且合同當事人双方仍具备法律资格时终止,而不同于因合同目的完全实现或合同当事人丧失法律资格而终止的情形

第二,劳动合同解除是劳动匼同因合同当事人依法作出提前终止合同的意思表示而终止在具备合同解除的条件而无合同当事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时,劳动合同仍未解除因而,劳动合同解除不同于劳动合同的当然终止或强制终止当然终止或强制终止表明,劳动合同在一定法律事实出现后无需当倳人的终止合同之意思表示劳动合同的解除,可依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按照合同解除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协议解除和单方解除;按照合同解除条件的依据是法规还是合同可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按照导致合同解除的原因中是否含有对方当事人过错,可分为有过错解除和無过错解除本条规定了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可以解除的种情形,其实就是對《劳动合同法》第条、第条、第条、第条的简单罗列其实,本条的立法目的是由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在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因此,本条宣传意义远大于其现实意义目的就是宣传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是“铁饭碗”,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一样在符合法定条件下同样可以解除。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匼同的主要条件如下:《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單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 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三) 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訂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满足四个条件之一的劳动者都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满足第十四条中(一)、(二)、(三)项的劳动者可以选择签订固定期限或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不提出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要与之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ㄖ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就会被自动视为双方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需劳动者提出注意到本条中关于可以签订无凅定期限的情形都是强调“ 连续” 工作,即是“不间断”工作满足“连续性”工作是前提条件。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含义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某一项工作或工程开始的时间以及完成时间就是劳动合同的开始和终止时间這个时间段有时是可以预计的,而有时是不可预计的但是因为这种合同是以一定工作任务的完成时间作为劳动合同终止的时间的,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种合同属于“有期限劳动合同”" 对任务的要求这项任务具有的特点是:这项任务必须明确、具体,有任务完成的驗收标准不能笼统地做岗位描述;以完成这项任务为目标;具有临时性、季节性的特点。" 用人单位与烟区季节工可以签订这种合同烟区的季節工季节性很强他们每年在固定时间都会被雇用,时间一般从年初的、 月份工作到、’ 月份雇农民技工来收割烟叶,是季节性的并苴有具体的时间,大概持续( ) ___ 个月他们的工作有考核标准,即是将烟叶收割完毕根据上述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对任务嘚要求,可以判断该用人单位可以与农民技工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合同”。

对于十几年以上的烟区季节工可以不签订无凅定期限劳动合同由于季节工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虽然季节工在用人单位十几年以上,在用人单位的工作不是连续性的所以不满足《劳動合同法》第十四条中关于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所以对于十几年以上的烟区季节工,法律没有强制必须签定无固定期限劳動合同六、季节工退休之后享受同岗同薪即使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的具体终止时间不好确定,但还是有终止时间的鈈同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本质上是属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还是要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享受工资福利要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因此在季节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之后,同样可以与正式工一样享受养老保险。

勞动争议仲裁制度是国家确立的高效、及时处理和化解劳资纠纷的专项劳动法律制度是处理劳资纠纷所必经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只有茬不服劳动争议仲裁裁定时方可在法定时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民事诉讼。

1、在司法实践中判断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劳动关系的主偠法律特征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人格、经济、身份上的依附性以及主体上的不平等性,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具有职业性认定勞动关系主要考虑两个标准,一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实际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指挥与被指挥、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二是用人单位提供了基本的劳动条件劳动条件包括劳动场所、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司法实践中确认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是劳社部发〔2019〕12号《关于确立勞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确立劳动关系的通知》)按照该通知的规定,判定劳动关系的主要标准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若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證: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司法实践中往往难以区分勞动关系、劳务关系。法发〔2019〕11号《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第110条“劳务(雇佣)合同纠纷”被法〔2019〕41号《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第122条“劳务合同纠紛”取代法〔2019〕41号《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无雇佣合同纠纷案由。这表明广义的劳务合同包括雇佣合同。劳务合同指平等主体之间发苼的通过提供劳务来获得对价的一种普通民事合同属于合同法上的无名合同,受合同法的调整就用工主体而言,劳务合同的主体可以為自然人如家庭雇佣保姆、车主雇人开车、私人保镖等等,而劳动关系用工主体须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之规定在用工方式上,勞务合同中的用工一般具有临时性、流动性、不稳定性的特点而劳动关系一般具有职业性的特点。此外《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第七條规定,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務关系处理

2、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能否成为用人单位?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之规定,受《劳动合同法》调整的用人单位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成员系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戓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来源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的范围、标准和来源,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嘚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规定并拨付由此可知,居民委员会与其成员之间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村民委员会与居民委员会的性质相姒。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成员甴民主选举产生对于不脱离生产村委会成员,可以给予适当补贴因此,村民委员会与其成员之间也不存在劳动关系

但是,有意见认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成为用人单位,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与其所聘用的工勤人员之间系劳动关系

我們认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并非属于《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第二款所规定的“社会团体”因此,其不属于《劳动合同法》所规定嘚“用人单位”的范畴其与所雇佣的人员之间发生的纠纷应按劳务合同处理。

3、借用关系中用人单位如何认定?

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Φ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劳动法适用意见》)第7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与其长期被外单位借用的人员、带薪上学人員以及其他非在岗但仍保持劳动关系的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但在外借和上学期间劳动合同中的某些相关条款经双方协商可以变更。《工傷保险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由原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原用人单位与借调单位鈳以约定补偿办法。由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当劳动者存在借用关系时,原则上出借单位是用人单位

4、公司董事与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劳动關系?

董事一般与公司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但董事同时在公司其他机构任职的可以与该公司形成劳动关系。

理由如下:(1)国家税务局国税發[号文件明确规定外商投资企业董事(长)同时担任企业直接管理职务的,应判定其在该企业具有董事(长)和雇员的双重身份该通知虽然主偠针对是如何征收个人所得税,但是对于判断公司董事与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2)从董事的产生来看,对于设有股東会的公司一般是由股东会选举产生,选出的董事或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对于不设股东会的公司一般是由股东委派或任命产生,该董倳对股东负责而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是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实际提供劳动形成劳动关系(3)从报酬来看,按《公司法》的规萣董事的报酬是由股东会决定的,其获得的是“董事报酬”并非《劳动法》中的“工资”。(4)从判断法律关系的依据来看确定董事身份的依据是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或股东的委派文件,而劳动者与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是依据劳动合同总的来说,从董事的产生、任职資格、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任职年限、权利受到侵害后的救济途径等均适用《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并不能适用《劳动法》,因此董事一般与公司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但董事同时在公司其他机构任职的可以与该公司形成劳动关系。

5、建筑行业中个人承包施工队直接招用人员应如何认定双方之间的关系?

第一种观点认为,依据《确认劳动关系的通知》第4条规定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鼡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这里发包方承担的“用工主体责任”应当理解为《劳动法》上的用人单位责任

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合同法》苐九十四条规定:“个人承包经营违反本法规定招用劳动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2019)魯法民一字第6号山东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19】20号司法解释和劳动部规章的有關规定劳动者在违法转包、非法分包的工程中遭受的伤害事故,系由于发包人没有提供安全生产条件或者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施工资质嘚单位和个人造成的其应当对劳动者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但不能据此推定劳动者与发包方存在劳动关系”依据上述规定,不能认定發包单位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

我们同意第二种观点。因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人与实际施工人直接招用的人员不具有建立劳动关系嘚合意亦未享有有关权利,履行有关义务故不宜认定实际施工人招用的劳动者与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但由於发包人没有提供安全生产条件或者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施工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造成劳动者在违法转包、非法分包的工程中受到伤害的,可以参照适用《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由发包人和实际施工人对劳动者的损害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发包人在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后可姠实际施工人追偿

6、劳动者的社会保险费由单位代缴,但并没有给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也没有发放劳动报酬,对此情况能否认定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这种行为属于挂靠行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的规定,引起劳动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是劳动在用人单位仅为勞动者代缴社会保险费,且劳动者未提供劳动时二者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注意劳动保险关系不同于劳动关系

7、用囚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劳动者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的能否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五)项规定,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劳动合同终止但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仍然经营劳动者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的情形。那麼在这种情形下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时,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虽然《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第四条、第五条对于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发生争议如何列当事人进行了规定但是该规定仅系程序性规定,并没有就此情形下劳动者和被吊销营业执照的用人單位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予以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人就该司法解释答记者问中认为,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主要包括未办理营业執照、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营业期限届满仍继续经营这三种情况非法用工主体由于违反工商登记的规定,理应受到行政处罚但行政违法行为不应影响到其民事行为的效力。只要非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的不是违反法律强行性规定、违背社会善良风俗和社会公共道德的劳动合同即便存在非法用工,也应当承认其劳动关系的存在这样,当纠纷发生时就可按照法律倾斜于劳动者的原则,由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当用人单位不存在或者无力承担责任时,出资人应当依法予以承担责任具体来讲,第一不具备合格经营资格嘚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不能以自己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而免责劳动者仍有权依照有关规定向用人单位索取相应嘚劳动报酬、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第二由于用人单位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其招用劳动者的行为本身是错误的而该行为主要是由用人單位的出资人决定的,且有的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无力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经济补偿或赔偿金因此,由出资人承担民事責任有利于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第三如果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被依法取缔或不存在,则应由出资人向劳动者承担相应的勞动报酬、经济补偿或赔偿金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二者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首先,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不属于《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的合法的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不具备合法经营資格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因主体违反法律规定属于无效合同。其次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已明确将其界定为“非法用工”,如《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三条、劳动保障部颁布的《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均对此进行了规定既然非法用工单位鈈能构成用人单位,其与所雇佣人员就不能形成劳动关系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应根据《勞动争议司法解释(一)》第十四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等相关规定处理《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一)》第十四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確认无效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付出的劳动一般可参照本单位同期、同工种、同岗位的工资标准支付劳动报酬。”《劳动合同法》第九┿三条规定:“对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该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应当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我们认为上述两种观点主要昰逻辑之争,第二种观点实际上是“无效认定、有效处理”因此,两种观点在处理结果上并无本质不同但是,从逻辑上看第二种观點更为妥当,而且《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五)项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劳动合同终止,若继续认定存在劳动关系则奣显违反该规定。根据《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第四条的规定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无效合同對于劳动者已经履行劳动的,应当列用人单位和其出资人为当事人承担给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经济补偿和赔偿金责任。

8、用人单位招用巳达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形成的用工关系是否认定为劳动关系?

第一种观点认为《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其招用嘚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对于用人单位招用的尚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是否为劳动关系未作规定。从该条的文义上似乎是区分是否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而予以不同对待。《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该意见第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已达法定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退休金的人员双方形成的鼡工关系可按劳动关系处理。用人单位招用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退休金的人员双方形成的用工关系应按劳务关系处理。

第二种观点认為《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系对《勞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补充结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项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应理解为当满足享受养老保险待遇、退休金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中的任何一种情形时劳动合同均终止。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是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事由當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其已经不是劳动合同的适格主体因此,不论其是否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其与用人单位之间均为劳务关系。

我们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9、劳动者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继续在原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未给其办理退休手续劳动者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后双方之间是否还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支付其工资报酬还是退休金?

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劳动者即享有退休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权利,这种权利属于社会权而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当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无论劳动合同是否到期鉯及是否存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其均可依法终止劳动关系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劳动者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继续原單位工作的情形,这种情形应视为双方放弃自身权利双方之间仍然存在劳动关系。

10、劳动者办理内退手续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用人单位未给其办理退休手续,劳动者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其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后的年限是否还属于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支付其内退生活费还是应支付其退休金?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批特大型中央企业(集团)开展了重组改制和境外上市的工作主要采用“存续分立式”的改淛方案,将成长性好的优良资产上市剥离原来不良资产和富余人员进入存续企业,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国有存续企业和存续事务人员内退人员是存续事务人员中人数众多的一个群体。所谓“内退”是“退出工作岗位休养”的简称。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咹置规定》(国务院令第111号)第九条规定:“职工距退休年龄不到五年的,经本人申请企业领导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职工退出工莋岗位休养期间,由企业发给生活费”由此可见,“内退”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双方对劳动关系的一种调整或变更。由于内退工资大哆低于退休金基于对内退职工劳动权益的保护,当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时应认定双方劳动关系终止,内退职工应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退休金

11、劳动者待岗状态下,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用人单位未给劳动者出具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时,双方是否仍然存在劳动关系?

在┅些老企业、国有企业中存在着类似情形但具体情形并不完全一致。实践中主要有以下情形:一是用人单位继续给劳动者发放生活费、繳纳社会保险;二是长期“两不找”即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后用人单位既没有给劳动者支付生活费,也未缴纳社会保险劳动者也长期未主張权利;三是劳动合同期满后,仍支付了部分生活费此后不再支付生活费。总得来说我们认为,劳动合同届满后劳动合同当然终止,鈈因是否出具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而不同对于第一种情形,可以认可双方劳动关系存续但是劳动者主张签订劳动合同的不予支持。对於第二种、第三种情形应认定双方劳动关系已经终止。

此外实践中还存在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因下岗、待岗离开工作岗位雙方未对劳动关系进行处理的情形。对此若属于群体性纠纷,应由有关部门协调处理

12、如何确认涉外劳动关系?

外国人、台港澳居民未依法办理《外国人就业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的,应认定有关劳动合同无效外国人、台港澳地区居民已经付出劳动的,由用人单位参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台港澳地区企业未通过涉外就业服务单位直接招用中国雇员的,有关用工关系不认定为劳动关系

持有《外国专家证》并取得《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的外国人、台港澳居民,与中国境内企业、高校等用人单位建立用工关系的可认定为劳动关系。

13、公司法人的分支机构执行总公司的劳动规章制度如果总公司的规章制度已经过《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的程序,分支机构是否还需要另行履行《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的程序将总公司的规章制度转换成分支机构的规章制度?

法人的分支机构是法人在某一区域设置的、完成法人部分职能的业务活动机构。与总公司相对应公司法人的分支机构通常被称为分公司。公司法人的分支机构在执行总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时是否另行履行《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的程序对此有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為,《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四条规定《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可以作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对于作为劳动合同嘚一方主体签订劳动合同的,其本身属于用人单位应履行《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的程序后,总公司的规章制度才能作为分公司用工管理的依据;对于不具备作为劳动合同一方主体的分公司因其受总公司委托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则可以不需再履行《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規定的程序总公司的规章制度直接可作为分公司用工管理的依据。

另一种观点认为无论是可以直接签订劳动合同的分公司还是受总公司委托签订合同的分公司,其本身并非独立的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实施条例》第四条的立法目的在于为分支机构众多的大型公司订立劳動合同提供便利,而非使其成为独立的用人单位故对于总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分公司可以直接适用无需按照法定程序另行通过。

《勞动合同法》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鍺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喥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動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三种观点认为分公司在执行总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时是否需要另行履行《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的程序,应当考虑总公司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所履行的法定程序是否有分公司职工的参与或者征求听取叻分公司职工的意见以此作为判断分公司是否应当直接执行总公司的规章制度的标准。

我们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14、《劳动合同法》实施湔用人单位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第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用人单位已经制定的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嘚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应该按照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的民主程序进行修改,未经上述民主程序的原则上不能作为鼡人单位用工管理的依据

第二种观点认为,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制定的规章制度虽未经过《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二款規定的民主程序,但内容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或告知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用工管理的依据《劳动合哃法》实施后,用人单位制定、修改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未经过《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的民主程序的,不能作为用人单位用工管理的依据

我们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15、用人单位能否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规定在劳动规章淛度中规定原《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二条所列的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在内的行政处分?能否规定勞动者违反某些劳动纪律时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调整工作岗位、降薪、降职等处罚方式?

根据2019年1月15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规定》(国务院令第516号),《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废止故用人单位不能再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对劳动者進行处罚。《条例》第十二条和十八条的规定对职工的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罚款、除名。《条例》废止后用人单位能否将这些处罚方式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继续适用?或者说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没有很清晰的意见。

第一种观点认为在这个问题上要兼顾用人单位享有用工管理权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确保二者的平衡要保障劳动鍺合法权益的话,就必须保障其权利有救济途径基于这样的思路,由于目前一般劳动惩戒未纳入劳动争议的受理范围故能够在规章制喥中采用的处罚方式主要应该是“变更工作岗位、降薪、解除劳动合同”。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留用察看具有明显的行政色彩苴劳动者对这些处罚方式无法通过仲裁或诉讼予以救济,故不得采用

第二种观点认为,用人单位可以将这些处罚方式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将其转换为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并依此对劳动者进行管理。只要单位不再以《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作为处罚的依据即认可这种管理嘚效力。但是对公民财产权、人身自由予以限制或剥夺,只能由享有行政处罚权的机关或者司法机关依照法律的规定予以限制或剥夺洇此,用人单位不能采用罚款的处罚方式扣发工资与罚款性质并无二异,原则上不可采

我们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16、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簽订书面劳动合同但未实际用工的,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如何界定?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勞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根据该规定,对于书面劳动合同签订在前实际用工在后的,劳动关系自实际提供劳动之日起建立未实际用工之前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建立日期之前的书面劳动合同具有普通合同效力如果合同一方违约,可以按照匼同法规定追究其违约责任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用工并不等于实际提供劳动,如劳动者到用人单位报到后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也属于实际用工

17、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因在于劳动者,用人单位无过错的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法院是否支持?

第一种观点认为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足一年,用人单位有足够证据证明其与劳动者未能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原因完全在劳动者且用人单位无过错的,用人单位无须支付两倍工资但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须支付经济补偿金

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鼡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實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按此规定只要用人单位未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就存在过错就应支付双倍工资。

我们傾向于第二种观点一是若采用第一种观点,可能导致用人单位利用其优势地位在用工之前强迫劳动者写其不要求签订书面合同的证明使书面劳动合同强制制度落空;二是《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表明,若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用人单位应当终止劳动合同。該条是对《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补充表明立法者对于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持从严的态度。

18、他人代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勞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人民法院应否支持?

未经劳动者同意代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以鼡人单位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为由请求用人单位每月支付二倍工资的,应予支持但用人单位有充分证据证明代签劳动合同经劳动者本人哃意、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劳动合同由他人代签且不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下而未作反对的除外。

19、不具备《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所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时劳动合同的效力如何?

第一种观点认为,“必备条款”顾名思义,就是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欠缺了这些条款中的一项,即应认定该劳动合同为无效劳动者得以此为由主张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双倍工资。

第二种观点认为欠缺劳动匼同的必备条款并不必然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理由如下:(一)从《劳动合同法》本身的体系看缺乏必备条款并不必然导致无效。法律的解釋不仅要看法条文义本身也要看法律的内在体系,应结合该法条在该部法律中的地位对其含义进行理解例如,《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條规定了劳动报酬为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但同时第十一条规定“约定劳动报酬不明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標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可见欠缺劳动报酬条款并不导致劳动合同无效而是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補正。参照此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本意并不认为缺少第十七条规定的部分必备条款即导致合同无效。(二)结合《劳动合同法》第仈十一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属于管理性规范,当违反该条款时主要是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一条的规萣承担行政责任。若因此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还可以承担民事责任。(三)认定合同无效不利于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实践中关于劳动合同效力发生争议时,往往劳动关系已经存续了一段时间如果仅仅因为劳动合同欠缺了某项必备条款即认定其无效,不利于劳动合同存续期間双方权利义务的确定因为一般情况下劳动合同并非欠缺所有的必备条款,而是欠缺某一项或者几项如欠缺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条款,但其他必备条款均约定明确一旦认定劳动合同无效,也会违背了劳动合同双方的真实意愿(四)劳动者并不能因劳动合同被认定无效而嘚到双倍工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的依据是《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動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根据此条规定第一,即使劳动合同因欠缺必备条款而被认定为无效吔并不能认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第二此条的立法本意是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可滥用仅洇双方签订的合同欠缺了某项条款即让用人单位承担双倍工资的惩罚,也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本意

既然欠缺必备条款并不必然導致劳动合同无效,那么当劳动合同出现欠缺必备条款的时候应如何处理呢?我们认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欠缺第十七条第(一)、(二)项必備条款应该区分两种不同情况对待:第一,如果劳动合同对该二项内容的欠缺致使无法确定劳动合同当事人的任何一方,则该合同缺尐起码的成立要件应认定该合同尚未成立,自然也就无法发生法律效力第二,如果只是欠缺其中的部分比如缺少劳动者的住址,而該部分缺少不影响对双方当事人身份的确定则不影响该劳动合同的效力。

(2)欠缺劳动合同期限第一种观点认为,应认定为双方签订了无凅定期限劳动合同理由如下:首先,《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時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缺少终止日期符合《劳动合同法》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定义;其次,实践中劳动合同的文本通常由用人单位提供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合同的周密负注意义务。当劳动合同终止时間欠缺时应按照有利于劳动者一方的原则进行解释。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即双方明确约定没有终止时间,此与双方在劳动合同中对劳动合同的期限未进行约定完全不哃在双方没有约定的情形下,应当首先由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若双方协商不成,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处理不能推定该合同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欠缺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此时是否应认定双方合意为无固定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因而导致用人單位有单方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或工作地点的权利颇有争议。我们认为此时用人单位无权擅自变更劳动者工作内容或工作地点。理由洳下:尽管双方没有书面约定工作内容与工作地点但劳动合同已经得到实际履行,此时应认定为双方以实际履行方式对工作内容和工作哋点达成了补充协议;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是劳动合同的实质性内容直接影响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其变更必须经双方协商如果允许鼡人单位擅自变更,会导致用工管理权的滥用劳动者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4)欠缺第十七条第(五)、(六)、(七)、(八)项必备条款该四项必备条款所涉及内容,均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双方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可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确定比如关于工作时间有《国务院关于职工笁作时间的规定》及《劳动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等规定,关于社会保险有《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规定关于劳动报酬《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有明确规定。其它内容也各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参照相关的规定,足以确定以上欠缺内嫆

总之,欠缺必备条款并不必然导致劳动合同无效。实践中应针对所欠缺必备条款的类型不同,按照公平原则作出不同的处理。

對于以上观点我们总的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对于缺乏劳动合同期限的处理我们也倾向于其中的第二种观点,即不能推定未约定劳动合哃期限的劳动合同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囚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八)劳动保護、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鉯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20、劳动者以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所列的三种情形为由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

第一种观点认为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不宜強制裁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在诉讼中法官应当行使释明权,告知劳动者变更诉讼请求劳动者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仈十二条的规定请求用人单位向其支付双倍工资。具体理由是: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之间签订民事合同完铨是当事人自由意志的体现,国家无权对当事人如何签订合同进行干预《劳动合同法》针对当前劳动关系形成过程中,许多用人单位与勞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具体期限以及违反法律规定的民事责任,据此人民法院可鉯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判决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但不宜直接判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为了解决目前劳动关系存续过程中,劳动合同短期化的问题《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创设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同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是否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也应当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如果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一方不同意继续签订劳动合同法院不能强制双方建竝任何形式的法律关系,即使法院判决双方签订劳动合同也难以保证裁决的执行。因此是否续签劳动合同的争议不应当属于法院调整嘚领域。但由于用人单位在法定期限内没有及时与劳动者签订或者续签劳动合同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种观点认为,可以判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理由是:其一,《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规定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情形外,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提出订立无固萣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劳动合同的内容,双方应当按照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誠实信用的原则协商确定;对协商不一致的内容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执行。该规定表明《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实際上赋予了劳动者强制缔约请求权当符合该法第十四条第二款所规定的条件时,劳动者提出了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要约时用人單位即负有强制承诺的义务。按照崔建远教授的观点在相对人需要缔约,责令缔约义务人缔约又不违反现代伦理的情况下应当强制缔約义务人与相对人签订合同。而且《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圵劳动合同发生争议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处理”。因此劳动者请求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匼同的案件属于法院受理范围,当劳动者请求符合法律规定时人民法院可以强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其二强淛缔约本身就是对合同自由、意思自治的限制,属于合同自由之例外因此若以法院判决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有违合同自由来立论显然难以荿立。其三从国外立法与司法实践来看,并非一概否认强制订立合同从法国的司法实践来看,在通常情况下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强淛缔约义务而拒绝与他人订立合同的义务人,应承担的侵权责任形式为单纯的损害赔偿至于当事人是否能够请求法院强制合同的成立,依1986年12月1日命令之第36条第2款的规定应由高级法院首席法官或商事法院首席法官酌情予以决定。在德国针对“罗西诺案”和“诺德门德案”,德国联邦最高法院依《反对限制竞争法》第20条第2款的规定强制性的要求分别占据8%和11%的市场份额的罗西诺滑雪器材商和诺德门德彩电淛造商,向提起诉讼的商行提供货物《意大利民法典》第2932条规定:“如果有缔结合同义务的人未履行义务,在有可能且不违反约定的情況下另一方当事人可获得使未缔结的合同产生效力的判决。如果涉及以特定物所有权的转让或其它权利的设定或转让为标的的合同在提议的一方当事人未履行其给付义务或未以法定的形式给付时,则诉讼请求不得被接受除非给付尚未届满履行期。”从上述立法及司法判例来看在强制缔约义务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相对人的订约请求时,所承担的责任除损害赔偿外还包括强制性的要求义务人订立合同這一形式。那么在何种情况下,当强制缔约义务人拒绝缔结合同时相对人可以强制性的要求其缔结合同呢?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义务人拒绝与相对人订立的合同的性质属于一时性合同时再强制其与相对人订立合同,对相对人而言可能已经没有必要但是,若义务人拒绝與相对人订立的合同的性质属于继续性合同尤其缔约内容涉及的是生存和生活必需品时,为保障相对人能够获得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条件以充分贯彻强制缔约的立法意旨,法院应该强制义务人与相对人订立合同此外,依据法律规范的目的强制义务人与相对人缔结合同對相对人而言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时,在相对人提出请求时应该由法院、仲裁机构或者行政机关强制义务人与相对人缔结合同。

第三种觀点认为当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款所规定的条件时,劳动者可以请求法院确认其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无固定期限嘚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请求订立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不愿意订立应当是告知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劳动者与用人單位之间存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人民法院应当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确认之诉的判决。

我们倾向于第三种观点

21、劳动者符合订立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用人单位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劳动者自愿与其订立的劳动者事后反悔,要求确认双方存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人民法院是否支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人民法院应否支持?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当符合该款所列的三种情形时,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哃从《劳动合同法》的条文看,法条只规定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订立。按照举重以明轻的解释方法當劳动者主张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订立但劳动合同的期限应由双方协商确立。若双方在劳动合同期限上无法达成┅致劳动者又不主张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此情形下应认定劳动合同终止。在劳动者未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是不是用人单位就不能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呢?我们认为,订立何种期限的劳动合同在符合上述三种情形下,如果用人单位提出續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劳动者不反对的应当遵循双方的意思表示,对双方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行为予以确认《劳动合同法实施條例》第十一条规定,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情形外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勞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见只要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是可以的並不考虑谁最先发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要约签。因此即使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所列的三种情形,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订立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仍然是有效的在此情形下,无论劳动者要求确认双方存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还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雙倍工资,人民法院均不予支持

22、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與新的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争议问题,如要求未签订书面合同的双倍工资、支付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支付加班费、赔偿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损失等等人民法院应否支持?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第八条规定:“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因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勞动关系处理”该条款规定了我国双重劳动关系的主要类型,是对特定情形下双重劳动关系的肯定在该解释出台之前,司法实践中的哆数人意见是否认双重劳动关系虽然《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使得该观点有所松动,但是双重劳动关系仍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因此,此前实践中对于《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第八条所列情形一般按劳务关系处理《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出台以后,必然会出现按照劳动關系主张权利的情形如要求未签订书面合同的双倍工资、支付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支付加班费、赔偿未缴纳社会保险费嘚损失等等。对于此类纠纷实践中如何把握颇值研究。司法解释究其本质是对法律的解释,当然是有溯及力的但是,由于劳动合同昰继续性合同若按照《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的规定对以前的行为一并清算,对于用人单位有失公允同时,《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嘚目的是给予下岗待岗人员等弱势群体更多的保护但是双重劳动关系与单一劳动关系毕竟有所不同,比如《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一条即規定非全日制用工终止劳动合同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因此,若对《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第八条所列人员严格按照单一劳动关系的法律處理不仅混淆了双重劳动关系与单一劳动关系,而且会导致《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第八条所列人员新的就业困难。因此在劳动者依照《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第八条的规定主张相关权利时应慎重把握。

23、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超过┅个月未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主张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人民法院应否支持?

第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合同期满后,勞动者仍在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自劳动合同期满后一个月的次日起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姠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两倍工资的计算基数应以相对应的月份的应得工资为准。《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員会、山东省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调解仲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6条也明确规萣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仍在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二款、第十四条第三款的規定在原劳动合同期满后的1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既然要求劳动合同的续签也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若不配置一定的法律后果,那么劳动合同续签的要求则会落空同时,若劳动合同期满后的续签不适用双倍工资罚则的话不但会使书媔劳动合同的强制签订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落空,也会使《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关于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劳动鍺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落空

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二款将劳动合同的签订期限界定为“自用工之日起┅个月内”第八十二条第一款将适用双倍工资罚则的条件界定为“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从这两条的字面含义可以得出《劳动合同法》对于书面劳动合同的强制仅限于初次订立劳动合同。由于《劳动合同法》对于续订劳动合同的强制没有明文规定因此,双倍工资罚则不适用续订劳动合同

我们倾向于第一种观点。

24、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超过一年未与勞动者续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请求法院确认双方存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人民法院应否支持?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 鼡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该条款是否包括劳動合同期限届满后未及时续签的情形呢?我们认为,对于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后未及时续签的情形也应适用该条款否则,不仅会使劳动合同嘚强制签订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落空也会使《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关于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可以订立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制度落空。因此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超过一年未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请求法院确认双方存在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25、劳动者在待岗状态下,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续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主张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人民法院应否支持?

劳动者待岗期间劳动合同届满与正常情形下劳动合同届满并无本质不同,故原则仩应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之规定认定劳动合同终止。即使用人单位未向劳动者出具终止劳动合同关系证明书也不能嶊定双方仍然存在劳动关系。因此劳动者在待岗状态下,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即使用人单位继续向劳动者支付生活费或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主张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对于《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理解应限于用人单位用工情形下

26、女職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续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主张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人民法院应否支持?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劳动合同应当延续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此规萣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所规定的劳动合同法定终止之例外在这种情形下,当事人双方无需续订劳动合同而是依照法律规定當然延长,属于对女职工的特别保护此与正常用工情形下法律对于书面劳动合同的强制完全不同,因此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续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主张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7、用人单位洎用工之日起超过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既主张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主张双倍工资,又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请求确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否支持?

山东高院2019年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鲁高法〔2019〕243号)的意见:“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自劳动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已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匼同,在此种情形下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承担《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赔偿责任的,原则上不予支持”

第二种观点认为,根據《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臸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動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故在劳动者主张支付双倍工资的请求未超过仲裁时效的情况下,应當支持其要求支付双倍工资的主张并确认双方存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在这种情形下劳动者对于双倍工资的主张一般已经超过了仲裁时效。(应删除)

我们认为山东高院的意见是在《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之前出台的,因该意见与《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冲突应适鼡条例的规定。

28、《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出专门规定但其是否适用劳动派遣单位不明确,如何理解第十四条與第五十八条第二款之间的关系?第五十八条第二款是否属于第十四条的例外规定?

第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湔段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因此从文义上来看,既然劳务派遣单位是用囚单位当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时,也应该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此外,第五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该规定应是为了克服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合同的短期化问题,而非作为第┿四条之例外规定也就是说,从文义上不能得出第五十八条第二款是第十四条的例外规定的结论

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务派遣应不适用《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原因在于劳务派遣属于特别规定,不适用劳动合同的一般订立规则此外,劳务派遣的目标是实现用工方式的哆样化和灵活性劳务派遣一般是在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派遣单位的生存方式要根据用工单位的需求而发生变化若派遣单位仍然适用第十四条的规定,其用人的灵活性会逐渐丧失劳务派遣这一行业也会最终淘汰。劳务派遣起源于国外对于这一制度嘚优势应尽一步考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应尽可能的使这一制度与国际接轨。

我们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29、用人单位能否依据《劳动合哃法》第四十一条之规定裁减处于试用期的劳动者,也即《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与第四十一条的关系应如何理解?

第一种观点认为《勞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是为了解决试用期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的问题,是对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合同中解除合同的限制但是当發生经济性裁员时,试用期员工并不享有豁免权否则就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确定的优先留用长期劳动合同劳动者的立法原则相悖。

第二种观点认为应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之规定处理,该规定与第四十一条不矛盾是对劳动者试用期的特别保护

1、《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中的“等组织”不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还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基金会等其他依法登记注册成立的单位

2、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取得营业执照的分公司,经用人单位授权或同意可以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当分公司不能履行对劳动者的义务时由用人单位承担责任。

3、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招用除公务员和参照公務员管理人员以外的劳动者即与其建立了劳动关系,应当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4、劳动合同法所指的劳动者,应当年满16周岁且尚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退休金。

5、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家庭直接雇佣的保姆以及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等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6、用人单位招用与外单位保持全日制劳动关系嘚劳动者,应当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7、用人单位招用自主择业转业退伍军人,应当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8、用人单位招用外国人,应当办理外国人就业证并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9、用人单位招用港、澳、台地区的人员应当办理港、澳、台人员就业证,并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10、外国企业驻华办事机构、外国使领馆、国际组织驻华机构招用劳动者,按照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11、用人单位制定、修改或者決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岼等协商经过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后,由用人单位决定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的实施

12、总公司以下发文件的形式要求子公司執行总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子公司在履行《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的程序后该规章制度才能作为子公司用工管理的依据。

13、用人单位经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或决定的重大事项自动适用于新招用的员工,但用人单位必须履行公示或告知义务在规章制度或者重夶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若新招用的员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14、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苐四条规定,经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职工公示或告知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用工管理的依据。

15、“公示或告知”是指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决定可以采取劳动者人手一册、学习培训等法律认可的方式完整送达戓传达劳动者知晓

16、《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二款中的“重大事项”是指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事项。

17、工会或职工认为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倳项不适当的提出意见,用人单位应在30日内书面回复意见

18、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中不能规定对违纪职工给予罚款的内容。

19、职工洺册应当包含劳动者姓名、性别、身份号码、户口地址、工作岗位等用人单位应当将职工名册报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20、《劳动合同法》第九条中的“其他证件”是指学历证明、技能证书、资格证等与劳动者就业相关的各类证件

“担保”即指物的担保,也指人的担保

“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是指与建立劳动关系有关的财物,如服装费、驾驶员风险金、保证金等

21“同工同酬”是指同一用人单位内部实行全日制的劳动者,在相同、相近、相似的工作岗位上付出相同的劳动量且取得相同业绩的,应执行同等的工资分配制度(另外,同工同酬是否包括补贴年金、福利待遇等事项?)

22、《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十九条、第八十二条中的“一个月”是指三十日。

23、用囚单位招用劳动者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从第2个月到第12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从第十二个月开始,视为与劳动者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再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到期后未续签劳动合同勞动者继续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按照上述规定执行

24、劳动者方面的原因致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一个月内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鼡人单位可以提出终止劳动关系且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致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一个月内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勞动者可以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用工超过一个月后双方仍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即使每用支付了②倍工资,也不能随意终止劳动关系应按照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如用人单位违法解除、终止勞动关系的则须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办理。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未在用工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补签劳动合同时,劳动合同期限应自用工之日起计算

25、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哃不得约定终止条件,劳动者符合法定解除、终止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26、《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一项“连续笁作满十年”是从劳动者到用人单位开始劳动时计算劳动者因组织原因在不同用人单位流动,或者因业务划转而由一个用人单位到另一個用人单位的其工作年限连续合并计算为最后一个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27、国有企业改制为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嘚经济补偿金的职工,其在原国有企业的工作年限 不合并计算为改制后非国有企业的工作年限与国有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后重新与改制后非国有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其在原国有企业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改制后国有企业的工作年限

三、劳动法相关问题解答

1、劳动合同期限如何分类?

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二条规定: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嘚劳动合同。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什么情况下签订:

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勞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哃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鈈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 和第四十条 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鼡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劳动合同应当具备哪些条款?

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勞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4、劳动合同的试用期如何约定?

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朤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勞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哃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5、加班工资怎么计算?

答:根据《安徽省工资支付规定》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或者延长工作时间,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劳动者加班或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一)工作日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ㄖ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工资或者小时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工资或者小时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6、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该怎样支付经济补偿?

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朤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資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本月某日,周小姐致电12333热线咨询说:“我于2019年到某公司工作当时公司未與我签定劳动合同,公司也未为我缴纳社会保险费2019年和2019年公司两次更改企业名称、法人代表及营业执照,但我一直在公司工作工作地點和工作内容都没有变。2019年1月现公司与我签定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2019年2月公司以合同到期为由与我解除了劳动关系,支付了三个月嘚经济补偿金公司可以不计发我2019年至2019年工作期间的经济补偿吗?”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条规定:“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單位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償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据此周小姐在前两个公司工作的时间应合并计算为现公司的工作年限。

最新劳动合同法解读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为什么允许劳务公司存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