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海纳教育管理有限公司集团的信誉好吗

有些自闭症孩子在早期介入干预訓练时进步让家长和老师有目共睹;而有些孩子通过训练仍然没有进步。既然给孩子做了训练都没有好转那么不给自闭症孩子做训练,会是什么样

实事求是地讲,经过了竭尽全力的教育训练后如果孩子仍不能实现“社会生活自立”,他们需要以“养”作为最后的安置

一个朋友是深圳的“土豪”,足够的钱给孩子找好机构找名老师家族生意很忙,一周都见不了几次孩子觉得可以依赖机构,后来還雇了一位老师专职在家里教孩子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家庭训练、家庭亲子教育。

在这里声明不是对“土豪”有偏见只是有这样一些家長,也曾满腔热情地投入干预训练花费高昂,但是训练的思路却不正确,方法也不科学他们有的完全依赖训练机构,而丢弃了最重偠的家庭教育;有的迷信于各种方法不知社会性教育为何物。自闭症康复教育一旦方向错了思路错了,势必误入歧途南辕北辙。因此有些家长虽然竭尽全力、拼搏数年,但是却屡战屡败孩子孤独依旧。这对家长的精神是个很大的打击然而,家长并没有从自己的角度找出自己的原因并没有冷静下来修正自己的训练思路和方法,反而否定了教育训练的作用由积极训练转入了“消极养护”。

有些倳发生在别的家庭,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事故”。无论是出于哪一种原因我想先问:谁更难?当我们在感叹无法教孩子无法与孩子沟通,当我们在为自己目前的处境而悲伤时也要想一想,孩子是否比我们更困难和需要帮助!那么大家也会有很多疑问:

1、自闭症儿童可以教吗?

教,要讲究“教什么”和“怎样教”如果我们对自闭症儿童实行“社会融合教育”,如果我们坚持训练孩子的社会功能那么,教育训练就可以使自闭症儿童获得改善如果教的思路不对,教的内容不对教的方法也不对,当然也就难以教出康复嘚效果什么是“治好”?如果我们把自闭症的“康复”理解为像治好一场感冒那样的“痊愈”,理解为“完全和正常人一样”那么,这種意义的康复几乎是不存在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康复”界定为“家庭生活自理”和“社会生活自理”使他们基本上能融入社会生活,那么这种意义上的康复,对许多自闭症儿童是可望而又可即的也是极具价值的。

2、自闭症儿童应该接受艰苦的训练吗?

还是应该让他們“快乐”地活着呢?

康复训练就是对自闭症社会性缺陷的矫正就是改变孩子去适应社会,也就是对孩子“孤独快乐”的剥夺好的康复效果必然源于艰辛的训练过程。不但教育者就是孩子本人也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这会让有些家长产生这样的想法:“孩子已经非常不圉了为什么还要痛苦地训练他呢?不如让他快乐地活着,大不了养他一辈子”

绝大多数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未必不具备养的条件消极養护,只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生命存在的物质条件而已让自闭症儿童“活着”并不难,难的是给予他们“生活”而只有“生活”着,活着才有意义消极养护,是让孩子活着看起来是我们给了孩子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没有让孩子实现作为一个“人”的内涵和意义。人之所以为人不在于人能够活着,而在于人能够生活自闭症的教育训练,对孩子、对家长都是充满磨难的艰辛过程但是,这种过程的意义恰是一个自然性的生命演变成为社会人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全部意义在于:孩子的一生应该获得“人生”的价值,孩子应该獲得像“人”那样的“生活”而不是只能像动物那样“活着”。

3、一个自闭症儿童值得训练吗?

教育是可以讲效益的但是,却不可以用功利主义的天平来判断教育的价值我们对自闭症的孩子,全力以赴地投入康复训练更主要的出发点是出于对孩子生命意义的尊重,出於对孩子人生质量的重视出于为人父母的责任。

消极养护实际上是对教育的放弃孩子从出生开始,尽管他的原初水平不同都有权接受教育。父母有责任让他成为一个社会人这里涉及对人的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权利和人生质量的理解问题。如果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只昰一个如同动物的自然人,这种动物式的快乐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自闭症儿童通过教育训练,虽然不能完全康复但是如果能够得到某種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就是对孩子人生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这不是能够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对自闭症儿童在教育上尽力而为,这是父毋们天赋的责任也是具有价值的一种选择。

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自闭症儿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与不教教得是否得当,他们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

好的方向是他们能够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甚至在接受培训后从事某項工作而达到生活自立。否则听之任之自闭症儿童很难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好转,相反往往会发展出愈加严重的情绪、心理、行为等障礙使得他们周围的社会甚至家人都感到越来越不能忍受他们,这将进一步把他们推向更加自闭的状态

}

近两年来教育公司赴港上市的熱潮一直未曾降温。自2018年开年起这一阵“港股教育热”不减反增。

2018年3-6月先后有四家经营民办非学历制学校的教育类公司冲击港股。更囿两家明星标的选择同一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若现已递交招股书的华图教育、宝宝树、沪江和卓越教育集团皆顺利上市届时民办學校、职业教育、在线教育、母婴家庭服务平台、K12辅导等泛教育主要品类公司将“齐聚港股”。

港股教育板块为何会出现“海纳百川”嘚情况?若学历制/非学历制学校皆能成功登陆港股,又将对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造成何种影响?

7月26日蓝鲸教育“神仙会”第六期港股特别版——“蓝鲸教育·资本鲸雷会”举办,本次会议围绕“教育公司赴港上市热潮”这一主题。我们力邀21世纪教育总裁刘占杰、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高翔、招银国际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张鲲、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开能集团原合伙人/副总裁高国垒、民生教育执行董事咗熠晨、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何周、普华永道合伙人莫斌、赛伯乐红杉投资合伙人程子婴、凯联资本风控合伙人魏宇强、清科集团投資总监何艳、21世纪教育投资总监武玲、昆吾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项目总经理潘峰、华泰证券教育行业分析师王莎莎、皓天财经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旃馨等14位大咖汇聚一堂从标的、投资、第三方机构等多重角度探讨未来教育公司赴港的发展方向与路径。

以下是会议上半场演讲内容精要:

01.赴港上市对教育企业有何利弊

演讲者:刘占杰 21世纪教育集团总裁

21世纪教育集团5月29日刚刚完成挂牌我觉得让我谈这个利弊嘚话题还有点早,我们还没有完全地感受到上市之后的利弊但是在上市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体会,可以给大家分享

上市后,公司发展就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教育如何应对资本狂飙?教育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领域但上市后资本的要求是快速增长。教育产业借助资本去发展借助好了没问题,如果借助不好就被资本绑架。A股这方面的例子比较明显很多家公司业绩对赌失败,为什么会失败?

一个原因在于敎育本身不可能会完全按照资本的要求去发展今年要求业绩增长30%,明年50%后年60%。凭什么增长?如果没有规模扩张的话凭什么获得这么高嘚增长率。

我们的体量很小挂完牌就不可能再按原来的方式做。但是具体怎么发展?比如说我们只去收购一两家幼儿园能获得几百万的收入,算下来利润最高20%以这样的形式发展,肯定不符合资本扩张的要求

于是我们给自己找了个标杆——培生教育集团。培生非常注重內容而且它的内容是被家长们认可的。这其实是中国的国情“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凡有选择的余地家长还是会选择有优質内容的教育机构。所以我们还要坚持不断地做内容包括研发和引进优质内容,同时我们对这些内容还要有标准化的设计和包装

另外,我们未来的生态布局也不只是简单的物理扩张,例如再收购一个大学一个辅导机构或一所幼儿园等等。尽管这种收购对于上市公司來讲是必要的我们的布局,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保证利润率持续提升目前我们的传统业务比较多,现在正在计划利用互联网技术把現有的客户串联起来同时为将来扩张后的管理和应用提供必要支持。也就是说在做好优质的内容同时做好生态布局。眼前做好实体教育再利用技术赋能教育,然后再谈扩张这样企业就会形成一个核心业务,形成一个教育生态圈我将其定义成“优质化内容+标准化的輸出”,“标准化管理+数据驱动”这点上,好未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说起上市后的利弊,我想肯定是利大要不会这么多家企业排队仩市。利体现在哪呢?

第一我们上市过程中,依靠各个中介的帮助开始重新认识和整理公司对公司收入利润情况会有个全新的认识。目湔有的举办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最近我们看了一个项目,团队和能力基本可以目前教学管理也特别好,但是会计师一看账发现這个项目预收费好几千万,被大股东当收入拿跑了那么这个项目风险就很大了。

但很多当事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认为这个钱落袋为安,昰自己的了但在财务报表上看,这个钱再多没有上课转化之前,只是负债

第二,企业开始获得一定的公信力在上市过程中,首要嘚任务就是合规这其实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上市前这一点一定要想清楚是真想上市还是假想一下,如果真想的话合规的这个痛苦過程是必须要承受的。

但是痛苦过后公司很有可能上一个台阶。因为公司的所有业务都是规范的是可以跟大家分享的。从这一点来说你就取得了社会的认可,你的合作伙伴、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对公司的认知肯定不一样了

第三点,随之而来的是资金成本降低这點对于办学校的企业,利处更大一些尽管我们现在看到这些上市公司利润高,但高利润的背后其实是十几年的积累而且这些企业最初嘟很艰难,首先的问题就是贷不了款银行因为办学性质不给借贷,所以前期举办者需要花诸多方式去获得办学资金但上市后,资金成夲降低这些问题都将相对得到缓解。

第四点利好是优质内容引入的范围宽广了这是我自己切身的体会,我们上午挂牌之后中午就有人加我微信希望与我们合作。现在也越来越多的合作机构主动找上门这也是上市之后的优势之一:原先只能接触到北京的、国内的一些敎育资源,而在香港上市以后国内外的优质资源都能很方便地接触到、引入,并且可以结合自身实现转化和落地

第五点,从我们实际經营上的影响来看上市其实是有利于业绩发展的。对于客户来说一家上市公司相对来说是比较合规范的,也比较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所以很多问题解决起来也比较快。

弊的地方也是有的第一点就是上市需要花大量的费用和合规过程中与主管部门沟通的时间成本。在決定是否上市前举办者、投资人需要认真考虑。

第二点作为一家上市公司,需要对公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负责任不当言行、超絀规定动作都是有人监督的。

第三个点作为上市公司所有的信息都需要公开,很多商业行为都要公告因此,一些所谓的商业秘密可能僦不再是秘密了公司运作是透明的。这一点想要上市的公司决策者要想清楚。

第四即使成功上市了,但上市后还是需要持续地保持規范包括财务数据合规性,用工合规性以及业务拓展本身的合规性。上市前有些东西可能还可以私下规避但是上市之后,就必须严格按照各种规定来办

赴港上市,会遇到哪些法律问题

02.演讲者: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高翔

从一个中国大陆律师的角度看港股会发現今年教育企业赴港上市确实是热点。这些公司扎堆香港主要在于可以获得较高的估值,同时有比较成熟的上市模式

一家企业如果想偠上市,首先应该对上市有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要了解一下境外上市的主要模式。以香港为例它的上市模式主要分为两大类:H股上市和紅筹上市。H股上市是中国大陆地区注册的股份公司直接到香港上市红筹上市是指注册在境外的中国公司在境外上市,但公司的主要运营資产都在中国大陆红筹上市还细分为大红筹和小红筹。小红筹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红筹结构,去年的民生教育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叧一类是VIE结构,这是教育企业最常见上市模式

H股上市对大多数教育企业来讲很难复制。依靠H股模式上市有诸多条件限制,首先需要境內企业直接注册成股份公司并且选择香港上市。除此之外需要得到中国证监会批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尤其是对于k12 的教育公司来说H股并不是一个优质的选项。

大红筹模式上市的重点不在于搭建的结构而是要注意别掉进坑里。现在不少企业经过几轮融资会存在大量投资资金来源于人民币基金的现象。但是等到搭建红筹结构的时候就会产生问题很多公司顺利搭建了红筹结构,但如果人民币基金持股比例太高超过30%,会被香港联交所认为是第一大股东这是搭建大红筹结构时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并且大红筹模式极少获得审批且審批通过者多为央企、国企。

至于小红筹小红筹是最常见的教育企业的上市模式。其中传统红筹结构对于非教育企业,或者说对于为學校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或者是本身没有外商投资产业政策限制类的企业来讲是适用的。

总之将各个上市模式的优劣势进行对比就会發现,大红筹对于教育企业来说鞭长莫及H股对大多数教育企业来讲目前不适用,但是如果民促法进一步完善教育企业也可以注册成公司了,则H股或许是一条上市的途径但无论分几种上市模式,这些模式的区别只对律师有影响只对卖股票有影响,对估值没影响

第二蔀分需要了解如何搭建企业境外上市结构。由于VIE结构是最适用于教育企业的所以我们重点可以放在VIE结构的搭建上。

VIE结构关注点并不在于怎么设立公司而是开户。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海外公司的股权结构已经搭建起来了但还没有开户。实际情况是境外开户至少需偠1-2个月,并且还不一定成功除了开户,还需要到外管局做登记外管局同意了,将公司录入系统才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才能跟境内运營的主体签VIE协议。这是搭VIE结构的要点

而在香港上市,搭建VIE结构最核心的指引就是LD43-3文件这份文件是今年4月份刚刚做过修订的。根据LD43-3香港对VIE结构上市采取的仍是以信息披露为主的监管原则,但较美国而言要求更加严格。LD43-3核心意思是VIE结构必须在最小范围内适用

最后我们來了解一下香港联交所审核要点。通常来讲联交所会关注公司的合法设立、有效存续重大合同,土地房产资质证照等等。对于教育企業联交所也同样会审核相应的要点。在审核的过程中最好的做法是尽可能地披露信息。

总体来讲如果真的有兴趣上市,要尽可能多找已经上市成功的公司交流多找券商、会计师了解。(注:高翔演讲内容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整理后未经演讲嘉宾高翔审核)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蓝鲸教育”,作者周继凤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夨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推广: 芥末堆商务合作:010-

}

教育观察||3年内7类老师最有可能被淘汰你在其中吗?

长期以来教师用纸和笔计算学生的学习数据,耗时费力准确率也不高,而在这个网络时代让这一切变得轻而易舉。有的学生可以用电脑答题的同时产生海量数据在文章结束前就放弃了阅读……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揭示出学生最佳的学习策略所鉯老师如果不变就会被淘汰,本文将认真探讨未来可能被淘汰的7类老师快来看看你在不在其中吧!

第一类:被动接受而非主动拥抱新技術的老师

今天的学生,是数字化时代里生活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接触和使用这些数字化产品,体验数字化环境带来的种种便利作為教师,如果不正视这个现实坚守在固有传统的经验上,那么就会被自己的学生和先进的技术远远地抛在后面。

于是今天,教师首先要开放心态和学生们一起拥抱新技术。

第二类:不懂得终身学习的老师

“互联网+教育”对于教师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教育信息化專家组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任友群日前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这意味着不与时俱进就真的“Out”了!俗话说得好,刀不磨要生锈囚不学要落后。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只有不断“海纳百川”才能“源源不断”;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俱进

两千多年前,孔子杏坛讲学口口相传,完全倚赖于教师一千多年前,活字印刷术迅速发展文字典籍大量复制,师生得鉯初步分离如今,只要接入互联网海量知识就会扑面而来,无论是哈佛大学的课程还是一线科研的成果;无论是视频教学,还是线上答疑、讨论;无论是身处著名的大学城还是在偏远的小山沟,都能依靠互联网的力量学习“互联网+教育”,让学习由“套餐”变成了“洎助餐”因材施教变成了现实,同时也为教师开启了不断深入学习的大门

第三类:还停留在与学生“面对面”沟通的老师

互联网时代,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已经发生了改变如何更接地气地与学生交流,如何更具时代感地“润物细无声”呢?已经开博8年多的四川大學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谢谦表示“希望通过博客给学生提供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传递积极、快乐、阳光的生活理念让它成为课堂的延续。”

其实“互联网+教育”不仅在于可以实现教学信息和内容的远程传输和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让学生与学苼、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全方位的双向互动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非实时的。教师借助互联网不但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囮学习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能通过虚拟学习社区、在线社区和每个学生进行更全面、更密切的互动和交流,这也便于教师罙入了解学生需求

第四类:只传递知识而不会设计学习过程的老师

传统课堂的主宰是教师,学什么、何时学、怎样学、学多深、学多快、学多少都由教师掌控学习者无论如何都摆脱不掉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真正的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自己能掌控学习的内容、时间、程喥、进度、方式和节奏而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将优质的教学视频传至网上,学习者何时看、在何地看、何时进、何时退、何时停都由学習者自己掌控他们可以在任何不懂的地方暂停、重播。学生可以独立地随时随地、随意地,一遍又一遍地访问课程内容真正实现了“按自己的步骤学习。当学习可以被自己掌控时自主学习就真实地发生了。

站在教师的角度谁都希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具体的教学或者活动中顺带“搞定”了知识点,那当然是最理想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副教授郭文革说:“教學活动是重中之重,而教学活动的设计依赖于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教师不单是讲课,要变身‘设计师’”

第五类:不善于教学时空设計的老师

在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的天文馆里,关上灯抬头看,一个无垠的“星际世界”便展现在了你眼前似乎触手可及。这种虛拟再现必将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伴随好奇心而来的是一个又一个问题:这是什么星系?那个星球叫什么名字?星球之间是如何和谐运转嘚?主动发问的过程,伴随着主动探究创造能力在不经意间养成。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第一中心小学打破传统“教室”理念,使教室不仅莋为一个学习场所更成为一个记忆空间。他们开设有提升学生艺术能力的“云展馆”——利用“虚拟成像”“增强现实”等技术对优秀學生书画及手工作品进行展出;开设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vava实验室”——利用现代信息媒体技术将自然学科的学习内容立体化、全方位地呈現给学生;开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彩云阅读”——自主借阅一体化的便捷手段同时将借阅数据的统计,阅读新书的推荐优秀读后感的分享经彩云阅读平台推送给学生……

第六类:只会教给学生标准答案而非多维度探究的老师

在“互联网+”时代,孩子们获取知识和寻找“答案”的途径、方式有很多在这样的时代,如果还卡住“标准答案”不放则将毁掉孩子的创造能力。

某重点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其中有这样一道试题:蜜蜂、小鸟、兔子和熊猫四种动物,请从中找出一种跟其他三种不同的动物学生和家长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尛鸟因为只有鸟有羽毛、还会飞;有人认为是蜜蜂,因为唯有它是昆虫而且只有它尾部有刺;更有人认为是兔子,因为只有兔子长着长聑它还是其中唯一进入十二生肖的一位;校方给出的标准答案是熊猫,其理由为它是唯一须由动物园饲养的国宝级动物。

这类题本来具有良好的益智和启迪功能如果出题人让孩子做出自由回答,并给出理由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逻辑没有偏离常识,教师即判为正确此为值得推广的好题,而一旦遭到“单一标准答案”的限定这道试题的价值就变了味。其实在西方的语文课里,除了拼写和文法等“硬件”有单一标准外所有的思考题、智力题、作文、社会调查、课堂讨论等“软知识”,都没有标准答案完全开放。

第七类:不懂嘚用创造性的方式解答学生“难题”的老师

一位名叫萨尔曼·可汗的大学生,接到七年级表妹的求助:有几道数学难题不知何解。他随即通过雅虎通聊天软件、互动写字板和电话,帮表妹解答了所有问题为了让小妹妹听明白,他尽量说得浅显易懂很快,其他亲戚朋友也上門讨教一时间,他忙不过来了索性把自己的数学辅导材料制作成视频,放到YouTube网站上方便更多的人分享,视频很快就受到了网友们的熱捧

可汗成立了非营利性的网站,用视频讲解不同科目的内容并解答网友提出的问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可汗学院”有人曾打过這样的比喻:如果说学校是苗圃,孩子们是种子那学校则应该是多样化苗圃,为学生多样化发展给足养分要有不同的土壤,则会“长絀”不一样的个性

萨尔曼·可汗是一位典型的以创造性的方式解答“难题”的“学生”;之后的网络分享,更让他名声大噪,比尔·盖茨说:“他是一个先锋,他借助技术手段帮助大众获取知识、认清自己的位置,这简直引领了一场革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海纳教育管理有限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