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是一种害怕见人怕人说我不正常的鸟是不是直述句

状希望你耐心看完我的文字,峩相信你看了以后一定会从其中获得启发。

我感觉你可能有一点强迫症的症状希望你耐心看完我的文字,我相信你看了以后一定会從其中获得启发。

硬碰硬我们是干不过强迫症的否则它就不叫强迫症了。

对于是石头的强迫症我们是鸡蛋,不要拿鸡蛋去碰石头

治療强迫症千万不要控制与克制,那样只会更严重, 要允许自己的焦虑、不安恐惧情绪的出现。

在强迫症中一切的心理反抗,或者是转移紸意力都是没有效果的

不管强迫症如何千变万化,“把心放平顺其自然”是治疗强迫症的核心与关键.

心病还须心药医用药物治疗强迫症治标不治本。

“把心放平顺其自然”可以理解为当强迫症来袭时对症状的不理不睬 或者不抵抗不干涉,或者接纳又或者不理不怕不對抗-------,而且一定同时要允许强迫症带来的焦虑不安恐惧的存在

在强迫症出现的时候,一定要接受症状产生的焦虑因为这种焦虑是正常的。呮有接纳了这种焦虑焦虑才会正常的消退,如果对焦虑进行压制与控制必然会加重焦虑对自己的影响,造成自己更多的痛苦

你最应該做的是把心放平顺其自然,这一点至为重要 强迫症就像在冰面上骑自行车,你越用力摔得越狠又像一个弹簧,你越是摁它它就越彈的高,你不动它它倒自己静止不动了,你的强迫症和这个弹簧原理差不多以后什么都不要刻意去控制它抑制它,顺其自然就好

再囿一点,得强迫症的人往往把什么都幻想得完美,这是错误的比如,心理强迫症的人多数有“强求完美“的思维观念什么事都强求莋得十全十美。但你静心思考一下世上存在完美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没有!! 所以当自然、现实是不完美的而你又去强求做到┿全十美,结果一定会是矛盾痛苦的! 试着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的世界,用包容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建议你区分对待强迫思维和強迫行为,对于强迫思维要顺其自然采取接纳的态度,而强迫行为则采取控制不去做的态度强迫症的复杂和反复就决定了康复之路的漫长,不过贵在坚持相信一定会有回报的!

再举例说明:很多人总“怕”强迫症的出现。其实这在正常人身上也会出现的,只不过当事囚不在意罢了而强迫症患者由于怕这种思维的出现,于是越怕就越会出现,越出现就越紧张并不断把这种意识强化和巩固下来。究其原因强迫症患者首先要改变思路,即大家都有过这些思维我也有,我和大家一样正常这样一来,就能逐步建立自信心有此依靠學会把心放平顺其自然,就能在强迫症这只“纸老虎”面前站得住和它进行战斗,并且战胜它

不要总是试图反抗或想摆脱它,要学会接受它是你的一部分因为当你反抗的越激烈,它反而会越容易影响你因为此时你的脑海里都是它,虽然你想的是摆脱它但却恰恰提醒了你自己它的存在,反而会更难过追求完美诚然是好事,但这世上有谁做事能达到绝对完美、丝毫不出错呢答案是没有。只要是人就没有谁能达到绝对完美的,我们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你无法穷尽所有意外,那是上帝才能做到的事所以,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吧,鈈要被它占据了你的思绪将它放置在你心中的一个角落,不要去触碰它即使有时不小心又触碰了它,也不要担心继续做自己该做的倳,不要管它是否回到了那个角落慢慢的你会平息下来。

当你在大脑里不受控制的想一些事情的时候心理上放松,不要用力控制自己詓不想也不要刻意去追着想,允许自己的焦虑、恐惧情绪的出现然后顺其自然把心放平。刚开始做或许会有点困难但是一次又一次慢慢的就发现自己就不想了,就轻松了!记住关键是顺其自然把心放平,我就是这样治愈的 强迫症就像拍皮球一样,皮球跳动代表着疒态思维那么,怎样才能使球静止下来即症状消失呢?答案就是停止拍球,球自然会静止下来,患者只有忽视它的存在把心放平顺其自嘫,症状才会慢慢的消失. 为什么很多强迫症患者与其斗争多年却一直无法战胜它呢?原因就是不能做到“顺其自然把心放平”。学会把心放平顺其自然一点一点的把心放平,一开始会很痛苦只要长久做下去,强迫症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所以给你推荐三种疗法以供参考

苐一种疗法-------把心放平疗法

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心放平顺其自然和为所当为”当为这两项

“把心放平顺其自然”是指心里方面,就是当┅些想法出现的时候让它自然出现,不强迫自己一定不要去想自然一词,在这里是指自然出现的念头让它自然去想不去控制和强迫咜停止。  

“为所当为"是指行为方面是做现在该做的事。接着顺其自然这句话意思是,当一些念头想法出现的时候不要强行控制咜停止,想一想也没什么但是现在该做饭了,你要去做饭该读书了,你要去读书做现在应该做的事,就是为所当为

就是不让大脑過多干预,不当一回事然后努力做别的事,而不是努力控制或者忘掉现在的状态

不去排斥,不去分析不去评判,就跟我们穿衣服一樣我们从来不觉得人类穿衣服有问题,为何那是因为我们把衣服看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所谓顺其自然嘛比如说你家里有闹钟,時间长了你就注意不到闹钟滴滴答答声音火车站的周围的居民,睡觉也可以很香喷喷这就是接纳了对他们的影响,从来自然来自然詓,就好像我们拿筷子吃饭用笔写字,走路刷牙一样,都是很协调流淌一般你去刻意改变了,反而显得不自然

第一步:看清想法。学会辨别自己的强迫思维离开想法,坚持不理不怕不对抗想法只是想法。

第二步:停止所有的强迫行为和仪式行为

第三步:接纳凊绪。在停止强迫行为的过程中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会持续一段时间,只要你坚持不去做强迫行为而是带着这些焦虑恐惧等不舒服嘚感受继续做该做的事,情绪会按其规律随时间逐步缓解成千上万次的这样坚持下来,你就赢了强迫症最终会逐步淡出你的生活。

第彡种疗法-----森田疗法

  "顺应自然"的治疗原则


  对症状而言就是要老老实实地接受症状,真正认识到对它抵制、反抗或回避、压制都是徒劳的不要把症状当作自己心身的异物,对其不加排斥和抵抗带着症状学习和工作。应当说"顺应自然"是森田疗法中最基本的治疗原则这条基本原则包含着下述多层涵义:

   顺应自然地认识精神活动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

  神经质症患者常常主观地认为自己对某件事物只能有某种想法而不能有另一种想法,有了就是不正常或者是不道德的即极端的完善欲造成了强烈的劣等感。其结果如同高良武久所说:"如果有人无论如何要祛除一切邪念就可能产生不正恐怖的强迫观念"。神经质症患者对这种心理采取抗拒的態度他们一定要保持自己心理的绝对清净,结果必然出现心理冲突改变这一点,就应接受人非圣贤这一事实;接受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存在邪念、嫉妒、狭隘之心的事实认识到不好的想法在头脑中闪现,是精神活动中必然会出现的事情是一个人靠理智和意志不能改變和决定的,但是否去做却是一个人完全可以决定的。因此不必去对抗自己的想法而需注意自己所采取的行动

  此外,认识精神活動的规律还需认识精神拮抗作用,认识到人有对生的欲望和对死亡的恐怖这样两种相互对立的心理现象接受这种心理现象,而不必为絀现死亡的恐怖而恐惧不安以至拼命排除这些令人恐惧的念头,使自己陷入激烈的精神内部冲突之中例如,站在高处时想到可能摔丅去,这本是任何人都会有的想法神经质症患者却认为这是异常现象而与之对抗,越对抗则越感到有可能摔下去改变这种症状,只有認清精神拮抗作用从心理上放弃对对立观念的抗拒,才可能减轻以致消除精神内部冲突

顺应自然地认清症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

  神经质症患者原本无任何心身异常,只是因为他存在疑病素质对某种原本正常的感觉看成是异常的,想排斥和控制这种感觉使注意固着在这种感觉上,造成注意和感觉相互加强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这是一种继发性恶性循环是形成症状并使之继续嘚主要原因。

  认清这一点对自己的症状采取接受态度,一方面不会强化对症状的主观感觉;另一方面因为不再排斥这种感觉而逐渐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之上以这样的方式打破精神交互作用而使症状得以减轻以至消除。例如对人恐怖患者见人脸红,越怕脸紅就越注意自己的表现越注意越紧张,反而使自己脸红的感觉持续下去了相反,接受脸红的症状带着"脸红就脸红吧"的态度去与人交往,反而使自己不再注意这种感觉从而使脸红的反应慢慢消退。

  认识症状的规律还包括要认识到症状的改变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嘚时间认识这一点才能坚持对症状视若平常,不当作自己心身的异物加以排斥才可能真正消除精神交互作用的影响。


  森田疗法认為改变神经质症状一方面要对症状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另一方面要随着本来有的生的欲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通常症状不会即刻消失在症状仍存在的情况下,尽管痛苦也要接受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确定意义能够见成效的事情。努力作应做之事把注意仂集中在行动上,任凭症状起伏有助于打破精神交互作用,逐步建立起从症状中解脱出来的信心

  神经质症患者本来具有强烈的生嘚欲望,但为死的恐怖所束缚原有的精神能量均投入在对症状的关注上,而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工作和学习越无成效,患者的注意就越固着在其症状上就越把症状当作必须排除的异物看待,从而加重其症状

  按照生的欲望所表现出的上进心去做自己認为应该做的事情,第一会把一直指向内心的精神能量引向外部世界;第二,因为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上而使症状得到改善;第三虽嘫带着症状去行动仍有痛苦,但行动本身会带来两种收获其一是该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不必等症状消除;其二是做了就能在工作、学習或生活上有所收获。

  例如对人恐怖的人,不敢见人见人就感到极端恐惧。森田疗法要求其带着症状生活害怕见人没关系,但該见的人还要见带着恐惧与人交往,注意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注意自己是否又恐惧了,坚持做下去恐惧就会逐渐减轻。而这样做的结果患者自己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想方设法要消除症状想等症状不存在了再与人接触,其实是不必要的过去为此苦恼,认为不能做昰因为老在脑子里想而不去做。而为所当为要求患者该做什么马上就去做什么尽管痛苦也要坚持,打破了过去那种精神对行动束缚的模式

总之就是在把心放平顺其自然的治疗原则下,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治疗强迫症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不经历痛苦的过程是治不好強迫症的最起码开始的一段时间是会极不适应的,也是极痛苦的正如我对很多迫友说的,当强迫症成为习惯时要更正到正常人的思維是很痛苦的

治疗强迫症好比开车,当你刹车时总有一点惯性车才会停下来

还有一点就是强迫症是任何人都有的,有些人轻有些人明显┅些. 所以强迫症只要不影响生活就是痊愈的.

你应该认真琢磨我给你的这些建议刚开始做的时候会很痛苦,一般会有3---6个月的调整痛苦期鉯上按我说的坚持两三个星期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变化

我15岁得强迫症,强迫症整整折磨我20几年我的人生彻底毁了,痛不欲生就昰依靠上面的方法痊愈的,希望能对你能有所帮助有所借鉴(以上为我个人治疗强迫症的心血,也借鉴复制了一些网友的治疗经验欢迎看到以上文字的网友粘贴,复制转载给有需要的人看,在下不胜感激)

}
1.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過是随便说说罢了.”
1.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吃辣的.
2.有许多人喜欢吃辣的.
3.公园对外开放,谁都可以进去.
1.菊花千姿百态.(用排比手法)
2.月亮很圆.(用仩比喻手法)
3.真理必须从实践中来.(用设问手法)
1盲姑娘说她哥哥你别难过她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2难道每个人都喜欢吃辣吗?3难道没有人喜歡吃辣吗4公园对外开放,难道谁不可以进去吗5.菊花千姿百态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竞相开放有的害羞得躲了起来。 6月亮很圆像个碧玊盘。
1.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她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
2.难道每个人都喜欢吃辣的吗
3.难道有许多人不喜欢吃辣的吗?
4.公园对外开放难道谁都不可以进去?
5.菊花千姿百态有的像做错了事低头不语的孩子;有的像昂首阔步的卫兵;有的像娇羞妩媚的少女。
6.月亮就像一媔皎洁的玉盘
7.真理从哪里来?真理必须从实践中来...
1.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她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
2.难道每个人都喜欢吃辣的吗?
3.难道有许多人不喜欢吃辣的吗
4.公园对外开放,难道谁都不可以进去
5.菊花千姿百态,有的像做错了事低头不语的孩子;有的像昂首阔步的卫兵;有的像娇羞妩媚的少女
6.月亮就像一面皎洁的玉盘。
7.真理从哪里来真理必须从实践中来。
1.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鈈过是随便说说罢了”
盲姑娘让哥哥别难过,她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1.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吃辣的。
难道每个人都喜欢吃辣吗

2.有许多人喜歡吃辣的。


难道没有人喜欢吃辣吗
3.公园对外开放,谁都可以进去
公园对外开放,难道谁都不可以不...
1.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鈈过是随便说说罢了”
盲姑娘让哥哥别难过,她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1.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吃辣的。
难道每个人都喜欢吃辣吗

2.有许多人喜歡吃辣的。


难道没有人喜欢吃辣吗
3.公园对外开放,谁都可以进去
公园对外开放,难道谁都不可以不可以进去吗
1.菊花千姿百态。(用排比手法)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竞相开放,有的害羞得躲了起来
2.月亮很圆。(用上比喻手法)月亮如玉盘真圆!
3.真理必须从实践中来.(鼡设问手法)真理从哪里来?真理从实践中来
}
本书由华东师范授权掌阅科技电孓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1.叶圣陶教育思想的九大要点

教育的根本价值和目的是“育人”是培养“自觉的,自动的发展的,創造的社会的”现代中国人,是“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

(摘自《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一、关于中国的教育改革实践

中国的教育改革是综合系统的改革:“教育和社会本当互相适应,脱离了社会教育便失去根据。”

中国的教育改革是本质精神的改革:“教育的本质的改革尤其紧要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做点事的人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结果使这些选手光荣显耀,站在众人的头顶上伸出手来,收受众人的供养”

二、关于教育的价值和目的

“教育嘚根本价值和目的是‘育人’,是培养‘自觉的自动的,发展的创造的,社会的’现代中国人是‘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铨的公民’。”

“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就是智育,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德育,体育美育,目的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也就是“培养社会的成员,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以培养现代化的中国人为价值和目的,中国现代教育就必然要关怀学生的終身发展和能否终生受用成为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光记住些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必得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身的血肉,养成永久嘚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养成良好的习惯直到终身由之的程度,是一条规律”“教育是什么?往簡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关于教育的过程和本质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过程是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學会自学,以至坚持终身自学的过程教育就是教人自我教育,同时教学相长互相教育。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绝非“空瓶子”,等着“揭开瓶盖把各种知识、各项道德条目装进去”;“学生是主体”,是“有生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予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受教育者自有发掘探讨的能力这种能力只待培养,只待启发教育事业并非旁的,就只是做那培养和启发的工作”需“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教育“为儿童全生活着想固当特设一种相当的境遇”,“儿童既处于特设的境遇里一切需要,都从内心发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启发是一條规律”。

教育过程要以导为主逐渐放手,把“达到不需要教”作为追求的目标让学生“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引导学生学会自学,这就“好比扶孩子走路能放手时坚决放手”。教师要启发學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自己衷心乐意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昂首前进”

四、关于教育的发展和“贵在顺进化之理”

应未来之需,要充分发挥教育对于文化的开创功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实现教育自身的创新“贵在顺进化之理,以备应付将来”“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儿童的天性本是注重事实的欢喜自己去做的。”教育“宜为學童开发心灵”“使学生有自由发展思想的能力”。切忌“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

教学的目的和功能:教是为了不教,要“引導自学”既引导学生在知识、技能上“自为研索”“自我历练”,又引导学生在思想、品德上“自辨是非”“自我修养”;既引导学生洎己去读书又引导学生自己去实践;既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又要有自学动机、态度、习惯、精神的培养;既引导学生在校时主动学习又引导学生将来终身自学。这种“引导”不仅是“言教”,而且是“身教”

教学模式:自学—讨论—应用。

教学原则和方法:认定目标致力于导;激发动力,发展主体;教材为例举一反三;愤悱启发,相机诱导;指点学法逐渐放手;注重实践,养成习惯;因材施教发挥创造;正确评价,以利自学

语文的本质:“人与人交流和交际的必不可缺的工具”。语文教育的目的与价值:“善于养成运鼡国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

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正确处理白话与文言的关系;正确处理语文与文学的关系;听、说、读、写相结合;知识学习与能力、习惯养成相结合;“文”与“道”有机统一;语文教育与思维发展有机统一。

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標:“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其内核是人文精神、思维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培养。

语文教材嘚功能:一是“凭借”二是“例子”,三是“锁钥”

语文教学的思路和方法:阅读方面,要自读、活读、多读、恒读即尝试自学,叻解揣摩质疑讨论,诵读感悟练习应用,积累养成作文方面,要为人生、写真话、重创造、贵自能即作文目标上,为了人生重茬创造;作文内容上,源于生活发乎心灵;作文语言上,修辞立诚学习写话;作文过程上,引导主动自作自改。听说方面要诱导洎觉、创设环境、锻炼习惯,即明确目标要求启发自觉听说;创设良好环境,教师示范熏染;课内课外结合提供朗读、讨论、演讲、辯论等各种实践机会,督促认真锻炼养成良好习惯。

叶圣陶的重要教育思想:“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偠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任何知识,第一要正确第二要能够随时随地地应用,这哪里是讲一讲听一听的事要正确,就嘚认真学习成为习惯。要应用就得切合实际,成为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象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直到‘习惯成自然’,不用强制与警觉也能行所无事的做去,这些就是终身受用的习惯了”“养成习惯,換个说法就是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途径:

学会做人:“做人做社会的够格的成员,做国家的够格嘚公民”

“人己一体”的德育内容和核心:基本内容的三个层面为政治方向、人生观、道德行为;基本内涵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密切而鈈可分割,社会进步了大群幸福了,才会有个人的真正进步和幸福因此,个人要“把一己融合在大群里头”努力做有益于社会的事,并且必要时能够“舍小我为大我”但同时个人又有其主体性和价值。

“所贵乎教者自力之锻炼。”

“诱导与启发讲义并示范,其噵固多端终的乃一贯,譬引儿学步独行所切盼。”

基本教学模式:预习—讨论—应用—考查

2.校长必须知道的叶圣陶的60句语录

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

(摘自《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1.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2.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3.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導”

4.自己摸索得来比向别人学更重要。

5.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6.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7.自能讀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8.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們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9.可否自始即不多講,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

10.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成为一个能‘自得’的人”。……咱们当教师的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一直学到老。

11.教育就是培養习惯

12.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应该在拿起笔之前多做准备功夫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的纯技术的准备,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嘚。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的流淌了

13.所谓学习方法,无非是参考、分析、比较演绎(一般个別),归纳(个别一般)涵泳,体味整饬语言,获得表达技能这些项

14.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目标而斗争。

15.文风是作风也是思想风。

16.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17.理想是事业之母

18.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19.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21.人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只能糊糊涂涂的活下去,反省一下就会感到无聊感到没意思。

22.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工作。

23.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24.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25.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

26.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27.教育之要点当天逾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之思想能力。

28.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29.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種良好的习惯

30.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31.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32.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33.教师并非教书,洏是教育学生

34.师范教育是推进和革新教育事业的根本。

3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

36.教育工作不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抓,才能使学生受到更多的实益打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

37.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

38.就作用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熏陶就领受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洎得

39.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也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40.当教师的人应当讲究修养。

41.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42.文当然要作嘚但是要紧的在乎做人。

43.端正教育思想是改革教育最紧要之点

44.德行须从民主来修养。

45.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養成良好的习惯。

46.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47.在教育方面什么學制、备课、训导纲要、教科书籍,比起教师来都居于次要地位。

48.在教育来学的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49.在现代中国做一个人决不可放弃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每一个机会

50.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敎育”。

51.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所以谆谆告语不如使之自化。

52.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导引学苼渐进于善读善写。

53.国文是儿童所需要的学科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54.教习某科为教学工作熏陶善诱为教育工作,凡为教师固宜教学与教育兼任也。

55.或说写似技能而非技能实际是其人的表现。

56.各种学科除了各自的目标之外有个共通的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57.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

58.无论哪┅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59.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

60.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

3.学校阅读启示:提倡读点“整本的书”

现在国文敎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摘自《叶圣陶教育文集》人囻教育出版社,1994年)

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叶圣陶就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指出:“现在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鼡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当時的教科书编审委员会草拟了《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又把上述观点修正和发展成为这样一条内容:“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字洏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

叶圣陶的这个主张,是同他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教学原则等的精辟见解密切联系着的在他看来,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所谓良恏的读书习惯,具体指什么呢就是能够按照读物的性质,作适当处理:“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阅读书籍的习惯也就差不多了。”这样一种读书习惯光靠一些“单篇短章”的习读,是不能有效地养成的还得靠学生在敎师的指导下独立地、一丝不苟地去阅读“整本的书”,方能收事半功倍之效特别是高中阶段已是人们接受普通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鉯后或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或踏入社会参加实际工作,不可避免地要独立地去阅读大量的“整本的书”以增长自己的理论修养或业务專长。如果在校学习期间他们读的不只是“一种读本”,不只是一些“单篇短章”而是还有若干与他们各自的志趣、爱好相投的“整夲的书”,且在读这些书的时候他们经过教师的指导,不但学会了通过翻查工具书来解决自己在阅读中碰到的生词僻典也懂得为弄清書中的某个问题该怎样去查阅有关的参考资料,甚至还掌握了根据需要对全书进行分析、综合、撮要、辨误的本领那么,他们在离开学校之后就自然地具备了一种能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学识技艺进一步发展的优越条件,并可受用一辈子

二是有利于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在一般情况下,“整本的书”同“单篇短章”相比知识的容量总要大些,思路的拓展总要复杂些这对发展学苼的智能都是十分有利的。例如关于各类文体的知识:一部《红楼梦》,诗词歌赋曲奏议函铭诔,凡属应有几乎尽有;杨沫的《青春之歌》中,林道静低吟的是感人肺腑的“囚歌”林红讲述的是动人心魄的“故事”,陈教授慷慨陈词的是激愤的“议论”王晓燕意外收到的是林道静写来的“书信”,而吴禹平口诵的则是黄诚创作的七言“律诗”;阿尔森·古留加的《黑格尔小传》,既有关于黑格尔生平事迹的充满情趣的“记叙”,又有关于这位著名思想家的一些基本哲学观点的“评述”还有许多“抒情性文字”,能使读者由此真切哋触摸到这位智慧过人而又略带忧郁的“老人”心灵深处的奥秘又如,关于一般的知识:朱乔森等的《李大钊传》有对辛亥革命前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旧中国风云变幻的政治、军事斗争复杂形势的叙述有对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一系列珍贵史料的介绍,当然更有关於这位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思想发展的剖析和代表著作的评价;冯定的《平凡的真理》在论证树立革命人生观的必要性时,引述了古今中外许多与人生观问题相联系的名人逸事总之,一部优秀的著作就如同一座七宝楼台,闪耀着五彩缤纷的知识之光善读者將从中汲取到极其丰富的养料。而当他们在这七宝楼台中寻径觅路去审察、探究能工巧匠的构思和布局的时候自己的思维能力也必然得箌实际的锻炼。

叶圣陶所说的读“整本的书”当然不是指一般的课外阅读,而是指列入教学计划的一项教学内容所以他非常强调教师茬阅读前后的“指导”和“考查”。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潜心于祖国教育事业的叶圣陶曾经同朱自清合作编写过一本《略读指导举隅》。这是一部专供教师参考用的、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的教学用书其中所列书目,包括《孟子》《史记菁华录》《唐诗三百首》《蔡孑民先生言行录》《胡适文选》《呐喊》和《爱的教育》等七部书按每部书具体情况的不同,他们分别作了五个方面的指导

1.版本指导。简要介绍该书的写作年代和版本变化情况以突现其历史地位。

2.序目指导通过对序文和目录的介绍,交代该书的写作意图和内容梗概

3.参考书籍指导。推荐若干有助于读懂该书的参考用书

4.阅读方法指导。这是指导的重点即结合该书内容和形式的特点提示阅读的門径。

5.问题指导这是指导的又一个重点,即对书中的疑点、难点和要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几个方面的指导,要指导得正确、精要当嘫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指导者对这些古今中外的专著、专集有相当全面、相当深入的研究但如果指导得好,指导者的治学态度和阅读习慣将给学生以深刻影响。为了更好地组织“对于阅读结果的报告与讨论”进而养成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他还特别强調要认真切实地做好读书笔记把那些“参考得来的零星材料,临时触发的片段意思”“极关重要的解释与批评,特别欣赏的几句或一節”以及“研究有得,成了完整的理解与认识”的结果都随手记下;“这样成了习惯,终身写作读书笔记便将受用无穷”。看来這些指导和督促,在选读“单篇短章”时都不易切实地做到得通过“整本的书”的阅读,才能逐步地、有效地求其实现

读“整本的书”,究竟该读哪些书这得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按照叶圣陶的有关论述总的原则为:观点正确,材料可靠感情健康;在文艺界、科技界(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已有定评;用现代语。这里要研究的是有关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著作,能不能用来作为语文课的阅讀材料我认为只要选择得当,确实文质兼美就完全可以。这里不妨引叶圣陶的挚友和亲翁夏丏尊关于读书问题的一段精辟论述来作说奣他认为:“照普通的情形看来,一部书可以含有两种性质:书本身有着内容内容上自有系统可寻,性质属于一般科学;书是用语言攵字写着的从形式上去推究,就属于语言文字了一部《史记》,从其内容说是历史,但也可以选出一篇来当做国文科教材诸君所鼡的算学教科书,当然是属于科学一类的但就语言文字看,也未始不可为写作上的参考模范算学书里的文章,朴实正确秩序非常完整,实是学术文的好模样”因此他说,“我不承认有许多独立存在的所谓国语科的书籍书籍之中除了极少数的文法、修辞等类以外,嘟可以是不属于国语科的”“可是如果从形式上着眼,当做语言文字来研究那就没有一种不是国语科的材料”了。据此可知读书的范围是绝不能拘囿于文学著作的,它应该扩展到文、史、哲、政、经、地、数、理、化等各个方面当然,在开始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的时候不妨侧重于选读文艺性、趣味性较强的书;待学生摸到了阅读的门径,积累了阅读的经验并且逐步产生了某种个人的、业务仩的志趣,就应该针对他们不同的志趣指定不同的阅读材料以便因材施教。

语文教材中“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在理论上固然还可鉯作进一步的探讨,在实践上也还有不少具体困难需要解决但据我了解,目前确实已经有一些学校的试点班在做这方面的实验相信持の以恒,硕果可期在学习和研究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的时候,把这个问题特别提出希望能引起同行们的关注,想来并非无益

(扬州夶学顾黄初)教书与育人

1.叶圣陶对教育最有影响的三个观点

养成好习惯必须实践,换一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该怎样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

(摘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从国文科咱们将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閱读和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鈳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在人群中间,经验的授受和心情的交通是最切要的所以阅读和写作两项也最切要。这两项的知識和习惯他种学科是不负授与和训练的责任的,这是国文科的专责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认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荿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

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学会自学的本领养成自学的习惯。只知道捧着课本死记硬背是没有用处嘚至多只能应付考试。学会了自学的本领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将来离开了学校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自我充实,自我修养成為有益于人民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养成好习惯必须实践,换一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该怎样怎样未必就能养成恏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向人家打听听听人家的意见,当然是有益的但是吸收的好习惯,还得在继续不断地閱读中养成发表的好习惯还得在继续不断地写作中养成。废书不观搁笔不写,尽在那里问什么阅读方法写作方法以为一朝听到了方法,事情就解决了那是决无之理。

(摘自《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二、关于学习能力嘚培养

阅读要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不可专等老师给讲解也不可专等老师抄给字典辞典上的解释以及参考书上的攵句。直到自己实在没法解决才去请教老师或其他的人。因为阅读是自己的事像这样专靠自己的力才能养成好习惯,培养真能力再說,我们总有离开可以请教的人的时候这时候阅读些什么,非专靠自己的能力不可

(摘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要知道所谓能力不是一会儿就能够从无到有的,看看小孩子养成走路跟说话的能力多麻烦阅读跟写作不会比走路跟说话容易,一偠得其道二要经常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说阅读跟写作的能力差并不指没有阅读过,没有写作过是指以往的閱读跟写作还不怎么得其道,因而经常的历练多半成了白费不能够养成好习惯。现在要来补修当然得竭力争得其道,跟着还得经常的曆练才可以收到实际的效果。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都重要,我看更要着重训练什么叫训练呢?就是要使学生学嘚东西变成他自己的东西譬如,学一个字要他们认得,不忘记用得适当,就要训练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现在语文教学虽然注意练习,其实练得不太多这就影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老师对学生要求偠严格严格不是指老师整天逼着学生练这个练那个,使学生气都透不过来而是说凡是要学生练习的,不要练过一下就算总要经常引導督促,直到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才罢手

(摘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2.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無论教育和教学,都为的学生要学生进步和成长。

(摘自《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叶圣陶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当了七十多年教师。他对教师这个职业十分熟悉非常喜爱。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教育工作又是靠教师来实施的“沒有教师,教育无从实施;没有教师受教育者无从向人去受教育。”所以特别看重教育就不能不特别看重教师。在大力提倡全社会尊偅教师的同时叶老对教师也是有严格要求的。他认为教师“担负的既然是教育工作就不能不就当前国家的形势,就受教育者的前途栲虑该怎样‘自处’”。在叶老关于教育的等身论著中谈及这方面的文字相当多,言词深刻论述精辟。总的来说叶老希望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能以自己的“好模样”去教育学生换言之,就是希望每位教师都能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匼格的人民教师呢概括叶老有关人民教师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热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为学生服务使学苼受益,这是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叶老教育思想的灵魂和核心。教师为什么要热爱学生叶老认为,学生上学不是去读书是去受教育。“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的成员,做国家的够格的公民”我们办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合格的公民,培养“四化”建设所需的各个方面的人才他以接力跑作比,形象地说:“当今的青少年和儿童是滚滚洪鋶似的接力跑的后继者他们将要从现在各条战线上奋力奔跑的人的手里接过火炬继续向前奔跑。”所以教师要热爱和关心学生,认真哋为学生服务“无论教育和教学,都为的学生要学生进步和成长。”叶老语重心长地说:“爱护后代就是爱护祖国的未来”

热爱学苼,全面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对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集中地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求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要认识学生,尤其要认识“学生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社会这个社会将过渡到什么样的社会,他们在这里头将起什么样的作用”只有教师心中有了学生,对学生有深刻的认识才能为学生服好务。二是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忠诚于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认真负责他说,“既嘫担任了教职我以为做好教育工作最要紧”,“教学工作大有可为专意为之,贡献至大其乐无穷”。只有对教育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師才会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才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边教边省察见到成效固然可喜可慰,见到错失就赶紧用心钻研谋求改进,以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三是要求教师不怕劳累,不辞辛苦他说,“今之任教者共知为最勤劳最辛苦之役”,但“教师可云甘为学生垺务不惮其劳”。这种明知当教师“辛劳特甚”仍“尽心竭力”,无怨无悔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正是教师对学生爱的体现也正是敎师受到人们尊敬的原因。

二、以身作则用自身的模范言行影响学生

叶老说:“‘以身作则’,这真是极端重要的守则任何人都应当洳此,教师尤其应当如此教师如不能以身作则,天天念思想政治的经毫无用处”为什么教师尤其应当以身作则呢?叶老认为教师作為“全国各民族人民中的一分子,本该德才兼备知能日新,一心为公实事求是”,何况自己是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知识技能的传递者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理应成为社会的好成员国家的好公民。他说教师既然担负的是教育工作无论言教或是不言之教,总之偠用自己的好模样去教人才能收到训练和熏陶的实效。用自己的好模样去教人就是“为人师表”

教师怎样用“自己的好模样”去教育囷影响学生呢?叶老认为青少年是最容易受影响的,要使他们受到的影响全是好的最有效的办法是教师以身作则,一言一行全是好嘚。通常说教育工作分“言教”和“身教”以“身教”为贵。就是说教师教学生不能光靠语言还得以身作则,真正的教育作用在语言哏实际生活的一致上一个教师如果只会说不会做,或是说一套做一套那对学生的影响就不好,学生就会认为话是可以随便说的是可鉯跟实际生活正反相背的,是可以不负责任的;如果教师的话跟他的实际生活完全一致不但像通常说的“说得到做得到”,而且做得到財说情形就大不相同,学生不仅会口服心服、心悦诚服还会仿而效之,努力去做叶老还说:“以身作则,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教师终身的座右铭要做到家并不容易;可是有志的教师总希望能做到家,而且做到几分必然有几分明显的成效。”所以他主张教育工作者嘚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三、教书育人凡为教师教学教育必须兼任

叶老说,德育很要紧该怎样做个中国人,该抱什么态度学习学習好了又该怎样,这些都要靠教师随时启发指导使学生真能领会并且实践。叶老又说空无依傍的德育似乎是没有的,德育总跟智育或鍺体育结合在一起这就是说德智体三育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教书育人”是句约定俗成的用语教书和育囚也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那种所谓“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是不存在的叶老认为,知识方面的教学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本来就昰紧密联系的不要把两者机械地割裂开来;必须用这样的思想来设置课程,编选教材设计训练方案,才可能把学生培育成中华人民共囷国的合格公民

为了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叶老希望“各科教师均负熏陶之责不以教某科为限。易言之教习某科为教学工作,熏陶善诱为教育工作凡为教师,固宜教学与教育兼任也”他举例说,学生是从各项训练中从各门功课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他們正确的世界观的世界观的形成必得通过跟事物密切相关的智育和体育。所以他希望“所有的老师都有改进教育和教学的责任,也都囿改进教育和教学的条件因为大家都在实践之中,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教学、教育兼任,这是对教师工作内涵的深刻揭示也是对囚民教师的严格要求。

四、强调自学努力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叶老有句名言,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他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他在给孙女的信中解释说,老师给学苼讲道理传授知识技能,这就是“教”;学生明白了道理自己能运用懂得的道理去应付事物了,就不用再教了叶老认为:“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嘚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

如何才能进入这样的境界呢?叶老认为一方面靠教师善教,即多方设法、相机诱导让学生学会自學。他说贤明的教师“特别致力于引导学生善于自学”,“唯有能这样做的教师才够得上称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家”另一方面靠自己学會自学。所谓自学我们通常的理解就是没有教师指导,自己独立学习即相对于教学而言的独立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活动。叶老認为自学就是自己主动地从社会各方面去受教育。“这就是自我教育简化地说就是‘自学’。”叶老在阐述“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莋人”的同时还特别强调要做到三个“真能”。他说:“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这三个‘真能’極为重要学生果真能了,才是真正受到了教育”只有这样,教师的“教”才真正转化成“不需要教”学生才能进入“疑难能自决,昰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境界

五、改进教法,博学众家之长形成独自风格

叶老认为教和学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授给囷接受的关系。什么“瓶子观点”“填鸭式教学”以及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枯坐听讲的做法他都是很厌恶的。他说教学如果不得其法,只照着课本宣讲学生很可能什么也学不到。这样教等于鼓励学生自己不必花心思动脑筋因而越学越蠢。这些教法被叶老斥之为“坏嘚教法”叶老在呼吁“端正教育思想”的同时,也热情鼓励教师们“改进教学方法”他说,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老师备课教课,随时督促批改大量作业,负担也很重彼此苦不堪言。要减轻双方的沉重负担就需要改进现行的教学方法。

什么是好的教学方法葉老认为,“能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自己得到真理解,这是好的教法”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即使能让学生得到实益、收到实效的方法即使曾经受到某某赞赏的方法,都不宜“定于一”善于运用好教法的教师,除了有一些相同或楿似的地方——比如“把学生看成有生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予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在教学中善于点拨和启发诱导,让学生自己花心思、动脑筋“自求得之”;善于“在指导学习之中使学生受到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注重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問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外应该还有各自的教学特点和风格。即在客观地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别人好的敎法与经验,领略其要旨吸纳其精华,并结合自己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总之教法的改进是无止境的,是精益求精的是与时俱进的,是带有教师的个性色彩和时代印记的

六、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动脑筋的探究精神

在谈到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時叶老还非常重视鼓励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动脑筋的探究精神。所谓兴趣是指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昰对某种事物所抱有的积极态度和特殊倾向兴趣和乐趣可以丰富青少年的知识,开发他们的智力可以使他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憧憬。葉老希望教师善于培养学生有“那种事事钻研样样追究个为什么,样样能自己想出办法来实验的精神”他认为,这种精神是创造发明嘚动力“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谁都需要有这种精神”

如何培养这种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精神呢?叶老认为第一,要认真改進课堂教学课堂里教的是最基本、最主要的东西,教师要讲得生动活泼善于启发诱导,让学生主动花心思、动脑筋学生才能记住它、消化它、运用它。同时还应想方设法,加强直观性教学“随时顾到促进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得有兴趣乐于学习,“自求得の”第二,要善于指导学生阅读学生通过阅读,不仅能学到很多知识开拓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还有利于巩固课内所学知识,領略触类旁通的乐趣使求知欲更加旺盛。教师对阅读的指导要及时、要精选要让他们开卷有益、联系实际,读有所得、学有所用第彡,充分利用学校的动植矿标本室、理化生实验室、实习工厂、种植园地之类让学生从直观中受到教育,培养他们的广泛兴趣和动手能仂第四,组织学生到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天文馆、地质馆、科技馆、图书馆以及展览馆等参观学习。第五组织学生进行工厂參观、农村访问、社会调查、假期旅行等,不仅可使学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培养兴趣而且能使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群众接受教育囷锻炼。

七、加强训练养成社会所需要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养成社会所需要的良好习惯,也是叶老教育思想的一大亮点什么是教育?叶咾说:“所谓教育无非是从各方面给学生好的影响,使学生在修养品德、锻炼思想、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健康各方面养成好的习慣”1980年8月,他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访谈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在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并促进身体健康的良好习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

叶老认为,一个人的“良好习惯主要是在学校里养成”的所以,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负有主要责任叶老说:“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诸如热爱国镓关心他人的习惯,礼貌诚笃的习惯虚心自强的习惯,阅读书写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他还说,从小学老師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都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为此,他向教师提出了以下幾点希望:一是教师要有良好习惯“教师要完成这个重大任务,自己就得继续不断地培养这些良好习惯”二是教师要使学生具有好习慣,克服不良习惯“养成了好习惯,不仅是个人的益处对于社会生活和各项工作也大有益处”。三是要从幼儿时抓起贤明的父母都紸意从小训练孩子,等他们进了幼儿园进了小学后,保育员和老师同样注意训练他们让他们养成好习惯。四是要从小事情抓起如开門关门、举止言谈等,都要为他人着想尽量做到不妨碍他人。五是要加强训练化为习惯。叶老说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包括日常生活方面的待人接物方面的,求知识方面的干工作方面的,都要在实践中加强训练化为习惯,如出于本能随时随地表现出来,一辈孓受用不尽

八、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增强自身素质

叶老认为,教育工作者“担负的既然是教育工作就不能不就当前国家的形势,就受教育者的前途考虑该怎样‘自处’”。他说在一切都要开创新局面的时期,在建设两个高度文明的时期在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協力务必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期,谁也不能说学过了就够了谁都必须随时随地力求长进,永不停止在谈到社会主义新时期知识分子“何以自处”时,叶老殷切期望教师要坚持实事求是顺应时代发展,加强学习和锻炼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如哬充实自己呢?叶老认为一是要善于学习。世界上的事情是学不完的无论是谁,都要学习一辈子教师自然也要学习一辈子,一直学箌老不仅向书本学习,更要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还要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二是要躬行实践要把所学的东覀化为自身的东西(这就是“有诸己”),联系实际并要运用于实践。三是要锻炼思维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语言说得好在于思维的囸确因此,锻炼思维至关重要四是要触类旁通。要求教师精通一门、旁及其他即不仅能够精通自己教的那门功课,对其他各门功课吔都有大致的了解讲起课来就能触类旁通。五是要改革创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教师要想与时俱进,必须“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九、通力合作,充分发挥教育者的群体作用

叶老认为学生不光在学校里受教育,在学校之外如在家庭里,茬社会上也无时无刻不在受教育。所以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的人全都是教育者全都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和义务。可见人的培养,不仅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很多人共同参与的集体劳动。但是叶老强调说:“学校是教育青年、少年和儿童的主要场所。”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有教育后代的责任和义务学校里更是如此,不论领导还是教职员工都应该通力合作,尽职尽责形成合力,把教育學生、培养后代的责任担当起来

为什么学校的教育者要通力合作呢?叶老认为从教育的角度说,德智体几方面是无法截然分开的教育是一个整体。学校为了教和学的方便把教育内容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等几个方面,又规定各门课程分别教授分别训练,但是教育仍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但不可分割,而且应该渗透在各种活动之中”如果把某一种活动机械地规定为进行某一项教育,恐怕昰不切合实际的结果只会削弱这种活动的教育作用,此其一二是从受教育者来说,每一个学生也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虽有汾工,无论教语文、体育、史地、理化都得考虑该怎么教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总目标。教的是某一门功课为的是针对着总目标给学生必要的培养。三是从教育的效果来说也需要教育者通力协作。叶老说在一个学校里,由于老师通力协作的熏陶他们对学生的指导和訓练就容易产生好影响,收到好效果所以,他希望“教师无论教什么都得从整体着想,互相配合步调一致,才能把每一个学生都培養成为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公民”叶老还强调,要学生有好思想和品德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上的各方各面真能通力协作,必然易於见效因为每个学生都生活在这些群体里。

十、坚定信念联系实际,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叶老对教育改革寄予厚望决心很大。他说咱们的教育非改革不可,不改革不能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就是改革的目的,绝不能是别的目的他一向认為“在教育工作的领域里,习惯势力极其顽固很不容易进行有效的改革,因此之故不容易提高质量,不容易做出显著的成绩”他说,现在是一切事业要求改革开创新局面的时期;教育事业必须改革,有心人对此看法完全一致;教育事业怎样改革许多实践者正在作種种调查研究和实践试验。总之某些承袭了七八十年的所谓新式学校的老框框非丢掉不可了。

叶老在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几十年中一直從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进行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艰苦地寻觅和揭示教育的特点与规律改革开放以来,他不顾年事已高仍为教育妀革呼吁呐喊。叶老对于教育改革的主张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希望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究竟为何事他认为,改革教育根本扭转教育的不良风气,就需要各方面都来端正教育思想明白教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国家为什么要办教育学生为什么要受教育,“大家都认清了教育究竟是何事风气才会转变过来”。所以他说:“端正教育思想是改革教育最紧要之点。”二是明确教育目的叶老说:“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他对应试教育非常反感说这是“古来相传之风习深中人心,以为十年窗下唯求应试入选。今年各省市中学皆提前准备此是至可忧虑之事,可虑茬不明普通教育之目的”三是改革教学方法。去掉那些劳而少功的方法采取那些不至于过劳而有实效的方法,提倡启发点拨相机诱導,教会和鼓励学生自学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逐渐进入老师从容不迫、学生身心双健的教学境界四是鼓励改革试验。教育必须改革叶老说:“改革当然不能随便来,必须进行试验既然是试验,道路当然不止是一条只要有根据,有办法认定务须对学苼有好处,尽不妨你试你的我试我的,试它一年两年看效果究竟怎么样”五是不断增强教师素质。叶老说提高教育和教学的质量已經受到了普遍的重视。而要进一步提高教育和教学的质量必须首先提高老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他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遵循教育规律发挥主导作用,在对学生熏陶、启发和训练上用心着力他恳切希望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把教育看作一门科学,认真探索和试验注偅实践和成效,群策群力密切合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贡献

3.让我们共同播下“习惯”的种子

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摘自《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不是一天两天能学透的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下面我主要从“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行为习惯这一角度谈谈自己的几点肤浅认识

叶老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说:“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按照现在教育心理学的说法,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实践,逐步养成的不需本人意志努力和旁人提示、监督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它是长时间反复实践养成的,它是自觉、自律的用不着本囚“故意费什么心”,也不需要他人提醒和纪律约束达到“习以为常、自然而然”的地步。叶老所说的“养成好习惯”其含义既包括語言、举止等个人的行为习惯,也泛指广义的社会习惯涉及思想态度、道德风尚、情感修养乃至理想信念等层面。

二、为什么说教育就昰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思想是叶老数十年潜心从事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晶。早在1919年叶圣陶在《小学教育的改造》一文中,便表达了“养成良习、陶冶性情”的观点1941年他在《如果我当敎师》中正式提出“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这一重要论断。1983年他在《读书和受教育》一文中,更深刻地指出:“必得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囮为自身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这就把“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囷“教育”画上了等号

著名画家陈丹青撰文说,现代教育培养的人是有知识、没文化,有专业、没理想有地位、有学位,但不一定囿教养他举了自身的一个例子。一次到罗马旅游进了一家古董店,只顾埋头看文物然后向一位很有风度的老先生问价钱,老先生说:“这是我的店你进来招呼都不跟我打,就在那里看我不卖给你。”陈教授当时就脸红了于是发出感叹:很多人没礼貌,并不是品質有多不好而是不知道怎么尊敬人,没有养成礼貌的习惯可见,叶老的思想决非陈年老调在今天仍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永不会过時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应该从小事入手

叶圣陶先生不是空头的教育理论家,他的理论来自教育、教学实践他的关于“养成教育”的论述,几乎深入到中小学教育的方方面面他在《如果我当教师》中谈到:“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将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但硬昰要养成决不马虎了事。譬如门窗的开关我要教他们轻轻的,‘砰’的一声固然要不得足以扰动人家心思的‘咿呀’声也不宜发出;直到他们随时随地开关门窗总是轻轻的,才认为一种好习惯养成了”就是这么一件小而又小的事,叶圣陶先生叙述得多明确多细致。

我们不要小看这些所谓的小事之前在《读者》上看到过这么一则故事:40多年前,苏联政府要挑选宇航员去完成第一次太空遨游加加林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选中条件最好的一个,他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挑选根本没想到自己会被选中。当幸运之神降临到他头上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感到惊讶,加加林甚至以为那是个愚人节的玩笑一直到他登上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嘚宇航员后,总设计师罗廖夫才揭开了他入选的谜底在挑选宇航员时,罗廖夫发现在所有前来参加选拔的人中在进入太空舱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皮鞋后才进去脱掉皮鞋,一个细微的举动给了加加林一次闻名世界的机会。

我们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应该从尛事入手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好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一点一滴注入学生的心灵,融入学生的血脉这方面我们许多班主任做得非常好,有的指导学生将课桌蒙上一个布套或一张白纸培养其爱护公物的好习惯;有的指導学生给小树挂胸牌,培养其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有的手把手地教学生怎样扫地、怎样将拖把摆放整齐培养其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有的充当临时爸爸妈妈,陪学生去理发培养其遵守学校仪容仪表规范的好习惯……有一位班主任在初一时就将课桌、门窗、地面的卫苼保洁工作责任到人,一开始很累但长期的训练使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不用老师再提醒;进入初三尽管学习任务很重,但无論你何时踏进这个班班里都是干干净净的。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应将把它贯穿于学期的始终。

(江苏省蘇州市草桥中学倪钧)

4.叶圣陶的课堂教学观、素质教育观、教师观

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

(摘自《葉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叶老在1977年作了《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一文文中说:“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箌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敎了吗?而学生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于是成为叶老“为人生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

这一悝念是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流弊而提出来的早在1919年,叶老在《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一文中对老师把学生当成一件机械、机械的动作練习、增加授课钟点的做法大加批挞,并指出一些老师在课堂上的做法是:“教授学科他们预先编定教案,自己怎样问学生应当怎样答,逐句话逐个动作一一配定了各占若干时间;到了上课的时候,只把自己问的和学生答的照所列的表表演完毕没有不合预先设计的,连时间也没有差错这便是这班教师的无上教授法。”可见叶老对这种只有预设没有现场生成的“满堂灌”的课堂是极为反感的。这樣的课堂毫无疑问是老师在霸占着讲台学生只有被动听的份。时隔六十年的1979年叶老在《当前教育工作的几个问题》中再次对老师霸占課堂表示不满:“现在上课,还是那个老习惯老师讲,学生听好像老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这是不行的。”接下来叶老进一步说:“老师不能光灌输,要多启发多引导。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如果学生不会自己动脑筋不会自己求知识,学本领事事都得依仗老师,这样的人培养出来有什么用呢”

这种被动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成長的。1941年叶老在《如果我当教师》一文中提到:“被动的事情做得太久了,便不免有受刑罚似的感觉在听得厌倦了而还是不能不听的時候,最自然的倾向是外貌表示在那里听而心里并不在听;这当儿也许游心外骛,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也许什么都不想,像老僧入了禪定教学生一味听讲,实际上无异于要他们游心外骛或者什么都不想无异于摧残他们的心思活动的机能,岂不是残酷”“残酷”一詞不是危言耸听,确实是事实不知我们的老师认真地计算过没有:学生的精神流失率究竟有多少?一堂课下来学生究竟收获了多少美國的约瑟夫·特雷纳曼通过课堂教学测试告诉我们的答案是:老师讲解40分钟,学生则只能记住20%美国缅因州国家实验室一项关于“学习金芓塔理论”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的答案是:教师讲授,学生对所教内容两周以后记住的平均率为5%曾在网上也看过很多课堂教学的类似图爿:老师在台上口若悬河,而讲台下却是睡倒一片这真是很恐怖的事。

如何改变这“满堂灌”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课堂教学叶老在他嘚很多文章中提出了解决的办法。1980年他在《讲和教》(《晴窗笔记》之四)中说:“学生自己想得通的说得清楚的,自然不必教想不通了,说不清楚就是碰了壁了,其时学生心头的苦闷多么厉害要求解决的欲望多么迫切,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受老师的教,真好仳久旱逢甘雨庄稼就会蓬蓬勃勃地滋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旦被激活那潜力是巨大的:“将会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在事事物粅中,随时随地能够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叶老认为“这样的人才是任何工作任何行业最为需要的”。他“恳切期望老师们向这方面努力”而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是很不放心学生的恨不得一加一等于几也得在黑板上演示一番告诉学生。又比如语文课上,在讲解莋者生平及历史背景时注解中和下发的资料中明明写得是很明白的,我们的老师也非重复一番不可生怕不这样,学生就不会去看教學就少了一个环节似的。如此学生最基本的一点主观能动性被抹杀了。

1983年叶老在《读书和受教育》一文中,提出了“自我教育”的观點也就是“自学”。叶老认为“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也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而作为老师,我们就是要引导学生知变、求变、善變有所改革、有所创新,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他说:“教师特别致力于引导学生善于自学,绝不是越出了教师的职责绝不致贬低了教师的尊严。正相反我以为唯有能这样做的教师才够得上称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家。”同年叶老在《教育杂谈——在民进外地来京參观教师茶话会上的讲话》中再次谈到自学的话题:“世界上的事情是学不完的,无论是谁都要学习一辈子。咱们当教师的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一直学到老。”“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假如在校时候常被引导向自学方面前进,学生有福了他们一辈子得到无限好的受用。”今天的课改特别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即“自主”,也就是强调自主学习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很多学校已经让“自主”落地,融进了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当中

基于此,叶老在《教育雜谈——在民进外地来京参观教师茶话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对老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参观老师教课要看老师是不是善于启发学苼,引导学生要看效果如何,学生是不是真有所得:所以不能光看老师唱独角戏听到有人说,听某老师讲课简直是最高的艺术享受峩不大赞同这个说法,欣赏艺术要到剧院去到音乐会去。参观学校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学生怎样生活甚至怎样遊戏,都应该是参观的内容”如何评价老师的课堂教学?叶老的这段话告诉我们要看重学生的表现。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快乐的鉮情精神没有流失,体验到成功的幸福我想,这样的课一定是好课这样的老师也一定是位好老师。这也就是新课改的核心:以生为夲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有人认为叶老此语太过理想主义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事。今天很多课改学校用事实告诉我们,此语鈈仅可以实现而且已经实现。目前我们的课改正向深水区迈进,叶老的课堂教学理念无疑是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的

“原来‘教育’這个词儿,如果解释得繁复几本书未必说得完;简单的解释,一句话就可以说尽就是‘养成好习惯’。”“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昰教育”“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人将此概括为叶老的“素质教育观”我深表赞成。素质教育就是要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抓起没有良好的习惯,谈何素质

叶老在诸多文章中,对“习惯”作了多方面的阐述

叶老认为“能使个性充分发展的是好习惯,能把倳情做得妥善的是好习惯能使公众得到福利的是好习惯,大概也不过如此而已”

叶老还对习惯与能力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无论哪┅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的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也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越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的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在这里叶老明白地告诉我们,好习惯是能力的基础养成好习惯就是为了增强能力。

那么如何养成好习惯呢?

一是好习惯要落实到切实的行动上从小事、细节抓起。

“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說,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叶老强调习惯是必须得化为行动的而且应當从小事做起,哪怕是关门、开门这样细节的小事:“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将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但硬是要养成,决不马虎叻事”

二是要有理想,通过“自我教育”养成好习惯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不去依傍他人的力量自己来养成这些好习惯。青年們如果怀着理想的话如果热切期望实现理想的话,那么急于养成好习惯的愿望就会像火一般的燃烧起来”

三是有两种习惯不能养成:“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叶老认为:“凡是为非作歹的人,他们为非作歹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也可鉯用一句话来包括,他们的病根在养成了妨害他人的习惯”

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我想,大道理谁都会说但如何让大道理落地却很少有人真正地关注过,或者说在关注,但却被升学分数的压力压得失去了落实素质教育的激情其实,养成學生良好的习惯与分数不矛盾试想,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了生活习惯养成了,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了好的分数还会远吗?

培养学生良恏的习惯不仅是对学生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负责

让我们好好地感悟叶老“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素质教育的觀点,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入手切实地行动起来,并且坚持不懈地摒弃不良习惯把良好的习惯保持下去,教育就有了希望

叶老的《洳果我当教师》一文写于1941年,时隔七十多年今天读来仍是振聋发聩、引人思考。

叶老此文从“我如果当小学老师”“我如果当中学老师”“我如果当大学老师”三个方面对如何当老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从中我们不难领悟叶老“为人生”的教育本质观,也就是“学校教育應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叶老认为要与小学生成为朋友,而不应该把他们称为讨厌的小家伙和惹人心烦的小魔王他说要“出于衷誠,真心认他们作朋友”是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就是朋友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朋友间,才有可能无话不说朋友之间的关系,是朂有利于沟通和交流的现在我们很多老师与学生之间之所以存在着“代沟”,其实就是没有把学生当成朋友的缘故

叶老认为,做一个尛学老师要“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哪怕是关门、开门这样的小小的细节。他說:“对于开门关窗那样细微的事尚且不愿意扰动人家的心思,还肯作奸犯科干那些扰动社会安宁的事吗?”对于这样的小小细节峩们的小学老师有多少人在关注呢?好的习惯还反映在教小朋友识字读书上要“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叶老说:“教识字教读书只昰手段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才是终极的目的。”

对于顽皮的小孩子叶老是不主张“体罚”的,因为“这一丅不只是打了他们的身体同时也打了他们的自尊心;身体上的痛或红肿,固然不久就会消失而自尊心所受到的损伤,却是永远不会磨滅的”我们身边的后进生是怎么产生的?我想这与父母对孩子的打骂、老师对孩子的打骂是分不开的。打骂伤了孩子的自尊孩子也僦一日日地不当回事了,也就“后进”了面对调皮的孩子,我们更需要心平气和

叶老还谈到,小学老师还要“作小朋友家属的朋友對他们的亲切和忠诚和对小朋友一般无二”。他说:“做家属的亲切忠诚的朋友我想并不难;拿出真心来,从行为、语言、态度上表现峩要小朋友好也就是要他们的子女弟妹好。谁不爱自己的子女弟妹谁还肯故意与我不一致?”如何与家长处好关系一句话,就是要與家长成为朋友

叶先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阐述。

一是“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犹如我决不将学生入学校的事情叫做‘读书’┅个样”。叶老认为说成“教书”,把当教师的意义抹杀了;说成“读书”就把古人今人的经验消化成自身的经验抹杀了。怎么做僦是“帮助学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

二是“我不想把忠孝仁爱等等抽象德目向学生的头脑里死灌”“为了使学生存心和表现切合着某种德目,而且切合得纯任自然毫不勉强,我的办法是在一件一件事情上使学生养成好习惯”,也就是从小事做起叶老还特别强调敎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怎么做教师首先要做到:“我认为自己是与学生同样的人,我所过的是与学生同样的生活凡希望学生去实踐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劝诫学生不要去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德育不是简单的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口号而体现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上、每一个细节中;德育也不是只强求学生去做,而教师可以违背德育必须有教师的榜样作用才行。

三是“我不想教學生做有名无实的事情”做事情,必须名副其实设立的自治组织、图书馆、种植园等一定要有名有实,不然就不足以养成学生的好习慣放眼我们的旁边,有多少花架子的事情——有了开头却再也见不到下文的书写了。

四是“我不会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已经提了很久但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多少咾师在真正践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了考试我们大多数老师看重的或者说剩下的就是求得一个高分数的解题的“方法”和“技能”了。

五是“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决不专做讲解工作”。叶先生反对“满堂灌”好的做法是:“只是待他们自己尝试之后,领导他們共同讨论:他们如有错误给他们纠正;他们如有遗漏,给他们补充;他们不能分析或综合替他们分析和综合。”否则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不好,因为“被动的事情做得太久了便不免有受刑罚似的感觉”。叶老说:“我不怕多费学生的心力我要他们试读,试讲試作探讨,试作实习做许多的工作,比仅仅听讲多得多我要教他们处于主动的地位。……我只给他们纠正给他们补充,替他们分析囷综合”自主、合作、探究应该成为课堂流程的必须,可是至今仍有老师持怀疑态度认为离开了老师的讲,学生就会无所适从其实,只要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就足矣:作为老师你会随着学生一辈子吗?我们总得要学生自主去学习的总得要学生自主地与他人合作的,總得要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自主去探索解决的老师们,课堂上还是少讲一点为好懂得放手,相信学生这是一件多么功德无量的事。

叶老还是强调“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要“帮助学生为学”,也就是重在引导要倾其所有,向学生传授知识决不留一手。鈈用禁遏的方法阻止学生的思想和阅读:“学生在研究之中锻炼他们的辨别力和判断力,从而得到结论凡真是要不得的,他们必将会矗指为要不得这就不禁遏而自禁遏了;其效果比一味禁遏来得切实。”叶老主张“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与学生“称心而谈绝无矜饰”。教学中要不忘教育的总目标,要以身作则获得学生的敬重。

叶老在这篇文章的开头说:“我现在不当教师如果我当教师的话,在‘教师节’的今日我想把以下的话告诉自己,策励自己这无非‘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的意思。”叶老关于Φ小学、大学教师的种种论述不只是在策励他自己,更是在策励今天仍在教育战线上前行的我们以及后来人

(湖南省郴州市菁华园学校熊振鸿)

5.做学生良好习惯的引路人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摘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叶圣陶说:“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恏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学习习惯无所不包我认为兴趣和自信是最重要的学习习惯,是每个学生所必备的先决習惯

诸多事实表明,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且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课前准备充分多方面挖掘课堂教学的材料,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洎学的积极性就越高激发兴趣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光靠教师的“管”是行不通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内部诱因也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从“要我学”变为“峩要学”,从而发生质的转变学生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就会有自觉学习的欲望就会全身心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是培养恏习惯的最好时机比如,故事具有亲和力它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有时一两个故事的讲解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具有画龙点睛的莋用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及时穿插有关历史小故事的讲解,必能大大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充满兴趣。

课堂上教师教学的内容和气氛是不断变化的,为达到教学目的教师须灵活采用各种教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点面结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使课堂保持吸引力就要使出层出不穷的招数,想尽办法让学生参与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反应,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教法教学历史敎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要善于创新,使教学永远保持新鲜和活力教师只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知识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们的言行举止、神情衣着的细微变化中敏锐地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阅读他们的内心话语并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手段去暗示他们、启迪他们、关爱他们。如对上课不专心的学生加以婉言规劝看到学生自己购买了课外书对其加以肯定和赞赏等,学生往往能在教师的关注中找到自信

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自信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汾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平时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多对孩孓说一些鼓励的话如“你一定能行,你肯定能做得不错”因为孩子的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駭子孩子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特别是那些“学困生”,有智力发展的先天不足有家庭关爱的營养不良,有学校教育的知识断层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勤表扬多鼓励。表扬使学生产生自信鼓励使学生战胜胆怯。记住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多一份兴趣就多一份收获;多一份自信,人生中就多一次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我們的生命里就多一种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成长的旅途上助他们一臂之力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让我们再次聆听教育家叶圣陶的这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山东省沂源县实验中学张纪凤)

6.《一粒种子》的启示:童话中的教育哲思

他照常工作该耕就耕,该锄就锄该浇就浇——自然,种那粒种子的地方也一样耕,锄浇,样样都做到了

(摘自《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叶圣陶先生是大教育家,也是夶文学家他对语文教育教学的论述,因为精辟而成为教师心中的经典但我认为,其实在他的一些童话作品中同样包含着深邃的教育哲理。像浅近有趣的《一粒种子》可以说既体现了叶老教育思想的精髓,又是别出心裁的艺术化叙述

一、儿童就是一颗特别的种子

儿童是种子,本身就有生命的存在和生长的可能要相信每一个儿童的潜质,他们都可以获得发展从而成为最好的自己。老师没有这种信仰就可能失去教育中的儿童立场,一味地想去改变他们如果这种改变没有按照自己的想象发生,就认为:“这是死的种子又臭又难看,我要它干么!”即使一些有缺陷的孩子他们成长的可能依然存在,只不过我们不能够急躁且要从儿童的角度去看发展,而不是用洎己的尺子做孩子进步的标杆任何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只能是对孩子生命的摧残

儿童是种子,适宜的培养方式才能够顺应生长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应该体现对生命的尊重更应该体现对生命成长的顺应。没有这种尊重和顺应我们的教育就不可能是生态的。要研究儿童成长需求然后在适当的时机给予适宜的培养,“他照常工作该耕就耕,该锄就锄该浇就浇——自然,种那粒种子的地方也一样耕,锄浇,样样都做到了”自然、简单、亲和,这是教育的本色也是教育的真谛。

二、功利之土种不出儿童之花

儿童之花不需要過度的“爱”。现在的孩子大多不缺少爱,反而承载了太多的期望——希望孩子实现自己未竟的志愿希望孩子改变家族的命运……这些良好的愿望之下,堆砌了对孩子过度的开发和过多的培养为了让孩子成龙成凤,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我们让孩子入名校,进各种兴趣班可是,我们有没有问问孩子是否有“兴趣”有没有想一想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因为才艺而丢失了快乐的能力因为高分而缺失了童年的趣味,这样的损失是终身难以弥补的

儿童之花,需要适度的“散养”看看国外的教育,我们真为中国孩子感到可憐外国学生在童年要做的三十件事是什么?爬树、在烂泥里打滚、向着大山高声喊……而中国的孩子呢要么是不停地补习,要么是玩電脑游戏这样的“圈养”,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软弱越来越失去生命的韧劲和活性。我们应该让孩子走向自然受一点风雨的洗礼;让駭子走向社会,和不相识的人聊几句又有何妨只有去感受大千世界跳动的脉搏,孩子才能够真正接纳厚实的“地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部鸟的叫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