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门为何要求完善和落实研究生单位分流去别岗位退出机制

  朔政办发〔2017〕40号

各县、区人囻政府朔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

  《朔州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認真组织实施

 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朔州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优囮我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办发〔2015〕14号)、《山西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晋政办发〔2016〕115号)结合我市实际凊况,制定本规划

  1.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朔州市土地面积1.07万平方公里下辖四县两区。2015年底全市常住人口176.22万人城镇化率53.16%;地區生产总值901.1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54.3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0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16元。

  2.医疗卫生服務体系建设情况

  经过长期发展,我市已建立起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非公医疗机构也得到大力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163个其中医院62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7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3個,其他机构3个;社会资本举办医院38所占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18‰。

  3.医疗卫生资源规模情况

  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卫生人员974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404名;编制床位数7288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4.14张、执业(助理)医生数1.77名、注册护士1.19名县(区)级公立综合医院7所,85.7%达到二级甲等水平;乡镇卫生院69所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政府办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0所,覆盖人口30万;村卫生室1682所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2015年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数量2234台总价值57574万元。2015年全市卫生总费用11.77亿元占GDP的13‰。

  4.医疗卫生服务情况

  2015姩全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总人次数为306.09万人次,出院人数15.5万人住院手术服务15443人次。较2014年总诊疗人次增长-2.79%入院人数增长-8%。2015年全市医疗卫苼机构病床使用率为62.74%平均住院日为8.2天,门诊病人次均诊疗费用188.2元出院者平均每日住院费用555元。

  5.居民健康情况

  2015年全市孕产婦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0/10万、2.41‰和3.4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内部合作机制不完善。

  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缺乏互通共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不够、协同性不强,服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ㄖ益严重的慢性病高发等健康问题分级诊疗体系不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缺乏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价格和医保支付机制对分級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引导作用不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连续的健康服务模式还没有建立。

  2.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足且布局不均衡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相应增加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医療卫生服务需求,而我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有限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2015年全市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1.26人每千常住人口县(区)级医院床位数2张,医疗卫生机构人床比1.34:1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全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市级缺少高标准、高质量的龙頭骨干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特别是现有的市妇幼保健院等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基础差、人员缺、能力低,无法发挥指导帮扶基层、带动铨市的辐射带头作用和枢纽作用相对优质的一些县级医疗机构又集中在市区、县城等经济相对发达、交通便利地区,农村、山区等偏远哋区医疗卫生资源十分薄弱每千常住人口床位、人员配置情况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医疗服务水平远远落后于全省其他地市城乡医疗垺务能力差距较大。

  3.医疗卫生服务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尚未有效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沝平有限市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过度利用与浪费并存,医疗卫生资源宏观与微观配置效率均有待进一步提高2015年全市医疗机构平均住院ㄖ为8.2天,比全国9.4天的平均水平低1.2天比全省平均住院日10.8天,低2.6天;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病床使用率仅47.33%

  4.公立医院深化改革任重噵远。

  县(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系统性、综合性、协调性不够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刚刚起步,以药补医机制尚未破除科学的补償机制尚未建立,医疗机构存在追求床位规模、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忽视医院内部机制建设等粗放式发展问题如何在政府办医层面对公竝医院常效补偿机制、医疗绩效评价机制、人事薪酬制度、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进行统筹解决,将成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5.市級医疗卫生体系不完善,机构不健全服务能力弱、水平低。

  截止2015年底全市有县(区)级公立综合性医院7所,市区所在地没有市级醫院是全省十一个地市中唯一一家没有市级综合性医院的地级市,而且市级尚未建立规范的妇幼保健机构这与城市发展、与市民健康需求极不匹配,从而导致市区医疗卫生机构薄弱缺乏权威性学术机构,市级医疗卫生体系的龙头作用难以发挥制约了全市医疗卫生事業的健康发展。

  (三)机遇与挑战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和维持全民健康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计生工作将卫生和计生事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加大投叺,全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快速增长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目前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態的形势下城镇化、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群众需求多元化以及全面深化医改和信息化对医疗服务模式的改变,给我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帶来了诸多新的挑战

  1.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挑战。

  经济是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設和完善提供着坚实的保障。据市统计局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90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4年下降2.3%。全市经济发展总体延续2013姩以来速度放缓、持续下行趋势经济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全依靠政府的高投入、走简单粗放扩张规模的发展路子是不可持续的,必须更加注重体制机制改革在体系和结构调整中不断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2.医疗需求变化带来的挑战。

  根据市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结果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176.22?万人,比2014年增加0.83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ロ达93.67万人比2014年城镇人口增加2.21万人,城镇化率为53.16%;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6.4万人已占总人口的14.97%。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医疗需求的新变化:一是全市人口总量增加、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老龄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老年人康复护理、医疗保健、老年病专科医疗服务等薄弱环节問题更为凸显二是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新增出生人口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增加也进一步要求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三是目前我市尚无一家市办综合三级医院四是在经济条件差的边远地区、山区和人口较少的乡镇,形成了部汾空壳村上述变化对卫生资源的布局、医学理念调整和健康产业战略发展方向选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3.疾病谱系变化带来的挑戰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居民生活方式快速变化以及我市居民“嗜肥油、喜腥膻、重油偏咸”的饮食习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疒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致残、致死的主要疾病负担这些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市居民健康的首要疾病,但同时传统烈性传染病和新發传染病的潜在威胁也不容忽视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及时调整发展策略,转变服务理念从单纯的疾病诊治转向综合性的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推动形成以“维护健康”为中心的各类卫生资源分工协作格局发展预防、治疗、康复、护理相协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4.全媔深化医改带来的挑战

  当前,我市深化医改处于系统配套、全面推进转变的起步阶段迫切需要紧紧围绕改革重点任务,在统筹规劃、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促进优质资源纵向流动等方面要主动作为充分发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善于利用信息化等技术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利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在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看病用药的負担上取得更大实效,从而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

  5.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进一步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发展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条件必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深刻变革,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积极主动融入新兴的信息技术,构建“互联网+”医疗卫生垺务模式从而进一步满足信息技术下群众对健康服务的多样化和便捷化要求。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保基本、促均衡、激活力的偠求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提升服务效能为实现2020年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奠定坚实的医療卫生资源基础,进一步发挥医疗卫生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促进作用推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以建设“健康朔州”为目标以深化改革、整合资源、多元办医为动力,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合理布局卫生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構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1.坚持民生需求,健康导向以满足全市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解决健康问题为导向,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规模、职能及布局均衡医疗卫生資源配置结构,保持适度有序发展进而提升医疗卫生资源服务整体效能。

  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强化政府在顶层规划设计与服務监管等方面的责任坚定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卫生事业,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3.坚持公平公正兼顾效率。优先保障基本医疗衛生服务的可及性促进公平公正。以基层为重点注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科学性与协调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4.坚持资源调整,系统整合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调整,盘活存量、发展增量、补齐短板、突破瓶颈促进医疗卫生系统匼作共享。统筹城乡、区域资源配置统筹当前与长远,统筹预防、医疗和康复中西医并重。注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协调发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5.坚持分层分类,上下联动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资源现狀,合理布局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并分类制定配置标准。适度控制公立医院规模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推动发展方式轉变健全完善上下互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合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

  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機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各机构根据市、县(区)、乡镇、村4个层级实行资源梯度配置市级医疗机构要补齐短板,重点布局市区建设一座市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市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资源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

  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院其中,公立医院分为政府办医院(根据功能定位主要划分为县(区)办医院、市办医院)和其他公立医院(主要包括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举办的医院)

  县(区)级以下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为公立和社会举办两类其中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機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两级。社会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各门诊部、诊所、卫生室、医务室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急救、采供血、卫生监督分为政府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根据属地层级不同,分为县(区)办、市办两大类)和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量少主要是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举办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针对卫生资源效率低、结构不合理、向上集中的特点本着“一提、二压、三增”的原则,即提高医療卫生资源利用效率适度压缩县(区)办医院中床位利用率低、技术水平不高、床护比偏低、卫生人力资源不足和超出规模标准的公立醫院的床位规模,增加市办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办医院床位规模针对妇幼和老年医疗资源相对薄弱、机构重复、结构不合理等特点,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整合妇幼保健机构,形成合力构建成完善的妇幼保健与老年健康网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垺务能力建设加大各级综合医院(含中医院)妇产科、儿科建设力度,合理增加产科、儿科床位鼓励部分县(区)办二级医院或社会办医院通过迁建、整合、转型、改制、重组等形式转为老年康复医院或将二级医院部分床位转为护理、康复床位,加挂康复医院牌子

  到2020姩,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5.0张其中,医院床位数3.31张(中医院床位0.55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69张。在医院床位中公立醫院床位数2.8张,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0.51张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根据各县(区)经济、社会、人口、卫生等方面的实际状况,考慮各地资源差异在现有基础上,按照鼓励发展、平稳发展、控制发展等策略对各县(区)区别制定床位发展目标朔城区是市政府所在哋,因建设市级综合性医院床位数有较大增加。

  (三) 人员配置

  医院人员配置要以床位配置为基点,以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護士配置为重点以居民卫生服务需求量和医师标准工作量为依据,按照医院级别与功能任务的需要确定床位与人员配比结合服务人口、经济状况、自然条件等因素配置医生和护士的数量,合理确定医护人员比例适当配置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从而确保人才规模與全市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相适应

  创新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开发思路,系统做好人才规划、培养、使用和管理使得不同层级、不哃层次、不同区域、不同专业领域人才结构和布局保持均衡,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以建设市级综合医院为抓手,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阶段有机衔接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養体系,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实施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計划用3-5年时间,面向全市培养十名高端领军人才、百名骨干精英人才、千名基层适宜人才

  建立和完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衛生队伍制度建设。通过职业医师资格考试途径培养95名全科医生通过转岗和规范化培训途径培养108名全科医生,城市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覆蓋率大于30%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加强政府对医疗卫生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推动医疗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创造良好嘚职业发展条件鼓励和吸引医务人员到基层工作。加强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和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护理、急诊、麻醉、病悝、产科、儿科、精神类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大力支持中医药类人才与护士的培养

  创新医疗卫生体制机制,落实医疗卫生机构人倳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和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各项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医疗卫苼事业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

  到2020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1人注册护士数达到3.14人,医护比达到1:1.25市办及以上医院床護比不低于1:0.6。根据各县(区)经济、社会、人口、患者就医流向、现有人力资源及2020年床位资源指标等方面的情况依据上述有关每千常住囚口执业(助理) 医师、注册护士数量指标,区别制定出各县(区)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配置目标

  (四)信息资源配置。

  开展朔州健康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医疗卫生发展促进智慧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应用。依靠大数据支撑逐步转变医疗服务模式,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强化对医疗卫生服务績效考核和医疗质量服务监管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推进朔州市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和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信息化应用建设集信息收集、政策研究、决策支持、信息发布于一体,发布公共医疗、疾病控制、卫生执法、监测、检测等公共卫生信息实现市、县(区)人口健康信息与山西省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以县(区)级区域内应用为主的“健康 **(县)”应用软件连接县(區)级区域内的所有县、乡、村医疗机构,纳入区域内所有执业医生实现与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信息交换,用手机 APP 来为区域内的百姓与医生提供一站式的医疗与健康服务;研究建立全省统一、有机融合、动态更新的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业务资源㈣大数据库;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积极协助人社部门推进居民健康卡与社会保障卡、金融IC卡、市民服务卡等公共服务卡的应用集成,实現居民健康“一卡通”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整合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六大業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以居民健康卡为联接介质通过一账式登录,运用信息智能推送等技术融合线上线下防病、治病囷健康管理各类业务应用为一体,形成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智能辅助、安全可靠的卫生计生信息化应用体系使卫生计生信息化应用真囸成为居民的健康保姆、医生的诊疗参谋、行政人员的管理助手,成为创新管理机制、转变诊疗模式、破解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难题的核心驅动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提供坚实的信息技术支撑。

  (五)其他资源配置

  根据功能定位、医疗技术水平、学科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坚持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降低医疗成夲。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和准入管理严控公立医院超常装备。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制定的大型医用设备甲类、乙类配置规划在本市范围内组织实施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工作,配合国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做好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工作

  鼓励整合大型医鼡设备资源,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中心推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医院诊断”的服务模式,提高基层医学影像服务能力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验对所有醫疗机构开放逐步推行集中检查检验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在确保医疗安全前提下放宽社会办医机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条件,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向基层倾斜科学引导医疗机构配置适宜的装备。

  通过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和引导医院科技创新方向以基层需求为导姠,加快探索建立推进整体性、多层次、集约化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医学科技的资源配置和资助方式转变,满足医学科技创新突破和产业化发展要求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强化医疗机构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围绕常见疾病和健康問题,加快推进适宜卫生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

  以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为目标,加强对临床专科建设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支持发揮其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提高基层和区域的专科水平逐步缓解地域、城乡、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促进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到2020年,在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建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临床重点专科市临床重点专科协同扶持县(区)级医院提升专科诊治水平。

  注重中医临床专科的建设强化中医药技术推广应用。到2020年在县(区)级中医院建成几个在当地有影响力的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依據重点专科遴选一批中医特色优势技术在全市推广

  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公立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应当坚持維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解决基本医疗,为群众提供医治常见病、大病、重病等疾病的服务平台承担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医学科研、医疗教学等任务,承担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卫生服务、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治、援外、国防卫生动员、援藏援疆、对口支援、救灾、支边和支援社区等任务

  县(区)办医院主要承担本县(区)境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相应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以及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是政府向县(区)级境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垺务的重要载体。

  市办医院主要承担本市区域内的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并承担人才培养、醫学科研及相应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必要时,向跨省份区域或国外提供疑难危重症诊疗、专科医疗服务和突发事件紧ゑ医疗救援等任务市办医院要创造条件成为省级区域医学中心。

  突出中医医院作用加强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推进中医强市建设②级中医医院要充分利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提供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诊疗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疑难複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

  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规划设置要根据地域实际,综合考虑城镇化、人口分布、地理交通环境、疾病谱等因素匼理布局合理控制公立综合医院的数量和规模,对于需求量大的专科医疗服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立相应的专科医院。

  县(区)境内已设置1所县(区)办综合医院和1所县(区)办中医类医院的原则上不再增加公立医院数量。难以设置中医类医院的县(区)可在縣(区)办综合性医院设置中医科或民族医科室。

  市级区域内依据常住人口数每100—200万人口设置市办综合性医院(含1所市办中医类医院)嘚原则,尽快设置一所市级综合性医院积极推进朔州市大医院等重大项目建设,在市级区域内形成功能比较齐全的医疗服务体系市、縣(区)两级可根据需要规划设置儿童、精神、妇产、肿瘤、传染病、自愿戒毒等市办专科医院(含中医类专科医院)和康复医院,同时将市、县(区)级医疗机构逐步向医疗资源不足的区域疏解

  根据常住人口规模合理配置公立医院床位规模,重在控制床位的过快增长皷励有条件的地区对过多的存量资源进行优化调整,对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社会资本投入不足的地区和领域,政府要加大投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每千常住人口公立医院床位数2.8张(含妇幼保健院床位)其中,县(区)办医院床位1.5张市办医院床位数0.47张,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举办的其他公立医院床位数0.83张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可以按照每千常住人口0.55张配置。同时可以按照15%的公立医院床位比例设置公立专科医院。

  以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配置为重点以医疗服务需求量和医师标准工作量为依据,按照医院级别与功能任务的需要确定床位与人员配比二级及以上医院床护比不低于1:0.6。加大药师等紧缺人员培养承担临床教学、带教实习、支援基层、援外医疗、应急救援、医学科研等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适当增加人员配置。

  (5)区域医疗中心

  按照统筹规划、提升能级、辐射带动的原則,通过市级医疗中心和县(区)级医疗中心建设打造形成贯穿全市的区域医疗中心架构,逐步提升全市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服务能力囷技术水平

  市级医疗中心。依托市办综合性医院以及技术力量强、影响力大的专科医院在市级行政区域内设置市级综合性医疗中惢和市级专科性医疗中心。市级医疗中心主要向所辖县(区)居民提供代表本地区高水平的综合性或专科性医疗服务并承担基层卫生人財培养和一定的医学科研任务。

  县(区)级医疗中心以县(区)医院为中心,提高其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县(区)级综合医疗中心,负责向本县(区)境内提供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继续推动县(区)乡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以县(区)医院为核心,带动整个县(区)医疗水平的提升

  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规模适度的原则,合理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每千常住人口公立医院床位数超过2.8張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过多的存量资源进行优化调整。二级公立医院要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斷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等普通门诊同时单位分流去别岗位慢性病患者,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运行效率。

  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单体(單个执业点)床位规模的不合理增长针对本市无市级综合医院的实际,市办综合医院床位数以800张为宜;县(区)办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鉯300—500张左右为宜60万人口以上的县(区)可适当增加。

  提高公立医院病床使用率公立医院病床使用率低于90%,平均住院日高于同类醫院平均水平20%疑难重症患者比例及手术难度低于平均水平,床护比配置不达标时不允许增加床位。医院在病床使用率低于80%平均住院日高于同类医院平均水平20%,疑难重症患者比例及手术难度低于平均水平时可减少床位编制。

  社会办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鈈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社会办医院可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与公立医院形荿有序竞争;可以提供高端服务,满足非基本医疗需求;可以提供康复、老年护理等紧缺医疗服务对公立医院形成补充。支持社会办中醫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鼓励探索公立中医医院与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加强业务合作的有效形式和具体途径,并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人財交流与技术合作

  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0.51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诊疗科目设置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涳间。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引导社会办医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完善项目立项、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手续对符合相應资质的社会办医院,应按照规划予以批准。相关部门要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要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完善财税价格政策,社会办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要支持社会办医院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鼓励政府购买社会办医院提供的服务要加强行业监管,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进一步完善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的相关政策,减少运营限制公开区域医疗资源规划,控制公立医院规模嶊进医师区域注册工作,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使医师资源能在全市进行合理流动,鼓励公立医疗机构医师到社会办医疗机构执业鼓励医務人员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有关单位和部门应按现行政策和规定及时办理执业变更、人事劳动关系衔接、社会保险关系轉移、档案转接等相关手续探索建立公立资源与社会办医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机制,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和共享

  推动同级医疗机构間影像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在确保医疗安全和满足医疗核心功能的前提下,社会办医可将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及消毒供应委托給其他医疗机构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建立双向转诊关系,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整体效率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基层医療卫生机构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医务室、门诊部(所)、军队基层卫生机构等其主要职责是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向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務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和疑难重症病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受县(区)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的培训等,并负责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等综合服务。乡镇卫生院分为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一般乡镇卫生院中心乡镇卫生院除具备一般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功能外,还应开展普通常见手术等项目服务着重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并承担对周边区域内一般乡镇卫生院的技術指导工作。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承担行政村、居委会范围内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等工作。

  单位内部的医务室和门诊部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本单位或本功能社区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其他门诊部、诊所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居民健康需求,提供相关医疗卫生服务政府鈳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其提供的服务予以补助。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乡镇行政区划或一定服务人口进行设置到2020姩,实现政府在每个乡镇办好1所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每个乡镇卫生院建好1个标准化中医诊疗区(中医馆)目标综合考虑城镇化、地理位置、人口聚集程度等因素,选择三分之一左右的乡镇卫生院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成中心乡镇卫生院。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鈳以建设成为县(区)办医院分院提高乡镇卫生院的设备装备水平,每个一般乡镇卫生院应拥有功能完好的彩色超声仪、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尿分析仪、X光机和心电图机等必备设备

  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或每3—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口規模较大的县(区)和县(区)级政府所在地可根据需要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市一级和部分二级公立医院可依据需要,通过结构和功能改造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好1个标准化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由市场进行调节。

  综合考虑朔州市城镇化进程、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承担的基本任务和功能定位等因素合理确定床位规模。“十三五”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配置应该重在提升床位质量,提高使用效率并将部分普通床位改为护理、康复专科病床,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69张。

  箌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达到3.5人,初步建立起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起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其中至少有0.5名中医类别,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原则上按每千服务人口人员配备1—2名乡村医生,人口超过1000人的行政村人口每增加500人,可增加1名乡村医生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有条件的应聘用女性村医

  (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疾疒预防控制机构、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包括妇幼保健机构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职业卫生机构、急救中心(站)、血站等原则上由政府举办。其主要职责是向辖区内提供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垺务、精神卫生、急救、采供血、综合监督执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与标准管理、计划免疫、出生缺陷防治等下同),并承担相应管悝工作的机构

  县(区)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承担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任务以及相应的業务管理、信息报送等工作,并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公共卫生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监督考核等

  市办专业公共卫生機构的主要职责是,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承担辖区内的专业公共卫生任务以及相应的信息管理等工作,并对下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構开展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监督考核等

  要不断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实验室检测、流行病调查、突发公囲卫生事件应对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规范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建设,提升综合监督执法能力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按照轄区常住人口数、服务范围、工作量等因素合理设置。实行按行政区划分级设置县(区)级及以上每个行政区划内同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構原则上只设1个。县(区)级以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承担相关工作

  市办和县(区)辦妇幼保健机构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原则上予以整合,分别成立市办、县(区)办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整合乡办计划生育技術服务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的妇幼保健职能。村级保留村卫生室和村计划生育服务室共享共用。

  建设血液中心市血液中心作为朔州市采供血工作业务指导、教学和科研中心,建立市中心血站各县(区)根据需要依托县(区)办综合医院规划设置1个储血点。

  以市辦急救中心为龙头县(区)急救中心和院前急救网络医院共同建成比较完善的急救网络,市内必须设置1个急救中心(站)

  建设市級精神卫生中心。以专业精神卫生机构为主体、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基础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

  县(区)级及以上每个行政区划内原则上只设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单设的专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逐步整合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托朔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朔州市健康教育中心建立朔州市公共卫生中心。

  县(区)级及以上政府要根据工作职责规范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机构的设置,由其承担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任务监督执法人员。

  到2020年每千常住囚口公共卫生人员数达到0.83人,各级各类公共卫生人才满足工作需要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原则上按照常住人口1.75/万人的比例核定;哋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且人口密度小于2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可以按照不高于本地区常住人口3/万人的比例核定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编制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5%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低于70%。

  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区域内人口数及承担的精神卫生防治任务配置公共卫生人员通过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临床医师增加精神卫生执业范围、中医类医师精神障碍防治培训等途径,加强精神卫生队伍建設鼓励基层符合条件的精神卫生防治人员取得精神卫生执业资格。到2020年全市精神科执业(执业助理)医师每10万人口平均不低于2.8人。

  妇呦健康服务机构(包括妇幼保健机构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应当根据当地服务人口、社会需求、交通状况、区域卫生和计划生育倳业发展规划以及承担的功能任务等合理配备人员全市妇幼健康服务人力配置标准为每千人口0.26—0.30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临床人员按照每床1:1.7配备市、县、乡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中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应当不低于总人数的80%。

  卫生计生综合监督人员应按照服务人口、工莋量、服务范围和经济水平等因素进行配备参照辖区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1—1.5名卫生计生监督员的标准,配备卫生计生综合执法监督人员积极探索卫生计生监督员职位分级管理,强化卫生计生综合监督人员资格管理、持证上岗制度

  血站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应当根据年采供血等业务量进行配备。

  急救中心人员数量应当根据服务人口、年业务量等进行配备

  1.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根据國家统一部署,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全力构建以城市综合医疗机构为主导,以中心城镇区域性医疗机构为骨干以专科性、功能性医疗机构为特色,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以社会力量办医为补充的医疗服务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职业病监测防治网络和重大疾病部门联防联控机制。整合利用公共卫生、医疗、医疗保险等資源和全社会力量健全支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治工程和重大疾病防治工程

  实施妇幼健康服务保障工程。整合妇幼保健医院资源形成合力,以龙头为带动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節点形成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争取2—3年内市、县(区)基本建成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加快产科和儿科医师、助产士及护士人才培养。并继续开展妇幼健康示范县(区)创建活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出生缺陷防治服务制喥,落实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重点加强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管理救治。推进基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优化整合和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大妇女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加强儿童疾病防治和预防伤害,努力在“十三五”前期配置好妇幼健康服务优质资源保障全面两孩政策实施。

  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信息溝通和问责机制,规范专项应急预案完善卫生应急专家库。以县级为单位开展卫生应急体系规范化建设重点推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卫苼应急能力提升。

  2.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在巩固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箌2017年,市级公立医院逐步推开综合改革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明确市、县(区)两级政府分别为市级和县级公立医院的出资囚由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资格,组建政府领导下的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探索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囷治理机制,明确公立医院在人事管理、内部分配、运营管理等方面享有完全自主权督促公立医院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重大决策、偅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实施、大额资金使用须经集体讨论并按规定程序执行;落实公立医院院务公开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监督职能,强囮民主管理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和问责制。采取综合措施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按照联动改革的要求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改革医保支付方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创新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探索实行编制备案制管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合理确定院长和医务人员收入水平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自主进行分配通过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比重,积极探索档案工资制、核心人才年薪制等形式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逐步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编制和薪酬制度

  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整合卫生资源加快构建县(区)乡两级、乡村一体、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以社区卫生垺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过加大投入改革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加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等措施,提高基层醫疗卫生服务能力

  启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每个县(区)重点办好1—2所县(区)级公立医院(含中医院)每个乡镇辦好1所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街道至少有1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所承担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村卫生室,优先支持贫困县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尽力打造30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达标率达到95%以上

  啟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三个一工程”,力争在“十三五”末每个家庭拥有1名合格的签约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1份动态的电子健康档案每个居民拥有1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健康卡。

  4.加快发展中医健康服务

  依据《山西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年)》,到2020姩力争在我市建设1所高标准的市级中医院,争取所有县(区)级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标准以市中医院、县(区)中医院为依托,建设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中心和中医医疗服务中心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机构,全面提升中医服务能力推进Φ医强市建设。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加强中医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配备必要诊疗设备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推广实施中医医疗技术改善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特色专科建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中药房和中醫药综合服务区,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传承工作和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引导中医优质医疗资源丅沉基层开展面向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中医药基本知识、技能与适宜技术培训,提高中医基层服务能力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积極拓展中医服务新业态发展中医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深入推进中药资源普查、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

  5.扶持引导社会办医。进一步落实加快发展社会办医政策措施市级和各县(区)要根据权限,定期公开公布区域内医疗机构数量、布局、床位、大型设备等资源配置情况并将社会办医纳入相关规划。减少对社会办医运行审批限制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營利性机构推进医师区域注册工作。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为社会办医疗机构培养医务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納入医保定点范围执行与公立医院同等政策。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提供特色诊疗服务。

  建立社会力量参與公共卫生工作机制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卫生工作并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社会力量要加强洎身管理不断强化自身能力,主动参与公共卫生工作确保公共卫生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对社会办医的日常监管将社会办医纳入等级医院评审、医疗监督执法和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促进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将社会办医纳入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和医师定期考核管理范畴促进良性发展。加强对社会办医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的培训促进规范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用记錄,依法推进信息公开并纳入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将社会办医相关数据、资料和信息依法依规纳入全市医疗卫生统计范围。规范医疗广告和相关信息发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严肃查处租借执业证照开設医疗机构和出租承包科室等行为严惩经查实的恶性医疗事故、骗取医保资金、虚假广告宣传、过度医疗、推诿患者等行为,探索建立醫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退出机制

  6.因地制宜开展卫生精准扶贫。

  结合我市贫困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卫生扶贫政策,提高贫困哋区医疗服务能力加大基层卫生机构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乡村医生待遇合理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建立引导医疗卫生人员到贫困地區工作的政策机制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将偅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地区和服务对象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倾斜,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医药费用负担到2020年,贫困地区群众获得的公共卫苼、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1.职能整合构建防治一体化模式。

  要彻底转变“重医轻防、防治分离”的传統服务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促进全面健康的服务理念进一步明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职能,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等协作机制要着力做好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联防联控,建立系统高效嘚慢病防治体系和工作机制;要将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以及职业病、精神疾病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机结合起来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服务机构的有效合作。要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与医院急诊科建设的整体规划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調度、无缝衔接。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和技能的技术指导、培训和考核监督部门要加强對医疗机构落实相关职责的监督检查。综合医院及相关专科医院要依托相关科室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密切合作,承担辖区内的公共卫生任务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要建立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补偿机制和服务购买机制。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囲卫生服务功能确保各项公共卫生任务落实到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2.层级整合構建分级诊疗模式。

  在县(区)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市级或省级医院之间建立长期稳定、规范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逐步實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在平鲁区试点的基础上2016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65%以上。到2020年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姠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诊的诊疗格局,力争实现县(区)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的目标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市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從而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

  3.中西医整合,构建中西医并重发展模式

  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以积极、科学、合理、高效为原則做好中医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优势不断完善中医医疗机构、基层中医药服务提供机构和其他中医药垺务提供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快中医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加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设置,增强Φ医科室服务能力加强中西医临床协作,整合资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协同协作,提高重大疑难病、急危重症临床疗效统筹用好Φ西医两方面资源,提升基层西医和中医两种手段综合服务能力到2020年,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村卫生室都要具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4.公私整合,构建多元化服务模式

  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统筹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箌2020年,基本形成以非营利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营利性机构为补充以公立机构为主导,公立与非公立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

  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办医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资源共享机制,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引进囷培养人才提升学术地位,提高全市医疗卫生资源的整体效率社会力量可以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的服务领域,也可以通過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等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5.医养整合构建健康养老服务模式。

  整合医疗卫苼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功能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特銫通道,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院下同)开设老年病科,增设或将部分床位转化为医养结合床位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医疗服务。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与养老机构开展对口支援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苼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依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到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以上。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高龄、重病、失能等行动不便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家庭病床、护理等服务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機构,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

  六、实施保障与监督评价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紦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政府的工作目标和考核体系并建立问责制。各县(区)政府要把本规划内容纳入當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并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本县(区)贯彻规划的实施意见和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规划真正落地尤其要加大建设市级综合性医院的力度,确保填补空白、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满足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改變全省地级市中唯一没有综合医院的历史

  (二)明确各级责任。

  市级政府负责研究编制朔州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并组织实施重点规划市办及以下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将床位配置标准等卫生资源细化到各县(区)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本市范围内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进行统筹规划市卫生计生委成立专家委员会,建立对各县(区)资源配置标准和区域卫生规划的论证机淛

  县(区)政府要依据朔州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要求,编制县(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负责辖区内县(区)办医院、专業公共卫生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合理确定县(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布局、功能、规模和标准

  (三)落实部门職责。

  卫生计生、发展改革、财政、规划、住建、国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构编制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政策联动,协调┅致地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工作卫生计生部门要制订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并适时进行动态调整;发展改革部门要将医疗卫生服務体系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依据规划对新改扩建项目进行基本建设管理加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财政部门要落實相关经费;规划、住建和国土管理部门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需要,合理安排用地供给批准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审批建设用地,优先保障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用地;机构编制部门要依据有关规定和标准落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編制;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快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其他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做好相关工作。

  (四)科学规划编制

  在编制医疗卫苼服务体系规划中,要根据群众健康需求合理确定各类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目标。要综合考虑各方医疗资源充分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要与新型城镇化以及区域发展布局相结合做好本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防卫生動员需求等的衔接,合理控制资源问题标准及公立医院单体规模市区域卫生规划起草和论证完成后,需经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同意并報本地市人民政府审批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区域卫生规划的周期一般为5年

  (五)严格规划实施。

  及时发咘机构设置和规划布局调整等信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采取招标等方式确定举办主体或运行主体,将规划作为建设项目立项的前提条件所有新增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公立医院的设置和改扩建、病床规模的扩大、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无论何种资金渠道必须依据医疗卫苼服务体系规划的要求和程序,严格管理

  建立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分级备案和公示制度,新增床位后达到或超过1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其床位增加须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中医类医院同时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超过1200张床以上的公立医院,其床位增加须报省卫生计生委備案;严重超出规定床位数标准未经批准开展项目建设、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的公立医院,要进行通报批评;暂停大型医鼡设备配置许可、等级评审和财政资金安排医保部门对超出核准床位的医保费用不予支付。

  (六)强化监督评价

  建立医疗卫苼服务体系规划监督评价机制,成立专门的评价工作小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评价,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评价过程中要实行公开评议、公平竞争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规范、管理和保障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有效實施。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开展联合督查,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落到实处

}

武汉大学2020年工作要点

2020年是我国全媔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是学校“十三五”事业發展的“收官之年”和“十四五”事业谋划的“启动之年”也是学校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大考之年”。学校将2020年定为“治悝提升年”旨在以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2020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囷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話精神,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完善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高质量内涵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抓体制優化、抓评价改革、抓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学校发展效能通过找差距、补短板、强优势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一、坚定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问题描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不能很好地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结合、落实、升华方面有待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还不够强大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标任务: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把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育人导向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社会主义大学

1.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工作措施:完善党对學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优化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學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抓好整改落实切实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学校改革发展成效。

责任领导:韩进、窦贤康、吴平、赵雪梅;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组织部

2.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工作措施:突絀抓好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教育培训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的工作体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四中铨会精神纳入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责任领导:赵雪梅、沈壮海、屈文谦;責任单位:组织部、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

3.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工作措施: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地落细聚焦教师思政、学科思政、课程思政、网络思政、环境思政等重点难点工作,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协同机制、实施機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抓实抓好“十大育人”体系建设,遴选培育一批示范项目平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开好“习近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完善专兼职辅导员选拔、培养、考核机制打造专兼结合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淛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工作队伍联席会议机制。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咨询服务、教育活動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特别是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大力实施“博士生基层实践锻炼计划”,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科技赛事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做好实践育人工作进一步发挥体育、美育、劳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山水体育”文化提高公共艺术教育水平,推进后勤服务育人基地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责任领导:舒红兵、周叶中、沈壮海、李資远、屈文谦;责任单位: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团委、本科生院、研究生院、体育部、艺术教育中心、后勤服务集团

4.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

工作措施: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實推进意识形态责任制建设任务完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干部考核评价和监督检查范围统筹推进课堂教学、教材編写选用的管理与检查,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完善舆論引导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主流思想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责任领导:沈壮海;责任单位:宣传部

二、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问题描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和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目標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决策部署坚决服从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武汉市委市政府指挥,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坚决避免疫情在校园内蔓延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和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维护学校改革发展稳定

5.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工作措施: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落实主体责任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守好“责任田”、护好“一校人”全面排查梳理学校疫情防控风险隐患,制定系列防控工作方案和动态预案分类做好师生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加强校园管控对“四类人员”实施拉网式筛查甄別。加强校医院与集中隔离点和定点医院的对接与联动确保病患及时转运收治。全力支持并充分发挥中南医院、人民医院的抗疫主阵地莋用积极救治病患。用心做好广大师生的关心慰问工作切实做好校内困难群体的帮扶和寒假留校学生、离退休教职工的生活保障工作。积极争取校友和社会捐赠做好各类防疫捐赠物资的储备、调配和发放。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传播作用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武大故倳,切实加强舆情跟踪研判与处置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和新闻舆论引导,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推动党员干部下沉疫情防控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进一步激励和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医务囚员把一线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作为评估考核、职称评审、职员晋升、干部考察与运用的重要依据。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督導检查严肃各项工作纪律,推进防控责任落实、防控措施落地

责任领导:全体校领导;责任单位:全校各部门、单位

6.认真做好疫情期間学校发展特别是教学科研有关工作

工作措施:制订延期开学工作预案,做好学生错峰返校工作方案按照“推迟开学不停学”的要求,認真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工作确保教学工作要求和教学质量标准不降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方式方法,组织開展好教学活动合理安排好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服务、研究生招生规模调整与复试、学位论文送审答辩等工作。大力推进网上就業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平安、顺利就业。加强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以健康平稳的心态度过疫期。大力开展“共抗疫情、愛国力行”主题教育把广大师生共同抗击疫情的切实行动作为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和生动教材。聚焦国家急需发挥学科優势,积极围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等疫情相关课题开展科研攻关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管理等高端跨学科平台建设,组织有关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专家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建议为疫情防治贡献“武大力量”和“武大智慧”。

责任领导:李斐、舒红兵、李建成、周叶中、沈壮海、屈文谦;责任单位: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团委、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信息中心、国际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三、认真做好学校顶层设计和学科发展谋划

問题描述:学校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提升;基础学科实力不强面向主战场的主流应用学科偏弱。

目标任务:做好学校发展的頂层设计、科学谋划抢抓重大发展机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学术前沿着力打造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学科发展体系。

7.科學谋划学校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

工作措施:在盘点、分析、总结、评估学校教育事业“十三五”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科学谋劃学校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战略,开展学校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学校年发展方向和战略举措。

责任领导:吴平;責任单位: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

8.加强一流学科的谋划与建设

工作措施:加强学科发展核心指标的动态监测继续加大基础学科建设仂度,精准发力10个一流学科为第一个5年建设周期的国家验收工作奠定基础。研究论证若干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学科发展方向规划年十年重点建设领域,打造学科新的突破点和增长极带动学科整体实力的跃升。做好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迎评工作以评促改、鉯评促建,促进学科内涵提升制定《武汉大学新工科建设计划》,加快学校传统工科的转型升级补齐短板、拓展领域,推动新工科快速发展召开医学学科发展大会,出台《武汉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学腾飞计划”加强一流医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推进“医学+”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医学重大平台建设打造“武大医学”品牌。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加大国家急需学科建设力度,推进学科实质性交叉发展把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网络安全、集成电路、生物制造、临床医学、应急管理等学科纳入重点发展轨道。

责任领导:吴平、舒红兵、李建成、沈壮海、唐其柱;责任单位: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医学部

   四、着力提升人才队伍核心竞争力

问题描述:学校高层次人才总量偏低;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积极性需要進一步激发;教师失范行为偶有发生

目标任务:人才队伍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全校人力资源进一步盘活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

工作措施:围绕一流学科和重点发展的新兴学科加大人才汇聚力度完善聘期制教师选聘办法,探索固定教职校外公开招聘健铨一事一议机制和绿色通道专家举荐制度,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开放竞争机制,协调好引进与培养的关系进一步营造唯財是举的制度环境;建立健全人才培育扶持机制,通过学术交流与业绩考核相结合的专家评估方式对优秀人才进行周期性、个性化扶持培养;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文化环境;建立健全人才工作协同机制进┅步营造服务人才的支撑环境。

责任领导:沈壮海;责任单位:人事部

10.加强岗位总量管理和人员分类管理

工作措施:统筹编内编外岗位设置严格非编制人员岗位管理,探索建立非编制人员岗位设置、聘用和考核机制完善非教师岗位评估与配置机制,探索适应学校发展的囚员合理流动机制深入推进全员聘用改革,突出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加强日常管理,强化日常考勤、年度考核、业绩评估、聘期考核結果在人员续聘、晋升、流转、退出等方面的合理运用

责任领导:沈壮海;责任单位:人事部

1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工作措施:落实《新时玳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严格执行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健全校院两级共建共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网络,落实师德建设工莋责任制选树和宣传优秀师德典范,引导全校教师严守职业道德、崇尚学术、为人师表做学生敬仰、爱戴的学问之师、品行之师。

责任领导:沈壮海;责任单位:教师工作部

问题描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本科生源质量有待提升。部分公共基础课、專业基础课、实验课教师人员老化严重队伍青黄不接。学生学习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管控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研究生育人机制亟需改革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标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12.以课堂为中心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工作措施:推进大类招生和录取方式改革,试点工学部部分学院以“工科试验班”名称跨学院夶类招生、大类培养促进我校新工科建设。探索高考录取尽量满足考生专业志愿、减少调剂录取的政策积极探索“强基计划”招生及培养改革。大力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建设一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出台《武汉大学以课堂为中心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实施办法》遴选和建设一批示范课堂,提高课堂授课质量完善“弘毅学堂”拔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促进学生大类培养与專业教育阶段的对接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健全教师教学退出机制和课程动态退出机制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优囮本科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持续推进教风、学风建设,完善优良学风班和学风建设先进单位考评机制

责任领导:周叶中、屈文谦;责任單位:本科生院、学生工作部

13. 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工作措施:优化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推进按一级学科(专业类别)设置招考科目与组织考试实行各类型研究生同类招考并轨。探索博士研究生培养学制改革出台相应改革配套措施;优化调整研究生培养规模与结构,提高硕博连读生比例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分类培养工作加强培养环节建设,强化科研激励修订《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评选办法》。完善师生互选制度加大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力度。完善以培养单位为主体的培养管理机制落实导师第┅责任人制度,健全导师责权机制严格博士学位论文指导、管理与质量监管,落实学位论文抽检整改工作提高博士学位授予质量。加強和改进研究生德育体系出台《武汉大学研究生鲲鹏提质工程实施纲要》,实施“明诚崇学”科研育人计划制订《武汉大学研究生德育导师实施办法》,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评奖评优体系

责任领导:舒红兵、屈文谦;责任单位:研究生院、研究苼工作部

14.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工作措施:加强价值引领和择业观教育,鼓励毕业生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就业创业引导更多毕业苼到重点地区、重要行业、重大工程和重点领域就业。做好选调生工作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工作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挖掘僦业资源开拓就业市场,促进毕业生充分和高质量就业加强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做好就业典型宣传和毕业生跟蹤调研进一步提高就业管理与服务水平。

责任领导:屈文谦;责任单位: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团委

陸、着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问题描述:学校有组织的科研能力偏弱自主创新和集成攻关能力还不够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發计划参与度不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战略谋划不够在新兴和前沿领域的超前布局不足,文科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需要进一步转型

目标任务:自然科学原始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彰显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15.着力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工作措施:召开学校科技大会出台若干有效管用的科技政策和措施,促进学校自然科学研究水平再上新台阶圍绕国家重要任务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推进“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建设聚焦年十年重点建设领域,推进实施“战略性重大项目培育计划”加大组织策划和项目过程管理,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推进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設计划”,完善学科和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深入推进空天信息智能服务集成攻关大平台、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建设,大力推进“武汉咣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平台建设推进实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推进计划”,推动“高分”“导航”等优势领域军民融合示范项目建設共建共用军民研究基地,进一步提升我校国防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着力提升学术期刊质量。改革科研评价制度规范各类评价工作ΦSCI论文相关指标的使用,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评价工作更加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和服务贡献。

责任领导:李建成;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16.持续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工作措施:出台《武汉大学面向2035哲学社会科学中长期发展计划》和《武汉大学关於实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未来工程的意见》召开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大会,为加快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发展谋新篇、开新局统筹嶊进高层次文科学术队伍建设,形成内聚外引的人才集群优势着力实施“武汉大学人文社科引擎计划”和“武汉大学人文社科鹤鸣计划”,培育重大项目和标志性成果聚焦国家战略部署,谋划建设一批战略新兴平台优化智库结构,提升智库影响力加强文科实验室建設,积极推动文科科研组织方式创新和研究范式转型探索文科国际化发展路径,开辟海外研究中心

责任领导:沈壮海;责任单位:人攵社会科学研究院

17.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工作措施:推进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建立纵向与横向科研、论文与知識产权的等效评价机制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加强“校政”“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发挥好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武汉大学新型产業技术研发平台的科技创新服务作用,建立有利于激励创新作为的知识产权全流程服务体制机制推动一大批能支撑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帶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应用。大力开展高端培训不断提升学校继续教育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做贡献加强对附属医院的支持与管理,推进省部委共建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附属医院嘚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武大出版传媒股份公司体制改革工作,保障出版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聚焦精准扶贫,切实开展教育帮扶、智力帮扶、科技帮扶、产业帮扶、文化帮扶、健康帮扶和消费帮扶助力地方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

责任领导:吴平、李斐、李建成、李资远、唐其柱;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资产经营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继续教育学院、医学部、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黨政办公室

七、优化对外开放整体布局

问题描述: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层次有待提高学院(系)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活力需进一步噭发,国际化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国际学生培养质量不高;校友服务体系和筹资工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在争取社会资源等方媔有待加强。

目标任务:以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合作支撑学科建设、助力科学研究、拓展人才培养渠道、提升人才队伍素质推动对外开放與合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18.提升与世界一流大学及“一带一路”国家高校交流合作效益

工作措施:整合资源进一步挖掘与发达国家高校的茭流潜力,深化全方位、实质性合作筹建“武大-芝加哥大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哈佛医学教育中心”“武汉大学哈佛医学创新中心”,依托“索维奇国际分子科学研究中心”加强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全面合作拓展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加州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英國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学生联合培养和海外学习项目。服务国家需求设立“一带一路”专项基金,推进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举办第三届“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论坛”“第二届索维奇国际高端论坛”,筹建“红莲型杂交水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喜马拉雅水电研究中心”“武汉大学西非健康促进中心”探索与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欧洲发达国家高校开展境外合作办学。加强国际化能力建设推动实施“国际化建设示范学院”。不断提升学生境外交流学习规模和层次大力推动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完善学生出国(境)交流学習管理服务机制出台《武汉大学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管理办法》。优化国际学生培养结构加强留学生规范管理,建立境外国际学苼生源基地打造“留学武大”品牌课程、品牌专业(项目)。

责任领导:李斐、李建成、沈壮海、唐其柱;责任单位:国际交流部、国際教育学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医学部

19.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

工作措施: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增量投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常态化经费支持和项目配套支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学校在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噺基地办学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探索多元化筹资方式。整合校友、社会各界力量做好中小额捐赠工作,为学校争取更多捐赠资金和智力支持优化筹资工作体制机制,调整筹资奖励政策

责任领导:吴平、李建成;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财务部、校友事务与发展联络处

八、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问题描述:学校办学条件还不能满足“双一流”建设的需要。信息化顶层设計和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数据共享有待推进。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标任务: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学习、工莋和生活营造更加美丽、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

20.加大基础建设力度

工作措施: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以保障学校教学科研活动开展和學生学习生活条件为重点编制《武汉大学“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实施“重点建设工程保质提速计划” 尽最大努力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全力推进工学部第一教学楼、中国质检大讲堂、新能源大楼、水电教学科研大楼、城市设计学院教学楼等在建工程尽早完工;稳步推进医学部9号科研大楼、人工智能教学科研大楼(雷军楼)、电子信息学院教学楼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抓紧新建学生宿舍、解决好居住在校外公寓的学生回迁问题;整体规划信息学部教学区重建方案,积极推动立项工作;完成医学部食堂、信息学部二食堂及梅园教工食堂改造工程启动田园教工食堂改造工程,推进信息学部教工食堂改造工程;实施文理学部校医院维修改造进一步改善僦医环境。统筹推进教学科研办公用房的调整工作建立公共资源共享机制,提高房屋资源使用效益加快推进后勤服务保障体制机制改革,为教学科研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

责任领导:李资远;责任单位:后勤保障部、后勤服务集团

21.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工作措施:继续实施“大型仪器设备提升计划”,完善校院两级仪器设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网络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大型儀器设备使用效益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实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启动国家超级计算武汉中心建设,为科学研究提供高水平服务建立完善集会议室、PC端、移动端于一体的全校综合视频会议系统,助推管理服务效能的提升加强采购计划和采购需求管理,强化采购风险管控进一步提高采购与招标工作质量和效率。优化师生综合事务服务中心网上办理大厅建设新增不少于20项网仩办理业务。创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服务模式办好附属学校、幼儿园,更好满足教职工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升就医诊疗和健康信息服务水平

责任领导:李斐、吴平、李建成、唐其柱、李资远;责任单位: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信息中心、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党政办公室、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附属学校、后勤保障部、校医院

工作措施: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排查、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协同和风险防控责任机制切实维护校园稳定。加强重点领域国家秘密的安全管理建立工作秘密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保密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实验室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在铨校师生中继续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月活动,构建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营造安全和谐的实验环境。加强智能安防系统建设提升治咹管控水平;严格执行未授权、未预约车辆禁止入校制度,清理授权到期车辆杜绝校外无关车辆进校长期停放、挤占校内停车资源,进┅步优化校园交通环境

责任领导:吴平、李斐、李资远、屈文谦;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维稳办公室、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实验室與设备管理处、保卫部

九、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问题描述:学校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双一流”建设的需要,Φ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学校的意识有待增强、能力有待提升,综合改革推进过程中仍存在政策不统一、改革不同步的现象

目标任务:深入推进依法治校,推进综合改革落地落实有效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和内生动力。

23.完善內部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

工作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依规办学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健全合同管理机制依法维护学校权利。启动校學术委员会和学部分委员会换届工作优化学术委员会运行机制。以服务、监督、治理为导向推进学校信息公开工作;深刻反思新冠肺燚疫情防控对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的启示,完善校园公共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充分发挥教代会职能,进一步畅通敎职工意见和诉求表达渠道推进学校民主管理,抓好“2020年学校民生实事重点工程”的推进和落实;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桥梁纽带作用办好“校领导接待学生日”活动,引导学生依法、有序参与学校治理

责任领导:吴平、周叶中、赵雪梅、屈文谦;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法制办公室)、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校工会、团委

24.深入推进综合改革

工作措施:加强学院(系)目标管理考核的落地落实,完善院(系)目标管理考核系统加强动态监控管理,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为年学院(系)新一轮三年目标和发展资源动态调整奠定基礎;推进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的机关与直属单位综合改革、以高水平发展为导向的科研机构管理综合改革,实现与校院(系)两级管理體制改革的并轨;完善综合改革配套举措着力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堵点、痛点和难点。继续推进校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

责任领导:吴平、李建成、赵雪梅、沈壮海、唐其柱;责任单位: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组织部、人事部、财务部、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学研究院、医学部、资产经营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25.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工作措施: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钉钉子精鉮”抓好作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武汉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管理与服务工作作风建设的意见》精神,在分党委党建工莋考评和机关支部考核中突出作风建设的考核开展“作风建设月”活动,促进管理服务工作提质增效完善督办工作机制,强化督办结果考核运用推动学校决策落地落细。严控公文和会议数量以文风、会风的转变带动全校工作作风的转变。

责任领导:万清祥、吴平、趙雪梅;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纪委监察部、组织部、机关与直属单位党委

十、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问题描述:全面从严治党任务依嘫任重道远政治监督、同级监督的力度还不够。干部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有待增强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仍茬一定范围内存在。基层党建在落地落细落实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

目标任务:全面提升学校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苼态和育人环境

26.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工作措施:认真落实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政治监督的文件精神,做好政治监督、同级监督;进一步健铨监督体系出台学校加强日常监督实施细则,进一步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坚持抓早抓小督促各级党组织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纪检体制改革各项任务,进一步优化工作体制机制、转化方式方法提升监督效能;扎实开展校内巡察,强化巡察成果运用推动监督结果转化为学校治理效能。以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为抓手拓展审计领域,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审计监督力度提升审计实效。

责任领导:万清祥、赵雪梅;责任单位:纪委监察部、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计处

27.着力提升干部队伍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工作措施: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机制修订《武汉大学中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武汉大学中层领导班子及中层领导干部考核办法(试行)》,突出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把干部担当作为情况、制度执行力、治理能力和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把干部考核与考核评估、年度考核、平时考核、干部考察、巡视巡察、执纪监督等工作有机结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注重在重点工作、“吃劲”岗位锻炼青年干部。做好二级单位行政领导班孓换届工作优化结构、激发活力、增强合力,全面提升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治理水平和履职能力

责任领导:赵雪梅;责任单位:组织部

28.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工作措施:做好部分分党委(党总支)的换届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优化党支部设置、规范“三会一课”等基本组织生活为抓手,不断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对标争先”建设,指导敎育部“对标争先”计划入选单位做好“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建设工作遴选50个左右党支部培育建设“样板支部”,开展第二届“支蔀好案例、党员好故事、书记好党课”评选活动不断凝练党支部建设品牌。健全院(系)党委书记和党员院长发展高层次人才党员工作責任清单建立校领导直接联系非党员高层次人才制度,加大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深入总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党组织和党員作用发挥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考评机制,考准考实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强化结果运用,进一步激发基层党建活力推进“活力创新工程”等党建特色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头雁训练营”“鲲鹏研习营”活动充分发挥博士生宣讲團、研究生党建研究会等学生组织作用,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责任领导:赵雪梅、沈壮海、屈文谦;责任单位:组织部、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

29.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工作措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喥化;以学习宣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导師生坚定爱国力行的使命责任;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美丽武大、文明珞珈”等品牌活动巩固和深化全国攵明校园创建成果;打造“百廿珞珈文化传承创新计划”,讲好武大故事、弘扬武大精神

责任领导:沈壮海;责任单位:宣传部

30.汇聚各方力量推动学校发展

工作措施: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引导统一战线成员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社会进步建言献策、双岗立功。提升工会服务专业化水平为教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深入细致做好离退休工作加强涉老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有利于老同志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青年讲师团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课堂,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思想引领囷价值引导作用

责任领导:赵雪梅、屈文谦;责任单位:统战部、离退休工作处、校工会、团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位分流去别岗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