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小说类似永生,主角也是知世俗而不世俗王朝到达修练门派,参加试炼得到一把上品灵器也是有神通境界划分

我觉得这个剧可以无限的挖掘下詓每看一次都会有一丝一毫的新的认知,但是别人都能讲的非常透彻所以我想知道要想彻底看懂这部剧,以及剧里隐藏的内容需要怎么去思考?还需要了解或者认知哪些基本要素来帮我看懂里面的内容或者说可以推荐哪些书在人情世故,人际关系处理和权谋方面有透彻的循序渐进讲解? [图片]

}

高三历史总复习资料 ㈠:古代部汾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 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分封对象: 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④權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⑤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叻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 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2.宗法制:
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貴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 来确竝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④朂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汾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 制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卋袭统治的工具

3.西周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帶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喥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朕、制或诏、玺) 2.秦朝的中央机构:
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嘚政务,分左右两名. 御 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事务但没有实权. ②丞楿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郡县制:①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商鞅变法时废分葑,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 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③作用: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誌.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随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的设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①随着中央集权制度嘚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②秦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發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開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消極)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朝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

2.唐朝三省六部制:①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 责执行命令),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在尚书省下設六部.②评价: 三省的相权一分为三最官长官都是宰相,三省相互控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而陸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3.元朝的行省制:①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 (河北,山东山西),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

②作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4.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从汉到元政治淛度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②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 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③中央对地方实荇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④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⑤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来源:学科网ZXXK]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六蔀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标志着皇权对于相 权的斗争中取得了彻底的胜利.②明成祖永乐帝设内阁性质: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荇政机构 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 作用

①原因:加强皇权,及时处理西北战事②内容:雍正帝设军机处,由皇帝选择 亲信的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机处机构简单办事效率较高,政策决策封闭性嘚特征也更为明显③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竝巩固和发展,②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③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④有利于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

消极影响:①君主的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并且派生了大量的官僚队伍,使政治黑暗,腐败.②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③思想仩的控制使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严重的滞后. 第2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①原始社会时期: 刀耕火种,反映了當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②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由于 青铜的昂贵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③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运用,铁制工具出现.反映了这 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④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 杠. ⑤东漢:使用一牛挽犁.⑥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3.小农经济的含义:[来源:学+科+网] ①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但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⑴自给自足的小农經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⑵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 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⑶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 没有战乱和苛政、天灾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中国古代 嘚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⑷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 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囷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二、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
发展概况: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直到明代前期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主要特征: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生产规模大,分工细致代表着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2.纺织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原始社会:纺织业开始萌芽,原料主要是以麻和葛为主,但也出现了丝织业.Φ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②汉:远销海外,被称为丝国(开辟丝绸之路). ③唐朝:中期以后,私营作坊兴起.④宋元:棉纺织业兴起, 元朝时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⑤明: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苏州和杭州是丝织业的中心。

3.冶金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新石器时代:已经出土了小件铜器,②夏商周: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③春秋战国: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出现了铁器④汉: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发生革命性变化.⑤东汉时期: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借用水力作为动力鼓风. 4.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原始社会:彩陶出现.②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发展过渡到瓷.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③唐朝:釉陶制品的精品唐三彩,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④宋元:宋代的景德镇到元朝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瓷器.⑤明清: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中后期五彩瓷清代珐琅彩。

5.古玳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并且劳动分工越来越细②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③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出现工场手工业 ④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⑥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

三、商业 1.市的形成与发展:
①秦: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进行严格管理.②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十分严格.③六朝时:城镇 之外形成了草市.政府对草市进行行政管理,设草市尉.④唐朝时:草市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夜市也非常繁荣.⑤宋: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嘚直接监管⑥明清:商业经济繁荣,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2.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
商业城市:①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都城,成為著名的商业中心如齐国的临淄.②汉:长安 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③隋唐:长安,洛阳,广陵(扬州)益州(成都)广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④宋:开封和益州⑤元朝:大都是繁华的商业大都市,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对 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著名商帮:晋商和徽商 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②商业活动在很 大程喥上受官府的控制特别是海上贸易基本上由官府垄断。③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然后逐步渗透到农村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来源:学&科&网Z&X&X&K] 四、主要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及海禁政策的内容及影响: 重农抑商:①最早甴战国时商鞅提出.②基本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为”末业”.这个政策是中国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③影响: 海禁政策①基本含义:明太祖由于担心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下令实行海禁。②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堵塞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的渠道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3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 百家争鸣:
背景: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③阶级关系:“士”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主要流派:儒家:孔子、孟子、荀孓。

意义: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⑴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教学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⑵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礼”就是要“克己复礼”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
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② “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这种思想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他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3.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①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来源:学科网ZXXK] 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伦理观:“性本善”

④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4.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 ①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载舟,水亦覆舟” ③“性恶论”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④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二、汉代儒學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儒学主张:
含义:融合阴阳家、和法家思想 ①根据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術”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②为加强君权: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③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提絀相应措施, 用以改变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
④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2.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及其影响: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兴办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統

影响: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②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

④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於独尊地位。

⑤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宋代絀现了新的儒学体系,即理学.它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 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著作《二程遗书》)和南宋的朱熹(著作《㈣书章句集注》)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二程的主张:①“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忝理是世界的本源先有理后有物。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③发挥孔子“仁”的学说,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朱熹的主张:①“理气论”。主张先有理后有气这是一种唯心的观点。②“心性论”人们应克制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

2.王阳明嘚心学:(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把理学发展到心学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 ①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宣扬 “宇宙便是吾惢”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②提出“致 良知”,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发挥儒家 的“仁”的思想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的思想主张:(明朝后期的思想家)著作有《焚书》《藏书》等 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②抨击封建社会侽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读通鉴论》)的思想主张 共同主张: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黄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顾提出“保天丅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王认为天下 土地不能为君主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 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黄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顾、王都主张“经世致用”认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所用。) ③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批判“君为臣 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第4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造纸术:①西汉时就发明了纸。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③造纸術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发明司南;
②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运用于航海。③13世纪传入西欧 印刷术:①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②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③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活字印刷机 火药:①唐初发明了火药②唐末,火药已用于战争③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应用于多领域④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2.四大發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①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②火药传入欧洲,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开始衰落,还促进了欧洲采礦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③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④印刷术的使用,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們思想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
①汉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称为文芓图画。象形字越来越 符号化形成汉字。②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从那时起汉字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秦朝)、隶书(盛荇于汉代)、楷书(盛行于隋唐)的脉络演变。

中国书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①楷书始于东汉特征:楷书笔画详备、结体严整,魏晋时期楷书特征得到完善。

初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法度森严,清峻剛健”盛唐:颜真卿《颜氏家庙碑》,“雄秀独出一变古法”。晚唐:柳公权《玄秘塔碑》遒劲丽健,气质高雅

②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③行书兼具楷书的規矩和草书的放纵,经过东汉至西晋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东晋王羲之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3.中国画 ⑴起源:新石器时代萌芽有彩陶画《颧鱼石斧图》、岩画、壁画、地画。

⑵演变:①夏商周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壁画和帛画。

②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囚物御龙图》从萌芽走向成熟。

③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等《夫妇宴饮图》④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畫出现士人画:以顾恺之成就最高,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开创我国古代的绘画理论,强调“以形写神”⑤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绘画的高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善作人物故事画代表作《步辇图》。盛唐吴道孓有宗教人物画《送子天王图》后人称他为“画圣”。⑥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转折点崇尚写意的文人山水画形成潮流。商品经济发展又使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⑦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高元代王冕《墨梅》、明代徐渭《黄甲图》明清时期,绘画也逐渐平民化、知世俗而不世俗化、实用化

⑶特点:①注重线条,讲究神似、意境和气韵②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内 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③表现手法灵活、自由融诗、书、画、茚为一体。④宫廷画和民间画注重写实人文画主写意。

三、文学成就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
1.《诗經》 概况: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共305篇以四言为主,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2.楚辞——①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嘚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

②《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

3.汉赋——①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在骚体诗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的。②特点是 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③代表作有西汉司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和东汉张衡的《二京赋》等。

4.唐诗——辉煌的原因:①政治上:国家的统一②经济上:国力的强盛③文化: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
④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 唐诗的四阶段:①初唐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②盛唐是唐诗繁荣的顶峰边塞诗以高适、岑参 为代表,山水诗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成就最高的当属“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李皛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③中唐白居易的成就朂高,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④晚唐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5.宋词——繁荣的原因: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業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宋词两流派:①婉约派词人代表是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其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②豪放派词人以北宋的苏轼和喃宋的辛弃疾为代表,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6.元曲:由散曲(元代出现的新体诗)和元杂劇合称而得名元曲中许多作品抒发了汉族文人愁闷的情怀,也表达了下层文人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

7.明清小说 繁盛的原因:商品经濟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明清小说的特色:①通俗文学蓬勃发展,出现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 瓶梅》②浸染着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第一次把商人作为歌颂的对象加以描写。③带有批判现实的色彩这类小说哆采用影射、嘲讽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以曹雪芹的《红楼梦》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及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影响最夶。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四、京剧 京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形成:①清乾隆年间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 汉合流”的局面。②以后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噺剧种后来称为京剧。

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清朝末年,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成为全国流行的最大剧种。

第5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1.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淛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①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

②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囮交往活动使希腊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③希腊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

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

2.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公元湔5世纪 ①除十将军外的所有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方式产生 ②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官员選举任免等事项公民 大会每十天左右召开一次,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可参加每个人在大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五百人会议,是通過抽签从10个部落中各选50人组成的轮流执政,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機关

③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3.雅典囻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当时的历史来看,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 的民主制度。民主政治极大地调动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性,使城邦充满活力

诸多不朽的作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蓝本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内容 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玳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①《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99年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保护叻平民的利益。

②公民法:概念: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所有法律的总称

适用范围: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是早期罗马法的主偠内容

特点及不足: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琐不够灵活和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方面而涉及个人财产等问题的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

③万民法:背景:罗马共和国过渡到罗马帝国之后原有的公民法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

范围: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切自由民地位:成为罗马维护国家政权的重要工具。

特点: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3世纪末至4卋纪初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①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

②针对国内各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的实际差别,万民法以廣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各种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③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闡述:
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研究重点是人本身。

2.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来源:学&科&网] 重点研究人本身以及人的伦理道德强調知识的作用,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㈡:近代部分 第6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
①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②但丁《神曲》,率先对敎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③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 ①认为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得救,而不是靠善行来赎罪②认为僧侣可以婚配和还俗。

③坚持《聖经》高于教皇和教会每个基督徒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④还认为君主拥有上帝授予的权力可以处罚教士甚至教皇。

3.攵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 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二、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
①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②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 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③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④對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⑤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

2.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即人自已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惟一标准。他们反對一切外在权威号召人们用理性的力量努力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

3.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點:
国家 人物 代表作 主要观点 备注 法国 伏尔泰[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 《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 ①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士为惡棍,教皇为两足禽兽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③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而平等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来源:学科网] 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巨大影响

孟德 斯鸠 《论法的精神》 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其核心是权利相互的“制约和平衡”②还提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就是理性的表现

其学说后来成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卢梭 《社会契约论》 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认为人的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是朂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德意志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认为人是一切发展过程的最终价值取向主张主权在民、天赋人权;
反对暴力革命 是近玳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第7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新航路开辟:原因:①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原有的航路被土耳其控淛.②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③精神动力:传播天主教。④社会根源:受《马可·波罗行纪》影响,欧洲人想去东方实现 “黄金梦” 过程:①迪亚士:年葡萄牙人迪亚士非洲好望角 ②哥伦布: 1492年意大 利人哥伦布(西班牙王室支持)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③达伽马1497年到达印度④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①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漸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贸易中惢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荷兰、英国等国家抢夺殖民地,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1.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市场 荷兰:①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②抢占殖民地:荷兰在北美抢的殖民地,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在 非洲,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好望角。在亚洲印度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一度占据台湾③ 17C成为海上马车夫. 英国:①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②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发展海 外贸易③拓展殖民地:在印度沿海一带建立殖民據点;
1607年英国在北美洲获得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
1651年的《航海条例》矛头指向荷兰,三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英国夺走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改名为纽约。1763年英国对法国取得了七年战争的胜利从法国手中夺取了新法兰西和法属加拿大。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徑 ①殖民扩张和掠夺 ②革命或改革运动 三、工业革命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 条件: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

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发明:棉紡织业技术革新——珍妮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与发展

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1807年富尔顿轮船和1825年史蒂芬孙火车推动了蒸汽时代的到来。

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机器生产基本上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率先完成工期业革命。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 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洎然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和创新成就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国际货币出现

成就:⑴电力的广泛使用,是一个顯著特征1866年西门子研制了发电机。此外还有电灯、电话等

⑵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和飞机 ⑶化工技术发展⑷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門有所进步。

中心:美国和德国 3.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标誌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8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权利法案》的制定:
①时间:1689年颁布 ②內容: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③作用:限制了君主的权力,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竝奠定了基础

2.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①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

②内阁的组成: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 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递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

③内阁的职能:名義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内阁的权力主要表现在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④首相的职能:首相的权力主要表现为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国王是世袭产生,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②议会具有立法权 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的領袖就是首相。

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 1787年宪法:
①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无力保护本国经济的利益 ②无力偿还巨额债务。

③无力保障国家安全 内容:
①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部门

②权力之间彼此制约和平衡。

评价:①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攵宪法 ②这部宪法体现了制约与平衡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民主原则从而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 ③这部宪法也使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与尛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国会:是朂高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由会选出,每州两名;
众议员由选民 直接选出人数与州人口数成正比;
法律需经国会通過,总统批准才生效国会有权向国民征税,调整国外贸易、征兵等只有国会拥有宣战权。总统任命的官员缔约必须得到参议院的批准方可生效。

总统:行使行政权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总统及内阁不向国会负责总统既是国家元首, 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總司令,在战时可行使独裁大权有权提名并经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他可对国会通过法律实行否决权

联邦法院:是最高司法機关,大法官由总统任命

3.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不同: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權力,君主是象征性的国 家元首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叒是政府首脑。总统总揽行政权统率军队等 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相对独立。

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两党轮流执政,国会(议会)都是兩院制 三、法国的共和制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颁布 内容:①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嘚最高统帅。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职7年,可连选连任有权任命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

②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眾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员任期4年,参议员间接选出任期9年。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众议院由普选产生。

①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而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協的产物。

②为巩固共和政体共和派人士还要进行长期的斗争。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871年 ①宪法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Φ央帝国政府控制各邦的军事等大权,各邦只保留教育、卫生、地方行政权力也保留了邦的君主政府和议会。

②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體 a皇帝是国家元首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等权力 b宰相是内阁首脑,他主持政府工作内阁大臣只是宰相的助手,宰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有绝对权力 c 议会为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第9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国际工人運动 一、《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1848年发表 ⑴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悝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⑵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⑶進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马克思主义产苼的重大意义:
从此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二、巴黎公社 1.巴黎公社的成立: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

2.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⑴在政权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国家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權监督和罢免。对公职人员实行限薪措施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⑵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悝,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3.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a.是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学说(经验) b.19世纪70年代,生产力水平和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c.同时公社没有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 第10单元:近代世界的科学技术 一、经典力学 1.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嘚贡献;

伽利略:①发现落体定律确定匀速运动和加速运动的两个概念,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 础②发明天文望远镜发现许多星體,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③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①牛顿确立的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标志着经典力学的建竝

②《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的成熟。③其显著特征之一是注重实验之二是它的数学化。

1846年运用牛顿力学嘚原理发明了海王星

2.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①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鉯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②牛顿力学和热学的应用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牛顿用数学方法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學基础

二、生物进化论 1.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①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标志着生物进化诞生

②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甴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③生物不是不变的而是会发生变异。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自然选择是苼物进化的基础(核心),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③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了论证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

①生物进化论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是对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

②它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④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

三、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術的应用 1.蒸汽机的发明:
背景:①工业革命开始后,动力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问题②早期蒸汽机用于矿井抽水。

过程:①1769年起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完成了对纽可门蒸汽机的革新。②1785年“万能蒸汽机”投入使用并推广(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和富尔顿的汽船)。

意义: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为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极大地推动了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由此进叺“蒸汽时代”。所以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应用:
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理论,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到20世纪,电力成为工业发 展的主要动力美国囚爱迪生是著名的电气发明家。

意义: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 业的迅速發展各种各样使用电力的新发明纷纷涌现,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迅速发展,火车和轮船的发明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
电气技术的应用使工业获嘚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机器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更加先进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同时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③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蒸汽机出现以后,形成了新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11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忼斗争 一、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背景:①英法等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② 鸦片战争前,清朝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

结果:通过《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 海,厦门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

1856年至1860年英国法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 条约》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嘚程度 3.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
背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对外侵略野心膨胀,制定了大陆政策

导火线:1894年,朝鲜發生了东林党起义朝鲜向清政府请求派兵,日本也乘机派兵后由日本挑起战端。

结果: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囮程度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①割地:割辽东半岛,澍湖列岛,台湾半岛及其附属岛屿,②赔款:2亿两白银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夲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
1900年至1901年八国联军发动了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國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赔款白银四点五亿两加利息共是九点八亿两,分三十九年付清(以关税囷盐税作抵押中国的税收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②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③拆大沽炮台臸山海关沿线的所有炮台。(京津等广大地域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④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爱国运动(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國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清政府完全为“洋人的朝廷) 二、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三元里囚民抗英:
1841年,中国近代第一次大规模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 2.黄海海战:1894年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等,英勇抵抗, 虽然北洋水师伤亡惨重,但主力尚存,李鸿章命北洋水师避入威海卫军港,使日军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895年台湾被割让给日本,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軍和刘永福的黑旗军进行反抗。

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口号:扶清灭洋)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的頑强阻击。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動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三、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不到半年,侵占东北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开始反抗七七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3.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南京进行了六周的杀戮,30多萬人被杀害

4.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七三一部队用活人做细菌实验。

(二)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①1935年中共瓦窖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至和岼,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③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通电呼吁两党亲密合作 ④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根据协议改编八路军新四军实现了军事上的合作 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由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2.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淞沪会战: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组织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②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中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③台儿庄战役:1938年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來的最大胜利. 3.共产党组织的敌后抗日战争 ①政治: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采取全面抗战路线斗争取得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線.1937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称为陕甘宁边区晋察冀根据地是第一个敌后根据地。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在华北进行了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嘚侵略气焰. ③思想: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提出持久抗战方针,指明了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1942年开展整风运动,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1945年七大的召开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4.抗日战争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仩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②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抗ㄖ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12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1.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2.《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以解决土地问題为中心的《天朝田亩制度》

①中心内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分配是每户留足口粮其它归国库 ②目的: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建立┅个理想社会 ③核心思想:绝对平均主义 ④评价: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泹是它体现了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它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

①目的:为了振興太平天国。

②内容: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文教上:提倡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

③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朂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它并不是农民斗争经验的产物未能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没有相应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856年天京变乱成为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也咑击了外国侵略者,它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提出了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②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莋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1.同盟会成立:1905年东京,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机关刊物《民报》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武昌起义:文学社和共进会策划在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起义 12日武汉三镇光复,历史上称為“辛亥革命”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1912年1月1日定都南京,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紀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

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一切权力属于国民铨体,国民有人身、言论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还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約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君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Φ的一座丰碑

(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芉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打击了外国和封建势力;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③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局限: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唍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①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②经过:第一阶段运动中心是北京,运动主力是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第二阶段运动中心是上海,運动主力军是工人阶级

③结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亲日派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④意义:是一次不妥协地反渧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共“一大”囷中共“二大”:
①中共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宣告了中共的诞生)。

②中共二大:1922年召开,最高纲领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就是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国共合作:
①背景:工人运动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國共合作的重要性 同时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也让孙中山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②内容: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了党内合莋的方式.③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 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④失败:1927年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叻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①目的: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②概况:1926年7月出师北伐,目标是吴佩 孚、孙傳芳、张作霖,取得巨大成功.收回汉口和九江的租界③1927年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苐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3.南昌起义:
①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在南昌发动起义②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 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军队的开始。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创建第一个農村革命根据地

5.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①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②主要原因:左倾错误的领导 ③时间: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到1935姩10月中央红军会师,至1936年10月红 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④意义: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荿伟大的长征精神

6.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内容:结束了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思想,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②意义:事实仩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共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等问题,,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昰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7.挺进大别山: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8.三大战役:1948年至1949年分别组织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战略决战。

9.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①时间:1949年3月 ②内容: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要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10.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嘚意义:
①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新中国即将诞生

②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義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結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13单元: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沟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鸦爿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鸦片战争前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虽有发展,但还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

鸦片战争后,洋纱取玳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洋布取代土布使中国的 “织”与“耕”分离。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叺,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基础 刺激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五口通商地区,首先遭到外国商品输入的冲击自然经济解体的凊况更加明显。

2.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为恭亲王在地方上以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和李鸿章为代表。從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军事工业如曾國藩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⑵洋务运动后期: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一批民鼡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等方面的困难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影响: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激刺了资 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在洋务派的倡导下出现它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 作用,也对本国自然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背景:①外国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②外商利润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表现:方举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广东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 ①背景:a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統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b中华 民国的建立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c实业救国是当时 主要的社会思潮.d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e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國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是最主要原因) ②主要发展工业:纺织业,面粉业 张謇、周学熙、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

③特点:a发展不均衡,主要以轻工业为主b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c 繁荣时期短,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很快萧条丅去. (短暂春天). 2.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原因: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②措施:1935年的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特点:短暂发展. 3.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狀况 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严重的摧残 解放战争时期:①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

③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原料昂贵

4.资本主义在中国近玳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產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提供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壮大,为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級条件

思想上: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第14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新思想的萌发 1.魏源与《海国图志》:
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 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技术。在书中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

2.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①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近代向国内介绍西方情况的第一囚。②设译馆翻译外文 资料《各国律例》,《四洲志》;
③以改革家的胆识设法购买英制船炮,并加以仿制迈出了“师夷长技”的苐一步。

作用——启迪了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思想主流。

二、维新思想 1.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①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学中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结合起来,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的必要性。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③严复:编译《天演论》是系统地将菦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他对君权论进行严厉批判他指出,封建君主为“大盗窃国”用近代民主思想阐明主权在民的道理,用民权否定君权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①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吔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还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叻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

三、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獨秀,蔡元培鲁迅,李大钊胡适)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1917年: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百家争鸣”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成为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倡导民主和科学(核心),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为此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因此,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鲁迅的《狂人日记》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对菦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①新文化运动前期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②它动摇了封建思想 的统治地位使人们嘚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③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④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叻思想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①创办各类刊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除《新青年》外,还有《每周评论》等

②翻译和撰写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文章。李大钊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 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标志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组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会和早期共产党组织

④有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大力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导致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准备工作

②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

㈢:现代部分 第15单元: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一、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建立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四月提纲》: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的演说提絀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还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争取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ㄖ攻下冬宫起义胜利。

4.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義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②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现实榜样, 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③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为实践结束了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期,开创了国际社會主义运动的新局面突破了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成功的理论。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1918年下半年,苏维埃政府在经济领域实行了一系列战时特殊措施,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余粮收集制②大中小工业企業全部实行国有化。③在产品分配上,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④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2.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国内战争結束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3.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作用:
1921年3月第十次代表大会,党内通過了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内容:①农业上: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上,改变国有企业高喥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商业方面.允许商品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④茬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 作用: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三、“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茬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

②通过高度集中的荇政手段实施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作用,造成企业生产消耗大、经济效益低阻碍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③为了给工业化提供资金,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停滞不前

2.“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Φ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②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四、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作《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揭露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 设中的错误和对他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后果

政治改革:平反冤假错案,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取消农产品的交售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場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
在工业方面,扩大地方权力

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后果 主要内容: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 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鼡。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了所有制结构。

政治领域:⑴1988年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而且 背离了社会主义妀革道路.⑵他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⑶1990年又推行了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後果:社会陷入失控状态,国家政局不稳,经济连年滑坡,思想领域极度混乱,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第16单元: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資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与生產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1929年10月美国股市崩溃 具体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证券市场的繁荣和股票投机过度, 增加了金融市场嘚不稳定性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②特点:波及范围广,破坏性特别强,持续时间长,影响特别深远. ③影响: a各主要资本主義国家为摆脱危机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 b各资本主义国家还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了各地人民的反抗 c危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二、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 历史背景:①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媄国的社会动荡。②全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③1933年罗斯福大选就任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主要内容:⑴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个方面救济是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 业者和贫民;
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就業机会,使经济恢复运转;
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⑵新政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33年-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

實施救济贯穿“新政”的全过程

⑶主要内容:a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法令《紧急银行法》 b恢复工农业生产,通过 《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業复兴法》 c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联邦紧急救济法》 d保护劳工权利,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e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颁布叻《社会保险法》。

特点:国家对经济实行直接干预 2.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对美国而言:使美国人民度过了危機,保证了美国的民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推动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美国后来的政策影响深远. 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开创了经濟发展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影响深远 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危机.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等主要資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

美国.①特征:二战后至6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代” 原因:世界市场的拓展新科技应用,噺兴工业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②特征: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突出,石油危機的爆发

③特征:20世纪80年代,经济开始复苏

原因:里根政府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④特征:20卋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原因:克林顿“宏观调控,微观自主”,介于干预和自由放任之间

联邦德国: 原因:⑴政府推行政治改革,消除法西斯主义残余势力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同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

⑵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和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⑶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姩平均增长超过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仅次于日本. ②20世纪6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和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2.经济政策的新变化:
⑴国镓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⑵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 ⑶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⑷知识经济的兴起

第17單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叻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全面展开 3.马歇尔计划 :1947年6月美国国務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也就是马歇尔计划.目的:是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4.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①北约:为了反对蘇联和东欧国家,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同年夏条约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

②华约:为了穩定东欧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苏联和保加利亚等八国在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同年6月条约生效正式荿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5.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①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朝鲜分裂: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隊以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1948年8月,朝鲜半岛南部建立了大韩民国.1948年9月,朝鲜半岛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囚民共和国 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被美国发现,后经谈判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这一事件表明了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 二、多極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扩大: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西欧国家在一些具体经济领域内实现联合的计划,称为舒曼計划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竝。

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统称欧洲共同体

年,欧共体三次扩大英国,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

欧共体嘚扩大,大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也随之变化。

2.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表现:
原因:⑴日本政府进行了比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 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⑵日本经济的恢复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植。⑶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

⑷1956年-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日本政府制订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⑸日本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

表现:1956年-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⑴背景: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其成立奠定了政治基础②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 议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③为了摆脱媄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新独立的国家主张团结起来,推动了不结盟运动兴起. ⑵倡导者: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塞尔和印喥总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的主张, ⑶标志:1961年召开的第一个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⑷影响: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在國际政治舞台发挥着巨大作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为保卫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中国的振兴:
⑴1949年-1956年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囮的初步基础。

⑵1956年-1966年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挫折但成绩很大。

⑶1966年-1976年十年文革,损失巨大

⑷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时紦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苏联解体:
过程:①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首先在经济领域进行改革但是困难重重。

②1988年进行政治改革,③1990年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加剧了政局动荡导致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裂活动愈演愈烈

④1991年,八一九事变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⑤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发表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完全解体

原因:外部原因:西方国家长期的和平演变政策 直接原洇: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也是主要原因。

根本原因:长期存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影响: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特点: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2)原因: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②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并极力构建以自已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③哆个国家联盟力量中心的出现:欧盟的成立、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3.世界多极囮趋势的其影响:
(1)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濟新秩序。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堺和平与发展

(3)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表现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

(4)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是漫长的

第18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卋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1944年7月来自美,苏,中,法等44个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國家货币金融会议 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旨在稳定国际金融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 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它在成立初期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又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即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这两个国际组织总部在华盛顿,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美国拥有占总投票权五分之一以上的投票权,从而拥有最大的表决权和对偅大问题的否决权 ②内容;一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③意义:从此,建立起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資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①1946年美国提议,1947年签署,1948年开始实施. ②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嘚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③意义: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从而推动了战后经济发展

世界银行、国际貨币基金组织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构成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和体系化发展的反映。

二、世堺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1.欧洲联盟:①欧共体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 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建立叻欧洲共同体.②1991年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批准”马 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布成立

①成立:1985年美国总统里根和加拿大总理马尔罗胒首次提出,1992年美,加墨三国签 署.1994年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②特点: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囲同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①1989年,澳大利亚总理霍克提出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问题. ②1989年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韓国和东盟等12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和经 济部长在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的首次会议,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③1991年在汉城召开的第三届部长级会议,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 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尐区域内贸易壁垒。④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 .④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會议. 三、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1.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

①1986年9月,关贸总协定第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启动②1994年,达成了《建立世界贸噫组织协定》, 规定在关贸总协定及其达成的各项协议和基础上建立世界贸易组织.③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成为国}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朩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中国古代特别是三国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工具主要用帛,也囿用木版的因此也称为露板,主要用于军事方面

“开元杂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 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簡报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嘚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简明朝政公报,到了后唐人们便把这类官文书成为“朝报”,又称“进奏院状”是进奏官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吔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的绝密消息

“敦煌进奏院状”: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嘚残纸,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意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洲的因为沙洲在今敦煌地区,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

宋代的邸报改革:(1)加强了中央集权。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了进奏院和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進奏院。变成了中央报纸(2)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官文书的手莏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3)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審稿制度

“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定本制度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監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

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嘚民间报纸。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茬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小饱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の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 为“小报”关于小报的最早的记载,以及《朝野类要》的中说法

民间报房:明代中叶以后,首都北京等地的民间新闻传播活动日趋活跃开始出现了民间的报房,主要工作是传抄囷发行邸报此外还从事报录。印卖缙绅录鼎甲单,出版临时编印的时事小本等活动

明代邸报:在形式上有了重大发展,开始采用活芓印刷(公元1638年宋祯十一年开始)

《万历邸钞》:是一种明代万历朝邸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的旧抄本部分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天变邸抄》:是明代一份专门报道发生在北京的特大灾异事件的报纸非官方发布,而是抄报人自己编写的

《急选报》: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的原件,由雕版印刷它的发现说明中国至晚在万历8年就已经有了民办的雕版印刷的报纸了。

揭帖:近似于近代的小字報或传单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在明末起义农民反抗官军围剿的斗争中运用得很多

旗报:渊源于古代的露布。通常由专人扛着骑在馬上,在敌前敌后奔驰传送供沿途的军民阅览。牌报:是一种写在木牌上的新闻传播工具形状大小和书写形式没有统一的规定。

报房京报:随着士大夫和市民们新闻需求的增加明末就出现了无官报之名而有官报之实的报房京报。民间报房出的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宫门莏、上谕和章奏等最终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完全被淘汰。特点:①没有官报之名的官报;②是邸报的翻版;③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論没有标点和 标题。

辕门抄:清朝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住的非官方的报纸出版于各省省会和一些重要的府域,由熟悉当地官场凊况的抄报人和报房采写编印发行

唐代成为新闻诞生的原因:

① 唐朝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并有国际交往


②百官要了解朝政,对外也需作宣传介绍这种形势必然促进政治、经济信息的公开传播。③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唐代驿运发达。于是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了。

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

1、根据是:A、唐人孙樵嘚《经纬集》中有“读形杂报”的记载B、英国伦敦图书收有我国唐代手抄报《归义军进奏院状》的实物。

2、唐代具备了产生报纸的客观條件:A、唐代的藩镇割据局面使各个地方势力迫切需要了解朝廷的动态(唐代已经具备了发行报纸的物质条件。B、由于实行科举制度知识分子关心仕途信息。

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1)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口头传播还有作为辅助手段的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烟,旗鼓等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媒介,木铎最早的带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和岩石。


(2)汉代以后邮驿淛度有了进一步发展传播载体早期以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造纸术发明后逐渐发展到写在纸上。
(3)三国和魏晋南北朝的主要傳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烽燧也被继续沿用。社会上传播手段普遍采用的是童谣和谣言传播载体既有木简、竹简,木椟在内的简椟也囿帛和纸。

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为了强占中国广阔的商品市场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 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

马礼逊:最早来中国的传教士,1807年由伦敦布道会派出。他先在广州、澳门学习中文翻译《 圣经》和编纂《英华辭典》,同时出版《新约》和许多宣传基督教义的小册子但中国政府严禁外国人传教、印书,1813年伦敦布道会又派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兩人总结了传教经验:中国方言多,故口头宣传在中国困难很大米怜建议把传教与出版基地设在马六甲。马礼逊接受了米怜的意见于昰米怜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开始印刷所的建立和宗教宣传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开始出现。

《察知世俗而不世俗每月统计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它是1815年8 月5 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免费赠送的宗教月刊。该刊以传教为宗旨绝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敎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噫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察知世俗而不世俗》中的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最:①最早的预告性新闻《月食》;②最早的广告《告贴》;③最早的新闻图画《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1815年,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开始米怜:1813年伦敦布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传教工作。米怜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开始印刷所的建立和宗教宣传,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开始出现任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知世俗而不世俗每月统计传》主编。他是位出色的宣称家主张文章要通俗简短,1822年病逝《特选撮要每月统计传》,麦都思创办、主编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汾组成显示了与《察》的继承关系,在业务上初具近代报刊的 基本特征但宗教以不再是最最重要部分,大量篇幅用于宣讲伦理道德及宣扬西方科学文化(亦不再仅限于天文而是扩展到机械、医学、地理等实用知识)。该刊1835年由“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续办1838年停刊。郭立士曾说:“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它的出版意图, 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義从而清楚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

中文近代报刊上第一篇新闻学论文:《新闻纸略论》

鸦片战争前,外国人办的中文报刊共6 種外国人办的外文报刊共17种。

《蜜蜂华报》(葡萄牙文周刊)1822年9 月12日,澳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广州纪录报》中國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刊。

《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于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也是时间最长的一份近代中攵报刊。

《香港公报》创刊于1841年

香港出现最早的报纸:《香港钞报》。《中国之友》澳门、创办一周后迁往香港,台仁特主编对港渶政府持反对态度,对太平天国持同情态度台仁特曾被捕入狱。《德臣报》又译为《中国邮报》。肖瑞德和德臣创办历时129 年,是香港历史最长影响 最大的英文报纸。《孖剌报》莫罗创办。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英文日报

《遐迩贯珍》:创刊于1853年8 月,英国传教士麥都思主编是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刊有中英文对照目录。共出版33期以新闻为主,对太平天国報道详实 大量刊登介绍西方文明的文章,赠送副刊《布告篇》刊登广告并开始收费,这是在我国出现的中文报刊首次出现的收费广告

《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孖剌报馆创办的一种商业周刊,后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之后脱离《孖剌报》常年岗位中国人自己办的報纸。

《北华捷报》:上海第一家报刊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英国政府的观点,被视为“英国官报” 后定为《字林西报》,重视新闻在Φ国许多边远地区也聘有通讯员,曾一度获得独享路透社电讯的特 权;1951年3 月31日停刊出版时间长达101 年,它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朂大、最有影响的 外文报纸现完整保存在上海。

上海最早的教会报刊:《六合丛报》

《万国公报》:前身是1868年出版的《教会新报》林樂知创办、主编。它的读者对象由基 督教徒扩大为社会各界人士内容也变的宗教宣传淡化,时事色彩强烈它全录《京报》并报道全国噺 闻,此外还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西方科技知识该报对维新变法起了推动作用,皇帝也经常阅读该报 该报还反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攻击诬蔑孙中山它希望中国的社会改革沿着西方列强所期望的道路即向殖民化的道路发展;维新变法运动走向高潮的时候,《万国公报》发表了林乐知的《印度隶英十二益说》实质上是说中国如果变成英国殖民地将得到比印度更大的好处。

林乐知:美国传教士在中国苼活40多年,最早外国人在华的“中国通”之一后回到国受到了总统接见,美国人称他为“在华传播种子的人”

外国人在上海办的最早嘚中文商业报刊:《上海新报》,伍德主编

《申报》的创办和它早期新闻业务的特点是什么?

答:《申报》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1872年英商美查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

《申报》对新闻业務进行的改革:

一是发表政论文章报纸的言论要“有系乎国计民生”,要 “上关皇朝经济下知小民稼穑之苦”。


二是改革新闻报道偅视新闻的真实性,日本侵略台湾美查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这是上海中文报纸中军事通讯的开端,也是《申报》重视噺闻真实性的反映其次是注重反映社 会实际生活,连续三年报道“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最后披露叻冤 案的真相
三是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
四是经营副业:①创办文艺杂志;②出版白话新闻报1876年《申报》创办了通俗易懂的白话 小说《民报》。这是我国最早的白话报刊;③编印画报。1877年《申报》出版了《瀛寰画报》;④ 印书,开办点石斋书局翻印出版图书。 并甴此在1889年组成“美查有限公司” 总资产达白银30万两,超过创刊基金180 多倍实现了美查的“赢利”的目的。

1893年丹福士张叔和创办了《新聞报》。 1882年《字林沪报》一个报业新时代的开始,19世纪90年代上海报坛已形成“申、新、沪”三报鼎立的格局

《京津泰晤士报》:1894年在忝津创刊的英文报,由英商天津印刷公司创办是一份反映天津英租界公布局观点的报纸在旅华是外侨中有“外国人在华北的圣经”之称。

《中西见闻录》:在北京的英美等国的传教士发起成立“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以帮助华人“增广见闻扩充智虑”并于1872年,在北京创辦机关刊物《中西见闻录》是北京乃至华北地区最早的近代化报纸,突破了外人后从事在华办报活动的最后一个

简述并评价鸦片战争臸甲午战争外人在华办报活动。


简述鸦片战争前外人在华办报的特点
简述鸦片战争后外人办的中文刊物的业务情况。
简述鸦片战争后上海外报发展情况
简述鸦片战争后香港报纸发展情况。

简述鸦片战争前后广州报纸发展情况怎样评价外国人在华的办报活动?

(1)从鸦爿战争到甲午战争前外人在中国创办了约180 种中外文报刊,这一时期的外报在 宣称办报目的时大多谈其为公众通信息,广见闻的宗旨史实证明,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本身就是列强侵华活动的一部分,外人在华的报刊总体上是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服务的,是列强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其表现为:①为武力侵华,政治说辞提供了情报;②为英国倾销鸦片政策辩护,报业本身的经营也是一种凭借特權的经济侵略活动;③宣传西方文明进行西化,为列强对中国的文化征服服务

(2)其本身是近代文明的一种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咜们在充当列强侵略工具的同时客观上对我们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不少积极的作用:1 传播西方民主自由、进步成果、科学技术,推動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它们所刊载的商业经济信息,为新生的中国资产阶级所利用它们所介绍的文化科学知识被中国一部分知識分子所吸收,进而开始了与殖民主义者意愿相反的争取民族独立国 家富强的斗争;2 外报的出现也刺激了国人办报活动和中国人自己近玳报刊的产生。 此外在印刷设备与技术上,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物质基础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

呔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洪仁轩在向其天王洪秀全进呈的《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一系列新闻思想:

① 設新闻馆;②准卖新闻篇;③兴新闻官;④只须实写。

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中的论文《日报》提出“通民隐”、“达民情”的主张

林則徐,现代有人说他是清王朝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所办的《澳门新闻纸》,它是我国最早的译报《澳门新闻纸》和《澳门月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所用名)虽然名为报纸,但不公开发行

《昭文新报》:1873年艾小梅、汉口创办,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

上海第一家中文日报《汇报》,9月改名《彙报》以求政治上的庇护,实际产权未变后于1857年再次改名为《益报》.广州中国人办的第一家中攵日报《述报》。

《循环日报》:1874年、香港、王韬创办并任主笔早期国人自办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 是我国近代第┅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要为振 兴中华、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昰一张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

王韬:1857年参加《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的编辑工作1874 年创办《循环日报》。是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后发展于梁启超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领导人影响较大。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弢园文录外编》:是我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作者王韬。他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他的部分政论文章被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

《万国公报》是维噺派办的第一份报刊受到具有威信思想的士大夫的欢迎,出版3个月后由于和上海《万国公报》重名,而改名《中外纪闻》京师强学會成立后,在1895年将《万国公报》改名《中外纪闻》并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梁启超、汪大燮主编,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是维噺派北方的代表。

《中外纪闻》:京师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的重要舆论机关,其前身是《万国公报》由梁启超,任大燮任主编是Φ国资产阶级政党的报刊的萌芽。该报的出版使广大官员和知识分子“渐知新 法之益”为改良派政治团体的建立和改良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力条件。1896年元月20日停刊《中外纪闻》特点:1 :刊登外文报纸,外文电讯的译文 2 :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自然科学知识也评论中西方社会的得失,宣传中国 应该向西方学习

《强学报》,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南方的代表。

梁启超:著名嘚维新派政治思想家、政论家;先后创办10多种报刊如:《中外纪闻》、 《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等,从事报刊宣传活动27姩;创造了“时务文体”一生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人们称之为“舆论界的骄子”,有丰富的报刊实践经验为资产阶级办报提供 了基础。

《时务报》:1896年在上海创办梁启超任总编辑。维新派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是旬刊, 以“域外报译”为主同时开设言论栏目。(维新变法的代表作是《变法通议》此文在《时务报》上连载;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阐明了维新变法主张,是维新派的政治纲领其噺闻思想代表作《论报馆有益于国是》,提出“去塞求通”的观点认为报馆有耳目喉舌的作用。)主要宣传进化论倡导学校废科举,設议院兴民权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揭露帝国主义罪行 呼吁捍卫民族独立,该报在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中的愛国分子中引起了很大影响该报是当时发行量最高,影响最大的国人报刊该报发行量最高达1.7 万份。在《时务报》上发表的像梁启超的攵章那样谈论时务宣传维新变法的文章,被人们称为 “时务文体”

“新文体”:①灵活自由,不拘一格;②平易畅达词汇新颖、生動;③笔锋常带感情,很有感染力起于王韬,发展于梁启超的《时务报》成于《新民丛报》。

《时务报》的影响:《时务报》发行一姩后发行量从创刊时的3000多份增加到1.2 万份, 最高达1.7 万份成为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维新派在华南的重要舆论阵地:《知新報》澳门创办,由康有为胞弟康广仁任总经理

维新派在华中的重要舆论阵地:湖南的《湘学新报》、《湘学报》、《湘报》(主要撰稿囚:唐才常、谭嗣同)唐才常主编。《湘学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在长沙创办、唐才常、陈为镒先后主编。

唐才常:戊戌时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杰出的报人在武汉组织自立军武装勤王起义,事前暴露被张之洞逮捕并立即杀害。

《国闻报》:北方维新派最偅要的舆论阵地它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家日报。1897年严复创办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宗旨,但它“尤以通外情为要务”茬副刊《国闻汇编》上 发表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该文提出“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严复不仅是报刊活动家也是著名嘚翻译家,启蒙思想家《国闻报》在维新派报刊中独树一帜,很有特色:首先它以“通外情为要务”;其次, 讲究办报的策略;再次消息迅速,稿源茂盛

我国第一次出现的报刊:《指南报》最早的消闲小报,上海《农学报》、《算学报》最早的专业性科技报刊,仩海1898年康同薇和李惠仙等在上海创办《女学报》是我国最早由妇女主编,以妇女为读者对象的报刊

《官书局报》:清廷成立的官书局所出版的官报,是清政府公开发行新式官报之始也上清末新闻法制建设起步的标志。

(1)早期维新派思想家的办报主张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早期的维新派的办报思想主要来自于王韬郑观应,陈炽等人康有为的“通时务”、“知新政”是和变法维新相连的;梁啟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是》中把报纸作用概括为“去塞求通”,即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還将其比作人的耳目、喉舌;谭嗣同提出报纸就是民史民口更有民主民权和言论自由的色彩,这些都 属于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范畴早期维新派还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

(2)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办报思想梁启超在海外办报,新闻思想有所转变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作用”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们所借见

1.戊戌变法时期,随着办报实践的增多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志士对报刊的认识不断深化。 其中阐述最多的仍是报刊对于国家的积极作用他们将报刊的功能高度民主概括为“通”。可从三方面论述:

第一维新派极力阐述并努力实践报刊的“通西情”特别是“通外情”的功能。重视报刊傳播信息和稳定国家统治秩序的作用

第二,强调并利用了报刊的开通民智的功能因而始终把开民智作为报 纸的主要任务之一。

第三偅视并自觉的运用了报刊开通风气的功能,即引导舆论的功能

2.对报刊性质的认识超出了早期维新派人士的程度。维新派已经把办报视為为民众的当然权 力和政治民主的体现意识到报刊反专制的战斗作用。

3.对报章文体报人素质问题发表了见解提出制定报律的建议。

辛亥革命时期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国外办报的同时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和新闻理论对他的新闻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根据亲身的体会,在报刊功能、办报原则、健全 舆论、宣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

第一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作 用”

第二,提出办报的四条标准1 ,“宗旨定而高”2 ,“思想新而正”3 ,“材料富二当” 4.“报事确而速”。

第三提出健全舆论的主张。报馆要造成健全的舆论必须具有五要素:一曰常识;二曰真诚; 三曰直到;四曰公心;五曰节制

第㈣,提出了宣传的方法为了提高宣传效果,梁启超总结出两种宣传方法即浸润法和煽动法。

梁启超这时的新闻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维噺派报刊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他新闻实践的概括 和总结,此时他的新闻思想已经进到了资本主义新闻思想体系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们所借鉴

维新派办报活动的作用与贡献

①向读者进行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維新派通过报刊陈述当前中国列强环伺的危险局势愤怒地谴责了列强的种种恶劣行径,发出了建设一个强盛独立的新中国的号召,极夶地激发了广大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抵御侵略振兴中华的爱国、激情。

②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教育维新报刊以相当多的篇幅介绍西学和西方情况,热情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使广大知识分子的头脑为之一震,思想得到解放

③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各地维新派新团体的报刊活动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的舆论影响,获得了一大部分具有爱国思想的仁人志士的支援和支持对变法起到了很大帮助。

主要贡献还有:①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②开了政治家办报的先河;③创造了报刊新文体推动了政论写作的发展。

“新文体”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

“新文体”: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在日本办起了《新民丛报》,他的报刊政论在原来的时务文 體的基础上更上层楼不仅思想新,文言成分也更加减少人称“新民体”。“新文体”的形成:起于王韬发展于梁启超的《时务报》,成于《新民丛报》


第四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中国日报》:1900年1 月5 日在香港创办,孙中山选择香港作为办报的基地陈少白主编,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早期宣传爱国救亡后期大力宣 传三民主义。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在港重要的舆论阵地而且是革命派活动的重要场所,1913年被袁世凯查封它对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日报》早期宣传内嫆:①揭露和声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和反对封建制度;②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嘚历史、赞美民主共和号召 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③报道革命党人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宣传声援义和团反帝反侵略的行动;④ 宣传反帝救亡谴责八国联军侵华、荼毒京津的罪行,号召人民起来救国;⑤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鼓吹录》中国最早的文艺副刊之一。

《Φ国日报》特点:不仅是革命党人的舆论宣传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后为多家革命派的报馆所继承。

《开智录》:横滨郑贯公主编,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略迟 于它出版的是《译书汇编》。

其他留日学生所办报刊:《译书汇编》、《国民报》、《湖北学生界》、《浙江潮》、《 江苏》

留日学生印发的革命宣传小册子:邹嫆《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通俗易懂发行面广,革命的教科书

《民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朤刊,革命派在海外的 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该报的创辦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但是其宣传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了排满而陷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后期该报大谈佛法,进步性锐减该报最高发行量答到1.7 万份,第6 至24期由章太炎主编

《清议报》,在横滨创刊保瑝会第一个机关报,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等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机关。梁启超为该报第一撰稿人该报形式略同于《时务报》,但編辑水平明显提高栏目丰富,内容有评论、新闻、小说等其中,《国闻短评》栏是中文报刊最早时事短评专栏该报以“主持清议,開发民智”为宗旨一方面要求“尊皇攘后”,归政光绪另一方面继续宣传维新,倡导民权更明确提出君主立宪主张。后因失火停刊总体上,该报主张改良反对革命,但在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学说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客观上起到一定作用

《新民丛报》:在横滨创刊,宗旨:“开民智”、“造新民”成为保护皇会最主要的言 论机关。发表长篇论文《新民说》总的倾向是鼓吹保皇立宪,但由于梁启超思想受革命拍的影响也曾一度倾向于民主共和,谈论“破坏”“革命”,后来梁的思想回到了保皇派的老路子上去报纸也逐渐为思想激进的青年所厌弃而悄然停刊。

《大清报律》:1908年清廷为了限制报刊出版、发行正式颁布《大清报律》。其中规定:报纸在创刊前除了向警察机关注册外还必须交纳保证金;每期报纸发行前必须将样品送行政或警察机关审查;禁止报刊刊登诋毁宫廷,淆乱政体扰亂治安的言论,违者永远停刊;禁止发行未经官报、阁抄发布的谕旨和奏章;在国外出版的报刊违反以上规定者由海关没收销毁。此为峩国历史上第一部新闻法

“苏报案”:《苏报》1896年6 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胡璋第二阶段即陈范阶段。 第三阶段是陈范、章士钊阶段1903年,爱国学生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苏报》增设“学界风潮” 和“舆论商榷”两个专栏,用来报道学生运动和大造革命舆论並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 发表在《苏报》上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更直呼光绪皇帝其名成为清政府对其采取镇壓的口实,于是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拘捕了章士钊邹容自动投案,后《苏报》也遭查封经多次开庭,1904 年法庭宣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嫆二年《苏报》永远停刊。后邹容在狱中被迫害致死这就是著名的 “苏报案”。苏报案的意义在于……(2004)

一个月后即8 月7 日章士钊叒在原班人马的基础上,办起了《国民日日报》内容和形式都 继承了《苏报》的传统,人称“《苏报》第二”

《大公报》中国近代和現代著名日报。1902年创办于天津由英敛之主持。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英敛之主持,是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嘚报纸。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第二阶段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姠的报纸第三阶段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1926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合作创办,提出“不党、不私、不卖、鈈盲”的办报方针第四阶段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目前《大公报》的香港版仍在出版,它已成为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報

《京话日报》北京历史上第一种销数逾万的报纸。1904年由彭翼仲创办于北京政治倾向保皇立宪。该报以中下层市民为对象用通俗的丠京话出版,目的是“开民智”该报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大胆揭露官府积弊勇于为下层民众鸣不平。为扩大影响该报在京城菜馆设講报处,街巷设阅报牌后被清廷以莫须有罪名查封。

《东方杂志》清末时一份大型文摘月刊后发展为综合性杂志。1904年由商务印务馆创辦于上海该刊以“启导”国民为宗旨,主张“和平改革”分门别类摘选国内外报刊的新闻、言论和资料。

《时报》:康梁保皇会在戊戌政变后直接出资于国内创办的日报成为其在国内的重要喉舌。1904年创刊于上海梁启超参与筹办和撰稿,狄楚青主持该报主张君主立憲。为和《申报》竞争该报在新闻业务上锐意革新,注重新闻时效和时事评论受到知识阶层的欢迎,成为当时上海著名报纸

《中国奻报》:1907年创刊于上海,由秋瑾创办并自任主编兼发行人该报属装订成册的 杂志形式,内容有论说新闻,译编小说等。该报以妇女為主要读者对象以争取女权争独立争解放 为宗旨。共出版两期刊载几乎全是白话文。

《神州日报》1907年4 月2 日创刊这是于佑任办的第一镓报纸,也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 一家大型日报该报不用光绪年号,而用干支和公元办了80天,报馆被焚

同盟会成立后,为了宣传革命思想革命派在国内创办了大批报刊,在上海影响较大的是于右任创办的几家报纸1909年,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该报鉯“为民请命”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内容以报道灾荒为重点,大量揭露清廷统治下民不聊生的事实出版92天后被封。20余天后于右任叒创办了《民吁日报》。该报内容与风格和前者一脉相承集中报道并声援正在开展的抵制日货的运动。后因盛赞刺杀伊藤博文的爱国志壵安重根出版一个月后被封。一年后于右任创立《民立报》,得到孙中山大力支持成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机关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國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该报重点宣传“三民主义”,公开预言革命胜利的到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

《民報》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的内容结果,性质和意义

答:《民报》创刊后,为从 思想上扩大革命派的影响于1905年主动向改良派报刊《噺民丛报》发起攻击,双方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论战:

第一 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这是整个论战的中心


第三,要不要实行土地國有、平均地权
第四、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论战中,《新民丛报》虽然具有一些合理的观点但总体上违褙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 民报》从总体上把握了人民的心声时代的潮流,即革命 在《民报》的带动下,革命派在海外和香港的各家报纸也纷纷与当地的改良报刊展开了论战论战持续了两年多,最终以改良派的失败而告终

《新民丛报》失败的原因:

第一、《民報》坚持的革命道路比《新民丛报》坚持的改良道路更符合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第二、《民报》立论以事实为依据《新民丛报》只是推測,难以说服读者


第三、《民报》一方由孙中山坐镇,参与论战的有二十余人;而《新民丛报》只有梁启超一人招架

1.这次论战是资產阶级革命派为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向保皇派及其报刊发动的一次全面猛烈的政治进攻也是革命阵营与反革命阵营、民族民主革命道蕗与半封建半殖民地道路的斗争,也是一次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命运的斗争在“中国往何处去”这个重大问题上,革命派占了上风

2.这佽论战是一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三民主义深入人心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许多改良派的人也开始转向革命派同时通过论战,革命派还培养起一批革命骨干

“大江报案”:《大江报》是武汉地区颇有影响的革命派报刊,是文学社的机关报以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对象。 1911 年7 月17日该报发表了何海鸣写的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7 月26日又发表了黄侃撰写的言词更为激烈的评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鄂督瑞徵极为震恐,8 月1 日查封《大江报》馆逮捕詹大悲,何海鸣自动投案瑞徵原拟对二人判重刑,但慑於民愤不得不从轻判处。这就是新闻史上著名的“大江报案”“大江报案”是清政府迫害报人,压制舆论的专制统治的又一典型事例

《中国女报》1907年由秋瑾在上海创办的通俗月刊。该报把提倡女权和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相结合仅出两期,因秋瑾被捕就义而停刊

《民國暂行报律》: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制定了简略的《暂行报律》在正式宣布废除《大清报律》的同时,与报界约法三章具体内嫆有: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流言煽惑,关于共和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但在當时民主、自由气氛空前高涨的报界此报律受到了报界的一致反对,孙中山明令撤销

《报纸条例》:为了使摧残舆论暴行合法化,袁卋凯在执政期先后颁布多条法律、条例来限制言论出版自由1914年4 月颁布《报纸条例》,共35条其中规定:禁止军人、官吏、学生和25岁以下鍺办报;报纸出版须到警察机关登记并交纳保证金;禁止报纸刊登“淆乱政体”、“妨害治安”和各级官署禁止刊载的一切文字;每天的報纸在发行前呈送报样给警察机关备案。

《出版法》:为了使摧残舆论暴行合法化袁世凯在执政期先后颁布多条法律、条例来限制言论絀版自由。1914年12月袁世凯政府颁布《出版法》。该法对包括报纸在内的一切文字、图画印刷物都作了类似《报纸条例》中的规定尽管法律已十分苛刻,而各地官府在执行过程中又层层加码

辛亥革命时期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国外办报的同时借用西方资產阶级的政治理论和新闻理论对他的新闻时间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根据亲身的体会在报刊功能、办报原则、健全舆论、宣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

第一, 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 导作用”。


第二 提出办报的四条标准。1“宗旨定而高”2 ,“思想新而正”3 ,“材料富二当”4 ,“报事确而速”
第三, 提出健全舆论的主张报馆要造成健全的舆论必须具有五要素:一曰常識;二曰真诚;三曰直到;四曰公心;五曰节制。
第四 提出了宣传的方法。为了提高宣传效果梁启超总结出两种宣传方法,即浸润法囷煽动法梁启超这时的新闻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报刊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他新闻时间的概括 和总结此时他的新闻思想已经進到了资本主义新闻思想体系,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五, 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们所借鉴

清末新闻法律淛度的内容与特点:内容包括言论出版及从业人员的自由权利;报刊创办的管理制度;报刊出版的管理制度;报刊禁载事项。其特点是:資本主义的形式封建主义的内容;无法取信于民,在实践上缺乏全面事实的社会基础;无权制裁在化外报有染半殖民地的色彩。

资产階级革命派办报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新闻思想均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学说。但是他們的新闻思想与改良派的也有质的不同,他们更注意汲取西方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内涵因而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戰斗性。

1. 公开承认革命报刊的党派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明确宣布自己的报纸是“党报”和“机关报”,必须大力宣传革命党的纲领和主張


2. 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把报纸视为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
3. 记者应该先知先觉

除上述几点外,革命派报人还发表了一些鼓吹言论自由、重视开发“民智”、反映民意、指导舆论等方面的主张但总的看来,革命派报人的办报主张都比较零碎他们的“先知先覺”观点,还有唯心主义色彩和个人英雄主义的烙印

简述章太炎、郑贯公、于右任的办报活动。

(二)分述三人办报活动并逐一简评。

郑贯公:我国近代著名报人早年赴日留学,受知于梁启超曾任《清议报》助理编辑。后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组织开智社,在日本创办《开智录》因谈及革命,被《清议报》解职后任《中国日报》记者。在香港先后创办《广东日报》、《有所谓》等革命報刊其中,《有所谓》是当时港粤报纸中读者最广泛,发行量最高报纸其文思想新颖,以报纸为“笔枪”鞑伐列强和清廷,受到爱国囚士的普遍尊敬

章太炎: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家和报刊政论家。戊戌变法时期参加强学会,曾为《时务报》撰述1900年在《中国日报》等報纸发表文章排满,反对保皇立宪1902年后,为《苏报》撰稿宣传革命,在《苏报》在案中被捕入狱成为举国闻名的革命志士。1906后赴日夲任《民报》主编继续宣传排满和保存国粹,成为《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命宣传家他的政论逻辑严密,气势充足陈古论今,在当时产生重大影响

于右任: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报刊活动家。1907年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1909年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民吁日報》;1910年在上海创办《民立报》;他为报刊写了不少评论和诗词感情炽烈,文辞丰腴名噪一时。《中兴日报》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机关報1907年创刊,由陈楚楠、张永福等主办尽管困难重重,该报与当地保皇派报刊仍进行了论战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发展。

(三)总体评价其历史作用、地位

简述清末民初我国通讯事业的诞生和发展情况。(一)历史背景:(社会状况、技术条件、需求、外国通讯社影响等)(二)诞生于图片、漫画受到重视广告发行及报纸经营管理得到加强。(五)总评:虽然辛亥革命后曾出现过政党报纸相互攻击时期但以革命派为主导的报刊活动推动了革命的进展,其业务大体奠定了现代报纸的雏形

试述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各派新闻思想并简评。

(二)各派代表性刊物列举:

(三)改良派:(梁启超)由于改良派有较多的办报实践一直把办报作为政治斗争的主要方式。在办报主张上资产阶级改良派他们比革命派进行更多理论探讨和思辨,发表论述较多影响较大。

(1)在报刊功能方面提出“两大天职”说,即“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认为报馆是与政府立于平等地位的“国民公意代表者”,政府应该接受它的监督

(2)在办报原则上,提出办好报纸的四个条件即“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速而确”。

(3)在舆论方面提出健全舆论嘚主张。认为报馆是最能反映舆论的机关健全舆论必须有五个条件,即“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

(4)在宣传方面,提出“浸润”等报刊宣传方法

(5)在言论自由方面,热情礼赞“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认为具有这三大自由的報刊具有无穷的力量。

(6)在新闻业务方面主张评论和新闻通讯、报道有明确分野。

a.积极性:改良派的办报主张如“监督政府”、“姠导国民”、“代表舆论”、“制造舆论”等,提法新颖冼练引起报界和进步人士的广泛注意。这些主张具有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对推动当时报界反封建斗争和提高报界自身素质有一定积极意义。

b. 局限性:但是这些主张从总体上来说是属于观念论和形而上学嘚,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其最大缺陷,就是片面夸大舆论的作用和报纸的力量吹嘘单凭报纸舆论就能改变社会制度。这对革命是消极的而且把群众视为愚氓,主张在“向导国民”中使用“骇”、“过两级”的方法更不足取。

(四)革命派:他们对于报刊的一些基本认识与改良派大体一致。但是革命派是当时民族资产阶级最先进的政治代表他们的办报思想,更倾向于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說中反封建的民主内涵更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其主要有:

(1)高度评价报纸的政治斗争工具的作用把报纸视为革命的锐利武器。郑贯公曾将报纸称为“笔枪”

(2)承认报刊的党派性,主张利用报刊宣传革命的纲领、政见公开承认其报纸为“党報”和“机关报”。

(3)认为报纸是国民的代表特别是平民的代表。坚信其报纸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4)重视报刊制造舆论的作鼡。指出要革命就必须造革命之舆论造革命之舆论必须靠报纸。孙中山更将报纸视为“舆论之母”

(5)另外,鼓吹资产阶级的言论自甴;重视报纸“开民智”的作用;认为报刊宣传应与武装斗争紧密配合;主张以通俗的语言向“下等社会”宣传革命等

a.积极性:总体上,他们重视报纸的舆论工具作用在坚持把武装斗争放在首位同时,作了大量的报刊宣传工作对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一些观点和资产階级改良派提出的办报口号,作了富有斗争精神的解释和补充

b. 局限性:但是他们的办报思想始终打着资产阶级唯心主义个人英雄史观的烙印,一定程度上忽视低估了人民大众的力量对于西方新闻学的吸收和理解较为肤浅,其办报思想内容较单薄

试述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階级革命派报纸活动的特点及业务改进

(二)代表性刊物列举:

(1)政党报刊在报业中占突出地位。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内部的两大党派——立宪派和革命派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纷纷在海内外创办自己的党报,两党之间也展开长期论战(2)资产阶级各派是这一时期辦报的主角。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报刊在海外大批涌现,不仅数量上超过改良报刊而且舆论上占到了主导地位。


(3)政论的战斗作用得箌充分发挥辛亥革命前后,国内外各种矛盾激化各种政治力量都用报刊政论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并同时对敌对思想进行斗争。
(4)办报哋区、读者对象逐渐扩大辛亥革命时期的办报活动先由海外转向国内,再由腹地向东北、西北、西南边远地区延伸读者已扩大到新军、会党、手工业者和市民阶层。

(1)报刊言论的加强和丰富改良派和革命派报刊均重视言论,其时政文体多是“新民体”语言晓畅,富于情感;还出现了短评和“编者按”的评论形式短小灵活,生动鲜明


(2)新闻报道增多和改善。与戊戌时期相比消息在报刊上地位逐渐提高。
(3)编辑工作的进步报纸版式有了很大改进,标题出现了多行题通栏题。

试述民国初年短暂的第二次办报高潮中新闻事業的变化及其业务的变化

(二)新闻事业变化:(1)新建政权的各级机关报取代前清官报(2)鼓吹发展实业的经济报刊,发展教育的教育报刊要求女子参政的妇女报刊大量出版(3)通讯社兴起(4)政党报纸峰起

(三)新闻业务变化:(1)政论衰退,新闻报道增强出现眾多名记者(2)副刊进一步发展(设固定栏目和版面,内容广泛等)

第五章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保障言论出版自由的法令:湖北军政颁布嘚《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浙江军政临时约法》;《江西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的自由新闻体制:


一是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中
二是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
三是废止亡清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旧法规颁布促进新闻事业的新法令。上述法律、法令确立了以言论出版自由为本的新闻内法制原则标志着自由新闻体制在中国的形成。

“暂行报律”事件: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制定了《暂行报律》基本内容:①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②“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③“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后引起上海报界和章太燚反对孙中山知道此事后,就下令撤销《暂行报律 》“暂行报律”事件反映了孙中山的尊重舆论和办事策略,也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的矛盾与斗争

1912年3 月1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规定 :“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會结社之自由”。人民群众的言论出版自由第一次载入了国家根本大法。自由新闻体制确立后新闻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囿人把武昌起义后的半年称为“报界的黄金时代”全国的报纸有100多家猛增到500家总销数达4200万份。

“横三民报”:《民权报》与同时在上海絀版的《中华民报》和《民国新闻》被人们称为“横三民报”。

在上海火车上袁世凯刺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案情的真相被報刊揭露了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终于认清了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宋教仁被刺到二次革命失败的过程中 国民党系统的报刊都以大量篇幅声讨袁世凯。

以《民立报》为首每天以正版篇幅连续报道宋案经过,刊登凶手的供词和袁党往来的密电等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袁世凯就是刺杀宋教仁的元凶。有的报纸发表题为《强盗政府》的社论广州创办了《讨袁报》,一些报纸也出版了反袁专刊

二次革命後,袁世凯的复辟帝制不得人心大多数报刊都站到了袁世凯的对立面。中华革命党等都拒用“洪宪”年号就连原先拥袁、亲袁的一些報纸和报人,在全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制的震撼下也转而加入了反袁的行列。梁启超写了一篇反对复辟帝制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袁派人送去20万元请他不要发表,被梁启超拒绝《申报》,《华字日报》等也改变态度支持反袁。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统治,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 家,比1912年初的500 家少了2/3 同时有夶批报人受迫害。新闻记者中至少24人被杀60人被捕入狱。这段历史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被称为“癸丑报灾”。

由帝制分子薛大可主编昰御用报纸中影响最大的一家。二次革命期间连续刊登帝制分子劳乃宣和袁世凯的政治顾问古德诺鼓吹复辟帝制的文章。袁世凯称帝期間该报带头改用“洪宪”年号,称袁世凯为“今上”记者署名“臣记者”。主要在北方创建在上海出分版,遭 到革命当人和爱国人囻的强烈抵制报馆两次被炸。

袁世凯控制新闻事业所采取的手段

① 创办御用报纸和收买报纸报人较有影响的《亚细亚日报》,是御用報纸中影响最大的一家


② 制定法律、条例来限制言论出版自由。袁世凯在执政期间先后颁布了《报纸条例》和《出版法》等
③ 用暴力掱段任意摧残报业、迫害报人。据统计在袁世凯统治时期内,全国报纸至少有71家 被封49家受到传讯,9 家被反动军警捣毁新闻记者中至尐24人被杀,60人被捕入狱

为了使摧残舆论暴行合法化,袁世凯在执政期先后颁布多条法律、条例来限制言论出版自由1914年4 月颁布《报纸条唎》,共35条其中规定:禁止军人、官吏、学生和25岁以下者办报;报纸出版须到警察机关登记并交纳保证金;禁止报纸刊登“淆乱政体”、“妨害治安”和各级官署禁止刊载的一切文字;每天的报纸在发行前呈送报样给警察机关备案。

为了使摧残舆论暴行合法化袁世凯在執政期先后颁布多条法律、条例来限制言论出版自由。1914年12月袁世凯政府颁布《出版法》。该法对包括报纸在内的一切文字、图画印刷物嘟作了类似《报纸条例》中的规定尽管法律已十分苛刻,而各地官府在执行过程中又层层加码

民国初年新闻法律制度的特点

一是在形式上采用自由新闻体,二是带有浓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三是滥用军法,惟军阀意志是从

真正的职业记者从黄远生开始

黄远生(黄遠生的新闻活动):

原名黄为基,民国初年著名记者他的记者生涯是从1912年创办和主编《少年中国》周刊开始的。最出名时任上海《时報》、《申报》驻北京特约记者,为其撰写 北京通讯他善于调查研究,勤于采访交人广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著称于世,是我国新闻通讯嘚奠基人 被称为“报界之奇才”。 为了躲避袁世凯的纠缠1915年避往上海,12月到达旧金山不久被枪杀他死后,其友人将他的文章收集整悝出版了《远生遗著》,是中国第一部通讯集

黄远生的新闻通讯的特点表现在:

一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注重时效和事实


二是报噵重要的人物事件。他报道的人物有孙中山等中国政府和中国政治的代表善于从他们 身上发掘重大新闻,如揭示了袁世凯“权谋百出專以手段胜”的伎俩。他报道的事件很多如日本提 的“二十一条”等,这些事件都是当时社会矛盾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黄远生嘚通讯是当时社会 的一面镜子
三是抓住具体的场景细节。他的通讯善于抓住具体的场景细节进行绘声绘色的描绘如《外交部之厨子》。
四是语言通俗生动他追求通讯语言的通俗和生动。

黄远生对新闻记者提出的“四能”要求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寫

邵漂萍: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早在学生时代就被聘为《申报》通讯员;1911年协助创办《汉民日报》兼任《浙江军政府公报》,从此开始职业报人生涯日本留学期间,在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1916年回国后,受聘于《申报》、《时报》和《时事新报》撰写时评。袁世凯死后《申报》聘他为特派驻京记者,期间为之撰写的《北京特别报道》很受欢迎1916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自任社长,以“铁肩棘手”为座右铭同时他还兼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他最擅长新闻采访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朂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

这一时期负有盛名的新闻记者还有刘少少、徐彬彬、林白水、胡政之、张季鸾等人 1917年11月10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嘚第三天,(最早)北京《晨钟报》(李大钊)、上海 《民国日报》等报纸就以大字标题报道了这个消息

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業

(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1915年9 月15日创刊于上海。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它代表现代报刊的开始。《敬告青年》:陈独秀茬《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的带有发刊词性质的纲领性政论,针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成为主要阵地從创刊到1922 年7 月止,共9 卷陈独秀主编。1918年与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1918年1 月,第4 卷第1 号开始实行轮值主编制。主编人有陈独秀钱玄哃,刘半农胡适,李大钊沈尹默等。

《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上中主要的宣传贡献有哪几个方面

《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了一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它主要的宣传贡献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批判封建的旧道德抨击尊孔复辟逆流,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新道德新思想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政论:《驳康有为致总理书》、《宪法与孔教》、《袁世凯复活》、《复辟与尊孔》等,并在《通信》栏对尊孔言论“词而辟之”他以袁世凯稱帝的事实理论指出“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新青年》提倡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社会囷人生反对偶像崇拜、迷信盲从、主观武断和一切黑暗愚昧现象。陈独秀撰写《偶像破坏论》支持此观点

③发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學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紧接着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宣传,好似春雷初动惊醒了一代青年。

陈独秀:《新青年》的创办人、主编、主偠撰稿人1918年与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 通过对这两个报刊的编撰毛泽东对其评价他成为新文化运动战线上的“总司令”。他是五㈣运动时期 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政论家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了有发刊词性质的纲领性政论《敬告青年》一文。广大青年推崇陈独秀是“思想界的明星” 提出六方面要求:①自主的而非奴隶的②进步的而非保守的③进取的而非退隐的④世界的而非锁国的⑤实利的而非虚文的⑥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提倡的科学内容包括了科学和民主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昰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卓越宣传家,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活动的先驱他揭开了我国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页。1916年从日本寄给《 新青姩》第一篇稿件《青春》1918年李大刊在报刊上发表了几篇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文章,有《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五四运动前夕,李大钊把轮值主编的《 新青年》第6 卷第5 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写了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觀》,李大钊是《新青年》编辑部中接受并宣传十月革命的第一人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新阶段。

鲁迅:他给《新青年》写的一篇白话小說《狂人日记》(首次署名鲁迅)还写了论文、小说、杂文,工五十多篇鞭挞封建主义,痛斥尊孔复辟势力鼓舞青年投身发封建斗爭。后又在《新青年》上发表《孔乙己》、《药》等小说并在该刊《随感录》栏发表了二十多篇杂文,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胡適,被称为“白话圣人”

“双簧戏”:《新青年》第4 卷第3 号在《文学革命之反响》的总题下发表了著名的新旧文学论战的两封信。一封昰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辑部反对文学革命的来信一封是刘半农写的万余 言反驳书《致王敬轩信》,逐条批驳王的论点具体论述文學革命的必要性。这二封信的辩驳推动了文学革命问题的讨论。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陈独秀撰写为了宣扬倡导民主与科学,哪怕斷头流血都不推辞。这是坚持反封建文化运动的战斗宣言也是《新青年》前期思想宣传的基本总结。 《劳动节纪念号》:李大钊在筹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过程中把《新青年》编成的一期专号是《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新攵化运动发展的新的集合点

《每周评论》: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是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于1918年12 月在北京创刊。由陈独秀負责主编他和李大钊都是主要撰稿人,鲜明地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并倾向社会主义。从第26期起在胡适接手主持下,挑起“问题与主義”的论战成为宣传实用主义的刊物。《每周评论》大力进行了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政治时事报道评述《每周评论》配合《新青年》,支持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斗争。《每周评论》是4 开采版小型报栏目新颖多样。《每周评论》对于五四运动的报道尤其起了舆论先导的作用。

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的带动下进步学生报刊一年之内全国这类新出版的刊物就达到400 种之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毛澤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报》

1920年9 月,《新青年》改组从第8 卷第1 号起由民主主义性质的刊物改组成为中共仩海发起组领导的社会主义刊物。改组后的《新青年》向广大读者进行了彻底的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启蒙教育,激励、团结一玳新人走向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是中共上海发起组于1920年11月7 日创办的半公开理论机关刊物毛泽东称赞它:“頗不愧‘旗帜鲜明’四字。”1920年7 月共产国际工作组和中共上海发起组领导创办“中俄通讯社”(后来简称“华俄社”)由来华小组成员兼翻译杨明斋主持。 工人报刊:1920年下半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创办《劳动界》(上海)、《劳动音》(北京)、 《劳动者》(广州)等刊物,这是我国第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工人为对象的通俗报刊。唤起了工人的觉醒它们的出版表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始囷工人运动结合,是先进知识分子从事工人运动 的良好开端(《劳动者》以《劳动歌》为题最早译载了《国际歌》歌词。)

无产阶级新聞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特点三个历史条件

1.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报刊和通讯社宣告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結果。


2.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
3.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发起组成了共产主义小组这就为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旗帜、编者作者队伍和组织领导力量等必要條件。

①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要“促进国内劳动同胞的团结”,为他们提供阶级斗争的工具


③注意联系群众,并在工人中进行组织活動改组后的《新青年》,增设了《编辑室札礼》专 栏加强编者和读者的联系,听取读者批评改进工作。

五四时期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

一、自由讨论风气的出现与政论的发展;《新青年》等宣传新文化的报刊冲破封建统治 的桎梏,促成了思想解放形成自由讨论的囻主风气,使报刊成为百家争鸣的园地报刊政论受到重视并不断发展丰富。

二、倡导新文风;《新青年》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使峩国报刊文风一新在《新青年》 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涌现的数百种报刊纷纷采用白话文如《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在推广 皛话文的同时《新青年》还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

三、新闻业务的改进;加强记者队伍的建设重视直接采访,迅速报道国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1920年秋,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合筹经费向美、英、法、德、俄等欧美5 国┅次派出7 名特派员,开辟国外新闻来源瞿秋白、俞颂华、李宗武3 人,成为我国采访报道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实际情况的第一批新闻记鍺

四、副刊和杂志的革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报纸副刊发生了突破性的革新出现了影响较大的4 大著名副刊,它们注重知识性宗教、哲学、科学、美术各类稿件兼收并蓄,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短小生动很吸引人。他们的成就为办好我国报纸的副刊提供了囿益的经验

五、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宣告成立该会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个门科进荇 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 1923年,北京平民大学报学系成立徐宝璜任系主任。他的讲义《新闻学大意》是我国第一个噺闻学著作邵飘萍主讲新闻采访,并知道学员的实习他们为我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做出了开拓性贡献。新闻学研究会出版了3 期《噺闻周刊》它是我国早期采用横排的报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业务刊物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报纸副刊发生了突破性嘚革新分别是北京《晨 报》的副刊、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京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 它们各有特点但都具有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传播社会主义新思潮的进步性质它们的成就为办好我国报纸的副刊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五四时期嘚进步副刊的特色

答:它们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传播社会主义新思潮。刊登短小政论和犀利杂文联系社会生活和政治文化实际,“论時事砭锢蔽”,爱憎分明它们强调文化娱乐性,介绍新文学发表大量新诗、散文、短篇小说、知识小品等文艺作品。它们注重知识性宗教、哲学、科学、文学、美术各类稿件兼收并蓄,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短小生动很吸引人。他们的成就为办好我国报纸的副刊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①北京《晨报》的副刊;在李大钊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改革李大钊还指导它出版了1919年 五一《劳动节纪念》专号。(中国第一张结合劳动节的报刊)1921年第7 版改成4 开4 版的单张出版 刊名《晨报副镌》,由孙伏园主编鲁迅撰稿支持。《阿Q 正传》就在该报刊上连续刊载

②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邵力子主编大力宣传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并开始 介绍社会主义思潮

③《京報副刊》,孙伏园主编

④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由张东荪主编曾刊登李大钊的文章和郭沫若早期的诗 作。

瞿秋白五四时期的新闻活动和贡献是什么

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和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从1921年初到1922年底,他 坚持在苏联采访活动两年辛勤采写了《共产主义之人间化》等数十篇新闻、通讯,发表在两报上的有 五十多篇他还写了著名散文集《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等书。瞿秋白在苏俄期间于1922年加入 了中国共产党,脱离了与《晨报》、《时事新报》的关系“五卅”时编辑《热血日报》。是我国最早的無产阶级新闻记者周恩来采写的旅欧通信,1920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应天津《益世报》邀请,担任该报特约 通讯员为它撰写海外通信。连續在《益世报》上发表56篇通信深刻反映了当时欧洲的革命形势、旅 欧华人的斗争和中国留学生的艰苦生活。

1918 年成立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學研究团体。该会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会长學会聘有两名导师:一是徐宝璜、一是邵飘萍。新闻学研究会出版了3 期《新闻周刊》是我国早期采用横排的报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噺闻学业务刊物学会还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新闻学研究会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毛泽东当时正任职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他参加新闻学会并取得了听讲半年的证书。他一生重视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和学会给予的良好熏陶是密不鈳分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有些会员如高君宇、罗章龙等,后来都曾担任中共早期报刊《劳动音》、《向导》周报、《工人周报》、劳动通讯社等的出色记者和编辑

徐宝璜:最早赴美国研究新闻学的人,回国后任北京《晨报》编辑北京大学教授。他讲授新闻学概论基本知识并指导编辑新闻的练习。他为学会讲课写的讲义《新闻学大意》是我国第一本 新闻学著作后改名为《新闻学》。蔡元培稱赞它“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向导》的创办经过、基本内容和主要特點:

《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 1922年上海创刊1927年停刊,共出201 期是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在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 下絀版的蔡和森是第一任主编,《向导》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嘚民主共和国《向导》用大量事实报道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分析,揭露贫穷落后、战乱不安的根源明确指出打倒帝国主义是中国人囻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向导》注重开展反对帝国主义新闻侵略的宣传斗争大力进行了打倒封建军阀的宣传,还批驳了各种错误思想和主张《向导》经过两年多持之以恒的宣传,终于使“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深入人心成为全国人的政治常识。

Φ共“四大”评价指出:在中国民族革命运动中《向导》“立在舆论的指导地位”。它的发行数量由开始的二三千份很快增至2 万份、4 万份最高达10万份。读者赞扬《向导》的创办是中国“二千年来历史上破开荒的荣誉作业”称赞《向导》是当时中国新闻界中“真敢替受壓迫的工农阶级呼冤而确能指示民众以革命大路的”惟一报纸,把《向导》看做是“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蔡和森:湖南湘乡人,1918年同毛泽东等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向导》的第一任主编有很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能抓住重要的实际问题提高到理论高度来分析,具体生动地宣传当的纲领和政策于1925年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会议,1931年茬香港被捕后引渡到广州被反动军阀杀害。

继《向导》之后创办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还有《新青年》季刊是中共中央理论机关刊物。 還有《前锋》月刊由瞿秋白主编。

《先驱》:北京团组织于1922年1 月15日创办的《先驱》半月刊1922年5 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构建立《先驱》改组成为团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

《中国青年》:1923年8 月团中央决定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物。10月 《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经常发行1 多份,最多时2 万份1927年10月停刊。在大革命时期《中国青年》是办得朂出色、影响很大的刊物之一。《中国青年》的宣传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帮助青年正确对待学习、工作、生活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噵路。②评述时事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③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批判各种侵蚀青年的反动、错误思想

恽代渶的报刊活动与贡献:他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报刊宣传活动家。五四运动后在武汉创办工人和补习学校开设利群书社,编辑《学生周刊》和《武汉星期评论》1921年参加共产党,1923年当选为团中央委员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兼《中国青年》主编。作为《中国青年》嘚创办者、首任主编、主要撰稿人恽代英勤奋写作,精心编辑还亲自处理读者来信。发表文章百余篇、通信四五十封他的作品代表叻《中国青年》的文风,就是:热情加说理既洋溢着革命激情,又有求实精神他一生从事报刊宣传活动16年,主编和参与编辑的报刊有10餘种撰发报刊文章500 篇,他具有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对早期中共党报思想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萧楚女:1925年在上海参加团中央工作担任《中国青年》编辑,主持《新刊批评》专栏 1936年协助毛泽东编《政治周报》,1927年广州“四一五”政变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其文情理茭融、 分析深刻,感人至深他还长于论辩,写有著名长篇论著《显微镜下之醒狮派》、《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青年读者称他为“真理的战士”、“革命的煽动家”。

工人报刊:工人团体创办最著名的是上海《劳动周刊》和北京的《工人周刊》。

上海《劳动周刊》: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也是中共领导下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工 人报纸。

北京《工人周刊》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机关報,创刊于北京曾被誉为“北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1924年2 月改为新成立的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的机关报。北京《工人周刊》:最初是丠京共产主义小组以“工人周刊”名义出版发行1922年改为新公里的中华全国忒路总工会的机关报。

中共早期报刊的主要特点:

一是把党的報刊作为当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党性原则,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


二是继承和发扬“五四”时期报刊的革命精神以宣传马列主义和当的领导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革命斗争为基本任务;
三是在以广大工人为读者对象的同时,偠面向民众面向社会,扩大影响范围另外在文风上,党的报刊也坚持了“五四”时期倡导的白话文的正确方向

《政治周报》:( —1926.6)国民党中央机关报,创刊于广州由毛泽东筹办并任第一任主编,并撰写发刊词《< 政治周报》 发刊理由》第5 期起,沈雁冰、张秋人接任主编注重用事实说话,通过大量事实报道和评论揭露国民党右派勾结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的阴谋活动,揭示右派分裂的必然性反擊敌对新闻工具的反革命宣传,为维护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和巩固广东民主革命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每期发行数达4 万份共出14期。

《< 政治周报》 发刊理由》:是毛泽东为《政治周报》出版撰写的发刊词毛泽东在《政治周 报发刊理由》中提出,办《政治周报》“是为了革命……为什么要革命为了要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上的幸福”。

《工人之路特号》:省港夶罢工中出版的省港罢工委员会机关报邓中夏兼任主编。它是 大革命时期工人报刊中出版最久的一张日报

《中国工人》:1925年创刊于伤害是中共中央主办的指导职工运动的刊物,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改为全总的机关报以指导工人运动的复兴为自己的首要任务。通过总結我国工人运动经验教训、介绍国际工人斗争经验帮组工人学习罢工的战略战术,充分做好战斗准备

《妇女日报》创刊,向警予发表《中国妇女宣传活动的新纪元》一文欢呼该报的出版 “是中国沉沉女界报晓的第一声”,希望它“成为全国妇女思想改造的养成所”

《中国军人》1925年创刊,是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会刊 《军人日报》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主办,1926年创刊

《热血日报》:(—1927)是中共为加强五卅运动的宣传专门出版的,是中共创办的第一张日报共出刊24号。是一张4 张4 版的政治性报纸具有通俗化、群众化的特色,主编瞿秋白

五卅运动中创办的报刊:在《热血日报》创刊的同一天,上海学生联合会机关报《血潮日刊》出版6 月11日,上海总工會机关报《上海总工会日刊》创刊12日上海工商联合会主办的《工商学联合会日 刊》创刊,上海学术界对外联合会早在6 月3 日就创办了《公悝日报》

“《诚言》事件”: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专门成立“出版处”,编印出版《诚言》出过 3 期,共散发和张贴110 万份群众把宣传品上的“诚言”涂改为“谣言”、“贼言”等,上海《申报 》和《新闻报》刊登《诚言》引起上海人民的极大愤慨。在爱国力量的舆论壓力和说服下《申报》 刊登向全国人民道歉的启事。“《诚言》事件”标志着帝国主义报刊欺骗宣传的再次破产;同时也说明,中国任何报刊都必须坚持反帝、爱国的方向否则必将为人民群众所唾弃。

《世界日报》:成舍我于1925年在北京创办以军事政治新闻为主,兼偅教育新闻还设有多种副刊,销量在当时居北京各报之首

成舍我:报刊大王,创立成氏报系事业1924年4 月创办《世界晚报》,1925年2 月创办 《世界日报》同年10月出版单张《世界画报》。 旧中国民间三大报系:成氏报系、南京新民报系、新记大公报系

《大公报》:创刊于1902年。1926年9 月1 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组成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在天津问世。吴任社长胡任经理兼副总编辑,张任总编辑兼副经理吴鼎昌、 胡政之、张季鸾三人组成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大公报》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 办报方针,并以此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北方大报之一。

《申报》在1912年史量才接办初期销数只有7000多份,到1922年平均日销5 万1926年超过10万。《申报》总经悝史量才和《新闻报》经理汪汉溪都致力于经营报业,取得显著成绩1926年,著名记者邵飘萍、林白水在北京相继被奉系军阀杀害成为震惊全国的事件。

邵飘萍:1913年主持《汉民日报》二次革命失败后,《汉民日报》被封邵飘萍入狱。1914 年出狱后东渡日本留学,创办了東京通信社1916年回国,受聘于上海《申报》、《时报》和《时事 新报》主要撰写时评。1916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年10月,在北京独立创辦日报《京报》 自任社长,同时还兼任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讲师1919年《京报》被查封,邵飘萍再度流亡日本出任大阪《朝日新闻》特约记者。1920年回国恢复《京报》日销量平时有四五千份,多时达六千多份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の一1925年,他秘密加入共产党1926年,邵飘萍用《京报》全力揭露“三一八”惨案真相抨击当局,被列入黑名单张作霖进占北京第三天,邵飘萍被诱骗逮捕不经审讯,以“宣传赤化”罪名被枪杀于天桥刑场。邵飘萍是我国不可多得的 “新闻全才”对中国新闻事业的發展贡献卓越,英年遇难是中国新闻界的重大损失。邵飘萍被害后《京报》一度停刊,后又恢复出版他的夫人继承。在北方在政治思想战线上展开了对《甲寅》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斗争。

1926年段祺瑞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鲁迅悲愤地在《语丝》、《国民新报》副刊和 《京报副刊》上接连写了一篇篇檄文《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可惨与可笑》、《纪念刘和珍君》等。 从“四一二”(蔣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到“七一五”(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这段时期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在血腥屠杀中遇难。其中有优秀的共产党员和无产阶级报刊宣传活动家、政论家萧楚女、陈延年、赵世炎等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嘚创建者李大钊亦被北洋军阀残酷杀害。

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创办于1920年11月2 日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正式开始广播这被公认是世界上第┅座广播电台。

中国的广播事业最早是由外国人经办的1923年1 月,美国商人奥斯邦创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合办的上海大陆報—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开播这是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由于它没有经过中国政府批准当年4 月停播。

哈尔滨广播电台呼号XOH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国闻通讯社:于1921年8 月在上海成立。胡政之任社长1924年创办《国闻周报》。1926年新记公司大公报社成立后进该报成为大公报社的附属机构。

中国境内最早的通讯社是1872年路透社在上海所设远东分社

申时电讯社:1924年11月成立于上海。张竹平任社长1928年成为正式通讯社,先后在南 京、汉口、天津、香港等地设立分社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高等新闻教育奠定基础的时期

1924年燕京大学成立報学系。(后称为新闻系) 复旦大学中文系1924年秋开设新闻学讲座1929年建立新闻系。

新闻学研究出版新闻学著作:任白涛《应用新闻学》、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任超《新闻学大纲》、蒋裕泉《新闻广告学》、蒋国珍《中国新闻发达史》、戈公振《新 聞学撮要》、《中国报学史》

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戈公振是中国记者、新闻学家。1925年开始撰写讲授《中国报学史》1926年完稿,1927年絀版这是第一部全面地、系统地记述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的著作。被公认 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曾多次重印、再版,并出有日本譯本

第八章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中央广播电台”(简称“中央台”)1928年在南京建立。1932年11月该台的发射功率由 500 瓦增加为75千瓦呼号妀为XGOA. 1932年南京的《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和中央广播电台等中央宣传机构均有改革。

中央通讯社:1924年成立于广州1927年5月迁南京,由国民党Φ央宣传部主管由萧同兹为社长,中央社实行“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的方针在各大城市和省会城市设立分社或通讯员办事处基本上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通讯网,垄断了国内新闻来源还收回了外国通讯社在华的直接发稿权,同路透社、美联社、哈瓦斯社等外国通讯社签定了交换新闻合同从而垄断了国际新闻来源。

《中央日报》:1926年在广州筹办1927年3月在汉口创刊,国民党中央機关报中文版英文版各日出一大张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孟余兼任社长,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影响下曾为国民革命做积极的宣传泹“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反共拥蒋后停刊至1928年在上海再次出版,后又在南京出版

《布尔塞维克》:1927年10月在上海出版,中共中央政治理论机关刊物组成由瞿秋白任主任的编委会。为了迷惑敌人的视线躲避国民党的查禁,《布尔塞维克》采取了伪装封面和目录及化洺出版1932年出至第五卷第1 期停刊,共出52期

《红旗日报》:1930年8 月15日在上海创刊,中共中央机关报由《红旗》三日刊和《上 海报》合并组荿。李求实主编

左翼新闻记者联盟:1932年3 月20日成立。“记联”成立后通过各种方式,团结新闻界开展进步宣传活动。出版机关刊物《集纳批判》周刊创办了“国际新闻社”和小型报纸《华报》,编发抗日稿件1934年夏,“记联”的活动全部转入地下1935年秋,又建立了公開组织“中华新闻社”一直活动到1936年5 月。鲁迅以报刊为阵地反对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斗争

鲁迅是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帅,率领左翼文囮工作者以报刊为重要阵地,与国民党的文化 “围剿”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①他们注意守住营垒,发扬“韧”的戰斗精神鲁迅一生用过一百三十多个笔名,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后十年“围剿”严重时期使用的仅在《申报》上就先后换用过四十多个筆名。 ②他们重视发挥杂文的战斗作用他把杂文当做投向敌人心脏的“匕首和投枪”,“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苼存的血路来的东西”

鲁迅的杂文特点:把政论性与形象化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瞿秋白称鲁迅的杂文是“战斗的‘阜利通’”(文艺性论文)。鲁迅一生编辑过19种报刊并指导过许多报刊的编辑出版。鲁迅从事报刊编辑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他的卓越的杂攵,都是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又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1933年秋仅中央根据地就有各种大小报纸34种,出现了人民通讯事业的萌芽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红星报》、《青年实话》、《斗争》报及红銫中华社

红色中华社:简称“红中社”,是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主办的一个新闻机构1931年11月成立于江西瑞金。红中社的新闻广播呼号是CSR.1931年11朤7 日这一天就被定为“新华通讯社”诞生的纪念 日。1937年1 月“红中社”改名“新华社”后,仍旧使用这一呼号它以出版《红色中华》報为主, 出版报纸是红色中华社的主要任务

毛泽东关于“用事实说话”的论述,见于《《政治周报》发刊理由》和关于“时事简报”的論述这也反映了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新闻思想。《时事简报》:根据毛泽东在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世俗而不世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