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球盖菇用木削好还是用树皮被削一圈树就会死好

  • 起订量:50-99千克

  • 所在地区: 湖北省 隨州市

    主营产品: 板栗脱刺蓬机 平菇菌棒灭菌锅炉 香菇手动扎口机 平菇装袋机价格 筛选机 木材粉碎机 平菇装袋机 翻料机 食用菌全自动装袋機 板栗脱壳机 食用菌装袋机价格 香菇剪脚机 香菇筛选机 香菇装袋机厂家 秀珍菇装袋机 香菇电动扎口机 羊肚菌烘干机 搅拌机 常压蒸汽灭菌锅爐 输送带 全自动平菇装袋机 窝口机 翻堆机 平菇装袋机厂家 粉碎机刀片磨刀机 蘑菇装袋机 香菇装袋机价格 板栗剥壳机 烘干机 香菇剪腿机 菇木屑碎机 粉碎机 空气能烘干机 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 传送带 茯苓菇装袋机 野生菌烘干机 竹笋烘干机 食用菌装袋机 食用菌装袋机厂家 香菇菌棒灭菌锅炉 木屑粉碎机 液化气立式灭菌锅炉 拌料机 香菇剪柄机 热泵空气能烘干机 香菇装袋机 食用菌生产线 食用菌灭菌锅炉 木棒粉碎机 茶树菇装袋机 扎口机 选菇台 灭菌锅炉

  • 起订量:10-49千克

共找到363条关于“红菇批发”的产品价格信息

搜好货网为您找到363个最新的红菇批发价格红菇批发批發价格红菇批发价格行情等,为您的采购产品提供全方位的价格参考您还可以找 市场价格等相关产品的价格走势信息。
}

    在中国食用菌教学网【菇讯论坛】 看到这篇文章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既有一定的理论又有实际操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金针菇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现将我训基地的金针菇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一、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

金针菇大多数属低温型品种,菌丝在3℃~34℃范围内生长最适温度为23℃~25℃。子实体形成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5℃原基形成的最适温度是12℃,朂高不超过21℃据此,金针菇一般适宜在10月份至翌年3月上旬栽培出菇

培养料以木屑和米糠为宜。木屑以细碎的杨柳木屑最为合适使用湔,最好要经过1年以上的堆积处理在堆积过程中要经常浇水,保持木屑潮湿以除去木屑中对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木屑的粗细比例要匼理:一般直径2~3mm的占20%1~2mm的占40%,1mm以下的占40%粗木屑多,培养基易干细木屑多,通透性差影响菌丝生长速度。米糠中含金针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养分但含淀粉多的米糠和脱脂米糠已经变质,尽可能不用木屑与米糠的容积比为3∶1,每m3混合料加水350kg左右培养料含水量63%。培养料要搅拌均匀使之充分湿润。

用850mL的塑料瓶装料大约每瓶装料350g。培养料表面要压实并保证每瓶装入的培养料相等,松紧一致高低一致,这是将来发菌一致出菇同时,菌柄长短一致的前提

瓶盖封好后,要立即进行灭菌处理放置时间过长(夏天2~3h)就会发酵,灭菌后的培养基变黑这种培养料发菌慢,产量低灭菌可采用常压灭菌和高压灭菌两种。常压灭菌料内温度达98℃以上后维持4h;高压滅菌,料内温度达120℃70min灭菌结束,瓶子趁热放在经消毒的冷却室中冷却至25~20℃,及时接种

液体菌种栽培金针菇一般都是用17*33的塑料袋,機械装袋装料17-20cm高。装袋时料中间打孔用塑料棒或无棉盖体封口。灭菌同上

一般是在无菌室中进行,菌种与培养料之比为1∶50菌种要求盖满培养料表面,这样能使菌丝生长均匀并能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用液体菌种接种时如用塑料棒封口的,拨出塑料棒将菌种直接接到袋孔中即可,然后用灭过菌的棉花塞孔即可如果是用无棉盖体封口的,打开盖将菌种接到袋内即可。一般每袋接种20-40ml

将接好种的菌瓶及时转入培养室,应控制温度在18~25℃空气湿度在60%~70%,每平方米摆放390瓶一般2天左右菌丝开始萌动。每天通风换气2次每次30min,20~25天金针菇菌丝即可长满菌瓶。

用液体菌种接种的在25℃条件下,6小时菌种即可萌发12菌种全部发白。15-20天长满菌袋

所谓搔菌就是用搔菌机(戓手工)去除老菌种块和菌皮,这是促使菌丝发生厚基的重要措施通过搔菌可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一齐发生。在一般情况下应先搔菌絲生长正常的瓶子再搔菌丝生长较差的。若有明显污染以不搔为佳搔菌方法有平搔、刮搔和气搔几种。平搔不伤及料面只把老菌种扒掉,此法出菇早朵数多,刮搔是把老菌种和5mm的表层料(适合锯末)一起成块状刮掉因伤及菌丝,

出菇晚朵数减少,一般不用气搔是利用高压气流把老菌种吹掉,此种方法最简便

用液体菌种接种时,如果料面不平可以用刮搔法搔菌,平的用气搔法

搔菌后应及時进行催蕾处理,此阶段应控制温度12~13℃给予足够低温刺激,促使原基形成但在头3天内,还应保持90%~95%的空气相对湿度以使菌丝恢复苼长。此后由于呼吸转旺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所以在菌丝恢复后应逐步加大通风同时要防止料面干燥,用增湿器进行增湿催蕾时每岼方米叠放240个瓶子。约7天左右便可看到鱼籽般的菇蕾,12天左右便可看到子实体雏形催蕾结束。

液体菌种接种时因为菌种菌龄短,生長旺盛所以出菇非常齐而多。

均育是抑制处理的过渡阶段室温应控制在8℃左右,空气湿度85%~90%空气环境力求接近自然状态,以促使菇蕾在低温环境中分化分枝当菇芽长至0.2~2cm时,转入抑制阶段将温度调至4~6℃,空气湿度85%~90%二氧化碳浓度0.1%以下,同时给予吹风和200Lux的光照(每天2~3h)促使金针菇菌柄长度整齐一致,组织紧密颜色乳白。抑制主要是用慢风对准子实体吹拂每m2放置150瓶。在低温和冷风吹拂下虽然子实体生长缓慢,但很整齐、强壮、坚挺待子实体长出瓶口3cm时,即可套上纸筒转入生育室。

非工厂化栽培时由于没有条件,各种条件都不好控制这个阶段一般都省略。由于温度控制困难所以在栽培上采取一种土方法。就是把栽培架用塑料布做成床灌入地丅水。由于地下水的温度正好是12℃所以料温一般就是12℃,正适合金针菇的生长虽然菇的质量不如工厂化生产的好,但也相差不大在菇体长到2-3cm时,在上面套上一个一头封死的袋这样,一直到金针菇长成不再用特殊的管理。

生育阶段的室温应控制在8~13℃空气湿度75%,咣线以黑暗为主每平方米放置200瓶,待子实体长至13~15cm高菌盖直径0.5~1cm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将菌柄基部和培养基连接的部分、培养基、生长鈈良的菇剔除按市场要求进行包装,一般用聚乙烯袋抽气密封每包2500g。

一、杏鲍菇的生物学特征:

1.营养:杏鲍菇需要较丰富的碳源和氮源特别是氮源越丰富,菌丝生长越好产量也越高。它是一种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可在棉籽壳、木屑、蔗渣、麦杆等农副产品下脚料组成的基质上生长,并非一定要用伞形花科植物才能栽培栽培料中添加棉籽壳、棉籽粉、玉米粉、黄豆粉,可以提高孓实体产量

2.水分: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要求6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生长阶段以85-90%为宜,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阶段相对湿度要求各在85~90%左右或95%左右。因栽培时不宜在菇体上喷水水分主要靠培养基供给所以培养料含水量65~70%更适合子实体发生和苼长。

3.温度:温度是决定杏鲍菇生长和发育的最主要因子也是产量能否稳定的关键。杏鲍菇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5℃左右原基形成嘚最适宜温度是10~15℃(台湾报道的是16~18℃)子实体发育的温度因菌株而异,一般适宜温度为15~21℃但是有的菌株不耐高温以10~17℃为宜。超過18℃容易发生病害有的菌株以20~30℃为适宜温度,而低于8℃子实体不会发生也难生长

4.光线: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阳光,子实体形荿和发育需要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是500~1000勒克斯。

5.空气: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但在营养生长期二氧化碳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

6.酸碱度(pH值):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最适宜pH值是6.5~7.5其生长pH值范围是4~8出菇时的最适宜pH值是5.5~6.5。

二、杏鲍菇的栽培技術:

1.栽培原料:据国外资料介绍杏鲍菇的"自然栽培法"是室外用段木栽培但产量低。也可在室外用麦杆栽培产量不稳定。用消过毒的木屑戓谷草栽培产量偏低。木屑、麸皮培养料栽培生物学效率仅20%,若用麦杆做培养料产量只有木屑的一半我国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其副產品如棉子壳、废棉团、蔗渣、木屑、黄豆杆、麦杆、玉米杆等均是栽培杏鲍菇的主要原料以棉子壳为主料掺入部分棉子粉能提高产量10~20%用蔗渣或木屑为主料只要配方得当,也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但用稻草做主料即使添加有棉子壳,麸皮、出菇都比较迟出菇率低产量也低。

2.栽培辅料:细米糠、麸皮、棉子粉、黄豆粉、玉米粉、石膏、碳酸钙、糖均是杏鲍菇栽培很好的辅助材料

(二)栽培方式:杏鲍菇嘚栽培方式有瓶栽、箱栽、柱形栽培和塑料袋栽培方式。国外有人认为要在上述栽培方式基础上覆土进行栽培但实际上没有必要。在我國最方便和适用的是塑料袋栽培方式袋栽方式如下:

1.母种制作:母种培养基可采用普通 PDA或PSA培养基。一般菌丝长满试管需要8~10天

2.原种及栽培种制作: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基配方相同,可采用普通木屑、麸皮、棉子壳培养基其配方为:

原种栽培种长满瓶或袋大概需30~35天,吔可用小麦、高粱、玉米、谷子等谷粒制作原种和栽培种菌丝20天即可长好。

3.栽培袋制作:制作栽培袋过程与金针菇等品种相同不再多述。要注意原料必须过筛以免把塑料袋扎破,影响制种成功率选17*33cm,厚0.03mm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折角袋每袋干料重以400~500克为好。湿料1公斤左右料高20cm,塑料袋内装料松紧要适中

培养基营养丰富,可使子实体朵大产量高。有棉子皮的地区可以其为主要原料或掺加部分棉子粉原料能提高10~20%的产量经过灭菌,接种之后的栽培袋置于25℃左右培养室中培养30天左右菌丝即可长到底。

(三)栽培季节:杏鲍菇絀菇的温度是10~18℃最适出菇温度15-18℃,根据杏鲍菇的适宜生长温度在北方地区以秋末初冬春末夏初较为适宜。

杏鲍菇的特点是:第一批菇若未能正常形成会影响到第二批菇的正常出菇从而影响产量。因此无论南方、北方都应该根据出菇温度来安排适合当地栽培的季节┅般南方地区安排在10月下旬进行栽培更为适宜。

(四)栽培场所:干净、通风的房间均可用于栽培杏鲍菇

(五)杏鲍菇的栽培管理:

1.开袋 在菌丝尚未扭结时开袋,难以形成原基或原基形成很慢出菇不整齐,菇体经济性状差;在原基形成或出现小菇蕾时开袋原基分化和小菇发育正常,出菇整齐菇体的经济性状好;如果在子实体已长大时开袋,在袋内会出现畸形菇严重时长出的菇会萎缩、腐烂。因此袋栽杏鲍菇的开袋时间应掌握在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并已出现小菇蕾时开袋,解开袋口将袋膜向外翻卷下折至高于料面2cm为宜。

2.控温 菇房温度矗接影响原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气温低于8℃时,原基难以形成即是已经长的菇体也会停止生长、气温持续在l8℃以上时,己分囮的子实体突然迅速生长品质会下降。

温度20℃以上时菌丝又转向营养生长,低温刺激的效应也就消失原基停止发育,菇蕾中的营养倒流而萎蔫已形成的幼菇也会萎缩死亡。因此出菇期菇房气温应控制在15-18℃,这样出菇快菇蕾多,出菇整齐15天左右可采收。

3.保湿 菇房空气湿度应保持在85%-95%湿度太低,子实体

会萎缩原基干裂,为了提高空气湿度最好用喷雾器喷头朝上喷雾水,切勿将水喷到菇体上否则子实体会变黄影响品质,严重时会造成腐烂

4.通风 现原基期则需要充足的氧气,CO2浓度应降低到0.5%左右否则原基不分化而膨大成球状。菇体生长发育期也需要空气新鲜,CO2浓度以不高于0.4%为宜

出菇期如果通风不良,由于CO2浓度过高会出现畸形菇,若再碰上高温、高湿天气还会导致子实体腐烂。因此出菇期菇房内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特别是当菇蕾大量发生时及时拉直菌袋口薄膜,以避免菇蕾因缺氧而畸形

5.光照 现原基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期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为300-500Lx注意每层或每排床架都应有适宜的光照,不能有死角

三、采收与产率 一般在现蕾后15天左右可采收。在菇体呈保龄球形菇盖未展开、孢子尚未弹射时为采收适期。采收标准应根据市场需要而定:外贸出口菇要求菇盖直径4-6cm柄长6-8cm;内贸市场对菇体要求不甚严格。

采完头潮菇后再培养10天左右又可出第二潮菇,第二潮菇朵形较小菇柄短,产量低在正常情况下,头潮菇每袋产量约在150-400克一般总生物学效率为40-80%。如果后期进行料袋补水或覆土栽培产菇率可達到所投干料重的的100%。

四、覆土栽培 据王淑芳等报道在出菇前脱袋床式覆土生物转化率最高(99.34%),出三潮菇后再脱袋床式覆土效果次之(78.10%),而鈈脱袋不覆土生物转化率最低(59.76%),说明杏鲍菇覆土栽培比不覆土栽培产量高,覆土早比覆土晚产量高。

五、病虫害防治:绿色木霉是杏鲍菇的主偠病虫害一般在气温升高时,子实体易发生的病虫害是细菌、木霉及菇蝇加强通风和进行温度调控可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一旦发生要忣时把菌袋取出处理通常低温时病虫害不易发生。

(一)销售:鲜菇可直接在市场上按等级进行销售杏鲍菇肉质肥嫩,菌柄、菌盖、ロ感较好风味独特。与一般菇类比较保存时间较长一般在4℃冰箱中敞开放置10天不会变质,气温10℃时可放置5~6天15~20℃时可保存2~3天不會发生变质。

(二)加工:加工是保证商品菇质量的主要环节也是保证信誉的关键。

① 干制:杏鲍菇适合烤干干品风味极好,口感脆、韧、鲜因菌盖、菌柄肉质厚整朵很难烤干成为合格产品,所以烤干之前需要把菌柄和菌盖切片之后根据食用菌产品烤干要求进行。幹品白至奶油黄色外观好。

② 制罐:杏鲍菇因口感脆不象平菇属其它品种煮熟后易烂和破碎,把它切片后制成罐头风味极好仍保持脆嫩特色。制罐加工法与其它食用菌的罐头制作方法相同

③ 盐渍:具体规格质量加工方法按收购单位要求进行。

一般盐渍方法:将菇体按要求标准整理好后分级之后放于开水锅中(用铝锅,不用铁锅)内煮熟的标准是掰开菇体无白心煮熟后立即捞出迅速用冷水冷却,徹底冷却后用筛子控去多余的水分按菇体与食盐重量比例即一公斤菇体加0.5公斤食盐一层菇体,一层盐盐渍盐渍10至15天进行倒缸一次以便鹽渍均匀,防止腐败为防止盐红菌繁殖造成腐败,最好用精制盐或把粗盐碾碎成细盐细盐用铁锅炒30分钟左右进行灭菌后再用,也可用飽和食盐水盐渍饱和食盐水质量较好。

根据我地区的自然条件一年可以栽培两个周期(春茬和秋茬木耳),每个周期4个月春茬2-3月生產栽培袋,4-6月划口出耳;秋茬7-8月生产栽培袋9-11月划口出耳;稻田地黑木耳一季。

二、生物学特征及生长环境要求

1、形态特征:黑木耳子实體呈胶脂状耳片呈波浪型,黑色或褐色;鲜品是透明或半透明状耳根收缩有弹性,外形和手感酷似人耳也是其名称来源;干品:硬洏石质,呈角质状黑色或暗黄色,有脉络皱纹泡发率为1:10-15。

2、生长史:孢子——菌丝体——子实体——孢子

我们栽培的过程一般是从菌丝体到子实体的过程从生产栽培袋到出耳结束需要3-5个月,分成两个阶段:菌丝体生长阶段和黑木耳生长阶段其中菌丝体生长阶段需偠30-45天左右。

3营养:野生的黑木耳主要生长在腐(枯)木上分解其中的营养,供菌丝体和木耳生长我们栽培黑木耳主要是利用木屑、玉米芯等原料,菌丝体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的能力非常强选择的木屑要求是硬质的阔叶树木屑为好,如:柞木、栎木、桦木等另外需大量的氮源、维生素及矿物质,主要来源是麸皮、糠壳等在实际生产中,为适合出菇季节尽可能缩短生产周期并获得较理想的产量,木屑的营养成分远远不够必须人为添加一些氮源做为补充和调整,一般以添加如麸皮、糠壳等糠壳类为好调整C/N比在30-33:1之间,这样其料C/N比穩定、长效、不易挥发浪费可长期提供菌丝及黑木耳的生长。

4、温度:黑木耳属于中温型的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5℃,以25-28℃为最适溫度培养基内温度低于5℃菌丝停止生长,温度高于35℃时细胞脱水,衰老死亡子实体生长阶段10-25℃均能生长。黑木耳属于变温结实15-25℃為最适温度(出耳床内温度),温度小于10℃时原基分化相当的慢,黑木耳在25℃以上时生长速度非常快木耳的品质非常的差,耳片厚度偏薄形成“流失耳”如果长期温度过高,会造成菌袋内感染杂菌

5、湿度及水分:在黑木耳的两个生长阶段也有所不同。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含水量60%空气相对湿度45-60%;子实体生长阶段,培养基含水量60%空气相对湿度80-95%。

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原基形成期的湿度:80-85%;原基分化期的湿度:85-90%;黑木耳生长期湿度:90-95%

6、空气:黑木耳属于好氧性真菌,要求在通气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才能生长良好所以黑木耳在陆地或稻田地栽培的发展优势相当强,也就是模仿野生木耳的生长环境条件加强其管理,使其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通风的作用有:补充菌丝苼长所需要的氧气,促进菌丝的生长木耳原基的分化,缩短栽培周期有效抑制杂菌生长。缺氧的表现:初时有白色水珠然后变成黄銫。

7、光线:光线对黑木耳的菌丝生长的一定的抑制作用故养菌阶段应采取避光措施,在木耳生长阶段光照有种于木耳原基的形成,Φ后期可使木耳的黑色物质增加使木耳变黑,增加干重光线一般要求是散射光,而不是太阳直射光

8、PH值:木耳菌丝可在PH值4-9的培养基Φ存活及生长,传统的PH值是在5.5-6.5之间现在生产中PH值控制在8-9之间,目的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用液体菌种时,PH值应该在6.5-7.5之间

(1)木屑(锯朩),以阔叶、硬杂木为好软木屑经过营养搭配也可以的树种:

硬木:柞木、青杆木、栎木、桦木、榆木、槐木。

软木:杨柳木、椴木等不能单独使用。

木屑的粗细程度:1-3mm细木屑透气性差,菌丝生长缓慢;木屑偏粗形成无效菌丝营养流失,减少产量

(2)麦麸:主偠补充氮源及微量元素、矿物质,要求:a、选择新鲜的陈年隔夏的不能用;b、选择中麸;c、无麦麸可用稻糠代替;稻糠营养成分不够需加量,比例为1:1.5

(3)豆饼粉:补充氮源,越细越好无霉变的。

(4)石膏:补充钙元素缓冲培养料的变酸程度。建筑用的细石膏粉即鈳

(5)石灰:是木耳生产的“千斤油”,补充钙元素提高PH值,增加抗菌能力一般选用生石灰,不用白石灰有太多的添加剂。

(6)各种秸杆可作为主料;棉杆、豆杆不可单独使用,混合料营养全面玉米粒、葵花盘。

注意:软质秸杆不能用如稻草、麦秸、高粱秸、稻壳等。

(1)木屑(硬杂木)81%麦麸15%,豆饼粉2%石膏10%;

(2)木屑61%,玉米芯20%麦麸15%,石灰10%石膏1%,豆饼粉2%

(1)干拌:按配方准备各种原料,先把麦麸、豆饼粉、石膏、石灰加在一起搅拌均匀。如加玉米芯要提前预湿

(2)湿拌:含水量在60%,为水比为1:1.1-1.2

干拌好的加水调濕,搅拌均匀测PH值为8-9。不足加石灰水调解用液体菌种接种的,PH值应该在6.5-7.5之间

(3)闷堆1-2小时,目的是原料吃透水

选择16.5*33cm折角袋,填料偠少用力均匀,四角撑起袋四壁平滑,无褶料面压平。高度为17-18cm打孔到底,孔径2-2.5cm距料面3-5cm处套上无棉封存盖。也可用塑料棒直接封ロ

(1)常压灭菌:将装好的栽培袋放在灭菌锅内,封闭大火快烧,在2-4小时内达到100℃开始计时。之后改为慢火缓烧使锅内水能够保歭沸腾即可。维持6小时闷锅2小时,当灭菌锅内温度降到80℃以下时可打开灭菌锅,取出栽培袋冷却,使栽培袋内温度降到28℃以下时即鈳接种

(2)高压灭菌:有条件的可采用高压锅灭菌。把袋装的栽培袋放入高压锅内旋紧固定螺栓,加热到压力为0.05兆帕时打开放气阀,排放冷气使压加表归零,之后关闭放气阀加热到0.15兆帕时开始计时,维持2小时即可达到灭菌目的,停止加热使其自然降压降温。

接种室6*10m紫外线灯+接种机接种。

使用过程:(一)把所有物品一次性放入接种室内用高效气雾剂消毒,同时打开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关燈10分钟后即可进行接种室,先用1%克霉灵喷雾降尘打开接种机5分钟后,在接种机前15-25cm范围内接种接种时先用75%酒精棉球擦拭工作台、菌种瓶、接种钩。点燃酒精灯烧接种钩、菌种瓶。去掉棉塞钩去老化膜,把菌种钩成黄豆粒大小每袋接入乒乓球大小,均匀布潢料面每瓶菌种接30袋左右。

(2)接种箱接种:接种箱是缩小的接种室接种箱内不用紫外线灯。

(3)菌种菌种封口接种:此法不用无棉盖体用塑料棒直接封口。接种时将塑料棒拔掉,将菌种直接接到塑料棒留下的孔内并用塑料棒捣实。

(4)无菌通道液体接种:先将无菌通道电源打开工作半小时后开始接种。此法一般用无棉盖体封口也可用塑料棒封口,料内留孔接种时,将无棉盖体打开将液体菌种接入箌袋内。

抢温接种栽培袋降到30℃时就开始接种,湿度不超过65%使用接种机时,工作人员操作要协调没有缓冲间人不要来回活动,喷雾降尘停电要有备用接种箱。

湿度:45-60%湿度大时撒石灰。c避光养菌通风,前期可少通风或不通风,保湿中后期加强通风。

搭建荫棚林荫地盖遮阳网。地势高不存水在室内站立3-4天菌种定植后,垛垛养菌垛高4-5层,以口对口排列盖上草帘或其它覆盖物。15天后倒垛內外,上下调换挑出杂菌袋,加强通风

注意:养菌前期防止低温,中后期防止超温

(1)划口:划成“V”型口,斜线长为2-2.5cm深度为0.5cm,角喥为45-60°,数量为8-12个,2-3排成品字型排列。也可以划“.”型口或“I”型口

原基形成期:湿度要求在80%,床草帘湿不让草帘干。子实体分化期:湿度80-90%水分不要过大,否则耳芽泡涨子实体生长期:耳片展开1后,小雨或大雾天打开草帘     

注意:浇水时要避开中午高温期,早晚澆水水质要求:自来水、井水、淡水。

25-30天即可采收

采收前晚上揭开草帘 ,全面接受散射光晚上早揭,早上晚盖增加子实体间重,增中颜色降低温度,防止杂菌感染临采收前2天停止浇水。

采收标志:7-8分成熟耳片充分展开,耳根收缩边缘变薄,即将弹射孢子腹面出现白粉。

采收:用手从上往下掰带下一部分培养基,不要耳根留在上面采收后的木耳去掉袋上的培养基后,洗净晾干。即可銷售

(1)春芽:春季以当地气温平均温度10℃以上时(桃花开时),即可划口出耳向前推45天做栽培袋,我地区一般4月初划口出耳

(2)秋芽:秋季,白天最高温度降到25℃时即可划口出耳,向前推45天生产栽培袋我地区一般在8月初生产栽培袋。

(3)稻田地木耳:一般5月中旬开始做栽培袋6月下旬划口出耳,7月中旬稻田地挂袋

采完一茬木耳后,菌袋干一个星期左右重新浇水,湿度控制在80%左右形成原基後正常管理。

,液体菌种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液体菌种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大球盖菇菇形圆整、色泽艳丽、气味清香、口感柔和特别是其干品,有野蘑菇的味道口感非常好。再加上原料丰富可以利用农作物的下脚料和食用菌栽培的废料,生产成本低栽培技术简便粗放,嫆易成功等特点是一个很有市场前景的食用菌珍稀品种。

液体菌种栽培大球盖菇就是用液体菌种制作大球盖菇的菌种大球盖菇在栽培技术上看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难点,但是在菌种的制作上现在还有很大的难度。最主要的是大球盖菇固体菌种长得太慢一般得二三个月財能长满袋,而且菌种绿霉污染严重再一个就是以前资料上介绍的菌种制作配方经过试验看不是很理想。

下面是我培训基地生产大球盖菇的情况:

    我地区一般都是秋种春收。秋天在8月20日后气温降到28度以下到10月中旬进行栽培第二年春天当温度上升到12度以上时进行出菇(┅般在4月左右)。如果在温室内栽培则可在冬天生产,不过地温在12℃以下时,一般不出菇

     (一)母种培养基配方:大球盖菇母种制種技术和其他食用菌母种制种技术基本相同,但经过试验看PDA配方比较好。

我们用的是二号或三号免煮配方生产时间为6天(400升罐),当達到发酵终点时即可进行接种。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的好坏只要一个标准就可判断:液体菌种的味道特别香一种特别的香味。非常好闻!

(三)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原种与栽培种培养基配方

配方:从试验结果来看木屑、谷粒、麦草培养基配方表现都不好:木屑吃料性不恏,接种时容易积水造成污染;谷粒倒是可以,但在栽培时对老鼠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损失很大,而且成本高;麦草得用人工装不能鼡机械,在大规模生产时很难处理我们用的是综合培养基,效果很好用机械装袋。

1.栽培料与覆土:选当年无污染稻壳和肥沃土

2.做畦與选地:选择排灌良好,未受污染周围无污染源,交通便利的大棚或荒地畦床南北向最好。畦宽65~75cm深30~35cm,畦长不限料发酵好后,馬上播种首先在畦底铺1层石灰,然后辅一层料厚度10cm,稻草要15cm然后穴播菌种,菌种块鸽子蛋大小距离20cm左右,用木板压实;再撒第2层料厚度与上同,再用木板压实;撒第3层料厚度5cm,撒第3层菌种然后在菌种上面盖厚度2cm左右的料,用平板压实整个料厚约25cm。上边覆盖嫼色农膜膜上再覆一层5cm的稻草。

播种后大棚要保持黑暗条件畦温18~22℃,培养料的含水量为55%~65%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85%~90%。在播种后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调控措施,保持其适宜的温度、湿度每7d左右,掀揭1次畦上的农膜以增加畦上的通风。约30d后菌丝长满培养料时揭去农膜,覆上3cm土(可用肥沃的园田土或草炭土)喷水,湿度要达60%~75%在菌丝到1/2时,要在四周打孔增加透气量,让菌丝长透

      菌丝长滿且覆土后,即逐渐转入生殖生长阶段一般覆土后20d就可出菇。大球盖菇出菇阶段的相对温度为90%~95%出菇时不怕光照,出菇的温度为12~25℃当温度低于12℃或超过26℃一般不长菇。子实体从露白点到成熟需5~10d整个生长期可收3潮菇,每潮菇相间约15~25d第2潮菇产量最高。此时的关鍵是水份的管理

      达到采收标准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体的下部轻轻扭转一下,松动后再向上拔起注意避免松动周围的小菇蕾。采过菇后菌床上留下的洞口要及时补平,清除留在菌床上的残菇以免腐烂后招引虫害而危害健康菇。采下来的菇应切去其带泥汢的菇脚。采收后按照发菌阶段的管理进行第2次发菌可出三潮好菇,以第二潮菇产量最高

aegerita)属真菌门,菌纲伞菌目,盖锈伞科、鳞伞屬(田蘑菇属)又称茶树菇、茶菇、杨树菇、柳松菇、柱状田头菇等。其外观诱人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口感极佳、富含氨基酸和纤維素,子实体的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齐全,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含量高达1.75%,经常食用能增强记忆。茶薪菇还具囿很高的药用价值它在降低胆固醇,清热、明目、利尿、健脾、滋阴、补肾治疗小儿低热、尿床等具有独特疗效。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稀有珍贵的食药兼优的大型真菌深受欧洲和东南亚市场青眯的珍稀菇品,被誉为"中华神菇"

形态特征:子实体单生、双生或丛生。菌盖咣滑或有皱纹幼时半球形,后渐伸展至扁平中央稍突起,直径2~10cm初期深褐色、茶褐色,后渐变为淡褐至淡土黄色,平滑或中部有较哆条纹菌肉白色。菌褶密不等长,初白色成熟后呈污黄锈色至咖啡色。有内菌膜白色,开伞后形成菌环上位,易脱落菌柄圆柱形长3~lOcm,粗0.3~1.2cm中实,纤维质脆嫩污白色,基部色稍深随着子实体逐渐成熟,菌柄上呈现纤维状条纹和纤毛状小鳞片孢子淡黃褐色,光滑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8.5~11μm*5.5~7μm。

:茶薪菇是木腐菌常野生于油茶树、杨树、榆树、柳树、榕树、桦树等众多阔叶树的枯死树上,因此阔叶树木屑是茶薪菇人工代料栽培时的营养源之一。但茶薪菇虫漆酶活力低利用木质素能力差,而蛋白酶的活力较强菌丝对蛋白质的利用力强,对纤维素也能很好的利用在人工栽培中,选择棉子壳有利于茶薪菇菌丝的生长在培养料中适当添加一些囿机氮,如麦麸、饼粉、玉米粉、米糠等有助于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适当添加茶籽饼粉或花生饼粉,可促进茶薪菇香气的形成

温度:茶薪菇属于广温型菌类,该菌较抗高温又能耐低温菌丝生长温度为5-35℃。适宜温度2l~28℃以25-27℃为最适生長温度。20℃以下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减慢5℃以下几乎停止生长;30℃以上菌丝生长速度虽快,但菌丝长势弱35℃以上菌丝难以生长直至死亡。茶薪菇菌丝能耐低温在-4℃也不会死亡。

原基分化和形成阶段的温度是10~25℃在此范围内变温有利于原基的形成。子实体生长阶段8~30℃均能正常生长最适温度为18~24℃,此阶段不需温差刺激温度保持相对稳定。在偏低温度下菇体生长缓慢但朵大肉厚品质好。

湿度:茶薪菇栽培料含水量应掌握在60%~65%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为好,原则上宜干不宜湿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导致菌丝抗杂力降低污染率高。在原基分化和形成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应提高到85%左右。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

空气:茶薪菇屬好氧食用菌菌丝生长阶段要保证环境通风良好。栽培袋最好用套环以利换气。如折口在菌丝长到半袋时,适当松口在子实体生長阶段.稍高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菌柄的伸长提高产量。

光照: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在强光下会抑制菌丝的生长,但子实体有奣显的趋光性为了使子实体发生整齐、数量多,在进入原基分化与形成阶段就需要提供一定的散射光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不宜强光照射也不宜低于50Lx,光照强度在500~1000Lx此阶段不可改变光源方向,否则不仅会出现畸形菇、菇柄扭曲且生长发育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影响商品价值

酸碱度(pH):茶薪菇喜在微酸性条件下生长,其生长全过程pH值变化不大pH4~6.5,适宜pH5.5-6.0一般采用自然pH值。

(1)选择优良菌株: 目前茶薪菇菌株较多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的菌株,子实体耐高温能力强产量较高。

(2)培养料发酵:采用发酵料栽培有利于菌丝生长,且污染率低按配方拌料,含水量在65%左右在水泥地面建堆,堆成高1~1.2m、宽1.5m料堆料面拍平,用一木棒从料顶向底部每隔50cm打洞防止厌氧发酵,在料次顶处插上一温度计盖上塑料膜,第3~4天观察料温达60℃后,第2天就可翻堆再次调节含水量在65%左右。复堆照前操作待料温达60℃,后一天即可散堆装袋堆料发酵时间在7-8天左右,根据发酵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3)季节选择:茶新菇生长温度范围较广。根据茶新菇的温度特性栽培茶新菇,要掌握好"两条杠杆":一是接种后40-50天内发菌室温度不超过32℃;二是从接种日起,往后推60天进入出菇期当地气温不超過30℃,不低于15℃本地一般春栽在2~3月制菌袋,由于此时温度较低菌丝生长需加温,4~6月出菇秋栽8~9月制菌袋,此时菌丝生长出菇溫度均适宜,后期温度低出菇期相对较短。为了降低成本秋季栽培较理想。

(4)栽培方式:茶新菇采用袋料室内层架栽培通过栽培袋解ロ增氧,促进出菇次数提高出菇率。

(5)培养基配方:选用以棉籽壳或锯木屑为主料的基质栽培茶薪菇茶薪菇生长需要丰富的氮源,因此培养料中需加一定量的麦麸及玉米粉。

(1)硬杂木屑63%棉籽壳20%,麸皮15%石膏1%,生石灰1%

(2)硬杂木屑75%,棉籽壳10%麸皮10%,玉米粉3%碳酸钙1%,石膏1%

(3)木屑43%,玉米芯39%麸皮15%,棉籽壳10%碳酸钙1%,石膏1%

新配方配方一:干稻草粉15%、麦麸15%、棉子壳59%、玉米秸粉7.4%、石灰3%、磷酸②氢钾0.3%、硫酸镁0.3%。

按配方比例分别称取原料边加水边拌和,使培养料含水量达60-65%然后把培养料装入15厘米×30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Φ,套上套环后塞上棉塞在100℃下常压灭菌12-14小时,冷却后接种

新配 配方二:玉米芯44%、木屑30%、麸皮22%、玉米面3%、石膏1%。培养料要求新鲜、無霉变粉碎木屑时要添加20-30%的树皮,以提高木屑的含氮量采用该配方栽培茶新菇,一般可采收3-5茬菇每袋可采收鲜菇0.2-0.25公斤,生物转化率达70-80%

(6)菌袋生产:采用15厘米×30厘米,或者17厘米×33厘米聚乙烯塑料袋装料培养料混均调节含水量至60%左右,每袋装料至袋高的2/3處料面要压实,上部1/3袋留作出菇空间袋口用颈圈,或者将袋口端下折、用扎口绳绑扎袋口常压灭菌,温度达102℃保持12小时左右。茶薪菇菌丝抗杂力较弱因此灭菌要彻底。

(7)接种培菌: 经灭菌后的料袋趁热搬进接种室接种室经消毒后才能使用。待料温降到30℃以下方可接種选用的栽培种菌丝要浓白、健壮,无病虫害菌龄以满瓶后10天左右,待菌丝吃透料后再用于接种,这样的菌种发菌有力吃料快。接种时首先将栽培种上层老化的菌种扒掉一薄层,然后将栽培种分成蚕豆大小每瓶接30~40袋。为了加快菌丝生长减少杂菌入侵机会,鈳加大接种量

培养室要求干净、干燥、通风、避光。培养期间每隔l周进行1次灭菌杀虫。室温保持在25~28℃促进菌丝均匀生长。如发现杂菌污染的菌袋要及时搬出处理,防止扩散蔓延如秋季栽培,前期温度高要做好散热,尽量控制室温在30℃以下一般接种後适温下40-50天菌丝即可满袋。

用液体菌种时方法与金针菇同。直接用接种枪接入20-40ml液体菌种一般一个月内能长满菌丝。

出菇管理:当菌袋赱满菌丝后再过10天左右,积温在℃时可搬入事先已消好毒的菇房内开口方法是把袋口解开,拉直薄膜上面覆盖报纸。此阶段室内保歭温度20-28℃空间相对湿度70-75%,开口后不宜直接喷水以免感染杂菌。菌丝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阶段料面颜色起变化初期出现黄水,继洏出现深褐色斑块接着出现小菇蕾。只要温度、湿度适合开口后15-20天内开始陆续出菇。从菇蕾到采收一般需要5-7天第一潮菇不许过多喷沝。采收第一潮菇后应停止喷水5-6天,封闭袋口让菌丝恢复生长,为下潮菇积累营养15天后再逐步提高温度到第二潮菇长出,时间间隔約需5-15天

(9)覆土栽培管理:  选择菜园土作为覆土材料,覆土材料使用前要进行杀虫和消毒处理将脱袋后的菌棒掉头直立排列在畦面上,用汢填满菌筒之间的间隙露出部分菌筒面,将无纺布覆盖于小棚架上覆土后2-3天向土上喷水调湿。覆土后20天进入出菇高峰期

(10)  病虫害防治。选用菌丝生长旺盛的菌种提高自身抗逆能力;菌袋入棚前要剔除被杂菌污染的部分,单独出菇防止交叉侵染;接种15天后至开袋口之湔,可用多菌灵、氯氰菊脂喷洒菇棚要经严格彻底消毒处理;出菇管理期要努力创造适宜菇体生长的环境条件,保持子实体的生长优势增强自身免疫力;出菇期禁用有毒农药,以免影响食品安全

茶薪菇子实体易脱落,潮次不明显采收要适时,不可过熟以免影响品質。当菌盖呈半球形菌环尚未脱离时就要采收。采收时一次性将整丛大小菇一起拔下以利下潮菇发生。采收后去除根部培养料即上市銷售或用脱水机烘干处理,分级包装

采收后清理菌袋料面,合拢袋口让菌丝休养生息2-3天,然后拉开袋口淋一次大水,并重复上述管理二潮菇后料已偏干,采用注水用水以菇速素700倍营养液为佳。出二潮菇后也可以进行覆土再出菇

一般每袋可共可采收4-6潮菇,出鲜菇200-300克以上干重30-50克。生物转化率可达60-80%左右

}

2月25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鎮村民冯再国家看到,一排排遮盖得严严实实、大小仅有/zzzt/shiyongjun/20546.html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世界怎么削树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