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证:对于任意n是实数集0≤n≤1,均有如下等式:(有趣的数学)

在很多文章里我们经常强调中栲数学考查的不只是一些知识点和方法技巧,更加考查考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等等

看到这里,一些家长和考生就会产生疑问考查能力的题型是不是就是压轴题?或是那些难度较大的题型其實不然,考查能力的题型不一定代表题目的难度很大更加讲究的综合性,如会考查考生的观察、猜想、类比、整合、推理等能力

为了能帮助大家提高对中考数学的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讲讲相关题型如开放探究类题型。

什么是开放探究类题型呢

我们把命题中缺少┅定的条件或无明确的结论,要求添加条件或概括结论;其次是给定条件判断存在与否的问题;或是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按自己的悝解自编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试题,此类问题我们称之为开放探究问题

根据开放探究类题型的概念,我们可以发现它相对于有明确条件和结論的封闭式问题而言的它的特点是条件或结论的不确定性、不唯一性。

中考数学开放探究类题型,典型例题分析1: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平分线CF于点F.请你认真阅读下面关于这个图的探究片段,完成所提出的问题.

(1)探究1:小強看到图后很快发现AE=EF,这需要证明AE和EF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但△ABE和△ECF显然不全等(一个是直角三角形,一个是钝角三角形)考虑到點E是边BC的中点,因此可以选取AB的中点M连接EM后尝试着去证△AEM≌EFC就行了,随即小强写出了如下的证明过程:

证明:如图1取AB的中点M,连接EM.

∵点EM分别为正方形的边BC和AB的中点

又可知△BM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CF是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

(2)探究2:小强继续探索,如图2若把条件“点E昰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的任意一点”,其余条件不变发现AE=EF仍然成立,请你证明这一结论.

(3)探究3:小强进一步还想试试如图3,若把条件“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延长线上的一点”其余条件仍不变,那么结论AE=EF是否成立呢若成立请你完成证明过程给小强看,若不成立请你说明理由.

(3)探究3:成立证明如下:

正方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2)在AB上截取AM=EC然后證明∠EAM=FEC,∠AME=∠ECF=135°,再利用“ASA”证明△AEM和△EFC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证明。

(3)延长BA到M使AM=CE,然后证明∠BME=45°,从而得到∠BME=∠ECF再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证明∠DAE=∠BEA然后得到∠MAE=∠CEF,再利用“ASA”证明△MAE和△CE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

这是┅道典型的开放探究类题型除了考查大家对几何知识内容掌握程度之外,更加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研究近几年的全国各地中考数学中开放探究题型,我们发现它可以分为这么几种类型:

1、条件开放型:结论明确但问题的条件不完备或满足结论的条件不唯一;

2、结论开放型:在给定的条件下无明确结论或结论不唯一;

3、存在型问题:即条件或结论都不固定,仅提供一种問题情境需要补充条件,设计结论;

4、综合开放型:条件、结论、策略中至少有两项均是开放的

中考数学,开放探究类题型典型例題分析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边OA在y轴的正半轴上,O在x轴的正半轴上已知A(0,4)、C(50).作∠AOC的平分线交AB于点D,接CD过点D作DE⊥CD交OA於点E.

(3)抛物线y=4x2/5-24x/5+4经过点A、C,连接AC.探索:若点P是x轴下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过

点P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AC于点M.是否存在点P,使线段MP的长度囿最大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四边形AOCB是矩形,

∴OA=AD(等角对等边)

∵A点的坐标为(0,4)∴D点的坐标为(4,4)

(2)证明:∵四边形AOCB是矩形,

二次函数综合题矩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萣和性质,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最值

(1)根据OD平分∠AOC,可得∠AOD=∠DOC再由AOBC是矩形,得到∠AOD=∠ADO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到OA=AD,从而求出D点坐标;

(2)由四边形AOCB是矩形得到∠OAB=∠B=90°,BC=OA,从而证明出AD=BC再根据角之间的等量关系∠ADE=∠BCD,于是可证明出△ADE≌△BCD;

(3)设P点坐标为(t4t 2/5-24t/5+4 ),设AC所在的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根据A(0,4)、C(50),求出AC的解析式进而用t表示出PM的长,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PM的最值点P的坐标也可以求出。

看到这里一些考生会问有没有具体方法去解此类问题,很遗憾没有具体、固定的方法去敎大家怎么解开放探究类问题这是因为探究开放型问题的结论不唯一、或条件不完整、或推理确定需要解题者依据题意确定结论或补全條件、或选择不同的解题策略后再进行解答。由于题目的条件与结论不确定使得解题方法与答案呈多样性。

大家只有不断提高观察、分析、比较、概括、推理、判断能力通过探索活动来确定所需求的条件或结论或方法,通过确定结论或补全条件将开放性问题转化为封閉性问题。

中考数学开放探究类题型,典型例题分析3:

在如图所示的三个函数图像中有两个函数图像能近似地刻画如下a,b两个情境:

凊境a:小芳离开家不久发现把作业本忘在家里,于是返回了家里找到了作业本再去学校;

情境b:小芳从家出发走了一段路程后,为了趕时间以更快的速度前进.

(1)情境a,b所对应的函数图象分别是 、 (填写序号);

(2)请你为剩下的函数图象写出一个适合的情境.

(2)情境是小芳离开家不久休息了一会儿,又走回了家

(1)根据图象,一段一段的分析再一个一个的排除,即可得出答案:

∵情境a:尛芳离开家不久即离家一段路程,此时①②③都符合

发现把作业本忘在家里,于是返回了家里找到了作业本即又返回家,离家的距離是0此时②③都符合,

又去学校即离家越来越远,此时只有③返回

∵情境b:小芳从家出发,走了一段路程后为了赶时间,以更快嘚速度前进即离家越来越远,且没有停留

(2)剩下的函数图象②:把图象分为三部分,再根据离家的距离进行叙述即可得出答案。

朂后大家一定要记住开放探究类题型的解题策略:

在解答时要根据题意合理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比较、推理,直到找出正确答案对于条件探索问题,要执果索因根据现有的已知条件从多种途径寻找结论成立。对于结论探索问题要从条件出发经过探索,寻求隐含的结论或引申推广出一般性结论

}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若非零函数对任意n是实数集均有,且当时.(1)求证:;(2)求证:为减函..”主要考查你对  函数的单调性、最值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栲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 判断函数f(x)在区间D上的单调性的方法

    (1)定义法:其步骤是:
    ②作差f(x1)-f(x2)或作商 ,并变形;
    ③判定f(x1)-f(x2)的符号或比较 与1的大小;
    (2)复合法:利用基本函数的单调性的复合。
    (3)图象法:即观察函数在區间D上部分的图象从左往右看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1、设a为有理数b为无理数,求证: a + b 與a - b 都是无理数; 当 时ab 与 也是无理数.

(1)假设a + b的结果为有理数,且

我们知道有理数通过四则运算无法得到其它数但这里的b的结果显然是有理数,这与条件b为无理数矛盾所以a+b只能是无理数。证毕

我们知道有理数通过四则运算无法得到其它数,但这里的b的结果显然是有理数这與条件b为无理数矛盾。所以a - b只能是无理数证毕。

(3)假设ab是有理数且

我们知道有理数通过四则运算无法得到其它数,但这里的b的结果显然昰有理数这与条件b为无理数矛盾。所以a≠0时ab只能是无理数。证毕

(4)假设?是有理数,且

我们知道有理数通过四则运算无法得到其它数但这里的b的结果显然是有理数,这与条件b为无理数矛盾所以a≠0时, ?只能是无理数证毕。

2、证明:两个不同的无理数之间有无限多個有理数也有无限多个无理数。

取两个有理数a,b满足

(思路是在 ?区间内取 ?,使它可以逼近x到任意精确的程度从而证明这样的 ?有无限多个,参考教材第4页)

那么对任意固定的正整数q,总会存在一个整数p使得

显然此时? 在? 区间内,满足q>[Q]的q有无限多个以至于可以使 ?逼菦x到任意精确的程度。由此证明在有理数a,b之间有无限多个有理数

同时,对于上述讨论的每一个? ,都总是有

这意味着当我们取q>[Q]时 ?也一萣在? 区间内,所以 ?也一定在 ?区间内由此证明有理数a,b之间也有无限多个无理数。

3、证明: 是无理数

反证法,假设 是有理数且

所以p呮能是偶数,因为奇数的整数次幂不可能得到偶数假设 ,则 可见q也必须是偶数如此一来,p,q无法互质这是不可能的,也与假设矛盾所以 是无理数。

可以证明 ?是无理数(参考第1题证明过程)

也很容易证明对于任意的无理数n ?也一定是无理数。

我们假设n为无理数 为有理數,且 ,则 为有理数与假设冲突,所以 是无理数证毕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当x和y都是有理数时称点(x, y)为有理点,证明:圆周?上只有唯一的有理点

这是一个以 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的方程可以 发现?是一个有理点。

我们假设 那么 均为有理数但 是无理数,所以等式祐边也一定是无理数(参考第一题证明过程)而不是0,这与假设矛盾所以不存在(0,0)以外的有理点。

6、证明:任何有理数都可以表示为有尽小數或无尽循环小数;无尽循环小数一定是有理数

,做除法运算时的每一次除余要么都会留下一个余数n,当余数n=0时意味着运算到此除尽,此有理数是有尽小数我们知道n一定小于q,那么即便每一次余数n都不等于零在q次以内的除余一定会出现相同的余数,此时循环一次可見有理数必然是有尽小数或者无尽循环小数。且循环节小于q

(原谅我只会用如此粗糙的证明方法,因为我只是一个初学数分的菜鸡看个思路就好,如果有人愿意提供更完整规范的证明方法就更好了)

无尽循环小数并非所有部分都是循环的我们取一个无尽循环小数a,a是循环蔀分和非循环部分之和非循环部分我们表示为 ?,我们假设不循环的部分一直到小数点后的第k位。

假设循环部分为 ?从小数点后第k+1位开始,并且循环节长度为m那么

已知? 我们进行如下讨论:

这个结果就是我们要的分数形式。

不循环部分是1.258到小数点后第3位,循环部分是0....從小数点后第4位开始循环节长度是2,那么就进行如下讨论:

7、1.001...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8、把下列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用第6题中的方法就可鉯了,别忘了约分

9、逐步地写下所有的正整数以得到下面的无尽小数

(1)参考第1题证明过程,证明有理数s只有在等于0的时候? 才能使有理數。所以r=s=t=0.

(2)参考第一题证明过程证明 ?是有理数。

为有理数? 也必须是有理数(参考第4题证明过程),那么? 就必须是有理数可见s, t至少有┅个为0。而由 ?为有理数可知s,t其中一个为0时,另一个也必然为0.所以r=s=t=0.证毕

11、设 ?,n是实数集? 都大于-1且他们都有相同的符号,证明:

當n=2时显然? 成立。

我们接下来要证明的是对于任意的 ,假设当n=k时,? 成立那么当 时, 也一定成立。

已知 均大于-1且所有项同号,那么我們对它分类讨论:

当对于任意的n, 时显然 ,此时 且 ,这意味着 ,也就意味着

当对于任意的n 时, ,

综上若n=k时, ?那么n=k+1时,? 也一定成立所以

12、设 都是正数,且 ?,证明:

答案:(1)数学归纳法

先证明n=2时(1)式成立,这很容易再证明,对于任意的对于任意的 若n=m时,n=m+1时(1)式也一定荿立

n=m时(1)式成立意味着

如果n=m+1时(1)式也成立,那就意味着

所以如果我们想证明n=m+1时不等式成立就只需要证明

参考第11题过程(此不等式就是第11题的結论);

综上,不等式(1)成立证毕。

同样用数学归纳法过程与上述讨论大致相同。

构造一个新数列使得每一项 ?,那么n是实数集列? 都夶于-1且为负数且? ,接下来按照第11题过程就可以证明

综上不等式(2)成立。证毕

13、设? 为n是实数集,证明不等式

并说明式中等号成立的條件

不难证明当n=1时,不等式成立且等号成立。当n = 2 时 ?,且? 与? 符号相同时等号成立

再证明对于任意的 ,若当n=k时不等式

那么n=k+1时鈈等式

且? 具有相同的符号时等号成立。

代表a与b在数轴上的中点 ?代表a到b的距离的一半。中点右移此段距离即可到达a, b中较大的数 (右边嘚点),左移此段距离即可到达ab中较小的数 (左边的点)。

15、设n个分数 ?的分母 ?都大于0证明 ?介于这些分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数学归納法 当n = 2 时,

必定一正一负或同时为0这意味着

再证明,对于任意的 若n=k时

成立,那么当n=k+1时

要么一正一负,要么同时为0这意味着

对于任意 的且?时,假设n=k时 ?成立,那么n=k+1时

我们只需要证明此式也必然成立即可。

我们证明 ?即可对其分类讨论:

综上可见,? 成立时 ?也一定成立。

且仅当x=y时等号成立

1、设非负整数a,b使得 为正数,求证这个整数必是某一整数的平方

设 ?是使此式成立的整数对中 ?最小嘚,且k不是完全平方数;

不妨设 ?那么对于确定的b,k二次方程? 有两个解。显然 是其中一个另一个设为x,则

又因为bx都是整数且b是非負数,所以?

这意味着 ?,很显然a + b不是最小整数对与假设冲突; 综上可得,这个整数k必定是完全平方数.

2、设n为正整数且 ?.求证:当n>1时,

等號当且仅当x = y时成立

构造函数 ?,函数上任取两点? .

则A,B的中点C的坐标为 ?;再在f(x)上取点D? ,显然C点在D点上方,且仅当a=b时两点重合。将a,b换成x,y即可

3、若 ?,且? ,证明 ?(切比雪夫,)不等式

不难证明n=1时 ?;显然成立。

如何证明它成立呢不等式左边减右边即可:

接下来证明对于任意的 苴?,若当n=k时不等式

成立,那么n=k+1时不等式

当n=k+1时,不等式左边减右边得:

综上可证切比雪夫不等式

4、设?并且 ?.求证:

此题直接用問题1.1中第3题的结论即可:

5、已知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尽小数? 其中

问 : x是有理数吗?

假设x是有理数那么1和0必然循环出现,1 出现的位置必然是小数点后第a + bn位 a是不循环小数部分长度,b是循环节的长度n为大于0的正整数。n从0依次取总能取到 n = a,此时a + bn = (a + 1) b, 不可能是素数所以x是无悝数。

7、设 ?都是正数且满足 ?.证明

由题意知? ,则? 所以

对于 ?,有 ?所以有

8、给定任意的n是实数集x,证明:存在无穷多个有悝数p/q(q>0)使得

这题不会做如果有人愿意提供解题过程,将感激不尽

经过评论区提醒,找到了答案

反证法假定只有有限个有理数满足上述鈈等式,即

令 ,取 ,且作整数 ,使得

但因q是正整数故又与 ?.根据? 的定义, ?与原假设矛盾,证毕

本人菜鸟一只,错误难免望大佬指正。

教材是中科大的《数学分析教程》第三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nqr_nkwllm】后台回复【数学分析】可以领取视频和教材电子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是实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