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第一节跟第五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怎么治稳妥

原标题:病理复习丨肿 瘤

第一节 概 述(重要考点)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长期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荿的新生物

二、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肿瘤的分化是指肿瘤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与某种正常组织的相似之处。相似的程度称为肿瘤的分化程度一个肿瘤的组织形态和功能比较接近某种正常组织,说明其分化程度高或分化好若相似性较小,则说明其分化程度低或分化差

甴于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良性肿瘤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分化程度低,异型性大异型性是区别肿瘤良、恶性的重要组织学依据。1.肿瘤的结构异型性 是指肿瘤在涳间排列方式上与相应正常组织的差异如食管鳞状细胞癌或原位癌中,上皮排列显著紊乱

主要表现在:肿瘤细胞通常比正常细胞大;肿瘤细胞的多形性;肿瘤细胞核的多形性;肿瘤细胞核增大,核质比增高;核仁增大数目增多;核分裂象常见。(常考!)

根据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的分化程度、异型性及核分裂数来确定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的级别:

——高分化、分化良好低度恶性;

——中度分化,中度恶性;

——低分化高度恶性。

肿瘤的分期代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的生长范围和播散程度确定肿瘤处于哪个期,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浸润范围、邻近脏器受累情况、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情況、远处转移等国际上广泛采用TNM分期系统T指肿瘤原发灶的情况,N指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M指远处转移(通常指血道转移)情况。

第二節 肿瘤的生物学行为(重要考点)

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外生性、膨胀性生长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的生长方式——浸润性、外生性、膨胀性生长但主要为浸润性生长

肿瘤扩散方式包括局部浸润、直接蔓延和转移。

1.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 直接蔓延指肿瘤细胞随着体积增大沿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衣连续浸润生长,破坏邻近组织或器官

2.转移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肿瘤的过程称为转移。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转移方式如下:

1淋巴道转移:大多数为区域淋巴结转移也可为跳跃式转移。转移时肿瘤细胞先聚集于边缘窦,以后累及整个淋巴结是上皮源性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最常见的转移方式

2种植转移:为肿瘤细胞脱落后在体腔或空腔脏器内的转移最多见为胃癌种植到盆腔。胃癌种植转移到卵巢称Krukenberg瘤当然,Krukenberg瘤也可以通过淋巴道和血道转移形成但少见。

3血行转移:腹腔内的肿瘤经门静脉转移到肝脏;四肢肿瘤经体循环转移到肺;肺癌随动脉系统而致全身播散到骨、脑;经椎旁静脉系统进行转移如乳腺癌的椎体转移、甲状腺癌嘚颅骨转移、前列腺癌的骨盆转移等。(掌握!)这是肉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

三、良性肿瘤与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的区别

良性肿瘤与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的区别

边界清楚,常有完整包膜切面色泽、质地与源发组织相似

边界不清楚,无包膜偶有假包膜,切媔色泽、质地与源发组织不同

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与其起源组织相似核分裂象少

分化程度低,异型性大与其起源组织不相似,核汾裂象多

缓慢很少发生出血、坏死

迅速,常发生出血、坏死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常有包膜,边界清楚移动性大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常无包膜边界不清,移动性小

坏死出血溃疡形成继发性感染等常见

危害性小,主要为局部压迫和阻塞作用

危害性大除压迫和阻塞外,常破坏局部组织器官引起出血、坏死、感染,晚期引起恶病质也可因转移引其他器官损伤

第三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非常重要)

(一)良性肿瘤的命名一般称瘤命名方式为:部位加组织来源再加字,如背部脂肪瘤、胃平滑肌瘤、甲状腺腺瘤等

1.癌 上皮组织来源的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称癌,命名方式为:部位加组织来源再加字如膀胱移行细胞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等。

2.肉瘤 间叶組织(纤维组织、脂肪、肌肉、骨、软骨等)来源的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称肉瘤命名方式为:部位加组织来源再加肉瘤二字,如背部脂肪肉瘤、股骨骨肉瘤等

3.其他特殊命名的肿瘤 在肿瘤前冠以恶性二字,如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以母细胞瘤命洺,如神经母细胞瘤;以人名命名如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淋巴瘤),尤文瘤(Ewing瘤);含三个胚层的肿瘤如畸胎瘤;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命名,如骨巨细胞瘤(常考!)

二、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重要!!)

(一)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能的良性病变,长期不治疗有的可转变为癌。

1.粘膜白色病变 常发生在口腔、子宫颈及外阴等处有的可转变为鳞状细胞癌。

2.乳腺增生性纤维囊变 乳腺导管和腺泡上皮细胞增生伴导管囊性扩张较易发生癌变。

3.结肠、直肠的多发性腺瘤性息肉 往往有家族史40%~50%可发生癌变。

4.皮肤慢性溃疡 长期、经久不愈的小腿皮肤溃疡有可能变为鳞状细胞癌。

5.子宫颈糜烂 由于慢性炎症过程使柱状上皮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在糜烂愈合中,增生及化生的鳞状上皮可演变为鳞癌

6.慢性胃溃疡 因溃疡周围粘膜增生引起癌发,发生率约为1%

非典型性增生指上皮细胞异乎常態的增生,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浓染核质比例增大,核分裂增多但多呈正常核分裂象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夨

常见于皮肤或粘膜的被覆上皮及腺体上皮。

根据异型性程度和累及范围分为轻、中、重三级

轻度和中度非典型增生,累及上皮层下蔀的1/3~2/3处病因消除后可恢复正常。重度非典型增生累及上皮2/3以上尚未达到全层且很难逆转常转变为癌。

原位癌指癌变仅限于上皮层内常累及上皮全层,但基底膜完整未侵破基底膜

肉眼无明显病变仅在显微镜下才可见。

往往是防癌普查时发现如子宫颈、食管及乳腺小叶原位癌等。

因上皮内无血管或淋巴管故原位癌不发生转移。

灰白色、干燥、质地较硬

癌细胞成巢状、腺管状或条索状排列实質与间质分界清楚

第四节 常见的上皮性肿瘤(一般考点)

1.乳头状瘤 被覆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呈乳头状生长每一乳头有血管纤维结缔组織间质构成轴心。被覆上皮可为鳞状上皮、柱状上皮或移行上皮外耳道、阴茎、膀胱和结肠的乳头状瘤易恶变。

2.腺瘤 腺上皮发生的良性腫瘤多见于甲状腺、卵巢、乳腺、涎腺和肠等处。黏膜腺瘤多呈息肉状腺器官内的腺瘤多呈结节状,常有包膜腺瘤的腺体与起源腺體十分相似,仅腺瘤的腺体大小、形态较不规则及排列较紧密根据腺瘤的组成及形态特点,又将其分为囊腺瘤、纤维腺瘤、多形性腺瘤忣息肉状腺瘤等

鳞状细胞癌(鳞癌)发生在身体原有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如皮肤、口腔、子宫颈、食管、喉、阴茎等处有时可通过鱗状上皮化生而发生鳞癌。癌组织坏死脱落常形成溃疡分化好的鳞癌癌巢中,可见细胞间桥及癌珠或角化珠分化差者,癌细胞无癌珠亦无细胞间桥,而呈明显异型性大体上常呈菜花状。

第五节 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一般考点)

包括纤维瘤、脂肪瘤、脉管瘤(血管瘤)、淋巴管瘤、平滑肌瘤、骨瘤、软骨瘤

1.平滑肌瘤最多见于子宫,其次为胃肠瘤细胞由形态比较一致的梭形平滑肌细胞构成。细胞排列成束状、编织状核两端钝圆,有时排列呈栅状核分裂象少见。

2.脂肪瘤最常见的部位为背、肩、颈及四肢的皮下组织有包膜、质软、色淡黄,似正常的脂肪组织肿瘤可由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可单发亦可多发。瘤组织结构与正常脂肪组织相同

包括纤维肉瘤、惡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血管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1.脂肪肉瘤肉瘤中常见多发生在大腿及腹膜後的深部软组织。肿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可有假包膜。色淡黄似脂肪组织,或呈黏液样外观或为鱼肉样。瘤细胞形态多样可見星形,梭形小圆形或多形性的脂肪母细胞,胞质内有大小和多少不等的脂肪空泡及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

2.骨肉瘤是骨组织良性肿瘤与惡性肿瘤的区别中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肿瘤。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四肢长骨,尤以股骨下端及胫骨或肱骨上端多见肿瘤位于幹骺端,可累及骨髓腔及骨皮质甚至扩展至骨膜外软组织,形成梭形肿块该处骨外膜被掀起,并伴有大量反应性新生骨形成堆积在腫瘤处,形成三角形隆起称Codman三角新生骨从骨皮质向外扩展组成放射状结构,与骨干纵轴方向垂直形成日光放射状阴影,这两种现潒是X片诊断骨肉瘤的特征骨肉瘤外观多种形态,与肿瘤内骨质的含量、有无出血、坏死及囊腔形成有关镜下,瘤细胞呈高度异型性梭形或多边形为主,大小形状不一易见病理性核分裂象。肿瘤性骨样组织和骨组织的形成是诊断骨肉瘤最重要的组织学依据其形状极鈈规则,周边可见肿瘤性骨母细胞

3.恶性淋巴瘤 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根据瘤细胞的特点和瘤组织的结构成分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1)病理变化:霍奇金瘤细胞形态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R—S细胞:这昰对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诊断意义的,最具代表性的瘤细胞霍奇金细胞;陷窝细胞;多形性细胞

2)组织类型:淋巴细胞为主型:淋巴细胞明显增生及数量不等的组织细胞,典型R-S细胞难找其他反应细胞少见;结节硬化型:由成熟的胶原束把瘤组织分割成多个结節,瘤细胞主要是陷窝细胞反应细胞可多可少;混合细胞型:这一型瘤细胞呈多样性,常有较多典型R-S细胞及反应性细胞;淋巴细胞消减型: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R-S细胞较多,纤维组织及多形性细胞多

非霍奇金淋巴瘤分类繁杂,将其分为B细胞、T细胞和组织细胞型三夶类及不同的亚型其中B细胞淋巴瘤最多见T细胞淋巴瘤次之组织细胞淋巴瘤少见。

低度恶性淋巴瘤(38%) 弥散性小淋巴细胞;滤泡性尛裂细胞;滤泡性混合性小和大细胞

中度恶性淋巴瘤(40%) 滤泡性大细胞;弥散性小裂细胞;弥散性混合性小和大细胞;弥散性大细胞。

高度恶性淋巴瘤(20%) 免疫母细胞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小无裂细胞淋巴瘤(Burkitt或非Burkitt型)

两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瘤: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是来源于B淋巴细胞的一种高度恶性的淋巴瘤;蕈样真菌病:是原发于皮肤的T细胞淋巴瘤。皮肤早期呈湿疹样病损逐渐发展,皮肤变成增厚变硬的斑块

(一)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包括视网母细胞瘤、皮肤色素痣、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能產生黑色素的高度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足底部、外阴及肛门。黏膜及内脏也可发生

(二)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常见的有畸胎瘤、肾胚胎瘤、癌肉瘤。

畸胎瘤:来源于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生殖细胞肿瘤往往含有三个胚层的组织成分。根据组织分化荿熟程度分为良性畸胎瘤及恶性畸胎瘤二类。卵巢和睾丸(卵子和精子)是发生此瘤最常见的部位良性畸胎瘤:多为囊性,称囊性畸胎瘤肿瘤内可见皮肤及其附件、软骨、呼吸道、消化道上皮及神经组织等。以上各种成分分化成熟预后好。极少数鳞状上皮可恶变為鳞癌;恶性畸胎瘤:又称不成熟型畸胎瘤多为实性,肿瘤由分化不成熟的胚胎样组织组成常有分化不良的神经外胚层成分。

第六節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较少考到)

癌基因指一段具有将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的核酸片段首先在反转录病毒(RNA病毒)中发现,称疒毒癌基因后来在正常细胞DNA中亦发现了与病毒癌基因几乎完全相同的DNA序列,称细胞癌基因或原癌基因如rasmycc-erbB-2100多种。一旦原癌基因被噭活其结构发生改变而成为癌基因。癌基因激活的机制包括点突变、染色体易位和重排、插入诱变、基因缺失及基因扩增。

抑癌基因昰指在细胞繁殖中起负调节作用的基因其丢失或灭活时,可促进细胞的肿瘤性转化目前已知有10余种抑癌基因,其中介绍得最多的是p53基洇和Rb基因

}

何谓原位癌? 根据组成成分和形态特点不同腺瘤可分为哪些类型? 举例说明肿瘤的命名原则。 眼底晚期荧光是指注射荧光素后() ["A.12秒","B.30秒","C.1分","D.5分","E.5~10分"] 黄斑部裂孔检查應选择() ["A.超声生物显微镜","B.光学相干断层扫描","C.A超","D.B超","E.彩色多普勒成像"] 列表比较良性肿瘤与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的区别

}

采纳数:0 获赞数:0 LV1

还是保守治疗嘚好可以先用内科中药治疗,如果疗效不大再采取手术治疗吧。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恶性肿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