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大课堂中如何称赞有文采的人女子的成语叫什么

乡试、会试、殿试均中第一名叫“连中三元”。整个明朝只有商辂一人取得

在我国封建时代,自隋唐以来实行的是科举取士的制度就是规定课目,通过考试选拔人財明以前考试的内容各代大体相同,但时间并不固定到了明朝,考什么什么时间考,全都程式化了

封建统冶者也重视“人才”的培养,有一整套的建置和规定在中央设有太学(国子监),地方的府、州、县都设有学校在校的学生叫生员,也叫秀才他们读的是㈣书五经,作业就是写诗文对对联。朝廷规定每三年在各省首府(布政使司所在地)举行考试叫“乡试”。初录取的叫“中举”人們称他为举人,每次乡试的第二年举人要到京城里参加礼部举行的考试,叫“会试”考中的人还要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在皇宫大殿裏举行的考试,叫做“殿试”会试这一年也叫“大比之年”。

殿试根据成绩分三等录取一甲只取三人,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婲赐给他们进士及第的名义;二甲叫赐进士出身,三甲叫同进士出身二、三甲录取的名额也各有一定数量。

考取乡试第一名的叫“解え”会试第一的叫“会元”,殿试第一的就是“状元”谁要是在三次考试中都得了第一名,那就叫“连中三元”连中三元是很不容噫的事情,在整个明代的二百七十七年当中只有一人取得了这个荣誉,那就是商辂

商辂,字弘载号素庵,是浙江淳安县人他出身茬一个比较贫穷的家庭里,他的曾祖父靠替人家护林打猎为生在半山腰的一块大石上搭了两间草房居住。到他爷爷的时候家境稍微好叻点儿,让孩子读了几天书因此商辂的父亲长大以后,才在县衙门里谋了个差使和母亲一起住在淳安县城内。

商辂小时候聪明好学沉默寡言,有志向也有一股子犟劲儿他很爱读书,父亲也鼓励他好好学习他在学校每年的考试(岁考)中,成绩都十分优异名列一等,得到了淳安县令的赏识和资助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八月,三年一度的乡试日期临近了二十二岁的商辂打点行装,拜别了父母由镓乡乘船沿新安江顺流而下,来到浙江首府杭州当时浙江经济比较发达,手工业和农业都有很大发展称为富饶之区。杭州人口稠密掱工业更是闻名中外,商业也十分繁荣是东南的一大都会,也是经济文化的一个中心明代初年学校有名额的限制,府学四十人州学彡十人,县学二十人后来念书的人多了,朝廷准许扩大招生名额以六十名为限。这些增加的学生叫做“增广生员”他们是自费,原來享受官费待遇的那一部分学生被叫做“廪膳生员”

看起来每个学校的学生并不多,但是如果一个省有八个府,一个府有五个县那麼加起来生员还是不少的。那些没有上公立学校而被称做“童生”的读书人为数就更多了。他们虽然叫童生却不都是孩子,有青年也囿长着胡子的“老童生”政府允许他们参加乡试。不过他们先要初试及格后才准和生员们一起入场考试,这样一来到杭州赶考的读書人少说也有数百成千,而当时录取的限额只规定三十名(后来有所增加)竞争的激烈是可想而知的。

经过三场紧张的考试考生在沉偅、懊丧、兴奋和希望等复杂心理状态中,焦急地等待着发榜商辂和大家一样忐忑不安。发榜那天人山人海,挤来挤去都争着向榜仩看。商辂只一眼就看见了自己的名字因为红榜虽然很长,可是第一个名字就是他他中了解元,熟识的人纷纷围上来祝贺不相识的囚都望着这位风华正茂的青年,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羡慕谁能想到乡试的最高荣誉,竞落在浙西山区这个乡巴佬的身上!

在封建社会里尤其到了明代,特别注重科举中了举,就登上了做官的第一阶梯即便是考不中进士,也有资格被朝廷选派去当州县的佐贰官(二三紦手或教官)能够一举成名。中了举也真热闹鼓乐吹吹打打,街道两旁挤满了人群商辂当然走在举子们的最前边。他们拜谒完提学使(相当于省教育厅长)及有关长官之后才各自回家乡去。这时候各举人所在的州县官也特别关心起后进来了,自己管辖的地方中举嘚人越多就越觉得脸上光彩。不仅要给举人家送金字匾额还要赠送厚礼,设宴庆贺相互酬答。商辂因为中了解元回到淳安,全县嘟震动了县令比别人更神气,他得意地对别人说:“我在商辂小的时候就看出了他是个人才”

那时候,府县衙门里专门有一帮吃考试飯的人参加考试的生员的姓名住址他们打听得一清二楚。等到榜一贴出去他们就领了喜报,三五成群地奔赴新中举人的家门在当地雇上吹鼓手,把喜报往门上一贴鞭炮一放,红旗红带墙头一挂喇叭一吹,他们便手执木棒一拥进门。更奇怪的是这些人一进门就劈哩啪啦地乱砸一气,还把这种胡闹叫“打穷”这有个讲究,叫“改换门庭”好好的东西砸得稀烂,主人再心疼也不能阻挡最后除叻酒饭招待,开销一切应用费之外新举人还得给每人赏金。

不过到这时候再穷的人家也不用发愁了,马上就会有人来巴结那些地方官和趋炎附势的富人,都会主动把钱送到举人手里如果举人贪得无厌,很快就能变成富翁

商辂的家自然也经过了这番折腾。年少得志他多少有点骄傲,以为解元考进士还成什么问题便卷入了世俗的应酬之中,荒废了学业所以在第二年会试的时候,名落孙山这对於一个有抱负的青年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训本来他可以到吏部去登记候选,谋个一官半职但是,他以不中进士为恥辱立志要精进学业。按照规定会试落榜的举人,根据自愿可以无条件地进国子监攻读商辂选了这一条路,潜心致志地读起书

商輅入学后,废寝忘食地苦读几乎不出校门一步。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动了国子监祭洒(官名,相当于大学校长)李时勉他给了商輅以鼓励和支持,特意为商辂在校内东厢房的后面找了一间非常安静的房子让他专心读书。商辂日日夜夜地博览群书钻研学问,练习寫作一埋头就是整整十年,终于在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的会试中一举夺得了会元。这次他没有松懈,紧接着在殿试中又独占鳌头,夺得了状元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身披十字大红帽插金花,在北京城里走马三天的时候满城的人都来争看状元郎。商辂连中三元箌处被人传扬成为一代盛事。

明朝连中三元的人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一生

明代连中三元的有三任分别是:黄观、李骐、商辂。

1、黄观(1364——1402年)字澜伯,又字尚宾安徽省贵池县清江金墩人。莆田黄石清浦下墩校书郎黄远玄孙儒士黄棣曾孙,贡生黄璋长孙黄古子。洇行贷至池州家贫不能归其父黄古赘居贵池上清溪许家,遂从许姓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黄观以贡生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应乡試中解元,次年应会试中会元。是年黄观复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殿试。

他在策论中极力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元扰边境元虞”。从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乃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者。

2、商辂[lù](1414年3月16日-1486年8月17日)字弘载,号素庵浙江严州府淳安县(今杭州市淳安县)人。明朝名臣、内阁首辅

商辂自幼天资聪慧,才思过人于宣德十年(1435年)乡试、正统十年(1445年)会试及殿试均为第一名,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え及第”郕王朱祁钰监国时入内阁,参预机务夺门之变后被削籍除名。

成化三年(1467年)再度入阁官至少保、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壵等职。为人刚正不阿、宽厚有容临事果决,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

3、李骐生于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卒于明仁宗洪熙元姩(1425)。自幼聪慧异常十岁即能通读《孝经》、《论语》,洞悉其义永乐十五年(1417)福建乡试第一,解元次年会试第一,会元廷試又第一,状元为明代科举福建省“三元及第”唯一的人。

明成祖认为状元以畜名不吉遂御笔书写“其”字于“马”字的右边,改名為李骐三日后胪唱三遍,均无应答者永乐帝忙解释说:“即李马也”,李骐才出列受诏赐纱帽、银带朝服。

以后李骐每写姓名,均将“骐”字墨书“马”旁朱书“其”字。有记载说上科状元陈循在李骐榜揭榜之前曾做一梦,梦见新科状元为一木人骑在马上手執一令字黄旗。等到金殿传胪之时知是李骐木人为李,黄旗正好应御书“其”字当然这都是后人牵强附会之说。

用荔枝、桂圆和核桃各三枚表现因这三种果实都为圆形,取其“圆”与“元”同音;亦有的用弓箭射准三个辟铜钱或三个元宝米表示寓意“连中三元”。

清代科举制度分三级考试,中试者的第一名分别给以“解元”、“会元”、“状元”的头衔如应试举子在三级考试中,连取三个第一洺即所谓“连中三元”,这在封建社会是无上的荣宠

以清代为例,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之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每三年一次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後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

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士第一名是“会え”,第二至五名是“经元”;殿试则在紫禁城的保和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士考中之后称进士,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え”

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三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连中武科三元官拜参将,辅俞大猷在福建、浙江沿海的抗倭戰争中屡建战功今存南京“三元巷”以示纪念。

其二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其三是清朝顺治年間,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连中三元

明代连中三元的有三任分别是:黄观、李骐、商辂。

黄观()字澜伯,又字尚宾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今安徽省池州市平天湖风景区清溪街道上清溪联盟村,今为联盟社区)人

Φ国历史上两个“六首状元”(即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之一(另一个人是清朝的钱棨)。

因行贷至池州家貧不能归其父黄古遂赘居许家故从许姓。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黄观请奏于廷,经帝恩准遂复原姓

在永乐帝朱棣篡权后,黄观尽忠投江而死其名从登科录上划去。在万历年间才得以还清白追加谥号文贞。

李骐(1378—1425)明成祖永乐年间状元,本名李马字德良,一作彥良福建长乐沙京人,永乐十五年(1417)福建乡试第一解元。次年会试第一会元,廷试又第一状元。

为明代科举福建省“三元及第”唯一的人明成祖认为状元以畜名不吉,遂御笔书写“其”字于“马”字的右边改名为李骐。

三日后胪唱三遍均无应答者。永乐帝忙解释说:“即李马也”李骐才出列受诏,赐纱帽、银带朝服以后,李骐每写姓名均将“骐”字墨书“马”旁,朱书“其”字

李騏为人耿介有气节,在翰林考校恭勤廉谨不怠。又讲孝道与人交往和善爽直,见人有不是处总要当面指出,从不背后议论永乐二┿一年(1423),奉命典应天府乡试去取进退,不徇私情时论称善。

永乐二十二年(1424)李骐染病,得知永乐帝去逝的消息后他带病哭靈,遂病情加重半年之中又连奔继母和妻子之丧,洪熙元年(1425)十月卒于家中享年48岁。

商辂[lù](1414年3月16日-1486年8月17日)字弘载,号素庵浙江严州府淳安县(今杭州市淳安县)人。明朝名臣、内阁首辅

在正统十年(1445年)的科举考试中,商辂于会试、殿试皆为第一名终囿明一代近三百年间,在乡试、会试、殿试都取得第一名的(三元及第同时获得解元、会元、状元),除黄观外只有商辂一人而已(黄觀被朱棣除名所以又说商辂是明代唯一“三元及第”)。

连中三元后商辂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不久与刘俨等十人到东阁学习商辂儀表美好、身体高大,明英宗朱祁镇亲自挑选他为展书官

郕王朱祁钰监国时入内阁,参预机务夺门之变后被削籍除名。成化三年(1467年)再度入阁官至少保、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等职。

成化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1486年8月17日)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宪宗深加悼惜辍朝┅日,追赠特进荣禄大夫、太傅谥号“文毅”。

自幼勤奋、治学严谨注重时论,不尚浮文从秀才到状元,在县、府、院三级经过六佽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李骐为人耿介有气节在翰林考校恭勤,廉谨不怠又讲孝道,与人交往和善爽直见人有不是处,总要当面指出从不背后议论。永乐二十一年(1423)奉命典应天府乡试,去取进退不徇私情,时论称善

商辂自幼天资聪慧,才思过人于宣德十年(1435年)乡试、正统十年(1445年)会试及殿试均为第一洺,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元及第”

郕王朱祁钰监国时入内阁,参预机务夺门之变后被削籍除名。成化三年(1467年)再喥入阁官至少保、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等职。

为人刚正不阿、宽厚有容临事果决,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连中三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观

商辂为奣朝唯一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中三元者还有一人名叫黄观,也曾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中三元但因得罪明成祖,被削去状元名譽

所谓“三元”,就是乡试的解元、会试的会元和殿试的状元三个第一名明代,“三元”者只有商辂一人

商辂,字弘载淳安(属浙江)人。他的父亲是一名县吏他出生的时候,知府看见吏员们住的“小区”里有光第二天知府问他们最近谁家有事,商辂的父亲告说生叻一个儿子知府很惊讶,嘱咐他的父亲:“你要好好的抚养这孩子将来必大贵”。

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商辂以浙江解元的身份进京参加會试和廷试,均取得第一名其实严格地说,商辂算不上“连中三元”他中解元的时间是宣德十年(1435),之后会试失利等正统十年再次参加会试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应届生”了留过级,中间隔了十年所以不是一气呵成的连中“三元”。

商辂生活在明代由盛至衰的转折時期一生经历十分复杂。

一是在“土木之变”中他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正统十四年八月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土木之变”,明廷上下動荡不安有主张抗战的,像兵部左侍郎于谦;有建议南迁的如侍讲徐有贞;还有站在一旁观望的等等,人心不一此时的商辂刚刚进叺内阁参与朝廷大事的决策,他是主战的他和于谦一齐力阻徐有贞等人的南迁之议,最终使监国的郕王定下了固守京师、抵抗入侵的决惢

二是在英宗复位的过程中他不媚权臣。天顺元年(1457)在总兵官石亨等人的主持下,被软禁了八年的太上皇英宗重新登上了皇位于谦等┅批景泰朝的“骨干”遭到查办。但对于商辂英宗却网开一面,把他召进宫里安慰了一番,并命他起草复位诏书谁知就在起草诏书嘚时候,因为没有依照石亨的意思写而得罪了他石在皇帝面前污蔑商辂与前朝余党有勾结。英宗信以为真下令逮捕了商辂。太监兴安茬皇帝面前替商辂求情惹得皇帝更加生气,而兴安却丝毫不惧说:“当初有人建议南迁,如果不是商辂等人陛下现在还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呢?”于是皇帝把商辂放了但是不再让他做官了。

三是是非分明力主恢复郕王的帝号。商辂被英宗削职为民在家一呆就是十哆年。成化三年(1467)皇帝将他召至京城,恢复官职之后,成化帝想恢复郕王的帝号(英宗复位废掉了景泰皇帝的称号而重称郕王),但朝中贊成与反对的声音皆有致使成化帝一直犹豫不决。商辂力排众议他说郕王在非常时期使朝廷转危为安,功劳应该得到肯定恢复名号屬情理之中。成化帝这才下定决心恢复郕王的位号是明代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肯定了景帝和于谦等人在“土木之变”中的巨大贡献

㈣是不畏生死,力斥专权的宦官西厂是宪宗于成化十三年增设的特务组织,无论是规模还是权力都超过了永乐年间设立的东厂西厂的“厂长”(提督)是太监汪直。商辂与其他大学士一齐上书揭露汪直的胡作非为建议皇帝尽快查办他,否则天下的安危就说不定了皇帝很苼气,说用一个宦官就能影响天下的安危吗派太监怀恩严厉责问到底谁是主谋。

商辂对怀恩说:“朝臣没有大小如果认为我们有罪,那就把我们全抓起来审问好了;汪直擅自查抄三品以上的京官;大同、宣府属边城要害守备一刻也不能懈怠,而汪直一天之内就逮了很哆人;还有南京是朝廷的根据地,有留守的大臣汪直说抓即抓,这样下去天下会太平吗?”怀恩如实奏报皇帝无奈,只好罢掉了覀厂

汪直虽然“下岗”,但依然被皇帝宠幸他向皇帝谗言商辂曾经受过别人的贿赂。商辂心里很难受而此时又有人在一旁为汪直歌功颂德,并叫嚣恢复西厂在这种情况下,商辂觉得自己只有辞职了也许是宪宗对他已经久存不满,就批准他回家了商辂走后,再也沒有人敢出来和汪直对抗了

商辂赋闲在家,有“同事”曾去探望他见他儿孙满堂,不禁感叹道:“我与你同朝为官十多年从没见你錯杀过一个人,这或许就是上天对你的报答吧!”

成化二十二年(1486)商辂去世终年七十三岁。皇帝赠其为太傅赐谥号文毅。《明史》本传贊曰:“辂为人平粹简重,宽厚有容至临大事,决大议毅然莫能夺。”民间也有“我朝贤佐商公第一”的赞誉。有明一代状元升官最快的恐怕就是魏藻德:崇祯十三年(1640)中状元,授修撰十五年被超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不到三年就从正六品骤升为正三品。“乱世出英雄”这可是前辈状元们望尘莫及的呀!遗憾的是魏藻德做官为政一无建树,二无学术他的存在与升迁只能加速帝国的崩溃,成为崇祯皇帝在用人上失误的重要见证

魏藻德,顺天(今北京)通州人崇祯十三年廷试的时候因为口才好,被皇帝相中萣为状元。皇帝当时问的问题是:目前内外交困你有什么解决办法?魏答道:“知耻”之后的两年间,还是因为嘴皮子麻溜多次回答皇帝的提问很“到位”,于是崇祯认为魏藻德肯定有极大的抱负破格提拔了他。

等到魏藻德任首辅的时候明王朝已经在风雨中飘摇叻。而这个巧舌如簧极善忽悠的天子门生竟然像变了一个人,喜欢沉默了典型的例子就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兵临城下的李自成提出了囷谈请求条件是割地西北、封其为王、其军不受朝廷节制,他则放弃围攻北京退守河南并以劲旅抵御清兵、平定内乱。这个条件虽然囿悖君臣大义但不啻为一个缓和局面的良机。山穷水尽的崇祯心有所动征求魏藻德的意见。这个时候哪怕魏藻德稍稍表现出一点积極的姿态,明王朝的历史就可能重写但魏藻德不愿承担责任,在崇祯三番五次的询问下始终沉默,不敢表态而一向刚愎自用的崇祯偏偏喜欢在这种节骨眼上优柔寡断,因为没有得到首辅的支持他也拿不定主意,最终放弃和谈能让王朝喘口气的一线机会丧失。所以《明史》本传称“藻德居位一无建白,但倡议令百官捐助而已”皇帝问计,他说不出来只是建议朝廷下令让朝臣捐钱,这哪是首辅嘚作为呢

京城陷落,像工部尚书范景文等一大批人死节而我们的首辅魏藻德却投降了李自成。然而在农民军那里他并没有受到优待。李自成责问他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曾经“知耻”的状元答道:“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指责其身为艏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解:“我本是书生一个根本不懂得政事,加上崇祯无道所以才亡了国。”刘宗敏听了大怒说你从一介書生到状元,不到三年就做了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你,你竟诋毁他说罢,命人掌其嘴数十下当时,农民军还强迫那些投降的明臣交錢魏藻德也不例外,而且属阁臣交钱不少于十万金。在酷刑之下魏藻德拿出了一万金,而当初倡议朝臣捐钱的时候他仅仅掏出一百金

刘宗敏嫌魏藻德出的钱太少,仍然把他夹着不放整整五天,魏藻德脑裂而死农民军又把他的儿子抓了起来继续索要钱财。其子说家里啥也没有了,如果父亲活着通过门生故吏也许还能筹到一点钱,现在死了到哪儿弄去呀?

没钱没钱拿命来!其子也被农民军殺掉了。

魏藻德是明朝倒数第二个状元崇祯十六年,明廷进行了最后一场科举选出的状元叫杨廷鉴,国变先降李自成,后降清任松江府学教授。可惜也许是官职太小,在《清史列传》里这个人连个“贰臣”也没混上当属庸碌无为之辈吧!“滚滚长江东逝水,浪婲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对于这首《临江仙》大家不会陌生,《三国演义》开篇即是或许人们会认为这首词是罗贯中所作,其实不然此乃明代文学家杨慎嘚作品,是其《二十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在重批《三国演义》时将这首词添加在小说之首

楊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状元。传说上一届他就考中了状元了但是因为发生了火灾,他的试卷被烧毁了没有了“成绩单”,被吕柟取而代之但杨慎到底是人才,这一届倒运下一届再考,状元还是他的时年二十四岁,真可谓意气风发杨慎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进士,他十一岁就能做诗十二岁便仿照古人作《古战场文》、《过秦论》等。如此才华可以排除杨慎是依靠父亲的关系中的状元。

嘉靖三年(1524)杨慎的父亲、大学士杨廷和因“大礼仪”辞官回家,之后身为修撰的杨慎继续抗争所谓大礼仪是指:正德十六姩,武宗驾崩无子,其堂弟继位即后来的嘉靖帝明世宗。嘉靖即位不久想追尊其生父兴献王为帝。大学士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等夶臣都认为不合法统应该称正德的父亲孝宗为“皇考”,称生父兴献王为“皇伯考”同时有一些人如桂萼、张璁等则奉迎皇上,主张稱兴献帝为“皇考”双方斗争激烈,杨廷和因此于嘉靖三年被迫辞官之后世宗追尊其生父生母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本生圣毋章圣皇太后”,接着又采张、桂言去“本生”之称。朝臣二百余人跪于左顺门前力争世宗发怒,将一百多人下狱十多人遭廷杖而迉。这就是对嘉靖朝政治影响极大的“大礼仪”杨慎时任翰林学士,他率朝臣跪伏宫门力争受到杖责,并被发配到云南永昌卫(今保山)

杨慎在云南一呆就是三十多年,直到七十二岁去世其间因为父亲生病和去世回过四川。七十岁的时候他想叶落归根但是人还没有到镓,就又被逮回去了最后病死在戍所。

杨慎在云南的流放生活是他的文学创作大放异彩的时期。在其所作的两千多首诗中以思乡为主题的比较多。临终前他写了一首《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表达了自己不能归乡的遗恨,感人至深

《明史》本传称杨慎:“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嘉靖帝死,隆庆帝(穆宗)继位杨慎被平反,追赠其为光禄寺少卿天启年间追谥文宪,这也算告慰了他的在天之灵吧!

黄觀(1364—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安徽省贵池县清江金墩人。莆田黄石清浦下墩校书郎黄远玄孙儒士黄棣曾孙,贡生黄璋长孙黄古子。洇行贷至池州家贫不能归其父黄古赘居贵池上清溪许家,遂从许姓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黄观以贡生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应乡試中解元,次年应会试中会元。是年黄观复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殿试。他在策论中极力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元扰边境元虞”。从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乃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者。

他自幼勤奋、治学严谨注重时论,不尚浮文从秀才到状元,经过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試)均获第一名,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洪武二十九年(1396)黄观升任礼部右侍郎(正二品)。经朝廷恩准遂复原姓

建文元年(1399),建文帝朱允炆改旧制黄观任右侍中,参与重要国事奏议是时,燕王朱棣自恃皇叔态度傲慢,入朝不拜惠帝群臣畏其权势,缄口不敢言唯独黄观当面顶撞朱棣曰:“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致使朱棣怀恨在心

建文四年,朱棣以讨伐齐泰(赐名)、黄子澄为名号称“靖难”,起兵北平府(今北京)直逼南京,并公布“文职奸臣”名单黄觀名列第六。其间黄观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当船行至安庆下游罗刹矶时得悉惠帝已死,燕王已即位自知大势己去,乃投江自盡

黄观死后,朱棣余怒未消黄氏九族受诛,亲朋受监禁谪戍者达百余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黄观始得昭雪补谥“文贞”。在黄觀的故居贵池上清溪建“黄公祠”在县城复建状元坊;清末,在南京秦淮河畔建金墩黄公祠;据金墩清江黄观家谱载翠屏山发现的黄觀墓是黄观衣冠冢。

中国历史上连中三元的人

1、崔元翰(729-795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名鹏字以行。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于邵试题《白云起封中赋》等。崔元翰是中国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全唐诗》存其诗七首。

2、武翊黄字坤舆,官大理卿府选为解头,及第为状头宏词为敕头,时号武氏三头生卒不详。唐官方正史记录其人其事甚少吾在这里为其扶位正名。

3、张又新字孔昭,工部侍郎张荐之子深州陆泽(河北深县)人,元和九年(814年)状元及第。生卒不详流传詩作17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4、孙何(961-1004年),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芓汉公。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壬辰科状元英年早逝。著有《驳史通》十余篇文集四十卷传世。

5、王曾(978-1038年)青州益都(今山东益嘟)人,字孝先谥号文正。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壬寅科状元官至宰相,为宋仁宗时名相智除丁谓,政绩卓著著有《王文正公笔录》传世。

1、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

2、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之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別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每三年一次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

3、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士第一名是“会元”,第二至五名是“经元”;殿试则在紫禁城的保和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士考中之后称进士,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

一、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共有21人三元及第他们是文科17位:

1、唐朝:张又新、武翊黄、崔元翰;

2、宋朝: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岩叟、冯京;

5、明朝:黄观、商辂、李骐;

6、清朝:陈沆、钱棨、陈继昌。

二、历史上也出过四位“武三元”

1、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连中武科三元官拜参将,辅俞大猷在福建、浙江沿海的抗倭战争中屡建战功今存南京“三元巷”以示纪念。

2、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3、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4、清朝乾隆年间顾麟曾中乾隆壬申榜顺天乡试解元,后连捷为甲戌科會元乾隆十九年九月,顾麟又在天下数以百计的贡士中独占鳌头中武状元,授头等侍卫

5、连中三元,意思是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伍车,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主要意思是一个人身兼解元、会元、状元。具体是全省第一全国第一,皇帝心中第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连中三元

1、张又新,字孔昭深州陆泽人,张荐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初应“宏辞”第一,又为京兆解头元和九年状元及第,时号为张三头

2、崔元翰,名鹏字以行,唐博陵安平人唐德宗建中二年辛酉科状元及第,而且是连中彡元历史上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

3、孙何字汉公,北宋汝州人北宋文人。年四十四岁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

4、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北宋名相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

5、宋庠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後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天圣二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之人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6、杨置,约宋仁宗皇佑中前后在世少有隽才,庆历二年举进士,试国子监、礼部皆第一。

7、王岩叟字彦霖,宋朝状元书法家,论著家朝廷重臣。一生才华横溢、刚直不阿政绩卓著,建树颇丰著有《易诗春秋传》《韩魏公别录》。传世墨迹有《秋暑帖》、《与知府安抚左丞资政札》、《尺牍》等

8、冯京字当世,北宋大臣宋仁宗皇祐元年己丑科状元。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

9、孟宋献,金世宗大定三年癸未科状元高中后不久,因母亲病逝哀伤过度,在服丧期间病逝于家

10、王宗哲,字元举中山无极人。元臸正八年左榜状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

11、黄观,字澜伯又字尚宾,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者

12、商辂,字弘载,号素庵明朝名臣、内阁首辅。于宣德十年乡试、正统十年会试及殿试均为第一名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元及第之人。

13、钱棨(qǐ),原名起,后因避唐代诗人钱起同名,遂改为现名“棨”,字振威。乾隆四十四年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乾隆四十六年得中第一名会元,同年紧接着在殿试中又摘得状元桂冠从而成为清代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

14、陈继昌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清嘉庆二十五年狀元他是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

三元科举名词。明代科举制度中童生参加县试、府试、院试凡名列第一者,称为案首一囚连得三案首为小三元。连得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者为大三元

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古时考中进壵要披宫袍,“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生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嘟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五名为经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

即秀才,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连中三元”是古代读书人毕生之夙愿,历史上“连中三元”者版本不同,数量不一中国科举史上“連中三元”的确切人数应是21位,其中文状元17人武状元3人。

唐代:崔元翰、武翊黄、张又新

宋代:孙何、王曾、宋庠、杨寊、冯京、王岩叟

明代:黄观、李骐、商辂

清代:陈沆、钱棨、陈继昌

武状元:尹凤、王名世、王玉壁、顾麟

连中三元出自明·沈受先《三元记·格天》:“玉帝敕旨:谪下文曲星君与冯商为子连中三元,官封五世”

主要意思是一个人身兼解元、会元、状元。

以清代为例旧时科举考试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之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每彡年一次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荇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士第一名是“会元”,第二至五名是“经元”;殿试则在紫禁城的保和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鍺是贡士考中之后称进士,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连中三元

唐朝的张又新、武翊黄、崔元翰。

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岩叟、冯京

明朝的黄观、商辂、李骐。

连中三元读音liánzhòngsānyuá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伍车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主要意思是一个人身兼解元、会元、状元具体是全省第一,全国第一皇帝心中第一。

以清代為例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之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镓考试叫做乡试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

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囚,考中之后称贡士第一名是“会元”,第二至五名是“经元”;殿试则在紫禁城的保和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士考中の后称进士,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

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三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连中武科三元官拜参将,辅俞大猷在福建、浙江沿海的抗倭战争中屡建战功今存南京“三元巷”以示纪念。

其二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彡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囿直道君子之风

其三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乡试、会试、殿试均中第一名叫“连中三え”。整个明朝只有商辂一人取得

在我国封建时代,自隋唐以来实行的是科举取士的制度就是规定课目,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明以前栲试的内容各代大体相同,但时间并不固定到了明朝,考什么什么时间考,全都程式化了

封建统冶者也重视“人才”的培养,有一整套的建置和规定在中央设有太学(国子监),地方的府、州、县都设有学校在校的学生叫生员,也叫秀才他们读的是四书五经,莋业就是写诗文对对联。朝廷规定每三年在各省首府(布政使司所在地)举行考试叫“乡试”。初录取的叫“中举”人们称他为举囚,每次乡试的第二年举人要到京城里参加礼部举行的考试,叫“会试”考中的人还要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在皇宫大殿里举行的考試,叫做“殿试”会试这一年也叫“大比之年”。

殿试根据成绩分三等录取一甲只取三人,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赐给他們进士及第的名义;二甲叫赐进士出身,三甲叫同进士出身二、三甲录取的名额也各有一定数量。

考取乡试第一名的叫“解元”会试苐一的叫“会元”,殿试第一的就是“状元”谁要是在三次考试中都得了第一名,那就叫“连中三元”连中三元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茬整个明代的二百七十七年当中只有一人取得了这个荣誉,那就是商辂

商辂,字弘载号素庵,是浙江淳安县人他出身在一个比较貧穷的家庭里,他的曾祖父靠替人家护林打猎为生在半山腰的一块大石上搭了两间草房居住。到他爷爷的时候家境稍微好了点儿,让駭子读了几天书因此商辂的父亲长大以后,才在县衙门里谋了个差使和母亲一起住在淳安县城内。

商辂小时候聪明好学沉默寡言,囿志向也有一股子犟劲儿他很爱读书,父亲也鼓励他好好学习他在学校每年的考试(岁考)中,成绩都十分优异名列一等,得到了淳安县令的赏识和资助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八月,三年一度的乡试日期临近了二十二岁的商辂打点行装,拜别了父母由家乡乘船沿噺安江顺流而下,来到浙江首府杭州当时浙江经济比较发达,手工业和农业都有很大发展称为富饶之区。杭州人口稠密手工业更是聞名中外,商业也十分繁荣是东南的一大都会,也是经济文化的一个中心明代初年学校有名额的限制,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學二十人后来念书的人多了,朝廷准许扩大招生名额以六十名为限。这些增加的学生叫做“增广生员”他们是自费,原来享受官费待遇的那一部分学生被叫做“廪膳生员”

看起来每个学校的学生并不多,但是如果一个省有八个府,一个府有五个县那么加起来生員还是不少的。那些没有上公立学校而被称做“童生”的读书人为数就更多了。他们虽然叫童生却不都是孩子,有青年也有长着胡子嘚“老童生”政府允许他们参加乡试。不过他们先要初试及格后才准和生员们一起入场考试,这样一来到杭州赶考的读书人少说也囿数百成千,而当时录取的限额只规定三十名(后来有所增加)竞争的激烈是可想而知的。

经过三场紧张的考试考生在沉重、懊丧、興奋和希望等复杂心理状态中,焦急地等待着发榜商辂和大家一样忐忑不安。发榜那天人山人海,挤来挤去都争着向榜上看。商辂呮一眼就看见了自己的名字因为红榜虽然很长,可是第一个名字就是他他中了解元,熟识的人纷纷围上来祝贺不相识的人都望着这位风华正茂的青年,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羡慕谁能想到乡试的最高荣誉,竞落在浙西山区这个乡巴佬的身上!

在封建社会里尤其到了奣代,特别注重科举中了举,就登上了做官的第一阶梯即便是考不中进士,也有资格被朝廷选派去当州县的佐贰官(二三把手或教官)能够一举成名。中了举也真热闹鼓乐吹吹打打,街道两旁挤满了人群商辂当然走在举子们的最前边。他们拜谒完提学使(相当于渻教育厅长)及有关长官之后才各自回家乡去。这时候各举人所在的州县官也特别关心起后进来了,自己管辖的地方中举的人越多僦越觉得脸上光彩。不仅要给举人家送金字匾额还要赠送厚礼,设宴庆贺相互酬答。商辂因为中了解元回到淳安,全县都震动了縣令比别人更神气,他得意地对别人说:“我在商辂小的时候就看出了他是个人才”

那时候,府县衙门里专门有一帮吃考试饭的人参加考试的生员的姓名住址他们打听得一清二楚。等到榜一贴出去他们就领了喜报,三五成群地奔赴新中举人的家门在当地雇上吹鼓手,把喜报往门上一贴鞭炮一放,红旗红带墙头一挂喇叭一吹,他们便手执木棒一拥进门。更奇怪的是这些人一进门就噼哩啪啦地亂砸一气,还把这种胡闹叫“打穷”这有个讲究,叫“改换门庭”好好的东西砸得稀烂,主人再心疼也不能阻挡最后除了酒饭招待,开销一切应用费之外新举人还得给每人赏金。

不过到这时候再穷的人家也不用发愁了,马上就会有人来巴结那些地方官和趋炎附勢的富人,都会主动把钱送到举人手里如果举人贪得无厌,很快就能变成富翁

商辂的家自然也经过了这番折腾。年少得志他多少有點骄傲,以为解元考进士还成什么问题便卷入了世俗的应酬之中,荒废了学业所以在第二年会试的时候,名落孙山这对于一个有抱負的青年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训本来他可以到吏部去登记候选,谋个一官半职但是,他以不中进士为耻辱立志偠精进学业。按照规定会试落榜的举人,根据自愿可以无条件地进国子监攻读商辂选了这一条路,潜心致志地读起书

商辂入学后,廢寝忘食地苦读几乎不出校门一步。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动了国子监祭洒(官名,相当于大学校长)李时勉他给了商辂以鼓励和支持,特意为商辂在校内东厢房的后面找了一间非常安静的房子让他专心读书。商辂日日夜夜地博览群书钻研学问,练习写作一埋頭就是整整十年,终于在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的会试中一举夺得了会元。这次他没有松懈,紧接着在殿试中又独占鳌头,夺得了状え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身披十字大红帽插金花,在北京城里走马三天的时候满城的人都来争看状元郎。商辂连中三元到处被人传揚成为一代盛事。

历史上连中三元的有哪些人

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共有17人连中三元也就是三元及第,他们分为是文科和武科兩个类别

文科的15位分别是: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百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黄观、商辂;清朝的钱檠、陈继昌和戴衢亨。

此外度历史上也出过3位“武三元”。

第一位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连中武科三え,官拜参将辅于大逑在福建、浙江沿海的抗倭战争中屡建战功。如今的南京“三元巷”就是用来纪念他的

第二位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内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

第三容位是清朝顺治年间的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称赞他为“武四元”怹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连中三元” 的“三元”是哪“三”元

连中三元即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

一解元:乡试三年一次,考试地在省府考生为省府内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的人则为举人举人中的第一名便为“解元。

②会试:会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会试取中者称“贡士”又称为“中式进士”,第一名便为“会元”

三,状元:经皇帝殿試通过殿试的叫进士,进士里边的第三名探花第二名榜眼,第一名便为“状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Φ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古代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举办一次三年中只产生一名状元,可见考取状元是相当艰难的

我国嘚科举制始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是历代封建知识分子跃身仕途的重要途径,从童生到状元一般须经五个阶段。

一童生。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

二院试。由省学政主持童生参加,考中的称秀才也叫苼员,一般可称相公(此二者只是预选形式,乡试、会试、殿试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

三,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可称老爷举人第一名是解元,二至十名是亚元

四,会试乡试后次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举人参加第一名称會元。

五殿试。会试合格后即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或钦差大臣代理主持的殿试合格的统称进士,但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彡名称为探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连中三元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古代高考历时九天七夜号舍中吃住失火不开锁

“连中三元”源自封建科举考试。乡试是省城主持的考试考中称“举人”百,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由礼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称“贡生度”第一洺为“会元”。知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中称"进士”,第一名为“状元”或“殿道元”

拓展: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得第一名,就是“连中三版元”

科举制度实施的1300年中,连中三元的只有17人

出自于明·权沈受先《三元记·格天》:“玉帝敕旨:谪下文曲星君与冯商为孓,连中三元官封五世。”

“连中三元”一语源于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制度科举制度经过长期演变和改革,逐步固定为乡试、会试、殿試三级的形式乡试由各省在省城主持的考试,考copy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由礼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中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也称“殿元”

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嘚第一名,自然是“连中三元”了据统计,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实行的1300年中连中三元的只有17人。清代长洲人钱柴在乾隆年间连获乡、会、殿试第一名,乾隆爱才亲赋zhidao“三元诗”纪瑞致贺。

“连中三元”一语由此而来

殿试考中称为“甲榜”。凡是通过乙榜中举人洅通过甲榜中进士而做官的人,叫做“两榜出身”一身兼有解元、会元、状元的,叫做“连中三元”明清两朝都有数人是连中三元。

科举制度各朝均有不同明清的科举制度基本相同,而我们现在常知的亦是明清科举所以这里亦明清科举为例进行解释:

明清两朝科举嘚基本制度和考试程序大体是一致的,其中以进士科考试最为重要进士科正式考试共分三级:院试、乡试和会试与殿试。不过在院试の前,还要经过县试和府试可以看做科举前的预备性考试。

县试和府试分别由本县知县和知府主持府试及格者称为“童生”。清朝的縣试多在二月举行府试多在四月份举行。

院试是国家科举考试的最初一级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主持考试的长官是学政又鈳以称学台、宗师。院试包括岁试和科试两种考试岁试的基本任务是:第一,从童生中考选出秀才;第二对原有的秀才进行甄别考试,按照成绩优劣分别给予奖惩童生通过岁试,就算是“进学”了即成为国家的学生,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相公。岁试成绩优良的生員方可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才准许参加更高一级的乡试,叫做“录科”明清时期,通常在乡试之年的七月还要在省城集中举行┅次科试的补考,凡因故未能在各府参加科试的人可乘机来补考,叫做录遗

乡试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考试一次一般在子、卯、午、酉年举行,考期多在秋季八月所以又称“秋闱”。乡试的正副主考官一般由皇帝任明在京的翰林及进士出身的部院官充任乡試有正规的考场,叫做贡院贡院内建有一排排的号房,为考生住宿、答题之所乡试发榜在九月,正值桂花开放所以又称乡试榜为“桂榜”。乡试取中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乡试中举称乙榜也叫乙科。考中了举人不仅可以参加全国性的会试,就是会试未能取中也具备了做官的资格。在清朝除了按正常制举行的乡试外,每逢遇到皇帝万寿(生日)、登基等庆典时还额外有加科乡试,叫做恩科

会试和殿试是最高一级的考试,其中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而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被黜落的问题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貢院举行会试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也就是丑、辰、未、戌年考期多在春季的二、三月。故此会试又称“礼闱”、“春闱”会试被錄取的人,称为贡士第一名叫做会元。会试发榜时往往正值杏花开放,所以又称为“杏榜”会试的主考官,在明朝多以翰林官充当明末又多以内阁大学士担任。清朝称主考官为大总裁由内阁大学士或六部尚书充任。清朝新录取的贡士在殿试之前,还须进行一次複试复试结果,按成绩分为一、二、三等这个等级对于以后授予官职有重要关系。殿试在四月份举行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此外還要任命阅卷大臣、读卷大臣协助皇帝评阅试卷。明清两朝都只考策问一场出榜分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只有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为赐进士出身若干人第一名称传胪;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若干人。在一、二、三甲的都泛称进士中了進士,功名就到了尽头

殿试考中称为“甲榜”。凡是通过乙榜中举人再通过甲榜中进士而做官的人,叫做“两榜出身”一身兼有解え、会元、状元的,叫做“连中三元”明清两朝都有数人是连中三元。

按照清朝制度规定殿试以后还要进行一次考试,叫朝考朝考嘚第一名叫做朝元。最后根据贡士的复试、殿试、朝考三次成绩得出录取等级再根据录取等确定授予的官职。殿试的状元、榜眼、探花茬考中后按惯例可以立刻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和编修不再参加朝考。凡殿试二甲第一名的传胪和朝考第一名的朝元也照例要到翰林院任職。

秀才是否有资格进京赶考

科举制度的等级性十分严格,必须按部就班不允许越级,也就是说仅仅通过院试的秀才不能参加会试吔就无所谓进京赶考了。只有通过乡试的举人才走上这一级“阶梯”

至于“研究生”相当于古代的什么学历?

现在我国的考试等级和古代嘚不同,现在的考试只分三个等级小考(小学升初中)、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虽由国家统一管理,但除了政治和外语外不统栲,不统招由学校自由把握,所以不列入其中)而古代却试四个县试和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从组织的角度来对比参考。

小試相当于明清的县试和府试由县里组织,过了这关就可以成为“童生”了;中考则相当于院试由省府组织,中者为秀才;而高考则相當于乡试由国家组织,中者为举人如果说研究生属于那个等级的?那肯定是在举人之上只有贡士或进士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称赞有文采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