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高考了,哪里能学到数学的数学秒杀技巧巧呢

本人 2011 年新课标卷数学150。

高考数學满分其实没有什么奇技淫巧,只需做好两点:

按题主的说明我就先从我的故事说起。

1.我是如何做出来高考的压轴题

我高考的试卷昰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新课标卷》,当年黑龙江、吉林、河南、宁夏、新疆、山西、海南这七个省份考的,第 21 題是压轴题

考场上我顺利做完前面的题,到了压轴题还剩不少时间所以面对压轴题,我内心没有大的波澜这道题题目如下:

我看完題目第一问,心里开始有点底气了它告诉了过某点的切线方程,就相当于给出了两个条件:1.过哪个点2.在这点切线斜率是多少。

那么利用题干中的函数和它的导数分别列两个式子,解两个未知数理论上没有一点问题。于是我就这么做了

第一小问比较普通,我的方法囷标准答案没什么区别:

首先由第一问的结果知道 f(x) 的具体表达式。

我心里想:1.它的形式并不复杂2.它和所求不等式的右半边非常有关!峩指的非常有关是值形式上,前半部分都是 lnx 除一个东西后半部分都是一个反比例函数。

这时候我就想把它们两整到一块:题目中问“左邊>右边”我就把它等价于“左边减右边>0”,我这个想法主要来自于刚才说的“左边和右边形式差不多”然后就得到了:

说实话,栲场上我做到这一步突然有点慌了因为目标是让这个式子恒大于 0 ,求 k 的范围但是二次函数和对数函数混杂到一起,我就不知道该怎么處理参数了。

心跳开始加速,十几秒后我想,不管怎样不能卡在这一步,用笨办法也要做下去就分离参数 k 吧!

这个步骤不在任哬版本的标准答案中,所以我就手写了相信高考在 130 以上的人对下面这个思路都比较熟悉:

“分离参数后,想要 k 小于右边式子恒成立得偠小于它的最小值”。

然后我硬用求导公式把它求导发现 x=1 时取到最小值!

但是 x=1 带入不进去啊,此时我突然明白出题人可能是特意不想讓你用无脑的分离参数法来做。所以我就联想到了洛必达法则(因为我有点数学竞赛经验)——当 x=1 带入不进去的时候可以把分子分母分別求导,再代入 x=1

所以①式右边的最小值就是 -1+1=0而且取不到,所以 k 的范围是 k≤0 做完这步,我特别特别高兴就差没在考场上跳起来。我觉嘚我已经知道答案了

但是接下来我又遇到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写出严谨的过程?

我不能直接用洛必达法则解释因为它在当时属于超纲內容。但以我做题的经验这时总能找到一种说法把结果解释通(手动滑稽)。

最后我用的是先整理成式 h(x)(取重点分析的部分)再分类討论:

1.k>0时,证明存在 x 使得式子大于零不恒成立(没记错的话是证明h(0)=0,且在 0 到某个和 k 有关的数之间是单减区间);

2.k=0 时证明原式变得非常简單,易证成立;

3.k<0 时h(0)=0 且在 x>0时单调递增,所以大于 0 成立

逻辑没问题,而且看起来满满的答案也对,改卷老师就给我这道题全分了丅面是官方标准答案,说实话我如果没用“分离参数+洛必达法则”得知 k=0 是分界线,我是没法按下面这个方法做出来的(因为如果我没算出来0的话,就不知道为什么第一类要按k≤0分)

所以解难题的 5 个关键点是:

1.你要稳健快速的做出第一问,压轴题的第一问也应该像基础題那样轻松

2.你要熟悉常见“套路” ,对于难题才有下手点

3.对于课内知识的延伸最好会一些,虽然考纲中不直接考但会有帮助。

4.有些時候先把答案猜出来,或者试出来再想标准解法。

5.有了答案尽量用最规范的形式作答,否则会被扣过程分

2.我如何做到简单题不失誤?

除了刚才讲的压轴题前面的简单题、中档题更要注意,毕竟错一道题就与满分无缘了

但是,我们往往在简单题上会失误更有可能落入出题人的陷阱。而且丢分的比值比难题更高

该怎么避免简单题的失误呢?简而言之就是有创造性的刷题。

大多数人处于没有创慥性的刷题状态他们只是努力。这样的努力确实会给带来成绩提升然而很快他就会到达一个成绩高原(performance plateau),比如总是考 120 ~ 130

有创造性的刷題是什么样的呢?按照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K.Anders Ericsson)的理论我们必须要在刻意练习(delibrate pratice)中才能突破成绩高原,不断提分

一项通常由┅位老师所设计的、以有效改善某一个体的某方面表现为唯一目的的活动。它要求将自身能力拓展到舒适范围以外然后不断接收反馈。

峩回顾年少时的经历我才发现,我当年学习的方式正是刻意练习

首先,我和大家一样疯狂地刷题。但不同的是我总是会去追求一些更难的题,也就是在我能力范围外围的题这与我的竞赛经历有关,我做了大量的竞赛题

我喜欢用“stretch”(拉伸)这个词来描述刻意练習的感觉。每当我做一道新的难题时大脑的不适感会极其接近身体上的紧张感,就好像我的神经细胞本身正在进行重组形成新的构造。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你做那些题时会感到头疼,肌肉紧张不舒服?

做完题我会立刻对答案或者问老师,这就让我得到了即时的专业反馈但是这些反馈还不够,为了下次不犯错我需要其他的办法。

我会把自己的错题记在本子上我总是不断地在提醒自己,知道那里囿“雷”下次避免。但有个问题又来了一个人的刷题量是有限的,我当时每天也就刷两套卷子没法穷尽所有的 “雷”,我担心下次還有其他题让我失误

后来,我发现了一个快速“排雷”的方法:

当时我每次数学都能考 140 左右,每到课间和中午班里就有同学来问我數学题,一开始我觉得这事只是帮帮同学对自己没啥好处。我把这件事在我心里跟“做慈善”差不多我认为这是我单向的输出知识。所以我的策略是占用自己时间不多的话就帮帮,占用多的话就委婉地拒绝毕竟高三了,自己的时间也很宝贵

但后来发现,诶他们問的这题还挺有意思!要不就是难题,我也正好可以练练;要不就是看似简单但是有陷阱的题,我自己刷一张卷子都不一定遇到这么一噵让自己失手的题无论是哪种,我都要赶紧记下来以防以后出错。这比我自己刷卷子找易错题高效多了!毕竟大家都是同一个班同一個老师教的他们容易错的题我也容易错。

通过这个方法我的脑海中就有了一个“错题本”,这不仅仅是我的错题还有全班很多同学嘚错题。

而且他们在课间问我的时候,周围好多人看着呢我好于面子,真的遇到不会的题也不好意思说不会于是就说,“我已经想箌怎么做了但讲起来比较长,快上课了来不及讲了下节课间给你讲”,然后逼着自己赶紧做出来一定要做出来,这种磨砺对于我在栲场上限时做压轴题帮助很大

我就这样日积月累收获了很多难题、易错题,并通过“给别人讲解”练习了如何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洇此真正的高考考场上,对于难题不仅能想到怎么做,还知道了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写清楚于是取得了满分150。

所以简单题不失误的关鍵点是:学会刻意练习。

做我们擅长做的事情是令人愉悦的但刻意练习的要求恰恰与之相反。刻意练习首先要努力集中注意力和精力這是它的“刻意”之处,而大多数人只是在进行弹几下琴或挥几下网球拍这样不需要思考的活动我们追求的进步,是在做题中的不愉悦、甚至是痛苦中产生的


更新:现在回忆起来,高考数学满分不只是靠高三的学习,它其实是我过往经历的一个总和详见下文

}

对于高考科目的恨我想除了英語也就只剩下数学了!

所以这些年来,网络上也总是出现这样的叫嚣:数学滚出高考80%的数学知识我们普通人都用不着……!

这些话我们時常能听到,甚至一些名人也来凑热闹!

比如说韩寒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就我而言数学只要到初二水平就绝对足够了,理化也只需學一年……”

韩寒是个大作家啊!不管是在现实里还是在网络上都拥有很高的名气所以他这样一说,很多人都响应很迅速比如一些什麼你看韩寒都这样说了、我认为韩寒说得对……!

但是大家没有仔细看,人家韩寒说的是对他个人而言

我们都知道,韩寒成名很早早姩一篇《杯弓蛇影》名震江湖,后来一本《三重门》成为了知名畅销作家!

对于一个年少成名的作家而言数学学到初中或许就真的够了,因为的确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用不着高等数学!

但是我们普通人学习数学真的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高等数学吗?

其实不昰有一个东西叫做数学思维,这个数学思维不是算术并不能完全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实用上,但是它又是真实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苼活中的。

数学思维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能力,或者说是一种感觉也可以它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思维等等。

峩们举个简单的例子说一下什么是数学思维里面的逻辑思维!

你不是博士么学历这么高怎么连女朋友都找不到?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聽到这样的话我们仔细品一下这句话就知道了,这句话很明显是缺乏逻辑性的因为反推回去我们得到的信息是,你学历高就必须能找箌女朋友

这种就是无逻辑性的偷换概念,在说这句话之前先是认定了学历高就可以找到女朋友

而这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弱的表现,逻辑思维能力弱的人说话经常会出现充分必要混淆、因果倒置、以偏概全、错误归因、偷换概念的逻辑谬误

当然,这是只针对个人的重要性!

而放大到一个国家身上如果一个国家数学不强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将会陷入停滞!

我们来看华为老板任正非是怎么说的:

“这30年其实我们真正的突破是数学,手机、系统设备是以数学为中心”

“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教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創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箌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的确数学作为万物科学的基础,在自然科学科技发展领域数学相当于是根基,如果数学不强那么很多東西都无法构建成功!

比如现代物理为什么能发展得如此之快,这要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发明了数学反推法研究法里面的核心自然就是数学。

不过由于爱因斯坦在数学上成就并没有像物理成就那么大所以在使用这个方法研究物理学的时候,他经瑺需要和其他著名的数学家合作!

比如他就找过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想要和陈省身先生进行一次合作,但陈省身先生没理他!

並且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当时他名气大的不了但已经没有用了,我不会因为他是爱因斯坦就和他合作!

而这种方法被后来的杨振宁给发揚光大了杨振宁一直说,他的数学给予了他研究物理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比如杨振宁曾和李政道先生一起以宇称不守恒获得了诺奖但兩人分道扬镳之后,杨振宁继续在物理学上发光发热而李政道先生则没有太大的起色了!

杨振宁对此评价道:政道在物理学上很有天赋,可惜就是数学上不太好!

可见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数学,那么万物科学也就不存在了!

对此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先生说过這样一段话:

“研究金融要学好数学工程技术需要数学,生命科学研究需要数学大数据的处理需要数学,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密码科学等也需要数学只有不懂数学的人,才会讲数学无用论”

的确,现在很多学生排斥数学家长们也发出了疑问,学好数学到底有什麼用

丘成桐先生就此给出了解答:

“很多家长们并不了解,其实数学是一门很有前途的学科我在哈佛大学30年来,没有看到过一个念数學拿了博士的找不到很好的工作”

的确,现在由于进入了科技爆发的时代在很大程度上,数学系优质学生是稀缺的所以我们看,华為每年招聘都会去莫斯科大学招聘数学系学生而工资待遇也是非常丰厚的!

所以不要认为我们生活中用不着高等数学,就理所当然的认為数学没有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秒杀技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