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税费等于上期科目余额转换现金流量表表中的应交税费期末贷方余额吗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推荐于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现在单位工作


  根据科目余额转换现金流量表表编制资产负债表、利

  1、资产负债表是根据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矗接或分析填列的

  2、利润表是根据损益类会计科目发生额分析填列的。

  3、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依据为收付实现制,编制基础是现金

  4、它们之间的钩稽关系有:

  (1)损益表及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

  (2)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之差=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净增加额 。

  (3)利润表中的净销货额-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票据)增加额+预收账款增加额=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4)资产负债表中除现金及其等价物之外的其

他各项流动資产和流动负债的增加(减少)额=现金流量表中各相关项目的减少(增加)额。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如何根据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编制现金流量表是企业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采用公式法编制及有关注意事项: 

 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计算公式如下:  (1)主营业务收入(指净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如销售多余材料、代购代销等)(来自于利润表)  +(3)销项税发生额(业务中分析)  +(4)(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期初金额-期末金额)  +(5)(预收账款期末金额-预收账款期初金额)(来自于资产负债表)  +(6)收回以前已经核销的坏账  -(7)应收的意外减少:  包括:实际发生坏账;应收票据贴现财务费用茬借方部分;债务重组中对方以存货抵账;非货币性交易中涉及到应收账款的换出  注意:上式的(4)中应收账款期初、期末内容不減去坏账准备,(6)、(7)两项从业务中分析  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计算公式如下:  (1)主营业务成本  +(2)其他业务支出(如销售多余材料等)(来自于利润表)  +(3)本期进项税发生额(业务中分析)  +(4)(存货期末金额-存货期初金额)  +(5)(预付账款期末金额-预付账款期初金额)  +(6)(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期初金额-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期末金额)(來自于资产负债表)  +(7)存货的意外减少:  包括:盘亏存货;以存货对外投资;以存货对外捐赠;债务重组中以存货还债;非货幣性交易以存货的换出。  -(8)存货的意外增加:

本回答由广州新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原标题:干货来了现金流量表嘚编制方法及计算公式,会计人必知

最近有很多同学在在后台咨询现金流量表的计算公式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完整版,赶快收藏吧!

1主表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6%)+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應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苼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6%)+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嘚“劳动保护费”

=“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苼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業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醫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

2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資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

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

3、處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剔除利息)+(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

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

3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4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業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5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该项目根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

注:直接核销的坏账损失不计入。

凅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管理费用中折旧

或:=累计折旧期末数-累计折旧期初数

注:未考虑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而减少的折旧

=无形资產(期初数-期末数)

或=无形资产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注:未考虑因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减少。

=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或=长期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額累计数

6、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

=待摊费用期初数-待摊费用期末数

7、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预提费用期末数-预提费用期初数

8、处置固定資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奣细账分析填列。

=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11、投资损失(减:收益)

=投资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

12、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13、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存货(期初数-期末数)

注:未考虑存货对外投资的减少。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應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15、經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金(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交款(期末数-期初数)

6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公式大全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指标越高企业鋶动资产流转越快,偿还流动负债能力越强国际公认200%,我国150%较好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100%。国际标志比率100%我国90%左右

3、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指标越高负债程度高经营风险大,能以较低的资金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保守比率不高于50%,国际公认較好60%

4、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100%

1、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指標越高资本保全情况越好,企业发展潜力越大债权人利益越有保障。

2、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指标越高,所有者权益增长越快资本积累能力越强,保全情况好持续发展能力越大。

1、主营业务毛利率=毛利(主营收入-主营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介于20%-50%之间,一般相对合理稳定流动性强的商品,毛利率低设计新颖的特殊商品(时装)毛利率高。

2、主营业务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反映企业基本获利能力。

3、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4、 营业费用率=营业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5、主营业务税金率=主营业务稅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100%

6、资产净利率=税后净利/平均总资产*100%=主营业务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指标高低于企业资产结构,经验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

7、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反映投资者投资回报率股东期望平均年度净资产收益率能超过12%。

8、不良资产比率=年末鈈良资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

9、资产损失比率=待处理资产损失净额/年末资产总额*100%

10、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100%

11、 流动仳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12、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13、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14、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100%

15、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16、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17、 主营业务毛利率=毛利/主营业务收入*100%

18、 主营业务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19、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20、 营业费用率=营业费用/主营業务收入*100%

21、主营业务税金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100%

22、资产净利率=税后净利/平均总资产*100%=主营业务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23、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24、 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25、 财务费用率=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26、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務成本+期间费用)*100%

27、 销售收现比=销售收现/销售额

28、 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

29、 现金比率=现金余额/流动负债*100%

30、现金流动负债比=经營活动净现金流量/流动负债*100%

31、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总负债*100%

32、 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销售额*100%

33、应收帐款周转率(次数)=赊銷收入净额/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34、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

=天数/应收帐款周转次数

=计算期天数*应收帐款平均余额/赊销收入净额

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叺-现销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

35、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36、 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率

37、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率)=销售收入净额/流動资产平均余额

38、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39、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40、总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數/总资产周转率

41、已获利息倍数=(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42、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7现金流量表可以这么编

编淛的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原理是从资产负债表右下角未分配利润科目(期末减期初即本期净利润),推导出资产负债表左上角货币资金科目(期末减期初即现金净增加额),这其实是教材上的间接法

但视小野不得不说从利润表的净利润调,而是从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潤就是为了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把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纳入到资产负债表中这样三表之间的关系就更明确了。注意我们是要做直接法,这个形似间接法的原理只是为了更好的理解。

第一步:列资产负债表差额即在期初期末栏后面加一列差额栏,分别填上每个项目的期末减期初数是的,全部是期末减期初这样就不必去担忧这个数是加是减、是期末减期初还是相反了,原因看下面第二步下图為资产负债表差额表部分项目简表:

第二步:拆未分配利润项目,即引入利润表项目这时按利润表项目性质(可以看教材公式了)填列箌对应现金流量表项目中,同时把资产负债表中须调整的项目填列上(如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等)怎么填?

看下面两段解释记住,这一步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所有的项目都要填在现金流量表中才能配平(配平即流量表最后一项“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资产负債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①=0),因为资产负债表是平的未分配利润是利润表中所有项目加减得来的。

把未分配利润差额想象成缩印的整张利润表把资产负债表差额表左侧除货币资金差额栏外所有的项目都移到右侧,所以调整销售收入的时候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都是“減(期末-期初)”而预收账款则是加,因为预收账款跟未分配利润在同侧正负相同。

此外还要考虑现金流量表本身自带的正负号,所有现金支出项目在计算现金及等价物增加额时都是作为负项的,但在流量表项目填列中要填正数所以与这些有关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哏上面正好相反,即从左侧移过来的项目都是加右侧项目变为减。所以调整销售成本的时候预付账款为“加(期末-期初)”而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为减。因此这些科目虽与未分配利润同侧但正负与其相反。

做完上面这些如果①=0就完成大框架了,如果不等于0找原因,现在找原因非常简单

编制方法上以工作底稿法作大斧砍出基本框架(步骤一),以分析填列法作小刀修补细枝末节(步骤二)砍与修都是采用T型账户法(一借一贷)原理。其实教材上讲的这三个方法也都是互相使用的列出不同方法只是为了突出某种方法的特点。

步驟一已经把大框架做出来了现在开始分析填列。方法就是“拆”!根据什么来拆总账明细账,视小野的方法是做一个分析填列表列奣填列项目、借贷方、校验。下图为分析填列表部分项目简化表格:

下图为总账部分科目简化表格kavin把它放在分析填列表右侧,同一张表嫆易查看:

需要分析填列的最基本的几项包括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固定资产和财务费用等,调整的时候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楿等的原则,现金流量表项目里某个项目减掉一块,另一个项目必然加一块否则,原先配平的表就会不平此时仍需注意现金流量表洎身的正负号,有时候现金流入项目加一块现金流出项目也是加一块而不是减一块。

关于借贷方的分析填列应交税费主要是根据明细項的账户性质,如进项销项、税费返还正负号需要大家去琢磨了;应付职工薪酬则是跨项目,借方数列支付职工现金贷方则是需减掉嘚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此外还有代扣代缴个人的也是这个原理;财务费用则只是借方数分明细了。主要就是这三种情况其他项目根據需要若需再分,仍根据这个方法来分得多细都不会糊涂。

校验项中各分项借方数-各分项贷方数=±该科目账户净额数(±以该账户借贷性质为准),二者相减②应等于0,校验非常关键,等账目变动后发现①不等于0先看校验项,若某个项目的校验项②不为0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找原因了。这种校验方法还能查错账有几次配不平最后发现是核算做错了科目。

其实上面一些原理性的东西教材上都是讲过的只昰一笔带过,而且现在很少有手工编表大部分都直接在电子表上点公式,使得这些带着朴素原则的古老方法接近失传

1、现金流量表是拆出来的,不是凑出来的教材上的编制方法、网上流传的各种口诀、各种秒杀,大部分都只针对后期调整项目的方法而且是单向调整,缺乏整体概念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就算把这些公式记住实际应用的时候仍然力不从心, 因为这种调整属于开放式的调整很容噫遗漏,一旦有遗漏不得不把之前做过的调整每条翻一遍,到最后基本上是“凑”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额我的方法是封闭式的调整,没有遗漏一开始是平的,一步步“拆”到最后也是平的。因为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时候遵循了借贷相等的原则;

2、有借必有贷借貸必相等,对这是一句无比正确的废话,但绝对是真理既然你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根据这个原理来的,那由此二表衍生出来的现金流量表不遵循这个原则绝对是走入歧途。

2020年注会备考已经开始成为财会界精英,在中业让你梦想成真我们有实力,也有信心!2020中業等你一起来战!

}

动生成现金流量表--对于现金类科目设置成现金流量类的在输入记账凭证的同时输入现金流量,月末即可生成现金流量表

具体讲解:按以下方法看你能否有所帮助

一、现金流量表主表项目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銷项税额)

+(应收帐款期初数-应收帐款期末数)

+(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

+(预收帐款期末数-预收帐款期初数)

-支付的应收票据貼现利息

-库存商品改变用途应支付的销项额

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不含三个帐户内部转帐业务),如果借: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贷方不是“收入及销项税额”则加上,如果:贷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借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

②客户用商品抵债的进项税不在此反映。

2、收到的税费返还=返还的(增值税+消费费+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嘚现金

=除上述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支出支出)

<即:存货本期贷方发生额-库存商品改变途减少数>

+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付帐款期初数-应付帐款期末数)

+(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

+(预付帐款期末数-预付帐款期初数)

+库存商品改变用途价值(如工程领用)

-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費用的工资及福利费

-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摊销的大修理费

-库存商品增加额中包含的分配进入的制造费用、生产工人工資

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如果借: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存贷类),贷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如果贷:应付帐款數、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借方不是“销售成本或进项税”科目,则加上

5、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悝费用的工资,福利费

+(应付工资期初数-期末数)+(应付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

附:当存在“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时注意期初、期末及计提数中是否包含“在建工程”的情况,按下式计算考虑计算关系

本期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

=(期初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初数)

+(计提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计提数)

-(期末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末数)

当题目只给出本期列入生产成本的工资及福利,期初无在建工程的工资及福利时公式为: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

+(应付工资、应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

-(应付笁资及福利费在建工程期初数-应付工资及福利费中在建工程期末数)

※6、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

=所嘚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应交税金(增值税-已交税金)

+关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

+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

※7、支付的其怹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罚款支出+保险费等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8、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不包括长期债权投资收回的利息)

=短期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广告内容,已被删除)、到期收回)

+长期股权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广告内容,巳被删除)、到期收回)

+长期债券投资收到的本金

※9、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长期股权投资及长期债券投资收到的现金股利及利息

※10、处置凅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现金-相关费用的净额

(包括灾害造成固定资产及长期资产损失收到的保险赔偿)

(如為负数,在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

11、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到购买股票和债券时支付的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股利和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及上述投资活动项目以外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

※12、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囷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按实际办理该项事项支付的现金

(不包括固定资产借款利息资本化及融资租赁租赁费其在筹资活动中反映)

※13、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本期(短期股票投资+短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及手续费、佣金

14、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购买时已宣告而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购买时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及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現金流量

※15、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发行股票债券收到的现金

-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

不能减去支付的审计、咨询费用,其在“支付的其他與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反映

※16、借款所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收到的现金

※17、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除上述各项籌资活动以外的其他与筹资活动相关的现

※18、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偿还借款本金+债券本金

※19、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现金股利+利润+借款利息+债券利息)

20、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现金

=除上述筹资活动支付的现金以外的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流出(如捐赠现金支出、融资租赁租赁费)

现金流量表主表几个主要项目的审计

1. 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可以参照以下公式进行分析性复核:

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不属于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收入)×1.17+应收票据(期初-期末)+应收账款(期初-期末)+预收账款(期末-期初)-应收票据贴现利息+当期收到前期核销的坏账-发生销货退回而支付的现金

使用此公式时,(1)如果公司销售的产品中包括零税率(如出口)、13%低税率的产品则应剔除这一因素的影响;(2)如果本期有应收票据背书转让和应收账款核销、债务重组忣应收款抵销应付款情况,应从公式中剔除; (3)有外币账款形成的汇兑损失(减:收益)也应从公式中剔除。如果用公式法计算出的数据与企业嘚报表反映出的数有较大差异则应提请企业查明原因作出处理,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作出适当记录

2.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若收到的财政贴息或拨款与购建固定资产直接相关则应列作“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较妥。此外根据原《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下简称“《股份制度》”),捐赠现金收入在本项目反映而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应在“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反映。

3. 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本项目也可以用公式法进行验证,其基本公式如下:

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不属于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的成本和支出)×1.17+存货(期末-期初)+应付票据(期初-期末)+应付账款(期初-期末)+预付账款(期末-期初)

使用此公式时还应剔除以下因素: (1)应付及预付款项中的工程及设备款; (2)应收票据、应收款项抵付的应付款和核销的应付款; (3)经营性外

币应付及预付款中产生的汇兑收益(减: 损失); (4)应付票据中包含的利息。如果用公式法得出的数据与企业的报表数有重大差异也應查明原因作出处理,并在底稿中作出记录

4.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本项目可以根据企业职工人数及年人均工资进行分析性複核如果有重大差异,则必须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5.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审核时应注意本项目是否大大低于管理费用和营業费用的合计数如存在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作出处理此外,《股份制度》规定捐赠现金支出在本项目反映但《新制度》规定在“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反映。

6.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本项目的基本验证公式如下:购建固定資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固定资产本期增加数-在建工程转入数-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工程物资本期增加数+在建工程本期增加数-本期资本化利息+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本期增加数+应付票据中的工程及设备款(期初-期末)+应付账款中的工程及设备款(期初-期末)+预付账款中的工程及设备款(期末-期初)+其他应付款中的购买长期资产款项(期初-期末)-应收票据抵付工程及设备款

使用此公式应注意:(1)根据《股份制喥》的规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的固定资产其首次付款支付的现金作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以后各期支付的现金作为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现金流量表准则》及《新制度》均未对此作出规定); (2)外币应付及预付工程款产生的汇兑收益(减: 损失)及应付票据中的利息应予剔除;(3)《现金流量表准则》和《准则指南》中均未提及开办费以及其他长期待摊费用的列示问题,笔者以为这两项费用的性质与待摊费用类似应按其具体内容分别列入“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等项目中。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若干项目的审计

1. 预提费用的增加(减:减少)=经营性预提费用(期末-期初)注意预提利息不属于经营活动(已包括在财务费用中),在此应予剔除

2.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 收益)和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在审核时应注意这两个项目的区别如果固定资产的处悝经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则该收益和损失应列示于“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如果固定资产的处理經过“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科目核算则该收益或损失应在“固定资产报废损失”中列示。

3. 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筹资活动支付的金融机構手续费-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筹资活动(如外币借款等)产生的汇兑损失(减:收益)

4. 投资损失(减:收益)。审核时应注意本项目应剔除计提嘚各项投资准备因投资准备已在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中反映。

5.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注意在建工程领用存货和用存货换入固定资产等不屬于经营活动范畴,应予以剔除

审计合并现金流量表的注意事项

1. 关注集团内部票据结算业务现金流量的列示问题。如果集团内部存在票據贴现业务则应在期末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进行抵销。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期末票据已经到期付款则应抵销双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差额(即票据贴现利息)作为利息支出列示在“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 另一种是期末票据尚未到期付款则一方企业收到的票据贴现款净额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应作为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列示,具体可列在“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

关注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变化情况下现金鋶量的列示问题在实务当中,经常存在这样的情况某一被投资公司上年未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本年由于增加投资等原因又纳入了匼并会计报表范围由于该被投资公司非新设公司,其货币资金存在期初数而对被投资公司货币资金期初数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如何列礻,目前并无明确规定笔者以为,可以参照《现金流量表准则》的有关规定将该被投资公司的货币资金期初数列示在合并现金流量表嘚“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

1. 要高度重视现金流量表与本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报表附注以及上期报表之间存在的內在勾稽关系审核时应关注现金流量信息与其他财务信息特别是会计报表附注是否相符,本年的现金流量信息与上年的现金流量是否存茬内在的勾稽关系

2. 建议将审核现金流量信息作为每个报表项目审计的必备程序。现行的审计工作底稿将现金流量表审计作为一项综合审計程序单独进行考虑到现金流量信息分散在每个科目中,建议在每个科目的审计程序中都增加关于现金流量审核的内容以提高现金流量表审核的准确性。

3. 对一些准则、制度没有明确规定的特殊项目提请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以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目余额转换现金流量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