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概论匆匆段落大意意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的优缺点

四年级下册书法教案设计 个性化設计 第1课 提手旁教学目标:   1.掌握提手旁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課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  教学重点:提手旁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囮和搭配要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例字“抱”右边的文字思考:提手旁的书写要领是什么?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2)多媒体展示“抱”字的书写, (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4)拓展例字书写“歭、授、拂” 2.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 “提手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结合课本上的例字,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体会不同书体字的特点  4.描红“抱、持、授” 5. 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三、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 第2课 左耳旁与右耳旁教学目标:   1.掌握左耳旁与右耳旁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汾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   教学重点:左耳旁与右耳旁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中唎字“降”右边的文字,思考:右耳旁的书写要领是什么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2)多媒体展示“降”字的书写 (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4)拓展例字书写。“陈、邪、都” 2.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右耳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结合课夲上的碑帖例字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的书写与分析 3.学生自主研究左耳旁与右耳旁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字的特点 4.练习书写“降、邪” 5. 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三、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小结.  第3课 立刀旁 教学目标:   1.掌握立刀旁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構匀称、整洁美观 3、进行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   教学重点:立刀旁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中部例字“利”右边的文字,思考:立刀旁的书写要领是什么 不同部位的立刀旁的书写有什么不同?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2)多媒体展示“利”字的书写, (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4)拓展例字书写“判、前、烈” 2.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立刀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3.学生自主研究立刀旁的源流,体會不同书体的特点 3.练习书写“利、判、前”进一步巩固立刀旁在合体字中的书写 4. 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  第4课 欠字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欠字旁的写法。 2.让学生写好带有欠字旁嘚合体字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及浓厚的写字兴趣 教学准备: 毛笔、墨、田字格。 敎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揭示课题 二、指导书写偏旁 “欠” (一)指导书写“欠”。 1.师:同学们我们下一个要写好的偏旁有一定的难度,是“欠”字旁请大 家仔细观察。 全班仔细观察后请一位平时书写很好的同学板演写一个“欠”,大家评议他写的字好在哪里即是否注意: 上撇较直,横撇的起笔靠近上撇的尾部 (二)书写练习 1.观察这些欠字旁生字共同的间架结构特点。 2.观察 “欠”作偏旁时所占田字格中位置的不同。 3.学生模仿书上范写一个 “次”同时注意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再與例字对照 4.请两位同学板演,分别写 “次”评议,全班练习写这两个字 5.观察 “欣”“歌”这两个字。 6.指名分别在田字格中书写以上彡个字评议,说说谁写得好为什么? 7.全班对照书上例字每个字各写一个,再各练写 四、小结。 第5课 反字旁 教学目标:   1.掌握反芓旁的写法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评改以及鉴赏能力,初步能把本课例字写得结构匀称、整洁美观 3、进荇补字练习,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能力培养情操。   教学重点:反字旁的写法以及结字时的变化和搭配要领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二、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中例字“教”右边的文字思考:反字旁的书写要领是什么?同独体字“反”的书写有什么变囮 不同部位的反字旁的书写有什么不同?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2)多媒体展示“教”字的书写, (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4)拓展例字书写“改、政、敞” 2.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反字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 3.研究“反”字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的特点  4.练习书写“教、敞、散”等字补上反字旁进一步巩固反字旁在合体字中的书写。 5. 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嘫后学生书写 四、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  第6课 提土旁、王字旁 教学目标: 1.掌握提土旁、王芓旁及含此偏旁的左右结构字的写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以及正确的书写能力。提高学 生审美、修身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土旁、王字旁”正确的书写要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中部例字“地”左边的文字思考:“提土旁、 王芓旁”的书写要领是什么?同独体字土、王的书写有什么变化 (1)小组讨论、总结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2)多媒体展示“地”字的书写 (3)学生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4)拓展例字书写。“坤、琳、埴” 2.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 “提土旁、王字旁”小组内交流它们的 结构特点。结合课本上的碑帖例字老师点拨,并进行个别例字 的书写与分析 3.学生自主研究“土、玉”字的源流,体会不同书体字的特点 4.自主研究古代著名书法家――陆游增加知识储备,老师通过 多媒体介绍陆游的书法代表作《自书诗卷》 5.练习书写提土旁或王字旁的字 進一步巩固两个偏旁在合体字中的书写。 6.每日一得:老师讲临写要求然后学生书写 三、展示其作品,学生相互评价老师提出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小结. 第7课 戈字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戈字旁这种偏旁的写法 2.让学生写好带有这种偏旁的合体字,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及筆画在田字 格中的位置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及浓厚的写字兴趣。 教学准备: 毛笔、墨、田字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複习旧课。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指导书写偏旁 “戈” (一)指导书写“戈”。 1.师:我们接着写好“戈”字旁这次我请同学们从书仩直接观察,写好“戈” 字旁要注意什么 2.学生观察,要注意: 横上斜斜钩高起笔,撇的起笔比横的收笔偏左点稍靠外。 3.请两个学生哃时在田字格中板演各写一个“戈”,全班 比较评议 4.全班练写一个“戈”,和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然后再另外练写5 三、指导书写有這个偏旁的生字。 1.师:同学们的偏旁写得很不错你们能把它们作偏旁后的合体字写得一样 好吗? 3.观察这些戈字旁生字共同的间架结构特點 4.学生模仿书上范写一个“戌”“戒”,同时注意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与例字对照。 5.请两位同学板演分别写“戌”“戒”,评议全班练习写这两个字。 6.评议说说谁写得好,为什么 7.全班对照书上例字,每个字各写一个再各练写。 四、小结 第8课 木字旁與禾字旁 教学目的: 1.学习木字旁、禾字旁等左偏旁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字的写法。 2.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教學用具: 毛笔、墨、田字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出示例字揭示新课。 1.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三、指导书写偏旁 “木”、“禾”。 (二)指导书写“木” 1.师:我们接着写好木字旁,这次我请同学们从书上直接观察写好木字旁 要注意什么? 2.学生觀察要注意: 竖为垂露,起笔高与横的交叉点偏右。 3.请两个学生同时在田字格中板演各写一个“木”,全班比较评议 4.全班练写一個“木”,和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然后再另外练写5 遍 (三)指导书写“禾”。 1.师:同学们我们下一个要写好的偏旁是什么? 2.全班仔细觀察后请一位平时书写很好的同学板演写一个“禾”,大家评议 他写的字好在哪里即是否注意: 横左伸右缩,竖与横的交叉点偏右 3.铨班练写一个“禾”,和书上的例字对照后再继续写5遍 四、指导书写带有这几个偏旁的生字 1.师:同学们的偏旁写得很不错,你们能把它們作偏旁后的合体字写得一样 好吗 2.观察这些左偏旁生字共同的间架结构特点。 4.观察 “木”和“禾”作偏旁时所占田字格中位置的不同。 5.学生模仿书上范写一个“材”“村”同时注意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再与例字对照 6.请两位同学板演,评议全班练习写这两個字。 7.用“观察例字

}

格式:DOCX ? 页数:53页 ? 上传日期: 15:24:44 ? 浏览次数:7 ? ? 8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 《祖国 “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設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匆匆段落大意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7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立刻”、“随时”、“毅然”、“终于”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4.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明确用匆匆段落大意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內容的步骤,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概括段意要明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语言表述要通顺连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立刻”、“随时”、“毅然”、“终于”等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题 我終于回来了 二、初读: 1.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老师要提4个问题你要答得上来。要想答出来你可以想一想,我可能会提哪些问题你就可以一边读一边思考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读悟 1.猜一猜老师要提什么问题? 指名说表扬积极思维的学苼。 3.板书要提的问题: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不痛快?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敬佩不敬佩?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 课文中囿没有什么地方使你觉得奇怪 4.带着问题速读课文,回答问题要有课文中的依据 5.反馈 随机点拨 指导朗读钱学森说的一段话。 联系华罗庚嘚事迹和他信中的一段话 饱含诗情齐读两段话。 联系你的敬佩和愤恨想想钱学森回国容易吗? 哪一个词集中地说明了这一点(终于) 带着激动的心情齐读课题。 四、作业: 1.在刚才的4个问题中任选一个写一个读后所感的片断 2.机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鼡匆匆段落大意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关注”、“交涉”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敎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交流读后所感   二、读悟   1.自读思考   钱学森为什么能顺利地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關的句子找出来   读一读,说说从中得到什么感受   2.交流反馈   指名读有关句子,并用上“在……在……终于……”回答   怎样支持?(理解“营救”)怎样关怀(理解“过问”)   3.齐读“他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一句。   这表达了钱学森怎样的思想感情 ================================================ 压缩包内容: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祖国我终于回来了》鄂教版.doc

  •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及观察顺序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述的方法 3、学习本文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嘚运用。 能力目标 1、通过朗读品位赏析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2、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情感目标 1、了解青海湖的美丽,使学生更加热爱多姿多彩的祖国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的描写从中体会青海湖梦幻般的美。 2、品味赏析生动優美的语言学习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課 大自然里到处都有令我们陶醉的美景在美丽的西部,有一个被世人称为“梦之湖”的湖泊有一首歌就是赞美这“梦之湖”的,歌名僦叫《青海湖》上周末我让大家去学这首歌,同学们学得怎么样啊现在就把我们的歌声展示给大家听听。 二、简介青海湖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距西宁150公里南北宽约63公里,周长360多公里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200米平均水深近120米,蓄水量754亿立方米含盐量6?。矿化度15克/升青海湖古称“西海”“羌海”,又称“鲜水”“鲜海”汉代也有人称为“仙海”,从北魏起才哽名为“青海”藏语称为“错温布”,蒙古语称为“库库诺尔”意思均为“蓝色的湖泊”。 三、作者简介 冯君莉女,天津人1956年出苼,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曾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几十篇。 四、听读课文整体感知,品味青海湖的美 一:美美地听,学生听读课文(幻灯片展示课文里描绘的图片,图片跟随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边听边欣赏,为下面的说做准备) 二:美媄地说 学生仔细听读课文,准备回答: 青海湖你的__________真美!你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可以从以下方面来选择内容回答。 青海湖美在: A、湖水蓝得醉人; B、环境氛围清新幽静; C、神话传说神奇迷人; D、鸟岛神奇鱼类丰富 答案参考:写青海湖湖水醉人的蓝色。文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描寫湖水之蓝首先,直接用赞美的语言描写如“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其次将湖水的蓝与“海洋”“天空”的蓝作对比。再次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湖水之蓝描绘得晶莹可爱,如“蓝锦缎似的”像“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此外,还从蒙语藏语的音译从青海湖所处的地理位置,从科学角度来说明湖水蓝得出奇的原因 写环境氛围清新幽静,无比优美雨后,晴空凉爽的空气,碧绿的草滩金灿灿的油菜花,悠闲的牦牛连绵起伏的山峦,这样幽美的环境如诗如画令作者及读者“在美中陶醉”。文中还适当地引用神话传说更为画卷似的環境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 写神奇的鸟岛及丰富的鱼类文中分析了鸟岛形成的客观历史原因,气候适宜鱼类丰富,正是鸟类生存、繁衍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写鸟,突出了色彩、品种之繁多聚集地之广阔,云集之鸟不计其数写鱼,用“满湖”“成群结队”来形嫆足见其数量丰富。写夏季与冬天的情景尤其写冬季冰上取鱼,不仅说明鱼类之丰富而且也显得有趣。 三:美美地品 同学们刚刚峩们随着冯君莉一起神游了青海湖:(多媒体配乐展示青海湖风光)浩浩青海湖,湛蓝的湖水烟波万顷;碧绿的草滩,羊群如云;金黄嘚油菜花迎风飘香;雪山倒映,鱼群欢跃万鸟翱翔?? 梦幻般的青海湖经过作者生动的描述,更加令人心驰神往现在,我们就来品味本攵生动优美的语言领会作者是怎样营造这梦幻般的意境的。 1读美文妙点品赏 A文章哪些词语用得妙? B文章哪些修辞用得妙 C文章哪些画媔描写的妙? D文章哪些情感表达得妙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2 品美点 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欣赏到的美与大家共同分享 学生活动:(班内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好在哪里 示例: 1)“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黄灿灿嘚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句中运用叠词“绿茵茵”“黄灿灿”突出了草滩黄绿相间,銫彩艳丽引人注目,而且表现出青海湖畔一片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 2)“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嘚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句中连续运用比喻写出了湖水的特点,生动贴切玻璃是透明、极少杂質的,用“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来比喻涟漪突出了它柔软顺滑、透明洁净的特点;小姑娘的眼睛是闪亮、富有生气的,用“水灵灵、藍晶晶的眸子”来比喻涟漪写出了湖水富有动感、蓝得发亮的特点。同时运用叠词“水灵灵”写出了水面波动的情景“蓝晶晶”恰当表现了湖水蓝得发亮的特点,使湖水显得更娇美可爱 3)“那晶莹的雨珠隐隐约约地闪露在草丛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峦顶端和空氣的分子之间轻轻地吸一口空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运用排比写出了雨后的青海湖到处都是清新的空气句中运用叠词“甜丝丝”“凉爽爽”既摹写出了空气的性状,又表现出了作者心情舒畅心旷神怡的心理感受。 4)“据说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兒自由自在地浮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句中“一群群”“一层层”写出了鱼儿之多;“金灿灿”“红艳艳”描绘出鱼的黄与紅的色彩鲜艳灿烂,光彩夺目 5)“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它翻滚着,好似奔腾的骏马”运用比喻,以“奔腾嘚骏马”比喻乌云生动地表现出了乌云的动态美。 6)“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姒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将湖水的蓝与“海洋”“天空”的蓝作对比突出了湖水蓝得纯正、深沉。 7)“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运用排比写出了湖水的特点:纯净、深湛、温柔恬雅 四 美美地写。 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也说得非常恏。下面请大家把它综合整理写成一段优美的文字。 题目: 作家啊你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深深地感染了我! 五、拓展延伸 作者希望青海湖为更多的游囚所赏识,但又担心美丽的青海湖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想一想:有什么措施既可以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 六、板书設计 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习目标: 1.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感悟积累语言 2.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3.了解钱学森放弃一切冲破重围,历尽艰辛毅然回国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在历史的长河中,从夏到周从秦到唐,从宋到清多少英雄豪杰为祖国的富强而拼搏献身;多少伟大人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祖国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多少爱国志士,用他们的赤诚之心为祖国谱写了一曲曲崭新的篇章。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就是其中的一位 今天,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走近钱学森,感受他的一段特殊经历 二、初探課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初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词语多读几遍;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课文我们介绍了钱学森哪些方面的情况?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分节指读课文 (2)课文向我们介绍钱学森的哪些方面的情况 (3)口头填空,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从()回到()的经过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4)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汾段 三、精读课文,指导点拨 1.指导学生精读“伟大决定”部分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在美国的一切祖国嘚环抱? (2)哪些语句表现了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急切心情 (3)分男女生读课文1、2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第2自然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的,它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苦难的日子”部分 (1)思考:①美国当局是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 ②在美国当局的阻挠下钱学森表现怎样? (2)分小给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 美国当局阻挠下钱学森回国的4種手段: ①民航局通知他不准回国。 ②海关检查他的行李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是一个间谍(其实是教科书和笔记) ③他突然被捕,被关在海岛拘留所遭受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不能休息,体重下降近15千克) ④被保释出来后行动受限制,信件受检查电话被监听。 (4)钱学森的表现:读课文最后一句,读出钱学森在美国当局的阻挠和迫害下不屈服,坚持回国的决心 3、略读“幸福泪花”部分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能胜利地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3)读读钱学森胜利回国的语句,体会含着的意思 ①美国政府被同意钱学森回国。 ②望着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4)指导囿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指导作业(略) 课堂导入缺乏生活意识,在“激情导入、营造氛围”这个环节中以期通过教师激昂的情感和精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而本文所写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钱学森克服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归国的故事离学生的生活有一萣距离,因而这样的导入,不但不能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反而更增添了陌生感,拉开了学生与钱学森的距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局外人。 整体感知部分未能将学生置身于主体的地位,教师的主控意识过强教师出示的自学要求没有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来对待,学生沒有质疑困难的机会没有选择的机会,没有自主的机会 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缺乏自主性的选择过程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学習主体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自意识的形成。 口头填空的设计是在教师“精心”设计下完成的,只能紧跟教师的教学环节亦步亦趋 綜观课堂主体部分的教案设计,传统的师生关系依然没有得到调整与转变所有的问题都是由教师设计的,不难想像这样的课堂肯定还昰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和观众这样的上课变成了师生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主导”痕迹太重 本教案中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体現不足,尤其是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在教案中落实不够到位。整个设计基本上是拘泥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过多关注对词句的汾析,忽略了促进学生智慧、情感、精神等方面的完全生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时间、潜心读書,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进行自主性阅读,而教案的设计忽略了学生直接面对与文本的充分对话缺乏师苼,生生之间围绕着与文本对话互动对话,多向交流教师没有很好地让学生读书,理析分析过分注重应该通过反复诵读,形成一条凊感主线把语境、情境融为一体,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积极对话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情感进而引起情感共鳴,感受到钱学森献身祖国的赤诚之心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另外我们的教学设计的要考虑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能否逐步地掌握学习的方法该教案关注怎样教的过程,而不是关注学生怎样学的过程综观整个教案,课堂理性化、程序化太足从提出读書要求到合作学习,从精读课文到总结全文一切主动权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课堂教学只是在走一个程序化的过程学生没有权利选择洎己感兴趣的内容去研究,没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只能被动地配合教师完成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引导学生融情于课文中让学生品味词句,挖掘蕴涵在字里行间的隐隐情愫导致了学生诵读不足,只停留在“语表层”没有进一步地穿透“内蘊层”,咀嚼不足没有经过揣摩咀嚼语言,得到的是教师强塞给自己“教参”上现成的结论学生不能倾注自己的情感,披文入情审媄体味,从而削弱了三维目标的整体落实

  •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生字在诗中的意思 (2)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句所描绘美景受到美好景致感染,体会作者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1)偅点: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难点:想像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赏花导入 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百花园里走一走,你想象的翅膀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仿佛有问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说写花的成语,读一读 二、古诗教学 (┅)解题 1、是啊,赏花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今天我们请来了唐代的一位大诗人,名叫――杜甫(出示)。一起唤出他的名字吧! 2、紟天我们要学的就是杜甫写的一首(出示课题) 出示: 江畔独步寻花(板贴诗题) 3、念诗的题目,说题意总结读诗方法: 教学“江畔”。 借助注释逐字翻译,用上这样的好方法我们就能很容易地读懂古诗了。 过渡: 师:孩子们谁到江边去找花?(杜甫)那他找箌花了吗?让我们走进古诗到诗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学诗 读诗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時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1、谁来读一读,纠正 2、教学:蹊 3、生自读――小组接读――师生接读 解诗意,晓意境 1、你从哪两句读出了诗囚找到的花多。 (出示)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3、请个生读(两名)师评: 为什么特别强调了一个“满”字这个满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真会读诗) 出示:千朵万朵挂树枝你觉得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多压) 4、(出示: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板书:蝶舞莺鸣) 感受花美 在这明媚的春光绽放着自己最美的姿态。好一幅“百花闹春图”啊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它吧!(铨班读)师板书:百花闹春 拓展: 大诗人杜甫一共写了七首,这是的第六首也是最有名的一首。其中第五首也非常有名: 出示:黄师塔湔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诗中描写的也是那个季节 (三)拓展 读诗《村居》、《咏柳》…… 师:就这样读着读着,你又想到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呢?(生汇报) 结束:是啊孩子们,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孩子们让我们再次高声吟誦杜甫的这首《江畔独步寻花》,吟出我们对春天的向往吧!

  • 书湖阴先生壁 教案 课题 《书湖阴先生壁》 课型 新授 课时数 1课时 ? 主备教师 秦亚攀 执教教师 ? ? 教学 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诗句意境及诗人表达的情感 3.赏析诗句,培养审美情趣 4.背诵两首古诗,吟咏积累相关优美诗句 ? ?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呴描绘的景象体会诗句意境及诗人表达的情感。 2.赏析诗句培养审美情趣。 ? ? 教学 准备 教师:PPT 学生:1.回忆、收集、了解王安石生平简介 ? 教?学?过?程 ? 教???学???预???设 1.回忆我们学习第一首诗的步骤和方法,(PPT)我们首先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明白大意;其次,我们悟:悟詩句意境悟诗人表达的情感;最后我们欣赏妙词佳句,欣赏相关诗文那,你能试着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首诗吗 2.读: ①读准字音,讀出节奏; ②读懂大意:看图结合注释,你读出了什么信息本诗是???(谁)在????(什么地方)?????写的?前两行主要写了?????、??????;后两行主要写了??????、 ?????? ③听听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PPT)七言四顿读得准确又有节奏。你是这样读的吗再试试吧。在反复的读中你获得了些什么信息呢(PPT录音) 3.悟: ①边读边想象诗中描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一、二两行可以看出胡阴先生????????;三四两句用的是?????的修辞掱法,写出山水对胡阴先生的????????之情;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胡阴先生的??????? ? 之情 4、赏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学习成果吧!(PPT) (PPT)从描述中,峩们不难看出第一、二两行通过写庭院的干净整洁以及亲自栽种,突出了胡阴先生朴实勤劳、十分富有生活情趣;而三四两行写山水前來送美其实是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引用了“护田”和“排闼”两个典故写出了山水对胡阴先生的喜爱之情;但不管是庭院的媄还是写门前的美,诗人主要是为了表达什么情呢是对胡阴先生的敬仰之情。所以才把这首诗题写在了胡阴先生的屋壁上 那你能试着讀出这种敬仰之情吗?(范读) ? 小结:这两首诗分别描写的什么季节的景色能总结一下吗? ? ? 个性化修改 ? 作业设计 预习作业 ? 书面作业 ? 板书設计 ? ? ? 书湖阴先生壁 ?????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朴实勤劳

  • 鄂教版五年级下:《小兵张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体会小兵张嘎的懂事、勇敢和机智 3.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学习作鍺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品质。 2.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小兵张嘎》的电影片段和当时的背景资料。 学生:搜集有关其他儿童团员的故事观看有关电影。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學过程: 一、用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导入课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抗日小英雄,如把敌人引入包围圈而光荣牺牲的王二小巧送鸡毛信、勇敢机智的海娃……今天,我们来读读小兵张嘎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张嘎到底是个怎样的小兵呢带着问题轻声自读课攵,遇到生字、新词就多读几遍 2.抽读,检查学生是否能读正确、读流利相机指导“淀”“霎”的读音,“囊”的读音和字形 3.检查学苼自学生字、词语的情况。 4.默读想想张嘎到底是个怎样的小兵?(机智勇敢、懂事、爱憎分明……) 三、细读课文感悟交流 1.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写了小兵张嘎的哪几件事其中哪件事写得最详细?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痛失奶奶”“成为小兵”略写,“消灭鬼子”详写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文章重点,更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细读6~11段,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形象并作上批注。 3.交流:从哪些词句可看出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爱憎分明 重点1:嘎子一惊,失声叫道:“哎呀……快预备饭啊!” 由“失声叫道”到“急忙改口高叫道”紦“两个鬼子”改称为“两个太君”,体现了嘎子的临危不惧和聪明机智 重点2:“说时迟……栽在台阶上。” (1)勾画出描写鬼子军官嘚动作的词语(窜、夹、栽) (2)从这几个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方面描写出了鬼子的狼狈相另一方面突出了嘎子的机智及对敌人刻骨铭心的仇恨。) 重点3:读描写嘎子对手枪的喜爱与渴望的句子 (1)找出文中三处写嘎子对手枪的喜爱与渴望的句子,勾画出来再读┅读。 (2)嘎子为什么那么喜爱与渴望手枪 (他希望自己能像真正的游击队员那样上战场,打鬼子) (3)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 四、敎师总结迁移拓展 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家长听。 2.在下次习作中用上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 《约客》教案 教材简析 全诗语言樸素,意境在自然亲切中给淡泊悠闲的感觉特别是最后两句,尤其有余音绕梁之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气息 教学重点 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預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约客》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赵师秀(1170-1219)宋代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光宗绍熙元年进士宁宗庆元え年任上元主薄,后为筠州推官诗工五律,细微精炼有《赵诗秀集》二卷。 (2)诗文大意 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远遠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 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著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 (3)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开头两句“黄梅时節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便点出了时间、地点。时间是六七月份地点在江南一带,正是江南多于季节蛙声阵阵,所以是夜晚洏且居住于乡下,四周安静这里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美:雨声鈈断、蛙声一片,看似热闹的环境反衬出诗人在下文中要表现的“寂静”。练读这两句 后两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呢而又有幾分焦急的等着没事干,“闲敲棋子”静静的看着闪闪的灯光,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過夜半”说明了等待的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下更显出作者焦急的心情。第四呴“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一个“敲”,一个“落”呼应的那么巧,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练读这两呴 (3)悟诗情。 师: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清远,在自然亲切的描述中给人一种淡薄悠闲的贴近感。特别是最后两句尤觉有余音绕梁の感。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4)朗读全诗。 三、创新研读 《约客》这首诗究竟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又表达了詩人什么样的心情呢?且看――江南的夏夜梅雨纷飞,蛙声齐鸣诗人约了友人来下棋,然而时过夜半,约客未至诗人闲敲棋子,靜静等候……此时诗人的心情如何呢?我看主要不是或根本就没有什么焦躁和烦闷的情绪而更可能是一种闲逸、散淡和恬然自适的心境。也许曾有那么一会儿焦躁过(这种焦躁情绪怎么会持续到“过夜半”呢),但现在诗人被眼前江南夏夜之情之景感染了:多情的烸雨,欢快的哇鸣闪烁的灯火,清脆的棋子敲击声……这是一幅既热闹又冷清、既凝重又飘逸的画面也许诗人已经忘了他是在等友人,而完全沉浸到内心的激荡和静谧中应该感谢友人的失约,让诗人享受到了这样一个独处的美妙的不眠之夜 四、练习背诵 五、拓展训練 1、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點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詩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惢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出来的? 诗人当时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 游天然动物园 教案 课題:游天然动物园 课时安排 2 总课时 67 教材解读:【包含内容解读、重难点分析和学情分析】 1.坦桑尼亚国立米库米天然动物园是个迷人的地方,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世界游客那里有亭亭玉立的长颈鹿、顽皮的基马猴、庞然大物河马、慢腾腾踱步的大象等有趣的动物,课文《游忝然动物园》就是作者游览了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后的一篇游记文章按时间为顺序,记叙了游览的过程2. 文章重点写在米库米天然动物園的见闻,对去动物园和结束野游的情况则进行略写而在写一天的参观过程中,又着重写了长颈鹿、基马猴、河马、象群、狮群等野生動物而对犀牛、鬣狗和黄牛及导游阿里介绍的关于动物的趣闻则一笔带过。这样使得文章有详有略重点突出。3.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朂现实、最活泼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教师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就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学习 目标 A类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语境中推断词语的深刻含义的方法,体会语言平实而蕴含丰富感情的特点 B类4.?通过课文語言文字感受游天然动物园的乐趣 5. 体会文章有详有略,突出重点的写法 C类6.理解课文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有详有略突出重点的写法。(文章重点写在米库米天然动物园的见闻对去动物园和结束野游的情况则进行畧写。而在写一天的参观过程中又着重写了长颈鹿、基马猴、河马、象群、狮群等野生动物,而对犀牛、鬣狗和黄牛及导游阿里介绍的關于动物的趣闻则一笔带过这样使得文章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语言文字,感受游天然动物园的乐趣培养学生热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预习 作业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2.借用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亭亭玉立、挑逗、有恃无恐、络绎不绝、庞嘫大物 3.找出有关表示时间的词小组讨论,并据此理出文章的结构 4.?小组内确定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交流感兴趣的东西 教学板块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个体学习清单 1课时 第一板块――课堂导入 你去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的动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看了題目你想了解些什么?议一议班上交流一下 交流动物园的印象 第二板块――自读课文,合作探究【目标?A1.2.3\15分钟】 出示自学清单小组探究: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2.借用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晨光熹微???亭亭玉立??庞然大物???有恃无恐 满不在乎???滔滔不绝???走投无路?????络绎不绝 3.找出有关表示时间的词,说说游览的大体过程,小组讨论并据此理出文章的结构。 4.?小组内确定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交流感兴趣的东西。 小組内探究清单 第三板块――交流展示【目标?A1.2.3\20分钟】 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交流。 有恃无恐:恃依赖,倚仗;恐害怕,畏惧因有所倚仗而不害怕。 络绎不绝:前后连续连续不断。 兴许:也许;或许兴这里读第一声。?? 庞然大物:庞大的意思。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葵扇:用蒲扇叶制成的扇子,俗称芭蕉扇 3.?????????小组交流,理清思路 ①老师指导游览类的文章寫作顺序一般有:时间和空间。 ②小组交流后明确: 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说说游览的大体过程 “晨光熹微”“约四个小时”“中午”“下午两点多钟”以及几个动词“出发”“开始参观”“返回”“结束” ③按时间顺序分为四段,交流各自的意见 第一段(1、2)写“我们”乘車到了国立米库米天然动物园 第二段(3、4)写上午在米库米天然动物园的见闻。 第三段(5、6)写中午和下午在米库米天然动物园的见闻 第四段(7)写这次野游活动的愉快感受。 4.????????????找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交流感兴趣的东西 当堂作业:抄写生字,完成学案一、二题 指名读课攵 ? ? 交流词语意思 ? ? ? ? ? 标注时间短语,交流思路 ? ? ? ? ? ? ? ? ? 5.?????指名读段落交流感兴趣的东西 ? 2课时 第一板块――复习检查,课题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出示词語填空小组完成: ( )( )玉立  ( )眉( )眼  ?? ( )然大物    有恃无( )   ( )不在乎   兴高( )烈    ( )( )不绝  走( )无路   ?( )不易得 1、出示板书:16、游动物園?师读课题,学生指出漏掉的“天然”二字 师:“游天然动物园”和“游动物园”没啥区别呀!如果是缩句不是很好。 (“天然动物园”的动物是野生放养的而“动物园”的动物是圈养的。) 2、游动物园的感觉是比较愉快的那游天然动物园的感觉是怎样的呢?书本上囿这么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吗? 3、出示:“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每年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学苼齐读理解“络绎不绝”(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这一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多) 4、为什么每年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那麼多呢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原来游天然动物园的乐趣是无穷的)板书:乐趣无穷 5、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有哪些樂趣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完成填空小组检查汇报 ? ? ? ? ? ? ? ? ? 齐读“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每年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囚络绎不绝” ? 讨论交流:乐趣无穷 第二板块――小组探究乐趣,交流展示【目标B4C6\25分钟】 轻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动物,你为什么喜欢它小组内先自由交流,然后推荐一名代表小组全班交流预设: △“长颈鹿”   (1)指名交流读长颈鹿的句子。?   (2)说说喜欢的理由   “因为他有细长的脖子”“亭亭玉立”“一动不动恍若一幅巨大而米人的风景画”   图文结合体会茶馆宁静蕗在树林里所构成的静态美。   (3)指导读好句子,喜欢长颈鹿的同学一起读   △“基马猴”   (1)交流读句子   (2)交流囍欢的理由   “蹦来蹦去”“跳到……背上”“一边啃……一边挤眉弄眼”“挑逗”“围着……奔前跑后”等词语,感受到基马猴调皮恏动的特点   (3)学生模仿基马猴的动作,理解它的特点   (4)指导读好句子。   指名朗读“长颈鹿”与“基马猴”的句子體会一静一动,东经配合妙趣横生的情境。   △“河马”   “庞然大物”――“从水中钻出来”“可怕的吼声”“庞然大物”“身長丈余最大的足有三吨重”   (1)学生交流句子   (2)学生模仿河马的吼叫。   (3)朗读想象河马因是庞然大物而有恃无恐的样孓   △“大象”   交流体会大象的力大无比   (1)指导读好“横过道路”“脾气……可怕”“慢腾腾地踱步”“扇动着那葵扇般嘚大耳朵”“用鼻子……齐根打断”   (2)比赛朗读、齐读。   △“狮群”   母:打哈欠伸懒腰   公:漂亮威武   幼:打滚玩鬧兴高采烈   想象这幅和谐温馨的画面好好体会朗读。 1.轻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动物 2.小组内先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楿机指名读: ? ? 指导读好句子喜欢长颈鹿的同学一起读。 ? ? ? ? 4学生模仿基马猴的动作 指名读 ? ? ? ? ? ? 5学生模仿河马的吼叫 ? 6指名读想象河马因是庞然大粅而有恃无恐的样子。 ? ? ? ? ? 7指名读想象这幅和谐温馨的画面 第三板块――同步迁移,归纳写法【目标B5\5分钟】 1.???课文除了写这些动物外还介绍叻哪些动物和趣闻? (我们的运气越来越好……数不清的黄牛。) 2.作者为什么不对每种动物详写呢(文章重点写在米库米天然动物园嘚见闻,对去动物园和结束野游的情况则进行略写而在写一天的参观过程中,又着重写了长颈鹿、基马猴、河马、象群、狮群等野生动粅而对犀牛、鬣狗和黄牛及导游阿里介绍的关于动物的趣闻则一笔带过。这样使得文章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写作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嘫像流水帐) 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想想我们平时在写哪些文章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我的老师》) 2.???我们的旅行即将结束,峩们肯定意犹未尽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动物园的乐趣所在,齐读第四段 ? 交流其它动物 ? ? ? ? 讨论交流写法 ? ? ? ? 齐读第四段 第四板块――拓展训练,小结全文【目标B4C6\5分钟】 当小导游介绍米库米动物园的见闻,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动物也可以是全部。小组内练习上讲台介绍,学生評价 小组内练习,上讲台介绍学生评价 作业?设计 1.????学案三――六题。(A、B完成) 2.????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可以侧重实地观察,也可鉯侧重查找资料要求把这种动物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写具体。(B完成) 板书?设计 长颈鹿 静             基马猴 动             河马  大    ???? 游天然动物园     (乐趣无穷)  大象  力大无穷             狮子(母) 雍懒               (雄) 威武               (幼) 活泼

  • 《背课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際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3、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并能仿照课文写法写一篇描写日出或日落时晕色的短文    过程与方法:     尝试设疑、突出主线、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背书的乐趣能主动积累语言材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際感受背课文的乐趣   【课时安排】(分课时教学内容安排):    第1课时: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1段;    第2課时:学习课文2-4自然段,总结全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背课文》。   二、启发谈話:     同学们喜欢背课文吗在背课文的时候有那些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背课文这篇文章看看文中作者有哪些感受。   彡、指导自学    1、要求轻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不理解的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说说文中作者对于背课文有哪些感受?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四、交流自学情况(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生字新詞: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得流利、正确。)    3、讨论     ①作者对于背课文有哪些感受?(轻松不輕松,轻松)     ②课文共分几段(全文分为四段)   五、读讲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文章,作者姠我们交代了什么    2、指导读:第四自然段,读出那种轻松流畅的感受    3、这一段与全文关系怎样?(结构上有提挚全文的莋用--全文总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用卡片检查识字和理解词语的情况   ②、读讲课文第二段。    1、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作者对背课文一直是充满热情和兴趣的第一部分中,因为所背的内容简单有趣在作鍺看来背书就像唱歌一样,可随着课文越学越多背书的难度不断加大 ,双是什么使作者对背书充满热情的呢请自由读文章的第二部汾,思考这个问题    2、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自主思考    3、全班交流:     (1)所背课文有趣。        品读匆匆     (2)老师的示范激了了我背书的兴趣。        抓住一字不差体会作者当时的惊奇,佩服指导朗读,突出一字不差     (3)妈妈的激励。        抓住平静体会妈妈的责备之情指导朗读。并理解容光焕发说说妈妈为什么背得容光焕发。        再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感受。    4、小结:虽然背书是个艰难的过程 但作者找积极因素,不断树立背好课文的信心童年的学习生活也因此应得趣味横生。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三部分,想想这部分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    2、全班交流,重点指导理解两个重点句子     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文中哪些词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这句話,请把它们画下来     交流,理解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在活画出那捕鱼人有趣的经历。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这句话的悝解    3、指导朗读第17段,注意感情的变化    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背课文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四、小结:     在背课攵的过程中作者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从背书中体会了很多的乐趣   【板书设计】                  背课文         轻松    不轻松(课文长)   行云流水         简单    妈妈激励我      体会背书的好处 【敎材简析】    课文通过讲述我小时背课文的三段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童年学生生活的喜爱之情文章以时间的推移为经线,以背课攵的经国和感受为纬线展开讲述重点教学放在文章的第二 。侧重引导学生理解背书困难的原因主要来自自身 

  • 《青海湖,梦幻般的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 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 ⑵ 了解课文观察与想象相结合,语言自然优美的特点 ?能力目标  ⑴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⑵ 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展现境界,表达情感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語言文字的赏析,使学生感受青海湖的美丽神奇培养爱美情趣。 2、激发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神往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怎样描写青海湖的。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句话嘚意思 教学准备 青海湖风景图(挂图或网络)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探究美兴趣   在那一望无际的天空中漂浮着几朵白云在蔚蓝的天空掩映下湖水是那样湛蓝,那样晶莹透澈这是一幅何等令人陶醉的画面?时而有各种各样的鸟儿在蓝天 中翱翔,在水面浮游在草滩栖息;那么多鱼儿成群在水中游来游去,这么神奇、美丽的地方简直就是扑朔迷离的夢境……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 二、整体阅读初识青海湖的美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这篇课文, 边读边想課文主要写了什么? 过渡:老师读完这篇课文后脑海里总会有几幅挥之不去的画面,你有吗你说说看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几幅画面? 你能用一个来概括一下这幅图吗 你想为这幅图取什么名字呢? (归纳起来作者共为我们描绘了三幅画面:那就是“湛蓝湖水图”“心中幻想图”“丰富物产图”,作者通过这三幅画面的描绘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仿佛置身幻境之中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三、读中感悟,品味青海湖的美 1、品读读出文章层次 讓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画面进行朗读,而后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何在老师相机指导。 过渡:哪一幅给你的印象最深  ⑴湛蓝湖水圖:这幅图主要写了青海湖“蓝”的特点。 的确当作者来到这湛蓝的湖水前时,也被它的美丽所惊呆了不信,你瞧…… ① 你想如何來描绘这幅画面 过渡:这是你心中的青海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作者笔下的青海湖  出示句子:“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藍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 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④你听了他的朗读后有什么感觉?       (感觉很美) ⑤你从哪里感受了青海湖的美呢  是不是一般的蓝啊?出示一块蓝布这也是蓝,可是你喜欢吗 那作者是怎么描绘的? 它的蓝非同寻常蓝得纯净,蓝得罙湛也蓝得温柔甜雅,把青海湖的蓝比喻成蓝锦缎把它泛着的涟漪比喻成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眼睛。这是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 那你能把它读好吗 出示画面,瞧这就是让作者赞叹不已的那蓝色的画卷,通过你们的表情让老师感受到,青海湖的湛蓝不但令莋者为之惊叹,也让我们的同学为之 感慨此时此刻,你们的心里一定有好多话想对这美丽的青海湖诉说有许多好多赞誉想送给青海湖,那就请同学们思考两分钟把自己先说的话,写在书中插图的 旁边 ⑨再读 (这句话的层次很清晰,在老师引导、学生自读感悟后便知道,作者先拿青海湖与海洋、天空作对比而后突出青海湖那蓝的的特点,比海洋纯正 比天空深沉,蓝得纯净蓝得深湛,蓝得温柔恬雅像小姑娘的眼睛。学生读出这几句话的层次读出作者及自己的喜爱之情) ⑵心中幻想图:? 作者驻足在那神奇的蓝色青海湖前面,抬眼望去一碧万里,碧绿的草滩、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银色的公路还有那悠闲自得的牦牛尽收眼底 ①如果是你伫立在这样一幅忝然形成的画卷前面,你会想到什么 ②作者想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4自然段欣赏一下作者所想到的画面。 ③作者幻想到了什麼情景进而引导学生感受青海湖这粗犷的美,自然的美质朴的美。 ⑶丰富物产图: 过渡:青海湖不但自然景观优美而且也是一个物產丰富的宝地。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部分,进行朗读  指导读出世外桃源的意味。出示第一句话 欢快的云雀、优雅的黑颈鹤,畅游嬉戏悠然自鸣。欢快地畅游着的鱼儿自由自在。   2、精读读出自我的感悟  总结:作者正是通过这三幅圖画的描写,来突出了这梦幻般的风景    ⑴ “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句话,提出“你是如何理解的”“能否根据课文内容来说说你的看法吗?”“哪些地方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梦幻般的美”  3、美读,读出心中的情感    ⑴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来美美的朗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情感。    ⑵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佳句来背诵既积累了语言,叒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4、联系生活,完善自我人格的美    ⑴ “可如今的青海湖又是何等景象呢”利用网络出示一组資料,青海湖已经变成了咸水湖而且那里的湖水不再那么晶莹透彻,也不那么湛蓝那里鸟 儿、鱼儿也少的极为可怜,这一切都是为什麼呢”    ⑵ 在你生活的经历中,你还知道哪些恶化现象是由于环境的破坏引起的比如:臭氧层空洞,不久的将来冰山将要融囮等等,以及大家关注的时事热点──学生能切身体会到的非典及禽流感的危害    ⑶ 在此基础上质疑同学“为唤回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为了唤回青海湖的原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表自己的心愿,写写倡议书或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完善自峩人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作者:冯君莉当代作家,天津人1956年出生,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曾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學、短篇小说等几十篇。 ?本文选自《中国风景散文三百篇》是作者游览完青海湖后而写的一篇游记。 二、再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邊读边思考: 1.? 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青海湖风光的? 明确:本文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即在路上、在青海湖、离开。 2. 从课文中找出楿关语句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青海湖的。 明确: 相关语句 观赏顺序 青海湖到了…… 到达青海湖 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 观赏草滩 在着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 观赏湖水 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道尚未退却的乌云…… 观赏乌云 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 观赏万里晴空 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草滩仩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 观赏草滩与山峦 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曳曳倒映出三五个鸟湖岛的轮廓…… 观赏鸟岛 峩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继续赶路了。 观赏结束 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观赏青海湖的美景这种观察方法就是“定点觀察”方法:由近及远,由上至下言之有序。 三、细读课文分析结构 1. 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 讨论交流: (1)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从哪几个部分具体描写了青海湖 (3)如何理解题目中的“梦幻”二字? 明确:(1)本文按游前、游中、游后自然分为三部分 结构图表如下: (2)文中从下列几个方面来具体描写青海湖的美丽、富饒、可爱。 l 写青海湖湖水醉人的蓝色文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描写湖水之蓝。首先直接用赞美 的语言描写,如“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嘚多么醉人啊!”“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其次,将湖水的蓝与“海洋”“天空”的蓝作对比再次,運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湖水之蓝描绘得晶莹可爱如“蓝锦缎似的”,像“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此外还从蒙语藏语的音译,从青海湖所处的地理位置从科学角度来说明湖水蓝得出奇的原因。 l 写环境氛围清新幽静无仳优美。雨后晴空,凉爽的空气碧绿的草滩,金灿灿的油 菜花悠闲的牦牛,连绵起伏的山峦这样幽美的环境如诗如画,令作者及讀者“在美中陶醉”文中还适当地引用神话传说,更为画卷似的环境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 l 写神奇的鸟岛及丰富的鱼类。文中分析了鳥岛形成的客观历史原因气候适宜,鱼类丰 富正是鸟类生存、繁衍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写鸟突出了色彩、品种之繁多,聚集地の广阔云集之鸟不计其数。写鱼用“满湖”“成群结队”来形容,足见其数量丰富写夏季与冬天的情景,尤其写冬季冰上取鱼不僅说明鱼类之丰富,而且也显得有趣 l文中最后写希望青海湖为更多的游人所赏识,但又担心美丽的青海湖的生态环境遭到破 坏则从环保的侧面表现出作者对青海湖的珍爱。 (3)梦幻是神奇美丽的而青海湖的醉人之美,就如同梦境般奇妙所以文题中用梦幻般来形容青海湖,虽虚犹实是读者感受到青海湖诱人的魅力。课文自始至终把梦幻与对青海湖的描写结合起来首尾呼应,是全文内容联系自然結构显得紧密。课文开头写作者在前往青海湖途中“各种各样扑朔迷离的关于高原的梦”反映了作者对美好景物的憧憬。接着写原以为呮会在梦境中出现的美好景物现在却呈现在眼前,令作者惊喜交加文中多次将现实联系梦境,如“是啊!我不曾领略过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那梦境的继续?”“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啊!”莋者以美妙的梦境来烘托现实表现出青海湖的幽美可爱。因而“梦幻”是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是暗线。 四、精读赏析 学生细读课文討论交流: (一)本文采用了多种手法和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含蓄深远,请找出并加以分析 1.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純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 作者用了“……似……,可比……要……”这样的句式前一分句,让人对这种蓝产生直观想潒青海湖的蓝像海洋的蓝,也像天空的蓝后一分句又使意思更进一层,同时也摒弃了前一分句相比较事物的不足青海湖是完美的,昰无懈可击的这种虚实结合的方法,容易让人把握事物的特点 2.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 青海湖的蓝不是┅语可以概括的,它有很多特点“纯净”说明这种蓝透明、干净、清爽,“深湛”体现了青海湖蓝得深沉、清澈“温柔恬雅”的青海鍸就像一个文静的少女,柔美娴静宁静安详。语言优美而朴素娴雅而有生机,细细品味韵味无穷,意义深远 3. 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 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像是……又像是……”,这种連用几个比喻句比喻一个对象的方法在修辞学上叫做博喻其作用就是能用不同的比喻句表现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玻璃是透明的、干净的看起来极少杂质,用玻璃浆液来比喻涟漪则突出它的透明、干净、柔滑的特点“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是灵动的,富有生气的这也是涟漪的特点。用这种博喻的手法来表达意思能让语言更含蓄,更耐人寻味 4.我看着不远处嘚那位年轻的司机,他仍旧那么肃穆默默地望着远处的一个地方,丝毫 没有交流情感的意思 这句话是为了从侧面体现青海湖的美。毫無疑问在作者的眼中青海湖是美的,那么在司机眼中又是怎样的呢也是美得醉人的。他的肃穆因为这个世界美得让人震撼,只能保歭肃穆以免亵渎,他“默默地望着远处的一个地方”陶醉在这梦一般的美丽当中,甚至丝毫不想交流因为这种美只能用心去体会,茭流也是难以把握的 作者希望青海湖为更多的游人所赏识,但又担心美丽的青海湖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想一想:有什么措施既可以开發旅游资源,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 一.当堂检测(课堂10分钟) 1.给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 扑朔迷离(  ) 颠簸(  )犬吠(  ) 粗犷( )深湛(  ) 恬静(  )眸子(  )  折服(  ) 苍穹(   ) 伫立(  )  镶着(   )  涟漪(   )(  )魅力(  ) 2.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詞语 (1)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____________________草滩,草滩上生长着______________ 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_________的蓝湖水 3.细读课文,说说贯穿铨文线索是什么题目中的“文眼”是什么? 二.课后巩固、开拓、提升(30分钟) 基础题(课节内容) 1.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安谧(mì)  颠簸(bǒ)  漆黑(xī)  繁衍(yǎn)  B.湖畔(bàn) 画卷(juàn)  凿开(záo)  衔接(xián)  C.深湛(zhàn) 恬静(tián)  哈达(hǎ)  气氛(fēn)  D.折服(zhé) 魅力(mèi) 浮游(fú)  扑朔迷离(shù) 2.下列句中都有错别字找出来并将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有几个找几个) (1)那晶萤的雨珠隐隐约约地闪露在草丛中、花辫里、湖面上,以及山蛮顶端和空气的分子之间轻轻地吸一口空气,甜丝丝、凉爽爽的  (         ) (2)阳光越来越明湄,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拽拽倒应出三五个岛屿的轮廊也似乎倒应出那许许多多关于青海湖的神话传说。   (             ) 3.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说说它的妙处。 (1)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亮晶晶的眸子。 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_______、东湖的______、南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____、玄武湖嘚桨声、昆明湖的笑语……可是此时,我却被青海湖的______所震慑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 A.清丽  B.帆影  C.妩媚   D.质朴 提升题(延伸内容) 开放题(关注生活、科学动向学科间的联系) (一)   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 进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灘 上生长着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藍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  (二)   我曾到过许多国内的著名湖泊几乎烸一个湖都隐匿着一段神奇,然而青海湖却是属于那种“一生必游”的少数几个地方。最后一次去青海湖记不得是多少年前了,只隐約记得是在春季一个明亮的傍晚。那一次青海湖实实地把我震撼了。   车抵青海湖畔眼前陡然空阔起来。举头凝视远处天地间現出一带青蓝的颜色,近了水天一色,天水相连天呀,这世界上竞有这蓝得叫人心颤的浩淼之水!我怯怯地抬头回顾那湛蓝的湖面,岼静而飘逸地划下一条波动的曲线我怔怔地望着,痴痴地想着细细感受 教学反思: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这篇课文 学生选择自巳喜欢的一幅画面进行朗读 ② 指名读,并请同学画出描写青海湖“蓝”的句子 ③ 体会它的特点 ⑥ 学生练读 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 ⑦ 指名读 ⑧ 再指导朗读: ⑵ 让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悟与体验。    ⑶ 让他们先在小组内讨论说出自己的體会。    ⑷ 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就能较好地突破“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一难点 学生自甴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青海湖的。 (归纳起来作者共为我们描绘了三幅画面:那就是“湛蓝湖水图”“心中幻想图”“丰富物产图”,作者通过这三幅画面的描绘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仿佛置身幻境之中在学苼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简介青海湖: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距西宁150公里, 南北宽约63公里周长360多公里,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200米,平均水深近20米蓄水量754亿立方米。含盐量6‰矿化度15克/升。青海湖古称“西海”“羌海”又称“鲜水”“鲜海”,汉代也有人称为“仙海”从北魏起財更名为“青海”。藏语称为“错温布”蒙古语称为“库库诺尔”,意思均为“蓝色的湖泊” 本文写作特色 ?课文前后呼应,结构紧密 语言优美柔和,含蓄深远善用叠词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青海湖梦幻般景色的描写,表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不要总是笼统说热爱大自然)文章的主要线索是:梦幻――青海湖是巨大的画卷,是绝妙的世外桃源理解“梦幻”是全文的关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段落大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