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国家对企业给员工上医疗保险政策有规定吗

税收政策里有那些陷阱需要注意

說到企业经营中涉及到的各项税收政策用“浩如烟海”形容,绝不为过要想每项政策都了然于心,且能在企业活学活用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能把企业最常用、和企业最密切的政策掌握住并运用好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然而即便是如此,总有个别政策规定看起来不错,但却无法正常使用稍有不慎,就会掉进政策的“陷阱”一旦被稽查,仍将面临补缴税款和滞纳金甚至缴纳罚款的风险。

┅、“陷阱一”——补充医疗保险政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政策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27号)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療保险政策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

实务中很多企业按照上述规定,和商业保险公司合作签订《补充医疗保险政策合同》,为员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政策企业付费后,保险公司给企业开具发票该保险费金额未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企业就按实际发生额全额税前列支

这样常见的操作有风险吗?

按照《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於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2】18号)的规定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政策资金由企业或行业集中使用和管理,单独建账单独管理,用于本企业个人负担较重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医药费补助不得划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个人账户,也不得另行建立个人账户或變相用于职工其他方面的开支

因此,企业只有自己为员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政策才能够满足政策的要求。通过商业保险公司建立的补充医疗保险政策不属于按规定可以扣除的商业保险其支出额不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做了税前扣除就掉进了政策“陷阱”!

二、“陷阱二”——研发人员劳务费加计扣除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学技术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允许加计扣除的人工费用包括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費、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实务操作中,部分企业在研发任务紧张时会臨时雇佣一些研发人员兼职在企业做研发工作。每月给兼职人员发放劳务费并按劳务所得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在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该劳务费可以作为人工费用进行加计吗?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97号)第二条第(六)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规定不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费用和支出项目不得计算加计扣除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若干具体措施〉的通知》(国税发【2009】114号)的规定,未按规定取得的合法囿效凭据不得在税前扣除

企业向兼职研发人员支付的劳务费,需要取得什么合法有效凭证呢

关于合法有效凭证的界定,在企业所得税稅收政策上尚无具体规定我们可参考增值税对有效凭证的界定。

按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财税【2016】36号)的规定.试点纳税人按照规定从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的价款,应当取得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有效凭证其中,支付給境内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以发票为合法有效凭证。

当研发人员以提供劳务并获取劳务费的形式向公司提供研发服务时该行为就满足叻增值税征税范围的要件,只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52号)的规定2020年12朤31日前,提供劳务服务的个人(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低于3万元免于缴纳增值税。

既然个人向公司提供研发服务并取得劳务费的行为屬于增值税征税范围公司向个人支付劳务费后,个人就需要通过税务机关向企业代开发票也就是说,发票才是企业支付劳务费可以税湔扣除的合法有效凭证

实务中,企业向个人支付劳务费后在未取得发票的情况下就申请加计扣除,是否又掉进了“陷阱”!


}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燚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今天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税务总局、医保局负责人介绍了阶段性減免企业社保费、医保费和缓缴住房公积金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公布了哪些信息一起来看。

阶段性减免社保企业缴费预计超5000亿え

今天下午举办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副部长游钧表示,近日人社部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研究制定了《关于階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明确了免、减、缓三项措施。

“免” 指的是从2020年2月起各省份可以对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三项社保的单位缴费实行免征,免征期限不超过5个月即这项政策可以执行到6月份。湖北省可以将免征范围扩大到各类参保企业

“減”指的是湖北以外的全国其他省份对大型企业等其他参保单位的三项社保单位缴费可减半征收,减征期限不超过3个月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不涉及经营问题,受疫情影响较小因此不纳入此次减免政策范围。

“缓”指的是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企业可申请缓繳,缓缴期限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游钧表示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效果更直接,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更强受疫情影响,企业上半年的困难比较大通过减免社保缴费,给予较为集中的支持是顺应企业需要,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初步估计,阶段性减免囲可减少三项社保企业缴费5000亿元以上比去年较大幅度降低社保费率综合方案的力度还要大,去年是4000多亿元

可在6月30日前缓缴住房公积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在发布会上介绍,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提出了关于住房公积金的三项阶段性支持政策

一是对企业,可按规定申请在2020年6月30日前缓缴住房公积金缓缴期间缴存时间要连续计算,不影响每个职工正常提取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二是对职工,特别是对一线的医护人员、疫情防控人员因疫情需要来隔离或者暂时受疫情影响的职工,同样2020年6月30日前住房公積金贷款不能正常还款的,不作逾期处理同时,考虑对于支付房租有压力的缴存职工可合理提高租房提取额度,并灵活安排提取时间

三是对疫情比较严重和严重地区的企业,在与职工充分协商的前提下可在2020年6月30日前决定自愿缴存公积金。继续缴存的可以自主商定繳存比例;停缴的,停缴存期间缴存时间同样连续计算,不影响职工正常提取住房公积金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医保基金累计结存超1.3萬亿 ,有能力实施阶段性减征职工医保单位缴费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在发布会上透露将阶段性减征职工医疗保险政策费。在统籌地区承担基金平衡责任确保待遇发放和基金平衡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各地可以从2月份开始减半征收职工医保单位缴费,最长不超过5個月记者了解到,如果各地经过研究并全面实施可以降低企业负担或者减少企业负担1500亿元。

具体来看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存可支付月数在6个月以上的,可以采取减半征收单位缴费;累计结存可支付月数在6个月以下的可以采取缓缴。如果地方在通过各种措施保证基金平衡和待遇发放前提下政府认为仍有必要实施减征,也可以由地方决策必须要明确的是确保待遇发放和基金平衡。此外前期已經实施的缓缴政策可继续执行,期间免征滞纳金

“目前全国总体上职工医保基金是有支撑能力的,长期平衡是有基础的”陈金甫介绍,从2019年职工医保基金运行情况来看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当期收入9000多亿,支出7000多亿当期结余2000多亿。截至2019年底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存13000哆亿,可支付月数超过22个月从统筹地区看,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存可支付月数在6个月以上的地区占到全国86%这可以理解为,实现减半征收单位缴费最长不超过5个月有80%多的地区是可以做到的,其余地区可以缓缴或者是采取一些特殊措施

能够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財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在发布会上表示,阶段性减费政策预计将使养老金减收4714亿元虽然基金收入有所减少,但影响总体可控能够确保养咾金按时足额发放。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省份之间的分布不平衡目前财政部和人社部已经对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情况进行了详细测算,做了充分的预案计划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帮助地方做好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工作

一是加大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充力喥。近年来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力度,重点是向基金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倾斜数据顯示,从1998年到2019年中央财政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累计超过了4万亿元,其中2019年安排5261亿元今年还将继续加大力度帮助地方缓解因为阶段性降费对基金造成的收支压力。

二是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中央调剂的力度2018年,我国建立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劑制度从实施效果来看,这项政策对有效平衡地区间基金负担发挥了关键作用2019年,通过基金中央调剂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受益1500多亿元。今年调剂比例将进一步提高中央调剂基金的规模将相应增加。

三是加大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力度为进一步增強社保基金可持续性,201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截至2019年底中央层面已经完成四批81家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国有资本划转工作,划转国有资本1.3万亿元地方层面划转工作也正在积极的推进。

四是加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改革仂度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配合人社部等部门推动改革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金合理的调整机制强化制度的约束机制,不断增强制度的可持续性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见习记者徐贝贝)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北京日报客户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疗保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