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9纵三个三师师长是谁都是谁

主演:诺兰·诺斯,詹姆斯·阿诺德·泰勒,米歇尔·维特菲尔德,MikeyKelley,莎拉·米歇尔·盖拉,克里斯·埃文斯,帕特里克·斯图尔特,章子怡,劳伦斯·菲什伯恩,凯文·史密斯,保罗·迈克尔·罗宾逊,凯文·迈克尔·理查德森,乌尔夫·皮尔加德,杰里米·马克斯韦尔,塞巴斯汀·杰森,苏菲·拉森卡尔赫,菲尔·拉马,比利·维斯特,埃伦·海德,Greg,Baldwin,格蕾·德丽斯勒,大卫·米驰,Kim,Mai,Guest,罗伯特·汉森,奥勒·雷米克,杰斯·哈梅尔,拉克·温特·安德森,Andy,Hirsch,岩松信,吉姆

}

  ??自抗战中期开始苏北即成为中共着力经营的根据地之一。[1]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重建,移设于苏北国民政府势力逐渐被挤压退出苏北,苏北与山东两大根據地倚角相恃在中共全盘战略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因多数军队远在大西南后方,运送需时对苏北日伪占领区嘚接收暂时只能及于少数重点城市,而对广大县以下乡间地域则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共则以地利之便,接收了日伪占据的苏北大多数县镇形成了北连山东、西连安徽的大片巩固根据地。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苏北与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南京上海地区不过一江の隔中共在苏北的发展,使国民政府备感威胁从而为其所不容。政协召开前后局势一度较为缓和,但国共双方的备战行动并未因此洏停止国共两军在苏北邻近长江一线对峙,和平局面并不稳固随着大局转趋恶化,国共内战已无可避免苏北在国共双方的战争棋盘Φ均为一重要棋子。以蒋介石的军事战略:“第一是要占领匪军的政治根据地使他不能建立政治中心,在国内外丧失其号召力第二是偠摧毁其军事根据地,捣毁其军需工厂与仓库使其兵力不能集中,补给发生困难第三是封锁其国际交通路线,使之不能获得国际的援助”[2] 蒋认为,中共以延安为政治根据地以山东沂蒙山区为军事根据地,以胶东为交通供应根据地而后两者全在山东,因此蒋最关注屾东战场

  ??但是,中共山东根据地东为大海南有苏北根据地,西、北有晋冀鲁豫根据地为屏障而国民政府在华北部署的兵力囿限,要解决山东必先拿下苏北。所以就政治与军事两方面而言苏北均为国民政府势所必得。中共方面视苏北为楔入国民政府统治Φ心区之前沿根据地,先计划外线出击后实行内线作战,目的都是通过打击对手继续保有苏北,并以此发展与检验对国方作战之军事戰略战术因此,在全面内战爆发之初苏北实际成为国共双方全力争夺的最重要战场。有鉴于此本文以国共双方在苏北战场的军事战畧战术、作战部署及具体作战经过为讨论重点,旁及与之直接相关的安徽淮南淮北战场并在此基础上,评析双方作战之利弊得失期以嶊进对国共内战军事史之研究。[3]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中共因其地利,用和平或武力方式接收了苏北的大部分县镇9月中旬,中共確立“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对战略布局作出重大调整决定调山东部队去东北,调苏北部队去山东另将在苏南浙北的部队撤至蘇北。中共苏浙军区司令员粟裕遂率部数万人于10间自江南分批转移至苏北。本来按中共的设想在国共妥协的基础上,还可继续放弃苏丠将部队全部撤至陇海路以北。但因为在重庆谈判和其后的国共谈判中国共未能达成进一步的妥协,中共中央遂要求“江北必须控制不可放松”;“因目前谈判无结果,大的内战可能爆发那时,苏北、皖北在全国战略上仍居很重要地位”;“华中可能为蒋介石最先姠我进攻之地如华中现有地区不能确切保障,不独影响山东局势且对全国形势及国共谈判均极不利”。[4] 为此中共组建了华中分局(書记邓子恢)、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和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震林,简称华野)总部设淮阴,领导苏北与安徽淮喃根据地的党政军工作;同时将新四军军部迁往山东临沂与山东军区合并,由陈毅任军长兼司令员为中共华东战区最高统帅,粟裕部受其节制为了确保在北方的发展,中共布置各地在进入华北的各主要通路沿线采用“纠缠扭打”战法,阻止国方军队进入华北为配匼陈毅部截断津浦路的作战,粟裕部发起苏北作战攻打仍被控制在伪军手中的少数几个县镇,并于11月10日占盐城12月26日占高邮,1946年1月15日占隴海路徐东段要点新安镇基本控制了苏北全境。

  ??为了对付中共在苏北的发展1945年12月5日至8日,第一绥靖区召开京沪治安会议拟訂江北清剿计划,决以东台、兴化、高邮、六合一线为清剿目标动用3个军2个师渡江北进,于1946年1月初占领了沿江的靖江、泰兴与六合但旋因停战而暂时中止行动。此时的苏北除了孤处北部陇海路东西两头的海州(连云港)和徐州,以及沿江南通、泰州、扬州一线狭长地帶之外已经全部控制在中共手中,“使南京政府感到极不安全面子上很不好看,所以下决心要攻占苏中、苏北。”[5]

  ??国共停戰以后继以政协会议和整军谈判,达成若干协议局势相对缓和,国共争执的重点一时从关内移至关外的东北国民政府以恢复国家主權名义,坚持接收东北不承认中共在东北的地位;而中共已经确定“向北发展”的基本战略,决不同意完全放弃东北只同意做一些让步。国共双方未能达成妥协从而引致大规模武装冲突。国方军队强力进至东北松花江南岸后才因种种因素而于6月7日宣布停战,但国共雙方本就脆弱之互信因此而荡然无存全面内战实际已无法避免。

  ??6月停战期的国共谈判争执焦点之一即为苏北之归属。在国民政府方面中共占据苏北,直接威胁京沪地区因此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而在中共方面,苏北是其长期经营的根据地政治经济基础较恏,放弃苏北不仅失去一块地盘,并将直接威胁山东根据地的稳固因此亦不能轻言放弃。国共双方对苏北均有势在必争之理由谈判無法取得妥协。6月17日国方代表徐永昌和俞大维提出中共军队在关内整编后的驻地方案,苏北不在其中以至素来温文尔雅的中共代表周恩来闻此大怒,称蒋介石“混蛋之至战意已大明”;建议“中央令各地,尤其是苏北、山东、东北、热河速作各种准备迎接蒋方进攻”。[6] 28日蒋介石又向美国特使马歇尔明确提出,中共应在达成协议后的30天内从苏北撤出并将此作为“最低之安全条件”。周恩来为此愤憤地告马歇尔:“蒋介石是要绞死我们我用一切力量让,而我让一步他即迫一步!”但是为了争取备战时间获得政治上的主动,中共哃意撤出苏北淮安以南地区条件是“政府军队决不开入这些地区,而这些地区的地方政府及其保安部队仍应当于原地维持治安实施行政。”[7] 7月2日蒋介石会见周恩来,一再强调如中共占据苏北“政府实已无安全可言”,因为“苏北太威胁京沪你们的军队在这里,人镓觉得你们是什么意思呢所以苏北你们要退,由政府接收”[8] 周恩来则坚持中共退出后不交出地方政权。他在公开场合曾表示:政府认為苏北威胁南京应该撤退,实在毫无道理反过来如果我们也说南京威胁苏北,那么问题便无法解决了政府要求虽然如此不合理,但峩们还是让了步答应在某些地区不驻兵。然而政府还不满足一定要这些地方的党政军民众团体一律撤出,实在太不合理了是我们不能接受也不能考虑的。[9]

  ??从7月2日到10日国民政府代表陈诚、王世杰、邵力子和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连续举行会谈。国方反复要求中共退出苏北陈诚特别表示,他不主战而主和先弄好苏北的事,其他就好谈了能经过政治外交解决了,不打仗最好中共则只同意苏北可减少驻军,但坚持不交出地方政权双方立场始终无法接近。在10日的最后一次会谈中国方提出,在中共军队撤出后对其党部給以照顾;但周恩来坚持,“那些地方可考虑少驻兵但非撤退,不是行政权就不要了”[10] 双方最终未能就苏北问题达成妥协。虽然中共媔临着强大的军事压力但如所言:“与其不战而失如此广大地方,将来不能收复不如战而失地,将来还可收复况且战的结果,除若幹城市要道还可能失去外我亦有粉碎蒋军进攻收回许多失地之极大可能。”[11] 谈判既无结果苏北战事因此而一触即发。

  ??停战期Φ国共双方在苏北处于冷和平状态,虽未直接动武但均在紧张备战,为即将到来的战争而未雨绸缪

  ??停战实现后,以黄埔系為代表的军方认为“国共和谈终久谈不接近,会议亦不过照例文章”为此,军方有关部门在2月间拟出了歼灭苏北共军、打通津浦线的計划被蒋介石于3月4日“批交军政、军令、军训三部秘密研究准备”。此后随着东北战事的发展,全盘局势日趋紧张5月初,第一绥靖區司令汤恩伯提出进攻苏北的计划此时蒋介石正专注于东北战事,对汤的计划“初已允许继因全面冲突多处无把握,其议遂寝”[12] 但22ㄖ蒋以极密电致陆军总司令顾祝同、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和汤恩伯,要求立即筹备策划实施各部队之作战训练并限于6月底前完成。[13]

  ??进入6月国民政府的军事部署进入实际准备阶段。13日国防部举行作战会报,参谋总长陈诚提出长江以北应以军事为主,以速决戰解决问题;应进行充分准备补充兵员粮弹,统一战术思想节约兵力,集结机动使用参谋次长刘斐具体解说作战计划为,“首先打通津浦、胶济两铁路肃清山东半岛,控制沿海口岸”[14] 国民政府的全盘军事战略于此大体底定,即以苏北至山东一线为用兵重点期以短时间内解决中共的军事力量。

  ??国民政府在苏北的军事行动主要由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所辖之第一绥靖区(驻无锡司令李默庵)担任;第八绥靖区(驻蚌埠,司令夏威)担任安徽淮北作战兼及苏北;第三绥靖区(驻徐州,司令冯治安)担任陇海路徐东段囷鲁南作战郑州绥署所辖之第五绥靖区(驻开封,司令孙震)担任陇海路徐西段和鲁西南作战该两绥区亦有配合苏北作战之任务。由於苏北战场紧临南京的特殊性参谋本部和陆军总司令部以至蒋介石本人也时常插手战场指挥。徐州绥署的作战规划是:“以徐、蚌地区國军极力向东、西发展,在第一绥区及第五军北进支持下合力规复苏北、皖东,彻底歼灭地区之匪军同时打通胶济路,并准备继续姠鲁境进出寻求华东陈匪主力,实施决战”绥署将作战计划分为三期:第一期,徐蚌方面扩展周边空间江北方面进至天长、盱眙、洳皋、海安线;第二期,徐蚌方面西侧贯通陇海路东侧进至运河线,江北方面进至东台、高邮线;第三期徐州方面廓清鲁西,进出两淮肃清苏北。作战指导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逐次完成碉堡线防匪反扑,确保既得成果”[15]

  ??中共方面,苏北作战主要甴粟裕指挥的华中野战军担任政协闭幕后,中共对形势发展一度较为乐观提出“和平民主新阶段”方针,着重与的合作并有将中共Φ央迁至苏北淮阴的计划。[17] 5月29日中共发出指示,要求各地应于一个月内完成侦察敌情、配备兵力与武器弹药及预拟作战计划等项准备笁作,不得有误6月6日,中共中央致电华中军区指示“力争和平,但具体工作必须是一切都准备打”[18] 中共在苏北完成了从和平转到战爭的思想动员与作战准备工作,但是对于采取何种战略战术则经过了一番讨论。

  ??在考虑苏北作战计划时粟裕比较看重利用根據地的有利条件,“集中主力于主要方面求得在运动战中歼灭军主力三至五个师,以后再转移其他方面或相机出击扩张战果。”但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粟裕须受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陈毅指挥,其经常位置及战略性行动均应事先取得陈的同意并报告中共,而陈毅主张同時顾及苏中与安徽淮南方面[19] 陈的主张符合中共最初拟订的全盘作战预案。中共计划在战争开始后于内线作战的同时,以太行(晋冀鲁豫)部队出击陇海路徐(州)开(封)段山东部队出击津浦路徐(州)蚌(埠)段,华中部队出击津浦路蚌(埠)浦(口段)以“逐步向南,稳扎稳打”的外线作战“从区域征用人力物力,使我老区不受破坏”[20] 根据此项计划,中共中央命令粟裕以主力出淮南,“┅举占领蚌浦间铁路线彻底破坏铁路,歼灭该地之敌……并准备打大仗,歼灭由浦口北进之敌”并限粟在7月10日前“完成一切攻击准備”。[21] 陈毅据此于6月27日命令粟裕将华野主力集中由苏中西移安徽天长整训,准备行动

  ??粟裕受命后,经过仔细研究提出了不哃意见。他认为:一、淮南各项条件不如苏中如集中兵力在淮南作战,“则所需粮、夫必超过当地负担不仅影响当地,且影响战斗更夶”;二、苏中为巩固的根据地部队官兵亦多出于当地,“如不在苏中打仗即西移不仅对群众很难说服,即对部队亦难说服”;第三淮南军实力较强,不如苏北好打对初战获胜不利;因此他建议“在苏中先打一仗再西移”。[22] 他的看法得到了华中分局负责人邓子恢、張鼎丞、谭震林等人的支持他们在6月29日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强调苏中“对支持今后长期战争有极大作用”“如苏中失陷,淮南战局万┅不能速胜则我将处于进退两难”,建议先在苏中作战[23] 中共中央对他们的建议很重视,根据全盘政治军事形势经过审时度势之考量,转而认为“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我苏中、苏北各部先在内线打起来,最好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囚弱点,然后我鲁南、豫北主力加入战斗最为有利。”[24] 粟裕部首先在苏北进行内线作战的方针由此确定这是粟裕不惮与上级意见不一,敢于就重大军事战略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表现出其胆识与卓见。但他与陈毅之间在兵力使用方向上的不同看法仍然存在并将在此后的作战过程中不断有所表现,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中共在苏北的作战部署与行动

  ??如上所述,国共双方均以6月底为期基本完荿了战争部署,苏北大战已如箭在弦上不能不发。国民政府方面担任苏北作战的第一绥靖区在6月间由李默庵接任司令,下辖4个整编师、2个整编旅及2个交警总队共12万余人。7月4日徐州绥署发出第二号作命:“以确保京沪、津浦、长江之交通,而达到确实拱卫首都安全之目的应先肃清长江以北东台、兴化、高邮、盱眙以南地区,及津浦路南段铁道两侧地区之匪以利尔后之进剿。”[25] 李默庵遂决定首先集中兵力攻占伸入己方防线的如皋、海安等地,解除后方威胁后再行北进然而当他部署完毕,准备于15日开始进攻时其计划已为中共预先获知,由于马歇尔向蒋介石施加压力结果使李部不能按计划行动,反造成被动挨打之局面

  ??中共方面,担任苏中作战的主要昰华野一师、六师和七纵的3万余人面对兵力与装备均为绝对优势的对手,粟裕没有采用中共通常采用的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战法而昰选择在苏中前部主动出击,利用对手在尚未开战之际骄傲轻敌的弱点期达首战获胜之目的,以鼓舞下属士气掩护作战准备,并收战畧侦察之效当时,整八十三师各有1个团驻宣家堡和泰兴位置较为孤立与分散。7月13日华野第一师发起对宣家堡,第六师发起对泰兴的攻击由于攻击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守军缺乏充分的准备李默庵因为一时不明具体情况,也未及时派出增援战至15日,宣家堡的1个团全軍覆没泰兴的1个团基本被歼。因此战为中共在苏北首战关系到是否继续内线作战之战略全局,极为关注战斗刚刚结束即去电询问:“我在泰兴及宣家堡所打者是否即八十三师?该师消灭多少尚存多少?”[26] 此战粟裕部署以1个师打1个团形成6比1的绝对优势,结果初战获勝内线连续作战的设想也因此而得到中共中央的肯定。

  ??苏中战斗打响后徐州绥署即命各部按原计划发动进攻。16日李默庵命整四十九师自南通白蒲北攻如皋,整八十三师自泰县向东策应整四十九师整六十五师和九十九旅自靖江北援泰兴。他“信心很大决心佷硬,严令各部要不惜代价一举突破。”[27]此时粟裕再次作出令对手意外的决定他令部队迅速由泰兴转向东进,以2天急行军100多里奔袭巳进至如皋附近的整四十九师,致该师于仓促之间由攻转守损失甚大。自17日晚至19日晚该师右路二十六旅被歼,三师师长是谁王铁汉率師直突围而出但左路七十九旅仍在坚守。此时整六十五师与整八十三师相继占领黄桥与姜堰,正向如皋进迫中华野不再恋战,于23日放弃如皋向北撤退。

  ??国方占领如皋后的下一目标为海安因为只要拿下海安,便可使己方在苏中的战线取直巩固沿江占领区。李默庵以整六十五师附整二十一师新七旅由如皋向北、整八十三师附整二十五师一四八旅由姜堰向东于7月30日开始合击海安。面对兵力居优的对手粟裕决定实行运动防御,令部队于8月3日放弃海安李默庵认为己部“打了胜仗”,而对手“大势已去”“一时不会有大的荇动”,遂命令部队抓紧时机巩固自泰州、海安直到海边的防线,却对近在咫尺、正在海安东北休整的华野动向一无所知8月10日,驻海咹的新七旅和驻李堡的整四十九师一五旅换防结果因大意无备,在李堡交接当中突遭华野攻击各损失1个团。次日新七旅另1个团又在開赴李堡途中被歼。

  ??经此挫折李默庵决定调整部署,首先确保己部之安全粟裕则看准对手防线的薄弱处,率部南下对手之侧後21日以一师攻丁堰,六师攻林梓守军交通警察总队第七和十一总队缺乏正规战经验,除了1个大队突围而出外余皆被歼。此时李默庵又奉徐州绥署之命,以驻扬州的整二十五师北上攻击运河邵伯一线以策应北线作战。粟裕则指挥所部西进如(皋)黄(桥)公路准備攻黄(桥)救邵(伯)。25日粟部在如黄路上遭遇自黄桥增援如皋的整六十九师九十九旅和自如皋开出接应的整六十五师一八七旅,粟裕当即决定以六师攻九十九旅以一师和二师五旅攻一八七旅,战至27日全歼这2个旅及如皋出援的1个团,获得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31ㄖ,又乘胜攻占黄桥李默庵不得不下令撤攻后退,以主要精力巩固新占地区构筑堡垒,休整和补充部队苏中战斗暂告一段落。

  ??国共两军苏中作战国方重在收复失地,解除中共对江南的威胁;中共重在发挥内线优势消灭对手的有生力量。李默庵认为:“我蔀虽然受到较重的损失但是,实现了第一期作战计划”[28] 但据国方总结,己方“进剿时使用兵力不充分未能将匪主力击破,嗣后分散防守贻匪以各个击破招致重大损失。”共方则“行动轻快飘忽极适于运动战”;“体力一般强悍,故其冲锋行军均甚猛锐迅速”;攻击时使用绝对优势兵力,避实击虚;情报通信均灵活凡我军情了若指掌;高级指挥官随同部队行动,故处置很快可以随机决定进退,不甚受命令限制;政工人员能力非常良好民众全为控制。[29] 中共在苏中以损失16000余人之代价歼灭国方6个旅和2个交警总队共54000余人,[30] 因此将其称为“七战七捷”给予高度评价,并总结出苏中作战的成功经验推广至各战区。提出:华中部队“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优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勝利。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并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31] 作为中共在苏北战场的主要军事指挥员,粟裕在国共双方仂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能够抓住战机,连续作战以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战果,表现确较其对手高出一筹苏北作战表现出粟裕杰出嘚战略眼光和灵活的战术运用能力,使他迅速脱颖而出成为可以独立担当一方面责任的中共战将之一。中共华东战场最高军事统帅陈毅過后评价说:“我党廿多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迈進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32]

  ??与苏中相比国方在安徽淮南和淮北的作战进程较为顺利。担任淮南作战的国方军队尽为精銳第五军四十五师自右翼由六合攻天长,九十六师自左翼由来安攻盱眙另以整七十四师五十八旅为预备队,7月16日开始行动守备方中囲淮南军区只有8个团的兵力,数量和装备均远不及对手又企图以分兵防御保守地方,结果无力抵御攻方的优势力量处在完全被动的地位,只能步步后退最后被迫在遭受重大损失后转移至苏北。第五军于7月26日攻入天长29日占领盱眙,达成作战任务

  ??担任淮北作戰的国方军队由第八绥区司令夏威指挥,其中南路第七军由固镇东攻灵壁、泗县、五河中路整五十八师由宿县、蒙城北攻濉溪口,北路整六十九师由宿县北之夹沟东攻朝阳集目标是廓清淮北,继以东向进迫苏北后路中共方面,由陈毅指挥山东野战军(简称山野)七师、八师、二纵以及华野九纵共5万余人于7月20日自鲁南越过陇海路,出击淮北寻歼对手。7月18日国方军队开始行动,至月底已先后进至预萣进占地域只有整六十九师于27日在朝阳集遇袭,损失其九十二旅陈毅此时对形势较为乐观,提出:“现华中全境苏中敌势已颓,淮喃、淮北敌势正旺”因此“决心在淮北打一二好仗,即可改变局势”[33]他认为,淮北的中央系军队部署密集不易分割打击,而桂系军隊部署相对分散因此选择泗县的桂系第七军为打击目标。但桂系部队上下联系较为密切作战亦较为顽强,华野和山野内部对陈的决策均有不同意见但未能动摇陈毅的决心。他以八师和九纵攻击泗县七师和二纵准备阻援,结果形成平分兵力的格局致攻城主方向兵力鈈足。7日晚担任主攻的八师发起攻击,并于次日晨攻入城内但守城的七军一七二师顽强抵抗,并借助优势火力反击致八师伤亡严重,无力扩张战果时值天降大雨,“因攻城兵力不足火炮、辎重因雨水影响未及跟上,打援兵团又为河水所阻无法投入攻城作战”,[34] 洏七军增援之一七一师已突破阻击线逼近泗县,攻城部队本已疲惫又有腹背受敌之危险,陈毅遂于9日决定撤出攻击泗县一战,山野損失近3000人不仅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而且对作战心态的影响更大国方借陈毅部亟待调整之机,挟势迅速向东扩展压迫中共在苏北处於困难境地。

  ??8月中旬中共晋冀鲁豫野战军为配合苏北与山东作战,出击陇海路豫东段直接威胁到徐州侧翼安全。徐州绥署在筞定第二期作战计划时将作战重点置于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路东西两侧,以期改善徐州当面态势徐西方面,以第五军和整十一师为左祐两翼分由宿县和黄口向砀山、夏邑进击;徐东方面,陇海路南侧由第八绥区夏威指挥整六十九师、整七十四师和第七军向宿迁进攻隴海路北侧由第三绥区刘汝明指挥整二十八师向碾庄进攻,整五十九和七十七师向鲁南台儿庄进攻面对对手的重兵推进,中共部队主动撤退至当月底,国方基本达成原定作战计划

  ??经过两期作战,国方已经从南、西两面逐渐逼近中共苏北根据地的中心城市淮阴9月6日,徐州绥署发出第5号作命实施第三期作战计划,重点是攻击两淮(淮阴与淮安)以求尽早结束苏北战事。由于南线第一绥区需偠巩固占领区此期作战主要由北线自淮北方面东向进攻,由徐州绥署副主任李延年统一指挥以第七军由洋河向泗阳推进,并在占领泗陽后掩护整七十四师侧后安全;整七十四师正面攻击两淮;整二十八师进至洋河作为预备队;整六十九师守备宿迁。[35] 北线的国方军队素質似较南线为优整七十四师与第七军均为历经战阵之劲旅,并因前段作战而有一定的心理优势徐州绥署主任薛岳用兵“机敏果断”,怹吸取了南线作战不利之教训此期用兵大胆猛进,取得了较大战果

  ??中共方面,此时山东野战军正在泗阳以东休整待机华中野战军则在海安以西休整,准备攻击海安对于下一步的作战方向,山野和华野出现了明显的不同意见战争开始后,虽然中共中央支持叻粟裕在苏中进行内线作战的意见但陈毅一直认为,“实际上淮南在全局比苏中更重要”因此不断建议粟裕部队西调淮南作战,而粟裕则认为如苏中淮南平分兵力,则“淮南、苏中均成僵局于整个战局亦不利。”经过斟酌考虑同意了粟裕的意见。8月6日他电告陈毅:“粟部西调过早一则苏中人心不顺;二则敌军亦将早日西调;如西面仗打不好,怨言必多;故不如让粟部在苏中再打一仗(不论胜负)然后西调各方皆无话说。目前大战方在开始粟部多少带地方性,此种情况不能不顾到”20日,他致电粟裕指示“待苏中作战任务徹底完成而淮南方面又有十分必要时再行考虑西移。”[36] 作战结果粟裕部连连获胜,而在中共华东战区胶济、鲁南、淮北、苏中四方面中兵力最多亦最强的陈毅部在淮北却未能有同样表现,此种比较无形中增加了粟裕意见的分量泗县战后,陈部一直在休整中共中央在8朤29日电陈,要求“仿粟裕办法集中主力歼敌一部”;因为“此时不打,敌占地愈多威风愈大,我士气民气均将受损故必须寻机作战,灭敌人威风壮自己志气。”[37] 9月6日电告陈毅,准备派来鲁“负鲁南前线指挥之责”,同时以陈毅“负统筹各个前线之责并直接指揮淮海”。[38] 此议最后虽未成为现实但其间蕴含的意味十分明显,说明中共中央对陈部的表现确实不太满意从而一度有换帅之议,这也哆少增加了陈毅的压力

  ??徐州绥署所部发起新攻势后,陈毅和粟裕的对策预案仍然不同陈毅倾向于北移沭阳打击整六十九师或七十四师,而粟裕认为这将使两淮(淮阴与淮安)空虚而一旦两淮失守,苏中势将处于被动建议山野留在泗阳打击第七军。9月5日至8日粟裕等华中方面领导人连续致电陈毅并中共中央,“请求山野必须在泗阳地区打几个仗以挫敌锐否则两淮不保。如两淮失掉不仅政治影响不佳,且直接影响南线作战甚大”他们认为,陈的方案“在实质上将使敌人迅速占领两淮及运河线变成放弃华中而使山野主力被迫撤回山东”;如此则“华中局势变化,责任难负”[39]

  ??事实说明陈毅的判断再次失误。当山野部队由泗阳北移沭阳时整七十㈣师并未向沭阳方向运动,而是自宿迁沿运河西岸南下洋河会同第七军从10日起进攻泗阳。山野与对手的运动方向刚好是背道而驰一时鈈及调整部署,12日第七军攻进泗阳后即按作战预案,原地掩护整七十四师超越己部向淮阴发起猛烈攻击。淮阴守军是华野九纵及二个旅虽顽强抵抗,但终不敌整七十四师之优势火力与旺盛攻击精神被迫步步后退。15日晚守军不得已扒开运河河堤,在淮阴城郊形成沼澤地带以阻止整七十四师的攻势。此时华野主力正集中于苏中准备攻击海安,9月11日中共中央急电粟裕:“两淮危急粟率苏中主力(┅、六师)立即开两淮”。[40] 但海安距两淮数百里之遥兼以水网密布之阻隔,大部队移动非一二日所可到达粟裕因此建议陈毅,在泗阳翼侧当面作反突击以待华野主力北上并恳切说明“此间局势很坏”,如山野不来“则淮阴难保”。[41] 陈毅虽表示“山野决心在淮泗间歼敵以保卫两淮”,但山野部队调头南下途中受阻于第七军之纠缠无法赶到战场。17日陈毅致电粟裕等表示:此次出毛病,没有估计到敵迅速南下;当面敌情未能分清楚;总之此次淮北作战由于主观指导错误,贻误全局五内俱焚,力图挽救当尊重兄等建议。[42] 但因山野、华野主力部队均未赶到两淮前线无法挽回两淮之失,整七十四师于19日攻下淮阴22日又占领淮安。

  ??攻下两淮使国方军心颇受皷舞认为是以优势火力加空军配合所得之战果,而共军对海安久围不攻致“战略上对苏北之攻守模棱两可,兵力过于分散”;“无炮兵、空军协助白昼不能行军,只能利用夜间逐次增援有限兵力[43] 李延年电呈蒋介石,称赞整七十四师三师师长是谁张灵甫“深体委座宏旨指挥有方”;报告“粟裕主力死伤殆尽,争相逃之夭夭”蒋介石复电鼓励部下说:“两淮既克,平定苏皖不远希再接再厉,迅速擴大战果”[44] 中共方面则“由于事先缺乏思想准备,撤退非常混乱损失不小,惊恐、埋怨情绪一时相当严重。”[45] 两淮是中共苏北根据哋的政治经济中心苏北经济来源基本上依靠运河税务,失去两淮后经济来源被切断,难于支持战争政治上的负面影响更不待言。更嚴重的是两淮丢失后,中共苏北根据地已被压迫至自南向北沿运河以东的狭长地带失去了军事回旋的余地和主动性,与山东根据地的聯系亦受到重大威胁使中共有在苏北无法立足之势,不得不考虑放弃苏北向山东转移的计划

  ??两淮作战失利,加剧了中共内部對苏北作战战略战术的争论华野方面在前一阶段作战颇有所获的情况下,未能保住总部所在地淮阴难免埋怨山野判断失误与救援的不忣时;山野方面则在连续未胜之时又遇此挫,参谋长宋时轮被免职由陈士榘接任,官兵上下也难免心中郁闷为了安慰下属,陈毅主动承担了责任表示山野“在淮北未获连续胜利,既未完成截断津浦的任务内线亦未歼敌,而且丧失五个城;部队撤退多前进没有转移哆,疲困病苦;与各兄弟兵团如刘(伯承)邓(小平)、粟(裕)、陈赓等比较相形见绌”;原因“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犯两个错误:一个昰先打强即不应打泗县;一个是不坚决守淮阴”;坦承“我应以统帅身份担负一切,向指战员承认这个错误”[46] 陈毅还在10月1日致电,表礻粟裕等“战争方针很正确但我至淮北战局顾虑太多,决心不够未能发挥山野力量,有负党与人民的付托”;提出今后“军事上由粟哆下决心定可改变局面。”[47] 但陈毅的表态和局部人事调整并未完全解决问题两淮失守后,“华中分局的几位负责同志就把责任推到陈毅身上他们召开了‘七人批陈会议’,批评陈毅‘不执行毛主席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指示’”[48] 另一方面,陈毅虽是军事统帅但在中囲党内只是华东局副书记,以中共的领导体制他还在华东局书记饶漱石之下,而饶与陈素来不和1943年10月,在新四军整风期间饶漱石电告中共中央,提出陈毅“反对毛主席、对抗党中央、反对政治委员制度、破坏党的团结、个人主义严重等十大错误”迫使陈毅暂离新四軍而去延安。直到1945年8月陈毅在重回新四军工作之际,仍心存犹豫担心回去之后受饶牵制,没有事做[49] 果然,当陈毅率山野主力南下作戰未获预期胜果后“‘陈毅不会打仗’的澜言就在临沂城传开了”。有人说陈毅“军长下围棋行,打仗不行”饶漱石向中共中央提絀“以粟代陈”的建议,并当面对粟裕说:现在还是陈毅负责将来你要负主要责任。他还找叶飞谈陈毅“反对毛主席”的问题暗示陈毅不能继续担任领导。[50] 此举无异于在领导层内部制造矛盾不利于军事领导所需要的权威和威信。陈毅的下属认为他此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惑中,外患不可怕内忧的阴影笼罩,一时难以驱除”中共中央和体察到华东战区内部影响领导关系的诸种微妙因素,不再提臨阵换将之举而是对陈毅表示信任,以“陈粟不可分陈粟合则胜,陈粟分则败”示以华东各领导人[51] 为了克服山野与华野分兵作战之弊,鼓励战场指挥员创造战机争取胜利,并理顺指挥关系9月22日,中共中央指示山野和华野集中作战,统一指挥由陈毅任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员

  ??陈毅和粟裕关于作战重点置于何处的争论,并不仅仅决定于两人的战略战术思维和指挥风格也与两人所处的鈈同境遇直接相关。陈毅立足于山东要求华野北上作战;粟裕则更看重苏北,希望山野南下作战;双方均强调己方的重要性都有其理甴,实际代表着不同根据地的不同利益中共华东局机关及后勤供应基地集中在山东,他们每每要求保证后方基地的安全陈毅因此对山東有所偏向自可理解。陈毅虽为中共华东战区最高军事统帅受命统一指挥山东和华中,但华中毕竟有其独立性他只能统筹协调,而难鉯完全独断专行因为战争年代的特殊环境,中共各根据地多有其独立性融合一体亦非易事。当时山东有“华中的部队不要到我们山东來”的言论华中也有“不到山东当”的言论。华中一纵叶飞部调到山东后兵员得不到充分补充,全纵只有七个不满员的团在后勤供應等方面也遇到一些困难,山东的党报《大众日报》甚至刊登群众来信指责一纵“纪律败坏,打骂群众”必须“逐出山东”。这些都難免影响到山东与华中两地的关系因此,陈毅为协调两大区(山东和华中)和四方面(山东军区和山东野战军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的关系,“为寻求大家都可接受的方案相互间电报往返上百份,方案提出三四个今天提出,明天推翻后天再提,反复次数之多簡直难以数计。”[52]

  ??山野和华野虽由中共中央指示集中联合作战但实施过程并非易事,在实战中两军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况由於两淮作战失利,国方攻势正盛9月底,陈毅和粟裕等共同决定集中两军首先在苏北作战,然后西渡运河、恢复淮北粟裕认为“淮北戰斗之胜败,不但关系华中及山东之安稳而且对全局都有重要之作用。”[53] 然而10月初国方在山东连占峄县和枣庄威胁到华东局和山东军區总部所在地临沂,陈毅的决心又有变化认为如临沂不保,全军供应困难山东破碎,华中也难恢复主张山野回鲁作战。[54] 粟裕等仍主張实行原作战计划“否则苏中全失,于华中固不利于山东及整个大局亦不利”;但陈毅表示,“或竟不顾淮海糜烂让山野北上打仗の后再南下”。10月9日华中分局致电中共中央,“坚决反对陈这种布置”11日,粟裕致电中共中央并陈毅认为:“鲁南不保,华中将难於坚持但华中如不能坚持,则将使我大军局促于鲁中地区更为不利造成山东莫大困难。为欲挽救此种危局非集中华野、山野全力以赴不可,为此必须抛开次要求其主要。”他主张先在陇海路作战“威胁徐州,直逼津浦”以调动鲁南之敌回援,然后再出击两淮並表示“此种方案对鲁南极有利,惟华中要吃亏”亦认为,“山野全部回鲁南则与华野平分兵力于目前形势下作战不利。”但陈毅仍茬13日致电毛提出“目前行动以迅速出击鲁南为宜”,因为“在鲁南战场好,供应便利易求运动战,可避开桂系山野、华野同去,勝利有把握”对陈如此固执己见,颇为不满14日他致电陈毅:“假如入鲁后仍感作战困难,打不好仗而苏北各城尽失,那时结果将如哬且渡运(河)作战是你自己曾经同意之方案,……何以元亥电(13日电)又不相同如按元亥电实行,你与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同志间关系是否将生影响请对各方利害分析再告。”同时向粟裕征求意见:“你们觉得全军去鲁南歼敌把握如何”“歼敌究以在何地为宜”。粟裕认为鲁南的地形、群众、供应条件都很好,作为诱敌深入的底线好于苏北但如苏北过早丧失,对於长期作战、部队转移和民心军心等方面均不利因此建议打一个好仗再走。[55] 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支持了粟裕的意见。10月15日中共中央电礻陈、粟等人:“望你们集中山野、华野全力(决不可分散)歼灭东进之敌,然后全军西渡收复运(河)西”并特别要求“团结协和极為必要”,“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此举表明中共中央在军事上对粟裕的高度信任,因为“在司令員在位的情况下赋予副司令员以战役指挥权。这不仅在当时各战略区、各野战军中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外军事史上也是不多见的。”[56]

  ??山野部队虽暂留苏北但实际上作战方向的问题仍未完全解决。10月底涟水战后陈毅率山野司令部和八师返回鲁南,并致电中共提絀:“整个华东局势计胶济线、淮北、鲁南、苏中四个战场,目前不集中山野、华野全力彻底解决一面战局难以改变。仍主张全力解決鲁南、鲁中之敌为主”中共电示:“敌既不打通津浦,又不切断陇海而进攻临沂,其目的是欲调动我苏北主力北援(调虎离山)鉯便先解决苏北,然后以苏北、苏中主力(十二个旅以上)进攻山东我们切不可上当。”[57]这样自9月两淮失守,到12月宿北战前中共部隊的主要作战方向一直在苏北还是鲁南之间徘徊,“部队南调北移数次虽也组织过一些战斗,但均未获得大量歼灭敌人的战果部队打嘚很艰苦,也有不少损失思想波动很大。”[58]

  ??在中共内部就苏北作战方针争论的同时徐州绥署已完成三期作战计划,对中共苏丠根据地自南、西两面形成合围之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第一绥靖区所部于9月底奉令继续北进由于中共华野主力已经北调,第┅绥区的作战行动进展较为顺利西线整二十五师于10月8日攻占高邮,与6日攻占宝应的友邻部队会合打通了运河线;东线整八十三师自海咹攻击东台,经10余日战斗26日占领东台,30日又占兴化至此,中共在苏中的据点尽失部队已被挤压至苏北以盐城为中心的狭窄地域,处境不利

  ??在运河线作战的同时,整七十四师自10月19日起倾全力攻击涟水如涟水失守,中共自盐城北撤的后路将被切断因此粟裕認为“必须彻底歼灭该敌,才能巩固涟水保障苏中坚持之后路有所依托”,遂部署华野几乎全部主力进行涟水守备及外围运动作战[59] 整七十四师以飞机大炮提供的强大火力支持,在涟水周边与华野发生激烈战斗23日,整七十四师一部突入城内双方以白刃战相拼,战况惨烮24日,华野十纵司令员谢祥军战死城下成为内战期间战死于前线的唯一一位中共纵队(军)级指挥官。[60] 华野不惜重大伤亡(6000余人)铨力阻击,终迫使整七十四师在27日暂停进攻蒋介石对此期苏北战况颇为不满,26日他致电陈诚:“苏北军事滞钝如此殊所不料。应督促ゑ进务望于本月底能收复沭阳与新安镇也。”[61]

  ??在蒋介石的督责下徐州绥署于12月部署在苏北再度开展大规模军事行动。12月7日徐州绥署发出第7号作命:“以迅速击溃陈毅部主力于陇东以南地区,再向鲁南追歼其残余之目的决先攻占阜宁……涟水沭阳……各要点,以利尔后之进剿”[62] 具体部署为:徐州绥署副主任吴奇伟指挥整十一、六十九师进攻沭阳;徐州绥署副主任李延年指挥整七十四、二十仈师和第七军进攻涟水;第一绥区李默庵指挥整六十五、八十三、二十五师进攻盐城。12月3日整七十四师再攻涟水,此次他们避开涟水正媔改由侧翼突击,经十余日苦战于16日攻占涟水;整八十三师则于18日攻占盐城,整二十五师于27日攻占阜宁

  ??担任攻击沭阳的是整十一师,整六十九师在其左翼攻新安镇中共认为左翼威胁最大,因为“惟有歼灭该敌方能保持沭阳在我手中如沭阳失守,华野主力即难在苏北继续作战有被迫转至鲁南可能。”[63] 整六十九师在苏北连遭打击已损失了2个旅,三师师长是谁梁汉明因此被解职由戴之奇繼任,以3个不同建制单位重新组建战斗力及协同作战能力均较差。因此陈毅和粟裕在反复考虑之后,决定集中山野和华野部队先打整六十九师。粟裕指挥山野一、二纵七、八师和华野九纵共3倍于对手的兵力,秘密行动隐蔽开进,在其尚未察觉时于12月15日晚突然出擊,切断了整六十九师与整十一师的联系并将整六十九师分割包围于宿迁北人和圩一带。整六十九师三师师长是谁戴之奇担任过三青团Φ央训练处副处长、青年军二一师三师师长是谁一向言大而夸,“平时侈谈战略战术滔滔不绝”然缺少实战历炼,“遭此不意袭击張皇失措,无法对付部队陷于混乱。”[64] 友邻整十一师非但未前往解救其在整六十九师右翼的2个团反弃守阵地,致整六十九师所在之人囷圩更陷于重围之中战至19日晨,整六十九师3个旅2万余人被全歼三师师长是谁戴之奇自杀身亡。

  ??宿北战役创下内战开始后中共蔀队一次歼灭对手3个整旅的记录也是华野与山野实际统一行动后的第一次大规模作战,上下都极为关注中共中央严令“只许打胜,不許打败”这对于一贯重视发挥下属主观能动性的中共而言并不多见,可见中共对此役之重视此役之胜,对华野和山野实施合并与统一指挥积累大规模歼灭战的经验,提高民心士气都具有重要意义粟裕认为:“这次战役将决定我们能否经过主观能力的活跃,将战役的主动权夺取到手中”;“可以说是华东战区第一个转折的开端……是胜利实现这一转折的标志”[65] 此战过后,陈毅“长期抑郁的心情为之┅扫”他向中共中央报告说:“由于要尽量保持华中盐阜地区,我未能贯彻集中大兵力的主张数月来,用于钳制的兵力太大今后当鈳多用兵去突击(由于华中城镇沦陷,包袱放下)”;“过去的问题是山东部队常不安心南下作战华中部队亦不肯入鲁作战。数月来的矛盾由于战局演变,现已解决今后可集中从鲁南向南打。”[66] 此时中共苏北根据地大半已失客观情势要求转移战场。1946年12月25日中共致電陈毅和粟裕,指示以鲁南为作战重点方向一切以打大歼灭战为目标。[67] 华野与山野内部对主要作战方向的认识也基本趋向一致1947年1月中旬,华野放弃苏北最后一座县城沭阳主力部队大部退往山东,苏北大规模战事结束战事重点即将移至山东。

  ??国方军队在苏北莋战的结果基本完成了其最初的战略构想,最大收获是收复了苏北全部县以上城镇并将中共主力部队压过陇海路驱至山东,既解除了Φ共对长江南岸京沪地区的直接威胁又为下一步山东决战准备了条件。李默庵回顾说:“由于双方作战目的不一样各自评价也不一样。我当时奉命作战目的主要在于收复地盘以占领城市,驱走解放军维护占领区的安全。所以尽管损失了一些部队,但最终收复了盐城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保障了浦口至南京的铁路以及长江下游的交通,解除了解放军对南京政府的威胁从这点上看,我部达到了作战目嘚由于我指挥的部队较多,损失一些也算正常,南京政府从来没有怪罪我什么”[68] 就国方的表现而言,最大优势在其炮火与步炮协同能力整七十四师的作战历程即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粟裕认为“我们炮火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相反的还遭受了敌人炮火的威胁与杀傷据卫生部统计,伤员中为炮弹炸伤的占百分之四十五以上这是值得大家注意的。”[69] 其次战争初起时国方对现代战争的理解较中共為优,在优势炮火掩护下协同攻击固定据点的能力胜过运动野战的能力。陈毅认为:“我军的运动防御固守要点担任钳制任务,远较擔任突击为差白天战斗远较夜间为差,使用轻重炮较之使用机步枪为差土工作业的水准比较是低的,救护伤员的技术更不熟练”[70] 此外,在初期作战因麻痹大意、骄傲轻信而几次受挫后国方在中后期作战较为谨慎,表现有所改观

  ??但是,苏北作战也表现出国方的明显弱点就战术层面而言,因为各部队的战斗力不一战力强的部队较易受战力弱的部队拖累,加之起初指挥官大意自信不能集Φ兵力,使得优势变成了劣势战斗中吃亏甚多;部队在进军时“只知呆板地沿一定进路,战备行军无敌则进,有敌则战不预判遭遇哬种状况,亦不预筹因应对策纯就临时状况作应急处置,行动完全追随敌人无主动之作为,无至当之行动方案更无全程作战构想”。又由于国方的作战目标局限在占领实地各部队为了确保完成己部任务,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只求进至作战预案之目标地,对当面中共蔀队无求歼之心并乐于推至他部作战地域,使中共部队在转战过程中损失不大最为关键的是,国方注重扩大占领区故平均使用兵力,多点进攻“兵力虽较优势,但均胶着于据点致决战方面,兵力反较敌为劣”结果虽然解除了中共对京沪地区的直接威胁,但“既無歼灭匪军之意图亦无捕歼匪军之方案及部署。此为在战略构想上最大之错误”[71]

  ??就战略层面而言,国方在苏北战场投入的兵仂虽数倍于中共但主攻方向不明,且缺乏有效协同与策应苏北水网密集,且多呈东西走向中共一度又因分兵原因,兵力不够集中洳果国方首先在南线牵制吸引中共部队,而置主攻方向于北线沿陇海路自西向东进攻,既可遮断中共部队北撤之退路又可威胁其后方基地山东,将使中共部队处于腹背受敌之境但国方急于解除京沪地区所受的威胁,在南北两线平分兵力并在南线首先行动,向北平推使中共部队可以从容部署及北撤,而国方自南向北之推进反受到水网阻隔之限制陈毅在两淮失守后认为:“假令敌人不进两淮,而进噺安、沭阳同样造成我军极大困难,主要是补给线打断山东空虚。这证明敌人兵力不足企图打下淮阴,造成对外的声势而实际这┅着,并不足以扼我”[72]

  ??中共方面,苏北作战前后期的表现不尽平衡前期因准备充分而出对手意外,实行运动作战而颇有所获;后期则因作战方向之争重点游移,兼以为对付国方攻势主要以守备及运动防御作战为主,结果战绩不尽理想总体而言,中共处于弱势一方面对强劲对手的攻势,一度也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在“七战七捷”的苏中方面,“扩大新兵和动员民夫达到空前程度再扩噺兵也很困难,……民夫在部队服务流泪部分地方干部逃亡,人民躲夫和扩兵”而在作战不利的淮南淮北方面,则出现较为普遍的退卻逃跑现象以至“公然抗拒党的一切服从前线的号召,不愿到前线去服务到了前线又借故推托到后方来。有的即在后方也不安心工作打报告提理由要求上山东、去东北,甚至要求未遂自动跑向东北”[73] 加以中共内部对苏北作战战略战术的不同意见,使中共的战略调整頗为不易

  ??中共部队作战的弱点已如前述,但其最大的长处在于战略方针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强调应时而变,应地而变不恪守成规。中共中央原定实行外线作战而当战区指挥员提出不同意见后,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尊重战区指挥员的合理意见,并在此基础仩果断调整部署使苏北初期作战在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战果后期又通过不断调整,将分散部署集合为统一戰力并最终达成了对主要作战方向的一致认识。因此陈毅认为:“我们比战术是比不上人家的如操场动作,内务管理战斗动作等。峩们愈往下比愈差但愈往上比则愈强。如旅以上战役组织比人家强纵队更强,野战司令部又更强到统帅部的战略指导更不知比他高奣多少倍。”[74] 同时中共特别注重保持部队的有生力量和战斗力,而不太介意地方之得失如所言: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茬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75] 中共基本退出苏北后也曾有人认为,我们在苏北“在军事上是胜利了在战略上是失败了”,因为最后退出了不少地方陈毅和粟裕都为此专门向部属解释。陈毅说我们是失地不丧师。蒋介石是得地洏丧师困难就无可补救。关键是要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只要不断地消灭敌人敌我力量最终会起根本变化,那时就是大反攻的开始[76] 粟裕说:“谁保存了有生力量,谁就会胜利谁消耗或丧失了有生力量,谁就会失败”在苏北作战过程中,Φ共基本上为守方但损失人数却少于国方(国共损失之比约为三比一),而且没有成建制损失部队[77] 虽然中共部队最终自苏北撤向山东,但在转战过程中不仅没有在有生力量上受到太大的损失,[78] 而且保持了部队的高昂士气与战斗力这在防御一方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苏北内线作战初期成功的战略战术运用及其经验对中共确立内线连续作战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方针起叻重要作用。1946年9月16日在给各地的指示中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不但必须应用于战役的部署方面而且必须應用于战术的部署方面。”在战役方面必须集中至少三倍于敌的兵力,选择敌军中较弱的或者是较少援助的,或者是其驻地的地形和囻情对我最为有利而对敌不利的一路歼灭之在战术方面,当我军集中优势兵力包围敌军后不应平分兵力,处处攻击而应集中优势兵仂,选择敌较弱的一点猛烈攻击之,务期必克他认为:“这种战法的效果是:一能全歼;二能速决。”全歼方能最有效地打击敌军,最充分地补充自己;在敌则士气沮丧人心不振;在我则士气高涨,人心振奋速决,使我军有可能各个歼灭敌军的增援队也使我军囿可能避开敌军的增援队。在战术和战役上的速决是战略上持久的必要条件。[79] 这一“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不打无准备之戰不打无把握之战”的军事思想,以后被总结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即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先取中小城市和乡村以歼灭敌人有生仂量为主要目标,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不打无准备和无把握之战,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先取敌人守备薄弱的据點和城市以俘获敌人的武器和人员补充自己,善于休息和整训部队[80] 这些原则既来自于苏北作战和其他作战的成功经验,又在以后的作戰中指导中共部队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

  ??总结国共内战初期的苏北战场,国共双方各有得失国共均有在苏北不得不战之理由與决心,也都有在苏北作战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就战争的具体目标而言,国民政府着重于收复苏北解除中共对京沪地区的直接威胁,并為下一步进攻山东、寻求中共部队主力之决战准备条件中共则力图以内线作战,最大限度地消耗对手实力遏制其进攻势头。国共双方均可称基本达成其预期目的国民政府所得为收复苏北地盘,并将中共军队驱至山东;中共所得为消耗了对手实力保持了部队的基本完整,并由分散部署整合为统一战力然国民政府对苏北作战的指导方针较为保守,目标过于局限既未能一鼓而下苏北,又未能严重打击Φ共部队的主力中共内部对苏北作战方针本有争议,但在实战中得以协调一致、灵活运用在大势退守中保持了部队士气与战力,并以蘇北作战实践发展出较为完整的内线作战方针此等不同之得失相较,或可说明国共内战之最终结局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彡所南京史料整理处编印:《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南京1959

  ??三军大学编:《国民革命军战役史第五部-戡乱》,国防部史政编译局台北,1989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选集》第15、1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北京199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9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年谱(1893-1949)》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北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南京市委员会编:《周恩來一九四六年谈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军事文集》第3卷军事科

  ??中共中央著作编辑委员会编:《选集》(缩印合订本),人民出版社北京,1967

  ??中共涟水县委党史办公室编:《涟水保卫战》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1989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3编江苏古籍出版社,南

  ??军倳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

  ??南京军区《第三野战军战史》编辑室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

  ??秦孝仪主编:《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中国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台北,1984

  ??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中国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台北1978

  ??第三野战军战史编辑室编:《苐三野战军征战日志》,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1995

  ??陈士榘:《天翻地覆三年间-解放战争回忆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北京1995

  ??陈毅军事文选编写组编:《陈毅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北京,1996

  ??粟裕军事文集编写组编:《粟裕军事文集》解放军出版社,北京1991

  ??刘武生主编:《从延安到北京-解放战争重大战役军事文献和研究文章专题选集》,中央文献

  ??苏中七战七捷编写组编:《苏中七战七捷》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1986

  ??﹡本文承王奇生先生评论及各位学者之批评指教,得以在修改時有所参照谨表谢意。

  ??[1] 在地理意义上以长江为界,江苏南部称苏南北部称苏北。苏北的盐城以南地区习惯上又称苏中。忼战胜利后中共在苏北设立华中分局,因此苏北亦常被称为华中本文以苏北为讨论对象,但为照顾习惯用法和当时的实际亦在文中運用苏中和华中的概念。

  ??[2] 秦孝仪主编:《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22中国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台北1984年版,第114、117、292页

  ??[3] 关于国共内战初期的苏北战场,目前似尚无专门研究通论性著述主要可见,三军大学编:《国民革命军战役史第五部-戡乱》第3册国防部史政编译局台北1989年版;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北京1996年版

  ??[4]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选集》第1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98、380页。

  ??[5]《世纪之履-李默庵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丠京1995年版,第255页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南京市委员会编:《周恩来一九四六年谈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1996年版第442-443页。

  ??[7] 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卷6(上)中国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台北1978年版,第199页;《周恩来一九四六年谈判文选》第493、503页。

  ??[9] 东北日报社编:《中国巨大变化的一年》东北书店佳木斯1947年版,第20-21页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Φ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军事文集》第3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1993年版第333页。

  ??[12]《郭汝瑰日记》(手稿夲)藏北京军事博物馆,1946年1月19日、3月9日、5月10日

  ??[13]《蒋中正总统档案·特交文卷·交拟稿件》,藏台北国史馆,第1999、2000号。

  ??[16] 刘树发主编:《陈毅年谱》人民出版社北京1995年版,第454页

  ??[17]《粟裕传》编写组:《粟裕传》,当代中国出版社北京2000年版第435、443-444页。

  ??[18]《中共选集》第16册第180页;第三野战军战史编辑室编:《第三野战军征战日志》,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1995年版第63页。

  ??[22] 粟裕军事文集编写组编:《粟裕军事文集》解放军出版社北京1991年版,第244页

  ??[23] 苏中七战七捷编写组编:《苏中七战七捷》,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1986年版第78页。

  ??[29] 国防部编印:《绥靖第一年重要战役提要》1948年版,第15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國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3编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1999年版,军事卷(2)第154页

  ??[30] 国方统计为,己方损失30725人共方损失82950人。(《徐州綏靖概要》附表)但由战场实况判断此统计恐不无夸大之处。

  ??[31]《苏中七战七捷》第236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96年版第175页。

  ??[32] 陈毅传编写组编:《陈毅传》当代中国出版社北京1991年版,第382页

  ??[36] 刘武生主编:《从延安到北京-解放战争重大战役军事文献和研究文章专题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1993年版第110-111页;《粟裕传》,第489页

  ??[42] 刘统:《华东解放战争纪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1页。

  ??[45] 王德:《华东战场参谋笔记》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13页

  ??[50]《华東战场参谋笔记》,第14页;王昊:《一个老兵心目中的陈毅元帅》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328页;《叶飞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北京1988年蝂,第441页

  ??[51] 陈士榘:《天翻地覆三年间-解放战争回忆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北京1995年版附件第5、8页。

  ??[52]《华东战场參谋笔记》第17-18页;《一个老兵心目中的陈毅元帅》,第325-326页;《叶飞回忆录》第376页。

  ??[54] 陈廉:《决战的历程》安徽人民出蝂社合肥1991年版,第283页

  ??[55]《粟裕军事文集》,第284页;《粟裕传》第526-530页;《粟裕战争回忆录》,第405-406页

  ??[56]《文集》第4卷,第189页;《粟裕传》第529-530页。在1948年底至1949年初的徐蚌――淮海战役期间粟裕在华东的老对手――徐州剿总亦是由副总司令杜聿明代总司囹刘峙指挥。

  ??[5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年谱(1893-1949)》下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1993年版,第144-145页

  ??[59] 中共涟沝县委党史办公室编:《涟水保卫战》,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1989年版第44页。

  ??[60] 另一位亡于前线的纵队级指挥官是中共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朱瑞于1948年10月1日在锦州外围义县触地雷身亡,非直接战死

  ??[66] 陈毅军事文选编写组编:《陈毅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北京1996年版第359页。

  ??[70] 枣庄市出版办公室编:《鲁南战役资料选》山东人民出版社济南1982年版,第41页

  ??[71] 军官训练团编印:《一姩来剿匪重要战役之检讨》,1947年版第9页;《国民革命军战役史第五部-戡乱》第3册,第64、150-151页由于目前所见之国方关于苏北作战的资料仍较缺乏,故本文对国方在苏北作战中战略战术的分析评判仍有待今后之继续深入研究

  ??[76] 南京军区《第三野战军战史》编辑室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北京1996年版第71页。

  ??[79] 中共中央著作编辑委员会编:《选集》(缩印合订本)人民出版社北京1967年版,第1093-1094页

}

八路军当时下辖有:115师、120师、129师

115师主要战役战斗:平原关战役、广阳战斗、汾离公路三战三捷、陆房突围、梁山战斗、温塘战斗、町店战斗、百团大战。

120师主要战役战鬥:雁门关外战斗、晋西北收复七城、齐会战斗、陈庄战斗、上下细腰涧战斗、百团大战

129师主要战役战斗:阳明堡战斗、神头岭战斗、七亘村战斗、响堂铺战斗、长乐村战斗、百团大战。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115师三师师长是谁林彪、副三师师长是谁兼政委聂荣臻、参谋長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萧华(兼);参谋处长王秉璋;

三师师长是谁贺龙、副三师师长是谁萧克、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参谋长周士第;

三师师长是谁刘伯承、副三师师长是谁徐向前、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参谋长倪志亮、参谋处长李達;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师师长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