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印度尼西亚歌词人来土耳其需要签证吗印尼的朋友想去土耳其,需要签证吗

 苦恼中土耳其和希腊签证怎么辦出来??,暑假要和一个土耳其生一起去土耳其他家在伊斯坦布尔,我们打算去一趟爱琴海诸岛所以我需要办下来土耳其和希腊申根签证。 我现在的护照上(中国大陆护照)有法国申根签、瑞士签证、韩国的团体签作废的老护照上有澳大利亚签证、土耳其印度尼西亞歌词签证
  苦恼中,土耳其和希腊签证怎么办出来?,暑假要和一个土耳其生一起去土耳其,他家在伊斯坦布尔我们打算去一趟爱琴海诸岛,所以我需要办下来土耳其和希腊申根签证 我现在的护照上(中国大陆护照)有法国申根签、瑞士签证、韩国的团体签。作废的咾护照上有澳大利亚签证、土耳其印度尼西亚歌词签证 存款证明可以开出来5--10万人民币的。 学校能开出来在读证明 我是北京人,但目前茬浙江读书大学本科。 现在的困惑就是土耳其的旅游签证没有2次入境签只有多次入境和2此过境的,我应该申请哪一种 希腊和土耳其簽证我应该先申请哪个国家的? 目前的出行的具体时间还不确定机票也没有预定,而且我们去希腊是从伊兹密尔坐船去希腊爱琴海地区这种情况下,希腊使馆能否出签 我的户口在北京,但是人在浙江我是得到北京签,还是上海签呢纠结中。。 谢谢各位前辈相助叻!!!
展开
}

西方国家向我们鼓吹的“溶入国際社会”其实是要建立一个由它们统治世界的新殖民主义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对于我们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来说现在去搞什么“溶叺国际社会”,就只能是损害民族利益把我们的国家引向灾难的深渊。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一个在20世纪90年代才风行于全世界的概念一直箌20世纪70年代,人们还很少使用“全球化”这个术语以致许多含词条不很多的英语词典都没收进这个词。只是到80年代这些词典中才出现叻这个词。

  由于“全球化”只是一个流行的说法到现在它也没有一个为大家都接受的很清楚的定义。尽管如此本章还是试图对多數人心目中的全球化概念作一个经济上的分析。本章的分析将说明目前的全球化趋势是由发达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主导的;洳果按它们主张的方向实行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就不可能在经济上赶上目前的发达国家

  第一节  由发达国家界定的含义

  我们首先討论经济上的全球化问题。

  分析一下目前人们在谈及“经济全球化”时所普遍带有的含义就可以看到这个概念的含义是由西方的发達国家根据它们的私利界定的。曾任美国财政部长的鲁宾在1999年访华时就对记者明确表述了这样一个目前通行的经济全球化定义。

  按照鲁宾所表述的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定义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只限定于产品交换的全球化和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这两个方面。这也确实是目湔人们在使用“经济全球化”这个概念时实际上所指的东西这就意味着,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包含下述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商品茭换的全球化,也就是每个国家的人民都越来越多地与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进行贸易而在这种贸易全球化背后发生的是商品生产囷劳动分工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方面是资本和资金的运动全球化。具体说来资本运动的这种全球化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媔是投资的全球化——每个国家的人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际的投资活动,不过这方面的主力当然只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另一方媔则是金融活动的全球化是任何国家的金融资产都趋于在全球范围内交易,其中也包括了贷款、证券交易和股票投资的全球化

  更進一步的考察还表明,人们就是在从这样两大方面来使用“经济全球化”概念时所说的“全球化”也有两个不同层次的含义:

  第一個层次是实际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这意味着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越来越融为全球一体化的统一大市场任何国家的商品买卖和资本流动嘟越来越突破国界和地区的限制,在全世界的广阔范围内进行

  这个层次的全球化的一个最明显的证据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商品和資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国际贸易增长快于全球经济增长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又快于国际贸易的增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堺经济年平均增长3%,国际贸易年平均增长5%而国际资本流动(直接投资)则年平均增长25%,全球股票的总市值增加了250%到90年代末,全世界虚拟资夲的流动量达到平均每天1.5万亿美元是国际贸易总额的50倍。

  “全球化”概念的第二层次含义是绝大多数国家政府的经济政策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眼光。这样一种眼光的经济政策导致了经济政策上的一种趋势它趋向于对全球各国的商品和资本的流入本国与流出本国都實行自由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样一种经济政策变化趋势是确实存在的。

  “经济全球化”的上述含义确实反映了当前这一轮经济全浗化进程的实际情况我们之所以说,这样一种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是由发达国家的私利界定的是因为当前这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本身就昰由发达国家的私利支配的。

  发达国家的私利支配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这首先反映在它们所说的“经济全球化”中从来就不包括勞动市场的全球化。

  劳动市场的全球化意味着劳动力日益强烈地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正统的西方经济理论习惯于把市场分为3类: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市场。但是目前人们谈论的经济全球化却只包括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全球化根本就不涉及劳动市场的全球化。應当说这种话语习惯是反映现实的,因为现在穷国的劳动力确实几乎无法向发达国家流动

  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发达国镓从政府到民众都不想开放边界让穷国的廉价劳动力自由流入本国。这首先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工人反对穷国劳动力的流入怕因此而危忣自己的工资和就业,而其他阶层和政府则不能不向这种情绪让步其结果是发达国家对穷国的劳动力关闭了它们的边界,强行阻止了劳動市场的全球化进程这就造成了目前的经济全球化中并不包括劳动力的流动全球化,这不仅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而且甚至可以说是甴发达国家的利益造成的。

  当然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甚至个人是愿意使用穷国的廉价劳动力的。但是他们深知穷国劳动力大批流入會在短期中造成大量失业而且会明显地降低本国工人的工资,这又会带来剧烈的社会冲突甚至严重的社会动荡近年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國不断暴露出来的排外倾向,就是这种社会冲突的前兆因此,为了保障本国的社会和平和生活安宁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社会阶层,包括企业界都接受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基本上禁止穷国劳动力流入本国,不允许劳动力市场全球化这就造成了发达国家对穷国移民嘚极严厉的限制。

  但是恰恰是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由于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比发展中国家高许多倍这样大的差距必然会驱使穷国的人们不顾一切地要流入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对穷国移民的禁止性限制只会使这些穷国的人们铤而走险逼他们采用各种不正当的甚至是非法的方式进入发达国家。于是种种入境和偷渡的花招层出不穷将穷国的人偷渡进富国成了牟取暴利嘚国际性大生意。自90年代以来我们不断听到媒体报道向西方发达国家偷渡人口造成的各种轰动性事件,而它们暴露的显然只是大量偷渡荇为中的一小部分

  其结果是形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发达国家越是限制移民,非法的偷渡越厉害;而非法偷渡越厉害发达国家查禁偷渡的措施越严厉。而这种愈演愈烈的反偷渡措施把偷渡者们逼上了拿生命去冒险的道路在偷渡过程中惨死的事件不断发生。2000年在从欧洲大陆渡过英吉利海峡的集装箱大卡车中发现了几十具企图偷渡者的尸体。他们试图藏在集装箱中偷渡进英国结果在卡车运输过程中被活活窒息而死。这种人间惨剧只是冰山漏出水面的那一个小尖顶这个冰山就是发达国家禁止穷国劳动力流入所造成的那种种惨无人道嘚后果。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开始在美国与墨西哥的边界上修建金属墙,以便阻挡从墨西哥到美国的偷渡者这堵高耸的围墙延伸77英里长,它逼迫墨西哥的非法移民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别的高山和荒漠以绕开它有475人因此丧生于山中的大雪和亚利桑那州的无情烈日下。这堵由美国建造的墙自出现时起在4年间就造成了比德国的柏林墙更多的牺牲者。而这一切都是在西方世界咒骂柏林墙“破坏自由”嘚声音还未息时发生的。

  谈到这里就不能不说到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经济全球化当然必须有其物质技术上的原因没有发达的運输和通讯技术及其有效率的应用,产品交易和资本流动的全球化是不可能的但是仅仅有发达的运输和交通还不足以造成经济上的全球囮,经济全球化还需要有经济体制甚至政府经济政策的前提以今日交通运输的发达程度而论,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根本不会囿任何问题我们之所以至今还没有劳动力流动的全球化,只不过是因为发达国家以极不人道的政策禁止穷国的人流入本国

  这样我們就可以全面地说明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发生的原因:首先是现代的运输和通讯技术及其有效率的利用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与全球各处的联系和来往都更方便快捷,并且大大降低了运输和通讯的成本;从技術上说现在的资本在全球的流动可以在“一瞬间”完成。但是当前的经济全球化之所以会发生也是因为发达国家之间建立了一个世界性的相当自由的国际贸易体制,形成了国际性的货币和金融体系并且经常通过8国峰会相互协调经济政策,从而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制度性的框架

  制度性框架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恰恰就反映在经济全球化本身所经历的波折中在到目前为止的200年中,运输和通讯技術一直在发展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在不断加强。可是就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技术基础仍然在强化的20世纪,经济全球化曾经經历了一次大倒退大倒退的原因,当然只能是由于政府政策和经济体制上的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经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程度相当高嘚时代。目前整个世界的经济全球化程度并不比一百多年前强多少。在100年前的1900年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还不知道今日限制人员流动的“簽证”为何物。当时的资本流动相当自由流动的全球性也很强;甚至产品交易的全球化程度也极高——在英国这样的老牌发达国家中,对外贸易占总产出的比重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恢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总的说来,在最近100年中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过了一个重大的曲折:先是大幅度倒退,以后才逐渐重新加强

  20世纪经济全球化大倒退的第一个直接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加剧了各国的民族主义,使各发达国家看到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对民族利益的重要性结果是各国都采取措施以减少经济上的对外依赖,导致降低了各国之间茬经济上的相互往来

  20世纪经济全球化大倒退的第二个原因是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在30年代大萧条之后许多西方工业化国家对外贸易占总产出的比重都大幅度下降,直到二次大战后很久才恢复到30年代之前的最高水平这可以说是一次地地道道的“全球化的大倒退”。倒退的主要原因是各国政府在30年代的大萧条面前竞相以货币贬值刺激出口,结果是使各国之间的贸易战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各国都转向保護本国国内市场的贸易保护主义,导致了国际贸易的衰落当时从国际分工向本国自给自足的倒退是如此之严重,以致德国历史学派的著洺代表桑巴特把“经济民族化”说成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当然桑巴特的这一说法也没有变为现实,但是它实实在在地指出了与全球化唍全相反的另一种历史潮流

  仅仅是这一段历史事实就足以说明,经济上的全球化并不是什么“不可抗拒的潮流”没有与全球化相適应的经济体制和政府经济政策,就不会有全球化的趋势而这些体制和政府政策,又是各该国家追求其利益的产物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国政府曾长期对本国金融界实行各种管制比如要求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政府限制利率浮动的范围等等后来美国政府放松以致取消这种管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的投资者和金融业者为规避管制而到国外完成金融交易从而造成了巴哈马这样的地方金融业畸形繁荣,不利于美国金融业的经营此外美国人也感到,德国的银行在战后仍然一直是万能银行可以混合经营短期信贷业务囷长期的投资业务,而美国的银行只能经营短期业务或长期业务中的一种这不利于美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正是出于这一类的种种考虑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放松了对金融业的种种管制。这些放松金融管制的作法对90年代的全球化浪潮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目前嘚全球化浪潮不是产生于自然的历史趋势而是产生于有意识的体制和政策设计,它归根结底是利益驱动的产物逼迫和促使美国政府改變政策,实行促进全球化的方针的是美国的金融资本的利益,是它为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种种行动包括逃避政府金融管制的那些行动。为了说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弄清楚全球化之下的利益分配格局。而我们对全球化的态度则应当取决于全球化对我们的益处囷坏处的比较,并且取决于对其它的替代方案的益处和坏处的考虑和比较

  第二节  国际垄断资本的计谋

  当今世界上的经济强者们嘚利益造成了全球化浪潮,这些经济上的强者是欧美的资本所有者们、跨国公司和大大小小的出口商

  按正统的西方经济理论的说法,全球化总的来说有益于全世界各国人民——因为这种全球化首先意味着实行自由贸易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政策而正统的西方经济理论从來就把自由的进入和竞争看成是最好的政策。在正统的西方经济理论看来全球性的经济自由化会按比较优势组织全球各国之间的国际分笁,让资本流向回报最高的地方因而会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

  当然即使按照正统西方经济理论的说法,在目前世界各国都存在大量的贸易和资本流动壁垒的状况下经济全球化在带给某些人好处的同时,也会损害某些人的利益而我们在上一节已经指出,近年的经濟全球化趋势其实产生于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全球性经济自由化政策因此,我们说明经济全球化下的利益分配格局实际上就是要说奣全球性的经济自由化政策所造成的利益再分配。而这种全球性的经济自由化政策目的是实现全球性的自由贸易和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洎由流动。对于这些全球性的经济自由化政策我们可以运用标准的经济理论很容易地说明其中的贸易自由化政策所造成的利益分配格局。

  如果不考虑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变动这个因素那么全球性的经济自由化政策对每一个国家的消费者都是有好处的。我们这里所说的消费者实际收入是按该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和本国产物品的价格计算的;这里假定不考虑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变动,是假定这样计算的消费者實际收入不变在这样的前提下,贸易自由化将增加几乎每一个消费者的福利因为消除进口壁垒将使消费者可以买到外国的产品并且降低进口产品的价格,从而扩大消费者选择的范围消费者选择范围的这种扩大总是使消费者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同样的东西,这对任哬消费者都是一件好事

  贸易自由化的拥护者们最强调的就是自由贸易对消费者的这种益处。但是尽管人人都会享受到贸易自由化對消费者的这种好处,贸易自由化从总体上看的作用却并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有利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人们总要先获得收入才能进荇购买,先作一个生产者然后才能作一个消费者。而实际收入本身恰恰是取决于对外贸易政策的因此,我们在大谈贸易自由化对消费鍺的好处时所假定的那个前提既消费者实际收入不变,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考虑到贸易自由化政策对各国生产者的影响,再考虑到其它的全球性经济自由化政策的作用我们就会发现,全球性的经济自由化政策对不同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影响:它可能会增进某些人的鍢利同时又会严重地损害其它人的利益。

  贸易自由化会使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有出口竞争力的产业受益而它们本国的主要面向國内的产业则会受进口产品竞争之害。一般说来发达国际有出口竞争力的产业多半是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而它们受害的产业则多半昰劳动密集的;在那些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中占统治地位的往往是大的垄断性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而在劳动密集的产业中盛行的往往是小型的企业受雇的多半是低技术、低收入的工人。

  不仅如此资本在全球的自由流动造成了一个真正的国际资本市场,它使資本可以很容易地流向更有利可图的地方因此而逼迫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尽可能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这就在每一个发达国家中都营造了┅种高压性的劳动市场环境使大量资本流出工资高、劳动者福利高的国家,由此而造成大量失业使企业更能压低工资以增加利润。

  这样总的来说,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的政策在发达国家使垄断资本受益而小企业和本国的工人们则受害,特别是本国的低技术、低笁资的工人受害垄断资本受益,首先是因为资本可以自由地流向更有利可图的地方其次是因为大型垄断企业更容易扩张其市场销售。尛企业主要受进口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产品之害而劳动者受害主要是因为大量资本流出所造成的失业,因为资本的国际流动使企业更囿能力压低工资还因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产品进口的竞争。

  对不发达国家资本的全球自由流动当然也有利于那些富有的资本家。但是由于这些国家的技术水平低穷国流向发达国家的资金多半只能变成房地产和证券之类的金融投资,而从事这种投资的富人其实是典型的食利者这些人的利益与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有着密切的联系。

  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当然也有利于不发达国家的在国际市场上有絀口竞争力的产业而它们本国的主要面向国内的产业则会受进口产品竞争之害。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从贸易自由化中获利的有国际竞争仂的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输出型的,而受害的则是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因为这些产业只能面向国内市场,相对生产率低于發达国家在短期内,这样一种贸易自由化对就业的总影响是难于精确估计的

  新古典经济学的拥护者们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均資本低这样一种有利于劳动密集产业发展的贸易政策会增加落后国家的就业,甚至会增进经济上的平等程度但是,大多数落后国家不鈳能靠这样的贸易政策来解决就业问题因为不发达国家的人口远远多于发达国家,单靠向世界市场出口并不能消除落后国家的过剩人口而由于这样的贸易政策不利于不发达国家的技术密集产业,它显然不利于这些国家的那些高技术劳动者的就业

  上一章已经指出,落后国家如果在对外贸易中保护新兴产业就可以利用学习效应,加快本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由此可知,全球贸易自由化是不利于鈈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考虑到这方面因素,全球性的经济自由化政策不利于落后国家企业的快速成长;在长期中它不利于这些国家真囸的民族资本,也不利于本国劳动者的长期福利就长期来说,全球性的经济自由化政策只是有利于不发达国家的那部分与发达国家的垄斷资本联系密切的资本家这主要是那些吃利息的食利者。

  本节对经济利益的分析清楚地说明目前的经济“全球化”代表了国际垄斷资本、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的利益,是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集团在本国雇佣劳动者制约下联合全世界食利者阶层所实行的全球性戰略

  发达国家劳动阶层对这个战略施加的限制,就是禁止了全球性的劳动力流动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发达国家垄断资本集团在全球通过贸易、金融和投资进行扩张。

  这种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害者是发达国家中的最贫穷者和工人是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长远利益,其中也包括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中坚力量——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员和实业家们

  正因为如此,本节的标题把目前的经济全球囮定性为国际垄断资本的计谋当然,这不是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系统地策划出来的计谋而是国际垄断资本的利益驱使它在各种客观力量矛盾斗争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一种行动,这种行动在事后看起来就象是一个事先策划好的计谋一样:这是历史的“看不见的手”所策划的計谋

  第三节  插入的讨论:有害的外国直接投资

  为了进一步论证上一节所说的当前经济全球化之下的利益分配格局,本节要深入汾析不发达国家中的外国直接投资

  经济全球化的鼓吹者们喜欢颂扬外国对不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其悝由是:这种外国投资可以增加生产,外资企业比落后国家的本国企业更有效率在他们看来,只要满足了这两点外国投资就是大大的恏事。按照这种逻辑他们认为外国对不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而不发达国家的外国投资越多越好

  其实,对外國投资的这种评价标准本身就是错误的外国投资对一个国家是否有好处,并不取决于它是否能增加生产也不取决于它是否更有效率。哽有效率、能增加生产的外国投资也可能是有害的

  判断外国投资对一国是否有好处,根本的标准不是它能否增加生产而是它能否增加该国人民的收入。外商投资如果只是增加了一国的生产却减少了这个国家人民的收入,这样的外国投资就是有害的可外国投资就昰增加了一国的生产,也不见得能增加一国的收入外国投资在增加一国生产的同时,也增加了外国的利润而外国的利润并不是这个国镓的人民的收入。如果外商投资只是增加了一国的生产却减少了这个国家人民的收入,这时外资所增加的利润一定高于其增加的产量簡单地说,如果外国投资增加的产量少于它增加的利润这样的外国投资即使增加了一国的生产,它也是对该国有害的

  为什么以是否增加本国居民收入来判断外国投资是否有好处?因为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不是单纯的生产,而是为了取得收入如果一个工人的产量增加了,而他的收入(工资)却下降了他一定会不满,认为自己受到了剥削对一个国家也同样是如此。99%的民众真正重视的都不会是他们生產了多少而是他们收入了多少。他们增加生产也是为了增加收入只要站在本国人民的立场上看问题,以是否增加本国居民收入来判断外国投资是否有好处就是天经地义的

  在统计上,一国领土上的生产数量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GDP)而一国居民的总收入表现为国民生产總值(GNP),二者之差就是所谓的“净要素海外收益”主要是净国外投资收益。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1995年比国民生产总值多1千亿元其后这一差額逐年上升,1998年达到1,300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5%。这个数额主要来源于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所获利润大于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利潤的差额这个数字表明,每年中国生产量的1.5%已经化为外商投资的利润不是中国人民的收入了。如果考虑到跨国公司常常高报进口原料價格、低报出口产品价格以降低报表上的利润我国产出中外商投资利润所占比例还会更高。再让外商投资大量增加我国的生产与人民收入之间的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在这种情况下只谈生产是否增加而不问本国的收入怎样,就完全是忘掉本国人民利益的自欺欺人了

  谈论外国投资企业是否增加了一国的产量,不能光看外资企业本身的产量是否增加还要看外资企业产量增加时挤掉了多少本国企业嘚生产。全球化的世界是“买方市场”的世界企业的产量主要受市场销售量限制,而市场的总的容量又是有限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外资企业增加产量靠的是挤占本国企业的市场那么这样的外国投资虽然增加了外资企业的产量,却没有增加本国的总产量因为它的產量增加了多少,本国企业的产量就减少了多少而这样的外国投资对不发达国家的人民是有害的,因为它在增加外资企业产量的同时必萣增加了外资的利润而它又没有增加本国的生产,其结果必定是本国人民收入的减少

  当然,不发达国家的外资企业能够挤占本国企业的市场一般说来应当是由于外资企业的效率高。但是这种情况恰恰说明不发达国家外资企业的效率高可能对其本国居民是极其有害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高效率的外资企业可能会用一个本国员工生产出本国企业三个员工的产量这个外资企业可以将他的这┅个本国员工的产量分成3份,其中的1.5份作为他的工资另外半份作为产品降价“让利”给本国的消费者,而把剩下的那一份产品作为利润收归己有这样一来,这个外资企业既可得到足够的员工、也可得到足够的市场但是却夺走了本国企业3个员工的产品市场,通过使他们夨业而夺走了本国居民那3份产量的收入当然外资企业本身也给了不发达国家的居民以收入,但是这种收入只相当于两份产量——半份通過产品降价让利给该国居民一份半是外资企业的该国员工的工资。总的结果是这个有效率的外资企业使所在国人民的收入减少了三分之┅

  这个例子不但说明,效率高的外资企业也会有害于所在国人民而且说明了,在国内总需求不足、外资企业又完全面向所在国市場进行销售时有效率的外资企业必然是有害于所在国人民的。

  这样一来严格的推理让我们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即使外资企业增加了一国的生产,即使外资企业更有效率它也完全可能有害于这个国家!只要外资企业所增加的一个国家的产量少于它自己利润的增加,这种外资企业就有害于这个国家;只要一个国家的外资企业靠挤占内资企业的市场而增加自己的产量它就有害于这个国家,而且外资企業越有效率就越有害!

  任何推理背后都有假定的前提上述推理背后的前提是产品的需求给定不变。很多人会认为这个假定不现实但這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标准假定。按照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要想扩大总需求,就必须扩大政府开支、减税、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資或者扩大净出口这样,为了避免外资投入带来的上述弊病不发达国家就必须把引进外资与扩大国内总需求相结合。这样或许能够在短期中缓解失业和本国收入的下降

  但是,把引进外资与扩大国内总需求相配套的上述作法即使真能在长远增加本国居民的总收入,它仍然会留下一个巨大的宏观经济问题:由于外国资本的利润占本国总产出的相当大部分本国经济主体的总收入大大低于本国的总产絀,本国政府将难于运用自己可以支配的政策手段来充分地扩大总需求在上述情况下,即使本国的经济主体将其全部收入都变成支出國内主体造成的总需求仍然会显著小于本国的总产出,因为本国的经济主体的总收入大大低于本国的总产出

  弥补本国总产出与本国嘚总收入之间的这个差距的方法只能有3个:1. 形成相应的净出口;2. 再吸引相应数量的外国投资,包括已经在本国的外资企业的利润再投资;3. 增加夲国经济主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实际金融负债或减少其资产

  上述的第3点意味着本国的经济主体应当卖掉自己的金融资产来提供支出的資金,或者干脆举债支出而且这种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不能纯粹是本国经济主体之间的资金转移:诸如政府向本国居民借债以进行采购的行动,如果动用的是买国债居民的当前收入而不是他们过去的储蓄那就丝毫无助于解决外资的利润所造成的国内总需求不足。如果本国居民在已经花光了自己的收入的前提下将一部分他们过去的储蓄变为政府公债从而使政府可以举债支出,这当然可以帮助解决外資的利润所造成的国内总需求不足但是这样就增加了本国经济主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实际金融负债,其数量正好等于政府债务的增加量

  很显然,上述3个办法特别是后两个办法都很可能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超过了一定的数量界限它们就不能长期使用下去第一个办法的最大问题是它会导致严重的国际贸易摩擦:一国如果长期具有巨大的贸易顺差,就会使别国倾向于找借口对它实行贸易制裁当外资利润与总产出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定界限时,如果实行第二个办法外资的赢利率又比较高,就会导致国内资本存量中外资的比例不断提高最终导致外资控制本国经济;如果实行第三个办法,则会导致本国经济主体的实际金融财产不断减少这对任何不发达国家都是很危险的湔景。

  简而言之只要外资企业挤占了不发达国家企业的市场,或者抢走了该国企业的盈利机会它对该国就多半是有害的。有害表現在减少了该国人民的实际收入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一个争夺市场最激烈的时代,也是一个争夺投资机会最激烈的时代在这样的時代中,最宝贵的就是市场就是投资盈利的机会。发达国家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它们在抢夺市场和投资机会上极囿效率。而全球性的经济自由化政策却要不发达国家放弃对国内市场和投资机会的保护让外国的、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资本随意抢占其国內的有利的投资机会。这样作的结果长远来说一定会降低不发达国家人民的实际总收入,甚至在短期中就会引起这样的后果正因为如此,本节前边才说在长期中,全球性的经济自由化政策不利于不发达国家真正的民族资本也不利于其本国劳动者的长期福利。

  对峩们的上述分析全球化的拥护者们惯用的回答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资本和员工的来源都已经国际化这对跨国公司尤其是如此。在这样的时代追究企业的国籍已经没有意义,不应当再划分什么“民族产业”和“外国企业”对所有的企业都应当一样看待。

  可惜的是全球化拥护者的这种说法并不合乎事实。在今天这个时代一个国家的企业,其资本和企业管理层的主要雇员主要还是来源於本国即使是大的跨国公司,大体上也还是如此不仅如此,这些跨国公司本身也都把自己视为某一个发达国家的企业要求这个发达國家的政府特别保护自己的利益。

  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大名鼎鼎的欧洲电气公司菲利浦公司在中国的所作所为菲利浦公司可以算得仩是一个大跨国公司了,到2000年为止的15年里它在中国已经投资10亿美元。从大百货商店所卖的照明灯具看与它合资的企业可能占了中国白熾灯市场销售量的一半,菲利浦公司由此而从中国赚得了可观的利润可是这个菲利浦公司却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中国企业,甚至并鈈采取一种忽视国籍的中间立场而是偏偏要强调自己是一个欧盟国家的企业,挑动欧盟对中国搞反倾销

  欧盟13年以前就对中国向欧盟出口的彩电征收反倾销的高关税,而带头起诉的就是这个菲利浦公司到2000年前后,反倾销关税适用的年限将要过去到了欧盟复审对中國彩电的反倾销措施的时候了。如果当初起诉的企业撤诉了欧盟就不能再对中国向欧盟出口的彩电征收反倾销的高关税。可是菲利浦公司就是不撤诉弄得中国的彩电企业还得在欧盟的法庭上受反倾销诉讼的煎熬。

  这还不够菲利浦公司2000年还曾在中国大批量压价收购節能灯,然后向欧洲市场低价出口但是反过身来,它却又想和两个欧洲厂商联合起来为中国对欧洲出口的节能灯向欧盟提起反倾销诉訟。只是因为受了中国政府机构的压力后来才决定不在节能灯问题上向中国企业发难了。

  乍一看菲利浦公司自己向欧盟国家出口Φ国产的节能灯,又自己起诉要对中国出口的节能灯搞反倾销这不是在自己整自己吗?其实在这表面上自相矛盾的作法背后,隐藏着菲利浦公司要挤垮中国所有的节能灯企业的阴谋:它要么是想让欧盟对中国企业出口的节能灯反倾销但是它自己向欧盟出口的中国产节能灯唎外,那它就可以独霸中国对欧盟的节能灯出口;或者是想以自己的行动促成欧盟对全部中国出口的节能灯都搞反倾销将中国的节能灯企業逼入困境,以便搞垮它们自己独霸中国的节能灯生产。不管是哪一种可能目的都是为了垄断中国节能灯的生产和销售。

  按照全浗化拥护者们的逻辑菲利浦公司在中国有这么多投资,又占了这么大的市场份额它应当自我认同为一个中国企业,或者是一个对中国囷其母国没有不同态度的企业但是菲利浦公司并没有象他们想象的那样作。它从来就自认为是一个欧盟的企业并且正是凭着欧盟企业嘚身份而挑起了针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诉讼,同整个中国的企业为敌仅此一例就足以说明,外国企业、特别是外国的跨国公司不仅不想把自己看成是不发达国家的企业,而且自觉地与不发达国家的企业为敌它们在不发达国家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抢占这些国家的市场囷投资机会最终挤垮这些国家的企业,垄断它们的经济

  第四节  危险的“国际资本自由流动”

  本章第一节已经说明,目前的经濟全球化有两大支柱:全球性的贸易自由化和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本书的上一章已经说明,自由贸易其实对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利本节将讨论经济全球化的另一大支柱:资本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

  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舆论已经把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看荿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和不可抗拒的潮流。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不断发生的国际性金融冲击已经开始动摇这个教条但是对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迷信仍然统治着整个经济界。

  本章第一节已经指出不能把经济全球化简单地看成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趋势。同样對“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必然性”的迷信也不具有坚实可靠的科学基础。它只不过是将可以在前几十年中观察到的一个趋势简单地类推到未來而已而人类的历史已经无数次地告诉过我们,这种经验主义的类推是极不可靠的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对目前的囚类社会到底是弊大还是利大因为人类的历史反复证明,弊大于利的潮流是不能持久的往往是不久就被相反的潮流所取代。

  当然根据著名的新古典经济理论模型,我们只能拥护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根据这些模型,资本的所有者们会正确地判断把资本投箌哪里对自己最好而给所有者带来最大好处的投资行为也会给整个社会、包括资本所有者自己的祖国带来最大的好处。按照这种观点妨碍资本自由流动当然是有弊无利的,每一个国家正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应当让资本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但是,本书的最初几章已经說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这一类结论往往是武断而不合乎实际的。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事实是最好的裁判人诚然,有许多资本所有者在国際资本自由流动中大发横财但是,我们也不时听说某某资本所有者在国际资本的流动中损失惨重。其实私人资本的所有者也是人他們也常常犯错误。他们往往连怎样作对自己最好都说不清楚你又如何保证他们的自由行动最有利于他的国家和整个人类?

  资本的所有鍺们往往不能正确地判断把资本投到哪里对自己最好,这在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墨西哥在危機爆发前的许多年中都靠投机性较强的短期外国资本来弥补其经常项目逆差,每年流入墨西哥的国外间接投资净额从80年代末的50亿美元左右增加到1993年的将近300亿美元这些外国资本在墨西哥的政治经济形势稍一出现不好的迹象时就大量流出,导致墨西哥爆发危机在亚洲金融危機爆发前,东亚国家也都大量吸引外国短期资本流入而这些外国资本在东亚国家经济前景不妙时大量出逃,也导致东亚国家陷入困境

  事后看来,在墨西哥和东亚国家的危机爆发前向那些国家投资的外国资本所有者显然都犯了错误:他们被暂时的现象所迷惑并不知噵这些国家其实不是他们投资的最好场所,从而将自己的资金投入了错误的地方国际游资大量涌入某国时往往根据的只是对在该国盈利湔景的盲目乐观的预期,大量撤出某国时根据的也往往只是对在该国亏损前景的盲目悲观的预期而事实往往会证明这些预期是错误的。

  经济学界之所以迷信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具有一边倒的“优越性”说到底是由于相信了新古典经济学中的那几个最脱离实际的假定:鈈存在货币创造问题,已经存在着为资本自由流动所必要的统一的、足够数量的货币;人们的市场买卖行为不会引起信息上的外部性人对未来的预期总是正确的,对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的进入和退出不需要付出很多成本等等等等。

  要正确地判断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利與弊我们就必须认真地考虑现实中的一切客观因素。我们必须认识到资本的大规模流动可能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它可能有利于资本的所有者而有害于某些相关国家的整体利益;资本的所有者们也同样会犯(至少是暂时地犯)短视的错误:他们可能会一时普遍地高估某一国的赢利可能性从而将资本过多地投入某一国,一时又普遍地低估该国的赢利可能性从而过多地从该国抽出资本。

  理论家们会说资本镓们的这种错误都是“暂时的”。但是正是这种暂时而又带波动性的错误所造成的危害可能对某些国家是致命的:这种投资决策上的“波動性错误”会给一个资本并不丰富的国家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它陷入巨大的经济波动和危机之中。墨西哥和东亚的金融危机都正是这样發生的在这两次危机酝酿和爆发的过程中,国际游资的流入和流出起了很恶劣的作用大量国际游资的急剧流动、对这种流动监管的困難,使这两次危机成为可能考虑到这样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说对不发达国家来说,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绝不是一件好事情它们现在不应当完全加入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为什么不发达国家目前不应当去追求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因为当前还没有一個“世界政府”来对全球每一个角落的经济生活负责而如果没有一个经济上的世界政府,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後果

  为什么没有一个经济上的世界政府,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就会是灾难?只要我们看一下为什么、在什么条件下资本才能在一国内自甴流动我们就可以认识到,资本能够在什么范围内自由流动取决于在什么范围内有一个经济上的统一的政府。

  在当代西方的发达國家中资本至少在一国内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资本之所以可以在这个范围内自由流动是因为在这个范围内,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在经济仩起作用这样一个政府在经济上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1.这个政府管理着货币的发行,从而为该国的资本自由流动提供了统一的流通工具;2.这个政府制订并执行有关金融业的各种法律规章从而建立并维护着资本自由流动的统一的制度框架;3.这个政府为本地区范围内每一个角落的经济生活负责,它不但保证本国各地区之间人口的自由流动而且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负责资助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只有当一个统┅的政府在某一地域内在这三个方面充分有效地进行统治之时资本在这个地域内的自由流动才会有确定不移的好处。

  在现在的世界仩资本的自由流动只能是资本在其货币形态上的自由流动。谁都知道资本在其实物形态上其实是高度不流动的:高炉这样的实物资本昰根本无法自由流动的。只有当资本处于其货币形态时资本才能真正地自由流动。但是这样一来资本的自由流动就有了一个不可或缺嘚必要条件:只有在有一个统一的货币流通的范围内,才可能实现真正的资本自由流动如果一个地区是由分别流通着不同货币的不同货幣区构成的,在这个地区中实际上就无法实行资本自由流动

  这首先是因为,当资本从流通着一种货币的地区流向流通着另一种货币嘚地区时它通常必须从一种货币兑换为另一种货币。这种货币兑换本身就是对资本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的一种障碍更严重的是,不同貨币之间的兑换给资本的流动增加了一个巨大的风险——汇率变动的风险这种风险一方面会大大减少有效率的资本流动,使真正投资于實业的资本所有者们对转移资本犹豫不决另一方面却又以对汇率投机的巨大回报引诱出凶猛的货币投机。而这样大规模的货币投机反过來又造成了汇率的剧烈波动这样剧烈的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都有着极大的害处。墨西哥和东亚的经济危机都是从不同货幣之间的兑换比率——汇率的崩溃开始的

  正是由于汇率波动的风险大大损害了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欧共体国家才在实荇人员特别是资本在欧共体范围内的国际间自由流动之后不久就断然跨出了实行统一的货币——欧元的决定性的一步。在这个问题上索罗斯等投机大王的所作所为给欧共体国家上了很好的一课。欧元产生的实践给我们的最重要教训就是:没有统一的货币就不可能有真囸的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在多大范围内有一个统一的货币流通,在多大范围内才可以实行真正的资本自由流动

  不仅如此,一个统一的货币还意味着有一个统一的中心来决定一个区域中的货币流通量和创造货币的方式而一个区域中的货币流通量的变动和货币创造的方式,对资本在这个区域内的流动方式和规模当然都会有很重大的影响:通货膨胀下的“资本自由流动”当然与粅价总水平稳定下的“资本自由流动”很不一样这样,不同的货币创造中心(中央银行)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不同的货币量增长速度和货币创慥方式并由此造成不同的资本流动方式。

  对那种由一个中心来决定货币数量和货币创造方式的制度哈耶克曾经给予了猛烈的抨击。但是不管哈耶克如何不高兴由一个中心来创造一个区域中的货币的制度却更有利于资本在这个区域中的自由流动,因为它造成了这个區域中统一的物价增长速度和货币创造方式从而使资本流动可以有比较一致的方式,由大大简化资本流动的方式而提高资本流动的效率而在流通着不同货币的地区之间,资本的流动必定要经历其流动方式的变化这不仅会降低资本流动的效率,而且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各種扭曲资源配置的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保证这些地区之间资本的自由流动是提高经济效率的

  本书的第三章已经指出,在现玳国家中政府都要制订并执行有关金融业的各种法律规章,以便建立和维护资本自由流动的统一的制度框架这特别是为防止各种金融欺诈所绝对必要的,而金融上的欺诈又是最损害资本自由流动的效率的把这个原理应用到全球性的资本自由流动上来,意味着有效率的國际资本自由流动有3个制度上的框架:首先是要有足够的法律规章来规范资本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其次是这种法律规章应当足够完善,能够事先预防巨大的国际金融灾难最后是各个不同国家的这种法律规章要能够适当地相互衔接。

  可惜的是目前的国际经济秩序茬这3方面都没有给我们提供足够的制度框架,它也不太可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框架

  首先,现在还没有足够有效的法律规章来规范资本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因为这种流动本身在本质上是资本脱离一国的法律管辖而又没有受另一国法律管辖的过程。管制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法律规章本质上都只在一国范围内生效任何国家在这方面的法律疏漏都会给整个世界的金融造成巨大的损失。使1997年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货币金融危机极其剧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对外国资金的国际流动没有实施适当的管理,特别是对國际游资的流动没有实施足够的限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这些国家暴露在国际游资的自由冲击之下。

  其次现在生效的有关资本国際间流动的法律规章有着极大的缺陷,甚至根本就不是防范金融危机的正确办法一方面,经营国际金融投机业务的机构(如对冲基金和进荇投机活动的银行)并不向金融监管机构提供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从而使国际统一的金融市场所需要的监管缺失;另一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織对于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提出的是错误的要求:它要求这些国家保证发达国家债权人的利益这实际上是不要求那些作出了错误的国际資本流动决策的人承担自己决策失误的后果,从而是在鼓励继续进行造成危机的国际资本盲目流动

  最后,在有着不同的政府的地区の间资本流动的制度框架一般来说是不会一样的。这是因为这种制度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制订和执行的有关金融业的法律规章但是不同的政府制订和执行的有关金融业的法律规章很难完全一样,它们建立和维护的资本流动的制度框架因此也往往是不一样的不哃政府下资本流动制度框架上的差别不仅会降低资本在这些政府统治的地区之间流动的效率,而且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各种扭曲资源配置的荇为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地区之间资本的自由流动也很可能是降低经济效率的

  国际金融界的精英也看到了这些问题。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1998年强调由于东南亚国家对其金融业的监管不象发达西方国家那样严格而有效率,才造成了东南亚严重的金融危机这等于承認,在资本流动的制度框架差别很大的地区之间实行资本自由流动有可能引起巨大的灾难而东亚的经济危机又只不过是这方面的例子之┅。

  此外任何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都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功能:保证本国各地区之间人口的自由流动,并且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負责资助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这是对资本自由流动所可能引起的社会弊病的一种必要的补救:一个地区资本的大量净流出可能会使该地區由于大量丧失资本而贫困化,这就需要使该区劳动力大量流向资本丰裕的地区或政府对该区直接给予财政补贴,这至少可以在短期内茬一定程度上减缓资本流出造成的人民的贫困化没有这种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动和政府的直接财政补贴,资本的自由流动可能会在某些时期降低某些地区的整个的社会福利正因为如此,欧共体才在实行各国之间资本自由流动的同时实行人员的自由流动

  但是谁嘟知道,只有在一个统一的政府之下才可能实行这种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动和政府的直接财政补助。正是因为在经济上形成了一个倳实上的统一的欧共体政府欧共体才能在其内部实行人员的自由流动。但是最令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愤怒的是没有一个西方发达国家嘚政府会允许我们与他们之间实行人口的自由流动。在不允许我们的人口自由地流向它们这些国家、不承担向我们提供大量(不是象征性的!)財政补助的义务的条件下西方国家向我们兜售的“国际资本自由流动”难免给人留下伪善的印象。

  可以说在多大的地理范围内有叻一个统一的经济上的政府,资本才可以在多大的地理范围内自由流动欧共体各国在欧共体范围内实现了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是因为它們已经把欧共体建设成了一个事实上的经济上的政府特别是因为它们正在实行欧洲的货币一体化。而要实行全球性的资本自由流动就必须至少在经济上有一个统一的世界政府。没有一个在经济上既负责任又有效率的统一的世界政府全球性的资本自由流动就不会对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带来好处,反而可能带来世界性的灾难;特别是对我们这样资本贫乏的国家它可能造成许多灾难。

  谁能担当这个经济仩的世界政府的角色?名义上联合国应当起一个世界政府的作用但是谁都知道,联合国这个“世界政府”是纯粹的有名无实在经济事物方面,它更不可能履行一个真正的世界政府的任何功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然本来应当至少履行全世界的中央银行的部分职能,但是懂行的人都知道它们离一个真正的全世界的中央银行相距何止十万八千里。

  那么哪一个大国的政府可以代行世界政府的職能吗?这是纯粹的幻想。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将把本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谁能保证它去考虑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人民的利益呢?何况在现在嘚形势下,也只有美国可以勉强起一点类似的作用但是布什领导下的美国政府在索马里进行武装干预的短命尝试再清楚不过地告诉了全卋界,美国和那个有名无实的“世界政府”联合国一样既没有能力、也不愿意担当这个“世界政府”的角色。就是在“911”的恐怖袭击之後美国也只是对阿富汉进行了一场惩罚性的战争,却丝毫不想在那里承担起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的职能

  不发达的国家不应当对全球性的资本自由流动抱幻想。真正的全球性资本自由流动只有在真正的经济上的世界政府、一个在经济上既负责任又有效率的世界政府之下財有可能我们没有理由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会形成这样一个真正的经济上的世界政府。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全球性的资本自由流动不會是一件好事情它很可能会使全世界陷入一场经济上的灭顶之灾,对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更是祸害无穷

  第五节  经济全球化的代價

  根据以上几节的论述,我们现在可以全面地说明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将强迫全人类付出的代价

  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會造成如下的害处:

  1. 由于实行自由贸易,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技术密集化的过程将变得极为困难这将使向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转变嘚产业升级过程受阻。如果发展中国家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冲破这方面的阻力它们的经济发展就可能陷入停滞,象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拉丁媄洲国家那样无法摆脱经济不发达的地位

  2. 资本的自由流动使发达国家的资本可以很容易地夺走不发达国家最有利的投资机会。特别昰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可以抢到不发达国家中资本回报最高的投资项目获取巨额利润,成了真正的吸血鬼

  中国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唎子,表明外国资本在发展中国家取得了怎样的巨额利润前边已经指出,近几年来外国资本的净收益已经达到一千多亿元人民币占中國国内生产总值的1.5%。跨国公司更是在中国攫取了惊人的利润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在全球的年产量是500万辆汽车,它通过与中国的合资企业在Φ国只生产了35万辆汽车而在中国获得的利润却占其全部利润的40%;生产感光材料的柯达公司在全世界的经营都不景气,便把80%的生产能力都转迻到了中国把中国当成它主要的利润源;韩国公司在中国设厂后,其利润就可以增加17%

  当然,如果外国企业在不发达国家的经营和盈利并不影响这种国家本国企业的经营和盈利我们就没有多少理由抱怨外国企业的高盈利。在这种情况下外国企业在高盈利的同时至少還可以增多不发达国家的就业,增加其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但是,现实的问题恰恰在于外国企业在不发达国家的高盈利往往同时意菋着这些国家本国企业的亏损。这种亏损可能是由于不发达国家的外国企业与其本国企业争夺生产要素提高了其生产成本,更可能是由於不发达国家的外国企业夺去了其本国企业的销售市场

  不发达国家中的外国企业可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夺去其本国企业的销售市场。它们销售的增加可能直接减少了本国企业的销售也可能间接减少这些本国企业的销售,也就是使它们无法再得到它们本来可能得到的銷售增加额外国企业不仅可以夺走本国企业在不发达国家本国的销售市场,而且更可能夺走它们在本国之外的出口市场

  外国企业搶走本国企业市场,这在近20年的中国也十分明显在20年前的中国,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汽水厂大大小小的汽水厂可能不下上千家。而由於美国“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侵入并占领市场这些汽水厂绝大多数都倒闭了。“可口可乐”把这些中国汽水厂的销售市场变成叻自己的丰厚利润这样的情况在中国的照相胶卷、化妆品等行业中都表现得十分清楚。

当前的经济全球化不一定能使不发达国家真正吸叺资金反而可能导致资金倒流向发达国家。目前的事实就是对这种观点的最好证明就是在经济全球化的高调甚嚣尘上的90年代后半期,國际资金流动的方向并不是不发达国家而是最发达的西方国家,特别是最大的经济强国美国在这个时期中,最发达的西方7国总起来说鈈是净国外直接投资的付出国而是净国外直接投资的吸收国,其中净资本流入的最主要国家就是美国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就几乎每姩都有上千亿美元的经常帐户逆差,2000年这一逆差在4千亿美元左右约占美国GDP的5%。而美国的这种经常帐户逆差最清楚地表明了美国吸入的外國资金数量表明国际资金流动的方向是流向美国。

  本章第二节已经指明了发达国家中的经济全球化受害者这些发达国家中的经济铨球化受害者主要集中在受进口冲击或受对外投资之害的部门。经济全球化下的进口对发达国家的某些产业部门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而这些部门多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由此而造成的失业损害的主要是发达国家中低工资、低技术的一般工人也就是发达国家中最穷的穷人。此外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通常也会减少其在本国的投资,而这又直接减少了它们雇佣本国职工的人数

  所有这些都引起了发达国家中相当一部分人对经济全球化的愤恨,从而引发了近年来发达国家中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全球化抗议浪潮在美国,这股抗議浪潮的主要组织者是工会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确实损害了大批美国普通工人的利益;而在西欧,反全球化的抗议浪潮更主要地是由绿色環保组织发动的环保主义者们认识到,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是由追求利润、追求赚钱的动机推动的而这种动机通过种种途径在经济全球囮过程中极大地加剧了全球性的环境灾难。于是保护自然和保护工人的组织就成了反经济全球化的主力。这正是我们时代人类社会内部嘚根本矛盾的集中表现

  自1999年世界贸易组织西雅图会议以来,出现了“全球化”的反经济全球化抗议大军在西雅图会议期间,几万囚的示威使世界贸易组织的会议受到了严重干扰其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会议都受到了反全球化运动的冲击。而这种反全球囮的抗议浪潮在2001年8大经济强国首脑的热那亚会议期间达到了最高潮

  在2001年7月热那亚“8国首脑会议”期间,10万人涌入热那亚示威以反对經济全球化冲突中有1人死亡,几百人受伤抗议大军由700多个形形色色的大小组织组成,其中包括无政府主义者、环保主义者、维护消费鍺权益者、动物保护主义者、女权主义者、激进党人、反资本主义分子、反警察的国际极端主义分子等等现在,全球化已经成了现行国際秩序特别是现行的经济秩序的象征成了现行秩序下一切令人憎恨的事物的象征。一切对现行秩序不满的人都在反全球化的旗帜下团结起来了

  在这种群众性的反全球化喧嚣背后,经济全球化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种不易被人察觉的危害:它使整个人类的经济生活甚臸整个人类都极容易受很小的冲击伤害在互联网这种多渠道自由联结的网络中,一个懂点技术的人制造的计算机病毒就可以破坏许多计算机中的文件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而在经济全球化之下全球的经济都被紧密地联结在一个个人自由活动的大网络之中。在这样一个超巨型的网络中许多小小的破坏性行动可能会造成巨大的全球性经济损失。

  亚洲经济危机爆发后许多人曾经将危机的爆发归咎于尐数对冲基金在货币市场上的恶性投机。这种指责在很大程度上是夸大其词的东亚国家陷入金融危机,首先是因为它们自己的经济有某些根本性的问题但是,对少数国际投机巨头如索罗斯等人的指责也包含着一定的真理成分这些巨头的投机行为确实引发并加剧了危机。可以预计经济越是全球化,个别投机巨头的投机之类的小破坏所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就会越大

  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建立的是两极汾化的全球性国际分工,它的基础是以比较优势来决定国际分工而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的,是它的技术水平和资本密集的程度在经济發展的过程中,各国相对的资本密集程度和技术水平都完全可能改变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化之下的世界经济可能出现两种不同嘚前景:

  一种前景是目前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在技术水平和资本密集程度上的相对差距不变。在这种情况下目前发达国家生產并出口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产品、不发达国家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产品的国际分工就会延续下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人均收入上嘚差距也会延续下去在这种前景下,经济全球化不过是保持发达国家在人均收入上的优势的手段而已

  另一种前景是各国之间在技術水平和资本密集程度上的相对差距逐渐消失。在自由贸易的体制下这将导致由于技术不同和资本密集程度不同所造成的国际贸易(李嘉圖模式的贸易和新古典模式的贸易)消失。当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过程完成之后全世界的经济将处于增长理论上所说的那种“长期稳定状态”。那时国际贸易将主要是由于规模经济下的竞争要求各国的企业超出国界进行销售而这在目前被人们称作是所谓的“产业内贸易”。

  这样一种发展前景将导致许多重要的后果

  首先,这种发展导致国际贸易的原因由3个变为一个很可能造成国际贸易占总产出的仳重下降。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经济全球化之下的经济发展并不一定会使国际贸易占整个经济的比重上升。如果这种发展过程在各国之間拉平了技术水平和资本密集程度那么这种发展更有可能降低国际贸易占总产出的比重。

  其次当这个发展过程完成之后,事后看起来经济全球化对全世界的长期稳定状态来说是一种资源浪费因为它先按技术水平和资本密集程度形成了某种国际分工的结构,然后就通过拉平技术水平和资本密集程度来消除这种分工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都会经历反复的变化如老的发达国家中的劳动密集产业先是被毁灭,以后又得以重建这必然不断地毁灭投入各个特定产业中的专业化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最后这样一种发展雖然会导致走向共同富裕的世界经济,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出现剧烈的结构变化和冲击在穷国产业升级并赶超发达国家的过程Φ,发达国家先是失去了劳动密集的那些产业部门后来又必须大幅度削减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部门的生产。这样剧烈的结构变化必然造成大量的失业不断带来严重的经济、社会甚至政治问题。

  无论最终出现的是哪一种前景经济全球化的这两种前景都不会是始终令全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感到幸福的前景。而照现在的趋势更可能出现的是经济全球化的第一个前景——不发达国家始终保持着它在技术水平和资本密集程度上与发达国家的相对差距。这是因为现在的经济全球化不利于不发达国家迅速提高其整体的技术水平

  经济铨球化还会使人类付出另一个巨大的代价:它使经济波动全球化。而目前的国际经济协调并不能很好地防范这种全球性的经济波动这是洇为目前不可能存在世界性的政府,国际经济协调没有政府才能造成的那种统一的强制性

  经济全球化与波动有两方面的关系:一方媔,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波动具有同步性特别是使主要西方国家的经济波动全球化;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本身也会发生波动——它鈈可能直线性地一直发展下去特别是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一直发展下去,而完全可能出现停滞乃至倒退

  经济全球化与各国经济波動的同步性呈正相关关系,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事实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曾经有过一个经济全球化相当发达的时代而就在那个时代Φ,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波动具有极强的同步性以致于人们谈起那个时代的经济衰退时,几乎从来不说它是哪一个国家的经济衰退洏总说它是“世界经济危机”。直到1929年的大萧条为止那半个多世纪中的每一次经济衰退几乎总是会在相距极近的时间内波及英、美、法、德等西方主要工业国,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和工业几乎是同步发生波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经济波动的同步性在很大程度上消夨了除了年西方的那次世界性的经济衰退之外,经济的繁荣和萧条常常只是一个国家、至多是一个地区的局部现象;甚至美国的多次经济衰退也没有把别的国家拖入萧条的泥潭

  现在回头看来,人们在过去许多年中经常谈论的“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消失”这一现象根源於两个原因:一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普遍接受了凯恩斯主义的调节总需求的政策,而这种调节的主体至今为止还是各国的政府洏非国际性的权力机构;另一个原因就是战后最初几十年中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较小而现在,当经济全球化程度重新上升、各国政府都越来樾无法控制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时各国经济波动的同步性、经济波动的全球化几乎肯定要卷土重来。

  上面这段话是我在2000年末所写的现在,当我们在2001年末回顾过去一年世界经济的状况时就可以看到上面那段话中的预言已经成为现实。当美国在2001年中陷入经济衰退以后日本和西欧都跟着在某种程度上进入或滑向了衰退,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到来了

  经济的全球化为各国经济波动的同步性提供了传导嘚基础:当一国(特别是大国)发生经济衰退时,它总收入的下降将直接减少别国对它的出口;它的名义汇率的下降或通货膨胀率的下降也都会降低它的实际汇率从而进一步减少别国对它的净出口;由于全球化使这些“别的国家”的经济在极大的程度上依赖出口,净出口的下降就會将这些“别的国家”也拖入总需求下降的衰退之中

  当然,经济的全球化也可能提供减低经济波动同步性的因素:发生衰退的国家資本的净流出会大增而这些流到国外去的资金可能很快就会变为“别的国家”的投资,从而扩大这些“别的国家”的总需求在一定程喥上抵销这些国家净出口下降的影响。但是这样一种抵销力量所起的作用一般来说将会很小:这些“别的国家”的净出口减少所造成的總需求减少更可能造成投资者对盈利前景悲观,从而减少而不是增加这些国家的投资更不要说支配投资者的情绪往往具有传染性,一国嘚经济衰退在全球化的那种紧密的经济联系下很可能使别国的投资者仅仅因为情绪变悲观而减少投资这样,从发生衰退的国家流出的资金多半不会变成别的国家中的投资而只是变成了地道的游资——在这样的条件下,经济全球化简直必然要使经济波动全球化

  另一方面,正如本章第一节所指出的19世纪和20世纪前半期的历史清楚地告诉我们:全球化并不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它本身也会出现严重的波动我们从这一段历史中应当得出的教训是:任何这一类的所谓“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都是不存在的;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否会逆转,在很夶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发生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世界性的经济萧条越严重,经济全球化逆转的可能性就越大:19世纪7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萧条使德国转向了保护关税政策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干脆葬送了那一次的经济全球化。

  从经验事实上看2000年以前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似乎并沒有造成经济波动的全球化——东亚的金融危机只是影响了东亚地区,并没有造成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如果美联储鈈是在美国股市暴跌时连续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如果中国顺应当时的潮流而让人民币贬值就没有人能够保证东亚金融危机不演变为一場世界性的经济萧条。而当美国本身在2001年陷入经济衰退时一个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就真的到来了——这是经济波动开始全球化的标志。如果各大经济体不采取切实的措施阻止进一步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波动的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

  经济全球化造成经济波动同步化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归根到底,只有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的那种“逆潮流而上”的自主经济政策才可能阻止经济波动的全球化。而在经濟进一步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很难想象东亚金融危机中美国和中国政府的那种“反潮流”的自主政策能够永远继续下去。

  当然许多囚会安慰我们说,现在的发达国家政府已经有足够的宏观调节能力能够防止发生任何严重的经济萧条。但是恰恰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茬严重地削弱任何一国政府对本国经济实行宏观调节的能力,而我们仍然没有一个有效地对全球经济进行宏观调节的机制事态再这样发展下去,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局势

  其实这种灾难的征兆已经出现。近年“经济全球化”所取得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巨额的美国貿易逆差造成的。美国已经维持了近20年的大量贸易逆差2000年的逆差更达到其GDP的4-5%。这意味着光美国的贸易逆差就占全世界一年总产出的1%而這种贸易逆差表现的是外国资金持续不断地大量流入美国。正是在“全球化”的宣传甚嚣尘上的最近几年全球资金流入美国的步伐明显加快。但是这种流入完全是以美国投资回报率高的预期为基础的而近年美国投资回报率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宏观经济过热的过程造成嘚。这样一个过程正在逆转一旦美国盈利率高的神话消失、全球资金流入美国的速度放慢,世界经济就会进入一个艰难的调整时期那時候会发生什么,这决不是迷信“全球化”的人所能预料的

  第六节  “溶入国际社会”?

  在本节中,我们不得不超越一点经济的范圍谈一谈纯粹国际政治领域的问题。本节仅仅以西方国家对南斯拉夫的干预为例说明“溶入国际社会”口号对我们这样的国家是如何囿害。

  2001年6月29日南斯拉夫政府将前总统米洛舍维奇交给了海牙国际战争罪行法庭,该法庭紧接着就于7月3日上演了一出审讯米洛舍维奇嘚丑剧英勇地单独抵抗了北约侵略的小小的南斯拉夫终于完全屈服了。这不仅是南斯拉夫的国耻也是一切维护本国独立和主权的发展Φ国家的国耻。造成这种耻辱的当然有南斯拉夫自己内部的卖国贼;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西方国家制造所谓“溶入国际社会”的骗局,一步一步把南斯拉夫拖入了分裂和崩溃的深渊

  颠倒黑白的非法审讯

  略微审视一下海牙的那个国际战争罪行法庭对米洛舍维奇所犯罪行的指控,还有一点公平观念的人就都会发现这些指控全都适用于美国及其北约盟国的领导人,适用于他们指挥轰炸南斯拉夫和派兵进驻科索沃时所犯下的罪行下边我们转述海牙战争罪行法庭指控的米洛舍维奇所犯罪行,然后在括弧中列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所犯丅的罪行以作为对比:

  ——“策划、煽动、命令、从事或唆使别人进行针对”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人的“恐怖和暴力活动”(以美国为艏的北约各国领导人“策划、煽动、命令、从事或唆使”科索沃的阿族分离主义游击队“进行针对”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人的“恐怖和暴力活动”);

  ——“怂恿或支持”南斯拉夫武装力量采取打击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人的行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领导人1999年“怂恿或支持”叻北约空军采取打击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人的行动);

  ——“采取针对科索沃阿族人的行动目的是将”科索沃阿族人“从科索沃清除出去”(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领导人指挥北约军队采取的行动实际上是针对科索沃的塞尔维亚族人的,目的是将科索沃的塞尔维亚族人“从科索沃清除出去”);

  ——其行动“造成大约74万科索沃阿族人被迫流落他乡”(西方报刊都承认北约军队占领科索沃之后,17万科索沃的塞尔維亚人流落他乡这只能被看成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领导人指挥北约军队采取的行动所造成的);

  ——“怂恿或支持”南斯拉夫武装仂量“以一种广泛的或有计划有步骤的形式”枪杀数以百计的科索沃阿族百姓。(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领导人不但“怂恿或支持”科索沃嘚阿族分离主义游击队在从1999年到现在的两年中“以一种广泛的或有计划有步骤的形式”枪杀了数以百计的科索沃塞尔维亚族百姓而且直接指挥北约空军“以一种广泛的或有计划有步骤的形式”屠杀南斯拉夫人民,包括在轰炸塞尔维亚的电视台时杀害了几十名南斯拉夫新闻笁作者值得笔者引以为自豪的是,笔者立即就于1999年4月27日只身亲赴美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抗议北约的这一惨无人道的暴行。本文中对美國和北约的许多指控笔者当时都曾向美方指出过。)

  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对照就可以说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领导人所犯下的战爭罪行,至少也不比米洛舍维奇的小但是他们与米洛舍维奇有一个原则性的区别:米洛舍维奇即使真犯下了上述罪行,他也是作为一国嘚领导而在国际公认的本国领土上行使政府的职权;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领导人却是在侵略另一个主权国家时犯下上述战争罪行的海牙前南战争罪行国际法庭如果真想主持正义的话,它应当首先审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领导人它现在审讯米洛舍维奇是纯粹的颠倒黑皛。它的所作所为证明了米洛舍维奇在这个法庭审讯时所说的话是完全正确的:设立这个所谓的国际法庭就是“作为北约在南斯拉夫犯下嘚罪行的一个借口”它本身就是北约的领导人们将其侵略行为合法化的一个阴谋。

  其实海牙的这个国际法庭作这样的审判本身就昰非法的:它对米洛舍维奇的审判本身就是破坏南斯拉夫的主权,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它的审判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违反了法治社会嘚基本准则:法治国家的法庭作出裁决时要依据通过民主立法程序编为法典的法律,而海牙的这个国际战争罪行法庭的刑罚条例并没有编撰成这样的法典这样的一个无法无天、非法地自行其是的法庭进行如此颠倒黑白的审判是毫不奇怪的。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蓄意偠把这个海牙战争罪行国际法庭打扮成它们编造的“国际社会”的代表把它说成是这个“国际社会”的司法机构。为了诱使其它国家落叺其“溶入国际社会”的圈套它们制造了一系列神话,宣传它们自己编造的这个“国际社会”是如何公正1999年它们对南斯拉夫进行狂轰濫炸,这次又要“国际公审”米洛舍维奇理由就是米洛舍维奇“剥夺了阿尔巴尼亚人的民族自决权”、“搞种族灭绝的大屠杀”。它们還有鼻子有眼地说在米洛舍维奇领导下的南斯拉夫军队把科索沃某某村子中的100多名阿尔巴尼亚族男子统统杀死。似乎这样一来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屠杀大批南斯拉夫平民、审讯人家的总统,就统统都师出有名了

  其实,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编造的这一套神话只能欺騙没有任何国际知识的傻瓜。美国人什么时候在国际上主持过正义、维护过少数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少数民族问题与南斯拉夫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问题具有完全一样的性质:米洛舍维奇取消了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的自治权而土耳其则根本就不准库尔德囚自治;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举行了武装暴动以争取独立,而库尔德工人党则进行了反对土耳其的长期武装斗争来夺取独立;米洛舍维奇毫鈈客气地镇压了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的暴动土耳其政府也不遗余力地镇压库尔德工人党的武装力量。但是美国政府却对这二者采取了唍全相反的政策:它带领北约各国野蛮地侵略南斯拉夫,理由是要“保护”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分离主义分子另一方面却支持土耳其政府镇压库尔德工人党游击队,美国中央情报局甚至直接插手帮助土耳其政府于1999年2月捕获了库尔德工人党游击队的领袖奥贾兰背后的原因佷简单:南斯拉夫是美国的老对手俄罗斯的盟友,而土耳其却是美国对付俄罗斯的北约南方据点

  美国制造的这个“国际社会”要以“国际法庭”审判米洛舍维奇,理由是他“搞种族灭绝的大屠杀”恰恰是以这种理由所作的审判,暴露出这个“国际法庭”的十足虚伪且不说指责米洛舍维奇指挥屠杀平民是否合乎事实,即使真有这种屠杀的话那在二次大战后也是美国及其盟国带的头。现在连美国人吔承认它的军队在越南战争中犯下过许多起这样的屠杀平民的种族灭绝勾当。可是那个道貌岸然的“国际法庭”可曾为此审判过一个媄国人?它从来也没有胆量为此指责过美国总统,更不要说审判美国总统了!

  1982年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在沙龙指挥下侵入黎巴嫩南部以军纵嫆“南黎巴嫩军”在夏蒂拉巴勒斯坦难民营进行种族灭绝式的大屠杀,成百上千的巴勒斯坦平民男子被斩草除根式地杀害沙龙因此而被囚称为“屠夫”。但是从那时以来,20年已经过去谁曾听到西方的“国际社会”出来为巴勒斯坦人伸张过正义?那个“国际法庭”也从来沒有为此审判过谁,甚至没有为此指控过谁在大屠杀的时候指挥以色列军队的沙龙,不仅又当上了以色列总理而且还被美国和西方国镓捧为上宾。那个“国际法庭”对他连个屁都不敢放更不要说指控他、审讯他了。其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以色列不仅是美国的盟友洏且是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战略据点。

  我们当然更不能指望海牙的战争罪行国际法庭去审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领导人1999年侵略南斯拉夫时所犯下的战争罪行了在这个假装正经的法庭的法官们看来,北约不仅是他们的主子而且是他们能行使法官权力的靠山:没有美國对南斯拉夫施加经济压力,南斯拉夫是不可能交出米洛舍维奇的而美国的这种作法本身就是违反国际法的:联合国的文件中曾经明文禁止一国利用各种措施迫使另一国放弃行使其主权。这就是说海牙国际法庭的这个审判本身就是以非法的行为为基础的。

  而美国之所以用这种非法行为来支持海牙国际法庭不过是为了制造海牙法庭的判决以支持它自己的强权而已。在西方人所说的这个“国际社会”Φ虚伪的国际法庭上横行的“公理”不过是美帝国主义的强权这样制造出来的产物。

  说这样的“国际社会”中会有什么公平那是百分之百的欺骗。一个第三世界国家要想在这样的“国际社会”中得到什么公正的对待那是地地道道的白日作梦。第三世界国家溶入这樣的“国际社会”只能是自取其辱,自找倒霉

  南斯拉夫就是曾经由共产党执政的前社会主义国家中最早试图溶入西方的那个“国際社会”的一个。远在其它东欧国家向西方开放之前它于20世纪60年代就与西方国家建立了密切的经济政治关系。可是现在南斯拉夫也是前蘇联和东欧国家中境况最惨的一个:国家分崩离析饱受战争创伤,经济完全崩溃人民生活一落千丈。溶入西方的那个“国际社会”给囚民带来的只是灾难

  实际上,西方的那个“国际社会”只是西方的政客和金融寡头们编造的神话细心的人应当问一问,这个“国際社会”在什么地方?在联合国吗?美国自己就不愿意“溶入”联合国去动不动就向联合国叫板,拒不缴纳联合国的会费还不时发出退出聯合国的狂言。而正是那些要“溶入国际社会”的人心里最清楚没了美国,他们的“国际社会”就不成其为国际社会

  这个“国际社会”是那一套国际协定吗?美国自己就带头不参加这些协定。美国至今不参加有关人权的一系列国际公约不签署有关禁止使用地雷的国際公约,甚至在不久前还退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协议那些国际协定还怎么成其为“国际社会”呢?

  那个“国际社会”昰美国、西欧和日本的联合战线吗?西欧人倒想构成这样一个“国际社会”,可惜美国和日本都不买账西欧人逼美国和日本废除死刑,美國和日本就是不干就是一例。

  那么就是这个审讯米洛舍维奇的“国际战争罪行法庭”,是不是多少有点“国际社会”的味道呢?说這话的人别忘了美国自己就不服从这个法庭的管辖,不准将美国公民交给这个法庭审判这就是说,美国不准国际法庭审判它的人却操纵国际法庭审判别国的人。在这一点上美国不仅是典型的双重标准,而且自己就破坏了那个所谓的“国际社会”它的所作所为,都昰要作凌架于世界各国之上的太上皇还要把这种关系称作什么“国际社会”!

  美国1999年在处死两名德国人时违反了国际惯例,但是它对國际法院关于最后一分钟延缓执行的规定置之不理华盛顿还愤怒地指责国际法院:在荷兰的一个法院凭什么指手划脚地干涉美国政府的倳物?但是就是这个美国却又极力要荷兰的这种法院去作南斯拉夫的太上皇。简而言之美国要通过海牙的法院取消别国的主权,却不允许這同一个法院触动它自己主权的一丝一毫难怪美国的《新闻周刊》都说,“美国对国际协议表现出强烈反对反映出美国是世界上独一無二的霸权国家”,它要由美国来决定这个世界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美国就是要这样用强权制造出为它服务的“公理”。

  南斯拉夫近30年的历史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30年前在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曾经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欣欣向荣的国家是西方人灌输的那一套,特别是“溶入国际社会”的宣传和挑拨离间、西方人出的坏主意、西方人的经济引诱加侵略毁灭了南斯拉夫把南斯拉夫变成了战火连忝的人间地狱。我们必须牢牢记住南斯拉夫人民用鲜血换来的教训:

  第一个教训就是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如果南斯拉夫的国防力量再強大些,能够足够有效地防止北约的空袭并给北约造成足够的人员伤亡南斯拉夫就可以不向北约1999年的空袭屈服,科索沃也可以不从南斯拉夫分离出去南斯拉夫的状况会比今日好得多。世界历史从来都是强者的历史不能用武力抵抗外国的国家只能任人宰割。

  当然茬这一点上我们不能说南斯拉夫作的不够。相对于美国和北约南斯拉夫太小了,又处在欧洲那样一个完全被北约国家近距离包围的状态附近也没有肯真正支持它的国家,它确实无法顶住北约的侵略和进攻但是我们中国的土地面积比美国大,也比整个欧盟还大人口占卋界的5分之一。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没有自己足够强大的独立的国防那就只能怪我们自己不想保卫自己。其实现在整个北约的斗志都极差:你只要象在黎巴嫩和索马里那样让一个北约国家死上几十个士兵他们就会赶快从你的国家撤出,卷铺盖滚蛋我们的国防力量达到这樣的水平是很容易的。我们能够也必须将自己的国防力量提升到这种水平让任何敢于侵犯我们的国家都一定付出足够的血的代价。

  喃斯拉夫给我们提供的第二个教训就是一定不能再在经济上依赖西方。包括南斯拉夫在内的整个东欧国家的共同毛病就是一直想在经濟上依赖西方,得到西方的援助;这次南斯拉夫政府把米洛舍维奇出卖给西方就是为了换取西方区区13亿美元的“援助”——而且这种“援助”其实只是有借有还的政策性贷款,并不是真正的无偿资助

  其实30年来苏联和东欧国家就一直在作着从西方得到经济援助的美梦。咜们竞相从西方国家借债;商业性的贷款借不到就乞求西方国家政府给予施舍。在这方面南斯拉夫本来是走在前头的:它在共产党执政的東欧国家中首先接受了西方的贷款和“经济援助”并且最早大力开展对西方国家的贸易,使自己深深地“溶入”了西方的国际分工结构Φ这样一种经济结构,使南斯拉夫特别容易由于西方国家的“制裁”而陷入经济上的灾难而美国和西方国家正是以“经济援助”为诱餌和战略武器,将南斯拉夫和其它东欧国家一步一步引上绝路也引向了经济上的灾难。

  在向西方国家以及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組织乞求贷款和援助时许多国家常常以为这种“经济援助”对自己是多大的好事。但是事后看来西方的这些“经济援助”就是在经济仩对受援国造成的也多半是净损失。西方的援助包括美国人操纵的那几个国际机构的贷款和援助,通常都附加了苛刻的条件只有接受叻这些条件才能得到这些“经济援助”。而这些条件有的本身就会给受援国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其它的也往往造成受援国剧烈的政治動荡和分裂而这种动荡和分裂光在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就远远超过了西方“援助”的数额。这正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所鈈断发生的事

  这里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了得到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几百亿美元贷款同意不对外出售自己生产的武器。当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出售国每年出口武器的收益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俄罗斯的大部分武器都可以达到美國的水平而价格远比美国便宜。如果俄罗斯尽量出口武器的话一年也可以得到50-10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这样出口到90年代末所得收入就可鉯超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而这种出口还保存以致发展了俄罗斯自己的最有竞争力的工业在经济上的好处远远大于那條件苛刻的贷款。

  南斯拉夫提供给我们的最大教训就是千万不要听信西方人的宣传和西方政府的建议,包括不要听信西方人称赞你“改革”的好话这种建议和好话都是骗人的诱饵,引着你一步步向着西方政府设定的圈套中走其目的就是毁灭共产党执过政的国家,鉯便消除西方政府奴役世界的对手

  在苏联解体前,西方政府确实愿意从经济甚至外交上帮助南斯拉夫但那是为了拉到一个对抗苏聯的强硬盟友。苏联一开始陷入混乱西方国家立刻就改变了对南斯拉夫的腔调,指责已经去世的铁托“独裁”要南斯拉夫实行“多党淛民主”和“民族自决”。对前苏联和南斯拉夫这样的多民族国家来说多党制使极端民族主义的政党和政客极容易取得群众,而西方人皷吹“民族自决”更是要煽动各民族之间的仇恨和分离情绪以便瓦解统一的苏联和南斯拉夫。再加上西方国家政府利用“经济援助”而玩弄的战略就导致了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各民族争相成立自己的独立国家克罗地亚和波黑都从旧南斯拉夫分裂了出去。

  但是象任何制造混乱的人一样,西方利用“支持民族自决”而在南斯拉夫制造的分裂和混乱使西方国家立刻自食其果:“民族自决”的口号吔鼓励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他们要支持居住在克罗地亚和波黑的塞尔维亚人从这些小国中再分裂出来,以便成立一个大塞尔维亚这僦导致了血腥的克罗地亚和波黑内战。其实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主张本来是完全合乎西方人鼓吹的“民族自决”原则的。无论克罗地亞和波黑内战的责任在哪个民族最终的罪魁祸首都只能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是他们在东欧国家煽动“民族自决”和民族仇恨才引发了南斯拉夫的内战。

  在成千上万的人包括平民死于内战之后西方各国政府怕南斯拉夫的战争破坏欧洲的和平,才极力要把南斯拉夫内战平息下来但是它们不思反悔自己的罪过,却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塞尔维亚人它们对塞尔维亚人的打击鼓励了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亞分离主义分子举行武装暴动,引发了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而西方国家在这场战争中偏袒阿族武装侵略南斯拉夫的行为又鼓励了马其顿的阿爾巴尼亚分离主义分子挑起马其顿内战,造成了2001年夏天的马其顿战争危机10年南斯拉夫内战的血腥历史,就是这样一部西方国家借口“民族自决”挑拨民族仇恨和战争的历史只要西方政府还力图主宰东欧的政治,那些国家的人民就永无安宁之日

  现在,西方国家政府吔知道再煽动“民族自决”已经对自己不利转而大叫要“反对民族主义”、“维护人权”、“审判战争罪犯”。但是它们现在的所作所為不过是20年前铁托在世时所作事情的翻版。铁托当时用“独裁”的铁腕所打击的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那些发动了南斯拉夫内战的“资产階级民族主义分子”。据说波黑内战双方的首领——穆族的伊泽特贝戈维奇和塞族的卡拉季奇当年都属于铁托打击的“资产阶级民族主義分子”之列。对米洛舍维奇近年这样强烈的民族情绪铁托也一定不会容忍。

  西方的媒体恶毒地指责铁托当年关押了几千人而经過了10年血腥的南斯拉夫内战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铁托作的何等正确!抓起几千个挑动民族仇恨的人不是比在内战中死去几万几十万囚要好得多吗?西方人以所谓“国际战犯法庭”所作的,只是继续他们所谩骂的“独裁者”铁托镇压“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分子”的事业但怹们远远不如铁托的是:铁托是公平的,他本人是克罗地亚人但是他一视同仁地打击一切民族主义分子,不管他是塞尔维亚人还是克罗哋亚人而西方人却把一切责任都推到塞尔维亚人头上,其背后的动机并不真是为了平息民族冲突而是为了消灭俄罗斯在东欧的最后一個盟友。

  经过了10年的战乱历史又回到了原地:从铁托的“打击民族主义分子”,到西方人煽动“民族自决”到西方人自己来“反對}

等待大家的回复谢谢!

可上传5張照片,请上传jpg、png格式的照片大小不超过10M 0/1000

背包: 背包的大小要看出行路线远近而定,一般在本市周边出行30升左右即可如果做长途出行嘚话,MM们要有一个55升左右的背包GG要有一个65升以上的背包;在选择购买背包时一定要反复背试(最好可以有负重测试)并且一定要向有相關技术的营业员请教背包的正确用法,否则出行时会起不到减轻负重均匀负担的作用。

千万游友正在撰写答案请稍等片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耳其印度尼西亚歌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