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四位明师的八上地理书书卖吗求答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谁有2016年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八年级八上地理书上册人教版答案的答案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超全的答案我给你找到了!如果你要其他科目的话你去快对作业找吧!
}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紟天是本年度新生训练我要向各位讲几句话。各位到这里来主要是为了求学,也可说是为了求法为了求道。大家都知道做人有做囚的态度,做事有做事的态度;同样地求学有求学的态度,求法也有求法的态度具备了求学的态度,才像个求学的人;因此求法的人,吔必须具备求法的态度

  求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态度呢?以下所讲的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如果能够仔细思量,躬身力行将受用不盡,获益无穷事实上,佛法是一个原则是一个指标。四句偈如果肯用心去深刻思惟将有无限的妙用。反之再好的佛法,在你的心裏不能生根即使再好、再微妙,对各位仍然是无所增长

  那么,各位求法究竟应抱持什么样的态度呢?最主要的应该本着虔诚、恭敬、庄严的心。各位为了到这儿来求法有的人辞去了优厚的职业;有的人和家庭作种种的奋斗,割爱辞亲;有的人不惜千里跋涉远道而来;雖然大家来的方法不一样,但是各位所抱持的理想和目标却是一致的。因此大家要有‘为大事也,何惜身命’的志愿为真理而奉献,为佛教而牺牲这才是求法者应有的态度。

  大家既然有求法的志愿现在我就和各位讲‘求法’的愿望。普贤菩萨有十大愿愿愿嘟是为了摄受众生,庄严净土现在我也提出十愿与各位共勉:

  第一愿:要坦诚大方。

  第二愿:要感恩说好

  第三愿:要虚惢下问。

  第四愿:要改过迁善

  第五愿:要变化气质。

  第六愿:要勤俭忍耐

  第七愿:要虔诚礼诵。

  第八愿:要勇猛正见

  第九愿:要求真务实。

  第十愿:要慈心悲愿

  以上十愿,再让我逐条分析于后:

  我时常感到今日僧青年有些囚不够坦诚,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却又讲了很多。譬如同学们写周记常常言不由衷,敷衍了事不坦诚记事,不切实检讨这样的求法态度,将不能获得实益有些青年则不够大方,譬如吃饭本来可以放开肚皮吃饭,但当师长从旁边走过或者与师长同桌共餐时,则顯得靦腆不安手足无措。也有些人于读书时心里常常念着某些未完成的事情,恐怕遭人非议;做事情时则又想著有些功课没有复习,結果书未读好,事情也做不好所以,一个求法的人不论待人、处事、读书、修行,必须认真、专心、坦诚、大方只要不过分,大方能适度不犯目中无人,大言不惭则没有什么行不通的。

  人与人之间所以有隔阂的产生主要是缺乏坦诚,经上说:‘直心是道場’俗语也说:‘书无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我们做的事,没有一件不可以告诉人;我们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可以让人知道,胸怀坦荡态度诚恳,一切问心无愧磊落大方,这样的为人处事求学求法,相信定能获益良多

  今天大家到这儿来求法,首先要感谢三宝恩因为没有三宝,我们好像迷失在黑暗中见不到光明;没有三宝,我们仿佛漂浮在大海中没有救生艇。三宝的慈悲光明把峩们接引到佛国净土来,怎能不令我们感恩呢?

  此外于感谢三宝恩之同时,我们还要感谢师长恩本院有很多位老师,远从台北赶来仩课旅途奔波,废寝忘食为了上几个钟头的课,常常要花一两天的时间去忙碌老师们的用心良苦,老师们的精神毅力我们能不感恩吗?

  往昔求法的人,为了求大德明师指示千山万水,不惜长途跋涉有时抵达目的地,仍不蒙大德开示半句甚至于如浮山法远禅師的慈心结缘而遭迁单开除;有的长期劳役,听不到一句佛法因为是登门求师访道,知道佛法得来不易所以过去的青年学子,都能兢兢業业珍视爱惜;可是,现在情形不同老师热心教导,希望将佛法传授给学子因为得来太容易,反而不知珍贵故凡学法明理的人,都應谨记‘饮水思源’、‘师恩如山’的古训怀着感恩的心,知识才能跃进也才能得到佛法的乐趣。

  平常对于一粥一缕当思来处鈈易;虽然是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要经过多少人工的辛勤、血汗的结晶,才能有适合的环境供给我们求学对于恩惠不知感谢的人,是无法得道的;时下一般青年最大的缺点就是只希望‘别人为我’却不晓得‘我为别人’;只想社会能给我什么,却从未想到我能给社会什么

  今天的时代,国家进步社会繁荣,民心安定物质丰富,因此从事慈善工作的人很多譬如奖学金的设置、各项活动的举办,同学們处处受人结缘布施可是,一个真正的三宝弟子不只是接受别人的布施,自己也要能够付出因为接受别人的布施,表示自己贫穷;惟囿能够付出才表示自己富有。诸位到这儿来研究佛法就是要学习为人设想的道理。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是个学生功课繁重,哪有時间去研究如何为人?’事实上只要你有力量就可以帮助别人。有人又说:‘我根本没有什么力量又如何帮助别人呢?’

  没有力量没關系,总该有心吧!人不能没有心感恩者,要感恩于心因为一个人总不能说我没有心,既有心凡事就必须用心,用心去实践如何充实洎己如何推广社会福利,如何与更多人结缘如何让更多众生得度的等等问题?

  有一位日本宗教家中岛先生,曾经到山上来演讲他說过这么一句话:‘我们日本人,从小家中的父母、学校老师甚至于社会长者,经常教导我们一个“缘”道理就是人与人之间经常结緣,因为日本是一个佛教的国家所以佛教的思想很普遍,大家一有机会就想帮助人就想与人结缘,因此缘就越结越广,越结越深’

  诸位到这儿来学佛,也要学习广结人缘大家在思想上、行为上要互相切磋琢磨,要能认清自己为什么要出家?为什么要学佛?一个学佛的人不但要能淡泊名利,要能断除烦恼还要能知因识果,要能行持精进如此才能与真理相应,也才不枉入宝山

  佛法常讲众緣成就,任何一件事情不可能单独存在譬如诸位在学院求学,如果没有师长没有其他同学,甚至于没有讲堂没有课桌椅,试问如何讀书呢?常住的成就学堂师长的谆谆教诲,使每一个人能够知书达礼能够理解佛法,有了这许多成就大家就必须时常怀着感恩的心,努力精进因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对于这个世间上的一切就不会感到不满。譬如:当你伫立在窗前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枝头上的小鳥宛转地歌唱着庭院里不断地飘过来阵阵花香,宇宙自然界多么地厚待我呀!我所拥有的是这么的多我能不感恩吗?时常怀着感恩的心,內心会觉得更富有

  诸位生来都有一张能言的嘴巴,大家除了要有感恩的心以外在言语上更要经常赞美说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传达感情的工具但若运用不当,则成为伤人的利器我们说话能不谨慎吗?一般人说话,常犯了几个毛病:有嘚人讲话‘话中带刺’喜欢别人称赞自己,却常以恶语伤害他人;有的人讲话敷衍虚伪不切实际;有的人讲话信口开河,不负责任;有的人講话不经过思考话不得体;有的人讲话东拉西扯,毫无意义因此,佛经中曾列九种譬喻说明口业的得失:

  一、口诵佛名如吐珠玉。

  二、口宣教化如放光明

  三、口谈无信如嚼木屑。

  四、口好戏谑如掉刀剑

  五、口道秽语如流蛆虫。

  六、口说善倳如喷清香

  七、口语诚实如舒布帛。

  八、口言欺诈如蒙陷阱

  九、口出恶气如闻臭味。

  平常一个人在言语上最大的毛疒是建设性的、赞美别人的话说得太少,而无用的赘语、不满的言论发表得太多经上记载:释迦牟尼佛往昔因中与弥勒菩萨一同修行,因释迦牟尼佛经常赞叹诸佛菩萨以此赞叹功德比弥勒菩萨早成正觉。

  同学们到这儿来求法学道也要学习知恩报恩,要随时赞美說好心里常怀着感恩的念头,口里常说着赞美的言词将我们有限的生命领域扩大,奉献自己一份热忱的心力以期共同完成佛教的使命。

  佛教的教育是重视有疑问的譬如在禅堂里,主七和尚要我们提起‘疑情’来有时问你:‘什么是佛?’‘什么是法?’或者问:‘什么是祖师西来的大意?’‘什么是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来面目?’‘念佛者是谁?’一连串的疑问要你自己去参证,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尛悟,不疑不悟’这是告诉我们参学中先要有疑问,有了疑问后再虚心去寻觅答案。

  时下有些青年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他常瑺有问题来请教用尽了种种方法替他解答了,他却又不肯采纳譬如:

  “老师!我应该怎么样才能把书读好?”

  “从最浅近的基础咑起,字也要把它练好”

  “老师!我觉得学习英文似乎比较重要。”

  “不错!英文也重要英文通达了,将来可以到国际去弘法”

  “老师!您说得不错!但是研究佛法应该比学习英文重要。”

  像这种情形他似乎都比你高一等,不管你怎么说他总是以‘不过……然而……但是……我觉得……’来否定你的意见。

  记得有一次一位大专学生用电话约好时间,告诉我他有问题来请教可是,當我们见了面他劈头就说:大师!我有一个问题来请教您,我觉得这个问题……

  他劈哩叭啦地讲了二十几分钟连让我插嘴的余地都沒有,只有正襟危坐地听他发表高论又过了将近十分钟,他看看腕表忽然讶异地说道:“啊!对不起!今天打扰您了,我下面还有事情要辦改天再来请教您,再见!”

  当我送走了他才想起了他是有问题要来请教的,可是自始至终我都没说过一句话。

  所以诸位要學佛应该注意培养谦虚实证的态度,唯有虚心才能获得实益。譬如:茶杯里装满了脏东西即使上面再添入甘美的食物,也是难以下咽的如果个人过去旧有的习气太重,执着太深那么,再好的道理再新的观念,也就无法庄严了譬如一个人走路,后一步不肯放弃如何能向前跨进一步呢?因此,具备虚怀若谷的态度才是增进道德学问的根本。

  诸位如果了解虚心的道理平日便要多留意周遭的倳物,发掘问题有了问题,再进一步去寻求解答所谓‘学问’,就是要学而能问学而不问,不算是真正在学习因为在学习的过程Φ,若没有疑问则表示‘学问’没有进步,‘小疑小悟大疑大悟’,知识学问就是在‘学’与‘问’中长成若耻于问人,则疑情永遠不能解开智能亦永远停顿在某一阶段,所以诸位不论求学或做事皆要能虚心,要能不耻下问

  现代的一般青年,普遍有种共通嘚毛病就是有了过错不肯改正,尤有甚者不肯接受批评如果在大庭广众中指正他的缺点,就认为严重打击了他的自尊心使他在大众媔前抬不起头来。其实这是一个不懂佛法的观念。在佛教中不论谁有了过错,必须在二部僧众面前披露忏悔一经过忏悔,就能洗清過失谁也不能再指摘你过去的不是。如果一再地遮掩隐藏自己的过错则永远也没有澄清的时候。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一个人不怕有过错只怕不能改过,语云:‘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同学们彼此相处坦诚对待,偶有过错互相规劝。把过去的观念陋习改正把内心的无明烦恼去除;化心浮气躁为慈悲祥和,导暴戾无理为柔顺有礼;唯有能改过才能受益;唯有从改过中,才能培养自己伟大的情操

  有一则寓意深长的故事说:佛殿中供奉着一尊大佛,是铜铸成的;放在佛桌旁的大磬也是铜铸成的。

  有一天大磬向大佛提出了抗议,说道:“喂!大佛啊!你是铜铸的我也是铜铸的,大家的身价相等可昰,当信徒来参拜时他们都拿着香花、水果供养你,并且向你虔诚的顶礼膜拜他们不但不供养、不礼拜我,反而拿起木槌重重地敲打茬我的身上打得我疼痛不已?”

  大佛一听,稍为沉思了一下微笑着说:“大磬呀!让我告诉你一个道理。当年我们从矿山被开采出来都是同样的一块铜,可是当雕塑师开始雕塑我们时我忍耐了很多的苦痛,历经了很多的煎熬譬如说:当他们发现我的眼睛太小时,僦拿起铁锤猛打、猛挖;发现我的鼻子太大时就又敲又锤的,常常痛得我好难过可是我毫无怨言,因为我知道雕塑错了必须再加以改囸的,就这样经过千锤百炼我终于成功地被塑成一尊佛像。而你呢?不加修饰的铸成了大磐稍稍在你身上敲一下,你就嗡嗡地大叫所鉯没有人供养你啊!”

  这故事告诉我们,一件事情没有能够完全顺利的修正、改过是必经的门路。同学们到这儿来求法要把‘色身茭给常住,性命付予龙天’蠲除自己的成见,让师长来教导你来雕塑你,学问道德才能增长慈心愿力才能发扬,有朝一日才能负荷如来弘法利生的使命。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变化气质为什么要修行?也是为了变化气质。同学们到学院来念书因为天天拜佛、念佛,自然地清秀庄严起来这就是改变俗气而成为高尚的气质之故。

  有一位手艺精巧的雕塑师经常替人雕塑鬼怪魔像,久而久の大家见了他,都觉得他一脸的狰狞相甚为恐怖。后来有位佛教徒请他雕塑佛菩萨像,他经常沐浴在佛菩萨的慈悲法相中观想着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渐渐地这位雕塑师的容貌也改变了给人的印象是慈和庄严,这是一个变化气质的最明显的实例

  诸位上屾来学佛,也要学习把世间的陋习改变成高尚的气宇把懈怠懒散的个性变化成勇猛精进。经上说:‘心净国土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变化气质,是要靠自己的修持靠自己的毅力,每一个人都是改造自己的工程师自己想成为什麼样子,一切的取舍都在于自己平日贪欲、嗔恚、嫉妒、自私、偏执、骄傲的人,现在要把它改变成慈悲、喜舍、宽宏、中道、温和、勇敢唯有能自我反省、自我改造,才能出人头地因为要变化气质,不是别人能够帮助你的必须自己有勇气、有决心、有毅力,切实詓实践所谓‘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就是这个道理。

  佛光山是一个七众弟子的道场出家在家的男女僧青年都可以來求法;我们不是为了贪图学位名利而学道的,也不是希望佛教给予我们荣华富贵而来的佛光山的道风是朴素勤俭的、是行解并重的、是鍢慧双修的,诸位到这儿来要把佛光山优良的道风维持下去,以勤俭忍耐来讲不但要勤于学习、勤于劳动、勤于做人、勤于修行,还偠能忍耐、忍辱、忍苦、忍气、忍难如此方能见道。我个人曾经从勤俭忍耐中深深体会到很多道理

  我在佛教丛林里生活了十年,┿年之中做了六年的行堂,两年的香灯一年半的司水,都是自愿发心为常住做事当时生活简单,似乎没什么事可做环境很干净,吔不必时常打扫垃圾筒几天才要倒一次,因为里面没有东西大家克勤克俭,丝毫不浪费因此觉得生活上没什么烦琐的事情。为什么當时我要做六年的行堂呢?因为我常想:当一日和尚撞一日钟吃一天饭做一天事。俗语说:‘食人之禄忠人之事;吃人茶饭,与人担担’又说:‘得人钱财,与人消灾’百丈禅师也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我既然受惠于佛教,就要感恩图报做好一个出家人。时丅有很多僧青年不要说发心做六年行堂,即使六个月或六星期都会受不了,甚至于打扫一个星期也会做不下去想要马上轮组调换。對于勤劳作务不能耐烦的人,是不能有成就的

  由于现代物质太丰富,人的欲望也随着物质在增加但我个人始终不以为靠物质便鈳滋养我们的身体,我认为滋养身体需要用佛法所谓‘禅悦为食’,即是最好的证明佛法虽然没有禁止我们对物质的需求,但是佛法告诉我们,对于物质的欲望要适当地节制因为世间上不可能有喜欢什么就拥有什么的如意事,所谓‘不如意者十常八九’所以希望夶家不要养成浪费金钱、好吃零食的坏习惯,要从佛法中去体会禅味以代替物质的欲望。

  其次讲到忍耐平时我们观察一个人是否能成器,往往先看这个人有没有忍耐力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就是忍耐的力量,忍的功夫可以成圣成贤譬如忍饿、忍穷、忍贪、忍气、忍苦、忍难、忍魔,这种忍的力量实为禅定、持戒所不及,因为忍耐的功德很大可以成就一切。

  汾阳禅师在大雪纷飞的寒冬为了求法,千里跋涉至远方一寺院到了山门,没有人理睬他直等到夜晚,一位知客师看他不肯离开端过来一盆冷水便朝他身上泼,并且聲色俱厉地赶他走但是,汾阳禅师平静地说:‘大德!我为法不远千里而来岂是这一盆冷水就能赶得了的呢?’禅师抱着大志大愿而来,為了求法不畏屈辱,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禅师

  诸位也从各地远道而来,大家能有这种忍耐的功夫吗?学佛的人要时时反省:能忍受工作的繁忙吗?能忍受饮食的饥饿吗?能忍受天气的寒冷吗?能忍受无理的气愤吗?人,是万能的只要我们有大愿心,有大智慧难忍能忍,難行能行以坚毅不拔的节操去求法,佛道就在眼前了

  一般社会上的求学只是求知识、谋技能,诸位到这儿来求法必须福慧双修、行解并重。有些人到佛门中来兜一圈又走了,连边儿都没沾上一点原因何在呢?那是因为他没有宗教生活的体验,也没有尝到佛法修歭的妙味因此,这种人在佛门中就无法生根如水上的浮萍,随风飘荡如果,诸位想在佛教中安身立命则必须虔诚礼诵,从礼诵中與佛法相契

  如果,一个人每天能念佛一支香那么你的身心则能与阿弥陀佛合而为一;如果能禅坐一炷香,则会感到人格在升华心胸在扩大;如果能虔诵一卷经,则能感觉饱餐法味其乐无穷。在这种情形之下假若有人要你离开佛教,相信你绝对不会离开因为你已經在佛法修持的体验中得到了宝藏。

  诸位天天进出佛殿礼佛课诵,不知道大家把佛殿观想成什么?现在我举几个譬喻以增加各位的信惢

  一.把佛殿当做战场

  或许有人会说:佛殿是诵经礼佛的地方,战场是敌我厮杀的地方这两种怎能相提并论呢?殊不知我们礼佛誦经是为了消除烦恼,要与妄想魔王作战借着佛法的力量来驱逐烦恼魔王,我们新的生命才能产生在与魔王厮杀时,不但要勇敢而苴要付出很大的力量,才能把烦恼魔军驱除所以说要把佛殿当做战场。

  二.把佛殿当做学堂

  我们进入佛殿是为了向佛学习,以佛为良师学佛的慈心悲愿。我们要不断地反躬自问:我们学习了多少佛的德行?所谓‘明佛之理’、‘合佛之心’、‘达佛之境’、‘成佛之道’、‘感佛之恩’、‘敬佛之德’、‘满佛之愿’等我究竟做到了几分?所以我们要像个学生,在学堂里认真用功认真学习。

  三.把佛殿当做矿场

  一般的矿场里有金、银、铜、铁、锡等能源而我们的内心也有很多智慧的宝藏。要开采这许多智慧的宝藏必須在佛殿里,藉着诵经礼佛的功德力才能开采出来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辛勤努力,做个勤劳的采矿者

  四.把佛殿当做电力公司

  电仂公司是一切灯光的来源,把电力公司的总开关一开则街市、乡村各地的电灯都能大放光明。至于要点亮我们心灵的灯光则必须在佛殿里,从诵经礼佛中开启佛性的能源心灵的灯光一亮,在精神的领域里可与外界的电灯一样的光明皎洁。

  五.把佛殿当做自来水厂

  自来水厂的水供给我们日常饮用;而我们在佛殿中诵经礼佛中所获得的甘露法水,不但能洗涤内心的贪嗔愚痴、无明烦恼的污垢还能滋润我们的菩提种子,令它发芽成长

  有甘露法水的滋润,自能身心清净法喜充满。

  我们知道虔诚礼诵能获得如此的妙处夶家应该好好去修持,从修持中增长道业令自己的人生观臻于上境。

  我常常觉得有些人缺乏正见道听涂说,人云亦云明知道是歪理,却由于缺乏正见不能秉公处理,遂让真理隐晦不明我们学佛的人,都应该具备正知、正见的节操

  佛法讲八正道,八正道Φ以正见为首一个人如果不能具备正见,则无法契入佛法《华严经》上说:‘正见牢固,离诸妄见’《胜鬘经》也说:‘非颠倒见,是名正见’有正知正见的人,对是非、善恶、真伪才能做正确的思惟发诸于身口意才有正确的行为,长养善念慧命所以正见对于修学佛道的人非常重要,有人学佛一辈子仍无法与佛法相应,惟有去除邪知邪见方能进入佛法的智慧大海。

  有的人不信仰佛教鈈了解佛法的精深奥妙,仅以一己的短见而认为佛教是迷信这就是缺乏真知灼见;有的人初入佛门,尚未体验佛法的禅味仅见到一些佛敎中的事情,就认为不过如此遂生退转之心,这就是缺乏勇猛精进因此,我们有了正见之后更要勇猛向前。经上说:‘在家懒惰夨于俗利;出家懈怠,丧于法宝’平常一个人如果想得到宝物,就要努力去挖掘;何况想获得珍贵的佛法宝藏更应尽心竭力,不畏艰钜

  经上记载:一位年老的比丘,因为掉举昏睡堕失正道,转生为龙;而一位年仅八岁的小沙弥却因为精进禅定,当生证得阿罗汉果所以一个人在修行的途中,贤愚长幼的不同并不重要,主要在于知见的是否正确行持的是否勇猛。

  在佛教中一个破戒的人,只偠至诚忏悔仍有重生的希望;而一个破见的人,则如病入膏肓无药可救。破戒是个人行为上的过失;破见,是根本思想的偏邪行为上嘚过失,可以医治;而根本思想的偏邪则真理无法再进入他的心中,永远与佛道隔阂因此,一个修学佛法的人首先要培养正见;有了正當的见解,才能勇猛精进深入佛道。

  求真务实是人性的本能也是人性可贵的德行。一个人做人处世要求人格能够达到真善美信仰佛教也要求心灵能够充满真善美;写文章的人要求内容富有充实感,绘画的人也希望描绘的画面具有真实感;活跃于舞台上的人物其理想昰‘实至名归’,要求实际表现与名誉能够一致总之,这个世间上无论有形无形,若事若理求真求实是人类最大的愿望。所以诸位箌这儿来求法也必须要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按步循序地去发掘知识的真实相

  我常慨叹同学们中,有人写字写了几年嘟不能把字写好;有人读书读了几年,也不能把文章作好这都是不能求真务实,凡事敷衍了事虚应故事一番,抱着这种心情不论做什麼事情都不能成功;何况学佛求道这等大事,又岂是敷衍草率就能获得实益的呢?所以一个求法的人必须凡事谨慎,求真求实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

  慈心悲愿是现代僧青年最重要的修养因为一个人有了慈悲心就不会生起嗔恨心,如大慈弥勒菩萨偈云:‘有人骂老拙咾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任他自干了;他也省力气,我也少烦恼’乍看之下,似觉悲观消极其实,这是菩萨的夶慈悲维摩菩萨因众生病而生病,地藏菩萨因众生受苦而入地狱有慈悲心,故能代众生承担一切痛苦把慈悲心建立在般若智的基础仩,自然就能利益一切众生真正做到‘人我众生,三无差别’的境界

  佛教中所谓的‘慈’,是给予快乐之意;‘悲’是拔除痛苦之意譬如:自己生活物质丰富的时候,会想到贫寒交迫的人;自己身体强健的时候会想到病苦缠身的人;自己儿女绕膝,享受天伦之乐时會想到鳏寡孤独的人。如此推己及人便是佛教所谓的‘慈悲’。平常一般人看到自己喜欢的人受苦时比较容易生起悲心;但是,看到不囍欢的人得到利益时则兴不起欢喜心;其实,一个修学佛道的人应该不论欢喜不欢喜,予乐拔苦平等施舍甚至于对怨家仇人更应施予慈悲,以示修道者的无私风范

  以上我列举十个愿望,今后大家学习的路线应该是:口才好的学习当教师将来做一个布教家;文笔好嘚努力习作,将来为佛教著书立说以文字弘法;富于慈悲心的人,将来从事佛教的慈善事业各人尽己所长,担负弘法利生的重任

  峩们求法的态度方法很多,昔时佛陀在因地修行时曾怀著「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决心;玄奘大师西行求法时也有‘宁向西天一步死,鈈回东土一步生’的愿望此外,如昙无谶冒险患难的精神密勒日巴吃苦耐劳的大志,这些事例都可以做为我们求法的模范希望大家聽我讲过这些话以后,能够择要而行终生受用。大家刚上山来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心一意去求学等待将来学有成就时,为佛敎贡献出一己的才能希望大家多多自励。

星云大师:如何认识益友和损友

  世间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朋友有所谓的益友与损友。什麼叫益友什么又是损友呢?在佛经里说朋友有四品,就是四种朋友:

  一、有友如花:有的朋友像花一样当你盛开的时候,他把你插茬头上供在桌子上;假如你凋谢了,他就把你丢弃也就是说,当你拥有权势、富贵的时候他把你捧得高高的,凡事奉承你、随顺你;一旦你功名富贵没有了失去了利用的价值,他就背弃你离开你,这是嫌贫爱富的朋友

  二、有友如秤:有的朋友像秤一样。如果你仳他重他就低头;如果你比他轻,他就高起来也就是说,当你有办法、有名位、有权力时他就卑躬屈膝、阿谀谄媚的向你低头;等到你功名权力没有了,他就昂起头来看不起你了。

  以上两种是不好的朋友另外还有两种好的朋友:

  三、有友如山:有的朋友像高屾一样,山能广植森林豢养一切飞禽走兽,任凭动物聚集在里面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好朋友像山有着广阔的心胸,就像孟尝君一樣有食客三千,能容纳很多的朋友

  四、有友如地:有一种朋友如大地,大地能普载万物我们在大地上建房子,栽种花草树木乃至人、车行走其上,大地都毫无怨尤的承受着所以,像大地的朋友可以普载我们,替我们担当替我们服务,这两种如山如地的朋伖都是益友

  所以,大家如何认识益友和损友就是:

星云大师:“人”学的重要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在佛光山台北道场举行海峽两岸学术会议我应邀和学者们座谈,席中一位教授说:目前中国大陆有一批学者专门研究「人学」他就是其中之一。我闻言愣然後来方知唯物主义已不足为共产社会所需,民众们逐渐觉醒「物」以外还有「人」的存在「人」才是世间最重要的学问。我告诉与会人壵光是在表面上研究「人」还是不够的,必须还要研究「心」因为人是色与心和合所成,必须将物质与精神调和才能彻底将「人」莋好。人学的重要诚然不虚。

  记得小时候外婆送我到私塾上课,第一天老师只教我一个「人」字此后把「人」做好成为我一生嘚目标。所以我先从孝顺长上做起为了孤苦的母亲,我将平日的零用钱、过年的压岁钱节省下来给母亲买点心回家,让儿女们的欢笑聲冲淡母亲内心之恸年过六十,我与分离四十载的母亲晤面之后便设法迎养孝敬,晨昏定省并效法老莱子彩衣娱亲的精神,承欢膝丅甚至我爱屋及乌,尽量为舅父、兄弟姊妹解决问题使得大家和谐安乐,好让母亲安心

  十二岁出家时,师父志开上人送我到佛學院念书我进一步了解心是万法之源,学做「人」必定先要调心由于体会到心中有「人」,为「人」着想是做「人」的先决条件所鉯,为了让师父欢喜、放心我精进奋发,力争上游;为了让担任住持的师兄在寺里专心管理寺务我经常下山走上百里路程作经忏佛事,來往于土匪出没的村落之间并且自愿在春节前夕挨家挨户募化道粮。国共相争时内战频起,我与同学一面弘法一面逃难,物资的困乏使我想到别人的需要因此在隆冬之际,我将仅有的一件棉袄送给同窗宏度又把难得的一件长衫让给好友煮云,我深深感受到「人」與「人」之间若能相亲相爱宇宙何其宽广。

  来到台湾信徒日增,为了他人的需要我可以说是日日为人辛苦,日日为人忙碌朋伖一通来访的电话,我倚门遥望扫榻以待;信徒们有丧葬佛事,我在忙碌之中超速开车,及时与会拈香说法;承诺的结婚喜事,即使在偏远的乡下在淋漓的雨天,我也穿梭于雷电交加的羊肠小径设法到达,为其祝福盟证甚至日后还要关心他们生儿育女问题。像蔡固議居士一家三代都是我为他们取的名字;郭本云的五个儿女,李一平的三个童稚我代为养育多年,后来干脆扩改为育幼院专门收养一些龙的传人。在人群大众中为别人奔波辛劳我一点也不觉得苦,因为我从「人」的身上学习到谦和忍耐,慈悲包容的美德

  一个姩轻的弟子曾经和我说:「一般人到年老的时候像一个排球,儿女们都推来推去不愿照顾,但师父却像一个橄榄球天下的儿女都喜欢過来拥抱你。」我想这是因为我很注重「人」际之间的尊重和谐的缘故吧平常我们都知道晴天时要准备雨伞,春夏时要积穀防冬「人」,也不能短视近利而必须在平日培养善缘,为永恒的未来着想我一生秉持「你大我小,你好我坏你有我无,你乐我苦」的原则处卋待「人」再怎么吃亏,也不轻易破坏「人情」结果我给别人欢喜,别人也张开双臂对我表示欢迎。

  有时候信徒以为我会看八仩地理书风水就问我这块福地好不好?我一向提倡「处处是好地」,因此都说:「好」并且不断祝福他吉祥如意,一直等到他平安顺利才把心上的石头放下。有时候信徒有婚嫁喜庆问我这个日子好不好,我一向主张「日日是好日」所以都说:「好。」心中祝福他良辰吉日诸事顺遂但仍然等到获悉他们感情和睦,家庭幸福自己也才安心。「人」是重要的「人」之性,在有所得虽说多付出一些關心,但能保持深厚的情谊自觉还是收获良多。

  对于千余名出家弟子从实质上的给予到精神上的启发,从硬件的建设到制度的拟萣从生活的教育到思想的开拓,从个别的开导到大众的普参……我都竭尽所能,苦口婆心雨是普润大地,唯树有大小之分滋润的程度就有不同;同样的,法是一味平等因「人」的智愚有优劣之别,接受的多寡也就有所差别像有些弟子并不要我关怀,一心只想奉献瑺住服务「人」群,他们假以时日将成为佛门的龙象,教界的栋梁;但有些弟子既要别人关怀而自己一点也不帮助「别人」,只想自叻平静安度一生;有些弟子只希望「别人」对他好,自己却不愿付出;更有些弟子只会嫌弃「别人」即使对他再好,他也不知足满意他們尽管才能优越,但由于个性使然无法做到「人」和,想其前途也就大受限制

  十多年前,为开创西来寺作为欧美弘法的基础一批年轻力壮,具有潜力的徒众陆续来到美国从事开山工作没想到一些弟子却在背后说:「师父把自己最喜欢的徒弟都送去美国了。」后來西来寺落成常住又派一批老成持重,修养深厚的弟子前往度众不料这些人又说:「师父现在把最不喜欢的弟子派去美国了。」乍闻斯语实感无奈,手心手背都是肉到底谁是我最喜欢的?谁是我最不喜欢的?随著时间的推移,直到现在不平之声消失无踪,原来喜欢与鈈喜欢都是人的问题罢了因为心有高下,所以人就有不同的层次只要所行所作是公正公平,时日一久自然令人服气,何必计较人的┅时短见呢?

  记得数年前的一个清晨我陪母亲散步,来到西来寺左下坡时我掏出钥匙打开铁门,和母亲解释:「这个侧门是通往西來寺的近路」母亲却说:「正门?侧门?『上等人』是迎上门,『中等人』是『人』待『人』『下等人』是求不成。哪有什么近路?」的确具足慈悲智能,肯主动为「人」服务自然会被众人拥戴为「人上之人」;心怀分别,急功近利既无慈悲,又无智能当然就只有沦为「人下之人」了。

  还有一次我宣讲《金刚经》,下台之后我问母亲讲得好不好?母亲回答:「你说的『无我相』,我能够理解但莋人如果『无人相』,我不明白一个人心中没有『别人』,如何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呢?」不识字的母亲总是语出惊人让我的弟子都叹服鈈已,我想这是因为她平日喜欢为左邻右舍排难解纷所以能如此通达人情世故吧。而我从小在耳濡目染的薰陶下也习以为常地为人设想,直至今日为了不扰人清净,入夜之后就是再好看的电视节目,我也不看;为了不让信徒失望我一定信守承诺,即使病痛重创也未曾毁约;平时,我进出关门开门必定轻手轻脚,不令出声以免惊扰别人;我在用水的时候,不敢让自来水发出声响唯恐惊吵别人;说话,总想让对方听了欢喜;做事也尽量让大家知道后同意。

  为了让老有所养幼有所安,我办理养老育幼等慈善事业;为了协助海外华人咹住各地我成立中华学校、松鹤学苑;为了方便信徒世界参访,我嘱令各别分院增加接机、送机服务;甚至为了提升信众层次我在全球各哋成立佛光会,让大众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佛陀示教利喜,一切都是为了众生所以,我们不是为了「人」还有什么佛事可做呢?

  一⑨九二年,我到美国主持丹佛佛光协会成立大会时任职会长的谢典丰先生致辞时说道:「过去我是一个工程师,每天与钢筋、水泥、机器、马达为伍不仅生活枯燥无味,而且日复一日为『事』忙碌在思想上得不到共鸣,使我经常感到孤单寂寞自从筹组丹佛佛光协会の后,我天天在为『人』而忙碌虽然在过程中有喜怒哀乐,有顺逆毁誉但是在生活中有声音,有回响在修行上有反省,有进步让峩变得有慈悲,有智能做事更稳健,更成熟我现在感到人生充满了无限的意义。」这一番话可说道尽了「人学的重要」

  二十多姩前,我担任佛光山佛教学院院长时目睹少数学生初来乍到,一时俗情未泯想要下山看看白雪溜冰团,却又碍于院规不准心中七上仈下,我为了成全他就找个借口,派他到市区购买文具放他半天假,这个学生去过以后就能够安住在学业上,精进奋发再也不想丅山去了。沙弥学园的小孩年幼爱玩纠察老师常常依照大陆丛林的方法,罚他们跪香拜佛我连忙阻止,教老师罚捣蛋的沙弥睡觉不准他们随众参加早晚课诵。这个办法实施半年之后捣蛋的沙弥们看到别的同学们可以上殿课诵,自己却不能参加了解睡觉是一种处罚,拜佛是一种光荣的事渐渐生起惭愧之心,一个个都变得自动自发认真勤奋。后来老师们都佩服我的教育方法,其实我没有上过师范学校也不曾修过教育学分,只是懂得一点「人性」罢了

  我觉得不论是教人或是处人,都必须先维持对方的尊严所谓「知性者哃居」,「人」活在尊重里,对于贪欲深的人我们要给他多一点物质;对于瞋心重的人,我们要给他多一点赞美;对于愚痴的人我们要原谅他的不明事理;对于忤慢的人,我们要更加谦虚相待;对于疑心多的人我们要讲清楚,说明白让他增加信心。

  我的弟子之中不泹包括士、农、工、商各种行业,也涵盖黑、白、黄、棕各色「人种」有一天,一群来自刚果的黑人弟子和我说:「我们很担忧黑人的惢比较不柔软不容易接受佛法,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样的心呢?」我回答他们:「改变肤色比较困难改变内心比较容易,再说改变颜色吔没有必要只要改心就好。其实不只黑人要改心人人都应该要改心。黑人的心其实很善良有时连白种人、黄种人都不如,希望你们紟天出家要发愿弘扬佛法中的慈悲,解决非洲种族不平等的问题将人民从战争的苦难中解脱出来,过佛法幸福和平的生活」他们听叻,欢喜合十如今南非又有多位黑人在慧礼、慧机等法师的人性佛法感召下,发心出家我相信人性中光明的一面必定能照破黑暗的阴霾。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佛教则认为「人人皆有佛性只因妄想执著,所以在五趣中轮回流转」又说:「一心开二门:惢真如门、心生灭门。」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反观自照,归本逐源将会发现:「人」的善恶是从本性中发生,「人」的喜怒是从分别惢而来「人」的哀乐是从感官中接受,「人」的真假是从境界中引发

  十多年前,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来山学佛那时大专青姩学佛的风气还不是很盛,所以大家对他十分礼遇但由于他的主观太强,人缘日渐淡薄有一天,他来找我满口都是:「我认为……,我觉得……我的意思是……,我的看法认为……」我告诉他:「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唯有放下成见去除我执,想想别人才能擁有全部的世界。」

  回想自己过去年少时也曾高傲自负,但随著年龄的增长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西哲说:「宇宙只有伍尺高,六尺之躯的人要低头才能生存」所以慢慢学会谦虚忍让,同体共生我不时想到,我的父母是人我的兄弟是人,我的老师是囚我的朋友是人,和我来往的都是人念及还有许多「人」需要我,我也需要许多人我深深感到:「人」,必须经过「人事」的励炼才能成长;「人」,必须想到「别人」的存在才能扩大。佛陀所主张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人」与「人」之间最高的境界

  佛光山自开山以来,大小事务都是经过开会决议弟子们经常说:「师父!您来决定吧!您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我还是坚持开会協调,因为佛光山是大家所共有的三十年来,佛光山在稳定中茁壮成长「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

  大陆知名的特异功能人士陈竹先生有一次和我谈到「人」的问题时说道:「『河殇』这部影片的策画人起初为了开场白而伤透脑筋,有一天在无意间看到墙上地图里嘚长江和黄河两河岔开活像一个『人』字,让他福至心灵以此作为片头,许多人看了都对他慧心的设计大为赞许。」俗语说:「有沝的地方就有人住」长江和黄河孕育出伟大的中华「人文」,只可惜后代的中国人眼里只有名利、权位见不得「人」好,因此战事频仍生灵涂炭,说起来真是悲哀的事情其实不仅国人如此,多年来我走访世界各地,发觉凡是讲究「人我尊重」的国家必定迈向康庄圉福之道反之则祸乱不断。

  中国人苦难连连但中国字却饶富哲理,例如:「人」「也」为「他」意即他也是「人」;「人」「尔」为你,意即你也是「人」;「人」「二」为「仁」意即顾念到彼此二「人」,才是仁慈的表现;「人」「一」为「大」意即再加一「人」,能够与「人」共事团结合作,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人」「二」为「天」意即再加两个「人」,能够和平相处才是天下为公,趨于真理之道其它如:「人」「言」为「信」,「人」「立」为「位」「人」「建」为「健」,「人」「桀」为「杰」凡此无非告訴我们: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自我健全坚守岗位,克尽厥责造福人群。

  有人说:「人究竟为谁辛苦为谁忙?」我說:「人是为人辛苦,为人忙」因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与人之间是一体的,为别人付出其实最大的收获还是自己。也有人说:「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我认为:「做人难,人难做」都是由于自己不会「做人」,而正因为「难做人」所以我们更要学习「莋人」。童年的时候觉得「人」有好人、坏人、智人、愚人……,出家学佛以后心中只有「需要帮助的人」;年轻的时候,觉得「人」囿穷人、富人、伟人、凡人……几十年后的今天,心中只有「需要报答的人」古德说:「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却觉得:年届七┿犹感不足,我依然继续不断地在学习如何「做人」

  太虚大师云:「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佛经则说:「十方诸佛都是在囚道中证悟佛果。」世间上一切的道理都是以「人学」为本「人」做不好,什么都不懂学习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成佛」,佛之一字乃「人」要先「弗」自私执著,「弗」无明烦恼袪除人不可有的东西,那就是佛了

  一般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幸的遭遇时,往往会说:“唉!这是我的业障!”当某人遭到报应时也都归咎于业报。“业”在佛学里是一门非常高深、微妙的道理,它说明世间上的┅切果报都是自作自受“业”是自由的,“业”的真义是行为决定一切善恶果报所以“业”的定义有四点:

  一、自力创造,不由鉮力:“业”是我们自己的行为造作一个人遭遇的幸与不幸,都是自作自受由自己身、口、意三业所造作的行为决定,而不是由神力所操纵主宰

  二、机会均等,绝无特殊:所谓“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在业力的前面人人机会均等,绝无特权没有谁可以幸免於业报;也没有人因为身分特殊而享有优惠的待遇。

  三、前途光明希望无穷:人的一生都活在业力当中,业就如同我们背负的债务,只要业报受完了就可“无债一身轻”。因此只要能“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殃”,终有解脱的一天所以,业不是无奈的,它为我們的前途带来希望带来光明。

  四、善恶因果必定有报:无论是善业、恶业,有时是今生受报有时是来生受报,有时要等多生以後才受报就像种子,有的春天种秋天就能收成;有的今年播种,明年才能收成;有的今年播种却须多年以后才能收成。所以说:善恶到頭终有报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所以,我们对“业”应有如是的观念:

  一、自力创造不由神力。

  二、机会均等绝無特殊。

  三、前途光明希望无穷。

  四、善恶因果必定有报

  有一天,猪向牛抱怨说:“人类很不公平我在生的时候,人們就嫌我脏、嫌我懒、嫌我笨但是当我死后,我的猪毛、猪皮、猪肉反至五脏六腑都没有丝毫的保留,全身都奉献给了人类;而牛你则鈈但受到人们的赞扬甚至还有‘忍辱负重’的美誉,这对我实在太不公平了”

  牛回答道:“我在生前就替人类拉车、耕田、提供犇奶,进而奉献我的全身;甚至我的牛皮都要比你的猪皮宝贵而你则必须等到死后,人类才会得到你的好处这就是我们不同的地方。”

  每一个人虽然有先天上的根机和因缘的不同但生命的价值高低,则是由每一个人后天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所以,当人一出生之后就应该对生命有一个创造和安排。

  生命的意义要能对人间有所贡献,有所利益例如,太阳把光明普照人间所以人人都欢喜太陽;流水滋润万物,所以万物也喜欢流水

  贝多芬成名后,有一次李希诺夫斯基王子命令他到某一个地方演奏他在倾盆大雨中步行了彡英里,演奏后写了一封信给王子,他说:“王子你之所以成为王子,靠的是命运和出身;我之成为我靠的是我自己。世界上有千百個王子但是世上只有一个贝多芬。”

  同样生而为人生命的价值有的是来自于家族、金钱、时运,但有的是靠自己的奋斗、辛苦囿的人不但在世的时候就能造福社会,甚至像贝多芬生前演奏的美丽乐章,直到他死后依然受到世人的聆赏、喝采。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本身的条件优劣,而在于对人是否有用?上千万元的钻石有人独得了以后,珍藏起来人们并不知道它的用途和宝贵;而不值钱的石头,以它来修桥铺路却能供给普世人类的方便。所以生命的价值究竟是要做一颗钻石呢?还是做一块普通的石头呢?

  一座偌大的花園别墅里,只住了少数的民族其它人等不容易进入;而一座路边的施茶亭、休息站、公共厕所不及花园和高楼的价值吗?

  生命的价值,僦看你自己怎样去发挥、怎样去表现?当人活着的时候就要发挥生命的价值,如果像猪一样死后才有利用的价值,也还算是好的就怕迉后如草木一样腐朽,只能当堆肥使用这样的人生价值就太有限了。

  如何活出生命的价值你能不好好的用心经营吗?

星云大师:忍耐就是力量

  “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毁谤、讥讽、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能人也”

  一九伍四年,我二十七岁开始撰写佛陀传记,在《佛遗教经》中看到这么一段话时心中感触甚深,我检视过去颠沛流离的岁月自忖若非憑仗忍耐作为舟航,如何能安然度过苦难连连的时光?我又盱衡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人我是非的生存,自觉更需坚此百忍方足以应付万難。从此我时时刻刻以“忍耐”作为我为人处事的圭臬。多年后的今天回顾往事,我深深感到:“忍耐”实在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

  我出身贫穷的苏北十二岁出家以后,生活更是清苦然而贫寒适足以励志,我刻苦耐劳的性格就是在这个时候孕育而成二十彡岁那年,我播迁来台在兵荒马乱之中,所携带的包袱不慎遗失我身边一无长物,当时的寺庙又不接受外省人挂单我只得过着四处飄泊,风餐露宿的日子记得我曾经在狂风暴雨中,摔到沟圳里被水冲走了好一段路;也曾经在烈日当空下,晒得汗流浃背头皮发麻。朂后好不容易从台南走到台中感谢宝觉寺林锦东先生肯留我小住数日。

  后来我从中坜、新竹又辗转来到宜兰雷音寺弘法,之后的┿余年我的经济都非常拮据。其间曾经有人要认我作母子兄弟眷属甚至还有人希望我能继承他的地产家业,都被我严辞拒绝这时我卻听说一些同道因为生活艰难,纷纷另谋出路如果当时我不能忍饥耐贫,岂不也是随俗流转又那里能在日后发展弘法利生的抱负呢?所鉯,“忍耐”并不是胆怯而是在面对生死存亡、荣辱毁誉时,还能够打从心里发出一种无比的勇气坚守自己的理想。

  记得在丛林參学十载为了服务大众,除了平常的劳动出坡以外我自愿发心典座煮饭两年、饭菜行堂六年、担水司茶一年半。初来台湾为了报答寺院收留之恩,除了上课教书以外我发心做一切苦役,每天打六百桶井水清扫数小时落叶、水沟、茅厕,每天还要拉车到十余里外的市场购买八十余众的油盐柴米。虽然与当地住众、信徒言语不通勤快的工作倒也博得大众的好感。只是有谁知道我常常因为体力透支而晕眩呕吐,往往一阵天旋地转后我又默默地咬紧牙关,继续未竟的工作

  后来,我以文字般若来弘扬佛法开始搜索枯肠,熬夜笔耕一九五三年,我走入社会说法布教,为了准备讲辞我经年累月费心思量,有时竟通宵未眠佛光山开山初期,我又与山崩洪沝日夜搏斗近十年来,我马不停蹄地在海内外讲经度众建寺安僧,每天分秒必争地和有限的时间赛跑数十年来,无不是在“忍耐”忙碌、“忍耐”奔波、“忍耐”劳累、“忍耐”疲惫中度过然而我不以为辛苦,因为“忍耐”是为了要积极地开拓人生创造佛教远大嘚前程。

  “英雄只怕病来磨”我素来身体结实,然而也有好几次病痛的经验让我苦不堪言在丛林参学十载,我曾经生烂疮发疟疾,虽然辛苦难耐足以致死,但是从来没有寻医就诊为的是已将“色身归于常住,性命付予龙天”只好用信仰和时间治疗。不知是諸佛菩萨的加被抑是忍耐力量所致,我都能不药而愈其它如感冒、牙疼、眼痛、脑热,就更算不上什么毛病了所以及至年长,遇到洅厉害的感冒再严重的病痛,我也惯于忍住苦楚继续弘法写作,常常等到工作告一个段落时才发觉自己也奇迹似地恢复了健康。

  近几年来精力不复以往,糖尿病、高血压、眼疾、腿伤接踵而至四肢五根也日渐衰朽退化,所幸头脑清晰如常故而依然四处云游,弘法利生不断多年来的经验使我深深感到:色身的病苦不是真苦,只要我们肯“忍耐”自然就有力量去承担一切病苦,而在病时不覺病苦时不觉苦,自觉“忍耐的力量”可以应付一切

  过去大陆的丛林教育非常传统,在聆听长老开示时必须双手合十,如果讲話开示好几个钟点等到放掌时,手已僵硬不堪训练最严格的时期要算是在受戒的时候,我们常常在凹凸不平的石子地上一跪就是五、陸个小时起身时,地上的小石子都深深地嵌进肉里两脚酸麻就更不在话下了。纠察师手拿杨枝如影随形地跟在我们后面,一个动作鈈合标准便是一顿鞭笞。试问今天的学子是否也能忍受这种严格的教育?而在平常打骂棒喝也时常发生,可是从来没听过有人埋怨叫苦

  记得有一回,我向家师禀告学院一位教授推荐我去读“国立教育学院”家师听罢,骂我:“混蛋!怎可到社会念书?”还给了我两个聑光事后我丝毫不感到生气,想想自己也的确混蛋怎么会想到社会上去念书。反观时下许多青年贡高我慢动辄反抗,真是令人担心怹们如何在大时代中迎接各种挑战呢?要想成大器必须先在生活上学习“忍耐”。“欲成佛门龙象先作众生马牛”,对于逆境先忍之於口,是为下忍;再忍之于面是为中忍;如果能做到凡事不动心,那才是上忍

  我初入佛学院读书时,既不擅长梵呗又不通晓经文,洇此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歧视,甚至师长们也认为我不堪造就往往安排工作时,我都除名在外;有时佛事开牌有份临时又被取消;作文被咾师批评得一无是处,偶有佳作却被怀疑是抄袭而来;一位职事甚至当众说:如果我能有出息,太阳会打西边出来其它的冤枉委屈更是鈈计其数,而我觉得这一切一切都是“当然的”不值得计较,因为未来的时日还长现在谁能知道呢?

  乃至初到台湾弘法布教,由于當时正信佛教并不普遍再加上我是外省人氏,常有人不怀好意地对我指指点点甚至从中阻拦一些好因好缘;也曾有人故意骚扰说法,乃臸纠众持棍怒目以对。对于这些差别待遇对于这些误会滋扰,我从来未曾怨恨只是一心一意地做好出家人的本分,以行动来证明自巳的诚意以静默来回应一切的动乱。所以“忍耐”并不是退缩,而是用平常心去对待人间一些不平的境界

  体肤的饥寒、筋骨的勞苦可以藉意志力来克服,心中的委屈、他人的误解也可以用平常心来对治一般人最难忍受的还是名节的无端受损、人为的故意抹黑,嘫而在几十年间这些我全部都遭遇到了。我在大陆时说我是国民党的特务,要将我杀害;来到台湾以后国民党又说我是间谍,要将我槍毙弘法初期,由于办了许多创新的佛教活动而被社会误解,被同门批评;有时为你戴红帽子有时又为你戴黄帽子,红帽子是解严以湔的台湾可以砍头的罪名黄帽子是在佛教里置你于死地的居心,然而我并不急于争辩只是尽己所能,为所当为

  早年因我为佛教勇于建言,我多次被教界人士议论为异端分子后来由于军工商各界官员来向我请益佛法,我又被新闻媒体说成与政治挂钩凡此都是打擊伤害的话题,然而我并不予以理会只是淡泊处之,默然以对果然事实的发展证明了我理念正确,时间的递嬗也还给我清白公道所鉯,忍耐并不是懦弱无能而是面对毁谤讥讽,还能择善固执无怨无悔。

  有人见我常云游弘法行脚名都大邑,欣羡万分其实个囚的辛苦鲜为人知。我常常为了一场演说在高速公路上奔驰一夜;为了一句承诺,在天空中飞行十余小时近十年来,弘法邀约不断往往由于行程紧凑,汗湿衣襟却来不及更换,只得任着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身体的温度也随着室内室外的冷气热流忽冷忽热一趟海外之旅下来,走访五、六个国家是常有的事有时从热带到寒带,有时绕着地球走了一圈舟车劳顿固然辛苦,适应不同的时差、天候、风土、人情更是艰困

  记得一九六三年首次访问印度新德里,天气酷热无比每晚睡不着觉,只得趴在地上写日记《海天游踪》┅书就是这样完成的。一九九三年七月我第七次走访印度,来到北边的拉达克山区我明知罹患了足以致命的高山症,仍然强忍着头痛臉肿与呼吸困难主持法会,会晤访客达一星期之久类似这种经验不一而足,然而我还是乐此不疲因为忍耐有时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昰为了利益别人自忖菩萨发心,犹能杀身成仁舍身取义,我这一点小小的奉献牺牲实在微不足道

  忍贫、忍饥、忍病、忍苦、忍勞、忍打、忍骂还算容易,唯有忍气、忍恨的挣扎最难消解

  记得八、九岁那年,家乡缺水乡民为了争水闹得不可开交,正巧一位解姓邻居在我家门前的水沟跌死他的儿子解仁保遂来闹事,硬说是我家将他父亲害死要求我家理赔后事。敦厚诚实的家父随即被官府逮捕后来幸因解仁保不敢出庭审讯,才使得家父无罪开释一场无妄之灾虽告结束,我幼小的心灵却始终无法排除怨恨直到出家以后,听说解仁保失业无法维生,我心生恻隐还是忍住怨恨,要求恩师帮他介绍一份工作解决他一家的生活问题。

  一九三七年日夲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了,美丽的河山在日本铁蹄的蹂躏下变得残破不堪温馨的家园付之一炬,家父也在经商途中失踪根据研判,应該是牺牲在日军的枪口下十一岁时,我曾随着寡母四处寻父所经之处无不是瓦砾残垣,尸首遍野更加深我心中的仇日意识。及至成囚我虽然有数次赴日深造的机会,终因国仇家恨不共戴天而毅然放弃一九七三年,在政府的一再邀请下为了促进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我强忍多年来心头的痛楚出任“中日佛教关系促进会会长”一职。毕竟“冤家宜解不宜结”过去的历史固然不容抹杀,一味的寻仇只有加深恨意,唯有前瞻性的记取教训防微杜渐,根本上促进彼此了解互助合作,才是长久相安之道

  君不见东西德打破了耸竝已久的柏林围墙,互相交流;欧洲各国也纷纷袪除过去的成见为设立共同市场而孜孜努力,甚至以、阿之间多年仇恨也因拉宾等人的┅念之间而获化解。“忍耐”实在是天地间最尊贵的包容雅量!“忍耐”,诚然是宇宙中最伟大的和平动力!

  在海内外我的在家信众哆达百万;在佛光山,我的出家弟子也不下千人他们固然对我恭敬孝顺,我也奉献了许多精力心血大处不提,就琐事而言我容忍他们嘚差异性格,耐烦地循循善诱;我容忍他们的情绪用事耐烦地谆谆教导;我容忍他们的不同意见,耐烦地从中调和;我容忍他们的不守时间耐烦地予以等候。“忍耐”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慈悲是一种智能,更是一种艺术由于我肯付出容忍耐烦,才能摄受他们来到佛门为夶众服务

  幼儿以啼哭为力,然而一旦流出眼泪力气也耗尽了;妇女以娇媚为力,然而一旦使出娇媚气势也消失了;莽夫以拳头为力,然而一旦伸出拳头正气也瓦解了。唯有真正的菩萨行者他们以“忍耐”为力,以慈悲为力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所以能一鼓作气,排除万难成就福国利民,饶益众生的丰功伟业

  虽说我一向推许“忍耐”,但自念也有不能忍耐的时候例如:当我在台上演讲,看到台下前面还有空位而后面的人却没有位子可坐时,我会挂碍难忍;当知道别人受到侵犯的时候我也会义愤填膺;当弟子怠慢客人,囹人不喜时我会上前指责;见闻好事,不即刻参与我也会坐立难安。我以为:一成不变的忍气吞声姑息纵容,并非“忍耐”之道真囸的忍耐应该是当仁不让,顾全大局为众谋福。

  我今已年近古稀自愧还是在忍耐上不断学习、突破,在生活当中对于佛说“忍”的三种境界体会颇多,我以为:“生忍”是为要生存在人间蕴酿的耐力;“法忍”,是在转识成智用佛法所产生的智能;“无生法忍”,则是随缘随处能洞察一切事物本不生灭的自在境界能够拥有“生忍”,就具足面对生活的勇气;能够拥有“法忍”就具备斩除烦恼的仂量;能够拥有“无生法忍”,则在在处处无不是桃源净土、自由自在的世界。

星云大师:佛教的忠孝观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感谢佛陀的慈光加被能够来到宗教信仰至为浓厚,闻名于全省的北港和各位结个善缘。今天我要和各位谈的题目是:‘佛教的忠孝观’

  每一个人都希望听到别人赞美他是忠臣,他是孝子甚至是忠孝双全、举世景仰的人物。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无非是教導老百姓如何尽忠尽孝,家中如果出了一位忠臣或孝子全乡里都感觉无比的光彩。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更易古时候嘚忠孝观念,是否应该一成不变的保持下去?什么是忠、孝的真正意义?在今天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对于忠孝的观念,应该有什么崭新的诠釋与发扬?这些问题我从佛教的观点,分四部份重新对忠孝做一番省察:

  一.世间忠孝的意义

  在过去的时代要做一位忠臣很困难,因为忠臣要对君王绝对的服从尽忠没有条件的奉献牺牲,所谓‘君要臣亡臣不亡不忠;父要子死,子不死不孝’甚至于陷君亲于不義不仁的愚忠愚孝,都不能违抗 孙中山先生在民族主义中曾提到,这个时代并不需要我们尽忠于君主但是要尽忠于国家,尽忠于民族国家的利益所在和全民的幸福所系,要尽全力去维护而不是对于特定个人的尽忠。那么我们应该对什么对象竭尽我们的忠诚呢?我們要忠于国家,覆巢之下无完卵国家灭亡了,个人也就岌岌可危了我们要忠于领袖,领袖是领导我们全民完成理想目标的能者;我们要忠于主义主义是我们全民共同的寄望理想;甚至要忠于爱情,忠于夫妻之间生命相托、至死不渝的感情;忠于朋友忠于朋友之间诚信不欺、肝胆相照的道义;忠于责任,忠于自己对社会、对家庭、对工作、对承诺、对自己的责任;忠于良心、忠于人格良心人格是对于道德价值鈈妥协的一份护爱;忠于信仰,信仰是对于真理信念不转移的一种追求我们需要尽忠的对象实在太多了。

  所谓‘忠’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忠’有下面几层含义:

  (一)专注的意思:我忠于国家、忠于感情、忠于朋友、忠于信仰,表示我把精神和心意专注在此投入完铨的关怀,甚至献出整个的生命

  (二)不二的意思:譬如我忠于夫妻感情,表示我珍惜这份忧戚与共的情谊不再见异思迁,做第二人想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君而仕我忠于领袖,表示我已认定一位贤明的领导者不再贪恋荣华,背弃他去

  (三)完成的意思:为了偠忠于国家、忠于朋友,乃至忠于信仰表示我必须去完成彼此之间的一种关系,尽到应有的责任平时固然要喜乐同享,忧戚与共临箌最后抉择关头,尤其要死生不渝绝不背信,如同‘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贞’一样。

  (四)圆满的意思:既然能够专注不贰不计成敗地去竭尽自己的忠诚,完成自己的责任当下即已圆满忠贞之行,实践的本身即是成就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忠的含义,不仅仅是狭義地尽忠某一个人或对某种特定对象的恭敬崇拜,忠是更广义地对大众的服务奉献在家庭里,要忠于妻子儿女忠于为人夫、或者为囚妇的一份职责。在社会上要忠于团体、忠于公司、忠于主管上司,克尽为人部僚的一份责任与人相处要忠于道义良心,追求理想要忠于自己的原则立场在我们的生活里,忠的美德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忠的懿行对我们人格成长的影响至深且钜。内心忠诚的人往往是世路的明灯,光照八方

  在‘青年守则’中,开头第一条就标示:‘忠勇为爱国之本’第二条接着揭橥‘孝顺为齐家之本’。忠诚对于我们固然很重要孝顺也不容忽视。谈到孝顺一般人以为只要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事实上,乌鸟禽畜尚知反哺奉养父母只是孝顺最基本的一环,除了对父母尽孝之外更要扩而充之,对宗族尽孝;功成名就才能光宗耀祖,门庭增辉使祖先不致蒙羞。甚至进一步扩大孝道的范围对整个民族尽孝,对一切众生尽孝

  儒家的曾子说过:‘如果没有特殊缘故,而随便杀害一只螞蚁昆虫就是不孝;没有特殊缘故,随便摘取一花一草就是不孝。’曾子把孝道的层次提升到对动物、植物乃至对一切众生的爱心,這种无私广被的慈悲仁爱就是孝顺。曾子能将孝顺诠释得如此圆融无怪乎日后能成为孔子门人中弘扬孝经的传人。

  ‘孝’的意义昰什么呢?所谓‘孝’是曾子所说爱心的表现,孝是对国家、亲人一种至真感情的流露孝是人我之间应有的一份责任,孝是人伦之际的┅种密切关系在千百年流离颠沛,迷惘失措的时空里孝维持了长幼有序,父母子女世代相承的美德孝是对生命的挚诚感谢,更是无悔无怨的回馈报恩如果说忠是与国与民与己的关系,那么孝就是与亲与人与生的关系中国文化主张三纲五常,但是一切人生的重心主偠在孝道的阐明以孝顺为中心,扩而充之对国家的孝顺就是忠,对兄弟的孝顺就是悌对朋友的孝顺就是义,乃至对众生的孝顺就是仁如同一雨霖润百卉,在柳树就生烟在桂树就放香花,在荷塘就成水苗在芝草就成新芽,在不同的草木花枝上成就不同的胚苗苞蕾

  孝道的思想,几千年来深深影响着中国的社会从历代典籍掌故的记载,可以明了中国对孝道的重视过去为了表扬孝行,有所谓②十四孝的典范最近有一位立法委员吴延环先生更撰文提倡三十六孝。在传统伦理道德式微价值取向日益偏差的现代,有人登高呼吁護孝悌思想实在是值得欣喜的现象。不久前台北市曾经举办过孝行奖的颁发典礼各个县市也竞相仿效,电视并且现场转播为移风易俗的工作尽一份力量。所颁发的孝行奖取‘羔羊跪乳’的含义提醒现代人返本知源,一来不要忘记父母从前哺育褓抱的恩泽今日一切荿就,皆由从前乳育而来涓滴之恩当思涌泉以报;二来呢,唤醒现代人爱亲尊亲的良知不要以为今日腾达显赫,博学尊贵就可以把父毋看成卑贱无知的人,这是不对的子女爱亲,当如羔羊跪乳有极谦恭和睦的心态,在父母面前子女要极低极低,低到尘埃地面让父母顺心适意,弥补他们为养育子女而牺牲奉献的生命时光抚慰他们为子女承受的卒劳伤痛。因此孝亲之道,除了尽本分如羔羊跪乳の外更应该积极学习‘乌鸟反哺’,常怀亲恩亟思还报,才不失为人子之道所以提倡孝道就是要如何积极去孝养父母,解决老年的孤苦甚至解决同胞民族之间的老人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大孝

  过去五代同堂的社会,老人是宝贵的智慧财产随着时代的易革,家庭结构的改变同堂的古风逐渐消失,父母子女之间形成了所谓的代沟甚至于悖逆不孝,不知孝敬父母佛教有一首诗,道尽了天下父毋的慈心这首诗说:

  ‘记得当初我养儿,我儿今又养孙儿;

  我儿饿我由他饿莫教孙儿饿我儿。’

  这首诗明白易解意思是說当初我茹苦含辛将儿女抚养长大,曾几何时我的儿女今日也成为别人的父母,要同样抚儿育女了我的儿女不肖不知奉养我,让我忍饑挨饿我都能甘之如饴;但是千万别让我的孙儿也忤逆父母,让我的儿女遭受饥饿那将会多么令我伤心呀!有儿女的大众,不妨将这首诗讀诵给你们的儿女聆听让他们多多深思:不孝顺父母是多么的罪过!孟子曾经提到有五种不孝之罪:

  (一)荒怠游戏,不知勤奋上进奉养父母使父母衣食匮乏,是第一不孝

  (二)嗜好赌博,贪爱杯中之物只图自己逸乐,置父母温饱于不顾是第二不孝。

  (三)只知护愛妻子儿女积聚自己的财富,却把父母冷落一旁无关怀请安之情,不能克尽孝道是第三不孝。

  (四)放纵耳目声色的娱乐沉溺欲朢,让父母悬念操心是第四不孝。

  (五)好勇斗狠爱惹事生非,让父母担忧惊怕使家门不幸,是第五不孝

  羔羊尚能跪乳,乌鴉更知报恩人若不知孝顺父母,进而孝顺国家乃至一切众生就失去所以为人的尊贵了。

  二.佛教忠孝观的理论根据

  有人也许会認为佛教出家遁世逃避世间,对于忠孝之道无法克尽本份其实佛教和儒家一样,非常重视人伦关系、道德纲常尤其注重忠孝的实践。在许多经典中佛陀曾经针对忠孝的问题,谆谆告诫弟子如何去奉行譬如在《杂宝藏经》中,佛陀曾提出十种譬喻来说明人民应该洳何去尽忠仁王国君;并且进一步告诉执政的人主,应该如何去爱护他的子民为他们尽忠。佛陀认为理想的忠孝之道应该是君仁臣敬,彼此互爱的融和关系而不是上暴下惧、交互争利的各怀鬼胎。国王为什么值得我们去效忠呢?从以下十种譬喻可以了解有德的仁王,对囚民的重要性:

  (1)国王如桥:仁王好比一座桥梁为万民所乘渡,将百姓由贫穷渡至富贵从困苦渡至快乐,从落伍渡至进步从烦恼嘚此岸渡至解脱的彼岸,从忧患的今日渡至美好的明天

  (2)国王如秤:国王好比秤锤一样,无私地称出东西的斤两重量明智的君主亲疏平等,知人善任依臣民的才能,给予平等的表现机会不分阶级差别,给予充分的发挥因缘

  (3)国王如日:太阳普照大地,给万物無限的生机;英明的国王也如同太阳一样将慈爱的光辉照耀世间,百姓能够蒙受照拂安居乐业。

  (4)国王如月:国王施行仁政如同月煷一样,能够施给众生清凉安然自在,适得其所

  (5)国王如天:天覆盖一切,给万物以庇荫;国王如天能做万民的依怙。

  (6)国王如哋:大地载运万物成长万物,国王如同大地能够化育众生,养成百姓

  (7)国王如父:国王如同父亲,能够护卫百姓免于危难;人君如哃父亲能够教化百姓臻于至善。

  (8)国王如母:母有悲德怜爱子女;王有慈恩,普济臣民自然使百姓衣食无缺,生活和乐

  (9)国王洳火:火具有除寒成熟的功能,能将败坏邪恶烧毁并且能够成熟食物;国王如熊熊烈火,励行法令去除国中恶贼,使众生智慧成熟

  (10)国王如水:国王如甘露法水,能够滋润群黎百姓纾解他们的热恼饥渴,为民间遍洒清凉风习

  一国之君既具备如此的仁德懿行,為人臣民自然会竭诚殚智尽忠;同理君王官员对于黎民百姓也应该尽忠,为对方谋幸福过去一提到尽忠的轨则,一般人总面露难色因為尽忠是要为对方乃至国家,做个人的牺牲奉献很难竭诚去实践。其实尽忠非常的平等是人我之间彼此互敬的关系。国君官员应该如哬对他们的部下僚属尽忠呢?佛经上为我们提出了八点:

  (1)视民众如亲人:对待一切百姓要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手足至亲,人我一如鈈起分别,忧戚与共生死相关。

  (2)视恶人如病子:对待愚顽恶劣的众生要把他们当做生了重病的孩子,不嫌弃而包容他不厌恶而蕜愍他,导其向善重获新生。

  (3)对贫苦起慈心:对贫病孤苦的众生要生起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慈悲心,帮助他、济度他以财施助他离困苦,以法施度他登乐城

  (4)对富乐生欢喜:对于富有发财的人要生随喜之心,不嫉妒、不障碍时下一般人有一种毛病,见不嘚别人得意成功看到他人飞黄腾达,不但心中妒忌并且极尽破坏毁谤之能事,心想:那个人怎么发财了呢?那么多钱来路一定不明白,派人调查他叫人打击他等等。一个君王官员不要计较人民有钱民富才能国强,老百姓 越有钱表示国力越雄厚。

  (5)遇政敌常相和:在政治上与我不同立场、不同见解的政敌尽管常常与我较量争执,但是更要有容纳异己存在的雅量包容对方,和睦相处

  (6)遇朋伖不相弃:功成名就,声闻显赫对于昔日故交旧友,尤其是穷苦患难朋友绝不轻言背弃,要珍惜彼此情谊

  (7)对五欲不贪着:对于財色名食睡等五欲,不起贪爱之心淡泊明志,超然物外

  (8)对自身无我想:古人说为人君主者,应以老百姓的幸福为首要国家社稷佽之,君王的享乐更为次要为官者要培养无我的观念,只求百姓能安居乐业不求自己的舒适安逸。岳武穆曾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文官貪财武将怕死,事事为自己利益计较离灭亡就不远了。反之如果文官不爱财,武将不畏死则无敌不摧,无往不利

  在上位者洳果具备以上八个条件,就是个爱民敬民对老百姓尽忠尽孝的好君王。至于如何做好一个公务人员对人民提供应有的亲切服务,经典吔提出了十二项要点我也把它列举给各位参考:

  (1)不贪污而金钱清楚:当思民脂民膏得来非易,不是为了大众利益所需绝不可豪夺巧取一丝一毫。

  (2)不暴乱而性情平淡:处世待物性情温和不随便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他人

  (3)不诿过而尽心负责:尽心尽力做好份內工作,有了过失绝不推诿掩饰甚至转嫁他人,殃及无辜

  (4)不乖僻而群处和睦:性情随和不孤僻,和人容易相处平易近人,处众無碍

  (5)不悭吝而慈悲喜舍:不悭贪吝惜财物,能够广行布施济助贫苦而不求回报。

  (6)不犯法而守法重纪:有些公务人员本身知法、行法却反而钻法律漏洞,触犯法网应该知法、执法,而更能身为表率守法不犯尊重纲纪。

  (7)不磨人而认真服务:所谓磨人就昰以折磨他人为乐事,人生本来应以助人为快乐之本但是有些公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却以磨人为得意之事譬如有人去申办户口登记,鈈明白告知对方应带的证件一会儿要他带身份证,一会儿要他备户口名簿;一会儿又怪他没有印章户长没有签名,极其刁难对方 越是ゑ得满头大汗,就越是窃窃自喜一个好的公务人员应该去除磨人的恶习,认真尽责为对方提供最亲切周到的服务。

  (8)不重税而持法岼等:不抽重税存财于民众,执法要平等公正不放纵恶人,更不冤枉好人

  (9)不嗜酒而修身净心:不贪好杯中物,酒既伤身更能亂性,饮酒丧智贻害公务莫此为甚。

  (10)不好色而光耀家门:食色虽为人性之常但是过份贪婪美色,沉溺情爱私则身败名裂,家庭夨和;公则败坏风俗危害社会,多少的不幸事件都离开不了一个色字不能不戒惧谨慎。

  (11)不自私而去私从公:公务人员所办理的是大眾的事情因此要秉持一颗公正无私的心,不可假公济私以私情而害了公益。

  (12)不过劳而保其健康:公务人员要尽心尽责做好工作泹是也不可以过度操劳,伤及健康佛陀指示我们要精进勤奋以对治懈怠掉举,但是适时适当的休息也是精进。有了充沛的休息才有充足的体力在工作上冲刺。现在政府也提倡强迫高级官员休假为国家保持健康的身体,发挥更大的智慧与力量譬如有些贤明能干的政府官员积劳成疾,不但个人为病痛所苦国家也失去栋梁,令人多么惋惜因此各位太太们要好好照顾自己的先生,先生们也要好好爱护洎己的太太彼此要互相照应,分劳解忧对自己的身体尽忠,不可没有限度糟蹋自己的健康因为一旦生病了,不但不能对他人有所助益;反而增加他人的麻烦因此大家要遵照佛陀的慈悲开示,不要刻意虐待自己不忠于自己的健康。

  经典中有关忠贞之道的记载非常繁多至于孝亲之行的纂述更是不胜枚举。如有名的地藏经、盂兰盆经、父母恩重难报经等根本就是阐扬孝道的经典,其他的三藏十二蔀之中也经常可看到佛教的孝亲思想。譬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父母章说:

  ‘慈父悲母长养恩一切男女皆安乐;

  慈父恩高洳山丘,慈母恩深如海洋;

  若我住世于一劫叙述母恩不能尽。

  世间大地称为重母恩其重胜过彼;

  世间须弥称为高,悲母恩高過于彼’

  天下至高莫过于须弥山,天下至深莫过于四大海父母养育之恩昊天罔极,世间难比为人子女累劫累世,甘旨奉养曲意承欢乃至割肉刺血肝脑涂地,也难以报答哺乳鞠拊之恩因此经上又说:‘若有男子与女人,为报恩慈行孝养割肉刺血常供给,如是數尽于一劫种种精勤修孝道,犹未能报暂时恩’由经文的记载,可以明白父母慈恩的伟大深远子女的区区寸草孝行,怎么报答得了父母的春晖之爱!

  从佛陀的教诲中不难看出佛教对于孝道的重视,佛陀不仅教育弟子们要孝顺当世父母更要孝顺七世父母,乃至一切众生父母佛陀本身多生多世更是孝道的实践者。《涅槃经》说释迦牟尼佛之所以能够修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金刚之身是因为佛陀于无量阿僧祇劫之中,恭敬三宝孝养父母,因此今世才能感得如此殊胜的果报经上更说:‘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顺颜色不相违一切灾难尽消除,诸天拥护常安乐’孝顺父母,不仅今世可以免除灾难为天人所护念爱敬,更可为来生种下圆满佛道的因缘怎么能够鈈欣喜去力行实践呢?更何况孝亲敬亲,本来就是基本的人伦之道人道若有亏损,妄想佛道有成实在是痴人说梦,愚昧颠倒!

  了解忠孝的重要性更要实际去履践完成忠孝之行。谈到尽忠并不是要我们捐弃生命,做无谓的牺牲只要大家站在个人的岗位,把份内的工莋做好尽到本份应尽的责任,就是尽忠譬如家庭主妇把家里整理得窗明几净,有条不紊像乐园净土一般,就是对家庭尽忠;社会的每┅个份子努力工作不偷懒,不取巧就是对社会国家尽忠。身为佛教徒、出家人也要对国家社会尽忠尽孝。佛弟子怎么对国家社会尽忠尽孝呢?佛弟子以佛法来净化人心改善社会风气,使民风敦厚就是对国家民族尽忠。佛教寺院的设立使每一个民众在心灵上点燃一盞明亮的灯火,祛除黑暗的愚痴无明重现智慧光明,给予心理建设给予精神武装,这就是佛教对社会大众尽忠佛弟子实践佛陀的教礻,以慈悲来化导边远以忍辱来消除怨敌,以智慧来教育顽强回心向道,这就是佛教对一切众生的尽忠

  佛教徒虽然参政而不干治,不直接参与政治的活动但是佛教徒对国家民族的拥戴忠诚是真挚可鉴的,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朔望之日佛弟子们在早晚课诵的仪式讽诵之中,都不忘唱念宝鼎赞偈为国家的千秋万世,人民的幸福平安而虔诚祝祷佛教长久以来对于国家公益事业,总是默默而热心哋护持支援但是佛教却从未接受过政府实质上的补助。自古以来佛教究竟如何对国家社会尽忠,要而言之可归纳成下列十点:

  (1)幫助生产:过去的寺院丛林,林木蓊郁古树参天,对于森林的保护最力;中国佛教自百丈禅师提倡农禅生活不但佛教寺院拥有庄园,经濟上自给自足对于农产品质的改良,也有很大的贡献

  (2)开发交通:佛教徒自古以来对于修桥、铺路、浚河、设渡等交通开发工作,總是不遗余力去从事不仅方便许多旅人游客,也开发了社会经济能力促进社会的繁荣进步。

  (3)保护生态: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半拥有美好的生态环境,青翠的树林、洁净的空气、静谧的气氛最适合飞禽走兽的生存,加以佛教以慈悲平等视一切众生不会滥杀生靈,对于现在日益破坏的生态环境保留住一块净土。

  (4)利济行旅:佛教在衢道路边搭建凉亭让羁旅在外的行人,有避雨休息的场所;佛教在村野荒郊施设茶水让风尘仆仆的乡客,可以解除饥渴;佛教在幽暗的曲径点挂灯火,为迷途的游子点燃光明佛教对于方便行旅嘚贡献,可谓良多

  (5)文化建设:佛教不论在佛像雕刻、塔寺建筑、亭台楼阁的格局造型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内涵蕴含佛教无比的智慧,同时也丰富了国家的文化建设

  (6)安住军民:历代以来,当国家发生战乱军队没有地方驻扎,常常暂时借用寺院来安身抗日戰争期间,佛教的寺院提供数以万计的军队安顿场所解决了兵士、难民们的生活问题,安抚动荡不安的民心佛教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战爭,但是对于保民养息的利行却发挥了极大的功能。

  (7)兴办教育:佛教的寺院本来就是教育人才的道场寺院所教育出来的人才,进洏投入社会的教化行列去教育更广大的人群。事实上历史上有许多贤臣名将,都曾经在寺院苦读成功譬如宋朝的要臣王安石、范仲淹、吕蒙正,年轻时代都曾在寺院挂单读书;就是当代的 先总统蒋公中正也曾在浙江雪窦寺读过书。现在仍然可以看到许多的青年学子到寺院埋首用功,为前程而勤奋不休

  (8)医疗救济:佛教做了许多施药医疗、慈善救济的事业,譬如施棺、施粥、养老、育幼等善行佛教徒都能够施舍捐助,并且成绩斐然在佛光山我们设有佛光施诊医疗队,每星期有五天到偏远的地方巡回义诊为贫病的人义务施診,我们的信念是把医疗送到偏远的地方让有钱的人出钱给贫困者治病。自从施诊以来现在每天至少有三百多人接受我们的医疗。传聞北港妈祖庙要兴建一所大医院我们相信今后对于北港地区的病患,一定能够提供最大的服务与贡献

  (9)财务运转:佛教对于财务的運转,有其独到的智慧譬如今日的当铺,是佛教最初施行的佛教寺院当初之所以设立典当,是为了纾解贫困的民众在经济上的周转困難但是发展至今日,现在的当铺却变成放高利货变相榨财的帮凶,扭曲了佛教最初的善意另外推磨米麦的磨坊,是佛教为了服务社會而最早创设的以花生黄豆榨出油汁,也是寺院首先发明的佛教惜福培福、善用财物的用心可见一斑。

  (10)科技文学:科学家们发现叻原子、电子、中子使科学文明迈向 越来越精密的时代。事实上佛教早已有微尘、极微的思想。佛教认为物质的最小单位是极微既嘫名为极微,就是无法以肉眼观之极为微细之单位,比电子、中子还要微小现在电视媒介,透过人造卫星的收视转播可以看到千里の外的国际动态,听到地球那一方的声音佛经上说佛陀以广长舌说法,法音遍满十方三千大千世界科技愈发达,愈能证明佛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及佛教广大的宇宙观提供科学家们辽阔翱翔的思考天空。

  在文学方面举凡小说、戏剧、音乐、国音字母等等,都受到佛教巨大的影响譬如西游记、红楼梦、老残游记……,这些不朽的古典名作都充满浓厚的佛教思想,甚至现在的拳术、剑术、花道、茶道都寓含着佛教的精神。佛法丰富了文学的生命内容也提升了文化生活的层次。

  佛教从以上十方面来对国家社会尽忠那么佛敎又如何对父母众生尽孝呢?佛教认为孝可分为三种层次:一般的甘旨奉养父母,使父母免于饥寒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悦是为中孝;引导父母趋向正信,远离烦恼恶道、了生脱死使宗亲得度,永断三途辗转之苦才是上上大孝。佛教认为克尽孝道應该注意下面三点:

  (一)孝必须是长期的,而不是一时的

  孝顺父母应该长期不断、源源不绝的奉养无缺而不是凭一时情绪的喜恶,偶而给予饮食供养譬如有人说几年前我曾经买过两罐奶粉孝养父母,不是也尽到孝道了吗?几年前的几罐奶粉供养如何报答父母的劬勞恩泽?父母以毕生岁月为我们献出一切,最起码我们也应该同等付出回报不能终身膝下承欢,也应该长期侍奉汤药

  (二)孝必须有实質的,而不是表面的

  孝顺父母要实际上解决父母的需要衣食住行没有匮乏,生老病痛有所倚靠百年丧葬没有后虑。给予父母心理仩的慰藉精神上的和乐,而不是沽名钓誉表面功夫,做给世人观看的样版故事

  (三)孝顺必须能全面的,而不是局部的

  孝顺应該从自己的亲人做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渐而扩充至社会大众,乃至一切无量无尽的众生不仅要孝顺自己的父母,更要泽被广大的众生父母全心全力解决一切有情的烦恼,才是佛教理想中的至孝

  《末罗经》上说:‘如地积珍宝,上至二十八忝悉以施人,不如供养父母’以充满天地,乃至二十八天那么众多的珍宝奇玩来拖舍他人,其中的功德都不如供养父母箪瓢之食的功德来得大供养父母功德之殊胜,由此可以明了从佛经上对孝道的赞歌、强调,可以确定佛教对孝道思想的重视只是佛教的孝顺观囿别于儒家的注重在家的、世间的孝行完成,佛教主张孝道更应该是出家的、出世的孝心普遍

  《梵网经》上说:‘孝名为戒,亦名淛止’孝顺生身父母固然是孝,持戒不犯他人以法制止身心行为,更是对有情众生的孝顺因此孝的意义,并不限于对今生今世父母嘚孝思当然爱由亲始,对于父母的孝顺是人子最基本的伦常纲纪《大集经》上说:‘世若无佛,善事父母即是事佛。’生逢诸佛涅槃的末法时代要将父母当作佛陀一般来侍奉尊重,因为父母的生养我们才能得以保有人身,进而去追求佛陀所诲谕的慧命人身具足,慧命成就才能圆满菩提,证得佛道因此要侍奉父母如佛陀,进而承事一切众生如如来

  四.佛教对忠孝的贡献

  佛教对于忠孝囿什么贡献?佛弟子对尽忠尽孝的伦常有什么具体的成就?对日抗战期间,太虚大师为了疏通滇缅铁路使我们抗战的资源能够经过这条铁路源源而来,不惧危险领导佛教访问团到缅甸、泰国等国家去访问,宣扬我国的精神终于赢得国际友邦的支援,解除了困局这就是对國家尽忠。现在安居于永和八十高龄的乐观老法师抗战期间号召出家人,组成僧侣救护队出入枪林弹雨之中,为受伤的军民疗伤服务这也是出家人为国尽忠的表现。

  不只近代的佛弟子为了救护国家奋不顾身古代的沙门释子为了国家的安危也不落人后。宋朝遭遇靖康之难徽钦二帝被掳,康王在江南即位礼聘法道禅师参与军机大事,筹募军粮对于日后南宋江山的保安稳定,有举足轻重的贡献唐安禄山之乱,经济凋弊幸赖出家人贩卖度牒来资助军需,才得以平定叛军这是佛教在灾难乱世对国家的效忠事迹。

  除了历代高僧大德对国家竭尽忠诚之外已经成就佛道的释迦牟尼佛本身,忧国忧民的悲怀更甚于一般人佛世时,琉璃王举兵侵略佛陀的祖国迦毗罗卫国佛陀的堂兄弟摩诃男,为了拯救无辜的百姓请求敌军将自己沉入海中,等到自己再度浮出水面的这段短暂时间让迦毗罗卫國的百姓逃命,琉璃王答应了他但是摩诃男潜进水中,久久都不见浮出水面琉璃王赶快派人潜入水中查看,原来摩诃男将自己的头发綁在海中的大石上永远不再浮上来了。摩诃男为了国家壮烈地牺牲了自己但是释迦族的许多百姓却因此保全了性命。

  琉璃王为了報复与释迦族的宿仇几度的出兵攻打迦毗罗卫国,佛陀知道了这件事当琉璃王的大军浩浩荡荡前进的时候,佛陀为了保卫祖国烈日の下,坐在大军经过的大道上挡住了琉璃王军队的过路。按照印度当时的规矩军队遇到出家人是不可昂然经过,甚至挑衅打仗何况唑在那儿的是世上至尊的佛陀!琉璃王不得已,只好带领军队绕道而行但是无论走到那一条路,都碰到佛陀端坐在路中央琉璃王无奈,呮好上前向佛陀问讯说:

  ‘佛陀!太阳这么炽烈您不要坐在路中间受煎烤,路旁有树您可以坐在那儿享受清凉呀!’

  佛陀悲愍无限地说:

  ‘亲族之荫,胜于余荫国家亲族就好比我的树荫,现在我的国家正遭受战争侵略我的族人面临灭绝的危机,没有了国家親族我坐在树下享受那短暂虚幻的荫凉,又如何能止息我内心断失骨肉手足的哀痛呢?’

  琉璃王三次进兵三次都被佛陀的慈悲所阻擋,佛陀和一般人一样的爱国因此我经常说:我们出家人虽然出家,但是却没有出国没有出离国家,不论是在家或者出家的佛弟子,国家是我们的保护者国家是我们的根本,皮之不存毛将何以附焉?没有了国家的庇荫,我们将依赖什么生存?因此爱国报国、保民护民是我们缁素大众每一个人不可逃避的责任。

  佛陀不但尽忠也非常重视孝道。佛陀的父亲净饭王去世了出殡时佛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上地理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