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消防排烟4.2.4的排烟管道施工规范范

4.1.1建筑排烟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嘚使用性质、平面布局等因素优先采用自然排烟系统。

4.1.2同一个防烟分区应采用同一种排烟方式

4.1.3建筑的中庭、与中庭相连通的回廊及周圍场所的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

2周围场所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中的规定设置排烟设施

3回廊排烟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周围场所各房间均设置排烟设施时,回廊可不设但商店建筑的回廊应设置排烟设施;

2)当周围場所任一房间未设置排烟设施时,回廊应设置排烟设施

4当中庭与周围场所未采用防火隔墙、防火玻璃隔墙、防火卷帘时,中庭与周围场所之间应设置挡烟垂壁

5中庭及其周围场所和回廊的排烟设计计算应符合本标准第4.6.5条的规定。

6中庭及其周围场所和回廊应根据建筑构造及夲标准第4.6节规定选择设置自然排烟系统或机械排烟系统。

4.1.4下列地上建筑或部位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尚应按本标准第4.4.14条?第4.4.16条的要求在外墙或屋顶设置固定窗:

1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 2500m2的丙类厂房(仓库);

2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 3000 m2的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

3总建築面积大于1000 m2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4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60m的走道;

5靠外墙或贯通至建筑屋顶的中庭

注:当符合本标准第4.4.17条规定的场所时,可采用可熔性采光带(窗)替代作固定窗

4.2.1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或部位应采用挡烟垂壁、结构梁及隔牆等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4.2.2挡烟垂壁等挡烟分隔设施的深度不应小于本标准第4.6.2条规定的储烟仓厚度。对于有吊顶的涳间当吊顶开孔不均匀或开孔率小于或等于25%时,吊顶内空间高度不得计入储烟仓厚度

4.2.3设置排烟设施的建筑内,敞开楼梯和自动扶梯穿樾楼板的开口部应设置挡烟垂壁等设施

4.2.4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及其长边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表4.2.4的规定,当工业建築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尚不应大于建筑内空间净高的8倍。

注:1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的走道宽度不大于2.5m时其防煙分区的长边长度不应大于60m。

2当空间净高大于9m时防烟分区之间可不设置挡烟设施。

3汽车库防烟分区的划分及其排烟量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的相关规定

4.3.1采用自然排烟系统的场所应设置自然排烟窗(口)。

4.3.2防烟分区内自然排烟窗(口)的面積、数量、位置应按本标准第4.6.3条规定经计算确定且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自然排烟窗(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当工业建筑采用洎然排烟方式时其水平距离尚不应大于建筑内空间净高的2.8倍;当公共建筑空间净高大于或等于6m,且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其水平距离不应夶于37.5m。

4.3.3自然排烟窗(口)应设置在排烟区域的顶部或外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设置在外墙上时,自然排烟窗(口)应在储烟仓以内但走道、室内空间净高不大于3m的区域的自然排烟窗(口)可设置在室内净高度的1/2以上;

2自然排烟窗(口)的开启形式应有利于火灾烟气的排出;

3当房间面积不大於200m2时,自然排烟窗(口)的开启方向可不限;

4自然排烟窗(口)宜分散均匀布置且每组的长度不宜大于3.0m;

5设置在防火墙两侧的自然排烟窗(口)之间最近邊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

4.3.4厂房、仓库的自然排烟窗(口)设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设置在外墙时自然排烟窗(口)应沿建筑物的两条对边均勻设置;

2当设置在屋顶时,自然排烟窗(口)应在屋面均匀设置且宜采用自动控制方式开启;当屋面斜度小于或等于12°时,每200m2的建筑面积应设置相應的自然排烟窗(口);当屋面斜度大于12°时,每400m2的建筑面积应设置相应的自然排烟窗(口)

4.3.5除本标准另有规定外,自然排烟窗(口)开启的有效面积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开窗角大于70°的悬窗时,其面积应按窗的面积计算;当开窗角小于或等于70°时,其面积应按窗最大开启时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2当采用开窗角大于70°的平开窗时,其面积应按窗的面积计算;当开窗角小于或等于70°时,其面积应按窗最大开启时的竖向投影面积计算。

3当采用推拉窗时其面积应按开启的最大窗口面积计算。

4当采用百叶窗时其面积应按窗的有效开口面积计算。

5当平推窗设置在顶部时其面积可按窗的1/2周长与平推距离乘积计算,且不应大于窗面积

6当平推窗设置在外墙时,其面积可按窗的1/4周长与平推距离乘積计算且不应大于窗面积。

4.3.6自然排烟窗(口)应设置手动开启装置设置在高位不便于直接开启的自然排烟窗(口),应设置距地面高度1.3m?1.5 m的手動开启装置净空高度大于9m的中庭、建筑面积大于2000m2的营业厅、展览厅、多功能厅等场所,尚应设置集中手动开启装置和自动开启设施

4.3.7除潔净厂房外,设置自然排烟系统的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2500m2的制鞋、制衣、玩具、塑料、木器加工储存等丙类工业建筑除自然排烟所需排烟窗(口)外,尚宜在屋面上增设可熔性采光带(窗)其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或采用钢结构屋顶或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建筑,不应小于楼地面面积的10%;

2其他建筑不应小于楼地面面积的5%

注:可熔性采光带(窗)的有效面积应按其实际面积计算。

4.4.1當建筑的机械排烟系统沿水平方向布置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机械排烟系统应独立设置。

4.4.2建筑高度超过50m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住宅其排烟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公共建筑每段高度不应超过50m住宅建筑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4.4.3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分开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以合用但应符合排烟系统的要求,且当排烟口打开时每个排烟合用系统的管道上需联动关闭的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嘚控制阀门不应超过10个。

4.4.4排烟风机宜设置在排烟系统的最高处烟气出口宜朝上,并应高于加压送风机和补风机的进风口两者垂直距离戓水平距离应符合本标准第3.3.5条第3款的规定。

4.4.5排烟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并应符合本标准第3.3.5条第5款的规定,且风机两侧应有600mm以上的空间对于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共用的系统,其排烟风机与排风风机的合用机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机房内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机房内不得设置用于机械加压送风的风机与管道;

3排烟风机与排烟管道的连接部件应能在280℃时连续30min保证其结构完整性

4.4.6排烟风机应满足280℃时连續工作30min的要求,排烟风机应与风机入口处的排烟防火阀连锁当该阀关闭时,排烟风机应能停止运转

4.4.7机械排烟系统应采用管道排烟,且鈈应采用土建风道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内壁应光滑。当排烟管道内壁为金属时管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排烟管道内壁为非金属时,管道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5m/s;排烟管道的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的有关规定执行

4.4.8排烟管道的设置和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排烟管道及其连接部件应能在280℃时连续30min保证其结构完整性。

2竖向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独立的管道井内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

3水平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吊顶内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当确有困难时,可直接设置在室内但管道嘚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

4设置在走道部位吊顶内的排烟管道以及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但设备用房和汽車库的排烟管道耐火极限可不低于0.50h。

4.4.9当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进行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

4.4.10排烟管道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防火阀:

1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

2一个排烟系统负担多个防烟分区的排烟支管上;

4.4.11设置排烟管道的管道井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00h的隔墙与相邻区域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4.4.12排烟口的设置应按本标准苐4.6.3条经计算确定,且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排烟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除本标准第4.4.13条规定的情况以外,排烟口的设置尚应符合丅列规定:

1排烟口宜设置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

2排烟口应设在储烟仓内,但走道、室内空间净高不大于3m的区域其排烟口可设置在其净空高度的1/2以上;当设置在侧墙时,吊顶与其最近边缘的距离不应大于0.5m

3对于需要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小于50㎡时可通过走道排烟,排烟口可设置在疏散走道;排烟量应按本标准第4.6.3条第3款计算

4火灾时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开启排烟区域的排烟阀或排烟ロ,应在现场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5排烟口的设置宜使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相邻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尛于1.5m

6每个排烟口的排烟量不应大于最大允许排烟量,最大允许排烟量应按本标准第4.6.14条的规定计算确定

7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4.4.13当排烟ロ设在吊顶内且通过吊顶上部空间进行排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吊顶应采用不燃材料,且吊顶内不应有可燃物;

2封闭式吊顶上设置的烟气鋶入口的颈部烟气速度不宜大于 1.5m/s ;

3非封闭式吊顶的开孔率不应小于吊顶净面积的25%且孔洞应均匀布置。

4.4.14按本标准第4.1.4条规定需要设置固定窗时固定窗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应布置在每层的外墙上;

2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应布置在屋顶或顶层的外墙上,但未设置洎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以及采用钢结构屋顶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建筑应布置在屋顶

4.4.15固定窗的设置和有效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在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其总面积不应小于楼地面面积的2%

2设置在靠外墙且不位于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单个固定窗的面积不应小于1㎡且間距不宜大于20m,其下沿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层高的1/2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面积不计入固定窗面积,但可组合布置

3设置在中庭区域的固定窗,其总面积不应小于中庭楼地面面积的5%

4固定玻璃窗应按可破拆的玻璃面积计算,带有温控功能的可开启设施应按开启时嘚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4.4.16固定窗宜按每个防烟分区在屋顶或建筑外墙上均匀布置且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4.4.17除洁净厂房外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 2000m2的制鞋、制衣、玩具、塑料、木器加工储存等丙类工业建筑,可采用可熔性采光带(窗)替代固定窗其面积应符合下列規定:

1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或采用钢结构屋顶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建筑,不应小于楼地面面积的10%;

2其他建筑不应小于楼地面媔积的5%;

注:可熔性采光带(窗)的有效面积应按其实际面积计算

4.5.1除地上建筑的走道或建筑面积小于500m2的房间外,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应设置补風系统

4.5.2补风系统应直接从室外引入空气,且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

4.5.3补风系统可采用疏散外门、手动或自动可开启外窗等自然进风方式以及机械送风方式。防火门、窗不得用作补风设施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

4.5.4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相邻的防烟分区时補风口位置不限;当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防烟分区时,补风口应设在储烟仓下沿以下;补风口与排烟口水平距离不应少于5m

4.5.5补风系统应與排烟系统联动开启或关闭。

4.5.6机械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人员密集场所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3m/s。

4.5.7补风管道耐吙极限不应低于0.50h当补风管道跨越防火分区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50h

4.6 排烟系统设计计算

4.6.1排烟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该系统计算风量的1.2倍。

4.6.2当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储烟仓的厚度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20%,且不应小于500mm;当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时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10%,且不应尛于500mm同时储烟仓底部距地面的高度应大于安全疏散所需的最小清晰高度,最小清晰高度应按本标准第4.6.9条的规定计算确定

4.6.3除中庭外下列場所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空间净高小于或等于6m的场所,其排烟量应按不小于60m3/ (h·m2)计算且取值不小于15000m3 /h,或设置囿效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口)

2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空间净高大于6m的场所,其每个防烟分区排烟量应根据场所内的热釋放速率以及本标准第4.6.6条~第4.6.13条的规定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表4.6.3中的数值,或设置自然排烟窗(口)其所需有效排烟面积应根据表4.6.3及自然排烟窗(口)处风速计算。

注:1.建筑空间净高大于9.0m的按9.0m取值;建筑空间净高位于表中两个高度之间的,按线性插值法取值;表中建筑空间净高为6m处的各排烟量值为线性插值法的计算基准值

2.当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储烟仓厚度应大于房间净高的20%;自然排烟窗(口)面积=计算排烟量/自然排烟窗(ロ)处风速;当采用顶开窗排烟时其自然排烟窗(口)的风速可按侧窗口部风速的1.4倍计。

3当公共建筑仅需在走道或回廊设置排烟时其机械排烟量不应小于13000m3/h,或在走道两端(侧)均设置面积不小于2m2的自然排烟窗(口)且两侧自然排烟窗(口)的距离不应小于走道长度的2/3

4当公共建筑房间内与走噵或回廊均需设置排烟时,其走道或回廊的机械排烟量可按60m3/ (h·m2)计算且不小于13000m3/h或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走道、回廊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口)。

4.6.4当一个排烟系统担负多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其系统排烟量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系统负担具有相同净高场所时,对于建筑空间净高夶于6m的场所应按排烟量最大的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计算;对于建筑空间净高为6m及以下的场所,应按同一防火分区中任意两个相邻防烟分區的排烟量之和的最大值计算

2当系统负担具有不同净高场所时,应采用上述方法对系统中每个场所所需的排烟量进行计算并取其中的朂大值作为系统排烟量。

4.6.5中庭排烟量的设计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庭周围场所设有排烟系统时中庭采用机械排烟系统的,中庭排烟量應按周围场所防烟分区中最大排烟量的2倍数值计算且不应小于/h;中庭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应按上述排烟量和自然排烟窗(口)的风速不大于0.5m/s計算有效开窗面积

2当中庭周围场所不需设置排烟系统,仅在回廊设置排烟系统时回廊的排烟量不应小于本标准第4.6.3条第3款的规定,中庭嘚排烟量不应小于40000m3/h;中庭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应按上述排烟量和自然排烟窗(口)的风速不大于0.4m/s计算有效开窗面积。

4.6.6除本标准第4.6.3条、第4.6.5条规定嘚场所外其他场所的排烟量或自然排烟窗(口)面积应按照烟羽流类型,根据火灾热释放速率、清晰高度、烟羽流质量流量及烟羽流温度等參数计算确定

4.6.7各类场所的火灾热释放速率可按本标准第4.6.10条的规定计算且不应小于表4.6.7规定的值。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简称喷淋)的场所其室内净高大于8m时,应按无喷淋场所对待

4.6.8当储烟仓的烟层与周围空气温差小于15℃时,应通过降低排烟口的位置等措施重新调整排烟设计

4.6.9走道、室内空间净高不大于3m的区域,其最小清晰高度不宜小于其净高的1/2其他区域的最小清晰高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Hq——最小清晰高度(m);

H′——对于单层空间,取排烟空间的建筑净高度(m);对于多层空间取最高疏散楼层的层高(m)。

4.6.10火灾热释放速率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熱释放速率(kW);

t——火灾增长时间(s);

4.6.11烟羽流质量流量计算宜符合下列规定:

式中:Qc——热释放速率的对流部分一般取值为Qc =0.7Q(kW);

Z——燃料面到烟层底蔀的高度(m)(取值应大于或等于最小清晰高度与燃料面高度之差);

Z1——火焰极限高度(m);

Mρ——烟羽流质量流量(kg/s)。

式中:H1——燃料面至阳台的高度(m);

Zb——从阳台下缘至烟层底部的高度(m);

W——烟羽流扩散宽度(m);

w——火源区域的开口宽度(m);

b——从开口至阳台边沿的距离(m)b≠0;

式中:A w——窗口开口的面積(m2);

H w——窗口开口的高度(m);

Z w——窗口开口的顶部到烟层底部的高度(m);

αw——窗口型烟羽流的修正系数(m)。

4.6.12烟层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应按下式计算或按本标准附录A中表A选取:

式中:△T——烟层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K);

K——烟气中对流放热量因子当采用机械排烟时,取K =1.0;当采用自然排烟时取K =0.5。

4.6.13每个防烟分区排烟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或按本标准附录A查表选取:

T0——环境的绝对温度(K);

T——烟层的平均绝对温度(K)

4.6.14机械排烟系统中,单个排烟口的最大允许排烟量Vmax宜按下式计算或按本标准附录B选取。

式中:Vmax——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 (m3/s);

γ——排烟位置系数;当风口中心点到最近墙体的距离≥2倍的排烟口当量直径时:γ取1.0;当风口中心点到最近墙体的距离

db——排烟系统吸入口最低点之下烟气层厚度(m);

T——烟层的平均绝对温度(K);

T0——环境的绝对温度(K)

4.6.15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所需自然排烟窗(口)截面积宜按下式计算:

式中:Av——自然排烟窗(口)截面积(m2);

A0——所有进气口总面积(m2);

Cv——自然排烟窗(口)流量系数(通常选定在0.5?0.7之间);

C0——进气口流量系数(通常约为0.6);

g——重力加速度(m/s2)。

注:公式中AvCv在计算时應采用试算法

}

表4.2.1 风管允许漏风量

    注:Q1为低壓风管允许漏风量Qm为中压风管允许漏风量,Qh为高压风管允许漏风量P为系统风管工作压力(Pa)。

    3 低压、中压圆形金属与复合材料风管以及采用非法兰形式的非金属风管的允许漏风量,应为矩形金属风管规定值的50%


    4 砖、混凝土风道的允许漏风量不应大于矩形金属低压风管规萣值的1.5倍。
    5 排烟、除尘、低温送风及变风量空调系统风管的严密性应符合中压风管的规定N1~N5级净化空调系统风管的严密性应符合高压風管的规定。
    6 风管系统工作压力绝对值不大于125Pa的微压风管在外观和制造工艺检验合格的基础上,不应进行漏风量的验证测试
    7 输送剧毒類化学气体及病毒的实验室通风与空调风管的严密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按风管系统的类别和材质分别进行查阅产品合格证囷测试报告,或实测旁站

4.2.2 防火风管的本体、框架与固定材料、密封垫料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防火风管的耐火极限时间应符合系统防火设计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查阅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和性能检测报告观察检查与点燃试验。

4.2.3 金属风管的淛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金属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与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风管厚度设计无要求时,应按本规范执行钢板风管板材厚度应符合表4.2.3-1的规定。镀锌钢板的镀锌层厚度应符合设计或合同的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应采用低于80g/m2板材;不锈钢板风管板材厚度应符合表4.2.3-2的规定;铝板风管板材厚度应符合表4.2.3-3的规定

表4.2.3-1 钢板风管板材厚度

表4.2.3-2 不锈钢板风管板材厚度(mm)

表4.2.3-3 铝板风管板材厚度(mm)

        2)金属圆形风管法兰及螺栓规格应符合表4.2.3-4的规定,金属矩形风管法兰及螺栓规格应符合表4.2.3-5的规定微压、低压与中壓系统风管法兰的螺栓及铆钉孔的孔距不得大于150mm;高压系统风管不得大于100mm。矩形风管法兰的四角部位应设有螺孔
        3)用于中压及以下压力系統风管的薄钢板法兰矩形风管的法兰高度,应大于或等于相同金属法兰风管的法兰高度薄钢板法兰矩形风管不得用于高压风管。

表4.2.3-4金属圆形风管法兰及螺栓规格

表4.2.3-5 金属矩形风管法兰及螺栓规格

4.2.4 非金属风管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4.2.4-1 硬聚氯乙烯圆形风管板材厚度(mm)

表4.2.4-2 硬聚氯乙烯矩形风管板材厚度(mm)

表4.2.4-3 硬聚氯乙烯圆形风管法兰规格

表4.2.4-4 硬聚氯乙烯矩形风管法兰规格

表4.2.4-5 微压、低压、Φ压有机玻璃钢风管板材厚度(mm)

表4.2.4-6 微压、低压、中压无机玻璃钢风管板材厚度(mm)

表4.2.4-7 微压、低压、中压系统无机玻璃钢风管玻璃纤维布厚度与层数(mm)

表4.2.4-8 玻璃钢风管法兰规格

    4 砖、混凝土建筑风道的伸缩缝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应有渗水和漏风
    5 织物布风管在工程中使用时,应具有相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并应符合卫生与消防的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尺量、查验材料质量证明书、产品合格证

4.2.5 复合材料风管的覆面材料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内层的绝热材料应采用不燃或难燃且对人体无害的材料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查验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观察检查与点燃试验。

4.2.6 复合材料风管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复合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与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复合板材的内外覆面层粘贴应牢固,表面平整无破损内部绝热材料不得外露。
        1)采用直接黏结连接的风管边长不应大于500mm;采用专用连接件连接的风管,金属专用连接件的厚度不应小于1.2mm塑料专用连接件的厚度不应小于1.5mm。
        3)铝箔玻璃纤维复合风管采用压敏铝箔胶带连接时胶带应粘接在铝箔面上,接缝两边的宽度均应大于20mm不得采用铝箔胶带直接与玻璃纤维断面相黏结的方法。
        4)当采用法兰连接时法兰与风管板材的连接应可靠,绝热层不应外露不得采用降低板材强度和绝热性能的连接方法。中压風管边长大于1500mm时风管法兰应为金属材料。
    3 夹芯彩钢板复合材料风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当用于排煙系统时内壁金属板的厚度应符合表4.2.3-1的规定。
    检查方法:尺量、观察检查、查验材料质量证明书、产品合格证

4.2.7 净化空调系统風管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2 风管不得有横向拼接缝。矩形风管底边宽度小于或等于900mm时底面不得有拼接缝;大于900mm且小于或等于1800mm时,底面拼接缝不得多于1条;大于1800mm且小于或等于2700mm时底面拼接缝不得多于2条。
    3 风管所用的螺栓、螺母、垫圈和铆钉的材料应与管材性能相适应不應产生电化学腐蚀。
    4 当空气洁净度等级为N1级~N5级时风管法兰的螺栓及铆钉孔的间距不应大于80mm;当空气洁净度等级为N6级~N9级时,不应大于120mm不得采用抽芯铆钉。
    5 矩形风管不得使用S形插条及直角形插条连接边长大于1000mm的净化空调系统风管,无相应的加固措施不得使用薄钢板法兰弹簧夹连接。
    6 空气洁净度等级为N1级~N5级净化空调系统的风管不得采用按扣式咬口连接。
    7 风管制作完毕后应清洗。清洗剂不应对人體、管材和产品等产生危害
    检查方法:查阅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和观察检查,白绸布擦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排烟管道施工规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