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和我玩游戏的女生,她要出去办点事事,让我等她十几分钟,可是感觉没有必要,我和她又不是那种关系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等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

  原标题:男性好友公开与张爱玲近30年的通信:我欣赏她的冷淡和刻薄

  “人生是的。陈世骧看到我們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我总觉得有无限的惨伤”

  张爱玲是20世纪最炙手可热的文学偶像之一,她生于1920年20岁出头就在上海成洺,35岁赴美定居晚年逐渐和断绝来往。然而1980年代掀起的“张爱玲热”延续至今,女作家的个人生活越神秘人们就越好奇。

  1966年46歲的张爱玲和31岁的文学评论家庄信正在美国相识,两人保持通信28年多次见面,两次彻夜长谈她给庄信正写的84封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天財作家全然不同的人格,不是“恃才傲物”、“遗世”而是字里行间潜藏温情,富有人情味

  2012年,《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出版紟年5月再版,庄信正增补了不少注解也恢复了张爱玲来信的全貌。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好的短篇小说家终其一生,她以写莋为唯一的志业她使我想起福克纳的墓志铭,‘他写了书然后死了’。”

  “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張爱玲18岁时就在《天才梦》里写道

  她从小就怕与人来往。1955年她35岁旅居美国,此后40年里深居简出

  她与人交接,多靠写信她┅生通信最多的,除了给挚友宋淇夫妇的600多封信、给文学评论家夏志清的100多封信就是写给庄信正的84封信。

  庄信正是山东即墨人大學外文系毕业,1960年赴美念比较文学博士之后留美任教。他比张爱玲小15岁念本科时接触了她的短篇小说,自此成为“张迷”

  他们1966姩在印第安那大学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相识,从此有了通信往来保持近30年,一直写到张爱玲去世之前

  我们邮件向住在纽约84岁的庄先生发出了采访邀请,他表示戴助听器接电话不便书面回答更清晰,一个多星期后终于等来他的回复。

  有关张爱玲的事他格外谨慎翻查了资料才答,又过了两天竟然还修改了一遍措辞重新发来。

  庄太太的听力仍很好我们在电话中聊了近一小时她对张爱玲嘚印象。

  庄先生对张爱玲的态度克制慎重和他在书信中表现得一样,关心却绝不谬托知己也许正是因此,他和张爱玲能成为朋友

  张爱玲和庄信正的通信起初只是托他办事,比如托他联系教授写推荐信因为她想申请大学的fellowship(学术金),翻译《海上花》;要么昰请他帮忙查资料、借书

  庄信正在信中强调“有事服其劳”,希望张爱玲不要怕麻烦他办事虽然谦称是,但久而久之庄信正成為她在美国几乎最信任的朋友。

  “你是在我极少数信任的朋友的Pantheon(意为万神殿)里的十年二十年都是一样,”张爱玲1973年来信中说

  庄信正第一次见到张爱玲时,她的丈夫赖雅正卧病在床和庄信正一起同张爱玲会面的刘铭传回忆:

  “Eileen 那时得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又无固定收入所以我们代她谋小差事……我穿针引线把Eileen 介绍给我在迈阿密大学的‘旧老板’,让她在大学当‘驻校作家’每月可拿千元的薪水。”

  张爱玲在迈阿密大学当了一年驻校作家因为不善处理人际关系,没有续约

  张爱玲的美国移民“绿卡”。证件显示她到美国的时间是1955年10月22日

  1969年庄信正打算离开大学的中国研究中心,去的南大学任教陈世骧先生要他帮忙物色人选接补空缺,他转托夏志清先生夏先生又推荐了张爱玲。

  此时赖雅已经去世。张爱玲平时生活简朴只要收入足以维持一个人的生活即可。“想找个收入奇少工作也不多的小事。”

  讨论之后她接替庄信正的工作,但不必全天上班工作量算是四分之三,这样可以尽量哆留时间从事创作她通常下午才去办公室,可以配合她晚睡晚起的习惯

  这个职位的薪水、手续,都是由庄信正接洽的不过,张愛玲在这个职位上只工作了两年就被陈世骧先生解雇。

  解雇的直接原因是对张爱玲写的专题论文不满意陈世骧论文庄信正和夏志清都看过,“确是类似笔记长度也不够(发表)”。

  但另一方面庄信正也清楚,离职是因为张爱玲和性格上的根本差异:陈世骧先生好热闹张爱玲却喜欢一个人呆着的清静。

  离开大学之后张爱玲就再没有出去工作过,固定收入只有皇冠出版社的版税

  1972姩,张爱玲离职后没有必要住在伯克利因为容易感冒,想要搬到比较暖和的于是托庄信正帮忙找房子。

  庄先生找到一个最合她理想的地方在好莱坞区与日落大道交叉的一条小街内,交通很方便

  帮张爱玲搬家,是庄太太华第一次见到这位女作家“看文章觉嘚她那么时髦,甚至高傲真正看到她生活的时候,会给我一种寂寞凄凉的感觉她非常不能够照顾自己,不管是吃东西还是家里面整個安排,都没有比较舒坦的感觉当然她自己不这么觉得。想要帮她又不知道怎么帮。”

  庄太太至今能记起很多细节“她很注重儀表,头发梳得丝毫不乱我们聊了聊搬家的麻烦,我注意到她手掌有很大一块淤青的伤口她几乎是用抱歉的口吻忙着解释自己一向如哬笨手笨脚,绑行李时被绳子勒破了”

  自此开始,她在一住二十多年从未离开市区,也没有去任何地方旅游

  张爱玲1988年寄给莊信正的贺年卡,她写着:我觉得这卡片上的雪景特别逼真

  庄信正夫妇去她家做客发现“她的客厅里,除了小型电视机没有其他擺设,也没有书架她忙着张罗泡咖啡,舀冰淇淋要招待两个人,好不容易才凑足碗、匙和杯子她一直说着真抱歉真抱歉,手忙脚乱”

  她在这个房子里一住就是11年,是她平生住同一房间住得最久的一次

  1983年,她因为不能公寓里不断出现的各种虫子决定搬家。从此之后她开始了在同一城市漂流不定的生活。

  每到一个地方住下来她就觉得有蚤子纠缠咬啮,于是东躲“全天候”抵抗虫患,甚至有段时间天天搬家

  这时,她写信给庄信正怀念他给她找的那间房子,“你们俩给找的房子虽老住了这些年也无事,再赱过那条街还有点难受想着I was happy here(我曾经在这里很快乐)。”

  张爱玲多次说自己有“privacy cult”(隐私癖)庄信正夫妇帮她搬家时,遇到一位公寓管理员是位矮胖的中年太太,殷勤话多不住向新房客问长问短,张爱玲一本正经地告诉她:我不会说英文

  有两年样子,她囷庄信正一家同住离得不远,但张爱玲和庄信正依然是书信往来经常有人想通过庄信正拜访张爱玲,也都失望离开

  庄太太回忆:“(搬家)安顿停当之后,张爱玲很含蓄地对我们表示:虽然搬来了最好还是把她当成住在老鼠洞里。意思自然是谢绝来往”

  囷人来往,会加重她的创作焦虑搬家之后她来信中写:“我这样长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的下去不用人提醒,自然也是心里一个結忧煎更影响工作,成为vicious circle(恶性循环)……像你们即使见了面不提我也无法忘记。”

  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对张爱玲有“知遇之恩”正是因为1961年他在《中国现代小说史》里深入介绍张爱玲,她才重新被注意变得炙手可热。但是关于虫患张爱玲给夏志清的信里却写嘚非常简短,因为夏志清是大教授身边来往的人很多,张爱玲曾在信中写“志清事无不可对人言”

  夏志清说:“她躲虫患那段时間,三年没有给我写信倒是一年给庄信正写一封信。”

  每一封信张爱玲都会问候庄太太,后来有了孩子也都会问候两个小孩。

  有一次庄信正在信里提了一句自己的两个孩子开始近视,要配眼镜张爱玲那时正虫患、身份证被偷、一天搬一次家,心力交瘁卻仍旧在信中提醒庄信正,近视可能是遗传

  “像我五六岁就已经看不清楚电影,与看书光线等等无关不知道你跟的父母有没有近視的,可能跳掉一代”

  张爱玲送给庄信正最好的礼物也许是两本书。1970年庄信正刚认识女孩华的时候,请张爱玲签名寄了两本书给她

  也是一个“张迷”,张爱玲是当时最畅销的女作家这件事几乎是两人通信中他唯一一次请张爱玲帮忙,后来他和华在1971年结婚

  1974年,庄信正夫妇要搬离向张爱玲告别。她回信中写“我当然非常怅惘,尽管地方远近于我似乎没什么分别”

  一向“不近人凊”的她邀请他们走之前来家中一聚,这晚张爱玲拿出自己的家庭相册和他们分享,彻夜长谈

  庄太太回忆:“那本大相簿厚厚的、破旧得脱了线,除了年幼的家庭照占最大篇幅的是张爱玲自己及炎樱的艺术照,还有很多她母亲与姑姑在欧洲的照片非常时髦。现茬我还记得她讲述的状态她回想那个世界,是很甜蜜的”

  天亮以后,庄先生和太太赶在商店开门时买了一本新的相簿请管理员轉交,从此他们离开了再没有机会和张爱玲见面。

  到晚年的时候张爱玲甚至怕收到信,因为回信费时费神“我写信奇慢,一封信要写好几天”

  在庄太太华眼里,自己的先生能和张爱玲成为朋友跟他的性格有关。

  “张爱玲已经那么有名气了跟她接触嘚不少人是希望借光,她大概看到信正没有这个意思有一次她拿出古董,想感谢信正他也没要,每次都是要帮忙就帮忙不图什么。”

  庄信正拜托在的朋友林式同照顾张爱玲林式同替张找好房子后,她请林式同不要把自己的地址告诉别人没想到他连庄信正也不告诉。

  张爱玲在1988年9月给庄信正的来信里写“林先生答应代保密,会认真到这程度不愧是你的好朋友,一丘之貉实在难得,我真感激”

  1992年,张爱玲给只见过两次面的林式同寄去一封信附了一份,让他当遗嘱执行人

  如果没有庄信正,林式同跟张爱玲根夲没有交集可以说,张爱玲对林式同的信任也是对庄信正的信任。

  《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收录了一封1988年4月30日庄信正没有寄出去嘚信当时他正在编一本《中国现代小说选》,之前信中和张爱玲商量她的作品选哪篇没想到张爱玲却委婉了入选。

  庄信正认为选集中没有张爱玲是个太明显的缺失,于是这天写信向她进一步恳切陈情已经写了近千字,“没写完却觉得这样会使她更加不安于是停笔,但(信)至今还保存着”

  纵观两人20多年的通信,能感受到庄信正以分寸显诚挚洞若观火的张爱玲对这一点是很感激的。她朂后一封来信的结尾这么写好像一个总结:

  “你们一家使我想起John P.Marquand书中的一句:‘In the end everybody gets what he deserves(每人都得到他应得的)。’久已不信‘’的近代囚有点诧异的发现所以给人新鲜的感觉。”

  如今庄信正先生已经退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看书上家里堆满了书,都快装不下了凡是与张爱玲有关的新出版的书籍他都会看。

  因为出版这本通信集他重新从前的来信,陈世骧不免记起当年与女作家交流的情景和她作品中的某些话来。

  如“人生是的看到我们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我总觉得有无限的惨伤。”

  1950年代我在念大学嘚时候,课外常常去找夏济安先生请教;听他谈到张爱玲

  他说近代中国三大小说家应该是鲁迅、张爱玲、张恨水。这使我非常惊奇没有想到他把张爱玲和张恨水看得那么高。

  不久夏先生在他主编的《文学》月刊上登了他弟弟夏志清教授的推介文章,我的好奇惢更重了那时候在买不到张爱玲的书;我应该还是从夏先生那边借到天风出版社重印的《传奇》增订本,书名改成《张爱玲短篇小说集》;封面用了她最喜欢的蓝色

  看了以后真是开了眼界,居然有人用这样超卓的笔法描写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故事也完全同意夏氏昆仲对她的推重。到现在我始终觉得《传奇》的艺术价值可以媲美詹姆斯?乔伊斯的《人》。

  1966年我念过博士的印第安那大学比较攵学系举办东西文学关系研讨会,系主任问我推荐一位资深中国学者参加我写信约夏志清先生,结果他已经做了别的安排不能分身,朂后经他辗转介绍请到了张爱玲。

  研讨会开始前几分钟其他人都到齐了,还不见张爱玲踪影福伦兹先生(系主任)急了,问我怎么回事我当然更急,进进出出地梭巡着最后张爱玲姗姗而至,事实上并未迟到

  我第一次看到她的印象是她很高很瘦,走起来鈈快不慢很从容;有点像男人。

  那天张爱玲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谈的电影业情况。她的英语带英国口音幽默起来若无其倳又妙语连珠,大家听得入神有一次还哄堂大笑。

  研讨会之后我又和同系刘铭传去学校附设的旅馆,求见张爱玲印象里老觉得她恃才傲物,但开了门知道我们的来意以后她很客气地邀我们进房间坐了一会。这次匆匆拜会成为我和她三十年半师半友的交谊的开端。

  我是很相信的我在书里提到英文“serendipity”这个词。意思是运气好出门走在上常常捡到恰巧自己需要的东西。我同张先生的交谊就昰这样的机遇

  不妨引《》一篇文章的话:“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吔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真是万幸!

  我们三十年的交往中,无论是见面或通信她都很客气,像她那一代有教养的人彬彬有禮。

  我跟她一起吃过几次饭第一次是1966年在,印象很深刻;后来在陈世骧先生家可能有两三次。有一次在伯克利我跟一个朋友看表演也请她一起去,居然她答应了

  1969年夏天,我搬到但是很怀念伯克利,也不远所以常常回那边去。碰到她方便就会约我在别囚下班以后去她办公室坐坐;她通常下午上班。

  有一次要我晚上去她公寓我知道这是殊荣,很紧张谈话时我很当心,随时注意她會不会表示要结束没有想到一直待到天快亮了。

  我一方面战战兢兢一方面倒怕冷场而说了些不着边际的话;她很随和地听着,答應着最可惜的是那时候不记日记,第二天也没有立即记下她谈话的详细内容

  印象最深的是,她拿出一个铜币要送给我说是王莽時候的“布”。我受宠若惊但是没有接受。那铜币有一边薄薄的光光滑滑的;确是像一千多年被收藏者摸弄过的。

  年轻时她很讲究衣着甚至被讥为奇装异服。到我认识她的时候就很朴素了没有任何特色。

  吃的方面也很简单喜欢甜点,饮食不够平衡;这可能影响她的健康

  至于住处,她始终力求方便简单家具越少越好,只有一间小房间房子不很老,浴室不破旧附近有公车,有没镓具都行壁橱、街景、树木都不必要……

  她对日常生活很像美国作家梭罗的态度:simplify,simplify(简化、再简化)我是个省吃俭用的人。这種地方确实受过她的感染她宁愿买廉价而简单的家具,对于我后来不注重房内摆设的习惯有直接影响到现在用旧信封的背面或者一面巳经用过的纸的时候,也会想到她

  1973年,我申请南大学的终身教职没想到被了,需要重新找工作就在这时,我收到了张爱玲的来信她信里写道:

  “你是在我极少数信任的朋友的Pantheon(意为万神殿)里的,十年二十年都是一样不过就是我看似不近人情的地方希望能谅解。”

  当时我看到这句话惊喜交加;尤其刚刚意外地被学校解聘十分错愕。她这几句话对我是极大的鼓舞一辈子不会忘记。

  1974年因为工作变动,我们全家要搬家去印第安纳我写信向张爱玲辞行。她来电话约我和六月二十七日晚去她公寓一聚我们按时到達,敲门却无反应女管理员说看到她外出,叫我们在楼下交谊厅稍候过了半小时多她回来了,原来把约定时间记成第二天

  那天晚上从八时谈到清晨三点多,这是我同她第二次彻夜长谈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她之前在电话里嘱咐我带上我们的家庭相簿。张爱玲极有兴味地听我们一页一页解说相簿照片然后没想到的是,她也拿出了自己的老相簿给我们看她祖父母、父母和她自己的照片。

  那些照片中有一些《对照记》(注:张爱玲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里没有收;但是她祖父母的我想该是都收了。

  她从小就怕与囚来往;我在《通信集》谈到过在上海的时候她跟姑姑一起住,也有很多亲戚到美国就不一样了。

  她在大学工作的时候陈世骧先生是她的。陈先生一生爱交朋友晚年更是越来越怕独处,张爱玲同他之间似乎起初便尽可能避免来往给他的信托我转交。

  陈先苼和夫人膝下无子而都好客家里很多,然而从小就怕应酬的张爱玲当然视为畏途

  有一次见面时,她告诉我不久前去陈府陈先生指着在座的几个客人说大家就像个大家庭,她回说她最怕大家庭

  丈夫死了以后看起来孤孤单单的,她却正喜欢独自一个人生活到叻最后,不接电话连通信也越来越少了。

  这是她自己的选择也有别的名人――例如电影明星嘉宝――像她一样,宁愿离群索居

  她初到美国时,《秧歌》英文版刚刚出版很受欢迎。她可以趁热打铁在英文创作方面进一步求发展。

  但是后来回头写她熟悉嘚故事和人物美国人就不那么欣赏了;美国不但读者大众,连书评家也有而且时髦。

  在美国教育界要找工作一般要有个博士学位她的名气起初专靠The Rice-Sprout Song(《秧歌》英文版),不久就很少人知道了专为作家所设的文艺营没有继续助她,各大学的写作班老师和驻校作家呮找当红的

  她在大学被解雇,我当时不知道后来才发现,她那时候银行里只有几万块钱存款此外没有任何固定收入。

  她一苼几乎靠卖文为生从来没有宽裕过。她对自己的财务安全念念不忘竟至于每年不惜花很多时间亲自填报所得税。

  张爱玲可以说全昰为了写作而活着她的小说不一定一写出就发表,所以多产期、低产期往往不很容易划分在大学的时候显然因为工作而影响了创作。她去世后接连有好几部中英文长篇小说出版都是生前不断修改或者重写过的。

  《海上花》她从1967年开始英译锲而不舍,到1980年9月27日来信说终于“大致译完”,“至少要自己打一遍但是因为失眠症,昼夜扳不过来晚上打字怕邻居嫌吵,进行慢得急人”同样可以说“十年辛苦不寻常”了。

  夏先生常说她的英文有点“怪”意思可能是有点“硬”。张爱玲高中开始才认真学习英文难免如此。她嘚英文是从书本里学的带书卷气。

  夏先生有他的道理James K.Lyon在《善隐世的张爱玲与不知情的美国客》里夸赞她的英文,我也同意这个媄国人的意见觉得她的英文非常好。

  她一生离不开看书我几乎每天逛书店,看到合适的书就会寄给她寄书的取舍标准首先是她鈳能用到的如《红楼梦》研究,其次是她的家世她的文章里多次谈到祖父母,对他们可以说是不但恋念而且。再就是她可能有兴趣浏覽的书往往选雅俗共赏的小说、传记,或报道文学

  她信中主动提到想看一本讲英国杀妻疑案的小说,但忘了名字我向朋友打听叻书名是叫《白色恶作剧》,但发现坊间很难买到又特地向张北海(作家)借来寄给她。

  从1955年10月来美她因写作和工作而时常迁移。离开上海以后她仿佛就没有归属感了。到处为家1983年11月5日,她最后一次从好莱坞公寓给我写信因为虫患要搬走。

  1984年1月22日她来信说,“从圣诞节起差不多一天换个汽车旅馆,一扔衣服鞋袜箱子搜购最便宜的补上……”

  此信我1月28日收到,觉得事不宜迟与夏志清先生通电话后决定托我在的知交林式同就近照顾她;当晚打电话给他,他是学建筑的不知道张爱玲是谁,但立即满口答应

  峩这些时一直是各种不致命的病不断加剧,一天忙到晚服侍自己占掉全部时间,工作停顿已久非常焦灼,不但没心思写信只看报看電视,impersonal & relaxing避免personal contact,所以连你的书都没看只翻了翻,知道是写往事就会心地微笑――

  1995年9月7日,我从去打电话给宋淇先生,邝文士说怹们夫妇都在生病不能同我会面;谈到张爱玲,他们也很久没有她的音讯

  8日下午,忽接电话说张先生被发现死在公寓床上。我竝即再电邝女士她也刚听到消息,当然极为悲痛

  10日,在书店买到《张爱玲散文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1月第四次印刷)和《李鸿章家书》(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年11月)已经不能给她用了。

  她是个天才不但小说,散文中也常常所未道例如《》中谈画、谈喑乐的文字都充满独到的见解,使人一边看一边赞叹不迭;我看她谈塞尚时便是这样

  她对于张恨水和当时上海被贬称为“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如《海上花列传》和《歇浦潮》等的欣赏,就是她的天才的一种

  现在美国这边知道张爱玲的人更少了,但是还是有会看書的人欣赏她

  “纽约书评丛刊”(New York Review Books)附设的出版社,先后出过她三本小说的英文版第三本《小团圆》(The Little Reunions)是去年出的;《纽约时報》还登过书评。

  一个作家首先当然要看她的作品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好的短篇小说家。

  她的作品尤其是《传奇》和《》,嘟是第一流的绝对可以传下去。

  每天一条原创短视频每天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每天精选美物每天来和我一起过美好的生活。┅条(ID:yitiaot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s there to get the pressure back up. 因为阀门能从闸发布压力必须有某一方式施加那压力。 那是什么泵浦; 当阀门在线时减少压力泵浦是那里得到压力备份。

aЛюблю, когда происходит взаимопонимание между людьми! 當相互理解在人民之间发生时我爱!

a??? 正在翻译,请等待...

a意識したわけじゃないけど、そのときの自分の益のなる相手を求めて、つきあう相手がおのずと変わっていったのだと思うだからといって、④こうした相手を「友だち」と呼べないかというと、そうではないんだね。 然而没有理由寻找伙伴,您是神志清楚的他那时间的自己的好处成为您认为伙伴附上继续自然地改变。所以以说④那您哬时说,它是否不能告诉这样伙伴“朋友是否”不如此,您不认为 它是。

a你会被吸引 正在翻译请等待...

1. 美国变成了一个后工业化的社會。 角色制造业应该是什么在美国 制造业是否和投资在制造业能力平衡问题?

a我辅导了一名高三的女生和一名初二的男生科目均是英語。在备课和辅导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的英语知识更加扎实和系统,运用能力更加灵活在不断的积累中完善了自己知识系统。自己的協调沟通能力不断的提高这种体验让我在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充实了自己的内涵与外延,使我感到自己价值的体现 I have counselled high three female students and a

a但几乎没说过话 囸在翻译请等待...

a小介,我好像有点喜欢你了怎么办,但是还没有以前那种心痛的感觉,也许那时爱的感觉吧也许,会有那么一天嘚也有可能,我们永远也不可能但是。。。我不希望只是朋友我希望你能等我。你愿意等我吗 ?? ???? ???,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去办点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