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网络骗术上骗子怎么这么多,还合法呢

原标题:小学生遭新型网络骗术詐骗后写成作文并报案 追回被骗988元

  12岁小学生受骗作文刷爆新型网络骗术 昨讨回被骗的988元

  钱江晚报3月22日报道遭遇新型网络骗术诈騙后怎么办,是报警求助还是自认倒霉

  温州市瓯海区一个小学生小江给出了另外的答案:受骗后化愤怒为素材,奋笔疾书写了一篇作文详述自己受骗的经过。她还以“过来人”的身份提醒大家:“莫要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丢失了理智,千万不要被骗了才后悔莫及”这篇充满童稚的作文金句频出,她的“受骗文”很快刷爆新型网络骗术

  21日中午,小江的姐姐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消息称警方已經破案,并将小江被骗的988元悉数归还

  12岁小学生的受骗作文。钱江晚报 图

  落入“福利返现”陷阱

  小江今年12岁是温州市瓯海區的一名六年级学生。今年寒假小江在玩手机时,被人用“福利返现”的套路骗走了988元

  寒假里,小江无意间进入了一个名为“生ㄖ福利群”的QQ群群里有500多个成员,基本上都是和小江差不多年龄的小朋友这个群平时禁止发言,2月18日群里突然更新了一条群公告:“100元返利800元!名额有限,要的速度!”

  “返800这么好的事要不试试可万一是诈骗怎么办?可是800元真的好多”小江在作文中细致地描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随后她主动添加了群成员“苏苏”的微信。

  “他发来一个二维码让我转账我犹豫片刻便转了。”

  本以為800元马上到手没想到“苏苏”却告诉小江,刚刚的转账没有备注不算

  “鬼使神差下我竟然转了第二笔钱。”

  随后“苏苏”給小江发来了一张1600元返现的图片,并提出要288元才能激活为了拿到返利,小江从妈妈的手机微信里转钱给对方没想到,对方“又变本加厲说转888元才能激活成功”

  此时小江已经没有钱了,她把微信所剩的500元全转给了对方

  “这下我彻底陷进去了。”直到被“拉黑”小江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作文是在姐姐辅导下写的

  写作文是为吸取教训

  对小学生来说近一千元可是一笔巨款。小江将實情告诉了家人

  小江姐姐告诉记者,家人并没有过分批评小江而是叫她用写作文的方式吸取教训。于是在姐姐辅导下,一篇刷屏作文应运而生

  “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没免费的午餐”作文的开头,就能看出小朋友受骗后的痛心疾首和后悔莫及

  小江嘚姐姐告诉记者,小江平时在上作文班平常也喜欢读书写字,所以作文里才会金句频出

  除了写作文,小江还在家人陪同下到瓯海公安分局潘桥派出所报了案。

  骗子专门锁定小学生

  利用“返现”套路接连行骗

  接警后瓯海公安分局网警大队经过侦查,發现诈骗群的管理员“苏苏”、“楠楠”两人在多个QQ群内发布诈骗信息,内容一般为:“返现规则100返500,1000返5000,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不可偅复。返过的人不要开小号返了机会留给每一个人,只有20个名额”

  为了让群友相信“返利”,这些诈骗分子还伪造了转账截图茬聊天群内互发红包、相互配合。受害者看到其他人“成功返利”的截图信以为真直到落入陷阱。

  随着侦查的深入犯罪嫌疑人刘某熙(男,18岁广西钦州人)、黄某豪(男,18岁广西钦州人)、刘某民(男,21岁山东临沂人)进入了警方视线。刘某熙曾经有新型网络骗术诈骗的經验他们认为小学生单纯好骗,就将目标瞄准了12岁以下的小学生

  3月11日,瓯海警方分赴山东临沂、广西钦州将三名嫌犯悉数抓获並现场查获涉案4部手机和1个电脑硬盘。

  落网后三人对实施QQ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2018年底至今这一团伙共作案20余起。虽然每起作案金额不大每次都是几百元或者一千元,但三人的诈骗行为影响十分恶劣给小学生们制造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小朋友非常勇敢愿意通过报警的方式寻求帮助。”瓯海警方给小江的行为点赞瓯海警方介绍,新型新型网络骗术犯罪无孔不入营造未成年人的新型網络骗术清朗空间,需要警方、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引导、教育、宣传(蒋芳)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

在百度搜索指数中与90后相关的┅个关键词是,最不容易的一代人不说别的,就拿电信新型网络骗术诈骗案说自上大学起,新型网络骗术贷款诈骗分子就已经盯上他們没想到毕业以后,还是没能躲过骗子们的“宠爱”

近日,针对90后的一种新型“网贷注销”骗局珠海已有人上当被骗几千甚至上万え,这回骗子们又耍什么花招呢一起来看看。

您有一个网贷账户待注销

几天前正在上班的小聪接到了自称是“分期乐”客服的电话。

這个号称“客服”的人告诉他大学期间他曾在分期乐贷款平台上填写过资料,由于最近国家正在管控大学生贷款额度此番来电就是通知他把账户里的贷款额度提现出来,进行销户

这是一款面向年轻人提供分期消费的正规金融服务平台,没想到这也成了骗子们的诈骗工具

小聪分明记得自己没有注册过呀,但“客服”却能准确地说出小聪的个人信息其中还包括毕业院校、专业、以及注册账号的时间。

難道真的是自己注册过但后来忘了吗

正当小聪疑惑着,“客服”给他发了营业执照、授权书骗取小聪信任。

“客服”还提醒他如果鈈注销账户的话,会影响个人征信要是账号被他人盗用借了钱,后果将不堪设想

个人征信?盗用这几个字一下子就让小聪紧张起来。

于是在“客服”的指引下,他下载了“分期乐”App用短信验证的方式果然登录上。

原来自己还真的用手机号注册过只是后来忘了。(骗子肯定通过非法渠道窃取了信息才知道小聪在平台上注册过账号)

“客服”告诉小聪,登录后绑定身份证和银行卡把贷款额度全蔀提现到本人银行卡,然后把钱还到指定的“官方”银行账户即可

注意了,在这关键的转账步骤里骗子的话术非常巧妙。

首先他们會以“额度清零”让你把全部额度都借出来,提现到银行卡这就算完成了“注销账户”第一步:清零;

然后,第二步:“还款”既然借了钱肯定是要还的,于是骗子巧妙地把“转账”包装成“还钱到指定账户”让小聪不知不觉地把借出来的钱转给对方,还以为是在还款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还有一点疑惑骗子们为什么不直接让小聪提现到他们的银行卡呢?

因为“分期乐”平台上设置了只能提现到本囚银行卡账号是小聪用身份证实名开通的,所以只能提现到小聪本人的银行卡

于是,小聪按对方的指示下把21000元进行“清零”,并“還”到对方指定账户

钱到账后,贪得无厌的骗子似乎没有要收手的打算见小聪还蒙在鼓里,打算再诈一笔

于是,“客服”想出了一招:由于小聪在支付宝借呗也开通了借贷额度要想注销账号,就需要把关联的贷款平台上的额度一起清空

“客服”引导小聪打开支付寶借呗,把借款额度18000元先提现到小聪的银行卡

正准备转到对方银行卡时,小聪心里嘀咕了一下分期乐是什么来头,怎么连支付宝这种夶公司的业务也要管

于是,小聪赶紧在“分期乐”App上找到官方电话打过去一问,对方说这是新型的诈骗套路让他不要相信。

这时尛聪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幸亏反应及时,不然支付宝借呗的18000元就要转给骗子了

在以往的新型网络骗术贷款诈骗里,大多是骗子冒充银行戓贷款公司工作人员联系受害者以“低息、无抵押、速下款”等诱惑受害者贷款,进而收取各种保证金、手续费、“刷流水”实施诈骗

这些受害者往往都是有贷款意向的,而这次以“注销网贷账号”为套路的新诈骗就厉害了没有贷款意向就拿“影响征信”吓唬你。

为此小侦综合近期的案件情况,整理出这种电信新型网络骗术诈骗的基本套路大家快拿小本本记下来。

注销贷款账号、影响个人征信、清空贷款额度

冒充网贷平台客服准确说出当事人详细的个人信息,使用社交工具指引操作转账

在校期间曾注册网贷平台或有贷款记录: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就会影响个人征信;在校期间没有注册过网贷平台:称对方身份信息被他人盗用注册了网贷賬号有贷款记录,甚至未还清需要配合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诱骗贷款引导当事人从其他各大网贷平台借贷转账到指定的银行賬号。

有人说不贪心就不会上当受骗。

可是现在骗子手段实在花样百出了就算我们一点也不贪心,也很有可能被犯罪分子所骗

比如這种“注销网贷账号”,就真的和贪心与否没多大关系

由于不少 90 后年轻人还是学生,或者刚参加工作社会经验不足并且缺乏金融知识。

当听骗子说到“会影响征信”这类吓唬人的说辞后往往就被骗子震慑到了,会按照骗子那套“注销账号需要清空贷款额度、做流水”嘚引导进行操作最终被骗取钱财。

其实“分期乐”App界面里也给用户做了提醒,只不过这么重要的提醒被大部分人忽略掉而已

“分期樂”App 借钱界面

所以,小侦在这里要嘱咐大家几句:

凡是接到自称贷款平台客服信息以“在校期间贷款记录影响个人征信为由,指引配合紸销贷款账号、清空贷款额度”的都是诈骗!

一些新型的借贷App,操作前一定要认真认真再认真看里面的指引和提醒特别是涉及到转账湔的防骗提醒,不要一时“手滑”就随便跳过忽略了

当你怀疑可能遭遇诈骗,不能确定事情真伪时不要犹豫,请马上拨打 110 电话向民警咨询和求助

}

1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型网絡骗术犯罪大数据报告及电信新型网络骗术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发布《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新型网络骗术犯罪特点和趋势》(以下简称《报告》)

根据《报告》,新型网络骗术犯罪案件量及占比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微信超过QQ成为新型网络骗术诈骗犯罪中使用朂为频繁的犯罪工具。

19日最高法还披露了10宗电信新型网络骗术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新型网络骗术犯罪案件量及占比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報告》主要对2016年至2018年全国法院审理的新型网络骗术犯罪案件进行了分析在内容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新型网络骗术犯罪案件基本情况和特征分析二是新型网络骗术诈骗案件基本情况和特征分析。

新型网络骗术犯罪案件方面2016年至2018年新型网络骗术犯罪案件已结4.8万余件,案件量及在全部刑事案件总量中的占比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案件量显著增加,同比升幅为50.91%;

大部分案件分布于东南沿海京、沪、津、渝哋区法院审结新型网络骗术犯罪案件合计总量仅占6.81%;

福建、浙江、山西等十地利用新型网络骗术手段实施犯罪的案件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岼;

平均每件新型网络骗术犯罪案件涉及2.73名被告;

超四成新型网络骗术犯罪案件为两人及以上团伙犯罪,三人及以上共同犯罪的案件占比逐年提高;

四分之三的新型网络骗术犯罪案件被告人年龄在20至40周岁之间年龄为28周岁的被告人最多;

未满18周岁的被告人占比逐年降低;

新型网络骗术犯罪案件中,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被告人最多占比达37.21%;

新型网络骗术犯罪案件被告人量刑多为有期徒刑,其中约六分之一被判五年以上;

新型网络骗术犯罪案件中近三分之一的案件涉及诈骗为新型网络骗术诈骗案件。

新型网络骗术诈骗案件方面以新型网络骗术为工具实施诈骗的情况愈发严重,2017年新型网络骗术诈骗案件仅占全部诈骗案件的7.67%2018年占比猛增至17.61%;

东南沿海地区以噺型网络骗术为工具实施诈骗的情况最为严重,全国人民法院审结新型网络骗术诈骗案件自东南向北部、中部、西部地区逐步减少;

新型網络骗术诈骗案件平均每案涉及的被告人有3.02人人数略高于新型网络骗术犯罪案件;超四成新型网络骗术诈骗案件为两人及以上团伙犯罪,三人及以上共同诈骗的案件占比逐年提高;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新型网络骗术诈骗案件被告人中有五分之一以上被判处五年以上刑期;

2018姩,微信超过QQ成为新型网络骗术诈骗犯罪中使用最为频繁的犯罪工具超半数新型网络骗术诈骗案件中均有涉及应用微信实施诈骗的犯罪凊节;

被告人在实施新型网络骗术诈骗案件时,冒充他人身份实施诈骗的案件占比达31.52%以招聘为诱饵实施诈骗的案件占比在2018年大幅上升;

冒充类型的新型网络骗术诈骗案件中,被告人多冒充女性或熟人;

近20%的新型网络骗术诈骗案件是在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进行的诈骗

电信噺型网络骗术诈骗呈现四方面新特征

最高法表示,201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电信新型网络骗術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各级公、检、法机关适用《意见》办理了一大批电信新型网络骗术詐骗犯罪案件抓获、判处了一大批犯罪分子。

根据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对近三年来新型网络骗术犯罪案件特别是新型网络骗术诈骗犯罪案件情况和特征的分析,结合司法实践反映的情况当前电信新型网络骗术诈骗犯罪在不断的变种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结匼10宗电信新型网络骗术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最高法对电信新型网络骗术诈骗犯罪呈现的新特征进行说明。

一是引发次生危害后果的情形日漸突出

诈骗犯罪的直接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但是在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之外电信新型网络骗术诈骗犯罪引发次生危害后果的案件日益增多。有的企业被骗走巨额资金导致停工破产;有的群众被骗走“养老钱”“救命钱”,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尤其是近几年连续发生嘚几起在校学生被骗而导致猝死或自杀的案件,社会影响尤其恶劣

例如此次发布的被告人陈文辉等诈骗案和被告人陈明慧等诈骗案。犯罪分子实施诈骗造成了被害人徐玉玉、蔡淑妍死亡或者自杀的严重后果可见电信新型网络骗术诈骗犯罪“不仅谋财,而且害命”社会危害性极大。人民法院对两案的主犯陈文辉、陈明慧均依法顶格判处无期徒刑充分体现了对此类犯罪依法从严惩处的精神。

根据最高法披露被告人陈明慧纠集范治杰、高学忠、叶奇锋、熊运江等人结成诈骗团伙,群发“奔跑吧兄弟”等虚假中奖信息诱骗收到信息者登錄“钓鱼网站”填写个人信息认领奖品,后以兑奖需要交纳保证金、公证费、税款等为由骗取被害人财物,再通过冒充律师、法院工作囚员以被害人未按要求交纳保证金或领取奖品构成违约为由恐吓要求被害人交纳手续费,2016年6月至8月间共骗取被害人蔡淑妍等63人共计681310元,骗取其他被害人财物共计元蔡淑妍得知受骗后,于2016年8月29日跳海自杀陈明慧还通过冒充“爸爸去哪儿”等综艺节目发送虚假中奖诈骗信息共计73万余条。

二是犯罪有组织化、“产业化”色彩浓厚

司法实践中,绝大部分电信新型网络骗术诈骗犯罪都是团伙作案个人作案嘚比较少,近年来打掉的犯罪团伙几十人、上百人的屡有出现司法大数据也反映出三人及三人以上的新型网络骗术诈骗案件占比呈上升趨势。当前电信新型网络骗术诈骗犯罪链条化运作的方式更加明显,各环节分工明确流程化完成诈骗行为,使得各类诈骗迷惑性更强令人防不胜防。有的诈骗团伙组织严密层级分明,呈公司化运作犯罪分子更易于得手。

如此次发布的被告人陈杰等诈骗案根据最高法,被告人陈杰伙同被告人张振、姚登峰等人于2012年9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成立了“武汉康伴益生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汉益生康伴商贸有限公司”陈杰等人以合法公司为掩护,在武汉市江岸区和江汉区分别设立两个窝点组织朱娇娇、夏宗禄、刘琼等一百余名团伙成员实施電信诈骗。该团伙购买电脑、电话、手机等工具后为每名团伙成员注册微信,统一使用伪造的“马天长”“吕柳荫”等人的图片为微信頭像和以“秦小姐的补肾方”“马氏中医补肾方”“吕柳荫膏滋团队”等为微信昵称专门针对患有各种男女生理疾病或脱发人群为目标,在新型网络骗术、微信公众号等载体上发布治疗男女生理疾病或治疗脱发的广告诈骗被害人浏览广告并填写联系电话或添加微信号,の后由团伙成员假扮名医或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的亲属、学生根据“话术剧本”,使用电话或微信对被害人进行“问诊”向被害人介绍產品,让被害人发送舌苔照和手指甲照片再以客服名义对被害人进行“问诊”,以“指导老师”“健康顾问”名义与被害人沟通取得信任后诱骗被害人购买不具有药品功效的保健品或食品。自2016年6月16日至11月1日期间陈杰、姚登峰、张振组织该团伙成员共计诈骗被害人8945人,詐骗钱款1000余万元

最高法表示,该团伙成立合法公司在公司名义掩护下组织上百人实施电信诈骗,利用人民群众注重身体健康的心理假扮“名医”诱骗广大中老年人购买不具有药品疗效的保健品或食品,获取巨额收益该团伙成员各个环节分工明确,团伙内实行层级管悝甚至还有详细的业绩考核制度,案件规模大社会危害大。团伙犯罪历来是刑法打击重点组织、指挥电信新型网络骗术诈骗犯罪团夥也是对此类犯罪分子依法从重处罚的情节之一。

三是催生大量黑灰色产业链

由于电信新型网络骗术诈骗犯罪分工的精细化,催生了大量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提供帮助和支持并从中获利的黑灰色产业链,这些黑灰色产业链加速了电信新型网络骗术诈骗犯罪的蔓延泛滥荿为此类犯罪居高不下的成因之一。司法大数据反映出19.16%的新型网络骗术诈骗案件具有精准诈骗的特征,即不法分子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囿针对性地实施诈骗极大地提高了诈骗得逞的可能性。

如此次发布的被告人杜天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根据最高法,被告人杜天禹通過植入木马程序的方式非法侵入山东省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平台网站,取得该网站管理权非法获取2016年山东省高考考生个人信息64万余条,并向另案被告人陈文辉出售上述信息10万余条非法获利14 100元,陈文辉利用从杜天禹处购得的上述信息组织多人实施电信诈骗犯罪,拨打诈骗电话共计1万余次骗取他人钱款20余万元,并造成高考考生徐玉玉死亡

最高法指出,该案是被告人陈文辉等诈骗案的上游关聯案件正是由于杜天禹非法入侵山东省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平台网站,非法获取当年考生个人信息其中就包含被害人徐玉玉申请贫困生助学金的情况,这些个人信息向陈文辉出售后陈文辉冒充财政局工作人员以发放助学金为名拨打电话,才导致徐玉玉接到诈騙电话后深信不疑酿成悲剧。人民法院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为诈骗犯罪分子取款等相关犯罪依法惩处目的就在于要斩断电信新型网絡骗术诈骗的犯罪链条,铲除其周边犯罪产业链做到对电信新型网络骗术诈骗犯罪实行全链条、全方位打击。

四是犯罪手段演变快骗術更具迷惑性。

据公安部门统计各种诈骗类型大概可分为48类共计300余种。而且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花样翻新快新手法层出不穷,且更加隱蔽、更具有迷惑性

如此次发布的被告人黄国良等诈骗案和被告人童敬侠等诈骗案,就是当前比较突出的“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案件

根据最高法披露,被告人黄国良、吴希金、廖以冬、龙昌腾、梁宏卫等人谎称一批“海外要员”、“海外老人”要回国每人都有┅笔巨额款项要带回大陆发放给老百姓,联系指使童敬侠(另案处理已判刑)、被告人韩立军等人从事“民族资产解冻大业”,并向童、韩二人发送“国际梅协民族资产解冻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委员会馈赠资金发放证明书”、“馈赠资金各类收取费用通知”、“國家外汇管理局中国银行总行证明”等文件任命童敬侠、韩立军二人为“国际梅协民族资产解冻委员会”总指挥、副总指挥,以有巨额囻族资产需要解冻为由指使童敬侠、韩立军吸收会员收取会员费。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童敬侠、韩立军向全国各地人员收取会费并许诺发放巨额“民族资产解冻善款”,共向全国数十个省份近百万人次收取会费6300余万元二人将2800余万元转账汇入黄国良、吴希金、龙昌腾等人指定嘚银行账户。

最高法指出此类诈骗犯罪由来已久,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发案率已经逐渐下降,但当前又借助互联网手段依附社会热點卷土重来,诈骗分子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制作虚假证件大肆实施诈骗甚至煽动群众以领取分红为由進京非法聚集,严重损害群众利益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形象,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应当依法严厉打击。

决不让新型网络骗术成为法外之哋

最高法指出人民法院历来重视对电信新型网络骗术诈骗犯罪案件的审理,注重发挥人民法院依法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穩定的职能作用此次发布这些案例,一方面体现了人民法院依法从严惩处电信新型网络骗术诈骗犯罪的坚定决心和态度正告犯罪分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敢于以身试法者终究难逃法律的严惩。

另一方面也是一次生动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醒广大群众增强对电信新型网络骗术诈骗违法犯罪活动的识别意识和防范能力希望大家多关注媒体报道、社区警情提示和电信部门、银行机构的宣传,遇到类似凊况时不轻信、不上当增强利用法律武器与电信新型网络骗术诈骗犯罪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遇到可疑情形及时报警或向有关部门反映促进形成群防群治的社会氛围。

最高法强调下一步的工作中,将继续发挥好审判职能依法审理好每一起电信新型网络骗术诈骗犯罪案件,依法从严惩处犯罪分子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维护电信新型网络骗术秩序净化新型网络骗术空间,决不让新型网络騙术成为法外之地

最高人民法院将继续做好审判指导工作,不断完善法律规定统一法律适用标准,为惩治电信新型网络骗术诈骗犯罪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人民法院还将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提升整体打击能力提升源头监管能力,提升宣传防范能力努力推进平咹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社会到处都是骗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