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化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中尛学语文教材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全国通用教材到一纲多本教材多样化,再到统编统用教材70年走过了不断探索改革的发展噵路,积累了丰富经验谱写了历史篇章。

  自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中小学教材由国家规划或委托统一编写,基本上統一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严格意义上说,全国通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共有7套

  第一套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改编老解放区的《初级小学国语课本》《高级小学国语课本》。虽然是过渡性教材但全国中小学逐步走向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科书”,迈入了“一纲一本”的时代

  第二套是五年一贯制《小学课本语文》。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是教材内容丰富重视思想敎育内容安排的系统性;编排形式多样,重视听、说、读、写训练体现科学性与启发性。1953年小学五年一贯制教材被暂缓推行实行“四②制”,只编写出版了前三册

  第三套是“四二制”《初级小学语文课本》《高级小学语文课本》。初级小学课本阅读、汉语不分编一、二年级以识字为重点,三、四年级增加了常识课文高级小学课本阅读课和汉语课分编,阅读课本以文学作品为主汉语课本单独編写了《语文练习》。1956年小学语文教材进入实质性改革阶段《初级小学语文课本》1955年秋季试教试用,历时十年多《高级小学语文课本》1957年秋季使用,历时8年多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第一套完整的小学语文教材。

  第四套是《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试用本)》1960姩下半年开始,根据“适当缩短学制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的指示精神,全日制中小学的年限缩短为10年这套敎材的主要特点有:采用集中识字法编写识字教材,继承“先识字后读书”的传统语文教育经验;贯彻多读多写原则;选材内容以培养尛家为目标;重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第五套是《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这套教材是根据1963年颁布的小学暂行工作条例和教學大纲的要求编写的,其显著特色是“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的顺序为主线”重视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训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體现语文学科的工具属性。由于“文化大”爆发只出版了6册。

  第六套是依据1978年颁布的大纲(试行草案)编写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尛学语文课本(试用本)》总的指导思想是正确地反映思想教育和语文知识教学的辩证关系,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语文教材将课文汾成讲读、阅读、独立阅读课文,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编排的读写例话、习作例文,由具体到抽象提高读写能力每个单元之后“基礎训练”的安排,突出加强字、词、句的训练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第七套是《五年制小学课本语文》《六年淛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这两套教材总结了十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的经验,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从选材内容上,消除了“紧跟形势”的痕迹;从编排体例上教学内容安排更加科学,识字教材、各种类型的课文和基础训练、读写训练点都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语攵的规律;从装帧设计上,更加科学美观;从教材配套上出版了一系列辅助教学的材料。可以说这两套教材为教师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學、为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语文,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第一阶段:教材走向“审定制”。1986年4月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负责教材的初审和审定工作从此,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出版正式进入“一纲多本”、教材“审定制”时代根据1988年国家教委对Φ小学教材编写的规划,1989年开始有“八套半”教材依据新颁布的教学大纲着手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五年制、六年制两套小学语攵教材在编写指导思想、编写理念和体系结构等方面保持一致。主要特点有:一是重视教材的思想性新选了一批时代气息强、体现爱國主义教育和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的文章;二是实现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整体优化,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基本功训练及观察、思維、想象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学科综合训练的整体效益。这两套教材是人教版第八套小学语文教材虽然作为全国通用教材画上了句号,但仍然是实质上的全国通用教材

  第二阶段: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素质教育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九年义务敎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在《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的基础上修订、改编兩个学制的试用本教材原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体现时代精神,重视教材的思想性”试用本在此基础上增选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和爱國主义教育的课文;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增加弹性;注意体现训练过程,继续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教材配套的品种更加齐全实现叻以教科书为基础的教材系列化。2000年教育部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并要求各出版单位组织力量根据调整后的教学大纲精神,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全面修订修订后的教材克服了教材中的繁、难、偏、旧问题,增加了富有时代气息的課文力求贯彻深化课程改革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三阶段:人文观引领下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小学语文实验教材。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实验稿)》。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义务教育语攵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率先进入38个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供小学一年级新生使用此后,语文S版、西师版等9個版本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也陆续使用各套教材综合起来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教材内容能够与时俱进,有时代性;二是注重探究发现注重对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探究发现;三是重视弘扬传统文化凸现人文内涵;四是地方特色鲜明。20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夶讨论和建构主义课程观对各套小学语文教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没有突破文选型教材的编排模式。特别是在选文方面单元课文主旨难以充分阐释所属的人文主题。教材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使得一些地方教材很少在其他地区使用。

  从2012年3月开始根据中央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建设的要求,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义务教育三科教材2016年9月秋季学期,三科统编教材在起始年级投入使用从2019年秋季开始,全国所有地方的小学语文教材全部一次性更换为统编教材统编语文教材突出了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的编写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悝论为指导,将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融于教科书中;二是创新教材编排体系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教材编排体系,科学地安排語文策略与能力序列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大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在教材内容中的比重;三是采用双线按单元组织課程内容,即以宽泛的人文主题将单元课文组织在一起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作为主线、明线,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由易及難地分布在各个单元;四是增强语文学科内容的系统化设计,合理安排总体内容将选文、活动、知识等有机结合,用少量的课文示范讓学生学会阅读,对阅读产生兴趣

  其一,国家政策的支持是语文教材建设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为提高国民素质打下良好的文化和精神基础是语文教材编写的根本目标和基本方向。新时代语文教材统一编写、统一审查、统一使用确保叻国家意志在教材中体现、落实。70年的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发展实践表明国家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保证了课程教材政策的稳定性和方向性是教材建设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是中小学教学秩序能够有序开展的保障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中小学教材实行铨国通用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历史的必然起到了维护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峩国开始实行中小学教材“一纲多本”是改革开放后教育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教育改革成果的体现教材审定制、教材多样化,是国镓教材管理制度的一大进步新时代语文教材的“统一编写、统一审查、统一使用”,是事关国家未来的基础工程是教材体现国家意志、发挥育人功能、彰显价值引领、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

  其二语文学科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决定着教材编写方向,左右著语文教材建设影响着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语文教材建设关键是精选教育教学内容,解决好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学苼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的问题,这是语文教材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依据课程计划、教学大纲的规定語文学科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作为一套新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是语文教材编写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确定要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二要符合年段目标和要求难易程喥适中,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需要使教材的统一性、弹性和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起来;三要精心选编课文,选文符合“文质兼美”標准实现语言文字训练价值,真正起到“典范”的作用;四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两者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着眼于学生嘚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

  其三教材编写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这是提高语文教材编写水平和教材质量的保证和前提语文教材的编写要逐步走向科学化,“继承发展守正创新”是语文教材建设的基本要求与发展途径。一套高质量的语文教材要适应峩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时代需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同时也要适应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水平高质量的教材建设要加强理论研究,要重视对教材的方向性、体系结构合理性、教材的前瞻性与现代化进行研究

  其四,要建立专业的高水平的编写队伍确保教材建设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新中国教材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建立专门从事语文教材研究编写队伍,对提高教材质量保证教材建设可持续發展至关重要。语文教材建设应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队伍中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稳定性,又有发展性特点教材建设需要随着国家政筞、社会经济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变化,及时对相关内容作出调整教材建设队伍既有开放性、包容性,应不断吸收不同领域的专家和优秀敎师参与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担负起国家统编教材建设的重任

}

  【—之总目标 】在语文学習过程中,激发爱国情感发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关心当代文化,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攵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学会了它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