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智慧超过司马懿诸葛亮亮,实力超过孙刘,在215年为什么没办法统一中国?

毛泽东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军事家曾对司马懿诸葛亮亮的战略眼光给出过精当的评论,从军事方面的专业眼光看司马懿诸葛亮亮最大的战略性失误就在于分散兵力:“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司马懿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毛泽东:《读姚鼐编<古文辞类纂>苏洵<权书>十<项籍>批语》)在一个贫穷的农业时代,好不容易才从农民那里动员来的有限人力物力未能恰当地集中用于主攻方向,这就是毛澤东判定其必败之因

民间传说中司马懿诸葛亮亮是周知“前五百年、后五百年”的先知,在普通人的心目中司马懿诸葛亮亮被捧得很高,以至于到了无须搜集必要的信息就能够做出正确决策的“智慧化身”有民间谚语说“前朝算师司马懿诸葛亮亮,后朝算师刘伯温”此种对司马懿诸葛亮亮的想象方式,是解释重大历史和政治事件缺乏明晰逻辑的结果人们不能够从已有的材料和结果之间梳理出来起碼的逻辑因果关系,不得不构建出一个无所不能的人让他去填补军事决策中间的逻辑空白。

司马懿诸葛亮亮用兵在演义中间也渲染得神乎其神究竟司马懿诸葛亮亮实际上用兵能力如何呢?这很值得剖析一番

司马懿诸葛亮亮在草庐之中向刘备展示他精心制作的ppt(图片来源:电视剧截图)

据史书记载,司马懿诸葛亮亮初见刘备时就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鋒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蜀书五·司马懿诸葛亮亮传》)

在这一段話中间蜀汉后来的几个战略要点都具备了,安抚少数民族地区对孙权试图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在地盘上争取荆州和益州作为前进的出發点,由于各种偶然和必然因素的合力作用这几个战略要点大体上成为后来的主观努力方向。

我们今天有了“放马后炮”的优势可以檢验司马懿诸葛亮亮最初的设计到底合理还是不合理,这个设计中间最大的问题在于:据有荆州和孙吴战略伙伴关系之间的互不兼容性——孙权方面把夺取荆州视为优于战略伙伴关系的目标这个巨大的潜在风险未能得到预先的重视和评估,结果导致关羽败亡和刘备的报复性用兵牵动整个的战略大势。同时占领益州地域,结果是一种地理上的“自囚自困”——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运输成本过高的不合理的戰略出发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北部,红圈内是蜀汉政治核心地带也是人口相对比较稠密嘚成都平原

以今天的眼光看这段话,司马懿诸葛亮亮的历史科目和地理科目——“文综”知识——考试不及格高祖是以汉中和关中盆地莋为出发点而不是偏远的成都平原。而后来拿到手的益州地处四川盆地西部,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大军进出都很不方便其重心成都岼原过分远离中原大地。从地理角度看此地只适合作为“偏安王朝”的根据地——敌对力量的进攻永远都是处在“劳师以袭远”的不利態势中间,但却不适合作为“争天下”的前进立足点否则自己的每一次出击,都将是“劳师以袭远”的不智之举换言之,司马懿诸葛煷亮无论是对历史经验援引还是对益州的战争潜力和成本的估计,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误判

刘邦确曾把汉中盆地作为根据地,此地经過陈仓道就进入关中地区沿着汉水前出就是中原地带,后勤补充和进退方便都远非益州可比

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错误看法,把整个四〣盆地都看成“天府之国”这很不准确,真正有自流灌溉设施的都江堰罐区不到全川面积的百分之一而且历史上全盛时期的灌溉面积(清代中叶)也不到300万亩,在没有化肥的古代岁月里这些田地只够支持百把万人的温饱生活。

此外川中、川东、川北的丘陵地带受旱災威胁很重,农业条件都很差故此,过分高估四川盆地支持长期战争的潜力是不符合实际的。司马懿诸葛亮亮说益州“沃野千里”吔明显过度高估了益州的战争支持潜力,结果是经济方面的“占便宜思想”妨碍了正确的政治判断导致战略方面的失误。

此外司马懿諸葛亮亮也很重视荆州作为前进基地的地位,但这一合理设想处在不可控状态孙权一方不放弃荆州的僵硬态度,自始至终都是联盟无法荿立和持续的原因我们今天知道,三国时期江汉平原尚未开发出来湖南湖北地区可资利用的耕地,集中分布于中国地形第二三级阶梯嘚结合部由南向北分布于常德、宜昌、襄樊一线,过了方城垭口之后就与曹操的核心地盘——南阳相接了

今天沟通南北交通的京广铁蕗沿线,当时还是壅塞不通的地域在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之前,最重要的南北交通线就是沿着南阳盆地南下经襄樊、当阳到长江。当时蓸操就是沿着这条路线追赶刘备的那时的南北交通要冲实际上也只有这条路线。而三国时期的南北对抗局面双方用兵和攻防,大体上吔是沿着这条路线来展开的

司马懿诸葛亮亮想要北伐中原,关键也在于要集中有限的兵力不能东击孙吴、北抗曹操,所以“孙刘同盟”就成为北伐战略的一个关键支撑点。问题在于这个支撑点很不牢靠荆州是一个理想的北伐出发点,司马懿诸葛亮亮想要留在手里還派关羽领大军长期守备;而孙权总是谋划着要夺回荆州;而曹操施加的军事压力也沿着南北要道指向这里;因此,关羽镇守荆州实际上處于腹背受敌的不利态势

关羽军猛攻樊城,被吕蒙偷袭

考虑到古代交通困难运输成本极其高昂,如果没有附近的土地赋税支撑要在荊州维持住一支大军的供给,那是很不容易的;公元215年夏天孙权就已经派兵夺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还要关羽让出南郡经过协调,南郡、零陵和武陵三郡归刘备方面关羽的军饷就更加成问题了,所以率军出击襄樊结果后方空虚为吕蒙所趁。

正是在这个方面历史叙述有很不可靠的地方,往往过分看重关羽对孙权方面态度不好须知战略同盟不是“朋友个人感情起作用”,而是很现实的利害关系計算孙刘同盟无法维持的内在逻辑是孙权想要占据荆州,这等于取消了双方缔结军事同盟的唯一共同利益此时,司马懿诸葛亮亮仅有嘚理性选择是:放弃荆州并撤回关羽大军孙权方面否定刘备据有荆州,实际上就取消了战略伙伴关系的全部利益基础而司马懿诸葛亮煷如果不想要两面对敌的话,就只能够撤回关羽大军西去益州让孙权方面独抗曹操。

孙刘联盟之所以无法成立关键在于孙权方面坚持否定刘备方面的应得利益——保留荆州地域作为关羽大军的给养基地,如果关羽大军停留在荆州附近还由益州远距离运输给养的话那显嘫是一种“自带干粮的五毛”行为,而不是什么战略伙伴关系在孙权誓夺荆州的目标之下,不论关羽如何处理双方关系同盟破裂是早晚的事情。

孙刘同盟的内在的风险和利益分配合理搭配的条件下应该是这样子:荆州地域处北方军力南下的要道,驻守此地意味着长期媔临曹操兵锋的威胁不要说实际作战,就算是保持着一个有效的防御态势都将是一笔非常大的人力物力消耗,付出这个“高成本”的┅方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收益”来平衡——而唯一的合理“收益”,只能是把荆州的赋税——襄樊至常德的狭长地带无条件地划归刘备

支持战争的潜力如何,可以把最主要的支持因素提炼出来进行对比美国学者克莱因提出“国力方程”,他把一个国家的国力分为两部汾:第一部分由三项构成其中基本实体包括领土和人口,经济能力主要包括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军事能力包括技术和投放能力;第二蔀分为战略意图和国家意志两项。第二部分中的两项最高分为1分最低分为0分。可以看出第一部分基本上与经济和技术相关的,可以称の为“有形实力”第二部分是力量运用的主观方面,可以称之为无形实力那么竞争性的国力就等于有形实力和无形实力之乘积。

国力=(基本实体 + 经济能力 + 军事能力) ×(战略意图 + 国家意志)

虽然今天的国家竞争与古代有别但是,克莱因对最基础的战争潜力个支持要素方面的看法还是具有参考价值的。我们知道商鞅变法的主要政策就是奖励“农战”——业农和战功,秦朝搞了“二十等爵”并把这个與个人获得财产和入官机会相联系这显然是为了把“虚衔”与“实利获得”的机会进行绑定,在政府不付出巨大实利的基础上去激励人們的努力意愿目的显然是为了提升国家竞争力量,以及向民众输入强烈的为国立功意识

从长江流域土地开发和人口增长的历史看,南丠朝时期桓温当荆州刺史时期荆州地域的江汉平原开始得到初步的开发,宋金对恃时期大量人口南迁对这一地带开发的加速作用很大奣代长江北岸大堤合拢,意味着江汉平原的开发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清代康乾之世,长江大堤南岸也得以合拢这是洞庭湖平原得到开发嘚决定性标志。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新开发的高生产性耕地使得传统农业时期获得了一个剩余产品率嘚反常高值区。宋代对杭嘉绍平原的短期快速开发也一样获得了剩余产品高值区的美名“苏湖熟、天下足”。

因此在三国时期,长江鋶域各地的状况都存在着开发不足与人口稀疏的现实,直到唐代杜甫的眼里江南还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江南瘴疠地”这对比开发程喥相对高企的北方区域而言,单位地域面积提供的支持战争的潜力要小很多也就是说依据克莱因国力方程其有形实力项目的总和不高。曆史上通常是北方统一南方而不是相反,这是与基础性的战争潜力有关的民国年间史学家吕思勉直言,宋代岳飞抗金之失败是因为确實打不赢其依据还是很充足的——南宋的半壁江山其战争潜力很有限。

当时开发程度很低的益州南部区域

直到元末明初朱元璋才以南方为基地打垮蒙元政权,这个要算是历史的第一次逆袭后来还包括民国的北伐胜利,都是南方开发程度上升支持战争潜力大为提高之後的状况。

从管辖地域的人口与农业开发程度出发可以较为准确地评判荆州地域的战争支持潜力。后来关羽失败其实早就有必然性,囿一个孙权这样的“猪队友”——想要垄断全部收益却不明了实际风险孙权这么干,对自己一方是很有利的假如关羽大军驻扎在荆州附近,共同分担曹操的压力同时却远从益州运送给养,显然刘备一方会因此大为削弱,曹操一方的大部分压力也有关羽大军承担关羽大军的眼皮底下荆州大部分地域的赋税还能够收入府库。

在孙权的设计里面关羽大军就是一种纯粹的“自干五”角色。不过最精明嘚人其实就是最愚蠢的人,孙权要想占尽一切便宜的行为最终从根本上破坏了“(孙刘)两弱联手抗一强(曹)”的战略态势,在加速叻自身灭亡的同时还帮助北方预备了更早统一的最优战略态势。

荆州这个地域作为进攻的出发点还算是可取的,在防御态势下因为缺乏回旋纵深和据险自守的地形条件很容易为敌方所乘。

这个地理条件上的严重缺陷在历史上不止一次暴露出来,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前历史上荆州低于曾经两次被敌方攻破,第一次是公元前506年被伍子胥率吴国军队攻破第二次是公元前279前被秦国名将白起拿下,第彡次才是公元221年吕蒙“白衣渡江”和关羽的失败关键原因就在于襄樊—荆州—常德一线缺乏纵深,南方当时是尚未开发的蛮荒山区西邊有大山与四川隔阻,东方是壅塞不通的沼泽和山岳地带北方就是曹魏的重兵防线。而长江水道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很难有效封锁通瑺情况下是很便于进攻方从上游或者下游经水道来攻,骤临强敌的荆州是很难从外部取得支援的而且地形上也基本无险可守,很容易为敵方的优势兵力所乘

后来刘备兴兵报仇,从川中东下竟然费时7个月所耗费的时间之长,足以说明到荆州相对于蜀汉重心地带的“孤立”态势

以此而论,司马懿诸葛亮亮在规划天下时就有着巨大的弱点:一是孙权方面的决策不是他所能够控制的,二是地理知识匮乏因洏缺乏明晰的决策信息这些都不是凭个人智慧所能够超越的。大体而言战略的相关要点都还在司马懿诸葛亮亮的掌握之中——对孙权偠和,甚至关羽死后还苦谏刘备不要对非战略方向用兵都能够体现出高明之处。

后主刘禅(图片来源:电视剧截图)

刘备死后司马懿諸葛亮亮获得了很大的自由裁量的权力,刘禅曾说“政归葛氏祭则寡人。”在东征失败后的不利形势下他先是安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區,然后开始规划已久的北伐这个时期,战争受地理距离的限制就严重地暴露出来了。

孙子兵法上说:“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孙子·用间第十三》)古代的运输成本极其高昂,用人力转运粮食,每走一百公里,运费就得消耗掉四分之一司马懿诸葛亮亮发明的木牛流马似乎是一种人力车运输,这大约可以把运费降低一半如果有车道可鉯用上牛车马车,运费下降为每百公里八分之一左右古代只有水运费用才相对低廉。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木牛流马复原品

一般而言若無运河完全依靠陆地运输,不管有无木牛流马五百公里之外的长期战争是不能完全依赖后方支持的。而从蜀汉的重心成都平原出发穿越夶巴山和秦岭到北伐前线的直线距离都已经超过了800公里,司马懿诸葛亮亮在前线常因粮尽而退兵这说明当时的技术和道路条件下“距離”是何等重要。

公元227年春天司马懿诸葛亮亮到汉中预备北伐,曹魏君臣讨论如何应对魏明帝曹叡想要发兵对攻,问散骑常侍孙资的意见孙资回答说:“夫守战之力,力役参倍但以今日见兵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摄强寇镇静疆场,将士虎睡百姓无事。数姩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敝”(《资治通鉴·卷第七十》)在相互抗衡的战争中间,曹魏方面能够深刻认识到如何有效地节约民力兵力,按照孙资的估算,进攻方所承担的“力役”数量要比防守方多出三倍。

司马懿诸葛亮亮对曹魏采取攻势确实如《出师表》所言体现了他忠于对先帝承诺的事业心,也正因为如此在交战双方之间就承担了大部分“运输成本”,曹魏的战争消耗因此远远少于蜀漢

此外,曹魏对南方持守势还有分化孙刘同盟的实际效果。如果曹魏采取攻势在共同的敌人面前孙刘同盟就易于巩固,反过来采取止息干戈的态度,反而有助于突出孙刘的内部矛盾导致其内讧。其实这一对策曹操在对付袁绍余孽时已经用过一次,袁绍的儿子袁熙、袁尚失败后往投辽东太守公孙康有人建议出兵去打,曹操却坐等公孙康自己去解决他们因为他已经准确地把握到了公孙康的小算盤:“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结果当然被他料中了。

蜀汉末年邓艾大军偷渡阴平

等到司马懿诸葛亮亮死后,其继承人姜维更为频繁地采取出击战略长期战争耗竭了蜀汉的人力物力资源,力量过分集中於进攻以至于不能维持起码的防御需要,这个弱点被对方充分地把握到了结果公元263年蜀汉亡于晋将邓艾的一次远程奇袭。

鲁迅曾经说Φ国有些文人是永远的风派对这些人而言:“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愙;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但是,对于曹操和司马懿诸葛亮亮的历史评价中间,我们看到的是相反的情形,这很值得玩味。

在这个巨大的反差中间“正统观念”当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司马懿诸葛亮亮的“人格魅力”因素也很突出:为人勤谨、忠于承诺至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勇于承担失败责任和自我批评,这些都明显提升了他在世人心目中间的哋位

今天,人们在教授们的教育之下不仅淡忘了司马懿诸葛亮亮的缺点和不足,而且他可取的一面越来越被放大在今天的汉语读者Φ间司马懿诸葛亮亮三个字已经等同于“智慧”的表征。

在另外一个方面司马懿诸葛亮亮的地位过高,意味着我们对于历史和政治的认識还处于极其幼稚的阶段上司马懿诸葛亮亮的过高地位,在逻辑上意味着我们所依赖的历史教授们还无法根据材料做出起码靠谱的历史和政治分析,实际上意味着历史写作还远没有走出“说书”阶段只能够粗略地把重大历史和政治事件及其解释都寄托在某些选定的人格化形象身上。

}

第一章 司马懿vs曹操

——司马懿和蓸操的智谋大比拼

说起来司马懿和曹操还真有点相象,都是很有才干、很有谋略的人而且两个人都是为自己的后代扫除了子孙夺位的障碍,

由子孙夺位然后子孙在封自己一个帝位。不过这两个人的能力到底谁强谁弱?谁的智谋更胜一筹呢

1.装病骗曹,混淆视听

司馬懿(公元179年—公元251年)魏国后期卓越的军事家,字仲达三国时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

多谋略,善权变青少年时,就得到当时名士们的品评赞扬大名士崔琰曾说“聪亮明允,刚断英特”初为曹操主簿,后任太子中庶子

为曹丕所信重。魏明帝时任大将军,多次率军对抗司马懿诸葛亮亮为魏国重臣。明帝死又以太尉奉遗诏与曹爽同辅政。曹爽欲夺其权

司馬懿应变机诈,卒诛曹爽专国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独专朝政。后其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谥司马懿为宣帝

然司馬懿的仕途可谓坎坷无比,挫折重重首先是有才不能施,有能无处展的魏武帝时期但这依然埋没司马懿的超人的才能,

他可谓棋高一籌步步为赢。

出身大士族地主的司马懿在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被郡政府举为上计掾此时曹操刚刚掌权,当他得知司马懿的名声后

便决定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早已看出汉朝已国运衰微朝廷大权实际上已落入曹操之手。他本属大士族之裔而曹操乃宦官之後,

怎肯屈节事之于是便不愿意应召,但是又不敢得罪曹操就想了一个计谋假装得了风瘫病,拒绝征辟曹操一向机警而多疑,

马上僦怀疑司刀懿是在借故推辞于是就派了一个刺客深夜闯进司马懿的卧室去察看虚实。

从这一幕方可看出司马懿的高超棋局用“烟雾弹の术”躲避此劫,历史上因此而成功脱险的也为数不少

像赵国的文相蔺相如也因装病而少了很多与武将谦颇的纵多冲突;还有明朝大画镓唐伯虎也曾为了脱离叛逆乱党也曾装疯弄痴而幸免杀身之祸。

这种做法表面看来好像很懦弱是胆小之人所主张的一种做法,其实则是┅种麻痹敌人得以自保的最佳办法。

司马懿就运用这一次装病事件成功的逃过了曹操的眼睛。他同所有成功者一样都善于用计用策茬危难来临之际,保持镇定自若的心态

接着我们就来看他是如何从容应对曹操所派来的刺客的利刃的。

面对曹操的招幕司马懿虽多才哆智,随机应变利用装病这招企图蒙骗过关,但依然会引起天生多疑的曹操的警惕于是曹操便深夜派人试探。

那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傍晚时分一个刺客穿墙越屋来到司马懿的寝室,一进去果然看到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刺客想要一试司马懿病的真假

手挥寒光闪闪嘚利剑,猛地刺向司马懿他以为司马懿要不是风瘫,一定会吓得跳起来但警觉的司马懿察知刺客到来,立即悟到这是曹操派来

验察他嘚病情的于是干脆来个将计就计,毅然放弃了一切逃避求生、自卫和反抗的努力装着风瘫病重的样子,仍直挺挺地躺在那里

瞪着眼朢了望刺客。刺客这才不得不相信收起利剑向曹操汇报去了。

司马懿在这里所表现出的冷静、沉着随机应变和临危不惧的精神,都乃囚成功所必须具备之优良品德纵观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无不具有这种心态。

草船借箭中司马懿诸葛亮亮在关键时刻仍能镇定自若,饮酒莋诗;淝水战役的指挥者之一谢安在大敌当前也依然临危不惧,从而大获全胜

给中国战争史写下了以少胜多的辉煌一页。还有上面所提到的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这段故事倘若当时刘备太过于紧张,而将心中

的计划泄漏出来了他也就不能为历史所记载了。

而相反的假如在攀城战役中,只凭曹操的慌张行事则魏军早已被击败了,而正是因为司马懿的全面分析冷静应战,才解了樊城之围;

还囿败走麦城的关羽正是因为当时不知道静下心来想办法,才会落得被杀的下场

无论是何时何地,要想永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困境箌来之时,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做到头脑清醒,全面分析形势才能找到最佳的突破口,

而对于司马懿诸葛亮亮等人的优点司马懿也都具备,这也是司马懿得以常胜的缘故

在历史舞台上拼杀,遭遇到种种不幸与危难是常有的事面对这些突然来临的困境,有的人能泰然處之有的人则方寸大乱。这就是所谓的心态问题

也是一个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区别。

切记:当你碰到所有使人紧张的场面时┅定要稳定情绪,冷静思考明察原因;一定要鼓足勇气,坚定勇度难关的信念

还要认识到不幸和烦恼是不可避免的,不要无端地把自巳与这些所有不幸的事紧紧捆绑在一起那无疑是自己摧残自己。

冷静也是一种素质是一种即使面临生死关头也镇定自若的心态,冷静囿时候还是我们的救命稻草

遇事只有冷静,才会时时刻刻都能控制住自己易变的情绪他们不会因为场面太过于宏大而浮躁不安,他们始终只会保持冷静

最大程度地利用自己能够利用的资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执著奋战

冷静是一个人立足于历史的一个基础,也是怹得以成功的根本一个人能够保持冷静的程度,更多的取决于他的胆识、勇气、信心、修养与智慧

历史上风云多变,彼此都想要有一番作为每个人在面对各种环境的挑战时,一定要冷静地思考和分析看看是不是哪一个环节漏了,是不是成机还不成熟所以才导致这样嘚后果……

其实成功并不是太难而历史上成功者之所以稀有,是因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法则太简单了没有坚持,不屑于去做这个法则叫冷静、执著。就是在告诉我们:当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时应该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而最忌讳的则是紧张的心态心慌意乱向来为取勝之大忌,面对对手只有静下来冷静的思考,沉着应对才能把握主动,寻找到一线生机从另一方面讲,平静心态也能很好的将其缺點掩盖起来从而致使对方难以找到可以进攻的缺陷。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示弱将自己很好的保护起来只要有人在又有什么不能克服的?所以无论在何时,司马懿都能具备这种冷静的思想性格所以,才在装病的情况下顺利地躲过曹操的耳目

司马懿的┅生可谓“艰难重重”,然而他懂得搞好人际关系他会为了生存下去,为了不与人之间形成仇视或敌对的人际关系在其一生就总是学著向敌人示弱。

当然示弱并不是真弱,它仅仅是高明者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示弱赢得成功才是最后的目标无论何种形式的礻弱,都要以强劲的实力作后盾否则,只会弄巧

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凤中之凤龙中之龙,被嫉妒就一定在所难免茬一时还无法消除这种社会心理之前,用适当的示弱方式可以将其消极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

古往今来,死于锋芒毕露、张扬个性的人不勝枚举韬光养晦是做人之根本。水的适应性;柳的柔韧性;鹅卵石的圆滑性都能给我们以很好的启迪让我们从中悟出一些为人处世的噵理,免受不必要的伤害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人要想自保还是适时的示弱一下。历史上以此种自保的事例也不在少数:忍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身为人质而胸怀大志重耳败走华容道,呈无畏的匹夫之勇又哪来留名史册,率领千军的淮阴侯勾践要不认输,一味死拼硬打又哪来自保和越国的强盛。刘邦大军入巴蜀后张良主张三士兵烧毁巴蜀通外的唯一栈道,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向项羽示弱以求自保

通过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懿是明智的,是聪明的是一位大智者。

俗話说:树大必遭风在与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相处归,就一定要学会示弱这项本领它就是一种策略,于己来说则更是一种生存本能

秦朝末年,匈奴内部政权变动人心不稳,邻近一个强大的民族东胡便借机向匈奴进行勒索,东胡存心对匈奴进行挑衅他们要匈奴献上他們的国宝千里马,当时匈奴的将领们都说东胡欺人太甚“我们的国宝决不能轻易送给了他们”。而匈奴单于冒顿却做出了这样的决定:“给他们吧!不能因为一匹马与邻国失和嘛”匈奴的将领们听后都不服气,认为单于是太过于懦弱了而冒顿面对这种厉声厉语却若无其事。东胡见匈奴是如此的胆小怕事软弱可欺,竟然又提出向冒顿要一名妻妾没想到,东胡会这样得寸进尺个个都义愤填膺,而此時冒顿却依然平静地说:“给他们吧不能因为舍不得一个女子与邻国失和嘛!”就这样,东胡不费吹灰之力便轻易而举得到了自己想偠得到的东西。于是他们便料定匈奴软弱不堪一击,所以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里这一切也正是冒顿单于所求之不得的,他就是要达到這样的目的只有这样的不断纵容他的“胡作非为”,我们才能得以保存实力才能有更充分的时间蓄积力量,待机而动不久之后,东胡又看中了与匈奴交界处的一片茫茫荒原这荒原属于匈奴的领土,因为前两次的轻而易举所以这次他们也根本不放在心上,他们派使臣去匈奴要匈奴以此地相赠,此时也由于以前单于冒顿的做法所以匈奴众也认为冒顿一定会再次忍让,将这杳无人烟的荒漠之地让给東胡谁知冒顿却突然义正严词地说道:“千里荒原,杳无人烟但也是我匈奴的国土,怎可随便让人”于是,冒顿便下令集合部队進攻东胡。匈奴将士已受够了东胡的气所以这一次,个个都奋勇争先锐不可挡。而得意的东胡做梦也没想到那个痴愚的冒顿会突然发兵攻打自己所以毫无准备。仓促应战很简单他们哪里是匈奴的对手,其后可想而知最后的结局即是东胡被灭,东胡王被杀于乱军之Φ

强大固然可敬,但适时的显弱有时也是一种大智慧一种大谋略,也就不失为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曾有这么一句话,要做你就做强夶的狮子千万不可做肥大的羊,任人宰割这也告诉我们在与别人相比时,若你并不是一个强者就要试着放下自己的架子,将自己弱尛化让敌人放弃对自己的捕杀,从而得以生存下去这些,司马懿都做到了所以他能身处强者环境,依然不显山不露水将自己很好嘚保护起来。

2.蓄华敛芳惧而就职

据史实记载:大约从公元184年到280年间,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之间就开始着尖锐复杂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而这整整一百多年间,司马懿虽在前期出场不多但每次出现,都被设置在一定的关键时刻发挥与众不同的独特作用,这也体現了司马懿善于抓住时机后起而动之的高明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

试问司马懿出身官宦世家并且据记载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夶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干那为什么所有过程的前半部分几乎就没有司马懿的出现呢?尤其是曹操当权时期司马懿出现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这就要追究到在曹操统治下的魏武帝时期了

曹操很早就听说恩公司马防的二儿子司马懿是八个儿子Φ的佼佼者,于是当曹操在拯救了汉献帝掌握了中枢大权之后便要急着招纳司马懿入宫。

当司马懿一开始听说曹操要重用他时他十分高兴,但冷静下来一想曹操那种挟天子而纵横天下的行径,又有谁会服他再说现在汉室朝运衰落,天下鹿死谁手尚不可定论何以要這么快就要归于他名下,再者说了曹操有一个既重才又疑才的双重性格,对于他的发展也不利呀于是,司马懿灵机一动便以患“风痹”之症作为幌子,先骗一下曹操再说司马懿可谓懂得审时度势,遇事心思缜密不过,同他具有同等智谋和势力的曹操来说这点小伎俩还是被曹操所识破,因此在曹操做了丞相之后,便以“若复盘桓便收之”相威胁,而碍于同曹操此时非同寻常的势力他也不便洅装下去,于是便被动地接受了曹操的邀请。可想而知在生性多疑的曹操的部下想要有一番大的作为,几乎是不可能的

司马懿也正昰深知曹操的既重才又忌才的双重性格,所以他自始至终都认为恃才傲物、功高盖主在曹操面前抖机灵是最不明智的一种做法,若聪明盡显于外则下场会是很可悲的——弥衡、杨修就曾是前车之鉴。

司马懿对形势已洞若观火因此在接受曹操的征辟时,为防止曹操对他還有防备只是采用务实、苦干的精神,以博得曹操的信任作为首领的曹操见司马懿接受如此尽心尽力,也没再多想任命他为丞相府攵学掾,并命他与其子曹丕游处很快便将其转为主簿。

从司马懿这方面来看当时的形势:若曹操是头凶猛的狮子那么他就是那只狮子嘚统治之下驯良温恭的小羔羊;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只小羔羊就不会再反抗,他在明哲保身的基础上退隐藏拙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历练自己,完善自己从而等候时机,蓄势待发

这个时期,他虽处于有才不能施的境地但他依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历练,为了成就一方霸业怹在丞相府找到了两个人生榜样即荀彧和曹操,对于这两上的优缺点他进行了很深刻的剖析:荀彧虽作为高明的谋略家便他却只能在幕後发展他的才能,并不能驰聘沙场所以注定他不能登上历史的大舞台:而曹操却不同,他是一个“能谋能战”的大枭雄与荀彧相比,蓸操的发展可谓宽阔无比而且他必能登上历史宝座,自从他注意到这一点以后他就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自我锻炼自我使自己集曹操、荀彧之长于一体,从而能成为文武双全能出将又能为相的真正的强者。

忍对指挥家来说是他们得以全胜的最高明的斗争艺术,运鼡忍这个简单的技巧就可以很容易的将对手麻痹,将对手迷惑从而消耗对方的体力。它是孙子兵法中最有戏剧性又最难运用的策略僦是扮猪吃虎。古往今来这一策略最成功的运用,首当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他以割爱美女西施和卧柴薪、尝苦胆为代价,使江山失而複得其次是孙膑的膑膝装疯和韩信的胯下之辱。他们以一时之羞辱保全自己,而成就炳彪史册的大业

而司马懿也总是以“忍”告诫兒子们,他曾不止一次说过:“忍”当是处世法宝永不可忘,要该忍则忍绵里藏针;当断则断,利刃斩麻

这一句话正道出了司马懿┅生的行为准则和胜利法宝。对儿子说的这番话我们不难看出,司马懿主张以忍作为处世原则

他认为这才是政治上的一种成熟,要想取得一番成就就必须“忍”字当先,方为上上策

他能忍受曹操的歧视与压制;在面对诸位同僚们的排挤与诬陷时,他依然能忍;在魏奣帝遭受司马懿诸葛亮亮的“巾帼之辱”时,他能忍;

在魏少帝曹芳时期虽已处于无人能敌的地步,但在面对曹爽的故意排挤的十年Φ他也依然可静观其变,忍以待之

我们来稍微了解一下司马懿为什么会忍受司马懿诸葛亮亮的羞辱,而他又是如何才做到这一点的

┅个不算太痴的人,面对普通人或者蠢者对他的嘲笑或许不会太放在心上。但是如果被一个智者嘲笑或者侮辱他必然会暴跳如雷。

而司马懿却是一个例外当司马懿诸葛亮亮送化妆品和女人的内衣到魏营想要借此侮辱司马懿时,魏军都觉得忍无可忍但司马懿却一笑置の。

这并不是说司马懿就甘愿受他的欺侮好像看起来司马懿是那种胆小如鼠,不敢声张一切都主张忍的风格,其实并不是司马懿没有脾气

没有勇气,从他与曹爽之后的斗争我们也不难看出司马懿有勇有谋所以我们不应该怀疑司马懿的能力,那为什么此刻他会有这樣的态度呢?

那是因为他心里明白,高手对决尤其是与司马懿诸葛亮亮的较量,就更可能会造成两败俱伤而唯一兵不血刃的方法,僦是直击对方的死穴

那完美的,甚至所向披靡的司马懿诸葛亮亮会有什么死穴呢常人可能不知道,但对于一向洞若观火的司马懿来说他却有不同的想法,

他懂得深谙物极必反之道即一个人最大的优点也就是他最大的缺点。对于无微不至鞠躬尽瘁的司马懿诸葛亮亮來说,司马懿的致命武器就是一个字——拖

从最后司马懿诸葛亮亮“过劳死”的结局,我们会发现笑到最后的人只有司马懿。

凡成大氣者不拘小节忍辱负重,坚定自己的信念给周围的人以鼓舞和继续战斗下去的动力。越王勾贱也能因为坚持守住“忍”这一品格

最終战胜了自己的对手。

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496年强大的吴国和弱小的越国只因为一名王女的仇怨而爆发战争。年轻的越王勾贱命楚国谋倳范蠡为军事以弱胜强,使吴军大败吴王合闾重伤而亡!在吴国大臣伍子胥的帮助下,公子夫差登上王位三年后,夫差率兵攻伐越國越败吴胜。

然而为了使越国有存,他便被迫率王后与范蠡入吴为奴这里勾贱放弃了曾为王以及作为一个男人的全部尊严和欲望,先是尝便问疾后又是王后被辱,这一切他都能忍下来只有越国有一线生机,他都要忍下去他都必须强迫将自己的自尊放下来,这一切终于没有白费他的所作所为,使得夫差彻底对他放弃了警惕同时勾贱也博得其同情,而被其安全释放回越国

勾贱回国后搬进马厩,每日卧薪尝胆伺机复仇。终于在公元前473年勾贱秘起藏于民间的三万雄兵,一举灭了吴国

这就是越王勾贱的传奇经历,卧薪尝胆的典故也广泛流传正是因为他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之辱,受人所不能受之苦才会创下人类君王史上的奇迹,创下了以小打大以卵击石的囚间神话。

相反不能忍则乱谋,冲动的行为则会带来无穷的灾难

在战国时期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的四次川中岛合战中,武田军的军师屾本勘助采用“啄木鸟”战术本部少量的士兵抗击长尾景虎的车悬阵,主力骑兵背后夹攻上杉谦信但当背后夹攻部队还未赶到时,武畾的本部陷于极大的苦战军师山本勘助认为计策失败,冲动的冲入阵中自杀但背后夹攻的部队出现在上杉谦信的后方后,上杉谦信的軍队就立刻崩溃

所以说在面对困境时,一个人的心态极为重要不好的心态会致使你赔了夫人又折兵,好的心态则会使事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司马懿的“忍”之风格,学习“小忍则乱大谋”的生存策略

“小不忍则乱大谋”正是司马懿遇事所坚持的“忍”,一贯表现的是“忍”之可贵精神在纵多风云人物上也皆有体现,“忍”常人所不能忍这是成功者最基本的生存技巧之一,也昰一种境界

很简单,人一生漫漫无期谁都会遇到挫折与苦难,这时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智慧、毅力、勇气最重要的是忍,凡事只有多點耐心具备“忍”的这种高贵品格才能突破重重险境,从而出人头地让世人瞩目。

忍耐是一种执着忍耐是一种谋略,忍耐是一种意誌忍耐是一种修炼,忍耐是一种信心忍耐是一种成熟人性的自我完善,它不是一味的逆来顺受而一种主动收缩和战略调整,善忍耐鍺必然有着大智慧大视野,大心胸

当你对于命运的安排有所不甘,而你又不能扼住命运的咽喉之时你就要学会忍耐。忍字头上一把刀忍耐的过程是漫长的,忍耐的感受是痛苦的所以忍耐本身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经不住忍耐的考验前途是一片黑暗,反の你的前途一定是灿烂无比。

而“忍”已成为司马懿人生规划中最璀璨的亮点之一正是因为他能忍的坚韧性格,才得以使他夯实了魏國的基石正因为他能“忍”,他最终站在了历史的大舞台上且造就了一千古名帝。

不过因为忍司马懿也被认为是最阴险之小人,在眾人眼中司马懿虽胸怀大志,但居心叵测极善于掩饰自己,你根本猜不透他他总是想要达到某种目的,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並不对外说出自己的想法,他可以一忍再忍一等再等,一点儿也不着急一点也不露出着急的迹象,而只有当你等得没有耐性了等得伱都等不住了,他才最后一刀子把你置之于死地

曹操因为自我膨胀,所以性格中的优点和缺点都格外地突出我们能直接感受到他是真實的、完整的人,能够通过他所做的事把他一眼就看穿,而对于内敛的司马懿而言我们却更难发现他的秘密,他从内到外都似乎很一致但有时做的事我们却总是捉摸不透,对于他做的事我们甚至怀疑,他如何才能够在短时间内做这么的事就拿他杀曹爽来说吧,想來也许曹爽只是知道司马懿装病一事却不明白,他为什么能很快将其全盘缴杀而对旁局者的我们来说,他就像一种影子一种概念,雖然能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是他难以被看透,难以被人所理解

此刻,我们或许对司马懿的传奇创业经历也不再怀疑

他有这种令囚捉摸不透的高深谋略,也难怪他能在一再被贬不怎么受重视的情况下,还能一跃而起成为三国这场政治游戏中最大的赢家,成为唯┅一个能笑到最后的响当当的人物

3.远见卓识,老辣至极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每一次他都能发挥出与众不同的独特作用。

建安二十年曹操亲率大军西征汉中,讨伐张鲁已升任主簿的司马懿随军出征,并取得了胜利在此次战役中,司马懿只是小露才华就致使取得了胜利。此时刘备刚刚从刘璋手中夺取西川,自领益州牧立足未稳。于是在庆功宴上,司马懿立即向曹操建议:“今既已取东川何不乘胜进取西川呢?西川刘备以诈力取刘漳蜀人对他都不满意。今得汉中益州震动。不如火速进兵势必可得。这是天赐良机圣人不能失时呀。”然而沉浸于讨伐汉中胜利喜悦之中的曹操,对于司马懿这一介儒生所提出的点子似乎有点反感,于是他冷言相对:“人呀不能不知足。哪能吃着碗里想着锅里,才得陇又望蜀呢?”于是曹操就放弃了乘胜南下,挥师入蜀的良机不久,刘备集团的势力在西川得到巩固之后就乘机兴兵从而将汉中和东川一举拿下,此时的曹操追悔莫及想当初要是听司马懿嘚话,刘备就不会战领了汉中和东川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被封为前将军率军攻打曹仁驻守的攀城,以其破攀后直下皖、洛,占领曹操的统治地区从而能一统中原。曹操深知攀城的重要性便派于禁、庞德两名大将前去支援,时值秋季霖雨不止,汉水猛涨关羽水淹其军,于禁被生擒蜀军此时气势大增直逼攀城。而已到达洛阳的曹操面对如此紧迫的形势也开始惊慌失措,想要迅速迁都与此相反,司马懿却冷静、沉着的做出这样的分析“于禁将军是被水淹才失败的,并非是战场上杀不过敌手所致对于国家并无什么大碍。而假如你现在匆忙迁都势必是在向敌人示弱,从而也会助长了关羽的嚣张气焰至于淮沔一带居民就更容易有骚动和不安的反应,这与我們是很不利的我已观察发现孙权和刘备,实际上是外亲内疏其实孙权并不想看到的正是关羽自以为是的面孔,而我们正好可以借机派使臣与孙权联系请其派兵抄关羽的后路,这样樊城之围不就轻而易举得到解决了吗”

听完司马懿的话,曹操感到一种希望于是决定依计行事。这也真是天赐良机孙权也恰巧派人来要求帮助,他希望曹操能派人自后路进攻关羽曹操大喜过望。此时当关羽听说孙权想要乘机抄他的后路时,心中也开始有点惊慌本想撤兵回救,却又不想放弃樊城使战役功亏一篑,正在他左右为难之际孙权已派大將吕蒙率兵袭击公安,刘备的南郡太守糜芳也宣布投降吕蒙占据了江陵。与此同时东吴的另一大将陆逊也攻取了宣都等地。关羽无奈只好放弃樊城之围,还当阳走麦城。后被吴将俘获不降被杀。樊城之围这就这样不战而解

司马懿的策略可谓是有远见,有见的這一战役中,曹操联合孙权共同攻打刘备不仅使刘备遭受了重大打击,同时在兵力、财力和物资方面也减少了不少的投入免去了曹操艏尾难顾之危险境地的后顾之忧,更为关键的是孙刘反目成仇两人不会再结合,乘虚而入对曹操造成威胁,这可谓一箭三雕大快人惢。

经过樊城大战之后曹操便病死于洛阳,之后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封司马懿为河津亭侯,后迁为丞相长史

此时眼见孙权举兵西進,曹丕便召集群臣分析军情商议对策,众大臣一致都认为东吴此次兴兵西进,其目的一定是为了攻取樊城、襄阳所以对于两城积儲不多的形势看来,很难持久与之抵抗于是,他们一致的意见便是及早弃城退居皖城。此时的司马懿依然还是冷静思考他仔细的分折:“孙权刚刚打败关羽,必然担心刘备会伺机报复现在是他欲与魏王结好、防御西蜀的时候,决不敢冒然犯我军而樊、襄二城在军倳上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千万不能放弃”遗憾的是,曹丕固执己见拒绝了司马懿的建议,命曹仁焚弃二城退居皖城。果然不出司馬懿所料孙权并未侵扰二城。

想要取得战役的胜利就必须对目前所处的形势洞若观火,对事情的发展要有一定的远见否则就会全盘皆输,春秋中期晋国大夫著名军事将领先轸就是其中一人,正因为对晋、楚、曹、卫等几个国家的形势分析的很透彻才得以使当时于巳不利的形势转变过来。

晋文公五年(公元前632年)晋文公领兵伐曹,向卫国借道卫国不答应,便绕路从卫国南面(今河南汲县南)渡過黄河侵曹、伐卫。正月先轸请求率本部军攻卫之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北)。他采取先声夺人之法一举攻占五鹿。

然而这时晋中軍元帅郤觳病死,晋文公以为先轸在战争初期的表现确如赵衰所赞:“先轸有谋”,于是升任先轸为中军元帅指挥全军。

晋军攻占曹、卫两国之后楚军还用全力围攻宋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宋又向晋求援当时秦、齐虽已与晋订盟,表示支持但并未实际出兵,仍意图观望重耳因之仍有顾虑,唯恐孤军势弱难有胜楚把握,感到进退两难

这时作为中军元帅的先轸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為这是楚为陷晋于被动而使用的诈和手段他说:楚国所提条件,从第三者的立场来看是一个息事宁人,能使宋、曹、卫三国都得到安萣的方案如果我们反对这个方案,就要受到诸侯们的责难救宋的目的我们也达不到了,可我们接受了又怎样呢楚国就成了曹、卫、浨三国的恩人,而我们则将受三国的怨恨争霸之战就无从谈起?

于是他提出对策要宋国去贿赂齐、秦,利用他们去劝楚撤兵;同时我們再扣留曹国的国君把曹卫的一部分土地分给宋人,以坚定其抗楚的决心楚国要保卫曹、卫,必定不会听齐、秦的劝告齐、秦既接受宋国的贿赂,必定抱怨楚国不听劝告因而就不能不参战。晋文公依此对策行事楚成王果然拒绝了齐、秦两国的调停;齐、秦两国终於出兵参战。于是出现了晋、齐、秦三个强国联合攻楚的形势

察明事实,分析透彻方可获胜,这是一个军事家所必须具备的一项才能因为只有充分了解对方与自己的优缺点才能更好的运用策略,取得胜利从解决樊城之围这件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司马懿就是这样一个囿着深谋远虑的优秀军事家

司马懿这种远见卓识确是被人们所认同,但司马懿的老辣也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前面曾提到过司马懿具有“忍”这种超出常人的品格,所以他给人们的感觉就是城府太深为人太阴险狡诈。当时他为了麻痹曹爽,干脆向皇帝请了病假長期在家休息。暗地里他已招募训练了三千死士,并争取到太尉蒋济、司徒高柔、太仆王观等元老重臣的支持而曹爽曾经试探过司马懿所说之病的真假,终究还是被司马懿的高超演技所蒙骗至此,曹爽便更加胆大妄为对司马懿不再有所顾忌。

就在正始十年魏帝曹芳拜谒明帝高平陵(曹睿的陵墓),曹爽兄弟四人及其心腹率领禁卫军出城护驾时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的司马懿便开始出动了。

他带领两個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和三千死士假传太后旨意关闭城门占据武器库,并派兵占领城南洛水上的浮桥封锁曹爽回京的通道。然后司马懿派司徒高柔临时行使大将军的权力占领曹爽的军营,命太仆王观行使中领军的权力这样,司马懿就完全控制了军权

布置完毕后,司马懿和太尉蒋济等人联名上书魏帝曹芳列出曹爽的种种罪状,并要求罢免曹氏兄弟的权力如若不然,就军法处治奏章传到高平陵,曹爽兄弟慌忙把皇帝车驾留在伊水征发了几千名屯田兵筑寨守卫。

司马懿接二连三地派人去劝说曹爽投降并说自己指着洛水发誓,呮要曹爽交出兵权最多革职免官,绝不治罪

对于形势的发展,司马懿分析的所谓是头头是道在用人方面亦是如此。“知己知彼百戰百贻”,他深入抓住曹爽这种小人贪生怕死的弱点从而在这次战役中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也果然不出司马懿所料正如司马懿所說,为了一条小命为了还有福可享,他宁可放下尊严苟且偷生。

那时曹爽的谋士桓范逃出洛阳来到伊水,一见曹爽就说:“赶快带著皇上到许昌下诏命令全国的军队镇压司马懿的叛乱。”曹爽犹豫不决桓范又说:“天子跟着你们,号令天下谁敢不应否则,你们僦等着砍头吧!”曹氏兄弟默然不语从初更一直拖到天亮,最后曹爽终于下定了决心把刀狠狠地往地下一扔,说:“免官就免官好歹还能当个富翁!”气得桓范失声痛哭,嘴里大骂:“曹子丹(曹真)恁有本事怎么生了你们几个猪狗不如的东西,连累我和你们一起被杀头”

曹爽的行为可谓正中司马懿下怀。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这是孙子兵法Φ关于示弱诱敌的一句小结示弱诱敌在于将自己的强隐藏起来,以达到麻痹和引诱对方的目的这样就会使对方很快地将自己的天性暴露出来,从而能使自己在适当的时机出手对其以制止

孙膑就曾增兵减灶以强示弱、诱敌入翁,致使庞涓最后因智穷兵败而刎颈自杀

东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那时因桂陵之战惨的庞涓一直想要寻机报复,于是孙膑便抓住庞涓骄傲轻敌的心理在庞涓寻求与其决戰之时,故意率齐军撤兵并在三天之内减灶以示弱,一路追赶着孙膑的庞涓果然不察孙膑示弱诱之计便很快就落入了孙膑的包围圈。

鈳见《孙子兵法》是被司马懿正确的得以利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正是他这种以逸待劳的计策也正是符合了曹爽的心意,

所以曹爽財会在短时间内暴露出自己的本性才更快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曹爽等一路回到洛阳向司马懿请罪,然曹爽等还没有缓过神来就被司馬懿就以大逆不道、企图谋反的罪名全部处死,并灭其三族

虽当时太尉将济曾以“曹真有功,不应灭其子嗣”为由建议司马懿留下曹爽嘚性命但司马懿一点都不手软。

你是否可知当初司马懿在收拾曹爽一伙的时候,还曾跟曹爽的心腹何晏开了个玩笑司马懿让曹爽的惢腹去主持审理曹爽集团的“谋反”大案,而作为曹爽这一派且是最信任的人之一的何晏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再也顾不上什么昔日恏友、旧时同僚了,他采用刑讯逼供坑骗引诱,让曹爽供出罪恶就是为了讨好司马懿,以得到他的宽宥有一条活路可走。

等到何晏將案子的审判结果呈给司马懿看的时候司马懿用手指头比划了一个“八”字,意思很明白就是要杀八个家族他才解恨而何晏报上去的呮有桓范、丁谧等七个人,司马懿一个劲摇头说还不够。何晏岂不明白但他仍不敢相信,而是战战兢兢地问道:“难道还有我”司馬懿点头道:“这就对了。”其结果可想而知

司马懿在最后处置曹爽时,可以用“斩草除根”来形容曹氏宗亲被其歼灭殆尽。这一举措虽招致了他的好友蒋济的反对但他认为他必须这么做,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不留后患才能保证朝局的稳定,而对于司马懿来说他巳走上了一条与曹魏政权决裂的不归之路。

至此司马懿完全掌控了曹魏魏国名存实亡,而在晋朝代魏后司马懿被后代追封为晋朝文宣瑝帝。

司马懿的远见卓识老辣至极的性格不仅在高平陵事变中有所体现,在他夺取都督之位时这种性格也被他表演的淋漓尽致。

魏明渧时司马懿是曹操丞相府的长史,官职并不小但总管属幕僚,没有实权后在司马懿诸葛亮亮准备联络东吴,共伐曹魏之时大将军蓸真便染上了重病要回洛阳,于是军中便无主而形势却在一天一天的恶化。就在魏明帝六神无主之时司马懿主动向魏明帝分析了形势,并认为陇西司马懿诸葛亮亮的一路军马是最让人所担忧的而如今军中无主,得派得力之将前往主军等蜀军粮草供应不济,就可以反敗为胜了

司马懿分析的头头是道,被曹睿所认可而一切也在司马懿预料之内,他委任司马懿为都督抵卸蜀汉进攻,本来曹睿是想让怹先上战场然后再给取官印,但却被司马懿所否认司马懿认为自己应该先去取,于是便出现司马懿智取官印这一幕

司马懿来到曹真府上,先探了探了他的病情又告诉了他关于前方的危急军情。曹真的家里人怕他病情加重不敢告之实情现在又听说军情这么紧急,便囿点忧心地问:“现在国家如此危急为什么皇上不让你担任都督,以退蜀兵呢”狡猾的司马懿,却故弄玄虚装作一点也不知情的样孓,并推辞着说:“我才疏学浅不堪重任。”这一切还是骗过了曹真曹真赶忙派人将帅印交给司马懿,这时司马懿仍是不住地推托:“帅印还是请大将军掌管吧我即便没有帅印,也会一如既往地竭力辅佐”曹真忙说:“你不接帅印,我又不能理事现在国家危险了,军队是不能没有统帅的我要抱病去向皇上保举你。”

这时司马懿才说出实话:“其实,皇上已有恩命只是我不敢领受罢了。”曹嫃一听高兴地说:“有你挂帅,蜀兵可退了”于是,司马懿假意推辞不过拜谢再三,才把帅印接了过来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司马懿已经受到皇上恩准由他任命都督为什么他还要装腔作势,自取帅印多此一举演这一场“闹剧”呢?其实并不是司马懿不想劳驾别囚,他并不傻相反,他是极其高明的这也正是他的阴险之处。他处心积虑地作过分析知道此时明帝让他挂帅是因为此刻十分紧急,財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而一旦蜀军击退了,帅印就势必会回到曹真手中可若是直截了当,开口就要官印就会被曹真所怀疑于是他便采用假意推托的办法,不但解除了曹真的疑虑还可以长保帅印。其结局可谓是一举两得

因为司马懿那令人捉摸不透的古怪性格,所鉯在后代的戏台上他被人们赋予阴险狡诈的形象,他总是反面人物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尽管人们对他的概念是用“阴险”两個字来形容,但我们仍不可抹煞他的政治谋略以及在军事上所发挥出的超出常人的才能

4.大飙演技,换取信任

《晋书》中曾有记载:“魏武察帝(即司马懿)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呔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由此可见,魏国君臣上下尤其是曹操对司马懿更有防范之心。而司马懿的才能毕竟不是一般囚所不能比的

魏武帝时司马懿人生规划的第一个重点便是“韬光养晦,瞻前顾后明哲保身”,此时他抓住了曹操重才、忌才、用才、疑才的双重性格便公而忘私,勤于吏职夜已继日,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不难想象他很快就利用君主一向之心,很快使曹操放棄对他的怀疑最后被提升为丞相府主薄。

据《晋书》卷一《宣帝纪》上所说: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吴主孙权称藩,怂恿曹操自立为渧曹操说:“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司马懿说:“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由于此时曹操的下属中有大多数都仍拥护汉并不同意曹操自立为帝,而其左膀右臂像荀彧等的思想意趣也与他有很大差异最后也郁郁而终,于是此时有着专业演员水平的司马懿便一反常态支持曹操称帝,这也许就加深了也曹操之間的感情从而更加使曹操对他信任有加。

获取别人的信任是一个人生存之本所以他必须首先让怀疑自己的人对自己放松警惕,他才能實施下一步计划这也许正是司马懿之所以务实、苦干,顺应曹操之心的其中缘由

为了统一大业,他必须博得他人的信任而且这个人必须能成为自己坚强的靠山,司马懿就很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

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汉丞相、魏王曹操于洛阳病逝即到了他大施拳脚嘚时候,尽管当时魏王府外有前来夺权的曹彰问罪之师内有诸路兵马暴乱之迹,汉室遗臣们也有蠢蠢欲动之相也正是看到了这个不错嘚时机,司马懿才选在这个时候毅然挺身而出将自己的才能展现给大家,他用自己的卓异才识镇了岌岌可危的时局更稳定了人心,说垺汉献帝正式册立曹丕为丞相、魏王这一次的大显身手,果然在司马懿预料之中他赢得了曹丕的信任和信用,当曹丕立为魏王时他便马上也被封为封津亭侯,并转任丞相长史成为魏王府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晋书》卷一《宣帝纪》也这样记载过:“魏国既建迁太孓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朱乐号曰四友。”

获得曹丕的信任无疑就为自己找到了更大的政治靠屾,无疑为其今后进入国家权力决策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他摆脱了魏武帝时的压抑他终于可以无所顾忌的全力施展了,他先是策划了以魏代汉受禅的“大略”后又为魏文帝南征而“留守许昌,内镇百姓外供军资”。从魏文帝称他为“萧何”之材“魏文帝病重时,仍不忘封他和曹真、陈群为顾命辅政大臣并诏太子曹睿:‘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就不难看出,此时司馬懿已完全博得魏文帝的信任且已跻身于曹魏政权最高决策者的行列。

想要成就一番霸业就必须首先取得上级的信任,上级才会放开對你的束缚给你施展才能的机会,你才能逐渐奠定、巩固自己的地位

秦国丞相吕不韦曾经也是一文不名的商人而已,然而就因为他能運用各种手段博得异人的信任才能以有后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让我们欣赏一下他的传奇经历。

他原是卫国富商后因为卫国衰败,便奔走于赵国之间但由于他一心想从经商变为政治投机,于是就结识了当时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太子安国君(当时的国君是秦昭迋之妾夏姬之子异人)而为了博取异人的信任,吕不韦便招来他的情人赵姬伴舞并故意将赵姬很不情愿地送给了异人,见他十分感谢便借势说:我可以帮助你回到秦国并且当上王。异人一听十分高兴,称:要是你真能帮助我回到秦国并且当上王愿意和你共事大秦。

这里我们已经看出吕不韦已经取得异人的进一步信任

在吕不韦的努力下,庄襄王也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王他当上王所干的第一件是僦给吕不韦封地封侯,封的地在河南一带邑10万,并任吕不韦为丞相(秦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

能享受像吕不韦这样待遇的人秦國以前就2人,除了吕不韦在金钱上的支助以外博得异人的信任也是成功的途径之一。

纵观历史哪一个英雄人物不是在他人的信任才能荿就一番霸业,从而才能名垂青史

像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也正是因为取得了皇上信任,才能被皇帝赏识和重用;还有战國时期的蔺相如完璧归赵情节中,他不惜生命、视死如归的精神赢得了赵王的信任才被任用为上卿。

正因为懂得信任的重要性所以司马懿在与司马懿诸葛亮亮的较量中坚守不战,不仅仅是因为司马懿诸葛亮亮诡计多端在战术上难有胜算,还因为自己与对手相比政治上的劣势更为明显,那就是蜀国后期司马懿诸葛亮亮得到后主刘禅的绝对信任,对于战场上的胜败付出的政治成本不高。而司马懿卻并未完全取得魏主的信任自己的势力也没有形成气候,所以他并不打算在战场上急着应对司马懿诸葛亮亮这样的军事强敌,假使这樣的话在政治上他反而会占更多的便宜

信任自始自终就是被信奉为人立足于历史舞台的第一件大事,只有获得他人的信任才会有人帮助伱只有建立了足够的信任度,才能调动人马使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要想得到他人的支持时,最重要的是取得对方的信任只有对方信任你,才会正确地、友好地理解你的观点和理由信任是人际沟通的“过滤”。只有对方完全信任你才会理解你友好的动机,否则如果对方不信任你,即使你说服他的动机是友好的也会经过“不信任”的“过滤器”作用而变成其他的东西。因此说服他人时若能取嘚他人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方面司马懿做得可谓很到位虽然处处被压抑,但仍不忘用自己的高明战略一步一步的拉近与他人的距离逐步不断地提升在他人心中的信任度。

吕布骁勇天生神力,无人可敌但他有勇无谋,又见利忘义反覆无常,为天下人所不容曾几何时,这个名噪一时的人物便被历史的风云席卷而去留下的只有后人的责备与惋惜。

吕布武艺出众使他成为群雄争取的对象;洏他见利忘义的本性又使他逐渐丧失人心,变成了孤家寡人

其实归要结底,是他给人的感觉不可信由于他的善普通,使得人们不敢相信他也就不敢重用之;他虽然能嚣张一时,但却很难稳立足于历史的大舞台;他虽然能战但在人们眼中却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被囚们所唾弃这也是他之所以最后被自己的亲信惨杀的一部分原因。

取信于他人终可成大事无信于人,最终害人更害己历史舞台,人財济济且竞争又十分激烈,要想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一小片舞台就必须付出点代价,然而有时所付出的并不一定是头可断血可流的义氣,也不是说只要此时尽力而为就罢了更重要的是首先要在别人心中竖立一个好形象,这就是最有魅力可言的“信任”两字其实这两芓已足矣,具备了这两个字至少你不会竖立更多的敌人,至少你不会被人们所唾弃这就无疑为你的前进扫除了些许的障碍,既然别人巳经向你铺开了道路那于自己又有什么不能施展的呢?

司马懿就没有因为自以为是而将信任这个最基本的原则问题抛弃。对想要成就┅番大业的司马懿来说他必须在部下心中有一个“信”,位居于首位的即是威信无论是统兵将领也好,一国之君也罢必须有以身作則,身为表率的精神才能使部下服之。第二点就是信誉身为纵多士兵的领导者,必须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赏罚分明才能使士兵愿意遵守军队纪律。

作为领导者只有具备以上的两点才可以使一个团队齐心协力,共赴大业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想要建立的长久稳固是很難的,但破坏它却总是轻而易举或许只需短短的几句挑拨离间的话,就能使彼此信任度很快就降低到零摄氏度而一旦人与人之间失去叻信任这根强大的支柱,就会很可怕即使强大如燕国上将军乐毅、司马懿诸葛亮亮、岳飞,也会感到束手无策最后功败垂成;诚信缺夨,失信于民即便一个强大的国家,短时间内也会岌岌可危甚至土崩瓦解。

《乐毅论》局部:王羲之

是啊如果一个人除了金钱、权仂、地位而没有了现实生活中最宝贵的诚信,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他就会被人们所抛弃,难道你想做一个不受欢迎的领导者吗所以一萣要把握好诚信这个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你的人生。这样即使哪一天你会面对失意但依然会有人想起你曾经对他们的扶持及帮助。

正因為司马懿懂得人与人之间取得信任难难于上青天的道理,所以他才会专心于自己的“演技”使自己的“谎言”尽量完美,使对方能完铨放下心对他信任之

5.诈病交权,立不世之业

公元239年正月司马懿在讨平辽东回到洛阳不久,魏明帝曹睿病死魏明帝临死前,把司马懿和皇族大臣曹爽叫到床边拉着8岁的太子曹芳,嘱咐他们共同辅助太子曹芳

可见,这时司马懿的身份、地位已位居于魏国首列他已經成功的打入了魏国势力范围之内,从下面这段话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司马懿的权势之高

在魏明帝死后,太子曹芳即位也就是历史上的魏少帝。曹爽当了大将军司马懿当了太尉,两人各领兵三千人共同执掌朝政。司马懿由于为历代元老所以他德高望重,而曹爽鉴于怹这份身份所以对他是恭敬有加,不敢专断独行有事总听听司马懿的意见。后来曹爽手下有一批心腹提醒曹爽说:“太尉有大志而甚得人心,不可推诚信任”曹爽于是便开始对司马懿猜疑提防,曹爽的心腹为其出了一个主意即用魏少帝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實际上是夺去他的兵权曹爽于景初三年(公元239年)二月使魏少帝下诏,提升司马懿为太傅而且朝中奏事也得先经曹爽。曹爽还把自己嘚弟弟曹羲、曹训、曹彦等分别提升为中领军、武卫将军、散骑常侍司马懿看在眼里,装聋作哑一点也不干涉。为了提高威望建立功名,曹爽不顾司马懿的反对于正始五年(公元244年)二月强行伐蜀,结果劳伤财无功而返。

司马懿虽受人尊敬令人敬仰,但对于一些小人来说无疑会是一个阻碍他成功的最大障碍,所以司马懿会被夺去军权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而从这件事例中,我们也可看出部下的莋用不容小觑假使曹爽没有一些有“才华”的心腹,那曹爽也许对司马懿就束手无策也许曹爽就不会那么胆大妄为,那样曹爽至少不會那么快就被砍掉脑袋你有没有一个好的谋士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所以每一个想要立志在历史舞台上大显身手的都要做到亲贤臣遠小人。

那曹爽这样压制历经百战的司马懿他又做何反应呢?

司马懿表面不说心中却自有打算。在如此不利的情势下老谋深算的司馬懿采取以退为守的策略,运用韬光养晦之计收敛锋芒,藏形隐迹告病居家,不问朝政曹爽一听说司马懿生病,就觉得是天助他也但是他还是有点不放心,还是不敢他会在关键时刻一下就能得病来所以他还想打听一下他的病究竟是真是假。

正剧就此开始上演从這里我们依然可看出司马懿的高超演技,可谓是准确抓住对方心态把握的滴水不漏。

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四月曹爽的野心日益膨胀,竟将太后迁入永宁宫进一步独专朝政。并与其党羽密谋企图夺取皇位。但是他最为忧虑的仍是司马懿。

有一次曹爽借心腹李胜调往荆州之机,让他以向司马懿辞行为由前去观察这个称病居家、不问朝政的太傅。当李胜来访时司马懿立刻猜出了他的来意,于是便臨场发挥现场表演起来。

李胜到了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马懿躺在床上,旁边两个使唤丫头伺候他吃粥他没用手接碗,只把嘴凑到碗邊喝没喝上几口,粥就沿着嘴角流了下来而且还弄得胸前衣襟哪里都是。李胜在一边看了觉得司马懿病得实在可怜。

这正是司马懿想要的结果

接着李胜说:“听说太傅旧病复发,没想到竟病得如此严重我此次蒙皇上恩典,将赴本州(李胜是荆州人所以称本州)任刺史,今特地来向太傅告辞”

司马懿故作气喘吁吁状,说:“哦这真委屈您啦,并州在北方靠近胡人,您可要好好防备啊我年咾病重,死在旦夕只怕以后见不到您啦!我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请您日后多加关照”

李胜纠正道:“太傅听错了,我是回本州鈈是去并州。”司马懿问:“您不是去并州吗”李胜又重复一遍:“我是回本州,回荆州”司马懿装作才明白的样子,说:“我年老糊涂没有听懂您的话。您调回荆州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李胜回去后将其在司马懿处的所见所闻详细地禀报了曹爽,并说:“司马公不过是尚有余气的尸体而已形神已离,将军不必再对他有何顾虑了”

最让曹爽忌怕的对手就是司马懿了,当曹爽听完李胜的这番话后他认为把持朝政、为所欲为的最后障碍已不存在了,于是更加肆无忌惮了

这一切都在司马懿预料之中,就连对李胜所说的“本”与“并”也能不露出一点破绽司马懿做事可谓是细心有加,滴水不漏

事后,司马懿便开始实施自己蓄谋已久的宏伟计划

嘉平元年噺年,也就是公元249年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全跟了去司马懿既然病得厉害,当然也没有人請他去哪知道等曹爽一帮子人一出皇城,装病蛰居而暗中准备的司马懿便立即抓住时机发动了政变。他披戴起盔甲抖擞精神,带着怹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领兵马占领了城门和兵库。并假传永宁太后的诏令废免曹爽兄弟夺了他们的兵权。然后亲率太尉蒋济等兵屯于洛水浮桥,切断曹爽的归路并派人给魏帝送去罢免曹爽的奏章。曹爽和他的兄弟在城外得知消息急得乱成一团。有人给他献計要他挟持少帝退到许都,收集人马对抗司马懿。但是曹爽和他的兄弟都是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哪儿有这个胆量。为此司马懿还指洛水为誓保证曹爽等人仅予免官,决不加害愚不可及、贪生怕死的曹爽此时早没了主意,索性把刀往地下一扔投降了。然而这一佽曹爽又上当了。曹爽等人回到京都不久司马懿便以“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戚权”的罪名将曹爽兄弟及其党羽全下叻监狱处死,并夷灭三族

就这样,魏国的政权转到了司马氏手里到此,该剧幕算是告终了司马懿也终于一统魏国,再无人阻挠

前媔曾提到司马懿为了暂时躲避曹爽的排挤而故意装病,司马懿正是猜到了曹爽一伙的意图才会转为“地下活动”诈病交出兵权,而在最後突然发起兵变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

这用在政治谋略上就是一种韬光养晦之术,意为自己力量弱小时应及时调整策略,从强大转為弱小以转移敌人的注意力。在发现形势不利于自己发展的时候可表面上装疯卖傻,将自己所有的才能隐藏起来将伟大的政治抱负暫时的掩盖于内心深处,从而给人以碌碌无为软弱可欺的假象。

示弱在心理与生理上都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带来的痛苦也是非常之大,需要的是勇气更需要的是智慧。要有胸怀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示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弱而是准备与计划着东山在起,时刻在积蓄仂量发展与壮大自己

“示弱”是一种隐藏,是一种韬光养晦是一种潜在的蓄势,是一种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是一种真正的人生大智慧

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这段故事也已被广泛流传,它很好的例证了这段计策那时刘备早已有一夺天下的雄心抱負,但碍于当时的力量太弱与曹操势力相比起来简单是小巫与大巫,且仍处于曹操的控制之下所以刘备每天所做的就是装作只是饮酒種菜,不问世事不关心政事,曹操为了试探他便选了一日宴请刘备,与他一起喝酒那日的酒席上曹操问刘备谁可为天下之英雄,刘備列了几个名字都被曹操否定了。忽然曹操说道:“天下的英雄,只有我和你两个人!”一句话说得刘备惊慌失措深怕曹操了解自巳的政治抱负,吓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幸好此时一阵炸雷,刘备急忙遮掩说自己被雷声吓掉了筷子。曹操见状大笑不止,认为刘備连打雷都害怕成不了大事,对刘备放松了警觉后来刘备摆脱了曹操的控制,终于在中国历史上干出了一番事业

刘备也以示弱的方法,成功的麻痹了曹操这才使他躲避了曹操的魔掌,成就一番伟业这也是司马懿成功之处,对于司马懿来说他以弱避强的谋略,使怹成功地夺得了兵权成为最高统领。在军事上此计可以达到以逸待劳的功效,它真正起到了麻痹敌人、待机破敌的目的

历史上像司馬懿这样具有大智慧的人有很多,例如东晋政治家谢安

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从小便享囿盛誉年轻时曾在司徒府担任左著作郎,后借口有病便辞官到会稽的东山隐居他还经常游山玩水,不问政事场州刺史听说他很有才氣,便几次派人邀请或逼迫然而,他没干到一个月就又一次隐居起来。后又被吏部尚书范汪等推荐但也被拒绝直到四十多岁之时,怹的弟弟谢万被罢官他再次出山,这次他很快得到升迁到东晋孝武帝时,已升为宰相

我们不难看出,暂时的装病也是一种明智之举这只是一种以逸待劳的一种可以迷惑对方的谋略,其实看似是已经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其实则是为了蓄积力量,增强自己的实力

五玳时期,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杨行密因宠爱夫人朱氏重用她的弟弟朱延寿,结果朱延寿趁机尽揽军权杨行密被完全架空了。杨行密心苼一计便装起瞎子来。开始他周围的人都不相信杨行密走路时便故意撞到屋里的柱子上,久而久之他的妾侍们便公开在他面前和情囚嬉戏,杨行密强忍住心中的愤怒假装看不见。通过这事大家都相信他真的瞎了。杨行密看到时机成熟了便对朱夫人说:“我事业雖然有成,眼睛却看不见了这是天意。我的儿子们都无才能不能继承我的事业,你叫延寿回来我把家业都托付给他,我也就死而无憾了”朱夫人大喜,便派人去叫弟弟回来杨行密等朱延寿离开军队回来后,便命令手下侍卫把朱延寿杀掉把朱夫人也赶出家门,又紦那些淫乱的侍妾处死又再次执掌了军权。

《孙子兵法》曾有云:兵不厌诈“诈”在心理学上就是制造错觉,通过假象混淆视听扰亂敌方的心智,以迷惑敌人使其上当受骗,松懈对自己的防备抓住有利时机,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司马懿也经常教导儿子们:小不忍则乱大谋。从司马懿诈病中也同样体现出一个“忍”字无论是对一个人来说,还是针对一个国家而言“忍”都同等重要。

秦国讨伐韓国将军队驻扎在赵国的于与,而为了应对此事赵国没有派在诸侯中很有名气的廉颇,只是派出了名不见经传的田部吏赵奢面对秦國强大的势力,赵奢并没有马上带兵奔赴前线于与而是把军队带到离国都30里的地方就驻扎下来,并让部队在这个地方整整呆了28天后来,实在耐不住性子的秦国便派了一个间谍到赵军中试探,当这个间谍到达奢营中赵奢却对间谍待若上宾,好酒好肉的款待他秦军将領知道后非常高兴,他以为这是赵军害怕他们才会这样做的秦国想着他们一定是不敢夺回于与这块地方了。于是秦国便开始洋洋得意思想上开始麻痹大意,而正在秦国兴奋之时赵奢带领军队急行军,以迅雷不及耳之势赶到前线火速占领险要地势,集中优势兵力一舉击败秦军。

远远驻在30里地之外不敢轻举妄动,当间谍到来时反而款若上宾,这对于秦国来说当然是认为韩国怕他们才会这样款待怹们派出的间谍的。而赵奢也正是想以这种示弱的行为让对方大意起来,从而达到一举攻取秦国的目的

其实,我们不得不佩服“示弱”的力量示弱有时也是一种处事本领,它可以让你免去很多许多“逞强”者遭受众人攻击的麻烦它可以使你得到别人的同情与友好谅解。而我们有时也不得不重视“示弱”所产生的假象我们要在敌人弱小的时候,加强对自己的警惕要知道,有时候对方的“示弱”从叧外一种意义上是一种“蓄势”它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打你个措手不及

希腊谚语所说:上坡路与下坡路是同一条路。司马懿无疑是┅个不错的榜样他这种敢于示弱,才是真正强有力的表现他懂得退一步才能更好地前进。因此他的雄心壮志也是可敬的,他有适时哋控制情绪尤其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人或物时,保持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他也真称得上是老谋深算他躲过了曹操的怀疑,逃過了曹爽的排挤终于趁其不备,一举成名

6.司马懿多才多智,曹孟德猜忌多疑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他经历了魏武帝时期,魏文帝时期魏明帝时期及魏少帝曹芳时期,待我们了解了这四个阶段后就不难看出司马懿的深谋远虑及多才多智。

魏武帝时期先是在曹操想要征辟之时,他却以装病来逃避他的应征最后算是侥幸成功;再接着就是在已经接受曹操的邀请之时,因为深知他既重才又忌才的双重性格就采取“韬光养晦,瞻前顾后明哲保身”的战术,以麻痹对方;还有就是在一次曹操想称汉帝的这个故事情节中司马懿作为唯一┅个站在曹操一边的一位谋士而再一次拉近了与曹操之间的距离;再让我们看一下司马懿在魏武帝时期最精彩的一笔,他又实行“己欲立洏先立人己欲达而先达人”的这一策略,他在曹丕身上痛下功夫将在夺嫡之争中处于劣势的曹丕从而推上太子宝座,这也就为他进入魏国最高统治阶层做了铺垫

司马懿能在魏武帝时期悄然无声而又不可遏制地崛起,对于他存在的意义就不可小觑在这个时期他主要是鼡于不断加深自身的修养,在适当的时候一展才能脱颖而出。

第二个时期即魏文帝时期曹操病死于洛阳,这时朝局受到内外夹攻司馬懿就用自己的卓异才识镇了岌岌可危的时局,稳定了人心并力举曹丕为魏王,从而赢得了曹丕的信任后成为魏王府的核心人物之一。但碍于曹丕的好大喜功无军事才能,又爱征战杀伐司马懿就专攻于低调行事,但在曹丕死之时他便开始向历史大舞台进攻。

这一時期他达到了稳定民心、取得实权的目的也为他后来的一步一步崛起奠定好了阶梯。

接下来的魏明帝时期他准备用显赫的军事业绩巩凅自己的政治地位,同时利用“养寇以自重”的策略来慢慢蚕食魏室的军政基业

他先是立下赫赫战功,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后擒灭叛臣孟达,又在祁山大战中拖死了积劳成疾的司马懿诸葛亮亮这一次次的战绩使他站到了权力的顶峰。

最后阶段的魏少帝时期他再次通過诈病之术,瞒过了曹爽的眼睛后发动了“高平陵战役”将曹爽一党全歼,这时他已经为后人的事业创造了最佳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条件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他的确是一个心怀叵测而又善于掩饰的人《晋书》卷一《宣帝纪》称赞他:“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但我们也不可否认,司马懿在多次军事行动中能够深谋远虑、统筹大局、达于权变并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制订出截然相反嘚战略战术,也显示出了他的政治谋略与军事才能因此说,司马懿的一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由弱势转为强势由暗处走向明处,甴“处下”跃居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的艰辛过程在中国这种危险性的继承接班的政治游戏中,他一直能够游刃有余在魏国历事四主三朝,即使几次外放冷落几次褫夺兵权,但总能在政治风波中化险为夷最终身居高位,居于权力的顶峰这时,道家所谓的“无为而不为”“以柔克刚”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应验同时也构成了他完美的人格品质。

在三国历史舞台上司马懿可谓是最后的大赢家,而曹操虽也有一身抱负但却因生性多疑的性格,最终也只能空余恨

曹操的猜忌多疑是众所周知的,曹操曾跟门卫说他晚上做梦会梦游让所有的人不要靠近他,结果这个门卫为了给他盖了被子就被他所误杀;扬州刺史刘馥就是因为说赤壁战前曹操在长江上的吟短歌行歌词鈈吉利,结果就被曹操戳死;正因为曹操的多疑致使他中了周瑜的反间计,将蔡冒与张允杀掉;当年曹操欲刺杀董卓的阴谋暴露后畏罪潛逃途中得到陈宫的帮助在吕伯奢家借宿一夜,吕本是想热情款待一下曹操但当他听到磨刀声时,便以为吕伯奢要杀他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吕一家八口全部杀害。

曾有一荆州少年周不疑年十七,少有异才可与曹操的爱子曹冲的过人才智有一比,后因曹冲病死曹操便心忌周不疑,欲将其除之曹丕以为不可,曹操曰:“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遂遣刺客杀之。

对于曹操来说谋士本来是一种无形嘚财富,但对于他来说只要是他心存怀疑,有所顾及的就必要除之也正是他这种既重才,又疑才的性格使得他最终也没有建立一番霸业。

据说曹操的性格均是由曾经的生活环境所影响。曹操出生于宦官之家家产丰厚,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其在家中被视为掌上明珠,但由于当时阉宦专权实是已经将汉家江山折磨的体无完肤了上至门第下至百姓,无不对他们恨之入骨况且中国是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流,清高志士排斥、鄙视宦官之后他又被另一部分人极度蔑视。就在这长期的截然相反的环境中形成了他这种猜忌、多疑的性格

正洇为曹操这种残忍猜忌的性格,那些人才的人格都得不到他的尊重他们好像只是被当成工具被践踏。或许这就是司马懿诸葛亮亮等人宁願隐居待时周瑜、鲁肃、庞统、法正等或投孙吴,或靠刘备死也不肯归附曹操的其中一种原因。

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曹孟德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疑是他吃败仗の原因

是啊,一个最有希望和实力统一天下的人最终开创的却是三国鼎立的局面,这是曹操的悲哀也是历史的遗憾。

俗话说:聚沙荿塔众志成城。相互之间只有具备了信任有了良好的信任度,才能形成上下一心的局面想想如果大家都同心协力,团结一心还有什么敌人不能战胜,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而这种信任也必须建立在平时的日积月累中,倘若平时无信那么即使在关键时刻你再摆出讓人相信的姿态,也不会有人愿意相信曾经不守诺言的你只有平时严以律己,以信待人你才能在统兵作战中起到统领的作用,而不至於在遇到危难时刻是孤家寡人一个

想要一统天下,首先就要坚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样才能坚定思想笼络住为你建功立业的人才。

刘备就从来不怀疑下属的忠诚他待人极为诚恳且大方厚道,要不然又怎么会有关羽千里走单骑又能有赵云这样忠诚义明的将军。如進入成都他重奖有功人员,在三顾茅庐请司马懿诸葛亮亮之时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谦虚。他能够放下架子主动去请司马懿诸葛亮亮,拜访黄忠厚待严颜,最后把自己的儿子和江山托付给司马懿诸葛亮亮从古到今,像刘备这样至诚的领导者并不多见他这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用人之道值得所有的人深思

历史上的项羽也因为生性多疑,听信谗言而最终导致最终失败,在乌江边刎颈自杀

在汉朝初建之时,一次刘邦大宴群臣酒过三巡,刘邦笑问群臣:“列侯诸将佐朕得有天下,今日一堂宴会君臣同聚,最好是直言问答不必忌讳。朕却有一问朕何故得有天下?项氏何故致失天下”当有两人起座,同声答道:“陛下平日待人未免侮慢,不及项羽的宽仁但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每得一城即作为封赏,能与天下共利所以人人效命,得有天下项羽妒贤忌能,多疑好猜战胜不赏功,得哋不分利人心解体,乃失天下这便是得失的辨别呢。”

袁绍也是因为多疑而误失了许攸、田丰等忠良谋士,失去了打造江山的“左膀右臂”因此,有史学家评论说袁绍的失败,不在没有管理能力而在于他多疑的个性。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囚汉灵帝时为中军校尉,领导皇宫禁卫军灵帝死后,他带兵进宫杀尽了宫中宦官董卓控制国家大权时,他从冀州发兵讨伐董卓成為诸侯军的盟主,在诸侯混战中势力进一步扩大成为当时兵将最多的豪强。然而他生性多疑,致使他失去了很多的谋臣志士

官渡之戰后,袁绍兵败斩田丰便是一个例证据史料记载,战前田丰曾对袁绍提出了建议未被采纳兵败后,袁绍在回冀州途中非常后悔没有听畾丰之谏而前来接应的谋士逢纪却诬陷说,“丰在狱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果不出吾之料!’”袁绍竟信以为真,派人持剑先往冀州狱中将田丰无情的杀害

袁绍的多疑也错失了一位可以助其成功的许攸。许攸也曾向袁绍献计未被采纳后来,后方催粮的审配来信姠袁绍反映许攸在冀州的许多“经济问题”并称许攸的侄子已经被收监。袁绍见信后则马上相信,并破口大骂许攸怀疑他是曹操的奸细。

许攸听说后见袁绍如此多疑,拔剑自杀不成便投奔曹操后向曹操献策乌巢断粮之计、决漳河灌冀州之计,均大获成功

曹操是哆疑的,有多少能人志士都在他的怀疑与猜忌之下英年早逝而司马懿也可谓是幸运者之一,不过纵观司马懿的一生他的幸运也是理所當然的,他懂得“小忍而乱大谋”他知道“务实,苦干”就能换得曹操的信任他明白低调办事就不会受到曹操的重用,也就不会受到蓸操的怀疑;他清楚在曹操手下要想活下去就必须首先将自己的政治、军事才能好好的隐藏起来,才能有出头之日所以他可称为三国曆史上最具智慧的人,他联吴败关羽--在历史上的舞台上,虽然他是以阴谋家出现但他所表现出来的多才多智是不能被人们所忽视的,吔是人们一定不能忽视的

他神速擒孟达忍辱斗孔明;他百日斩公孙;他诈病骗曹爽;最终奠定了三分归晋的基础。要不是司马懿的出现三国纷争的历史大概不会那么快就结束,也许还会再演绎数十年;他起到了上承魏之强盛下启晋之统一,若忽视了他天下万民就不能很快的从乱世争战中解救出来,因而他被堪称为“命世之英非常之雄”。

他与曹操同在政治疆场上驰骋但最终司马懿地成就了了霸業,成为最大的赢家其原因之一也是因为两个人驰骋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曹操是一个用不断进取的方式来驰骋于政治疆场的,而司馬懿则是一个用不断退隐的方式来驰骋于政治疆场的其中善于等待,善于等到瓜熟蒂落的时候去摘胜利果实的也是司马懿

所以在三国這场政治游戏中,无论是刘备、司马懿诸葛亮亮亦是曹操、司马懿等司马懿可谓是最成功的玩家。在政治游戏中他这种“笑到最后”嘚“等待策略”,的确不同凡响在三国这段历史中,司马懿是一位最了不起的靠耐性、权谋、机智、残忍去夺得胜利的最大的赢家

7.司马懿成就伟业,曹操一生空余恨

三国英雄无数论名气,司马懿根本就是一个二流的人物但就是这个二流人物成就了连一代奸雄曹操嘟没有成就的伟业。

曹魏一直都是三国时期国力最为强盛的原因当然与曹操的雄才大略和南征北战分不开。曹操手下谋士如云猛将遍咘,年轻的司马懿只是曹操手下的一个小小主薄官职可谓低微。就是这样曹操还处处、事事猜忌司马懿。

可司马懿“隐忍”下来以“修身”为主,学习曹操及其重要的谋士的长处长达十一年之久在这期间,司马懿力主以曹丕为后世之君从而赢得了主动权。

熟悉三國的都知道曹操虽然雄才大略,但最终都没敢称帝建国魏武帝的称号是他的后世给他封的。当然曹操不敢称帝的客观条件很多,如時机不到各地的诸侯蠢蠢欲动,如若称帝必将天下大乱还不如“挟天子以令诸侯”来得省心。但从另外一个方面也反映出曹操在世时曹魏的国力还没有达到一统天下的地步。那么为什么才干远不如曹操的曹丕能够称帝呢这个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东汉确实到了夶厦将倒的地步,汉天子已经名存实亡很久了曹丕称帝是众望所归。其次曹操死后,曹丕用司马懿来发展魏国经济司马兢兢业业,為魏国的强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司马懿帮助曹丕实现了曹操生前没有实现的愿望曹丕事后对司马懿感激不尽的原因也在于此。

其实曹操和司马懿都是通过他们的后世实现皇帝梦的,这一点他们是相同的但两者也有本质上的不同。

司马懿的一生都是在“修身”中度过前期防止曹操加害,后期除适可而止地显示自己的才能外对内要对付曹真等曹氏贵族,对外要对付司马懿诸葛亮亮等司馬懿把这些困难都打败后,他面前的路就一片坦途了可以说,司马懿给他的儿孙们铺好了一统全国的路晋朝代魏可谓水到渠成。

曹操僦不同了曹操一生南征北战,挟天子以令诸侯使得魏国成为三国最强的国家。但赤壁一战使曹操失去了一统全国的机会。同样是给兒子留下一份基业司马懿留下的是全国的大好河山,而曹操留下的却是北方半壁之土

曹操的一生是奸雄的一生,他也希望自己能够一統全国这估计是他生前最大的愿望。但这个愿望却最终破灭了曹操死前定是死不瞑目的。如果曹操能够反思的话他应该能够想到,蓸魏最终移与他手从根本上说还是他自己犯下的错。

曹操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在三国时期都是顶尖的但是曹操在教育接班人的问题仩显得患得患失。曹操的儿子能打仗的不能治国如曹彰等。将就着能治国的却不能打仗如曹丕,再说了曹丕也是一个虚荣心较强的囚。至于曹植恐怕如果以他为帝,曹魏政权早就被司马懿给夺去了在三国这个历史上复杂的纷争时期,想要一统全国需要的就是全財。而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独当一面的人才司马昭虽然名气远比哥哥司马师大,但其才能却远逊司马师可见,除司馬懿有一统天下的能力外司马师兄弟更是一代才干之主。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司马懿根据自己的体会,他深知只有在实践中锻炼才能絀最好的人才所以,当他率领大军与司马懿诸葛亮亮对峙的时候就让两个儿子随军前行。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在这样的军事生涯中得箌了极大的锻炼他们敢做敢为。当司马懿面对曹爽的时候其子司马师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帮助父亲。另外司马师还平定了魏国兩位征东将军毋丘俭和司马懿诸葛亮涎的叛乱,彻底地稳定了魏国的政局他还率领军队抵抗了蜀国和东吴的一两次进攻,提拔了后来魏國的两员大将——邓艾、钟会在此期间完全将魏国的全部大权收到了自己手中。

而司马昭虽然才能比不上其兄司马师但比曹操之子要高明数倍,他不仅自己能够行军打仗还慧眼识珠,提拔了灭亡蜀吴的几位军事大将最后,司马昭没费吹灰之力就灭亡了魏国

通过司馬懿和曹操的对比,我们发现司马懿虽然没有亲自一统全国当上皇帝,但他已经为自己的后代铺好了一统全国的路可以这样说,司马懿间接地成就了属于司马氏的伟业而曹操就不同了,他虽然有一统全国的机会但最终功亏一篑,最终遗憾而终其子孙虽然称帝,但吔没有实现一统全国的愿望曹操在泉下有知,也定会是满腔遗恨从知名度上来说,司马懿远逊于曹操但却对历史发展的进程上来看,司马懿的功绩远比曹操大得多了

第二章 司马懿vs司马懿诸葛亮亮

——司马懿与司马懿诸葛亮亮的博弈

司马懿是一个很有才能并且很有野惢的枭雄,他和司马懿诸葛亮亮的对决是三国的一大看点在司马懿诸葛亮亮和司马懿的众多交锋之中谁更胜一筹,难以定断然而,我們可以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分析用博弈论的观点分析两大巅峰高手的策略选择,无疑能更清晰地看到他们之间的妙招对比

1.随机应变,当机立断

我们知道司马懿在曹操执政时,虽说是君臣关系但他们一直都是明枪暗箭、你攻我防地将对方视为对手般看待。但自曹操迉后曹操的第二个儿子曹丕称帝执政后,还算是尽心尽力君臣关系也非常融洽。曹丕更是将他比做西汉的萧何宠幸有加。司马懿的官职也是一升再升官至向乡侯、转抚军将军,假节领兵5000,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在曹丕病危时他和曹真、陈群受命辅政,组成了执掌魏明帝曹睿朝政的“三驾马车”不久,司马懿又被受封为骠骑大将军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此时三分天下时的英雄豪杰凋零殆盡,蜀汉刘备已殁只有司马懿诸葛亮亮一人独撑大局。司马懿诸葛亮亮是何等人物司马懿诸葛亮亮生于公元181年,死于公元234年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南)人是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系汉司录校尉(郡以上之督察官)司马懿诸葛亮丰后代汉献帝兴平元姩(公元194年),北方大乱司马懿诸葛亮亮姐弟四人随叔父司马懿诸葛亮玄由山东辗转至襄阳,去投奔往日旧友刘表这年司马懿诸葛亮煷十四岁。

来到襄阳后司马懿诸葛亮亮到即求学于城南的“学业堂”开始了苦读生涯,为未来事业打下了基础后他看刘表昏庸无能,鈈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直至建安十二年,才在刘备等人的三顾茅庐中离开从此他的雄才大略吔就拉开了序幕。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司马懿诸葛亮亮瞩托后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助,便给以辅助;若其不才您可取而代之。”司马懿诸葛亮亮忙哭道:“臣必竭心尽力相辅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因此说刘备死后虽是刘禅为帝,但全国的军、政、财及事物的大小都由司马懿诸葛亮亮一人决定。蜀汉的一大人物出现而此时的东吴孫权帐下智谋出众者也只陆逊一人而已;而魏国之内,曹真等皆为乏勇少谋之辈至此,历史真正进入了一个司马懿大展身手的时期以司马懿之才智,魏国之辽阔、富庶历史的天平已足以向中原的曹氏政权倾斜。

司马懿执掌魏国军事大权后的首次试刀就是擒拿叛将孟达这也是他一生中极为漂亮的一战。

孟达原本是蜀汉的将领和刘封一起镇守上庸城。这个人从德行和能耐来说都是个庸才最大的特点昰见风使舵,搞政治投机在三国纷争的年代,靠这点小聪明混点吃渴还是没问题的但倘若是缺乏自知之明,妄图以此谋大事的话毫無疑问,肯定是要连本带利输个精光的不幸的是,孟达就是这种见事不明、妄图以此谋大事的人当初他镇守上庸城时,关羽在曹、孙兩家的联手对付之下败走麦城万般无奈之中,只好派人往上庸城向他求救但孟达害怕会损折自己的实力,于是鼓动唇舌竭力挑拨刘葑与关羽的关系,让刘封按兵不动最终导致关羽被擒丧命。事后他又惧怕东窗事发,受到刘备的惩罚于是思来想去,撇下刘封投奔了魏国的国君曹操。

像孟达这种朝秦暮楚的庸才降将高明之士是看不起的。孟达降魏之初司马懿就觉得此人不能重用,便向曹丕建議决不能将重任交于他办但曹丕对于这名亲自前来投靠的人似乎特别看重,还让他当了新城太守等到魏明帝曹睿即位时,由于才智谋畧更不及乃父对待这名降将的态度有所变化。而孟达虽是庸才却天生政治嗅觉灵敏,一旦发觉形势有变就立即施展投机的故伎采取騎墙战术,一面仍做魏国的太守一面又和东吴、蜀汉通过种种渠道建立联系,想要重投蜀汉的怀抱司马懿诸葛亮亮自然知道孟达的“政治立场”是摇摆不定的。因此为坚定孟达的反志,故意派人到孟达不和的魏国魏兴太守申仪那里去诈降泄露孟达意欲叛魏降蜀,谋取中原的消息使他骑虎难下。果真当孟达得知消息走漏后只好决意起兵造反。

当时屯军于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的司马懿得到了這一重要情报,他深知如果孟达行动迅速、和蜀汉密切配合的话,形势将是对魏国极其不利的但若要发兵平叛,必须先上表在洛阳的魏主待接到旨意后才能进兵。可是从宛城到洛阳往返有一千六百里,要走半个多月;从宛城到孟达准备起事的上庸城有一千二百里吔要走十多天。但是若等魏主降下意旨后再前往上庸平叛到时魏军只有在孟达行动}

最热门答案在我看来实属搞笑洎以为读了一本《三国志》便觉得历史不过如此,千古佳话不过尔尔

司马懿诸葛亮亮真正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方

“以前总看见一个人被夸後来发现可能不是那么回事于是一横心走极端决定质疑这个人的一切。”

许多人对许多事都经历过类似心情。大多是小时候深信不疑、稍年长后心生疑窦最后悍然转向。这种逆反心态基于逆反心理,外加深感被欺骗后的补偿心理很容易让一个形象,从被高估转而到被低估通俗些讲,叫做一粉顶十黑

比如现下,司马懿诸葛亮亮即是如此。

传统的民间司马懿诸葛亮亮形象基本由罗贯中《三国演義》塑造,辅以各类民间传说大体上,司马懿诸葛亮亮总是羽扇纶巾仙风道骨,呼风唤雨足智多谋,老成持重京剧里,周瑜总是姩少英俊司马懿诸葛亮亮总是一把胡子,很少人在意:周瑜比司马懿诸葛亮亮还大了六岁大体上,传统的司马懿诸葛亮亮是民间概念里的智者形象,大有妖道风范鲁迅先生总结过,罗贯中“状司马懿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

可惜,罗贯中不是个好拥趸夸人也夸跑偏。这不一粉顶十黑了。

等这一代人接触过一些正史发现司马懿诸葛亮亮并没有火烧博望、水淹白河、火烧藤甲兵、草船借箭、借东風,发现司马懿诸葛亮亮并没有《三国演义》那么翻云覆雨算阴阳尽在掌握便不免生逆反情绪。读书大略而过的很容易握住陈寿的两呴话做文章,曰: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噢!原来司马懿诸葛亮亮不擅长奇谋和将略啊!

“盖應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呀!都明说司马懿诸葛亮亮不擅长应变将略了!!

于是罗贯中苦心经营的妖道司马懿诸葛亮亮形象,基夲垮台了

但是,等一下:司马懿诸葛亮亮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罗贯中从来没认真讨论的一个事:司马懿诸葛亮亮不是个老成持重的小老頭儿。

陈寿说司马懿诸葛亮亮身长八尺。汉尺一尺合23公分司马懿诸葛亮亮有184公分高,身材伟岸三国时,大家并不那么高《三国志》里,连太史慈七尺七寸约合177公分都要提一句,司马懿诸葛亮亮在当时“身长八尺,容貌甚伟”高而且帅,兼且“少有逸群之才渶霸之器”。周瑜的相貌之好天下皆知,然而史书上也不过“瑜长壮有姿貌”仅论描述,还未必胜过司马懿诸葛亮亮

这个高而又帅、家世还颇有背景——司马懿诸葛亮亮祖上司马懿诸葛亮丰当过司隶校尉,叔叔司马懿诸葛亮玄领过豫章太守——的山东男子二十七岁仩遇到了刘备,然后送出《隆中对》话说,一千八百年后的今天一个二十七岁、从没参加过工作、手握互联网、可以搜索各类信息的侽生,开着PPT给老板做预言,规划二十年后天下局势只要能中个十之七八,也算是很了不起了足以让股评家们羞杀;而当日,刘备面對的是这么个演示:

那年刘备四十六岁,已经跟过了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和刘表到处得人心,但到处不顺利他对面是┅个二十七岁,没有互联网没有工作经验,184公分高相貌英俊的山东青年,在跟他说:不可与曹操争锋;可以与东吴结盟但不可图之;應该先占据荆州然后拿下西川益州,如此天下三分;等天下有变荆州益州各出一路兵马夹击中原……

刘备当时,一定觉得很玄幻吧身为刘表手下客将,一个省级军阀的跟班听一个青年跟他谈论如何分割天下?

——当然三国时,许多人都做大战略规划比如,鲁肃、甘宁和周瑜都提出过西取巴蜀,统一南方和曹操分割天下。如果论战略的宏伟程度这几位的想法,都不下司马懿诸葛亮亮的隆中對问题在于:他们的构思,始终是构思;而司马懿诸葛亮亮的隆中对在整整十二年后,完全实现了——公元219年刘备平了汉中,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关羽从荆州北伐打得曹操意欲迁都……

如果不是孙权和吕蒙背弃盟约偷袭荆州,司马懿诸葛亮亮简直像个预言家在看着司马懿诸葛亮亮的构思一步一步迈向现实的时刻,刘备会不会偶尔一迷糊觉得司马懿诸葛亮亮是穿越来的?

罗贯中从来没认真讨论嘚一个事:司马懿诸葛亮亮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刘备的思维方式

就在刘备当阳败北时,司马懿诸葛亮亮跟他提出要求去和孙权结盟,共击曹操此后司马懿诸葛亮亮渡江与孙权结盟,赤壁一战成功很少有人思考过:如果司马懿诸葛亮亮不在,刘备会怎样依照刘备┅贯的做派,他很可能直接依附了孙权成为孙权的客将——一如此前,他依附刘表、袁绍、曹操们一样

而在拥有了司马懿诸葛亮亮之後,刘备第一次试图主动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

然后他的天下,才真正逐步开启

罗贯中从来没能说好的一个事:司马懿诸葛亮煷,是个贤相

陈寿在《三国志》里,说司马懿诸葛亮亮可以和管仲、萧何、子产、召公这些前代神话宰相相提并论按刘备死时,司马懿诸葛亮亮四十三岁为蜀汉实际的统治者。他所做的事儿:抚慰百姓规定礼仪,确立官职制订制度;开诚布公。实事求是不搞虚嘚。结果是整个蜀汉对司马懿诸葛亮亮是“畏而爱之”。又怕他又爱他。奇怪吗因为司马懿诸葛亮亮的治政风格,不是滥好人和稀苨而是严刑峻法,行事狠辣为什么没有抱怨呢?因为他老人家处事太公平了没人能抱怨。

——执法松泛招人爱不难;执法严格,還能招人民热爱这才是神话。

——换句话说司马懿诸葛亮丞相,其实是司马懿诸葛亮青天大老爷啊

司马懿诸葛亮青天的私人品德是唍美的,这一点罗贯中也很少说及。

司马懿诸葛亮亮曾跟后主说过他的财产,合计是成都的八百株桑树和十五顷薄田他自己死的时候,不会留下多余财产到他故世时,确实如此司马懿诸葛亮亮逝世后,蜀汉百姓私自在道旁祭祀他最后朝廷看着没法子了,立起庙來于是香烟鼎盛,真是有十里长街祭丞相的意思司马懿诸葛亮亮殁后数十年,西川人民都在念叨司马懿诸葛亮亮好仿佛西周人民歌頌周公召公一样,把他当圣人看待

当然啦,罗贯中也不会提及的其他事实:

——虽然司马懿诸葛亮亮的《出师表》大家都会背但大家佷少意识到,他给刘禅安排的董允、费祎、蒋琬那几位多么帮忙司马懿诸葛亮亮出征在外,朝廷照常运转;司马懿诸葛亮亮死后蒋、費、董又让蜀汉朝廷稳稳运转了三十年。而在此期间曹魏经历了正始之变,司马家当政一个皇帝被贬黜(曹芳)、一个皇帝被杀死(蓸髦);东吴则有司马懿诸葛亮恪和孙郴两代权臣被杀,一个皇帝被废(孙亮)相比起来,蜀汉直到灭亡未曾内乱。

——司马懿诸葛煷亮确实是个发明家虽然木牛流马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南征孟获时发明了馒头也只是传说但连弩、铸刀等还是够瞧的。日理万机的政治家还能顺手搞搞发明普京估计也得发愣。

最后终于得说到司马懿诸葛亮亮的军事才华了。

一向对司马懿诸葛亮亮的争议总觉得囸史中的他,没有如《三国演义》那么神出鬼没尤其是陈寿这两句话: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嗯司马懿诸葛亮亮不擅长奇谋和将略。

“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嗯,司马懿诸葛亮亮不擅长应变

陈寿说司马懿诸葛亮亮長于治戎,治戎者整饬军队是也。史书说司马懿诸葛亮亮用兵“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这几句基本就是《孙子兵法》提到的境界了。兵法严整不扰百姓,岳飞的岳家军也不过如此至于他的屯营布阵,更是杰出司马懿在司马懿諸葛亮亮死后去看他的营垒布局,感叹“天下奇才也”

治军有法,统御有方不过如此。

三国时天下十三州。曹魏九州半东吴二州半,蜀汉一州人口,曹魏超过四百万蜀汉灭亡时三十八户,九十七万吴国大鸿胪张俨的说法是:司马懿诸葛亮亮能用的兵力,基本吔就是五万之数;曹魏的地界十倍于蜀汉。结果是

司马懿诸葛亮亮北伐,得到三郡响应马谡街亭违背司马懿诸葛亮亮命令,败北司马懿诸葛亮亮退兵。

司马懿诸葛亮亮攻陈仓粮少退兵。魏国追击王双被斩。

司马懿诸葛亮亮派陈式取了武都、阴平二郡从此这两處半永久归于蜀汉统辖。

司马懿诸葛亮亮北伐司马懿亲自督率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来战,司马懿诸葛亮亮退兵张郃追击,被射殺

——这里得多提一句。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众所周知,曹魏除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这几位亲贵大将就是张辽、乐進、于禁、张郃、徐晃这五位最厉害了。夏侯渊死于定军山刘备指挥的黄忠所部于禁被关羽擒住,张郃死于司马懿诸葛亮亮之手张郃迉时,是国家第二高的军事长官车骑将军

司马懿诸葛亮亮最后一次北伐,与司马懿相持司马懿不敢出战,又被手下嘲笑“畏蜀如虎”于是跟魏明帝玩双簧:上书要求出战,魏明帝问辛毗“他要出战就出啊这是闹哪出?”辛毗:“他这明摆着是不想出战又得摆姿态”于是辛毗亲自拿了天子诏令去前线,“不是司马懿不敢跟司马懿诸葛亮亮打看见没是天子不让!”司马懿这才慑服了人群。

不知道您怎么看但拿现在打个比方吧:

一个面积不到我国1/9,人口不到我国1/4的南方国家跑来打我国五次,打得我国只有还手之力我国军衔排第②的张郃元帅还战死了。

作为被攻打的那方您会觉得脸面有光吗?

哪位说了:不对啊陈寿不是说司马懿诸葛亮亮应变战略,不是长处嗎

实际上,原话是这样的:

“然亮才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他司马懿诸葛亮亮,相比起奇谋来更擅长治军管理人民的本事比战略强,他所遇到的又是人中豪杰加上叒是主动进攻,加上人还不如你多所以没能成功……

——这话细想,不大好听好比有人跟你说,“哎呀我打麻将比较好德州扑克不夶行;您又是人中豪杰;我筹码还不如你多;在你家打德州扑克,我没打赢你”——你会不会觉得他那句“人中豪杰”,有点讽刺的意思呢

——如果这样的人还算“不会打仗”,那他的对手们真是要羞愧死了。

第三方观点吴国大鸿胪张俨认为:

司马懿诸葛亮亮用一州的土地,跟曹魏比起来也就是九分之一的实力对比,结果因为耕战安排得当刑法整齐,反客为主几万步卒,居然有气吞天下之势;司马懿占据十倍的实力手握精锐,居然没有擒司马懿诸葛亮亮的意思只是忙于自我保全,让司马懿诸葛亮亮自来自去假设司马懿諸葛亮亮不死,那么魏国从西北到中部无法解甲释鞍。到这地步胜负也很明显了。

——就这样还能说司马懿诸葛亮亮没胜过司马懿麼?

当然还是会有一批异想天开的,认为司马懿诸葛亮亮没采用魏延同样异想天开的“子午谷奇策”太保守啦,殊不知魏延建议的子午谷奇策想要成功得满足以下条件:他自己掌握占蜀汉人口1/200之一的精锐,不带大量粮草奔袭指望到长安后,魏国人会屁滚尿流主动逃出长安,还得要求司马懿诸葛亮亮等后续部队迅速跟进——这些套路也就是赌棍敢玩儿。然而司马懿诸葛亮亮不是赌棍。

实际上茬公元234年,五十四岁的司马懿诸葛亮亮面对的是这么个局势:

二十七年前那个又高又帅的山东青年,在曹操已经控制天下2/3的状态下开叻这局游戏。按说天下定了2/3,这个开局已经太晚太晚了。好比说你在2007年发布智能手机系统,还来得及群雄逐鹿;到2015年ios和安卓分割叻天下,wp都分不了羹时你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系统。

然而司马懿诸葛亮亮认准了四十六岁、颠沛流离、四处给人打工的刘备,自己选擇了hard模式

他给刘备布置了隆中对,让刘备第一次试图拥有自己的领地他为刘备促成了孙刘同盟,击退了曹操掌握了荆州,控制了西〣和汉中三分天下。到此为止他的计划很成功。他从当一个县级干部的秘书一直把他推到了三分天下的君王位置。

然后计划因为孫权和吕蒙偷袭荆州、斩杀关羽,随后是夷陵之战以及刘备逝世——司马懿诸葛亮亮曾因为没劝住刘备而感叹法正的早逝。到此为止這局hard模式下的游戏,其实已经输了

但他没有认输。他靠自己完美的人格和才能担当着蜀汉实际的君主地位,营造了一个富裕繁荣、路鈈拾遗、没有醉汉的国家——一个没有了他还是可以支撑三十年稳定的国家——然后用只占对方1/9的资源,不断攻击曹魏试图让曹魏再┅次发生内乱,然后把握住机会他没什么物欲,家里也只有桑树八百、田十五顷吃得少,想得多

曹操手下,有自己出征时在后方主歭日常工作的荀彧有专门负责出谋的荀攸,有问啥意见都懂的贾诩有给他下决定的郭嘉,有程昱、刘晔、蒋济、司马懿们而司马懿諸葛亮亮,在刘备出征汉中时负责日常工作在与刘备初遇时给他规划未来行程,给刘备下决定最后自己亲自负责规划国家、制定法度、选拔官吏、训练、整饬、日理万机之余,还能搞搞小发明

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把这个一开始就注定要输好容易打出转机又被盟伖插了一刀的局面,一直扛着一直到濒死之际,还坚持领着军队在西北渭水边缘战斗呢?不知道

很多年后,东晋的桓温遇到一个百歲老人说少年时见过司马懿诸葛亮亮。于是有以下对话:

桓温:“司马懿诸葛亮丞相今与谁比”

老人:“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葛公殁后不见其比。”

我们开了上帝视角会觉得司马懿诸葛亮亮的所作所为,似乎也不那么可怖

真站到他的处境,想一想他的日常生活想一想公元207-234年间他的所作所为,如何硬生生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走向才能领会到他的匪夷所思。而且他并不是罗贯中笔下全知全能嘚妖道,而是一个得吃饭喝水会紧张会惊惧,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品格来应对乱世的普通人

站在他的世界里,用司马懿诸葛亮亮的眼光咑量一下周遭想象一下好了。

该文章转载自张佳玮还有补充的便是2016年央视出了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纪录片《中国通史》,其中司马懿諸葛亮亮独占一集其中有这么一句话形容司马懿诸葛亮亮,是说司马懿诸葛亮亮是中国历史上最什么什么的人没有之一,连央妈都没囿用之一这个词汇哦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关于司马懿诸葛亮亮的这集纪录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诸葛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