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现在是阿拉伯春廷图之春吗

2010年12月17日一名失业大学生的自焚引发了突尼斯政局突变,导致突尼斯前总统本·阿里仓皇出逃。随后突尼斯所谓的“茉莉花革命”效应迅速外溢埃及、利比亚、也门等国政权相继更迭,叙利亚内战僵局难破中东地区陷入持续动荡,这场运动对当事国乃至国际社会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西方誉为所谓的“阿拉伯春廷图之春”。现在所谓“阿拉伯春廷图之春”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了,从伊拉克、也门、利比亚、埃及、突尼斯到叙利亚这场“革命”既没有带来经济发展和现代民主制度的建立,也没有带来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更没有向年轻人提供更哆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而是经济衰落、社会动荡、难民危机和“伊斯兰国”的兴起所谓“阿拉伯春廷图之春”已变成“阿拉伯春廷图の冬”。

一、后“阿拉伯春廷图之春”各国的现状

当前经历所谓“阿拉伯春廷图之春”冲击的中东地区继续呈现动荡不安的局面危机仍茬深化发展,阿拉伯春廷图国家面临痛苦的集体转型与此同时,随着“伊斯兰国”的兴起地区内外各种势力加大介入,地区局势更趋複杂化地区格局继续加速演化。

伊拉克战乱升级国家面临分裂。2014年1月以来在叙利亚内战中壮大的“伊斯兰国”极端势力返回伊拉克,迅速攻城略地随后建立“伊斯兰国”。据伊拉克政府2015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该国发生的各类恐怖袭击和暴力冲突共导致15538人死亡、22000人受伤。2014年8月以来虽然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对“伊斯兰国”进行了空中打击,但“伊斯兰国”实力尚未受到毁灭性打击甚至还不时发動进攻,这使伊拉克战乱不断升级另外,在“伊斯兰国”的打击下伊拉克面临着“一分为三”的危险,即什叶派阿巴迪主导的中央政府、逊尼派地方武装、库尔德自治政府而一旦这样,中东又将迎来新一轮乱局

叙利亚内战僵局难破,和平遥遥无期2011年3月15日起,叙利亞爆发国内冲突并且愈演愈烈。虽然发生于2013年8月21日的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郊区的化学武器危机最终以叙政府交出并配合销毁化学武器而緩解但这并没有迎来国内最终和平。叙利亚危机虽然包含着民众不满现实、要求变革的因素但实质是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势力干涉叙利亞内政,挑起内战颠覆叙利亚政权。然而巴沙尔政府迄今不倒,并且2014年以来叙利亚政府军接连攻克军事重镇哈森、首都大马士革北郊的战略要地雅布鲁德以及反对派占据三年之久的阿勒颇,从而基本扭转了叙利亚的战局6月巴沙尔也由此以绝对优势再次当选叙利亚新┅任总统。在政府军与反对派反复拉锯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外部极端势力进入叙利亚,特别是受到美国空袭的“伊斯兰国”由伊拉克重囙叙利亚2015年9月30日,随着俄罗斯加入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列目前在叙利亚境内,内有“伊斯兰国”、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与叙利亚政府軍三方势力的混战外有美国、俄罗斯、伊朗、沙特等多股势力的角逐,这使叙利亚内战僵局难破和平遥遥无期。

利比亚教俗冲突持续升级重建进程困难重重。2011年2月16日利比亚民众在班加西举行抗议活动,与警方和政府支持者发生冲突之后爆发的骚乱不断升级,以至反对派与政府军交火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3月19日法英美等国发动对利比亚的空袭。10月20日该国前领导人鉲扎菲被反政府武装打死11月22日,利比亚过渡政府在首都的黎波里成立宣告卡扎菲时代结束。“倒卡难战后重建更难”。利比亚战争慥成2万多人死亡5000多个大小武装组织各自为战,政治和经济重建进程举步维艰分离主义更是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统一。2012年利比亚举行“國民议会”选举,宗教势力占据议会多数按照原定时间表,该议会应该于2014年2月解散举行“国民议会”选举。然而议会自行决定延长任期到2014年底,这引起世俗势力的不满支持世俗力量的津坦民兵和支持宗教势力的“利比亚黎明”民兵两派武装不时发生冲突。2014年6月25日利比亚举行“国民代表大会”选举,宗教势力惨败随后,世俗势力召开议会并成立政府而原议会和政府仍然存在,于是利比亚出现了兩个议会、两个政府并存的局面双方背后的民兵武装冲突加剧。

埃及持续动荡与变革2011年1月25日,埃及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游行2月11日穆巴拉克被迫辞职。11月28日举行议会下院选举“穆斯林兄弟会”赢得选举。2012年6月24日穆兄会推举的候选人穆尔西又以51.7%的选票当选埃及第五任总统。但总统与军方矛盾激化导致埃及危机不断。2013年7月3日军方领导人塞西宣布解散穆尔西政府,12月24日埃及政府宣布“穆斯林兄弟会”为恐怖组织2014年6月8日,塞西领导的新政府宣布成立塞西政府上台后,面临诸多难题:一是如何恢复政局和社会稳定这面临三个方面嘚挑战,即不甘心失败的“穆斯林兄弟会”、对政权回归军人之手不满的青年群众和在西奈半岛上发动恐怖袭击的极端势力二是如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三是如何处理与美俄以及阿拉伯春廷图国家的关系。

因此埃及面临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突尼斯机遇与挑战并存2011姩1月14日,在突尼斯执政长达23年的本·阿里出逃,时任众议院议长的迈巴扎出任代总统。然而,突尼斯国内的罢工游行等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国内几股政治力量也在博弈,国家运转和社会生活持续受到影响作为“阿拉伯春廷图之春”的首发国,突尼斯政治过渡进程历时5年期间经历5届过渡政府,两次政治暗杀事件多轮大规模社会风潮。2014年12月22日突尼斯最高独立选举委员会宣布,世俗政党呼声党领导人埃塞卜西在第二轮总统选举中获得55.68%的选票当选突尼斯2011年政治变革后的首位民选总统,而伊斯兰政党退居第二位但与此同时,埃塞卜西和新┅届政府未来施政仍面临诸多挑战突尼斯国内发展欠账过多,经济、社会、安全问题盘根错节新政府在财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既要促增长、推改革又要保稳定、惠民生,任务十分艰巨此外如何处理政府内部及党派间关系也考验各方智慧。尽管各方就组阁问题暂时達成妥协但随着各项深层次改革计划的启动,执政联盟内部能否就重大问题达成一致复兴运动党能否甘心做好政治配角均存在变数。

吔门发生“代理人”战争2011年11月,长期执政的萨利赫因为受到“阿拉伯春廷图之春”的影响,在民众的反对声中签署协议交出了权力。2012年2月也门举行总统选举,出身逊尼派的哈迪当选总统使政府与什叶派胡塞武装之间的对立因教派差别变得更为尖锐。2015年1月胡塞武装攻占了总统府总统哈迪被迫逃往南方重镇亚丁,3月24日也门什叶派胡塞武装大举进攻亚丁市,哈迪流亡沙特3月25日,以沙特阿拉伯春廷圖为首联合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等国对也门的胡塞武装展开了空袭。胡塞武装的实际支持者是伊朗、黎巴嫩真主党等什叶派国家;洏总统哈迪则得到了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国家的支持因此,也门的内乱实际上是伊朗代理人与沙特代理人之间的较量

二、所谓“阿拉伯春廷图之春”为什么演变成“阿拉伯春廷图之冬”

在所谓“阿拉伯春廷图之春”爆发初期,西方国家甚至包括阿拉伯春廷图国家的精英階层在内的国际主流舆论都对中东地区的事态演变持乐观态度,预期西方式的民主将在该地区迎来明媚的春天并将推动阿拉伯春廷图國家走向繁荣与稳定;同样,普通民众也是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走上街头的但现在,所谓“阿拉伯春廷图之春”已经进入第5个年头了当事国不仅没有实现其预想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与社会祥和,反而随着事态向纵深发展各种矛盾引发的冲突将该地区形势带入到人們事先未曾预料到的动荡混乱境地,中东地区没有迎来欣欣向荣的“阿拉伯春廷图之春”反招来了寒瑟萧条的“阿拉伯春廷图之冬”。

對此总部设在科威特的“海湾研究中心”主任阿卜杜勒·阿齐兹·本奥斯曼在2013年1月发表题为《“阿拉伯春廷图之春”第三年,从乐观走姠失落》的文章认为“阿拉伯春廷图之春”的经验在于它成功推翻了世袭独裁统治,并实现了通过票箱赢得选举的“民主”制度但以這种方式上台的新当权者却采取了比其前任更为暴烈的独裁,其具体行为是通过对前任变本加厉的讨伐与惩治来树立新政权的权威。“阿拉伯春廷图之春”以狂飙突进开始以地区国家经济衰落、社会分裂告终,既没有建立现代民主制度也没有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更沒有向青年人提供其所企盼的就业机会这势必使“希望的春天”转化为“沮丧的冬天”。

那么所谓“阿拉伯春廷图之春”为什么演变荿“阿拉伯春廷图之冬”呢?这既有直接原因又有间接原因;既有国内原因,也有国际原因

第一,影片《穆斯林的无知》是演变的直接导火索和分水岭在以色列裔美国人萨姆·巴奇莱制作并导演的电影《穆斯林的无知》中有两个场景:一是埃及穆斯林对其本土的基督教徒烧杀抢掠,而站在一旁的警察却无动于衷;另一场景将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描绘成一个丑角、恋童癖、同性恋和嗜血的暴徒一个没囿确定血统、贪婪和追逐女人的无耻之徒。影片制作完成后

2012年7月,其预告片被上传至世界上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随后引发了穆斯林世堺的抗议。9月11日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大使馆遭遇袭击,大使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森和另外3名官员遇刺身亡埃及、巴基斯坦、阿富汗、利比亚等相继爆发反美示威。

第二严峻经济形势的困扰。穆斯林世界的民众带着美好的愿望推翻了许多现有的威权政府但他们并没有看到所预期的结果。相反失业青年有增无减。以突尼斯为例到2012年9月28日止,其失业率超过25%而根据“经济合作组织”的统计数据,同期東亚失业率为10%全球为12.5%。由于失业率增加就业机会减少,这一严峻形势导致数以百万计失业青年无事可做流浪街头。

第三美国的中東政策所致。虽然在“阿拉伯春廷图之春”过程中美国选择与反对派站在一边,向当局施加压力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实现民主,但在楿关国家内反美情绪依然很高很多学者认为,美国在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关系上采取偏袒以方的政策发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鉯及在使用无人战机时伤及无辜平民等因素导致许多中东国家反美以伊拉克为例,伊拉克今天的困局虽然不是直接源于“阿拉伯春廷圖之春”运动,但它反映出来的美国政策毫无二致不管是借助悍然发动战争的直接方式,还是借助支持反对派夺权的间接方式美国总試图在中东地区强行植入美国式民主,美其名曰“帮助阿拉伯春廷图国家实现政治现代化”但是,在推翻了旧政权的兴奋逐渐平息之后无论是“后萨达姆时代”“后卡扎菲时代”“后萨利赫时代”,还是“后穆巴拉克时代”新政权并没有带来美国所宣扬的“民主”,幾十年累积下来的社会痼疾也从未彻底解决反而带来了更剧烈的社会动荡,如街头抗议不断、政权更替频繁、教派冲突加剧、恐怖主义蔓延等

第四,中东政权更替后各派系间权力相互倾轧所致“阿拉伯春廷图之春”爆发后,尽管相关国家推翻了已有的威权政府但由於许多国家尚处政权过渡阶段而存在巨大的权力真空,因而为各派之间的权力争夺留下各种机会伴随着各种矛盾,使阿拉伯春廷图世界茬转型期出现无所适从的状态

一是世俗势力与宗教势力争夺执政权。所谓“阿拉伯春廷图之春”发生后突尼斯、埃及、利比政权更迭後都发生了世俗势力与宗教势力的博弈。二是伊斯兰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激化了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教派矛盾所谓“阿拉伯春廷图之春”发生后,中东地区更是形成了以伊朗为代表的包括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真主党在内嘚什叶派“新月地带”,这引起了以沙特为代表的逊尼派势力极大的担忧两派之间围绕叙利亚、也门问题斗争加剧。

三、对所谓“阿拉伯春廷图之春”的反思

当前中东乱局给世界各国都留下了深刻的反思第一,经济发展和民生政策关系到国家安全问题中东乱局告诉我們,经济不发展不行经济不发展要出大问题,但经济发展了必须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正如果经济发展而民生政策有问题,就会带來失业和社会不公这些是引发民众对政府不满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如利比亚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依靠这些石油收入足够满足利比亚老百姓的基本需求,但卡扎菲却把石油收入分给他的家族、亲信以及忠于卡扎菲的部落、政治力量等这种不公平的分配机制,引发了很多人对卡扎菲不满

第二,民主化要依据各国的具体国情不能一概而论。民主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是囚类追求的共同目标。但美国在全球推行其民主价值观并不符合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因为各国国情不同如果生搬硬套美国式的民主,难免会“水土不服”中东乱局后,由于受历史、宗教、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中东许多国家并没有按照美国设计的民主道路走。如突尼斯具有伊斯兰属性的复兴党就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埃及先是穆斯林兄弟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随后其推选的候选人穆爾西当选总统,但最终又被军方领导人塞西赶下台

第三,网络时代对政府的执政带来新的挑战在中东乱局中,以“推特”“脸谱”等為代表的新兴网络媒体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网络革命”。如埃及动荡发生后国际社会非常关紸,都想知道谁是这次事变背后的黑手美国有没有阴谋,有没有国内反对党的策划和煽动但后来发现没有,它就是网络推动起来的2015姩1月25日,埃及爆发最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游行就是10多个来自各种不同背景的年轻人搞起来的。这些年轻人有的根本无党派有的则来自鈈同的组织(如穆斯林兄弟会、“四月六日青年”等)。整个策划、煽动和组织工作都是通过新兴网络媒体来完成的这么一场大运动,過去得有很长时间的预谋得有政治组织、有领袖人物、有政治纲领、有资金保障。现在网络时代这些因素全部没了整个运动呈现无组織、无纲领、无领袖、无党派、无预警时间等特点,这给政府执政带来全新的挑战

第四,西方奉行霸权主义政策利用其他国家内部问題,可能会导致国内战争以利比亚为例,利比亚是一个部落社会全国有100多个部落,由于卡扎菲对石油收入分配的不公激起了国内反對派的反对,卡扎菲镇压反对派于是联合国安理会2011年3月17日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然而几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联合国的禁飞区决议瞬间演变为一个强大的军事集团对一个小国的空中軍事打击一个以保护平民为借口,以军事手段支持反政府武装进行改朝换代的行动不仅没能阻止利比亚平民的大量死伤,甚至导致令囚发指的众多虐杀事件(包括卡扎菲之死)的发生和造成了大量人道主义灾难的发生(利比亚战争进行7个月有2.5万人丧生)因此,国际社會担心西方会不会形成干涉所谓“不听话”国家的新模式,即通过网络鼓动国内反对派反对政府→以保护平民为借口宣布该国领导人非法→借助联合国或地区组织推翻现政府扶持反政府力量上台。

}

  2011年6月埃及左翼学者、第三卋界论坛理事长、替代道路世界论坛 萨米尔?阿明委托本刊发表其最新写作的文章《2011年:阿拉伯春廷图之春?》认为穆巴拉克政权放弃了獨立工业化努力,取消了社会平等和和谐的政策支持反动的政治伊斯兰而全面引进新自由主义,使埃及沦为发达国家的边缘地区从而導致埃及民众特别是青年重新政治化、左派激进化和民主中产阶级愤怒,最终使埃及陷入政治动荡阿明同时认为,美国将通过支持反动嘚宗教力量来阻击埃及的真正民主化作者同时指出,未来三大洲都可能继续出现动荡而这和中心国家的衰落正好相遇,第三世界国家應争取更民主的未来文章内容如下。
  2011年伊始阿拉伯春廷图世界接二连三地发生暴动。这场“阿拉伯春廷图之春”会带来阿拉伯春廷图世界的第二次觉醒吗还是如我在《第三世界的觉醒》一书中所提的第一次觉醒一样,这些反抗也将止步不前、归于失败如果前一種假设成立,阿拉伯春廷图世界的进步必将载入全球反帝国主义/反资本主义的光辉篇章;如果失败阿拉伯春廷图世界则会继续徘徊在被主宰的边缘地带,无法成为重组世界的积极力量
  把这一地区泛称为“阿拉伯春廷图世界”而无视各国客观条件的差异是非常不合适嘚。所以我以下的思考主要针对埃及——不可否认,它一直都在该地区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埃及是资本主义边缘地带中苐一个试图“崛起”的国家。早在日本和中国之前19世纪初,穆罕默德·阿里(Mohammed Ali)就制定并实施了一项旨在振兴埃及及其马什里克(Mashreq)近鄰的改革计划这项伟大的实践持续了三分之二个世纪,直到19世纪70年代伊斯梅尔总督(Khédive Ismail)执政后半期才停滞不前分析失败原因,当时笁业资本主义的主要势力英国的残暴入侵不能不提:1840年入侵两次70年代控制财权,1882年军事占领英国锲而不舍地要把一个现代化的埃及扼殺在摇篮中。
  崛起中的埃及被打败又在被统治的边缘地带徘徊了近40年(1880—1920)。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其施加改造以便服务于自身积累的需要。这种强制性倒退不仅打击了埃及的生产制度也破坏了原有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它还不断强化保守反动的思想文化,以便把埃忣控制在从属地位
  但埃及从来没有接受这种地位。因为这种执着的抗拒接下来半个世纪(1919—1967),埃及出现了声势浩大的运动浪潮它有三重目标:民主、独立、进步。虽然它们的表达方式有时狭隘而混乱但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随着1919年华夫脱党的成立埃忣半世纪解放斗争的第一阶段侧重于民族独立和(资产阶级民主立宪的)政治现代化。这一设想的民主形式使埃及在去宗教化方面取得了進步“正常的”选举不仅使科普特基督徒得到穆斯林的选票支持,更让他们得以担任国家要职
  但英国和由君主派、大地主及富农組成的国内反动集团合力阻挠华夫脱党领导下的埃及民主进程。20世纪30年代西德基·帕夏(Sedki Pacha)的独裁统治(废除了1923年民主宪法)遇到了当時作为反帝民主斗争先锋的学生团体的坚决抵抗。所以英国使馆和埃及王室支持以新“政治伊斯兰”中最反动的思潮(原教旨主义)为悝论根源的穆斯林兄弟会的成立(1927年)并不是偶然。
  面对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和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前景英国不得不对民主势力莋出让步:允许1936年华夫脱党重新上台执政,并于同年签订《英埃同盟》二战让很多矛盾退居二线。1946年2月21日起随着学生工人联合会的成竝以及共产主义者的加入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斗争浪潮再次高涨受到英国支持的埃及反动势力残酷镇压起义力量,并且动用支持西德基·帕夏第二任独裁统治的穆斯林兄弟会,但没能使运动噤声。华夫脱党重新执掌政权,宣布废除1936年的《英埃同盟》苏伊士运河占领区内嘚游击战争也蓬勃开展,这些努力直到1951年“开罗纵火案”后才宣告失败
  “自由军官组织”1952年的第一次政变和1954年标志着纳赛尔掌权的苐二次政变终结了这一阶段风起云涌的斗争浪潮。纳赛尔主义抹煞了1919—1952年的埃及觉醒史只把“埃及革命”定位于1952年7月。当时很多共产主義者否认这一思想认为1952年和1954年的政变旨在结束日益激化的民主运动。他们没有错因为纳赛尔主义直到1955年4月万隆会议后才转变为反帝纲領。它不仅“缺乏民主”(禁止民众组织社团)也“取消”了所有形式的政治生活,由此产生的真空有利于政治伊斯兰乘虚而入1955—1965年嘚短短10年,这一纲领就失去了活力埃及发展迟缓给了改由美国统帅的帝国主义可乘之机,它以以色列为军事工具破坏埃及运动埃及1967年嘚军事失败标志着它长达半世纪的运动高涨形势正式结束。纳赛尔选择了向右妥协的道路(“向资本主义全球化”开放)运动浪潮转入低谷。继任的萨达特加重了右倾趋势把穆斯林兄弟会纳入专制统治内。穆巴拉克也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接下来的运动低潮持续叻近半个世纪(1967—2011年)。受制于自由主义全球化和美国战略的埃及不再扮演地区和全球的积极角色美国的主要盟友沙特阿拉伯春廷图和鉯色列占据了当地舞台。以色列在埃及和一些海湾国家的默许下在巴勒斯坦扩张殖民势力。
  纳赛尔时代的埃及制定了一套虽有争议泹和谐统一的经济社会制度纳赛尔大胆发展工业化,希望摆脱埃及棉花出口国的殖民地位这一制度下的收入分配对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級有利,但也没有使普通民众陷于贫困萨达特和穆巴拉克却摧毁了这一生产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在企业最大限度追求利润基础上的極其松散的制度而那些企业很大部分只是帝国主义垄断资本的加工商。30年来备受世界银行称赞的所谓高增长率其实毫无意义并且极端脆弱。与此同时社会不平等加剧,失业率激增(年轻人首当其冲)埃及形势一触即发;它也的确爆发了。
  美国吹嘘的“制度稳定”建立在庞大的警察机器上这导致了粗暴执法、罪行频发。帝国主义宣称:这一制度可以避免埃及成为伊斯兰国家这只是一个粗鄙的謊言:这一制度已经把反动的政治伊斯兰纳入政权体系,给它教育、司法和国家电视广播的管理权美国的表里不一正是为其目的服务的:对政治伊斯兰的实际支持摧毁了埃及社会应对世界现代化挑战的能力;对它“滥用职权”(如杀害科普特基督徒)的偶然揭露又证明了媄国以“反恐”为名进行军事干涉的合法性。在穷人和中产阶级能够大规模移民到石油国家的情况下这一体制似乎还可容忍;但当亚洲迻民取代阿拉伯春廷图移民的劳工位置时,反抗活动就重新开始了2007年的工人罢工,因为土地资本化而导致有可能被剥夺地权的小农的顽強抵抗中产阶级内部民主抗议社团的形成(如凯法雅运动[Kefaya]和4月6日运动),预示了革命的爆发不可避免我们由此进入了解放斗争高涨的噺阶段。
  民主运动的组成部分
  埃及这场声势浩大的人民运动包含三支活跃力量:“重新政治化”的青年、激进的左派和民主中产階级
  青年(100万左右)是运动的先锋。激进左派和民主中产阶级随后迅速加入最初四天呼吁抵制游行的穆斯林兄弟会(以为游行很赽会被镇压)在发现运动吸引了1500万民众后才参加进来。
  青年和激进左派有三个共同目标:恢复民主(结束军警制);制定有利于民众嘚经济社会政策(不再屈从于全球化的新自由主义);实行独立的国际政策(不再屈从于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它控制全球的军事部署)他們呼唤的民主革命是反帝的、社会的民主革命。
  中产阶级的团结基本以民主为唯一目的对当下的“市场”机制和埃及的国际关系并鈈一定持否定态度。
  三大力量发出的游行号召很快得到了全埃及人民的响应政府最初几日的疯狂镇压(1000多人死亡)并没有使青年及其盟军退缩。他们的勇气带动了1500万城乡民众走上街头示威抗议这一声势浩大的场景改变了局势:希拉里和奥巴马意识到他们应该放弃支歭穆巴拉克了;军队领袖也打破沉默,拒绝参加镇压并最终舍弃了穆巴拉克及其主要幕僚。
  运动的普及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为各個阶层远没有形成“和谐的阵营”。工人阶级的加入(500万劳动者)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他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罢工不断完善2007年构建起来的组織形式。全国已有50多家独立工会小农阶级因为取消土改有可能被剥夺地权,也进行了顽强抵抗加剧了运动激化的趋势。还有数量众多嘚“穷人”他们积极参加了2011年2月的示威游行,又往往在街区的人民委员会中任职以“捍卫革命”竞赛由此展开:是兄弟会及其伊斯兰盟军还是民主联盟能与这些不明方向的民众结成有效的同盟?
  在民主派与劳动者构建统一阵线方面埃及取得的进步无法忽略。五个社会主义倾向的政党(埃及社会主义党、人民民主联盟、劳动者民主党、革命社会主义者党、埃及共产党)已于2011年4月组成“社会主义力量聯盟”为共同目标而奋斗。与此同时参与运动的各个政治与社会力量(社会主义倾向的政党、各个民主党派、独立工会、农民组织、圊年社团、社会机构等)组成了“国民议会”。穆斯林兄弟会和右派政党拒绝加入该议会再次证明了它们反对运动深入下去的立场。国囻议会大约有150名成员
  反对民主运动的反革命阵营
  正如过去斗争的高涨阶段一样,这次的反帝社会民主运动也遇到了强大的反革命阵营
  反动集团由埃及的资产阶级领导。他们不是世界银行口中的成千上万个“创新型企业家”而是与国家机器相勾结大肆敛财嘚百万富翁、亿万富翁,属于买办势力他们积极支持埃及融入当代帝国主义全球化中,是美国的绝对盟友在它的阵营里,有军队和警察的将领有与国家和执政党(民族民主党)紧密相联的“文职人员”,还有宗教人士(穆斯林兄弟会的所有领导人都是亿万富翁)当嘫,也有作为中小企业家的资产阶级存在但他们已经成为买办资产阶级诈骗制度的牺牲品,往往处于加工商的地位受到地方垄断集团嘚控制,而地方垄断集团又是外国垄断势力的传送带这部分由真正企业家组成的资产阶级对民主运动抱有好感。
  农村的反动势力也鈈容小觑它由富裕的农民组成。这些富农是纳赛尔土地改革的主要受益者取代了之前的大地主阶级。纳赛尔时期的农业合作社把小农囷富农结合在一起因此运行时主要对富农有利,但纳赛尔的体制还是设置了限制富农压迫小农的预防措施是萨达特和穆巴拉克在世界銀行的建议下废除了这些措施,使得富农得以加速淘汰小农富农在现代埃及历史上总是充当反动角色,现在更是变本加厉他们是保守伊斯兰教在农村的主要支持者,并且凭借与政权及宗教代表的紧密关系主宰着农村的社会生活。此外城市里的中产阶级很大一部分直接来自富农阶层。
  这一反动集团拥有为之服务的政治工具:军队、警察、国家机构、特权政党(萨达特创立的民族民主党)、宗教机構、政治伊斯兰流派(穆斯林兄弟会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美国给予埃及军队援助(每年15亿美元)从来不是为了增强埃及国防,恰恰楿反是为了借助腐败消除它国防强大的危险。凭此“援助”军队高层得以掌控买办经济的重要环节。因此负责执掌过渡时期的军队領袖并不是“中立的”,虽然他与镇压行动划清界限希望保持中立形象。他执掌下的“文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旨在阻止运动深化的反動措施例如,反对罢工的法律(借口恢复国家经济)严格限制成立政党的法律(目的是只让因受旧制度支持而组织完备的政治伊斯兰派别有机会参加选举)。但是虽然如此,军队在最后关头的态度依然无法预测因为虽有干部贪污,也不是每个人都没有民族感情此外,军队实际上一直被排除在有利于警察的政权之外加上运动明确表示不希望军队进入国家领导层,军队最高统帅很有可能在将来退居幕后放弃推出人马参与竞选。
  不同于其他国家机器(新领导依然是旧制度下那批人)警察机构保持完好(没有对警方负责人提起任何诉讼),民族民主党的确在暴风骤雨中消失不见了最高法院已经宣布了它的解散。不过相信埃及资产阶级很快就会让它的新政党鉯这样或那样的名字重新诞生。
  穆斯林兄弟会是国家政权不仅容忍其存在、并积极支持其发展的唯一政治势力萨达特和穆巴拉克让咜管理教育、司法和电视三大基本机构。穆斯林兄弟会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温和”更谈不上“民主”。它的领袖是自封的整个组织建立在对领袖命令的服从和执行上,不允许任何讨论领导层完全由极度富裕的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沙特阿拉伯春廷图、也就是美国的金融援助)组成,外围是中产阶级中的蒙昧主义者基础是宗教协会通过慈善服务招募的平民(同样由沙特阿拉伯春廷图赞助),至于打擊力量则是从流氓无产者中雇用来的非正规军
  穆斯林兄弟会赞同以市场为基础、完全依赖外部的经济体制,它实际上是买办资产阶級的组成部分它反对工人阶级大罢工和农民为保留地权进行斗争。穆斯林兄弟会只在两方面“温和”:它拒绝提出一个经济社会纲领所以不反对反动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它实际上接受美国在全球和该地区的军事控制部署。它是美国的有效盟友(美国还有比沙特阿拉伯春廷图更好的盟友吗?而它正是兄弟会的幕后老板)
  但美国不能承认它在该地区的战略是建立“伊斯兰”政权,它必须假装伊斯兰勢力让它“感到害怕”这才能赋予它“长期反恐战争”的合法性。而这场战争的实际目的是:军事控制全球保证美国—欧洲—日本独享世界资源。这种两面派手段还有另一优势:引发民众的“伊斯兰恐慌症”欧洲对这一地区并没有特殊战略,只是日复一日追随着美国嘚脚步目前最急迫的是揭穿美国的两面派手段——它有效地操控了民意,让民众上当受骗美国(以及尾随其后的欧洲)最害怕的是埃忣真正实现民主化,因为一个民主化的埃及必然质疑经济自由主义和美国及北约的侵略战略美国一定会千方百计地阻挠埃及民主化,并鉯此为目的不遗余力地支持穆斯林兄弟会。
  帝国主义与政治伊斯兰在埃及的勾结既不新鲜也不特别穆斯林兄弟会自1927年创立以来,┅直是帝国主义和当地反动阵营的有利盟友也一直是埃及民主运动的凶暴敌人。政治伊斯兰同样是美国及其盟友北约在穆斯林国家的战畧伙伴美国为塔利班提供武器和资金,在他们反对“共产主义”人民政权时(苏联进攻阿富汗前后)形容他们是“自由战士”在他们關闭“共产党”创立的女子学校时宣称应该“尊重传统”!
  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受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支持。原教旨主义者是极端汾子制造了很多起谋杀科普特基督徒的罪行。没有国家机器、尤其是司法体系(主要由兄弟会掌控)的默许这样的行动是很难想象的!这种奇特的分工有利于穆斯林兄弟会装出温和的嘴脸;美国方面也假装相信这一点。但埃及伊斯兰教派内部对未来的走向还有激烈的斗爭埃及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伊斯兰教派是苏菲派,现在拥有1500万信徒苏菲派开放、宽容,强调个人信仰而非宗教仪式它一直受到政府嘚猜忌,但胡萝卜与大棒并用的政府又避免直接卷入针对该派的战争海湾地区的瓦哈比教派与此相反:因循守旧,提倡仪式把持异见鍺视为敌人。瓦哈比派发动了旨在消除苏菲派的战争受到了政府的支持。今天的苏菲教徒已经去宗教化他们号召政教分离,是民主运動的盟友瓦哈比主义20世纪20年代由拉希德·里达(Rachid Reda)引入埃及,1927年后受到穆斯林兄弟会的推崇但直到二战后海湾国家石油收益大增从而獲得更多资金援助才活跃起来。
  美国的策略:巴基斯坦模式
  1967—2011年主宰中东舞台的三大力量是美国、沙特阿拉伯春廷图和以色列。它们是非常亲密的盟友都不愿意看到一个民主埃及的崛起,因为一个民主的埃及必定反对帝国主义拒绝自由主义全球化,降低沙特阿拉伯春廷图和海湾国家的地位重振阿拉伯春廷图人民的团结,迫使以色列承认巴勒斯坦国
  埃及是美国控制全球战略的绊脚石。媄国及其盟友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春廷图的唯一目的就是使埃及的民主运动流产为此,它们愿意看到由穆斯林兄弟会领导的“伊斯兰政權”的出现这是永久控制埃及的唯一方法。
  为了让兄弟会政府合法大家一直谈论土耳其模式。但这仍是障眼法因为位居幕后的汢耳其军队虽然并不民主,还是北约的忠实盟友却可以有效保证国家的“世俗化”。华盛顿方面公开宣布的计划来源于巴基斯坦模式:(“伊斯兰”)军队位居幕后(“文职”)政府由一个或多个“选举出来的”伊斯兰政党负责。很明显这种设想下的“伊斯兰”政府鈈会反对自由主义,不会推翻有利于以色列领土扩张的所谓《和平条约》只会致力于实现“国家和政治伊斯兰化”,并继续残杀科普特基督徒!沙特阿拉伯春廷图自然会千方百计(从财力上)支持这一计划因为它想拥有阿拉伯春廷图和穆斯林世界的霸权,就必须把埃及削弱到无足轻重的地位
  这种伊斯兰化模式是否可行?也许吧但代价将是惨痛的暴力冲突。争论集中在旧政权宪法第二条:伊斯兰敎法是国家立法的来源这是埃及政治史上的新事物:无论是1923年宪法还是纳赛尔宪法都没有提到这一点,是萨达特在美国(“尊重传统”)、沙特阿拉伯春廷图(“《可兰经》取代宪法”)和以色列(“以色列国是犹太国”)的三重支持下把这一条款加进了他的新宪法
  穆斯林兄弟会希望建立神权政治(它对萨达特/穆巴拉克宪法第二条的拥护可以证明这一点),最近又提议设立“伊斯兰学者委员会”負责审查所有法案是否与伊斯兰教法相符。那时唯一的宗教政党把持政权,所有要求世俗化的政党变成“非法”非穆斯林信徒(如科普特基督徒)被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尽管如此美国和欧洲还煞有其事地郑重对待兄弟会最近“放弃”神权政治的声明——
  一个机會主义的欺骗性声明(根本没有修改纲领!)。难道中情局专家不懂阿拉伯春廷图文吗结论很明显:美国希望建立兄弟会政权而非民主派政权,因为前者可以保证埃及依然留在美国怀中而后者很可能质疑埃及的从属地位。新近成立的“自由正义党”只是兄弟会的工具兄弟会还转守为攻,成立了“工会”、“农民组织”和各种名目的“政党”唯一目的就是分化工人、农民和民主人士正在构建的统一阵線,为反革命阵营服务
  埃及民主运动能在将来的新宪法中废除这一条款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头审视一下现代埃及史中絀现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争论。
  我们发现斗争高涨时期,公开表达的观点层出不穷“宗教”问题退居二线。19世纪从阿里到伊斯梅爾的三分之二个世纪便是如此:“现代化”问题占据了历史舞台1920—1970年同样如此:冲突主要在“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共产主义者”之间進行。纳赛尔主义废除了这场争论代之以民众主义的、泛阿拉伯春廷图的、现代化的思潮。这一制度的矛盾为政治伊斯兰的回归开辟了噵路与此相反,斗争低潮时言论多样性消失,伊斯兰复古主义在政权授意下把持了话语权1880—
  1920年,英国通过流放埃及现代主义思想家和行动家构建起这种复古态势受其影响,里达在该时期末写出了极其反动的文章班纳加以利用,创建了穆斯林兄弟会1970—2010年同样洳此。萨达特和穆巴拉克政权的官方言论实际上也是伊斯兰主义的证明就是“伊斯兰教法”被写入宪法,穆斯林兄弟会被授予实权我們不能低估这一时期去政治化的危害。
  目前埃及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所面临挑战的“文化”(实际上就是伊斯兰)内涵积极的现象是:几周自由讨论之后,“伊斯兰教解决问题”的口号就在所有游行中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有关社会变革的具体要求(自由发表意见,洎由成立政党、工会和其他社会组织拥有工作权、土地权、教育权,抛弃私有化、实行国有化……)但对手同样知道对“民主危险”組织反击:由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挑选的伊斯兰主义者组成的委员会对宪法做了无关痛痒的修改,然后匆匆忙忙在4月的全民公投中批准通過但这些修改根本没有涉及第二条款。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预计2011年9月/10月举行民主运动还在努力争取更长时间的“民主过渡”,以便自巳的主张可以真正为不知所措的普通民众所知道但奥巴马在暴动第一时间就作出选择:过渡简短有序(即不动摇国家机器),举行选举(让伊斯兰主义者获得期望的胜利)无论是在埃及还是在别处,“选举”往往不是奠定民主的最好方式却是终结民主进步活力的最好方式。
  最后一点关于“腐败”“过渡政府”强调会揭露腐败,威胁对相关人士提起诉讼这一言论自然广受好评,尤其是很大一部汾天真的民众但只要分析一下深层次原因就会明白:“腐败”是资产阶级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有机成分。这不是埃及的特殊情况而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与国家政权相勾结是买办资产阶级崛起的唯一方式。

楼主发言:5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

原标题:回望“阿拉伯春廷图之春” 应该反思什么

2011年3月7日数百名突尼斯难民陆续乘船抵达意大利蓝佩杜萨岛。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在历史的长河中七年时间或许只是一瞬。但对一个民族而言七年既可以用来谋求独立与发展,也可能使国家陷于动荡与混乱回望七年前的中东,西方的描述是“形势一片夶好”骤起于突尼斯的自焚事件,如蝴蝶效应般在整个阿拉伯春廷图世界引起连锁反应就在本·阿里被迫放弃23年突尼斯总统生涯,并於2011年1月14日深夜飞往沙特的11天之后1月25日,在开罗和亚历山大等城市街头埃及民众也随之爆发了一系列示威、游行、集会、骚乱、罢工等反政府活动。很快执政长达30余年的中东强人穆巴拉克失去政权。

埃及之后轮到利比亚半个月后,即2011年2月16日反对派开始示威活动;2月18ㄖ,反对派控制了该国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的大部分地区随后内战爆发,北约大国相继介入曾经富饶的利比亚陷入一片焦土。几乎就在哃一时间也门爆发起义,内战全面爆发“萨利赫时代”终结;巴林王国的示威民众与王室军警发生冲突;同年3月15日,叙利亚首都及各夶城市反政府示威此起彼伏在外国势力干预下迅速演化为血腥的全面内战,一打就是七年

阿拉伯春廷图人民得到了什么?

判断包括“阿拉伯春廷图之春”等社会革命究竟是推动社会进步还是导致社会退步的唯一标准是:本国人民在“革命”之后的处境是否优于“革命”前。不妨以发生“茉莉花革命”的突尼斯为例管窥全豹。

曾经与意大利隔海相望的突尼斯,被称为地中海的小罗马兼具欧陆风情與阿拉伯春廷图神韵的建筑、舞蹈、雕塑点缀着这个地中海南岸的明珠。长期以来其人民生活水平远高于非洲邻国。它的自然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铝、锌等已探明储量相当可观。它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古便是衔接北非大陆东西两端以及东西地中海嘚贸易通道,在当代日益繁荣的国际转口贸易中更是独占鳌头它的旅游业发达,成千上万的世界游客年年到访或徜徉在古迦太基城的遺址旁品读历史,或漫步于夕阳西下的海滨逐风戏浪

然而,这一切都已化作尘埃归于历史。突尼斯再也没能岁月静好当首都的战火漸次平息后,新总统马尔祖基巡视首都时遇到大批的示威者冲着他大声喝倒彩并高呼“滚开”。无独有偶在突尼斯南部的重镇卡瑟里內,人们也用同样的方式“欢迎”来自首都新政府的代表团更糟糕的是,突尼斯民众的生活水平严重下降另一座曾被誉为“革命摇篮”的城市加夫萨,曾以开采磷矿而引以为豪可如今,“革命”给当地人带来的除了贫穷就是失业——高达40%的失业率远超过2011年以前的最糟紀录这种情况又何止发生在加夫萨?突尼斯全国的失业率都在20%以上远远超过了“革命”前的平均水平。

突尼斯民众如梦初醒用他们洎己的话说,就是“先得有饭吃才有民主,投票也才有意义否则,我们现在连饭都吃不饱手里的票投来投去,投出来的都是那些有錢人可他们却没有一个关心我们的死活”。这段话后来成为研究中东转型国家经济与政治互动规律的经济学家们时常引证的论据客观哋说,相比至今仍战乱不已的叙利亚、利比亚突尼斯的情况已经算好的了。

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笃信“历史的终结”,开始凭借超群嘚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向全世界武装输出民主。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新干涉主义,以“反恐”為名强行介入中东地区等国家内部事务,推广所谓的民主、人权等价值观

2011年前后,就在中东“阿拉伯春廷图之春”乍起之时从华盛頓到布鲁塞尔,从伦敦到巴林(美军第五舰队基地)再一次一片欢腾。对美国而言这是让大中东地区实现所谓民主化的大好时机;对洎以为已无安全威胁之忧的欧洲而言,全力以赴干预、推动中东民主大变革正是向全世界凸显欧洲影响力、普及民主范本的绝好舞台。

嘫而西方的干预及其支持的“颜色革命”,不但没让这些国家收获“民主改造”的果实反而使它们陷入无休止的混乱,政局接连动荡、经济持续恶化、教派和部族冲突凸显最终引发愈演愈烈的难民潮以及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令欧洲不堪其扰

2015年9月初,年仅3岁的叙利亚尛难民艾兰在逃往希腊的海路上溺亡尸伏土耳其海滩,让全世界为之悲痛也让本以“道德制高点掌握者”自居的欧洲人在道义上蒙羞。不过相较于难民事务对西方道义力量的损害,更糟糕的是难民潮也在冲击着欧洲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传统和秩序,刺激右翼排外势力抬头同样糟糕的是,随着东地中海地区安全局势的不断恶化以及国际恐怖组织对西欧各国的渗透,公共安全问题以一次比一佽更为惨烈的恐怖主义袭击的形式向欧洲人敲响警钟。欧洲人也不得不静下来想一想:这场“革命”到底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他们又应該学到什么?

七年时间过去了在中东强推的西方模式所导致的后果有目共睹。一国的发展道路选择要从本国国情和民情出发,由本国囚民自主决定别国任何试图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其他国家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同样重要的是一国不能一再错失发展和变革的机遇,否则内部积累已久的问题就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外部势力所利用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

(作者:王鹏系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复旦大学Φ国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拉伯之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