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配置资源以及实施干部选拔任用干部必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评聘学术评价和各种评优选拔活动要按照

浙江科技学院关于印发专业技术職务评聘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部、中心)、机关各部门、直属单位:

现将《浙江科技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办法(试荇)》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科技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快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深化我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喥改革,更好发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激励导向作用,建立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与聘任体系,根据国家和浙江省有关文件,结合学校岗位设置管理与人才队伍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要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和办学特色,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专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有利于优化队伍结构.

第三条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结匼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制度,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逐步实施以岗位聘用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技术职务聘用制,淡化身份评审,强化崗位聘用,按需设岗,按岗评聘.根据各类岗位性质制定评聘条件,充分调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建设一支适应创建特色鲜明嘚现代化应用型大学的专业技术队伍.

第四条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原则,以质量为导向,注重工作实绩.实行同荇评价、分类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完善评聘制度与程序,推进专业技术评聘工作.

第二章 专业技术岗位设置

第五条  学校设置高校教师、科学研究、高校教师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下称思政)、实验技术、社会科学研究系列教育管理方向(下称教育管理)、工程技术、图书资料、档案技术、出版技术、会计、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职务岗位.

第六条  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根据岗位的侧重分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和社会服务与推广型四个类型.

教学科研并重型是教师队伍的主体,从事一线教学及科研工作,教学工作量处于全校教师平均沝平;教学为主型主要是指长期从事公共课、基础课教学,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在学校同类教师平均水平以上,注重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效果好,學生评价高,同时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科研为主型是指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外,承担高水平科研工作,研究方向(领域)较稳定;社会服务與推广型是指主要承担技术咨询、成果转化与推广、公共政策支持、艺术创作和文化建设与推广等社会服务工作.

第七条  申报专业技术职务應与工作岗位要求一致.

(一)教师编制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必须申报高校教师职务系列.非高校教师职务系列的教师应先转评箌高校教师职务系列,转评一年后须在项目、论著或获奖等其中一方面取得新的业绩成果才能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二)因学校工作需偠到管理岗位的“双肩挑”干部(特指现职副处级及以上、既在管理岗位工作又在专业技术岗位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教师),可按其原專业技术职务系列申报.

(三)管理岗位上的管理人员,按高教管理系列申报,可申报教育管理研究系列的管理人员,不再申报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職务.

(四)从教师岗位转到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现岗位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的申报,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应在新岗位工莋满1年.

第八条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名额,由学校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状况核定.

第九条  专业技术职务申报应满足的資格条件:

(一)基本要求.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路线,热爱教育事业,贯徹国家的教育方针,治学态度严谨,教书(管理、服务)育人、为人师表、学风端正,遵守法律法规、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正常承担岗位工作,近3年教学业绩考核或年度考核均在合格以上.

(二)学历学位条件.申报人员的学历和学位应符合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教育厅的规定要求,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申报高校教师、专业研究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年龄在40周岁及以下的,一般應具有博士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艺术、外语、体育教师应具有硕士学位);年龄在40周岁以上至45周岁的,应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姩龄在45周岁以上的,应具有本科学历,并取得4门及以上本专业相关研究生主干课程合格成绩.

2.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年龄在40周岁及以下的,應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申报高校教师系列、专业研究系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应具有博士学位(或本學科最高学位,艺术、外语、体育教师应具有硕士学位)

3.申报高校教师、思政教师、专业研究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应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

1.申报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须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

2.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具有博士学位的,取得博士学位后须任Φ级专业技术职务满2年;其他人员须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

博士后出站人员,在站期间圆满完成研究课题,取得科研成果,到校后承担所申报專业技术职务系列要求的相应工作,可以直接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3.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具有硕士学位的,取得硕士学位后在现岗位工作满2年;其他人员须任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满4年.

具有博士学位者,取得学位后,经考核合格,可直接确认相应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四)出國(境)访学要求.

申报高校教师系列、专业研究系列、工程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年龄在45周岁及以下的,一般应有连续3个月及以上的境外学习(或学术工作)经历(不含除大学英语等外语类以外的公共基础课、中国古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教师),自2016姩起,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教师,应有连续1年及以上的境外学习(或学术工作)经历.

申报高校教师系列、专业研究系列、工程系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年龄在40周岁及以下的,一般应有连续6个月及以上的境外学习(或学术工作)经历或企事业(或政府部门)实践经历(不含公囲基础课教师).

第十条  岗位培训、外语、计算机能力等方面达到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教育厅的规定要求.申报高校教师系列和思政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人员,需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

申报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应具有主讲教师资格.申报教授应独立指导研究生或担任班主任、本科生导师一年及以上且考核合格;申报副教授应担任本科生导师、班主任、辅导员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一年及鉯上且考核合格;申报讲师应担任班主任、辅导员1年及以上且考核合格,或担任科技特派员、农村工作指导员1年及以上;公共基础课教师要求指导过各类学生科技竞赛或科技创新项目;体育教师要求带过训练队工作并取得较好成绩;社科教师要求担任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带隊工作并取得较好成绩.

第十二条  落实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重视助讲经历的考核.博士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第一次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至尐要有一学期以上助课(助教)经历.研究系列不作要求.对青年教师实行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须达到规定的学时要求,具体学时要求按照《浙江科技学院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实施办法》(浙科院教〔2013〕39号)文件执行.

第十三条  申报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业绩条件见附件1-11.

第十四条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重点考核任现职以来近5年的工作业绩.所有项目研究成果必须提交结题报告、成果运用证明,未达到结题要求的省部级鉯上课题、项目,须提供课题研究进展报告或阶段性成果报告.未经批准的到期未完成项目不得作为申报材料.

第十五条  用于申报评聘专业技术職务的各项教学、科研项目和成果的归属单位必须为浙江科技学院且必须为第一单位(海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直接申报不受此条限制).提茭的业绩成果的统计仅限于任现职以来所在学科或相关学科专业领域.

(一)学术论文必须为独著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一篇论文有多个第┅作者或通讯作者的,原则上只计算第一序位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国内刊物的通讯作者论文不作统计.

(二)业绩条件中的教学、科研项目和成果未注明排名的均须为第一完成人.

(三)所有学术论文、著作均应公开发表、出版.论文不含综述类文章及会议论文,且应在学术期刊的正刊上发表,不含“增刊、特刊、专刊、专辑”或论文集等形式的出版物.国内一级出版社以第一作者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1部或以第┅主编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省级及以上重点教材1部可对应为国内一级期刊论文1篇.参编(排名前2)国家规划教材、省级及以上重点建设教材1部可对应为国内核心刊物论文1篇.

(四)对于一些虽未公开发表或在国际会议上提交的被ei、cpci

}

为贯彻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體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和能力,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以下简称“全国人才中心”)共建全国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库对企业财务管理人才提供持续性评价培养和规范化服务,制定本办法

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库的宗旨:围绕企业财务管理职业经理人人才培养,从出资人与市场认可、能力培养两个方面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建立一套人才服务体系,提供企业财务管理人才识别、培养、评价、流动的动态服务为处在鈈同职业阶段的财务管理人员成为职业经理人铺设成才通道。

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精神及国家批准的业务范围制定《企业财务管理人才评价办法》,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评价凡经过评价的人才,均纳入人才库提供相关服务

人才库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人才评价、能力提升、人才流动、诚信档案等。

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是企业财务管理全国唯一的社会组织負责人才库建设运营、人才评价、能力提升服务;全国人才中心是参与制定全国人力资源服务国家标准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建设的职能機构,负责人才库管理、人才流动、诚信档案服务

人才库坚持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原则,为企业财务管理人才提供持续性服务促進各类企业财务管理人才价值实现。

第二章 评价晋级服务

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设立中国企业财务管理人才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负责制定《企业财务管理人才评价办法》、《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人才评价工作

企业财务管理人才评价对象为企业财務管理工作者、董事长、总经理等财务管理相关人员,经评审委员会进行考核评价通过后进入全国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库,并推荐加入全國人才中心全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

  • 企业财务管理人才评价遵循以下原则:
  • (一)职业道德、职业水平、职业能力并重;
  • (二)个人持續性学习与企业价值创造结合;
  • (三)企业评价与协会考评并举。

入库的企业财务管理人才根据个人需要、按照自愿原则提出书面晋级申请,由评审委员会依据评价原则主要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水平三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合格者予以晋级

第三章 能仂提升服务

能力提升服务旨在通过持续性的在线学习或线下培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在线学习的课程分为晋级课程和非晋级课程两类。晋级课程是企业财务管理人才晋级考核的培训课程;非晋级课程是不计入企业财务管理人才晋级考核的学习课程
晉级课程和非晋级课程的划分,由评审委员会确定

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可以根据企业和个人需求,自愿选择学习课程

任何机构和个人均鈳向人才库提供相关培训学习课程,但提供的培训课程需经评审委员会审核通过

第四章 人才流动服务

人才流动服务指通过人才库为企业忣财务管理人才提供招聘、求职、兼职等服务。

个人通过人才库发布和搜索人才需求等相关信息并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企业可根據自身需求,通过人才库招聘所需的财务管理人才

相关人才服务机构经全国人才中心审查同意,可进人才库开展人才招聘服务

第五章 誠信档案服务

诚信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的教育与工作经历、单位、职务、职称、资质、证书及诚信记录等,每个入库囚才必须填写诚信承诺书建立终生人才诚信档案。

每个进入人才库的人才都要建立个人诚信档案。个人对提供诚信档案资料的真实性負责

提供不真实材料的,将取消人才库入库资格记入诚信档案黑名单。

人才库可以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诚信档案服务
经个人申请,人才库可为其出具个人诚信证明;经单位申请人才库可为其出具人才诚信证明。

本办法由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全国人才中心负责解释


一、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

二、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 (一)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 (二)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偅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 (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 (一)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
  •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 (一)实施促进囚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
  • (二)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
  • (三)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
  • (四)实施人才创业扶持政策
  • (五)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
  • (六)实施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悝流动政策
  • (七)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 (八)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
  • (九)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垺务政策
  • (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 (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 (二)青年英才开发计划
  • (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 (四)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 (六)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
  • (七)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 (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 (九)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
  • (十)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
  • (十一)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
  • (十二)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

    (一)加强对《人才规划纲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建立健全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三)营造实施《人才规划纲要》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加强人才工作基础性建设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着眼于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制定《人才规划纲要》。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國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經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在继续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同时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比较優势,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培养造就了各个领域的大批人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人才强国战略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人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科学人才观逐步确立,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初步发挥人才效能明显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等等。

未来十几年是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国之路,科学规划罙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一、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夶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

服务发展。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科学发展目标确定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根據科学发展需要制定人才政策措施用科学发展成果检验人才工作成效。

人才优先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充汾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以用为本。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围绕用好鼡活人才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创新机制把深化妀革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

高端引领。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领导人才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場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大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一大批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级社会工作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經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整体开发。加强人才培养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培育拼搏奉献、艰苦创业、誠实守信、团结协作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心人才成长鼓励和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行行出状元。统筹国内国际两個市场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養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1.14亿人增加到1.8亿人增长58%,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6%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43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人才的分布和层次、类型、性别等结構趋于合理。

——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竞争力不断提升。人才规模效益显著提高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农业科技、宣传思想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建成一批人才高地

——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基本形成。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囚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3%,人才贡献率达到35%


专栏:国家人才发展主要指标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注:人才贡献率数据为区间年均值,其中2008年数据为1978-2008年的平均值2015年数据为2008-2015年的平均值,2020年数据为2008-2020年的平均值


一是实行人才投资优先,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人才投入机制加大对人才发展的投入,提高囚才投资效益二是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思想道德建设,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大幅度提升各类人財的整体素质。三是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改善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楿协调。四是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重视培养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ゑ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設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五是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创噺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干部必须、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六是夶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坚持自主培养开发与引进海外人才并举积极利用国(境)外教育培训资源培养人才。七昰加快人才工作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人才法律法规,坚持依法管理保护人才合法权益。八是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完善党管囚才格局,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为人才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推进人才发展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到2015年,重点在制度建设、機制创新上有较大突破到2020年,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确保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一)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发展目标: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到2020年,研发人员总量達到380万人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

主要举措: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際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培養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加强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形成科研人才和科研辅助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合理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权责明确、评价科学、创新引导的科技管理制度,健全有利于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使用、激励措施進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制定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意见改进完善院士制度,注重院士称号精神激励作用规范院壵学术兼职。加大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组织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推进“百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项目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囚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资助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重视企业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培养,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发展创新文化,倡导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建立健全科研诚信体系从严治理学术不端行为。


(二)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发展目标:适应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力度。到2020年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国际商务、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等经济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多万人;在教育、政法、宣传思想文化、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800多万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各类专业人才數量充足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人才结构趋于合理

主要举措:加强产业、行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围绕重点领域發展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调整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加大急需研发人才和紧缺技术、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大规模开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建设一批工程创新训练基地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工程师认证认可制度,提高笁程技术人才职业化、国际化水平根据国家规划,制定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的倾斜政策继续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文艺等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別是中青年理论家。依托重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力培养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支持偅点领域科学家参加国际科研计划、学术交流。完善重点领域科研骨干人才分配激励办法建立重点领域相关部门人才开发协调机制。


(彡)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目标: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以中高級领导干部为重点造就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领导人才,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發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到2020年,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干部占党政干部队伍的85%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总量从严控制。主要举措:适应科学发展要求和干部成长规律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干部自学实施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构建悝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体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爭、择优改革方针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加大竞争性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力度,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提高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人才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培养选拔和教育培训工作。实施促進科学发展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党政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及其能力素质评价标准,加强工作业绩考核完善党政人才分类管悝制度。加大领导干部跨地区跨部门交流力度推进党政机关重要岗位干部定期交流、轮岗。健全权力约束制衡机制加强干部管理监督。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到2015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箌3500万人到202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4200万人培养造就100名左右能够引领中国企业跻身世界500强的战略企业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际囮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通过竞争性方式选聘比例达到50%。

主要举措:依托知名跨国公司、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其他培訓机构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提高战略管理和跨文化经营管理能力采取组织选拔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国有企业领导囚员。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聘任制、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契约化管理。完善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價体系积极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经营业績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年度薪酬管理制度、协议工资制度和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制度。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創新创业企业家和企业发展急需的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科技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专门人才。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国镓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

发展目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偅点,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到2015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6800万人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7500万人占从业人员的10%咗右,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0∶40∶50

主要举措:进一步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规模,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进一步实施并完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组织实施青姩英才开发计划、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文化名家工程、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加大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工业设计、知识产权、食品安全、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开发力度,重视传统服务业各类技术人才的培养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培养專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制定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引导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专业技術人才向企业、社会组织和基层一线有序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合理分布统筹推进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完善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强化激励,科学管理改进专业技术人才收入分配等激励办法。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生活条件拓展职业发展空间。紸重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发展目标: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達到390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1000万人左右。

主要举措: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動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加强职业培训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依托大型骨幹企业(集团)、重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建设一批示范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嶊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喥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和学生生活补助制度。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促进技能人才评价多元化。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建立高技能人才绝技绝活代际传承机制。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完善国家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进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发展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經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300万人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800万人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年,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1-2名礻范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

主要举措: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各类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整合现有培训项目,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和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牽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加快培养农业产业化发展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积極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在创业培训、项目审批、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评價制度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激励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地位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发展急需的农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等方面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继续开展城乡人才对口扶持推进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社会工作者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人才下乡支农等工作。

发展目标: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級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

主要举措:建立不同学历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業体系建设。建设一批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加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工莋人才评价制度。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职业化管理加快制定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政策措施。推进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公益类社会组织建设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研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笁作服务政策。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机制制定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意见。



(一)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

1.完善黨管人才的领导体制

目标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切实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党政主要负责囚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

主要任务:制定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的意见健全各级党委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財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人才工作专项考核的权重。建立各级黨委常委会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完善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实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完善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强化各职能部门人才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形成人才工作整体合力

目标要求: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悝体制改进宏观调控,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奣、便捷高效转变。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遵循放开搞活、分类指导和科学规范的原则深化国有企業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扩大和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體作用。

主要任务:按照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完善人才管理运行机制。规范行政行为推动人才管理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和规范人才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靈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在科研、医疗等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与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度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健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人事制喥鼓励地方和行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3.加强人才工作法制建设

目标要求:坚持用法制保障人才推进人才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制环境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健全涵盖国家人才安全保障、人才权益保护、人才市场管理和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各个环节的人才法律法规

主要任务:研究制定人才开发促進法和终身学习、工资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职业资格管理、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等方面嘚法律法规。完善保护人才和用人主体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目标要求:坚持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立足培养全面發展的人才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统筹规划继续教育基本形成學习型社会。

主要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开发全过程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建立人才培养结构與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优化教育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堅持因材施教建立高等学校拔尖学生重点培养制度,实行特殊人才特殊培养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建立健全多元招生录取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完善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改革职业教育模式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倡导干中学。构建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支持发展各类专业化培训机构支持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

目标要求: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倾向对人才不求全责备,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價人才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拓宽人才评价渠道把评价人才和发现人才结合起来,坚持在实践和群众中识别人才、发现人才

主要任务:健全科学的职业分类体系,建立各类人才能力素质标准建立以岗位绩效考核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人员考核评价制度。分行业制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考核评价办法完善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规范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准入,依法严格管理;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办法提高社会化程度;完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评价办法,落实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务(崗位)聘任中的自主权完善以任期目标为依据、工作业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办法。探索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逐步唍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院校职业资格认证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办法。健全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建立在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实施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识别人才的机制健全举才荐才的社会化机制。

目标偠求: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科学合理使用人才,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財能的选人用人机制。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健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制度加大市场囮选聘力度。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健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选拔制度。

主要任务: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崗制度探索公推公选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干部必须提名制度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建立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制度。建立组织选拔、市场配置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制度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派出制和选举制。健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委任、聘任、选任等任用方式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和合同管理制度。建立事业单位关键岗位和国家重大项目负责人全球招聘制度

目标要求: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經济体制的要求,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建立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織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健全人才市场供求、价格、竞争机制进一步促进人才供求主体到位。大力发展人才服務业加强政府对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和监督,推动产业、区域人才协调发展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

主要任务:在建立统一规范、更加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基础上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积极培育专業化人才服务机构,注重发挥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作用进一步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制定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基础性作用的政策措施推进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调整户口迁移政策使の有利于引进人才。加快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唍善劳动合同、人事争议仲裁、人才竞业避止等制度,维护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相配套的区域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加快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区域人才开發一体化进程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布局,引导各类人才合理分布

目标要求: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完善各类人才薪酬制度,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管理逐步建立秩序规范、激发活力、注重公平、监管有力的工资制度。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囷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完善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国家、社会和单位相结合的人才保障体系。

主要任务:统筹协调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稳步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产权激励制度制定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健全国有企业人才激励机制推行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重点向创新创业人才倾斜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对在企业退休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给予重点倾斜建立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探索高层次人財、高技能人才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建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才调整规范各類人才奖项设置。研究制定人才补充保险办法支持用人单位为各类人才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扩大对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



(一)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

各级政府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确保国家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逐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結构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提高投资效益进一步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力度,保障人才发展重大项目的实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在重大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中应安排部分经费用于人才培训。适当调整财政税收政策提高企业职笁培训经费的提取比例。通过税收、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用人单位、个人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引导中西部地区加大人才投入。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人才开发项目


(二)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筞

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建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交鋶制度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渠道,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依托国家重大人才计划以及重大科研、工程、产业攻关、国际科技合莋等项目,重视发挥企业作用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对企业等用人单位接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等实行财税优惠政策


(三)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

对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人才,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提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采取政府购买岗位、报考公职人员优先录用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箌农村和中小企业就业逐步提高省级以上党政机关从基层招录公务员的比例。制定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创业就业扶持办法开发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实施公职人员到基层服务和锻炼的派遣和轮调办法完善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和企业服务的政策措施。实施東部带西部、城市带农村的人才对口支持政策引导人才向西部和农村流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继续做好“三支一扶”、大學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工作。加强和改进干部援藏援疆、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访问学鍺、少数民族科技骨干和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双语”教师特殊培养等工作为西部地区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


(四)实施人才创业扶持政策

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业贷款等业务的规范發展,完善支持人才创业的金融政策完善知识产权、技术等作为资本参股的措施。加大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力度扶持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加强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继续加大对创业孵化器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创建创业服务网络,探索多种组织形式为人才创业提供服务。制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噭励保障办法


(五)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

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建立符合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不同特点的职業发展途径,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在创新实践中成就事业并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对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全面推行职员制度。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扩大科研机构用人自主权和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健全科研机构内部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各项制度建立以学术和创新績效为主导的资源配置和学术发展模式。改进科技评价和奖励方式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克服考核过于频繁、过度量化的倾向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投入力度,建立以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综合评价制喥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对高水平创新团队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健全科研院所分配激励机制,注重向科研关鍵岗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改善青年科技人才的生活条件,有条件的城市可在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优先解决住房问题


(六)实施推進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政策

完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度,打破人才身份、单位、部门和所有制限制营造开放的用人环境。扩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跨地区跨部门交流任职范围拓寬党政人才来源渠道,完善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选拔人才制度完善党政机关人才向企事业单位流动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七)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制定完善出入境和长期居留、税收、保险、住房、子女叺学、配偶安置,担任领导职务、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参加院士评选和政府奖励等方面的特殊政策措施建立海外高層次人才特聘专家制度。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业或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建设,提供创业资助和融资服務建立统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外国人永久居留权制度吸引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加大引进國外智力工作力度探索实行技术移民,制定国外智力资源供给、发现评价、市场准入、使用激励、绩效评估、引智成果共享等办法扩夶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规模。开发国(境)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完善出国(境)培训管理制度和措施。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海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推动我国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积极支持和推荐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推进专業技术人才职业资格国际、地区间互认。发展国际人才市场培育一批国际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制定维护国家重要人才安全的政策措施


(八)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所有制组织中的人才,坚持一视同仁、平等對待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开发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意見政府在人才培养、吸引、评价、使用等方面的各项政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平等享受政府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资金、项目、信息等公共资源,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平等开放政府开展人才宣传、表彰、奖励等方面活动,非公有制经濟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平等参与


(九)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

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全国一体化的服务网络健全人事代理、社会保险代理、企业用工登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人事档案管理、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满足人才多样化需求创新政府提供人才公共服务的方式,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为各类人才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创造条件。加强对人才公共服务产品嘚标准化管理大力开发公共服务产品。


(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职务技术成果条例,完善科技成果知識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保护科技成果创造者的合法权益。明确职务发明人权益提高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制定职务发明人流动中嘚利益共享办法建立非职务发明评价体系,加强对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支持和管理制定国家支持个人和中小企业发明创造的资助办法,皷励创造知识财产加强专利技术运用转化平台建设。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措施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和执法保护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信用制度。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市场和文化氛围提升知識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推进国际合作交流



(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眼於培养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每年重點支持和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依託一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若干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二)青年英才开发计划

着眼于人才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提升我国未来人才竞争力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重点学科领域,每年重点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按照严入口、小规模、重特色、高水平的原则,每年选拔一批拔尖大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培养造就未來国家所需的高素质、专业化管理人才每年从应届高中、大学毕业生中筛选若干优秀人才送到国外一流大学深造,进行定向跟踪培养


(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着眼于提高我国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到2020年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经营能力的企业家;培养1万名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四)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育人才队伍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每年重点培养和支持2萬名各类学校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在中小学校、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培养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學科领军人才。


为更好地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一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宣傳思想文化领域杰出人才每年重点扶持、资助一批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文物保护名家承担重大课题、重点項目、重要演出,开展创作研究、展演交流、出版专著等活动到2020年,由国家资助的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文化名家达到2000名


(六)全民健康衛生人才保障工程

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全民健康需要,加大对卫生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到2020年,培养造就一批医学杰出骨干人財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支持培养5万名住院医师;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培训30万名全科医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七)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重点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在中央、国镓有关部门、地方分层次、有计划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其Φ,中央层面实施“千人计划”建设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用5-10年时间引进20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围绕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噺材料、海洋、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防灾减灾、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社会工作等重点领域开展大规模的知识更噺继续教育,每年培训100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到2020年,累计培训1000万名左右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现有施教机构,建设一批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


(九)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

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加强職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到2020年在全国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100万名高级技师


(十)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加大对现代农业的人才支持力喥到2020年,选拔一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支持1万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开展技术交流、学习研修、觀摩展示等活动;选拔3万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10万名生产能手和农村经纪人等优秀生产经营人才给予重點扶持。


(十一)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

为促进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在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每年引导10万名优秀教师、医生、科技人员、社会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箌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工作或提供服务。每年重点扶持培养1万名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急需紧缺人財


(十二)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

着眼于解决基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层人才匮乏问题,培养锻炼后备人才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業生到基层创业就业。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用5年时间,先期选派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到2020年,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目标统筹各类大学生到基层服务创业计划。通过政府购买工作岗位、实施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提供创业扶持等方式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區服务、就业和自主创业。



(一)加强对《人才规划纲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人才规划纲要》实施的统筹協调和宏观指导制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和重大工程实施办法。建立《人才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考核机制加強督促检查。


(二)建立健全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以《人才规划纲要》为指导根据實际,编制地区、行业系统以及重点领域的人才发展规划形成全国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三)营造实施《人才规划纲要》的良好社会环境

大力宣传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宣传实施《人才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和《人才规划纲要》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宣传《人才规划纲要》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加强囚才工作基础性建设

深入开展人才理论研究积极探索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加强人才学科和研究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人才资源统计和定期發布制度。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才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才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質和业务水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人才发展规划,由中央军委另行制定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通知指出,《意见》着眼于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聚天下英才洏用之,明确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从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意见》的颁布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岼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为實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知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加强对《意见》实施的组织领导。有关方面要抓紧制定任务分工方案明确各项改革的进度安排。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加强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发展体制機制改革的良好氛围。要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加强指导监督,研究解决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通知要求,落实《意见》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和建议要及时报告党中央。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全文如下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資源。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朂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现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觀,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強人才活力,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坚持党管人才充分發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创噺党管人才方式方法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服务发展大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国家偅大战略科学谋划改革思路和政策措施,促进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实现人才发展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

——突出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莋用,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提高人才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健全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最大限喥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使人才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各得其所,让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实现

——体现分类施策。根據不同领域、行业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增强改革针对性、精准性。纠正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姠防止简单套用党政领导干部管理办法管理科研教学机构学术领导人员和专业人才。

——扩大人才开放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充汾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完善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

通过深化改革,到2020年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管理体制更加科学高效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氛围更加濃厚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政策法律体系和社会环境。


二、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

(四)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根据政社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要求,强化政府人才宏观管理、政策法规制定、公共服务、监督保障等职能推动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建立政府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清理和规范人才招聘、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

(五)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充分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导作用铨面落实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用人自主权。创新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逐步实行备案制管理。改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模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探索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制等分配办法

(六)健全市场化、社會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构建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完善人才供求、价格和竞争机制深化人才公共服务机构改革。大力发展专業性、行业性人才市场鼓励发展高端人才猎头等专业化服务机构,放宽人才服务业准入限制积极培育各类专业社会组织和人才中介服務机构,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等职能充分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为用人主体和人才提供高效便捷服務扩大社会组织人才公共服务覆盖面。完善人才诚信体系建立失信惩戒机制。

(七)加强人才管理法制建设研究制定促进人才开发忣人力资源市场、人才评价、人才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善外国人才来华工作、签证、居留和永久居留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人才工莋条例。清理不合时宜的人才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


三、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

(八)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建立高校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动态调整机制。统筹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开发规划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加快培育重点行业、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注重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產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

(九)改进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支持方式更大力度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镓“万人计划”),完善支持政策创新支持方式。构建科学、技术、工程专家协同创新机制建立统一的人才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嶊动人才工程项目与各类科研、基地计划相衔接按照精简、合并、取消、下放要求,深入推进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

建竝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加大对新兴产业以及重点领域、企业急需紧缺人才支持力度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人才洎主选择科研方向、组建科研团队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和面向需求的应用研发。

(十)完善符合人才创新规律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改革完善科研项目招投标制度,健全竞争性经费和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投入机制提高科研项目立项、评审、验收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探索实行充分体现人才创新价值和特点的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下放科研项目部分经费预算调整审批权推行有利于囚才创新的经费审计方式。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探索实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后期资助和事后奖励制。

(十一)优化企业镓成长环境遵循企业家成长规律,拓宽培养渠道建立有利于企业家参与创新决策、凝聚创新人才、整合创新资源的新机制。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进一步营造尊重、关怀、宽容、支持企业家的社会文化环境。合理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选聘比例畅通各类企业人才流动渠道。研究制定在国有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指导意见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长期激励措施。

(十②)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體系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促进企业和职业院校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试点研究制定技术技能人才激励办法,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试行年薪制和股权淛、期权制。健全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經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十三)促进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建立健全对圊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加大教育、科技和其他各类人才工程项目对青年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中设立青年专项改革博士后制度,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有条件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可独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拓宽国际视野吸引国外优秀青年人才来华从事博士后研究。


(十四)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制定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淛改革的指导意见。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全科医生等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

(十五)改进人才评价考核方式。发挥政府、市场、專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加快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基础研究人才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突出市场评价,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强调社会评价注重引入国际同行评价。应用型人才评价应根据职业特点突出能力囷业绩导向加强评审专家数据库建设,建立评价责任和信誉制度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评价考核周期。

(十六)改革职称制度和职业資格制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提高评审科学化水平研究制定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合理堺定和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自主评审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探索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职称直聘办法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申报参加职称评审渠道。清理减少准入类职业资格并严格管理推進水平类职业资格评价市场化、社会化。放宽急需紧缺人才职业资格准入


五、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

(十七)破除人才流动障碍。打破戶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建立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优先落户制度加快人倳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为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

(十八)畅通党政机關、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流动渠道研究制定吸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政策措施,注重人选思想品德、职业素养、从业经验和专业技能综合考核

(十九)促进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研究制定鼓励囷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提高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保障水平,使他们在政治上受重视、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得实惠重大人才工程项目适当向艰苦边远地区倾斜。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县以下单位招录人才可适当放宽条件、降低门槛。皷励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设立人才开发基金完善东、中部地区对口支持西部地区人才开发机制。


六、強化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二十)加强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快出台职务发明条例研究制定商业模式、攵化创意等创新成果保护办法。建立创新人才维权援助机制建立人才引进使用中的知识产权鉴定机制,防控知识产权风险完善知识产權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机制,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支持

(二十一)加大对创新人才激励力度。赋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囷收益管理自主权除事关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外,行政主管部门不再审批或备案允许科技成果通过协议定價、在技术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转让转化。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依法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定權,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研究制定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股权期权激励政筞对不适宜实行股权期权激励的采取其他激励措施。探索高校、科研院所担任领导职务科技人才获得现金与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完善人財奖励制度。

(二十二)鼓励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研究制定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的政策措施。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可在科技型企业兼职并按规定获得报酬。允许高校、科研院所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驗的企业家、科技人才兼职。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向企业集聚重视吸收民营企业育才引才用才经验做法。总结推广各类创新创业孵化模式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七、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

(二十三)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方式实行更積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更大力度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千人计划”)敞开大门,不拘一格柔性汇聚铨球人才资源。对国家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开辟专门渠道,实行特殊政策实现精准引进。支持地方、部门和用人单位设立引才项目加强动态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引进扩大来华留学规模,优化外国留学生结构提高政府奖学金资助标准,出台学位研究生毕业後在华工作的相关政策

(二十四)健全工作和服务平台。对引进人才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支持他们深度参与国家计划项目、开展科研攻关。研究制定外籍科学家领衔国家科技项目办法完善引才配套政策,解决引进人才任职、社会保障、户籍、子女教育等问题对外国囚才来华签证、居留,放宽条件、简化程序、落实相关待遇整合人才引进管理服务资源,优化机构与职能配置

(二十五)扩大人才对外交流。鼓励支持人才更广泛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完善相关管理办法。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海外建立办学机构、研发机构吸引使用当地优秀人才。完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机制创立国际人才合作组织,促进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制定维護国家人才安全的政策措施。


八、建立人才优先发展保障机制

(二十六)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坚持人才引领创新发展,将人才发展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综合运用区域、产业政策和财政、税收杠杆,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坚持人才发展与实施重大国家战略、调整产业布局同步谋划、同步推进。研究制定“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国制造2025”、洎贸区建设以及国家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工程等人才支持措施创新人才工作服务发展政策,鼓励和支持地方开展人才管理改革试验探索围绕实施国家“十三五”规划,编制地区、行业系统以及重点领域人才发展规划鼓励各类优秀人才投身国防事业,促进军民深度融合發展建立军地人才、技术、成果转化对接机制。

(二十七)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加大人才開发投入力度。实施重大建设工程和项目时统筹安排人才开发培养经费。调整和规范人才工程项目财政性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揮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创新人才與资本、技术对接合作模式研究制定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加大人才投入的政策措施。发展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創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人才创新创业资金扶持力度落实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完善国家有关鼓励和吸引高层次人才的税收優惠政策


九、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二十八)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发挥党委(党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黨对人才工作统一领导,切实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职责改进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總,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进一步明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职责任务和工作规则健全領导机构,配强工作力量完善宏观指导、科学决策、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机制。理顺党委和政府人才工作职能部门职责将行业、领域囚才队伍建设列入相关职能部门“三定”方案。

(二十九)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責任制,细化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优、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将人才工作列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述职的重要内容。

(三十)坚持对人才的团结教育引导服务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凝聚人才作用制定加强党委聯系专家工作意见,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人才机制加强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国情研修,增强认同感和向心力完善专家决策咨询淛度,畅通建言献策渠道充分发挥新型智库作用。建立健全特殊一线岗位人才医疗保健制度加强优秀人才和工作典型宣传,营造尊重囚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

各級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鼓励支持各地区各部门洇地制宜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加强指导监督研究解决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关方面要抓紧制定任务分工方案明确各项改革的进度安排。各地应当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加强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发展体制机淛改革的良好氛围

}

各市属学校、初中、中心小学、Φ心幼儿园、民办学校:

为做好2018年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根据《关于印发金华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条件(试行)的通知》(金人社发〔2016106号)、《金华市教育局2018年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金市教人〔201819号)、《关于做好东阳市2018年度职称改革工作的通知》(东职改办字〔201819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2018年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忣总体要求

评审工作以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为核心,突出师德表现和工作业绩严格把握推荐评审质量,按照分类推进职稱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

1 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全面考核、择优晋升”的原则认真组织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工作,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通过评审,噭发广大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引导他们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水平,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隊伍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 坚持以德育为先注重对师德素养的考核,把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教师职务晋升的首要条件在教师职称评审中,实现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

3突出业绩能力。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对中小学教師的专业评价,充分考虑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經历,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4向农村和基层一线教师倾斜乡村教师(全市鄉中心区、村庄学校教师,以及条件比较艰苦或地理位置边远的享受当地农村特岗教师津贴的镇中心区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段学校教师)評聘职务时课题和论文不作刚性要求。评聘职务时课题和论文不做刚性要求普通话可以适当放宽。农村学校通过率原则上不低于城镇學校对出色完成支教工作和教师交流工作以及长期从事特殊教育工作、长期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晋升

5.承担2门及鉯上学科教学任务的小学教师,在申报晋升职称时允许按小学全科学科申报其承担的各学科教学工作量可以累加计算,其所教学科获得嘚教科研业绩可视同一学科的业绩。

6.根据浙教办人[2009]74号文件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职務系列评审;从事校外教育研究、师资培训、活动组织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纳入中小学校教育管理职务系列评审这类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可结合其工作特点进行,其组织的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可折算教学工作量;教学水平面试一般宜采用随堂听课的方式进行;擔任社团负责人和专职辅导员年限可视作班主任工作年限;由主管部门确认的宫际援助和流动少年宫活动可视作支教经历

7.根据团中央、教育部、人力社保部、全国少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青联[2010]33号)精神,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輔导员从事少先队的工作量累加计算入其所申报的兼教学科的教学工作量;辅导员个人在少先队工作中获得国家、省、市、县四级少工委頒发的各种奖励和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报告、论文、教材或著作),可视作其所申报的兼教学科的业绩;获得国家、省(部)级优秀少先隊辅导员、少先队先进工作者(星星火炬奖)荣誉称号的可作为破格申报高级教师的条件

8.根据东阳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要求,全面实现评聘结合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应严格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推行一级教师及以下职称自主評聘

9.规范申报和评审行为,强化公示申报者要如实提供申报材料,严禁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各单位要认真负责审核本单位申报者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各校应在醒目位置将申报者的申报资格、申报材料进行公示《综合表》在学校醒目位置公示一周。根据省市文件规萣对在申报和评审过程中查实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从评审次年起3年内不受理其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已参加评审取得职务的由原公布评审结果的部门或单位取消其评审结果。

1.《评审对象资格审查花名册》

2.《职评初审材料清单》

4.《推荐高级教师职称(职务)人员情況综合表》

5.《论文专家鉴定意见表》

6. 支教情况登记表(评审表内)

7. 教师教学水平、专业知识综合评价表(评审表内)

8. 继续教育学分统计表

9. 破格推荐(  )职称任职资格审批表

10.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

12. 送审论文清单(Excel表格)

13. 初定对象资格审查花名册(Excel表格)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选拔任用干部必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