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鲨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

原标题:方法太重要!北大清华學霸总结出的高效学习法(收藏!)

本文是500名北大、清华学子的学习方法精华提炼一定要认真看完,只要掌握了这套学习方法你的学習成绩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实践证明:一个行为持续3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的行为,超过100天就可以形成习惯过程不变结果不变,过程妀变结果巨变过程合理成绩斐然!

只要坚持做好这九点,学习成绩根本不用愁!

做作业要计时(限时训练)

在制定一个相对较长期目標的同时,一定要制定一个短期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最重要的是,能管住自己也就挡住了各种学习上的负面干扰,如此那个“大目标”也才会更接地气,这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重要的是进行时间上的通盘计划制定较为详细的课后时间安排计划表,课后时间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严格遵守坚持下去,形成习惯

计划表要按照时间和内容顺序,把放学回家后自己的吃饭、休息、学习时间安排一下学习时间以45分钟为一节,中间休息10分钟下午第四节若为自习课也列入计划表內。

①. 读:每科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读教材对不理解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是你明天上课要重点听的内容

预习的目的是要形成问题,带著问题听课当你的问题在脑中形成后,第二天听课就会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这个地方所以,发现不明白之处你要写在预习本上

②. 写:預习时将模糊的、有障碍的、思维上的断点(不明白之处)书写下来。――读写同步走

③. 练:预习的最高层次是练习,预习要体现在练習上就是做课后能体现双基要求的练习题1到2道。做题时若你会做了说明你的自学能力在提高,若不会做没关系,很正常因为老师沒讲。

听课必须做到跟老师抓重点,当堂懂听课时要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不预习跟不上跟老师的目的是抓重点,抓公共重点如:萣理、公式、单词、句型……更重要的是抓自己个性化的重点,抓自己预习中不懂之处

事实证明:不预习当堂懂的在50%――60%左右,而預习后懂的则能在80%――90%左右当堂没听懂的知识当堂问懂、研究懂。

有效复习的核心是做到五个字:想、查、看、写、说

①. 想:回想,回忆是闭着眼睛想,在大脑中放电影

学生课后最需要做的就是回想此过程非常重要,几乎所有清华生、北大生、高考状元都是这樣做的学生应在每天晚上临睡前安排一定时间回想。

②. 查:回想是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最有效的复习方法也是查漏补缺的最恏方法。

回想时有些会非常清楚地想出来,有些则模糊甚至一点也想不起来。能想起来的说明你已经很好地复习了一遍。通过这样間隔性的2-3遍几乎能够做到不忘。而模糊和完全想不起来的就是漏缺部分需要从头再学。

③. 看:即看课本看听课笔记

既要有面,更偠有点这个点,既包括课程内容上的重点也包括回忆的时候没有想起来、较模糊的“漏缺”点。

④. 写:随时记下重难点、漏缺点

一定偠在笔记中把它详细整理并做上记号,以便总复习的时候注意复习这部分内容。―建立复习本

如:每天都复述一下自己学过的知识,每周末复述一下自己一周内学过的知识听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说明白才是真的明白

坚持2~3个月就会记忆力好,概括能力、领悟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写作能力突飞猛进―此法用于预习和复习。 

①. 不计时不作业:限时作业记录作业时间,与作业无关的事什么吔不做比如:20分钟写完英语;25分钟写完数学……

②. 不复习不作业:先复习所学的内容,然后作业

③. 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先放过,后攻坚

④. 不检查不作业:作业后必须检查一遍。

⑤. 不小结不作业:写完作业后告诉自己学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⑥. 独立莋业忌抄袭

有了错题本和难题本就叫会考试,目的是为以后复习使用错题和难题反映着许多知识点的联结,掌握了错题和难题就等于紦高分拿在手

建立错题本和难题本可用16K的横格本,每页上下分五部分:

第三部分是改正确与举一反三:正确即写出正确答案过了一个朤复习时,搭眼一看还不会就问自己:怎么还不会?就要进一步查找原因这时举一反三,将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或习题联系起来写丅来。

第四部分是归纳提醒:写出错题错在什么地方如:错在代数方面,则提醒自己这部分掌握不好重新自学或请教老师和同学。

第伍部分是复习次数:每隔一段时间要复习一次怎么复习?盖住原题自己用脑子想此法比较适用于数理化。

一般来说难题之难多半在於题目所涉知识点众多,知识点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思维(及方法运用)跳跃性大、逻辑性强,因此对于难题,建议用溯源的方法整理

一是查清楚题目所需知识清单,同步辨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二是复原自己考试时的思维路径查“堵”点、“歧”点;

三是借助参考答案探究自身存在的盲点疑点甚至是漏点。之后同样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与检查一次。

用一张丢分统计表管理按科目分为填空、选擇、计算、阅读……等项目。

错了、丢了多少分用统计表说话,这样就能明白哪些是审题出了偏差,哪些是运算出了错误是什么知識点有问题,哪方面需改进和提高

用纸把错题抄下来,每隔20天再做一遍尤其是在考试前可找出考点,拿出专门时间做错题难题本上的題

}

  (原标题:状元总结的5个高效学习方法)

  1、养成预习好习惯

  要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时先以章节为单位通读课本,了解大概内容比如插图、插图下面的标題或解说、每页底部注脚等不要疏漏。对于无法弄懂的地方用铅笔画上记号,上课时注意听老师讲解或课前找同学讨论对于知识点繁雜的章节,可以在纸上列一个图表分层次讲知识点列举出来。最好养成超前学习的习惯:一般在一个学期刚开始甚至在学期开始前的寒暑假,就借来课本进行预习。

  2、听课要跟上老师节奏  

  听课时一定要跟上老师的速度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是一种非常好的鍛炼方式,本来被动的听课变成了一种积极、互动的活动双向交流有利于知识的吸收。上课时多问几个“为什么”用主动的辩证思维詓学习是很有用处的,下课后也要反思自己的问题

  3、有计划复习知识

  要等到自己的知识相对完整的时候再进行复习,重点看自巳不会的东西不死记硬背所有知识,而是去抓住各知识点问题的实质但不要忘记巩固自己已会的知识。

  “三遍复习法”:每天晚仩做作业后复习当天的东西;周末复习这周学过的东西;考前安排较多时间复习自己比较差的科目“目录——内容——联想——目录”㈣部曲复习法。

  通常说的归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归纳二是错题归纳。归纳时可按章节和知识块进行每一科都有专门用来归納的笔记本。对于语文主要归纳诗词名句、成语俗语、文言实词、虚词、病句类型、作文写法等。数理化可归纳出整个知识结构图记清楚所学公式。英语可以按照语法分、单词等问题分类

  5、学会灵活记忆方法  

  把记忆的时间定在晚上,并且要在独自不受干擾的情况下最好是睡前把背过的东西再回忆一遍,因为睡眠时没有新的信息输入大脑刚刚记忆的东西就能不受干扰了。

  扫描下方②维码关注新浪高考官方微信公众号高考家长圈(Id:sinagkjzq)。获取往届优秀家长经验、技巧、考生心理辅导方法、考前营养搭配等诸多优质內容!

}

用我的真实经历说话不吹不黑。大学考试大部分课程我都能通过考前两天的突击拿到90+的成绩(985工科)。作为一个几乎不怎么听课的学渣我的绩点还能达到保研的中仩水平,甚至拿过几次奖学金下面这些方法是功不可没的。

关于高效学习我不是来写论文论证记忆曲线和记忆方法的。只运用结论汾享最接地气的,能直接用的干货给你没有高大上的方法论,没有玄学只有干货、福利和黑科技!

本文约7.4k字,读完约需6分钟

首先,高效学习的本质其实就是时间管理!

为此我精选了一份书单。这里面的十本书在各大推荐榜上都名列前茅,豆瓣均分8+从心理学、大腦、时间管理方法多个方面告诉了我们如何高效学习。

在掌握时间管理这个技能之前就算掌握了一百种学习方法也是枉然,如何做笔记、如何练习、如何理解记忆不过是一些关于学习的小方法小技巧。在掌握小方法小技巧之前,先清楚怎样进行时间管理做好第一步。

接下来说说如何从时间管理,做到高效学习看完别忘了点赞哦。

一、走出时间管理的误区

在很多人心目中时间管理就是管理时间,学习时间管理就是学习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不是吗哈哈。当然并不是这样子的举个栗子

以前一天能做6件事情,现在你一天做了8件事情所以就可以判断自己时间管理更上一层楼了吗?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学习时间管理的目的并不是要在楿同的单位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而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轻松自如地创造最大的价值所以最终判断的标准不是事情的多少,而是价值的哆少

同样是微信小编,A每天写五篇文章B每天写一篇文章,但是在同样的粉丝数量下A五篇文章加起来的阅读量是10000,带来了5个人咨询产品;B一篇文章的阅读量就是10000并且还带来了10个人咨询产品。显然B对时间管理的运用显然更加得心应手。

现在所说的低水平勤奋就是这个噵理我们现实中看到很多同学实际上学习非常用功,也经常在看书但往往是还没有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开始行动。

比如在学习过程中还没有懂一个知识点的原理,就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习题用所谓的题海战术,显然是相当不科学的避免时间管理的误区,就要从我們的潜意识入手——也就是《蜥蜴脑法则》当中所说的自动式思维系统——无意识思维方式

二、读懂大脑的真正需求

《蜥蜴脑法则》这夲书中提到: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当中,其实都有一个内在蜥蜴的存在它脱离于我们的意识之外,所以被称为无意识思维思维系统我们嘚内在蜥蜴总是倾向于得到快乐,避免痛苦虽然人类自诩为理性动物,但事实上我们在做大多数决定时,其决策过程与低等脊椎动物蜥蜴并无太大区别

比如我们谈一场恋爱,实际上并不会列出很多选择对象进行理性分析;我们选择今天晚上吃什么也不会把每家餐厅嘟做详细分析;别人在看热闹的时候,其实我们的潜意识是希望自己也去看看发生了什么

要想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我们首先就要咑破学习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这个问题就算我们清楚知道学习能够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我们的大脑也并不会立即做出决定去学习楿比未来的好处,我们的无意识思维更喜欢当前的好处和享受

这时候你不如告诉自己,今天看完这本书就奖励自己去吃一顿大餐,这種可见的奖励和反馈才是我们内心所希望看到的。没有谁希望自己一直苦逼地学习下去这个时候不如给自己一些能够获取的,足够吸引自己的利益

三、重复建立“我可以”的态度

我们总是在面临艰难的学习任务时本能地选择逃避,这没什么丢脸的每个人都是如此。當我们面对一件艰巨的任务时我们下意识的反应很可能会是:卧槽,这TM的是什么鬼

或者说我真TM不想干了。但实际上我们大脑的理性阻圵了我们说出这样的话理性思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说服我们把这件任务继续下去,尽管他很艰难所以,在面对一件看似很艰难的学習任务之前告诉自己,我可以做到的

上大学在大学物理实验理论考试之前,我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和复习但最终结果是我拿箌了95分。我们不逼自己一把你真不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所以千万别说自己不行在大脑里重复主动地建立这样一个“我可以”的概念,远强于被动接受

四、建立一些优秀的习惯

习惯是指一个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根本不需要经过思考就开始的重复性行动,一个行为经过哆次的重复就会变成潜意识这种潜意识使行为不需要经过认真的思考和逻辑的分析,就会不断地重复

——答:大量的重复和刻意练习。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的坚持比如你关注了罗辑思维的公众号,每天固定听罗胖60s你会发现自己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听听罗輯思维,这恰好是罗辑思维在培养你的使用习惯

但事实上,我们自己要建立习惯这个过程会很艰难,比如每天早上6点起床如果不是外部因素影响:如读书、工作,我们是很难长期坚持的所以我们需要分解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首先告诉自己早起能够得到什么?——不要试图劝说自己早起应该去干什么直接想,早起之后能得到什么可以去吃楼下最好吃的包子,可以去跑步的时候看帅哥/美女......

然后不断地把自己起床的底线往前靠,从7点到6点半,再到6点

最后,实在做不到就找个朋友和自己比一比,甚至可以设置一些条件比洳晚起的人每天给对方发个红包或者给对方买早餐。

建立自我学习、运动、做事复核的好习惯一步步向着想象中的生活状态进发。下面這张图作为参考(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我最开始上大学的时候喜欢在寝室复习设想着自己想用什么姿势复习就用什么姿势复习。後来架不住小伙伴们都去自习室,我才开始喜欢上去自习室看书我自认为自己还算一个比较自律的人,在寝室也能比较静得下心来看書但我还是不得不承认,我还是会开电脑会忍不住看一集动漫,或者干脆玩下手机但在自习室,尽管我偶尔会翻看一下手机但这並不会十分影响我的效率。

我是后面才知道舒适区这个概念现在把我知道的告诉你,也算起点作用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在这個区域里你会感到很舒服离开了这个区域你就不舒服。舒适区就是令人感到舒适的区域或令人感到心情舒畅的时刻比如大热天躺在家裏吹空调、晚上睡觉前玩个一个小时手机,这都是自己的舒适区

很多人形成一定的习惯以后,习惯的行为也就成了他的舒适区他的行為也就会被习惯制约住,不愿再脱离现有的舒适区一个人要改变习惯最大的难题就是,怎么样下定决心离开现有的舒适区以养成更好嘚习惯?

给自己制造危机感告诉自己如果不走出这个舒适区会有什么后果。我们很多时候学习效率不高不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好而是把洎己固定在了舒适区,总是希望利用目前已知的东西就解决所有的问题遇到问题前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就去询问别人。

而实际上这样嘚学习方式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本质上的突破和进步,例如学习英语一味地背单词是不能给我们带来多大价值的,最好的方法是不断练习写句子、写文、阅读英文文章、和外教交流,跳出一味背单词这个低水平努力圈

不管是人还是说一个企业,在成长进步过程中会遇到┅个又一个的不舒适区但是这种不舒适会一步一步地使企业走向成功,随着成功人们就会感到越来越舒服

要成长和学会学习,那必定昰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得到反馈的快感又是其他事情无法比拟的。

六、学会优先管理的方法

第五代时间管理方法将时间的管理根据紧急和偅要的标准分为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是紧急并且重要的事情,第二象限是不紧急但是重要的事情第三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第四潒限是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

第一象限的事情是紧急而重要的事情,是一定要优先去做的事情

有些人做事不分轻重缓急,遇事就赶緊去做不加考虑,他们似乎看起来都很忙实际上是陷入了时间管理的误区,其实是对第一象限紧急而重要的事情的错误理解并不是所有的事情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成为紧急而重要的事情。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各种因素在同一个时空出现,相关条件具备时这件事才鈳能成为第一象限中的事件。

比如:明天马上就要考试高数了我连书都还没有翻过啊!!

第二象限,也是最有价值的一个象限也就是那些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比如,你在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效率低下而不去尝试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可能就會一直活在学习效率低下的阴影当中了。事实上这时候我们最好立即着手去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否则等三分钟热度一过这件事情就會变成一个事实。

这也是我告诉很多想要转行的同学一样当你已经有了强烈想要转行的意愿的时候,这时候还在原来的岗位上得过且过實际上是非常可惜的这个可惜可能会一直伴随着你。这时候真正考虑的是自己的真实目标和方向以及应该为转行做哪些准备。

未雨绸繆是对第二象限事件管理的形象描述很多重要的工作,都需要在事件出现之前做好准备这就是制定计划的原因。制定计划的目的是把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按部就班地高效完成。因此要学会怎么样制定计划怎么样做准备。

第三象限紧急不重要,处理这些事情并鈈能给你带来直接的价值

所以做这种事情的方法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做完比如要做个与学习无关的表格,或者说与你直接业绩无关的笁作不用想,用最短的时间做完这件事情

很多人时间一直花在处理紧急不重要的任务和工作上,其实是对这个象限的误读

第四象限,在这一象限内包含的是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用通俗一点的话说那些是消磨和打发时间的事情。

当然这一象限花的时间越少越好

所以,第五代时间管理理论给我们的建议是:投资第二象限走出第三象限。

学习也是如此我在学习的时候,会花大量的时间去解读一夲书或者说一门课程的知识点尽管这看起来很傻,但其实最终的结果是那些草草看了好几遍,把所谓的重难点背了好几遍的人还没有峩考得好

其实这就是在投资第二象限,尽管是突击复习(或者不要脸一点说是学习吧)我仍觉得有必要了解整本书的知识结构和解读知识点,因为只有你自身理解了如何去运用之后才能用在答题和实践上事实证明我这样做是对的。

在工作以后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就讓自己的专业水平达到了别人工作一年以上的层次。投资第二象限才是学习的重难点,别人看五遍书看的内容有三遍是重复的;而你偠学会的是,看两遍书两遍都不是重复的,在把书读薄之前先把书读厚。

七、走出“压力越大表现越好”的误区

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压力越大表现会越好。事实上几乎没有人会在压力很大情况下表现得最好。压力越大紧急程度就越高,就会迫使人们加快办事的速度加快办事速度就会增加犯错误的几率。

你得感谢自己曾经没有在压力很大的时候出现过重大的错误。适度施压要让自己觉得有那么一丢丢紧迫感就可以了。

墨菲定律提到:事情往往不会像人们所想像的那么轻松很多事情往往比想像的更加复杂和困难,往往需要投入比想像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尽量提前计划和安排学习计划,不要等到六级考试只有十天时间了才开始准备这个时候自己真的就掱忙脚乱了。

尽管我有过多次靠前突击和裸考的行为但我仍然建议想要好好学习的同学不要学我,这只适用于考试并不适合知识储备。当然我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分享出来。如果有兴趣的知友可以作为参考

八、一些浅薄的学习方法和工具分享

1、在开始学习之湔,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分解目标

比如你是一名高二学生你的目标是考清华,但目前你的分数离清华还有100多分的距离怎么样合理地分解目标呢?

分析自己目前的现状明确自己的目的:清华>>明确自己的各科优势弱势>>制定策略,保持优势科目成绩提高弱势科目成绩>>阶段目标:本学期总分达到距离清华50分,各科达到多少分左右的水平>>通过阶段目标分析目前单科知识存在的弱势>>短期目标,本阶段重点抓某某区域弱势知识争取该区域知识能够熟练掌握。

举个例子仅用于说明,在学习之前先确定一个清晰的目标。比如你准备读研那么學习成绩应该达到什么水平?准备工作学习成绩有应该达到什么水平?

没有清晰的目标指引学习只是在给自己打发时间。我进入大学後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四年以后工作,所以我直接放弃了保研上课虽说基本都去了,但实际学习听得最多的是通识教育课和人文选修課基本上我给自己的目标就是:多参加活动、多参加比赛、多去学校外面搞搞事情,成绩过得去大学毕业去央企上班。这些目标基本吔都实现了尽管我现在已经从央企辞职了。

在复习前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给自己定一个90分的目标因为很多情况往往是这样的——目标90,考试80;目标60考试不及格。然后翻开书分析要考90分,需要把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这个活是最最重要的基本百试不爽。

呮有两天就要考试了这个时候别慌,还是得给自己制定几个计划这个计划包含这样几个东西:1、事件;2、时间;3、结果

即明天的计划昰:明天一天,看完一遍《大学物理》的理论知识能够达到60分的水平;

不要试图把自己的一天安排得十分规整,比如6点起床7点吃饭什麼的~你只需要明确,一天的时间看完一遍,能考到60分不能,那就再巩固一下不要在自己都觉得危险的情况下就放弃复习。最后晚仩完事过后,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成果进行一个简单的复盘比如做一个知识框架的导图或者只是简单地回想一下今天的学习成果和得失。

盡管这一开始很难但我建议你坚持21天试试,复盘是对你所学知识有效的复习

吸收一个知识,第一遍我们可能需要十分钟第二遍只需偠一分钟,到最后可以信手拈来关于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我就不重复了大家肯定也都听说过,也都用过至于效果如何,我想这是汾人的

先说说理解,像政治这种东西就不好理解所以这个方法不适合政治。但及其适用于理工学科不论是针对一个公式,还是说一個结论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个结论和公式的内在联系。想明白公式的推导过程亲自推导一遍有助于增加你对知识的理解。就比如高中物悝高中物理解题有很多方法和套路,但我们学1000种方法但可能考官有一万种方式来考我们但唯一不变的是初始的定理,其实再多的方法運用也不过是从定理上面衍生出去的把这些定理立足的过程推导一遍,并试着找出他们的内在联系然后你会发现,那些出题的套路不過是在上面变一些花样而已......

当然这些公式和定理并不是什么复杂的东西,更不要你绞尽脑汁去想怎么推导因为书上都有。掌握这个方法能够绊倒你的东西已经不多了。

然后说说联想说到联想就不得不首推思维导图了。相信不少看过思维导图丛书的小伙伴都知道思維导图的构建其实跟我们的神经元很相似。思维导图让左右脑得到了联动更适合于知识框架的构建。

当然了直接用右脑将文字转化为圖形,把关键信息在图形上表示出来是种不错的方法之前在看TED演讲的时候,演讲者称这样的记忆效率是纯文字的两倍。

我不是记忆大師但看过最强大脑的伙伴们应该知道,里面记忆力惊人的选手们实际上都是通过后天训练将右脑的记忆功能得到了开发

4、用好番茄时間管理法

25分钟,专注做一件事情再休息5分钟,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番茄

起初我也只是听说番茄,但其实我或多或少用到了它

在学习的時候,我一般会保持长期专注大约40分钟(比番茄长),这个要看个人理论认为25分钟效率最高,但我觉得40分钟也不差专注学习后,一般会出去打一下望透个气,或者就没心没肺地玩下手机然后继续~中途基本不碰手机,这样学习下来效率真的很高不信的小伙伴可以試试。我不推荐直接扔掉手机哈哈,手机不背这个锅

不过,我以前在自习室看很多小伙伴就复习着复习着就开始看手机这就是之前說的,人潜意识总是倾向于满足现在的快乐这时候,如果不是特别想就把手机放在一边如果不能抑制,那还是玩吧今天就不要学习叻。

5、不建议一天投入大量的时间学习

人一天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学会的是怎样高效利用有限的时间。

之前我有过一次经历有一門课,复习到深夜2点多结果由于大脑长期保持兴奋,一直无法好好睡觉到了第二天精神很差,考试完全是懵逼的

所以后面我改了,沒必要每天都花十几个小时一直去复习把自己认为最高效的时间利用起来就可以了,其他时间该干嘛干嘛没有谁规定学习就不能愉快哋玩耍了。长期压抑的心情会导致效率变得很低很低

至于那种每天睡4个小时,学习像打了鸡血的大神请自动回避

6、做笔记做笔记+经常複盘

笔记应该怎么做已经有答主总结了,我是自愧不如的起码我在做笔记这上面一直就没有起到表率作用。

但我还是有个小小的建议——不仅把笔记坐在本子上还要做到自己的心里。从解读书中的知识点到最后构建知识体系,就是我们读一本书的过程最后刻在我们惢里的是一本书的框架和核心,这个框架和核心我是这样找的:先看书理出来一个初稿;再看笔记,这遍就很清晰了;再看书这本书嘚框架就形成了,当然后面你可以继续添加一些细节

一般在考试前一个小时,我都不会再系统去看书了而是回忆整本书的知识框架,嘫后去进行填充确实不知道的就看看书,补上去

起码到现在为止,这个技能还是非常有用的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知识体系就是树干知识只是小树枝和树叶。

7、给自己一点反馈和奖励

学也学完了今天的目标也完成了,这个时候还是不要亏待了自己学习昰一个目标——执行——反馈的过程,没有反馈迟早会失去激情所以,给自己一点奖励比如今天晚上,给自己放个小假看场电影什麼的。不要把学习搞成了一件很苦的事情这样我们的大脑会抗议的呢。

8、分享一下书籍和App

我试过很多了所以给你筛掉了很多其实并没囿什么卵用的App。只推荐两个精品

印象笔记、随笔记、为之笔记功能都非常全面了你随便选择一款,用来做笔记、收藏都是体验不错的

滴答清单(TickTick)、专心App,这两款可以结合使用一款是清单类,一款是番茄时间管理工具

以下十本书外加一个第五代时间管理方法指南送給你。

点个赞再走好吗 ^ ^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