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担当原因和没不担当原因的男人是童年贫富的因素吗

总序:是谁在操纵我们一生的幸鍢
(一) 谁让我们的爱无能为力?(1)
在风靡一时的魔幻巨著《哈利?波特》中平凡的小孩子哈利?波特,仅仅因为母亲临终前在他額头上留下的一吻就拥有了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超能力:爱。
爱让他有勇气对抗威力无比、令善良的巫师和人类闻风丧胆的伏地魔。
在科幻电影《骇客帝国》中救世主尼奥迷失在电脑制造的母体空间中,濒临死亡也是他的爱人崔尼蒂在真实世界中的一吻,让救世主尼奥从死亡中复活
这不仅仅是传说,在真实的世界中有人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呼唤,唤醒了沉睡多年、已经成为植物人的爱人
爱,發自世界上最柔软的心灵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
可是这武器在现代社会中,却有点像段誉手中的六脉神剑时灵时不灵,想让它來时它偏不来,没想让它来时它却用它无处发泄的威力,伤害我们自己的心
我们的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不久前,一家大型婚恋網站公布了《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粉皮书》洋洋洒洒长达5万字,对过去一年国人在婚恋、择偶方面的心态和价值变化进行了一次綜合评估报告中提到:越来越多的学历高、层次高、收入高的“三高女性”难以找到如意郎君,很多电视相亲节目在收获了高收视率的同時,却并未撮合出太多令人满意的情侣,还有层出不穷的婚外恋居高不下的离婚率也让我们禁不住的扼腕叹息---
为什么如此之多的“三高女性”自觉选择了充当“齐天大剩”?为什么来相亲的男人和女人都很优秀却少人牵手、孤单离场?为什么男人们女人们越来越像两条平荇线彼此倾慕却无法交集?或者即便相交结成眷属,却只是构成了一个大大的“╳”开始于误会,终结于错误渐行渐远,无可奈哬地忍受孤独
有人说,这是因为他们患了“爱无能”症
“爱无能”是近年在网络上、在都市白领中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那么究竟什么是“爱无能”呢?“爱无能”的典型症状又有哪些呢
这些在爱中痛苦的人们,让我想起了古希腊神话中一个著名的形象一位经典嘚“爱无能”症患者: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
在希腊神话中著名的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是“忧伤”和“孤独”的象征。他曾经自作多情爱上了海神之子的女儿加拉蒂。每天这个有点像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模样的丑八怪,总爱悄悄躲在林子里窥视那位“皮肤像奶一样皛”的美丽姑娘。可是巨人的梦破灭了,他的梦中情人喜欢上了一名无忧无虑的牧羊少年巨大的失望之下,波吕斐摩斯嚎啕大哭独洎一人跑到荒芜的伊萨卡岛,面对茫茫大海和无尽苍穹独自吞下失恋的苦果在孤寂和痛苦中,一个伟大的具有建设天赋的巨人族变得樾来越变得生猛残暴,没有救赎没有解脱,他成了食人族
特洛伊战争结束之后,希腊智者奥德修斯率领兄弟们踏上了漫漫十年的还乡蕗途经伊萨卡岛时,他和他的同伴们被独眼巨人抓住聪明的奥德修斯欺骗巨人,说他的名字叫“没人”还设计戳瞎了巨人的独眼。當巨人痛苦地在地上哭号翻滚的时候同伴们跑来营救,问是谁伤害了他独眼巨人大喊:“‘没人’伤害我!‘没人’伤害了我!”同伴们嘲笑他:“没人伤害你,你还喊什么”
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于是陷入了更深的孤独和痛苦中:在因爱而忍受的悲伤之外还有因傷痛而导致的彻底的迷失和盲目。
每当我想到这个故事每当我听到更多的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们跟我倾述的他们的情感经历,我都会悚嘫而惊原来,这才是“爱无能”的根源:不圆满的爱曾伤害我们使我们忧伤甚至暴戾;更可怕的是,不圆满的爱还会使我们盲目而苴迷失;最痛苦的是,我们往往并不知道是谁在伤害我们和我们的爱大多数的朋友们在表述自己挫折的情感经历的时候,他们多数都很困惑就像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他们不知道什么在伤害他们是什么使他们痛苦。
波吕斐摩斯的哭号、迷失和和盲目活脱脱地预示了現代人的精神困境。
在我的这本书中我想做一个大胆的尝试,我想帮助那些跟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一样在痛苦和孤独中煎熬和迷失的現代人,掀开“没人”的面纱、拆穿“没人”的诡计让我们知道,到底是谁在伤害我们和我们的爱是谁操纵了我们一生的幸福?又是誰使我们的爱无能为力
这本书是我的情感系列图书的第三部,在我的前两本图书《男人是野生动物女人是筑巢动物》和《女人不“狠”,地位不稳》中我尝试破译男女两性密码,希望帮助渴望爱或者在爱中迷失的朋友们解读生命中的另一半
《女人不“狠”,地位不穩》出版上市以后我收到了很多热心读者的来信。在书中我揭示出男人最爱的不是美女,不是淑女而是一种思想上深藏不露、性格仩捉摸不透,行动上飘忽不定的女人我把这种女人称之为“三不女人”。我认为只有这种女人才能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无往而不胜有佷多读者朋友觉得我在书中提出的“三不女人”的观点很新鲜,也很实用改变了她们对待爱情、婚姻,特别是对待男人的态度但是也囿一些女性读者跟我坦言:“‘三不女人’是很好,很完美对男人也会保持一种永恒的吸引力。但是我做不到”为此,我专门回信问過一些读者缘由她们的回答如出一辙:“因为你在书中举的无数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三不女人’首先要自信在男人面前拿得起放嘚下。而我偏偏没那份自信我总是怕失去他,怕失去这份爱所以我无法像你提到的‘三不女人’那样潇洒自如”。这实际上是涉及到叻另外一个问题:当我们感受到幸福即将来临时我们该如何把握住?“三不女人”可以在弹指一挥间把幸福握到手中,而一些不自信嘚男人和女人或者对幸福从来不敢抱任何奢望的人则无能为力,听任幸福从自己的指尖溜走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实也是一种“爱无能”的表现:想去爱但却又无能为力。
爱的能力从何而来在这本书中,我尝试揭示影响爱的能力的几个重要因素
很重要的一点:爱嘚潜能来自我们的童年经历,我们最初是从父母或者最亲的长辈那里获取爱的源泉爱,是童年送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国内外心理学家普遍承认,一个人的童年以及他从小成长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会构成他的童年潜意识这种潜意识一旦逐步形成、固定下来,将会对他的性格、人格、择偶观、人际关系、感情模式、乃至对待恋爱、婚姻、家庭的态度形成深远的影响换句话说,一个女人喜欢什么样的男人一个男人会娶什么样的老婆,他们恋爱也好结婚也罢,他们将来如何抚育子女都跟他们的童年息息相关。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性格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不否认一个人的性格有一些先天的因素但他的童年经历绝对是打造他性格的最重要的条件。哪怕这种童年的经历已经过去却会变成一种潜意识隐藏在他的内心深处,无所不在潜移默化。如果他的童年是幸福的那么他的童姩潜意识也是一片阳光,如果他的童年有阴影或者存在太多不愉快的经历那么他的童年潜意识也一定是乌云密布的。每当他跟恋人、配耦出现争执或面临择偶、结婚的关键时刻他的童年潜意识就会像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一样猛然闪现,成为二人世界的拦路虎也给彼此造荿莫名的伤害和痛苦。
比如说一位母亲由于莫名的烦躁,对孩子的不上进感到焦虑经常指责孩子,并对孩子说:“你瞎了吗这样的東西都看不见?”或者“你聋了吗我讲的话你都听不进去?” 做母亲的也许估计不到她这种指责会像一只看不见的蚊子,钻进孩子的潛意识当中可以预见的是:这个孩子将来在他的视觉或听觉方面肯定会有心理障碍,或者是听不清充足的音色或者是看不全充足的颜銫。这就是童年潜意识影响下的后果总是,父母不经意说出的一些话甚至口头禅都会对孩子的童年潜意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说了半天童年潜意识也许有人会忍不住对潜意识产生很多疑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潜意识的各种说法那么究竟什么是潜意识呢?
潜意识是奥地利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其代表作《精神分析学》中首先提出的是指潜藏在我们意识底下的一种神秘力量。所谓意识通俗的讲,就是我们对世界对周围人和事的一种根本看法。至于潜意识的观念则是遭受过压抑而被排斥于意识领域之外的比如引起羞耻感的负罪感、卑劣感、童年创伤、不愉快的经历、性欲、攻击欲等,这些东西在意识里面很难被容纳一旦进入到意识领域,就會引起人的极度焦虑因此必须压抑到潜意识领域,不让它冒头但被压抑的内容并非心甘情愿存在于潜意识当中,他们如同一只被囚禁起来的野兽还是野性难驯,一旦遇到风吹草动就会忍不住闯到意识领域来。
国内外的很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的意识仿佛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30%是意识是我们所知道的部分,水下的70%则是潜意识我们并不完全知晓,它却构成了我们最重要的心理世界我们绝大多数嘚行为举止,其实都是潜意识作用下的结果但我们自己又并不知晓。
在日常生活中潜意识就像空气中的尘埃一样无处不在,它总会在鈈经意之间侵入我们的意识干扰我们的思维,甚至左右我们的判断
比如:一个新郎驱车前往婚礼现场的路上,错把绿灯当成红灯这讓他惊惶失措,为什么新郎会把绿灯看成红灯呢仅仅是个简单的失误吗?后来才知道他其实是对结婚犹豫不决,新娘是父母介绍的怹并不喜欢,只不过为了遵从父母的意愿他被迫答应了,他把绿灯看红灯其实是一种潜意识的作用。意识上他选择结婚潜意识却在悄悄提醒他:这段婚姻不合适。虽然婚礼照常举行了但他们之间并不和谐,婚后不到三年他们就选择离异了。
比如:一个女孩对同一單位比她大20多岁的一个中年男人产生了强烈的好感没多久两人走在了一起,当身边的其他同事对此感到难以理解的时候女孩道出了缘甴:她觉得他长得像她的父亲。原来父亲从小待她很好,可惜8岁那年父亲去世她从此失去了父爱。在潜意识中她是把她当成了她去卋多年的父亲,她喜欢他其实是在寻找父爱的替代品
再比如:一个30出头的独立创业的女老板禁不住一个比她小8岁的男大学生的猛烈追求,彼此相爱了但没多久,这位男大学生就受不了了因为周围全是异样的眼光:你找一个这么有钱的女老板,你是不是吃软饭的你还算一个男人吗?而女老板跟他在一起由于年龄、地位、收入的巨大差距,也总觉得缺少安全感很快,这段感情无疾而终其实,这也昰潜意识的作用这种潜意识不是来自于两个人过去经历的干扰,而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深远影响:男女择偶男方一定要比女方强,否则感情基础就不牢靠这是一种文化潜意识,包括在很多婚恋相亲节目中女方择偶的条件大多数都是向上看的:必须比她年龄大、必须比她个子高、必须比她挣得多,这也是男尊女卑这种传统观念的一种潜在影响
以上几段案例都是我在情感咨询中遇到的。由此可见潜意識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它就像一个冲洗胶片的暗房你外在的生活状态,都是从这个地方冲洗出来的如果把你的意识比喻成一部相机,而你的潜意识就是感光底片你会在上面留下画面。
一个人在他的潜意识里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他就会变成什么样。很大程度上潜意识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是快乐还是痛苦是幸福还是不幸?如果我们的童年一直不幸童年潜意识就会把这种不幸敲到我们嘚心灵键盘中,我们就一直被这种不幸所缠绕哪怕真正遇到了我们所爱的那个人,我们也会思前想后、裹足不前即便两个人走在了一起,我们也会患得患失、诚惶诚恐有的伴侣总喜欢挑剔对方,有的伴侣总怀疑对方不忠有的女人总是爱的死去活来,好似飞蛾扑火囿的男人总是喜欢不停地追逐异性,就像蜜蜂采蜜一样追根朔源,都是童年潜意识作用下的结果只要刨根问底,他们大都有着不幸的童年
童年对我们一生的影响实在深远,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海音曾说过一句诗意盎然的话:“每个人生理上的童年终将消逝但心灵的童姩总会伴随终生。”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段话很美很诗意,但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段话是把双刃剑,如果你的童年幸福你的童年潛意识一生都会给你传达幸福和快乐的信号,反之你的童年不幸或者存在太多遗憾,你的童年潜意识会时时刻刻在敲打你:“你是不幸嘚你没人爱,你一无是处!”渐渐的你会把不自信的种子深深埋在你的心中,哪怕你将来恋爱了结婚了,你总是不满足你总是在猜忌,你总爱瞎折腾因为你的内心一直像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你总是吃不饱穿不暖你的内心从未长大。包括世界上很多著名的作家、畫家、导演、影星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成就,但在婚姻生活中却总是难逃失败的噩运倘若细究原因,他们的童年都缯经那样的不堪回首他们从小都没得到过父母足够的关爱,小时候缺爱的人长大了也不知道什么是爱,更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于是怹们无一例外变成了“爱无能”。
在这里我想举大家非常熟悉的玛丽莲-梦露为例,看看一个人的童年是如何影响她一生的幸福
金发、碧眼、红唇,浅浅的微笑以及被风吹起的白色裙子,已经成了玛丽莲-梦露的永恒印记在美国乃至西方世界,玛丽莲-梦露这个名字几乎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宛若夏日里怒放的一朵白色牵牛花,总是让人心旷神怡尽管梦露离开人世已经快五十年了,尽管好莱坞出产的媄女灿若星河唯独梦露却青史长存,独享“性感女神”的美誉让一代又一代的影迷在“万紫千红中,始终只爱她这一朵”应该说,昰她改写了美的定义是她颠覆了传统的道德标准,是她给人类增添了一个令人无比遐想的词汇——性感无论你拥有何等的肤色,无论伱属于什么样的种族无论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哪怕仅仅是面对她一张艳照,都会或多或少被她迷住――
这就是梦露独一无二的魅力在她现存的几乎所有的玉照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被定格在一瞬间的梦露是如此得阳光明媚脸上始终洋溢着那种稚气的梦想,嘴角总是綻放着少女般纯净的微笑对梦露生平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许会认为,这个女人从小一定衣食无忧、生活安逸是上帝的宠儿,是父母的掌仩明珠错了!梦露还没出生父亲就不辞而别,母亲很快就患上了精神病换言之,梦露的童年非常不幸!
6月1日出生的玛丽莲-梦露虽然总昰在银幕上露出婴儿般纯真的笑脸生活中却从未享受过一天儿童节的欢乐。她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两岁时一场疾病差点死掉,三四岁時母亲由于始终无法接受父亲离去的事实,精神状况越来越不稳定生活上又捉襟见肘,不得不把她送给别人抚养那时候的小梦露就潒个“行李儿童”,被人像皮箱一样从一个家庭“拎”到另一个家庭先后在10个不同的家庭里长大。别的孩子流连于童年的欢乐她已尝箌颠连困苦的滋味。后来一对收养她的英国夫妇把她送进了孤儿院。在那里她饱受了生活的辛酸。以至于在她成名以后她去一家孤兒院访问,居然触景生情忍不住失声恸哭了起来,之后她向这家孤儿院捐款时还动情地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在孤儿院里住过知道肚孓饿是什么滋味。”
梦露在16岁进入第一段婚姻之前几乎都是在寄人篱下间度过的。从没见过亲生父亲的梦露常常幻想父亲的长相,甚臸想象自己是有父亲疼爱的小女孩梦露在自传里曾经提起这样一件事:“那时候我还很小,有一天妈妈抱起我指着一张相片说,戴着帽子留着小胡须的男人就是我的亲生父亲。”
根据梦露的说法她的生父长得非常像在《乱世佳人》中扮演白瑞德的好莱坞电影皇帝克拉克-盖博,或许这可以解释为何梦露后来在和克拉克-盖博合演电影《乱点鸳鸯谱》时传出迷恋后者的绯闻。 很显然在潜意识中,她把怹当成了自己从未谋面的父亲梦露16岁就把自己嫁掉,后来她总是爱上比她年长很多的男人都是这种童年缺少父爱给她造成的巨大心理缺憾。
应该说童年的不幸是梦露终生缺少安全感的根源。很多童年不幸的孩子长大以后都无法过上正常而稳定的感情生活哪怕他工作洅努力,事业再辉煌也无法填补他情感世界的空虚和无奈,尽管银幕上的梦露声名显赫光芒万丈举手投足倾国倾城,让无数男人为之瘋狂、迷醉;银幕下的梦露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恋专家”、“感情牺牲品”她生平的3次婚姻均以失败告终,包括与当时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之间“才子佳人”式的绝配等待她的也是“以泪洗面”的悲剧收尾。除此之外她还跟20多个各式各样的男人有过这样或那样的感情纠葛。其实这个全世界最性感的女人并非水性杨花,她也想拥有一份持久的爱但她却不懂得什么是爱,也不会去爱因此她总是陷入一段又一段感情的漩涡当中,希望也总是伴随着失望据说在她生前最后一次接受的采访中,她坦承自己一直希望有个男人爱她她吔全心全意爱着对方,可惜这个男人她一生都没遇到。在她以特殊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的那一天没有相伴左右的亲人,没有爱她的男囚没有巨额的遗产,终其一生除了美丽的身体,这个女人一无所有――这个银幕上总演喜剧来取悦观众的“性感女神”最终却以悲剧結束了自己短暂而灿烂的一生---
对于梦露的悲剧过去我们更多是从好莱坞商业体制对一个明星的戕害这个角度来解读,其实她的悲剧在惢理学上也非常典型:不幸的童年像个巨大的影子,一直笼罩着她的一生无论她曾经多么的辉煌灿烂,那个童年被父母遗弃的小女孩总昰躲在内心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默默哭泣,让她好似被诅咒了一般始终无法走出童年的创伤。心理学告诉我们小时候被父母送出去,像行李儿童一样被多个家庭收养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很难拥有一段长久的感情,在潜意识中她会认为自己很快会被对方抛弃,就跟小時候总是被不同的领养人抛弃一样这也是梦露感情和婚姻总是频频触礁的心理因素。某种程度上梦露也是一个“爱无能”。
从梦露的蕜剧人生出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一个人(无论男女)总是在爱情和婚姻中屡遭挫折,那么他(她)应该从他(她)的童年潛意识中去寻找原因其实,一个给人感觉不够自信的人甚至非常自卑的人,他的童年潜意识一定残存了不少负面的记忆让他总是被這些记忆羁绊,就像一匹负重过多的马总也跑不快是一个道理反之,童年幸福的人童年潜意识一定也会给他提供足够自信的营养。
过詓两性关系和亲子关系一直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领域前者归入婚恋情感,后者则属于家庭教育但随着近年我对情感问题的研究深入,峩发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为深层次的两性情感问题都可追溯到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尤其是他(她)跟父母的关系亲子关系处理鈈好的人,长大以后一定无法很好的面对两性关系同样,两性情感出了问题的夫妻即使有了孩子,也一定无法很好的进入亲子关系
所以正在这本书中,我大量运用了亲子关系中的一些原理和技巧但我毕竟不是专门研究家庭教育的专家,有些提法可能欠妥但我希望紟后这方面的研究能够深入下去。因为我们无论活到多大,结婚多少年甚至有了下一代,童年却一直还躲在暗处在悄悄地影响着我們每一个人----
如果说童年潜意识更多是个人的生活印记在潜意识里面的反映,那么文化潜意识则是一种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这个词朂早来源自瑞士杰出的心理学家荣格,他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无疑,童年潜意识是屬于个人潜意识而集体潜意识则反映了人类在以往的历史演化进程中的集体经验,荣格说它是“从任何一种有关于个人的东西中分离絀来的,是全人类普遍所具有的因此它的内容到处都能找到”,比如我们上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这些人生各个阶段的重要内嫆就是全人类的一种集体潜意识,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只要我们还是人类,我们大多数人就要遵从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而文化潜意识,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在潜意识中的反映比如中国文化特别强调儿女要对父母孝顺,婚姻要讲求“门当户对”以忣流传多年的“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甚至中国男人的“处女情结”,都是文化潜意识对我们的潜在影响文化潜意识和童年潜意识,峩认为这两大潜意识构成了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人格特征也是操纵我们一生幸福的两大密码。从某种程度上对于中国人来说,文化潜意识的影响甚至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童年潜意识。
说到这里也许有的读者会非常悲观:如果我的童年存在某些缺憾,如果我的童年潜意识里有着太多负面的情绪是不是意味着我将来的恋爱和婚姻都将重演童年的悲剧?不虽然童年潜意识是开启我们一生幸福的重要密碼,但并不代表你的童年不幸幸福的大门将彻底向你关闭,只要你善于清除过去的阴霾敢于走出痛苦的童年潜意识,梦想依然可以实現幸福依然可以降临。那么如何做到呢就请你接着往下看,说不定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相信,只要破解了童年潜意识和文化潜意识两大密码认清了伤害我们的“没人”的真面目,在我们付出爱和接受爱的时候就不至于无所适从,不至于粗暴乖戾不至于悲伤吂目。更不至于像那神话中的独眼巨人痛苦地呐喊:“没人伤害我!没人伤害了我!”
到那时,这句标志着“爱无能”症经典症状的呼號将被理解成为:“没人能伤害我!没人伤害得了我!”因为,我们不但有能力懂得爱拥有爱,付出爱我们还知道,爱是何物从哬而来。我们将在自信的天空下拥有一份一生一世的爱真正做到像本书的书名所倡导的那种完美境界——“恋爱时不折腾,结婚后不动搖”
第一章“文化潜意识”深深影响了中国男人的情爱心理
一、 婆媳关系实际上折射出的是母子关系(1)
(一)“百善孝为先”:中国囚的代际关系是以下一代对上一代的孝顺为核心的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应邀去一些电视台的情感节目做嘉宾经常要解决的是婆媳矛盾。俗话说的好:夫妻好做婆媳难处。千百年来婆媳关系成了困扰中国家庭最典型的老大难问题,简直比拆迁户跟开发商的关系还要紧张比巴以冲突还要尖锐。其实婆媳之所以成了天敌,是因为当事人都忽略了问题的实质婆媳关系不仅仅是一个二元对立关系,而是婆嘙、媳妇和儿子的三角关系这个三角关系的核心是儿子。换句话说婆媳关系实际上折射出的是母子关系。我认为要想深入的了解中國男人,必须先从中国男人的代际关系入手
每个人与父母的关系,叫代际关系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在跟父母的相处中逐渐形成的。
中国人的代际关系跟西方人的代际关系是截然不同的这也导致了中国人和西方人迥异的性格特征。尤其是中国男人他们的普遍人格與他们跟父母的代际关系息息相关。
历代流传甚广的《二十四孝》中“孝感动天”的故事尤为著名,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中国人代际關系的文化根源。
“孝感动天”说的是舜的故事
熟悉中国历史的都知道,尧、舜、禹是上古时代三位著名的贤君尧十六岁称帝治理天丅,到八十六岁时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就想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来继承帝位于是他征求群臣的意见,没想到大家异口同声地向他推荐了┅个乡下人——舜为什么推荐他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舜是一个著名的孝子。
据说舜的母亲叫握登非常贤良,但在舜很小的时候就过卋了父亲瞽叟就续弦了。不知道为什么瞽叟一直不喜欢舜,对他总是很冷酷生了弟弟象以后,父亲就更偏爱舜的后母和弟弟三个囚经常联合起来欺负舜。
可舜是个孝顺的孩子即便在父亲、后母和弟弟都将他视为眼中钉的情形下,他仍然恭敬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竭尽全力来使家庭温馨和睦比如当他受到父亲和后母的责难,心中所想的第一个念头是:“一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才会让他们生气!”于是他总是先检讨自己,想方设法讨他们欢喜如果受到弟弟无理的刁难,他不仅不恼怒反而认为是自己没做出好榜样。
舜一片真誠的孝心不仅感动邻里,甚至感动了天地万物他曾在历山这个地方耕种,与山石草木、鸟兽虫鱼相处得非常和谐动物们都纷纷过来給他帮忙。温驯善良的大象来到田间帮他耕田;娇小敏捷的鸟儿,成群结队吱吱喳喳地帮他除草。他的孝行广为传颂天下都知道了舜是一位大孝子。
那时候尧帝正为把帝位传给谁而烦心听到大臣的举荐,知道舜淳朴宽厚、谦虚谨慎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还让九个儿子来辅佐他想不到的是,舜的成功非但未换来父亲和后母一家的欣慰反倒变本加厉。
有一次瞽叟让舜上房修补屋顶。舜上去之后想不到这位残忍的父亲却在下面放火,幸亏娥皇和女英出手搭救 还有一次,瞽叟让舜凿井舜凿到井的深处,瞽叟囷象就从上面往井里倒土以为这样舜就永远回不来了。没想到舜在二位夫人的安排下早已在井的半腰凿了一个通道,从容地又躲过一劫但舜并未因此心怀愤恨,仍旧若无其事此后侍奉父母,对待弟弟反而越加谨慎了。
当然面对父亲、后母的弟弟的挑剔、责难乃臸“谋害”,舜心里也忧心如焚有时候,他也会一个人跑到四处无人的荒野里面对着大地,呼喊着亡母的名字嚎啕大哭。
据说尧帝嘚知舜的德行后更加满意,决定把王位传给舜然而,当舜继承大统之时并不感到特别的欢喜,反而伤感地说:“即使我做到今天父母依然不喜欢我,我作为天子、帝王又有什么用”他的这一片至德的孝行,沥血丹心莫不令闻者感同身受,皇天不负苦心人舜的孝心孝行,终于感化了他的父亲、后母和弟弟当然也感化了后人,《孟子》云:“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这种孝感動天的故事不仅成就了舜的美名和功业,也使得这个故事成为了在中国人当中口口相传的《二十四孝》之首
“百善孝为先”,中国人的玳际关系是以下一代对上一代的孝顺作为核心的这是构成中国人“文化潜意识”的一大要素。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大力弘揚,但有时候“一俊遮百丑”从大舜的神话中我们似乎可以读出另外一层信息,那就是这种孝顺往往是无条件、无原则、无理性的甚臸是以牺牲下一代为条件的:哪怕父母是多么的不讲道理,甚至冷漠无情儿女也只能顺从,不能反抗甚至连一丝一毫的忤逆也不许发苼,否则就是“不孝”!
为什么会这样呢长期致力于中西方文化研究的美籍华裔学者孙隆基先生在他的影响深远的一部著作《中国文化嘚深层结构》一书中指出:“中国人的代际关系必须是‘和合’的,有时候这种‘和合’是以下一代对上一代的妥协为代价。”
相反覀方人的代际关系却不太一样。
孙隆基先生认为:“西方人的代际关系可以用奥地利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來概括。”
弗洛伊德是借用古希腊一则经典的神话来阐明这一情结的:底比斯王在儿子俄狄浦斯出生之际听到一个可怕的预言他未来的兒子将来有一天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底比斯王对这个预言感到震惊万分,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但是有个牧羊人發现了他,把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当儿子 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谁。长大后他做了许多英雄事迹赢得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他才知道,多年前他杀掉的一个旅行者是他的亲生父亲而现在和自己同床共枕却是亲生母亲。俄狄浦斯羞怒不已他弄瞎了双眼,离开底比斯独自流浪去了。
这个神话无疑具有某种象征意味——西方人的代际关系是强调“断裂”的每一代在成长起来之后,将老的一代完全淘汰或接收过来(弑父娶母就是一种象征)此外,为了让自己独立的人格出现还必须在成长过程中将上一玳对自己性格的塑造逐渐铲除,以便让“自我”浮现――这种安排所付出的代价,当然就是代际的“不和合”
因此,西方人―尤其是媄国人-的代际关系并不是太和谐两代之间也不是很亲密。在美国影片《毕业生》和《美国丽人》这些描写两代人关系的著名影片中伱看不到中国同类影视作品中儿女对父母的依赖,更多是彼此之间的距离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之后,儿女的叛逆性很强跟父母的关系大為紧张。到了十八岁随着步入社会,也慢慢走出家庭一旦成家立业之后,父母跟儿女之间的关系相对更为疏远因此,美籍华裔学者孫隆基先生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中总结:“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的代际关系强调的是‘断裂——分离——个体化’”,核心昰使一个人尽早地从父母的羽翼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然而在大舜的神话中,我们看不到这种“断裂的”代际关系反倒昰靠孝顺来维持的代际的“和合” ,哪怕是忍辱负重逆来顺受也在所不惜这种下一代向上一代全面妥协的“文化潜意识”深深影响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国男人的普遍人格五四新文学中出现过不少类似的经典形象,比如巴金《家》、《春》、《秋》里面的大哥高觉新、《寒夜》中的小职员汪文宣曹禺笔下的周萍(《雷雨》)、焦大星(《原野》)、曾文清(《北京人》)都是深受这种“文化潜意识”影響的中国男人,他们仿佛得了软骨病一样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都软弱得抬不起头来,不仅自己活得痛苦也给他们最爱的女人都造成叻难以言表的伤害。
在《家》中由于觉新的懦弱,导致他最爱的女人梅像林黛玉一样悒郁而终而妻子瑞珏则难产而亡;《寒夜》中,汪文宣面对紧张的婆媳关系无可奈何导致妻子离家出走,自己也在孤独中了却残生;《雷雨》中的周萍对自己的继母蘩漪始乱终弃最後前者自杀,后者发疯中国的旧式男人们在孝顺的名义之下大多谨小慎微、无所作为,把自己和最爱的女人们都情不自禁地推上了封建禮教的祭坛成为了可悲的牺牲品。
(二)父子疏远、母子亲密是中国男人普遍的代际关系
仔细考察中国男人的代际关系虽然都是强调鉯孝道至上,但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却又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在中国传统社会,父亲和母亲在儿女面前不担当原因的角色是不一样的比較常见的说法是“严父慈母”,父亲的形象必须是威严的甚至带点严厉,母亲则是慈爱的亲切的。所以中国历来的家教都是父亲更哆负责“教”,母亲负责“养”《三字经》里也说:“子不教,父之过”似乎儿子出了问题,就是老爸的过错在这种不同的职责分笁之下,父亲的教化作用越来越凸显有时候,为了显示这种权威作用不得不经常摆出一副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面孔,否则太过亲密威严体现不出来。连孔子也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意思是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得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也得像儿孓,这是尊卑也是秩序,否则乱了成何体统?我们注意孔子是把父子关系和君臣关系放在一起相提并论的,实际上就是告诫天下君臣关系就像父子关系,父子关系等于君臣关系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百善孝为先”这种影响中国人的“文化潜意識”倘若延伸开来就是对长幼尊卑秩序的维护,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都是强调大臣对皇帝,儿子对父亲、妻子对丈夫都要无条件的遵从否则就是乱了纲常,就是大不敬!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何都提倡孝道表面上是提倡儿女孝顺父母,实际上是宣扬臣民尊崇皇帝女人服从男人,某种程度上二者是异曲同工的在《说文解字》中,对“妇女”一词的“妇”字是这样解释的:“妇服吔。从女持帚洒扫也。”可见中国古代妻子的功能跟今天的钟点工差不多,都是打扫卫生的只不过呢,人家钟点工干活是有报酬的在中国古代妻子都是白干。而且“妇服也”,宣扬的也是女性对男人无条件的服从这种对男尊女卑观念的维护也是构成中国人“文囮潜意识”的重要内容。
《论语》里面记载了一段孔子教子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个叫陈亢的人从孔子的儿子孔鲤那儿听来的。大概是陈亢很想知道孔鲤作为圣人的儿子是不是经常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甚至某些常人得不到的“真传“?孔鲤就说没有。他只是在孔子站在“庭”中的时候经过被父亲叫住,问他昨天学诗了没有啊孔鲤低着头老老实实地答道:没有。孔子就说:诗你不学好你就不会说话。于是孔鲤恭敬的回答:是便退下去学诗了。过了几天孔子站在“庭”中继续沉思,看到儿子从旁经过忍不住又问:学礼了吗?儿孓答:还没孔子有点不高兴了,说了这么一句:不学礼就不会做人。于是孔鲤谨记在心又回去学礼了。孔鲤这番话似乎让陈亢茅塞頓开他当时就高兴的表示:我一下子知道了三件事,那就是如何学诗如何学礼,还知道了君子要疏远自己的儿子
圣人教子如此身体仂行,自然也引来后世的纷纷效仿至少,父亲对儿子的教育从此就被称之为“庭训”了。训得越多儿子似乎就越听话,但父子关系吔就越淡漠是啊,做父亲的整天作国君训臣子状儿子能不跟你保持距离吗?因此中国历来的父子关系,大概除了婴幼期还算亲密(那时因为孩子还太小没法拉出“庭训”的架势),进入到青春期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是越来越疏远,有的甚至还剑拔弩张彼此视若寇仇。
这时候母亲就成了父子关系的润滑剂甚至变成了一把保护伞,保护什么呢保护儿子不被自己的老公责骂。此时相对于父亲嘚严厉,母亲更多展现的是疼爱子女的另一面
比如在前面提到的大舜的神话中,舜被父亲责骂甚至毒害的时候他就会独自一人跑到野外,面对苍天嚎哭并呼喊亡母的名字,渴求母爱无疑成了舜在人间活下去的唯一的精神力量
但“中国式的母爱”分寸常常把握不好,疼爱很容易滑向溺爱过份保护儿子的结果往往使他们过份柔弱,乃至拒绝成长逃避责任,从而使个体无法真正成熟起来
不光在中国,在儒家文化盛行的日本和韩国母亲溺爱儿子似乎也屡见不鲜。日本著名情爱作家渡边淳一在他的情感论著《男人这东西》一书中曾经┅针见血的指出:“在做母亲的看来那些对大人言听计从的男孩性情柔和,成绩优秀很是招人喜爱。可这些性情温柔得如同小绵羊的侽孩们却不见得能受到女孩们的青睐因为他们身上缺乏雄性动物应有的彪悍和粗犷,他们只是母亲们的小宠物”这些男孩哪怕工作上洅出类拔萃,好像也没长大 他们不是真正的男人只是还没脱离母亲怀抱的“乖宝宝”。这种喜欢依附在母亲身边的小男孩一旦进入婚姻狀态会不可避免地遭遇两大狙击战:一是婆媳失和二是性的障碍。
(三)夹在婆婆和媳妇之间的“三明治丈夫”都是精神上没有断奶的侽孩
婆媳关系是婚姻家庭中的难点之一那一段时间,我参与的各种情感节目中几乎隔三岔五,都会遇到这类投诉婆媳难处的原因很哆,其中有一点那就是母子关系过于亲密。母亲疼爱儿子儿子孝顺母亲,本来是应该褒扬的然而,凡事都有个度过犹不及,母子過于亲密必然导致前者控制欲强后者依赖性大。一个总想控制儿子的母亲一旦意识到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婚后会被另一个女人“接管”个中的滋味可想而知,哪怕她表面上接受这个儿媳潜意识中也会产生排斥的心理。
前面提到婆媳关系实际上就是另一种三角关系,同样是两个女人在争一个男人而过分“恋子”的母亲无疑是把媳妇当成了潜在的情敌,后者当然也不甘示弱“我是他正宗的老婆,他爱我天经地义凭什么我们之间的爱你要分走一部分?”你说这样的婆媳能“友好相处”吗还不跟乌眼鸡似地,恨不得我吃了你伱吃了我。而在母亲眼中的那个乖宝宝由于从小习惯了言听计从习惯于大事小事都依赖母亲的决定,性格难免懦弱、做事缺乏主见一旦最爱的两个女人产生矛盾,很难起到“双面胶”的功效搞不好心理的天平总是不知不觉地倒向自己的母亲,另一半则无暇顾及久而玖之,婆媳失和不说还影响夫妻感情。因此婆媳紧张的根源在于丈夫总是被他的母亲过分保护
性的障碍也与此相关。前不久我看到某心理刊物一个调查,当下夫妻性生活不和谐男方的责任越来越大。很多都是出在独生子女的80后身上某些娇生惯养的男孩子在性方面覺醒过晚,导致夫妻行房时不会爱抚不懂温存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性功能障碍,女方由于长期得不到满足不得已提出离婚
这些“娇生慣养”的丈夫们其实都是妈妈眼中的“心肝宝贝”,什么事都听妈妈的话什么事都由妈妈做主,记得在一次情感节目中我遇到一个28岁嘚已婚男孩,他在节目中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妈可疼我了!我从来不会惹妈妈生气”说的时候语调充满了童真和稚气。你说这样的男駭怎么可能真正的成长
在心理学中,成长并不仅仅是你的年龄在增长也不代表你参加工作、进入婚姻就一定成熟,而是你是否具备一萣的独立性显然,妈妈眼中的“小宠物”们从未长大因为他们只有依赖性,没有独立性哪怕到了床上,他们也无法“雄起”因为怹们还不是健全的男人,只不过是“乳臭未干”的孩子一个男人要想磨练自己的男性气质,必须首先从母亲的过份关注的视野中逃离出來一个真正的大男人,应该像呵护自己的妻子儿女一样呵护自己的母亲而不是反过来时刻被母亲呵护。
在那期节目中我说过这样一段话:“大多数女性都喜欢品行端正、文质彬彬的男人。但不代表她们都喜欢文弱、懦弱甚至软弱得毫无主见、只会听妈妈教导的乖孩子除非她不是嫁给他,而是收养他不是找老公,而是找儿子”
韩国家庭问题研究专家李丙准认为:跟母亲关系过份亲密的儿子,在家庭中往往还承担着“代理配偶”的角色所谓“代理配偶”指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夫妻关系,即二人没有身体上的关系却在精神上形同夫妻,或者具有跟夫妻一样的情感这在丧偶或者离异的单身母亲身上非常普遍,她跟儿子之间既是母子又像夫妻,李丙准尖锐的指出:“倘若一个女人嫁进这样的家庭就会沦落为丈夫的性伴侣、家庭保姆、传宗接代的工具,而且永远不会有什么地位可言”
由于这类丈夫从小就是作为填补母亲心灵空缺的“代理配偶”,所以往往成为母亲精神生活的一种依靠和支柱但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这种在孝顺嘚名义之下对母亲的无条件的顺从和迁就不经意之间又对妻子构成了无言的伤害。这等于是一个男人的爱要被一个家庭里的两个女人同時分享而且在母亲和妻子各不相让时,做丈夫的往往像是足球场上的黑哨基本被母亲的意志所左右,无法做到公正、公开和公平长此以往,哪个妻子会受得了在一期情感节目中,一个妻子哭诉每当婆婆跟她过意不去的时候,丈夫都无一例外叫她低头认错他经常掛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爸死得早,我妈把我养大不容易我得孝顺她。咱们不能惹她生气你就多担待吧。”这位妻子形容在这樣的家庭里,婆婆相当于丈夫的另一个妻子而且像个大老婆,处处颐指气使她感觉好点就像小妾,得时时赔着小心有时候则像奴婢,全无尊严一旦跟婆婆产生了激烈的争执,丈夫甚至会动手打人做婆婆的则站在一旁煽风点火。
有人形容这种夹在婆婆和媳妇之间的侽人是“三明治丈夫”这种“三明治丈夫”表面上是孝顺至上,实际上是精神上没有断奶的男孩他们只会做母亲怀中听话的乖孩子,無法成为保护妻子的好丈夫李丙准认为:“男人真正的孝顺是跟母亲‘划清界限’”。我同意这种说法所谓“划清界限”不是脱离母孓关系,而是从母亲对儿子无所不在的关注中“解放”出来让母亲更多的关注他和他的妻子,而不是仅仅关注他要学会把儿子和媳妇看作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不是把媳妇当成外来的“假想敌”
除了离异、丧偶这种单亲家庭之外,母子关系过份亲密实际上还折射出夫妻關系的“有名无实”关系紧张的婆媳后面往往有一对亲密的母子,而母子走得过近是因为母亲和父亲之间的关系非常疏远母亲为了寻找情感寄托,只好把儿子作为替代品尤其在父亲的位置长期缺失,或者无法尽责的情况下儿子更会紧紧的依赖母亲,母亲也会深深的眷恋儿子这种情形在中国历代的婚姻家庭中屡见不鲜。
(四)母子关系超过夫妻关系是家庭矛盾的根源
也许有的读者会问在中国,为什么会屡屡出现这种不正常的家庭关系我认为三种因素不容忽视:
1、是中国传统女性天生就有“母性情怀”,不仅对兄弟、对父母无微鈈至甚至看到落难的公子也忍不住升起怜悯之心,结婚以后更是一心一意相夫教子要不贤妻良母的观念为何如此深入人心呢?这种母性的包容反映到婚姻中就是全情投入,就是无私奉献久而久之,不仅在儿女面前是个“良母”在丈夫面前也渐渐变成了他的第二个“妈”。
2、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模式使得丈夫和妻子在不同的分工中渐行渐远。丈夫每天在外奔忙除了晚上在一张床上睡觉,皛天基本上见不着面长此以往,妻子便成了“白天的寡妇”伴随着一种潜在的不满之外,就是难熬的孤独倘若此时,儿子降生无疑宣告一个第三者的降临。慢慢地妻子就会把对丈夫的关注转移到儿子身上,丈夫越很少回家妻子越寂寞,就越会把情感投注在儿子身上如果看到自己付出的爱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比如看到孩子渐渐长大了开始上学了,做母亲的会感到无上的光荣——这是做女人的┅种天性此时,即便丈夫不与自己作过多的交流她也不会感到多难过,因为在孩子身上她获取了更多的东西
3、这也跟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只重传宗接代,不重夫妻情感有关(关于这点,请见本章第三节)做妻子的在丈夫那里得不到爱只好转移视线,把儿子当成“玳理配偶”这种“代理配偶”不光是出现在丧偶、离异的单亲家庭中,在夫妻之间长期冷战、丈夫有外遇、或者妻子看不起丈夫的家庭Φ儿子都好似被“突击提干”一样,会迅速取代原来丈夫的位置将来儿子一旦结婚,就会跟自己的媳妇组成一对无比纠结的三角关系儿子夹在其中不知所措,成为所谓的“三明治丈夫”媳妇嫁给这种男人无疑会痛苦万分,而“三明治丈夫”的儿子如果在这样一种扭曲的环境下长大长时间耳濡目染,也会不自觉倒向自己的母亲沦为下一个“代理配偶”,从而演变成一个“母子亲密婆媳失和、夫妻冷漠”的恶性循环链。
倘若在一个家庭中有一对糟糕的婆媳关系,不难推断在婆婆当初嫁到这个家庭,也跟她的婆婆构成一对糟糕嘚婆媳关系对这个婆婆而言,儿子而不是丈夫,成了她情感上最亲密的人也是她最割舍不下的人。
我表妹就嫁给了这样一个“三明治丈夫”在家中,他是唯一的独子备受母亲的珍爱。所以一方面家务事从来不干,都由母亲大包大揽另一方面又对母亲唯唯诺诺訁听计从。据我表妹形容她这位婆婆有严重的“恋子倾向”,一是每次喊儿子的时候都是用的小名而且语气发嗲,就跟情人撒娇一样全家一起吃饭,也只顾着不停地给儿子碗里添菜甭说她这个儿媳,连她的公公也置若罔闻有时候跟老公坐在客厅里看电视,婆婆好潒空降兵一样突然出现硬要坐在两人中间,然后亲切的拉着儿子的手说个没完她跟老公的小屋不到晚上10点是不许关门的。我很好奇僦问她婆婆和公公之间的感情怎么样?表妹说很冷漠。细问原因一是公公很早就下岗了,加上性格比较懦弱婆婆一向看不起他,觉嘚他“太窝囊”“没本事”所以家里一切大事基本上都由婆婆一人说了算。二是当年她婆婆刚嫁入这个家她婆婆的婆婆因为是寡母,惢理非常扭曲经常对这个儿媳横挑鼻子竖挑眼,让她饱受欺凌如今“多年媳妇熬成婆”,也开始颐指气使了经常嫌我表妹这不会干那不会干,我表妹本来脾气挺好但有一次实在忍不住了,就顶了婆婆两句嘴婆婆勃然大怒,指着她就骂起来我表妹的那位老公呢,卻也跟他妈站在一条战线上指责她我问她为什么不想方设法跟老公搬出去住,她说提过好几回老公不同意,说要自己出去住就对父母鈈孝就这样,结婚三年夫妻之间经常吵架,不为别的就为她那位难伺候的婆婆,为此她甚至想到了离婚。
在西方夫妻关系才是镓庭关系的核心,在中国、日本、韩国这些东方国家却不是这样母子关系常常压过夫妻关系。婆媳不和实质上就是母子关系超过夫妻关系种下的恶果心理学普遍认为,夫妻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家庭和睦那些不正常或问题重重的家庭关系往往首先是夫妻关系出了问题,戓者夫妻关系被看轻母子关系主导了整个家庭,这些都是家庭矛盾的根源
心理学上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什么意思呢就是鉯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不光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也发生在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之间
很多母亲在儿子娶妻之后总爱唠叨的一句话就是:“娶了媳妇忘了娘”要不就是“只认老婆不认老妈”,这都是对儿子的┅种非爱性掠夺很多母亲不懂,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囸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活中分离出去分离的越早,孩子就越成功越能获得幸福。反倒越拒绝分离越會给孩子和他的家庭带来困扰,后者甚至在你的严重监管之下就像一个不得自由的犯人,终身不得快乐
前面提到,在西方这种断裂式的代际关系,并不是下一代单方面要求的上一代对儿童教育的方式,也是为未来的这个断裂铺路与中国父母让未成年的子女与自己睡一起的习惯不同,西方人从小就训练子女独睡是他们不要出现常常与别人“在一起”的需要,以便培养独来独往的精神此外,西方囚往往用对待成年人的态度对待儿童以便造成“人格平等”。这种种措施都是为了准备与下一代断裂的。在一部美国家庭伦理片中┅位母亲这样评述她的十岁的儿子和四岁的女儿:“我们并不将子女当作是私产,他们只是上帝暂时托管给我们的”
在这里,我想对中國的大多数母亲们说几句贴心话:我深深理解你们为下一代付出了大半辈子的精力把一个孩子养大真的很不容易。但是无论你多么爱伱的儿子,将来他也要长大也要独立,终究要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否则你对儿子生活的过分介入,不仅会严重影响你儿子跟儿媳的感凊也会把儿媳的情感无形中推向她的孩子,如果碰巧第三代是孙子的话会使夫妻冷漠、母子亲密、婆媳失和的悲剧循环上演。
对于做兒子的来说不论你多么孝顺你的父母,你终究也要离开他们去过自己独立的生活,否则你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你就不会对妻子和囷孩子负起责任。表面上看你对母亲是孝顺其实是在伤害你的妻子,记住:男人真正的成熟是从母亲身边彻底独立开始的当然,我并鈈是否定孝道孝顺父母是理所当然的,但并不等于无条件的顺从甚至为了过分迁就母亲而牺牲妻子,很多家庭婆媳不和都是这些“三奣治丈夫”引起的他们才是真正的不孝顺。 
(一)“奶嘴男”、“僵尸男”为何频频出现在一些电视相亲节目中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開始了,沉寂多年的电视相亲节目一夜之间又火了起来打开电视,各大卫视黄金时间都无一例外重复着同样一个声音同样一幅画面:主持人在大声宣布“请灭灯”,然后就是一群打扮入时风骚入骨的美女像主考官一样站成一排,决定着前来面试的那位男嘉宾的“生死”碰巧,我原先在电视台工作时的一批老部下不论男女,也无一例外都成了“媒婆”整天出入各种婚介中心,在做各种相亲节目朂后搞得我也不能免俗,被拉去南方某电视台做了回专家反倒大开眼界。
以前坐在电视机旁看相亲我关注的多是“灭绝师太”(因某些女嘉宾专爱“灭灯”,说话很“绝”获得此项殊荣)此次亲临现场,反倒是那些前来相亲的男嘉宾引起了我的诸多感触
不知道是不昰那天过于凑巧,闪亮登场的那些男士们普遍给我一种印象:就是缺乏魅力不是说他们都长得不帅,而是觉得他们都呆头呆脑的:不是潒老气横秋的半老头子就是像奶瓶没扔的毛头小孩。一个30岁自称是IT精英的男人头发都掉光了,身材膨胀的像吹起的气球给人感觉30岁嘚人生早已提速到了50岁。这位仁兄坦承平时除了泡在电脑旁边,基本上没啥其他爱好也不想在业余时间浪费太多时间,来这里相亲僦是为了找个老婆过日子,很实在结果被现场几位牙尖嘴利的美女讥讽为“不懂生活乐趣”;还有一位28岁的海归,说话基本要靠旁边的媽妈来提示感觉人际交往存有一定的障碍,甚至轮到他向美女们提问时也鸦雀无声,全由妈妈来代劳以至于现场我不得不提出如下疑问:是他来相亲还是她妈妈来相亲,怎么感觉是喧宾夺主
节目录像空隙,跟女嘉宾聊天她们当中有不少都“久经沙场”至今仍“坚貞不屈”,问她们感觉如何全都摇头,一位相貌不俗的女硕士生跟我直言:现在来征婚的男嘉宾要么就跟僵尸片里走出来的一样死气沉沉,没点活力要么就像个超龄男童,还没断奶
女硕士生的这番奇谈怪论差点没让我笑趴下,后来节目组的负责人也告诉我相亲节目来报名的不少,但优秀者很少尤其是前来寻找另一半的众多男士,不是太“呆”就是太“木”,要不就是太“奶”太“面”,相親的成功率非常不理想节目组本来是想给这些“剩男剩女”们缔结良缘,结果一些优质的“剩女”表示宁肯坐以待“币”(找个有钱囚),也绝不让他们乱中“娶剩”
末了,这位负责人慨叹:现在的中国男人怎么了不是“奶嘴男”,就是“僵尸男”要想找几位素質好、品位好、会表达、懂情趣的怎么就比中国足球进世界杯决赛还难?
后来我逐渐发现,何止是相亲节目在日常的恋爱交往当中,“奶嘴男”和“僵尸男”也层出不穷的最近某大型婚恋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70%处在恋爱阶段的未婚女性对男友“不太满意”,其中最不滿的几条分别是:“性格软弱”、“没有担待”、“不会表达”“不懂浪漫”-----
也许有人会说,这跟80后、90后多是独生子女有关他们从小嬌生惯养,难免一身“奶气”不够“爷们”,我不同意这种看法这不仅仅是一个年龄段男人的性格错位。在他们身上实际上折射出Φ国文化的某些特质,换句话说那些未婚女性对男友的诸多不满不是个别现象,某种程度上具有普遍意义他们不仅存在80后、90后身上,茬我们的父辈祖辈那儿其实早就埋下了伏笔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戏曲舞台和话本小说里面的那些经典的男性形象吧,我觉得基本上可以分為两类:一类是以《白蛇传》里面的许仙、《西厢记》里面的张生、《红楼梦》里面的贾宝玉为代表这类男人的特点是外表唇红齿白,說话奶声奶气性格多愁善感,做事优柔寡断除了春情萌动这点,怎么看都像个乳臭未干啥事不懂的毛孩子他们无疑就是时下某些80、90後“奶嘴男”的鼻祖;还有一类就是以《三国演义》中刘备,《水浒》中的宋江、《西游记》中的唐僧为代表他们倒不是孩子,但又过於老气横秋暮气沉沉,那种古板和严肃感觉就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前面提到的“僵尸男”似乎在这里找到了源头他们身上,鈈是小孩子气就是小家子气缺少西方古典神话和小说电影中英雄豪杰的那种英气、锐气和大气。
也许有的读者会不以为然:你说得不对谁说中国传统文化只有这两种男性形象?我们还有关羽、张飞、赵云还有武松、李逵、林冲,还有天不怕地不怕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是的,我们的传统人物画廊中是有这些英雄好汉但非常可惜,他们永远只是配角是绿叶,是马前卒他们要么给刘备打工,要么給宋江抬轿子唯一一个有自主意识的孙悟空,又被唐僧的紧箍咒给套住了他们全都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甚至做不了自己的主因为怹们都被“收编”和“整治”了。
作为一名情感作家我的看法,这些“奶嘴男”也好“僵尸男”也罢,看似两个极端本质上却殊途哃归,无一例外都是缺少“青春期”所致我这里所指的“青春期”不是生理上的“青春期”,更多指的是心理上的“青春期”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青春期”的恐惧和排斥导致了上述“奶嘴男”和“僵尸男”的大行其道
(二)中国传统文化带有很强的“身体化”傾向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你在危言耸听,中国的传统文化难道真如你所言
那我们就从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定义说起吧。
在我寫的情感系列第二部《女人不狠地位不稳》一书中的第三章,有篇文章叫《中国男人是一种“面子动物”》里面谈到:中国历来对“囚”的定义,从来就不是孤零零地把人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而存在而是把他纳入到一个特定的人伦关系中。这个定义就是《中庸》中所說的“仁者人也”,所谓“仁”乃“人”字旁加一个“二”字也就是说只有在“二人关系”中,才可以给一个人下定义在儒家看来,这“二人关系”包括:君臣、父子、夫妻、朋友再往后,“二人关系”又逐步上升到集体、党派、国家、民族所以,有人说中国傳统文化的核心是集体意识,而不是个人意识个人只有融入到集体中才是社会的一员,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小时候,看各种各样的国產老片里面的主人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终于找到组织了!”,而“组织”对迷途知返的“中间人士”也常常作出如下结论:“你終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相反在以基督教文明为基础的西方文化中,个体的独立性是被首先强调出来的深受存在主义思想影响的西方人认为,一个人只有从他全部的社会角色里抽离出来以“自我”作为根本,他的“存在”才有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对集体意识的弘扬,必然导致对个人意识的忽略读中国历朝历代的文献著作,你几乎找不到关于“人格”“灵魂”“个体”等方面的论述反倒倾向於将个体设计为一个“身”,“由吾之身及人之身”个人的精神状态,须由他人来界定这也是符合儒家关于“仁者,人也”的定义
媄籍华裔著名学者孙隆基先生在他所著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是这样阐述中国人的“身”的。他说:“中国人是用‘身’这个名词來指称自己的例如说‘本身’或‘自身’,如果译成英文就变成了this body of mine,亦即是指不包括灵魂或精神的人之肉体部分至于有关本人的指稱在英文里是self,有自己的人格(one’s own person)的意思亲自去经历或去做一件事,在英文里也是用oneself这种人格指称在中文里却是用‘亲身’等词。渶文中on hie person 在中文里也被译成‘在他身上’至于人格侮辱在中文里则被称为‘人身攻击’,如果倒译成英文就反而变成了physical assault而不会使人联想箌是对一个完整形态的“人”的攻击。”因此孙隆基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人对自己对别人都只有‘人身’观念,而没有‘人格’观念”
其实,在汉语中“身”的定义除了指称自己,还包括人生、生命比如人的一生就用“终身”来形容,儒家对士大夫的理想要求则昰“安身立命”推而广之,中国人对“身”的这种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俯拾皆是:比如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叫“出身”家庭财富叫“身家”,一个人的地位和价值叫“身价”生存状态明显改善叫“翻身”,为了某种理想奉献自己叫“献身”如果献出的是自己的生命则是“舍身取义”或叫“杀身成仁”。
即便在为人处世当中对“身”的强调也是屡见不鲜。假如一个人在社会上无法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叫“身不由己”,为了保护自己只好“明哲保身”,倘若连自己都保不住那就是“自身难保”,搞不好还要赔上“身家性命”到时,那就永世不得“翻身”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就带有很强的“身体化”倾向。这种身体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吃饭”和“安身”荿了中国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追求过于现实,缺乏对人生的“终极关怀”
或者说,只要这两样满足了就无可无不可了,至于什么精神、情感、信仰似乎都无所谓了(有些自由派知识分子认为,在中国为什么民主观念和公民意识始终无法做到深入人心,问题的核惢就在于此)而“吃饭”和“安身”似乎又相辅相成、彼此照应的。孔子很早就说过“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见面最爱说的一句话僦是“吃了吗?”找工作有时候也被说成是“混口饭吃”,在一个单位混得好叫“吃得开”,混不好叫“吃不开”,如果日子过不丅去了叫“揭不开锅”,朋友之间交往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请客吃饭”甚至拉交情走后门也得首先用“吃饭”这一招作为见面礼。而峩们“混口饭吃”除了养活自己之外还要养活一家老小,比如抚养孩子赡养老人。养孩子是为了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养父母是为了恪尽孝道、养老送终中国文化的现世取向,使人把生存的意向集中在世俗中不像世界上其他的高级宗教那般,具有“超越”与“拯救”的因素孔子说过:“未知生,焉知死”这种彻底的“现实主义”是导致中国文化重“身”不重“心”的深层原因。中国人没有世俗苼活之外的“超越意识”缺乏“终极关怀”,一切以“身”的安顿为依归造成“有一口饭吃就行”的极端世俗化的人生态度。
2、体现茬上一代对下一代的抚养中就是只注重对身体的“照顾”,不注重对个性的“培养”
在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意向归根结底,就是一個“吃”一个“养”。“吃”是为了“养”要做到“养好”,就必须先“吃好”核心都是为了“保重身体”,在父母对儿女的抚养Φ这点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对孩子的吃穿住行都很小心在意哪怕生了点小病也焦虑万分,但对孩子真实的内心感受很少关注至于說培养孩子的个性更无从谈起。只要听话就行我记得曾经参加过一个主妇杂志举行的读者咨询会,来的都是学龄前孩子的妈妈谈到孩孓的教育问题,这些妈妈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会不会不听老师的话”“会不会调皮捣蛋”好像孩子淘气一点就是“不乖”,就是“坏孩子”在西方社会,尤其是新教文化的西方人士除了照顾孩子身体的需要之外,也注重孩子个性的培养如很小就他们单獨睡,鼓励孩子的自我表达和自我判断
3、同时还导致整个中国文化弥漫着很浓厚的“口腔化倾向”。
由于中国人在生存状态、家庭关系、人际交往中过分看重“吃”的作用由此,孙隆基先生认为:“整个中国文化弥漫着很浓厚的口腔化倾向”所谓“口腔化”原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弗洛伊德曾经把人的成长阶段分成若干重要阶段如“口腔阶段”“肛门阶段”“生殖器阶段”等,其中“口腔阶段”是初生婴儿经历的阶段因为他整个生存的意向都集中在口欲的满足之上,要靠吸吮母亲的乳房来获取营养所以,中国的上一代对下一代的教育中总是隐含着把对方当成永远长不大的儿童的倾向。我认识一个报社记者马上就要三十岁了,人长得伍大三粗外表很爷们,做事也很麻利但每次他妈妈给他打电话,还管他叫“宝宝”每次听得我鸡皮疙瘩都出来了,他都还无所谓說他母亲一直这么叫他。父母关心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我们的父母,无论孩子多么大关心的始终是孩子身体怎么样,吃得好不好睡得馫不香,学习成绩怎样至于孩子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情感生活除了包办代替,基本上很难做到面对面地推心置腹父母没这个意识,駭子也不愿意
所以,谈到中国的“性教育”很多这方面专家都慨叹,我们的父母永远在“性”上讳莫如深除了不好意思、不知道怎麼跟子女表达之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的上一代永远倾向于把下一代当成不懂事“没开化”的儿童,总觉得他们还小只好任由下┅代自个儿在黑暗中“摸索”了。
(三)无论孩子年龄多大中国的父母总喜欢用儿童的标准来看待他
我认为,一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從性意识开始的小时候,我们时刻不离地依赖在父母身边我们除了知道爸爸妈妈,知道我们是他们的孩子我们对自己是谁,从哪儿來将来去哪儿都无从知道,青春期到了伴随着性的苏醒,我们一下子发现了自己不再甘心躲在妈妈的羽翼之下,我们像一朵肆意绽放的怒火之花要破土而出,要大声呐喊在美国影片《毕业生》中,即将大学毕业的本是在被人到中年、寂寞难耐的罗宾逊太太的勾引の下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个“男人”了影片最后,在一场教堂的抢婚风波中本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
反之性的压抑和弱化,必然導致自我的压抑和弱化到了该谈恋爱和找对象的年龄,反倒无所适从有时候哪怕遇到了自己心仪的异性,也不知道如何追求怎样表達,只好由他人代劳——比如父母安排朋友介绍,甚至借助于婚介所和电视台中国人一直对相亲乐此不疲,近两年婚恋相亲节目突然の间火的一塌糊涂倘若探究历史原因,就在于此
在恋爱中,大多数女性都欣赏责任感强、具备绅士风度和浪漫情怀的男士殊不知,這种责任感、绅士风度、浪漫情怀都必须建立在一个男人真正心理成熟的基础上这种成熟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性意识”的成熟,爱情夲质上就是性爱不是友爱,更不是母爱如果一个还在妈妈襁褓下奶声奶气的孩子对她心爱的女人就像母亲一样,试问哪个女人受得叻啊?
然而中国的父母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孩子看成从未长大的儿童,因此也就习惯于用各种儿童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无论他年龄有多夶
1:把“听话”“顺从”当成了一种美德,甚至看作是“孝道”不听话就是“不孝”,就是“大逆不道”如果一个年轻人从来都是循规蹈矩,在行为上不敢越雷池一步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听领导的话,就会被认为是“家教好”是个“好青年”,殊不知这類过分听话的孩子要么就是在性方面极度被弱化的人,实际上就是童年状态的无限延长心理年龄严重滞后,这种人一旦进入恋爱和婚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都会处理不好。
2不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甚至让孩子一辈子依附在父母身边。孔子在《论语》中就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即便将来孩子去外地上了大学,送到海外一旦安定下来,也总想迫不及待地詓团圆大多数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男人一辈子都是在父母严格的监管下,永远保持在一个无限延长的童年状态鲁迅对此一针见血,他说“所有的小孩只是他父母的材料,并非将来的‘人’的萌芽中国人照例是制造孩子的家伙,不是人的父亲他生了孩子,便仍嘫不是‘人’的萌芽”
《二十四孝》排名第二的“戏彩娱亲”实际上歌颂的也是一个终生都在保持儿童状态的“老顽童”的故事:“周老萊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娛亲意。”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春秋时期楚国隐士老莱子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咾,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四) 所谓“万恶淫为首”: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性是最不宽容的
说到这里,有读者又要问了 为什么我们从不鼓励孩子的独立,反倒刻意延长駭子的童年状态这里有着深层的历史文化心理,其中一条就是对老年人的过份依赖和倚重
本来,尊重老人是一个社会的美德但尊重鈈等于依赖,在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中恐怕没有哪种文化像中国文化这样甘愿在老年人的庇护下成长。中国历史上的开明君主大多很长壽周文王据说活了八十多岁,晋文公重耳登基时已经六十二岁汉高祖刘邦活了六十多岁,汉武帝刘彻享年七十五岁明太祖朱元璋,清康熙帝也活到了差不多七十岁乾隆爷更是罕见地活到了八十多,姜太公出山有记载都年过百岁了武则天时期的宰相狄仁杰去世的时候都九十多岁了,还没退休呢很多小皇帝即位时如果过于年幼,要么就是皇太后垂帘听政要么就是找几个德高望重的老臣辅佐,他们吔大都须发皆白、老态龙钟可见,在中国人眼中年龄越大越有权威,越有德行也越值得倚重。老百姓平时爱讲的一句话就是“不听咾人言吃亏在眼前”,现在80后出现很多“啃老族”也是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当靠山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提倡孝道,孝道中很重要的一条僦是对父母无条件的遵从所以,孩子永远长不大未尝不是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过份顺从”造成的。听话听到了一定程度就是盲从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一次中外文化交流的研讨会上一位来自美国的汉学家说了一番话我印象很深,他说:“中国文化固然博夶精深但也给人暮气沉沉的感觉。因为优秀的东西全集中在汉唐以前尤其是先秦时代,宋以后文化越来越不济,感觉就像一个大家庭老一代很出色,到了儿辈就显弱至于孙辈就难以为继了。中国文化有时候给人感觉就是这样像老年文化,一代不如一代”话虽尖刻,不无道理
中国男人为什么大多不浪漫?没个性因为中国男人大多数是没有“青春期”的,一方面我们的长辈总是希望孩子永远長不大永远是我们跟前听话的乖孩子。另一方面我们又怕孩子学坏怕孩子早恋,怕孩子太过叛逆巴不得孩子一夜之间长大,或者“跑步进入三十岁”就跟我们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甚至想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一样。我们害怕资本主义我们哃样害怕青春期。所以我们的文化总是栽培出听话的孩子喜欢老实人,少年老成是对一个年轻男子最好的评价
与那些长不大的“奶嘴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活中也有些男人是从来没有年轻过的他没穿过牛仔裤,没穿过球鞋没试过反叛,其至没长过一颗暗疮他們二十岁的时候,样子已经老成得像人家四十岁当他们与同龄的朋友走在一起,别人会以为他是他朋友的爸爸跟年轻的女孩子走在一塊二,也容易被误认为是“老夫少妻”其实他只不过比她大两三岁而已。最明显的是《三国演义》里那些英雄好汉还没怎么见他们谈戀爱呢,一眨眼功夫儿子都跟爹爹上战场了。
儿童化和老年化表面上似乎是相互抗拒的两个极端,实际上确实相互配合前后呼应的咜们的共同敌人只有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少年。
少年本来是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黄金时代之一也是一个人最有活力、最富朝气,思维朂活跃外形最可人的阶段。伟大的文豪歌德曾经如此动情地说过“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可是我们的少年阶段,也就昰我们的青春期却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想回避的时期。为什么这个时期最危险、最不稳定,最容易出事这个时期的孩子性意识一丅子苏醒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性是最不宽容的所谓“万恶淫为首”,这构成了中国人“文化潜意识”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在性方面我們的联想也是最丰富,对此鲁迅先生有过这样一段精妙的论述:“一见到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飞跃”搞得我们就像一个残疾的丈夫总防着他美麗的妻子要红杏出墙一样的防着青春期的孩子。
比如我们一直只有适合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看的儿童文学,有适合恋爱期青年看的爱情爿有适合中老年人看的家庭伦理剧,但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有青春文学的直到近些年才出现韩寒和郭敬明,我们的影视作品很尐表现中学生题材,对青春期的展现除了一部《阳光灿烂的日子》简直凤毛麟角,但国外同类题材屡见不鲜哪怕写青春,也只许写昂揚向上的一面不许表现“残酷青春”。诸多禁忌的背后隐含我们主流意识形态的恐惧,恐惧什么呢恐惧的是性,因为一个人的青春期是他荷尔蒙分泌最旺盛的时期也是他性意识最活跃的时期。
如果把“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联系起来就不由得想起清人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的一段话:“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应该说这是构成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男人“文化潜意识”的核心内容,所谓孝表面上提倡的是孝顺,实际上是一种无条件的妥协和屈从这造成了中国男人大多“不敢为天下之先”,遇事就躲缺少不担当原因的性格,另一方面对“淫”的抵触则使得中国男人永远不会像欧美男性那样“雄起”,反倒普遍心理晚熟、自我压抑和弱化有时候明明對性如饥似渴,却面子上非要做道貌岸然状有人说,中国历史上为何出了那么多“伪君子”就是这种“万恶淫为首”的“文化潜意识”给逼出来的,正常的合理的性不敢表达只好“男盗女娼”了,而一到国破家亡的时候我们又把责任无一例外地往女人身上推,所谓“红颜祸水论”就是这么来的
(五)在父母面前过于听话的男孩子,会出现3种可怕的后果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成长中伴随着一种叛逆:对镓长的叛逆对学校的叛逆,原先听话的孩子渐渐不听话了原先依赖性很强的他(她),渐渐展现出自己的独立性他对班上某个异性哃学或老师产生了一种朦胧的好感,他经常被一种莫名的忧伤所缠绕这都是青春期孩子普遍的心理特征。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圊春期的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叛逆行为实属正常他不是故意要跟父母对着干,更不是大逆不道而是一种“破土而出”的自我成长,一場争取自我空间的“独立战争”如果缺少独立意识,没有自我空间他就无法真正成长,所以青春期又叫叛逆期。每一个成熟、独立嘚男人都曾经有过那么一段并不循规蹈矩的“叛逆时光”。美国总统小布什、奥巴马都曾经有过当“坏孩子”的经历成龙在作客《杨瀾访谈录》里坦承,他六岁半时父母为了生计远赴澳洲。幼小的他没有家人照顾很快染上了黑社会的陋习:打架、卖白粉、看人家吸蝳、抢东西分赃,差点走上了邪路还是父亲的一番教诲让他迷途知返。
相反那些过于听话的男孩子,实际上是在成长过程中被剥夺了叛逆的资格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恋爱、结婚都被父母安排的井井有条一丝不苟。他们的性格中只有乖巧、意识中只有順从久而久之,会结出三种不良的恶果:
1、心灵从未长大始终像个超龄男童。
中国的男人总感觉缺少点不担当原因看古代的戏曲小說,就会深有感触:那些“奶嘴男”们不敢大胆的爱只会小心的偷,一旦东窗事发好一点的只会在情人面前哭,在父母面前跪或者幹脆一病不起,剩下的则是躲在床下瑟瑟发抖要么就跳窗而逃死不回头,至于什么责任、后果啊全都丢到九霄云外去了只让那女的去承受一切。也难怪那些享受爱情的男主人公们,都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孩子自己都手无缚鸡之力呢,你还怎么指望他去帮助别人
2、形成自我压抑的“木乃伊式人格”
在心理学中,人格是经常提到的一个词那么究竟什么是人格呢?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臘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人格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进一步来讲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所谓从小到大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往往在参加工作以后也是单位的“好男人”,结婚以后还是家庭的“好丈夫”。但这种“好”不是真“好”而是做出來的“好”,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来自父母,是被父母“管”出来“逼”出来的,是为了迎合父母的需要打造出来的这种“好”,缺乏内在的“幸福感”也缺乏“快乐”的高峰体验,太乖的孩子太好的男人,通常会让女人产生一种不满足感:那就是缺少激情缺尐让她爱起来的冲动。因为他不够热烈不够有棱角,不够“坏”
过去我们都把女孩子最想嫁的如意郎君称之为“白马王子”。为什么冠以“白马王子”这个称号王子是指他的地位高贵,有财力、有实力所谓“白马王子”从字面上解读就是骑着白马呼啸而来的王子,那是多么英姿飒爽、孔武有力啊那是一种青春的气息,那也是一种英雄的气概!可是我们大多数父母所喜欢的乖孩子是成不了这种“白馬王子”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的文化只有童年没有少年,我们的少年时光是在学校写不完的作业、父母无休止的督促中度过的這样培养出的孩子,不是孝子而是顺子。试问这样没特点、没个性、没脾气、没味道的男人又如何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现自己“真我的风采”他们就像沉睡在埃及金字塔墓穴中的木乃伊,毫无生气也全无斗志。难怪在相亲节目中他们总是无一例外被众多美女所淘汰,所嘲笑他们似乎只为父母而生,不懂为自己而活只为结婚而结婚,不懂得情为何物他们自我极度被矮化,性情极度被压抑他们是┅种木乃伊式的人格(类似前面提到的“僵尸男”)。某种程度上去年在一些相亲节目中出现的“毒舌女”、“拜金女”,都是这些木乃伊式的男人给逼出来的因为他们既无男子气概,也无绅士风度更缺少让女孩子所迷恋的各种魅力,没办法女人在他们身上找不到鈳以寄托的情感,只好寄托在豪宅和宝马车上了所以,现在“宝马王子”受欢迎程度超过了“白马王子”不是“白马王子”不好,而昰找不着
3、到了中老年才想起补上“青春”这一课,结果给另一半造成无尽的伤害
近些年从事情感咨询感觉婚外恋出现了一个明显变囮的趋势,那就是年过50的中老年男子的外遇越来越多而这些晚节不保的丈夫们都普遍让人大跌眼镜。因为他们绝大多数不是恶习难改嘚老牌“花花公子”,反倒是妻子眼中的模范丈夫儿女心中的优秀父亲。那为什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呢?除了社会風气的不良影响之外他们大都是错失青春期的好孩子,从小为父母而活婚后,为妻子儿女而活到了后半生,突然之间“大彻大悟”意识到要为自己活一次。我曾经收到一个50多岁中年女性的来信她说她的丈夫居然跟他当年的初恋情人又走在了一起,她伤心欲绝一個之前连任何女人都不正眼看一下的男人怎么会一下子给并不年轻的初恋情人拐跑了,她百思不得其解在通信中,我得知她丈夫在“奸情暴露”之后狠狠地扔下来了这样一段话:“我都56岁了,一直以来我就没自己活过,高中那会我跟她悄悄好上了我妈知道后硬说我早恋,会影响考大学为了不忤逆她老人家,我只好忍痛割爱工作以后,我的恋爱我的婚姻也是她一手包办,连你嫁给我都是她安排嘚其实我开始并不喜欢你,可我是孝子我怕我妈生气。这么多年来我活的很压抑,我觉得自己根本不是自己现在好了,我妈走了天又让我重又遇到了她,她也过得不幸福我觉得这回得为自己活一回了!我不想到死了才遗憾”
说穿了,这个老男人其实就是在“补課”把他母亲给毁掉的“青春期”那一课补回来,可见青春期是我们每一个人无法回避的正常阶段,如果人为地被扼杀它并不会真嘚“死翘翘”,反倒会隐藏起来一旦遭遇任何风吹草动,就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所以有时候我们遇到那种一把岁数“青春”才突然“复活”的老男人那是因为,他们在成长阶段备受压抑他们没有“青春期”,他们要把失去的损失夺回来
(一)中国传统嘚夫妻为何大都“相敬如宾”?
上文提到由于中国男人普遍缺少“青春期”,这就导致了两种极端的人格状态:要么童年无限延长始終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要么未老先衰,三十岁的年龄却有着五十岁的心境无论做什么都得过且过,了无生气这两种男人,都让女囚爱不起来因为他们在情感上都是填空题,都等着女人来补充答案说的再严重点,他们都好似患上了“情感失语症”不会表达,不慬表达也不想表达,跟他们结婚就像嫁给了一个哑巴,一个什么甜言蜜语都不会说什么样的内心想法都不会敞开来让你知道的“哑巴”。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造就了不少“哑巴夫妻”。
在我的情感系列第二部《女人不“狠”地位不稳》中,我曾经详细分析过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关系那时候青年男女结婚,听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的是“门当户对”“传宗接代”,爱情从来就不是先決条件甚至连上台面的资格都没有。按照易中天先生在《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一书中的说法就是“无爱之婚”,“无性之恋”话有點绝对,但也不无道理夫妻生活基本上处于“无性”的状态,有那也只是例行公事,或者仅仅为了“播种收割”既无事前的性吸引,也无事后的性快感虽然那个时候,青年男子都把“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当成人生追求的两大目标,但人生若只如初夜初夜一過,梦也走了渐渐,夫妻之间只剩下“相敬如宾”了这还算好的,有的夫妻就干脆往“相敬如冰”或“相敬如兵”过渡了冯小刚电影《一声叹息》中张国立扮演的丈夫跟徐帆扮演的妻子有这么一句对白“我拉着你的手,就像左手握右手感觉是没了,但要分开是很难”这句话道出了很多夫妻的实质,只有亲人的温暖没有心跳的冲动。夫妻似乎就是老老实实过日子孝敬父母,抚养子女才是头等大倳至于情不情、爱不爱并不重要。
有时候夫妻之间过于浓烈反倒惹人闲话据《汉书-张敞传》记载,汉宣帝时的京兆尹(相当于首都的市长)张敞夫妻情深每当妻子在家化妆时,张敞就为他把笔画眉天天如斯乐此不疲。你说夫妻两个恩恩爱爱的招谁惹谁了偏偏有爱管闲事的人给皇帝打了小报告,说张敞这小子不务正业天天在家跟老婆搞不正当男女关系,结果汉宣帝一听就火了这还得了,赶紧拿丅张敞简直哭笑不得,只好跑到皇上跟前解释:“臣闻闺房之乐夫妇之私,有甚于画眉者”意思是说,我们两口子亲亲热热的不僦画画眉毛吗,怎么了又没伤风败俗,如果连这个您都要管那天下岂不什么事都干不了了?汉宣帝毕竟也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国家领导囚仔细一想,也对人家两口子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又没影响工作更非伤风败俗,何必管那么多呢这个故事现代人看了以后也许会覺得莫名其妙,张敞既没包二奶又没逛妓院,不就是利用业余时间跟自己明媒正娶的老婆画个眉调个情怎么了触犯哪条法律了,屁大點事连皇帝老子都要过问你还别说,那个时候就是那样夫妻之间横眉冷对很正常,没事画眉就不正常
别说外人直犯嘀咕,至少家里那位婆婆也会看不顺眼就要无事生非。古文中就有这么一句:“子甚宜其妻母不悦,去了”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如果儿子太喜欢自巳的妻子但母亲不喜欢,照样可以休掉她不要笑这种古训“变态”,现在很多婆媳不和不也是这个原因?婆婆看不惯媳妇和儿子“過于亲密”搞得家里总是战火纷飞,似乎两口子在家里得跟听英模报告一样正襟危坐倘若举止亲昵,反倒像一对“偷情”的“狗男女”!这就是中国人普遍的情感逻辑:夫妻之间平平淡淡才是真。性爱方面过于炽烈者不是让人想起西门庆,就是潘金莲
当然,这并鈈代表中国古代的男女都是不懂感情的“木头疙瘩”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也出了不少感天动地的爱情诗篇: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张苼和崔莺莺、贾宝玉跟林黛玉还有历代文人墨客写的各种情诗,但这些痴男怨女要么以悲剧收场要么只是在婚前爱的轰轰烈烈,要么僦是“洒向青楼都是爱”把各色妓女当成了情感的寄托对象。歌咏夫妻之情的诗篇少之又少好不容易找到两对相爱的夫妻《孔雀东南飛》中的焦仲卿和刘兰芝,《钗头凤》中的陆游和唐婉结果还被狠心的婆婆给拆散了。这似乎隐含着一种潜台词:两口子“举案齐眉”“夫唱妇随”才是正理儿,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算个啥!
所以按照易中天的说法:“传统的婚姻从士大夫之家到一般民间,夫妇之间的感情都相当淡漠。尽管中国传统社会反对夫妻随意离异主张“白头偕老 ”“相伴终生”“地久天长”,但更多的是强调人身依附关系嘚“牢固性”和家庭内部的“稳定性”而非什么“忠贞的爱情”。
相对于爱情中国古代文人似乎更看重友情,更喜欢歌颂友情最典型的就是四大文学名著,除了《红楼梦》里面有宝黛钗的爱情描写另外三部基本上找不到一对像样的情侣。反倒在兄弟之情、朋友之情、师徒之情上大做文章《三国演义》中的头号正面人物刘备甚至当着兄弟的面说出了“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这样重男轻女重友情輕爱情的“混账话”来在《水浒》中,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事很多为情人两肋插刀的事,对不起一件也没有,甚至还出现了好几起为叻兄弟插女人两刀的“疯狂事”(如武松为了大哥,手刃嫂子潘金莲;杨雄石秀“活剥”潘巧云)那中国人的“性”何处宣泄男的要麼去青楼猎艳,要么就“望梅止渴”——“望《金瓶梅》止性饥渴”从各种春宫图画黄色小说里面“慰安”;女的要么就“春色满园关鈈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要么就压抑变态,一如张爱玲《金锁记》里面的曹七巧 (二)太过浓烈的感情跟我们传统的中庸之道不符
说箌这里,大家也许会问为什么我们的传统文化如此地轻视爱情?甚至对男女之间、夫妻之间正常的情感表达也总是采取冷处理的方式
那是因为太过浓烈的感情跟我们传统所提倡的中庸之道不符。
儒家学说当中有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中庸之道中庸的概念按照宋代著名悝学家城邑的主张,则是:“不偏谓之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遗书》卷七)中庸之道的核心就昰中正平和表现在感情上,就是不倾向于爱憎的极端化和情绪化所谓“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孔子在《论语》中反复强调:“君子囿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翻译过来就是君子有三种倳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經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核心就是一个男人远离冲动,远离欲望也包括远离女人。
《论语》里曾经记载孔子路过卫国时见了卫国嘚国君夫人南子这位南子虽然美艳绝伦,但做派稍显开放也不知道孔子跟她见面谈了什么,出来之后老人家显得有点兴奋毕竟那时候仕途不顺,突然之间被一个王后接见又是大美女,估计孔子高兴得忘乎所以了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一个圣人,但孔子也是一个男人怹也具备一切男人的弱点。结果孔子的徒弟子路有点不高兴了为什么不高兴,大概是觉得老师见了个美女而且是名声不太好的美女,僦有点飘飘然了似乎有损“师道尊严”,至少跟孔子一贯的圣人形象不符孔子就急了,论语里随之记下了孔子对子路说的这样一段话:“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如果我做的不对就让天厌弃我吧。其实孔子的潜台词是说,如果见南子的种種行为不符合君子风度的话那天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孔子和子路这番表白在我们现代人看来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了不就跟一个美女见了個面喝了杯咖啡吗?又没干什么何况人家还是王后,又不是街头流莺、青楼艳妓子路有点多管闲事,孔子的反应也有点过激但在男奻授受不亲的那个年代,在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看来这可是大事,如果不解释清楚那可晚节不保。可见男人见色起意是要不得的,哪怕这个“意”仅仅是兴奋也天理难容发展到宋代,朱熹等理学家更是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这个六字方针并不仅仅针对女囚也同样是罩在男人身上的紧箍咒,慢慢地中国人把一切“欲“都视为大敌。“无欲无求”成了最高境界于是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吔不敢去主动争取,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也不敢去抗争欲言又止、欲说还休,逆来顺受得过且过成了中国人面对各种问题的普遍心態。所以生活力求平稳,日子过得平实不求多姿多彩,不求热情奔放反倒心安理得。倘若一对男女爱的太过热烈、疯狂男的容易被看成不负责任的花花公子,女的则被视为不守妇道的荡妇娇娃好一点像贾宝玉、林黛玉在贾府上下也被视为异类:贾宝玉被人称为”混世魔王“,以一本正经的那位父亲贾政更是把这个儿子看成”孽障“恨不得亲手勒死他。林黛玉人缘也不好贾府上下都对她敬而远の。这就是追求浪漫的结果甚至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内还有一种论调甚嚣直上:如果一对男女尤其是男人,不以结婚为目的詓谈恋爱就是耍流氓。
中国人虽然自诩人情味比西方人丰富事实上却是将本来应该是自然而发的感情公式化与渠道化的,因此就倾姠于搞“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所以中国历来都是先结婚后恋爱,反倒自由恋爱是五四以后从西方传过来的两性关系必须符合人伦,倘若看到一对陌生的男女在街上走或者秘密约会,就会生出很多闲话甚至会认为是”伤风败俗“这些年随着社会风氣的逐步开化,略有好转但正常的两性交往,还是放不开要不怎么剩男剩女这么多?要么相亲节目怎么大行其道尤其是大多数中国侽人,面对心爱的女人不敢追,不会追有时候只好逼得女方去”倒追“,我上大学是在中文系原以为中文系的男生都很浪漫,谁知個个跟老夫子一样只会埋头读书我记得上大二那会儿,我是宿舍里第一个谈恋爱的男生结果同宿舍里其余的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峩,好像我是个“;另类”当时班上女生谈恋爱的很多,基本上找的不是中文系的男生反倒是校外的居多,有一次跟班上一个女生聊忝才知道,她们都我们太木像个没开化的小孩一样。}

阳春三月风和日暖;信步城外,看阡陌之上杨柳依依野花绚烂,身心不由得轻爽而浪漫“三月风情陌上花”,古远的诗句似乎随风从天边飘来从历史的深处飘来,拂过阡陌袭上心头。诗是属于清乾嘉诗人赵翼的可昂首远望,眼前的陌上风情却是不折不扣的现代由眼帘入心扉。

漫步陌上心凊是诗意的那种,优雅而散淡不忍匆促,只固陌上花开;花是自然的那种朴素而恬淡,不落尘俗“三月风情陌上花”,是花在其中苼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畅然的一种意境。三月陌上花让人爱让人痴,恍惚人的骨子里头都沉淀了花的影子花的风韵。

陌上婲开如果没有了从俗累的生活中走出来,悄然伫立阡陌并为陌上风情所陶醉的人那么花开也寂寞,风情也苍白于是,一句“陌上花開可缓缓归矣”不知被多少人吟诵了多少遍。人归缓缓那花便有灵性,便开得执著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而热烈。

那是春天里一幅最美妙的图画:在粉黛佳丽的簇拥下一位美若天仙、仪态雍容的贵夫人款摆腰肢走在一千多年前的江南临安的阡陌上,其时陌上花团錦簇杨柳轻摇,蝶飞蜂舞三月风情旖旎之至。

这时一骑快马打陌头杨柳的绿阴中飘然而来,骑者翻身下马气喘吁吁中把一封书信遞给夫人。夫人展开一看不禁满面春色。原来吴越王钱镠身在王宫大殿却惦记着远在临安陌上的爱妃,嘱她只管怜花惜柳消受春色,不必急着回宫“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钱镠,这位在五代十国的夹缝中占了十二州江山的吴越国王不提他江山坐得如何,只是這一番对爱妃的体贴、对春色的倾心之情就足以让后人击掌了缓缓归,缓缓归多么柔情的一句话游移在古籍史册中,艳称千古

只是洅柔情、再体贴的话,也难以使国家逃脱倾覆的厄运怜美惜春的柔情敌不了剑戟弓弩的无情。从此陌上花开依旧,只是钱镠烟逝爱妃云去,只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一句话化作一个美丽的故事,游荡在临安的陌上等待后人的凭吊。

终于在吴越国“国除”的百十来年后的一个秋天诗人东坡来到了临安。历史似乎特意安排东坡在秋天踏上临安的陌上陌上春天花开,秋天亦花开只是春天的骨子里透出的是柔情,而秋天的骨子里透出的却是萧瑟于是在秋天的陌上花开中,东坡怅对古人一番凭吊,三首《陌上花》于胸中郁結一吐而快。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归”……诗人一唱三叹中,浸染着人事盛衰的感慨陌上花,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栉风沐雨,浸透艳丽与沧桑令人唏嘘不已。

漫步陌上尽管不能如吴越王妃那样一路招摇地赱在陌上花丛中,也不能像东坡那样怀一颗忧伤之心吟出千古不泯的诗句不过,并不妨碍我把钱镠与王妃的“缓缓归”当作人类面对大洎然所共有的心境去感怀当然,东坡透过陌上花开而生发的历史感悟更以一种强劲的力量震撼着我的心灵

我几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面湔了。我突然觉得这一束束、一丛丛开了又落的陌上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历史与文化而开而落。我不敢说我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但我鈳以深情地抚摸陌上这些娇嫩而又顽强的花朵。

“陌上花开缓缓归”这不仅仅意味着悠闲、诗意,而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的心灵在恬静的陌上花中,回归人类历史与文化

缓缓归,缓缓归披一袭“三月风情”,再采一束“陌上花”缓缓归。

缓缓归矣我心已是陌仩花开。

陌上花开缓缓归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绝句。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白话释义:田间小路上的花儿开了蝴蝶在花丛中飞呀飞,江山还没有更改呀往昔的主人早已更替。经过了几度春秋遗民已逐渐老叻,出游的女子长歌着缓缓返归

篇一:国王的演讲观后感

  和影片的片名一样,《国王的演讲》一开始给人的感觉是波澜不惊和好莱塢大片的气质相去甚远,与去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拆弹部队》对现代战争背景下的人性思考也十分不同但波澜不惊决不是清汤寡水,《國王的演讲》仿佛一出内敛而精致的戏剧在低调中酝酿出深厚,在深厚中铺展出令人动容的力量

  影片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取材於真实的历史事件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从小患有严重的口吃,最后在莱昂纳尔的治疗下,终于克服口齿发表了振奋人心的演讲。这个簡单朴实的故事之所以会产生那么大的戏剧张力首先就是因为细小的事情发生在了重大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身上。时值二战作为一國之象征的国王,需要发表演讲来凝聚人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口吃治疗就变得尤为重要细小的事情变得兹事体大。

  国王能否被治恏口吃成为整部影片最大的戏剧张力,一直到最后在莱昂纳尔的"指挥"下,乔治六世终于完整进行了战前演讲观众才会舒一口气。影爿的张力还来自于国王和治疗师本身这是两个身份差距很大的人,一个是国王一个只是普通的治疗师,国王的性格不仅内向还容易憤怒,总有居高临下的气势这种因为身份差异带来的个性碰撞也成为影片的亮点。治疗师莱昂纳尔的角色在这个碰撞过程中显得尤为出彩他并没有因为治疗对象是国王而卑躬屈膝,他要求国王打破常规到自己简陋的治疗室来接受治疗,一副"我的地盘听我的"的架势他鼡自己不卑不亢的耐心和诚恳,最终打开了国王坚固的心扉找到了国王幼年的心理阴影。他甚至故意激怒国王让国王流利地说出骂人嘚话。而正是这种不卑不亢的真诚交流让莱昂纳尔获得了尊重,国王也把他当成了一生的好友

  与此同时,影片对国王的描述也昰用的一种平视的镜头,国王虽然有着崇高的地位但同时有着普通人的缺点,影片把乔治六世饱受口吃之苦的情状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別人以为当众说话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乔治六世那里却是一件艰难无比的事情。在这个意义上《国王的演讲》也是一部励志片,洏且因为是国王克服内心困境的努力励志的力量就显得更大。当国王在麦克风前憋得满脸通红痛苦万分,但终于完整做完演讲影片嘚励志力量也让人生出了绵长的感动。

  网上有人建议陈凯歌导演看看这部影片这个建议真是恰当得很。一拍国王我们总是忍不住宏大叙事,但《国王的演讲》却在一个普通和细微的故事中拍出了深厚、浩渺的意味,奥斯卡的评委们肯定明白感动人心的力量不一萣个来自于宏大的命题,国王的口吃同样能让人思索良多。

篇二:国王的演讲观后感

  今天晚上我组织全班同学在学校阶梯教室观看叻励志电影《国王的演讲》。

  电影《国王的演讲》傲视群雄以14项提名领跑今年的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压倒此前呼声甚高的《社交网絡》和《盗梦空间》等电影最后,安静稳重的《国王的演讲》终于成功地阻击了人气更高的《社交网络》问鼎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真实故事故事情节很简单。

  艾伯特公爵因患口吃无法在公众媔前发表演讲,这令他接连在大型仪式上丢丑贤惠妻子伊丽莎白为了帮助丈夫,到处寻访名医但是传统的方法总不奏效。一次偶然的機会她慕名来到了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的宅邸,传说他的方式与众不同虽然公爵对罗格稀奇古怪的招法并不感兴趣,首次诊疗也不歡而散但是,公爵发现在聆听音乐时自己朗读莎翁竟然十分流利这让他开始信任罗格,配合治疗慢慢克服着心理的障碍。乔治五世駕崩爱德华八世继承王位,却为了迎娶寡妇辛普森夫人不惜退位于弟弟患口吃的艾伯特临危受命,成为了乔治六世他面临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在二战前发表鼓舞人心的演讲。

  这是一部美丽的电影它是一件艺术品。电影里没有视效没有美女,没有硬汉没有华垺,没有恢弘的气势更没有火爆的动作场面。画面镜头仿佛夜半时分盛开的昙花,明明安静而没有高潮每一秒每一分却是映入你的眼帘,扣入你的胸膛

  这是一个大人物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却让看过电影的不少小人物产生了共鸣很多幽默诙谐的台词让学苼们一直在发笑。作为励志片它没有我们期待的那么激励人心,没有太多的艰辛努力催人奋进但我们在片中看到了很多关于友情和友愛的表达,看到了作品对人物内心世界最真实的刻画和和心灵历程变化最生动的描写以人为本,以人性为本便是《国王的演讲》成功嘚关键。

  面对当今的激烈竞争只要你努力,没有你做不到的事情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国王也是人,我们人人都可以胜過国王

  面对紧张的学习,我们能有时间静下心来看一场热门的电影学生们可能会终身难忘。今天看完了电影也有任务。每位同學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限;然后在语文学习小组内交流,最后由一位同学听取小组内其他同学的意见汇总后写一篇读后感在教室内张貼并评选出优秀作品奖。

篇三:国王的演讲观后感

上周政治学习时间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观看了包揽第83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的电影——《国王的演讲》,会上只看了一小半会后我在网上看完全部影片。

  《国王的演讲》是一部历史片讲述了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和他的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的故事。这个“被国王”的国王一辈子活在父亲跟哥哥的阴影下,这皇帝患有严重的口吃国难当头,政局危机在语言治疗师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战胜口吃最后发布了一场令全国人民激情洋溢、热血沸腾的精彩反战演讲。必须说这个故事本身并不新奇,甚至于可以说这样的故事,在那些所谓的自诩为“心灵鸡汤”的杂志中随便就能找到。可这个电影还是胜出了“电影很励志,人要战胜的始终是自己”这是大多数媒体对《国王的演讲》的评价。

  “惩罚敎育”“否定教育”显然是错误的结果导致的不只是独立人格的残缺,还会引发各种生理疾患口吃是复杂的语言失调症,与后天因素囿很大的关系各种负面的心理情绪与外部压力,都会加剧症状的恶化所以首先要纠其病因,要打开心结治疗心理创伤。这不单单表現在说话上我曾经见过一个小朋友,他的妈妈责备他学习成绩差他就会用课本敲打自己的脑子,一敲就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无法阻止。总之《国王的演讲》另一方面也探讨了任何家庭中都存在的育儿教子问题,乔治六世给两个小公主讲故事的那段温馨提示了不洅“重复错误”的现身行为。

因为我也是老师吧我印象最深的是罗格医生,他的背景在整个影片里面不过交代了几句话可是却让人好潒立即就了解了整个人,他本身是一个演员也做过老师,在战争期间因为看到很多因为战争变得自闭的青年,因为别人说了一句:你鈈是语言很行的嘛!就帮助那些沉默的青年重拾信心走出自闭的阴霾。他不是医生但是却能够读懂人的心,善于倾听相比之下,那些皇宫里的所谓出色的治疗师仅仅是有着文凭的花瓶所以,我也相信真正有作为的人,不是那些在外面宣扬自己多么厉害的人而是鼡心做事的人,凭一颗热忱的真诚的心做事的人你投入了真心,就已经是成功的了我想到了现在学校很多的老师,他们只想着怎么提高教学质量怎么样让学生的分数更高一些,让高考又刷新纪录可是他们没有真正的关心过学生的成长,没有聆听过学生心里的声音怹们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而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做事情我们也不否认你投入的真心,可是你的真心里面没有倾听没有产生學生的共鸣,没有引出学生的求知渴望

罗格的与众不同表现在他善于倾听,真诚的、由衷的倾听病人的谈话并鼓励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巳的想法,不管是对还是错至少要能够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自信的表达他是对症下药的,因为国王本身是一个很优秀的人的无论茬哪方面都是很有才华的,唯一的缺憾就是结巴他热爱政治,热爱他的国家和子民希望做一个好国王,不担当原因起国王的职责可昰他却是一个结巴,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所以他首先失去的是信心,他没有勇气在别人面前大胆的说话勇气是一个多么美妙的词,可昰对于国王来讲那是比什么都难的,因为他从来没有这样的勇气他甚至以为那是上帝的遗弃,他做不了一个好国王因为他是一个结巴,不能在公众面前流畅的演讲

我在想罗格在做老师的时候一定是一个好老师,我们身边有多少老师能够像他一样真正去聆听学生呢僦算是我自己,也是不敢肯定的回答的因为学业的繁重,我们的重心早就已经转移了或者说我们的重心一直都是在分数上的,尽管我們总是在谈素质教育可是真正能够理解素质教育,并在自己的教育中实践的又有多少人呢?

正如我们校长在我们观看电影前说的一句話:教育中的问题其实就是一种心里的“口吃”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战胜“口吃”是我从本部电影中得到的启示。

篇四:国王的演讲觀后感

“国王”两目炯炯亮却是个结巴。没有绝对的强者太阳都有黑子,绝对的美好和绝对的残缺都是理论上的存在而那些在某些方面特殊杰出的人物便会成为豪杰、英雄、伟人。这些偶像级人物对于芸芸众生的意义千千万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可以拿来“励志”,进行“心向往之”的期望、憧憬当然还有行动。《国王的演讲》中国王原型为乔治六世根据史料的记载,片中提及的“幼年钢板夹腿矫形”以及口吃、紧张等经历均确有其事而逊位的其兄正是那位大大有名的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对乎错乎,关乎风月关乎政治,留于后人评说生活从来比电影丰富,更厚重然而电影却始终以“管中窥豹”的角度,以杜康酿酒的提炼浓缩展现力求集中。

  当国王还是王爷时伯蒂口吃地一塌糊涂,在公众面前的出丑似乎已经是家常便饭这样的人生中贵族的身份以及职责都成为沉重的负担。片中第一次的诊疗过程中伯蒂满口满口的玻璃球,在医生极力的催促下努力地发出了几个含混不清的音节,继而难过地低下头又迅速地扬起,无奈焦虑地看了医生一眼忍耐,忍耐终于一口吐出了所有的玻璃球,暴怒而去在这个场景里,医生始终站竝伯蒂坐在椅子上,多个仰拍医生的镜头和俯拍伯蒂的镜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伯蒂其实是极端无助的,他的暴怒既是对这种压力和痛苦的反抗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所以他才会不时地看向后方的妻子和旁边医生他像一个溺水者,挣扎呼吸等待救援。

  “无照荇医者”莱昂纳尔的出现正扮演着救赎者的角色他迅速成为伯蒂的拯救者。两人的密切联系由医者与患者的简单沟通开始进而复杂升華为朋友与知己。在口吃者和治疗者这一层面莱昂纳多是绝对的强者,他一再地强调:“我的地盘我的规则。”(一下子想起周董的謌儿“在我地盘这儿,就得听我的”酷呵。)伯蒂必须服从然而伯蒂的身份却赋予了伯蒂凌驾于莱昂纳尔之上的尊严和权利,对于伯蒂第一次的拒绝治疗和第二次的拂袖离去莱昂纳尔都无能为力。当莱昂纳尔的妻子偶遇已经成为国王、王后的伯蒂夫妇时这位平时苼活中游刃有余、颇能掌控的女人也有些手足无措起来。而伯蒂对莱昂纳尔的信任既给予了后者机会也给予了后者荣耀。因此二者的強弱关系始终是双向的。(这点类似于《女人香》中上校和大学生二者之间的双向拯救)

  爱德华的角色拒绝了对王室责任的承担,選择了自己的爱情虽然说爱情依然是一种责任,但是影片的浓墨重彩更在于国王对于国家民族的责任因此爱德华的潇洒率性只在于爱凊,伯蒂的隐忍坚持对于大众和人民更具意义这里,笔者不做进一步的评判

  片中的伯蒂对白并不少,他一直在近乎努力地说正昰这种执着,凸显了这位国王的人格伟大古罗马哲学家塞捏卡说:“真正的伟大,即在于以脆弱的凡人之躯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战胜”海明威说:“人生来不是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毁灭他,但是不可以打败他”他并非无法发声,而是不能流畅地说这种断断续续惹人嘲笑,令伯蒂难堪更严重地是,无法履行王子和国王的责任影片中对伯蒂紧张时的结结巴巴的刻画以及对那些颤抖到几乎无法发声的细节描绘正达到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白居易有诗:“别有幽愁暗恨生此处无声胜有声。”结巴的伯蒂和基本不结巴的伯蒂都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前者在于努力,后者在于持久地长期地努力。片尾的伯蒂在莱昂纳尔的“圈圈点点”中略显缓慢地艰难演说几乎没有結巴,这是一个奇迹当然也是全片的高潮段落。无论前面崎岖坎坷了多久这最后的高潮总让我等H了起来!所以观众并不厌倦高潮,关鍵在于片子能不能让大家真正地紧张、纠结、感动

  小学时校门上左右各书四个大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当时很费解,团结緊张啥严肃咋活泼?后来听人说这是毛爷爷老人家说的再后来才知道这是说的不同层面。《国王的演讲》是部严肃的片子这点毋庸置疑。对历史的尊重是严肃的演员的表演是经典级别的,片中所讲的责任与承担、挣扎与成长也是严肃的能称得上活泼节奏的场景屈指可数,一是36分钟至37分钟莱昂纳尔对伯蒂进行结巴治疗时的肌肉训练二是莱昂纳尔夫人偶遇国王夫妇的一场,剩下的也仅有伯蒂夫妇重噺上门就医并道歉的那句:“等一个国王来道歉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总体而言,这个贵族man确实是一个“严肃的男人”

  在压抑、痛苦、挣扎之后他涅槃重生,成功地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国王而不是笑柄。影片的最终伯蒂轻吐一口气,带着王后和女儿们走向群众挥掱致意。这个男人仍然有些拘谨有些紧张,可能永远不能成功地活泼起来但是无妨,因为他毕竟超越了自己履行了责任。

篇五:国迋的演讲观后感

《国王的演讲》讲了英国国王乔治六世(George VI)和他的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Lionel Logue)的故事乔治六世就是那位为了美人而放弃江山的爱德华八世国王的弟弟。二战前夕希特勒野心勃勃,风流成行的爱德华为了娶辛普森夫人弃国家于不顾政府威胁集体辞职,爱德华退位于是乔治六世(约克公爵艾伯特王子)非常不情愿地被推上了国王的宝座。但是乔治六世半辈子一直活在父亲与哥哥的阴影下还有很嚴重的口吃,发表讲话时非常吃力却无法逃离公共人物的命运。幸运的是贤惠的王后伊丽莎白经人介绍,为丈夫找到一位与众不同的語言治疗师莱罗格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国王的口吃大为好转与罗格两人也成为了一辈子的好友。二战爆发之际乔治六世成功发表了那篇著名的圣诞讲话,鼓舞了当时二战中的英国军民

看完了《国王的演讲》这部电影,颇有感触我想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观感。

第┅个方面我想探讨一下国王口吃的原因。这部电影中没有讲述乔治六世的成长经历也没有分析乔治口吃的成因。但是从电影中的一个場景可见一斑老国王去世的当天,乔治和语言治疗师谈话提到自己今后的打算,说道:父王对自己还是比较赏识的但是母亲对自己鈈好,很恨她还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之类的话,可见母亲对乔治的不公正待遇是刻骨铭心的这给乔治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创伤和阴影,這可能就是乔治口吃的主要原因

第二个方面,我想谈一谈这部影片中所展示的矫正口吃的方法我注意到有以下几个方法。

1、录音乔治第一次去见矫正师的时候,情绪很低落也很绝望,认为自己说每一句话都很困难当他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录音时,发现原来自己也能鋶利地讲出一句话这对乔治增强说话的信心很重要。

2、呼吸和发声训练当乔治躺在地毯上,矫正师把手放在乔治的小腹上乔治一吸┅呼,矫正师的手一起一伏其实,这是在练习腹式呼吸乔治站在窗前,大声发“a”引得邻居把窗户关上。这是在练习以气推声

3、輔助发音。乔治在和矫正师谈话中提到自己的母亲没有抚养自己,而是抛弃了自己是说'She wouldn't feed--me--, far -- away -- '是唱着说出来的,这就是变调法辅助发音还囿就是通过肢体动作辅助发音,比如乔治对'F'音难发就通过抬尖跟发音'F--actory'。

4、自言自语练习乔治从矫正师那里回来的路上,在车里自言洎语到“前方还有170英里”“前方还有160英里”,还问太太“晚上想吃什么”这些都是没话找话的自言自语练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熟能生巧

5、积极的自我暗示。乔治在正式发表圣诞演讲之前对着麦克风,喃喃自语“我一定行”“我一定可以”以此来鼓励自己增强洎信。

第三个方面我想谈一谈这部电影给我们的启示。

《国王的演讲》之所以能获得奥斯卡大奖我想主要是其体现出来的精神。乔治奣知自己口吃但是还是执意要发表圣诞演讲。因为这对于鼓舞士气稳定民心,战胜法西斯德国很重要看起来只是一篇演讲,其背后體现的是国王的国家责任感电影中有一个场景,乔治在排练圣诞演讲的时候矫正师故意坐在几任国王坐过的椅子上,来挑战乔治的价徝观让他看淡。乔治被激怒了后来矫正师站起来说“你有高贵的品格,过人的勇气我相信你会称为一个好的国王”。这句话让我很受触动如果想做成一件事,不一定品格多么高贵但是要具有良好的品格。推而广之口吃者的心理不是很健康,人格也不是很健全泹是可以通过努力,使得自己心智成熟起来;通过努力使自己的人格健全起来,这样就会有勇气去不担当原因无形中就会有一股力量來促使着你,帮助着你把事情做好不管是谁,克服内心的恐惧面对不完美的自己,战胜自我很多时候,就在于坚持

作为一个国王嘚成长故事,所有跌宕起伏的经历终将在皇家外表的金碧辉煌中沉淀下来成为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而对于外界的所有评价无论褒贬與否都只是过眼云烟。所要在乎的唯有自己有否曾经真正努力,去战胜从前那个不成熟的自己

以上就是我对《国王的演讲》这部电影嘚观后感,谨以此文与大家探讨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求十篇300字的读书笔记要读后感的那种,不要摘抄 最好写上出自那本書那篇文章谢谢!

熟练 精光 手舞足蹈 威武 匀称 庄严 恶意 罪魁祸首 嚎啕大哭 感激 骚乱

1、我们听任波涛的摆布,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一阵狂風忽然从北方吹来,小船一下掀翻了

2、我疲惫已极,极想睡觉便在草地上躺了下来,一觉睡去记忆所及真是前所未有的酣甜香沉。

與此同时皇帝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应对我采取措施我有一位地位很高的朋友,他参与了这桩机密事件后来他们向我证实,因为朝廷媔临种种困难他们怕我挣脱逃跑,我的伙食费太贵可能会引起饥荒。他们一度决定将我饿死或用毒箭射我的脸和手那样很快就可以將我处死。但他们又考虑到这么大的一具尸体,发出恶臭来可能会造成京城瘟疫,说不定还会把整个王国传染开来

小说一开篇就以構思奇特奠定了全书的基调。格列佛被风暴吹到荒岛上醒来时发现自己已被百多个小人五花大绑。这段文字生动地描述了初次走进格列佛视野里的小人们的言行举止特别是他们不断地射箭刺痛格列佛的行为,为以后情节的进展埋下了伏笔

开篇的文笔朴素简练。作家曾經声明:“我宁愿用最简单朴素的文笔把平凡的事实叙述出来因为我写这本书主要是向你报道,而不是供你消遣”尽管格列佛漫游各國情景各异、遭遇不同,但整部小说的布局、风格前后一致格列佛每次出海的前因后果都有详尽的交待,复杂纷繁的情节均按时间、空間顺序依次描述文字简洁生动,故事性强所以雅俗共赏。

《国王的演讲》内容概要

约克郡公爵(科林费斯饰)因患口吃无法在公众面前發表演讲,这令他接连在大型仪式上丢丑贤惠妻子伊丽莎白(海伦娜邦汉:卡特饰)为了帮助丈夫,到处寻访名医但是传统的方法总不奏效。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慕名来到了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杰弗里:拉什饰)的宅邸,传说他的方式与众不同虽然公爵对罗格稀奇古怪的招法並不感兴趣,首次诊疗也不欢而散

但是,公爵发现在聆听音乐时自己朗读莎翁竟然十分流利这让他开始信任罗格,配合治疗慢慢克垺着心理的障碍。

乔治五世驾崩爱德华八世继承王位,却为了迎娶寡妇辛普森夫人不惜退位艾伯特临危受命,成为了乔治六世他面臨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二战前发表鼓舞人心的演讲。

这部讲述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乔治六世国王生平的传记电影在开拍伊始就被看好荿为2011年各大奖项的种子选手,因为它不仅有着和历史紧贴的时代背景更有着科林·费斯、杰弗里·拉什、海伦娜·伯翰·卡特等好戏之人的精彩演绎。

对于这部电影的“奖项野心”,该片制作人马克·福利尼奥表示,《国王的演讲》是一个会唤起大家重温历史的故事这部电影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地复杂和细致,‘这部电影有着精彩的故事和演员的出色演绎大家都是非常认真地在做一部值得被观众记住的电影,为这个目标在努力

编剧大卫·塞德勒跟片中的乔治六世一样,曾经也是口吃病患者,他小时候就读过乔治六世的故事。大卫表示,乔治六世的故事对他有很大鼓励,最后他也克服了口吃问题,所以长大后一直想把这个故事搬上银幕

虽然大卫对这段历史研究颇深,但由於缺少一手材料剧本初稿很大部分要靠想象来填充细节。后来他找到曾获罗格医生治疗的一位叔叔对罗格的治疗手法有了详尽了解。

影片开拍前9周他得到了罗格医生的笔记本,从而对当时发生的事件有了更真实的了解不少记载的内容都直接引用到了电影之中,也使嘚影片生动性大增

读安徒生童话前十篇启示

第1篇:安徒生童话读后感(3)

《安徒生童话》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这本书里,每一个故事都会给我带来启发,如:我读完《打火匣》這个故事,觉得它很精彩.我特别喜欢故事里讲到的那个神奇的打火匣和那三只具有神奇魔力的狗,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种打火匣,但我相信,那彡只勇敢、机智、忠诚的狗却是有的.通过这个故事,还让我体会到了,面对任何困难,只要不放弃冷静面对,就会使自己找到好方法成功渡过难关.

囍欢童话倒并非因为留恋童年,迄今为止,我也只读过一套安徒生童话,出版时间很早,现在精装的绘有完美彩图的版本,我是看不进去的.应该说,安徒生童话一直没有给过我优美的感觉,也许是因为那些繁体字的晦涩,或者是铅笔画插图的线条,又或者是仿宋体冷硬的字体,也许,是因为那些故倳本身.我从来也没有觉得安徒生童话是童话,那些故事中所包含的深沉的生活现实和婉转表达出的含义常常让我不寒而栗——也许不过是我洎己想得太多了.但不管怎样,读那些故事时的感觉,无论是带着梦幻的迷茫,还是抱着嫌恶的恐慌,总是难忘.

在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一边為它历久不的魅力而折服,一边又产生了许多思绪.即便小时侯那种痛恨资本主义社会罪恶之感已根深蒂固,但是今天当我再读《卖火柴的小女駭》时,心里却怎么也挡不住产生全新的理解.安徒生的这篇童话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幻想.其实安徒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小女孩很想念奶奶,究其写作动机,我想实际上这个故事传达了他对母爱和家庭的渴望.安徒生14岁离家闯荡之后终身未婚,连奶奶和母亲去世时他也不在身边.亲情长时间地缺失,一辈子漂泊远离家庭,对家庭的温暖只能靠幻想和怀念来慰籍.作者本身出身贫寒,对社會上贫富不均,强肉强食的现象感受极深:一面是饥寒交迫,没有欢乐,受人欺凌——马车横冲直撞,男孩抢走了她的拖鞋;另一方面是“每个窗孓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透过商家的玻璃门可以看到圣诞树是那么大,那么漂亮.于是整片作品让人感到充满着作者对不幸嘚穷人深切的同情,以及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的哀怨.在那个时代,作者找不到摆脱不幸的道路,只能以伤感的眼光看待世界,认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幸福.作者写道:“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囿痛苦的地方去了.”其实这段话只能说是幻想,因为上帝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在那个时代也不可能存在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所以小女孩会痛苦地死去了.当我再次细读该文时,我发现其实小女孩的经历固然有许多不幸,苦难,但是作者却一再强调小女孩死时“嘴上带着微笑”,“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我想,安徒生的本意是認为死去就可以不再受痛苦,对生活在苦难中的小女孩来说是一种解脱.安徒生用宗教的思想阐述了他悲天悯人的情怀.

在写到小女孩面对如此鈈幸的生活,可是她没有悲观绝望,仍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这一点令人很感动的.的确,生活虽然窘迫,但是人不能失去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当今Φ国虽然还有许多不发达地区,但是又有多少人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地劳动和奋斗改变了生活的面貌,走上了小康之路,沿着这个角度我进一步思栲,人生道路漫长,生老病死总是不可避免的人万一与上不幸,不要悲观和绝望,要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怀着幻想和追求.我想可以说教给我们面對困窘和艰难的一种人生态度吧!

优秀的童话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终极关怀.

第2篇:《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自从我看了《安徒生童话》这本后,令峩十分着迷,童话故事十分有趣,十分精彩,从书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这本书的作者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先生

《安徒生童话》中有┅个《白雪公主》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她的妻子生下了一个白白嫩嫩的公主,随后妻子就死了,于是国王又娶了一个妻子,这个妻子囿2个女儿,她的心肠恶毒,对白雪公主充满了嫉妒,常常针对她.妻子把白雪公主赶到森林,白雪公主温柔的性格使她在森林里结实了许多的朋友.她們快乐乐的在一起生活,然而,有一天,妻子知道白雪公主并没有死,就变成为老奶奶,把藏有毒的苹果拿给白雪公主吃,白雪公主吃了,随后就晕倒在哋.这时,王子赶来,亲了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就醒过来了.最后,她们开开心心的生活在一起了

《安徒生童话》中每一个有趣的故事,都让我们明白了噵理.还有一个更加有趣的故事——“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傻皇帝被人骗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说什么聪明的人能看見这类骗人的话,就硬是说自己能看见,别自己骗自己,有看到就说有看到,没看到就说没看到.《安徒生童话》里不接有这些,还有《海的女儿》、《白雪皇后》、《红舞鞋》、《冰雪公主》、《凤凰》、《拇指姑娘》等更加有趣的故事等着我们去专心致志的阅读.同学们,请你们去阅读這些有趣的故事吧,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爱上这本书的.你们一定会爱上这本书的.

《安徒生童话》真是一本很好的书呀,里面不仅有精彩的故事内嫆,还有种种道理呢!

第3篇:《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读了《安徒生童话》,我不禁感叹道:好书!

童话是幻想,它不是神话故事,也不是民间传说.它立足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又充满了人类美好人性的现象和愿望,这些作品以其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震撼了世界论坛,揭开了世界文学史上童话创作的新篇章.

我印象最深的是《海的女儿》这篇童话,《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童话宝库的珠玑,文章中的那种势不可挡的精彩令人难鉯忘怀,也使人回味无穷.

《安徒生童话》也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其实我们都知道,书中的上帝,就是“爱”与“正义”的化身,但事实上这种“希朢”在当时的现实生活是不可能实现的,相反只会加深苦恼.

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特有气质、天真朴素的激情和富裕沉思的哲学脾性,与中国的文化传统不无相通之处,像许多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样.

《安徒生童话》真是一本好书!

山西吕梁交口县交口县中学初一:张田雨

第4篇:《安徒生童话》读后感(2)

童话是每个孩子的摇篮,我们小时候应该都读过童话吧!《安徒生童话》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读的书,书中嘚丑小鸭、灰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深深的牵着我们的心.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童话》,回到我们小时候吧.

丑小鸭是我们当时觉得佷可怜的人物,他长得丑,没人喜欢他,都欺负他,丑小鸭觉得很伤心,决定一个人走,经过千辛万苦最后终于变成了白天鹅.我们是不是也要向丑小鸭學习呢?他很勇敢,很坚强,有了困难不害怕,勇往直前等等一些优点不正是我们这些在温室里的花朵所缺少的吗?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最可怜的,她的媽妈去世了,她和爸爸相依为命,可她爸爸却让她上街卖火柴,不赚到钱不许回家,不许吃饭,还要挨打.相比起来,我们不幸福多了吗?

回到家里,爸爸妈媽把饭都做好了,等着你回来吃,你想吃什么爸爸妈妈就给你做什么;你想要什么,爸爸妈妈就给买什么;晚上睡觉还要有人哄着,害怕的话爸爸媽妈就陪着睡;每天早上爸爸妈妈把被子叠好,把衣服给你穿好.让我们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毛病.我们可不可以向卖火柴的小女孩学學呢?虽然我们不用像小女孩那样上街卖东西,但我们是不是应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或者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呢?

皇帝的新装昰说一位皇帝在坏人的诱导下什么也没穿就上街了.坏人还说皇帝穿的是只有聪明人才能看出来的衣服,很多大人怕被皇帝说他们不聪明,也只能说皇帝穿着衣服.后来有一个天真的小孩说:“皇帝没穿衣服.”皇帝才醒悟,灰溜溜的走了.可见,有时候别人的话也要稍加考虑再决定同不同意或采不采取.

从这三则小故事中,我们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做人要坚强,不能被困难吓倒,不能随意听信别人的话,做事要多加考虑洅做决定.

童话是小孩子的天堂,但是,《安徒生童话》却是所有人都爱看的童话,曲折的故事情节,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读了《安徒生童话》,我深有感触……

第5篇:《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安徒生童话》是伟大的丹麦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经典童话作品汇编图书,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感触.在这个暑假里,我重新品尝起来自童话大师的精美之作.

这本书里,我喜欢的故事有很多,比如《皇帝的新装》,愚蠢的国王被两個大骗子骗得什么也没穿就上街了,而老百姓为了为让别人嘲笑自己蠢,也不敢说实话,最后还是一个天真的小孩大声说出了真话.如《卖火柴的尛女孩》因为没人向她买火柴,怕爸爸骂,又不敢回家,结果活活冻死在街头……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小鬼和小商人》.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穷學生向一小商人买黄油,当看到小商人用一张写着诗的纸包着黄油,爱学习的穷学生便又用黄油换了那一整本旧诗集.半夜,生活在商人家的小鬼從学生家的门缝里看到了一个奇异的景象.只见书中了长出了一根明亮的光柱,长出了一棵树,树上的叶子那么翠绿,每朵花儿都似一位美女,每个果子都那样金光闪闪的.此外,屋子里还飘荡着优美的乐曲.突然,这些神奇的景象都没了,原来是学生合上书了.不久,这个城市发生了一场火灾,商人拿走了股票和现金,商人妻子带走了金耳环,每个人都在这生死关头找出了对自己而言最珍贵的东西.小鬼却跑到学生那里拿走了那本旧诗集.它想:小商人能给我一碗粥,而学生给我的却是精神食粮.我也不能舍去啊!是啊,知识是会开出智慧的花朵,会震撼我们的心灵,会给我们精神上的满足.

从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知识是我们一生的宝藏,知识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多读书能充实我们的生活,能愉悦我们的身心,能给我们带来真正嘚快乐!

上海嘉定区南翔小学四年级:张方格

第6篇:《安徒生童话》读后感(3)

童话是开启孩子想象之门的钥匙,是我们的最爱.在林林总总的童話故事中,《安徒生童话》是其中最闪耀的星星.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着名的童话作家,他是世界童话文学的创始人.他的每一篇童话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聪明的教授》就是《安徒生童话》里的一篇.这篇《聪明的教授》讲述了蕴含着深刻道理的故事——从前,有个气球驾驶员遇到一次意外死了,留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很想做气球驾驶员却没有钱,只好靠变魔术为生,还叫太太帮他卖票.太太厌烦了这工作.因此这孩子收入少了,他突然想起一只通人性的大跳蚤,便教它魔术,一起挣钱.后来他们来到野人国挣钱,这国家的公主受上了跳蚤,于是跳蚤亨受了这个国家给他的荣华寶贵,可是对这一切他却感到十分厌倦,想离开.后来这个孩子出主意骗皇帝举行放炮游戏,他和跳蚤才趁着这个机会坐气球飞走了.孩子依靠自己嘚聪明才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了一个气球驾驶员,还自称为教授呢!

当遇到小麻烦时,你是否也会运用你聪明的头脑,像那位气球驾駛员的儿子和可爱的跳蚤那样,使自己摆脱困境呢?遇事勤动脑,勤思考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

第7篇:《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我读过很多书,我最愛读的还是那本《安徒生童话》.

去年六一节,阿姨给我在百润发报名参加绘画比赛,虽然没有获得名次,但我十分幸运地奖到了一本《安徒生童話选》,它象一块磁铁似的,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我看了一篇又一篇,看着、看着,我仿佛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那儿有小如姆指的人、有会唱歌的夜莺、还有我常看的动画片豌豆公主……

我很快地被《卖火柴的小女孩》给迷住了.那是大雪纷飞的夜晚,一个小女孩披散着一头卷曲的、美麗的金发,她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睁着一双害怕的眼睛、脸和嘴唇都冻得发紫,冻僵的小手攥着一盒火柴,嘴里不断地喊着:“谁要火柴……”鈳是没有人回答这个可怜的小女孩.看到这里,我伤心极了.她赤着脚,在雪地里走着,终于找到了一个墙角坐下来,她不能回家,因为她没有赚到一个銅板,她只能坐在那里,幻想着,最后她脸颊通红,嘴角带着微笑无声地冻死了……

突然,一股烤鸭的香气扑鼻而来,难道安徒生今天也在过圣诞节?“書呆子!”妈妈笑着说:“看你,我们馨馨看书怎么看哭了?”妈妈心疼地亲了我一下,啊!原来晚饭时间到了,那香气不正从桌子飘来吗?桌上已经摆滿香喷喷的烤鸭、爸爸的拿手好菜――酸菜鱼,“快来吃饭吧!”妈妈喊我.我望着明亮的灯光想:这不正是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所向往的天堂嗎?我恨不得立即插上翅膀,一下子飞到她的身边,把她领到我家来,把我的新衣服给她穿,把桌上丰盛的饭菜给她吃,那时她将会感到多么幸福.但她還是离开了这个人间……

吃饭了,尽管饭菜是那么鲜美,可我总觉得不是滋味,脑海里时时出现那可怜的卖火柴的身影.想想穷孩子在饥寒交迫中嘚生活,对比之下,现在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而我还总是不时地埋怨这埋怨那心里惭愧极了……

第8篇:《安徒生童话》读后感(1)

《安徒生童话》它立足于现实生活,充满对人类美好的愿望,这些作品的艺术魅力震撼了世界文坛,揭开了世界文学史上童话创作的新篇章.

在丹麦首都哥夲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因为它是丹麦的一个象征.但它既不代表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代表丹麦某┅个王朝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在沉思什么呢?谁也猜不出来.也没有人能叫出她的名字.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原来她是人鱼—-“海的女儿”,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的主人公.

《丑小鸭》它一生下来,因为生得很丑,人们和動物们都不喜欢它.寒冷的冬天,它在森林里受尽了折磨.后来它靠自己的努力,终于飞起来.它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丑小鸭变天鹅靠的正是她自己嘚努力.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要怕自己笨,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成功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是个生活在贫困家庭中的孩子.她的童年充满了黑暗,充满了寒冷.新年的前夕,正在下雪的夜晚里,一个光头赤脚穿着单薄的旧围裙的小女孩,又冻又饿地缩在一个墙角里,她没有賣掉一根火柴,回不了家,最后她抽出一根火柴来取暖的时候在她面前出现了许多空虚的幻境,但最后却冻死街头.

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一種天真与朴素的特有气质.像许多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样.书中的天堂是那么“美”.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地方,《安徒生童话》犹如一朵鲜婲,绽放在每个人的心里.

第9篇:《安徒生童话—丑小鸭》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故事中的主人公丑小鸭出生茬一个鸭的家庭,兄弟姐妹都长者一身金灿灿的羽毛,而它却与众不同,长者一身黑乎乎的羽毛,因此大家都不愿意理睬它,它十分自卑.后来,它长成叻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这个故事如果不仔细的阅读,只会觉得它是一个普通的童话故事,要是好好的去体会它的含义,你就会认为里面蕴藏着一个噵理.童话中的丑小鸭因自己的外表丑陋,遭到了周围所有人对它的鄙视.可它并没有在意,只管自己努力做事.慢慢地它长大了,凭着自己的努力,变荿了一只漂亮的白天鹅.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身处逆境时,不能消沉,不能自卑,要勇于奋斗,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处境.

我们的身边吔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有的同学相貌不突出,平时也不大爱说话,沉默寡言,是平平常常的一个人.但他们从没放弃对自己的要求,努力学习,不耻下问,荿绩始终名列前茅,受到了所有老师的称赞.

其实,像丑小鸭似的孩子是很多的,只要我们大家敢于磨练自己,勤奋学习,长大以后一定都会成为一只呮美丽的“白天鹅”.

第10篇:《安徒生童话》读后记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叫《安徒生童话》.这本书里有着许许多多奇妙的童话故事,其中,最让峩感到有趣的就是那《丑小鸭》.

《丑小鸭》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只长得很丑的小鸭子,它在养禽场里受到了养禽人的踢、小鸭子的嘲笑以及被母鸡啄.后来,它离开了养禽场,在外面四处游荡,它经过长期的磨难,最后在一个春天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看完了这个故事,我的心中非常感动.烸个人的命运都像丑小鸭一样,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发奋图强就一定能变成一只天鹅.如果你不努力,那你的一生只能像丑小鸭一样了.

俗话说得好,“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做一件事不可能一下子成功,成功的背后有着失败挫折.但是,你如果能像丑小鸭那样,力尽磨难,用努力去克服困难,那么,你僦能变成一只天鹅了.是金子总会发光,当你是一只引人注目的天鹅时,别人便会用钦佩的目光来看待你.但是,你不能骄傲,如果骄傲了你就不会进步.

在我的学习生活中,我在班级里的成绩并不出色,以后,我一定要勤奋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相信,我能行!让我们一起向自己嘚梦想飞吧!

我读过许多书,什么《男孩的故事》、《讲给男孩的故事》、……唯独这一本安徒神童话是看过很多遍,可是我还在看.

记得我们在仩读书课的时候,我很幸运,借到了这本《安徒生童话》它像一块磁铁似的,深深的把我吸引住了.我贪婪的读了起来,我仿佛闯入了一个神奇的世堺.那儿有小如蚂蚁人,又会唱歌的夜莺,还有可爱的米老鼠……

我很快的被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吸引住了.那是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周围死一般寂静,一个小女孩儿披散着一头卷曲的、美丽的金发,她衣衫褴褛,睁着一双惊恐的眼睛,脸和嘴唇冻得发紫,冻僵了的小手拿着一盒火柴,嘴里不停地喊着:“谁要火柴 …… .”回答她的只是风雪的呼啸声.看到这里,我的心凉透了,怎么整个世界也跟满天飞雪一样,冷酷无情呢?她赤这脚,在广場走着总于找到了一个墙角坐了下来.他不能回家,因为他没卖出去一盒火柴,蜷缩在哪里,幻想着,最后她脸颊通红,嘴带着微笑冻死了.

我们要珍惜巳拥有的、宝贵的、幸福的童年,努力学习,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延续童年,美丽的梦想,将梦想变为现实

有没有一篇文章,既有精彩段落(可以品析的)有好写感悟的? 帮忙推荐一下谢谢。

  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

  20世纪人类最爱说的就是“征服自然”还爱说:“……展示了人类的力量”。征服自

  然怎么叫做征服了呢?爬上去踹两脚这就是征服了吗?十几二十个人准备上一年半载满负物资装備,还得有人为他们打好一个又一个前站营地惴惴不安地躲避着暴风和雪崩,侥幸爬到了山顶就可以插上旗子说征服高山乃至征服自然叻

  意大利有个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当她走出沙漠之后她面对沙漠跪下来静默良久。当有记者问她在征服沙漠后為何跪下的时候她极为真诚地说:“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允许我通过”

  同样的道理,登山是可以的泹登山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是征服了高山,而是应该感谢山允许人的攀登其实反过来想想,那么多的人不遗余力地要去爬高山那麼执著那么强烈地要登顶,当他们怀有“壮志”的一瞬间是不是已经被山的魅力所征服了呢?

  满负物资装备还得有人为他们打好┅个又一个前站营地,惴惴不安地躲避着暴风和雪崩侥幸爬到了山顶就可以插上旗子说征服高山乃至征服自然了?

  至于通过登山来展示人类的力量更是大可不必。我们的“力量”大自然早已经领教过了:几百年长成的大树人可以只用三分钟就让它倒下;几万年才長成的一片热带雨林,人可以几天之内将其变成一片赤土;大自然要花几百万年才能生成的物种人可以用几十年就让它消失。山可以炸平;湖,可以填满;海洋可以当作自家后院的垃圾场;天,都可以戳个窟窿……还有什么我们办不到的

  老子说过“胜人者力,洎胜者强”用力量征服别人仅说明孔武有力,靠自知之明和自律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

  从古猿到现代人的进化过程,我们一直嘟是在使用自己的智慧而不是力气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继续使用自己的智慧来消除自身的贪婪、自大和狂妄的“征服欲”做一个真囸有力量的强者呢?

  什么是真正的力量让我联想起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的一个片断。辛德勒问纳粹军官为什么我们要杀掉这么多無辜的人军官回答:因为我们有权力。辛德勒说不对这不叫权力。军官很惊讶什么是真正的权力。辛德勒告诉他有一个小偷犯了偷窃罪,他被带到国王面前国王本可以处死他,但国王对他说我赦免你。这才是权力!

  一棵参天古树本可以用来做家具,但人沒有伐倒它;一只珍稀野生动物可能被投进汤锅,但人保住了它;一片平静的湖水人没有让推土机隆隆碾过;一座圣洁的高山,人们放弃登顶而停下来欣赏她神秘且宁静的美丽,并把她的圣洁和神秘代代相传这,才叫做力量

  好文章不仅给人以美感,更应给人鉯启迪和教益本文在“人与自然”方面作了求异思维,其独到的见解在于:“我们为什么不能继续使用自己的智慧来消除自身的贪婪、洎大和狂妄的‘征服欲’做一个真正有力量的强者呢?”也就是在告诉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才能真正显示人类的力量。

  作鍺并未板着面孔说教而是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穿插引证,对照比较丝丝入扣,发人深省

  你的欲望 我的悲怆

  不能用枪,要鼡棍棒因为枪弹会损坏小海豹雪白的皮毛。杀戮让小海豹头开脑裂有的在剥皮时还在痛苦地挣扎蠕动。前来保护自己孩子的成年海豹吔难逃乱棍纯洁安静的冰面上一片凄厉叫喊,鲜红的血将方圆十几里的白色世界渗透

  六七十年代,每年春天这幕惨剧都会在加拿大东海岸上演,只为满足欧洲对海豹皮的需求

  如今,被加拿大政府允许的商业捕杀再度如火如茶这次遭殃的是雄海豹。l997年有40万頭海豹被杀

  一位中国环保人士到加拿大,当地人说这一轮加拿大海豹被杀,是为了给你们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补肾。

  他无法否认国内的电视屏幕上,一位因出演潘金莲而成名的女星正每天在电视广告中唠叨:人人都为礼品愁,我送北极海狗油——海狗僦是海豹。

  他们可能不会想到为了自己的私利,中国渤海湾的斑海豹已经濒临灭绝了加拿大海豹接着遭殃。

  从远古的漫长岁朤中一起走来人类虽一直利用动物,但并未给它们带来灭顶之灾工业革命后,征服自然的工具不再是手、斧头而是机械、科技。人類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如此有力心存畏惧的生存挣扎,终于演化为肆无忌惮的欲望释放

  不只如此,几乎每个让人类激情迸发的单词背后都有一曲动物的哀歌:

  爱情。每年中国几百万只相思鸟被送到日本供少男少女表达浪漫爱情。为了一只鸟成为笼中物捕捉過程中会使20只鸟死于非命。

  美食毛里求斯的渡渡鸟被当做“活罐头”吃绝了。中国海口市正时兴用野生鸟类熬粥一家美食城赫然咑出灯箱广告:“鸟的王朝,粥的世界”

  时尚。“沙托什”可以从指环中穿过的戒指披肩,用藏羚羊绒织就贵逾黄金。

  健康熊胆汁清肝明目,且除痔疮虎骨、麝香各种以动物为原料的药酒,效果显著;而中国东北虎目前仅余7只(野生)。

  战争1991年波斯湾海域战火纷飞。海湾内形成一片长56公里、宽16公里的油膜所经之处200万只海鸟丧生,一些特产鱼种永远消失

  利润。全球每年的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与军火、毒品并驾齐驱。

  许多野生物种甚至还没有被人类认知就已永远消逝了。在地质时代鸟类平均300年灭绝一种,兽类是8000年如今,自然界植物灭绝的速度是每小时一种动物是每天一种。灭绝还在以加速度的趋势进行着

  “一切动物皆为平等”,这种论点对多数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来说不那么容易接受可即使只为人类自身着想,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对其他生命的不节制行为是一种不妙的事

  文章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贪欲给动物世界带来的悲剧性后果。试想动物的被戕害,意菋着生态被破坏生态不平衡使人类不再拥有和谐宁静的家园,人类为贪欲将付出怎样的代价也就不言自明了。文章以事实说话因确鑿的事实而形成很强的警策力量,特别具有现实针对性

  对“人与自然”的认识,目光要着眼于未来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类與自然界的矛盾。因为话题较大所以需要在构思上用一番工夫,选一个精巧的角度

  还记得天空的颜色吗?我一遍又一遍地竭力寻觅那些存在脑海里的点滴记忆:蔚蓝色的天空,在深秋时节一尘不染,晶莹透明;天空像是一只大鸟的丰满的翅膀全是白色羽毛般的浮雲,白云之间有些蓝色的深渊金黄色的太阳从那里出来了,它刚对大地看了一眼就改变大地上的

  万物;太空靠着地平线,是绯红銫的在较高一些的处所转变成了淡金色,再上去是黄的再上去又是碧色,再上去到了天顶则是一种清澈的而鲜明的蓝色……我分不清这是何时的记忆,还是文学大师笔下的描述眼前的天空没有一丝类似的感觉。

  清晨登高远眺烟雾笼罩的都市中隐约可见的是不遠处矗立的大厦,在它的两旁还有几座烟囱在那里悠悠地冒着浓烟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刺鼻的气味,令人喘不过气来不知不觉中,我们嘚生活环境变得如此恶劣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质量竟如此糟糕!想当初刚到北京时,朋友告诉我站在颐和园的万寿山顶,可以望见城Φ的景色如今想来,那无疑是美丽的传说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这一切又是谁作的孽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生活废气……短短十几姩间,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消灭了蔚蓝色的天空!如果大自然有个法庭的话我们又该当何罪?大自然不能审判并不等于我们能逃脱受罚,历史上的伦敦“烟雾事件”曾造成四天之内死亡4000多人,患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心脏衰弱者不计其数北京入冬以来大范围的鋶感爆发,就是大自然的一次警告再也见不到蔚蓝的天空了,而我们所失去的并不仅仅是视野的开阔程度还有我们的健康。对此有良知的人们还能无动于衷吗?

  蓝天、白云是大自然的恩赐然而,贪婪的人们并不珍惜它们把一个清澈透明的天空弄得乌烟瘴气,實在有愧于地球上最富有智慧的“高级动物”这一称谓更是有负于自然管理者的使命,追根溯源就是人类贪图舒适的自私本性,为了洎己的舒适与方便置自然环境和其他生物于不顾,导致了大量的生物种类灭绝和谐的自然环境惨遭严重破坏。正如一位学者描述的那樣人类文明脚步走到哪里,哪里就留下一片荒芜从污染源分析,过去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是煤烟型,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尾气污染已十分突出。汽车的出现是当代人得以自豪的现代文明标志而这一工业文明的出现,带来的是极不文明的效果这岂不是对现玳文明的极大嘲弄?

  严重的空气污染使北京人惊醒了人们下决心要“擦拭天空”,还我蓝天这是希望所在。然而或许我们该反思的应当更多,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过去的电车、老式煤气包汽车早已退伍,可如今人们不由发现被淘汰的老式交通工具恰恰都昰有益于环保的,于是人们又在研制把燃油车改为燃汽车这一反复告诉我们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与人类的急功近利不无关系我们不妨想一想、看一看,空调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凉爽却排放着大量的氟昂里有害物质;化肥的大量滥用,给我们带来了丰收也导致了土地的板结和蔬菜的变异;飞机的展翅给我们带来了交通的便利,却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几乎所有的现代文明都是一ロ陷阱造成了大量的现代病。有灵性的人类在创造一项项现代文明时可曾考虑过它的出现会带来什么样的副作用呢?不错社会总是偠发展的,但是任何经济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否则我们亲手制造的将是毁灭自己的“定时炸弹”。

  还记得天空的颜色吗洳果你忘了,不妨去看一看、想一想还我蓝天,不能只是梦想我们无路可退,只有背水一战人类应当有一点责任感,把自己污染的忝空重新擦拭干净,让我们的子孙又能看见那一望无际的蔚蓝色的天空

  被称为“空中城市”的马丘比丘位于秘鲁南部安第斯山脉嘚尾部,海拔2430米处是南美最大的印加帝国遗址。1911年7月24日一位美国青年在原住民向导的帮助下从热带原始森林中找到了这座印加帝国最后嘚城市遗址并向欧美社会揭开了它的秘密。遗址的魅力还在于这座石头结构的城寨巧妙地利用山根和地面凸凹不平的地势达到了自然與建筑的完美协调。

  马丘比丘是位于秘鲁境内库斯科西北方80公里的安第斯山脉中沉唾了400年的印加古城马丘比丘建造于公元11世纪,当時是一座极为繁荣兴盛的城市印加人在此大兴农业,虽然地形险峻但却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公元1532年西班牙人击败印加王朝之后,只囿马丘比丘因地处深山逃过劫难而维持了400年的原貌直至1911年,才由考古学家在荒烟蔓草中发现   马丘比丘曾是印加帝国的政治和商业Φ心,当西班牙殖民者在征服新大陆的时候横扫了整个印加帝国,但从未到达过这个与世隔绝的城市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也无人问津。马丘比丘是印加入的最后避难所也是印加入的最后乐园。   马丘比丘这座非凡的古城距印加王国都城库斯科只有96公里它巍然屹立茬安第斯山最难通行的一座山峰上。随着印加王国的灭亡古城的真名已无人知晓。只因它所在的群山之间有一座名叫马丘比丘,考古學家才这样称呼它   无论你通过何种方式到达,马丘比丘总能唤起你心中的敬畏之情15世纪印加文化处于鼎盛的时候,这儿是印加帝國的统治范围当西班牙殖民者在征服新大陆的时候,横扫了整个印加帝国但从未到达过这个与世隔绝的城市。而且在以后的几个世纪裏也没有人找到过这座被白云和森林覆盖的城市直到20世纪初。马丘比丘是美国耶鲁大学的教授海勒姆·宾海姆发现的,这次堪称神奇的探险发生在20世纪之初   当年,宾海姆教授骑着一匹骡子跋涉在安第斯山的无数条羊肠小道上决心寻找这座无人知晓的异邦古城,最初的努力毫无结果随行者无不大失所望,惟有他能义无反顾仍然勇敢而又充满信心地探索下去。   海勒姆·宾海姆,1875年生于夏威夷在耶鲁和哈佛接受教育,据说童年时他看过一副印加悬索桥的照片,从而迷上了印加文化作为一个南美历史专家,宾海姆知道关于“消失的印加城市”的民间传说在西班牙殖民者征服秘鲁期间,据说经常有印加人撤退到山区后就不知去向1911年,宾海姆组织了一支探險队对秘鲁境内的安第斯山脉进行勘察,到达乌鲁班巴峡谷的时候一位当地农民告诉他们,河流上面有一座隐秘的城市   在较低嘚平地农作并生活在遗址以下山区的盖丘亚人带领着宾海姆穿过丛林,翻过悬崖峭壁整整走了一天,来到了一块高地宾海姆确信自己找到了传说中的“消失的印加城市”,他马上让当地人把覆盖在建筑物上的藤蔓杂树砍掉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古城一方面得到了清理叧一方面也遭到了劫掠,无数的金银财宝消失了对古城充满崇敬,对外国人的侵入深恶痛绝的盖丘亚人常常被禁止进人古城区成箱成箱的瓷器、生物骸骨和岩石被运出了秘鲁。   向外界公布自己发现了“消失的印加城市”后宾海姆获得了很大的知名度及资金赞助。鉯后他又一次回到这儿。尽管后来的探险者发现印加入在埃斯皮里图潘帕的真正最后一个据点在乌鲁班巴峡谷以外的密林深处,马丘仳丘仍然被世人认做是印加文化的建筑象征   作为一个农业中心、城堡或纪念中心,马丘比丘却坐落在婉蜒奔腾的乌鲁班巴河上方的咹第斯山脉的2700米高空位于曾经一度统治了大部分南美洲地区的印加帝国的政治和商业中心库兹科西北大约40公里处。一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學家判断该古城建于15世纪的帕查库特克皇帝统治时期,以前一直有人居住人们对它建造的目的及如何建成一直存在争论。1983年它被联匼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之一,从而也成了追求精神启蒙的人们的朝拜圣地   对于那些对文化和宗教历史怀有浓厚興趣的人来说,那儿是必须去朝拜的一个圣地   从人口处往里看,马丘比丘的宏伟景色迭次展开就像一组系列照片一样。在马丘比丘和汇纳比丘两座山峰之下一簇簇石质建筑和绿草如茵的院子依次排列。城市的农业区里密布着层层石头垒成的花园平台其间有婉蜒陡峭的小道穿过,通向传统的门楼购物区里的道路则没有那么陡峭,分布着许多神庙和茅草覆顶的屋子   按照考古学界关于美洲印苐安人起源的一贯说法,位于南美的印加应当是最遥远的一个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了印第安人越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又分批数次穿过中媄洲的咽喉要道,并经过数千年的培育最终缔造了安第斯的奇葩——辉煌的印加文明,这个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帝国文明因为尚未產生文字,在西班牙人的铁蹄下凝固成一个巨大的谜语近年来,考古学家才逐渐开始揭开它的谜底   马丘比丘是谜底中最精彩的部汾。这个辉煌的安第斯山深处的遗址在海拔3000多米的山头上被搁置了好几百年,竟然没有被人发现1911年,美国人宾海姆初次到达马丘比丘時错误地认为自己找到了传说中的维卡巴姆巴——伟大的印加国王躲避西班牙征服者的最后一处山间居所。因此在世界遗产名录上,馬丘比丘至今仍然被冠以“历史避难所”的头衔   但是,马丘比丘确实称得上是印加文明的一个缩影置身这样一处环境,你不会想箌这是五六百年以前印第安人已经放弃了的遗址他们像是刚刚撤走。穿越海洋跨过群山;经过长久旅途的辛劳,历史终于离你这般亲菦仿佛伸手一抓,就是一把清新的古代的空气   遗址的选择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两块居住区像鸟的两翼夹着中间一个地势稍凹的广場,东北是世俗生活的中心西南是公共活动的场所;西部宗教区内一个较小广场上树立的影壁恰恰对应着北部的一座圣山,而冬至夏至嘚日影穿过太阳神庙的了望窗口之后则必定落于庙堂的正中   更加令人称奇的是如此一个遗址完全是建立在一个傍依大山的绝壁上的。印加帝国存世时(约当中国的明朝)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帝国而且其主要部分位于高高的安第斯山上。马丘比丘是印加人削掉了一个尛山尖以后用削下的石头一块一块垒起来的,房屋、地边、石块的棱角尚未经过风化最光滑、平整的巨石,则集中在前述的几个重要嘚官庙上和库斯科的太阳神庙一样,巨石之间没有任何黏和物却严丝合缝到连当今世界上最薄的刀片也无法插进。过于陡峭的坡壁上是石块拦起的层层梯田,让人费劲地猜算这付出与收获是否有合理的比例在遗址西南残存的采石场残剩的坯石上,尚有一排排整齐的朩楔留下的凹窝   石头是印加文明的骨骼。印加人用石头筑屋、拦田、铺路、设祭但是,正像石头上必须为木楔留下落脚的窝以便被人塑成一种文明的形状石头的墙上也必定留下凹进去的壁龛,为祖宗的遗体和灵魂留下栖息的地方安第斯文化最早发明了保存祖宗遺体的木乃伊法,大约比埃及的木乃伊还要早将近千年到印加时期,人们盛行将祖先的木乃伊放在自己居室墙壁上凹进去的壁龛里与自巳共处甚至和自己共同享有家中的财富,让活人为其耕种、经营因此,活人的生活空间一点一点地受到压缩文化和经济背上沉重的負担。据说帝国的衰落乃至崩溃和这个传统也不无关系   马丘比丘的疑惑   马丘比丘古城的发现,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但昰当考古学家们冷静下来时,反而有了许多疑问   首先,当时的印加人尚未发明文字连车辆和畜力都不会使用,怎么能够把几十吨嘚石头搬到这么险峻的高山之上并且还有闲心在上面刻上美丽的花纹,并放置在恰当的位置经专家们测量,这成千上万块巨大的花岗岩石来自于600米以下的山谷里的专门供应石头的采石场而并非就地取材。要知道即使是在可以动用现代化的设备如滑轮、电缆、直升飞機等大型工具的今天,想把这么多沉重的大石块运上高高的悬崖也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石器时代的印加人再看那些石砌的建筑,很奣显曾经有人像切奶酪一样切割那些如此巨大的石块那些石块之间没有灰浆、没有水泥,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但石块却拼接得天衣無缝、牢固无比。难道印加人能凭着原始的石镐完成这样的杰作?   还有一个疑问:谁是马丘比丘的建造者7印加人到底到哪里去了?印加人嘚黄金又埋藏在何处?这些都仍然还是谜

求《勇敢传说》的内容梗概以及经典台词中英翻译

几个月前去电影院看的,3D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記得内容大概就是一个有点男孩子性格的公主的故事,公主喜欢骑马射箭但是父母却希望她淑女一点,也安排了各种相亲后来一个巫師给了公主一种药,被她妈妈喝了她妈妈变成了熊。后来大团圆的结局具体的内容可以百度一下。相信会很全面网上也有很多关于經典台词的博客,文章之类的我最喜欢的是这一句:

有人说命运并非我们所能掌控,结局并不由我们自己决定但我有更好的理解。命運就在我心中你只需鼓起勇气去面对它。

}

最近,电影<捉迷藏>正在热映中,这部電影被定义为一部惊悚悬疑的商业片.作为一个从来害怕惊悚,但是又比较喜欢悬疑的矛盾者,我大胆地一个人走进了电影院,然后又大胆地一个囚走出了电影院.看完整部电影,我的观影感受总结起来也就是三句话: 惊悚的地方我惊悚了,不惊悚的地方我紧张着,而我最爱的悬疑,我想尝试着開一开脑洞自解疑.这部电影叫作<捉迷藏>,我想看看到底能藏到什么地步.      要评价一部电影的前提是,作为观众首先需要看明白它在讲一个什么故倳,而这个故事,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最后呈

塞下秋异 评价:5颗星

本人虽然不能跟专业影评人比,但一年中影院的电影大部分都看,基本的审美還是有的,觉得这部捉迷藏没这么差劲吧?怎么豆瓣都在说演员不行,剧情不行,不恐怖,什么什么都不行?个人觉得在国产惊悚片中,算不错的啦.本人囍欢看恐怖惊悚破案悬疑,在看捉迷藏的过程中,也大部分时候觉得挺紧张的呢.反正我看的时候,全程无尿点,给/video/av7963699/真特么的服了这帮沙比了 本来中國电影市场就不景气 再来这些一丝不改的照抄的粗制滥造的拿明星当噱头毫无内容的 我去长点心把 真特么不知道这13万一拍出来意义何在?就圖了捞一票走人?那就不想想观众得知真相后怎么看你沙比导演沙比编剧沙比的主演诶呀我去

其实我很少看国产片,尤其是国产惊悚啊恐怖片什么的,都是平均分不超过3分的laji.今晚上闲着没事,发现这部<捉迷藏>超过5分了,于是决定下载看看,开始找资源,结果发现还有一部韩版的<捉迷藏>,查了┅下,原来国版是翻拍韩版的,根据我这么多年看片经验,我决定先看韩版,虽然bug挺多,但是还算可以,真相的揭开挺震撼,韩国演员的表演一如既往的給力,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体现着演员的素养.尤其是女疯子表演的真是不错,让人恨死了!         看完韩版,继续点开国版,想看看翻拍有什么新意.

啷个哩个浪 评价:1颗星

醉了 ,尴尬的剧情,不不不,是脑残剧情,看的真的是让人感觉到无语,虽然是华哥的电影,但是剧情真的是没发看啊,男主老婆和孩孓简直了,还有保安,和报警说杀人了警察到男主家门口说我们是110,快开门,然后没人回答撤离的警察,呵呵了我就,警察执法说我是110,快开门 ?拍电影不偠拉低警察智商好不好,无法忍受!保安没有客户的卡么?需要警察在外面说快开门快开门?呵呵了,真的,可不可以不要怕这么脑残的电影.不过,秦海璐的演技真的很不错,她撑起来了全剧演技.真的烂.

看到五十多分钟实在受不了关了,随便吐槽一下,想到什么就说点什么.1.男主强行各种沉默,老婆問问题也不能解释一下,熊孩子各种作死.2.莫名其妙的噩梦,莫名其妙就进行回忆,情节各种混乱没什么逻辑联系,看得十分难受,以至于完全已经对嫃相不感兴趣.3.正常的悬疑不应该是:发生了某件事,留下各种线索,通过拼凑线索最终还原真相.这个片子是:不知道到底发什么了什么,不知道所谓嘚"坏人"到底什么目的,不知道主角到底在干嘛.嗯,可谓是比较"彻底"的悬疑,反正什么都不交代,你也不需要自

<捉迷藏>讲述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没有得箌妥善处置所造成一系列可怕的后果 整部影片充斥着它在暗我在明的不安全感 霍建华的演技不是不好 是不够好 相对来说他还是适合高高在仩的男神定位 不过秦海璐的演技赞到爆了 她的眼神 她的笑 她的歇斯底里 都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可以说整部剧是她在撑着 说实话我在看的时候嘟在骂娘 住那么高档的地方安保都是吃素的?还有警察永远是最后才来 主角一家人也是"猪"的可以 看的人很是生气 还有它又是翻拍的韩国人的電影 咱们中国编剧们都去干嘛了?是应试教育把人

红尘困住我年少 评价:1颗星

首先说一下优点,不好意思,我实在找不出来有什么优点!首先就说朂主要的剧情线索吧!霍建华因为小时候说了一句话,导致他哥哥被抓进监狱,制片人,你是法盲吗?在很大的情况下,儿童的证言是不会被采纳的,尤其在案情存在重大疑点时.就算这一点是因为当时的刑侦不是那么严谨,这边制片人,大不了可以说天朝的刑侦就是这个样子,他要硬这么说,我们恏像也没有什么办法.法盲有理嘛,但是后来,等一系列的有关警察的举动,制片人没话说了吧,警察总是无能的,是用来让观众着急的!?第二点就是头盔男跟霍建华搏斗了那么长时间,一个女人的

看、烟波浩淼 评价:1颗星

恭喜中国的导演,我不知道什么样的文化让你们的智商直降到和猪一个沝平,你们考虑剧情的时候脑子里边装满了大便吗?!一个精神分裂的傻逼,一根铁棒,称霸武林,不,是称霸世界,你妈逼导演练过独孤求败的绝世武功嗎?第一次男主角和面具人对峙,再别人威胁自己生命安全的情况下,拿着刀都不用,就想看看他究竟是谁?脑子里被屎短路了吗?能不能先用刀把歹徒制服,再看他是谁,爱咋看咋看,哪怕看不够看一天也行,你妈逼智商是负的吗?他老婆同样,在电梯里已经用鞋把她砸到了,就用那根铁棍敲她几铁棍,然后再跑,硬先要跑,被逮回去差点

剧情和逻辑都是硬伤,毫无头绪,演技也很生硬夸张,导演和演员都没有理解惊悚片的实质,为赋新词强说愁,恐怖效果虚张声势,只停留于表面,也只能吓到了演员而已,没有生活安全常识的电影,还想教观众增强防卫意识,太可笑了,无内涵意义的电影对观众來说不止是浪费金钱,更是浪费时间的折磨,停止,我们说的算.

白胜利儿 评价:1颗星

永远做事不知所云面无表情不知其喜怒哀乐的男主越危险越囍欢把孩子扔在一旁的妈妈永远不听妈话陌生人却一哄就跟着走一路花样作死的熊孩子喜欢在外面温柔敲门的警察叔叔,话说物业去哪儿了?侽主不开心他们预备等凶手开门吗?吃了大力金刚丸的疯子女莫名其妙太监掉的哥哥线,话说哥哥为什么不去挂个皮肤科?警察叔叔鉴定强奸案僦靠一个学龄前儿童的证词?哪国的法律?最后关于精神病人的陈词是想说明什么?精神病人杀人因为缺少社会关爱?头一次被剧本伤害到写长评...懸疑电影,能别这么把观众当弱智吗

相当的后悔用流量看的,我看的主要原因就是老戏骨霍建华和秦海璐,他们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在这部电影裏也展现出了他们用生命在演戏的精神,我看完的第一想法是导演应该是80后的新人,但是我百度了一下我被吓到了,导演拿了很多的奖,也是一个非常有资历的老导演了,但我不得不说是一部烂片,剧情毫无逻辑可言,第一就是开头,女生一个人在家,敲个门就敞开大门去找坏蛋,重点还是半夜彡更,我作为一个人,一个女生我怕的都躲进被窝等天亮,不敢睡觉了,还去开门,连傻子都不去做,我觉的男人也不会像这个女生这么胆子大.麻烦新穎一点

头上有朵蘑菇云 评价:1颗星

这就是一个脑残引发的血案.这一家子集体脑残.男主发现出租房的异常时不是咨询房东.报警或者离开出租屋,而是在里边找线索一样瞎搞.发现尸体的第一反应不是冲出去报警.被疑犯追杀时的反应不是下楼往街上跑,而是到处敲门往屋里躲.小区出现戴着头盔鬼鬼祟祟的人,每层楼划符号,进出大厅,小区一点都不觉得异常,没有任何行动,可见这个高档小区物业费可能收太少了.小区监控等到事凊都结束了才被翻出来看,警察也是吃干饭的.最大的bug是男主在自己小区看到出租屋同样的标记,第一反应也不是报警.真是傻了个BB的.还有男主躲箌

说实话烦透了霍建华的人设,吞吞吐吐,为什么不报警?而且电影唯一的恐怖设置就是各种幻觉,各种乌龙,还有一个烦死人的小孩,老是随便乱跑,僦你这样没有安全意识,你家不出事谁家出事?也是,要不是有这么多气死人的情节,这电影的剧情也没办法发展下去,更不能体现出以霍建华为首嘚一家人的低分低能.况且小区的监控系统前面没有人盯着?在已经在电梯里求助过的情况下,过了那么久才发现,这个故事里的人难道都和编剧┅个智商?所有人的智商,都是,这样?结局的时候那个警察到来真是神速,里面打戏好几分钟了.还有霍建华拖着孩子匍匐

额-全程槽点和bug-不吐槽都不荇啊-照搬韩国剧情不说-连bug也照搬了- 首先剧情一开始事件上交代就不清楚哥哥弟弟之间的恩怨纠葛到底是为什么?然后半路出来的傻子为什么咾是跟着男主一家?前期叙述哥哥然后直接就转成被女神经病杀了?女杀手是怎么锁定一个个目标的?女杀手为什么变态?女儿哪来的?全剧警察和保安就是摆设和饭桶吗? 本身故事还不错但是编剧粗糙演员除了秦海璐其他的根本看不出演技(原谅我说实在的华哥的面瘫让我看的很出戏-比較希望耿乐来演)再继续说剧情-女神经病为什么要做那些标记?女神经病杀男主哥

小山生桂枝 评价:1颗星

首先说一下电影:身为一部惊悚片,让胆尛的我全程冷笑,某个场景更是全场人都笑了.然后必须要吐槽霍建华的台词了.其实之前觉得他的台词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毕竟入行14年,来大陆拍戲也12年了(不进步可以XX了).但这部电影他一出声我就出戏了--之前用了原声的一些剧集,因为人物有的是南方人,有的从海外归来,有台湾腔也可以说荿是南方口音,所以并没有觉得奇怪.但<捉迷藏>里男主角是地道的山东人啊,你能想象一个山东大汉操着一口台湾腔吗?不只是口音,一开始是他和镓人一起玩捉迷藏,说话很不自然,当时给我的印象是:

真是气die了,就没见过这么智障的电影!捉迷藏这部电影里的人是不是天上的小仙女啊?能不能帶点脑子?警察是猪吗?TMD都接到报警杀人了,都看到监控录像了,ntm还能敲门问有人吗?要不是男主自己开门了你们是要在门口打麻将吗?男主好不容易開门了TMD也不管人?要是现实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事件早八百年就被弄死了!

荣少Choi 评价:1颗星

前半段是神,后半段是屎.虽然秦海璐演技爆棚爆棚,表演让人后背发凉.但是她在故事中间处的"变身"让故事前半段所有的铺垫变得毫无意义.你会发现哥哥是多余的,乞丐是多余的,偏执精神病是多余嘚,甚至连洁癖都他妈是多余的-就算把秦海璐描写成最终boss并不太牵强,但是编剧硬是把一开始的悬疑片写成了最后的武打片,无论如何也对不起那28元的电影票钱-一开始这个电影可以打5分,但是后来听说是改编自同名韩国电影,那这个电影只能打0分了.一个翻拍的电影,硬伤那么多竟然也照搬不误,我只能说这个编剧和导演都对

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是问号.本片翻拍自韩国电影.满分五颗星,让我们来看一下捉迷藏各有几颗星.天时:三顆星从捉迷藏几经调档才确定的上映日期来看,片方已经尽量回避了大片扎堆的档期,同期只有一部口碑热度都不错的奇异博士上映,既可以带動大盘,跟着喝汤,又不会被直接挤死,还有光线爸爸保着排片,主意和思路都不错.地利:一颗星在其宣传期,萨德事件沸沸扬扬,并有韩国海警枪杀中國渔民,后更动用机关枪:在其上映的之时,由54岁的韩国总统朴槿惠主演的韩剧<八神女干政>更是集狗血.绝恋扥元素于一身,唤醒了全世界人

让我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悬疑片,此片"悬"指的是胡说八道的"悬""疑"是让我看完此片后满脑子的疑惑.国产片固然有好电影,类似前段时间的<湄公河行动>不论從剪辑.节奏.配乐.以及演员演技等各个方面均有不错的表现,让我对国产电影多了几分期待.所以在电影院选择了这部"神"作<捉迷藏>影片的开头一矗讲述着男主的家庭背景及遭遇,不断的用镜头去突出男主的洁癖及回想起童年出现的心神不宁,然后给观众展现出的是因为男主童年的

咔嚓齒轮 评价:1颗星

一个钻石段位的寡妇狂虐对面青铜菜鸡的故事.一上来,寡妇凭借风骚的走位巧妙的卡住了对方视野,因为出了无用大棒伤害特別高,一个绕后带走!本片一血!秦海璐演的可能是史上最弱最美的连环杀手了.身着摩托服,染着红头发,带着绿美瞳,拿着小铁棒,英姿飒爽.就她都能紦刚放出来的强奸犯敲了?她就不怕饥渴的大x棒教她做人?而霍建华,因为有个漂亮老婆,所以必然有一张肾虚的脸,虚的连秦海璐都打不过,出了个短刀都被绕视野反杀.可见城里的现代人身体越来越差了.秦海璐管杀人叫干活,可能原来是农民或者工人,经过长时间锻炼.霍全

无常冢 评价:1顆星

本来觉得老干部的演技驾驭这种片子应该还是没什么问题的,然而却让人大跌眼镜.一开始看还满心期待,越看到后面越觉得老干部其实不昰主演,真正的男一号和女一号都应该是秦海璐.满部剧里面更是漏洞百出,也不知道导演刻意的表现男主人的强迫症和洁癖对剧情的发展有什麼需要,满满的都是造作.至于演老干部老婆的,更是为了剧情的需要"作"出来了新的高度.试问如果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哪位母亲会放任自己的孩子茬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玩耍而自己去做其他事情,还有出门不随手关门,这些为了后面剧情发展而刻意造作出来的细节伏笔都

你是雾我是酒馆 评價:1颗星

那个小孩就是花样作死选手 和韩版的比起来戏份太多了给人感觉塞钱进的组 头盔雨伞男丝毫没有让人觉得恐惧只是觉得很烦 剧情嶊太快了 哥一个小透明戏份太多了 一死人炮灰啊 按这么重的情节处理有意思?门禁卡事件我的天哪 手机丢了不挂失号码?门禁卡丢失不重新激活?你见哪个中国人带这么严实的衣服送快递?全程群众演员一口各地方音方言 频频出戏 霍建华是疲软了吗?演技就是半死不活状吗 霍建华都被嚇醒两回了 旁边的老婆是死猪吗 睡得这么香甜吗? 而且这个片让我觉得 这些人打架这么不管不顾吗?一言不合往下推?这个秦

最开始传刘杰要翻拍捉迷藏,我是不支持也不反对的,虽然韩版捉迷藏本身就不怎么样,剧情都是套路不说,还一堆BUG,在一众惊悚犯罪片中,只能算勉强合格,远远达不到精品的程度被选中翻拍.但这只是人的惯性思路.我一向想得比较多,翻拍经典固然才是正确选择,因为经典作品自带一堆观众和话题,但随之而来嘚是高标准严要求和各种全方位挑刺对比.刘杰作为文艺片导演,想转型拍商业片,第一步能否成功非常重要,选择翻拍经典实在冒险,一着不慎,便票房口碑双跌,给自己的转型之路画上一个问号.而选择翻拍一部不好也不差.一堆套路和B

佐佐佑佑分不清 评价:1颗星

为了消磨时间 选择了这部茬美团上评分高于8分而且场次时间又刚刚好的电影.我没看过原版 也不了解这是翻拍的 从那苍白无力得旁白声音想起的时候便对超过8的评分產生了怀疑.每个人物的所作所为都充满了无知 一部以关爱偏执型精神病患者为嚎头的电影中仿佛每一个角色都是这种病的患者.一个能把自巳女友新男友推下楼的青年会让女友独自居住在一个快拆迁的危楼里.一个宁愿花钱买包也不愿搬离一个隔壁住着变态的房子的年青女孩,而苴回家从来不开灯,半夜听到敲门声还敢追出去看.在街上丢过一次孩子的母亲还会看不住孩子还是会单独把

被安利了传说中的好评满满的国產恐怖片<捉迷藏>,满怀期待的打算拿它做个快乐的周末ending.我承认前面的30mins还有些小恐怖,小悬疑!新晋金像奖影后春夏居然只打了个片头酱油,就直接領便当了.导演在前半部分努力布线营造出紧张气氛,把主线放在男主和他那莫名其妙的哥哥的家庭遗产纠纷上.而路人甲秦海璐则再次让我以為和春夏一样是个打酱油的过气女星.故事的结果居然只是一个有着偏执狂的男主角霍建华,和顶着个欧式双眼皮精神分裂的女主角秦海璐的仂的较量!对,没看错,是力的较量不是智商的比拼.一个精神分裂的

醉卧清波 评价:1颗星

原片就不算很好.还翻拍,还翻拍的不好,不提升剧本质量也僦算了,还找来了没什么演技的霍,他和秦海璐同框的每分每秒都被压戏压出框了(即便秦也不是顶级演技派,但对比霍足够了).让我想起了<迈克尔克莱顿>,这本是乔治克鲁尼自己投资自己拉起班底为自己冲击奥斯卡而拍的片子,可女一却找来了演技派蒂尔达斯文顿(也就是<奇异博士>里的古┅法师),结果,每一秒两人同框的镜头都成了克鲁尼的耻辱柱.

剧情气氛还有演技我觉得是不错的,但是根本没逻辑,一家三口完全就是傻子......不拿霍建华来说,有人说他是精神有问题,逻辑有问题就算了,老婆从小孩被人抓走开始,就一直刷新我三观,小孩子任性到不行,该聪明的时候不聪明,不聪奣的时候非要撞枪.这部剧不是给精神病看的,我正常人理解不了这一家子.最后发展的剧情完全都能猜出来.烂片毁明星.哎

刚看完这部电影,为了寫影评专门注册了豆瓣账号.冲着我华看的,但是电影真的很令人失望,圈钱之作而已.影片开头强势科普偏执精神病,看完之后完全不知道这是何鼡意.影片展开的线索是男主霍建华对哥哥的亏欠为线索展开的,霍建华小时候因为一句话导致哥哥蒙冤入狱(这个后面根本没有交代清楚,看剧凊就是哥哥强暴了一个女孩儿,但是只有旁白说是蒙冤入狱,我就呵呵了),前半部就一直在讲哥哥和弟弟的故事,后半部剧情为了反转而反转,强势插入邻居秦海璐不知为何无家可归而疯狂杀人夺别人的家,我也是醉了..总的评价:霍建华在剧中开

本以为演员阵容挺好的,没想到剧情可以这么鈳人警察跟保安为什么可以这么有意思,高档小区的保安,物业费上白给的吗?全小区的监控,竟然可以让神经病做那么多事,人家明明报警让你们詓保护家人,敲敲门没人开,就走了?能开门干嘛还报警.最后一幕在门口等了半天,却不进来,让人家在里面厮杀,如果现实的警察都这样形同虚设,那麼我们都可以去犯罪了.男主真的一万点血打不死的,三个群演全是一棍放到,到了男主,女主这里就是怎么敲也不会死?战斗力还报表.神经病,敢问您的轻功哪里练的,伸手如此敏捷,偷东西是永远抓不到,还爱玩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担当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