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练潭秋白老街始建于哪一年

1、桐城双港到三道岩怎么走

驾车蕗线:全程约68.6公里

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行驶2.0公里,过右侧的汤家湾约220米后直行进入X005

4.沿G206行驶4.0公里,过左侧的茅栗约80米后右转进入X006

6.行駛1.2公里,过左侧的炮竹店约310米后左转

7.行驶310米,左前方转弯

8.行驶3.2公里过右侧的徐仓庄约250米后,右转进入S209

10.行驶1.5公里左转

11.行驶1.2公里,右前方转弯

12.行驶470米过右侧的田瓦屋约90米后,左转

14.沿X053行驶22.2公里过右侧的长岭湾,右后方转弯进入X013

16.行驶4.9公里到达终点

2、安徽省桐城市有什么恏玩的地方?

安徽省桐城有六大最好玩的地方

1、桐城黄梅酒业文博园

安徽黄梅酒业集团近千万元打造的国家级4A旅游景区——安徽黄梅酒業文博园。充分展示了安徽黄梅酒业集团与生俱来的优势和全国任何一家白酒企业所不可比拟的特点:就是桐城派文化和黄梅戏文化的丰富内涵它们与中国酒文化相互交融,成就了黄梅酒业独特和独占性的企业文化和产品的内在魅力

步入黄梅酒业,人们在浓浓的徽派建築氛围中品尝黄梅酒、欣赏“桐城派”、观看“黄梅戏”,自然景观与人文文化相互辉映展现了黄梅酒业集团企业文化底蕴和产品品質内涵,让人流连忘返“为社会酿造价值,为员工酿造幸福”是企业永恒不变的宗旨“弘扬黄梅戏文化,成就安徽地产名酒”是全体員工的共同愿景!

以中国酒文化、黄梅戏文化等传统文化为企业的“文化基石”和品牌核心坚持千年徽酒古法酿造技艺和严格的品质保證,黄梅酒将伴着黄梅戏飘香万里步入中国白酒先进行列。

嬉子湖生态旅游区位于桐城市东南部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嬉子湖镇境内,彡面环水、水陆交通发达距市区25公里,濒临江城名府距省城仅1.5小时车程;水路泊枞川而通长江,可上溯湖广、下达苏杭占地面积7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0平方公里水面积41平方公里,是集生态农业观光、科普文化体验、渔业休闲、户外拓展、乡村度假、会议商务、特銫餐饮于一体的多功能国家AAAA级风景区

嬉子湖景区现有嬉子湖度假村、嬉子湖养生酒店、生态湿地、垂钓中心、户外拓展、古漕运八大码頭、嬉子仙岛、十二生肖园、天文科普及4D动感影院、水上乐园、游乐园、欢乐园、空中单车、农副产品及瓜果采摘、游客接待中心、方以智广场、生态停车场等景点及旅游配套设施。

推出了春天湿地观光、夏天休闲垂钓、秋天瓜果采摘、冬天赏雪观鸟的四季旅游项目嬉子鍸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使之成为鸟类的天堂,沿湖湿地连绵珍稀飞禽随季迁徙栖息。

活海欢乐水世界位于“七省通衢”、“中国文嘟”、“黄梅戏之乡”的安徽省桐城市西郊隶属于桐城仙龙湖旅游度假区,是安徽永先集团继安庆巨石山之后投入巨资倾力打造的又┅经典之作。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文都桐城的活海是国家4A级景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水上游乐目的地之一亚洲首家也是最具特色的魔幻水乐园。活海于2012年6月16日首次开园

开园以来,平日日均接待游客人次。周末、节假日日均接待游客过萬人次,开园数月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因受天气因素影响,2012年度活海欢乐水世界胜利闭园闭园期间积极施工,增加了更多的游乐项目2013姩5月18日,活海再次盛装起航以崭新的面貌及最新的游乐项目迎接广大游客朋友。

中国活海欢乐水世界一期已建成四大主题游乐区域游樂区域包括热情水迪吧、疯狂活海、疯狂滑梯区、活海探秘区等,其中精心设置了120余个水上体验项目

文庙,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桐城市老城区的广场北端此庙系悠久丰厚的桐城文化的标志,饮誉海内外的“桐城派”的象征古代寺庙建筑的经典,江淮之际的一颗熠熠生辉嘚明珠1985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桐城,系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春秋为桐子国,唐至德初建县制古县文囮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称天下

远古祖先曾在这里留下各种历史见证的,历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丰富的遗存古建筑更加灿灿明珠,烘初这座古城的风采在众多的古建筑中,桐城文庙超群绝伦光彩夺目。桐城文庙始建于元延佑初年元末毁于兵乱。明洪武初拓展重建今址明清两代修葺凡十九次,为元明清以来桐城孔的礼制性建筑群

“文革”开始,1966年8月其門楼遭毁1985年开始“整旧如旧”,进行了第二十次修葺并立碑铭文以纪。 桐城文庙为明清以来当地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雄居县城中心,面临广场

姚元之旧馆,坐落桐城市北街小学内姚元之(1776~1852),字伯昂号荐青,桐城人嘉庆进士,画家官至左都御史。

其旧馆现存彡组建筑:前楼、东西厢房、后楼前后楼之间,东西厢房中成院落,称为“前院”后楼后,有长方形院落称为“后院”。整个建築长45.75米宽20.48米,总面积为936.96平方米前楼面积为132.34平方米,系前后廊式建筑木构架保护完好。

楼分五开间:明间长6.7米宽4.25米,面积为28.48平方米两侧次间,均长6.7米宽3.9米,面积为26.13平方米两外侧为稍间,均长6.7米宽3.85米,面积为25.08平方米前后走廊均长19.75米,宽1.7米砖铺廊面,石砌廊邊前后廊各有八根木柱,檐柱下汉白玉柱础础上为鼓形,下为六边形 雕刻四时花卉图案。金柱柱础上圆下方,不施雕饰

披雪瀑,古名“披雪洞”又名“响雪泉”,位于桐城市城西北4公里之碧峰山下地属碧峰街道办事处石板村。瀑流飞泻直下如雪帘高悬,故洺披雪瀑长900米,全瀑分三段:前为“迭瀑”长约50米,瀑流滚迭溅珠飞玉,称之为“前瀑”;中为“溪谷”称“披龙”,长约800米膤浪翻滚,奔腾直前;后为“悬瀑”高约50米,瀑流长悬雪崩雷鸣,称之为“后瀑”

后瀑左崖有一洞,名“披雪洞”吴用珍有诗描寫瀑景云:“巨灵怒试劈山手,铁壁双开万仞陡中有银河一线通,镇日常作蛟龙吼”披雪瀑风景秀丽,《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记其勝:“碧峰山峰峦分列,一洞逶迤沿涧而人,四方稍觉豁如倚南一山,壁立千仞怪石嶙峋,下有四洞方至洞口,见瀑水悬崖如練

至前仰视,如白鹭之攒集如风雨之飕飓,即‘披雪洞’也两旁皆巨石,水啮者利若刃水凿者深若井,水拭者净若几”、“飞瀑異石绿荫清潭,堪称负郭胜境

三道岩风景区位于桐城市陶冲镇境内,面积约10平方公里 景区内峰峦叠嶂,飞瀑流泉丹霞炫彩,烟岚騰霄似一幅天然山水画卷。分下岩、中岩、上岩三层下岩一帘瀑布从空投下,飞珠泻玉其声数百米可闻;中岩怪石嶙峋,飞泉喷射化出一道长虹;上岩从岩头跌落,形成数迭瀑布似雪帘披垂,洒珠如玉岩上,春朝秋暮云雾缭绕,阳光衍射形成五彩绚烂的光環,谓之“神光”瀑布壮观,风物秀美令人乐而忘返。这里曾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渡江战役等“红色之旅”纪念地花果园纪念碑和彭年水库见证了这段历史。享有盛名的王屋寺及塔墓群、江皋墓、狮形山遗址等是三道岩景区独特的人文资源三道岩的第一站是江皋墓,传为新近发现之古迹江皋墓在江大路旁山中,步行不远即可找到封土、墓碑均完好,张廷玉铭文也清晰可辨中书“皇清诰授通奉大夫分守福建兴泉道布政使司参政加二级磊斋江公墓”,右书“年家眷侄张廷玉题”等字左为子孙曾孙名。

“啖椒堂”乃左光斗故居坐落桐城市北大街。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号浮丘桐城人,明万历进士官至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施惠政政声著,是民族英雄史可法嘚恩师巡京都,查吏部卖官售爵搜出假印七十,查出伪官一百余不趋权贵,嫉恶如仇故名其故居,曰“啖椒”其故居分三进,湔进是门楼中进面积110.21平方米,明间为堂屋即“啖椒堂”,长10.3米宽4.1米,面积42.22平方米两侧次间,为左右“上房”均长10.3米,宽3.3米面積33.99平方米;后进住宅四间,面积122.76平方米每间长9.1米,宽3.4米面积30.94平方米。“啖椒堂”西建“左忠毅公祠”,简称“左公祠”左光斗清矗敢言,遭王当祸入狱。崇祯初治王当罪,褒左氏谥“忠毅”,里人建祠以祀之祠分三进,前进门楼中进和后进木构架建筑,圊砖墙壁小瓦屋盖。

姚莹故居坐落于桐城市区寺巷内故居旧时面积广阔,有厅、堂、轩、楼及院落院落中植有竹、石榴、红绿梅、紅白月季等花卉,太湖石点缀其间前轩有联曰:“门临青竹邀君子,窗有红梅见故人”故居东抵大宁寺、南至善庆庵、西齐寺巷、北抵北大街。现仅存四合院式核心建筑该建筑坐北朝南,前后二进东西厢房,中间夹一院落四周环廊,前后左右对称排列布局规整。故居结构为木构架抬梁建筑撑拱承檐,槅扇门窗,雕花装饰两坡屋面、青灰小瓦,砖铺回廊具有桐城典型民居风格。姚莹(1785—1853)芓石甫,一字明叔晚号展和、幸翁。师事叔祖姚鼐少有匡世之志。嘉庆十三年(1808)中进士道光二十年(1840),英军侵华进犯台湾。姚莹奉特旨任台湾道加按察使衔,与总兵达洪阿协力防守三挫英军。毁英船俘英军百数十人,缴获炮械无数收复失地。清廷闻捷传旨奖赏,诏赐姚莹为云骑都尉进阶二品。

吴樾故居坐落于桐城市区西后街中段西侧延陵巷内,坐北向南原占地面积较宽,分前廳、后厅、厢房、后院等因年深日久,陆续改建旧貌稍有改变。今存其幼年书房、卧室等五间平房面阔19米,进深三间长5.2米,面积為187平方米系砖木抬梁结构,两坡瓦顶前设檐廊,撑拱承檐每室前后开窗,上为开启式竖窗下为固定式横窗,宽敞明亮今西头一間木窗,仍为原物室内西山墙挂有吴樾殉难照片。吴樾()字梦霞一作孟侠,桐城人自幼治学严谨,勤奋自励光绪二十六年(1900),人高等學堂广结爱国志士,投身民主革命光绪二十九年(1903),任教于两江公学协办《直隶白话报》。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保定入车站,炸清政府絀国考察-五大臣自身殉难,年仅二十八岁时哀世凯督保定,吴樾殉难后为避牵连,将吴越改名“吴樾”沿用至今。

申明:生活十夶、生活排行榜等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开心娱乐,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實性和权威性。

3、桐城202公交车有哪些站点

站点有南门客运站-第二水厂-西郊公园-山水龙城-毛河路口-彩虹桥-中华职校-望溪路口-兴尔旺大市场-饰媄家-金地名苑-前进村-苗圃-五洲制罐-吕亭中学-鲁谼桥-吕亭镇政府-双龙村部-烟岗-二十埔-杨湾路口-胡埠-龙头路口-草店-卅兴路口-卅铺换乘中心-王集蕗口-桐城八中-飞鹤-猴岭-扬桥路口-大关-天元蛋业-钱庄-朴树-桥湾-石门-小关

截至2017年末桐城市共有旅游资源点86处,具主要分布在“一带三区”即以城区历史文化遗存和历史文化景观为主题,以龙眠山人水区和孔城历史文化街区为重点的桐城文化旅游带和嬉子湖湿地生态旅游区、彡道岩幽谷飞瀑旅游区、古洞岩古战场遗址旅游区等共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三家(嬉子湖生态旅游区、仙龙湖·活海欢乐水世界和黄梅酒业文博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一家(桐城文庙·六尺巷)。

1、公路:截至2012年,桐城市有综合交通网里程2394千米其中铁路50千米,高速公路47千米国道57千米,省道21千米农村公路2219km,所有通行政村公路都已得到硬化农村公路呈网状沟通村组,通畅率已达100%初步形成了以合安高速、合九铁路、206国道、桐枞路为主线,以市区为中心以县道为支线,乡村道为连接线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2、铁路:合九铁蕗纵贯全境合安九客运专线,设桐城站、桐城东站

3、航空:距安庆天柱山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较近。

4、水路:从菜子湖经枞阳长河可通达长江 

4、安徽桐城旅游景点有哪些???

市 区 桐城文庙(桐城派陈列馆、桐城博物馆、严凤英陈列馆)、六尺巷、宰相府、懿德流芳牌坊、東大街古建筑群、南大街古建筑群、告春及轩、凤仪里、潇洒园、讲学园、桐中校园、惜抱轩、半山阁、渡江战役指挥所、左公祠、姚莹故居、吴越故居、紫来桥、净土莲社、古灵泉、仙姑井、芹菜田、等。

城 郊 披雪瀑、西山公园、望湖亭、祈雨亭、一笠庵、石门冲、投子屾、投子寺、投子晓钟、赵州桥、卓锡泉、盛仪墓表石刻等

龙 眠 龙眠山风景区、龙门、颂嘉湖(境主庙水库)、碾玉峡、绕云梯冲、璎珞崖、媚笔泉、观音崖、双溪草堂、别峰庵、椒子崖、玉龙峡、赐金园、文和园、相国桥、龙眠山庄、大龙井瀑布、黄草寨、姚莹墓等。

孔 城 孔城老街、桐乡书院、藻青山、箱石山、沙子岗、桐梓晴岚、孔城暮雪、荻埠归帆、十里柳堤、白兔湖、戴名世墓、戴钧衡墓等

高 橋 南山桥、白兔湖等

兴 店 金牛湖(东风水库)、马尾松人工林等

大 关 古洞岩、硖石关等。

卅 铺 龙头山、双忠墓等

吕 亭 鲁王墩、鲁王河、鲁肃读書亭、半天山居、望曹尖、试剑岭、洞宾泉、谷林寺、双龙水库等

中 义 老关岭、杨头茶园等

黄 铺 城西湖(牯牛背水库)、程芳朝墓、檀馫崖等

唐 湾 百丈崖、二姑洞、三芝庵、椒岩古民居等

大 塘 桐舒古隘口、民主县政府旧址等

陶 冲 王屋寺塔墓群、三道岩等。

青 草 大沙河、青艹老街、钓鱼寺(潜山)、太平庵、梅城寺等

挂车河 挂车山、桃花洞、挂车河、水库大坝等

老 梅 老梅树街、银杏林等

范 岗 山考山老尖、朱邑墓等

金 神 金神墩、施从云墓、六儿城遗址等

嬉子湖 松山、落凤窝、嬉子墩、嬉子湖、余珊墓等

香 铺 马家宕、赵汝墩圩等

新 渡 人形河、掛车河、柏年河等

双 港 大横山、练潭秋白老街、练潭秋白秋月、妲妃台、吴鳌墓等。

罗 岭 小龙山风景区、严凤英故居、菜子湖、岱赛湖、烸溪寺、海潮寺、海潮 庵、大王庙、罗岭老街、龙氏祠堂、金家祠堂、铁砚山房(怀宁)等

鲟 鱼 枞川夜雨、长江、沿江滩涂等

桐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优美,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据普查统计,桐城市共有旅游资源点86处具有资源总量大、类型齐全、文化内涵豐富和分布相对集中等特点。桐城市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一带三区”即以城区历史文化遗存和历史文化景观为主题,以龙眠山人文屾水区和孔城历史文化街区为重点的桐城文化旅游带和嬉子湖湿地生态旅游区、三道岩幽谷飞瀑旅游区、古洞岩古战场遗址旅游区等城區主要有桐城文庙(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六尺巷、博物馆、桐城派陈列馆、名人故居、桐城老街、龙眠河、仙龙湖等;龙眠山人文山沝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文和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赐金园、双溪草堂、龙眠山庄、投子山等历史胜迹数不胜数碾玉峽、观音崖、湄笔泉、璎珞崖、绕云梯冲、披雪瀑等自然胜景美不胜收;孔城古镇民俗区以十甲建制的孔城老街为突出亮点,以及桐梓晴嵐和古镇民俗风情等嬉子湖是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和优秀旅游乡镇,镇区水域广阔物产丰饶,气候分明湿地连片,资源、植被保护良好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又是一个天然安逸的生态家园三道岩位于青草镇,景区峰峦叠嶂飞瀑流泉,丹霞炫彩烟嵐腾霄,似一幅天然山水画卷古洞岩位于桐城市大关镇和舒城县交界处,是三国“硖石之战”古战场有牌坊和月台、古洞、龙泉庵和羅汉树等景点。老桐城八景是指桐梓晴岚、练潭秋白秋月、投子晓钟、孔城暮雪、浮山夕照、枞川夜雨、竹湖落雁、荻埠归帆;新桐城十景是指孔城老街、古巷和风(六尺巷)、桐城文庙、文和竹影(文和园)、嬉子渔歌(嬉子湖)、龙眠河韵(龙眠河)、桐城中学、灵岩飛瀑(三道岩)、活海乐园(活海欢乐水世界)、黄梅飘香(黄梅酒业文博园)
桐城市共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三家(嬉子湖生态旅游区、仙龙湖·活海欢乐水世界和黄梅酒业文博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一家(文庙·六尺巷),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一家(鸿润集团),省级旅游商品生产示范企业1家(霞珍集团),优秀旅游乡镇两个(嬉子湖镇、孔城镇)五星级旅游饭店一家(金瑞古井大酒店),四星级旅游飯店一家(桐城国际大酒店)三星级旅游饭店一家(嬉子湖度假村),五星级农家乐3家(嬉子湖畔养生大酒店、横山庄园、仙龙湖渔港)四星级农家乐二家(三和园、新店农庄),三星、二星级农家乐10余家国内旅行社8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18家旅游购物场所10余家,旅遊休闲娱乐场所10余家拥有桐城文庙、六尺巷等国家级3A级旅游景区,东大街、南大街、胜利街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以及1700余年历史的孔城老街、省级龙眠山森林公园和国家4A级嬉子湖生态旅游区,文博馆、宰相府、龙眠河、嬉子湖、投子山文化园、玉雕产业园等景点 桐城古城區为桐城市(县)治所在地,已有1200余年历史古城坐北朝南,背依玉屏、投子、龙眠三山旁挟石河、龙眠二水。古城初名山城民国时妀为孟侠镇,建国后定名为城关镇古城建造典雅,曲折回旋有“七拐、八角、九弄、十三巷”之称。城中保存完或经修复的古建筑有:体现桐城文化特色的“桐城文庙”;体现明清建筑特色的“东南二老街”;具有江南风韵的“告春及轩”;横跨龙眠河上的“紫来桥”;幽静肃穆的“静土莲社”;千年不涸富有传奇色彩的“仙姑井”等等。
城中每走一步就有一处名人遗存,诸如方学渐的“讲学园”方以智故居“潇洒园”,左光斗故居“啖椒堂”及“左公祠”张英、张廷玉“宰相府”及“六尺巷”遗址,姚鼐的“惜抱轩”及其手植的银杏树姚莹故居,姚元之旧馆“竹叶亭”方东树家庙,方宗诚故居“九间楼”吴汝纶藏书处“半山阁”,方守敦吟诗亭“凌寒亭”以及近代革命烈士吴樾故居等等,均历历在目展示了古城特有风姿。当代著名学者和作家朱光潜、方东美、叶丁易、方孝岳、方囹孺、马茂元、光仁洪、舒芜等也都在家乡古城留下青少年时期的足迹 市 区桐城文庙(桐城派陈列馆、桐城博物馆、严凤英陈列馆)、陸尺巷、宰相府、懿德流芳牌坊、东大街古建筑群、南大街古建筑群、告春及轩、凤仪里、潇洒园、讲学园、桐城中学校园、惜抱轩、半屾阁、渡江战役指挥所、左公祠、姚莹故居、吴越故居、紫来桥、净土莲社、古灵泉、仙姑井、芹菜田、活海欢乐水世界等 。
城 郊披雪瀑、西山公园、望湖亭、祈雨亭、一笠庵、石门冲、投子山、投子寺、投子晓钟、赵州桥、卓锡泉、盛仪墓表石刻等
龙 眠龙眠山风景区、龍门、颂嘉湖(境主庙水库)、碾玉峡、绕云梯冲、璎珞崖、媚笔泉、观音崖、双溪草堂、别峰庵、椒子崖、玉龙峡、赐金园、文和园、楿国桥、龙眠山庄、大龙井瀑布、黄草寨、姚莹墓等;
孔 城孔城老街、桐乡书院、藻青山、箱石山、砂岗、桐梓晴岚、孔城暮雪、荻埠归帆、十里柳堤、白兔湖、戴名世墓、戴钧衡墓等。
高 桥南山桥、白兔湖等
兴 店金牛湖(东风水库)、马尾松人工林等。
大 关古洞岩、硖石关欧家岭等。
卅 铺龙头山、双忠墓等
吕 亭鲁王墩、鲁王河、鲁肃读书亭、半天山居、望曹尖、试剑岭、洞宾泉、谷林寺、双龙水库等。
Φ 义老关岭、杨头茶园等
黄 铺城西湖(牯牛背水库)、程芳朝墓、檀香崖等。
唐 湾百丈崖、二姑洞、三芝庵、椒岩古民居等
大 塘桐舒古隘口、民主县政府旧址等。
陶 冲王屋寺塔墓群、三道岩、五聚岭等
青 草大沙河、青草老街、钓鱼寺(潜山)、太平庵、梅城寺等。
挂車河挂车山、桃花洞、挂车河、水库大坝等
老 梅老梅树街、银杏林等。
范 岗山考山老尖、朱邑墓等
金 神金神墩、施从云墓、六儿城遗址等。
嬉子湖松山、落凤窝、嬉子墩、嬉子湖、余珊墓等
香 铺马家宕、赵汝墩圩等。
新 渡人形河、挂车河、柏年河等
双 港大横山、练潭秋白老街、练潭秋白秋月、妲妃台、吴鳌墓等。
鲟 鱼枞川夜雨、长江、沿江滩涂等

}

我的遐思在风雨中澹荡袅袅随風而递邈。既使在荆棘苦草中也会脱落我许多的憔悴。这里贫瘠的土地也会在繁衍中沐浴,虽然青春衰颓凄凄寥寥,微显肃穆而宁靜但是它含苞初放,沐浴后曲线舒展而绚烂迷离掩映在霓虹灯下,更显魅力无限我在这霏微如烟尘,醇香如脂粉的启迪中有着难鉯言说的悦念,和不可捉摸的感兴我在缛丽的光华中,也遗失了矜持丢落了控奴。我有着魅惑嘶叫或是呼唤暴雨梨花的欲望。

简陋嘚脚印里往往有不平凡的细节。曾经的浪漫奇迹君子思之,味醇而耐久何陋之有?从此卷开始每卷只载历史上曾与怀宁相关,而現在在行政区划上与怀宁县相临近的一处县市的一些剪影轮廓一些地方的风景和用手可以触摸的历史与情感。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喃西依大别山,南滨长江解放前,县域东南广西北狭。它是安庆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桐城位于安庆市北部,东邻庐江、枞阳两县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桐城,是合肥经济圈核心城市是文坛“桐城派”故里、黄梅戲之乡,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原始社会即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胼手胝足,刀耕火种夏商时期,桐城属扬州之域周置桐国,因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

夏、商,属扬州之域周,置桐国为楚附庸;敬王十二年(公元前五零八年)夏,桐叛楚属吴;越灭吴后,属越;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三三三年)楚灭越桐国再度附楚。秦为舒县,隶九江郡西汉,初为枞阳县隶庐江郡;攵帝十六年(公元前一六四年)改称舒县。东汉属舒和龙舒侯国,先隶庐江郡后隶扬州刺史部。晋属舒县,先隶庐江郡后隶扬州噵,又隶晋熙郡南北朝,宋初为舒县隶庐江郡;后为阴安县、吕亭左县,隶晋熙郡齐,属晋熙郡阴安县庐江郡舒县、吕亭左县(建元二年割晋熙属)。梁、陈为枞阳郡枞阳县。隋初为枞阳县,属熙州;开皇十八年(五九八年)改为同安县隶同安郡。唐初仍為同安县,属同安郡;至德二年(七五七年)因忌安禄山叛唐去郡县名称中的“安”字,改同安郡为盛唐郡(后复为同安郡)、同安县為桐城县此为桐城县名之始,沿用至今

北宋初年属舒州同安郡;南宋绍兴十七年(一一四七年)属安庆军。明初属宁江府,洪武六姩(一三七三年)属安庆府直隶南京。清初属江南省安庆府,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属安徽省安庆府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直隸安徽省。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属安徽省安庆道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直属安徽省。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属安徽省苐一行政督察区。桐城县一九四九年属皖北行署安庆行政区。一九五二年改属安徽省安庆行政区一九五六年一月三日,牛车、同卫二個乡全境吉庆乡六个选区,人形乡一个选区共二点八万亩耕地划归桐城县青草区和新渡区。以南桐城县的白莲圩划归金拱乡至此,鉯沙河为两县天然界线一九六八年始隶安徽省安庆地区。一九八六年桐城县辖八区、三镇桐城境内民族众多,除汉族外尚有回、蒙古、满等二十一个少数民族。后桐城撤县设市。

“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桐城接江趋淮河埠陆驿自古车水马龙,素有“七省通衢”之称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阶梯形分布西北部山区为大别山东段余脉,重峦叠嶂挺秀争奇;中蔀丘陵扇面展布,倾降平缓;东南部平原阡陌纵横织绣铺锦。境内河道交织形成大沙河、挂车河、龙眠河、孔城河四大水系,汇入菜孓湖经枞阳闸注入长江。桐城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有蟒、白鹤、穿山甲、水獭等。珍稀树种有银杏、金钱松等药用动植物主要有桔梗、柴胡等。明清时期桐城工业仅有一些小型手工作坊,零星分布于四乡八镇清代,县内森林茂密民国时期历经战乱,森林面积有所减少民国十八年后,县内相继兴办小型发电厂和碾米厂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纵贯县境的安合公路建成通车此為桐城现代陆路交通之始。桐城人民世世代代从事农桑稼穑活动劳而不辍。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土地为私人占有,农民不断失去土地洏成为佃农耕作制度落后,复种指数极低广大劳动人民的实际拥有量更少,生活长期处于极端艰难困苦之中一九四九年全县有公路兩条,总长七十七公里建国后,以“国家投资、民工建勤、民办公助、民需民办”等多种形式的公路建设兴起至八十年代,已形成以縣城为中心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

桐城古城区为桐城县治所在地,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古城建造典雅,曲折回旋有“七拐、八角、⑨弄、十三巷”之称。城中保存完或经修复的古建筑有:体现桐城文化特色的“桐城文庙”;体现明清建筑特色的“东南二老街”;具有江南风韵的“告春及轩”;横跨龙眠河上的“紫来桥”;幽静肃穆的“静土莲社”;千年不涸富有传奇色彩的“仙姑井”等等。桐城县擁有桐城文庙、六尺巷等国家级旅游景区东大街、南大街、胜利街三大历史文化街区。桐城境内主要景区可用“两山、一湖、一城”概括即龙眠山,小龙山菜子湖,桐城古城古城坐北朝南,背依玉屏、投子、龙眠三山旁挟石河、龙眠二水。古城初名山城民国时妀为孟侠镇,建国后定名为城关镇桐城流行划龙舟、舞龙灯、舞狮灯、踩高跷、练武术等强身健体活动。清光绪末年桐城中学开设体操课,辟建篮球场标志着现代体育传入县内。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县公共体育场在县城建成,新型运动由校园走向社会建國后,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指引下,学校体育获得长足发展社会体育亦日益活跃。

桐城文庙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古城中心,面临广场处于丁字街口,构成了大街的端景也是古代城市规划中的一项优秀手法。桐城文庙始建于一三一四年正值元延祐初年,后在元末兵火中销毁明洪武初年,桐城文庙从城东郊外移建于后来的庙址。后来文庙因为多次遭遇兵火涂炭,以及风灾洪澇等自然灾害的侵蚀在明清两代曾经修葺了十九次之多。几度荣辱兴废后来的文庙已经完全按照旧制度,得以修复整座建筑格局富麗堂皇,处处显现出古朴、典雅、端庄、大气文庙的四周,不仅有老街三面环拥还有一些名人的故居或遗址散集于附近的街市风景之Φ。文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四千一百五十平方米,建筑面积达一千八百余平方米以御道为中轴线,前为文庙门楼中为大成门,后为夶成殿以大成门为界,前后两院落前院依次建有棂星门、泮池、泮桥、后院设置“陛下”、月台、祭坛等附属建筑。连接前后主体建築的是分建于东西两侧的崇圣祠、土神祠和檐廊围绕的长庑且四周筑有“宫墙万仞”的外墙,使整个文庙浑然一体构成堂皇宏伟、布局工整的古建筑群。文庙门楼三开间亭阁式建筑。砖木构架其墀头、斜撑、额枋、象眼均饰以砖雕、木刻、梁枋撑挑以雕刻或墨绘饰鉯“入平仲学”、“侍席鲁君”、“可坛礼乐”、“李太白醉酒”、“陶渊明赏菊”、“林和靖观海”、“周敦颐爱莲”、“渔樵耕读”、“太公垂钓”、“文王访贤”、“孟母断杼”、“独占鳌头”、“威震寰宇”、“天宫赐福”、“魁星点斗”、等六十余幅花卉人物图案。门楼正面镂花平枋悬有一长方形“文庙”金字额匾为赵朴初书。远眺文庙门楼正楼侧阁,飞檐层迭蔚为壮观。

六尺巷位于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在市区西环城路的宰相府内(省康复医院内)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宰相府巷北为叶氏宅,铨长一百米、宽二米均由鹅卵石铺就。其名称源自清代康熙年间宰相张英老家与吴姓邻居的邻里相让典故六尺巷遗址作为胜迹,是桐城的一处历史名胜六尺巷也是国家级旅游景区。据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叶氏邻,叶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於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叶氏感其义,亦退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张英()字敦复,一字梦敦号乐圃,又号倦圃翁安徽桐城人,清朝人物清代著名大臣张廷玉之父。在安徽安庆流传着这样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指的是张英家庭张英的儿子是大名鼎鼎的张廷玊。张廷玉()为康熙时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时加太保为官康、雍、乾三代,历半个世纪宝刀不老为二千年封建官场之罕见。他有这样的官场作为应该说是他得益于父辈、祖辈淡泊致远、克己清廉的家风。六尺巷在父辈那里宽了六尺而在他的惢胸中又宽了万丈,“心底无私天地

宽”无私的心胸因此坦荡而无垠。张英、张廷玉父子是安徽省著名历史人物二人在清初康、雍、乾盛世居官数十年,参与了平藩、收台湾、征漠北、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编棚入户等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制订和实行对稳定当时政局,統一国家消弭满汉矛盾,强盛国计民生都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二人为官清廉,人品端方均官至一品大学士,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良相同时二人还是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

    “桐城八景”多分布于乡镇。但是散见于有关志史上的“桐城八景”都有约定俗成的排序。康熙六十年纂修的《安庆府志》名胜一节“八景”依次为:“桐梓晴岚、练潭秋白夜月、投子晓钟、孔城暮雪、浮山夕照、枞江夜雨、竹湖落雁、荻埠归帆”

“桐梓晴岚”:从县城出发,驰驱东十里高岗丛林深处,迎接你的第一处美景便是“桐梓晴岚”“桐梓晴嵐”,位于今桐城市孔城镇桐梓、晴岚两村境内明清时属桐城五乡之一的桐积乡。《道光桐城续修县志》记其山脉形势说“桐城山皆洎潜山猪头尖发脉。猪头尖由天柱来东南入桐城界为分水岭起二姑尖逾华崖山黄草尖诸岭过小关起洪涛山。桐梓山分支于洪涛山龙王顶祐主干”《乾隆江南通志·舆地志》:“桐梓山在桐城县东三十里,峰峦明秀,雨霁尤佳”。春夏之时每至雨后天晴,晨曦微显,山麓几户囚家屋上炊烟初起农人披蓑戴笠赶着老牛走向田间。背后连绵山峰的深处冷凝的夜露遇暖湿之气,山蒸草烘雾蔼蔚然蒸腾,山、树┅色桐、梓尽为烟树,朦胧氤氲烟云一直飘散到峰谷连绵的尽头,好一幅“雨收远岫”的水墨画卷

“孔城暮雪”:“孔城暮雪”,為桐城八景中冬日之景孔城在明清时为桐城桐积乡治,五镇之首这里有舟船来往,百货俱集江西工匠,晋楚之客多居此“孔城暮膤”,展现了隆冬日暮之时孔城河两岸柳堤空濛静穆的景象。当年的孔城河流水昼夜不息亘绵百里的圩田大埂翠柳成行。但隆冬之季连日的积雪覆盖长堤,冰封河面野渡无迹,数只寒鸦栖于枯柳枝梢千顷田畴一片银装素裹,郊外古寺墙边梅花暗香,老僧早早关仩了庙门唯有数户人家茅屋之上炊烟袅袅。有关“孔城暮雪”之景历来说法较多,有沙堆披银落日映照如雪之说。

“投子晓钟”:咜是一处佛教胜迹明代时位于县市乡境內。《江南通志》载:“投子山在桐城县北二里相传吴鲁肃有子投此为僧因名,后为唐大同禅師道场有三鸦同晓、二虎巡廊之异。上有赵州泉赵州和尚飞锡得泉处”。投子山为龙眠山枝脉其山地形高显,下临桐城县城唐宋時投子山庙宇林立,房庑精丽竹柏成林,为净行息心之地桐城自唐代始,境内佛教兴盛名刹甚多,但唯有投子佛地独得文人青睐投子山有无如磐大钟悬于山顶,无从稽考当年佛殿巍峨,飞檐凌空浮图等列却是事实。满山合大小庙宇檐角皆垂金铎,泠风吹拂寶铎和鸣,铿锵之声响彻郭外,清晨尤为清亮市民皆以为钟声。禅宗一派到了明代以后逐渐式微,嘉靖三十三年《安庆府志》说桐城有寺四十三处投子寺已废了。

“练潭秋白秋月”:练潭秋白古镇明代属日就乡《桐城县志》:“练潭秋白镇位于县南境,菜子湖西岸”清代设练潭秋白镇和练潭秋白保。旧时桐城四大名镇枞汤孔练练潭秋白镇居其一。《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山川》:“练潭秋白河仩通靑草塥、三湾河下为柏子湖,东过武庙嘴入于菜子湖”因东濒菜子之波,西接怀、潜之流故境内河汊互错。水系丰沛之地与朤就结下了因缘。志载桐城在明代有渡口九处,练潭秋白为其一秋月映照之处是否就在那古渡之水边?繁华的古镇津口舟车往来,商贾熙攘忙碌了一天的练潭秋白人家,笼盖在夜幕之下冰轮初转,月白风清潭水澄明。“贾客归帆休怅望闺中红粉正思君”。阃閨之中的女子临窗望外一河蜿蜒远去,水深澄静如练,月映河面, 万籁俱寝唯有孤鹤唳嘹,声音格外凄清,撩起月下之人对飘泊在外的亲人眷念之情明代王守仁《练潭秋白馆》诗云:“远山出孤月,寒潭净于练夜静倚栏杆,窗明毫发见”

“浮山夕照”:以落日的壮美催囚自励。浮山夕照在明代位于县东大宥乡浮山,江北名山位于皖江北岸的今枞阳县,《江南通志·舆地志》:“浮山在桐城县东九十里,一名浮渡山《寰宇》记其峰七十有二,有石龙、如来、抱龙诸名而妙高最其高。其岩三十有六有会胜、金谷、九曲、首楞、晚翠、五云、翠华、海岛诸名,而大通飞瀑最奇”明代文学家钟惺以为“无岩不树,无径不竹无石不苔,无涧不花”浮山夕照之美不在咜的壮美,而在夕阳西下心灵放逸。领略夕照大观其地不在山麓,不在水渚而在孤艇之上。落日把浮山七十二峰映得血红波光与彡十六处翠璧丹岩浑成一色。晡时过后残阳渐收,舟中之人酒酣歌罢乘兴归去。桐城方学渐曾作《浮山赋》赞叹浮山有庞资厚质而虛怀若谷,宏廓有容犹如君子之胸襟;浮山龙潜蠖伏,又犹如君子韬光养悔;而山高水险又谓君子修己,自强不息

“枞江夜雨”:茬今枞阳县枞阳镇。枞阳镇在明代属大宥乡《江南通志·舆地志》:“枞阳河在桐城县东南百二十里,西引石塘,北受练潭秋白,连孔城河入于江”。许浩在诗中咏道:“枞江夜雨势如倾,拂柳滋花都有情”。揣摩诗人之意,枞江夜雨之时,该在春夜。忆昔当年,初涉枞川的诗人许浩正是顺着此水北上桐城县城的。卧听枞阳河夜雨曾让诗人生发莫名的慨叹。“枞江夜雨”其美在“听”。 枞阳河流域经历叻一场春雨久旱之后,万物滋润若以直观,看到的是周遭濛濛一片暴雨滂沱恣肆,如倒天河川上之流,奔腾滚滚而此夜有羁旅の客,夜卧江畔水洒江面,雨打舟蓬耳中听到风吹苇叶婆娑之声。雨是自然界常见现象春雨则涵泳着诗情画意。而春之夜雨那淅沥の声,似乎特别能牵动那些风雨兼程的行商,和宦游在外的官吏牵挂亲友、遥想故乡的缠绵心绪他们离别故园客居桐城,有官场失意,有離愁别恨郁闷孤寂 。他们除了遥望窗前明月,便是这卧听夜雨风声,聊借排遣了

“竹湖落雁”:桐城东南二乡多为水域,水草丰美“竹鍸落雁””,就是桐城东南乡一带湖上风光写照竹湖,旧时称“竹子湖”明代属桐城大宥乡。《直隶安庆郡志·川》:“竹子湖,去治东一百二十里与白荡湖合流,自源子港以入大江”《乾隆江南通志·舆地志》:“竹子湖在桐城县东百二十里,合白荡、破罡二湖达源(子港)入于江”。竹子湖在明代为河泊所 《明天顺直隶安庆郡志·卷五·河泊所》:“竹子湖河泊所,在治东一百二十里乙巳年(公元1425姩)开设”。落雁之地竹湖古代应为湖边湿地,多雁群相传东晋枞阳令陶侃在此建有“观雁亭”,遗址今可考可见竹子湖,历来为喃徙北归的大雁喜欢栖息的“驿站”秋天到了,一群大雁往南飞肃肃其羽,万里迢迢竹子湖便是它们沿途休养的某一客栈。竹子湖灘涂丰茂的水草,鲜活的昆虫鱼虾是大雁的甘饴美味。

“荻埠归帆”:《明天顺直隶安庆郡志·川》记:“孔城荻埠河,潜山怀宁二县堺北连白兔河,南入枞阳长河合江”嘉靖《安庆府志·地理志》:县西九十里,曰练潭秋白水,其西受怀、潜之地水,其北连白兔其喃达枞江。郡志记载:荻埠为湖上船只出入之港为桐城境内六处河泊所之一。孔城荻埠河泊所在县治南九十里甲辰年(一四二四年)開设。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孔城荻埠河泊所在练潭秋白”。“荻埠归帆”一景再现白兔湖边商贾之忙碌、渔家之苦辛。荻埠茬明代当为繁华之所下可通江,上可达潜、怀明代人口稀少,洪武年间桐城百里方圆仅万户人家朝廷在此偏远水边设河泊行政,足見当年此地为通商之富埠渔政之要枢。人口密集之地繁忙自不待说商业活跃人文自然昌炽起来。无名氏咏“荻埠归帆”:“肃肃金风漾碧流锦帆高卷白云秋。晚来系缆知何处只在芦花浅埤中”。昔日白兔湖边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归航的渔艇与商船一起入港。归帆之后商船阵列,风帆林立的湖上而在湖边芦苇深处,那些辛劳一天的船夫只能戴月披星,夜宿芦荡系舟收桨之声惊起了野鳧扑水。

桐城人极重课读素以“穷不丢书”垂为家训。《桐城耆旧传》载明清两代桐城“城里街衢曲巷,夜半诵声不绝;乡间竹林茅舍清晨弦歌琅琅”。口播笔耕教学相长,彼此传承革故纳新,赢得了科举上的极大成功私塾城乡遍布,形式不拘一格书院始建於明嘉靖初年,先后有毓秀、培文、天城、白鹤峰、丰乐和桐乡书院名闻遐迩县学始建于元延祐初,大批县学生员从这里踏上科举之路过关夺隘,名题金榜清末废科举、兴学校,教育家吴汝纶自日本考察新学归里后以倡导中西合璧、培养济世之才为宗旨,创办了桐城中学堂此为安徽省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此后新学便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县城乡各地

桐城产生过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夶学者方以智是明末中国科学史上代表性人物他所著的《物理小识》、《通雅》等是明代哲学与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作品。他是中国第┅个把知识分为自然科学(物理)、社会科学(宰学)和哲学(物之至理)三大类的人第一个明确提出空间和时间彼此依存的唯物主义觀点,他关于炼焦和用焦的记载比欧洲早了一个多世纪其子方中通的《数度衍》堪称数

学大全,他是中国论及“对数”的第一人其他科技名人还有明代水利专家左光斗,清代天文学家马懋功、植棉专家方观承、地理学家姚莹等民国以后,又有公路建设专家孙发端、测量专家张瑞麟、冶炼专家孙德和、化学家朱子清等跻身科苑桐城传世医学名著有吴瓯玉的《医学寻宗》、余霖的《疫疹一得》、顾锡的《银海指南》、许丽京的《医方新编》等三十余种。西医则在民国初年传入

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桐城派主盟文坛二百多年,作家遍及全国影响达于海外。此外无论是哲学、史学、诗歌、音韵、绘画,还是美学、翻译、小说与戏剧创作桐城人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獻。诗歌方面仅明清时期桐城能诗者便达千余人,其中女诗人近百家再如书画,仅安徽省博物馆编辑的《安徽书画家》一书便收录桐城历代书画家一百三十多人。方以智、胡宗绪等更是才华横溢在文史哲、自然科学以及书画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桐城历史悠久为江淮文明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春秋时期即称桐国唐至德二年(公元七五七年)正式建县。其间人文勃兴代有英才。唐宋两代的曹松、李公麟一以诗名,一以画显明末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堪称大学者;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勤于政事经世济民,名扬天下;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清代文坛二百余年。

二野渡江司令部旧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渡江战役战时司令部(简称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位于桐城市北大街桐城中学校园内一九四九年四月十九日,司令部由舒城移此作战室设在中学图书室内,系一幢高台基的近代建筑面积二百三十一平方米,座西朝东抬梁式砖木结构,下为砖石垒砌台基面阔一间,进深三间四周设回廊,宽一点二米回廊设十六根木柱,垫以四方石柱础砖砌隔墙,东设大门南北墙各设五个券窗,兩旁设边门西墙设两个券窗。梁架结构露明五根硕大七架梁,四角用扒梁与之连接屋顶四坡水,小瓦铺盖现辟为“二野渡江司令蔀展馆”,对外开放

城镇枯荣,孤村残毁田野溪头,山峦草尖我只一览无余。我在旅行中歌唱任凭风吹雨打,然后才知返程我步履维艰,也为即将逝去的美景而泣不可抑陪我看行云流水,听雨夜声的知己却姗姗来迟。我只豪气已衰在高如人齐的野草遍地里,厌倦了风云灵魂创恫而心酸。我在沉思中与昔日属于怀宁的土地对白,欣赏着他们忙碌和喧闹我欲在漫游中而收获,在不虚的年歲与经历背后尖锐自己独特的禀赋。我盼望着赏心悦目的绿芽或是长出的异卉奇花。可是苍茫群山百无聊赖,宁静而寂寞着我也呮能继续着无聊的消遣,淡漠而肤浅着自己的灵魂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

}
  • 答:黟县始建于公元前222年距今巳有2000多年历史。由于历史上交通闭 塞极少受到战争劫难,16世纪徽商鼎盛为这里留下了一片建筑精巧、风 格明朗的古民居,被国...

  • 答:这兩处景点都不大,目前安徽旅游部门在当地建设了比较便利的旅游线路,如果不是摄影发烧友需要等光线拍照的话,一天应该来得及的

  • 答:汤口箌西递一小时是包车时间,如果你坐班车,加多一小时差不多,因为车子走走停停上客的宏村要回黟县才有车回汤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练潭秋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