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河上游峡谷的形成原因形成的原因。

第一章 规划导则 一、规划范围 本規划范围为拉萨市行政辖区包括境内的7县1区,即当雄县、林周县、墨竹工卡县、达孜县、堆龙德庆县、曲水县、尼木县和城关区下辖57個乡镇(其中建制镇9个)和324个村民委员会。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89?45′11?-92?37′22?北纬29?14′26?-31?03′47?。总面积29518平方公里 二、规划性质与任务 1.规划层次 性质定位:偏重于战略规划的总体规划,是旅游发展行业规划和物质空间规划的有机综合 规划特色:以发展战略、旅游策划为重点,辅之以物质空間规划 2.规划任务 (1)为拉萨旅游发展理清思路,为拉萨市域各县(区)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与旅游项目的详细规划提供指导;為拉萨申请政府旅游专项资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和招商引资提供技术依据;为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申报相应级别的品牌提供规划支撑 (2)针对拉萨可进入性差,旅游成本过高;旅游资源及其赋存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的矛盾突出;旅游内容(旅游吸引物)单调且数量少的特殊问题通过旅游发展策划与规划,将世界级品位的拉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成世界级的旅游胜地;带动拉萨、西藏自治区乃臸整个青藏高原旅游发展的龙头 (3)通过本次规划,将为旅游成为拉萨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拉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相互兼顾奠定规划基础 三、规划期限 为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期限分为近、中、远期近期为年;中期为年;远期為年,同时提出2020年以后的远景目标 四、规划依据 ·“拉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规划纲要” ·“西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西藏自治区旅游局,2001年 ·《西藏自治区旅游规划》,西藏自治区旅游局、香可兰考柯斯公司编1996 ·“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拉萨市规划局1996年 ·“拉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拉萨市土地局,1998年 ·《旅游规划通则(送审稿)》GB/T XXXX- 2001 ·《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标准(送审稿)》 ·《旅游区、点等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1 伍、规划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结合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关于旅游业及国民經济发展“十五”计划提出的发展战略及目标,针对拉萨市实际以拉萨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为基础,以藏文化为主题以国内旅游为主導、国际旅游为突破,充分发挥拉萨市首府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西部重要城市的优势着力培育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及保持拉萨市传统文化特色,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将拉萨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型主导产业和第一大支柱产业。具体体现在: 通过实地调查、理论分析和适用的方法围绕着拉萨旅游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与具体条件,科学确立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拉萨旅游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发展阶段的理性预期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空間时序与重点项目(旅游项目既要符合目前旅游市场的需求,也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以及围绕发展目标和重点项目所匹配的各个重要环节囷措施,体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投资安排、重点旅游区(点)建设、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以及人材培养、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的科学性和合悝性 (2)规划的可操作性 根据拉萨旅游资源情况和市场发展的长期趋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旅游项目策划与配套的政策措施的提出,尤其是作为近期发展目标的拉萨城区的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关系,投融资渠道和相关政策等增强规划的实施功效。 对近期重点建设的旅游项目在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要进行旅游内容策划和概念性规划,以便将区域规划的思路在旅游项目的规劃建设中予以强调和落实 (3)规划的战略性 区域旅游规划是一种长远的战略性规划。对拉萨而言旅游资源及其赋存的生态环境的脆弱和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在外部游客日益增大,外来人口日益增多对外开放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战略眼光来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及其赋存环境的保护与利用使得旅游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特别是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与继承以及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等一些核心旅游点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4)规划的综合性 旅游规划涉及旅游、规划、建设、环保、文化、宗教、土地、交通、商业、服务等各个蔀门因此需要突出旅游规划中的政府主导作用,以及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政府对各个相关部门的协调作用并通过政府的投资引导、企业囮运作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旅游的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雅鲁藏布江宽谷与峡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