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在有什么贵族学校出来的孩子会给孩子带来心里上不平等吗,学校是传输正能量的,为什么国家允许有贵族学校出来的孩子

我是襄阳四中李自斌老师更是┅名去年刚毕业的高三学生家长。有朋友说我人生很成功职称是特级教师,荣誉是全国劳模职务是名校教务主任,家庭关系上夫妻恩愛教育培养上孩子出息。

我认为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品德比能力更重要。我确实很幸福与许多朋友在一起聊天时常常被人提起,我尽量低调一些不能得瑟。

如果真的探讨起来我认为家长培养孩子主要是两个字:坚持。坚持在平常中坚持在每个环节,时时刻刻在坚持家庭教育的大道理大家都懂,网上微信上到处转关键是哪位家长能坚持!

我做过14年高中班主任、2届年级主任,带完13届毕业生当了19年的爸爸,那么我以自己的切身感受站在家长与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来与大家交流。

我提三个问题和四条建议家长这个职务昰伴随着孩子出生自动拥有的,不需要别人任命那么我请问大家第一个问题:

你的这个职务现在走到哪个层次哪个级别?

人民日报《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提出的家长层次论有五层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莋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在座的各位不管收入多少都知道给孩子多花点钱上名校,这一点比许多人强让我充满敬意,至少说明两點:

第一点你们有眼光,因为名校的教育资源和将来孩子发展的人脉资源肯定不一样;

第二点你们个人很成功,因为三万六并非每个镓庭都出得起或者愿意出社会肯定还有许多家庭没有这个财力,你们当父母的有这个经济能力这也本身就是你们人生成功的表现。

除叻愿意为孩子花钱你还会为孩子花时间,你会花时间吗你还更高层面的思考教育、思考孩子的人生规划、思考与孩子同步学习伴随孩孓成长吗?能够始终与孩子成长对话吗你的思想与孩子成长的步伐合拍吗?我想大部分的家长可能花在物质上多一些精神层面的要少┅些。

我们做家长的是否满怀热情和梦想是否科学做家长、理性做家长,结果侠义衷肠以《父爱母爱的名义》(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有意无意中伤害我们的孩子,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呢

现在我列举现代家庭教育的十把刀,我问的第二个问题你无意中使用了现代敎育误区的哪几把刀?

第1把刀:太多的关爱 , 使得孩子不知珍惜;

第2把刀:太多的唠叨使得孩子逆反对抗;

第3把刀:太多的干预,使得孩孓缺乏自主;

第4把刀:太多的期望使得孩子难以承受;

第5把刀:太多的责备,使得孩子失去动力;

第6把刀:太多的迁就使得孩子不知約束;

第7把刀:太多的在意,使得孩子要挟家长;

第8把刀:太多的享受使得孩子不知节俭;

第9把刀:太多的满足,使得孩子缺乏快乐;

苐10把刀:太多的溺爱使得孩子不能成长。

你以为父母无偿的付出就会有理想的回报虽然我们付出不图回报。我们要爱孩子更要让孩孓感知我们的爱,不要让爱泛滥也不要什么都以爱的名义。原因何在

(1)孩子在成长,中学生阶段心理特点对家教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2)家长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水平有限、权威下降;

(3)相处时间很少,机会减少缺乏深度的交流;

(4)新时代教育孩子的民主独竝法治维权意识增强。

说你现在说不过你的孩子,发脾气也没有用;管过去管的严的未必现在管得住,过去没有管的现在也不容易管住但是不管过去管不管,现在都要介入因为你是孩子的家长,终身不能辞职不能退休的职务18岁以前你不管,18岁以后还是来找你麻烦你后半生的幸福指数就是你的孩子发展状况。

所以我们家长朋友不要只管现在快活不管孩子将来烦恼不断,只要孩子过不好你一辈孓就会牵肠挂肚,这就是中国的父母!

我们知道学校开一次家长会不容易特别是这种全年级的家长会,一个学期有一次就不容易参加镓长会机会难得,要善于把握。

我问的第三个问题是这次开家长会你提前备课了吗

在坐的各位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将手头的事情放在旁边,親自来参加会比没有来的要强,但是我们不能批评没有来的家长也许他们有许多缘由,但是我们表扬来的家长总行吧来的家长我们楿互看看,也有爷爷奶奶参加也有亲戚代表,妈妈家长多我要特别对我们当爸爸的爷们能参加家长会点个赞,对夫妻都参加的点个赞

这里没有官大官小,这里没有级别都有一个平等共同的称呼:学生家长。但是就是有家长觉得不习惯所以就不来,为自己的孩子都鈈愿意放下架子花费时间至少说明不是称职的家长。

为啥家长会就是教育者的大聚会,家长是我们老师对孩子教育的合伙人合伙人鈈来如何合伙教育你的孩子,对你自己的孩子你就不想上心指望别人上心?老师可以上心但是效果就差远了。

家长要提前备好课至尐完成四个环节:

(1)安排好本职工作,按时参加如确因工作忙脱不开身,则应向班主任老师说明情况请假,日后约请老师单独交流不偠错过时机。

(2)赴会前有机会应认真地与孩子谈一次话带着问题与主管教师作个别交谈,主动向老师反映孩子的情况征求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把问题、忧虑全部提出来和老师共同研讨。

(3)要认真听取学校领导或老师关于学校情况的汇报重点领会学校工作的进展和教育形勢的发展动势,从而明确学校和老师对孩子提出的要求

(4)回来后与孩子认真谈心,交换意见与孩子共同研究改进措施,制订下一步努力目标

带着问题去,有备而来什么时间开始?地点在哪里带上记事本,千万别迟到不要满嘴酒气,不要打瞌睡给孩子一个好形象。我们知道平时老师忙,不一定每次都方便找到今天集中接待。

家长会交流时老师要面对很多学生家长学生家长要主动一些,不要東扯西拉要直奔主题,谈核心问题多共同想办法,少埋怨牢骚有的家长见面教师就是“我的孩子初中怪好,怎么一上高中就是这样”只会彼此误会,还不如不谈原因何在:孩子在发展变化,学段与初中不同!

有的孩子怕的就是家长与老师接上了头孩子就没有了洎由的空间。所以有孩子给班主任留的家长电话是假的不愿意将老师的电话告诉家长,不愿意家长到学校找老师每次新生报到时,让噺生填家长联系电话时也有家长就说随便填随便填,生怕老师麻烦了家长刚好满足了学生让老师、家长两张皮的要求。只要管理有真涳孩子的发展就会有危险。

平时有什么特殊事情都是班主任负责包括学生有什么突发状况,都是班主任出面因此学生在校有何事首先找班主任了解。可是有家长就是不记班主任电话不愿与班主任联系,甚至以为靠有两个熟人就够了实际最了解孩子情况的就是班主任!不要到了关键就后悔。

所以家长朋友家长会一定到场,既是对孩子重视也是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学校家长都发力成长才有力;消除管理真空,希望才不落空要想齐抓共管,必须联络畅通

老师上课是不能接打电话的;老师不是只面对您一个,平时发短信比打电話约定更好;交流不要频率太高要注意场合和时间,特别是时间太晚能否考虑一下工作了一天的老师和他家人孩子的休息呢不要心中呮有你和你的孩子,彼此尊重才能和谐合力;每次见面谈主要问题必要菜市场拉家常,此时比的就是家长的情商

由于中学阶段与小学鈈一样,班额大人数多教师教学负担重没有周六周日,精力有限因此,家长要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及时向老师反映和了解孩子表现凊况,以便学校家庭共同配合把孩子教育好。

那么我们做家长的要注意哪些呢

1、相信和配合学校老师很重要。

教师、家长、学生三者の间的关系就好比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下边两角是家长和老师,我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和家长的长度可以决定学生的人生的高度。学生是顶点无论活动的方式还是内容都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我们办学追求点!

既然学校确定一个规定,自然有多方面的栲虑做家长的就是配合,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特殊情况随意非议。比如手机管理当前情况下在校期间高中生使用手机还是弊大于利,囿的学校不禁止手机既然我校禁止就要执行,许多家长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与学生合伙欺骗学校,自以为很聪明只有害自己,我家儿孓假期使用手机上学主动交手机,不存在幻想自然也就没有手机依赖症;校服要求统一穿,便于管理和约束学生的行为避免攀比,汾散精力;封闭管理须住寝室既然西校区要求,就得执行最初报名时规矩讲得很清楚;放假,不管别的学校怎么放四中就是四中。

規则不是针对哪个人定的我们许多家长,当着孩子的面非议老师,非议学校的规定要求不就是给你带来不方便吗?图的是嘴快活發的是牢骚,你不维护学校权威、规则至上与学校保持一致,只会让孩子增加抵触情绪、投机心理最终只能害了孩子。我可以说有些镓长从骨子里瞧不起老师你的孩子对老师的尊重也好不到哪里,自然学习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道路千万条,条条通北京既然学校定嘚是这个道,就引导要求孩子绝对听从走这条道行了有些家长有些见识,自认为懂教育遇到问题总有自己的一套,也想在孩子显示高奣之处其结果孩子的学习崇拜和权威服从就没有了。

相信襄阳四中相信襄阳四中的老师,站在孩子讲台的老师要当做最好的老师我鈳以这么说,你是你那块的专家我是我这块的专家,襄阳四中这样的学校、这样的师资你就有想法不知道你还满足什么。

我儿子高三嘚班主任第一届当班主任第一次带特奥班,当时还二十多岁我一直对儿子班主任很客气也很尊重,因为我相信他我们有的家长朋友瞧不起年轻老师,也不尊重年轻班主任说话交流口气大耍派头,我们都是从年轻过来的优秀与年龄不成正比,不要将官场、商场、社會的游戏规则带到校园记住:到学校大家就是家长,与级别无关有年龄无关,与你交流的是你的老师你家庭未来发展的贵人。

我作為家长从儿子上幼儿园开始我就与他的老师密切来往,即使在四中义教部到高中部我一直很低调很谦和,我知道尊重孩子的老师也是茬尊重我自己同时我在赢得未来。

凡是家长与学校扯皮的凭我接触的案例来讲基本上孩子即使换地方也没有很出色,因为家长已经用荇动告诉孩子:父母可以不在乎学校与老师儿子李安南高三迟到罚站的案例。孩子迟到就要担当起床晚了不能假称病,就去迟到就偠面对惩罚。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唍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家長可参与教育但不能干预我反对家长随意指手画脚;我反对家长抱团群体谈事,群体舆论起哄;我们和家长是教育的合伙人关系合伙時间就是孩子在校期间。让懂教育的来从事教育谁都不应该成为弱势群体,但是谁也不能凌驾为强势群体

这一点即使有问题可以家长與学校交流,在孩子面前一定维护学校的规定老师的权威我与我的爱人从有孩子就定了规定:

(1)夫妻双方管孩子,只要一个在管另外一个就不能插,其他人也不准插不管对错;目的是维护权威;

(2)夫妻双方不能在孩子面前出现激烈争吵,有问题私下解决;目的是駭子有安全感;

(3)夫妻双方不能在孩子面前非议对方的老人有想法私下交流;目的是孩子尊老孝顺。既然我们是教育的合伙人我们僦要同向同心,信任配合

2、对孩子的教育要讲究策略。

你知道孩子在成长变化吗你知道孩子现在在想什么吗?你会与孩子交流吗许哆家长别看在社会在单位能言善辩,由于不知道亲子沟通技巧说不到一起去,坐不到一起去

多年的来我与儿子既有严父的一面,也有摯友的一面记得2017年元旦我儿子上大学后回来的当晚,我们父子俩平躺在儿子的床上两个爷们床头胡侃神聊一两个小时,我谈了四个问題:如何把握大学的学业与创业;成绩与活动;恋爱与成家;出国与考研

希望这种幸福你也有!有时候父子如兄弟,母女如姊妹孩子夶了,传统的招数失效了:打不一定打得赢;说,不一定说得服;吓大灰狼也不怕。他有手他有腿,他有脑他敢冲动,他不计后果什么都敢做!血气方刚的他什么都不怕,养一场不容易家长,老师我们怕!中学孩子在成长,你要知道该管与不该管区别理解與尊重的重要,平时怎么与中学的孩子交流呢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如果家长谈话抓不到点子,整天泛泛地要求怹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一见面就反复叮嘱“要好好学习”成天将陈词滥调挂在嘴边,孩子不烦才怪!如果家长平时多观察积极与老師沟通,多到学校走一走了解一些真实的具体情况,那么一旦谈话“某月某日某时某地某事”内容确凿具体,学生一下子被点中穴位知道你在真正关住他,也不会狡辩托词了再继续谈下去效果会截然不同。

学生平时忙于学习外面任务重,人累回家你啰嗦,心累没有喘息的空间,他怎么可能会与你心平气和的坐在一起呢因此平时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注意场合,一周或一段时间找一个不受干扰的固定时间和地点将问题集中起来,家长提前备课很庄重的与孩子坐在一起,要么不说要说则集中起来一次说到位,有力度有罙度

成长中的孩子不可能没有不足,而且不足表现在多方面与孩子谈话不要奢望面面俱到,全面开花集中性的针对一两个问题突破僦足够。其他问题时机不成熟则不谈谈的多,面拉得宽反而效果不好要就事论事,孩子最忌提陈年老帐与其他孩子攀比,胡乱联系主观臆断。

总之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以理谈事说服他,既指出问题又给足面子既找到不足又善于肯定。相信孩子给孩子以成长发展机会,孩子才会慢慢理解家长的苦衷才会慢慢敞开心扉。愿你早日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当然个别的差异性每个孩子的叛逆期结束有长短。孩子出现的问题更复杂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在接触学生的案例中发现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父母当年这个年龄犯一样的问题。比如说早恋问题、与父母对抗、赌气不上学真是感到遗传基因的顽强性,所以有时我奉劝我们的家长理解当年你的父母苦恼,知道当父母的不易当然有的千万不要说:“孩子,怪不得你当年老爸老妈也是这样!”而應该是想办法,高手是谁孩子的老师,一物降一物因为高中生在学校与老师相处的时间比家长多,更要依赖学校所以有精明的家长僦知道在孩子的班主任或者崇拜的老师中找到成长导师,自然少了很多烦恼

多年的学生教育经历告诉我,高中生三把刀:早恋、网络、掱机不要尝试,不要侥幸就像毒品一样,不要沾谁沾谁受伤你们回顾一下你们年轻的时候,这三者也有个别成功案例不要放大这種偶然性。

5%的幻想会造成95%自残率当然不要谈虎色变,什么叫早恋是有界定的:(1)交往对象具有排他性;(2)交往地点具有非公开性;(3)交往时间具有神秘性恋爱很美好,提前属于早恋不熟的葡萄是酸的。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网络是未来的生活,放假了上上網玩玩游戏,看看大片qq聊天,注意交往对象是熟悉的现实的娱乐场地是安全的非赢利的,控制时间一周一次一次个把小时未尝不鈳,因为他们进行电玩就和我们当年打扑克牌一样就怕彻夜连天,放纵无度

3、需要懂的三种基本教育理论。

我觉得家长朋友常犯困的主要是没有体会透两大理论。

(1)压力与绩效理论

压力与工作绩效成一个倒U型的关系。压力太小不利于激发人的动力压力过大又使囚被压抑,导致不能得到高的绩效所以要有适当的压力才能有一个好的工作绩效。我觉得许多学生有时对自己定位不准自我评价不到位,无端加压往往是增加学习焦虑的重要原因给学生适度的标高和正确的评价。

北大清华谁不愿意上但并非北大清华人人都能上。在努力中实现在实现中找到成功的感觉,不断的增强自信才会不断的进步。适度的压力是动力不当的压力是反动力,并非压力越来动仂越大学会因人而异,适当加压或减压

我们许多孩子之所以成绩不稳定,要么是家长加压过度要么是自我加压过度,都会造成荡秋芉过山车的成绩也不是家长需要的,这种状态看电影很刺激看孩子就要命。因为要注意孩子进高中的起点进班的起点,只要有进步僦表扬只要十名以内的班级名次波动就是正常的,每次提奋斗目标要切合时间目前多谈年级名次很具体,少谈将来上哪所高校太渺茫

当前最好成绩名次与最差名次的平均数最恰当。一个高中生六门高考科目都驾驭好是考状元北青的一般驾驭好四科就能上一本,不断揚长补短追求总分提升。

(2)教育的先天论和后天论的作用

对人的素质的影响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人的主观能动等等。先天论强調遗传强调先天的遗传因素在人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后天论强调环境、教育、后天主观努力对人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之所以我提醒先天論不是强调绝对性而是告诫家长:鸡窝是飞不出金凤凰的;丑小鸭原本就不是鸭蛋孵出的,是误落在鸭窝的天鹅蛋孩子走多远,家长先审视自己当年的读书状况,现在对生活的努力状况爹妈都不一样,何况孩子!

不再把超越的希望一股脑儿压在孩子身上所以学会加压,适当减压不能没压,科学用压不要把三代的压力交给孩子。我们在坐的家长年龄都差不多目前发展的都不一样,为何要求自巳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一定要一样呢甚至必须超过别的孩子呢。但是我们对孩子的努力可以缩短差距一代比一代强是可以做到的。

当嘫先天不足可以在后天也能成功先天过人后天的影响也会使他堕落的!所以当前学生有个别差异性,大多智商都一样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誤的太多,小聪明一时走运大智慧一生走运,大智慧是什么就是后天不懈的努力。当今世界稳稳成功的都是看起来比较笨比较卖力比較吃亏的那些人做人如此,读书也是如此

对孩子的期待相对稳定。我们做教育者都知道给孩子的期待一定要恰当,在正常期望值范圍内低于或太高于都不行。我这人脑子笨比较务实,一直认为“鸡窝是飞不出金凤凰的”能飞出金凤凰属于特例,我们的孩子可以仳平常的鸡飞得高但绝对赶不上金凤凰。

有时我们作为家长的总有攀比心,让自己的孩子与别家的孩子比结果闹得两代关系紧张,峩奉劝家长您怎么不自己也与别的家长比呢?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将希望寄托在下一辈子上,指望孩子给自己翻本有点太自私吧。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们研究过教育的先天论和后天论,不管怎样虽然后天起作用,但是遗传基因也起作用不仅长相遗传你,实际上读书吔会多少遗传你很多时候,家长自己当年不爱学习却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努力,有点太那个吧

所以现在,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装僦要装个样子给孩子看,比如生活态度积极、热爱工作、喜欢学习新知识等等自己成天牢骚满腹、东溜西逛,指望孩子努力拼搏积极进取您的教导有说服力吗?有些家长动不动就要求孩子就应该上211或者985高校这些学校这么容易?

试问您当年上的何所学校孩子可以比我們更好,符合进化论的观念但是要求太高,未免造成孩子的压力更不能无限加压,好像孩子的目标只能升不能降孩子的发展与自己嘚心愿必须保持一致,现实吗?

有个窍门将自己当年考取的学校乘以150%,足够啦!做到比我们期待的好烧高香了,那就是飞出金凤凰平時过程中,如果孩子的暂时发展状况没有我们期待的好我们沉住气,多正面鼓励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对他的失望,不然他泄气、破罐破摔的速度比你还快!期待可以随孩子进步缓步增长但是不能无限期待。有时将这种期待藏在心中比挂在嘴上更有效我们首先是有保證有一个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的孩子。

4、孩子是看着家长的背影长大的看给孩子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

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就是对学生的健康发展终生负责他来自家庭,他成长于家庭将来他也营造更高水平的家庭,也就提高了家族的品味三代出贵族啊。所以我的体会告訴:夫妻关系很重要母亲需要培训,父亲也很重要家庭和谐最重要父母的关系一定稳定。父母是孩子的大树是孩子的靠山,没有父毋就没有家更谈不上良好的成长环境。

父母的爱情指数只有父母自己知道但是孩子来到世间就要对孩子负责,父母的关系恩爱最好臸少要相对稳定,给孩子一个温暖、稳定的家过去我在家长会上常告诫我们的家长,父母都是成年人两人感情的事情不能强求,但是節骨眼上关键时刻,孩子上高中千万不要闹离婚即使假装也要等孩子高中毕业再处理。

我手边是有案例的2003级有位家长就是不信邪,認为自己的孩子懂事很坦诚的与孩子谈了,其结果慢慢的这个孩子崩溃了后来躺在家里就是不上学,因为他的天塌了他对生活绝望叻,不管我多次家访效果就是不佳。

每次这位家长一见面谈起孩子就是一把鼻子一把泪,眼睁睁看到孩子精神垮了前途毁了。家长萠友想一想一辈子,一个孩您愿意做这种尝试吗?记住要给孩子的感觉是:我父母的关系是正常的我的家庭是正常的。只有让孩子囿安全感孩子才会对未来有信心,靠山稳才有奔头、才有生活的希望!

许多案例证明父母有榜样,孩子就跟上!有的父母当年读书做倳习惯往往在下辈重演,上辈的父母关系质量不高下辈的夫妻关系也不会高到哪里,确是有些因果报应的影子当然特殊情况的另议。不知道成长环境很重要有时候伤害是隐形的,孩子长大成家以后还会显露出来我手中是有案例的。

凡是高中期间父母之间在感情仩出问题的,家庭出问题的孩子不管是身心还是学业基本上发展得都不好。幸福的夫妻绝对成就身心健康的孩子也给孩子安全与稳定。当然最好是永远一家亲!

现在隔代监护多老人照顾孩子,只能照顾生活;亲友托管多:管得住吗单亲、重组、离异家庭更要注意:踢皮球,谁管千万不要出现真空地带。父母双双外地打工留守孩子:小鬼当家母亲在家父亲常年在外:冲突无回旋。我的观点是:自巳生的孩子自己养自己教自己管是叫负责任踏实!

家长要成为学习型家长,家长的学习行为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中小学生嘚家庭,最好不要经常在家里打牌玩麻将,也最好不要整日里高朋满座喝酒闲聊的要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

我过去家庭公约:只偠孩子不毕业家里是不设牌桌的。我常常与孩子比赛晒业绩比如2016年高考后我与儿子约定,当儿子拿回大学通知书时我一定将自己多姩的教育研究整理成专著,现在终于出版了各新华书店都上市啦,书名就是《中学教育的守望与歌唱》涉及儿子家书、家庭教育等。父母生活正能量不愁孩子不正能量。

人到中年事业要,家庭也要要!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不管我们在外面如何轰轰烈烈,最终我們还要回归家庭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关注他的成长同样可以作为一项事业,母亲应该父亲也应该!多一个成功的孩子,多一个成功嘚家庭成就和谐的社会,不也是在为社会汇集正能量吗

最后作为一位过来人,我谈几句家庭教育的感悟

1、你可以不优秀,但是你可鉯表现很积极;

2、你可以生活委屈但是你表现很热爱生活:

3、你可以很平凡,但是你不能表现太平庸

4、你常常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你指望孩子积极乐观发奋自强

5、你成天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你指望孩子努力做事学有成就

6、你不爱学习瞧不起老师,你指望孩子渴望知識尊重老师

7、孩子是看着家长的背影长大的。

8、每一位成功的孩子都在父母身上找到优秀的因子

9、每一位失败的孩子都在父母身上找箌潜在的根源。

10、管教孩子必须父母思想统一立场一致

11、关爱孩子必须理性科学让他感知。

12、教育孩子是一项永不退休的事业

家长朋伖,期望孩子成才不是说在嘴上想在心上更要长期行动上。我之所以这样说因为我做到了!

家长朋友们孩子学业成长的过程,有风有雨还有阳光我们要坦然面对,没有不变的社会只有我们对孩子不变的心。

家长朋友们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健康的、快乐的、幸福的孩孓,然后才是成人的、成才的、扬名的孩子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评价,多元看待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上天为每个努力的人都准备了一扇咑开命运的窗户,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绩不是唯一,但是必须学习一位它是当前最好的,进入主流社会需要它

家长朋友们,關注中学阶段的孩子就是投资自己的后半生幸福!祝你幸福愿您合作学校,永远幸福!谢谢

来源:亲子教育专家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持续到现茬流动儿童即第二代移民问题已经浮出水面。90年代初中期有的调查已经涉及到“浙江村”里的幼儿园,有些南方报刊也有关于深圳郊區的“铁皮房”识字班的报道但是,那时的流动儿童问题特别是这些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还没有引起研究人员的特别重视也没有成为專门的研究领域。?在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中突出而具有标志性的现象是北京行知打工子弟学校。毫无疑问这是迄今为止國内最著名的流动儿童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这个社会问题的象征国内多家媒体都曾做过专题报道,若干海外媒体如《纽约时报》等吔有长篇报道可以说,对于这个学校的最初报道启动了大众传媒对于这个问题的广泛关注。循此线索我们联想到在北京肯定还有一些這样的学校于是便有了后来课题组关于这1百多所学校的寻访调查和组织的一系列援助活动。近两年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日益引起廣泛重视,吸引的国内外研究人员越来越多介入援助活动的海内外慈善机构也越来越多。当问题被越来越多的方面重视的时候问题的解决也就越来越临近了。我们由此而感到振奋? 

  在研究者来说,流动儿童问题是现实生活本身提出来的新课题90年代后期以来,流动農民中的儿童数量急剧增加这些儿童或者在家乡出生被父母带到城市,或者在城市出生而继续留在城市儿童问题的突出使得流动从根夲上超越了“劳动力流动”的意义:儿童是流动人口中的一个特殊部分。相对于流动的劳动力来说这是一个派生的部分,但是这个群體有着一种独特的成长性,在他们身上体现着更深远的社会变迁意义。生活经历和人生经验使他们在生活上和思想上都无法安于现存嘚城乡体制,也使他们有着强烈的改变自己命运憧憬与的冲动而他们在城市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将决定他们努力的方向。儿童问题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或者说,在儿童面前最突出的是在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面前,城乡分割旧体制的弊端暴露得越加清晰越加变得令人不能容忍。流动儿童问题不仅呼唤义务教育体制调整,而且呼唤多方面的制度创新?打工子弟教育研究课题组于1999年对北京市的打工子弟学校进行了调查,总共寻访到114所打工子弟学校2000年6月,课题组在北京外来人口比较集中的城区――丰台、海淀、朝阳抽样調查了619名有学龄子女的农民工了解其子女教育问题。在2000年大部分时间课题组组织了一系列打工子弟学校教师培训和其它援助活动。本研究报告主要依据以上调查和援助活动?? 

  一?流动儿童的生存和受教育状况?? 

  在北京的居民区、到处可见农民开的卖菜的摊子,卖菜嘚大人的身后经常可以看见有5、6个3-5岁的儿童;他们是中国的民工潮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在目前尚未消除的城乡壁垒下他们有的在家鄉出生被父母带到城市,也有相当一部分就出生在父母打工的城市伴随着中国的民工潮,他们出生成长并面临着充满变化的未来,户籍制度及由此而来的身份差别、城市繁荣的诱惑与拒斥在他们眼里是如何反映的,在他们的心灵里留下了什么她们的生存状况,尤其昰受教育的情况到底如何?这些问题是本报告试图回答的。? 

  1?北京流动人口子女群体规模? 

  北京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政治地位导致城市服务业的不发达,所以北京的流动农民的进入是独特的比较典型的有浙江村那样的产业-社区型进入,即把家乡的一种成熟的小工業生产体系平移到北京在此基础上形成社区;另外一种是城市服务功能补偿型的进入,在北京人不爱从事或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餐饮业、ㄖ常菜品供应业、零售业农民迅速进入并且填充了这些行业的就业机会,这两种进入方式在流动形态上有别于珠江三角洲由于工业化对農村廉价劳动力大量需求所产生的农民流动也有别于另一种规模较大的进入方式:建制式流入―如建筑工人、保安人员等。产业社区型鋶动和城市功能补偿型的流动在流动形态上的突出特征是以家庭为流动单位的比例比较大因此北京的流动儿童问题也就特别的突出。?根據课题组在2000年6月针对有学龄子女的打工者所做的调查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共有903个子女。性别构成中男女比例为1.41:1在北京出生的占11.4%。在老镓出生的占88.0%现在在北京的比例为31.7%,(其中家乡出生带到北京来的比例为20%左右),打工者的子女大多数仍然在家乡初步估计北京的流动儿童群体总数在15万人左右。其中学龄的儿童大约有10万人左右如果以在城市出生在城市长大为二代移民的定义,这一群体占打工子女总数的10%咗右如果不论出生地,以现在在城市计则二代移民群体占打工子女总数的30%。考虑只有真正的在城市停留足够长的时间才可以称作二代迻民由于缺少长期跟踪监测的过程,二代移民仍然是一个很难界定的群体 

  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上海,根据苐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外来人口已达387.11万人在上海居住半年以上的有305.74万人,以家庭形式在沪居住的占总量的61.8%这里面也一定存在着┅个庞大的流动儿童群体。?对于流动儿童的研究最受瞩目的首先是儿童的基本权利―受教育问题,其次是作为一个城市的边缘群体与城市的融合问题? 

  2?流动儿童的内心世界 

  对于流动儿童―边缘人的第二代的未来发展,尤其是心理轨迹的变迁是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这代人价值系统、心理状态与社会角色不同于上一代,在这里存在着两种观点: 

  其一,第二代和第一代相比可能会趋于激进,并可能会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他们与主流社会的冲突,其二与主流社会成功融合。(据秦晖先生、蒋达勇先生在南方周末上对这一问题的探討)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这两种情况都还是基于异域理论基础上的一些探讨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其群体边界和主导心态尚不明朗? 

  在课题组1999年的打工子弟学校调查中,我们翻阅并收集了大量学生在这些作文中,孩子们写下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对生活的认识。他们對家庭、对父母、对流动生活、对社会、对自己、对学习、对打工子弟学校等等的态度和认识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心灵世界,使我们能夠从中看到他们的精神面貌我们把这些作文分类整理,记录在下面:? 

  (1)孩子与父母农村流动人口是介于农民与市民之间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是“户籍”农民却又是“编外”市民。他们的孩子也是不同于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的一群虽然他们在户籍上仍是农村人口,但他们比纯粹的农村儿童更多的经历了“城市生活”而他们的城市生活又绝不相同于纯粹的城市孩子。由于这种特殊的社会和家庭背景他们比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经历得更多,也更早熟通过他们笔下的家庭生活,可以更近距离地看流动农民这一群体的生活原貌?家庭在这些孩子的心目中,最普遍、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贫穷和父母的辛劳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道: 

  ……爸爸妈妈都是农民,每天早絀晚归累得他们还没40岁,就满脸皱纹皮肤黑黝黝的,看着像50多岁我们生活得虽然是苦了点,但是生活得特别幸福有一年八月十五Φ秋节,我们没有多余的钱买肉包水饺妈妈就买了点油条包水饺,没有钱买月饼爸爸就用给他买鞋的钱买了点苹果给我们吃。虽然我們没有吃到肉水饺没有吃到月饼,但是我们心里都特别高兴 

  也许越是在这样的家庭,孩子越认识到生活的不易因而也越能够培養起对父母的感激家庭的责任感。在孩子的作文中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话,“我知道爸爸妈妈对我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我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报答他们”“我想,我长大了要赚很多钱养爸爸和妈妈”,“我家是卖菜的虽然很贫穷,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一定偠出人头地”。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道: 

  爸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去送烧饼送完了烧饼就要做,手不停脚不住每当我爸爸妈妈做嘚满头大汗的时候,我真想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真是太辛苦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又不想说了我想把这句话一直留在心里。爸爸妈媽你们一天做的事太多了,我长大了一定要把你们的养育之恩一点不漏地报答你们 

  相对于其它社会群体,流动农民的最大特点就昰流动流动生活便也反映在孩子的思想中,孩子们在作文中写道:“我的爸爸为了赚钱才来北京的”“由于爸爸妈妈在家里的收入太低,总共不到200元便来到北京打工,我也被迫转学来到了这个特殊的学校。”?家庭的流动使这些孩子的教育过程也具有了流动性而由於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不能在教育上做更多的选择许多孩子都曾有过或长或短的缀学经历,而至今还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徘徊在城市的校门之外从下面这篇作文片段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些孩子曲折的就学过程: 

  “……我姑姑在北京后来我家就到北京打工。北京找笁作很难后来就卖盒饭、卖水果、烙大饼。父母整完了他们的事又为我的事操心,因为我在北京不上学找不着学校,北京的学校学費太贵了差不多得二、三万。后来我们听人说有一个打工子弟小学我们就到学校去跟校长说,校长不同意我妈把我送到了老家上学。……过了一个学期该上六年级了,我又来了北京到打工子弟小学跟校长说,后来校长说考试能考上就能念最后我考上了就在这念書了。我妈妈和爸爸为我操了很多心我一定不能辜负他们的希望,好好学习”?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学习的机会是得来不易的他們的天然受教育权利取决于家庭的经济条件,取决于社会能不能允许和提供给他们机会? 

  流动农民是处于中国社会底层的群体,他们嘚生活缺乏规则也没有稳定感,对成人来说这种生活就是忍耐和拼搏而孩子们首先要摆脱的是被歧视感和漂泊感,他们的人生观中有著极强的个人奋斗色彩他们的经历使他们对这个社会的态度和认识不同于那些处于优越地位的人们,在他们这里粉饰的太平黯然失色。处于这种生存环境中的孩子自小就形成了对社会的独特体认,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道:“我知道爸爸挣钱不容易我知道这个社会不公平。”有的孩子甚至说:“我恨我们那里的领导”这种处于萌芽状态的批判认识直接出自于他们所实际感受的社会生活,这比任何宣傳教育都更有力地影响着他们的头脑在这些孩子的作文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内容:? 

  “我的家是很贫穷的前几年穷的连饭吃都没囿,这几年还能吃上一碗饭因为爸爸和妈妈都来到了北京。”?“我爸爸在老家是个种田人就靠着几亩地过日子,生活越来越艰难就來到了北京。”? 

  “随着改革开放党的政策好,我们的学费越来越多”? 

  正由于此,流动农民怀有改变自身社会处境的强烈愿望他们通常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孩子在作文中写道:“爸爸每天休息的时候对我说孩子,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不要和我一样,做这麼苦的事”目睹当前的社会现实,有的流动农民这样要求自己的孩子“他们希望我当个什么官,既有权又有钱……”。孩子在作文Φ写道:“我家是卖菜的虽然很贫穷,但是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一定要出人头地。”所以对这些孩子来说,学习是改变自身生存处境嘚一种出路“穷则学,学则变”对于一切出身下层社会的有志向的孩子,恐怕都是如此我们从以下一组作文片段中不难认识这一点。? 

  “……我很爱学习如果学好考上了大学,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他们每天在外边赚钱给我们上学。……学好了将来在哪个地方幹活,也有些才能我的爸爸妈妈是卖水果的,每天早出晚归一天也赚不了多少钱。我爸爸妈妈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大学别象他们一样烸天在外面干苦活。我爸爸妈妈也很关心我的学习他们有时间就教我学习,给我复习功课我打算中学毕业后去打工,因为我上学家裏也没钱,我也很想上大学”;“……我非常喜欢学习,因为现在是竞争社会我的爸爸妈妈都想让我考大学,然后找份好工作不像怹们一样没文化,找不到好工作只能扫马路,又累又脏工资又少,一个月的钱给我们交上学费、吃饭、交水电房费就没了……我也想考上大学,学好本领自己找一份好工作,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再也不让他们扫马路、打扫卫生了。” 

  从以上的表白中我们可鉯意识到他们的心灵受到的压力和经常性的伤害但是贫穷并不天然的与暴力和反抗伴随,贫穷只是直接的产生改变现实的愿望而当努仂遭遇到不公平时,首先产生的是对公平的渴望这种愿望长期得不到满足才会产生激进、产生反抗。而消除激进与对立的的前提是要追求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当资本和权利之光长期照耀不到底层的时候,当改革和发展不能被社会上的大多数所分享不同社会群体の间的断层线就会出现。流动农民对这种断层的体验最为真切他们对公平公正的吁求也最为急切。? 

  在二代移民的问题上简单的假設多少有一些妖魔化二代移民的倾向,流动儿童也并不是一个供我们简单的施以同情的对象他们的命运包含在我们民族的命运共同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动子女的各种问题会越来越突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整个社会从身份制向公民社会转变拆除城乡壁垒,有赖於人们从根本上重视这些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利,让他们拥有免于恐惧和匮乏的自由当然,这个过程还会相当漫长? 

  3?流动人口子女的敎育严重匮乏 

  九年制义务教育是中国的基本教育政策,儿童最基本的权利即是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从我们的调查中了解到的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情况,这种权利在很多指标上没有得到满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龄儿童入学率较低不能茬可受教育的年限及时入学。据抽样调查在北京300多万流动人口中,6―14岁的学龄儿童占3.6%达10多万人,而其入学率只有12.5%也就是说,87.5%的流动兒童是被排斥在学校的校门之外? 

  (2)孩子跟随家庭四处流动,其中很多人有过辍学的经历超龄问题都是十分严重的。例如在固始人辦的洼边四小里,三年级有53个学生竟有15人超过14岁,而正常的三年级学生应为10岁在张北小学,有的学生18岁了才上二年级在太阳宫流动學校中,每个年级学生年龄的差距都有5至6岁这个学校的学前班有54人,按6周岁入学的标准共有9人超龄,超龄率为16.7%;一年级有46人共有13人超过7周岁,超龄率为28.3%;二年级30人共有7人超过8周岁,超龄率为23.3%;三年级18人共有13人超过9周岁,超龄率达到72%全校共有学生148人,超龄的就有42囚超龄比率达到28.4%。也就是说全校四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超龄。? 

  (3)流动子女失学情况普遍:流动子女失学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从對21个有失学儿童家庭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年级,失学现象都普遍存在越到高年级越严重;家庭经济负担不起是最主要的失学原因;失学儿童处于闲散状态或过早从事一些劳动。??表2??从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看存在着三个主体,需求方:有打工子女的打工农民、供給方:打工子弟学校、北京市学校、教育的主体:学龄儿童流动儿童教育于严重匮乏的主要原因是,一、外来人口的城市的管理体制:供给有限二、打工者的经济条件限制:有效需求不足是主要的原因。??二?现实与无奈―流动人口家庭的教育选择 

  对于有学龄子女的流動人口的家庭来说在城市的生活不仅仅要承受生存、就业的压力,也面临着学龄子女接受正常教育的压力他们的生存状态和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龄子女的受教育状况。2000年6月课题组组织了一次针对有学龄子女的农民工的调查,调查地点选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北京朝阳、丰台、海淀三个区共获得有效样本619个,其中男性383人女性216人。? 

  1?流动学龄子女教育―持续增加的教育需求 

  ?从本次调查的需求方的生存状况来看教育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首先总量上来看打工者流动仍频繁,对于相当一部分的打工者来说因为只有在一个哋方时间比较长,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社会资源和降低流动的成本一旦找到适合自己的空间,他们倾向于会在某个城市长时期居住心態逐渐趋稳,调查结果显示:23.6%的调查对象在北京生活已经9年以上问及未来的打算,四成以上的打工者明确表示想长期在北京生活乃至茬北京安家,移民倾向渐趋明显如果总的趋势不变,随着留在城里的打工者进入生育年龄的数量逐渐增多学龄子女儿童的总数会进一步增长。打工子女教育的现状如果没有明显的改变问题将更加尖锐和突出。? 

  其次选择以家庭的方式在北京求生存的打工者越来越多从农民工的家庭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的基本单元,即家庭主要成员共同外出到某个城市共同生活在我们的调查样本中,接近半数打工者朂初就是夫妻一同出来到北京打工在一段时期后,另一半中大多数也将其爱人带到北京目前有近四分之三的打工者是夫妻共同生活在丠京。越来越多的打工者外出打工不再仅是为多赚一些钱而是寻找更适合或更好的生存空间,尽可能的融入城市生活城市定居的倾向樾来越明显。? 

  2?打工者的生存状况严重制约着学龄子女的受教育水平 

  ?从有学龄子女的打工群体的生存状况来看承担子女教育的能仂普遍不足,就总体收入水平而言他们仍是城市里面的低收入群体以他们自身的实力很难弥合和城市儿童教育条件之间的巨大差异。?从囿学龄子女家庭的生存状况来看有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外来打工者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平均文化水平在初中水平,具有大专以上高学曆者只占极小比例?? 

  图1受访者及其配偶受教育程度分布?? 

  (2)从事的职业类型最多的是个体经营(52.5%),然后是雇工(17.6%)、散工(9.9%)和租地农民(8.8%)等从从事的具体职业来看,卖菜/卖小商品/卖食品的比例最大然后依次为种地、建筑/装修、收废品/保洁员等。主要的就业类别基本上属于高强度、低收入的职业 

  (3)生计艰难、剩余有限,用于教育的投资不足:从调查来看平均家庭月收入在1300元左右月家庭生活支出在1100え左右,单户、单月的平均剩余只有200元总体来看,流动人口的收入剩余有限从收入剩余的支出方向来看,用于教育的比例为17.1%.较低的收叺水平严重制约对子女教育的投入? 

  图2余钱使用情况分布? 

  (4)外出打工家庭的多子女现象突出,有些农村家庭将外出打工作为逃避计划生育的手段现在城市的外来人口管理政策不能有效的限制超生。从调查结果来看有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占到57.0%。子女多使得家庭負担沉重使有限的经济实力使用上更加分散。? 

  (5)虽然北京市的流动人口数量庞大已经成为这个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北京市对外来人口的管理政策在近年并没有明显发生有利于外来民工长期居住的变化近六成的打工者认为当前北京市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不利於在这里长期生活。有10.5%的人表示子女上学困难是在北京长期生活最大的困难就业困难、收入水平低、政策管理严、孩子读书难等等问题,都在长期困扰着外来的打工者由于政策环境导致的不稳定的生存状况使得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预期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些对子女教育的穩定性、持续性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图3在北京长期生活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3?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教育的现实选择 

  (1)选择学校重质量,就学大半在家乡 

  对于那些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的农村流动人口来说,其子女可以选择的正规就学渠道有两条:要么离开父母在镓乡的学校就学要么到城市的公立学校接受教育。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流动人口的学龄子女(6-15岁)大主要仍然在家乡学校就读。其它较为主要的就学渠道有北京公立学校和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如下表: 

  对于学校的选择要素,流动人口家庭对学校质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收费高低也是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2)愿望美好现实残酷。中国人把自己下一代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接受调查的大多数的家长对孓女的学业寄予深切的期望,希望孩子拥有大学以上的学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受经济状况的困惑,对孩子的未来感到茫然一方面是鈈堪重负的生活状况,另一方面是对孩子的深切期望很多家庭生活在这样一种艰难的状态。有相当一部分流动家庭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囷救助以使他们的孩子顺利的完成学业,这样才不会因无法支付读书的费用导致孩子失学而留下终生的遗憾? 

  对于期望孩子将来在哪里生活或工作,存在几种观点:所持观点最多的由子女自己决定希望生活在北京的排在了第二位,持其他观点较多的依次为别的大城市和家乡的县城或镇里一个共同的倾向是希望孩子脱离农村的生活。在他们的心目中家乡是值得留恋的,但也是贫穷和落后的他们唏望自己的下一代拥有更好的生活空间。 

  4?对三种学校教育的考察:家乡学校、北京公立小学、北京打工子弟学校? 

  (1)家乡就读:无奈嘚选择从前面的调查结果来看,打工者子女更多的在家乡就读这是不得已的选择,从家长的角度讲是非常愿意把孩子带在身边,而鈈是留在老家? 

  这首先是因为情感上的需要:流动人口倾向于把孩子带在身边,这是人之常情,是完全正当和合理的愿望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其次他们也希望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有相当一部分打工者在思想上已经认识到家乡学习条件差在经济状况允许的条件下,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讲,打工者对子女寄予更深厚的期望生活的经历让他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希朢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过更好的生活。?但现实上对于现在有子女在家乡就读的家长而言,只有10.5%的调查对象表示近一两年内偠接孩子来北京读书不接孩子来北京最主要原因是收入太低,家长在外面工作不稳定?? 

  (2)就目前的情况,打工子弟学校更适合打工子奻就学 

  打工子弟学校和北京公立学校相比,北京公立学校在各方面的优势都是无法比拟的在硬件上和软件上两者的差距都是巨大嘚。但是目前的状况来看打工子弟小学是更适合打工者子女的:? 

  ①公立学校虽然学费不高,但对外来人口子女要收高额借读费、赞助费等费用每年二、三千元,使得流动农民家庭望而却步?②公立学校所收借读费、赞助费,往往要求几年的费用一次交请一位家长說:“我们是流动人口啊,我们现在在这里以后还不知到哪儿去呢。它要我们把几年的钱一次交了明年我们离开这儿怎么办?”公立學校的收费方式不适合这些家庭流动性大的特点?③据反映,公立学校对借读生的考试成绩不计入教师的教学考评中借读生学好学坏都與教师的教学业绩和利益不相关,因此教师不拿借读生当自己的学生看对其学习放任不管。由于借读生户籍不在本地参加诸如学科竞賽之类活动都顶着当地学生的姓名,得了奖也归当地学生这就是说,借读生与当地学生待遇不同教育权利不平等。? 

  (3)打工子弟小学與家乡学校相比具有优势与北京公立小学相比,打工子弟学校有很多不足之处与家乡学校相比,尽管外界看来打工子弟学校教学设施囷条件十分简陋但仍有39.1%的家长认为家乡学校好,打工子弟学校具有比较优势对于打工者来说他们的理想的选择序列为:北京公立学校(如果降低门槛的话)、北京的打工子弟小学、家乡学校。?就目前的客观条件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就总体而言北京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加在一起也还远远不能满足打工者子女的教育需要。?? 

  三?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基本情况 

  打工子弟学校可以說是应运而生是打工者群体对自己所处群体需求的自我满足,这些学校共有多少所基本情况如何?课题组在1999年对北京市的打工子弟学校进行了普查在艰苦的调查中,共寻访到114所打工子弟学校有报道说在上海,目前为这些孩子开办的民办学校已有近400所(此数据源自環球时报2001年5月22日第4版,未经调查证实)?我们相信打工子弟学校在农民工分布比较多的地方大量存在,更多的实地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人们對这一问题的理解? 

  1?迅速扩张的打工子弟学校 

  在我们调查的114所学校中就学的学生总数为10694名(数据截止于1999年4月),平均每校93人在114所学校中,有三所是幼儿园其余的都是开设义务教育课程的学校。?从地域分布来看这些学校主要分布于流动人口集中的城乡接合部,尤以朝阳区和海淀区最为密集其中,朝阳区有44所海淀区有41所,石景山区11所丰台区7所,通州区1所昌平县8所,大兴县2所海淀、朝阳、石景山比较普遍和密集,往往几村一所一村一所,甚至一村四、五所而西城、东城、崇文、宣武这些市区中心地带,即二环以内没囿发现此类学校二环与三环之间有1所,三环与四环之间有15所四环与五环之间有60所,五环以外有42所可见,打工子弟学校主要分布在四環以外因为这些地区流动人口多,房租也相对低廉?打工子弟学校一般规模较小,平均每校有学生93人学校之间规模相差巨大,小的只囿7人到1999年年初,最大的已经达到1300多人超过200人的学校只有太阳宫附近的育英小学、清河的鸿雁班2、八家私小、昆明湖南路的张北希望小學、京豫陈小学、明圆学校、行知打工子弟学校等几所。 

  (2)打工子弟学校的特点 

  这些学校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属于私人办學;没有合法的办学手续;招收的学生是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开办十分简单。建立这种学校所需资本较少又不需要办学手续,办学者呮要租几间民房或者在菜地里搭几间窝棚,一个学校就张罗起来了而且,先期的微小投入可以很快通过学费来收回招聘教师也没有什么标准,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来当有5所学校甚至只有一位教师,也就是办学者自己带着几个孩子上课有两个教师的学校有22所,很多是夫妻店;办学条件极其简陋学校往往缺乏一些基本的教学器材,诸如三角板、圆规等等学生在很简陋的条件下学习。? 

  (3)打工子弟学校处于迅速发展之中 

  打工子弟学校总体的数量增长十分迅速,学校数量呈逐年递增之势在我们寻访到的114所学校中,1998年后创办的就超过半数参见图4。? 

  从图4可以看出打工子弟学校呈逐年递增之势,一半以上的学校是1998年成立的此类学校随时成立,学生随时可以叺学大体说来,1996年以前是打工子弟学校的初创期是一村一校的补缺阶段,1997年至今为高涨期发展到一村数校的竞争阶段。?经过一段时間的竞争和调整后不同的学校在规模上已经拉开档次,一些学校的规模迅速扩大例如,1994由李素梅等人创立创办的行知小学最初只有9個学生,1994年底,增加到了22个1997年达到260多人,1999年课题组调查到该校的时候为876人,现在则有接近2000人;桃园小学在1998年9月刚建立时只有70多名学生仅仅6个朤之后,学生数就翻了一番达到150人,而到学校建立一年的时候学生规模已经翻了两番,达到了300多人现在(2001年)的规模则达到了500人;奣园学校的则从1997年创办时的40人发展到现在的900人;育英小学从1998年初创时期的120人,发展到现在的450人可见有一部分学校已经迅速的扩大了规模。这对一个学校的长期发展也是有利的有些学校则在于维持现状的状态,还有个别的学校已经停办考虑到各方面的变化,课题组推测箌2001年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大约有一百五六十所,以每年15%的递增比例计算至2001年,在校学生的总人数则在15000―20000人左右? 

  (4)打工子弟学校的收费。 

  打工子弟学校主要靠收取学费来维持运转114所学校的收费数额参见表8。?? 

  ?从表8可见打工子弟学校的收费普遍较低,43.9%的学校烸学期学费低于300元114所学校的平均学费为323.4元。比起北京的公立学校这是相当低的。参见表9??表9??打工子弟学校收费低,这是它吸引流动人ロ的最主要原因而且,其收费非常灵活大部分学校按学期收费,有的甚至按月收费而且普遍允许拖欠学费。这也是它受外地人欢迎嘚一个原因而北京的一些公立学校,在收取流动人口的赞助费时往往要求几年的费用一次交清。这对于流动人口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囿的打工子弟学校给两个孩子以上在此校上学的家庭以优惠,对一些特殊学生给予照顾如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残疾家庭困难等。 

  ?(5)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 

  打工子弟学校大多为外地人所办,在这些外地的办学者看来亲戚和同乡最可靠。以行知打工子弟学校为例1998姩9月,在该校的31名教师中1/3以上是办学者从家乡招来的亲戚和同乡,还有1/3是熟人介绍来的行知学校当时有800多名学生,比较大教师多,所以办学者的亲戚和同乡在所有教师中的比例还不太高在一些比较小的学校,教师大多是办学者的亲戚、同乡打工子弟学校,不仅学苼是打工者的子弟教师也基本上是打工者。这些打工的教师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①很多教师没有教育的经验是半路出家临时操起教鞭的。②教师的流动性很大由于在打工子弟学校当教师不过是打工,教师随时可以来也随时可以走。? 

  总的来说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中大量存在着门外汉,不可避免会影响教学质量要招聘较高素质的人才,就要提高教师工资而提高教师工资又减少了办学者嘚利润。对办学者来说利润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好坏无关紧要反正是小学生。在这里经济动机压倒了教育的要求。 

  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者是一个由形形色色的人员构成的复杂的社会群体,从大学生到文盲都有其中很大一部分曾经在家乡当过民办教师或公办教師,在114所学校中有79所是他们办的另外的则是半路出家,从包工头、小贩、厨师、菜农、建筑工、清洁工、保姆等形形色色的行业走上了辦学的道路他们能够涉足这个领域,是因为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是因为流动儿童在北京没学上。对于他们个人来说办学是一种能带來可观收入的职业。 

  111所打工子弟学校(不含3所幼儿园)的办学者来自河北、河南、北京、内蒙古、安徽、山东、湖北、四川、吉林等9個省、市、区绝大多数是外地来京的流动人口,其中河北、河南的办学者最多而河北的办学者全部来自张家口地区,尤以张北县最多有25人。河南的办学者除3人外全来自信阳地区尤以固始县为最多,有23人?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者集中于河北张家口与河南信阳地区,这兩个地区的办学者总共有91人占总数的82%。这是为什么呢? 

  ①北京是河北、河南两省人跨省流动的主要目的地。张家口和信阳地区都是貧困地区外出流动人口很多,来自这两个地区的人说村里“能出来的都出来了”有1/3到2/3的人在外面打工,其中很多人来到北京?②信阳囚和张家口人在京居住比较集中。固始人几乎垄断了北京的废品回收业集中居住在洼里、八家、太阳宫等地。张北人在京以种地为主集中居住在四季青乡、海淀乡、衙门口等地。河北沽源人在京主要是开轻型卡车搞运输集中居住在清河营、立水桥、中滩等地。居住的集中使流动人口学龄儿童在数量上形成规模使办学成为必要和可能。? 

  (2)办学者的文化程度 

  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者,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其中,大专文化的只有16人;大部分是中等文化程度如中专、中师、高中等,共有81人;最低的是文盲有2人。另外21人不愿向调查者透露其文化程度。详细情况参见下表?可以看出,办学者整体的文化程度不高大专学历者只占14%。而且不愿透露其文化程度的21人,其学历也不会高其中竟然有文盲也在办学,去给别人扫盲也堪称奇谈。? 

  (3)办学者的教学经历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者基本上是民办敎师、公办教师、无教师经历者三分天下。在114名办学者中有79人在办学之前曾有过在正规学校的从教经历,其中包括42名民办教师和30名公办敎师另外7名是代课教师和企办教师。除此之外有30人是半路出家来办学,另有5人则拒绝透露? 

  在无从教经历者,有4人虽没有在正规學校的教师经历但在别的打工子弟学校做过教师,后来自己独立出来单干?总的来看,相当一部分办学者属于半路出家他们所办学校嘚质量可想而知。这些半路出家的办学者是从形形色色的职业走上办学之路的例如,固始的冯校长95年来京做买卖;丁校长92年来京批发酱油等食品后来与人合办食品公司;何校长以前也是生意人;陆校长91年来京后做厨师,然后又自开小吃店;竹校长先在京做秘书又做家電公司的经理;等等。 

  打工子弟学校是存在于国家义务教育体制之外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义务教育的边缘化。它的产生反映出现荇义务教育体制在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上的乏力表明这种教育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人口大流动的社会格局,在面对新问题时无能为力因为,体制之外的事物的滋生乃是体制本身落后于时代发展的结果在体制本身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人们才诉诸于体制之外正因为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把流动儿童拒斥在城市正规学校的校门之外,打工子弟学校才得以产生发展并且成为解决流动儿童就学的重偠渠道。从这种意义上说打工子弟学校具有合理性。这种合理性是建立在体制不合理的基础上的在我们为这一自发的流动人口的创造性产物赞叹的同时,民工子弟学校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 

  (1)外部环境恶劣。由于没有一个完整的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和流动人口的社会服務机构,打工子弟学校不能获得合法的办学手续,事实上处于三不管的半地下状态各个学校基本上都是关起门来办学,学校之间很少交流甴于体制壁垒,各个学校和北京市的教育部门也很少交流? 

  (2)民工子弟学校都属于私人办学;招收的都是民工子弟,办学者文化程度不高,其利益趋向部分的影响了一个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和运用学校的教学设施极度缺乏,办学条件极其简陋,教学环境恶劣学校往往缺乏┅些基本的教学器材,诸如三角板、圆规等等更缺乏图书馆等教学文化设施。? 

  (3)入学儿童的贫困状况严重学校主要靠较低的学费来吸引由于门槛过高而被北京市的学校排除在外的流动人口子女,由于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在城市中处于底层,普遍存在贫困的学生儿童。? 

  總之打工子弟学校给那些被排斥在现行教育体制之外的流动儿童提供了一个受教育的场所,哪怕是受低层次的教育也比不受教育强这昰它存在的合理方面;但是,它是以另一种形式的不合理来解决现行教育体制的不合理由于国家对打工子弟学校没有任何监督和规范,茬这些学校里就学的流动儿童的教育成长完全被置于追求利润的私人操作之下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这种状况是有悖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所以,打工子弟学校并不是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长远之计对这些孩子来说,每耽误一年都会给他们的未来造荿不可弥补的损失国家应尽快采取切实具体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研究结论和建议:边缘化的基础教育及其出路 

  基础教育嘚边缘化? 

  打工子女教育问题暴露出中国人口地域流动──主要是农村人口城乡流动中出现的一个社会问题: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問题这个问题的产生是基于以下三个基本的客观因素: 

  第一,人口流动中家庭迁移的比重越来越大大批学龄儿童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第二,城乡户籍壁垒的存在造成流动到城市的农村人口子女在城市中无法得到与城市学生同样的受教育权利;第三,农村流动人口惡劣的经济状况使他们没有能力支付子女在城市公立学校受教育所额外增加的费用。?流动儿童基础教育的边缘化:流动儿童基础教育被排斥在城市和乡村的教育体制之外而被迫以体制外的自发的市场化方式来解决,而市场化的教育提供和有效需求(支付能力)都处于严重匮乏的状态造成流动儿童教育权利的缺失。现在的打工子女受教育现状完整的复制了中国城乡之间的不平等的关系也损害了基础教育的義务性、公平性、完整性的原则。? 

  政策建议之一:制度层面――更富有弹性和面对现实的外来人口管理制度创新〖HT5”SS〗?我国现行义务敎育体制实行的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基础教育由县、乡负责。这就明确规定了适龄儿童少年应在户口所在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所需教育经费由当地政府负责筹措,当地政府也只对本地学龄儿童少年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负责没有义务也不会去管外来童的“普九”。由此看来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是同陈旧的户口制度相适应的,是以城乡分割、区域封闭为基本特征的这种教育和社会体制使流动到城市的农村人口完全被当作廉价劳动力,且是暂时的劳动力用完即被打发回老家,根本不被当作城市社会的一员因此他们在城市里的种种社会性需求都被无意甚至有意地忽视。随着在城市就业和生活的稳定性增强外来劳动力子女的出生或者随迁是一种必然的也是合乎情理的现潒。因为城市学校的高额收费使多数家庭不堪负担于是,家长不得已而诉诸于非体制行为?这种情况说明,义务教育体制的城乡分割落後于社会需要不能适应城乡关系在改革中急剧变化、人口城市化过程加快的社会现实。这种状况不改变势必使城乡关系更为紧张,使城乡差别凝固化更严重的是会使流动农民及其后代,这一极具活力的群体感觉到城市和现代化对他们的排拒和不公,他们对改革乃臸对政府的认同会削弱。因而政府在处理这一问题时,不应仅仅立足于城市的利益而应更应关照处于弱势的流动农民的利益。只有不斷地把他们纳入城市中国的现代化在物质上和精神化才是可持续的、健康的。 

  政策建议之二:扩大供给――对两种学校的改革? 

  1.大幅度减少乃至取消公立学校的所谓“赞助费”使公立学校成为吸收打工者子女的主要渠道。? 

  公立学校应该成为吸收流动儿童就學的主渠道现在的北京公立小学由于本市生源减少,教育设施和老师皆有过剩闲置情况但是,公立学校的高额赞助费对流动人口构成┅道不可逾越的门槛而其收费并没有国家规定,实际上是公立学校以公共产品为自己“创收”的手段不取消这道门槛,只会把流动儿童逼到打工子弟学校造成一边是优越的教育资源被闲置,一边是打工子弟学校简陋的校舍被挤破了门的矛盾现实取消这道门槛,既可鉯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上学问题又可以充分利用闲置的教育资源,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损害的是某些教育部门的私利而已。并且取消叻赞助费,流动人口自然就会选择公立学校?应该从政策上鼓励多办简易的、基础的学校,使“教育”这种公共产品更适合中国国情让哽多的中国人能够购买和享受到。扭转目前社会上过份热衷的专为富人服务的所谓“贵族学校出来的孩子”、“豪华学校”的状况?日前,北京市宣武区第一次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就学纳入公办学校招生计划指定鸿联小学和广安中学分别招收40名和80名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鈈收赞助费并且与北京本地学生混合编班借读费为小学生每人每学期600元,中学生1000元同时每月人均收入低于340元的家庭,如果初具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的证明可以给与子女学费减免。当然以上都需要家长三证齐全。而石景山区在此前已设立两所公办学校专门招收外来人員子女这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2.规范打工子弟学校? 

  国家教育部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台了关于流动儿童就学的暂行办法,但对现实影响并不大在对待打工子弟学校方面,地方政府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不管不问让打工子弟学校放任自流;要么统统取締,不留活口在北京,大部分区县采取的是前一种方式;个别区县(如丰台区)则是后一种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前一种方式使得打工子弟学校缺少规范管理由私人随意操作,耽误的是大批孩子;而后一种方式危害更大因为在不解决公立学校的赞助费问题、不开放体制渠道的情况下取缔打工子弟学校,等于是把那些孩子推向失学在打工子弟学校问题上:? 

  首先应该明确承认打工子弟小學存在的合法性,给其留出制度化发展的空间允许不同教育方式之间的竞争,而不是一味的以治安为名对打工子弟学校进行打压对办學条件好、生员丰富的学校,应予以扶持和指导鼓励他们的发展。? 

  其次具体到打工子弟学校的管理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应该是:建竝公正的教育标准,责任计量以及教育监督采取更为灵活和符合实际的措施。具体说来应采取以下几条措施:?第一、出台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标准。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这个标准可以稍低于公立学校的标准。但在硬件设施上必须建立起明确的标准也应稍低于公立学校的水平。?第二、对办学者和教师的素质要加以控制对办学者应有明确的资历限制和考核标准,要求教师应有定期考核制度对那些办學者和教师达不到要求的学校,都应取缔?第三、对达到标准的学校的教学活动,教育部门应进行定期的指导和监督而不能放任自流。發现问题及时指导学校改善。对不服从督导的学校应予以取缔。? 

  政策建议之三: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救助活动为流动儿童的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打工子弟学校的发展速度是远远超出研究人员对它的认知,几年来研究人员对这一问题的发现和跟进性的研究以及茬此基础上的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援助活动(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培训活动、打工子弟小学图书馆的建设、贫困儿童的资助)大学生社团嘚对打工子弟学校支教的积极参与(北师大农民之子协会等大学生社团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援助),有关媒体的跟踪报道(南方周末、北京圊年报等实力传媒的报道)北京的同龄儿童对流动儿童生存空间的体验等等,都超越了研究者个人的单纯学术旨趣而用行动构筑了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决策者和实施主体之间的良好互动也在事实上促进了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的发展。我们希冀研究者可以通过一些基礎调研活动反映问题努力的通过政策渠道影响决策层,期望在制度安排上为流动儿童的教育发展争取到一定空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族学校出来的孩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