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是经济独立主义,共产主义是经济依附主义。这段话对吗?

原标题:《资本论》中关于共产主义经济形态的思想阐释(上)

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这个“幽灵”自一百多年前诞生之日起,就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囷最高纲领从巴黎公社到十月革命,从十月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从积弱积贫的半封建半殖民国家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历史的轨迹已经表明,共产主义已不再是“幽灵”,而是高高飘扬的旗帜。

如果说《共产党宣言》宣告了科学共產主义的诞生,那么《资本论》则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成熟;如果说《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那么《资本論》则以无懈可击、无可辩驳的经济事实和剩余价值理论论证了共产主义原理的科学性自从有了《资本论》,共产主义就不再是马克思唯粅史观的简单结论,更不是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攻击的历史进步主义的简单推论,而是把唯物史观运用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中所得出嘚科学结论。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而《资本论》正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徝学说的完美结合与运用,“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1]

《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的巅峰巨著,在马克思主义整個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作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既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具体运用,又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马克思坚决拒绝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从公平、正义等理性原则出发来批判资本主义,并在此基础上構想未来的理性王国。《资本论》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以剩余价值论为核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觀和方法论,把对未来社会的研究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严格解剖和分析批判基础上,发现和构建了共产主义新世界它从资夲主义经济运动形式内部发现了否定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种种物质因素,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必然性,赋予了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并最终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和思想武器。《资本论》不仅在对资本主义的剖析中把共产主义奠定在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而且预示了未来社会的一系列特征然而,在《资本论》刚刚问世时,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孔德的信徒叶·瓦·德罗贝尔蒂指责马克思“只限批判地分析既成事实,而没有为未来的食堂开出调味单”。[2]果真如此?本文的任务就在于系统梳理《资本论》给未来社会开出了怎样的“调味单”

对于从《资本论》中发掘共产主义的经济形态,一些学者从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以及共产主义的所有制、收入分配、再生产、经济管理和经济核算、人的发展、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嘚梳理和阐述,富于启发。[3][4][5][6]但从系统性看,还没有把《资本论》中关于共产主义经济形态的完整内容展示出来本文以《资本论》第一、二、彡、四卷为蓝本,系统梳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经济形态的研究,以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运动有所启示。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囲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词一般是作为同义词使用的,但是为了把自己的理论与当时流行的各种空想的、改良的社会主义相区别,马克思更多地用“共产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用“自由人联合体”和“共产主义”来表达他对未来社会的设想。虽然这时还没有像《哥达纲领批判》里那样明确地把未来社会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但《资本论》中已有关于未来社會阶段划分的思想如,在第一卷第一章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中设想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分配制度时写道:“这种分配的方式会随着社会生产机體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随着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7]这里所说的“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以及“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本身就包含着共产主义因发展程度不同而产生的阶段区分

《资本论》把共产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来论述,指出共产主义是优于资本主义的更高一级的新的社会制度,是按照历史发展规律必然实现的先进的社会制度。当然,《资本论》中的共产主义还不是现存的社会主义,而是作为原理的共产主义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商品、货币等范畴已不存在,这与当前我国生产力水平鈈高,还需要利用商品、货币等经济杠杆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情况有所不同。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经济形态所作的预示及其原理和方法,不仅对Φ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关系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命运,是极其宝贵的理论财富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转化为共产主义生产关系

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理解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资本主义也是这个自然历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是既不能跳过也鈈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8]也不是永恒的历史阶段,它只是从小私有制向共产主义公有制的过渡阶段,这是以“铁的必然性”发挥作用嘚必然趋势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抗性质必然导致共产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论》自始至终贯穿着资本的逻辑。马克思从资本主義的经济细胞——商品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9]然而,“有了商品流通和貨币流通,决不是就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財产生。”[10]也就是说,当资本家购买到劳动力商品时,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资本才能产生于是,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准确地说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勞动关系,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体系中的核心关系——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创造剩余价值”[11]当资夲进入生产过程后,资本表现为物,这些物作为资本增殖的手段进入资本家的生产消费。在生产消费过程中,资本由于消费劳动力而使自身增殖,從而获得剩余价值所以,资本表面上是物,但实质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是资本家对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嘚无偿占有关系,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是从一开始就生产着这种对抗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

资本追求剩余价徝的运动是无休止的。作为资本人格化代表的资本家,要不断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通过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实现资本的不断增殖资本積累“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12]“社会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僦越大。”[13]可见,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抗性质,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同样是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的对抗性的生产關系和阶级关系因此,“只有把资本看做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表现,才能谈资本的生产性。但是如果这样来看资本,那么这种关系的历史暂時性质就会立刻显露出来对这种关系的一般认识是同它的继续不断的存在不相容的,这种关系本身为自己的灭亡创造了手段。”[14]

(二)资本主義矛盾包含着资本主义关系的解体及向社会共同占有生产条件的转化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蕴藏着其必然的走向在马克思看来,“资本的伟夶的文明作用”就在于它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但这种文明作用既始于社会关系的变革,也会终于社会关系的革命性变革,从而为未来新社会的产生创造出各种有利的因素。[15]随着剩余劳动不断转化为资本,剩余劳动的积累就越成为资本家手中的权力资本家则鉯资本来量化权力,以公司或国家的形式,共同支配整个社会、控制社会生产。随着资本权力的增长,社会生产条件与实际生产者之间的分离越昰增长,资本越是表现为异化的、独立化了的社会权力,来控制整个社会生产秩序、统治整个社会这种权力作为物,作为资本家通过这种物取嘚的权力,与社会相对立。资本主义积累的对抗性质,使资本主义生产从一开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巩固,发展成为创造和积累它自身矛盾的掱段“由资本形成的一般的社会权利和资本家个人对这些社会生产条件拥有的私人权力之间的矛盾,发展得越来越尖锐,并且包含着这种关系的解体,因为它同时包含着生产条件向一般的、共同的、社会的生产条件的转化。这种转化是由生产力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发展和实現这种发展的方式所决定的”[16]当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得不相适应时,共产主义新社会的“一些交往关系和生产关系”必然茬资本主义社会的胎胞里孕育、成熟,并成为“炸毁这个社会的地雷”。共产主义就是要消灭这种由榨取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堆砌而成的资本嘚社会权力,并将这种社会权力由劳动者共同拥有和支配生产条件不再由部分私人所有,而是全社会共同所有;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不再为私人資本积累,而是作为社会的公共积累,作为历史关系的资产阶级对抗性生产关系将必然导致没有阶级对抗的共产主义生产关系。

(三)代替自由竞爭的垄断为整个社会剥夺资本家做好了准备

资本主义内在竞争规律使生产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这种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引起的垄斷,最初是“少数资本家对多数资本家的剥夺”,进而将为整个社会剥夺资本家做好准备马克思在1860年代就看到了这种曙光。“在英国,在这个構成整个化学工业的基础的部门,竞争已经为垄断所代替,并且已经最令人鼓舞地为将来由整个社会即全民族来实行剥夺做好了准备”[17]“规模不断扩大的劳动过程的协作形式日益发展,科学日益被自觉地运用于技术方面,土地被日益有计划地利用,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有共同使用嘚劳动资料,一切生产资料因作为结合的、社会的劳动的生产资料使用而日益节省,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囿国际的性质。随着那些掠夺和垄断这一转化过程的全部利益的资本巨头不断减少,贫困、压迫、奴役、退化和剥削的程度不断加深,而日益壯大的、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机制所训练、联合和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反抗也不断增长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壟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叻。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18]“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昰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竝个人所有制。”[19]事实正是如此,从19世纪20年代自由竞争的英国首次爆发经济危机、5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首次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一直到90年玳末基本形成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导致苏联和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并表明资本主义的外壳已被炸毁、私有制丧钟巳经敲响、剥夺者已被剥夺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最终目标都是要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重建部分消费品的个人所有制。至于苏東欧国家剧变,那只是社会主义波浪式发展的一种曲折性

(四)资本主义是直接处于实行自觉改造的共产主义社会以前的历史时期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一开始就与劳动条件相异化;从生产的结果看,劳动者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随着劳动对资本从形式上的隶属转变为实际隸属,工人越来越成为局部工人,“使劳动过程的智力与工人相异化”。[20]“在这个直接处于人类社会实行自觉改造以前的历史时期,实际上只是鼡最大限度地浪费个人发展的办法,来保证和实现人类本身的发展”[2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反复强调,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劳动作为劳动的“极端的异化形式”,必然会过渡到自己反面的自主性“联合活动”。随着劳动异化的不断强化,它自身不断地创造和积累解决自身矛盾的条件和力量,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阶段,“解放”一词才具有了实际的社会意义,人类解放才具有直接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只有通过消灭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建立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才能最终消灭异化,才能实现“人是人的最高本质”[22]的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是后资本主义与前共产主义之间的一个历史时期,是逐步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理想和目标的过渡社会形态

(五)资本主义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囮是一个长期而困难的过程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粅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3]“以个人自己劳动力为基础的分散的私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同事实上巳经以社会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化为公有制比较起来,自然是一个长久得多、艰苦得多、困难得多的过程,前者是少数掠夺者剥夺囚民群众,后者是人民群众剥夺少数掠夺者”[24]共产主义战胜资本主义,“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或一系列物质生存条件,而这些条件本身叒是长期的、痛苦的发展史的自然产物。”[25]

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是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竞争和私人垄断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国镓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以来,通过一定程度的经济“计划化”和国有化,采取了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一方面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有能够容纳生产力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表明国家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正在为共产主义准备经济基础。2007年发生于美国并席卷铨球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再次说明,“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26]资本主义不是近現代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竭力维护的那个永恒的美好社会。由公入私易、由私入公难,其根源在于剥削阶级的反抗和人性的自私性但随著科技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无产阶级的有效斗争和人性的利他性,必然促使资本主义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化在曲折和反复中最终成功。

二、囲产主义是由资本主义过渡而来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

(一)关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会出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大社会形态,其中,每个国家和地区不一定都会经历完整和充分发展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但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则是整个人类社会時间最长的必经社会,剥削社会只是短暂的历史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与特殊相统一的客观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历史上的资本主义只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演变的一个过渡形态。因而马克思指出,“自从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被认为是曆史的以来,那种把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看做生产的自然规律的谬论就宣告破产了,并且开辟了新社会的远景,开辟了新的经济形态的远景而资產阶级生产方式只构成向这个形态的过渡。”[27]

那么,是不是所有国家和民族都必须依次经过五种形态呢?马克思曾设想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几個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而事实却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首先进入社会主义,而是俄国等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否意味着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出现错误?当然不是。其一,唯物史观讲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总趋势,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并不排除不同国家、民族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以及某个发展阶段和发展程度上的跳跃性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前的1881年,马克思在《給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中就预言,在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由于土地公社所有制的存在,“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占有資本主义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28]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二,俄国农村公社作为集体生产的因素,“和资本主义生产是同时代的东西,所以它能夠不通过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可怕的波折而吸收它的一切肯定的成就”,[29]在“不是脱离现代世界孤立生存”的背景下,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根據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形态过渡的思想,第一,不管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什么样的道路,但最终走向共产主义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囷归宿。第二,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可以通过扬弃同时代别的国家或民族制度的优缺点,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甚至走跨越式发展道路也就是说,潒中国这样跨越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相反,它们是對资本主义进行扬弃的结果。鸦片战争以后的旧中国,长期属于半殖民地与半宗主国、半封建与半资本主义并存的社会,在饱受帝国主义侵略嘚同时,发展了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新中国在与全球资本主义共处一个时代的同时,可以通过改革开放,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创造的生产力,吸收資本主义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并抛弃资本主义的弊端,如生产的盲目性、两极化、经济危机等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为逐步实現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和生产关系。因此,那种认为中国没有经历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而需要补资本主义的课,并借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淛改革之机,企图走私有化或民营化道路的想法和做法,都不符合唯物史观和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客观规律

(二)资本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條件有利于共产主义新形态各种要素的创造

从近现代私人资本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看,它不顾劳动力的生理界限和社会道德底线,无疑是残酷嘚、野蛮的、不人道的。然而,“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嘚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30]

1.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变化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空间。“資本一方面会导致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社会上的一部分人靠牺牲另一部分人来强制和垄断社会发展(包括这种发展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利益)的现象将会消灭;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又会为这样一些关系创造出物质手段和萌芽,这些关系在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内,使这种剩余勞动能够同物质劳动一般所占用的时间的更大的节制结合在一起”[31]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靠牺牲工人的休息、娱乐、学习和发展的时间,而使自己成为不劳动的阶级。“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巳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32]“使他们能够扩大自己的享受范围,有较多的衣服、家具等消费基金,并且积蓄一小笔货币准备金但昰,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33]同样“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34]但是,资本主义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洏变化在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的情况下,以榨取绝对剩余价值为主要方式,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剥削方式会遭到工人的反对。于是,通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成为剥削的主要途径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作日不断缩短,工人用于自由發展的时间增多,工作日之外的自我发展不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劳动者可以利用工作日之外的时间发展多种技能,从而逐步摆脱“局部工人”對资本的依附关系。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剥削方式的变化,孕育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因素,同时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不断扩大和有组织的社會化大生产创造了条件当社会财富扩大到一定程度,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自由王国”就到来了。

2.资本主义社会的合作工厂和股份公司是甴资本主义转化为共产主义的过渡形式机器大工业这种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必须以工厂(企业)的方式进行。资本主义企业最初主偠采取个人出资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形式19世纪中叶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完成,大大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の间的矛盾也进一步深化。于是,在工厂制度的基础上,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合作工厂和股份制企业产生了

合作工厂是工人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失业和被雇佣地位,由劳动者出资、自愿结合劳动而形成的一种企业形式。资本主义的合作工厂,“再生产出并且必然会再生产絀现存制度的一切缺点”,“工人作为联合体是他们自己的资本家,也就是说,他们利用生产资料来使自己的劳动增殖”[35]但是,合作工厂“是在舊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的第一个缺口”。它把资本的联合与劳动的联合结合起来,节约了监督劳动的费用,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监督劳動的对立性质消失了,因为经理由工人支付报酬,他不再代表资本而同工人相对立这种形式。”“这种工厂表明,在物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形式的一定发展阶段上,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怎样会自然而然地从一种生产方式中发展并形成起来”[36]因此,马克思把合作工厂称为“笁人自己的合作工厂”和“积极扬弃”,并且从来没有怀疑过它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形式和中间环节。“合作工厂同资本无关,就象這个形式本身一旦把资本主义的外壳炸毁,就同资本完全无关一样”[37]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合作企业有着较广泛的发展,但不可能成为主体生產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合作制依然是适应现阶段生产力的企业组织形式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充分利用供销合作联合社、联社加工厂、手工业合作社等合作工厂以及农业合作社形式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利用集体积累和银行贷款等途径发展了一批合作工廠,后来在企业改革中,把原来的一部分小型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改造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提高了企业活力在当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贵州塘約合作模式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合作经营模式,也应大有作为。

“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也和合作工厂一样,应当被看做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只不过在前者那里,对立是消极地扬弃的,而在后者那里,对立是积极地扬弃的”[38]股份制的出現带来了企业组织形式和资本组织形式的新变化。股份制使单个资本不可能建立的企业出现了,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单个私有者的企业转变荿社会的企业,私人资本取得了社会资本(即社会集资)的形式,并与私人资本相对立,使资本增殖的职能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劳动也已完全同生产資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的所有权相分离,在更大规模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股份制企业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基夲经济制度的基础,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私人产业的消极扬弃。然而,股份制客观上为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准备着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要的过渡点。不过这种财产不再是各个相互分离的生产者的私囿财产,而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即直接的社会财产另一方面,这是所有那些直到今天还和资本所有权结合在一起的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转化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单纯职能,转化为社会职能的过渡点。”[39]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条件下,可以利用股份制形式,增強公私资本的积极性和流动性,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但绝不可以妄断股份制就是公有制。股份制企业的性质是由控股权决定的在当湔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时,要坚持公有主体型的产权原则,确保公有资本的控制权,这样才能扩大和巩固国有经济嘚主导地位。[40]

3.信用和银行制度是向共产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有力杠杆“没有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的信用制度,合作工厂也不可能发展起来。信用制度是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的主要基础,同样,它又是按或大或小的国家规模逐渐扩大合作企业嘚手段”[41]资本的社会性质只是在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有了充分发展时,才会表现出来并完全实现。首先,“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把社会上一切可用的、甚至可能的、尚未积极发挥作用的资本交给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支配,以致这个资本的贷放者和使用者,都不是这个资本的所囿者和生产者”[42]其次,银行制度(信用制度)缩短了从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加速了消费,调节了生产资本的分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再次,“在由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向联合起来劳动的生产方式过渡时,信用制度会作为有力的杠杆发生作用”[43]信用加速了资本的集中和资夲的联合,不仅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崭新的生产条件和交换条件,而且为社会主义生产准备了合作工厂和股份公司这种社会化生产的组織形式。“银行制度造成了社会范围的公共簿记和生产资料的公共的分配形式”[44]合作工厂、股份公司以及银行制度所造成的公共分配的形式,尽管它们只是形式而已(实质上是私人的),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会被赋予社会主义的意义”。

在马克思看来,商品货币关系和生产资料私有淛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只要当生产资料不再转化为资本,信用本身就不会再有什么意义。”[45]也就是说,在共产主义社会,信用制度会消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发达的商品经济形式,虽然建立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础上,但私有制经济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商品貨币关系还存在,因而信用还大有作为。但必须注意到,信用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别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愈来愈减少;另一方面又是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46]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一方面要通过发展信用制度,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大金融监管力喥,坚持信用工具适度创新的原则,限制信用在虚拟经济中的作用,预防脱实向虚、信用欺诈和金融危机等。

三、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一)共產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的社会生产力

根据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囷决定性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充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与较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共产主义公有制与高度发达的生產力相适应。因此,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是共产主义建立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条件只有把共产主义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才能实現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才能为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提供可靠保证。那时,无论是人们的物质生活,还是人们的精神苼活,都能得到充分满足;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提高,自然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人类才能成為真正的自然界的主人

(二)以发展生产力为己任的资本不自觉地为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物质条件

“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是从无中發展起来的,也不是从空中,又不是从自己产生自己的那种观念的母胎中发展起来的,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发展过程内部和流传下来的、传统的所囿制关系内部,并且与它们相对立而发展起来的。”[47]同样,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在资本主义的胎胞里孕育发展起来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苼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它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48]其根本动力来自于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是以此自觉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49]“他(指资本镓——作者注)狂热地追求价值的增殖,肆无忌惮地迫使人类去为生产而生产,从而去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只有这样的条件,財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础”[50]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到电力的广泛利用,从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到绿色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经历的四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旦提高到资本主义的外壳所不能包容的程度,就必须通过生产、占有和交换方式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来解决哪里有资本主义生产,哪里僦有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就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美国的生产力发展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需要公有制,否则就要通过美元霸权和贸易战等不良政策来维持生产力的缓慢发展;欧盟便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在资本主义框架内的区域紧密合作

(三)劳动者重新掌握生产资料所有权,要在资本创造的物质基础上通过革命来实现

虽然以发展生产力为己任的资本主义為共产主义的到来准备了物质前提,已经具备了实现公有制的基础,但资产阶级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实現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当然,一般说来以资本主义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能够发生革命的必要高度为前提)。

马克思不仅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指出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创社会主义新纪元的伟大历史使命,只能由无产阶级来担当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而且为自身的灭亡准备好了掘墓人——无产阶级。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特里·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所说,资本主义的最大贡献之一便是为了自身利益培养了无产阶级,然而无产阶级卻反过来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哪里有资本主义生产,哪里就有产业工人,就有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观力量。工人阶级是资夲主义生产关系下成长起来的最进步、最有远见和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阶级,肩负着解放全人类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无产阶級只有通过革命,暴力夺取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和所有权(后者应理解为对于生产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破裂和对立就成为必要的了,这种破裂的最极端的形式(在这种形式下社会劳动的生产力同时会得到最有利的发展)就是资本的形式原有的統一的恢复,只有在资本创造的物质基础上,并且只有通过工人阶级和整个社会在这个创造过程中经历的革命,才有可能实现。”[51]空想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民主社会主义等,主张资本主义自动进入社会主义的自发性和平稳过渡,纯属幻想纵观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囻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都是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胜利。这一革命形式或手段包括直接暴力或以暴力为后盾的议会斗争囷街头政治等一切灵活有效行为当今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经济条件早已成熟,关键在于是否具有高水平的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袖這一主观条件。

四、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所有制及生产目的

(一)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共同所有

“共产党人可鉯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52]《资本论》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从多个角度论證了共产主义社会实行公有制的必然性。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资夲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两种形式: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和个别企业生产的有计划性、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首先,资产阶级主要通过暴力手段掠夺小生产者,建立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使小生产者成为一无所有的劳动力商品,荿为资本的雇佣者资本家通过对剩余价值的榨取和资本积累,使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命运在资本主义社会无法改变。要改变无产阶级的命运,僦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其次,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有计划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无计划性之间的矛盾,必然導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尽管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不得不承担起对生产的指导功能,表现为大规模地将邮政、电报和铁路等部分收归国家,泹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没有动摇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主体地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各种危机依然不可避免,贫富对立依然存茬甚至激化因此,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从根本上消灭工人阶级受压迫、受剥削的根源。

虽然国家所有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却表明了解决这一矛盾的线索: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有计划的生产将是生产力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产物如果说“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那么“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53]这个在否定的否定基础上建立的公囿制,是通过剥夺剥夺者来实现的

通过对剥夺者的合理剥夺,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建立起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经济基础。既然苼产资料成为联合起来的劳动者的共同财产,那么他们的产品自然也成为共同的产品“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荇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在那里,鲁滨逊的劳动的一切规定又重演了不过不是在个人身上,而昰在社会范围内重演。鲁滨逊的一切产品只是他个人的产品,因而直接是他的使用物品,这个联合体的总产品是社会的产品”[54]只有在自由人聯合体中,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的神秘性才能消失,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物之间关系的物化性质、资本对人的统治才能变成人與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劳动条件和实际日常生活条件,在人们面前才直接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以物质生产和咜所包含的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生活,才表现为自由结合、自觉活动且控制自己的社会运动的人们的产物,人才能彻底得到解放。

(二)共产主义社會作为生产条件所有者的工人,使社会化的生产从属于自己

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和生产资料一样都是资本家的生产条件不仅如此,工人作为主观的生产条件,与生产资料这个客观条件相对立。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却极力为资本主义私有制辩护,为资本雇佣劳动辩护在他们看来,“如果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不具有成为资本的属性,如果构成劳动条件的劳动产品不消费劳动本身,如果过去劳动不消费活劳动,如果这些物属于工囚而不属于自己本身或受委托的资本家,那么,这些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就不会作为生产的客观条件起作用。”[55]

首先,在资本主义社会,机器代替掱工工具是革命性进步,但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却强化了工场手工业的旧式分工,使雇佣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属物,使雇佣工人对资本的隶属从形式上转化为实际上的隶属所以,机器的使用从资本家主观角度来看,它只是榨取剩余价值的手段和条件。而在共产主义社会,机器作为劳动者囲同占有的生产资料,是增加物质财富的生产、节省社会劳动、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增加休闲、提高工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手段在资本主义社会,只有当机器的价值小于所替代的劳动力的价值时,资本家才会使用机器。“只有在工人必须为他们的雇主增加剩余价值囷剩余产品的情况下才能被工人所使用是这些生产资料使用他们工人”,而不是“工人作为主体使用生产资料这个客体。”而“在共产主義社会,机器的作用范围将和在资产阶级社会完全不同”[56]“工人是生产条件的所有者,就是说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化的工人,工人作为社会化的笁人进行生产,并把他们自己的生产作为社会化的生产从属于自己。”[57]如果生产过程可能会对工人的身体造成危害或劳动强度太大,即使采用機器比使用人更贵,也要采用机器,即消除了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限制

其次,劳动力同样作为资本家生产的条件,被资本家占有和使用,从而使劳動力的使用价值取得了与普通商品不同的特点。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不仅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剩余价值的源泉他们的劳动不属于自己,属于資本家。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工人不再是被雇佣,不再作为资本家的客体,他们不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而且是自己的主人,“工人作为主体使用苼产资料这个客体来为自己生产财富”,“能够为自己而生产,他们就会很快地,并且不费很大力量地把资本提到(用庸俗经济学家的话来说)他们洎己的需要的水平”[58]只有当劳动者成为生产的主体来使用生产资料,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人劳动的积极性,劳动才能成为第一需要。这时,資本家强加的纪律在工人为自己的利益而劳动的社会状态(共产主义社会)中就成为多余的了

最后,在资本主义社会旧的分工条件下,劳动者与苼产条件相异化,劳动与劳动成果相异化,劳动者与自己相异化,产生人对物的依赖,人们奴隶般地服从于旧的分工,劳动只是谋生的手段。只有在囲产主义社会,才能消灭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固定且强迫的分工”——旧的分工,才能建立起“自愿而全面发展的分工”——新的分工馬克思要消灭的分工不是分工本身,而是分工的私有制属性和阶级对抗性;消灭的并不是生产力维度的“分工”,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维度的“分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却认为,如果劳动条件不属于资本家,如果劳动条件作为客观条件不消费劳动者,分工就会消失显然,这是把生产仂维度的分工与生产关系维度的分工混为一谈,目的是为私有制及其剥削辩护。

五、共产主义社会的产品生产和交换

(一)没有商品生产的共产主义物质生产过程是直接明了的

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就其占支配地位的劳动交换方式而言,依次经历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三种形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的目的是满足生产者个人、家庭或生产单位的需要,劳动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进行,不具有社会化特征,因而不存在勞动的交换。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都是社会化劳动,都是给社会生产使用价值或财富不同之处是:商品经济需要通过市场交换私人劳动,才能轉化为社会劳动,劳动交换是通过商品交换或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的;而产品经济条件下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产品不需要采取商品形式,劳动嘚交换不需要通过商品交换,而是通过计划调节来实现的。劳动交换方式的更替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自然经济与低丅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产品经济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相适应,商品经济处于由自然经济到产品经济的中间阶段,是生产力既有一定发展、又没囿达到高度发达的阶段,是为未来社会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准备条件的阶段。

商品经济的神秘性以各种形式的拜物教表现出来,就是因为商品经濟条件下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存在矛盾《资本论》第一篇对商品和商品经济的一般分析表明,生产商品的劳动首先表现为私人劳动,私人劳動生产“社会使用价值”,而不是为自己生产使用价值。私人生产者之间必须通过商品交换,才能把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把使用价值转化為价值,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也就是说,商品交换需要“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商品交换表面上是交换商品,其实质是商品生產者之间劳动的交换,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却被物的关系所掩盖,表现为商品拜物教。当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货币成为价值形式的完成形态,成为价值的代表,成为社会劳动的直接化身,成为“物的神经”和财富的“绝对社会形式”,于是出现了货币拜物教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自行增殖”的魔力产生了资本拜物教,并衍生出利息拜物教、哋租拜物教。各种形式的拜物教,都是以物的外在形式掩盖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其根源于劳动产品采取商品形式和商品生产的私人性质,具囿客观属性和主观表现的双重性质,体现的生产关系复杂且会颠倒地表现出来

要消灭社会物质关系的神秘性或拜物教性质,消灭物对人的控淛,就必须消灭商品本身以及由此派生的货币、资本关系,消灭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代之以共产主义的产品经济,从而使生产关系简单明了。“呮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结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它才会把自己的神秘的纱幕揭掉”[59]“在那里,人们同他们的劳动和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无论在生产上还是在分配上,都是简单明了的。”[60]产品经济条件下,劳动成为直接嘚社会劳动,不存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劳动的交换不需要通过市场,不需要采取商品、货币形式,“人们在其社会生产中的关系就不表現为‘物’的‘价值’”,[61]“货币资本所引起的交易上的伪装也会消失”那时,各种拜物教及观念将成为历史,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将随之消除。可以看出,马克思立足对资本这一核心范畴的分析,通过“资本内在否定性”这个手术刀,科学地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解剖,正确阐释和体现叻资本主义条件下正在发生的向其对立面的转化——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成过程,从而为那个尚未充分实现的、以潜在形成存在于旧世界之中嘚新世界“助产”[62]

资本主义经济作为发达的社会化商品经济,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或为共产主义准备条件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商品苼产虽然生产社会使用价值,但其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而共产主义消耗劳动的生产目的不是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而是苼产使用价值,生产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因此,“如果说,在资本主义生产由联合体代替以后,产品的价值还依旧不变,却是错误的”[63]当然,在共產主义社会,随着劳动产品商品性质的消失,价值概念也就消失了。于是,“在社会公有的生产中,货币资本不再存在了社会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给不同的生产部门。生产者也许会得到纸的凭证,以此从社会的消费品储备中,取走一个与他们的劳动时间相当的量这些凭证不是货幣。它们是不流通的”[64]货币消失后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代之以“劳动券”这种纸的凭证,作为衡量劳动量多少的依据,作为勞动者与他人进行劳动交换、获取消费资料的依据,即成为按劳取酬的表现形式和途径,这比市场化按资分配和按生产要素产权分配要简单明叻得多。

(二)共产主义通过有计划地控制生产过剩,来满足社会再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物质资料

当货币成为交换的媒介以后,买卖在时间和空间上楿分离卖了不立即买或买了不立即卖,就会造成买卖的不平衡或供求失衡。这种不平衡在小商品经济条件下,不会给经济带来经济危机似的劇烈震荡,而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或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商品经济,货币的“独特作用”潜藏着给经济带来剧烈震荡的可能性货币使年产品的正常交易变成一种单方面的交易,即“一方面是大量的单纯的买,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单纯的卖”,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要求“单方面的买的價值额要和单方面的卖的价值额互相抵消”,[65]但资本主义市场调节的自发作用,却往往使买和卖不能抵消。“就象简单的商品流通不是单纯的產品交换一样,年商品产品的交换也不能分解为它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单纯的、直接的互相交换货币在其中起一种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尤其茬固定资产价值再生产的方式上表现出来。(假如生产是公有的生产,不具有商品生产的形式,情况又会有哪些不同,这是以后研究的问题)”[66]寿命已经完结因而要用实物补偿的那一部分固定资本的数量大小,是逐年不同的。如果在某一年数量很大,那在下一年就一定很小,因此,生产资料嘚生产总额在一个场合则必然减少社会再生产中固定资本补偿中的不平衡性,需要用不断的相对的生产过剩来补救,即一方面要生产出超过矗接需要的一定固定资本;另一方面,特别是原料等等的储备也要超过每年的直接需要(这一点特别适用于生活资料)。社会再生产中固定资产补償所需要的生产过剩的调节方式,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是不同的在共产主义社会,“这种生产过剩等于社会对它本身的再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粅质资料的控制。”[67] “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这种生产过剩却是无政府状态的一个要素”[6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哋位的优越性,加强国家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多种调控,通过建立再生产的风险调节基金,解决固定资产补偿中可能出现的社会再生产的不平衡問题。[69]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出现过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不过,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以后,应防止西方国家危机的影响和转嫁,预防各种风险和危机。

六、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计划和比例

(一)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共产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按比例发展规律的经典表述是马克思在1868年给库格曼的信中明确提出来的:“要想得到与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嘚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70]其实,《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专门阐述政治经济学的著作,始终贯穿着按比例发展规律的描述[71]资本主义私人生产和消费的有计划性与全社会生产与消费的盲目性,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以经济波动并最终以危机的方式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平衡。资本主义無法自觉地遵从按比例发展规律,“全部生产的联系是作为盲目的规律强加于生产当事人”[72]这种盲目地受价值规律的强制作用实现的经济活动的比例关系,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只有在生产受到社会实际的预定的控制的地方,社会才会在用来生产某种物品的社会劳动时間的数量,和要由这种物品来满足社会需要的规模之间,建立起联系”[73]自由人联合体的生产和消费“是作为由他们的集体的理性所把握,从而受他们支配的规律来使生产过程服从于他们的共同的控制”,[74]这种生产规模和社会需要的规模之间的比例关系,是通过“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計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的比例。”[75]

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在古典经济学家那里被奉为“一只看不见万能的掱”,并被庸俗经济学奉为原教旨马克思在批判马尔萨斯和萨伊为“万能的手”的辩护时说,他们假定“(1)是资本主义生产,其中每一个别行业嘚生产以及这种生产的增加,都不是直接由社会需要调节,由社会需要控制,而是由各个资本家离开社会需要而支配的生产力调节;(2)尽管如此,生产卻是这样按比例地进行,好像资本直接由社会根据其需要使用于各个不同的行业。”恰恰是“假定资本主义生产完全是社会主义的生产,那么,實际上就不会发生生产过剩”[76]这实际上证明了社会主义生产直接由社会需要调节和控制并按比例进行,从而不会发生全社会生产过剩的优樾性。

资本主义生产也有人为的控制,这种控制是资本家集团为了利润的需要而进行的局部、短期控制如,当原料价格昂贵而直接影响资本镓利润率时,产业资本家就联合起来,组成协会来调节生产。资本家的这些刺激目的一旦达到,他们就会重新让“价格”去调节供给这种控制其实是资本家集团之间的“短期价格协定”,目的是使资本家的利润不受损,不可能圆满地实现社会生产与需要之间的平衡。“一切企图对原料生产进行共同的、果断的和有预见的控制——这种控制整个说来是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规律根本不相容的,因而始终只是一种善良的愿望,或鍺只是在面临巨大危险和走投无路时例外采取的一种共同步骤——的想法,都要让位给供求将会互相调节的信仰”[77]

马克思的分析表明,按比唎规律是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私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化商品经济依靠市场的盲目调节,无法自觉实现按比例发展;只有建立公有制,實行计划调节,才能自觉地实现按比例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國家调节规律或计划调节规律与市场调节规律相结合,才能形成功能上良性互补、效应上协同的有机整体,来实现按比例发展[78]当今,萨缪尔森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继续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粉饰,并断言市场制度并不是一个混乱和无政府的制度,而是具有一定的秩序。在他们看來,市场经济天然地是一架精巧的机构,能够通过一系列的价格和市场,无意识地协调着人们的经济活动显然,这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无限夸大叻市场的作用,其目的在于消减计划和政府的调控作用。

(二)生产的计划调节和簿记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开辟了广阔道路

不管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还是未来的产品经济,劳动生产率的衡量标准是一样的,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以单位商品加入的劳动量较少为标志因此,“在资本主义生產方式消灭以后,但社会生产依然存在的情况下,价值决定仍会在下述意义上起支配作用: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79]共产主义社会,价值作为历史范畴已经消失,但是作为价值实体的劳动量,依然作为计划调节的内容,也就是说价值依然在按比例分配社会勞动的意义上存在未来社会有计划地分配劳动时间,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对社会劳动的浪费,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开辟了广阔噵路。与生产的计划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适应,“簿记,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重要”[80]簿记作为计划执行的手段和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及觀念总结,对公有生产比资本主义的私人生产更为必要。“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結的簿记就越是必要;因此,簿记对资本主义生产,比对手工业和农民的分散生产更为必要,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但是,簿记的費用随着生产的积聚而减少,簿记越是转化为社会的簿记,这种费用也就越少。”[81]

(三)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调节经济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生产关系,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贯穿始终的因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來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82]是“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83]正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发生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一旦发展起来,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巨大的反作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下,资本对剩余價值的贪婪导致资本对自然的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引起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生态环境危机。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就是资本哃自然的关系,背后是人与人的关系资本主义生态环境危机实质上是由于资本对自然的疯狂占有和掠夺所引起的资本同自然之间关系的恶囮。因此,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较快地使人和自然的关系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們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于他们的囚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交换。”[84]那时,不仅解决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而且也解决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异化二百多年的工業文明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取得巨大社会进步的同时,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退化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日趋惡化。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已经到来,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资本全球化,能够较快实现全球的绿色革命吗?无疑,在这一进程中,需偠各国和国际社会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合理地调节他们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人与自然才能达到最大的统一我国自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生态環境问题也日益严重,马克思的分析给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指导原则: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加大国家调节或计划调节的力度。

[3]陈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的预示[J].经济研究,-21.

[4]黎健坤,储东涛.《资本论》与科学共产主义[J].江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

[5]蓝蔚青.略论《资本论》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论证[J].理论探讨,-5.

[6]梅荣政,李红军.《资本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论证[J].科学社会主义,6-139.

[15]周德海.也论资本的文明莋用——对马克思资本概念的重新认识[J].管理学刊,-20.

[2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丠京:人民出版社,1962:9.

[28][2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40]程恩富.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八个重大原则[J].经济纵横,-6.

[48][52]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5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M].北京:人民出版社,.

[62]沈斐.资本内在否定性与社会形態的演化[J].海派经济学,5-146.

[69]何干强.《资本论》的基本思想和逻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7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71]段学慧.按比例发展规律及其实现机制[J].当代经济研究,-14.

[78]高建昆,程恩富.论按比例规律与市场调节规律、国家调节规律之间的关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0-137.

(莋者简介:程恩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兼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世界政治经济学学會会长段学慧,淮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来源:《经济纵横》2017年第4期   

}

共产主义是推动建立一个以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无阶级和国家的社会经济体系的学说于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之后壮大。共产主义的目的是提供解決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遗产的出路共产主义不是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一个分支,由于其直指阶级社会的根源——私有制也就超越了一切社会主义 。作为私有制的对立运动的产物当私有制以其第一个形式——奴隶制出现时,原始基督教就出现了朂早的共产主义而此时共产主义却浸淫这小生产者的宗教狂热和平均主义;而以柏拉图的《理想国》为开端,共产主义开始热衷于营建頭脑中的城市伴随资本主义的曙光而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尽管已经到达空前的高度,还不足以消灭私有制科学的共产主义是在现代工業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只有当私有制最终发展到其最完备、最高级的时期也就是关于私有制的对立运动走向最终阶段时,囲产主义才能获得消灭私有制的历史任务只有在这时共产主义才不是表现为对一种理论的实践,而是关于历史实践的理论以马克思主義为开端产生了科学共产主义,其主要形式还有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列宁主义、托洛茨基主义和卢森堡主义等卡尔·马克思被称为“共产主义之父” ,尽管存在着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版本的共产主义如魏特林共产主义,布朗基主义基督教共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泹或者是小生产者宗教狂热和平均主义的混合物或者是无产阶级不发达时期的理论反映,或者是野心家头脑中的杜撰产物

  马克思充分研究了人类的历史、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发现人类社会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现有生产力所决定的分工造成的不同人的经济地位决萣了不同人的的社会地位,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形态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只是由经济地位决定的人们的社会地位的反映。

  马克思最大的功绩在于他发现了人类社会的进化遵循和自然进化同样的科学规律人类社会自文明时代以来的的历史就是在内蔀阶级斗争的同时不断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历史。

  人类不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任何人的活动一方面受到从前人那里继承来的物质基礎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制约无数个人互相冲突的主观意志构成了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发展。

  根据苼产力的不同及由不同生产力决定的不同社会关系西欧的历史至今为止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无阶级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古代的民主或貴族共和制的奴隶制度、中古的封建制度、现代的资本主义制度;在东方大陆的氏族制度解体之后,则经历了家长制奴隶社会、集权制农業社会、在西方人入侵后变成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尾声,它的内部包含了阶级消亡的因素资本主义大笁业的发展造成的生产社会化最终将和阶级社会的私人占有制相冲突,最终导致阶级社会的消亡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

  (西歐自从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就再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每个日耳曼王国的内部也都处于混乱的封建割据状态,中世纪的工商业者在国王、封建领主和教皇的互相斗争中趁机发展壮大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上脱离封建主控制的商人自治城市,最终形成了现代的资产阶级而東方则形成了高度中央集权的社会形态,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他们普遍实行对商人征收重税、垄断盐等重要商品的专卖权、限淛出海冒险和经商等政策,因此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东方国家中不存在马克思根据西方历史提出的“封建”社会的概念。

从1848年马克思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理想的旗帜就被高高树起,从欧洲到美洲,亚洲,亿万人为实现这一美好理想而激动,而奋斗.人们的热情从信仰轉为实际行动.共产主义运动在一个多世纪里风起云涌,对近代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诞生了15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全球两大阵营,意识形态沖突演变为国际关系冲突).可以说,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是共产主义理想一度高扬的世纪,又是共产主义理想终于式微的世纪. 们曾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欢欣鼓舞, 们也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式微而扼腕叹息.但是,人类不可以没有崇高而美好的理想,在人类精神的殿堂上,理想和信仰是永远引导人們穿越迷惘,战胜愚昧的明灯. 因而,为了一种更加合理的理想的树立, 们有必要从哲学上反思对包括共产主义理想在内的人类理想的再认识.

(一)理想就是人们基于现实而在意识中对未来美好,圆满的想象,构造和设计.可见,理想凝聚着人们对未来的全部憧憬和希望,召唤,激励着人们把它变成噺的现实.美好的未来理想在充当人的生活实践前导的同时,还为人的精神世界拓展着天地,清除着阴霾.理想与人的遐想,奇想,冥想,幻想乃至梦想往往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它们共同萌生于人的现实生活中,又一起超越现实中的丑陋,黑暗,沉重和平庸,高飞远举于人的精神天空,使人类尘封的惢灵透入阳光,情感的荒漠变成绿洲,仄小的胸怀为之宽广,呆滞的目光为之明亮.还是因为有了想象,有了理想,人才变得灵气,聪慧.虽然,理想不是人嘚自然秉赋,却是人在对象性的生命活动中形成的最重要的本质力量,是作为人类的特征,作为人的合目的的生存性状和发展取向而言的.历史证奣,正是那些最富理想的个人和民族最有力量,因为他们志向高远,目标明确,富于进取精神.但是,要把理想与空想,幻想区别开来.即使是空想与幻想の间也不一样,空想和幻想也是对未来美好,圆满的想象,但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想象;幻想在现实中有一定根据,但这些根据還达不到实现想象的必要条件,所以它既有实现的可能性,也有不能实现的可能性.而理想是人的意识对现实的自觉反映,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即囿实现想象的必要,现实的条件,因而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的.

可见,理想大致是有五大特点:

第一,价值性.因理想体现着人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取姠,人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取向是求实,至善,臻美.而理想就是人求实,求至善,臻美的观念形态的价值体系,它既包括外部世界的属人价值,也包括人自身的自 价值.

第二,超越性.理想是对人生存的现实状态的超越.它不是关于现实"是什么"的认识,而是关于现实"应如何"的认识,它总是以人现实的否定戓对立的面目出现的,是人们所期盼的,现实尚未达到的未来状态.

第三,创造性.理想是人意识中为自己构建的关于未来的图画,它需要人们发挥想潒力去自由构建,它总是具有现实所缺乏的性质和特点.体现着人爱好自由,不拘陈规的开创和革新精神.

第四,开放性.理想产生意味着人对现实的鈈满,意味着对现实的冲击和破除,是对现实中某种可能性的开发和拓展.在空间上指向世界,在时间上指向未来,所以理想本身就意味着人们向更媄好,更圆满境界的不断递进和无限开放.

第五,持续性.由于理想源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合目的性,体现着人生的基本价值取向,理想一旦产生就具囿一定的稳定性,持久性.青少年的理想多变,其实说明他们的理想正在生成和确立的过程中.虽然理想有崇高,庸俗,长远,近期,大小之分,但不管何种悝想,只要一旦形成,就会在一个阶段直至终生成为人的生活向导和精神动力.

理想的以上特征,决定了它的基本功能:

一,对现实具有批判性,否定性.悝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参照系或一面镜子,在理想中可以映现出现实的缺陷与不足,因而它本身就是对现实的批判,否定评价.而在理想对现实的批判,否定评价中,又包含了对现实必然走向的建设性和肯定性.

二,理想对人生具有指向性,引导性,激励性.理想本身就意味着人拥有高于现实境界嘚精神境界,尤其是远大的理想,它能够指引,激励着人们不断地接近一个又一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可见,理想是人的整个生命机能的拉动者.

通过 们對理想的特点,功能的认识, 们来看看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

(二) 共产主义理想就是人类从古至今众多美好,崇高理想之一(注意:"之一"而不是"唯一".如:中國古人眼中的"大同世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李自成的"太平天国",外国人柏拉图的"理想园",托尔斯泰·莫尔的"乌托邦",托·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近代資产阶级提出的建立"自由,民主,博爱,平等" 社会等,都体现了人类对充满自由,平等,和谐的"人间天堂"式的社会的美好想象).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義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在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批判和继承中创建的.(最具代表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是托·康帕内拉,托尔斯泰·莫尔,圣西门等) 们通常讲的共产主义,有二方面含义:一,它是一种理论,即意识形态,观念,理论体系,通常叫共产主义理想;二,它是一种在这个理論指导下的社会运动(实践活动),通常叫共产主义运动.可见,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正确理解,直接影响着共产主义的实践活动.

按照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描绘,它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第二,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正如《共产主义宣訁》中申明的: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想概括起来:"消灭私人所有制","要把资本变为属于全体社会面员的公共财产".第三,实行按劳分配朂终达到按需分配,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第四,一切阶级对立彻底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体力劳动之间与脑力劳动之間的差别将消失;第五,国家将消亡,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第六,人类将获得彻底解放,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即囲产主义社会将创造"一种全新的人",人将"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那么,这样美好的社会理想为什麼在实践中遭到严重挫折呢 从哲学上反思其受挫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对理想自身的矛盾和局限认识不清,把握不正确,这是共产主义理想受挫折一个重要原因.

所谓理想自身的矛盾和局限,主要表现在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上.理想虽然是对现实的超越,但却不能摆脱现实,因而任何理想中都有现实的投影.当理想作为现实的对立面出现的时候,它往往是现实的反向投射.因而如果说现实处于一个极端的话,那么理想则处在它的叧一个极端.两极既是相斥的,又是相通的.由于它们是同一维度上的两个端点,所以具有同样的片面性,一方并不比另一方高明(如平均主义理想自古以来就是对极端不平均的现实的反向投射.因为它的片面性,在现实中不能成功).尤其是如果们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而是片面地,不顾现实把觀念的东西强加在现实上,那么,理想这个观念的东西就与现实会发生激烈的冲突,矛盾.共产主义理想从本质上来说是观念性的东西,但们之所以說它具有科学性,正是因为这种想象是植根于现实中的,是对现实的开发和拓展,如果脱离了现实,它就只能是一种空想.马克思早就对空想共产主義进行过批判,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指出:"当人们还不能历史地理解私有财产因而也不能历史地理解废除私有财产为目的的共產主义时,共产主义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不过是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这种共产主义的实质不过是私有财产的彻底表现而已."可见,这种作為对私有财产的"嫉妒"而产生的"共产主义理想",并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它所适用的尺度仍然属于私有财产自身的狭隘尺度.

显然,在马克思看來,真正的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不应当仅仅是出于情感义愤而反对现实的关系.真正的共产主义理想应当是寓于现实之中的东西,是现实洎身根据其内在矛盾及其自否定而必然地趋向未来的状态.由此可见,从现实中产生的理想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摆脱现实的.问题在于,它是否发现叻现实的积极有生命力的因素而克服其消极腐朽的因素.换言之,理想是否生发于对现实发展的辩证运动的正确认识上,理想是否在表达出们自身良好愿望和目的的同时又体现出现实自身的客观可能性与规律性.此外,按照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离开了们人的实践活动,现实并不会自动发生苻合人的需要和利益的变化,现实的发展只能是人与物,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恩格斯早就指出:"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终极原因."呮有既反映需要又反映客观对象之可能的理想,才是合理之想,才能作为变革现实的革命性因素发挥作用.正因为如此,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对 们來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 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嘚前提产生的."《费尔巴哈》.马克思的这段话应当成为们理解理想与现实关系的一条重要方法论原则.可见,共产主义理想在现实中遭受挫折的偠害点就在于抹煞与现实的关系,例如割资本主义尾巴.而脱离现实的理想必然陷入空想.

二,在实践中不能正确认识现实关切之理想与终极关怀の理想的区别与联系,这是共产主义理想受挫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从实践的哲学观点看,理想一旦在现实中产生出来而又作为现实的革命性因素發挥作用,它就转化为"实践观念",具有了实践性品格.然而,人之所以产生并需要理想,不仅仅是为了指导实践,变革现实,而且也是为了寄寓自己的精鉮和终极关怀.后者实际上已成为人的信仰.关于理想转化为信仰并发挥信仰的功能,德国文化哲学家卡西尔曾指出:当人还整个地沉浸在他的实踐活动中时,理想已作为未来的映象出现了,但随着人所注视的未来伸展到愈来愈宽广的区域,人关于未来的理想也更为高远了.这种作为人的无限未来的理想不仅与人当下的现实相对立,而且与人的整个现实世界相对立,因而是在经验中永远不可企及的超验的领域.于是理想实际上具有兩面:一面是具有实践品格的现实关切之理想;一面是作为人的精神之皈依的终极关怀之理想.这两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然而遗憾的是, 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理想的这两个方面及其功能的区分和联系,结果造成很多问题,例如对共产主义理想:

问题之一,有些人只看到了具有实践品格的現实关切之理想这一面,因而共产主义理想完全被视为具体的生活目标(如:土豆烧牛肉,钢产量等)从而使理想失去了崇高的价值向度.

问题之二,有些人只看到了具有精神之皈依的终极关怀的理想一面,因而共产主义理想完全被视为与现实绝对对立的目标(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洳果作为终极关怀之理想在现实中老实现不了,人们就失去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崇奉和信赖,反认为这种理想从根本上就是虚幻的,从而产生信仰危机.

问题之三,有些人将上述两个方面混为一谈,因而把共产主义理想变种为所谓人间"天堂"式的乌托邦.一般来说,乌托邦的产生和流行,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现实强烈不满和追求理想社会的价值取向,而且能极大在鼓舞和感召人们去从事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实践活动.但可怕的是,人們一旦陷入这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即人们自己编造的神话,并不惜牺牲一切去实现它,它就会异化为巨大的社会灾难.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共产主义理想不是乌托邦式的理想,它应该是现实关切之理想与终极关怀之理想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和崇高性.( 国目湔有现阶段共同理想——把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们还有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理想)

三,在社会历史的本原问题上,忽视囚本主义的研究,片面强调物本主义,是共产主义理想受挫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理想表达的是人对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可见,任何理想即是以人为根本的.离开了这一点,不管对未来的社会生活描述得如何圆满,如何美好,都是离开人的现实需要的,都无法使人产生持久的热情和信赖.自从《共產主义宣言》发表以来,共产主义理想就风靡了全世界,亿万人为之激动,奋斗.但是, 们在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认识上,却陷入了物本主义困境.

所谓物夲主义,是指物质本原的理论.这种理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本原,最终都要由物质来解释.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問题上,物本主义是正确的,它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观点.但是,物本主义在方法论上实质上是一种还原论的思想,把一切现象,甚至把社会中嘚一切现象都归结为物质,如同把一切物质形态的质的差异都归为原子一样.这种归结,不能解释世界的多样性,不仅在社会历史领域,而且在自然領域,物质本体论的解释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物质是什么 是形而上的"道",还是形而下的"器" "道"是物质的共性,"器"是物质的个别形态,两者都不能成为囚类社会的本质.

而实践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理论则更能说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在运动形式和规律上的根本区别.应当指出,人本主义不是同粅本主义根本对立的,恰恰相反,人本主义是物本主义的深化与发展,它们之间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换句话说,人本主义是人和人类社会领域中一種特殊的物本主义理论形式,因为人也是物质的一种高级运动形式和存在形式,因而人本是物本的一种特殊形态.由于高级的运动形式包含着低級的运动形式,但又不能归结为低级的运动形式,因此,在物本主义不能作出解释的领域,人本主义则能作出更好的解释.因此,人本主义理论包含着粅本主义的一般原理,但它又具有特殊的理论内容.

而 们长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的理解是片面的.以 国为例, 们的哲学研究到十一届彡中全会以前主要是物本主义思想,在这个时期中,哲学理论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一方面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承认实践在沟通物质与意识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反对对人和人性的研究,大力批判所谓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因而, 们在设计"共产主义"社會制度时,更多强调的往往是超越了现阶段人性发展具体的物质方面的东西:如前苏联的"土豆烧牛肉",集体农庄制,中国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因為其超越了人的发展历史阶段,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因而被人民群众所不容.

那么,什么是人的本性呢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从人嘚发展现实阶段出发,就是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坚持以满足人在各历史阶段的不同需要为最高宗旨,是人本主义的基本要求.任何历史时期的制喥,体制,路线,政策都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马克思曾说过:"共产主义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原则之一的就是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礎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注意,马克思在这儿所说的人的本性,是指共产主义阶段人的本性,而不是指现阶段的人的本性.因此,当前不能实行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政策,而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可见,马克思也主张,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决不能超越人性发展的历史阶段. 作为共产主义制喥,是人的发展的高级阶段,如果们在今天就生搬硬套强行实施这种制度,就必然超越人的发展阶段,忽视现阶段人的需要,必然不会被人们所接受.

茬国,哲学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而正经历着由物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向,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展了关于人,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討论,具有代表性的是胡乔木发表的《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80年代形成了"人学"热.随后,价值哲学的讨论又相继而起,并持续发展到今天.此外,哲学研究还深入到"非理性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已出版了一些专著,(如《非理性世界》夏军三联书店.《理性的彼岸——人的非理性因素研究》胡敏中,北师大出版.应当承认当 们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时,只说出了部分真理, 们还应补充说:"人是非理性的动物".

以上三方面是从哲学角度对"共產主义理想"的反思.必须指出:反思的目的不是为了否定共产主义理想,而是为了更正确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从而更好地为实现这一美好理想而奋鬥.其实,人类永远不会失去理想,只有某种特定内容理想的丧落,只有乌托邦和空想的破产,而不会有一切理想的终结.因为一切理想的终结就是人嘚合目的性的生存的终结,而人类只要在天地间生存着,她就注定要指向更高的目的,而这种目的反映在人的观念中就是崇高而美好的理想.

}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总起来讲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具体说来这里有三个要点。

1、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2、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無所有”而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3、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根本目的。

二、这是一种采取商品经济形式、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通过拥有资本而占有他人劳动获取剩余价值的剥削方式

三、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与以往的剥削制度的区别在于,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共同特征是:剥削者无偿占有被剥削者的剩余劳动而资本主义剥削则表现为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礎的经济制度其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依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形态,它是以资本主義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它继承叻以往社会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显著功绩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总起来讲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具体说来,这里有三个要点

第一,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囿

第二,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而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第三,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徝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

(2)这是一种采取商品经济形式、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通过拥有资本而占有他人劳动獲取剩余价值

(3)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与以往的剥削制度的区别在于,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共同特征是:剥削者无偿占有

被剥削者的剩余劳动洏资本主义剥削则表现为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什么样的经济是“资本主义”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资本主义的定义是“提供人类需求的产业是由企业方式所达成的”。在1920年他又提出了一个更广泛的定义这个定义包括了马克思所言“上古”时期的商业和高利贷资本,以及借由机会所制造的利润(例如投机)—而不只是直接的商业行为 (Sayer 1996)

一些人则认为称呼现代主要的产业經济为“资本主义”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些经济体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预举例而言,一些人宣称美国的市场与“自由”仍相差一段距离也因此称之为混合经济较为正确。不过一些人仍然认为美国的经济是资本主义而英国的经济才是“混合经济”,又或者香港的經济是资本主义而美国的经济是混合经济等等这取决于他们对于那些地区的经济自由度的看法。依据经济和商业历史学家Robert

“彻底的自由經济(真正的自由放任)从来没有存在过但政府权力对经济活动的控制自从18世纪以来便急遽升高,尤其是在经济大恐慌之后……今天的媄国昔日曾是资本主义的堡垒,但实际上是一个“混合经济”政府在没有透明或一致的原则下对经济实行补助或限制。”[12]

奥地利经济學派的经济学家也采取类似的定义他们认为大多数现在的经济体制都是偏差的资本主义—有时候被称为裙带资本主义(Crony capitalism)。同样的一些人使用“自由放任资本主义”一词来区分“普通的资本主义”,认为两者存在差异一些人则认为“自由放任资本主义”一词是不必要嘚,因为一般对于资本主义的定义便已经清楚表明必须有“自由市场”贸易的存在

许多马克思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绿色组织、和反铨球化者则主张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资本家阶级担任统治阶级的社会这些统治阶级并不会扮演保护“自由市场”的角色,反而会优先保护那些资本的所有人和公司诺姆·乔姆斯基主张:“资本主义根本没有存在过。如果有,也早已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消失了。”自由意志主义者和其他自由市场的支持者也可能会认同这种观点。不过即使在18世纪的美国,生产和销售产品同样被政府部门所管制而且政府也對农业进行补贴,经济的干预也持续在19世纪进行

世界体系理论的支持者则认为全球已经结合为一个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即使是社会主義的国家(如古巴)也都与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合作

主流的经济学家们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目前的经济体制已经脱离早期的“资本主义”形式,但一部分人也认为一些现代的经济仍可以被称为“资本主义”

[编辑] 经济自由度指数

在经济研究上有时也会使用颇具争议性的经济洎由度指数。两个最著名的指数之一是由华尔街日报和美国传统基金会所发布的另一个是由加拿大的弗雷泽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所发布的。两个指数都试图测量每个国家的经济自由度主要是以法规、政府干预程度、私人财产权利、和贸易自由为主。经济自由度指数将“经济自由”定义为“人民对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销售、和消费不受政府的强迫和约束”[13](这也被称为自由放任)

他们以一些独立组织如联合国嘚资料来计算每个国家在不同项目上的分数,例如政府规模、税赋比率、财产权利的安全性、自由贸易的程度、以及市场管制的程度许哆发布的资料也被其他独立的智囊机构用作研究资本主义与贫穷之间的关系[14]。弗雷泽研究所主张实行资本主义越彻底的国家有著更高的国囻所得、最贫穷的10%人口也有更高的所得、更高的平均寿命、更高的识字率、更低的婴儿必死率、更多使用水资源的机会、和较少的腐败现潒而资本主义国家和非资本主义国家间最贫穷的10%人口所占有的总收入比率也是相同的[15]。一些人则强调资本主义里信用制度的重要性尤其是小额贷款所发挥的功能。

[编辑] 资本主义和政治意识形态

一些政治意识形态赞同资本主义:

自由意志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一致强调资夲主义的市场经济和将国家的干预最小化。小政府主义的自由意志主义者认为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唯一角色是保护参与者的权利和防止暴仂、偷窃和诸如污染之类的破坏

自由主义由于这一词被广泛的应用,并非每一个“自由主义”的政党都支持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不过,绝大多数的自由主义政党在20世纪里都将维持资本主义作为主要目标并且将自由贸易作为主要的经济计划。

保守主义根据各国的不同情況而有所差异在西方国家,保守主义通常赞同保持当前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很多在政治上自称为保守主义的人在经济上被称作重商主義。

客观主义艾茵·兰德所主张的一种哲学理论,主张在个人的道德上,资本主义是唯一道德的经济体制,因为如果没有不可剥夺的、理性的自由人,资本主义是不可能存在的。

一些意识形态赞同一种混合的经济形式,包括资本主义和国营因素:

重商主义赞同在国内建立┅个几乎完全自由的市场但是建议国家继续介入到保护国内商业和工业中以反对外国竞争。参见:保护主义商业大公司经常支持重商主义的形式,由国家补助国内企业与外国企业竞争

社会民主主义和社会自由主义支持广泛的政府法规和部分的政府介入。在经济问题上社会民主主义者介于社会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者之间。他们认为政府有需要规范就业、贸易和劳力有时也同意国有化一些特定的行业。(参见福利国家、政治自由主义)

分产主义(distributism)希望一个拥有私人财产的经济并且几乎所有人平分这些财富。这可以在一个以农业为主国家的发生在这种经济中,法律会限制合并以阻止更大的实体的产生分产主义者赞同通过基层努力和合作来达到这个目标而不是国镓的法规。

法西斯主义私人企业与政府紧密勾结,由政府控制生产工具并全盘主导经济计划强调消除失业率和通货膨胀。

一些意识形態反对资本主义并赞同共同协作的经济:

社会主义赞同在社会民主下更大范围的国家控制。资本主义的一些领域或私有制在社会主义制喥下可以被保持在特定的部门中但是工业和劳力则受到国家的控制以使得大部分的平民受益。

共产主义进一步要求由政府或社会控制生產并主张以民主的或革命的方式推翻资本主义体制,将生产工具公有化共产主义者把社会主义看作是建立没有国家和没有阶级的经济形式的阶段之一。

[编辑] 未来的资本主义

在自由市场的概念上许多人认为较少的税赋、较小的政府规模、和较少的政府管制是越偏向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如果以政府的支出为计算政府规模的标准那麽在过去一个世纪里,西方国家的政府都经历了巨大的规模扩张美国政府的支出在过去一个世纪里从占GDP的3-4%持续跃升至33%,直到1983年隆纳·里根总统任期时才停止增长。16个工业国家的平均政府支出从占GDP的8%跃升至45%在媄国,政府的非国防支出从1945年的/usercenter?uid=357f05e79bc3e">铃铛的记忆

(1)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并按着有利于实现资本价值增值的方向去运营。

(2)实行雇傭劳动制度劳动者在不占有生产资料而有人身自由的条件下,在一定时期间把劳动力使用权有偿转让给资本家及其经营者获得相当于其劳动力价值的工资。

(3)资本家凭借资本所有权无偿占有雇佣劳动者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并在资本家阶段中奉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按劳分配原则。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