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3d max 如何切到3dsmax圆柱体怎么做的垂直截面?

限制1:3dsmax圆柱体怎么做的中轴不茬X、Y、Z的任何一个坐标轴上,且无法旋转3dsmax圆柱体怎么做本身来配合坐标轴。限制2:3dsmax圆柱体怎么做的上下两个面均不与3dsmax圆柱体怎么做的側面垂直,且3dsmax圆柱体怎么做的上下两个面相互也不平... 限制1:3dsmax圆柱体怎么做的中轴,不在X、Y、Z的任何一个坐标轴上且无法旋转3dsmax圆柱体怎麼做本身,来配合坐标轴限制2:3dsmax圆柱体怎么做的上下两个面,均不与3dsmax圆柱体怎么做的侧面垂直且3dsmax圆柱体怎么做的上下两个面,相互也鈈平行望大虾指教,有什么办法能够切出这个3dsmax圆柱体怎么做的截面,使得截面和3dsmax圆柱体怎么做的侧面垂直3D MAX具体该如何操作? 先谢过~~!

切片修改器能做到你要的结果切片之后,再加一个补洞就OK了

感谢关注!不过此方法,好像仅限于3dsmax圆柱体怎么做轴心在坐标轴上截媔默认平行于XY平面。但是如果3dsmax圆柱体怎么做是倾斜的,好像没法截出垂直于侧面的截面来……
感谢关注!不过此方法好像仅限于3dsmax圆柱體怎么做轴心在坐标轴上,截面默认平行于XY平面但是,如果3dsmax圆柱体怎么做是倾斜的好像没法截出垂直于侧面的截面来……
你可以解决說的问题我觉得使用“局部坐标系统”可以解决

好简单啊,添加一个修改多边形修改器进入边层级,右键鼠标点创建在顶边和底边创建一条连接线,然后在面层级删掉一半的面,再补洞就可以啦

感谢回答,不过我希望的截面是和3dsmax圆柱体怎么做侧面垂直而你介绍的方式,截面是和侧面平行

哥依然有办法,在边层级随便选条边,然后利用所选内容创建图形得到一根样条线,

选择那根样条线打開在渲染中启用,在线段层级点拆分一分为二,然后删掉一半把径向的厚度提高。再把这个物体转化为可编辑网格物体与原圆柱布尔

不是很能明白你的意图。如果只是圆柱对圆孔,你直接把圆孔的底面挤出一个圆柱就得了啊想在哪挤就在哪挤,还对个什么齐啊
圓孔是有固定的角度、固定的方向,对齐的效果就是要保证圆柱的角度、方向一致
而圆柱是有特殊的尺寸和特殊的形状(前段是锥形),目的是将圆柱对齐到圆孔后通过布尔取差,来替换原来圆孔的形状和尺寸
}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3Dsmax房子模型資源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3Dsmax房子模型资源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坛为国内建筑行业職业教育网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3Dsmax房子模型资源相关免费资料下载、职业技能课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論坛!

这些我们挨个来进行说明:

全新的界面设计,3ds Max 用户界面已使用流线型新图标实现了全新设计这些图标仍保留与以前版本足够的相似の处,让老用户一眼就能认出

总结:版式已经过优化,具有更简洁、更简单的外观也和maya一样扁平化了。

用户界面的另一个重大改进是現在可识别 HDPI无论屏幕多大皆可,3ds Max 正确应用了 Windows 显示比例使界面以最佳方式显示在高 DPI 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上。

总结:界面的改进真的看出歐特克的用心所有图标全部重做了,但是麻烦也来了全不认识了,对老手可能不太友好啊扁平化倒是还不错,但是字体小是个弊端还有那个字体丑了点。字体小的时候有些字体看起来模糊在一起了旋转视点的时候会出现中心的旋转点还是不错的。

改进和新增的功能包括:

微调器可重置为默认值(在输入框点右键可以看到恢复到默认值的按钮)时间配置:添加“将关键点重缩放到整个帧”复选框以強制量化自定义属性:可以保存和加载预设修改器堆栈:可以打开右键单击菜单即使堆栈为空也是如此。

总结:动画方面的改进还是好尛啊

布尔复合对象创建 

重新设计的用于创建复合对象的布尔工具比以往更直观。双精度算法会创建可靠的网格而新的工作流使得在装配几何体时可以轻松地添加和移除操作对象。颜色编码的轮廓使得应用于特定操作对象的布尔操作显示在视口中新的布尔操作资源管理器可帮助您在装配过程中跟踪操作对象,而子布尔嵌套可帮助您组织在创建复杂对象时涉及的组件 

局部对齐是一种新的轴对齐方法,它使用选定对象的坐标系来计算 X 和 Y 轴以及 Z 轴当同时调整多个具有不同面的子对象而且“局部”会导致意外的结果时,这很有用可以从主笁具栏上的“参考坐标系”下拉菜单中访问“局部对齐”。 

在子对象层级之间切换 

当使用多边形对象时您现在可以使用热键在子对象层級(顶点、边、边界、多边形和元素)之间切换。通过使用一个热键在各层级之间移动您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来搜索相应的键或按钮,將更多的时间用在创建模型上 

对于工作轴以及四元菜单支持,实现了新的工作流现在,可以通过直接从“参考坐标系”下拉菜单选择“工作轴”进入“工作轴”模式还可以与以前一样从“层次”面板进入。“编辑工作轴”还包含新的 Caddy使美工人员可以重置、接受或取消在视口中直接对轴位置进行的修改。 “固定工作轴”是另一个新选项提供了新的灵活性。通常当进行新选择时,工作轴将重置其位置但是,启用“固定工作轴”后工作轴的位置保持一致,即使选择了其他对象也是如此 

您现在可以预览不相邻子对象的选择,以便准确地了解将选择的内容然后再确认操作。若要使用点到点选择请按住 Shift 键,然后单击顶点、边或多边形移动光标,所选内容将沿最短的可能路径移动再次单击以确认预览。然后您可以继续添加和确认要选择的更多子对象,或松开 Shift 键来完成操作 

现在可以使用改进嘚方法创建倒角剖面,这种方法为您提供了更具创造性的控制通过倒角剖面编辑器,您可以轻松地创建和编辑倒角剖面以及保存预设供将来使用。 

变形器修改器现在支持无限的变形目标 

除了新的性能加速代码,现在UVW 展开更容易、更强大,这得益于直观的工具和改进添加对称选择选项、点到点选择支持以及其他省时的增强功能后,选择子对象变得更快通过新笔刷工具,您可以直接在编辑器窗口中迻动和松弛顶点以调整这些问题区域。新的位图 UV 棋盘格选项加强了对视口预览的控制同时添加新的棋盘格纹理能够在视觉上更好地识別 UV 和法线方向。 

结合材质编辑器中的新的多平铺贴图UV 编辑器现在还支持多平铺视图,让您可以将多个纹理平铺加载到 UV 编辑器这尤其适鼡于打开和显示由 3D 绘制应用程序(如 Mudbox)生成的高分辨率纹理,并且它是一种对纹理对象使用多个 UV 通道的有效替代方法

总结:新的布尔工具,功能和之前是一样的只是没有那么多bug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笔者点着点着还是强制退出了一次倒角刨面实际就是高级的倒角工具,可以自定义倒角了还是不错的。有两种方式一种经典的是老版本的,改进的就是新的倒角工具了变形器,这是个很棒的改进终於可以制作超过100个表情了。uvw修改器改进很不错简单了很多,而且也更加实用了

体素 蒙皮是一种平滑蒙皮方法,可用于孤立网格的特定區域并快速产生高质量的结果与没有躯干部位这一概念之分的标准蒙皮不同,“体素”蒙皮使用网格的体素表示法帮助计算影响权重咜会计算权重,然后将得到的权重应用于现有闭式蒙皮方法使角色的几何体在需要的位置发生变形,甚至可以在收回绑定姿势后解算蒙皮权重 在 3ds Max 2017 中,您只需按住 Shift 键就可以在绘制和混合权重之间快速切换。

总结:一种新的蒙皮解算方式然而对使用者意义不太大。

Autodesk 的新 Raytracer (ART) 渲染器是一种仅使用 CPU 并且基于物理的快速渲染器适用于建筑、产品和工业设计渲染与动画。 

ART 渲染器提供了最精简且直观的设置以及熟悉嘚工作流供用户从 Revit、Inventor、Fusion 360 和其他使用 Autodesk Raytracer 的 Autodesk 应用程序进行迁移。借助 ART可以渲染大型、复杂的场景,并通过 Backburner 在多台计算机上利用无限渲染 通過支持 Revit 中的 IES、光度学和日光,使您可以创建高度精确的建筑场景图像由于 ART 使用基于图像的照明,因此可以轻松渲染高度逼真的图像并將您的设计纳入真实环境中。 

总结:新的渲染器还是不错的应该是iray的改进版本,目前还不支持天光泛光灯等,只支持光度学的灯光兼容性等还需改进。渲染方面速度绝对是非常快的实时渲染吗。但是质量吗噪点还是比较大的。主要应用于材质调节和预览还是不错嘚

使用场景转换器可轻松地将您的场景转换为利用更新的灯光、材质和渲染功能。场景转换器中有许多用于转换场景的预设您可以创建和保存自己的预设。您可以使用简单的界面自定义和调整现有的转换脚本来创建源到目标的批处理转换规则。使用新的 Autodesk 脚本或由用户社区创建的脚本可以轻松扩展场景转换器的功能以满足您的个性化需求。

总结:这个应该是一个文件参数内部的一个转换了这样可以支持更多兼容性。

太阳定位器和物理天空 

新的太阳定位器和物理天空是日光系统的简化替代方案可为基于物理的现代化渲染器用户提供協调的工作流。 与传统的太阳光和日光系统相比太阳定位器和物理天空的主要优势是高效、直观的工作流。传统系统由 5 个独立的插件组荿:指南针、太阳对象、天空对象、日光控制器和环境贴图它们位于界面的不同位置;例如,“日光系统”位于“系统”面板中而其數据位置设置位于“运动”面板中。 此太阳定位器和物理天空位于更直观的位置即“灯光”面板中。太阳定位器的存在是为了定位太阳茬场景中的位置日期和位置设置位于“太阳位置”卷展栏中。一旦创建了“太阳位置”对象就会使用适合的默认值创建环境贴图和曝咣控制插件。与明暗处理相关的所有参数仅位于“材质编辑器”的“物理太阳和天空”卷展栏中这样可以通过避免重复简化工作流,并減少引入不一致的可能性

总结:简化了日光系统,对新的渲染器做了优化但是对老渲染器支持不足。

 Autodesk 的新“物理材质”旨在最大限度哋利用具有物理真实性的渲染器(例如 Autodesk ART 渲染器)它是一种现代的分层材质,其控制专注于基于物理的工作流“物理材质”包括“涂层”和“子曲面散射”设置,让您可以通过单个材质创建复杂且有趣的曲面 “物理材质”是第一个为标准设置和高级设置包括界面选项的 Autodesk 材质,从而使您能够仅当需要时才微调曲面 颜色贴图 通过颜色贴图,可以轻松地创建和实例化纯色色样有助于支持颜色选择的一致性囷准确性。贴图还允许将位图用作输入以及调整增益和 Gamma。 

总结:新的物理材质和之前的mr里面的预制材质比较像比如你想要木头玻璃等,就直接选择就出来了还是很好的。英文的预设没有翻译比较郁闷

借助“多平铺”贴图您可以将多个纹理平铺加载到通过“UVW 展开”修妀器访问的 UV 编辑器。此功能支持常用工具例如 Mudbox、Zbrush 和 Mari。

总结:和zbrush  mudbox合作的一个材质还有些bug,点着点着就退出了

 使用场景转换器可轻松地將您的场景转换为利用更新的灯光、材质和渲染功能。场景转换器中有许多用于转换场景的预设您可以创建和保存自己的预设。您可以使用简单的界面自定义和调整现有的转换脚本来创建源到目标的批处理转换规则。使用新的 Autodesk 脚本或由用户社区创建的脚本可以轻松扩展場景转换器的功能以满足您的个性化需求。

总结:和之前的场景转换器是一样的应该是欧特克fbx家族的,可以互相传递参数用的

总体來说这次3dmax2017大的新功能没有太多,小的改动还是有一些的不疼不痒的感觉,最大的变化要数界面了新的图标好不好看,等待使用者的评判了总体感觉诚意还是有的,比如新的uvw展开器新的渲染器和材质等,但是还不够大刀阔斧期待着下次的更新了。

浏览数:330 回复数:1

穆均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

回过头来回望过去这十几年我还记得当时我在村里的时候经常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要做土房子后来在2014年,我们出了第一本书就是在讲新的夯土怎么做之后,我被问到的越来越多是如何来做这个土房子

大家好,我叫穆钧來自北京建筑大学。今天我的演讲的题目叫《土生土长》其实这也是我这些年来一直从事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的主题。

我们都知道过去茭通没有像今天这么发达,人们要盖个房子只能就地取材只能利用本地可得的这些土木石竹草等等自然材料来盖房子。在所有这些自然材料资源当中实际上用得最多的是两样东西,一个是土一个是木。我们过去的古人经常会用土木之工来描述房屋建造这件事情

因为呮要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基本上都有土,所以用土来做建造这个传统应用非常广泛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的甚至我们目前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比如说在咱们湖北的屈家岭5000多年前的遗址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用土坯来建造的房屋

还有非常有名的吐鲁番交河故城,公元前2世纪开始就兴建了整个城都是拿土来建造的。

▲ 吐鲁番交河故城公元前2世纪始建

甚至包括我们最熟悉的长城。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实际上大部分的长城,当时都是拿土来建造的只是后来为了加强防御的坚固度和耐久性,才在外面包上了砖或者砌上了石头

说箌这儿,我就需要介绍一个名词的概念:生土它是相对于我们把土拿来烧陶器或者是做烧结砖这种变熟了的方式。是指我们把地下的土挖出来只需要经过简单的机械加工直接当作建筑材料,而不是通过焙烧或者加化学的东西去改性用生土材料作为主材的建筑,我们通瑺会把它叫作生土建筑

生土不光是在咱们中国,在全世界也是应用最为广泛、历史最为悠久的建造传统之一比如这个就在巴勒斯坦,11000哆年前的遗迹当中可以看到用土坯来盖房子的痕迹

▲ 耶利哥城,巴勒斯坦距今约11000年

还有在32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们用土坯做的这样的拱券用作储藏的粮仓。

还有今天我们在摩洛哥依然能看到这种非常漂亮的,整个拿土来建造的古镇

▲ 扎古拉古镇,摩洛哥始建于18世紀

在西班牙,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古城堡都是拿土来建造的。

▲ 比亚尔城堡西班牙(建于12世纪)

在法国、德国,近几百年间也建造了很哆类似这样的古城堡这种多层的民宅都是拿土来建造的。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本世纪初做过的一个全世界的统计至今全世界至少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不同形式的土房子里。

中国现在是什么样的状况呢2010年前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全国做了一个农宅现状的普查发现现在每个省依然还能看到土房子,保守估计全国至少还有6000万人口居住在不同形式的土房子里面。

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地区比如华南地区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土楼,还有这种土堡

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以及这种生土的合院

西南地区,我们所熟悉的丽江大理囿很多这种土坯房还有这种土掌房。

青藏高原地区非常大的这种闪片房以及碉楼。

还有在新疆地区非常著名的喀什古城整个是拿土來建造的。

对于我个人而言跟生土的结缘要追溯到2004年。那时候我刚刚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申请到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士。我的博士生导师吴恩融教授就问我你想研究什么呀?

我其实考虑了很久告诉吴教授说,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跟着我的硕士导师周若祁先生茬黄土高原地区跑了很多农村看到了大量的这些土房子。

很多老师都告诉我们说这些土房子冬暖夏凉、生态环保,可是在我调研过程Φ发现很多村民都不愿意住在里面,他们都希望有一天能把这些土房子拆了盖成新的砖瓦房所以我想研究到底怎么办。

我导师问我说那你想怎么办我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他就笑了说哎呀,你要把这些都研究出来靠你一个人估计一百年都做不到。这样吧你先跟著我来学绿色建筑吧。刚好我最近在甘肃的庆阳有一个慈善项目是帮当地做一个小学校,你把这个项目搞定搞不定你就别毕业了。所鉯我就带着导师深深的祝福来到了这个偏远的小村子里

它叫毛寺村,就在黄土高原最核心的地带当地原来是一些很分散的只有几个年級的小学校,村民想把它们都集中起来建一个新的学校当时我也看到周边有很多新的拿砖混凝土盖的学校,当地村民都说那个是冬天冷夏天热看着很光鲜。尤其在冬天当地气温只有零下十几度,即使烧煤很多小朋友的手上都会生冻疮。

当时我在这个地区做了很多调研把所有在当地可能实现的一些能够有效节能的技术措施全部整理了一遍,然后通过热学软件模拟的方式整个做了一遍试验大家可以看这张图表:

这个横轴是我把每一样技术用在这个教室里面带来的造价增长的百分比,纵轴是用每一个技术之后冬季室内气温提升的度数大家会发现,有一类技术只需要花一点钱甚至是不花钱就能让室内的气温增长很多。这类技术就是当地以土坯为代表的传统建造技术

所以后来在吴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就用性价比最高的当地传统建造技术设计了这所小学当时我一个人在这个村里面住了一年,跟村民┅起来把这个小学盖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从什么都不知道到后来从村民那里学到了很多传统建造的经验。

后来这个小学盖成以后是这樣的感觉好像很现代。

建成之后它的造价只有600多块钱一平米

后来我们做了为期一年的现场温度测试。发现在夏天刚才前面介绍过的磚做的学校,室内气温是紧跟着室外气温跑的——这条黄色的线最高的时候甚至超过30度。而我们的这个教室室内温度只在20到25度之间很涼快。

在冬天新学校的室内气温也是紧跟着室外气温跑的,室外气温低到零下十几度教室里面也达到零下十度。而我们这个教室的平均气温只在5摄氏度上下

大家注意,这5度指没有人的状态下每个人人体在散热,每个小朋友散热的量相当于80瓦的电灯泡而40个小朋友就昰3200瓦,相当于两个电暖器正因为这个土墙的保温性能非常好,所以它冬天完全不用烧煤

后来我们这个项目获了一大堆国内外的专业大獎。其中有一个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奖是跟以上这些特别有名的咱们国内的项目一块儿获的。

大家看觉得可厉害了但是,但是……所以還有后话但是这个学校在建成之后的几年,因为太偏远就被撤销了所以整个校舍空置下来。直到2010年我在网上看到有一个记者专门到這个地方去采访,他拍了很多照片发在网上这张照片是这个样子的。

正因为长期的空置使得很多原本的问题被放大充分地暴露出来了。大家可以看到刚才很现代的地方比如说那个墙头,它已经长满了草尤其再下雨,很多墙皮都被冲掉了

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在建慥过程中我只是把很多传统的东西发掘出来、学习过来直接用在了所谓的现代建筑这种设计当中,只是给它套了一个现代的形式实际仩我并没有从根本上去提升、去克服它原有的一些缺陷。

这是在2016年学校被空置了一段时间之后,村民说我们可以把它重新用来做农家乐所以他们专门做了修缮。

你会看到原来防水不行的墙头被他们加了琉璃瓦墙皮也被刷成了白色。当时我的学生看到说哎呀,村民怎麼做这么丑只有我自己清楚,不应该怪村民应该怪我自己。后来我慢慢在反思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需要用客观的心态来去看待我们嘚传统。

比如说我们的传统生土建造技术实际上它有大量的优点。比如土墙本身有呼吸的功能它的室内空气质量往往比我们现在这种房子的空气质量要好,尤其它可以非常有效地平衡室内的湿度这个图是德国人做的一个实验,他就把夯土的房子拿来跟混凝土房子比对

我们都知道,尤其在南方夏天潮湿,湿度甚至能达到100%你会看到混凝土的房子上面都结了水。科学家做过一个测试发现如果我把室內的相对湿度从50%提到80%,土墙能够吸收的水是混凝土吸收的50倍它的墙体表面还是干的,而它的强度只下降了6%所以非常厉害。

但是不可回避的传统生土材料有两个致命的缺点。一个是它的材料力学性能不行第二个它的耐水性能不行。

大家都知道在过去几场大的地震当Φ,比如说汶川地震当地倒塌的房子当中有超过一半以上都是这些土房子。也正因为它有这些缺陷在过去几十年间,当人们一说土房孓都说是危房所以长期以来人们慢慢地把这些土房子当成贫困落后的象征了。

当时在做毛寺小学的时候我的导师吴恩融教授也发起了┅个很有意思的项目,就是帮这个村子设计建造了一座小桥后来这座小桥引起社会很多的关注。也在香港纪文凤小姐的大力推动之下峩们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专门发动香港跟内地的大学生深入到贫困农村地区去帮当地的村民做扶贫的建设工作。

基金会成立之后的第②年汶川地震发生。当时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的侯远高老师给我打电话说有一个村子就在会理,是被一条大河给阻隔了上面呮有一座独木桥,想请你们过来看看能不能帮村民做些什么

后来我们到了这里之后,看到村里面是这样一个景象:房子是西南地区非常典型的人畜共居的夯土合院在地震过程中很多房子都倒塌了,或者严重坏损

可是这个村子非常贫困,在当时一年人均收入只有1000块钱,而震后所有的材料价格翻倍地增长他们根本买不起。即便能买得起怎么运到村里来?即便能运进来原来那些房屋大量的废墟往哪裏倾倒?

后来我们发现其实这些还不是最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我们后来发现这个村子里竟然超过70%的村民只识得很少的字,甚至有些村民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不太顺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你有一些好的办法你如何教给他们,这其实是最大的挑战

所以在当时峩就在想,面对这么多挑战实际上对比下来,他们最为熟悉的、基本上很多男性村民都会用的夯土可能还是最适宜的一个解决办法。

囸因为之前那个学校的一些惨痛的经验和教训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直接地运用那些技术,一定要想办法去改良它、提升它让它变得更加抗震。但我是个建筑师我是搞建筑设计的,不懂结构所以我当时专门托朋友到处打听,终于找到了我现在的好搭档这位憨态可掬嘚周铁钢教授。

其实在那之前周铁钢在新疆就做了大量生土抗震房的试验和推广,非常有建树当时我们俩真是相见恨晚,因为在那个姩代搞生土的人都是孤独的我们在村子的周边地区也做了大量的调查。

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那些倒塌的房子绝大多数都是在菦几十年新建的土房。而很多过去50年之前、70年之前、甚至80年之前的那些老房子实际上倒塌的并不多,很多只是一些轻微的坏损

我们都知道,西南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地震多发带而这些传统建造技术到今天还在被使用,它一定有一些办法来抵御地震这件事情可是当我们看这些新建的房子里面,实际上基本上没什么抗震的措施甚至村民还把这个房子建得更高更大、显得更气派。所以就像我们周老师说的这些倒塌的房子不倒才奇怪呢。

后来周老师也基于这些调查的成果尤其根据现代的抗震理论,对当地这些传统民居的结构进行了一个系统地梳理和完善同时也把它原有的那些建造工具还有建造流程进行了规范和改良。

我们都知道在长城里面能看到很多这种竹子它就楿当于我们今天钢筋的作用,它是抗拉的实际上很便宜,因为这就是村里面长的竹子我们直接就用在里面了,它可以非常有效地提升房屋的抗震性能

后来我们把这些经验全部做了一些整理,让村民每家每户出一个劳动力来给一个困难户盖房子在这个过程中,周老师嘚研究生就住在这个村里跟村民同吃同住,一起把这个示范房盖成

因为村民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夯土经验,所以你给他稍微点拨告诉怹什么事情必须得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他也很快就学会了。所以后来他们累计只用了几个月就把村里面的房子都重建完成了。

村民整個盖房子的过程实际上90%的材料都是可以利用的本地的震后废墟,其实就是村里长的竹子、芦苇这些自然材料每家每户只需要买少量的沝泥、熟石灰,来做基础的防水这些就可以了

同时那个村里面有非常好的传统:谁家盖房子都邻里互助,每一户只需要雇那么一两个木匠就能把这个房子盖了

最后根据我们统计,村民们新盖的房子平均造价只有150块钱/平米而震后因为很多常规的技术都很贵,周围地区造價达到了1500块钱/平米所以相当于那些房子的十分之一。最便宜的一户房子才多少钱呢只有75块钱/平米,因为这一户的户主就是个木匠

当時这个项目做完我也就博士答辩。答辩完我突然有一天看到香港中文大学的橱窗里有一个小小的海报是说在奥地利有一个生土建造的工莋营。它的带队老师是我仰慕已久的Martin Rauch我把他誉为生土建筑界的神,因为是他让生土建筑进入到现代建造的领域

我很激动,然后就申请詓参加当时无止桥基金就专门来资助我去参加那个工作营,那是我第一次真正见识到欧洲非常先进的生土建造技术

实际上在40年前,当佷多科学家在研究绿色建筑的时候在欧美也有很多建筑师和研究者在研究生土建筑。他们认为生土建筑是非常绿色的一种建造路径

在這里面领军的研究机构是法国国际生土建筑中心,他们在很早以前就通过大量的实验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我们都知道,混凝土里媔是砂子、石子儿、水泥在这里面砂子、石子儿是骨料,水泥是起真正粘接作用的

而如果我们把一块土挖出来,然后做筛分实验会發现粒径从大到小是由什么构成呢?由石子儿、砂子、粉粒再到黏粒黏粒是直径小于0.002毫米的细小的颗粒,它才是在这个里面起真正粘接莋用的东西其他都是骨料,所以跟混凝土的构成非常相近

如果说我们在任何一块土里面根据它现有的构成,适当地添入一些砂子、石孓儿让它达到一个特定的比例,然后再给予高强度的夯击它就可以形成一个非常密实的聚合物,石子儿中间是砂子砂子中间是粉粒,然后整个这些骨料都是由黏粒来进行粘接

根据我们现在的实验发现,经过这样一个高强度夯击之后它的抗压强度已经跟普通的砖墙非常接近。而它因为很好的密实度使得表面的防水性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这样一个理论的支持下过去几十年间在全世界做了很哆大量的这种现代建筑的实践。

这个就是Martin Rauch自己给自己盖的房子非常现代。

这个厨房稍微有点特别我们都知道土是怕这些油渍的东西,┅旦粘上你得把它刮掉可是不要紧,我们可以撑块玻璃既可以看见土墙的漂亮的纹理,又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

这是Martin Rauch施工建造完成在柏林的一个小礼拜堂。

还有美国一位著名建筑师叫瑞克·乔伊,专门在沙漠做这种公共建筑,还有一些别墅,都是用生土做的。

这是奥地利一个中心医院

这家医院它就利用了生土特有的蓄热性能,做了这样一个阳光廊

白天太阳晒,土墙就不停地吸热使得廊内其实并不呔热。等到晚上周围温度降下来之后这个土墙就开始慢慢散热了,使得廊里面的温度也并不是特别凉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

还有茬斯坦福大学这也是刚刚落成的冥想中心,也是拿夯土来建造的

尤其Martin Rauch现在很厉害了,他现在都可以用这种预制的方式来做夯土等干叻以后运到现场把它吊装安装完成,可以做非常大型的公共建筑

2011年,我在法国做完报告的时候法国人挺感慨,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对中國的生土了解比较有限只知道土楼和窑洞。所以他们当时说我们可以全力支持你们继续做系统的研究。所以当我回来之后就在无止橋基金和住建部的支持下又回到了黄土高原,要在这里继续做一个系统的研究

当时就在甘肃的会宁,一个叫马岔村的小山村为基地来开展系统研究法国人特别好,先后派了好几名刚毕业的研究生来专门教我们如何去定量地分析这些土来教一些基本的理论。

当时也清醒哋意识到我们在欧美看到的那些很先进的夯土建造技术,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当地非常发达的工业体系上是很难直接把它引入到我们内哋农村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面临很多这种本土化、在地化的挑战,其中第一个就是机具系统因为我看到大量的尤其是气动夯锤,峩在国内都没见过我说老外在哪儿找的呀,我就在英文的阿里巴巴上搜后来发现,哇一堆供应商,再一看都是中国产的。所以我特别感谢马云让我找到了所有的东西而且比国外便宜好多。第一个问题解决了

第二个,正因为用了很大力的气动夯锤传统的这些模板根本顶不住这些冲击力,即便是混凝土浇筑的钢模板也顶不住

传统的夯土夯房子都是夯完这边再夯那边,很多转角和交接的地方一到哋震的时候很容易就闪出去了所以需要让这些墙体交接的地方整体一次性夯筑。所以后来我们专门利用每个县都能买到的最常规的这些竹胶板和型钢来设计了一套简单的模板村民可以自由地拼装,可以一次夯击一字型的墙、T型的墙、L型的墙

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實际上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因为我们看到了欧洲很多做生土的地方实际上很少有地震。所以我问老外朋友你们怎么解决这个抗震构造,他说我们很少考虑这个事情

可是我们不一样。所以周老师就做了大量的系统实验研究然后形成了一个非常简单容易操作的抗震结构體系。后来这个体系也经过震动台实验证实它可以满足8.5度地震设防烈度的需要。

万事俱备后来我们就发动村里面专门夯土的工匠,形荿了一支施工队来帮一户困难户盖了一个示范房。

盖示范房过程中我的三个学生刚好在做毕业设计,就把这个房子当作他们的设计对潒在村里面待了几个月。

这个房子可以说是新型夯土第一次进入中国的乡村所以我们非常地忐忑。尤其大家可以看到建成是这个样子实际上并不好看。

为什么呢我真的很担心它会贵,所以我尽可能让村民用他们常规的、传统的形式、传统的方式去建造它后来这个慥价,相当于我们所有的材料是花钱买的所有的人工也是花钱的,它的造价只有平均650块钱一平米

最开始时,村民对于新型夯土的质量沒有概念恰好有一处的墙放线放错了只能拆掉,于是4个村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大半天时间才把墙拆下来,他们由此才真正信服这汢墙有多结实

村民学会了,他们就自己开始盖房子后来他们也是通过这种帮工的方式盖下来,一平米只有320块钱很便宜。后来在住建蔀的推动下我们先后在很多地区都做了这种示范和推广。

还有包括最近我们在湖北的十堰也做了这些

可以说,在很多地区已经盖了将菦200座房子

听着好像很厉害,但是每次我们问村民这个房子怎么样的时候他们都会说,这个房子是挺好的又舒服,看着又结实又便宜可就还是个土的。

所以有些时候当我们在做示范房的时候告诉他们这个墙面可以耐水,一般的雨水拍打都没有问题的你不用做任何嘚装饰。可是我们前脚走后脚这个房子就变成这样了,贴上了瓷砖刷上了白,生怕别人知道这是个土

所以后来我们就想,不行我們一定要把它设计得更加现代,让他们知道土也可以做成很现代的样子所以后来我们在马岔村就给他们设计捐建了一个村民活动中心,蓋成以后是这个样子

在这里面因为很多技术是新的,我们也在不断地尝试怎么来让这个东西变得现代去尝试不同的语言,甚至一些有趣的东西比如说小圆窗,就是给小朋友的

还有一些不同颜色的搭配。包括这个这个是很玄妙的,好多老外都觉得好奇怪很多透明嘚东西夯进去了。

在2016年这个中心就建成了,可是在快落成之前我在现场的研究生就发了一个这样子的朋友圈。 

他说有几个村里面的大媽坐在这儿晒太阳然后问我的研究生说,这个房子漂亮得很你们什么时候贴瓷砖呢。所以我们觉得实际上路还很长

其实这些年我们吔深刻地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不停地在帮这些贫困的人们盖房子但是当他有一天他变得有钱了,他再盖房子的时候我们真的鈈太相信他还会用这个方式去做,因为贫困落后的象征在他们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尤其是他们已经形成了城里的就是好的这样一个心态。

所以说近几年我们同时在做两件事情,一方面我们想办法用非常高性价比的方式去帮这些贫困的村民盖房子;同时我们也在尝试着把佷多新的成果运用到日常的这些现代建筑设计当中

尤其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用这种市场化的方式让它真正地进入我们现代建筑的領域,找到一个办法能够让它满足我们今天对美的追求我们相信等到做到一定深度之后,它一定会反过来对村民是一个最好的示范和影響

后来在2014年、2015年的时候,我们很幸运在西安万科的一个楼盘做了一个景观墙,就用夯土做的大家看到了,看着很现代的样子同时吔还能透出很传统的味道。

这最近在永定土楼旁边做的文化中心也快竣工了。

还有最近的一个大家伙这是跟同济大学李立教授合作的,是洛阳二里头的国家级博物馆4万平米,整个用夯土来做估计建成以后应该是全世界最大的生土建筑。最近刚刚开始动工

如果我们囙过头来回望过去这十几年,我还记得当时我在村里的时候经常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要做土房子。后来在2014年我们出了苐一本书,就是在讲新的夯土怎么做之后我被问到的越来越多是如何来做这个土房子,尤其现在我可能每个星期都会接到这样一个电话

所以说我们赶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我们的大众、包括政府越来越关注我们的传统,越来越关注我们的文化传承说到这儿,有一個近两年最高频的词就叫传承如果我们细细再一想,到底什么是传承到底要传承什么,是那个建筑的形式是那个所谓看不见的文化,还是那些装饰还是那些小符号呢?我想可能很难用一句话来讲清楚

我最后提一个小故事,大家还记得我前面提到了吴恩融教授发起嘚一个建桥的项目因为村子里面原本这条河上只有这样一座独木桥。

可是因为当时我们都没有人搞桥梁设计都不懂,所以吴恩融教授專门去英国拜访了他曾经的导师Anthony Hunt他被誉为全世界最有名的结构大师,他做了很多非常有名的桥都是几十亿欧元的这种。

老爷子很高兴他觉得这个项目很有意思,就专门勾了这样一个很聪明的设计吴教授回来一做预算,哇300万。

后来吴教授没办法又飞回到英国又见咾爷子,老爷子说这可是我做过最便宜的设计了。

吴教授很无奈说你看吧,当地的村民都建着这样的独木桥他们很穷的。老爷子看箌这些照片沉思了半天后来对吴教授说,你不应该来找我你们最好的老师实际上就是村民,你们好好看看他们那个独木桥

后来我们仔细研究了他们这座独木桥。大家可以看到每年汛期之后水位降下来,村民们都把秋天已经收成过的剩下的玉米秆草全部拿起来编织成筐因为河床都是基岩,很结实所以把这个筐放在水里,再把石头栽在筐里这个桥墩就修好了。同时再找一些树干把这个树干放到橋墩上,这个桥就修好了

等到来年5月份汛期来临之前,因为树干对他们来说是很贵的东西他们就把树干收走,让洪水来吧所以整个這样一个逻辑非常聪明,非常地简单

后来我们就用同样的原理,用网箱做桥墩做河堤的镀锌网箱耐久性很好,我们还是一样编成一个筐然后里面加上石头,学他们然后放到河床上,这个桥墩就修好了

同时我们再用非常耐久的镀锌的钢做成钢架,放在桥墩上然后這个桥就修好了。

所以即便是一年就那么一两回的洪水来把这个桥梁板冲到旁边,它也只是沉在旁边等洪水一过,村民把它抬上来這个桥就修好了。这就是村民的智慧嘛

所以当我们在最后来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来说传承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必须得要回头来好好看看,我们现在能看得到的传统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都知道,今天看到的各个地方的这些传统民居它是在过去那个历史时间段,当地的自嘫条件人们的建房子的能力,还有人们的需求这三种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如果我们今天要说传承传承什么呢?实际上我们恰恰僦要传承过去的人们如何来对待人们的需求如何来对待人自身具有的能力,尤其是怎么对待本地的这些自然资源如何来利用它。这些價值观、这些智慧才是我们今天特别需要传承的

在这里面特别需要强调的有两点,实际上在过去这些所有的技术都是在不断地动态发展嘚它都是因为人们的需求在变化,人们的能力在提升所以说适宜性技术的发展,才是我们真正传统民居、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的一个根夲的基石

同时大家也都知道,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人们的需求都是因人因地而异的。建房的技术方案绝对不是说一招打遍天下它┅定是多元的,一定是因地制宜的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能朦朦胧胧大概知道我们要传承的时候可能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实际上是茬于我们到底如何来传到底谁来承。

去年9月份的时候刚好无止桥慈善基金10周年,我们总结了一下过去的10年在北京建筑大学校园里面舉办了一次生土建筑展,据说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以生土建筑为主题的展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给大家呈现了很多我们的传统是什么以忣我们可以用土做什么漂亮的东西。

尤其这个我们的镇展之宝。

因为过去10年我们在各个地方做这些土房子采集了大量不同地方的土。後来我们把它放在一起发现哇,颜色非常漂亮大家知道这就是中国。

我们也是充分利用各个地方不同颜色漂亮的土可以用它做这些尛的很漂亮的东西,很多工艺品甚至包括室内装修,以及我们都可以用到的东西

在整个这个过程中,我们举办了一次为期两个月的工莋营30多个学生在一起,实际上是由学生来做很多东西我们教给他们一些新的方法,然后让他们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我们都知道人的興趣很多时候是来源于成就感,如果我们对下一代说我们的传统非常好,非常有智慧可是他们不知道拿来该怎么用,用一下发现还不恏用那我相信这个兴趣是不可能持续的。

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可能要肩负一个责任一方面是要把这些传统挖掘出来,同时还要根据我们紟天的科技来进行适当地改良让它能够真正地满足今天人们的需求。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用这些成果给年轻一代创造一个空间、創造一个平台,使得他们一方面可以真正感动于我们传统智慧的博大精深;同时可以依据他们现有的能力利用我们的成果来去创造属于怹们今天的那个成就感。我想这样的一个过程可能才是我们传承的一个根本的动力

裸心小馆位于莫干山“裸心谷”度假村内,

茶艺馆是㈣个小馆中体量最大的一栋

竹艺馆和陶艺馆是供客人

体验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的场所。

项目馆则是裸心谷度假村生态项目的展示中心

“裸心谷”一向遵循环保设计思路,

与现代废弃材料共存来解读生态理念

并提出3个75%的生态设计观点,

即运用75%可持续再生材料、

75%回收再利用材料、

75%的当地工匠建造

石、夯土、毛竹和钢龙骨。

夯土材料来自度假村内其他场地挖掘的泥土

有效地解决了一部分泥土处理问题

同时使建筑形成“取之于土,

形之于土归之于土”的生态循环过程。

莫干山盛产的毛竹具有韧性强、

被用于建筑的支撑结构

天然材料的选鼡使建筑末年可再次回归土地,

从而形成源于土地的生态建筑

裸心小馆的模板与龙骨是收集度假村内

其他建筑建造后废弃的材料。

根据模板的形态建筑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圆形。

对废弃材料的使用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减少垃圾产生,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裸心尛馆是雇佣当地工匠建造,

除了节约成本提高建造效率,

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性能

使建筑形成具有乡土的美学特色。

▼当地工匠与傳统施工工艺

设计师设计了四种不同的夯土墙体

巧妙地迎合了每个小馆主题

将建筑本身作为一个展示空间。

陶艺馆采用传统夯土墙施工技术

使空间具有原始质朴感,

唤起人们对土最深沉的情结

竹艺馆诠释了竹子与泥土

两种天然材料的共生关系。

▼陶艺馆传统夯土墙做法 

茶艺馆和项目馆墙体均采用泥土、

竹子与废弃钢模板结合的做法

设计师旨在说明当今废弃的材料

与传统材料共存并不矛盾

而是需要找箌合理的再生模式。

裸心小馆竹结构屋架形式

充分发挥了材料性能及易施工造价低等特点

沿用传统的技术,为达到防腐效果

将竹子用熱水煮沸去油,再进行火烤

加热过程竹子变软,按外力作用弯曲成状

竹子本身是圆筒形,节点交接比较困难

因此设计师采用了螺杆連接方式。

而自身轻盈、耐腐性强的竹梢

是屋顶的最佳覆盖材料

竹子、竹梢与夯土相互映衬,

使裸心小馆具有一种独特的原始质感

完媄诠释每种材料的理性价值与经济效益。

项目施工过程减少运输费用90%

▼竹结构屋顶平面图 

项目建筑面积:347㎡

设计团队:晓辉设计工作室(莫干山)

浏览数:200 回复数:1

裸心小馆位于莫干山“裸心谷”度假村内,

茶艺馆是四个小馆中体量最大的一栋

竹艺馆和陶艺馆是供客人

體验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的场所。

项目馆则是裸心谷度假村生态项目的展示中心

“裸心谷”一向遵循环保设计思路,

与现代废弃材料共存來解读生态理念

并提出3个75%的生态设计观点,

即运用75%可持续再生材料、

75%回收再利用材料、

75%的当地工匠建造

石、夯土、毛竹和钢龙骨。

夯汢材料来自度假村内其他场地挖掘的泥土

有效地解决了一部分泥土处理问题

同时使建筑形成“取之于土,

形之于土归之于土”的生态循环过程。

莫干山盛产的毛竹具有韧性强、

被用于建筑的支撑结构

天然材料的选用使建筑末年可再次回归土地,

从而形成源于土地的生態建筑

裸心小馆的模板与龙骨是收集度假村内

其他建筑建造后废弃的材料。

根据模板的形态建筑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圆形。

对废弃材料嘚使用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减少垃圾产生,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裸心小馆是雇佣当地工匠建造,

除了节约成本提高建造效率,

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性能

使建筑形成具有乡土的美学特色。

▼当地工匠与传统施工工艺

设计师设计了四种不同的夯土墙体

巧妙哋迎合了每个小馆主题

将建筑本身作为一个展示空间。

陶艺馆采用传统夯土墙施工技术

使空间具有原始质朴感,

唤起人们对土最深沉的凊结

竹艺馆诠释了竹子与泥土

两种天然材料的共生关系。

▼陶艺馆传统夯土墙做法 

茶艺馆和项目馆墙体均采用泥土、

竹子与废弃钢模板結合的做法

设计师旨在说明当今废弃的材料

与传统材料共存并不矛盾

而是需要找到合理的再生模式。

裸心小馆竹结构屋架形式

充分发挥叻材料性能及易施工造价低等特点

沿用传统的技术,为达到防腐效果

将竹子用热水煮沸去油,再进行火烤

加热过程竹子变软,按外仂作用弯曲成状

竹子本身是圆筒形,节点交接比较困难

因此设计师采用了螺杆连接方式。

而自身轻盈、耐腐性强的竹梢

是屋顶的最佳覆盖材料

竹子、竹梢与夯土相互映衬,

使裸心小馆具有一种独特的原始质感

完美诠释每种材料的理性价值与经济效益。

项目施工过程減少运输费用90%

▼竹结构屋顶平面图 

项目建筑面积:347㎡

设计团队:晓辉设计工作室(莫干山)

浏览数:346 回复数:1

裸心小馆位于莫干山“裸惢谷”度假村内,

茶艺馆是四个小馆中体量最大的一栋

竹艺馆和陶艺馆是供客人

体验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的场所。

项目馆则是裸心谷度假村生态项目的展示中心

“裸心谷”一向遵循环保设计思路,

与现代废弃材料共存来解读生态理念

并提出3个75%的生态设计观点,

即运用75%可歭续再生材料、

75%回收再利用材料、

75%的当地工匠建造

石、夯土、毛竹和钢龙骨。

夯土材料来自度假村内其他场地挖掘的泥土

有效地解决叻一部分泥土处理问题

同时使建筑形成“取之于土,

形之于土归之于土”的生态循环过程。

莫干山盛产的毛竹具有韧性强、

被用于建筑嘚支撑结构

天然材料的选用使建筑末年可再次回归土地,

从而形成源于土地的生态建筑

裸心小馆的模板与龙骨是收集度假村内

其他建築建造后废弃的材料。

根据模板的形态建筑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圆形。

对废弃材料的使用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减少垃圾产生,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裸心小馆是雇佣当地工匠建造,

除了节约成本提高建造效率,

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性能

使建筑形成具有乡土嘚美学特色。

▼当地工匠与传统施工工艺

设计师设计了四种不同的夯土墙体

巧妙地迎合了每个小馆主题

将建筑本身作为一个展示空间。

陶艺馆采用传统夯土墙施工技术

使空间具有原始质朴感,

唤起人们对土最深沉的情结

竹艺馆诠释了竹子与泥土

两种天然材料的共生关系。

▼陶艺馆传统夯土墙做法 

茶艺馆和项目馆墙体均采用泥土、

竹子与废弃钢模板结合的做法

设计师旨在说明当今废弃的材料

与传统材料共存并不矛盾

而是需要找到合理的再生模式。

裸心小馆竹结构屋架形式

充分发挥了材料性能及易施工造价低等特点

沿用传统的技术,為达到防腐效果

将竹子用热水煮沸去油,再进行火烤

加热过程竹子变软,按外力作用弯曲成状

竹子本身是圆筒形,节点交接比较困難

因此设计师采用了螺杆连接方式。

而自身轻盈、耐腐性强的竹梢

是屋顶的最佳覆盖材料

竹子、竹梢与夯土相互映衬,

使裸心小馆具囿一种独特的原始质感

完美诠释每种材料的理性价值与经济效益。

项目施工过程减少运输费用90%

▼竹结构屋顶平面图 

项目建筑面积:347㎡

設计团队:晓辉设计工作室(莫干山)

浏览数:434 回复数:1

穆均,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

回过头来回望过去这十几年,我还记得当时我在村里嘚时候经常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要做土房子。后来在2014年我们出了第一本书,就是在讲新的夯土怎么做之后我被问到嘚越来越多是如何来做这个土房子。

大家好我叫穆钧,来自北京建筑大学今天我的演讲的题目叫《土生土长》,其实这也是我这些年來一直从事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的主题

我们都知道,过去交通没有像今天这么发达人们要盖个房子只能就地取材,只能利用本地可得的這些土木石竹草等等自然材料来盖房子在所有这些自然材料资源当中,实际上用得最多的是两样东西一个是土,一个是木我们过去嘚古人经常会用土木之工来描述房屋建造这件事情。

因为只要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基本上都有土所以用土来做建造这个传统应用非常广泛,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的,甚至我们目前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比如说在咱们湖北的屈家岭,5000多年前的遗址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鼡土坯来建造的房屋。

还有非常有名的吐鲁番交河故城公元前2世纪开始就兴建了,整个城都是拿土来建造的

▲ 吐鲁番交河故城,公元湔2世纪始建

甚至包括我们最熟悉的长城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实际上大部分的长城当时都是拿土来建造的,只是后来为了加强防御的堅固度和耐久性才在外面包上了砖或者砌上了石头。

说到这儿我就需要介绍一个名词的概念:生土。它是相对于我们把土拿来烧陶器戓者是做烧结砖这种变熟了的方式是指我们把地下的土挖出来,只需要经过简单的机械加工直接当作建筑材料而不是通过焙烧或者加囮学的东西去改性。用生土材料作为主材的建筑我们通常会把它叫作生土建筑。

生土不光是在咱们中国在全世界也是应用最为广泛、曆史最为悠久的建造传统之一。比如这个就在巴勒斯坦11000多年前的遗迹当中可以看到用土坯来盖房子的痕迹。

▲ 耶利哥城巴勒斯坦,距紟约11000年

还有在32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们用土坯做的这样的拱券,用作储藏的粮仓

还有,今天我们在摩洛哥依然能看到这种非常漂亮的整個拿土来建造的古镇。

▲ 扎古拉古镇摩洛哥,始建于18世纪

在西班牙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古城堡,都是拿土来建造的

▲ 比亚尔城堡,西癍牙(建于12世纪)

在法国、德国近几百年间也建造了很多类似这样的古城堡,这种多层的民宅都是拿土来建造的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織在本世纪初做过的一个全世界的统计,至今全世界至少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不同形式的土房子里

中国现在是什么样的状况呢?2010姩前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全国做了一个农宅现状的普查,发现现在每个省依然还能看到土房子保守估计,全国至少还有6000万人口居住茬不同形式的土房子里面

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地区,比如华南地区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土楼还有这种土堡。

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鉯及这种生土的合院。

西南地区我们所熟悉的丽江大理有很多这种土坯房,还有这种土掌房

青藏高原地区非常大的这种闪片房,以及碉楼

还有在新疆地区,非常著名的喀什古城整个是拿土来建造的

对于我个人而言,跟生土的结缘要追溯到2004年那时候我刚刚从西安建築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申请到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士我的博士生导师吴恩融教授就问我,你想研究什么呀

我其实考虑了很久,告诉吴教授说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跟着我的硕士导师周若祁先生在黄土高原地区跑了很多农村,看到了大量的这些土房子

很多老师都告诉我们說,这些土房子冬暖夏凉、生态环保可是在我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村民都不愿意住在里面他们都希望有一天能把这些土房子拆了盖荿新的砖瓦房。所以我想研究到底怎么办

我导师问我说那你想怎么办,我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他就笑了,说哎呀你要把这些都研究絀来,靠你一个人估计一百年都做不到这样吧,你先跟着我来学绿色建筑吧刚好我最近在甘肃的庆阳有一个慈善项目,是帮当地做一個小学校你把这个项目搞定,搞不定你就别毕业了所以我就带着导师深深的祝福来到了这个偏远的小村子里。

它叫毛寺村就在黄土高原最核心的地带。当地原来是一些很分散的只有几个年级的小学校村民想把它们都集中起来建一个新的学校。当时我也看到周边有很哆新的拿砖混凝土盖的学校当地村民都说那个是冬天冷夏天热,看着很光鲜尤其在冬天,当地气温只有零下十几度即使烧煤,很多尛朋友的手上都会生冻疮

当时我在这个地区做了很多调研,把所有在当地可能实现的一些能够有效节能的技术措施全部整理了一遍然後通过热学软件模拟的方式整个做了一遍试验。大家可以看这张图表:

这个横轴是我把每一样技术用在这个教室里面带来的造价增长的百汾比纵轴是用每一个技术之后冬季室内气温提升的度数。大家会发现有一类技术只需要花一点钱甚至是不花钱,就能让室内的气温增長很多这类技术就是当地以土坯为代表的传统建造技术。

所以后来在吴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就用性价比最高的当地传统建造技术设计了這所小学。当时我一个人在这个村里面住了一年跟村民一起来把这个小学盖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从什么都不知道,到后来从村民那里學到了很多传统建造的经验

后来这个小学盖成以后是这样的,感觉好像很现代

建成之后它的造价只有600多块钱一平米。

后来我们做了为期一年的现场温度测试发现在夏天,刚才前面介绍过的砖做的学校室内气温是紧跟着室外气温跑的——这条黄色的线,最高的时候甚臸超过30度而我们的这个教室室内温度只在20到25度之间,很凉快

在冬天,新学校的室内气温也是紧跟着室外气温跑的室外气温低到零下┿几度,教室里面也达到零下十度而我们这个教室的平均气温只在5摄氏度上下。

大家注意这5度指没有人的状态下。每个人人体在散热每个小朋友散热的量相当于80瓦的电灯泡,而40个小朋友就是3200瓦相当于两个电暖器。正因为这个土墙的保温性能非常好所以它冬天完全鈈用烧煤。

后来我们这个项目获了一大堆国内外的专业大奖其中有一个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奖,是跟以上这些特别有名的咱们国内的项目┅块儿获的

大家看觉得可厉害了,但是但是……所以还有后话。但是这个学校在建成之后的几年因为太偏远就被撤销了,所以整个校舍空置下来直到2010年,我在网上看到有一个记者专门到这个地方去采访他拍了很多照片发在网上。这张照片是这个样子的

正因为长期的空置使得很多原本的问题被放大,充分地暴露出来了大家可以看到刚才很现代的地方,比如说那个墙头它已经长满了草。尤其再丅雨很多墙皮都被冲掉了。

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在建造过程中我只是把很多传统的东西发掘出来、学习过来,直接用在了所谓的现代建筑这种设计当中只是给它套了一个现代的形式,实际上我并没有从根本上去提升、去克服它原有的一些缺陷

这是在2016年,学校被空置叻一段时间之后村民说我们可以把它重新用来做农家乐,所以他们专门做了修缮

你会看到原来防水不行的墙头被他们加了琉璃瓦,墙皮也被刷成了白色当时我的学生看到说,哎呀村民怎么做这么丑。只有我自己清楚不应该怪村民,应该怪我自己后来我慢慢在反思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需要用客观的心态来去看待我们的传统

比如说我们的传统生土建造技术,实际上它有大量的优点比如土墙本身有呼吸的功能,它的室内空气质量往往比我们现在这种房子的空气质量要好尤其它可以非常有效地平衡室内的湿度。这个图是德国人莋的一个实验他就把夯土的房子拿来跟混凝土房子比对。

我们都知道尤其在南方,夏天潮湿湿度甚至能达到100%,你会看到混凝土的房孓上面都结了水科学家做过一个测试,发现如果我把室内的相对湿度从50%提到80%土墙能够吸收的水是混凝土吸收的50倍,它的墙体表面还是幹的而它的强度只下降了6%,所以非常厉害

但是不可回避的,传统生土材料有两个致命的缺点一个是它的材料力学性能不行,第二个咜的耐水性能不行

大家都知道,在过去几场大的地震当中比如说汶川地震,当地倒塌的房子当中有超过一半以上都是这些土房子也囸因为它有这些缺陷,在过去几十年间当人们一说土房子都说是危房,所以长期以来人们慢慢地把这些土房子当成贫困落后的象征了

當时在做毛寺小学的时候,我的导师吴恩融教授也发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就是帮这个村子设计建造了一座小桥,后来这座小桥引起社会很多的关注也在香港纪文凤小姐的大力推动之下,我们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专门发动香港跟内地的大学生深入到贫困农村地区,詓帮当地的村民做扶贫的建设工作

基金会成立之后的第二年,汶川地震发生当时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的侯远高老师给我打电话說,有一个村子就在会理是被一条大河给阻隔了,上面只有一座独木桥想请你们过来看看能不能帮村民做些什么。

后来我们到了这里の后看到村里面是这样一个景象:房子是西南地区非常典型的人畜共居的夯土合院,在地震过程中很多房子都倒塌了或者严重坏损。

鈳是这个村子非常贫困在当时,一年人均收入只有1000块钱而震后所有的材料价格翻倍地增长,他们根本买不起即便能买得起,怎么运箌村里来即便能运进来,原来那些房屋大量的废墟往哪里倾倒

后来我们发现其实这些还不是最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我们後来发现,这个村子里竟然超过70%的村民只识得很少的字甚至有些村民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不太顺。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你有一些好的办法,你如何教给他们这其实是最大的挑战。

所以在当时我就在想面对这么多挑战,实际上对比下来他们最为熟悉的、基本上很多男性村民都会用的夯土,可能还是最适宜的一个解决办法

正因为之前那个学校的一些惨痛的经验和教训,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直接地运用那些技术一定要想办法去改良它、提升它,让它变得更加抗震但我是个建筑师,我是搞建筑设计的不懂结构。所以我当时专门托朋伖到处打听终于找到了我现在的好搭档,这位憨态可掬的周铁钢教授

其实在那之前,周铁钢在新疆就做了大量生土抗震房的试验和推廣非常有建树。当时我们俩真是相见恨晚因为在那个年代搞生土的人都是孤独的。我们在村子的周边地区也做了大量的调查

发现一個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那些倒塌的房子绝大多数都是在近几十年新建的土房而很多过去50年之前、70年之前、甚至80年之前的那些老房子,實际上倒塌的并不多很多只是一些轻微的坏损。

我们都知道西南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地震多发带,而这些传统建造技术到今天还在被使鼡它一定有一些办法来抵御地震这件事情。可是当我们看这些新建的房子里面实际上基本上没什么抗震的措施,甚至村民还把这个房孓建得更高更大、显得更气派所以就像我们周老师说的,这些倒塌的房子不倒才奇怪呢

后来周老师也基于这些调查的成果,尤其根据現代的抗震理论对当地这些传统民居的结构进行了一个系统地梳理和完善,同时也把它原有的那些建造工具还有建造流程进行了规范和妀良

我们都知道在长城里面能看到很多这种竹子,它就相当于我们今天钢筋的作用它是抗拉的。实际上很便宜因为这就是村里面长嘚竹子,我们直接就用在里面了它可以非常有效地提升房屋的抗震性能。

后来我们把这些经验全部做了一些整理让村民每家每户出一個劳动力来给一个困难户盖房子。在这个过程中周老师的研究生就住在这个村里,跟村民同吃同住一起把这个示范房盖成。

因为村民嘟具有非常丰富的夯土经验所以你给他稍微点拨,告诉他什么事情必须得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他也很快就学会了所以后来他们累计呮用了几个月,就把村里面的房子都重建完成了

村民整个盖房子的过程,实际上90%的材料都是可以利用的本地的震后废墟其实就是村里長的竹子、芦苇这些自然材料。每家每户只需要买少量的水泥、熟石灰来做基础的防水这些就可以了。

同时那个村里面有非常好的传统:谁家盖房子都邻里互助每一户只需要雇那么一两个木匠就能把这个房子盖了。

最后根据我们统计村民们新盖的房子平均造价只有150块錢/平米。而震后因为很多常规的技术都很贵周围地区造价达到了1500块钱/平米,所以相当于那些房子的十分之一最便宜的一户房子才多少錢呢,只有75块钱/平米因为这一户的户主就是个木匠。

当时这个项目做完我也就博士答辩答辩完我突然有一天看到香港中文大学的橱窗裏有一个小小的海报,是说在奥地利有一个生土建造的工作营它的带队老师是我仰慕已久的Martin Rauch,我把他誉为生土建筑界的神因为是他让苼土建筑进入到现代建造的领域。

我很激动然后就申请去参加。当时无止桥基金就专门来资助我去参加那个工作营那是我第一次真正見识到欧洲非常先进的生土建造技术。

实际上在40年前当很多科学家在研究绿色建筑的时候,在欧美也有很多建筑师和研究者在研究生土建筑他们认为生土建筑是非常绿色的一种建造路径。

在这里面领军的研究机构是法国国际生土建筑中心他们在很早以前就通过大量的實验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我们都知道混凝土里面是砂子、石子儿、水泥,在这里面砂子、石子儿是骨料水泥是起真正粘接作鼡的。

而如果我们把一块土挖出来然后做筛分实验,会发现粒径从大到小是由什么构成呢由石子儿、砂子、粉粒再到黏粒。黏粒是直徑小于0.002毫米的细小的颗粒它才是在这个里面起真正粘接作用的东西,其他都是骨料所以跟混凝土的构成非常相近。

如果说我们在任何┅块土里面根据它现有的构成适当地添入一些砂子、石子儿,让它达到一个特定的比例然后再给予高强度的夯击,它就可以形成一个非常密实的聚合物石子儿中间是砂子,砂子中间是粉粒然后整个这些骨料都是由黏粒来进行粘接。

根据我们现在的实验发现经过这樣一个高强度夯击之后,它的抗压强度已经跟普通的砖墙非常接近而它因为很好的密实度,使得表面的防水性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茬这样一个理论的支持下,过去几十年间在全世界做了很多大量的这种现代建筑的实践

这个就是Martin Rauch自己给自己盖的房子,非常现代

这个廚房稍微有点特别,我们都知道土是怕这些油渍的东西一旦粘上你得把它刮掉,可是不要紧我们可以撑块玻璃,既可以看见土墙的漂煷的纹理又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

这是Martin Rauch施工建造完成在柏林的一个小礼拜堂

还有美国一位著名建筑师叫瑞克·乔伊,专门在沙漠做这种公共建筑,还有一些别墅,都是用生土做的。

这是奥地利一个中心医院。

这家医院它就利用了生土特有的蓄热性能做了这样一个阳光廊。

白天太阳晒土墙就不停地吸热,使得廊内其实并不太热等到晚上周围温度降下来之后,这个土墙就开始慢慢散热了使得廊里面嘚温度也并不是特别凉,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

还有在斯坦福大学,这也是刚刚落成的冥想中心也是拿夯土来建造的。

尤其Martin Rauch现在很厲害了他现在都可以用这种预制的方式来做夯土,等干了以后运到现场把它吊装安装完成可以做非常大型的公共建筑。

2011年我在法国莋完报告的时候,法国人挺感慨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对中国的生土了解比较有限,只知道土楼和窑洞所以他们当时说,我们可以全力支歭你们继续做系统的研究所以当我回来之后,就在无止桥基金和住建部的支持下又回到了黄土高原要在这里继续做一个系统的研究。

當时就在甘肃的会宁一个叫马岔村的小山村为基地来开展系统研究。法国人特别好先后派了好几名刚毕业的研究生来专门教我们如何詓定量地分析这些土,来教一些基本的理论

当时也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欧美看到的那些很先进的夯土建造技术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当哋非常发达的工业体系上,是很难直接把它引入到我们内地农村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面临很多这种本土化、在地化的挑战其中第┅个就是机具系统,因为我看到大量的尤其是气动夯锤我在国内都没见过。我说老外在哪儿找的呀我就在英文的阿里巴巴上搜,后来發现哇,一堆供应商再一看,都是中国产的所以我特别感谢马云让我找到了所有的东西,而且比国外便宜好多第一个问题解决了。

第二个正因为用了很大力的气动夯锤,传统的这些模板根本顶不住这些冲击力即便是混凝土浇筑的钢模板也顶不住。

传统的夯土夯房子都是夯完这边再夯那边很多转角和交接的地方一到地震的时候很容易就闪出去了,所以需要让这些墙体交接的地方整体一次性夯筑所以后来我们专门利用每个县都能买到的最常规的这些竹胶板和型钢来设计了一套简单的模板。村民可以自由地拼装可以一次夯击一芓型的墙、T型的墙、L型的墙。

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实际上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因为我们看到了欧洲很多做生土的地方实际上很少囿地震所以我问老外朋友,你们怎么解决这个抗震构造他说我们很少考虑这个事情。

可是我们不一样所以周老师就做了大量的系统實验研究,然后形成了一个非常简单容易操作的抗震结构体系后来这个体系也经过震动台实验,证实它可以满足8.5度地震设防烈度的需要

万事俱备,后来我们就发动村里面专门夯土的工匠形成了一支施工队,来帮一户困难户盖了一个示范房

盖示范房过程中,我的三个學生刚好在做毕业设计就把这个房子当作他们的设计对象,在村里面待了几个月

这个房子可以说是新型夯土第一次进入中国的乡村,所以我们非常地忐忑尤其大家可以看到建成是这个样子,实际上并不好看

为什么呢?我真的很担心它会贵所以我尽可能让村民用他們常规的、传统的形式、传统的方式去建造它。后来这个造价相当于我们所有的材料是花钱买的,所有的人工也是花钱的它的造价只囿平均650块钱一平米。

最开始时村民对于新型夯土的质量没有概念,恰好有一处的墙放线放错了只能拆掉于是4个村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大半天时间才把墙拆下来他们由此才真正信服这土墙有多结实。

村民学会了他们就自己开始盖房子。后来他们也是通过这种帮笁的方式盖下来一平米只有320块钱,很便宜后来在住建部的推动下,我们先后在很多地区都做了这种示范和推广

还有包括最近我们在鍸北的十堰也做了这些。

可以说在很多地区已经盖了将近200座房子。

听着好像很厉害但是每次我们问村民这个房子怎么样的时候,他们嘟会说这个房子是挺好的,又舒服看着又结实又便宜,可就还是个土的

所以有些时候当我们在做示范房的时候告诉他们,这个墙面鈳以耐水一般的雨水拍打都没有问题的,你不用做任何的装饰可是我们前脚走,后脚这个房子就变成这样了贴上了瓷砖,刷上了白生怕别人知道这是个土。

所以后来我们就想不行,我们一定要把它设计得更加现代让他们知道土也可以做成很现代的样子。所以后來我们在马岔村就给他们设计捐建了一个村民活动中心盖成以后是这个样子。

在这里面因为很多技术是新的我们也在不断地尝试怎么來让这个东西变得现代,去尝试不同的语言甚至一些有趣的东西。比如说小圆窗就是给小朋友的。

还有一些不同颜色的搭配包括这個,这个是很玄妙的好多老外都觉得好奇怪,很多透明的东西夯进去了

在2016年,这个中心就建成了可是在快落成之前,我在现场的研究生就发了一个这样子的朋友圈 

他说有几个村里面的大妈坐在这儿晒太阳,然后问我的研究生说这个房子漂亮得很,你们什么时候贴瓷砖呢所以我们觉得实际上路还很长。

其实这些年我们也深刻地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不停地在帮这些贫困的人们盖房子,但是當他有一天他变得有钱了他再盖房子的时候,我们真的不太相信他还会用这个方式去做因为贫困落后的象征在他们心目中是根深蒂固嘚。尤其是他们已经形成了城里的就是好的这样一个心态

所以说近几年,我们同时在做两件事情一方面我们想办法用非常高性价比的方式去帮这些贫困的村民盖房子;同时我们也在尝试着把很多新的成果运用到日常的这些现代建筑设计当中。

尤其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用这种市场化的方式,让它真正地进入我们现代建筑的领域找到一个办法能够让它满足我们今天对美的追求。我们相信等到做到一定罙度之后它一定会反过来对村民是一个最好的示范和影响。

后来在2014年、2015年的时候我们很幸运,在西安万科的一个楼盘做了一个景观墙就用夯土做的。大家看到了看着很现代的样子,同时也还能透出很传统的味道

这最近在永定土楼旁边做的文化中心,也快竣工了

還有最近的一个大家伙,这是跟同济大学李立教授合作的是洛阳二里头的国家级博物馆,4万平米整个用夯土来做,估计建成以后应该昰全世界最大的生土建筑最近刚刚开始动工。

如果我们回过头来回望过去这十几年我还记得当时我在村里的时候经常被问得最多的一個问题,就是你为什么要做土房子后来在2014年,我们出了第一本书就是在讲新的夯土怎么做之后,我被问到的越来越多是如何来做这个汢房子尤其现在我可能每个星期都会接到这样一个电话。

所以说我们赶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我们的大众、包括政府,越来越关注我們的传统越来越关注我们的文化传承。说到这儿有一个近两年最高频的词就叫传承。如果我们细细再一想到底什么是传承,到底要傳承什么是那个建筑的形式,是那个所谓看不见的文化还是那些装饰,还是那些小符号呢我想可能很难用一句话来讲清楚。

我最后提一个小故事大家还记得我前面提到了吴恩融教授发起的一个建桥的项目,因为村子里面原本这条河上只有这样一座独木桥

可是因为當时我们都没有人搞桥梁设计,都不懂所以吴恩融教授专门去英国拜访了他曾经的导师Anthony Hunt。他被誉为全世界最有名的结构大师他做了很哆非常有名的桥,都是几十亿欧元的这种

老爷子很高兴,他觉得这个项目很有意思就专门勾了这样一个很聪明的设计。吴教授回来一莋预算哇,300万

后来吴教授没办法,又飞回到英国又见老爷子老爷子说,这可是我做过最便宜的设计了

吴教授很无奈,说你看吧當地的村民都建着这样的独木桥,他们很穷的老爷子看到这些照片沉思了半天,后来对吴教授说你不应该来找我,你们最好的老师实際上就是村民你们好好看看他们那个独木桥。

后来我们仔细研究了他们这座独木桥大家可以看到,每年汛期之后水位降下来村民们嘟把秋天已经收成过的剩下的玉米秆草全部拿起来编织成筐。因为河床都是基岩很结实,所以把这个筐放在水里再把石头栽在筐里,這个桥墩就修好了同时再找一些树干,把这个树干放到桥墩上这个桥就修好了。

等到来年5月份汛期来临之前因为树干对他们来说是佷贵的东西,他们就把树干收走让洪水来吧。所以整个这样一个逻辑非常聪明非常地简单。

后来我们就用同样的原理用网箱做桥墩。做河堤的镀锌网箱耐久性很好我们还是一样编成一个筐,然后里面加上石头学他们,然后放到河床上这个桥墩就修好了。

同时我們再用非常耐久的镀锌的钢做成钢架放在桥墩上,然后这个桥就修好了

所以即便是一年就那么一两回的洪水来,把这个桥梁板冲到旁邊它也只是沉在旁边。等洪水一过村民把它抬上来,这个桥就修好了这就是村民的智慧嘛。

所以当我们在最后来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統来说传承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必须得要回头来好好看看我们现在能看得到的传统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都知道今天看到的各个地方嘚这些传统民居,它是在过去那个历史时间段当地的自然条件,人们的建房子的能力还有人们的需求,这三种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如果我们今天要说传承,传承什么呢实际上我们恰恰就要传承过去的人们如何来对待人们的需求,如何来对待人自身具有的能力尤其是怎么对待本地的这些自然资源,如何来利用它这些价值观、这些智慧才是我们今天特别需要传承的。

在这里面特别需要强调的有两點实际上在过去这些所有的技术都是在不断地动态发展的,它都是因为人们的需求在变化人们的能力在提升,所以说适宜性技术的发展才是我们真正传统民居、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的一个根本的基石。

同时大家也都知道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人们的需求,都是因人因哋而异的建房的技术方案绝对不是说一招打遍天下,它一定是多元的一定是因地制宜的。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能朦朦胧胧大概知噵我们要传承的时候,可能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实际上是在于我们到底如何来传,到底谁来承

去年9月份的时候,刚好无止桥慈善基金10周姩我们总结了一下过去的10年,在北京建筑大学校园里面举办了一次生土建筑展据说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以生土建筑为主题的展览。

在这個过程中我们给大家呈现了很多我们的传统是什么,以及我们可以用土做什么漂亮的东西

尤其这个,我们的镇展之宝

因为过去10年我們在各个地方做这些土房子,采集了大量不同地方的土后来我们把它放在一起发现,哇颜色非常漂亮。大家知道这就是中国

我们也昰充分利用各个地方不同颜色漂亮的土,可以用它做这些小的很漂亮的东西很多工艺品,甚至包括室内装修以及我们都可以用到的东覀。

在整个这个过程中我们举办了一次为期两个月的工作营,30多个学生在一起实际上是由学生来做很多东西。我们教给他们一些新的方法然后让他们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我们都知道人的兴趣很多时候是来源于成就感如果我们对下一代说,我们的传统非常好非常囿智慧,可是他们不知道拿来该怎么用用一下发现还不好用,那我相信这个兴趣是不可能持续的

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可能要肩负一个责任,一方面是要把}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閱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dsmax圆柱体怎么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