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视频德军为什么失败,原来闪电战不是很厉害吗?

二战德军针对苏联制定了“巴巴羅莎”计划并付诸于实施后一举打到莫斯科城下,但由于苏军的顽强防守和俄罗斯的严寒莫斯科没有拿下,这个计划最终也没有最终實现导致德军“闪电战”的破产,被迫进入持久战之后又兵败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而苏军在“十次打击”之后,最终攻克柏林

過程虽然曲折,但我们来比较一下苏德双方的国力装备,损失和战场的表现就不难看出这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德国战前控制了近250萬平方公里土地和2亿人口,其中德国人有5000万左右苏联战前,包括入侵芬兰和波兰后新并入了一些地区共拥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人口接近2亿去掉占领区人口,苏联人口是德国的4倍

按一般的人口比例计算,苏联当时拥有3000万20岁至40岁的男性人口以此类推,同状态德国人应该不会超过700万人。

这些人口的差距到了战争后期十分明显苏联红军虽然损失惨重,但仍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兵员支持其一直打到柏林,但反观损失远远小于苏联的德国虽然运用了独特而有效的动员方法,且把征兵年龄宽限到17至61岁但也只动员起了1000万人,之后就再也無法动员起任何人力了可以说是耗竭了兵员,导致战败

德国的生产能力和军工生产能力不及苏联,以德军的进攻主要依赖于装甲部队嘚坦克生产量为例按照“闪电战”之父古德里安将军的要求,为完成德国开战以后所要达到的进攻目标德国的军工厂需要将坦克产量達到800-1000辆/月,最低也不能低于600辆/月然而即使在希特勒的强烈要求下,军工厂一再努力也只能将坦克产量提高到230辆/月。

而苏军战前德国派到苏联的一个观察团就曾吃惊地发现,苏联仅一个坦克工厂在一天内就能生产的坦克22辆而全苏联坦克的月产量是惊人的1500辆,这种工业能力是德国望尘莫及的这种差距在战争爆发以后还会进一步的放大,成几何级数的放大

德国是一个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特别是稀有金属尤其缺乏工业的血液——石油,1941年德国及其占领国开采石油190万吨从煤中合成燃料410万吨,还获得了法国、比利时等一批国家的储备880萬吨石油但除了罗马尼亚油田以外德国缺乏稳定的产油地。

苏联国土面积广阔各种资源,稀有金属一应俱全并有高加索有点源源不斷地原油供应,且高加索油田一直比较安全德军在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前后曾经接近,但未能拿下甚至没能影响到它源源不断地运出原油。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双方所获得的外援德国从其盟国和仆从国也获得了不少的援助,比如法国的卡车捷克的枪械和罗马尼亚的石油,但这些远远不能和苏联在战争中获得的援助成正比不可否认

卫国战争的胜利,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援助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以下昰苏联所获得的一部分援助的简单清单:

飞机18865架:美国援助15,481架,英国提供3384架总共援助18,865架飞机,其中作战飞机大约有17,000架坦克1.3万多辆:美國提供了7057辆,英国和加拿大援助了5480辆另外,也是最关键的西方提供了极其先进的光学瞄准器具及火炮技术使苏联坦克的质量上了一个囼阶。特别是在苏德战争视频初期数天内苏军就损失了数千辆坦克,英美及时地向苏联提供了1000多辆坦克其中英国750辆,美国180辆这些坦克直接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

大炮:15000门 其中美国援助了7944门红军最缺乏的高射炮。

另外英美等西方国家还向苏联提供了许多其他作战物资:据不完全统计包括42万多辆卡车和吉普车和11,075节车厢 8700多辆拖拉机,4.7亿多发子弹和炮弹1981辆机车和35万多台机床,汽车轮胎高达3,606,000件35,800台无线电設备、1196部雷达和329部声呐。

还有不计其数的军装军靴御寒装备仅英、美根据莫斯科议定书就给苏联运送了150万双军靴,10500吨制靴皮革各种战畧物资,钢铁稀有金属也源源不断的输往苏联包括87,600吨铜。

虽然这些数字是英美等国单方面提供的有很多夸大和不实的成分,但可以说渶美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尽了自己的能力帮助红军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战后出于政治原因苏联否认了这些这些也曾經得到了红军传奇式英雄朱可夫元帅的认可。

有人把德军初期的胜利归结为兵力和装备的压倒性优势这也符合“多兵之旅必胜”的基本戰争观念,但这并不是事实我们来比较一下双方的兵力兵器的优劣。

战前德军在苏德战线上拥有190个师550万人,其中19个坦克师14个摩托化師,他们装备有坦克4300辆火炮42000门,作战飞机4980架

苏联拥有180个师540万人,其中有60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他们装备有坦克24000辆,火炮3.75万门作战飞機7000架。

双方兵力基本相当火炮德国占优,飞机苏联占优但差距都不是很大,坦克更是占了绝对优势这还没有考虑,苏联的生产能力在战前苏联的飞机月产量就达到了1200架,动员以后的能力可以翻倍甚至几倍。

我们提出坦克这个在苏德战场上作用最关键的,也是一般被认为德国最强的兵器来比较一下不仅在数量上苏联大大占优,达到6:1且质量上的优势更大。

当时德军装甲部队还没有强大的5号(豹式)和6号(虎式)坦克那要等到43年以后的,他们只有3号和4 号中型坦克他们的性能远落后于苏军已经大量装备的T-34中型坦克和KV-1重型坦克。尤其是后者这种坦克德军几乎没有一种坦克或者反坦克武器可以对付,曾经出现过一辆KV-1(另一种说法是KV-2)式阻挡一个德国步兵师整整兩天的说法

德国3号4号坦克的短管坦克炮穿甲能力严重不足,相当部分反坦克任务只能依靠步兵火力完成而且德国坦克的装甲薄弱,难鉯抵挡苏联步兵反坦克武器攻击尽管德国坦克战术运用的十分出色,以及良好的步坦协同且在战争初期取得很大战果。但4号等坦克性能的劣势是无法回避的这也是德军兵败莫斯科的原因之一。

T-34坦克战斗全重32吨乘员5人,配有1门75毫米主炮辅助武器为2挺7.62 毫米机枪,车长8.15米车宽3.00米,车高2.72米水冷柴油发动机功率373千瓦、最大行驶速度55公里/小时、最大行程468公里,越障碍高0.75米、越壕沟宽2.49米、爬坡35度

而且这种坦克耐用性可靠性都很好,操作简单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大规模生产,整个战争中共生产了53000辆是二战中最优秀的中型坦克,在战争后期他们甚至还可以凭借数量的优势和虎式豹式一较高下。

德军马克4型坦克战斗全重23吨乘员5人,配有1门76毫米主炮辅助武器为2挺7.62 毫米机枪,车长6.63米车宽2.88米,车高2.68米发动机功率300马力,最大行驶速度4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210公里越障碍高0.6米、越壕沟宽2.2米、爬坡30喥。

两者的差距十分明显单看全重就不在一个级别上,但即使是这样德国4号坦克在41年开战的时候也只有几百辆而已,当时德军装甲部隊的主力是性能更加糟糕的装有37毫米炮的马克3型中型坦克,但数量仍然严重不足

所以德军的1号2号轻型坦克也大量被编入装甲师并成为叻真正的中坚力量,2号坦克全重不足10吨火炮口径都只有20毫米,1号坦克全重不足6吨没有火炮只有2挺7.62毫米机枪,根本不适合坦克战只可鉯作为支援坦克使用。另外德军坦克的可靠性不强出勤率不足一半。

综上所述如果把德军在苏德战争视频初期取得的巨大胜利归结于擁有优势兵力兵器和坦克,是不符合实际的事实上苏联坦克的数量,质量都超过了德军那问题来自哪里呢?是德军先进的战争理论高素质的官兵和苏军自己的失误。

德军很好的执行了现代机械化战争理论及大纵深穿插理论他们的坦克虽然不好,但是却很好利用了装甲部队的机动性大胆穿插,以“钳型”攻势穿插苏军后方分割合围苏军,在空军“斯图卡”和步兵的配合下大量消灭苏军,俘虏多達几百万击毁万余辆苏联坦克。坦克最早出现时用来支援步兵的但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的富勒将军在起著作《装甲战》中提出:坦克部队應该从单纯协同步兵突破敌人坚固防线的任务中解放出来,在战场上应合理利用其火力、速度、防护力的优势独自承担一部分打击作用

當时这种学说并没有引起西方各国的重视,只有法国的戴高乐上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出版了《建立职业军》一书,可惜由于法国当局嘚愚蠢和保守戴高乐虽然几经努力,四处奔走游说但换来的只有白眼,冷遇和大压

相对于英法的无视和排斥,德国将领们包括希特勒本人则表现出了足够的开拓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被誉为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将军他将富勒和戴高乐的理论与自己的理论相结合,提出了新的机械化战争形式:“在战争中装甲兵部队应承担尖刀任务在战役层面上打开战役缺口,尔后利用其机动性优势不顾侧翼迅速向敌后发展瘫痪敌后勤指挥系统,由摩托化步兵跟随其后填补战场空缺最后装甲部队回应配合步兵完成对敌一线主力的包围歼灭。這也是二战时期德军自始至终所坚持的指导思想”

这就是德国陆军装甲部队横扫欧洲的理论基础,先进而且合理

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王國的军事体制,德军本身就是一支专业素养很高的军队并且在欧洲战场获得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他有很出色的指挥官和具有顽强战斗精鉮且具有战斗技能的士兵其装甲部队更是拥有熟悉机械化战争的军官和大量技术出色的坦克车组。

所以德军可以在很困难得情况下仍然能坚持完成任务比如:由于连续作战和恶劣气候,在莫斯科城下的德军很多德军师都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力量了但他们仍然可以凭借自巳的经验和意志继续进攻。

另外德军拥有很多优秀的坦克车组他们技术熟练,经验丰富大大弥补了装备数量和质量的劣势。而苏军呢

大清洗都已经了解了,这里就不多叙述了大清洗几乎整个消灭了苏联红军的所有的中高级军官,引用一组简单的数字就可以说明当時的情况:红军指挥人员和政工人员有4万余人被清洗,其中1.5万人被枪决其中枪决了5名元帅中的3人,包括有“红色拿破仑”之称的红军总參谋长优秀的坦克专家图哈切夫斯基元帅。16名集团军军长中的15名、人67名军长中的60人,199名师长中的136人397名旅长中的221人。大清洗之后很多陸军师中军衔最高的军官竟然是大尉这个军衔在红军中一般会授予连长,最多不超过营长营长如何指挥一个师?苏军格里戈连科将军嘚一段话:“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它的高级指挥干部在任何一次战争(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没有受到这样大的损失,甚至全军覆沒的结果也不至于如此就是缴械投降的法西斯德国和帝国主义日本所损失的高级指挥干部也比这少得多。”

大清洗的问题不仅仅在于使紅军失去了一大批有能力有经验的高级指挥员而且他们当中一部分人所倡导的先进战术也被推翻。

战前相对于保守的英法苏联的战争悝论并不差,而且很有自己的特色其中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曾经系统的阐述了装甲兵大纵深穿插作战的理论,元帅和他的部下们经过不懈嘚努力使苏联在大规模机械化战争理论,特别是在大纵深穿插理论处于很领先的地位并且在全世界率先成立了坦克机械化军。

但随着え帅的被清洗他的理论被推翻,坦克军也被解散再次分散到步兵师,负责支援步兵苏军又回到老路上。

而后来元帅所倡导的战术正昰德军古德里安将军和霍特将军的两个坦克集团军在苏联运用的并且成功的在基辅会战中歼灭了苏军西南方面军,打开了莫斯科的大门基辅会战基本就是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实战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在国家危亡之际,红军官兵至少部分红军官兵,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爱国精神值得称道,但作战需要勇气也需要专业的作战技能红军士兵的作战技能不如德军士兵,且由于大清洗军官素质差,缺少经验

仓促间苏联不得不将没有经验的新兵甚至老百姓送上战场,虽然延迟了德军的攻势但也大大增加了自身伤亡,而且根本无法最终而知对方的进攻影片《兵临城下》的前20钟也表现了这种现象,虽然这只是电影而且也是在故意丑化苏联。但用新兵甚至老百姓消耗德军精锐部队的战术苏军直到斯大林格勒战役还在采用。

最糟糕的是苏军对坦克手这种当时的技术兵种,被苏军当莋消耗品使用导致大量训练不足的坦克手成为德军王牌车组的战绩,战场上新手的结局只有两个一个是成为老手,另一个就是成为老掱的战绩而且从被击毁的坦克中逃生的坦克手还要参加步兵进攻,增加伤亡好在苏联坦克操作简单,不需要太多的训练这也是红军取胜的原因之一。

德军初期胜利的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其他的原因

斯大林战争初期死抱“苏军应该进攻”的理念不放,命令前线苏军盲目反击导致大量集结准备反击的苏军师,被德军“斯图卡”攻击机和装甲部队消灭在公路上

以后又刚愎自用,拒绝朱可夫等人的正确意見甚至把持不同意见的朱可夫发配到不打仗的预备队方面军做司令。虽然斯大林“不许后退一步”的命令表现出了苏联的决心一定程喥挽救了苏联,他不愿放弃基辅等地又导致基辅,斯摩棱斯克等会战的失败使人数并不落下风,且准备更好的苏军大量被歼被俘者嘚数字更是巨大。

好在总算随着一场一场的大败惨败斯大林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逐渐放权于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巴格拉米扬瓦图京等等有能力的将领,也是红军之后重掌主动权的原因

这里需要提一下有些争议的基辅会战。

有种说法说是基辅会战耽误了向莫斯科进军的时间在战争爆发以后本有机会一举拿下莫斯科,但却分兵攻打其他目标等回过头想占领莫斯科时,最佳战机已失不过希特勒先攻打其他目标也非完全没有道理。

基辅战役歼灭的是红军西南方面军而西南方面军的主要任务就是保卫莫斯科的大门,他的装甲部隊十分强大甚至不次于整个德军。西南方面军仅仅坦克师就有12个摩托化师6个。红军中再也没有哪个方面军的装甲部队可以和他相提并論的

以德国第二,三坦克集团军歼灭西南方面军的战果来看它也是相当强大的:德军共歼灭两个集团军全部、一个集团军大部共计22个步兵师,7个坦克师、6个摩托化师先后俘虏了29万苏联军人,包括数名军长和师长;俘获和击毁苏军坦克2500辆火炮1500门。

如果德军不顾一切的沖向莫斯科他仅在苏联境内就有一千多公里的补给线怎么办,西南方面军可以毫不费力地切断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补给线而德军的结果将和拿破仑的法军一样。

没有拿下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乃至输到整个战争的原因除了双方悬殊的实力差距,也有客观原因

这点记錄多多,不必再说了倒在冰天雪地俄罗斯大草原上的精英部队不止一支,包括拿破仑的法军和查理十二的瑞典大军(瑞典曾经也是欧洲軍事强国与俄国争夺国欧洲的主导权)。

当莫斯科战役正在进行的时候希特勒就狂妄地宣称,即使莫斯科投降我们也不接受。他计劃把莫斯科变成一个湖泊一个人一个国家的能力太强的时候,就会自信但自信过度膨胀也就成为了自负,骄兵必败这个理论在什么时候都适用也可以德国败给了自己,败于过于狂妄

没有实行全面的战争动员

希特勒如果在战争一开始就实行战争总动员,德国并不是没機会完全有可能一口气推到苏联远东。但狂妄的希特勒没这样做在战争中,德国本土还是歌舞生平大量的资源被用来生产奢侈品。洏苏联则是一切为了战争全民皆兵,男人上战场女人生产武器装备。

纳粹的信仰决定了他们追求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即使在战争中也鈈愿意放弃。等到了43年发现形势不妙才实施总动员的时候,可惜为时已晚而且美国大规模的战略轰炸(简单的说就是随便轰炸,以前嘚空袭只针对军事目标)也抵消了这种总动员的努力

这是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但凡是都有它的两面性种族主义确实凝聚了德意志民族,使其爆发了难以想象的强大的潜力短短几年横扫欧洲,消灭800万盟军占领了几十倍于自身国土的面积。

但它又盲目的排外使德国失詓了大批非德意志民族的人才,其中包括爱因斯坦这上面的损失是难以估量,难以衡量的战争是人的较量,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甴于种族主义,德国在苏联大量清洗犹太人斯拉夫人,这激起了苏联人民广泛的敌对情绪同仇敌忾,打击德军

如果德国能够采用的囸确的政策,抓住了对苏联的弱点进行打击苏联确实有很大的可能会瓦解。

当时苏联政权并不十分牢固国内的敌对势力还很有市场,泹德国没有注意到这些到最后竟然出现了,俄国白匪军将领号召国民保卫苏联的情况要知道苏联红军和白匪军的仇恨绝对要比苏德矛盾深多了。

希特勒是痛恨布尔什维克的他为什么不利用苏联内部那些同样痛恨布尔什维克的人呢?这其实仍然是由于过分的种族主义而引起的同样是缺乏策略的表现。因为过于自信而没考虑除了军事手段之外的方法而且看来德国人也确实不精于此种谋略吧。

德军利用洎己的出色表现和苏军的失误加上德军装甲部队新战术的合理运用,一举打到莫斯科城下歼灭了数百万苏军,击毁和缴获了12000辆苏军坦克已经是大大的成功了。但精疲力竭的德军在莫斯科城下还要面对更多的苏军和苏军坦克,后面的事情也只能是尽人力而听天命了。

而且即使德国拿下莫斯科也很有可能会陷入持久战。德国战争初期取得胜利的战术基础就在于闪电战如果闪电战变成持久战,失败嘚机率就会大增

德国错误的估计英国抵抗的决心,错误的估计苏联的实力这都是致命的战略错误。最终导致战争又闪击战转为持久战后来直至美国参战,诺曼底登陆以后德军两线作战,柏林的陷落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战德国对苏联战争的胜利可能性本来就很小。双方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德国都无法和苏联比其次苏联的领土纵深大,德国就算斯大林格勒莫斯科战役取得胜利,拿下高加索油田後面还有洗不利于,还是会陷入持久战

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莎”计划最后没有达到它的战役目的,但也不能说他是完全失败德军的进攻到达了几乎不可能达到的位置。德军已经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但一两个奇迹改变不了最后的结果。

}

原标题:德军闪电战怎失灵:速战速决背后的难言之隐

1941年,德国装甲师在通往莫斯科的乡村道路上行进

提起德国二战时期发动的“闪电战”,不少军迷总会以为是二战中最犇的神兵利器德军之所以选择这种看似“酷炫”的战法,实则有自己的难言之隐——工业力量当时排世界老二的德国实则是个石油资源匮乏的“穷国”。为什么在西线战场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闪电战”一到东线就不灵了希特勒又为何急于对苏宣战?本文将从资源战嘚角度重新解读看似光鲜的“闪电战”。

首先得说说高大上的闪电战咋来的闪电战的反面当然是持久战,但欧洲人打持久战的历史其實特别短直到一战才真正开始。在此之前欧洲大陆上一千多年的各国掐架活动,在今天看来其实都是闪电战像英法“百年战争”那樣名头听起来吓人的大阵仗,细究起来都是用无数个并不连接的战役连缀而成。在这些战役的间歇战争的主体贵族老爷们和负责跑龙套的平民,其实都处于各回各家的放羊状态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欧洲的小领主们领地太小、资源调配能力不行撑不起像中国楚汉战爭那样一打八年的大阵仗,仗打一会儿双方都有喘口气的需求,实在速战速决不了通常都会用骑士间的单挑来解决,这跟项羽当年在荿皋找刘邦约架是一样一样的

这种小打小闹给欧洲人造成了一个错觉,觉得好像战争是种“打打更健康”的大众娱乐活动在这方面德國人受毒害最深,一战前他们经历的最激烈的战争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然而这场德国的立国之战听来很宏大,其实只持续了半年其间双方嫃打的时间连俩月都不到。当年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9月2日,拿破仑三世就率领40多万法军主力在色当投降了所以在一战前的德国人看來,战争就是这样人畜无害的存在

“孩子们,当秋天来临树叶从树上飘落时,你们就可以带着勋章回家了”1914年8月,德皇威廉二世在為参战士兵们送行时曾如此打包票。

然而等德国兵们到了战场上才发现,他们也许能在秋天回家但具体是哪年的秋天,却要看上帝嘚心情由于科技的革新与欧洲各强国国力的膨胀,半个世纪没打大仗的欧洲人突然见识到了持久战这个新生事物堑壕战代替了干净利落的骑兵突击和前列步兵互相排队枪毙,战壕挖到无远弗届、机关枪响到海枯石烂战争突然张开了它的血盆大口,作战双方每一天都要姠其中填进大量的资源、金钱和生命而在这种对耗之中,英法等殖民大国其实是不怵的广阔的领土为其提供了大量可供耗费的资源。洏德国就惨了发动战争的目的本就是为本国工业夺取足够的资源,如今资源没捞着反而遭到封锁,当然只能被拖死

在一战中被持久戰坑惨了的德国人中,有位职业军官叫古德里安此人原本是骑兵军官,骑兵在机枪铁丝网当道的一战中基本只负责打酱油所以战败的恥辱对古德里安而言自然加深了一层。战后古德里安立志要找到破解这种无聊战争的方法,最终他在英国军事家富勒的“瘫痪战”理论Φ找到灵感在富勒的启发下,古德里安提出应该将坦克集中起来使用坦克与飞机密切配合,突破对方的某一狭窄地区然后迅速向纵罙推进,扩大占领区域实施包围、合围,歼灭对方部队有趣的是,古德里安这种理论一开始并没有受到他那些思维古板的上司的重视当他向上级申请成立专门的机械化部队时,得到国防部长的粗暴答复:“见鬼!他们只配运面粉!”直到野心勃勃的希特勒当政古德裏安才获得了一展才华的机会。

在希特勒的支持下整个二战前期几乎成了古德里安理论的试验场。德国用这套战法完成了对敌国的“秒殺”27天内征服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尤其是茬对法国实施的“黄色计划”中,德军在面对坦克数量、质量均优于己方的英法联军时依靠对坦克的集中应用短时间内将对手打垮。英法联军面对有时己方还吃着饭时就从侧翼钻出来的德军坦克几乎丧失了战斗意志被俘人员竟多达150万。此战过后这种战法被美国报纸正式定名为“闪电’。闪电战由此扬名天下当时给人的感觉是,地球人似乎已经不能阻止德国平推世界了

然而,闪电战在征服欧洲的同時却还有另外一个听起来不那么好听的叫法:“穷人的战法”。若问闪电战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名号还得回到古德里安创立这套战法嘚初衷上来——德国是个资源小国。

闪电战所以能够成型依靠的是坦克、飞机的集中使用,而想要开动这些铁家伙需要耗费一种重要的戰略物资——石油不巧的是,在几项重要的战略资源中煤炭德国有的是,钢铁和有色金属也不缺但偏偏石油极其匮乏,本土石油年產量只有几十万吨对于上千万吨的石油消耗量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更别说打一场以石油为核心的闪电战了为了搜刮石油资源,纳粹德国在战前多方出击力图多囤石油:一是从仆从国罗马尼亚那里进口;二是以出口技术和在政治上让步作为条件,购买苏联的石油;三昰自己花高价用煤炭合成应当说,虽然费了如此心机满世界搜刮找来的石油存量依然不够德国阔阔气气地打一场常规战争。截至1939年开戰后德国的石油存量仅有240万吨。德军统帅部曾经做过估算这点库存仅够和平时期消耗3个月左右,如果全面开动战争机器则更惨可能呮能维持战争正常进行一个多月的时间,是名副其实的“月光族”

捉襟见肘的石油困局决定了德国在二战中拖不起的本性。从这个意义仩说德军在二战初期那些“秒杀”敌国的战绩,其实是被逼出来的——由于知道自己在石油储备方面的“月光”属性在苏德战争视频開打之前,德军参谋部在制定入侵各国的作战计划时都以一个月为周期中心思想就是在结束一轮攻势后停下战争机器歇一歇,囤点油准备下次攻击。

不过天算地算,恐怕连德国人自己也没算出闪电战在欧洲打得如此顺手由于被侵略国家突然死亡,再加上苏联对于德國的石油出口石油“月光”的梦魇一度似乎成了天方夜谭。据英国史学家迈德里克特估算1939年9月,德国陆军和空军突袭波兰因为作战迅速,战事较短共消耗石油约15.5万吨,低耗能地实现了占领该国的目标次年,德军进攻挪威、丹麦和西欧战役只用了不到50万吨石油,加上该年度头四个月的日常用量不足30万吨德国从发动战争至法国投降,消耗总量不足150万吨德军原先估算,征服欧洲的作战可能要花费500萬吨的石油如今却只用了不到三分之一。更大的喜讯是德军从欧洲各处掠夺到不少于150万吨的石油,单是这些就已经足以弥补此前的战爭消耗到了1940年,德国石油储备一度冲高到500万吨左右这个家底成了德军发动对苏联作战的底气。希特勒显然妄图通过这场战争据苏联嘚石油为己有,一劳永逸地解决德国“吃油难”的问题

闪电战的出奇顺利,给德国释放了一个错误的信号认为战争可以在低能耗的状態下持续进行下去。然而正是在苏联战场上,闪电战遭遇了它的克星

由于苏联领土过于广阔,道路交通又不及西欧良好德军不得不紦宝贵的油料浪费在运输过程中。这个时候闪电战遭遇了一个始料未及的悖论——德军的装甲集群的确可以重复在西线上演过的大纵深穿插推进,但在辽阔的俄罗斯平原上这种战术使用得越多,就意味着油料消耗越快给后勤补给造成的压力越大。其结果是闪电战从德国原先赖以立足的“神兵利器”蜕变为套在德国自己脖子上的绞索,实行得越成功绞索就勒得越紧。

到1941年底德国的石油储备已经下降到不足80万吨。捉襟见肘的资源储备打乱了德国原先有条不紊的战争计划,希特勒一度将莫斯科近郊的中路中央集团军的装甲主力抽调箌南线试图夺取苏联的产油地巴库。这个决定让莫斯科战役推迟了一个月才爆发俄罗斯极寒的天气和德军捉襟见肘的后勤补给最终拖垮了善战的德军。

进军速度越快战略纵深就变得越大,石油供应线也就拉得更长这就为敌军对补给线的攻击制造了方便。在二战后期德国的石油供应系统开始遭到美英空军的持续轰炸。瑞典学者博·黑恩贝克称,四个月内,德国“每一个重要的合成石油工厂至少被空袭過两次六十九座炼油厂、许多存储设备及若干各种各样的液体燃料工厂也都遭到了空袭”。

德国最终为闪电战在战争之初的顺风顺水付絀了代价1944年12月,德军调集最后一点油料储备在西线的阿登森林地区发动了反击战。战役前期的走向证明即便面对装备、兵力都已远優于自身的盟军,德军的闪电战仍有的打但装甲兵团快速推进所造成的油料短缺,再次成为窒息德军的绞索阿登反击战最终不得不在歭续一个月后收场,而德军此战中损失的坦克大多不是被击毁的,而是因为缺少燃油最终被抛在了路边。曾经辉煌的闪电战最终不嘚不以这种尴尬结局作为它的收场。

19世纪的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曾经在战争论中告诫他的后辈:“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再精彩的战争悝论,如果脱离对国家实力的考量就难免沦为失败。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定闪电战理论的古德里安和他的同事们并非克劳塞维茨的好学苼,他们的失败在于让资源匮乏的德国一度拥有了本不应属于它的幻觉与自信,并沉迷于其中这不能不让人想起那句名言:“战争是件如此重要的事,以至于我们不能将它只交给军人去考虑”

}

英国和法国最终赢得了一战胜利但战后两国主流战争观念保守,对以坦克为核心的进攻战术忽视迟疑德国一战时完全忽略坦克,战败后反思却远比英法深刻德国的閃电战在二战初期崛起,迫使苏联开始拾起以前的大纵深理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西线战场,英法联军与德军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堑壕戰造成了极其惨重的人员伤亡。双方难以打破堑壕战僵局主要是缺乏有效机动作战的武器装备和与之相配合的战术手段。

1917年康布雷战役英军四百多辆坦克,在大量火炮、飞机的火力掩护下突破了德军防御纵深8-10公里。不过当时坦克的性能、战术以及与其他兵种的协哃都不成熟,对一战战局的影响很有限


康布雷战役被俘获的英军坦克

英国和法国最终赢得了一战胜利,但战后两国主流战争观念保守對以坦克为核心的进攻战术忽视迟疑。德国一战时完全忽略坦克战败后反思却远比英法深刻。德国的闪电战在二战初期崛起迫使苏联開始拾起以前的大纵深理论。

▍英法取胜而保守德国失败而反思

本来在1920年代,英国的坦克战术理论和实践处于领先地位英国装甲战创始人、军事理论家富勒一直大力鼓吹集中运用坦克,强调建立少而精的机械化部队富勒的崇拜者、军事理论家李德尔.哈特也主张英国陆軍实现机械化。


英国装甲战创始人J.F.C.富勒

1927年德国还没有一辆坦克,英国已经有了试验性的装甲旅部队但由于坦克在军事训练中失败、观念保守、经济不景气,以及更多力量投入到海军和空军英国并没有大规模扩充坦克部队,而主要是将步兵全面摩托化

一战后,法军强調防守远胜于进攻迷信堑壕和堡垒,法德边境的马奇诺防线就是这种军事理念最著名的写照虽然法国也有装甲战的倡导者,比如法国“坦克之父”埃斯蒂安以及后来的夏尔.戴高乐等人但他们在军界比其英国同行更孤立。

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法国的坦克设计都是世堺先进水平:夏尔重型坦克的火力和防护都优于德国在二战中的主力III型和IV型坦克;法军中型坦克索玛S35也是世界一流法国人致命的问题是對坦克在陆军中的地位,以及如何组织运用坦克严重缺乏前瞻性法国人还相信步兵是“战争的皇后”,坦克要分散配置给步兵师是支援步兵的辅助兵种, 为引导步兵进攻充当压路机


德国二战主力IV型坦克

德国因为输掉了一战,反思比英法深刻彻底

由于《凡尔赛条约》嘚制裁,德国军队规模不能超过十万人这反倒促成了德国重视军队的质量、机械化以及机动作战的能力。一战后德国国防军总司令冯.西克特就指出“战争的全部前途在于运用机械化部队,它规模相对较小但素质很高,再加上使用飞机其效率将进一步提高”。英法持囿类似看法的只是少数“离经叛道”的军官但德国军队高层却广泛接受这种观点。

对德国装甲部队的创立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海因茨.古德里安古德里安在一战中当过步兵营长,对僵化残酷的堑壕战有着清醒的认知和体验1920年代初,任职摩托化运输部参谋官的古德里咹开始研究、发展、完善富勒等人的坦克战理论

1935年德国首批组建的三个装甲师中的一个交由古德里安指挥。这个装甲师就是一支多兵种匼成的机械化部队:坦克三百辆左右(满编是561辆但从未达到过),用于实施阵地突破;火炮力量由牵引火炮、反坦克炮和高射炮组成;裝备卡车、摩托车和装甲运兵车的步兵负责肃清残敌、占领阵地;此外还有装甲侦察兵和工兵

与英法空军主要负责战略空炸、摧毁战略資源、瓦解军事经济潜力以及打击士气不同,德国拥有近距离空中打击的战术轰炸机(比如“斯图卡”)30年代晚期的多次演习中,德国嘚战术轰炸机已是闪电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全纵深打击敌军防御阵地,瘫痪其后勤补给交通线甚至阻止预备队开进。


德国“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德军闪电战的关键是速度、集中和奇袭在航空兵和火炮部队的预先打击和掩护下,装甲师从敌方防守薄弱环节突破然后高速向纵深腹地机动、扩大战果,阻止敌方预备队在后方建立起新的防御阵地并与后续攻击的主力机械化步兵以及空降兵配合,实施迂囙、穿插、分割、包围等战术歼灭敌军主力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突破了《凡尔赛条约》的军备限制开始大力发展装甲力量。二战前夕德国拥有六个装甲师、四个轻装师和四个摩托化步兵师,共约辆坦克战术手段和武器装备基本就绪的德军,只差在战争中验证闪电戰了

众所周知,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入侵波兰开始德军的闪电战就屡试不爽,震撼世界但波兰战争还算不上是最经典的闪电战,真正发挥德军坦克纵深突击和分割包围等机动优势将闪电战的奇袭、集中和速度等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的是入侵法国之战。

开战前盟军无论军隊人数、坦克、飞机和重炮数量都多于德国,法国坦克除机动性外的主要作战性也优于德国但德军在最出乎法国意料的阿登集中了七个裝甲师的优势兵力,派出了最优秀的装甲指挥官古德里安和隆美尔将德国III型、IV型坦克的机动性发挥到极致,一天推进30-60英里(相当于48-97公里)这个速度远高于此前一代任何军队的速度,令英法军队猝不及防

开战仅十来天后,德军就将英法联军约四十个师包围在法国与比利時边境的敦刻尔克地区如果不是希特勒出于种种考虑下令德军暂缓攻击,英法联军难逃被围歼的厄运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视频爆发,300万德軍(3700辆坦克)和仆从国军队从1800公里的漫长战线对苏联发起突然袭击由于苏联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士兵素质低、指挥差武器装备陈旧,德军头几个月的进攻势如破竹

9月底,德军已包围了列宁格勒并推进至莫斯科外围地区,苏联西部战场的旧式坦克(主要是Т-26等)与飞機损失殆尽德国闪电战的威力达到了最高峰。

然而闪电战的弱点也在这时充分暴露。在波兰、挪威和法国等空间有限的战场以速度囷突破擅长的闪电战极为有效;而在纵深辽阔的苏联平原上,德军兵力被大大地分散了

德军后勤所面对的不再是法国战场上从马斯河西岸色当到敦刻尔克170英里的距离,他们的补给线往往有数百英里现代战争所需的成吨给养、弹药、燃料和润滑油,很难送到突进的前线

茬苏联的秋冬季节,严寒、饥饿、疲惫、燃料和弹药不足严重损害了进攻莫斯科的德军战斗力

苏联大纵深的起伏兴衰

20世纪20-30年代中期,蘇联在发展机械化部队和军事理论方面都是世界先进水平1932年,世界上第一个坦克机械化军(编制500辆坦克)在苏联成立

大纵深作战理论昰图哈切夫斯基、特里安达菲洛夫、沙波什尼科夫、叶戈罗夫等人创建的、有着深远影响的军事理论。其中图哈切夫斯基贡献最大他认為未来战争是长期而艰苦的工业化战争,要以坦克和飞机为主角集中优势兵力“在主要进攻方向上坚决勇敢和大纵深广泛地运动、追击,直到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作战不可避免地是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一次攻击跟着一次攻击致使敌人遭遇连续不断的伤亡”。


大縱深理论主要创始人图哈切夫斯基元帅

1935年苏军正式提出大纵深作战理论其实质是用航空火力和火炮压制敌军防御全纵深,步兵为主的第┅梯队在选定方向上突破防御战术地幅;然后将坦克为主的快速集群投入交战迅速向敌军纵深挺进,将战术突破发展为战役突破

不难看出,大纵深作战有两个核心即第一阶段的阵地突破和第二阶段的战役纵深发展。突破敌军战术阵地(战术地幅)是大纵深作战最难也朂关键的阶段它要求在突破主方向上高度密集地配置火炮、飞机等火力。没有对敌战术纵深的快速突破后面的战役突破代价太高,甚臸根本不能实现

不幸的是,1937年斯大林在肃反扩大化中处决了图哈切夫斯基对大纵深理论有重要贡献的很多将帅也遇害。此后大纵深悝论遭到怀疑,苏军总参谋部军事学院停止了对大纵深理论基本问题的研究大纵深倚仗的地面力量机械化军被解散,空中主要突击力量轟炸航空兵也停止了发展这都为苏德战争视频初期苏军溃败埋下祸根。

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后德军闪电战的成功,令苏联领导人意识到大縱深理论是正确的于是开始按照大纵深理论改造军队,编写新的野战条令重新组建了机械化军。到战争爆发时苏联共有29个机械化军泹大部分没有配齐人员和装备,严重缺乏有经验的指挥官

苏德战争视频初期,苏军阵地防守很接近一战时期的基点式防御:阵地纵深浅仅有不多的散兵坑和掩体,缺乏堑壕和交通壕反坦克武器严重不足。这样的防御体系对德国闪电战毫无抵抗之力。在掌握制空权的涳军火力支援下德国装甲部队屡屡突破、迂回、分割和围歼苏军。

因此战争早期苏军的大纵深作战主要体现在防守上,即建立起大纵罙、火力密集的防御阵地比如苏军在莫斯科以西300余公里纵深内,建立了梯次配置的多道防御地带装备反坦克火炮的反坦克支撑点与步兵阵地结合,形成环形防御体系并配有密集的地雷场和高射炮兵阵地,从各个维度、方向上打击德军符合战争要求的苏联T-34坦克也投入使用,组建起防御阵地内的反突击力量苏军大纵深防御理念与德国在一战时发展出来的弹性纵深防御很相似。

早在德军进攻最猛烈之时苏联已在局部地区实施反击。1941年7-9月苏军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发动了三次进攻战役,进攻主力是由2-4个步兵师组成的突击集群一个师进攻囸面的宽度最多达到10-20公里。

在这样的宽度上武器装备匮乏的苏军火力必然非常分散,每千米正面的火炮最多也没超过20门苏军的进攻连楿对优势都不具备。此后在莫斯科郊外的反攻战等战役中苏军用于突破的火力仍然不够密集,而且也缺乏足够的坦克组成快速集群将戰术突破发展为战役突破。


从莫斯科奔赴前线的苏联主力军

1942年夏秋之后苏联完成战争动员,战时经济进入正轨加上盟国援助物资源源洏来,苏军人员和装备都与德军势均力敌苏德战争视频逐渐转入相持阶段。为更好地实施大纵深作战苏军预先组建战役所需的集团军赽速集群,主要由坦克军构成

年的冬季,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反攻在德军防御的薄弱地区,苏军突破的兵力至少高出德军一倍1943年の后的进攻战役中,苏军进攻力量大大增强突破地段上的兵力、火炮、坦克、飞机都是德军的数倍。

在主要突破方向上苏军拥有150-180门火炮/千米,在难以达成突然性的地方则每千米部署200门以上的火炮与迫击炮,同时每千米有15-30辆坦克支援步兵战役坦克密度为50-100辆/千米。这一階段突破成功率提高到了70%以上

不过,德军也从基点式防御转向构筑火力绵密、纵深梯次配置的阵地因此,即使有强大炮火支援苏军負责突破的第一梯队也要在快速集群的(部分)坦克配合下,才能在一天内突破德军防御战术地幅因此会导致坦克损失,这就在一定程喥削弱此后快速集群在战役纵深的推进能力

1944年后,苏军进入大反攻阶段德军有经验的一线作战人员、战略预备队和武器装备在东线都巳严重削弱。苏联军工产量与日俱增坦克集团军、突击集团军大量组建。苏军甚至独创了炮兵师和炮兵军这样的兵种可集中使用上千門火炮、迫击炮和火箭炮,为苏军大规模进攻提供最主要的火力准备、掩护和支援

苏军对大纵深的运用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苏军突破主要防御阵线后可以在几十到一百公里的正面、几百公里的纵深上游刃有余地分割、突击、歼灭德军。但最关键的部分仍然是战役開始快速突破德军防线的战术纵深。

闪电战和大纵深到底谁厉害

从战术史角度看闪电战和大纵深作战都是对一战胶着、僵持的堑壕战嘚突破,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却也有本质的不同。

闪电战和大纵深都强调大规模集中使用坦克、火炮和飞机重视机动作战,力争在战役初期形成明显优势一旦打开缺口,立即向纵深发展无情地扩大战果。

德国最成功的闪电战实例都是在敌国缺乏准备时或者从防守薄弱环节发起的奇袭进攻。换句话说德国为了避免一战那种反复拉锯的战局,力争用闪电战快速击溃乃至消灭敌军从物质和心理上瓦解敌对国。对于波兰和法国等纵深较浅、抵抗意志薄弱的国家德军几次重大战役胜利就能迫使其屈服。但狂妄自大的希特勒将闪电战施鼡于幅员辽阔、战争潜力巨大、抵抗坚决的苏联闪电战难以为继。

闪电战本身并不像大纵深那样重视阵地攻坚德国不希望陷入这种大消耗、高伤亡的作战模式,因为他们和英法一样曾深受堑壕战的折磨摧残但闪电战没有彻底击败苏联,从莫斯科战役开始德军逐渐进叺了阵地消耗战模式。

苏联并不畏惧这样的消耗战他们找到了迅速获得阵地战胜利的办法,这就是大纵深理论开始阶段的战术纵深突破苏军对坚固阵地的突破仍以步兵为主,但有大量坦克直接支援步兵以及在突破阶段后期投入的坦克快速集群。

苏联的大炮兵主义也是戰术突破阶段的重要保障没有高密集的炮火准备以及冲击时的火力支援,苏联的战术突破必定死伤惨重甚至功败垂成。由于火力(包括火炮、飞机和坦克)密度提高以及更灵活正确的使用方式苏军突破阶段的人员伤亡逐渐降低。莫斯科附近反攻时每天的人员损失率1.8%-2%,1943年库尔斯克反攻时每天损失率1.2%,到相持阶段末期只有0.4%-0.6%。

简单概括闪电战和大纵深的区别:闪电战贵在速度和奇袭避免卷入艰苦的阵地战;大纵深直面挑战,用高密度火力打击、步兵与坦克协同进攻突破防御阵地。

苏德分别采用大纵深和闪电战也是与各自国力、军事体制相适应的结果1938年,苏联占全球制造产量的17.6%位居世界第二;德国第三,占13.2%但苏联工业高精技术含量较低,在军工关键领域遠不如德国

考虑到自己的工业水准,苏联从建国起就奉行务实的武器研制原则:力争用最简单的部件实现最优秀的性能武器操作简单,可大量低成本生产这是苏联能快速建立适应大纵深作战的大兵团的原因之一。著名的T-34中型坦克就是苏联在战争中大规模量产的共生產了6.5万辆各型T-34坦克。


苏联大规模量产的T-34坦克

德国由于长期受到《凡尔赛条约》制约军队规模有限,注重发展精锐部队更重要的是,德國还必须建造大量潜艇和本土防空力量以用于海战和来自欧洲西线的频繁空袭不能像苏联那样把所有力量投入到与德国的战争中去。

德國寄予厚望的虎式坦克由于设计复杂和成本高昂,仅生产了1800多辆并未达到预期。德国所有坦克产量总计才近三万辆不足T-34系列的一半,如果算上苏联KV系列和IS系列的重型坦克德国差距更明显。至于火炮苏联在战争中损失的各型火炮就接近三十二万门,高于德国火炮的總产量

二战中后期,头号强国美国参战盟军1944年6月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陷于两线作战的德军更难以招架1942年美国武器生产就超过所有敌國的总和,再加上苏联的产量德国军工数量上的劣势无以复加。此外盟国还控制世界原油产量的90%。

以苏德战争视频的规模、强度和性質而言大纵深作战充分发挥了苏联的潜力与能量;希特勒将德国推向了消耗战,闪电战的优势很难发挥出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德战争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