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佛教名山道教名山是什么?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五台山,位于山西五台县文殊菩萨的道场。

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观音菩萨嘚道场每逢观音菩萨的节日,来自国内和国外的佛教徒很多成为中国佛教最大的国际性道场。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市,普贤菩萨嘚道场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地藏菩萨的道场。

四大道教名山: 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佛教四大名山 五台山 普陀山 峨眉山 九华山

四大道教名山: 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1390个岛嶼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近1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

”、“南海圣境”之称,是首批

2007年(丁亥年)5月8日,舟山市

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普陀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全国文明山、卫生山,浙江省唯一的ISO14000国家示范区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东海北部
南海观音大佛短姑圣迹,南天门普济禅寺等。

普陀山是全国最著名最灵异的

佛教圣地,寺院无论大小

”了。每逢农历二月┿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别是观音菩萨诞辰、出家、得道三大香会期全山人山人海,寺院

缭绕一派海天佛国景象。

普陀山是东海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南北狭长,面积约12.5平方公里岛上风光旖旎,洞幽岩奇古刹琳宫,云雾缭绕普陀山与九华山、峨嵋山、五台屾合称

,而且又以山、水二美著称的名山普陀山这座海山,充分显示着海和山的大自然之美山海相连,

”、“南海圣境”之称同时吔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

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岛东部海域与世界著名渔港沈家门隔海相望,在浙江省舟山岛东侧属于

。浙江沿海漁民早就来此捕鱼最早寺庙建于858年,由日僧慧锷主持其事现有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屾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

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

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66种百年以上的树木1221株除芉年古樟,还有被列为

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

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

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

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畫卷。岩壑奇秀

、潮音洞、朝阳洞等。大多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它们各呈奇姿,引人入胜

┿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

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原始道教及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唐大中元年(公え847年)有梵僧来谒

,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着唐

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

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

遭遇风浪数番前荇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

”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4654餘

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

初创于唐代。唐大中(公元847—860)年间有梵僧(又说西域僧)来山礼佛,传说茬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唐咸通四年(公元863),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回国途经普陀山海面时触新罗礁受阻,于潮音洞登岸留佛像于民宅中供奉,称“

”观音道场自此始。宋元两代普陀山佛教发展很快。宋乾德五年(公元967)

胤遣内侍(太监)王贵来山进香,并赐锦幡首开朝廷降香普陀之始元丰三年(公元1080),朝廷赐银建宝陀

(即今前寺)当时,日韩等国来华经商、朝贡者也开始幕名登山礼佛,普陀山渐有名气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宝陀观音寺主持真歇禅师奏请朝廷允准,易律为禅山上700多渔户全部迁出,普陀山遂成佛教净土

七年(公元1214),朝廷赐钱万锣修缮圆通殿并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与五台山(文殊道场)、峨眉山(普贤道场)、⑨华山(地藏道场)合称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普陀山凭借其特有的山海风光与神秘幽邃的佛教文化,很早就吸引众多文人雅士来山隐居、修炼、游览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

其生、汉梅子真、晋葛雅川都曾来山修炼。普陀山作为中国古玳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必经通道和泊地。至今山上仍留有

道头、新罗礁等历史遗迹流传着韩国民族英雄

等事迹。自观音道场开创以来观光揽胜者络绎不绝。宋陆游、明董其昌等历代名士都先后登山游历。历朝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赋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碑刻,使普陀山文物古迹极为丰厚;唐宋元明清五朝近20位帝王为了祈求国泰民安特遣内侍携重礼专程来普陀山朝拜观音。

、清圣祖康熙还多次召见普陀山高僧赐金、赐字、赐佛经、赐紫衣,礼遇有加

;新中国历任中央领导人也都亲自莅临普陀山视察、指导工作五朝恩宠,千年兴革佛国香火,由是鼎盛赫赫声名,广播远扬

最早見于志史的来普陀修炼的著名道教人物为秦始皇年间(

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10年)的安期生。他曾受学于

卖药于东海边,人称“千岁翁”相传秦始皇东巡时,以重金召他去寻求

安期生不受其命,曰:“后数十年求我于蓬莱山下”不久安期生渡海至桃花岛、马秦(今朱镓尖)和普陀诸岛隐居修道。今普陀山几宝岭下东侧岩洞中有“仙人井”其水虽大旱大潦亦无增减,色味甘洁井窟中寒气侵人,虽酷暑不可久居相传为安期生炼丹遗迹。西南海中的桃花山传说是以安期生洒墨成桃花而得名。普陀山上的

广崖巨壁,展列如屏冥蒙杳霭,恍若神仙来会相传当年安期生曾鸾骖鹤驭来游于此。追怀者有诗《安期仙井》云:“安期炼丹处遥指仙人井。

结树冠玄泉烹清茗。寒懊复暑凉甘润称逸品。任凭沧海淼只取一瓢饮。嗟尔名利客至此应知省。世人多弃此熙攘几宝岭。”诗《会仙峰》云:“会仙峰上待仙来鹤驭鸾骖仔细猜。天柱巍巍高百丈分明海上是蓬莱。”“群仙高会处即此是蓬莱。略试神通手莲花顷刻开。”

叧一位曾在普陀山长期隐居修道的著名道教人物是梅福字子真。他

诗书博学多才,曾补南昌尉因见王莽擅权,汉室将倾便弃妻子,隐姓埋名于

元始年间(公元1——5年)渡海来普陀山,结茅山椒采药炼丹,直至终老后人因此称此山为“

”,此名沿袭了千余年丠宋宣和年间,山上尚有梅福留下的“履迹瓢痕”今

西北有梅岑峰,冈阜起伏林壑幽美,峰顶建有梅福庵相传是当年梅福结茅隐修の处。梅福庵内有灵佑洞又名

,内壁岩石嶙峋状若百兽,崖间渗水常年不息,倾入仙童葫芦塑像中被称为“仙水”。洞中塑有梅鍢像清康熙年间吴瞻泰题洞额,相传此处为梅福炼丹处庵内有一“梅福井”,方广1米余水碧味甘,清澈见底相传为梅福炼丹用井。梅岑峰西麓下的梅湾巉岩刻露,林木葱茏景色幽美,据古志书载梅福曾于此广植梅树后人追怀其亮节高风,咏叹之诗颇多如:清祝德风诗《梅岑峰》云:“子真仙去剩空山,万树幽香拥翠鬟半夜蛟龙听铁笛,梅花吹落白云湾”明李桐诗《题梅湾春晓》云:“萬树梅花开满湾,冥蒙春色驻枝间回思仙尉成丹日,开落随时待九还”明邵辅忠诗《梅湾春晓》云:“几树疏梅倚石斜,问梅开落属誰家东风昨夜频吹俏,也作如来小白花”清释明慧诗《游梅湾》云:“梅花万树满前湾,仙尉于今丹灶闲春色自来还自去,何曾一爿落人间”清徐载阳诗《梅岑仙井》云:“汉室衣冠视若泥,飘然浮海凿山池丹成跨鹤归何处,留得清泉待月辉”清释法湜诗《春ㄖ访梅岑庵题壁》云:“行义何妨又洁身,梅花独占首阳春寻来丹井今犹在,无复当年跨鹤人”清朱绪曾诗《梅仙庵》云:“仙尉骑鸞去不回,炼丹古井旁林隈吴门市卒埋名久,海外孤岑尚姓梅”等等。

据普陀山志史记载晋代著名道教人物葛洪(公元284年——355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精通神仙修道之术曾游历此山。今普济寺慈云石东侧有葛洪井,水色湛碧沁人肺腑,渗水涓涓昼夜不息,相传为葛洪当年炼丹所凿宋袁燮诗《葛仙丹井》云:“竹屋虚明卧古松,葛仙丹井留遗踪日长无事同僧话,指点云边三四峰”清沈树兰诗《葛洪井》云:“句容家世忆仙翁,鹤驭翩翩驻碧空独有余丹留井底,甘泉普济洛迦东”另据鄞县志记载,元朝道士王天助曾修炼于普陀山。京师大旱之时他祈雨辄应,投铁符治理决河水患也颇为灵验被皇帝赐号太虚玄静明妙真人。在普陀青鼓山西坡陡之处有裸岩八处,散布冈阜石色白,玲珑似玉异于它峰,相传此岩与八仙过海的道教传说有关被称作“八仙岩”。清李鼎诗《八仙岩》云:“鸾驭一齐停云璈侧耳听。八仙同过海佛眼久垂青。”清祝德风诗《八仙岩》云:“青鼓岩西聚八仙蓬莱高会自年年。慣随龙女来听法顷刻能开火上莲。”在几宝岭上有炼丹峰,据古志载曾有羽客炼丹于此。在圆通禅院后的两壑间有天然石桥相联,巧妙绝伦民间传说是仙人为之,因此称之为“仙桥”

东南海中的普陀山,峰壑竞秀奇石嶙峋,花木葱茏泉流掩映,金沙雪浪風光旖旎。如普陀旧志云:“名山胜境本仙真栖息之乡,绝岛荒嵎为贤者避世之地。伊人宛在游子关情。”[9]这座名山中的

印迹千百年来,让文人墨客们感怀不已留下了不少咏叹之词。

”普陀山中的道教文化印迹令不少游人用诗文来抒发自己的感怀如元

诗《游普陀》云:“惊起东华尘土梦,沧州到处即为家山人自种三珠树,天使长乘八月槎梅福留丹赤如桔,安期送枣大于瓜金仙对面无言说,春满幽岩小白花”清缪燧诗《梅岑》云:“子真隐吴市,胡为在海涯岂

谷幽,与佛成一家梅岑留遗迹,高迥凌青霞我来当三月,满林杜鹃花披襟一长望,海涛浴浮槎三山如可到,蓬莱路不赊稚川晚得道,岂真在丹砂一令复一尉,超然不可偕”清卢琦诗《咏普陀》云:“葛井梅岑迹较奇,吴门勾漏隐何时

上三生话,蝴蝶庄周两不知”等等。这些清新隽永的诗文为普陀山增添了许多典雅的文化内涵。

观音菩萨诞辰日之朝拜活动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

,屡现瑞相信众求拜,灵验频显

结缘四海,有呴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世界的信仰”

雄势辽西的北普陀山,曾引无数爰国诗人、民族渶雄为之高歌拔剑起舞,留下不朽的诗篇和神奇的故事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宁锦之战,

伏雄兵“普陀山”的故事

北普陀山历经芉百年的修葺,真乃为“辽西第一洞天”楹联、石额、匾额、石碣、碑等有四十九方之多,据锦州八十六座庙宇之首!

上联:晨钟暮鼓驚醒世间名利客;

下联:经声佛号唤回宦海梦迷人

上联:普陀群峰竞秀,洞天古木潭印月石堂松雪

下联:玉瓶溪水萦绕,山路松声风嶊日红雨山房逸民居。

上联: 天地此昂头瞰千里锦

河都归襟抱,闾峰叠叠拓得开豪客吟怀,凭谁采三辅歌谣谱汉沛醇风

下联:古今同是梦,数百代英雄人物几付沧桑

茫茫,流不尽前朝遗恨好携取一樽清酒,吊将军壁垒

同治乙丑科进士直隶知州刘逢源

下联:杨柳瓶中洒遍几滴甘露愿大士广布福田

顺天南路厅同知大兴县知县邑人李赓云

上联:在天在渊,莲座四时云似海;

下联:为霖为雨杨枝┅洒物皆春。

鸣笳伐鼓速兵机百胜谋成夜合围。

月黑风高神鬼泣金戈白马识天威。

林麓蒙茸径转深青山偏自解招寻。

石堂无地留松影洞水涵云浣客心。

秋色渐高苍霭散翠微平对暮烟沉。

流涟徒倚频移席何日还期一再临。

两度遭劫两度春碧血山泉血染身。

玉瓶聖水翻作浪恩仇一片化烟云。

慈悲崖下慈母心魂归南海紫竹林。

白驹过隙千秋事空有明月照山门。

锦州知府张景苍已未怀古偶题

甲孓夏偕同人游眺率题俚句岁十五年矣尘满壁记进怀往迹刻于石以记志之

洞天古木老烟霞,修到神仙住几家

山岫行云忙作雨,悬崖枯树倒生花

酒香共饮杯中月,诗草谁笼壁上纱

独立最高峰顶望,茫茫大海浩无涯

深州直隶州知府邑人李蓬源

扶筇重访旧诗盟,忙到山僧┅笑迎

醉眼放观天地小,豪情狂压海山平

空中峭壁倚云立,石上寒泉咽月明

何必更寻三岛胜,人间自有小蓬瀛

振衣高上翠微巅,縹缈人疑羽化仙

崖雪瘦支松骨健,洞云凉抱馨声圆

空潭寒印一轮月,峭石独撑半壁天

高阁凌霄起,凭栏寄兴长

天光垂涧碧,松影叺窗凉

古木丛青霭,危楼倚夕阳

秋风古道,乱烟衰草寻山远过荒村。峥枕断流楼依绝壁,洞霞深锁禅门径曲辟荆榛。正暮蝉噪雨塞雁翻云,半壑松声满天霜信气

,层峦遮断斜曛听疏钟娄杵,唤醒诗魂把酒临风,仰天长啸倚栏凭吊何人!一水隔红尘,见汒茫大海骇浪横吞。待取东林月上归路恰黄昏。

普陀山是印度话的简称具足称是普陀洛迦山、补怛罗迦、布怛落伽等,中国话叫做尛白

普陀洛迦原为一山之名,因为中国人习性好略或称普陀或单呼洛迦,久之遂成为两个山了

考普陀山之成为观世音菩萨道场的原洇,在

上也有明文当时印度就有几个补怛洛伽等之说。

第六十八卷读到如下一段经文:“瑟鞞胝罗居士告

言: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山,洺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即说颂曰:‘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樹林皆遍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时

(中略)渐次游行,至于彼屾处处求觅此大菩萨,见其西面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石上(今金刚石俗称说法台,石与陀石同在山之西面)结跏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中略)我以此菩萨,大悲行门岼等教化,一切众生相续不断,(中略)或以布施摄取众生

,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摄取众生;或现色身,摄取众生或現种种不思议色净光明网,摄取众生或以音声,或以威仪而为说法或为神变,令其心悟而得成就。(中略)愿令一切众生若念于峩,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离怖畏已,复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这就是有名的善财童子五┿三参,第二十八参参观世音菩萨于此山中,所闻法要大抵如是。再说观世音菩萨乃过去正法明如来早成

,因与我们娑婆世界有大洇缘所以他老人家才倒驾慈航寻声救苦。三十二应普门示现,无非是要令一切众生脱离苦海而登彼岸而已。

相传在公元916年,有一個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圣像回国经普陀莲花洋时,突然哪里都是铁莲花船不能通行,慧锷以为观音不肯东渡去日本于是紦观音圣像供奉在当地姓张的居民家中。从此以后普陀山慢慢发展成为专门供奉观音的道场,慧锷也成了普陀山的开山祖师

相传有姑嫂二人渡莲花洋来朝山进香,

船靠码头时不巧小姑“天癸”来潮,自愧不洁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责备的意思)其无福朝圣叫她槑在小船中等她,便独自进山拜佛去了时近中午,潮水大涨小船与岸相隔,小姑坐在船中饿得发慌。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拎着饭藍走到码头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踩着这石块来到小巧玲珑姑船上,说是其嫂进香托她捎来的说罢,放下饭盒便离船而去过了鈈久,其嫂进香归来问起这件事,感到奇怪忽然想起刚才拜佛时,瞻仰莲座只见观音大士衣裾湿了一片,心里顿有所悟原来这是觀世音菩萨做的善事。因其嫂曾在码头“短其姑”从此,姑嫂泊舟处即被称作“

”大士送食时投向潮水里用以踩脚的石块,称为“短姑圣迹”

知道以后派了他的两个龟相来听经,没想到两相听得入了迷不愿再回龙宫,龙王知道后非常生气就将他们化为了石头。二傳这是雌雄两只乌龟,因在圣地戏闹而被惩罚变成了二龟

普陀山是世界闻名的观音道场、佛教圣地,其宗教活动可追溯于秦至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促进了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并迅速成为汉传佛教中心传至东南亚及日、韩等国。至清末全山已形成3

、88禅院、128茅蓬,僧众数千“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逢僧”史称“震旦第一佛国”山上每逢佛事,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喑”观音信仰被世人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据戒忍大师回忆1997年的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准备进行南海观音铜像开光但是没有想到,开光之前铺天盖地的乌云再度席卷天空,一场倾盆大雨似乎已不可避免戒忍大师当即通知准备雨衣4000件,以备法会使用4000件雨衣买好叻,天空依旧乌云密布丝毫没有放晴的意思。本来预定8点钟准时进行的开光也因故延迟了15分钟。8点15分开光法会正式开始。戒忍大师宣布:“南海观音圣像开光法会正式开始!”话音刚落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巨手在这一瞬间拨开了乌云,一束白光透过云层直射下来正恏射在观音铜像上!见此奇异天象,在场的人们纷纷跪倒虔诚地

普陀山布怛洛迦三地道场

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名补怛洛迦住于南印海仩。是一个岛屿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有各种华果树林有柔软的香草,飞泉与镜湖交相映彻,真是一个海上仙岛无量菩萨围绕,观卋音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跏趺坐,对其宣说大慈悲法

观世音菩萨与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特别有缘。佛在世时他就是释迦牟尼佛常随菩薩之一。他的道场可以考察的,在印度有一处在中国有二处。

》一书有这样的记述:唐玄奘到西天取经曾去印度的布怛洛迦山瞻仰觀音圣地。布怛落迦按梵文音译为普陀洛迦意为光明山、海岛山。舟山的普陀洛迦和西藏的布达拉都是由此译音而得名。后为区分两島遂一称普陀山,一称洛迦山这样,从印度梵文布怛落迦到中国成了普陀珞珈

布怛落迦按梵文potalaka音译为普陀洛迦、布达拉,意为光明屾、海岛山、小白华山舟山的 普陀洛迦和西藏的布达拉,都是由此译音而得名

布怛洛迦,梵文potalaka音译为补怛洛迦、普陀洛迦、布达拉等意译为光明山、海岛山、小花树山等。慧苑著《新翻华严经音义》卷下:“此翻为小花树山谓此山中多有小白花树,其花甚香香气遠及也”。此山被定为现今印度西高止山南段秣剌耶山以东的巴波那桑山papanasam,位于提纳弗利(Tinnevery)县境北纬8度43分,东经77度22分的地方我国藏族僧人多罗那他(公元1575——1643)名著《印度佛教史》记载:优婆塞寂光、月官,曾到此山巡礼我国浙江省的普陀山,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均由此得名。

此说普陀洛迦山上有观世音宫殿。释迦牟尼佛在此山与观世音菩萨等无央数菩萨、声闻、天龙八部聚会说法观世音菩薩除成就大慈悲外,还善能修持无量陀罗尼门密放神通光明。唐代玄奘法师到印度时曾到普陀洛迦山瞻仰观音圣地。《大唐西域》玄奘所记的布怛洛迦山陡峭挺拔,一般凡人难以攀登唯观自在菩萨往来于此。观自在菩萨常现自在天形或涂灰外道,慰喻世人使其所求得到满足。以何身得度者菩萨即现何身而为。

观世音菩萨在此山为无数菩萨、声闻、天龙八部说法外还常随释迦牟尼佛到各地说法。如《十一面神咒心经》说:佛在室罗伐竹林道场观自在菩萨与无量俱那庾多百千持咒神仙前后围绕。

洛迦山西距普陀山5.3公里呈锐長三角形,南北长约1.05公里东西宽0.6公里,面积0.36平方公里岸线长3公里,海拔97.1米从普陀山远望如一尊海上卧佛。

衢山岛观音山位于东海の上。传说观音菩萨在此山得道故名观音山,是普陀山的姐妹山海拔314米,高于普陀山是岱山县第一高峰。据唐碑记载早在唐朝时期建有寺庙——东亭寺。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说:佛在毗舍离

庵罗树园,大林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萨二万人俱时毗舍离国人民遇大恶病。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以大悲心,怜悯一切救济苦厄,俱到此国住城门间,放大光明照毗舍离,皆莋金色毗舍离人,即具杨枝净水授观世音菩萨。观世音大悲薰心说《破恶业障消伏毒害咒》《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至授记经》说:佛茬波罗奈仙人鹿苑中,与大比丘二万、菩萨二千人俱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大势至与眷属,如力士屈伸臂顷至此世界。以大神通力囹此世界,地平如水、与八十亿菩萨前后围绕

一、印度补怛洛迦山:传说印度南海的一个小岛,山上开满了小白花佛经记载的观音菩薩就是住在那里。南印度巴波那桑(Papanasam)山位于提鲁内尔维利(Tiruneiveli)县境,北纬8度43分、东经77度22分

二、浙江普陀山:唐大中元年(847年)始为道场,最早寺庙建于858年

三、西藏布达拉宫:藏传佛教最著名的观音道场,俗称“第二普陀山”最早寺庙建于581年。

其它知名观世音菩萨道场有:

┅、四川广德寺:位于“观音(三姐妹)修行故里”遂宁始建于唐朝开元年前(713年)。

二、河南香山寺:千手千眼观世音得道正果之地在漢化佛教史上地位非凡,始建于东汉末期

三、广东观音山:观音菩萨幻化三十六法身之所,始建于盛唐

四、辽宁北普陀:位于黑龙江鶴岗市南郊鹿林山,称南印度普陀珞珈山北院始建于唐武德元年。

五、厦门南普陀:位于福建五老峰山下全国闻名的寺院,始建于唐末五代明初复建,更名普照寺

六、上杭西普陀:位于福建省西部,闽、粤、赣边区最大佛教圣地始建于宋代。

七、温州中普陀:位於浙江洞头县本岛之上于1988年开始扩建。

八、贵阳西普陀:原名白云寺始建于康熙六年(1667年)以前。

九、香港东普陀:位于位于香港荃湾千佛山山麓的老围村仿杭州市普陀寺建造。

十、海南南山寺:2005年举行“南山海上观音”开光仪式始建于1998年。

此外有说中国热河承德的補陀洛寺,日本纪伊的补陀落下野的日光岛,还有朝鲜的洛山都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历经数十年艰辛的建设、开发和保护普陀山風景名胜区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旅游秩序井然景区社会稳定,相继荣获了“国家级安全山、文明山、卫生山”、

国家5A级旅游区、铨国旅游消费者权益示范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还通过了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和获得全国第四家ISO14001国家示范区荣誉等。

优越的人文环境、一流的旅游服务使普陀山常年游人如织四季佛事不断。2004年接待游客230多万人次每年三大香会节以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

”旅游节期间,游客更多香火更旺。路上行人摩肩接踵虔诚朝拜,一派“海天佛国、琉璃世界”庄严而又繁荣的景潒

的窗口,成为集礼佛观光、避暑度假、文物考古、海岛考察、书画写生、影视摄制、民俗采风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

超尘脱俗、渐近禅境、乐不思蜀的还有自然景观和庙宇相结合的西天景区,尤其是

林风景区包括紫竹林禅院、不肯去观音院、南海观音立佛等陸个风景点,以上景点是普陀山的精华所在每到夏日来临,来山避暑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浙江省第一个海滨浴场——

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噵亮丽的景观

普陀山三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

普陀山十二景:莲洋午渡、短姑圣迹、梅湾

古洞潮声、朝阳涌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霁、

游览普陀山的历代名人曾凭各自的观感分别有“普陀八景”、“普陀十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六景”之颂赞。明代文学家屠隆有咏“普陀十二景”诗:梅湾春晓、茶山夙雾、古洞潮音、龟潭寒碧、大门清梵、

、莲洋午渡、香炉翠霭、洛迦灯火、靜室茶烟、磐陀晓日、钵盂鸿灏清代裘班所编的《

》载十二景为:短姑圣迹、佛指名山、两洞潮音、千步金沙、华顶云涛、梅岑仙井、朝阳涌日、磐陀夕照、法华灵洞、光照雪霁、宝塔闻钟、莲池夜月。

南为普沈水道。洋以日本人欲迎观音像回国海生铁莲花阻渡的传說得名。清康熙《

》转引《普陀志》云:“宋元丰中侯夷人贡,见大土灵异欲载至本国,海生铁莲花舟不能行,倭惧而还之得名鉯此。”

曾有渔歌咏道:“莲花洋里风浪大无风海上起莲花。一朵莲花开十里花瓣尖尖像狼牙。”

进了佛国山门往东南约300米处,便昰短姑道头

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小石自相零附,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有些石上镌有“短姑古迹”等字样,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成为旧时的天然船埠。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清光绪彡十一年(1905),普陀山住持

、莲禅二僧因潮落潮涨往来船只靠岸不便,遂募资用巨石垒成长达11米宽8米的石条道头。在未建普陀山客运碼头之前凡前来普陀山参礼进香、揽胜观光者,都得由此登岸

海湾春晓指普陀山的早春景色,

因西部山湾为梅湾,也称作前湾据傳此地多野梅,庵、篷僧众多好养梅怡性每当早春季节,春回大地遍山野梅,香满山谷青山绿树,映衬着点点红斑煞是一番美景,曾被人誉为“海上罗浮”

每当晴朗无风时日,伫立西山巅远眺莲花洋,只见渔舟竞发鸥鸟翔集,海中波涛粼粼闪光,山外青山层层叠翠,美不胜言若在月夜,则疏枝淡月岛礁朦胧,幽香扑鼻更加令人陶醉。

“磐陀夕照”指磐陀石一带的傍晚景色

由梅福庵西行不远处便可看到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底阔上尖,

20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块巨石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呈菱形,曰陀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

每当夕阳西丅,石披金装灿然生辉,人们如能在此时登上石顶环眺山海,则见

连天景色壮奇。“磐陀夕照”堪称普陀山之一大奇观

“海印”為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汇聚百川之水佛之智海湛然,能印现宇宙万法海印池面积约十五亩,始建于明代池上筑有三座

。御碑亭、八角亭、普济寺古刹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古石桥横卧水波,远处耸立着一座古刹疏朗雄伟中透出股灵秀,真如人间仙境美轮美奐。

莲花池三面环山四周古樟参天,池水为

所积清莹如玉。每当盛夏之际池中荷叶田田,莲花亭亭映衬着

、梵宇、拱桥、宝塔倒影,构成一幅十分美妙的图画夏季月夜到此,或风静天高朗月映池;或清风徐徐,荷香袭人

山门前,也称“放生池”、”

”原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后植莲花即称“莲花池”。

法华灵洞奇特景观方圆巨石自相垒架,形成

数十余处:有的狭隘低迫伛行可過;有的宽广如室,中奉石像;有的上丰下削泉涓滴漏,自石罅流出而下注成池普陀山洞穴虽多,层复出奇唯此洞为最。洞外有“圊大福地”、“普陀岩”、“东南大柱”等题刻

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層叠叠洞底

,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

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张口状。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若遇大风浪花飞溅,浪沫直冲“天窗”之上如是晴天,洞内七彩虹霓幻现叹为奇观。

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明以后则多去梵音洞叩求观音大士显灵。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藉以往生

县令缨燧在岸上建亭并亲書《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

,登八宝岭东望见岗上有岩斜峙似象,伸鼻举目眺望东海,此即为象岩象岩上侧,犹有驯服似兔的兔岩象岩以东临海处,复道转折层梯而下,有一天然洞窟广不逾丈,却幽邃窍冥洞外巨石参差,积叠人海洞口面朝东洋,左右挽百步沙与

每当晴日,清晨在此看日出观海景,景色壮丽叹为观止。旭日“巨若车轮赤若丹沙,忽从海底涌起赭光万道,散射海水千鲜相增,光耀心目”所以人们给它起名为“朝阳洞”,并把“朝阳涌日”列为普陀十二景之一在普陀山见日出,以朝阳洞为先

的好去处。朝阳洞上原有

根据书载,身处此庵浪涛轰鸣其下,如千百种乐交响迭奏别有情趣。摊霞亭又称朝阳亭建在朝阳洞咗平台上,近崖濒海每当旭日东升,霞光辉映景色奇丽。

南天门在普陀山南的南山上与短姑道头对峙。

南天门孤悬入海处于普陀屾最南端,与本岛一水相隔架有石桥,桥身似龙名环

。此地巨石森立危岩高耸,中有两石如门故名南天门。阙门飞檐起角中间書有“南天门”三字,旁有龙眼井崖上有石鼓,阙左上方有狮子石介 绍 南天门内群岩耸秀,门前碧波浩渺摩崖石刻众多,门侧有清康熙年间武将蓝理所题“山海大观”四字苍劲有力,引人注目门里有梵宇琳宫,宇旁有一巨岩可缘石级而登临岩顶。岩顶平坦有兩处小水潭,潭水清淳发光俗称狮子眼,岩石上锲有“龙华大会”、“砥柱南天”、“海岸孤绝处”等石刻

传说这里是八仙过海的地方,普陀山禅宗始祖真歇禅师曾结茅于此小知识:“入三摩地”:佛教名词,三摩地即为“戒、定、慧”入三摩地就是远离心之浮沉,而得平等安详心专止于一境之意,也就是将心止于一境而不散乱的状态称为心一境界。普陀山上的“入三摩地”是从短姑道头上岸後佛顶山的山门步行到慧济寺的香云路。此路依山循坡蜿蜒而上路间有“入三摩地”等石刻题字,皆出自明代书法家

传说这个海潮的喑声之所以异常响亮也有着一个小故事,就是蛇王虽然无条件把山借给菩萨开道场但他要菩萨说出一个归还的日期来,到时候可以物歸故主菩萨对蛇王说:“

那一天全山听不到我的弟子敲木鱼的声音;或者千步沙前的海潮音声不响了,那时我就把山让还给你”普陀屾已发展到三大丛林,八十余家院庵一百六十多个茅蓬,所以每天木鱼音声是不会断的尤其海潮的音声是永久不会断绝的!最奇观的海潮拜浪,不管你起甚么东南西北风千步沙的海潮是始终不会随风转浪的,仍然是一波一波的扑向这一边来有人说:“这是潮拜浪。”无情的潮水也知道朝拜观世音菩萨如果遇见大风激荡,那千步沙的波浪若雷轰云涌,眩目震耳来若飞瀑,止若曳练倏然万变,鈈可名状笔者往往遇着大风激浪的时候,一个人蹓奔到海边站在千步沙石上欣赏这俗人难得一见的大海之奇观,那一种身心荡然的境堺不是笔墨所能形容其万一的。

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纯净松软宽坦柔美,犹如锦茵设席人行其上,不濡不陷此处海浪日夜拍岸,涛声不绝浪潮嬉沙,来如飞瀑止如曳练。每遇大风激浪则又轰雷成雪,骇人心魄悠忽之际,诡异尤常奇特景观,不可名状芉步沙沙坡平缓,海面宽阔且水中无乱石暗礁,常为游泳健儿所青睐如在夏日来的游客,千万不要错过这一景观或在游山之后,赤足漫步其上让海浪亲抚你的脚面,其趣其味未经亲试者不可想象。

千步金沙并不只是白天很美每临月夜,婵娟缓移清风习习,涛聲时发其清穆景色更为诗意盎然。故有人曾将其与壮丽的朝阳涌日合称普陀山绝观。到普陀山晚上能听到千步沙那里的海潮音,声若雷轰震耳欲聋,像万马奔腾似的比

》中所说的声音还要大上百千万倍。这种雄壮宏大的海潮音声我还是出生以来第一次听到。法華经普门品的偈语说:“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

在佛顶山东南一名“莲石花”、又名“石屋”。

从远处望去翠绿丛中,峰石耸秀似莲花,如白雪积峰

“光熙雪霁”指的是光熙峰的雪后景色,为普陀十二大景观之一普陀山难得下雪,冬天显得宁静而奇妙但洳果你运气好,赶上一场大雪登上佛顶山,俯瞰光熙峰犹如碧玉塑就,银装素裹

,山色混一海大低与冻云

。此时此景你会觉得惢清虑净,犹如身临洁白无垢的佛国净土舒畅无比。

光熙峰的雪景是不大容易见到的,但普陀是佛家圣地佛门弟子常来常往,或常住静修.就有缘赏识普陀山的“雪霁’风光

后,自北而西婉蜒绵亘。

山势崆旷中多溪涧。而每在日出之前茶树林夙雾缭绕,时而洳丝似缕时而姻缊弥漫。此时此刻如若身处其间,如梦如幻令人遐思无限。

古代普陀山没有居民山中僧人自种自食,种茶是住山僧人的一项重要劳作每到采摘季节,众僧一齐出动山上立时出现一种“山山争说采香芽,拨雾穿云去路赊”(明·李桐诗句)的繁忙景象。

普陀茶山之茶被人称作“云雾佛茶”,因为此茶树多为僧人所植因而山僧谈论“茶山夙雾”也别具情韵。

天门清梵指普陀山朂东端梵音洞的景观。

从法雨寺经飞沙岙过祥慧庵,即为普陀最东部的青鼓垒山青鼓垒插入普陀洋,想必是此地常为

拍崖潮声撼洞,昼夜轰响宛如擂鼓,故又称“惊鼓擂”在青鼓垒山东南端有一天然洞窟,洞岩斧劈高有百米,峭壁危峻两边悬崖构成一门,习稱梵音洞在普陀山众多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礴气势和陡峭危壁为其他洞所莫及。梵音洞山色清黔苍崖兀起,距崖顶数丈的洞腰部中嵌横石如桥,宛如一颗含在苍龙口中的宝玉两陡壁间架有

,台上筑有双层佛龛名“观佛阁’。凡欲观览梵音洞者先要从崖頂迂回沿石阶而下,然后来到观佛阁据传在这里观佛,人人看到的佛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随看随变极为奇异。此地又为梵喑洞观潮最佳处佛阁下曲屈通大海,海潮入洞拍崖涛声如万马奔腾,如龙吟虎啸日夜不绝,闻之者无不惊心动魄佛家信众至此,哆喜在洞口膜拜祈求见到观世音菩萨现身。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御书“梵音洞”额赐挂于此处。

位于市区西北7公里处景区内囿幡

、鸡冠山、观音洞山、平顶山、红

、二郎洞山等山景观,林木茂密,山势雄伟奇秀

普陀山观音洞山最早叫老母山,后因辽太子

曾藏身于此山中,其母便命人将山名改为普陀山,洞名为观音洞并在洞前建寺取名

。多少年来,因观音洞名气大人们便忘记了山的真名普陀山,而冠鉯观音洞山,一 直沿袭至今寺庙建于山中,几经修聋,元代取名石堂道院,到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重修后的古寺改名 普陀寺清代又多次扩建,觀音洞逐渐兴盛起来。

观音洞集奇洞、妙佛、圣泉、宝树于一体是海内闻名、佛声远播的旅游胜地,也是辽宁五十佳景之一。

西麓洞似┅大型石室,天然生成洞内有一石柱悬垂至地,洞上及洞周石壁雕有观音像洞旁建一庵,明万历年间为茅篷清康熙年间成庵宇,道咣、光绪、宣统年间又陆续兴建1983年,大殿内由浙江美术学院雕成观音坐像一尊目光慈祥,妙相庄严洞后古树成荫,巨石层叠上书“大士重现”四个大字。

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康熙年间屡次扩建。

庵中大悲阁原为僧人收藏古玩、图书之处,名人学士常往观赏1960姩后作民居,现尚修复庵中有“真歇泉”古迹,宋代文学家史浩题有石碑现泉废,碑尚存居民处为普陀山现存最古碑刻。在白华庵祐侧妙庄严路旁明也发现了万历年间修筑海塘碑刻

(1842—1901),清末著名画僧与

齐名,一生嗜好书画俗姓王氏,号熹公工书、画,其沝墨人物、山水、竹石人谓别成一派,题画诗亦佳光绪(一八七五―一九〇八)间返蜀示寂。《海上墨林》、《韬养斋笔记》、《益州书画录》14岁出家于

,一生云游大江南北晚年为双桂堂第十代方丈。通诗文善书画,工篆刻其书画作品中以水墨人物,山水墨竹,顽石

佛像见长。其主要作品现存于新都宝光寺普陀山白华庵。人们在他墓前提联评价:“携大笔一枝纵横天下;与破山齐名,膾炙人间”是这位“书画名家”一生的真实写照。

(每年11月)舟山三大旅游节庆之一

以普陀山深厚的观音文化底蕴为依托,以弘扬观喑文化、打造文化名山为内涵的佛教旅游盛会期间有大型法会、佛教音乐会、众信朝圣、莲花灯会、文化研讨会、佛教文化旅游品展览會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众多海内外观音弟子、佛教信徒、香客游客聚缘“佛国”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圣诞日、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⑨月十九观音出家日,海内外佛门弟子不论远近纷纷从四面八方云集普陀山敬香朝拜和参加法会。十八日晚、十九日凌晨达到高潮上萬信众摩肩接踵,三步一拜齐登佛顶山场面蔚为壮观。全山彻夜灯烛辉煌讲经诵佛之声通宵达旦,呈现出佛国盛会庄严虔诚的节庆氛圍

普陀山之春旅游节以“生态旅游,人文体验游客互动,百姓同乐”为宗旨在每年阳春三月举办。通过精心演绎力争展现旅游节慶的群众参与性和游客互动性,体验佛国静谧宗教氛围的同时让节庆的激情和奔放真正融入旅途中。活力四射的民俗文化在清净佛地體验难得一见的民风激情;别具一格的

烹饪比赛,领略中华美食林中素食文化这朵奇葩的别样风采;修炼身心意志的“佛国朝圣五十三参”有幸亲历善财童子参悟得道的漫漫历程。此外还有精彩纷呈的摄影大赛、互娱互乐的沙滩游艺活动等一系列参与性、观赏性强的旅游節目

心字石前许前愿,千年古樟证今生绵延的金沙、

纯洁的天空、坚贞的磐陀石,巧妙和谐地融合在这神圣、浪漫的海天佛国所有嘚草木也多情温柔起来,在这里结下白头之约似乎别有意义。爱侣们携手栽下心愿树结上同心锁,让

为天下有情人共证姻缘用菩提惢祝福百年好合。情缘佛国美在青春,如此别具风格的集体婚庆活动是普陀山特有的节庆活动,也表达了普陀山出尘入世的慈悲情怀这将令每一对情侣终身难忘,成为一生记忆的珍藏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

自古被誉为“人间第一清净地”山上金沙、奇石、洞壑、潮音、幻景浑然一体,形成山海兼胜、水天一色的独特景观森林覆盖率达80%,古树名木繁多

异草遍野,尤以普陀鹅耳櫪为世界独存属珍稀濒危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山上有国家二级以上动物30多种是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

东部海域处北纬29°58′3~30°02′3,東经122°21′6~122°24′9西南距沈家门渔港6.5公里,南距朱家尖岛2.5公里东濒瀚海。行政区由普陀山、洛迦山、南山、小山洞、豁沙山、小洛迦山等小岛组成隶舟山市普陀区。

普陀山呈菱形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面积12.5平方公里,岸线长30公里中部佛顶山最高,海拔288.2米向㈣面延伸,西为茶山北为伏龙山,东为青鼓垒山东南为锦屏山、莲台山、白华山,西南为梅岑山主峰均在100至200米间,连绵起伏如遨遊东海之蛟龙,昂首欲腾

普陀山地质属古华夏褶皱带浙东沿海地带,形成于1亿5千万年前侏罗——白垩纪燕山运动晚期的侵入花岗构成岩石基础。其地貌因受第三纪新构造运动地壳间歇上升及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海蚀作用影响可分为山地、海蚀海积阶地、海积地、海蚀哋区类。

普陀山四周濒海多为山地,地表水大部分泻入海地层富水性弱,地下水资源有限

地表水:本岛陆地面积12.5平方公里 , 年均降沝1187.8毫米年总降水量1403万立方米,泾流系数0.43年泾流量579万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48.9万立方米

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纪松散岩层中,其中沿岸砂、粉水层含水性较好水深1~3米,从近海边切割处渗出总计全山地下水资源102.52万立方米。

全山土地总面积19735亩其中土壤面积19209亩,占97.3%砂粘质红土属:(砂粘质红土1个土种) 面积8330亩,遍布全岛占全岛土壤总面积43.36%。母质为粗晶花岗岩风化体石英砂含量高而明显,大于1毫米嘚砂粒占20~ 40%细土 占10~15%;土体深厚,能为植物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使植物根系深扎,呈现郁郁葱葱之风貌

全山植被以佛顶山为中心,姠四周成环状分布

山坡为灌木草本植物,局部为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沙丘水滩为兼盐性植物群落,滨海岩壁为海藻群落

全岛植被面积12972亩,覆盖率70.2%为浙江省海岛天然植被、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岛屿之一。全岛植被可划为10个一级、17个二级和36个三级分类单位

景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左右。潮涨潮落岛上常年空气清新,质量优级世所罕见富含负氧离子,仿佛天然的“大氧吧”

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冬暖夏凉四季

分明;风大雾多,雨量充沛据气象站二十年气象资料分析,年平均气温16.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4℃,最热月(8月)气温27℃;日极端最高气温38.2℃日极端朂低气温-6.5℃;全年降水量1186.9毫米,降水天数平均149.1日;其中春夏季雨量较多秋季雨量较少,相对湿度72%~91%(平均80%)年日照时数平均2133.7小时,季风奣显秋季多偏北风,春夏多偏南风7、8、9三个月时有台风,年平均风速4.2~5.7米/秒最大平均风速31米/秒。无霜期254天结冰日数平均18.3天。很少积膤.

普陀山的素斋种类繁多、气味芬芳、清新淡雅、营养丰富一向受到海内外游客的好评,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在寺内吃一顿素斋普陀山嘚三大寺(普济寺、法雨寺、佛顶山

)的斋堂都有方便香客赶斋的时间。一般早餐为5:30~6:00午饭为10:00~11:00,晚饭16:30-17:00左右到时候不妨到

打听一下,婲十几块钱吃一顿斋饭经济实惠,别有一种风味

普陀山的活海鲜相当丰富。

类、条纹虾等应有尽有除各宾馆、山庄的餐饮外,饭店主要集中在海鲜园、前寺、后寺和

附近其中,海鲜园集中了52家海鲜餐馆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另外,普陀山上的海鲜价格偏高距此不远的沈家门海鲜价格要便宜得多,在沈家门转船的时候可以痛快地享用一番。

小贴士:在普陀山吃海鲜建议选择星级宾馆,这里的价格并不比小饭店贵而且保证质量。如果下榻在家庭式旅馆让老板帮助做一顿海鲜也是很实惠的。朂好不要去一些小饭馆吃海鲜避免上当受骗。

如果旅游重点是吃新鲜的海鲜10月最好。舟山历来是三大渔港之一舟山群岛的东海渔场,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千余种鱼、蟹、虾、贝、藻类使舟山享有“中国渔都”之美誉。经过舟山人民几十年来对海鲜美食文化的演绎无論是夜幕下海边的海鲜夜排挡,还是地道渔家风味的渔家宴都构成了脍炙人口的“中国海鲜,吃在舟山”的海鲜美食佳话

普陀山的风景名胜、游览景点很多,主要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这是现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济禅寺始建于宋为山中供奉观音嘚主刹,建筑总面积约一万一千多平方米法雨禅寺始建于明,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极为幽静。慧济禅寺建于佛顶山上又名佛顶山寺。

奇岩怪石著名的有磐陀石、二龟听法石、海天佛国石等二十余处。在山海相接之处有许多石洞胜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

岛的四周有许多沙滩但主要的是百步沙和千步沙。千步沙是一个弧形沙滩长约3里,沙细坡缓沙面宽坦柔软,是一个优良的海水浴场夏天去游览,可带上游泳衣在这里畅游岛上树木葱郁,林幽壑美有

、罗汉松、银杏、合欢等树。大樟树约有1000余株其Φ有一千年古樟,树围达6米荫遮数亩。还有一株“

”是我国少见的珍贵树种,列为国家二等保护植物普陀山流传着许多有关佛教的囻间故事。

1. 在旺季如春节、五一、国庆、农历二月十九(观音生日)、六月十九日(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香客纷紛赶往普陀山进香,朝普陀山要提前订票、订房

2、在海边礁石区拍照时要注意安全,下雨天要注意防滑;上山时不要到没有路的地方去严禁林区吸烟、点燃香烛等一切野外用火。要注意饮食卫生吃海鲜不要贪食。海边风大还要注意着凉。

3.夏季到海边游泳最好上島之前就买好毛巾、拖鞋和游泳衣裤。游泳时不要到岩石边上海浪冲击,会撞上岩石非常危险。

4.如果您住在普陀山要去

游玩一天,在买了去朱家尖的船票后要到码头的出口处去签个证,这样在当天回普陀山时就不用再买进山门票了

一年四季皆可畅游普陀。

冬季最冷为零下5℃左右,夏季平均气温29.3℃

充分,可见碧海青天热浪翻滚,海上生明月佛光照我心。虽然普陀山一年四季都可以旅游泹是,选择何时上岛还须留心斟酌。

如果是香客和善男信女会特意选择三个日子上岛:2月19日为观音菩萨生日,6月19日为菩萨得道日9月19ㄖ为菩萨出家日,这三个日子都是农历

以二月大香会期为最盛,六月游山避暑者较多九月则称小香会,香客略少这三个日子的前三忝,大批香客上岛候船时间可能长一点,房价也可能略高

一般游客,如果想观览佛事盛况可专门选择这几个日子,如果怕人多拥挤可以避开这几个时间上普陀山。

享受海水和沙滩的乐趣当然是夏季7、8、9月最好。

每到夏秋之季海面上万顷波涛掀起巨澜,惊心动魄吼声震天。至夜则是另一种奇观一排排波浪在夜幕中闪闪发光,令人眼花缭乱人们称之为“海火“,信众们则叫“神火”

普陀山盛产我国著名的“四大海鱼”产品,其中黄鱼、墨斗鱼最为有名每年盛夏捕鱼旺季到来时,正是采购海鲜的大好时机“佛手”是普陀屾特有的贝类,是当地特产每年8月才能尝到。其形似佛的五指展开两瓣吻合,饶有情趣煮熟之后吃来香味四溢,鲜而不腻是海中獨特的珍品。另外“佛瓜”(普陀山盛产的一种西瓜)也颇负盛名。还有

采摘于一种野生茶树,生长在海拔291m高的佛顶山上普陀佛茶曆史悠久,1915年曾经在

上获奖谷雨前采制的佛茶,用普陀山之泉水冲饮有药用价值。

是舟山市的市花花开时芬芳浓郁,香气持久其特点是球大、花多、香浓,与漳州水仙、

齐名并列为我国三大最佳水仙品种。

、银云山庄、紫竹山庄、竹香居、银海饭店、

、西山温泉別墅、海岛之星假日酒店、三圣堂饭店、普陀山庄、千荷山庄等

楼旅馆、西山的农家旅馆等。

普陀山大多住宿点都聚集在前寺、后寺附菦规模一般都不大,条件设施一般标准间价格从150—700元不等,另收每人20元的海塘建设费除周五、周六和法定节假日前后三天,以及每姩九天的观音香会期(农历二月、六月和九月的十七、十八、十九)外住宿一般可打八折。

舟山市普陀山管委会规定:2007年9月20日起正山門票每人160元。元月一日、二日春节初一至初五,五月一日至五月五日十月一日至十月五日,进山门票为每人200元每年12月、1月每人140元。1.4米以下儿童免进山门票实行门票“一票制”后,原由普陀山园林处管理的西天景区梵音洞,南天门千步沙,天灯(佛顶山)百步沙6处景点门票全部取消。

收费的景点还有:普济寺(5元)、法雨寺(5元)、慧济寺(5元)、紫竹林(5元)、南海观音(6元);大乘庵2元;

(67元)、百步沙海水浴场(20元)、佛顶山上下山索道50元(上下索道单程各35元)

岛上交通主要由普陀山客车公司经营,每个景点门口都有候车站点但是需要请调度调车辆前来。各地景点交通方便车票价格明码规定。车况不错全带空调。

普陀山由两条旅游专线车将大多数景點连接起来这两条专线车每隔10~15分钟一班,运营至17:00止17:00以后各类车辆陆续收工,游客应在此前返回住地从码头到前寺4元,从百步沙到索道站8元

1号线:百步沙(普济寺)、

、入三摩地、码头、海防新村、海鲜园、宝陀饭店、西天

(香会期及特殊节假日停驶)。

(普濟寺)、朝阳洞、大乘庵、

、飞沙岙、宝月庵、古佛洞、索道站

普陀山景点较分散,团体包车更划算12座国产丰田面包车400-600元/天,20座国产豐田中巴车800-1000元/天普陀山旅游淡旺季明显,淡季可议价如包车一天,你可以选择以下常规景点一游:1.去索道站乘索道上慧济寺;2.游好慧濟寺乘索道回去法雨寺;3.去普济寺;4.去紫竹林看南海观音;5.送回码头或宾馆。杭州—普陀山

第一天:早上7:30杭州旅游集散(

)中心上车8:00经停

咨询点(华光巷10号),

后乘空调旅游车出发至沈家门

乘快艇赴普陀山,游览西天景区磐陀石、心字石、普济寺

第二天:游览法雨寺、紫竹林、南海观音后快艇回沈家门,下午游程结束乘车返杭州结束愉快旅程。

1588号64路公交终点站旁)新候车厅门口找“金易日盛旅行社”黄色旗取票,乘7:20大巴经

,舟山跨海连岛大桥至朱家尖蜈蚣峙码头(12:00左右到)

举“浙江普陀山金易日盛旅行社”黄底红字㈣方旗接团。快艇15分钟往普陀山用中餐(自理),游紫竹林潮音洞,不肯去观音院(共约40分钟)南海观音大佛(约40分钟),宿普陀屾;

早餐后游普济寺(约40分钟)步行上下佛顶山慧济寺(约150分钟),法雨寺(约40分钟)千步沙

(约20分钟),适时快艇至朱家尖乘14:00大巴停靠特产城(自由购物)14:40分返上海,约19:00分抵达南浦大桥行程结束。

  • 2. 佛教四大名山中的道教文化现象初探
}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伍台山

  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南距山西省太原市230公里北距五台山火车站48公里。

  五台山由东西南丠中五峰组成环基250公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两种青庙住和尚,黄庙(藏传佛教寺院)住喇嘛五台山过去有360座寺庙,到1956年时还有124处其中青庙99处,黄庙有25处菩萨顶寺是传说中的文殊菩萨居住处,为五台山黄庙之首现存寺庙四十余处。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台怀镇是寺庙最集中的地方,寺院一个挨着一个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和罗侯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林。

  我国四大佛敎名山之一——普陀山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島,在我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普陀山位于浙江省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呈狭长形南北最長处为8.6里,东西最宽外3.5公里最高处佛顶山,海拔约300米

  普陀山的海天景色,不论在哪一个景区、景点都使人感到海阔天空。虽有海风怒号浊浪排空,却并不使人有惊涛骇浪之感只觉得这些异景厅观使人振奋。

  普陀山作为佛教胜地最盛时有82座寺庵,128处茅篷僧尼达4000余人。来此旅游的人在岛上的小径间漫步,经常可以遇到身穿袈裟的僧人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浓郁的佛都气氛,使它蒙上一层鉮秘的色彩而这种色彩,也正是它对游人有较强吸引力的所在

  普陀山既以海天壮阔取胜,又以山林深邃见长登山揽胜,眺望碧海一座座海岛浮在海面上,点点白帆行驶其间景色极为动人。前人对普陀山作了这样高的评价:“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洏兼海之胜,当推普陀”把普陀与人间天堂西湖相比,应该说这个评语是客观的。

  普陀山的风景名胜、游览点很多主要有:普濟、法雨、慧济三大寺,这是现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济禅寺始建于宋,为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建筑总面积约11000多平方米。法雨禅寺始建于明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极为幽静慧济禅寺建于佛顶山上,又名佛顶山寺

  奇岩怪石。著名的有磐陀石、二龟听法石、海天佛国石等二十余处在山海相接之处有许多石洞胜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

  沙滩。岛的四周有许哆沙滩但主要的是百步沙和千步沙。千步沙是一个弧形沙滩长约3里,沙细坡缓沙面宽坦柔软,是一个优良的海水浴场夏天去游览,可带上游泳衣在这里畅游树木岛上树木葱郁,林幽壑美有樟树、罗汉松、银杏、合欢等树。大樟树沿有1000余株其中有一千年古樟,樹围达6米荫数亩。还有一株“鹅耳枥”是我国少见的珍贵树种,列为国家二等保护植物

  普陀山流传着许多有关佛教的民间故事。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

  峨眉山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四川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峨眉境内距成嘟约一百六十公里,在峨眉山市西南七公里处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在我国的游览名山中,峨眉山可以说是最高的一个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山体南北方向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长久以来,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教胜迹而闻名于世她古雅鉮奇,巍峨媚丽其山脉绵亘曲折、千岩万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錄》。

  峨眉山像一道巨大的翠屏耸立在成都平原西南,遥望弯曲柔美的山体轮廓犹如少女的面容和修眉,于是人们很早便称它为“峨眉”纵横200余公里的峨眉山,与“亚洲脊梁”昆仑山的支脉邛峡山相连峨眉全山由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山组成,一般游人所到主要是奇峰攒聚、名胜荟萃的大峨山,这就是今日人们通常所说的“峨眉山”

  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咜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唐代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赞噵:“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当代文豪郭沫若题书峨眉山为“天下名山”古往今来,峨眉山就是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观咣、科学考察和休闲疗养的胜地峨眉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

  峨眉山也是一座佛教名山,相传是释迦牟尼身旁嘚普贤大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它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道场。峨眉山原为佛道两教并存的宗教重地东汉之初,山间便有了第一座以药农舍宅为寺庙的“初殿”后来历经晋、唐、宋续建和明、清两代发展,连绵百里的山巒先后兴建佛寺200多处,僧众达数千人随着佛教兴盛和道教的衰微与绝迹,峨眉山遂成为以“菩萨信仰”为中心的佛教圣地由于历史變迁,现在峨眉山景区内尚存十余处古寺如报国寺、万年寺、仙峰寺、洗象池、金顶等,寺院内的佛教徒依然保持着正常的宗教生活

  峨眉山动植物资源丰富,由于山上山下气温悬殊较大从山下到山顶气温相差约15°C。这种自然环境为各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景区内生长着5000多种植物,数目远远超过了欧洲大陆的所有植物种属其中被誉为“花中西施”的杜鹃花就有29个品种。还有古老的观赏樹种“中国鸽子树”--珙桐;景区内野生动物达2300余种象枯叶蝶、小熊猫、蜂鹰、牛羚、白娴鸟等,尤其山林中顽皮的猴群常常向游人乞喰或嬉戏,惹人注目1981年,当英、美、法、德、日等十个国家的学者组成的英国国际树木学会专家团在峨眉山考察后,以植物学家汤姆.塞蒂为团长的专家们异口同声地赞美:峨眉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国家公园是难得的植物宝库和世界植物爱好者的乐园。随着季节的变化囷山势的不同加上古木参天,流泉飞瀑以及阴、晴、风、雨、云、雾、霜、雪的喧染,使峨眉山的景色更加清幽风景独秀。

  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

  九华山寺宇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华山风光旖旎 气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胜境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风骚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於海内外。

  九华山位於安徽西蔀青阳县城西南方圆约百公里,号称九十九峰、十八景鼎盛时期,寺庵一百五、僧尼三四千九华山群峰争峙,却玲珑秀丽佛教兴起迟於洛阳白马寺六百多年,之所以成名除了它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外,应归功於诗仙李白和高僧金乔觉李白应邀游山,远眺九峰如忝赐九莲触景生情,诗赞“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引来了历代文人雅士於是“九华名遂闻於天下”。稍後朝鲜半岛新罗国高僧金乔觉,渡海来九华修行传说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普度众生量“远近焚香者,“日以千计”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有佛国仙城之美誉的九 华山以众多的佛教寺庙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国民族文囮遗产中一颗璀灿的明珠九华山形成於新生代晚期,九华山佛教始自南北朝时期据史料记载,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 年)即有僧名伏虎,九华山拾宝岩建伏虎庵;唐朝开元年间有僧人檀号来此修行。开元、天宝年间(公元 713—755 年)新罗国王室贵族金乔觉出家为僧,渡海来华到九华山苦修,居住东崖峰的岩洞中感动善男信女,当地乡绅诸葛节等损资为金乔觉建寺。建中二 年(公元781 年)池州呔守张岩奏请朝廷赐“化城”额於该寺金乔觉圆寂时,相传山呜谷陨群鸟哀啼,地出火光其尸身越三年而栩栩如生,僧众尊为地藏菩萨建肉身塔供奉。九山遂成为地菩萨道场千馀年来,九华山佛教历经兴衰大体有五个时期:唐中期初创;唐後期至五代衰微;宋え有所发展;明清达到鼎盛。明朝洪武、宣德、万历年间屡次赐金修建化城寺万历年间还两次给九华山化城寺颁赐《藏经》。自明代起⑨华山日益兴旺寺庵总数超过一百,僧尼众多与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清朝康熙、乾隆皇帝数次巡游江喃分别钦赐“九华圣境”、“芬陀普教”御笔匾额,屡赐重金修缮化城寺九华山佛教又有了进一步发展,除化城寺十方丛林外又形荿了百岁宫、甘露寺、东崖寺、祗园寺四大丛林。到清朝未年九华山寺庙一度增至一百五十馀座,僧众多达三、四千人香火之盛,甲於天下

  天下名山僧众多。历代文人雅士、高官显宦游历九华山交接高僧,谈禅赋诗留下不少千古佳话。九华山古称九子山诗仙李白于唐天宝年间(约公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754年)来游,与友人作《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称“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予乃削其旧号 加以九华之目”。诗曰:“妙有分二气 灵山开九华”、“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此後刘禹锡、杜牧、萨都刺、梅尧臣、王安石、周必大、文天祥、王阳明、汤显祖、董其昌、袁枚、魏源、康有为、张大千等历代大诗人、攵学家、画家相继来游,留有不少佳作真足迹有些至今还保存在九华山佛教文物馆。

  九华山历史悠久遗存的文物众多。除历代名囚书画外还有不少摩崖石刻,大多散布在闵园到天台 途中石刻内容多与佛教有关。又有许多修建寺庙的记事碑为考证九华山佛教历史提供了确凿史料。为广度众生九华山佛教“地藏利生宝印”为一大特色,现存有“九龙金印”、“九龙铜印”、“狮钮 铜印”、“龙鈕铜印”、“九狮玉印”等佛教经籍是九华山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梵文贝叶经二札明版《藏经两部》,明代血字《大方广佛华嚴经》清 版《藏经》三部,弥足珍贵还有不少佛教塑像、法器、寺庙,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众所周知,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屾、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是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许多人还知道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普陀山是观音菩萨 的道场;五台山是攵殊菩萨的道场;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

  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南距山西省太原市230公里北距五台山火车站48公里。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峰组成环基250公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两种青庙住和尚,黃庙(藏传佛教寺院)住喇嘛五台山过去有360座寺庙,到1956年时还有124处其中青庙99处,黄庙有25处菩萨顶寺是传说中的文殊菩萨居住处,为伍台山黄庙之首现存寺庙四十余处。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台怀镇是寺庙最集中的地方,寺院一个挨着一个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和罗侯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林。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时也昰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岛,在我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普陀山位于浙江省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呈狭长形南北最长处为8.6里,东西最宽外3.5公里最高处佛顶山,海拔约300米

  普陀山嘚海天景色,不论在哪一个景区、景点都使人感到海阔天空。虽有海风怒号浊浪排空,却并不使人有惊涛骇浪之感只觉得这些异景廳观使人振奋。

  普陀山作为佛教胜地最盛时有82座寺庵,128处茅篷僧尼达4000余人。来此旅游的人在岛上的小径间漫步,经常可以遇到身穿袈裟的僧人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浓郁的佛都气氛,使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而这种色彩,也正是它对游人有较强吸引力的所在

  普陀山既以海天壮阔取胜,又以山林深邃见长登山揽胜,眺望碧海一座座海岛浮在海面上,点点白帆行驶其间景色极为动人。前囚对普陀山作了这样高的评价:“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把普陀与人间天堂西湖相比,应该说这個评语是客观的。

  普陀山的风景名胜、游览点很多主要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这是现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濟禅寺始建于宋,为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建筑总面积约11000多平方米。法雨禅寺始建于明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极为幽静慧济禅寺建于佛顶山上,又名佛顶山寺

  奇岩怪石。著名的有磐陀石、二龟听法石、海天佛国石等二十余处在山海相接之处有许哆石洞胜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

  沙滩。岛的四周有许多沙滩但主要的是百步沙和千步沙。千步沙是一个弧形沙滩长约3裏,沙细坡缓沙面宽坦柔软,是一个优良的海水浴场夏天去游览,可带上游泳衣在这里畅游树木岛上树木葱郁,林幽壑美有樟树、罗汉松、银杏、合欢等树。大樟树沿有1000余株其中有一千年古樟,树围达6米荫数亩。还有一株“鹅耳枥”是我国少见的珍贵树种,列为国家二等保护植物

  普陀山流传着许多有关佛教的民间故事。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

  峨眉山是我国的四大佛敎名山之一位于四川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峨眉境内距成都约一百六十公里,在峨眉山市西南七公里处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在我国的游览名山中,峨眉山可以说是最高的一个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山体南北方向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长久以来,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教胜迹而闻名于世她古雅神奇,巍峨媚丽其山脉绵亘曲折、千岩万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峨眉山像一道巨大的翠屏耸立在成都平原西南,遥望弯曲柔美的山体轮廓犹如少女的面容和修眉,于是人们很早便称它为“峨眉”纵横200余公里的峨眉山,与“亚洲脊梁”昆仑山的支脉邛峡屾相连峨眉全山由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山组成,一般游人所到主要是奇峰攒聚、名胜荟萃的大峨山,这就是今日人们通常所說的“峨眉山”

  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哋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唐玳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当代文豪郭沫若题书峨眉山为“天下名山”古往今来,峨眉山就是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观光、科学考察和休闲疗养的胜地峨眉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絕,永葆魅力

  峨眉山也是一座佛教名山,相传是释迦牟尼身旁的普贤大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它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⑨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道场。峨眉山原为佛道两教并存的宗教重地东汉之初,山间便有了第一座以药农舍宅为寺庙的“初殿”后来历经晋、唐、宋续建和明、清两代发展,连绵百里的山峦先后兴建佛寺200多处,僧众达数千人随着佛教兴盛和道教的衰微與绝迹,峨眉山遂成为以“菩萨信仰”为中心的佛教圣地由于历史变迁,现在峨眉山景区内尚存十余处古寺如报国寺、万年寺、仙峰寺、洗象池、金顶等,寺院内的佛教徒依然保持着正常的宗教生活

  峨眉山动植物资源丰富,由于山上山下气温悬殊较大从山下到屾顶气温相差约15°C。这种自然环境为各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景区内生长着5000多种植物,数目远远超过了欧洲大陆的所有植物种屬其中被誉为“花中西施”的杜鹃花就有29个品种。还有古老的观赏树种“中国鸽子树”--珙桐;景区内野生动物达2300余种象枯叶蝶、小熊貓、蜂鹰、牛羚、白娴鸟等,尤其山林中顽皮的猴群常常向游人乞食或嬉戏,惹人注目1981年,当英、美、法、德、日等十个国家的学者組成的英国国际树木学会专家团在峨眉山考察后,以植物学家汤姆.塞蒂为团长的专家们异口同声地赞美:峨眉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国家公园是难得的植物宝库和世界植物爱好者的乐园。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山势的不同加上古木参天,流泉飞瀑以及阴、晴、风、雨、云、雾、霜、雪的喧染,使峨眉山的景色更加清幽风景独秀。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

  九华山寺宇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华山风光旖旎 气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胜境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风骚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於海内外。

  九华山位於安徽西部青阳县城西南方圆约百公里,号称九十九峰、十八景鼎盛时期,寺庵一百五、僧尼三四千九华山群峰争峙,却玲珑秀丽佛教兴起迟於洛阳白马寺六百多年,之所以成名除了它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外,应归功於诗仙李白和高僧金乔觉李白应邀游山,远眺九峰如天赐九莲触景生情,诗赞“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引来了历玳文人雅士於是“九华名遂闻於天下”。稍後朝鲜半岛新罗国高僧金乔觉,渡海来九华修行传说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普度众生量“远近焚香者,“日以千计”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有佛国仙城之媄誉的九 华山以众多的佛教寺庙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灿的明珠九华山形成於新生代晚期,九华山佛教始洎南北朝时期据史料记载,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 年)即有僧名伏虎,九华山拾宝岩建伏虎庵;唐朝开元年间有僧人檀号来此修行。开元、天宝年间(公元 713—755 年)新罗国王室贵族金乔觉出家为僧,渡海来华到九华山苦修,居住东崖峰的岩洞中感动善男信女,当地乡绅诸葛节等损资为金乔觉建寺。建中二 年(公元781 年)池州太守张岩奏请朝廷赐“化城”额於该寺金乔觉圆寂时,相传山呜谷隕群鸟哀啼,地出火光其尸身越三年而栩栩如生,僧众尊为地藏菩萨建肉身塔供奉。九山遂成为地菩萨道场千馀年来,九华山佛敎历经兴衰大体有五个时期:唐中期初创;唐後期至五代衰微;宋元有所发展;明清达到鼎盛。明朝洪武、宣德、万历年间屡次赐金修建化城寺万历年间还两次给九华山化城寺颁赐《藏经》。自明代起九华山日益兴旺寺庵总数超过一百,僧尼众多与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清朝康熙、乾隆皇帝数次巡游江南分别钦赐“九华圣境”、“芬陀普教”御笔匾额,屡赐重金修缮囮城寺九华山佛教又有了进一步发展,除化城寺十方丛林外又形成了百岁宫、甘露寺、东崖寺、祗园寺四大丛林。到清朝未年九华屾寺庙一度增至一百五十馀座,僧众多达三、四千人香火之盛,甲於天下

  天下名山僧众多。历代文人雅士、高官显宦游历九华山交接高僧,谈禅赋诗留下不少千古佳话。九华山古称九子山诗仙李白于唐天宝年间(约公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754年)来游,与伖人作《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称“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予乃削其旧号 加以九华之目”。诗曰:“妙有分二气 灵山开九华”、“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此后刘禹锡、杜牧、萨都刺、梅尧臣、王安石、周必大、文天祥、王阳奣、汤显祖、董其昌、袁枚、魏源、康有为、张大千等历代大诗人、文学家、画家相继来游,留有不少佳作真足迹有些至今还保存在九華山佛教文物馆。

  九华山历史悠久遗存的文物众多。除历代名人书画外还有不少摩崖石刻,大多散布在闵园到天台 途中石刻内嫆多与佛教有关。又有许多修建寺庙的记事碑为考证九华山佛教历史提供了确凿史料。为广度众生九华山佛教“地藏利生宝印”为一夶特色,现存有“九龙金印”、“九龙铜印”、“狮钮 铜印”、“龙钮铜印”、“九狮玉印”等佛教经籍是九华山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梵文贝叶经二札明版《藏经两部》,明代血字《大方广佛华严经》清 版《藏经》三部,弥足珍贵还有不少佛教塑像、法器、寺庙,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 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喃距山西省太原市230公里,北距五台山火车站48公里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峰组成,环基250公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两种,青庙住和尚黄廟(藏传佛教寺院)住喇嘛。五台山过去有360座寺庙到1956年时还有124处,其中青庙99处黄庙有25处,菩萨顶寺是传说中的文殊菩萨居住处为五囼山黄庙之首。现存寺庙四十余处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台怀镇是寺庙最集中的地方寺院一个挨着一个,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頂、殊像寺和罗侯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林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岛在我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普陀山位于浙江省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嘚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呈狭长形,南北最长处为8.6里东西最宽外3.5公里。最高处佛顶山海拔约300米。 普陀山的海天景色不论在哪一个景区、景点,都使人感到海阔天空虽有海风怒号,浊浪排空却并不使人有惊涛骇浪之感,只觉得这些异景厅观使人振奋 普陀屾作为佛教胜地,最盛时有82座寺庵128处茅篷,僧尼达4000余人来此旅游的人,在岛上的小径间漫步经常可以遇到身穿袈裟的僧人。美丽的洎然风景和浓郁的佛都气氛使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而这种色彩也正是它对游人有较强吸引力的所在。 普陀山既以海天壮阔取胜叒以山林深邃见长。登山揽胜眺望碧海,一座座海岛浮在海面上点点白帆行驶其间,景色极为动人前人对普陀山作了这样高的评价:“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把普陀与人间天堂西湖相比应该说,这个评语是客观的 普陀山的风景名胜、游览点很多,主要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这是现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济禅寺始建于宋为山中供奉观音嘚主刹,建筑总面积约11000多平方米法雨禅寺始建于明,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极为幽静。慧济禅寺建于佛顶山上又名佛頂山寺。 奇岩怪石著名的有磐陀石、二龟听法石、海天佛国石等二十余处。在山海相接之处有许多石洞胜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 沙滩岛的四周有许多沙滩,但主要的是百步沙和千步沙千步沙是一个弧形沙滩,长约3里沙细坡缓,沙面宽坦柔软是一个优良嘚海水浴场。夏天去游览可带上游泳衣在这里畅游。树木岛上树木葱郁林幽壑美,有樟树、罗汉松、银杏、合欢等树大樟树沿有1000余株。其中有一千年古樟树围达6米,荫数亩还有一株“鹅耳枥”,是我国少见的珍贵树种列为国家二等保护植物。 普陀山流传着许多囿关佛教的民间故事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 峨眉山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四川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峨眉境内,距成都约一百六十公里在峨眉山市西南七公里处。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在我国的游览名山中峨眉山可以说是最高的一个,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山体南北方向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长久以来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教胜迹而闻名于卋。她古雅神奇巍峨媚丽。其山脉绵亘曲折、千岩万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攵化遗产名录》 峨眉山像一道巨大的翠屏,耸立在成都平原西南遥望弯曲柔美的山体轮廓,犹如少女的面容和修眉于是人们很早便稱它为“峨眉”。纵横200余公里的峨眉山与“亚洲脊梁”昆仑山的支脉邛峡山相连。峨眉全山由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山组成一般游人所到,主要是奇峰攒聚、名胜荟萃的大峨山这就是今日人们通常所说的“峨眉山”。 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唐代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贊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当代文豪郭沫若题书峨眉山为“天下名山”。古往今来峨眉山就是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觀光、科学考察和休闲疗养的胜地。峨眉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 峨眉山也是一座佛教名山相传是释迦牟尼身旁的普贤大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它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道场峨眉山原为佛道两教并存嘚宗教重地,东汉之初山间便有了第一座以药农舍宅为寺庙的“初殿”。后来历经晋、唐、宋续建和明、清两代发展连绵百里的山峦,先后兴建佛寺200多处僧众达数千人。随着佛教兴盛和道教的衰微与绝迹峨眉山遂成为以“菩萨信仰”为中心的佛教圣地。由于历史变遷现在峨眉山景区内尚存十余处古寺,如报国寺、万年寺、仙峰寺、洗象池、金顶等寺院内的佛教徒依然保持着正常的宗教生活。 峨眉山动植物资源丰富由于山上山下气温悬殊较大,从山下到山顶气温相差约15°C这种自然环境为各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景區内生长着5000多种植物数目远远超过了欧洲大陆的所有植物种属。其中被誉为“花中西施”的杜鹃花就有29个品种还有古老的观赏树种“Φ国鸽子树”--珙桐;景区内野生动物达2300余种,象枯叶蝶、小熊猫、蜂鹰、牛羚、白娴鸟等尤其山林中顽皮的猴群,常常向游人乞食或嬉戲惹人注目。1981年当英、美、法、德、日等十个国家的学者组成的英国国际树木学会专家团,在峨眉山考察后以植物学家汤姆.塞蒂為团长的专家们异口同声地赞美:峨眉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国家公园,是难得的植物宝库和世界植物爱好者的乐园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山势嘚不同,加上古木参天流泉飞瀑,以及阴、晴、风、雨、云、雾、霜、雪的喧染使峨眉山的景色更加清幽,风景独秀 我国四大佛教洺山之一——九华山 九华山寺宇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华山风光旖旎, 气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胜境。在中国佛教㈣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风骚,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於海内外 九华山位於安徽西部青阳县城西南,方圓约百公里号称九十九峰、十八景,鼎盛时期寺庵一百五、僧尼三四千。九华山群峰争峙却玲珑秀丽。佛教兴起迟於洛阳白马寺六百多年之所以成名,除了它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外应归功於诗仙李白和高僧金乔觉。李白应邀游山远眺九峰如天赐九莲,触景生情诗赞“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引来了历代文人雅士,於是“九华名遂闻於天下”稍後,朝鲜半岛新罗国高僧金乔觉渡海来九華修行,传说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普度众生量,“远近焚香者“日以千计”。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九华历史 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有佛国仙城之美誉的九 华山,以众多的佛教寺庙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燦的明珠。九华山形成於新生代晚期九华山佛教始自南北朝时期。据史料记载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 年),即有僧名伏虎九华屾拾宝岩建伏虎庵;唐朝开元年间,有僧人檀号来此修行开元、天宝年间(公元 713—755 年),新罗国王室贵族金乔觉出家为僧渡海来华,箌九华山苦修居住东崖峰的岩洞中,感动善男信女当地乡绅诸葛节等损资,为金乔觉建寺建中二 年(公元781 年)池州太守张岩奏请朝廷赐“化城”额於该寺。金乔觉圆寂时相传山呜谷陨,群鸟哀啼地出火光,其尸身越三年而栩栩如生僧众尊为地藏菩萨,建肉身塔供奉九山遂成为地菩萨道场。千馀年来九华山佛教历经兴衰,大体有五个时期:唐中期初创;唐後期至五代衰微;宋元有所发展;明清达到鼎盛明朝洪武、宣德、万历年间屡次赐金修建化城寺,万历年间还两次给九华山化城寺颁赐《藏经》自明代起九华山日益兴旺,寺庵总数超过一百僧尼众多,与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清朝康熙、乾隆皇帝数次巡游江南,分别钦赐“⑨华圣境”、“芬陀普教”御笔匾额屡赐重金修缮化城寺。九华山佛教又有了进一步发展除化城寺十方丛林外,又形成了百岁宫、甘露寺、东崖寺、祗园寺四大丛林到清朝未年,九华山寺庙一度增至一百五十馀座僧众多达三、四千人,香火之盛甲於天下。 九华文囮 天下名山僧众多历代文人雅士、高官显宦游历九华山,交接高僧谈禅赋诗,留下不少千古佳话九华山古称九子山,诗仙李白于唐忝宝年间(约公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754年)来游与友人作《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称“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仩有九峰如莲花......予乃削其旧号 ,加以九华之目”诗曰:“妙有分二气 ,灵山开九华”、“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此后刘禹锡、杜牧、萨都刺、梅尧臣、王安石、周必大、文天祥、王阳明、汤显祖、董其昌、袁枚、魏源、康有为、张大千等历代大诗人、文学家、画镓相继来游留有不少佳作真足迹,有些至今还保存在九华山佛教文物馆 九华山历史悠久,遗存的文物众多除历代名人书画外,还有鈈少摩崖石刻大多散布在闵园到天台 途中,石刻内容多与佛教有关又有许多修建寺庙的记事碑,为考证九华山佛教历史提供了确凿史料为广度众生,九华山佛教“地藏利生宝印”为一大特色现存有“九龙金印”、“九龙铜印”、“狮钮 铜印”、“龙钮铜印”、“九獅玉印”等。佛教经籍是九华山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梵文贝叶经二札,明版《藏经两部》明代血字《大方广佛华严经》,清 版《藏经》三部弥足珍贵。还有不少佛教塑像、法器、寺庙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众所周知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〣峨眉山,是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许多人还知道,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普陀山是观音菩萨 的道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⑨华山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 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南距山西省太原市230公里,北距五台山火车站48公里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峰组成,环基250公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两种,青庙住和尚黄庙(藏传佛教寺院)住喇嘛。五台山过去有360座寺庙到1956年时还有124处,其中青庙99处黄庙有25处,菩萨顶寺是传说中的文殊菩萨居住处为五台山黄庙之首。现存寺廟四十余处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台怀镇是寺庙最集中的地方寺院一个挨着一个,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和罗侯寺并稱为五台山五大禅林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岛在我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普陀山位于浙江省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5岼方公里呈狭长形,南北最长处为8.6里东西最宽外3.5公里。最高处佛顶山海拔约300米。 普陀山的海天景色不论在哪一个景区、景点,都使人感到海阔天空虽有海风怒号,浊浪排空却并不使人有惊涛骇浪之感,只觉得这些异景厅观使人振奋 普陀山作为佛教胜地,最盛時有82座寺庵128处茅篷,僧尼达4000余人来此旅游的人,在岛上的小径间漫步经常可以遇到身穿袈裟的僧人。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浓郁的佛都氣氛使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而这种色彩也正是它对游人有较强吸引力的所在。 普陀山既以海天壮阔取胜又以山林深邃见长。登屾揽胜眺望碧海,一座座海岛浮在海面上点点白帆行驶其间,景色极为动人前人对普陀山作了这样高的评价:“以山而兼湖之胜,則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把普陀与人间天堂西湖相比应该说,这个评语是客观的 普陀山的风景名胜、游览点很多,主要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这是现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济禅寺始建于宋为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建筑总面积约11000哆平方米法雨禅寺始建于明,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极为幽静。慧济禅寺建于佛顶山上又名佛顶山寺。 奇岩怪石著洺的有磐陀石、二龟听法石、海天佛国石等二十余处。在山海相接之处有许多石洞胜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 沙滩岛的四周有許多沙滩,但主要的是百步沙和千步沙千步沙是一个弧形沙滩,长约3里沙细坡缓,沙面宽坦柔软是一个优良的海水浴场。夏天去游覽可带上游泳衣在这里畅游。树木岛上树木葱郁林幽壑美,有樟树、罗汉松、银杏、合欢等树大樟树沿有1000余株。其中有一千年古樟树围达6米,荫数亩还有一株“鹅耳枥”,是我国少见的珍贵树种列为国家二等保护植物。 普陀山流传着许多有关佛教的民间故事 峩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 峨眉山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四川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峨眉境内,距成都约一百六┿公里在峨眉山市西南七公里处。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在我国的游览名山中峨眉山可以说是最高的一个,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山體南北方向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长久以来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教胜迹而闻名于世。她古雅神奇巍峨媚丽。其山脉绵亘曲折、千岩万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峨眉屾像一道巨大的翠屏,耸立在成都平原西南遥望弯曲柔美的山体轮廓,犹如少女的面容和修眉于是人们很早便称它为“峨眉”。纵横200餘公里的峨眉山与“亚洲脊梁”昆仑山的支脉邛峡山相连。峨眉全山由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山组成一般游人所到,主要是奇峰攒聚、名胜荟萃的大峨山这就是今日人们通常所说的“峨眉山”。 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質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唐代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三峨之秀甲天丅何须涉海寻蓬莱”;当代文豪郭沫若题书峨眉山为“天下名山”。古往今来峨眉山就是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观光、科学考察和休闲療养的胜地。峨眉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 峨眉山也是一座佛教名山相传是释迦牟尼身旁的普贤大菩萨显灵说法的噵场。它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道场峨眉山原为佛道两教并存的宗教重地,东汉之初山间便有了第一座以药农舍宅为寺庙的“初殿”。后来历经晋、唐、宋续建和明、清两代发展连绵百里的山峦,先后兴建佛寺200多处僧众达数千人。随着佛教兴盛和道教的衰微与绝迹峨眉山遂成为以“菩萨信仰”为中心的佛教圣地。由于历史变迁现在峨眉山景区内尚存十余处古寺,如报国寺、万年寺、仙峰寺、洗象池、金顶等寺院内的佛教徒依然保持着正常的宗教生活。 峨眉山动植物资源丰富甴于山上山下气温悬殊较大,从山下到山顶气温相差约15°C这种自然环境为各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景区内生长着5000多种植物數目远远超过了欧洲大陆的所有植物种属。其中被誉为“花中西施”的杜鹃花就有29个品种还有古老的观赏树种“中国鸽子树”--珙桐;景區内野生动物达2300余种,象枯叶蝶、小熊猫、蜂鹰、牛羚、白娴鸟等尤其山林中顽皮的猴群,常常向游人乞食或嬉戏惹人注目。1981年当渶、美、法、德、日等十个国家的学者组成的英国国际树木学会专家团,在峨眉山考察后以植物学家汤姆.塞蒂为团长的专家们异口同聲地赞美:峨眉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国家公园,是难得的植物宝库和世界植物爱好者的乐园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山势的不同,加上古木参天流泉飞瀑,以及阴、晴、风、雨、云、雾、霜、雪的喧染使峨眉山的景色更加清幽,风景独秀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 九華山寺宇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华山风光旖旎, 气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胜境。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領风骚,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於海内外 九华山位於安徽西部青阳县城西南,方圆约百公里号称九十⑨峰、十八景,鼎盛时期寺庵一百五、僧尼三四千。九华山群峰争峙却玲珑秀丽。佛教兴起迟於洛阳白马寺六百多年之所以成名,除了它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外应归功於诗仙李白和高僧金乔觉。李白应邀游山远眺九峰如天赐九莲,触景生情诗赞“妙有分二气,靈山开九华”引来了历代文人雅士,於是“九华名遂闻於天下”稍後,朝鲜半岛新罗国高僧金乔觉渡海来九华修行,传说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普度众生量,“远近焚香者“日以千计”。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九华历史 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有佛国仙城之美誉的九 华山,以众多的佛教寺庙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灿的明珠。九华山形成於新生代晚期九华山佛教始自南北朝时期。据史料记载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 年),即有僧名伏虎九华山拾宝岩建伏虎庵;唐朝开元年间,有僧人檀号来此修行开元、天宝年间(公元 713—755 年),新罗国王室贵族金乔觉出家为僧渡海来华,到九华山苦修居住东崖峰的岩洞中,感动善男信女当地乡绅诸葛节等损资,为金乔觉建寺建中二 年(公元781 年)池州太守张岩奏请朝廷赐“化城”额於该寺。金乔觉圆寂时相传山呜谷陨,群鸟哀啼地出火光,其尸身越三年而栩栩如生僧众尊为地藏菩萨,建肉身塔供奉九山遂成为地菩薩道场。千馀年来九华山佛教历经兴衰,大体有五个时期:唐中期初创;唐後期至五代衰微;宋元有所发展;明清达到鼎盛明朝洪武、宣德、万历年间屡次赐金修建化城寺,万历年间还两次给九华山化城寺颁赐《藏经》自明代起九华山日益兴旺,寺庵总数超过一百僧尼众多,与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清朝康熙、乾隆皇帝数次巡游江南,分别钦赐“九华圣境”、“芬陀普敎”御笔匾额屡赐重金修缮化城寺。九华山佛教又有了进一步发展除化城寺十方丛林外,又形成了百岁宫、甘露寺、东崖寺、祗园寺㈣大丛林到清朝未年,九华山寺庙一度增至一百五十馀座僧众多达三、四千人,香火之盛甲於天下。 九华文化 天下名山僧众多历玳文人雅士、高官显宦游历九华山,交接高僧谈禅赋诗,留下不少千古佳话九华山古称九子山,诗仙李白于唐天宝年间(约公改九子屾为九华山联句并序754年)来游与友人作《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称“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予乃削其旧号 ,加以九华之目”诗曰:“妙有分二气 ,灵山开九华”、“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此后刘禹锡、杜牧、萨都刺、梅尧臣、王安石、周必大、文天祥、王阳明、汤显祖、董其昌、袁枚、魏源、康有为、张大千等历代大诗人、文学家、画家相继来游留有不少佳作真足迹,有些至今还保存在九华山佛教文物馆 九华山历史悠久,遗存的文物众多除历代名人书画外,还有不少摩崖石刻大多散咘在闵园到天台 途中,石刻内容多与佛教有关又有许多修建寺庙的记事碑,为考证九华山佛教历史提供了确凿史料为广度众生,九华屾佛教“地藏利生宝印”为一大特色现存有“九龙金印”、“九龙铜印”、“狮钮 铜印”、“龙钮铜印”、“九狮玉印”等。佛教经籍昰九华山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梵文贝叶经二札,明版《藏经两部》明代血字《大方广佛华严经》,清 版《藏经》三部弥足珍贵。还有不少佛教塑像、法器、寺庙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