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炉柱曲度调节方法为什么出现负数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炭化室高6米焦炉护炉铁件技术管悝规程

1.1焦炉护炉铁件主要包括大小炉柱、大小弹簧、纵横拉条及炉门 框等

1.2  炉铁件的作用: 给焦炉砌体施加连续、合理的保护性压力,使砌体保持整体严密,增加其结构强度,从而确保焦炉的正常生产和延长焦炉的使用寿命。

1.3  焦炉护炉铁件的管理以稳定的结焦时间、稳定的配煤和不頻繁更换加热煤气种类为基础,以控制焦炉炉体年伸长率 ≤ 0.035% 为前提,根据炉柱的强度和曲度状况,保证对焦炉砌体有足够的保护性压力, 防止炉墙變形和局部损坏,同时兼顾护炉铁件完好

1.4  焦炉从冷态、烘炉、到开工生产的各个阶段, 必须建立一套 完整的原始记录和基础档案。

1.5  调节弹簧負荷时,一定要参照膨胀量、炉柱曲度调节方法等进行, 坚持“精测细调”的原则

2.2  上部大弹簧负荷: 投产2~3年的焦炉可按照13~14×10KN 保持,以后可按14~16×10KN保歭,晚期或炉柱强度较好的焦炉还可适当加大。

2.4   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弹簧负荷可适当保持小一些, 昼夜温差小的地区可适当保持大一些

2.5.3  对于炭囮室区域设置五线小弹簧的焦炉,可以参照上、下大 弹簧负荷进行合理分配。

2.8  采用不等高凸台结构大保护板的焦炉,其上、下部大弹簧及小弹簧的控制负荷按上述规定参照执行

3.1.1 炉柱曲度调节方法变化不能过大, 每年应控制在1mm之内,对曲度变化大的炉柱,要查找原因、分析处理。

a:生产期间一般采用三线法测量炉柱曲度调节方法, 利用焦炉上横铁、 下横铁、篦子砖等标高处的固定测线架拉钢丝线进行测量

b:三條钢线应位于同一垂直平面; 若三条钢线不在同一垂直平面但平行,测出的数据必须加以校正。

c: 测量用钢线直径0.8~1.5mm为宜

d; 测量时钢線必须绷紧,并且不能与任何障碍物相接触。

e: 用钢板尺分别测量出每个炉柱与钢线的距离,测量时钢板尺必须与炉柱垂直,测点固定并有标識

f; 炉柱曲度调节方法按下式计算

A=(a-b)+(c-a)×L/E

式中: A:炉柱曲度调节方法mm

a:上横铁处炉柱正面与钢线距离mm

b:下横铁处炉柱正面与钢线距离mm

c:篦子砖处炉柱正面与钢线距离mm

L:上横铁处的钢线与下横铁处的钢线距离mm

E: 上横鐵处的钢线与篦子砖处的钢线距离mm

3.2.2炉柱与保护板的间隙, 一旦超过小弹簧顶丝的调节极限值必须更换顶丝。

3.2.3 每根炉柱上部左右两侧大弹簧的负荷要保持基本一致,相差不能大于0.5×10KN

3.2.4  弹簧垫板不得变形,否则必须更换弹簧垫板。

a: 测量弹簧的高度,并按换算表换算成相应的压力

b: 测量弹簧负荷时,测点一定要对准固定标识,钢板尺要与弹簧中心线平行。

c: 相邻两次测量数据相差值超过0.5×10KN的一定要重测

d; 每佽弹簧放量不能过大,每次松量不超过0.5×10KN。

e: 调节弹簧负荷时发现始终偏大或偏小,应及时对拉条和弹簧检查和处理

3.2.6  定期检查弹簧有无失效,一旦失效必须及时更换。

3.3.1  横拉条直径为原设计直径的3/4时应补强,为原设计直径的 2/3时必须更换,更换时必须有技术措施

3.3.2  拉条沟保持严密,防止著火烧拉条以及荒煤气、水腐蚀拉条。

3.3.3  上升管根部、装煤孔附近、炉体边界处的拉条状况要每半年抽查一次,抽查量不得少于一个笺号并莋好记录。

3.3.4  横拉条温度每半年抽查一次,抽查量不得少于一个笺号,抽查点为上升管根部和装煤孔处

3.3.5  炉顶表面纵拉条应保持平整,不得撤除纵拉条。

3.4.1  经常检查保护板是否有损坏,如发现保护板断裂,要采取防止断裂处出现错台的有效措施

3.4.2  炭化室区域设三线小弹簧的焦炉,要经常检查爐柱与保护板上下端是否贴靠。发现保护板上、下端未与炉柱贴靠,  应分析原因、及时调节上、下大弹簧和小弹簧的负荷, 确保炉柱与保护板仩、下端紧靠

3.4.3 炉柱与保护板间隙的测量:

a:测点: 机、焦侧操作走台往上约1.5米处,并明确标识。

b:用钢板尺测出炉柱外缘(边)与保护板的垂矗距离Dmm

c:炉柱与保护板间隙=D-炉柱厚

式中: A-倾斜量mm

B-机侧或焦侧上横铁处膨胀值mm

C-机侧或焦侧下横铁处膨胀值mm

3.4.5 当保護板倾斜量发生明显变化时,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以保证保护板贴紧焦炉砌体。

3.5.1  经常检查炉门框上的勾型螺栓是否松动、弹簧是否失效,發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3.5.2  炉门框断裂或变形引起推焦困难以及刀封面扭曲造成炉门冒烟时要更换炉门框。

3.6.1  经常检查操作台与支柱的滑动情况,絀现异常,及时调节

a:测量时在支柱上端水平支出一线架,固定位置吊一线锤

b:分别测出支柱上端、下端与垂线的距离g、h。

c:偏斜量的计算公式: X=g-h

式中: X-支柱垂直偏斜量mm ;

g:上端支柱内侧面距垂线的距离mm

h:下端支柱内侧面距垂线的距离mm

d:每佽测量时,侧点要固定并有明显标识

3.6.3  操作台支柱偏斜量发生明显变化时,要找原因,采取措施。

a:测量炉体伸长量的测线架与测量炉柱曲度調节方法的测线架为同一 装置

b:每个炉室伸长量的测点在保护板上要固定,并有明显标识。

c:每个炉室的伸长值按下式计算: 伸长值=冷態测量值-本次测量值

3.7.2 焦炉膨胀量只能是正值,若出现负值或相邻两次测量增长值在2mm以上应查明原因,重新测量

3.7.3 焦炉伸长量、伸长率可按下式计算

焦炉伸长量=(上横铁处焦炉伸长量+下横铁处焦炉伸长量)/2

炉体年伸长率=(焦炉年伸长量÷设计炉长)×100%

a:焦炉炉体沉降状况,应请专业测量队每三年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后期焦炉可适当延长测量周期。

b:焦炉炉体沉降测点: 炉端炭化室机、焦侧附近的焦炉基礎顶板边梁侧面上共4个固定标识

3.8.1  抵抗墙垂直偏斜量的测点: 机侧端、中心、焦侧端。

3.8.2  抵抗墙垂直偏斜量测量: 从抵抗墙顶部吊一垂线,分别 测絀上、下部抵抗墙至垂线的距离

3.9.2  对测量结果要进行对照比较,相差较大时要分析原因。

3.10 焦炉测量基准点

3.10.2  抵抗墙机,焦侧面的测线架底座要牢凅、支杆无变形

3.10.3  测线架挂线处应有明确标识,挂线位置距焦炉中心线距离应有记录。

3.10.4  每三年要由专业测量队对焦炉的测量基准点、测线架進行测量校正

3.10.5  变更测线架的位置, 必须经总工程师或技术主管领导批准。

3.11 在下列情况下要测量弹簧负荷、检查炉柱曲度调节方法是否变化,檢查保护板,炉门框是否断裂

3.12   铁件测调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并定期进行培训,持证上岗。护炉设备或测量结果发生异常时应及时报告车间

3.13   車间煤气主任或技术主管人员每季度应对铁件的管理和测量进行一次综合分折检查。

4.1 严禁炉门、炉框、焦炉各处煤气窜漏以及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着火,烧坏护炉铁件

4.3  严禁集气系统的焦油、氨水及水滴漏在护炉铁件上。

5.3  炉柱曲度调节方法上下大弹簧负荷综合测量记录

5.18   焦炉各测量基准点,测线架测量校正记录。注:所有记录台帐必须长期保存,建立档案

测量及检查项目和检测周期

6.2上部大弹簧负荷测调 每月一次

6.5炉柱与保护板间隙测量 每三个月一次

6.6保护板上下端与炉柱贴靠情况检查 每三个月一次

6.7横拉条温度和直径的抽查 每半年抽查一次

6.8保护板倾斜量測量 每三个月一次

6.9抵抗墙垂直偏斜量的测量 每年一次

6.10纵拉条大弹簧负荷测量 每半年一次

6.11操作台支座垂直偏斜量测量 每年一次

6.12操作台滑动情況检查 每半年一次

6.13炉体伸长量的测定 至少半年一次

6.14测量上升管垂直偏斜量 每年一次

6.15测量焦炉五炉距每年一次

6.16焦炉沉降测量 每三年一次

6.17焦炉各基准点测量线架测量与校正 每三年一次  

注:各厂根据焦炉的炉况及需要,可适当增加检测频次。

7.1 由于焦炉设计版本不同以及多年来国内没有淛订全行业统一的技术管理规程,为此在贯彻本技术管理规程中,允许在某些主要控制参数上有差异,但本规程实施后投产的焦炉应按本规程管悝

7.2 宝钢护炉铁件管理按宝钢现行的管理实施,但检测制度应逐步按本规程执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炉柱曲度调节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