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有我爱辅助论坛账号共享吧的账号吗,帮下忙

变得这么的叛逆、这么逆反?他那个天性没有被保护好。而尊重老师也是一种天性,居然这个天性最后是变成跟老师有隔阂,甚至是不满,这对他的人格的影响太大!一个人对老师都不尊敬,他很可能形成对社会的一种不满。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孩子放火烧一些公共场所,烧人家的摩托车,他的行为确实是错误的。但是我们要了解到一个孩子的内心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怨恨在,这都值得我们家庭、学校,甚至整个社会来思考。

  当老师是平等的心、爱心,传递给孩子的都是这一分善心。后来这个孩子心境转变了,孝亲尊师提起来。初二的考试考了五百八十六分,你看成绩马上一下子就拉上来。他的母亲非常高兴,跑到我们中心来说救了我的孩子,我要到中心做义工,不给我薪水都没有关系。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母亲,孩子学好,她内心的喜悦跟安慰,进一步她要把这一分得到的利益希望让更多人去分享。我们这样的例子很多。有位母亲他的孩子学习之后孝心提起来了,转变了,她把家里超过一半的存款都捐出来。所以人这颗本善的心,只要有好的榜样出现,这个善心就起连锁反应。

  所以学生对老师信任很重要。我记得我第一年教书的时候,其实教导孩子不只是自己在教,我们整个同仁之间的关系孩子都看在眼里。我那时候带班,那个班也算是比较调皮的,所以我也是紧迫盯人,时时在关注他们,我都不敢离开教室。结果同仁们有提到,这班的学生这几个月变得有礼貌。我们自己没有察觉,因为老师走前面,学生走后面,而我们看到每个同仁,都主动的跟他问好、跟他鞠躬。孩子这样潜移默化,我们这一分对他人的礼敬就传递给他们,自己没发现,但孩子已经在变。所以同仁之间的和谐都是给孩子最好的影响。

  我到了这所学校,看到有些同仁他家里小孩还很小,刚好那个礼拜他又得站导护,在校门口迎接学生们进校门,还要过马路,所以他必须起得很早,很匆忙。这时候我们看了也觉得不忍心,自己同仁就像家人一样。其实家和万事兴,整个学校就是一个家,整个公司也是一个家。当我们的学校、公司都像家一样温暖,工作都不累,彼此都会互相帮忙、互相切磋、互相成长。所以我就主动跟这位老师说:我看这几天我帮你站导护好了,你就别这么赶,好好照顾你的小孩。所以同仁也很欢喜,反正我住在学校里面,早上就起早一点就好。

  不只是希望多去帮帮我们的同仁,更重要的还有一点,我刚到这个学校,也要跟这些孩子们、跟这些家长建立信任。所以站在校门口,这些家长带着孩子来了,我记忆很深刻,有个孩子他母亲骑着摩托车载他来,他的母亲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好像人家欠她满多钱的。结果更让我惊讶的,我往后一看,她儿子的脸跟她一模一样,这个潜移默化太厉害了。当下这个孩子下了摩托车,母亲正要从前座篮子里面把书包拿出来,我马上快步向前帮她把书包拿起来,亲自帮孩子把书包背上去。第一天面无表情,第二天我照样早上好,然后又帮她的孩子背,第三天、第四天笑容出来了。接下来,不是我先说,是这位母亲先跟我问好。所以人的善心确实是能够互相感染,敬人者人恒敬之。

  很多孩子就这样我们在真诚的问候跟协助他们之下,慢慢的建立了信任。当家长愈信任老师,他就愈安心把孩子交给我们,他就愈尊敬老师;家长愈尊敬老师,孩子就愈受教。所以老师教孩子孝顺父母,父母教孩子尊敬老师,就把孩子德行的根扎得非常的稳固。其中还有个孩子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我跟你讲一件事,你不要生气。我说:没事,你说。他说:老师,我妈妈说你笑起来就好像要选议员、选立法委员一样。我们笑得很灿烂,好像去拉票一样。好,结果这个孩子本来都不笑,现在会笑了。

  后来考试,三个同学不及格,我就很好奇,这题目不难,他就是其中一个学生。我就把三个学生找过来,然后给他补考,结果一补考,才知道这些孩子不是不会做题目,是他语文程度比较差,有些题目字看不懂就写错了。所以我就一个字、一个字他不懂的就告诉他,后来一考,三个都及格了。所以教语文很重要,它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我们也唯有静下心来关怀孩子,才能够看到他的一些状况。

  后来这个孩子有一天走到我的书桌前,他就突然单膝,一个膝盖就跪下去,他说:参见师父。这个学生跟老师真是心与心交流,他态度很认真,一跪下去我没有笑,我反而感觉到很严肃。然后我就很慎重的告诉他,我说拜师可是很严肃的事情,你可要考虑清楚。我就把他扶起来。这个孩子在那里若有所思,想了几秒钟,突然又很慎重的跪下去:参见师父。这个孩子后来学习,上我的课很认真,对我们有信任,他感觉到我们对他有爱心,所以在他的内心起了化学反应,他觉得老师这么爱护我,我不能让老师伤心。第二次月考他考了九十几分,本来不及格。

  孩子有好的表现,我们就要多肯定,给他送礼物。所以颁奖的时候,九十分以上的我都给他们颁奖,最后我就留一个奖,我说:最后这个奖叫最佳进步奖,同学们,你知道进步最多的是几分?同学在那里猜十几分、二十几分。我说:都不对,三十几分。然后他们就,哇!然后我就念出这个同学的名字,突然就看到一个同学矮矮胖胖的很可爱,走出来的时候走路有风,就接过了这个礼物。这孩子从此到我离开这个学校,他这一科的成绩都没有掉到九十分以下。所以你看只要把孩子的孝心、恭敬心提起来,这个孩子的成绩你不用担心。但是我们现在假如不启发他的孝心、恭敬心,只是盯着他的成绩,老师累,家长也累。

  我们再冷静观察一下,请问家长能盯多久,他去读大学,你能盯吗?多少大学生离开家之后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他没有孝心、善心。大一还可以,在大陆流行一句话叫,一年土,还土里土气、还老实;二年洋,大二的时候就有一点崇洋,好虚荣;三年不认爹和娘,四年不愿回家乡。你看,为什么不回家乡?他没有感恩的心。所以我们很冷静去观察一个现象,不管在大陆、在台湾,最好的学校,家庭社会付出最多的精神栽培的学校,出国留学不回来的比例最高。我们要这样的结果吗?你最照顾的人居然是最不念恩的人。

  在烟台有个孩子他在小学,他的母亲得了尿毒症,后来他的父亲因为太太病重,他自己就觉得承受不了,就跑掉了,离开了妻儿。他的母亲病重,又遇到先生的背离,一下子禁不起打击,就自杀了。结果这个孩子很孝顺,母子连心,很快的发现母亲的状况,送医,把母亲给救回来了。这个孩子跪在母亲的病床前,对着她说:母亲,妳不能死,我以后要当医生,我一定会把妳的病治好,所以母亲妳要答应我,妳要等我。这个母亲当下被孩子至诚的孝心感动了,对着孩子讲,母亲绝对不再轻生。

  这个孩子从此必须扛起照顾母亲、照顾家庭的责任。但是这个孩子并不觉得苦,因为他孝心起来,只要母亲能欢喜,母亲能活着,就是他生命最大的安慰、最大的幸福。后来这个孩子,你看他除了照顾家庭,还得要学习好,所以这样的孩子他在课堂当中他是告诉自己,我没有其它的时间再复习了,我回去就得要照顾母亲,老师讲的我当下要全神贯注学会。你看现在很多孩子,家里有钱,都把他送到补习班、安亲班去,这个孩子坐在教室里面,心里还在想反正今天老师教的补习班还会教,晚上再听好了。这个孩子可能就不专心了。而当他在学校不专心,养成习惯,他在补习班能专心吗?

  其实我们这个时代有个非常严重的思想错误,就是觉得钱可以解决事情。其实学习好,不见得是因为有钱学习好,而是有孝敬心、有责任心才学习好。我们再来看发展一个事业,难道是钱决定胜负吗?不是。一个年轻人因为有钱而没有德,他会自视甚高,最后把事业给搞垮了,甚至连家里面的人都被他拖累了。我们曾经都遇过年轻人好高骛远创业了,把父母的退休金统统都给卡进去。父母退休金没了,七十几岁还得走上法院的阶梯,那样的人生晚年不胜唏嘘!

  所以老祖宗告诉我们祸福相倚,今天我们有了福分、有了钱财,而我们自己、我们的孩子没有德行,这个福会变成祸。有一句话说到,「成家犹如针挑土」,一个家族经过二代、三代努力才能够有所成,都是像拿着针,几粒土这样慢慢积累起来才成为一个沙堆,成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败家子就好像那海浪拍过来,一下子就把土全部卷掉了。很可能几代人的努力就因为孩子无德,一下子就败光了。所以我们看到这些现象,「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个本末不能倒置。

  这个孩子在学校非常认真学习,一有听不懂的赶快跑去问老师、问同学,他马上吸收,回到家就可以全心全意照顾母亲、照顾家庭。后来这个孩子成绩都名列前茅,然后上了初中都还代表学校去参加全国性的比赛,成绩都优越。所以我们要从根本的善心抓起,德行好了,成绩一定会好。我们能时时用心去跟孩子的心交流,孩子绝对能感觉得到,教育绝对不是淘汰人,教育是成就人。所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缺乏爱的孩子,没有坏孩子,没有人喜欢自甘堕落,没有人喜欢自暴自弃。

  我们马来西亚有位老师,刚好有天遇到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全校是出了名,常常出状况,都被叫去训导处去给他一些警惕。而这个老师,那天刚好遇到他,也不是他班上的,遇到的时候,这个学生的行为也不是很妥,所以这个老师当下就要引导他一下,要教训他一下。结果看到这孩子的表情,一副就是被你看到了,要骂就骂吧!就是那一副左耳进、右耳出的表情。当我们看到孩子是这样的态度还要不要骂?这时候骂没什么效果。我们用任何方法一定是对孩子有所帮助启发,我们绝对不是好像是情绪伏不住了发泄一下。所以要教孩子绝对不能发脾气,发脾气了,就赶快先离开一下,不然留在孩子心中的不是我们讲的道理,而是他觉得爸爸妈妈、老师脾气很大。一发脾气了就不可能有理智的交流、理智的引导,所以我们说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掌握了自己的未来,也掌握我们孩子的未来。

  当下这个老师很有警觉性,看孩子这样的态度,他话就稍微伏住了。接着又看到这个孩子全身脏兮兮的,老师心里想,我也是人家的父母,假如我的孩子是这样我也很不忍心。这种感同身受提起来了。接着就问这个孩子:你吃早饭了没有?这个学生本来是准备给老师骂一顿,突然关怀的言语出来,让他愣了一下,他没想到,愣了一下之后,突然这个孩子头低下去就开始掉眼泪了。后来了解到,他家庭情况不理想,父母几乎不关怀他,所以他听到这种关怀的话语,觉得离他生命很遥远,突然这个话听到了很感动。这位老师看他流泪,就带着他去吃早餐,也没有说什么话,其实当下无声胜有声。后来这个孩子跟老师建立很好的信任,老师给他交代什么,给他引导什么,这个孩子都非常欢喜接受,后来成绩就提升得很快。所以真正我们时时观照自己的心,也观照学生的心。

  刚刚跟大家提到,发考卷很有学问。你看,可以让成绩好的孩子不傲慢,还有心照顾别人。今天你考最后一名,你是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个成绩?假如这个时候你自怨自艾,你就失败了。假如这个时候你能够提得起来,「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这个孩子提起的是见贤思齐,我成绩不好,我要主动的去请教好的人,他就不是在情绪当中了。我们在成长过程当中,假如有老师这样的引导,我们人生可以省掉多少耗在消极情绪当中的时光,不得了!不知道有多少都是面对一些情况的时候,我们就在那里唉声叹气,没有积极向上、自我反省、见贤思齐的态度,忽略掉了。

  这个孩子他懂得去请教成绩好的,进一步检讨自己,我成绩不好是结果,原因在哪?因为我上课不够专心,因为我作题的时候太粗心,所以这些孩子在他的考卷背后都是反省自己的心态,而不只是执着在分数的高低上面。当他每次遇到这些情况,都能把结果找出来,他是理智的,他是能时时记取教训,积累经验,叫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面的事情引以为戒,都将成为我们往后生命的经验、老师!考最后一名我们要用这样的心态去面对。

  再来,你面对第一名的同学,你应该是什么心态?不是去谄媚、不是去巴结,而是去向他学习他的优点。你面对最后一名的同学你是什么心态?你应该是去照顾他、去帮助他,而不是去嫌弃他、去瞧不起他。都是《弟子规》,「勿谄富,勿骄贫」。不能谄媚有钱人,不能欺负没钱的人;不能谄媚成绩好的人,也不能欺负成绩不好的人;不能谄媚漂亮的人,也不能瞧不起长得比较有特色的人。你看都不以貌取人,对人都是一分尊重。这都是靠老师的引导,建立他们健康的人生态度。甚至于是你隔壁的同学,两个人坐一起,他考得比你高,你应该要肯定别人,成人之美;他考得比你差,你应该敦伦尽分,尽我们一分好朋友的心境,去把我会的分享给他。

  诸位老师们,我们再冷静下来从整个企业来看,现在企业家最缺具有哪些做人做事态度的人才?企业家现在最缺的人才是懂得付出的人、懂得承担的人。而当成绩好的人被引导的是「己有能,勿自私」,他就具备了付出以至于去成全他人的存心。有这样一个员工,抵得过十个人,他还可以团结整个团队。假如这个孩子是傲慢,加上又是嫉妒心,纵使他学历再高,他在团体里面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你看从一个发考卷所引导出来的人生态度,足以成为一个杰出的企业人才。一个人在从事事业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他是一蹶不振,还是马上检讨自己的问题,还是马上主动去请教别人?天差地别的结果。所以做人做事都能从这生活的点滴当中教给孩子,只要我们父母、老师有这样的觉照,有这样的智慧。

  所以一开始跟大家提到,智慧就在知所先后,了解本末次序,不本末倒置。有句话讲到,欲知人者先自知,欲教人者,自己要先教好自己;欲爱人者,诸位长辈朋友要配合一下,欲爱人者怎么样?先自爱。我们把自己搞得乱七八糟,我们自己都是坏习性的奴隶,我们又怎么引导我们的孩子成为他自己的主人?成为他生命的主人?不可能。所以欲觉人者要先自觉,欲悟人者自己要先自悟。我们在学习《弟子规》,学习传统文化,这不是孩子先学,是我们父母、老师要先学。俗话说,教儿教女先教自己。我们谈到素质教育就想到祖宗有一句话,读书人要先有肚量,「士先器识」,这个器就是肚量,识就是有见识、有智慧。所以一个读书人要先有宽广的心量,有智慧,后面才来发展他的才华、文艺的能力,「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你看这个次第就很重要。

  大家去翻翻历史,很多祸国殃民,书都读得很好,但是他的心量狭窄,没有智慧,害了自己、害了大众。唐朝出了四个人叫唐初四杰,写的文章非常好,当时候的社会很推崇。但是有个很有修养的人就说到,这四个人太年轻就出名,德行的根基不够,少年得志大不幸,这几个人可能不会很长寿。结果真的王勃,唐初这四杰都很短命。你看,都看得到他未来命运。我们从历史上来看,你看范仲淹先生他很有肚量,甚至于在他念书的时候,他都是想着我以后要当宰相好好爱护人民。他这种肚量来看书,跟是为了自己的功名读书所体会到的这些圣贤人的智慧,一定是有很大的差别。范公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他的家道传了一千年不衰。

  诸位长辈、朋友们,您曾经想到过家道要传多久的举手?大家都很客气、很谦虚。假如我们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那就好比带着孩子走在后面,走了一段路孩子说:爸,我们要去哪里?这个爸爸回头说:你问我,我问谁?我们都不知道要把人生的格局,把子孙的未来带到哪里,我们从没有想过。范仲淹先生他读圣贤书,他对圣贤书非常有信心,所以他只要身体力行,他的家族一定可以兴旺。他在他的家前面种了两棵松树,松树旁写到清荫大庇,我这个树荫可以庇荫我们子孙千年之后不衰,他有这个信心。诸位长辈、朋友们,我们现在的行为风范有没有把握我们家道承传百年、千年不衰?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就能把这一分精神传递给我们的后代。

  刚好我有一次在桃园讲课,底下来了一位长者,他看起来很有福报相,一看就是做大官的。他一进来,很认真在那里听课,时不时还在抄笔记。我被这个长者的态度感动了,我们做他的儿子都绰绰有余,他的年纪都是我们父亲的年纪,还这么谦恭。所以我们战战兢兢在那里分享,刚好后半段半个小时我们讲到范仲淹先生很多的风范。后来我下台来,果不其然这位长者是桃园县的副县长,我们就请父母官上来给我们致辞。这位长者的第一句话让我们非常感动,他说:我是范文正公的后代。诸位老师们,千年之后的子孙称呼自己的祖宗如此的恭敬,范文正公。在历史上,封为文正公的读书人屈指可数,当他的子孙念到自己祖宗的封号,那对他的生命都是一种洗礼,我要以祖宗为风范,不能让祖宗丢脸。这个副县长第二句话说,我这辈子惭愧,还不能达到我祖宗的德行,但是我这辈子没有让我的祖宗丢脸。这位长者造桥铺路一辈子,做了三十多年的公务员,台北捷运也是他做下来的,他是重要的主管。所以连范仲淹的后代一千年之后,选择职业他们都考虑再三,一定是利益社会国家的。

  我们冷静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留在我们孩子、留在我们孙子心目当中的是什么样的影像?这个就非常重要了。这都是范公给我们的启发。范仲淹先生的家族可以承传一千年,他的经验都记录在《范仲淹全集》里面,我们要有志气把他的经验承传过来,我们也能够再开创一个千年不衰的家道,这才是知耻,有羞耻心。我们有这样的定位,那范仲淹先生也很欣慰,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同胞们都能够对国家社会有一种责任、有一种承担。你看范仲淹先生的家道传了一千年的子孙,人家一个败家子都没有,我们这么一不小心就生了一个出来,差那么多,差在心地的肚量。范公的后代有次到我们中心去学习,当他站上台去,他说我很惭愧,我是范文正公的后代。底下的学员们听到以后自自然然响起一片掌声,还有人忍不住激动站起来鼓掌。

  诸位长辈、朋友们,这个麦克风告诉我们接下来讲的是重点,希不希望一、二百年之后,有个年轻人站上台去说我是某某人的后代,底下响起一片掌声?希不希望你的子孙走到哪都是受到人的欢迎、受到人的爱戴?我相信在我们马来西亚只要这个年轻人站上去说我是沈慕羽老先生的后代,底下一定响起一片掌声。我们只要把圣贤人的精神承传下来,我们就是圣贤人实质的子孙,我们也是范公的子孙,我们也是沈老的子孙。因为这些老人家他觉得文化的承传比他的家庭更重要,他格局很大,所以面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有这分志向要承传文化,疼我们就跟自己的子孙一样。

  那天我们一起去看沈老,老人家九十五岁了,看到我们去,高兴,居然一连唱了十几首歌曲,爱国歌曲,而且还自己弹琴。这股精神已经跟我们的生命融成一体。老人家说到教书是没有钱途的行业(这个钱是金钱的钱),但是民族的利益比钱更重要。民族的利益只要丧失掉了,很可能再也没有回来的机会。确实世界有这么多的古文明,之后都灭亡了,再也找不回来了,就是因为没有承传下来。所以我们整个民族能够绵延五千年不衰,都是有这些圣哲人的浩然正气,这一分对民族的道义、孝心,才能让文化不断,才能让后面的子孙都能得到这些智慧的庇荫、加持。

  我相信绝对没有人会站上来说,诸位朋友,我是秦桧的后代。他假如这么说,还得带一支雨伞,不然会被东西给砸到。但是诸位朋友们,绝对没有秦桧的后代,因为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做出不好的行为会断子绝孙。所以真正爱护后代子孙,最重要的是积阴德给子孙,积最好的德行风范让后代子孙效法,这是真正的慈爱、真正的智慧。范公有高度的智慧,他的这一分爱心,他那时候义田,捐了很多的田地供大众来过生活是一千亩;到了清朝,他的子孙是发扬光大到了四千亩。现在范公的后代,听说估计已经超过一百万人,而且我们遇到的大部分都是公务员、老师居多,都有承传读书人的这分风范传下去。

  刚刚讲到先有肚量、先有智慧非常重要。你看曹操肚量太小,曹操有一次逃亡的时候,遇到他父亲的一个朋友,保护他、照顾他,他很有怀疑心,以为这个长者会出卖他,后来他就把他们给杀害了。了解到自己误杀了这个长辈,曹操不只没有惭愧,他居然是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可以天下人负我」,心胸狭隘。曹操能当宰相,绝对是祖上最起码要有好几代的积德,他才能当宰相。但是假如这个福现前,子孙没有德就麻烦了。曹操后来年老的时候头痛,结果华佗来给他看病。曹操为什么头很痛?时时都是算计别人,怎么可能不头痛,是不是?常常看人都很顺眼,心广体胖不会头痛。华佗看完之后说,我能帮你治,但是要把你的脑袋剖开来。这个曹操一听,说你是要我的命吗?他不信任神医,还把华佗打个半死,结果华佗就因为病重死在监狱里面。

  所以曹操不是伤害了华佗的命而已,他把很可能让华佗救活的成百上千人的命运都给毁掉了。他种了这个恶因结恶果,他自己的孩子后来得了重病,华佗已经不在了,他自己感叹,假如华佗还在,我的儿子就不会死了,我就不会白发人送黑发人。曹操死后,你看上行下效,你肚量太小了,他第一代就发生什么?兄弟相残,大家一定都听过七步诗,曹操的儿子曹丕跟曹植。你看哥哥要置弟弟于死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所以你上面一代做不好的榜样,下面一代马上就变成这个样子。所以我们要留与儿孙做好样子看。曹操到了孙子第三代就被司马家族给篡位,而且还诛了他三族的人,所以曹操的后代已经绝后了。

  所以我们应该是开后代千年好的家风,是这样的定位。有位老师他听到这些过程,他就非常感动,他说到,小的时候看到他的爷爷,爷爷是村里面的干部,非常爱护邻里乡党,人民没饭吃了,都是把自己的先拿出去,自己吃一些比较粗糙的东西。印在孩子的心田里面,也很佩服爷爷。这个老师有天,因为念中学必须住校,礼拜六、礼拜天回自己的家里,那天他坐着摩托车,然后到了家门口。这个摩托车司机看到他们家,突然问了一句话,某某人是你的什么人?他马上说:那是我爷爷。这个摩托车司机听了很感动说:你爷爷人很好,以前我们都接受过他的帮忙。然后说着说着他就坐上摩托车要离开。这位老师说:我还没给你钱。他说:不用了,不用了。你看他的后代走到哪,都受到爷爷的庇荫。诸位长辈朋友们,希不希望孩子坐摩托车不用钱?不是,不是。

  这件事情对我很有启发,我小时候成长的过程,求学的过程,走到哪都有亲戚很照顾我,到台中、到新竹都有长辈照顾我。我以前以为可能是我长得很可爱,后来深入文化、深入教育、深入圣贤教诲,明白了,不是我很可爱,是父母对待这些亲朋好友都非常真诚,亲朋好友一有困难,能帮的一定尽全力去帮。在我的脑海里,非常深刻的印象,亲戚的孩子没有钱读书了,我父亲二话不说一定把这个学费就送过去。而且我那时候年龄这么小,父亲对我们也没有说,朋友有难、亲戚有难,你要去帮助。整个成长过程,父亲从没有跟我们讲过这样子的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爱辅助论坛账号共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