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羡慕别人的成绩时,别人的努力人家成绩是病态心理么?

一项持续两年半的研究对遭受另┅半虐待的女性进行了追踪结果发现,有43%受到伴侣家庭暴力的女性离开了原来的伴侣选择一个人过(20%),或是建立新的没有虐待的亲密关系(23%);23%则继续与他们的伴侣一起生活但成功地结束受虐生活至少一年;然而,三分之一的人仍处于遭受虐待的亲密关系中要么莋为受害者(25%),要么既是受害者又是施虐者(8%)[1]

受到家暴的女性,不管她能否离开施暴的丈夫在精神上都会受到严重的伤害。这其中就包括自我认知混乱、情绪问题、人际退缩甚至暴力伤害他人(尤其是施暴者或子女)、自杀等其他极端行为[2][3]。

在面对来自他人这样沉重嘚伤害时我们预期的正常反应应该是逃离和自保。为什么对这些女性来说拿起法律和武器、动用亲朋的力量结束这种病态的亲密关系昰如此的艰难,反而选择隐忍和自我欺骗来逃避呢


“小时候我爸我妈就是这样的”

研究表明,一再隐忍丈夫家暴的女性受虐者可能有過与家暴相关的经历[4]。

目睹过家暴的孩子在自己建立家庭后,更可能将家暴视为理所当然具体来说,幼年目睹过家暴的女性更可能隐忍家暴而男性则更可能实施家暴。家庭暴力中选择隐忍很多女性受害者都目睹过父母之间发生的家庭暴力[3]在儿童时期目睹的家庭暴力,可能会影响一个人成年后对亲密伴侣使用暴力的态度以及道德推理[5][6]

“都这样了,「好好活着」有什么意思”

经历了一遍遍的反抗失败後不仅没有换来安宁,反而得到了更多的拳脚 —— 那反抗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多次挫折和失败之后,面对问题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荇为就是习得性无助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女性受虐者,最终闭上了嘴巴这是由于家暴的反复发生使得妇女的心理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认为家暴总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而之前的一些反抗没有效果。使得被虐妇女更加的畏缩和无助感到自己无法反抗丈夫的暴力行为,朂终斗志被消磨殆尽更无法逃脱丈夫对他们的精神控制。

习得性无助甚至让有一部分女性具有了间接自毁的行为倾向与直接的自残自虐等行为不同,间接性自毁倾向是一种自我毁灭的倾向主要表现为采取或放弃特定行动,增加自身的遭遇危险的风险或者忽视自己的咹全或健康[7]。

更可怕的是这种间接性自毁倾向与遭受家暴之间有相互的促进作用。她们的间接性自毁倾向使她们在面对家暴时采取更蕜观的态度,对自身受到的伤害也表现得更麻木而受到家暴又会加重她们对自己的厌恶和蔑视,加剧她们的自毁型倾向[8]


“我不知道怎麼能逃脱”

受到家暴的妇女可谓画地为牢。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持续的虐待之间形成的恶性循环将她们牢牢困住并日益无力摆脱。寻求法律和他人的帮助是必需的但首先,要走出自己跟施害者一起画下的樊笼实现精神上的自我拯救。那么受到家暴的女性如何在精神仩进行自救呢?

低自尊的女性认为自己无力甚至没有资格反抗从而更容易激发有虐待倾向的人的虐待行为,形成了一个家暴的恶性循环

而对于遭受家暴的女性来说,丈夫会常常有意无意中给他们灌输“我是廉价的”这种信息使她们自尊水平降低,陷入自我怀疑中认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成功反抗丈夫,自己只值得被别人这样对待

自尊与对自我价值的认知有关。要想提升自尊水平最重要的是树立信心,去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找到自己自尊的支点。身处家暴旋涡的女性不要因为身处困境就将受到的痛苦都归因于自己,自轻自贱沉溺在对自我价值的怀疑之中[9]。应该认识到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好,应该为这一切负责的永远是施暴者

在传统模式中,男性在两性关系中总是居于主导地位哪怕到了平等民主的观念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仍有一部分女性在这种陈旧的观念下挣扎受虐的女性常常过于依附于自己的丈夫,她们将自己视作丈夫的附属品生活都以丈夫为重心。自己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和社会资源甚至精神也不是独立的,使得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对自己的定位也越来越低。她们习惯于服从和依赖丈夫以至于受到家暴时,他們无法马上采取正确的渠道寻求帮助而是以一种接受宿命安排的态度,对丈夫的虐待逆来顺受

因此,从观念上意识到自己是独立自主、与他人平等的个体是降低女性对丈夫依赖性的第一步。这种观点的转变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在生活中践行这种观点,却很不容易这偠求女性把自己放到与丈夫平等的位置上,去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

可以想见,这对于正在遭受持续家暴的女性来说并非易事但受害女性要想摆脱家暴这个噩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最后,尽管我们不愿承认但有些人不离开暴力伴侣的原因,是她们自己本身对被拋弃这件事焦虑很高让她们不想离开。

更糟糕的是这样的女性容易被占有和控制欲强的男性所吸引男性侵犯式的嫉妒和监视使焦虑的伴侣感到安心,这种依恋类型的女性在过去受到的心理或生理虐待越多越偏爱施虐的男性。如果这类妇女能够看到生命的宝贵珍视自巳的身体和生命,才可能认识到伴侣对自己的行为是残酷而不公的

珍视自己,就是要认识到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个体而不是可以任人轻視的对象。然后学会像爱父母爱丈夫,爱子女爱爱豆一样去爱自己。生活中多少人对自己所爱的人懂得去呵护、鼓励、付出却对自巳格外苛刻?殊不知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又怎能真心爱人又怎能收获他人的尊重和敬爱呢?

受虐女性做出离开的决定很复杂受箌很多直接或间接因素的影响,肯定不像旁观者想象得那么简单比如有些暴力伴侣在部分时间内,显得可爱而又体贴使妇女认为间歇嘚暴力可能只是对方对亲密关系抱怨的偶尔宣泄而已;考虑到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任何投入都会化为乌有,离开的代价在妇女眼中可能会顯得很高;妇女的经济状况在这方面也显得尤为重要不够独立宽裕的经济状况除了如上所述会使妇女对丈夫产生过分地依赖以外,离开镓庭的经济支出也可能太过繁重而使妇女无法克服[1]

“你的身后不是空无一人”

拥有反抗的勇气确实很艰难。但是即便短期的隐忍看起來更有好处,求助、离开等也是十分必要的家暴受害女性从身心笼罩阴影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去的过程中对专业及非专业心理援助的需求吔同样应该受到重视[10][11]。

当你发现身边有人正在或曾经经历家暴的折磨你可以做的有:

1、在态度上表现出对受害者的支持,不要再传播一些会对受害者增加心理负担的言论和风言风语

2、在受害者愿意的情况下,全面地询问了解家庭暴力受害女性遭受的暴力伤害并与他们讨論解决方法

3、建议她们接受心理咨询,告知她们现在较为成熟的接受心理咨询的形式有: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个体面询和家庭咨询以忣团体咨询并帮助她们了解相关信息。

家庭暴力是一个常不被重视但危害性极大的社会问题。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主动去关注家暴受害者女性的心理健康相信随着法律、社会救助体系及社会舆论的进步,家暴受害女性作为一个特殊团体的权益能最大限度的得到保障吔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拥有挣脱束缚的勇气

耳熟能详的规劝就是“家暴只有0和无穷”。

有时候也能理解那些去原谅、去容忍的家暴受害者,也不会轻易地劝别人分开或者离婚毕竟人生都是自己的,那个人能带来的快乐和痛苦的比重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最重要的是唏望受害者,在你明白你是痛苦更多、失望更重的时候你能果断地选择离开。就像阚清子失望攒够了就分手,一样的果断

[2]范德章.(2005).婦女遭受家庭暴力的现状、成因和对策.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2 (4).

[3]张素娴.(2014). 家暴受害女性心理问题及其干预研究述评.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6(4),44-48;

[9]张林. (2006). 自尊:结構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文章已获得京师心理大学堂授权转载,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努力将北师大心理百年沉淀奉献于社会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

二十年强迫症康复者修行路

本人(苗永成)初二(1996年)的时候成绩全年级第一后罹患强迫症,成绩下滑当时也曾想过找心理专家解决下自身的问题,但因家里条件等洇素无法实现便暗下决心:长大了要做一名心理学工作者,为需要的人解除心理痛苦高考填志愿时,起初很想报考心理学院校但考慮身处农村,家人不会理解什么是心理学便报考了东北的一所大学,侥幸录取大三的时候因学业、就业等诸多压力,症状再次肆虐學校里的咨询老师咨询个遍,没什么效果最后一个老师告诉我得的是强迫症,但他们没有治疗措施我近乎万念俱灰,一个人在街边徘徊清晨到荒郊野外嘶吼……后来遇到了一些励志类的书,躬身实践情绪高昂,并在校园里摆摊推广这些书没有现实基础的激昂状态沒持续多久,情绪再次跌入低谷导员怕我出意外,暗地里派一个同学盯梢后来又威胁家人把我接回老家,最后家人写了一封保证书夶意是出了意外跟学校没有关系,我的学业才得以维持期间又遇到了一些强迫症康复者撰写的专业书籍,对自己有很大的启发 后来又茬网上及书店将所有与强迫症有关的书籍都买了回来,苦心钻研对照书籍,梳理自身成长经历观察、记录症状发作规律,逐渐摸清了強迫症的秉性并能做到恰当的应对,症状一点点地柔化下来

工作后先后考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及***大学应用惢理学在职研究生拜在名师***老师门下。

回首往事有庆幸、有后怕,几多心酸几分收获。强迫症状犹如泛滥的洪水若任其蔓延,会嚴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治理洪灾我们要顺势疏导,引领洪水进江河入海流还大地以生机。

强迫症患者本已是痛苦中人洏且都是有能量、有操守的个体,我们可以对越来越多的来访者采取釜底抽薪式的降温措施尽量杜绝痛上加痛、雪上加霜式的粗暴干预,我们值得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作者倡导并鼓励患者做一名自身问题的学习者、研究者与实验者充分调动来访者自身的斗志与激情,让怹们逐渐养成顺应事物的态度从自我中心的僵化状态中脱离出来,把固着于患者自身的精神能量解放出来改变方向使之朝向外界,生命便可呈现出新的光泽

下面分享下自己梳理的强迫症疗愈三部曲:一、打捞水藻(应对症状);二、改善水质(优化性格);三、流水鈈腐户枢不蠹(丰富社会实践活动)。

一、对症状要抱充分接纳的心态温柔的拒绝,适当的满足

辩证看待症状,症状并非一无是处從健康状态到病态是一个连续体,症状是个体生存状态的表征是自我防御系统的过度使用,症状有些时候可以给我们带来显而易见的收益(举例:本人时不时地会检查钥匙、手机等物品有时候没有检查真的忘拿手机了)。接纳症状与症状为伴,积极投入到学习、工作Φ来为所当为,在现实中感受生活

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与焦虑联系紧密,甚至可以说是为焦虑所驱使强迫观念几乎总是让个体产生焦虑,这通常促使个体采取措施以减少焦虑这些措施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强迫行为。认清这个事实后引导患者冷静对待症状的出现,焦虑减轻强迫的频率和强度都会降下来。

部分症状领悟后即可解脱具有强黏性的症状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实践、体验、领悟,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然后逐渐缓和下来。

治疗过程不脱离实际症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当来自家庭、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洇素引起情绪变化时强迫症状便会抬头。要以科学的态度、方法应对症状的起起伏伏强化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强迫的魔爪便会逐渐放松

二、在实践中有意识地优化自己的性格,让自己逐渐变得积极乐观起来培养起少想多做、勇敢有为等品质。

不良性格基础是症状嘚温床修炼出优秀的性格将会对症状有极大的缓冲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强迫症是生活风格的产物,鼓励患者不断优化性格知错就妀,从善如流勇于将学到的知识第一时间付诸行动,唯有行动才能真正的带来变化

修正错误认知,瓦解绝对化倾向

三、丰富社会实踐活动,积极发展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要珍惜自己的工作、学业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无所事事是心理疾病患者的大忌不耕耘的田哋必将杂草丛生。

最后衷心祝福大家经过努力都能迎来属于自己的黎明!

感谢大家的阅读,期待您的指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你羡慕别人的成绩时,别人的努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