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不吃药能活多久能扛就扛,尽量不吃药行吗

心血管病患者常见7大误区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心血管病患者常见7大误区

  误区1: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才得的病
  不少年轻人认为,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才得的病,与自己无关。其实不然,就高血压而言,仅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经达到约8%,当然这其中部分是继发于其它疾病而出现的高血压,但是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还是应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30岁以后,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并且纠正诱发血压增高的饮酒、口味过咸等不良习惯。那么,冠心病怎么样呢?其实,冠心病就是心脏血管的动脉硬化了,这种过程其实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当然,由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人发病年龄也不一样,有些人甚至一生也不出现明显症状。血管只有狭窄到一定程度,或是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时才会有明显的症状。我曾经诊治的最年轻的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才32岁,据说还有更年轻的,实在令人惋惜。这些都提醒我们,年龄虽然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但不是保险箱,能否很好地利用这个财富,还取决于您自己!
  误区2:心绞痛能扛就扛,尽量不吃药
  很多冠心病患者,平时犯心绞痛的时候,总是先忍着,尽量不吃药,以为药如果经常吃,以后可能就没效了,其实不然,一方面,心绞痛急救用药最常用的是硝酸甘油,这类药物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频率又很频的时候才可能产生耐药性,每天偶尔吃一次,甚至一天吃上3、4次也不会形成耐药性,以后吃药也不会不管用;另一方面,心绞痛发作时,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及早地给药治疗,可以尽快缓解冠脉痉挛,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缺血的损伤程度,甚至可以减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如果发作心绞痛且含服硝酸甘油,半小时后症状仍没有缓解,要高度警惕是否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应及早去医院救治,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肌坏死,说“时间就是心肌”一点也不为过。
  误区3:冠心病放上支架就万事大吉了
  现代医学飞速发展,支架植入技术的出现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多经常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就消失了,甚至恢复了体力活动。因此,有些人错误地以为,放完支架后就没事了。其实,支架治疗只是一种物理治疗,通过改善血管局部狭窄,从而减轻心肌缺血而使心绞痛得到缓解,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其它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冠心病的危险性仍然存在,也就是说冠心病没有“治愈”。况且,有些患者血管病变较多,支架只放在了几个重要的部位,还有的狭窄血管没有放支架(血运重建不完全),或者支架植入后又出现了再狭窄,都会使患者继续出现心绞痛症状。因此,即使放了支架,也不等于就万事大吉了,同样应注意控制血脂、血压,适当运动,戒烟,改善生活方式等,且应根据病情按医生要求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等药物治疗。
  误区4:血脂化验结果正常就无需降脂药
  有些患者血脂在正常范围,可是大夫却给他开了降脂药,这是为什么呢?近年来,国内外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血脂化验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并不一定就不需要治疗,关键要看个体情况,例如LDL-C为135mg/dL,对于一个无任何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个体而言,确属正常范围无需降脂治疗,但对已患过心肌梗死、做过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糖尿病或同时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则该血脂水平就偏高,应把LDL-C降至100mg/dL以下,这样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减少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另外,对于急性冠心病患者,如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他汀类降脂药可起到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这时候用降脂药,其实是发挥该药物“降脂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而不是为了降血脂。
  误区5:血脂正常后即可停药
  高血脂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疾病,和高血压一样是终身性疾病。通过服用降脂药物,血脂可以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并不等于高脂血症就“治愈”了,一旦停药,血脂会很快再次升高。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当血压长期稳定后,即可试行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以最少的药物和尽可能低的剂量维持目标血压。而对于调脂药来说,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血脂达标后减量或停药的可行性。长期大规模临床试验得出的令人鼓舞的结果都是建立在固定剂量或逐渐递增剂量的基础之上的。还有临床观察显示,达标后减量往往引起血脂反弹,同时,减量也容易动摇患者坚持降脂治疗的信念,不利于长期疗效的维持。因此,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如出现严重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就不应减量或停用降脂药。当然,临床实际操作中,也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降脂药减量一定要以血脂达标(如冠心病患者应LDL-C<100mg/dL)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要定期监测血脂情况,一旦超标就应加回原剂量。
  误区6:高血压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
  一般来说,大约有50%的早期高血压病人可以完全没有任何症状,这种高血压其实潜在的危险更大!因为,有症状的人,会促使他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有助于病情的控制;而没症状的人,只是由于个体差异,对高血压不敏感,因而忽视了治疗,但血压高所造成的危害在持续着,结果很多人直到出现心衰、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后才去治疗,悔之晚矣。所以只要诊断患有高血压病,都应该进行认真地治疗。还有很多高血压患者服药总是断断续续,以为血压高了才需要吃药,结果血压反复波动,心脑血管事件有增无减。造成用药中断的因素很多,其中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对高血压病必须长期治疗认识不足,误以为血压一旦降了下来便可以停药了,担心用药时间长会引起不良反应。这种误区极为有害,应当消除。要知道,高血压病目前尚不能治愈,是由于药物的作用血压才降至正常,一旦停药,血压会很快恢复至原来的水平。因此,高血压病患者一般需要终身用药。
  误区7:依照别人的经验服用降压药
  有位高血压病人比较热心,自己用倍它乐克效果很好,马上就告诉他的朋友,朋友正为找不到合适的降压药而发愁,马上也服用这种药物,结果吃了一次,心跳慢到50多次,难受得不得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分型很多,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性、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又各不相同,各种降压药的性能也各异,因此,不能用同一个固定的模式服药,而应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如倍它乐克适用于心率较快,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病人,但对那些心率较慢,哮喘,严重心功能不全或伴有传导阻滞者则应该禁用!美国在一项4000例轻至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研究中发现,服第一种降压药后,约有40%的人血压得不到控制,更换药物后,逐渐获得满意疗效。由此可见,高血压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治疗,不可单纯依靠别人的经验服药。

}

  冠心病患者的运动一定要从强度低、轻微柔和的运动开始。如果你是个重症冠心病患者(心梗后或经常发作心绞痛),只能从在室内走动开始了。症状并不十分严重的,可以从户外散步开始。专家表示冠心病患者要数着脉搏运动,详细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才得的病

  不少年轻人认为,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才得的病,与自己无关。其实不然,就高血压而言,仅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经 达到约8%,当然这其中部分是继发于其它疾病而出现的高血压,但是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还是应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30岁以后,以便及早发现,及 时治疗,并且纠正诱发血压增高的饮酒、口味过咸等不良习惯。

  那么,冠心病怎么样呢?其实,冠心病就是心脏血管的动脉硬化了,这种过程其实早就在青年、甚至在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当然,由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人发病年龄也不一样,有些人甚至一生也不出现明显症状。血管只有狭窄到一定程度,或是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时才会有明显 的症状。

  2、好不容易活动一下,运动量要大一些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很多人不得已超负荷运转,熬夜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偶尔的一点放松时间,便想起“生命在于运动” 的明言,于是乎跑到健身房狂练一番,或是一口气爬到山顶,以为这样就算是运动了,身体就健康了。殊不知,这样做的危害可能更大。

  前不久,国内两位企业界的名人相继在健身房运动时发生猝死,令人扼腕!这些人平时长期工作紧张,身体超负荷运转,疾病已悄然而至,蓄势待发,一旦 激烈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也就不足为奇了。正常的做法是,每周保持2~3次活动,每次持续1小时左右。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佳,比如快走、慢跑、 游泳、骑自行车等(无氧运动则主要指力量训练,如举重、角斗等)。那么运动强度要多大才能够算合适呢?判定运动的强度的公式如下:最大心率=(220─年 龄)×85%;最低心率=(220─年龄)×70%。

  如果运动后测得心率介于最大与最低心率之间,那么此次运动强度适当。例如:一位60岁的老年人,运动后的心率应在(220─60)×70%到 (220─60)×85%之间,即112次~136次/分。运动后心跳低于112下则表示运动强度太低,达不到运动效果,心跳超过了136下则表示运动强 度太高,可能会导致各种意外。此外,在运动后,有点喘,有微微流汗,仍可讲话而不累,就表示此次运动强度适当。如果活动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明显感到疲 乏,甚至有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时,说明运动量过大了。

  3、心绞痛能扛就扛,尽量不吃药

  很多冠心病患者,平时犯心绞痛的时候,总是先忍着,尽量不吃药,以为药如果经常吃,以后可能就没效了,其实不然,一方面,心绞痛急救用药最常用的 是硝酸甘油,这类药物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频率又很频的时候才可能产生耐药性,每天偶尔吃一次,甚至一天吃上3、4次也不会形成耐药性,以后吃药也就不 会不管用;另一方面,心绞痛发作时,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及早地给药治疗,可以尽快缓解冠脉痉挛,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缺血的损伤程度,甚至可以减 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如果发作心绞痛且含服硝酸甘油,半小时后症状仍没有缓解,要高度警惕是否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应及早去医院救治,以最大程度 地减少心肌坏死,说“时间就是心肌”一点也不为过。

  4、急性心肌梗死宁可保守治疗,也不愿意手术

  冠心病介入治疗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它的出现为冠心病提供了药物治疗外又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除了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差的患者外,对急性 心肌梗死治疗效果尤佳,血管再通机会明显优于药物治疗,急性期的死亡率由原来的30%下降至5%以内,并且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然而,有些冠心病患者 对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太少,觉得手术有风险,在紧急时刻仍不愿选择最佳急诊介入手术,造成救治良机错失甚至危及生命。

  有资料表明,仅有30%的急性心绞痛、急性心梗等患者在发病后的6小时内接受了紧急介入手术,高达70%的急性冠心病人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了药物保 守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冠心病患者要改变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怀疑急性心肌梗死时要尽早就医,在有作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如经济条件许可,采用急诊介 入手术治疗方法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2冠心病患者要数着脉搏运动

  冠心病患者在开始运动锻炼之前要进行正规查体,然后由医生开出运动处方。通过查体能知道你的冠状动脉究竟狭窄到什么程度,心肌缺血的程度如何,目前能耐受什么样的运动强度。

  请医生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开出适合你的运动处方。不要怕麻烦,更不要讳疾忌医,把你的全部情况都如实地告诉医生,接受各项必要的检测,这样才能让处方开得更合理。

  2、运动要循序渐进

  冠心病患者的运动一定要从强度低、轻微柔和的运动开始。如果你是个重症冠心病患者(心梗后或经常发作心绞痛),只能从在室内走动开始了。症状并不十分严重的,可以从户外散步开始。

  开始运动前数一下脉搏,步行10分钟后,再数脉搏。如果脉搏增加20次,或超过100次/分,或出现脉搏不规整,表示运动超量,下次只能步行5分钟,再测脉搏。摸索到不超过上述标准的合适步行时间,坚持每天步行2次。1周后,每次增加1分钟;如无不适,以后每周每次再增加1分钟,直到每次可步行20分钟,没有任何不适。坚持数周后,考虑增加太极拳项目,即每次先步行5~10分钟,再接着学打简易太极拳。

  第一周学5式,打两遍为止,查脉搏有没有超标,没超标可以每天2次,维持1周。

  第2周每次增加1式,以后每周每次增加1式,直到打完24式。

  这其中每次都要测查脉搏,如有超标现象或有其他不适,应适当减轻运动量。如果一年内能坚持打完24式没有任何反应,第二年再开始以前面的速度学42式,并将每次运动时间逐渐加长到30分钟。

  3、运动要少量多次

  定期复查每次可以只运动5分钟,每3~4小时1次,一天4~5次,加起来也接近半小时。即使你逐渐适应了一定的运动量,每次也不要时间太长。保持在10分钟,每天3~4次,同样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美国一项对7307名平均66岁男子的研究显示,假定总运动量相同,多次短时间运动与一次长时间运动获益相同。另外,冠心病患者要不断复查,最初应每周1次,1个月后半月1次,3个月后改为1月1次。

  (1)原发性心脏骤停:原发性心脏骤停是一突然事件,设想是由于心电不稳定所引起;没有可以作出其他诊断的依据。如果未作复苏或复苏失败,原发性心脏骤停归诸于猝死。以往缺血性心脏病的证据可有可无,如果发生死亡时无人见到,则诊断是臆测性的。

  (2)心绞痛: ①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的特征是由运动或其它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短暂胸痛发作,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劳累性心绞痛可分为三类:a 初发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在一个月之内。b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稳定1个月以上。c 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同等程度劳累所诱发的胸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逐渐加重。 ②自发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的特征是胸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与劳累性心绞痛相比,这种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所缓解。未见酶变化。心电图常出现某些暂时性的st段压低或t波改变。自发性心绞痛可单独发生,或与劳累性心绞痛合并存在。 自发性心绞痛患者的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时,患者可有持续时间较长的胸痛发作,类似心肌梗塞,但没有心电图及酶的特征性改变。 某些自发性心绞痛患者,在发作时出现暂时性的st段抬高,常称为变异性心绞痛。但在心肌梗塞早期记录到这一心电图图型时,不能应用这一名称。

  (3)心肌梗塞: ①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诊断常根据病史、心电图及血清酶的变化而作出。 病史:典型的病史是出现严重而持久的胸痛。有时,病史不典型,疼痛可以轻微,甚或没有,可以主要为其它症状。 心电图:心电图的肯定性改变是出现异常、持久的q波或qs波以及持续一天以上的演进性损伤电流。当心电图出现这些肯定性变化时,仅凭心电图即可作出诊断。另一些病例,心电图示有不肯定性改变,包括:a 静止的损伤电流;b t波对称性倒置;c 单次心电图记录中有一病理性q波;d 传导阻碍。 血清酶:a 肯定性改变包括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或开始升高和随后降低。这种变化,必须与特定的酶以及症状发作和采取血样的时间间隔相联系。心脏特异性同功酶的升高亦肯定性变化。b 不肯定改变为开始时浓度升高,但不伴有随后的降低,不能取得酶活力的曲线。 判定:a 肯定的急性心肌梗塞:如果出现肯定性心电图改变和/或肯定性酶学变化,即可诊断为明确的急性心肌梗塞。病史可典型或不典型。b 可能的急性心肌梗塞:当序列、不肯定性心电图改变持续超过24小时以上,伴有或不伴有酶的不肯定性变化,均可诊断为可能的急性心肌梗塞。病史可典型或不典型。 在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某些患者可呈现自发性胸痛,有时可伴有心电图改变,但无新的酶变化,其中某些病例可诊断为dressler氏梗塞后综合征,某些为自发性心绞痛患者,另一些则为急性心肌梗塞复发,可能有扩展。其它的诊断措施可能有助于建立确切的诊断。 ②陈旧性心肌梗塞:陈旧性心肌梗塞常根据肯定性心电图改变,没有急性心肌梗塞病史及酶变化而作出诊断。如果没有遗留心电图改变,可根据早先的典型心电图改变或根据以往肯定性血清酶改变而诊断。

  (4)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 缺血性心脏病可因多种原因而发生心力衰竭,它可以是急性心肌梗塞或早先心肌梗塞的并发症,或可由心绞痛发作或心律失常所诱发。在没有以往缺血性心脏病临床或心电图证据的心力衰竭者(排除其他原因),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仍属推测性。

  (5)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以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唯一症状。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证明冠状动脉阻塞,否则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仍是臆测性的。 “梗塞前心绞痛”和“中间型冠状动脉综合征”这二名称不包括在本报告内。因为根据本组意见,前者的诊断是回忆诊断,仅在少数病例中得到证实。而后一诊断的所有病例均可归属于本报告所描述的缺血性心脏病分类中的一种。

4夏天预防冠心病的八个方法

  心脑血管病人发病死亡,原因与出汗过多、未及时喝水、血液浓缩有关。由于各人出汗多少不同,每日所需水分也不同。标准以每日1500毫升尿为准,只要每日有1500毫升左右的尿量即表示人体内水分足够。研究表明,绿茶有强抗氧自由基作用,有良好的防癌、防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是色、香、味俱佳的上乘饮料。

  在室外活动或劳动时应戴遮阳帽并备足水,上午11时至下午4时不宜外出劳作或远行。防止因周围血管扩张、血容量不足而使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心肌缺血而诱发心绞痛。当天气闷热气温超过35℃以上时,可启动空调,室内温度一般应控制在25~26℃为宜;夜间睡眠时要注意盖好腹部,以免受凉感冒。

  休息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和食欲,进而诱发疾病。由于暑热,晚间入睡较晚,早晨不宜过早起床,中午要适当午睡,午睡应在餐后半小时,午睡时间以不超过1小时为好。调查研究表明,每日午睡半小时者比不睡者冠心病死亡率少30%,其原因与午睡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与白天的血压高峰出现一段低谷有关。

  四、膳食是基础,红黄绿白黑

  红是指红葡萄酒,每日饮50—100毫升,有助于预防冠心病。黄指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西红柿等,富含胡萝卜素,能减轻动脉硬化。绿指绿叶蔬菜。白指燕麦粉、燕麦片,每日50克,能有效降低血甘油三酯、胆固醇。黑指黑木耳,每日5—10克,对降低血粘度、胆固醇有明显效果。

  研究表明,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3倍。此外,过多的酒精可使心脏耗氧量增加,加重冠心病。可以适当饮一些葡萄酒,但每日不宜超过100毫升。

  活动锻炼宜在清晨较凉爽时进行,活动强度要适当,不宜剧烈运动,以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天气闷热时,应减少户外活动。

  炎热、无风、潮湿、憋闷都会使患者的情绪产生波动,心烦气躁、萎靡不振、无端发怒等,对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来说,都会构成很大的威胁,易使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溢血、脑梗塞等病突发。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经常做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早起散散步,傍晚时,走出家门,找人聊聊天,解除一天的压抑情绪。

  若外出旅行需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抗心绞痛药物。随身备好急救盒以备急需之用。

5冠心病患者不能吃什么

  一、冠心病不能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若连续长期进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可使血脂进一步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动脉样硬化斑块容易形成,最终导致血栓复发。肥肉、动物内脏、鱼卵、花生等含油脂多、胆固醇高的食物应少食;全脂乳、奶油、蛋黄、肥猪肉、肥羊肉、肥牛肉、肝、内脏、黄油、猪油、牛油、羊油、椰子油等应忌用或少用;不宜采用油炸、煎炒、烧烤烹调。

  二、肥甘甜腻、过咸刺激助火生痰之品也是冠心病人不宜食用的食物。

  那么,冠心病不能吃什么呢,专家说,应少饮甜味饮品,减少奶油蛋糕的摄入。另外,忌食过多咸酱、咸菜等。

  三、冠心病人忌嗜烟、酗酒。

  据调查,酗酒是引起冠心病的诱因之一。烟毒可损害血管内膜,并能引起小血管收缩,管腔变窄,因而容易形成血栓;大量引用烈性酒,对血管有害无益。

  四、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也是冠心病人不宜食用的食物。

  如白酒、麻椒、麻辣火锅等,还有热性食物如浓茶、绿豆、羊、狗肉等都不宜于冠心病人食用。

}

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梗后易产生的3个误区

雷区一:发生心梗后,我患上了“运动恐惧症”

  李先生今天53岁,是一家国企职员,平时应酬多、生活不规律,加上自身又有几十年的吸烟史,一天在繁忙的工作中,突发心前区闷痛,大汗淋漓。幸好同事将他及时送至医院抢救,被诊断为“急性前臂心肌梗死”。

  李先生治疗出院后,对这次死里逃生仍然心有余悸,患上了“运动恐惧症”。他觉得自己患过心肌梗死,但毕竟现在心脏多了几根支架,难以承受运动考验,出院后的他过得相当小心。

  对于曾经发生过心梗事件后的患者来说,像李先生这样害怕运动是十分常见的。那么,

心肌梗塞后可以运动吗?多大的运动量才适合呢?

  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脏学会指出:

患者不仅可以运动,运动还能预防再梗。

在一般情况下,成年人冠心病患者有氧运动建议是每周3—4次,平均每次持续40分钟,中等及以上强度的体力活动。

  患者在发生心梗1—3个月后,如无严重并发症或者运动后的不良反应,

可以做一些如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中等强度的运动。

雷区二:心绞痛能扛就扛,尽量不吃药  黄奶奶是个冠心病患者,平时一犯心绞痛的时候,总是先强忍着,子女带她去医院也配了相关的治疗药物与急救药物,但是她就是存放在抽屉里。平时子女也要上班,总不能一直在家守着。

  一天,黄奶奶突发急性心梗,强忍了半天感觉不对劲,赶紧从抽屉里找出硝酸甘油含服,半小时后症状仍然没有缓解,老伴赶紧给子女打电话,并及时送进医院抢救才度过了危险。事后,医生询问到黄奶奶平时的服药情况,黄奶奶回答:“我怕老吃这些药会产生耐药性”。


有的冠心病患者,也会像黄奶奶那样对心绞痛服药产生误区,心绞痛急救用药最常用的硝酸甘油,这类药物只有长期吃、每天吃、频率高才有可能产生耐药性,每天偶尔吃一次,或者发病时一天吃上3、4次是不会形成耐药性。

心绞痛发作时,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及早地给药治疗,可以尽快缓解冠脉痉挛,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缺血的损伤程度,甚至可以减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雷区三:冠心病放上支架就万事大吉了

  钱大伯今年63岁,患有冠心病,去年做了支架手术,觉得保住了性命,也就没太在意平时的养生保健工作。但是今年又一次发生心绞痛事件,送进了医院,医生告诉他,另一个部位又发生了狭窄,冠心病的危险性任然是存在的。钱大伯对此很生气,觉得医院就是骗他们老百姓的钱,自从上次放了支架后,他感觉到身体舒服了很多,怎么这次又发生堵塞,医院不能一次性就放好支架吗?


有些冠心病患者会错误地以为,放完支架后就没事了。其实,支架治疗只是一种物理治疗,它通过改善血管局部狭窄,从而减轻心肌缺血而使心绞痛得到缓解。但是,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其它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也就是说冠心病并没有治愈。


有些患者血管病变较多,支架只放在了几个重要的部位,还有的狭窄血管没有放支架。

因此,即使放了支架,也不等于万事大吉了,同样

应注意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且应根据病情按医生要求继续服药治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绞痛不吃药能活多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