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梁祝二胡独奏小提琴版的伴奏吗,就是协奏曲没有小提琴演奏的伴奏

如何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有人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有人说,有音乐的地方,更有《梁祝》。是的,这话一点不假。也许您欣赏了一百遍、也许您听过一千遍、也许它会伴随您一生,但是在周末和情人节即至的时刻,静静地赏析《梁祝》,相信一定别有一番风味和情趣吧!

首先,说说这部曲子的来历。

   《梁祝》的全称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它取材于同名的民间传说,这是一部传奇而浪漫的爱情故事,也更是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祝家庄,聪明多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不到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梁祝》的故事在华夏大地流传一千六百余载,但在以各种艺术形式演绎的梁祝故事中,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其非凡的艺术魅力风靡神州五十多年。 

其次,说说这部曲子的创作和影响。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由中国著名作曲家何占豪、陈钢创作的,完成于1959年;当时,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1959年5月27日俞丽拿首演于上海。一经问世,就享誉国内外乐坛。下图中的视频即是《梁祝》五十年后俞丽拿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奏的。

除了俞丽拿外,盛中国、吕思清、薛伟等小提琴家也都演奏过,也都演奏得十分精彩,动人心旋。

自当年18岁的小提琴才女俞丽拿挥弓奏响第一个音符,这部作品在五十多年间从未间断过上演,在舞台、唱片、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广泛传播,倾倒了世界各地亿万听众,在全球华人世界更是数十年久演不衰,所谓“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从此,这对“蝴蝶”就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成为中国文化感动世界的音乐符号。       据不完全统计,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中国的唱片发行量超过亿万张。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获颁“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金牌殊荣。

    五十多年过去,《梁祝》的旋律传遍全球,并成为中国音乐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代表作。尤其在华人世界,可谓家传户诵,久演不衰,一代代听众也对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共鸣。从某种意义上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形象,已经在全体华人心中凝聚成一种象征民族精神的高贵品格。

再次,说说怎样欣赏这部作品。

《梁祝》旋律优美,色彩绚丽,通俗易懂,艺术性强,在中国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1972年,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第二天,美国波士顿的一家电台就专门播放和介绍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而“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由此有了“TheButterflyLovers”(蝴蝶情侣)的英文译名。国外乐评家则称:《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的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乐曲的组织形式采用奏鸣曲式的单乐章构成,但也不是很正统的奏鸣曲式。为了服从标题的需要,大致分成相爱、抗婚、化蝶三个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的描绘,其中包括: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和十八相送的几个情节。

    乐曲开始时,在轻柔的弦乐和定音鼓微弱的震音的背景上,长笛吹出清新秀丽的引子,仿佛故事就在一片鸟语花香的原野上展开了。随着双簧管吹出一段歌谣式的旋律,呈现出一幅秀丽江南的美丽图画。在柔和的竖琴伴奏下,小提琴奏出温纯优雅和充满女性美的爱情的主题,这是描写梁、祝的相遇,梁山伯美好的形象,深深烙印在祝英台的心坎中。

跟着出现一段小提琴和大提琴的二重奏,象征梁、祝的草桥结拜。之后,乐队重复一遍爱情的主题,暗示梁、祝的情谊更加巩固了。继续出现一段华彩乐段。本来,协奏曲的华彩乐段一般都出现在第一乐章的末尾,但这乐曲都出现在乐队反复爱情的主题之后,这与标题和结构有关。这里的华彩乐段并不炫耀小提琴的技巧,而是服从情节的需要,这里表现出祝英台情不自禁的愉快心情,从而引出下面欢快活泼的主题,令人觉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这是一段精致、欢快的回旋曲,在呈示部插入回旋曲的形式,也是这首乐曲的特色之一。音阶是民族调式的,呈现出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也是本乐曲唯一的欢快主题,这是描绘梁、祝三载同窗的幸福生活。

可是好景不长,祝英台不久就奉召回家了。这时,爱情的主题改为慢板,柔和委婉,别恨离愁,显得特别凄凉,这是著名的“十八相送”,继续又出现了小提琴和大提琴的二重奏,而今,可不是草桥结拜的欢乐情调,这是窃窃私语、难舍难分的场面,使人无限低回。呈示部将要结束时,由弦乐奏出一段轻柔而简短的尾声,梁山伯与祝英台终于分手了。这段尾声紧接展开部。

    这段包括了抗婚、楼台会、哭诉、投坟几个情节。

展开部由沉重的倍大提琴、大提琴、大管等低音乐器奏出不详的音调,预示悲剧就要来临。继续铜管乐吹出凶暴而严厉的音调,这是封建势力的主题,显示严父逼婚的场面。然后,小提琴先用散板表现出祝英台惶恐不安和痛苦的心情。接着,小提琴奏出激动和反抗的音调。以后,封建主题和小提琴的反抗音调交替出现,形成一个矛盾冲突的抗婚场面。这里的定音鼓显示出扣人心弦的效果。

鼓声过后,随即转入慢板,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对答奏出哀怨悲愤的音调,特别是小提琴弥漫着凄厉的、恸哭似的声音。这是著名的“楼台会”,作者广泛采用越剧的素材,特别是有意识地辑入越剧楼台会的唱段,融汇得非常贴切和动人。慢板之后,音乐急转直下,以散板、快板等中国戏表现手法,叙述了祝英台在梁山伯的坟前向苍天控诉。以后在小提琴奏出了一个绝句之后,随即金鼓齐鸣,紧张激越,表现出祝英台含恨投坟,全曲达到高潮。

   再现部比较短,似乎有意引导人们作片段美好的回忆,也把人们带入梦幻的世界。

    长笛和竖琴奏出开始时的引子,这里虽然仿佛还像当年风和日丽的原野,而今却抹上一层神秘的幻觉,特别是竖琴的琶音使人联想到“仙乐风飘”之感。

    接着,小提琴加上弱音器重新奏出爱情的主题,引申出人们对梁、祝的同情和歌颂,表达出人们美好的愿望和遐想,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作一双蝴蝶,自由飞翔于极乐世界之中。

    最后,有一段简短的尾声,由小提琴奏出,以长笛作补充。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结束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令人同情和惋惜,他们忠贞的爱情将永远印在人们的心坎中。

   其实,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梁祝》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赏析梁祝,我要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梁祝》,有爱情的地方,更有《梁祝》!

   在看完了上面的视频后,再打开下面的视频,就让我们静静地赏析这部经典的传奇之作吧!

加载中,请稍候......

}
小提琴协奏《梁祝》,谁拉的哪个版本好一些?要做个《梁祝》的伴奏,想找个好的版本为参照。1、吕思清[梁祝]2、窦君怡石叔诚黄河梁祝专辑里的3、刘云志柏菲唱片名琴梁祝里的4、盛中国... 小提琴协奏《梁祝》,谁拉的哪个版本好一些?

要做个《梁祝》的伴奏,想找个好的版本为参照。

2、窦君怡 石叔诚 黄河梁祝 专辑里的

3、刘云志 柏菲唱片 名琴梁祝 里的

4、盛中国 梁祝.黄河 里的

我就有这几个版本,请小提琴专业的同学跟我说说哪个好一些。我就按哪个为参照做伴奏!


我主要是做为伴奏的参考。录音质量不重要,重要的是演奏。就是按谁的演奏做伴奏最合适!请说说理由!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西崎崇子,虽然是日本人,但版本比中国的要好。很多人都这么认为。

采纳数:0 获赞数:0 LV1

但知道被人称之为“蝴蝶皇后”

在音色的处理上 比我听过的任何国内演奏家都好

而且她的蝴蝶皇后的称谓

也是因为演奏《梁祝》而获得的

所以建议你去听听她的版本

余俞丽娜的好,原版,而且有感情,她们几个我听了几次也不够好


我觉得还是吕思清好一些,你先听听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梁祝二胡独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