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画作品中,蝴蝶蝉螳螂捕蝉的故事和寓意能画在一起吗?

第1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小国叫越国。越国是个面积很小的国家,虽然越国很小,但越国地处偏僻,土壤肥沃,四面环山,埋藏着许多宝藏。周围的许多国家早已对越国“垂涎三尺”了,可是,越国四面环山,易守难攻,一旦开战,肯定会损失许多兵力,所以,许多国家都不敢轻易发兵攻打越国。

赵国的国君赵裕,是个舍本逐末的小人,因为越国是个很好的“猎物”,所以赵裕赵裕早就想攻打越国了,但越国易守难攻,很难拿下,为此,赵裕绞尽脑汁想了许多的办法,但总是不行。他彻夜难眠,可总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赵裕有一个大臣叫王飞,他其实是秦国派来的一个奸细。他为赵裕出了一条计策:先跟越国结为好友,再假装邀请越国国君来赵国打猎,再乘机攻打越国。赵裕听后连连点头,听从了王飞的计策,准备攻打越国,但左右大臣都不赞同这个办法,他们认为,现在越国还算不是一个对手,如今最主要的还是应该打败其他国家,然后,再为攻打越国做打算。但赵裕早已被越国的宝藏给迷惑了,所以,他决定攻打越国。

公元前521年,赵国与越国结为好友。赵国假装请越国国君寿季来赵国打猎,寿季欣然同意了。赵裕在和寿季打猎时带了许多的士兵,寿季也毫不示弱,也带了许多的士兵。正当寿季打得正尽兴时,越国传来战报:越国被赵国攻破了!寿季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赵裕事先精心设计好的圈套!当寿季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他已经被包围了。寿季非常后悔自己竟然相信了赵裕这个小人,他拔出佩剑,自刎身亡,终年43岁。

赵裕得到了越国后,大摆宴席,庆贺得到了越国。当赵裕和大臣们喝得东倒西歪时,秦国来攻打赵国了!但赵裕毫无防备,败得一塌涂地。他虽被将士们拼命救了出来,但赵国早已被秦国攻下了大部分土地。( )

当秦国胜利后,将士们正准备庆祝的时候,秦穆公却提笔写下了一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将士们都不明白国君要干什么,秦穆公解释道:“有一只螳螂正在把一只蝉当做美餐吃掉,但它却没有想到有一只黄雀正想把它当猎物呢。”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就骄傲起来,这样的话,反而会得到教训。


第2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有一天午会,我和喻晨夕在讲台上领读,忽然罗宇泰上来气冲冲的告状,说:“杨迪星捉弄我!”不一会儿,杨迪星又急冲冲地跑过来,说:“不对,是罗宇泰捉弄我!”只见他们俩你一句∑一句争个不停。我连忙大声吼到:“你们俩都给我回座位上去。”他们俩只好乖乖地回到座位上,因为他们知道,不听话的人统统会上“黑名单”,再说下节是音乐课,谁也不想被留下!后来王老师悄悄地进了教师,大家都没发现。杨迪星以为王老师还没来,得意扬扬地走到罗宇泰座位后面又故意捉弄他。王老师悄悄走在杨迪星身后,杨迪星居然一点没察觉到,还在继续捉弄罗宇泰。我眼睛一亮看见了,正想批评他,又立刻看见了王老师,我灵机一动,不点名了。我的举动让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转移到杨迪星身上,这时他才发现王老师笑盈盈地站在身后,可是,一切都晚了,王老师叫住了他……此时此刻的罗宇泰大笑起来:“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成都市群星美术学校三年级:幺儿乖乖( )


第3篇: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时间流逝地非常快,好像一眨眼的功夫,“五一”长假就已近离我们远去了。回想那三天发生的事情,感觉还是记忆犹新。

记得那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舅舅家玩。舅舅家很大,给他们三个人住简直是绰绰有余的,不仅如此,舅舅家的后面还有一个让人一走进去就感觉沁人心脾的花园,那里的花草好看极了。我和表弟在花园中玩耍,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一只蝉,螳螂和黄雀玩起了“排长龙”的游戏。这只蝉停留在一棵树的最高处,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高兴地吸饮着露水,显得自由自在极了。但是,就在这只蝉高兴的时候,一只螳螂盯上了这顿丰盛的午餐,它那邪恶的笑容已经决定了这只蝉的生死。可是这只螳螂应该想到,现在它这样对这只蝉,有朝一日必定会有其他比它强悍的动物会这样对它,因为就在这只螳螂和蝉的背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多出了只黄雀。这只黄雀有着黄澄澄的羽毛,看上去又暖和又舒服。然而,它们都只会考虑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以后的患难。表弟瞧瞧地走向了那棵大树,慢悠悠地提起手上的弹弓,朝着黄雀射去,然后转过身来说:“我厉害吧!”愣了一下的我一边举起了大拇指,一边回答说:“恩!”

这个“五一”长假虽然已近过去了,但是它带给我的绝对不只是快乐,还有地是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只考虑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之后的患难!

历城中学六年级:蔡逸琳


第4篇:读《螳螂扑蝉》有感

读了《螳螂捕蝉》这篇课文后,使我深深的懂得了一个道理: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自己身后正隐伏着后患是不行的。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吴王想要出兵攻打楚国,但是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于是吴王便固执的下了死命令,谁要是敢劝阻他就处死谁。这时,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他每天清晨都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转来转去,一连转了三个早晨,他终于等到吴王了。他给吴王讲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有一只蝉在大树上喝露水,却不知道身后有一只想要吃它的螳螂,而螳螂正准备吃蝉,却不知道后面有只黄雀正准备啄它,而黄雀也不知道这个少年正在用弹弓瞄准它”。

吴王听了少年的一番话后,恍然大悟,觉得自己就像是故事中的螳螂一样,只考虑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的后患。他想到,如果攻打楚国的话,将会被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他吸取了故事中的教训,最后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同学们!我们也要像吴王一样吸取故事中的教训哦!不要因为一点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也不要因为某种潮流而放弃自己的信念,要学会三思后行,先苦后甜。

星期天的早晨,我在阳台上做早操。忽然发现一只舞者“大刀”、气势汹涌的螳螂停在扶栏上。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捏住它那薄纱似的翅膀,把他带回房间,仔细观起来。

螳螂那三角形的“粽子头”灵活地扭来扭去,像在侦查周围的动静,看来它的警惕性还挺高的。头上的两根细触角也晃得很好看。螳螂的眼是复眼,听说它的大眼睛里还隐藏着几千只小眼睛呢!它的嘴、鼻子、耳朵很小,不太看得清。那一双锋利的前腿上有倒刺,一旦触到了人的皮肤,人就会感到痒痒的,有还挺疼。它另外两双腿很普通,走起路来“大刀”向前迈一步,后脚挪几下,样子很滑稽。

有人说螳螂吃头发,也有人说不吃,我半信半疑,今天可要弄个明白。于是我从头上拔下一根头发,小心翼翼地塞进它那小的不能再小的嘴里。螳螂先是碰了一下头发,愣在那里不吃。难道它不喜欢吃头发吗?我刚下结论。我那两厘米的头发就被螳螂吃到嘴里,我刚反应过来,一看,吃了一惊,这小小的螳螂居然把一根头发都吃完了,哈哈,螳螂原来真的吃头发呀!这一新发现,又使我增添了知识。

昨天中午,我刚吃过午饭,准备回房间看书,忽然发现门锁上一只翠绿色的小东西正在往上爬,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小螳螂。我觉得很好玩,想把它捉住,刚把手伸到它的前面,它“嗖”地转过身子迅速往下爬,由于爬得太快,落在了地上,摔了个四脚朝天,我乘机把它捉住,带回房间里。

小螳螂刚被捉进房间,像没头苍蝇似的横冲直撞,好像整个房间都装不下它,过了一会才平静下来,我这来安心观察它。这只小螳螂的头呈三角形,可随意转动,头上镶着两只又圆又大的眼睛,两只扁触角不停的摇晃,十分神气。胸部、腹部又细又长。两对翅膀,外面的一对像两片嫩绿的柳叶,里面一对半透明,两对翅膀都紧紧地贴在肚皮上。它的身子下面有三对足,前一对最大,上面全是小齿,十分锋利,像两根锯条似的,猛看上去,它简直是一名持刀的武士。

这对“锯条”就是小螳螂主要的捕虫工具。然而,玩小螳螂可要当心点,稍不注意手就会被它的“锯条”夹住,可疼了!我就被它夹过几次呢!

螳螂主要以小昆虫为食。它的全身是翠绿色,和草的颜色一模一样,人们很难发现它,这样有利于躲避天敌的伤害,也便于捕捉害虫。这也许是它长期生活在草丛中而形成的保护色吧!

螳螂是益虫,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们才对。于是我把这只小螳螂放回了属于它自己的大自然中,再也不去伤害小生灵。

盛夏的太阳仿佛脱掉了一层壳,发了疯似地炙烤着大地。天空亮蓝亮蓝的,一条蜿蜒的小溪倒映着天边几片稀薄的云彩,镶上粼粼水波做的金边,晃得人睁不开眼,溪边站着几棵懒散的垂柳,吹着疲倦的风,不情愿地摆动着枝条,犹如女郎散开的一头飘逸长发。树上一两只蝉不知疲倦地鸣叫着――知了。

啊,夏天实在是太惹人喜爱了,每天我都可以悠哉悠哉地睡懒觉,因为一睁开眼就有丰盛的美餐等着我,无需忍饥挨饿劳碌奔波。那些自以为是的愚蠢的鸣蝉,死到临头还以为自己是当红歌星,在那里卖命地“知了知了”。想溜,没门儿,也不看看我螳螂有怎样一副身手。想想人类通过观察我后创造的那一套灵快的“螳螂拳”,心里就骄傲得乱七八糟,只怕无处炫耀,难道你还能逃脱我的“镰刀腿”?

蠢东西,我已逼到你身后一步之遥的绿叶丛中,而你还鸣鸣自得,丝毫感觉不到危险随时会从身后降临,现在就让我啖了你的肉!

啊哟……痛呀……天怎么黑了……

听说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吧?唉,自以为是的人总是觉得他人自以为是。若不是我出奇制胜,天下的蝉岂不被你螳螂消灭殆尽?到时候生物链岂不断环?《孙子兵法》不是有“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吗?如果没有这一战术,许多战争岂不延长年月,老百姓岂不更苦不堪言?生活就是战斗,打败了怨不得谁,因为一切尽情理之中,暂时的胜败只是一种假象而已,现在我虽然胜了你,但谁能知道在哪一刻我将被什么飞禽走兽或猎枪掳去生命呢?而且……

你错了,黄雀,因为这次你是败在我的弹弓之下,而不是什么飞禽走兽或者猎枪。始料未及吧!

任何意料不到的事情都是无法阻挡的,阻挡得了的就不能称“意外”了;任何情理之中的事情也是不可违背的,违背了就“情理难容”了。

今天,我终于得以改编成语了――“螳螂捕蝉,黄雀次之,弹弓在后”。比喻任何意想不到的情况,终究到底大都可以归结在情理当中。

小兔崽子,作业还没完成就躲到这里玩弹弓,看我不打死你?

我说啊,螳螂捕蝉,还是老爸在最后!


第8篇:《螳螂捕蝉》读后感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们进步的阶梯”我读过许多书,可最使我爱不释手的书就要数《螳螂捕蝉》了。

《螳螂捕蝉》这本书讲一位吴王要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们的反对,大臣们认为,虽然攻打楚国获胜的希望很大,不过其他国乘虚而入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吴王却固执的说:“谁在来劝说我,我就杀死他!”

而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决心用自己用智慧劝说吴王,但怎么劝说呢?等到第二天早上,少年为了引起吴王注意,一连转了3个早上,水打湿了他的衣服,也毫不介意。

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少年给吴王讲了个故事:从前有为年轻的少年,他对每一件事物都非常细心对待。一天,他见到树上有一只蝉,蝉自由自在的歌唱,却不知道身后有一只螳螂正要捕蝉,而螳螂身后有一只黄雀在身后正要啄食捕蝉的螳螂呢。它们一心为了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及到自己身后的隐伏的祸患呢!吴王听完故事恍然大悟,终于打消了出兵攻打楚国的念头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使我明白了:不要一心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及到自己身后隐伏的祸患!在现实生活中也一样,冷静才能解决事情,不要学吴王听不进大臣们的建议。


第9篇:扩写《螳螂捕蝉》

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就告诉他的手下,说:“如果敢有规劝我的人就死!”众臣一听,吓的脸色苍白,纷纷低头不语,但看得出来,他们对吴王的想法并不赞同,但没有一个人敢说出来。待吴王离开,大臣纷纷议论,“这可怎么办呀,这个时候讨伐楚国是万万不可的,万一越国进攻我国就完了。”“是呀,是呀,可是违反君王的名年龄是要杀头的。”“哎!”大臣们扬长而去。

吴王的侍从里有个年轻人知道吴王要伐楚侯开始担心起来。他想,万一伐楚时,邻国趁虚而入,这时我国就不保了。怎么办呢?一天,他在后花园里冥思苦想这怎样使吴王回心转意。他抬头一望,正瞧见树上有一只蝉,蝉的后面有一只正在靠近的螳螂,更有趣的是,又飞来一只黄雀,“有了。”年轻人笑了笑。他手里拿着弹弓,来到了后花园,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三个早晨都是如此。正巧,吴王经过这里看到年轻人浑身湿漉漉的,就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年轻人回答说:“花园里有棵树,上面有有一只蝉,蝉在高高的树上的动听的叫着,喝着露水,全然不知螳螂在身后,螳螂弯着身子靠近,想要捉住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身后,黄雀伸长了脖子,却不知道弹丸在它的下面。这三种小动物都只想着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及后面的灾祸。”

吴王听罢,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心想这人说的也倒有理,若我去攻打楚国,城内空虚,邻国必然会占领我国。我可不能当故事中的那只螳螂啊!于是他对年轻人说:“你说得对!”他命令士兵取消对楚国的进攻。大臣们知道后,高兴得欢呼起来,整个吴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

北京市丰台区芳古园小学六年级:冉卓


第10篇:《螳螂捕蝉》扩写

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就告诉他的手下,说:“如果敢有规劝我的人就死!”众臣一听,吓的脸色苍白,纷纷低头不吴王便离开了,可是,他们对吴王的想法并不赞同,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说出来。说完,大臣纷纷议论,“这可怎么办呀,这个时候讨伐楚国是万万不可的,万一越国进攻我国就完了。”

吴王的侍从里有个年轻人知道吴王要伐楚侯开始担心起来。他想,万一伐楚时,邻国趁虚而入,这时我国就不保了。怎么办呢?一天,他在后花园里冥思苦想这怎样使吴王回心转意。他抬头一望,正瞧见树上有一只蝉,蝉的后面有一只正在靠近的螳螂,更有趣的是,又飞来一只黄雀,“有了。”年轻人笑了笑。他手里拿着弹弓,来到了后花园,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三个早晨都是如此。正巧,吴王经过这里看到年轻人浑身湿漉漉的,就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年轻人回答说:“花园里有棵树,上面有有一只蝉,蝉在高高的树上的动听的叫着,喝着露水,全然不知螳螂在身后,螳螂弯着身子靠近,想要捉住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身后,黄雀伸长了脖子,却不知道弹丸在它的下面。这三种小动物都只想着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及后面的灾祸。”

吴王听罢,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心想这人说的也倒有理,若我去攻打楚国,城内空虚,邻国必然会占领我国。我可不能当故事中的那只螳螂啊!于是他对年轻人说:“你说得对!”他命令士兵取消对楚国的进攻。大臣们知道后,高兴得欢呼起来,事后许多大臣夸他是个聪明勇敢的人。


第11篇:《螳螂捕蝉》续编

第二天,上早朝时吴王当即宣布:“攻打楚国一事暂缓不已。”众大臣听了大惊不已,议论纷纷。吴王扫视了一眼群臣,微笑着说:“事情是这样的——嗯,本王想问众爱卿一个问题,众爱卿可要如实回答。”司徒丞相连忙曰:“微臣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好,那本王问众爱卿,你们对本王攻打楚国一事有何看法?”话说完,殿前一片议论。“殿前一片议论,也不知有没有人和本王想的一样?”吴王暗想。

“启禀国主,老臣以为楚国一事,是一良策。请国主三思慎行。都察院的唐御史说到。启禀国主,臣等以为,攻打楚国一事确应暂缓不已。吾应以防攻为主,不应以进攻为主。”丞相与几位忠臣良将齐道。

这时,朝前议论几乎成了争吵。

“好啦。不要再吵了,不知爱卿们可否愿意陪本王一起到后花园一观?”吴王说道。臣子当然要听国主的话了。

吴王将臣子带往树下,便自己抬头张望。大臣也跟着吴王抬头。不一会儿,螳螂、蝉、黄雀,都出现了。

终于明白了吴王的意思,齐声说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第12篇:读《螳螂捕蝉》有感

每当听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时,我总会想起前不久所看到的《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故事,它使我深受感触。这本书主要写了一只螳螂正潜伏在一只蝉的身后,准备吃掉它,却没有想到自己身后还藏着一只黄雀。正当螳螂要发动攻击时,身后的黄雀一口将螳螂吞下,就这样,螳螂成了黄雀的口中之食。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是要告诫我们不要鼠目寸光,只专注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潜伏的隐患。

记得前几天,有一个和我差不多高的男孩到我奶奶开的小店买东西。他见奶奶正在看电视,就悄悄地把四根香肠和一个皮蛋放入口袋。他正沾沾自喜:这个老奶奶真笨,连偷东西都看不见!可他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全被我看在了眼里,我将这件事悄悄地告诉了奶奶,奶奶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

看来,那个男孩就是“螳螂”,他只想着“捕蝉”,却没想过防备可能会出现的“黄雀”。这件事让我对“螳螂捕蝉”有了更深的体会,教育了我们不要只专注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


第13篇:读《螳螂捕蝉》有感

最近,我们学完了《螳螂捕蝉》这一课,文中的一幕幕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难以忘怀。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可是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并下令不准任何人劝阻。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为了使吴王改变想法,在王宫花园一连转了三个早晨,最终被吴王发现,并巧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这位少年很机智勇敢。第一,他并没有像其他大臣一样,直接吐露心迹,使吴王感到没有面子。而是巧妙地运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来劝说吴王。第二,当时,吴王已经下令不准任何人阻拦,但少年还是义无反顾地支劝阻吴王,表现出了他的勇敢和爱国之心……他的这些举动,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部分人像“螳螂捕蝉”那样。他们为了使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千方百计地想加害别人,有的在街上行骗,有的乱捕野生动物,还有的甚至乱砍滥伐树木……他们只顾自己的利益,却不顾以后生活中的种种祸患。

此外,我不禁想起了我看过的《血色母爱》这篇文章。

有一对母女一起去滑雪,她们都穿着银白色的滑雪衫,老板让她们换一身红色的滑雪衫,这样即使发生了事故,救援人员也能很快发现她们,但由于出租费太贵,被她们婉言拒绝了。直是祸从天降!中途,这对母女遇上了雪崩,救援人员无法找到她们,也许是伟大的母爱激发了母亲的智慧,为了保住女儿,也不惜割破了动脉,让血在雪地上留下了一条鲜红的痕迹,最终,女儿得救了,母亲却与世长辞。在我们感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想到这样的悲剧明明是可以避免的,当初只要她们穿上了红色的滑雪衫,那后患不就消除了吗?

读了《螳螂捕蝉》,我受益匪浅,它教育了我们不要只专注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祸。


}

原标题: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视频+解析)

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8年制作的动画短片

该片讲述了夏天,螳螂在树上捕捉蝉后被在远处的黄雀捕获的故事。

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基本故事

通过基本故事,我们可以学习认识大自然里的动植物,这是自然教育最基本的意义,认识美妙的大自然。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典故最早出自《庄子·外篇·山木》。但更重要是庄子要借故事告诉我们大道。

附原文: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

实际上视频动画里第一次螳螂暴露了自己没有捕到蝉,后来才执翳而搏之,得到了蝉。这告诉我们作为螳螂不要见得而忘形。

作为异雀不要见利而忘其真。

作为人,物固相累,二类相召,更不要为外物所累,要无为处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一次,吴王要进攻楚国。

吴王警告他的大臣们说: “有谁再敢来劝阻我进攻楚国,我就处死他。”

吴王的门客中有一个年青人,想去劝阻但又不敢。

他怀里揣着弹弓,一连三个早晨在吴工的后花园里徘徊。

一天,吴王叫住他:“露水把你的衣服湿成这个样子。

年青人回答说: “这个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吸着露水,却不知道有一只蝗螂在它身后呢!

蝗螂把身子紧紧地贴在隐蔽的地方,只想去捕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早已躲在它的身后呢!

黄雀正伸长了脖子想去啄蝗螂,却不知道在它下面正有人拿着弹弓呢!

这三只小生物,只是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全不管它们身后隐伏着祸患啊!”

吴王听了年青人的话后,恍然大悟说: “你说得好啊!”

于是,吴王就不再进攻楚国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螳螂捕蝉的故事和寓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