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拆迁的光伏电站成本(原安在另一个村)现在搬到别的村因为村里的电压器容量不够不能联网,光伏电站成本能放室外吗?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3、①收敛 ②聒聒 ③卑微 ④一丝不苟

4、A并不矛盾。5、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围绕生命主题展开即可。 6、略

8、示例:(我要做)辛勤的耕耘者,用汗水浇灌每一株幼苗。(语意连贯,句式相同即可)

9、(1)不设统一答案。例:望而却(止)步、望而生畏、目瞪口呆、狮子大开口等。(如果不是成语或俗语,只要符合主题,即可。)

(2)答题要点:某些公园景点,任意提高门票价格,仿佛门前的狮子张开血盆大口,使游客望而却步。

10、“烦人的聒聒”是抑,“宽恕”是扬,此句通过作者对待蝉的鸣叫声的态度等转变,表达了对生命价值,对“好好活着”的肯定。

11、这是作者从贝类生命虽脆弱,却留下了精致而坚硬的的贝壳这一小事中得到的生命感悟,启示我们要让自己活得精彩,要为后世留下一些值得珍惜的东西。

12、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13、不管活多久,都要好好地过活。

14、同:内容上都试图揭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写法上都运用了对比的方法,都有简洁而生动的描写。

    异:内容上《蝉》揭示了生命“要好好活着”的主题,强调了生命的价值,而《贝壳》揭示了“要活得精彩,要为后世留下有价值的东西”的主题。写法上,《蝉》主要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并借朋友之口揭示主题;《贝壳》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来揭示主题。《蝉》行文写到蝉为止,主题表达比较含蓄;《贝壳》联系了作者自己的人生,主题表达更为直接。

15、生命短暂,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应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

16、寡言少语,平凡朴实,有较高的音乐欣赏水平。(意同即可)17、饱含着屈辱、忍耐和孤独,又酝酿着愤怒和抗争

18、含义:贝多芬的音乐能让人汲取到精神的力量,使人获取悲壮美与幸福感,使平凡的人能够超出平常的自己,得到提升。作用:点明题意,揭示主旨。(意同即可)

19、A以“骤然”写动作之快,以“抓握成拳”写力量之大,以“一络白发披到额前”写激动的外表,写出了音乐老师在聆听音乐时的激动情绪。或:通过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音乐老师在聆听音乐时的激动情绪。(意同即可)

B句通过肖像描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音乐老师沉浸在音乐中的情形,突出了他对学生精神的感染。或:以景写人,以午后的阳光映衬着老人的白发,突出他不同寻常的形象;以“向导”的比喻揭示他对学生的巨大影响。(意同即可)

21、能在描述中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对音乐的感受即可。

22、(1)  ①元宵节     ②重阳节    ③春节     ④中秋节

(四个节日写对任意两个即可)

 (2)示例:中秋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句子通顺,紧扣节日特征,立意上能体观传统文化即可。)

  • 科目:中等 来源:2016届安徽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等四校高三12月考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屠呦呦一一用小草改变世界

    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正是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考大学时,屠呦呦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她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

    1 95 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当时,正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科研人员不足。但是,党的“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遂成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潮,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后来,叉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药银柴胡的生药学研究。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1959年,屠呦呦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在2年半的学习中,她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参加过临床学习。通过这次学习,屠呦呦深深感受到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一段时间的生药和炮制研究,屠呦呦体会到,中药研究还必须重视中药内含物质与药效之间的关系,而有效成分的研究又是掌握中药疗效规律的必然途径。屠呦呦和同志们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后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还原青蒿素。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发明奖。

    从1969年1月开始,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屠呦呦和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12%--40%。屠呦呦心有不甘’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有一天,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吸引了屠呦呦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这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原来里面用的是青蒿鲜汁!屠呦呦立即改用沸100%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从12%提高到100%。那一幕,屠呦呦记忆犹新:“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青蒿素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发明成果,而且是从中医药里集成发掘的,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我们倍感自豪。”

    屠呦呦并未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索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屠呦呦虽身患结核等慢性疾病,但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她都积极主动地完成。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原所长姜廷良研究员说,在做青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发现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当时的科研条件简陋环境差,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时时发出刺鼻的气味……后来,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疟疾是与结核病、艾滋病并称的全球最严重传染病之一,以致死率高著称。世卫组织统计,2008年,全球有2.47亿人感染了疟疾,其中100余万人死亡,大多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洲约每30秒就有一个幼儿因疟疾而死亡,而传统的抗疟药物奎宁因疟原虫的抗药性早已失效。

    “中国神药”给世界抗疟疾事业带来了曙光。世卫组织声明,坦桑尼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近年来疟疾死亡率显著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泛分发青蒿素复方药物。仅在赞比亚,由于综合运用杀蚊措施和青蒿素类药物疗法,2008年疟疾致死病例比2000年下降了66%。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一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2015年12月11日凌晨零点12分,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证书。

    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中国之蒿由此走向世界。

    (节选自《好搜百科》有删改)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贺信中说:“您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我相信,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来源 《人民网>)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屠呦呦是第一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体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她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屠呦呦的发明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来源((好援百科》)

    “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屠呦呦说,“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屠呦呦强调,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继承、创新、发扬,它的精华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能为世界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中国人的成果被国际认可,关键是真正解决了问题,挽救了许多生命。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来源《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屠呦呦自幼取铭“呦呦”,寄托着父亲对她从事中医研究的殷切期望。她通过不懈努力,用一棵小草改变了世界,终于在中药学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B.屠呦呦小时候就对中药的特殊疗效感兴趣,大学时如愿考上喜欢的生药学专业,对其中的本草学专业等兴趣极浓。因为她认为这些专业最接近中医药领域。

    C.大学毕业后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后来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提高了认识。带领课题组不懈努力,带病工作,亲身试验药效,终于发明研制出抗疟“神药”青蒿素。

    D.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后说“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可见她具有宽广胸怀、高尚医德。

    E.青蒿素的研发是一次创举,屠呦呦是发现、证实者,实至名归。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可见其疗效显著。青蒿素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医影响力。

    (2)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3)作为真实感人的他传,本文写法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

    (4)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不仅使国人敬重,而且得到国际的认可,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 科目:困难 来源:2016届安徽马鞍山二中等四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有人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正是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

    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的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考大学时,屠呦呦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她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当时,正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但是,党的“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遂成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潮,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后来,又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药银柴胡的生药学研究。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1959年,屠呦呦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在2年半的学习中,她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参加过临床学习.通过这次学习,屠呦呦深深感受到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一段时间的生药和炮制研究,屠呦呦体会到,中药研究还必须重视中药内含物质与药效之间的关系,而有效成分的研究又是掌握中药疗效规律的必然途径。屠呦呦和同志们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后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还原青蒿素。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发明奖。

    从1969年1月开始,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单品、2000多张卡片,屠呦呦和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中有12%-14%。屠呦呦心有不甘,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有一天,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吸引了屠呦呦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这和中药的常用煎法不同?原来里面用的是青蒿原汁!

    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青蒿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从12%到100%。那一幕,屠呦呦记忆犹新:“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青蒿素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发明成果,而且是从中医药里集成发掘的,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我们倍感自豪。”

    屠呦呦并未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的特点,他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十者10倍的“升级版”。

    屠呦呦虽身患结核的慢性疾病,但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他都积极主动的完成。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原所长姜廷良研究员说在做青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发现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当时的科研条件简陋环境差,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时时发出刺鼻的气味……后来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

    疟疾是与结核病、艾滋病并称的全球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以致死率高著称。世卫组织统计,2008年全球有2.47亿人感染了疟疾,其中100余万人死亡,大多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洲约每30秒就有一个幼儿因疟疾而死亡。而传统的抗疟药物奎宁因原虫的抗药性早已失效。

    “中国神药”给世界抗疟疾事业带来了曙光。世卫组织声明,坦桑尼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近年来疟疾死亡率显著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泛分发青蒿素复方药物。仅在赞比亚,由于综合运用杀蚊措施和。青蒿素类药物疗法,2008年疟疾致死病例比2000年下降了66%。

    2015年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5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205年12月11日凌晨零点12分,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证书。

    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中国之蒿由此走向世界。

    (节选《自好搜百科》有删改。)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贺信中说:“您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我相信,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屠呦呦是第一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他的研究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它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1+1大于二的效果,屠呦呦的发明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

    “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屠呦呦说,“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屠呦呦强调,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继承、创新、发扬,它的精华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能为世界医学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中国人的成果被国际认可,关键是真正解决了问题,挽救了许多生命。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屠呦呦自幼取名“呦呦”,寄托着父亲对他从事中医药研究的殷切期望。她通过不懈努力。用一颗小草改变了世界,终于在中药学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B.屠呦呦,小时候就对中药的特殊疗效感兴趣,大学时如愿考上喜欢的生药学专业,对其中的本草学专业的兴趣极浓。因为他认为这些专业最接近中医药领域。

    C.大学毕业后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后来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提高了认识。带领课题组不懈努力,带病工作,亲身试验药效,终于发明研制出抗疟“神药”青蒿素。

    D.屠呦呦发现青蒿后说:“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可见他具有宽广胸怀高尚医德。

    E.青蒿素的研发是一次创举,屠呦呦是发现、证实者,实至名归。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可见其疗效显著。青蒿素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医影响力。

    2.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3.作为真实感人的他传,本文写法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

    4.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不仅使国人敬重,而且得到国际的认可,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 科目:简单 来源:学年吉林松原油田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有人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正是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

    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的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考大学时,屠呦呦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她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当时,正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但是,党的“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遂成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潮,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后来,又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药银柴胡的生药学研究。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1959年,屠呦呦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在2年半的学习中,她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参加过临床学习。通过这次学习,屠呦呦深深感受到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一段时间的生药和炮制研究,屠呦呦体会到,中药研究还必须重视中药内含物质与药效之间的关系,而有效成分的研究又是掌握中药疗效规律的必然途径。屠呦呦和同志们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后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还原青蒿素。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发明奖。

    从1969年1月开始,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单品、2000多张卡片,屠呦呦和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中有12%-14%。屠呦呦心有不甘,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有一天,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吸引了屠呦呦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这和中药的常用煎法不同?原来里面用的是青蒿原汁!

    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青蒿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从12%到100%。那一幕,屠呦呦记忆犹新:“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青蒿素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发明成果,而且是从中医药里集成发掘的,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我们倍感自豪。”

    屠呦呦并未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的特点,他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十者10倍的“升级版”。

    屠呦呦虽身患结核的慢性疾病,但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他都积极主动的完成。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原所长姜廷良研究员说在做青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发现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当时的科研条件简陋环境差,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时时发出刺鼻的气味……后来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

    疟疾是与结核病、艾滋病并称的全球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以致死率高著称。世卫组织统计,2008年全球有2.47亿人感染了疟疾,其中100余万人死亡,大多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洲约每30秒就有一个幼儿因疟疾而死亡。而传统的抗疟药物奎宁因原虫的抗药性早已失效。

    “中国神药”给世界抗疟疾事业带来了曙光。世卫组织声明,坦桑尼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近年来疟疾死亡率显著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泛分发青蒿素复方药物。仅在赞比亚,由于综合运用杀蚊措施和青蒿素类药物疗法,2008年疟疾致死病例比2000年下降了66%。

    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2015年12月11日凌晨零点12分,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证书。

    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中国之蒿由此走向世界。 (节选自《好搜百科》有删改。)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贺信中说:“您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我相信,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来源《人民网》)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屠呦呦是第一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他的研究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它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1+1大于二的效果,屠呦呦的发明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 (来源《好搜百科》)

    “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屠呦呦说,“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屠呦呦强调,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继承、创新、发扬,它的精华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能为世界医学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中国人的成果被国际认可,关键是真正解决了问题,挽救了许多生命。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来源《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屠呦呦自有取名“呦呦”,寄托着父亲对她从事中医药研究的殷切期望。她通过不懈努力。用一颗小草改变了世界,终于在中药学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B.屠呦呦,小时候就对中药的特殊疗效感兴趣,大学时如愿考上喜欢的生药学专业,对其中的本草学专业的兴趣极浓。因为她认为这些专业最接近中医药领域。

    C.大学毕业后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后来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提高了认识。带领课题组不懈努力,带病工作,亲身试验药效,终于发明研制出抗疟“神药”青蒿素。

    D.屠呦呦发现青蒿后说:“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可见她具有宽广胸怀高尚医德。

    E.青蒿素的研发是一次创举,屠呦呦是发现、证实者,实至名归。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可见其疗效显著。青蒿素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医影响力。

    2.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3.作为真实感人的他传,本文写法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

    4.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不仅使国人敬重,而且得到国际的认可,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 科目:中等 来源:学年福建晋江平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屠呦呦一一用小草改变世界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正是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考大学时,屠呦呦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她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当时,正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科研人员不足。但是,党的“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遂成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潮,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后来,又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药银柴胡的生药学研究。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1959年,屠呦呦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在2年半的学习中,她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参加过临床学习。通过这次学习,屠呦呦深深感受到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一段时间的生药和炮制研究,屠呦呦体会到,中药研究还必须重视中药内含物质与药效之间的关系,而有效成分的研究又是掌握中药疗效规律的必然途径。屠呦呦和同志们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后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还原青蒿素。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发明奖。

    从1969年1月开始,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屠呦呦和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12%--40%。屠呦呦心有不甘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有一天,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吸引了屠呦呦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这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原来里面用的是青蒿鲜汁!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从12%提高到100%。那一幕,屠呦呦记忆犹新:“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青蒿素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发明成果,而且是从中医药里集成发掘的,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我们倍感自豪。”

    屠呦呦并未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索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屠呦呦虽身患结核等慢性疾病,但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她都积极主动地完成。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原所长姜廷良研究员说,在做青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发现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当时的科研条件简陋环境差,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时时发出刺鼻的气味……后来,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疟疾是与结核病、艾滋病并称的全球最严重传染病之一,以致死率高著称。世卫组织统计,2008年,全球有2.47亿人感染了疟疾,其中100余万人死亡,大多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洲约每30秒就有一个幼儿因疟疾而死亡,而传统的抗疟药物奎宁因疟原虫的抗药性早已失效。

    “中国神药”给世界抗疟疾事业带来了曙光。世卫组织声明,坦桑尼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近年来疟疾死亡率显著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泛分发青蒿素复方药物。仅在赞比亚,由于综合运用杀蚊措施和青蒿素类药物疗法,2008年疟疾致死病例比2000年下降了66%。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一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2015年12月11日凌晨零点12分,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证书。

    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中国之蒿由此走向世界。

    (节选自《好搜百科》有删改)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贺信中说:“您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我相信,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来源 《人民网》)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屠呦呦是第一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体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她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屠呦呦的发明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来源《好搜百科》)

    “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屠呦呦说,“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屠呦呦强调,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继承、创新、发扬,它的精华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能为世界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中国人的成果被国际认可,关键是真正解决了问题,挽救了许多生命。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来源《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屠呦呦自幼取名“呦呦”,寄托着父亲对她从事中医研究的殷切期望。她通过不懈努力,用一棵小草改变了世界,终于在中药学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B.屠呦呦小时候就对中药的特殊疗效感兴趣,大学时如愿考上喜欢的生药学专业,对其中的本草学专业等兴趣极浓。因为她认为这些专业最接近中医药领域。

    C.大学毕业后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后来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提高了认识。带领课题组不懈努力,带病工作,亲身试验药效,终于发明研制出抗疟“神药”青蒿素。

    D.青蒿素的研发是一次创举,屠呦呦是发现、证实者,实至名归。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可见其疗效显著。青蒿素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医影响力。

    E.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后说“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可见她具有宽广胸怀、高尚医德。

    2.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3.作为真实感人的他传,本文写法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

    4.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不仅使国人敬重,而且得到国际的认可,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 科目:难题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草会改变整个女孩的一生。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篙也”,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正是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
        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考大学时,屠呦呦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她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当时,正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科研人员不足。但是,党的“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遂成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潮,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后来,又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药银柴胡的生药学研究。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1959年,屠呦呦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在2年半的学习中,她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参加过临床学习。通过这次学习,屠呦呦深深感受到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一段时间的生药和炮制研究,屠呦呦体会到,中药研究还必须重视中药内含物质与药效之间的关系,而有效成分的研究又是掌握中药疗效规律的必然途径。屠呦呦和同志们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后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药青篙素和还原青蒿素。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发明奖。
    从1969年1月开始,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屠呦呦和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12%-40%.屠呦呦心有不甘,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有一天,东晋葛洪《肘后备息方》中的几句话吸引了屠呦呦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这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原来里面用的是青蒿鲜汁!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从l2%提高到100%.那一幕,屠呦呦记忆犹新:“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青蒿素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发明成果,而且是从中医药里集成发掘的,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我们倍感自豪。”
        屠呦呦并未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屠呦呦虽身患结核等慢性疾病,但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她都积极主动地完成。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原所长姜廷良研究员说,在做青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发现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当时的科研条件简陋、环境差,盛放乙醚浸泡青篱的大缸,时时发出刺鼻的气味……后来,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
        疟疾是与结核病、艾滋病并称的全球最严重传染病之一,以致死率高著称,世卫组织统计,2008年,全球有2.47亿人感染了疟疾,其中100余万人死亡,大多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洲约每30秒就有一个幼儿因疟疾而死亡,而传统的抗疟药物奎宁因疟原虫的抗药性早已失效。
    “中国神药”给世界抗疟疾事业带来了曙光。世卫组织声明,坦桑尼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近年来疟疾死亡率显著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泛分发青蒿素复方药物。仅在赞比亚,由于综合运用杀蚊措施和青蒿素类药物疗法,2008年疟疾致死病例比2000年下降了66%.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     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就。
        2015年12月11日凌晨零点12分,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证书。
        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中国之蒿由此走向世界。
    (节选自《好搜百科》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C
    A.青蒿素的研发是一次创举,屠呦呦是发现、证实者,实至名归。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可见其疗效显著。青蒿素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医影响力。
    B.父亲给屠呦呦取名“呦呦”,寄予了他对女儿从事中医研究的殷切期望。呦呦也没有辜负父亲,通过不懈努力,用一棵小草改变了世界,终于在中医学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C.大学毕业后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后来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提高了认识。带领课题组不懈努力,带病工作,亲身试验药效,终于发明研制出抗疟“神药”青蒿素。
    D.屠呦呦从小就对中药的特殊疗效感兴趣,大学时如愿考上喜欢的生药学专业,对其中的木草学专业等兴趣极浓。因为她认为这些专业最接近中医药领域。
    E.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后说“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可见她具有宽广胸怀、高尚医德。
    (2)用“小草改变世界”的过程是漫长的,屠呦呦是怎样经历这个过程的?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3)作为真实感人的他传,本文写法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
    (4)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不仅受国人敬重,而且得到国际的认可,她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 科目:难题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草会改变整个女孩的一生。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篙也”,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正是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
        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考大学时,屠呦呦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她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当时,正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科研人员不足。但是,党的“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遂成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潮,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后来,又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药银柴胡的生药学研究。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1959年,屠呦呦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在2年半的学习中,她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参加过临床学习。通过这次学习,屠呦呦深深感受到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一段时间的生药和炮制研究,屠呦呦体会到,中药研究还必须重视中药内含物质与药效之间的关系,而有效成分的研究又是掌握中药疗效规律的必然途径。屠呦呦和同志们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后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药青篙素和还原青蒿素。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发明奖。
    从1969年1月开始,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屠呦呦和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12%-40%.屠呦呦心有不甘,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有一天,东晋葛洪《肘后备息方》中的几句话吸引了屠呦呦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这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原来里面用的是青蒿鲜汁!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从l2%提高到100%.那一幕,屠呦呦记忆犹新:“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青蒿素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发明成果,而且是从中医药里集成发掘的,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我们倍感自豪。”
        屠呦呦并未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屠呦呦虽身患结核等慢性疾病,但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她都积极主动地完成。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原所长姜廷良研究员说,在做青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发现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当时的科研条件简陋、环境差,盛放乙醚浸泡青篱的大缸,时时发出刺鼻的气味……后来,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
        疟疾是与结核病、艾滋病并称的全球最严重传染病之一,以致死率高著称,世卫组织统计,2008年,全球有2.47亿人感染了疟疾,其中100余万人死亡,大多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洲约每30秒就有一个幼儿因疟疾而死亡,而传统的抗疟药物奎宁因疟原虫的抗药性早已失效。
    “中国神药”给世界抗疟疾事业带来了曙光。世卫组织声明,坦桑尼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近年来疟疾死亡率显著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泛分发青蒿素复方药物。仅在赞比亚,由于综合运用杀蚊措施和青蒿素类药物疗法,2008年疟疾致死病例比2000年下降了66%.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     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就。
        2015年12月11日凌晨零点12分,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证书。
        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中国之蒿由此走向世界。
    (节选自《好搜百科》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C
    A.青蒿素的研发是一次创举,屠呦呦是发现、证实者,实至名归。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可见其疗效显著。青蒿素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医影响力。
    B.父亲给屠呦呦取名“呦呦”,寄予了他对女儿从事中医研究的殷切期望。呦呦也没有辜负父亲,通过不懈努力,用一棵小草改变了世界,终于在中医学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C.大学毕业后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后来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提高了认识。带领课题组不懈努力,带病工作,亲身试验药效,终于发明研制出抗疟“神药”青蒿素。
    D.屠呦呦从小就对中药的特殊疗效感兴趣,大学时如愿考上喜欢的生药学专业,对其中的木草学专业等兴趣极浓。因为她认为这些专业最接近中医药领域。
    E.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后说“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可见她具有宽广胸怀、高尚医德。
    (2)用“小草改变世界”的过程是漫长的,屠呦呦是怎样经历这个过程的?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3)作为真实感人的他传,本文写法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
    (4)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不仅受国人敬重,而且得到国际的认可,她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 科目:中档 来源:江苏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戴维的心愿》,完成下面问题。

      5月12日晚,戴维像往常那样打开他每日必看的电视台中文节目,不想,一片触目惊心的废墟撞入眼帘……当得知是中国四川发生大地震时,心顿时一沉:汶川?都江堰?他想起华裔同学张曾借给他看的那本《天府之国》画册,汶川卧龙的大熊猫基地、都江堰的二王庙,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只要你像你陆伯伯那样,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明年假期就带你去那儿旅游!”见他无限向往那物华天宝之地,曾在中国成都工作过两年的爸爸便慷慨允诺。为了这个允诺,戴维利用周末去中文学校学习,一有机会,便收看电视台的汉语普通话节目。 
      “校舍垮塌,与我同龄的灾区孩子上哪儿去念书?”心系魂绕,第二天早上起来,戴维向爸爸和妈妈郑重宣布,“我要给灾区捐款!”他当即把自己的猪猪储钱罐抱来,这是他平时干家务活获得的“奖励”。倒出来一看,他傻眼了,只有29澳元,原来前几天学校组织到皇家植物园游览,他在唐人街买中文书籍时用了130澳元。爸爸在公司里要捐款,妈妈在社区里也要捐款,他得自己想办法“找”钱,用他在中文学校刚学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自力更生”。帮邻居剪草挣钱?个头矮小的他还提不动割草机;给姑姑带小妹妹?姑姑全家已到苏格兰探亲去了;去麦当劳或肯德基打工?店主若知道他只有12岁,肯定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就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他突然想起去年女王节时老师布置的一道家庭作业,即为学校基本建设的“缺口”向左邻右舍募捐。“对,募捐,我要为中国四川灾区募捐!”他把募捐的事告诉老师,得到老师的赞许:“爱心无国界……”说干就干,下午放学回家,戴维便自己动手做了一个简易的募捐箱,上书“请你为中国四川地震灾区献上一份爱心”,并用彩色蜡笔在下面画了一颗红色的心。“漂亮,宝贝!你的募捐箱做得漂亮,你的行为更漂亮!”妈妈向他竖起大拇指。
      对门的邻居是个退役军官,曾在香港工作,并在中国的国防大学讲过学,戴维把他列为“首要目标”。他敲响邻居的门,“你能为中国四川地震灾区献上一份爱心吗?”老先生无疑已从滚动播出的新闻里得知了中国的灾情,还没等戴维把募捐的“理由”说完,便爽快地掏出30澳元:“在地震灾难面前,没有外国人……” 
      首战告捷,戴维的信心大增,尽管这时天空已下起濛濛细雨,但他还是冒雨向“第二目标”隔壁邻居卡罗琳太太家前进。卡罗琳的女儿在中国西安工作,自己为中国地震灾区去向她“化缘”,想必不会遭到拒绝。果不其然,当卡罗琳看到戴维举起的募捐箱,便一迭声地说:“我捐,我捐!昨天晚上伊丽莎白打电话回来说,她所在的西安也有震感。”当即摸出50澳元。“你等等,我去去就来。”说着,便坐着轮椅开动家用电梯上了二楼卧室,下楼时,手上拿着一把新雨伞:“外面在下雨,你把这把雨伞带上……孩子,你的爱心上天知道,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祈祷吧!”
      夕阳下山时,戴维已募得500多澳元。晚上清点捐款时,一个大胆的想法跳入戴维的脑海——到超市去募捐,肯定能得到更多的爱心捐助。当晚,他在爸爸的帮助下,做了一个简易的展板,贴上从网上下载的有关图片,以说明中国地震灾情。
      第二天放学,戴维拿着他的募捐箱和展板来到社区购物中心。经他说明,购物中心的工作人员特许他在这里募捐,并提供了一个“黄金位置”让他搁放展板:“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灾难无情人有情!”购物中心的工作人员首先捐了款。到傍晚,他已募得700多澳元。与中文学校的老师电话联系之后,他和妈妈当晚就把募捐得来的1200多澳元(约合8000元人民币)悉数送到中文学校的募捐工作室。       

  • 科目:难题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4.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莫言:我与马尔克斯“搏斗”多年模仿他没出息
        在麦家西溪湿地的工作室,在冬日的暖阳里,一南一北两个作家,泡上了两杯绿茶。
        “在高密东北乡,车开着开着,会有一只黄鼠狼跳跃着穿过公路。在中国的传统故事里,黄鼠狼是神怪的化身。马尔克斯说,他写的不是魔幻,而是拉丁美洲的现实。故乡留给我的印象,也是我小说的魂魄。”在杭州西溪的莫言如是说。
        今天,也就是马尔克斯去世的第三天,“我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作家几乎是集体阅读《百年孤独》的情景。我不能说马尔克斯是当代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但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世界上的确没有一本书像《百年孤独》那样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这是59岁的诺奖得主莫言对87岁的诺奖得主马尔克斯的目送。
    1984年秋,莫言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恩师著名作家徐怀中的启发指导下,写出了《秋水》、《枯河》、《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一批中短篇小说。在《秋水》这篇小说里,第一次出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字眼,从此,“就如同一个四处游荡的农民有了一片土地,我这样一个文学的流浪汉,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场所。”
        “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莫言说。
        那一次,在杭州的莫言全面剖析了自己的文学风格,他说当年并非要写西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翻版,而是想写出有自己特色、中国特色的小说,即“梦幻的现实主义”。
        “后来我读到他的书之后, 还是爱不释手, 有一种强烈的共鸣感,读起来好像是马尔克斯在讲述我的故事一样。”
    2.为见他,两周读完《百年孤独》    2012年10月,莫言在瑞典摘得诺奖桂冠,本报记者也在莫言身边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辞中说他的作品是“梦幻的现实主义”,莫言认为这是比较合适的说法,如果仅是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的结合,就没有原创性。
    莫言说,《百年孤独》他很早就读过,但没有读完。“他的书改变了我的文学观念。”莫言在瑞典跟本报记者回忆,2008年他要去日本参加一个活动,他们说马尔克斯也要参加。他想,要见崇拜已久的大师,就应该读完他的《百年孤独》.用两个星期读了一遍。读完感觉18章之后写得勉强,甚至有点草率。感觉作家写到这里,气不足,有点强弩之末。他就说,即便是马尔克斯这样的大师的巅峰之作也是不完美的,也是可以挑出不足的。当然这只是作为读者的莫言的个人看法。后来由于个人原因,他没去参加这次会议,马尔克斯也因身体原因没有出席。说到这次未遂的见面,莫言道:“很遗憾没有见到。其实,作家之间互相读作品,就是最好的见面。”
        莫言说, 1984年前后,“中国文坛出现了许多马尔克斯的模仿者,我想这样的模仿没有出息,我要‘避开这两座灼热的高炉’。”“福克纳也是马尔克斯的精神导师,马尔克斯学了福克纳,建起了自己的故乡,但支撑他的宫殿的支柱是孤独。我们不可能另外去发现一种别的方法,唯一可做的是--学习马尔克斯--发现自己的精神支柱。”
    3.用20年,离开他又靠近他     对此,莫言并不否认马尔克斯对自己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这一代作家。我在1984年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心情就像当年马尔克斯在巴黎读到了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样: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
        但是莫言强调,事实上,他与马尔克斯和福克纳“搏斗”多年,“我想这几十年来我就一直在千方百计地逃离他们。”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B
    A.从本文可知,在莫言的文学创作中,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对他产生的影响不大。
    B.莫言并非要写西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翻版,而是想写出有自己特色、中国特色的小说,即“梦幻的现实主义”。
    C.莫言认为作家之间互相读作品,就是最好的见面,作家之间见面没有意义。
    D.《百年孤独》18章之后写得勉强,甚至有点草率,它是不完美的,也是可以挑出不足的。
    (2)本文用三个小标题概述全文主要内容,运用小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概括。
    (3)马尔克斯对莫言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莫言又是怎样对待这种影响的?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新课标2007年中考模拟综合测试卷(一)附答案

    说明:1、本卷分第I部分(选择题)和第II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3、第II部分(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1.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

    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变

    4.小明在学习家庭电路时,安装了两盏白炽灯和两个插座,如图1所示。如果两插座中均连入家用电器,且将电路中的开关全部闭合,那么各用电器工作的情况是

    A.甲、乙、丙、丁都正常工作

    B.只有甲、乙、丁正常工作

    5.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 6.如图2所示是电机示意图,对于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绘出的是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此时导线切割磁感线,线圈中产生电流

    B.图中绘出的是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此时导线不切割磁感线,线圈中没有电流

    C.图中绘出的是直流电动机的示意图,线圈正转到平衡位置

    D.图中绘出的是直流电动机的示意图,线圈受到磁场的作用力而转动

    7.关于声学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1. 控制噪声的措施有: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2.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同来判断的
    3. 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海的深度
    4. 回声是声音的一种反射现象

    8.下列现象中,发生能量转化的是

    9.潜水艇在水中可以自由地上浮和下沉,是靠潜水艇内水舱的充水和排水来实现。潜水艇在水中能够浮沉,你认为它主要是靠改变

    10.像的成因有三个:直线传播成像、反射成像和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1.关于力,有以下说法: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④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12.如图3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关于安培表的示数,伏特表的示数,小灯泡的亮度(设灯泡电阻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 安培表的示数变大,伏特表的示数变小,小灯泡的亮度变暗
    2. 安培表的示数变小,伏特表的示数变小,小灯泡的亮度变暗
    3. 安培表的示数变小,伏特表的示数变大,小灯泡的亮度变亮
    4. 安培表的示数变大,伏特表的示数变大,小灯泡的亮度变亮

    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把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小红在厨房里帮妈妈煮鸡粥,妈妈说,待粥锅里的水烧开后,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微微沸腾,就能将鸡粥煮好。小红发现,在此过程包含很多热学知识。请你就此场景说出两个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

    示例:粥(液体)沸腾时有水汽化成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

    15.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直接给水加热,它安全、环保,且节省能源。一热水器的水箱内装满50kg的水,在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水温从20℃升高到60℃,则水吸收的太阳能是         

    16.有一种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明显改变,用这种材料制作的电阻称为热敏电阻。图5是某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小明同学用该热敏电阻和电压表设计了一只测量范围为0~100℃的水温表,图6是这个水温表的原理图,图中的电压表量程为0~3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lOOΩ。当水温达到100℃时,要求电压表的示数达到最大值。小明根据图象知道,该热敏电阻在100℃时的电阻值是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7.请画出图7中动力F1的力臂。

    18.电视机的遥控器通过发射一种不可见光——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有时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按一下按钮,利用光的反射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请在图8中画出红外线经过墙壁反射的光路。

    19.小明连接好了一个电路,如图9所示。但是小红认为此电路有缺点,因为没法只让灯L2亮,而灯L1不亮。小红想将此电路改为由S1、S2分别控制灯L1、L2的并联电路,应该如何改?请你帮她想个解决的办法,要求改动的导线不超过两条。请在图上改动,先在需改动的导线上画“×”,然后再画出改动后的导线,并在方框内画出改后的电路图。

    四、计算题(第20题7分,第21题8分,共15分)

    20.已知桑塔拉2000轿车的质量是1.6t,它以54 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2min,轿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1倍,求轿车在这段时间内:

    1. 发动机的功率(g取10N/kg)。

    21.电阻R1的阻值为10Ω,当电阻R1与R2以某种方式连接后接在电源两端时,R1两端的电压为9V;当两电阻以另一种方式连接在同一电源两端时,R1两端的电压为3V。

    (1)请你在图10中虚线框内画出电阻R1与R2的两种连接电路;

    (2)求电阻R2的阻值;

    (3)求出电阻R1在两种连接方式中的较大功率。

    22.如图11是司机在驾驶汽车时的照片。

    (1)汽车方向盘表面为什么做得比较粗糙?请简单解释。

    (2)根据照片,请再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简单解释。

    六、实验与探究题(第23题7分,第24题6分,第25题6分,共19分)

    23.(1)(5分)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①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12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cm3

    ②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5.6g,则矿石的密度是______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该        

    (2)(2分)图13是某种物质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请你将错误之处圈出来,并在其下方改正。

    1. 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
    2. 在第20min时,物质是固体状态。

    24.在学习欧姆定律之后,老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测未知电阻Rx的电路,其中小明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14所示。R0为已知阻值的电阻,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读数为I;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读数为I1

    1. 小红设计了一种不同于小明同学设计的测量电路,如图15所示。请你将图16中的器材按图15电路连接起来(用笔连线表示导线),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最右端时,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3)比较两个电路图,请你说一说小红设计的电路的优点。

    25.(1)(4分)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利用图17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红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②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

    (2)(2分)物体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

    流体阻力.这种阻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小明同学在仔细观察如图18所示的应用实例后,对影响流体阻力的因素提出一种猜想:流体阻力可能与运动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①用弹簧测力计拉一艘底面光滑的船模型在水中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②用弹簧测力计拉另一艘底面粗糙的船模型在水中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③通过比较F1与 F2的大小,就能得出物体受到流体阻力是否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请你对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只需写出一条评估意见):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

      牛顿1643年1月4日(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诞生于英格兰东部小镇乌尔斯索普一个自耕农家庭。出生前八九个月父死于肺炎。自小瘦弱,孤僻而倔强。3岁时母亲改嫁,由外祖母抚养。11岁时继父去世,母亲又带3个弟妹回家务农。在不幸的家庭生活中,牛顿小学时成绩较差,“除设计机械外没显出才华”。

      牛顿自小热爱自然,喜欢动脑动手。8岁时积攒零钱买了锤、锯来做手工,他特别喜欢刻制日晷,利用圆盘上小棍的投影显示时刻。传说他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都有他刻划的日晷,他还做了一个日晷放在村中央,被人称为“牛顿钟”,一直用到牛顿死后好几年。他还做过带踏板的自行车;用小木桶做过滴漏水钟;放过自做的带小灯笼的风筝(人们以为是彗星出现);用小老鼠当动力做了一架磨坊的模型,等等。他观察自然最生动的例子是15岁时做的第一次实验:为了计算风力和风速,他选择狂风时做顺风跳跃和逆风跳跃,再量出两次跳跃的距离差。牛顿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寄住在格兰瑟姆镇克拉克药店,这里更培养了他的科学实验习惯,因为当时的药店就是一所化学实验室。牛顿在自己的笔记中,将自然现象分类整理,包括颜色调配、时钟、天文、几何问题等等。这些灵活的学习方法,都为他后来的创造打下了良好基础。

      牛顿曾因家贫停学务农,在这段时间里,他利用一切时间自学。放羊、购物、农闲时,他都手不释卷,甚至羊吃了别人庄稼,他也不知道。他舅父是一个神父,有一次发现牛顿看的是数学,便支持他继续上学。1661年6月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作为领取补助金的“减费生”,他必须担负侍候某些富家子弟的任务。三一学院的巴罗(Isaac Barrow,1630~1677)教授是当时改革教育方式主持自然科学新讲座(卢卡斯讲座)的第一任教授,被称为“欧洲最优秀的学者”,对牛顿特别垂青,引导他读了许多前人的优秀著作。1664年牛顿经考试被选为巴罗的助手,1665年大学毕业。 

      在1665~1666年,伦敦流行鼠疫的两年间,牛顿回到家乡。这两年牛顿才华横溢,作出了多项发明。1667年重返剑桥大学,1668年7月获硕士学位。1669年巴罗推荐26岁的牛顿继任卢卡斯讲座教授,1672年成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成为皇家学会终身会长。1699年就任造币局局长,1701年他辞去剑桥大学工作,因改革币制有功,1705年被封为爵士。1727年牛顿逝世于肯辛顿,遗体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

      牛顿的伟大成就与他的刻苦和勤奋是分不开的。他的助手H.牛顿说过,“他很少在两、三点前睡觉,有时一直工作到五、六点。春天和秋天经常五、六个星期住在实验室,直到完成实验。”他有一种长期坚持不懈集中精力透彻解决某一问题的习惯。他回答人们关于他洞察事物有何诀窍时说:“不断地沉思”。这正是他的主要特点。对此有许多故事流传:他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

      牛顿的成就,恩格斯在《英国状况十八世纪》中概括得最为完整:“牛顿由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牛顿在建立万有引力定律及经典力学方面的成就详见本手册相关条目),这里着重从数学、光学、哲学(方法论)等方面的成就作一些介绍。 

      (1)牛顿的数学成就

      17世纪以来,原有的几何和代数已难以解决当时生产和自然科学所提出的许多新问题,例如:如何求出物体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如何求曲线的切线及曲线长度(行星路程)、矢径扫过的面积、极大极小值(如近日点、远日点、最大射程等)、体积、重心、引力等等;尽管牛顿以前已有对数、解析几何、无穷级数等成就,但还不能圆满或普遍地解决这些问题。当时笛卡儿的《几何学》和瓦里斯的《无穷算术》对牛顿的影响最大。牛顿将古希腊以来求解无穷小问题的种种特殊方法统一为两类算法:正流数术(微分)和反流数术(积分),反映在1669年的《运用无限多项方程》、1671年的《流数术与无穷级数》、1676年的《曲线求积术》三篇论文和《原理》一书中,以及被保存下来的1666年10月他写的在朋友们中间传阅的一篇手稿《论流数》中。所谓“流量”就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自变量如x、y、s、u等,“流数”就是流量的改变速度即变化率,写作等。他说的“差率”“变率”就是微分。与此同时,他还在1676年首次公布了他发明的二项式展开定理。牛顿利甩它还发现了其他无穷级数,并用来计算面积、积分、解方程等等。1684年莱布尼兹从对曲线的切线研究中引入了和拉长的S作为微积分符号,从此牛顿创立的微积分学在大陆各国迅速推广。

      微积分的出现,成了数学发展中除几何与代数以外的另一重要分支──数学分析(牛顿称之为“借助于无限多项方程的分析”),并进一步进进发展为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变分法等等,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例如瑞士J.伯努利曾征求最速降落曲线的解答,这是变分法的最初始问题,半年内全欧数学家无人能解答。1697年,一天牛顿偶然听说此事,当天晚上一举解出,并匿名刊登在《哲学学报》上。伯努利惊异地说:“从这锋利的爪中我认出了雄狮”。 

      (2)牛顿在光学上的成就

      牛顿的《光学》是他的另一本科学经典著作(1704年)。该书用标副标题是“关于光的反射、折射、拐折和颜色的论文”,集中反映了他的光学成就。

      第一篇是几何光学和颜色理论(棱镜光谱实验)。从1663年起,他开始磨制透镜和自制望远镜。在他送交皇家学会的信中报告说:“我在1666年初做了一个三角形的玻璃棱镜,以便试验那著名的颜色现象。为此,我弄暗我的房间……”接着详细叙述了他开小孔、引阳光进行的棱镜色散实验。关于光的颜色理论从亚里士多德到笛卡儿都认为白光纯洁均匀,乃是光的本色。“色光乃是白光的变种。牛顿细致地注意到阳光不是像过去人们所说的五色而是在红、黄、绿、蓝、紫色之间还有橙、靛青等中间色共七色。奇怪的还有棱镜分光后形成的不是圆形而是长条椭圆形,接着他又试验“玻璃的不同厚度部分”、“不同大小的窗孔”、“将棱镜放在外边”再通过孔、“玻璃的不平或偶然不规则”等的影响;用两个棱镜正倒放置以“消除第一棱镜的效应”;取“来自太阳不同部分的光线,看其不同的入射方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计算各色光线的折射率”,“观察光线经棱镜后会不会沿曲线运动”;最后才做了“判决性试验”:在棱镜所形成的彩色带中通过屏幕上的小孔取出单色光,再投射到第二棱镜后,得出核色光的折射率(当时叫“折射程度”),这样就得出“白光本身是由折射程度不同的各种彩色光所组成的非匀匀的混合体”。这个惊人的结论推翻了前人的学说,是牛顿细致观察和多项反复实验与思考的结果。

      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牛顿还肯定:不管是伽利略望远镜(凹、凸)还是开普勒望远镜(两个凸透镜),其结构本身都无法避免物镜色散引起起的色差。他发现经过仔细研磨后的金属反射镜面作为物镜可放大30~40倍。1671年他将此镜送皇家学会保存,至今的巨型天文望远镜仍用牛顿式的基本结构。牛顿磨制及抛光精密光学镜面的方法}

    • 科目:基础题 来源: 题型:选择题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7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该题后的括号内。若用答题卡答题,则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l.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   )

      2.下列物质中,属于半导体的是(   )

      3.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足球射入球门时才具有惯性

      B.赛车能很快停下来,说明赛车没有惯性

      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5.在圆筒的不同高处开三个小孔,当筒里灌满水时,各孔喷出水的情况如图1所示,这表明液体压强(   )

      6.下列关于安全用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家用电器的外壳一定要接地

      B.低压带电体和高压带电体都可以接近,但不能接触

      C.电灯的开关,应该接在火线和电灯之间

      D.接大功率用电器的插座,只在连接插座的零线上装一根保险丝

      7.下列说法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推力

      B.人推墙的力和墙受到的推力

      C.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

      D.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请把下列各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8.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卡车是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

      9.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0将重物从长4m、高1m的斜面底部匀速推上斜面顶端.已知沿斜面所用的推力是300N,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则推力做的总功是______J,推力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物体的重是______N.

      11.如图2,小明用一个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放大的像.这个透镜是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利用这种透镜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有______(只需填写一种).

      12.如图3所示,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方向,可判断通电螺线管左端为______极,电源的a端为______极,小磁针静止时的b端为______极.

      13.小明乘坐的汽车在某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下表是小明记录的汽车运行各时刻及对应公路旁路碑的里程数.

      从表中数据可知,汽车的速度是______krn/h,合______m/s(保留小数点后1位小数).在10时05分,公路旁路碑的里程数应是______km.

      14.用一个400W的电热器对某液体加热,图4所示是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设电热器提供的热量全部被液体所吸收).在5min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是______J,液体的温度升高了______℃.若该液体的质量为1kg,则液体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

      15.(1)画出图5中的入射光线.(2)画出图6中力F的力臂.

      (3)如图7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测电阻只的电路图.请根据这个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8中的元件连成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选用0~3V量程,电流表选用0~]

      A.安培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是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的运动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计算出太阳与地球间引力的大小

      D.法拉第提出了电场的观点,说明处于电场中电荷所受到的力是电场给予的

      2.如图为一种主动式光控报警器原理图,图中R1R2为光敏电阻,R3R4为定值电阻.当射向光敏电阻R1R2的任何一束光线被遮挡时,都会引起警铃发声,则图中虚线框内的电路是

      3.如图所示的交流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为U1,输入功率为P1,输出功率为P2,各交流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头向下移动时

      B.各个电表读数均变大

      4.竖直平面内光滑圆轨道外侧,一小球以某一水平速度v0A点出发沿圆轨道运动,至B点时脱离轨道,最终落在水平面上的C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B点时,小球对圆轨道的压力为零

      B.BC过程,小球做匀变速运动

      C.在A点时,小球对圆轨道压力大于其重力

      D.AB过程,小球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先增加后减小

      5.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置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劈,斜劈顶端安装光滑的定滑轮,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连接质量为m1m2的物块.m1在斜面上运动,三角形斜劈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m2向下运动,则斜劈受到水平面向左摩擦力

      B.若m1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则斜劈受到水平面向右的摩擦力

      C.若m1沿斜面向下运动,则斜劈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大于(m1+ m2+Mg

      D.若m2向上运动,则轻绳的拉力一定大于m2g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6.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有众多卫星.观察测出:木星绕太阳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1、周期为T1;木星的某一卫星绕木星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2、周期为T2.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根据题中给定条件

      B.能求出木星与卫星间的万有引力

      C.能求出太阳与木星间的万有引力

      7.如图所示,xOy坐标平面在竖直面内,x轴沿水平方向,y轴正方向竖直向上,在图示空间内有垂直于xOy平面的水平匀强磁场.一带电小球从O点由静止释放,运动轨迹如图中曲线.关于带电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小球运动至最低点A时速度最大,且沿水平方向

      C.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D.小球在A点时受到的洛伦兹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8.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为L的木板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滑块放置在木板左端,滑块与木板间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用水平的恒定拉力F作用于滑块.当滑块运动到木板右端时,木板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s,滑块速度为v1,木板速度为v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中,F做功大小为            

      B.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F越大,滑块到达右端所用时间越长

      C.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M越大,s越小

      D.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f越大,滑块与木板间产生的热量越多

      9.如图所示,两个固定的相同细环相距一定的距离,同轴放置,O1O2分别为两环的圆心,两环分别带有均匀分布的等量异种电荷.一带正电的粒子从很远处沿轴线飞来并穿过两环.则在带电粒子运动过程中

      A.在O1点粒子加速度方向向左

      B.从O1O2过程粒子电势能一直增加

      C.轴线上O1点右侧存在一点,粒子在该点动能最小

      D.轴线上O1点右侧、O2点左侧都存在场强为零的点,它们关于O1O2连线中点对称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9分)

      三、简答题:本题分必做题(第lO、11题)和选做题(第12题)两部分,共计42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0.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

      (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  ▲  (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高度,使  ▲ 

      (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测得木块的质量为M,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木块的加速度为a,则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  ▲ 

      (3)如图为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则木块加速度大小a= 

      11.为了测量某电池的电动势 E(约为3V)和内阻 r,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下:

      (1)采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流表G2的内阻,得到电流表G1的示数I1、电流表G2的示数I2如下表所示:

      根据测量数据,请在图乙坐标中描点作出I1I2图线.由图得到电流表G2的内阻等于

      (2)在现有器材的条件下,测量该电池电动势和内阻,采用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图中滑动变阻器①应该选用给定的器材中  ▲  ,电阻箱②选  ▲  (均填写器材代号).

      (3)根据图丙所示电路,请在丁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

      12.选做题(请从A、B和C三小题中选定两小题作答,并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都作答,则按A、B两小题评分.)

      A.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液体表面存在张力

      B.扩散运动就是布朗运动

      C.蔗糖受潮后会粘在一起,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它是非晶体

      D.对任何一类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自然过程进行方向的说明,都可以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2)将1ml的纯油酸加到500ml的酒精中,待均匀溶解后,用滴管取1ml油酸酒精溶液,让其自然滴出,共200滴.现在让其中一滴落到盛水的浅盘内,待油膜充分展开后,测得油膜的面积为200cm2,则估算油酸分子的大小是  ▲  m(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如图所示,一直立的汽缸用一质量为m的活塞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活塞横截面积为S,汽缸内壁光滑且缸壁是导热的,开始活塞被固定,打开固定螺栓K,活塞下落,经过足够长时间后,活塞停在B点,已知AB=h,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

      ①求活塞停在B点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②设周围环境温度保持不变,求整个过程中通过缸壁传递的热量Q(一定量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温度决定).

      A.照相机、摄影机镜头表面涂有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B.光照射遮挡物形成的影轮廓模糊,是光的衍射现象

      D.为了有效地发射电磁波,应该采用长波发射

      (2)甲、乙两人站在地面上时身高都是L0, 甲、乙分别乘坐速度为0.6c和0.8cc为光速)的飞船同向运动,如图所示.此时乙观察到甲的身高L  ▲  L0;若甲向乙挥手,动作时间为t0,乙观察到甲动作时间为t1,则t1  ▲  t0(均选填“>”、“ =”

      (3)x=0的质点在t=0时刻开始振动,产生的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1=0.14s时刻波的图象如图所示,质点A刚好开始振动.

      ①求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②求x=4m的质点在0.14s内运动的路程.

      A.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的波动特性

      B.为了解释黑体辐射规律,普朗克提出电磁辐射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C.经典物理学不能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D.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与化学、物理状态有关

      (2)是不稳定的,能自发的发生衰变.

      (3)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质子.科学研究表明其核反应过程是:α粒子轰击静止的氮核后形成了不稳定的复核,复核发生衰变放出质子,变成氧核.设α粒子质量为m1,初速度为v0,氮核质量为m2,质子质量为m0, 氧核的质量为m3,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α粒子轰击氮核形成不稳定复核的瞬间,复核的速度为多大?

      ②求此过程中释放的核能.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氢气球用细绳拴在地面上,地面上空风速水平且恒为v0,球静止时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某时刻绳突然断裂,氢气球飞走.已知氢气球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f正比于其相对空气的速度v,可以表示为f=kvk为已知的常数).则

      (1)氢气球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绳断裂瞬间,氢气球加速度为多大?

      (3)一段时间后氢气球在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与风速v0相等,求此时气球速度大小(设空气密度不发生变化,重力加速度为g).

      14.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放置一均匀导体制成的正方形线框abcd,线框质量为m,电阻为R,边长为L.有一方向竖直向下的有界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磁场区宽度大于L,左边界与ab边平行.线框在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垂直于边界线穿过磁场区.

      (1)若线框以速度v匀速穿过磁场区,求线框在离开磁场时ab两点间的电势差;

      (2)若线框从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a运动,经过t1时间ab边开始进入磁场,求cd边将要进入磁场时刻回路的电功率;

      (3)若线框以初速度v0进入磁场,且拉力的功率恒为P0.经过时间Tcd边进入磁场,此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电热为Q.后来ab边刚穿出磁场时,线框速度也为v0,求线框穿过磁场所用的时间t

      15.如图所示,有界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MN为其左边界,磁场中放置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金属圆筒,圆心OMN的距离OO1=2R,圆筒轴线与磁场平行.圆筒用导线通过一个电阻r0接地,最初金属圆筒不带电.现有范围足够大的平行电子束以速度v0从很远处沿垂直于左边界MN向右射入磁场区,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e

      (1)若电子初速度满足,则在最初圆筒上没有带电时,能够打到圆筒上的电子对应MN边界上O1两侧的范围是多大?

      (2)当圆筒上电量达到相对稳定时,测量得到通过电阻r0的电流恒为I,忽略运动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求此时金属圆筒的电势φ和电子到达圆筒时速度v(取无穷远处或大地电势为零).

      (3)在(2)的情况下,求金属圆筒的发热功率.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30克和60克的水,实验时,用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甲、乙两只烧杯中的水加热,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升高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等)


      0
      0

      0
      0

      中第一行与第二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水的质量一定时,水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或第四列、或第五列、或第六列)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水升高的温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当水升高的温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3)甲、乙两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甲同学的结论是: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与吸收的热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乙同学的结论是: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了研究水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人100克和200克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

      0
      0

      0
      0

      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

      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②某同学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降低的温度相同时,质量不同的水放出的热量不同.这个结论是

      的.(选填“正确而且完整的”“正确但不完整”、“错误的”)

      ③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结论是:

      同种物质放出的热量与质量、降低的温度乘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同种物质放出的热量与质量、降低的温度乘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  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叫做次声波。

      4、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靠 弦的振动  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弦的粗细 、 长短 、 松紧  有关。弦乐器通常有一个木制的 共鸣箱来使声音更洪亮。

      6、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是气传导和骨传导。造成耳聋的两种类型: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

      7、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  时刻、  强弱  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  声源方向  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  方位 。

      11、外科医生用超声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传递 能量  的性质。

      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中和真空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是3×108  m/s = 3 ×105 km/s。在其它介质中,,随介质而不同。

      1. 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说明了 光是沿直线传播 的。
      2. 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等于入射光线。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
      3. 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表面发生了 反射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同一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表面发射了 漫反射 。
      4. 平面镜的作用有 成像 、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特点有  物体经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成虚像、物、像相对镜面对称——正立、等大、等远。)
      5. 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 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在光谱上红光以外人眼看不见的能量的辐射是红外线,  在光谱的紫端,人眼看不见的光 是紫外线。
      6. 红外线主要作用是 热作用强 ,各种物体吸收红外线后温度 升高  ,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利用灵敏的红外探测器吸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再利用电子仪器对吸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显示被测物体的 形状 、 特征 ,这就是红外遥感。
      7. 紫外线主要作用是  化学作用强 ,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紫外线能 杀菌消毒 。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进行防伪,鉴别古画,并可用紫外线摄影。

      (1)影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光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光不能直接照射到区域所形成的跟物体相似的暗区部分称为影。它是由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

      (2)、像分为实像和虚像,像是以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具形成的与原物相似的图景。

      ⑴实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具后实际光线相交所成的像,如小孔成像,经凸透镜折射后成的倒立的像,   ⑵虚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具后,实际光线反射或折射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像,如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折射成正立的像。

      ⑶实像可在屏上呈现,虚像在屏上不呈现,但实、虚像都可用眼睛观察到。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 叫光的折射。 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叫折射角。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 靠近 法线,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 远离 法线,折射角 大于 入射角。

      2.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某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某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3.生活中由岸边向水中看,虚像比实际池底位置高,由水中向岸上看虚像比实际物体高等成因都是光的折射现象。例: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 虚 象,比鱼的实际位置高。潜水员潜入水中看到岸上的物体,比实际的物体 高 。

      4.凸透镜能使 和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  焦距  。对光有会聚作用,称会聚透镜。

      5.凹透镜能使  和主光轴平行的光线 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虚 焦点。对光有发散作用,称发散透镜。

      应广义地体会“会聚作用”,“发散作用”。

      如从凸透镜焦点射出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主光轴,折射光线并没有相交一点,但折射光线的方向与入射光线相比,相互“靠拢”,仍对光起会聚作用。

      可见判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应当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若相“靠近”,则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若相“远离”,则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1)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透镜焦点。

      (3)过透镜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主光轴。

      7.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  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性质;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成  倒立放大的实像 的性质,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放大镜利用了凸透镜成  正立放大的虚像 的性质。

      8.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物体经凸透镜成 倒立的实 像,并且物体离凸透镜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  大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  远 , 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的点是凸透镜成放大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一倍焦距  的点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9.凸透镜所成实像一定是  倒立的,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

      10.凸透镜所成虚像一定是  正立的,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1.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也能用眼睛直接看到;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能用眼睛直接看到。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焦距的二倍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焦距的二倍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的二倍,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不成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光心的光学性质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焦点的光学性质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束经透镜折射后相交(或者在反方向延长后相交)于该点。

      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已画好的直线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能在光屏上接受到烛焰的像。

      8、① 焦点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时不成像,成实像,成虚像。

      ② 二倍焦距处是像大小的分界点,时,成等大实像,时,成缩小的实像,时,成放大实像或放大虚像。

      成实像时,物、像在镜的两侧且倒立,同时像变小,像变大,物像移动方向一致。

      成虚像时,物、像在镜同侧,且正立、放大,同时,,像变大,像变小,像物移动方向也一致。

      ⑤ 成实像时,物、像距离最小值为4倍焦距(即)。

      9、不管成实像还是成虚像,像距大于物距,像是放大的,像距等于物距像与物体等大,像距小于物距像是缩小的。

      12、近视眼的产生是由于晶状体  太厚 ,它的折光能力 太强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  太长 ,而造成的。这样的眼睛应配戴 凹透镜透镜的眼镜。

      14、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物体经物镜成 倒立放大的实 像,这个像在经过目镜成 正立放大的虚 像。

      15、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 目镜 附近成 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在经过目镜成 正立放大的像。

      16、一个物体离我们越近,它对眼睛的 视角就越大。经眼睛所成的像就越大。 

      1、物体的 冷热程度叫温度。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内装液体如水银、煤油、酒精等,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4、医用温度计也叫做  体温计   ,内装液体是水银,比普通温度计多一个 缩口 ,使温度计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的温度,所以用体温计前要把升上去的液体用力 甩回到玻璃泡里再测人体温度。

      7、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正确方法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 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要待示数 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 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 要 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0、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 

      12、汽化的两种方式为:蒸发和 沸腾 

      14、蒸发是液体在 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 表面 发生的 缓慢 的  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 温度下发生的,在液体内部和表面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它要从周围物体 吸收 热量,因此蒸发具有 致冷作用。

      16、水沸腾须具备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 和 吸收热量。

      3、电源是提供 电能的;用电器是 消耗 电能的;导线是 输送 电能的。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 

      4、 容易导电的物体 叫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叫绝缘体。下列物质:棉线、塑料、食盐水、玻璃、大地、橡胶、碳棒、人体、空气、铅笔芯、钢尺,属于导体的是: 食盐水、大地、碳棒、人体、铅笔芯、钢尺。

      6、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 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 本支路 

      8、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串联电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各元件互相牵连,通则都通,断则都断,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并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2)并联电路:把元件并列地接连起来组成的电路叫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判别方法。

      这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从电路图中电源的正极出发沿电流的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如果电流只有一条通路,依次通过了所有的用电器,则该电路是串联电路,如果电流通路有多条,并且每条通路都经过不同的用电器,则该电路是并联电路。电流表相当于导线,电压表相当于开路

          节点法多用于一些不规范的电路分析过程,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此导线两端点,便可看作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

      所谓消元法就是假设电路中某一用电器不存在,看电路会发生什么变化,若取消任一个用电器,电流都形不成通路,其余用电器都不能工作,那么此电路为串联,若取消任一支路中的用电器,其余支路都能形成通路,其余用电器均能正常工作的是并联。

      9、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 的物理量。

      10、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A),,。

      11、电流用电流表来测量,电流表必须串 联在待测的电路中,使电流从 正 接线柱流入从 负  接线柱流出。被测电流不能  电流表的量程 。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接在 电源上 。

      13、并联电路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 之和 。

      14、电能表:测量用户消耗多少 电能 的仪表。

      15、总开关:家庭电路需修理时 断开 总开关

      16、保险盒:电路中 电流 过大时保险丝熔断,切断电路对线路起到 保护 作用。

      18、电灯:照明。6、进户输电线。

      19、用 测电笔 可以判断零线和火线,手指按住金属笔卡或笔尾金属体,用笔尖接触被测的导线,氖管发光是 火 线,不发光是  零 线。

      20、双线触电:人体的两个部分别接触 火 线和 零 线,造成的触电。

      21、单线触电:人体接触火线,同时人体和  大地  相连通,造成的触电。

      22、如果发生了触电事故,要立即 断开电源。

      24、漏电保护器:站在地上的人不小心接触了火线,电流经过人体流入 大地 ,漏电保护器迅速 切断电流,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1)电压的作用: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也就是说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2)单位:伏特(V),千伏(kV),毫伏(mV),微伏(V),,,。

      (3)一些电压值:1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2V,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注:某段电路中有电流必有电压,而有电压时不一定有电流。

      ① 必须把电压表和被测电路并联。

      ② 必须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 被测电压不得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2)电压表的量程和读数方法:

      实验室里使用的电压表通常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当使用0—3V量程时,每一大格表示1V,每一小格表示0.1V,当使用0—15V量程时,每一大格表示5V,每小格表示0.5V。

      (3)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异同点

      ② 都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 接线时如不能估算被测量的大小,都应先接较大量程接线柱,试触后再根据指针示数接到相应的接线柱上。

      ① 电流表必须串联在待测电路中,电压表必须并联在待测电路两端。

      ② 电流表不能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电压表能直接连在电源的两端测电源电压。

      6. 串、并联电池组电压特点

      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干电池的电压。

      7. 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

      (1)串联电路特点: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2)并联电路特点: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1)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单位:欧姆,符号,千欧()兆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① 导体的电阻和它的长度成正比,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② 导体的电阻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其电阻越小。

      ③ 导体的电阻还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注:由于导体电阻的大小跟长度、材料和横截面积有关,因此在研究电阻和其中一个因素的相互关系时,必须保持其它的因素不变,改变要研究的这一因素,研究它的变化对电阻有什么影响。因此,在常温下,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跟长度成正比;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跟横截面积成反比。

      ④ 导体的电阻和温度有关:

      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有少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工作原理:根据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2)作用:改变电阻值,以达到改变电流大小、改变部分电路电压的目的,还可起到保护电路中其他用电器的作用。

      (3)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① 要了解所使用的变阻器的阻值范围和最大允许电流,如一个变阻器标有“”字样,表示此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值是50欧,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使用时要根据需要对滑动变阻器进行选择,不能使通过的电流超过最大允许值。

      ② 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到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处。

      ③ 将变阻器连入电路时应采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的接法。

      注:判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时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情况,关键是看接入电路中那段电阻线的长度变化,如变长则电阻变大,反之则变小。

      (4)电阻箱:一种能够表示出阻值的变阻器,实验室用的旋盘式电阻箱,是通过调节四个旋盘来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值的,从旋盘上可读出阻值的大小。

      调节旋盘可得到之间的任意整数阻值,但不能像滑动变阻器那样逐渐改变电阻。

      1. 有关串、并联问题的解题步骤: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电路元件间的串、并联关系。

      (2)弄清电流表的作用,清楚测量哪段电路的电流。

      (3)根据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求出未知电流值。

      2、. 用电压表来检查电路

      用电压表来逐段测量电压是检查电路故障常用的方法,解答这类问题时应注意:由于电流表内阻较小,电流表只有串联在被测电路中才能测量电路的电流,电压表内阻很大,电压表只有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才能测量电压,在电路中,如果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而电压表有明显偏转。故障的原因就在于电压并接的哪段电路中某处一定发生了断路。

      3、 怎样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的变化

      (1)确定滑动变阻器与电路的接法

      (2)根据电流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情况,判断滑动变阻器的哪段连入了电路。

      (3)根据滑片位置的变化,判断通过电流的电阻长度的变化。

      (4)由电阻的长度变化判断接在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电阻大小的变化。

      1、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欧姆定律的内容:

      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① 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都是对于同一段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的。

      ② 注意电压、电流的因果关系,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导体中通了电流才加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所以不能说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③ 注意电流和电阻的因果关系,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即使导体中不通电流,它的电阻也不会改变,更不会因为导体中电流的增大或减小而使它的电阻发生改变。

      ④ 成“正比”和成“反比”是有前提条件的。

      (2)数学表达式:,变形公式和。

      (1)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

      (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和导线。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① 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改变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

      一、(1)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用W表示,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公式:,即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电功公式,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

      ,这两个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注:① 统一使用国际单位的主单位。

      ② 各物理量必须统一在同一段电路中。

      ③ 统一在同一做功过程中。

      (3)单位:焦耳、千瓦时。

      (4)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把电能表接在电路中,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先后两次读数数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5)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的特点:

      ①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做的总功等于各部分电功之和,各部分电功跟电阻成正比。

      ②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做的总功等于各支路电功之和。各支路电功与电阻成反比: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第十六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初赛试卷

    一、选择题  以下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

    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15分)。

        1.小亮同学从超市买来一个玻璃瓶装的铁皮盖罐头,想把瓶盖打开,可是怎么也拧不动。小亮的哥哥用螺丝刀沿瓶盖的边轻轻撬了几下,一拧就打开了。这主要是因为用螺丝刀撬瓶盖可以   

    A.增大瓶盖直径,减小瓶盖侧壁对瓶的压力

    B.减小瓶盖与瓶口的接触面积

    C.减小瓶内外气体的压力差

    D.由于撬了盖的一边,而增大了盖的另一边的压力

      A.加强铁塔的稳定性

      C.防雷电,起到避雷针的作用

      D.作为备用线,供输电线断开时应急使用

    3.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4.磁带录音机既可以录音,也可用以放音,其主要部件为运行的磁带和绕有线圈的磁头。录音时,磁带上的磁粉被由声音信号转化而来的电流产生的磁场所磁化,这样便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磁信号记录在磁带上;放音时,再把磁带上的磁信号通过磁头转化为电信号使扬声器发声。对于录音机录音、放音过程的基本原理,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录音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放音的基本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B.录音的基本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放音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

        C.录音和放音的基本原理都是电流的磁效应

        D.录音和放音的基本原理都是电磁感应

    5.王勇同学在宾馆饭店看到一种自动门,当有人靠近时,门会实现自动开闭。王勇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为此他反复做了几次试验:当他轻轻地靠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个足球滚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面底部装有滚珠的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王勇同学根据探究试验的结果,对自动门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你认为其中最合理的猜想是   

        A.自动门“听”到来者的声音时,通过声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B启动门探测到靠近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C自动门本身能发射出一种红外线信号,当此种信号被靠近的物体反射时,就会实现自动开闭

        D.靠近门的物体通过空气能产生一种压力传给自动门,实现自动开闭

    二、填空题(共15分)

        1.(3分)如图3所不,小婷乘汽车到姥姥家去度假,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小婷的感觉是:远处的村庄相对于电线杆在向_________运动;近处的小树相对于电线杆在向_______运动;电线杆周围的景物看起来好像在绕电线杆做_____时针

        2.(3分)列车上出售的食品常常放在如图4所示的小推车上,若货物均匀摆在车内,当前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这时手推车可以视为杠杆,支点是_____(写出支点位置的字母);当后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上提扶把,这时支点是______。后一种情况下,手推车可以视为______力杠杆。

        3.(3分)在海拔3000 m以上的高原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容易沸腾,这是因为高原地区_______的缘故。常年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到达该地区后,由于空气稀薄会产生缺氧反应,为了得到足够的氧气,人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这时肺的容积与在平原上相比要扩张得更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4.(3分)汽车上的机械式里程表是用安装在轮上的一组计数齿轮来实现计数的,而这些计数齿轮又通过特定的传动装置被车轮的转动所驱动。同时车轮的转动还通过特定的传动装置,传递给由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传感器,传感器再将反映车轮转动情况的电信号显示在速度表上,从而指示此时的车速。当轮胎用久了有明显的磨损后,就会使所计里程和指示的时速产生误差。若里程表记录里程为12000 km,则汽车实际行驶的里程将 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示数;若此车从北京驶往上海,以速度表上指示的时速为依据,对整个行程所估算的行驶时间将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行驶时间。

        5.(3分)2005年春节晚会上,一群聋哑青年用精美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善的启迪。

        (1)如图5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邰丽华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光是______________传播的。

        (2)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乐队却也能分辨出是何种乐器在发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所发声音的_________是不同的。

        (3)电视观众看到莲花座上的千手观音身披绚丽霞光,这些光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原色依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的。

      1.(4分)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

    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

        (1)火箭发射时,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图6)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怎样形成的?

    (2)分析“大水池”对发射台起到保护作用的道理。

      2.(4分)在高压输电线路中常可看到 如图7所示的一些绝缘子。请说明为什么悬挂高压输电线的绝缘子的表面要涂光亮的瓷釉,而且做成一节一节的?

    3.(4分)小志家买了一种点缀节日用的小彩灯,他发现当其中一个小彩灯的灯丝烧断了以后,其余的小彩灯还能继续发光。于是小志对小彩灯之间的连接关系产生了兴趣,为此他请教了科技人员,得到以下信息。

      他用的小彩灯规格是“2.5 V,0.25 A”,通过串联一定数量的小彩灯,使单个小彩灯两端所加的电压比它的额定电压稍低,每个小彩灯都能基本正常发光。

        小彩灯的构造如图8所示,在灯丝导电支架上除了有灯丝和起固定作用的小玻璃珠以外,还绕有约4圈细金属丝。灯丝电阻冷时约为2.5 Ω,热时约为15 Ω。

        细金属丝的电阻为1 Ω,正常(低压)情况下,由于支架表面有一层氧化铜的缘故,它与灯丝支架是不导通的,没有电流流过。若加上较高的电压(如220 V)时氧化层可被击穿,细金属丝与灯丝支架导通。

        根据以上介绍的资料,请你说明为什么一个小彩灯的灯丝烧毁后,其他的小彩灯还能继续发光。

        4.(4分)向阳中学广播室想借助于双刀双掷开关控制南北两教学楼的喇

    叭:开关掷向A端时南面的三只喇叭接通,掷向B端时南北六只喇叭全部接通。

    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上述要求完成图9中的电路图。

      5.(6分)长期以来,实心粘土砖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建筑材料。由于粘土砖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减少粘土砖使用率、倡导新型

    材料的要求。如图10所示的空心水泥砖就是新型建筑材料的一种。请你从节能与环保等方面分析,使用空心水泥砖比使用实心粘土砖有哪些好处。(至少写出三条)

     四、(6分)李明同学家要买一个烧水用的水壶,超市里有两种容积相同但品种

    不同的铝质水壶可供选购,一种是放在液化气灶上用的,另一种是壶内装有电热器的,如图ll所示。李明想比较哪一种水壶烧水更省钱。他首先进行了调查,得到如下资料:当地居民用电的价格是0.5元/度;瓶装液化气的价格是60元/瓶(每瓶中液化气的质量约为15 kg,液化气的热值为4.2×107J/kg),用液化气烧水的热效率约为30%,用电热水壶烧水的热效率约为90%。根据以上信息,请你通过计算分析一下用哪种水壶烧水更省钱。

        五、(8分)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学校的环保小组设计并进行了河水含沙量的研究。

      第一阶段是理论分析:分别以ρ、ρ、ρ泥水表示水、泥沙、泥沙水的密度,以x表示每立方米泥沙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称做含沙量),导出了ρ泥水与ρ、ρ、x的关系式;然后作出了泥沙水的密度ρ泥水随含沙量x变化的图象。

      第二阶段是实验验证:在一个量筒里放入一定量干燥的黄土,再倒入一定量的清水,计算出含沙量x,并测出泥沙水的密度ρ泥水;接着再多次加入清水配制成不同密度的泥沙水,进行同样的计算和测量,由此得出ρ泥水与x的多组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作出了表示泥沙水的密度与含沙量关系的ρ泥水-x图象。他们惊喜地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第三阶段是实际测量:在一次山洪冲刷地面时,他们采集了40 L的水样,称出其总质量为40.56kg。此前已经测出干燥的泥沙的密度ρ:2.4×103kg/m3,于是求出了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

        (1)请你参与环保小组第一阶段的工作,导出ρ泥水与ρ、ρ、x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作出泥沙水的密度ρ泥水随含沙量x变化图象的草图。

    (2)请你参与环保小组第三阶段的计算工作,求出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

        六、(10分)现在很流行的数码相机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直接生成数码照片,从而可以方便地进行编辑与加工,保存的时间也更长。而且数码照片还可以直接在

    电脑上显示出来,或者通过电子邮件传送出去。

        下面是一款数码相机的电池的一些资料。根据右面提供的信息以及下面对数码相机工作过程的介绍,回答相关问题:

        (1)数码相机的电源打开后,就处于待机状态,这时要消耗一定的电能;拍摄时,拍摄与处理数据所消耗的电能就更大。假设用一个充满电的电池作电源进行拍照,每5min拍一张照片,相机使用过程中的平

    均工作电流为0.2A。请估算一节充满电的电池最多可以拍摄多少张照片。

        (2)对一个电能已全部耗尽的这种电池进行完全充电,充电的效率多大?

    七、(12分)空调的“匹数”,是对空调输入功率的粗略标识。因相同匹数不同品牌空调的制冷效能有较大的差异,为便于比较,空调的效能常以“制冷量”来表示。在选择空调时,除了制冷量和制热量(对冷热空调而言)外,还要考虑“能效比”。

    空调的能效比=,它表示空调器是否高效节电。目前市场上空调器的能效比相差很大,一般在2~3之间,最高的可达到3.5左右,应尽量挑选能效比高的空调。房间所需的制冷量和制热量可按下面的公式计算:制冷量Q=S(房间面积)×140w-180 w;制热量Q=S(房间面积)×180 W-240 W(此公式适用于层高2.5 m的房间,如果层高偏大,则应适当加大功率)。

        下表是小明家准备购买的某一型号空调的使用说明书的一部分。

        请结合上面所介绍的知识和空调使用说明书,通过计算回答下面的问题:

        2小明家新购买楼房客厅的面积约为30 m2,层高为2.7 m,他想在客厅内安装上表所示的空调。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这种选择是否合理。

        3.若小明家用此空调器制冷,空调器的压缩机每天实际工作6 h,一个月仅空调一项所支付的电费约为多少?(当地的电价为0.5元/度)

        八、(12分)小军家客厅墙壁上有一个控制灯的开关和一个两孔插座装在一起的“一开两孔”的电工元件。图12是元件的面板、图13是元件壳体内部的原接线图。由于开关损坏,需要更换整个元件。小军爸爸决定自己动手完成,小军给爸爸当助手。

        小军爸爸断开家中进户线的总开关,在拆旧换新的过程中发现:拆下前没有留意元件中的A、B、D三根导线(B、C间已有一短导线在内部相连)与外面的①②③三根导线的连接关系(如图14),因为室内导线都在水泥墙内,无法观察①②③各导线与墙内导线的连接情况。

      于是他闭合家中进户线的总开关,用试电笔检测各根导线,发现:第①根导线可以使试电笔发光;第②、⑨根导线不能使试电笔发光。

      根据小军爸爸的检测,能不能判断各根导线的连接情况?

    小军经过仔细思考后认为,不能判断每根导线的连接情况,如果在情况不明时盲目连接还可能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2)你能不能利用常用的家用电器,如台灯等(均带有插头),鉴别出①②③根导线应怎样分别与A、B、D接线柱相连接?说出你的方法并简述理由。

        (3)根据你的判断,将图14中①②⑧根导线与下面的A、B、D接线柱和上面的火线、零线及灯泡连接起来。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第十六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初赛试卷

    一、选择题  以下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

    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15分)。

        1.小亮同学从超市买来一个玻璃瓶装的铁皮盖罐头,想把瓶盖打开,可是怎么也拧不动。小亮的哥哥用螺丝刀沿瓶盖的边轻轻撬了几下,一拧就打开了。这主要是因为用螺丝刀撬瓶盖可以   

    A.增大瓶盖直径,减小瓶盖侧壁对瓶的压力

    B.减小瓶盖与瓶口的接触面积

    C.减小瓶内外气体的压力差

    D.由于撬了盖的一边,而增大了盖的另一边的压力

      A.加强铁塔的稳定性

      C.防雷电,起到避雷针的作用

      D.作为备用线,供输电线断开时应急使用

    3.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4.磁带录音机既可以录音,也可用以放音,其主要部件为运行的磁带和绕有线圈的磁头。录音时,磁带上的磁粉被由声音信号转化而来的电流产生的磁场所磁化,这样便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磁信号记录在磁带上;放音时,再把磁带上的磁信号通过磁头转化为电信号使扬声器发声。对于录音机录音、放音过程的基本原理,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录音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放音的基本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B.录音的基本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放音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

        C.录音和放音的基本原理都是电流的磁效应

        D.录音和放音的基本原理都是电磁感应

    5.王勇同学在宾馆饭店看到一种自动门,当有人靠近时,门会实现自动开闭。王勇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为此他反复做了几次试验:当他轻轻地靠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个足球滚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面底部装有滚珠的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王勇同学根据探究试验的结果,对自动门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你认为其中最合理的猜想是   

        A.自动门“听”到来者的声音时,通过声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B启动门探测到靠近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C自动门本身能发射出一种红外线信号,当此种信号被靠近的物体反射时,就会实现自动开闭

        D.靠近门的物体通过空气能产生一种压力传给自动门,实现自动开闭

    二、填空题(共15分)

        1.(3分)如图3所不,小婷乘汽车到姥姥家去度假,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小婷的感觉是:远处的村庄相对于电线杆在向_________运动;近处的小树相对于电线杆在向_______运动;电线杆周围的景物看起来好像在绕电线杆做_____时针

        2.(3分)列车上出售的食品常常放在如图4所示的小推车上,若货物均匀摆在车内,当前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这时手推车可以视为杠杆,支点是_____(写出支点位置的字母);当后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上提扶把,这时支点是______。后一种情况下,手推车可以视为______力杠杆。

        3.(3分)在海拔3000 m以上的高原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容易沸腾,这是因为高原地区_______的缘故。常年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到达该地区后,由于空气稀薄会产生缺氧反应,为了得到足够的氧气,人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这时肺的容积与在平原上相比要扩张得更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4.(3分)汽车上的机械式里程表是用安装在轮上的一组计数齿轮来实现计数的,而这些计数齿轮又通过特定的传动装置被车轮的转动所驱动。同时车轮的转动还通过特定的传动装置,传递给由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传感器,传感器再将反映车轮转动情况的电信号显示在速度表上,从而指示此时的车速。当轮胎用久了有明显的磨损后,就会使所计里程和指示的时速产生误差。若里程表记录里程为12000 km,则汽车实际行驶的里程将 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示数;若此车从北京驶往上海,以速度表上指示的时速为依据,对整个行程所估算的行驶时间将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行驶时间。

        5.(3分)2005年春节晚会上,一群聋哑青年用精美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善的启迪。

        (1)如图5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邰丽华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光是______________传播的。

        (2)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乐队却也能分辨出是何种乐器在发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所发声音的_________是不同的。

        (3)电视观众看到莲花座上的千手观音身披绚丽霞光,这些光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原色依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的。

      1.(4分)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

    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

        (1)火箭发射时,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图6)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怎样形成的?

    (2)分析“大水池”对发射台起到保护作用的道理。

      2.(4分)在高压输电线路中常可看到 如图7所示的一些绝缘子。请说明为什么悬挂高压输电线的绝缘子的表面要涂光亮的瓷釉,而且做成一节一节的?

    3.(4分)小志家买了一种点缀节日用的小彩灯,他发现当其中一个小彩灯的灯丝烧断了以后,其余的小彩灯还能继续发光。于是小志对小彩灯之间的连接关系产生了兴趣,为此他请教了科技人员,得到以下信息。

      他用的小彩灯规格是“2.5 V,0.25 A”,通过串联一定数量的小彩灯,使单个小彩灯两端所加的电压比它的额定电压稍低,每个小彩灯都能基本正常发光。

        小彩灯的构造如图8所示,在灯丝导电支架上除了有灯丝和起固定作用的小玻璃珠以外,还绕有约4圈细金属丝。灯丝电阻冷时约为2.5 Ω,热时约为15 Ω。

        细金属丝的电阻为1 Ω,正常(低压)情况下,由于支架表面有一层氧化铜的缘故,它与灯丝支架是不导通的,没有电流流过。若加上较高的电压(如220 V)时氧化层可被击穿,细金属丝与灯丝支架导通。

        根据以上介绍的资料,请你说明为什么一个小彩灯的灯丝烧毁后,其他的小彩灯还能继续发光。

        4.(4分)向阳中学广播室想借助于双刀双掷开关控制南北两教学楼的喇

    叭:开关掷向A端时南面的三只喇叭接通,掷向B端时南北六只喇叭全部接通。

    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上述要求完成图9中的电路图。

      5.(6分)长期以来,实心粘土砖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建筑材料。由于粘土砖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减少粘土砖使用率、倡导新型

    材料的要求。如图10所示的空心水泥砖就是新型建筑材料的一种。请你从节能与环保等方面分析,使用空心水泥砖比使用实心粘土砖有哪些好处。(至少写出三条)

     四、(6分)李明同学家要买一个烧水用的水壶,超市里有两种容积相同但品种

    不同的铝质水壶可供选购,一种是放在液化气灶上用的,另一种是壶内装有电热器的,如图ll所示。李明想比较哪一种水壶烧水更省钱。他首先进行了调查,得到如下资料:当地居民用电的价格是0.5元/度;瓶装液化气的价格是60元/瓶(每瓶中液化气的质量约为15 kg,液化气的热值为4.2×107J/kg),用液化气烧水的热效率约为30%,用电热水壶烧水的热效率约为90%。根据以上信息,请你通过计算分析一下用哪种水壶烧水更省钱。

        五、(8分)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学校的环保小组设计并进行了河水含沙量的研究。

      第一阶段是理论分析:分别以ρ、ρ、ρ泥水表示水、泥沙、泥沙水的密度,以x表示每立方米泥沙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称做含沙量),导出了ρ泥水与ρ、ρ、x的关系式;然后作出了泥沙水的密度ρ泥水随含沙量x变化的图象。

      第二阶段是实验验证:在一个量筒里放入一定量干燥的黄土,再倒入一定量的清水,计算出含沙量x,并测出泥沙水的密度ρ泥水;接着再多次加入清水配制成不同密度的泥沙水,进行同样的计算和测量,由此得出ρ泥水与x的多组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作出了表示泥沙水的密度与含沙量关系的ρ泥水-x图象。他们惊喜地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第三阶段是实际测量:在一次山洪冲刷地面时,他们采集了40 L的水样,称出其总质量为40.56kg。此前已经测出干燥的泥沙的密度ρ:2.4×103kg/m3,于是求出了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

        (1)请你参与环保小组第一阶段的工作,导出ρ泥水与ρ、ρ、x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作出泥沙水的密度ρ泥水随含沙量x变化图象的草图。

    (2)请你参与环保小组第三阶段的计算工作,求出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

        六、(10分)现在很流行的数码相机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直接生成数码照片,从而可以方便地进行编辑与加工,保存的时间也更长。而且数码照片还可以直接在

    电脑上显示出来,或者通过电子邮件传送出去。

        下面是一款数码相机的电池的一些资料。根据右面提供的信息以及下面对数码相机工作过程的介绍,回答相关问题:

        (1)数码相机的电源打开后,就处于待机状态,这时要消耗一定的电能;拍摄时,拍摄与处理数据所消耗的电能就更大。假设用一个充满电的电池作电源进行拍照,每5min拍一张照片,相机使用过程中的平

    均工作电流为0.2A。请估算一节充满电的电池最多可以拍摄多少张照片。

        (2)对一个电能已全部耗尽的这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伏电站成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