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有得抑郁症的人最怕什么症

请输入疾病/症状找问题

我觉得自己快崩溃了真的撑不下去了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症?是不是很严重?

27岁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长期以来感觉脑子里总是昏昏沉沉的,从早上醒了就开始头昏脑胀,没精神,浑身没劲,总感觉浑身不舒服,肩膀,脖子,后背都疼,总觉得睡不醒,想睡觉,心里很烦躁,总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有时甚至想摔东西,胸闷,喘不上来,胸口疼,对什么也提不起劲来,不想动不想说话,一个人待着又会觉得很孤独,总是强迫自己去做一些已经做好的事,不想吃饭,有时很想哭,总觉得身体像被什么东西绑着挣脱不开,很容易发呆,想想一些开心的事可是都想不出来,觉得活着很累,很没有意思,也许死了反而能解脱。

你这个问题,可能还是要看看原因的了,比如是不是有生活事件的影响,有没有一些挫折的问题导致的了,还要注意压力的问题导致的了。另外的情况,注意是不是有情绪障碍的问题导致的,比如是不是有一些抑郁情绪的问题,也是可能影响的了。 19:38

我来给你从抑郁症临床角度解答问题:情况比较严重你去最好去本地的医院找个专家治疗,也可以来上海。  偶尔的抑郁情绪可以自我调节,下面介绍几种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自然陶冶法。人生在世,喜怒哀乐皆有。当你平时心情不好的时候可在晚饭后到你家附近的公园散散步,痛快地玩一玩,对改变你的不良的情绪肯定会有帮助。  二、语言调节法。通过语言既可抑制人的愉快情绪,也可抑制做的忧愁与苦闷。即使不出声的内部语言也能使人调节自己的情绪。  三、注意转移法。注意转移法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从一种情绪状态中转移到另一种能引起其他情绪状态的事物上。  四、思维转移法。把思维活动从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上转移到另外的情绪状态中去,从而摆脱消极的、不良的情绪的缠绕称为思维转移法,这是从端正心态的角度解答抑郁症如何自我调节的问题。  五、行动转移法。行动转移法是将某些情绪转化为行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从以实际行动宣泄情绪的角度来解答抑郁症如何自我调节的问题。

抑郁症是抑郁障碍的一种(抑郁障碍还包括心境恶劣),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其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思维迟缓、注意和记忆减退、自我否定、胃口变差、活动减少等。抑郁症的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疾病排行榜的第四大疾病,保守估计,全世界共有3.5亿抑郁症患者,有10-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于自杀,张国荣、卓别林、“憨豆先生”、崔永元、范晓萱等都患有抑郁症。 

}

原标题:抑郁症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如何面对它

这几天,敏敏老师都忙于美国SSATb会议,没太多时间关注娱乐新闻。今天才开始缓过神来。或许,大家的朋友圈这几天都被演员乔任梁抑郁自杀的消息刷频了。其实,我对乔任梁印象不是很深,但是却很想写一写关于抑郁症的文章。

抑郁症就像流行病,好多名人因抑郁自杀

回头想想,好像我们熟知的名人,从演员到导演,从作家到主持人,从科学家到文学家……好像各行各业都有人曾经患过抑郁症。这几天刷频的演员乔任梁因为抑郁在公寓自杀;电视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副导演李晓饱受重度抑郁症的困扰,半年前自尽离世;作家三毛因抑郁症在医院自缢;画家梵高因抑郁症向自己腹部开了一枪;演员张国荣因抑郁症从酒店高楼跃下;《实话实说》栏目主持人崔永元曾坦言自己患有严重的抑郁症;还有牛顿、达尔文……

丘吉尔曾说:心中的抑郁就像只疯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抑郁症出现的时候,让人猝不及防,让人变得不快乐,陷入长期的焦虑、自责、无助或绝望中,严重的甚至会动起自杀的念头。

这条疯狗,无处不在。但是可能普通人会觉得这无关紧要。大家都在为了生活奔波,没有人会在意你的情绪低落。但是,抑郁症就这样找上门来了。

通过查阅资料,忧郁症的解释如下: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留学生因种种原因,更易被抑郁症折磨

抑郁症这条疯狗,除了咬名人和成年人,其实也不会放过十多岁的青少年。前段时间的热播电视剧《小别离》中,安妮的女儿萝丝在留学美国期间遭遇校园暴力,最终导致了抑郁症的出现。电视剧中,她生怕见到陌生人,对熟悉的人的记忆完全失去,内心深处只有痛苦的回忆,后来只能休学带回国内调养,最终在家人的关心、同学的陪伴和开导下,逐渐康复,走出那段痛苦的记忆。

这些留学生患抑郁症的事件并不只出现在电视剧中,在现实生活中更有活生生的例子。

去年,新华网报道,一名无锡男孩王阳曾因为被帝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录取而一时被羡慕妒恨。因为帝国理工大学的工程,与牛津大学的文科、剑桥大学的理科在英国教育界堪称“三足鼎立”。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王阳到了新的环境,面对极大的学业压力,他开始不爱说话,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整夜失眠,医生诊断为抑郁症,但药物不能根治他的抑郁状况,他不得不在父母的支持下休学,并回国治疗。

这种例子在留学生中并不是个案,前几年新闻报道中,美国著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李扬凯因抑郁症跳楼自杀,加州州立大学富乐顿分校的22岁留学生林旭因抑郁跳楼结束了自己年轻生命,匹兹堡大学的中国女留学生秦琪被抑郁症折磨,失踪多日,并萌生了自杀倾向……

病因探究:为什么留学生中抑郁症如此常见?

面对社会上抑郁症多发的现状,腾讯网曾发起过一项关于抑郁症的网络调查。然而调查结果反应了大家对抑郁症这种病症的了解非常少。调查结果显示,对抑郁症“很了解”的网友仅有25.02%,63.99%的网友“听说过,但不是很了解”,6.44%的网友“知道有问题,但不知道它是病”,而有4.56%的网友则表示“完全不知道”。

如此看来,我们普通人对抑郁症是知之甚少,而作为一种病因机制复杂的精神疾病,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在抑郁症的病理根源问题上做了无数争吵,却仍无答案。

敏敏老师从事留学行业多年,也与很多孩子打过交道,在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中,大约也了解了一些留学生患抑郁症的原因。虽然我的学生几乎没有谁患抑郁症,但是经过对众多留学孩子的心理分析,我觉得可能患抑郁症的原因如下:

第一, 东西方文化差异

孩子在十多岁的时候就送出国,可能在心理上,他们还未做好出国留学的准备,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让孩子产生了一种极大的心理落差。留学生初到异国他乡,难免会孤独,特别是在过节的时候,这种孤独感更强。

这种时候,留学生一般都会出现两极分化:

那种性格特别开放、很喜欢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的孩子会慢慢融入新的社会圈子,这种孩子需要有超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超强的察言观色能力,这种孩子是有限的、是少数的。

相反,另一种就是那种太难融入异国圈子,慢慢把自己封闭起来,比如一味看书学习,周末一味宅在家里上网打游戏,很少和别人交流。久而久之,这种孩子就容易在性格上产生孤僻,往往离抑郁更近了一步。

贫富差距可能是最大的问题。低龄留学至少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才能负担得起。不管是国内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抑郁症患者,还是出国留学生中,贫穷都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而经济条件不充裕的大多数留学生,他们除了学习,可能还需要为自己的生计奔波,往往会感到孤立无援,而且对自己未来的前途无法把握,经常出现悲观和自责的情绪。

再加上现在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互相交流感情的时间和机会大大减少,人际关系的互动远不如从前那样亲密和友好。这些现实社会问题都导致,抑郁症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第三, 分离和焦虑因素

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小别离》中,方朵朵因为怕父母失望,肩负着考试的压力,患上了考试焦虑症。而留学的孩子,往往背负着父母极大的期望,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整天提心吊胆,为一点点不值得的小事而担忧,生怕在留学期间会发生什么不幸的事情,不能让父母长辈脸上有光,产生低落情绪……

总而言之,学习压力与名校的严格制度可能会使留学生的心态与性格发生巨大的改变。巨大的学习压力、交际压力与生活方面的压力,都可能是导致留学生患上抑郁症。

给孩子心灵上的认同,拥抱身边抑郁症患者

大量例子和临床研究证明,一旦患上抑郁症,就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治疗,而抑郁症非常难治愈,而且容易复发。

专家表示,在抑郁症发作一年之内治疗,治愈率能达到90%以上,两到三年内治疗,治愈率能达到60%-80%。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手段,效果都不是立竿见影或一劳永逸的,治疗抑郁症是一场持久战。

除此之外,抑郁症还会传染。有的抑郁症患者不想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亲戚朋友,但是却无法自拔。为了挽救身边的抑郁症患者,我们需要鼓励他们,让他们勇敢、坦诚地面对,与病魔对抗。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抑郁症的本质就是和自己的内心做斗争。当忧郁排山倒海而来,你需要勇敢面对,用内心强大的自我去对抗:多和别人沟通、负面情绪有时候需要发泄、用行动去工作,去对抗。

这次,请拥抱你身边的抑郁症患者,有时候,你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许就能拯救身边患抑郁症的TA。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得抑郁症的人最怕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