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怎么种植如何浇水,大棚蔬菜怎么种植浇水技巧

  曾经潘英娟被说成是“一根筋”,连卖瓜子都赔钱,家人认定她做不成生意,只能做饭,但她却不服气,偏要自己做买卖。七年之后,她成为江苏省内赫赫有名的芦荟大王。事业蒸蒸日上,却突遭变故,...
  金蝉出土后因其成虫有强烈的趋光性,前期等其羽化成虫后再进大棚,捕捉时羽化金蝉会因见光四处飞乱碰,造成种虫死亡,因此可全部捕捉前l周内出土的金蝉,待1周后再开始让金蝉自然羽化产卵。...
农村致富经网
大棚种植视频 列表:
日期:日  浏览:36  目录:
喷粉法是利用喷粉器械(如手动喷粉器、机动直管喷粉器或静电喷粉器等)所产生的风力,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粉剂农药吹散,使粉粒飘散在空中,然后沉落在蔬菜作物或病虫体上,即可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的方法。与喷雾法相比,喷粉法使用简便,不需用水,且工效高;粉尘在空气中飘浮的时间长,扩散均...  
日期:日  浏览:36  目录:
棚室内施入大量未充分腐熟的生鸡粪、生兔粪等肥料,棚室内温度较高,在腐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硫化氢,硫化氢在空气中进一步氧化后生成二氧化硫。或者冬季寒冷时棚室用煤做燃料加温,烟道密闭不严漏气会引起二氧化硫(SO2)为害。...  
日期:日  浏览:167  目录:
辣椒分苗前苗床要浇透底水,分苗后不宜浇水太多,阴雪天不能浇水,如果幼苗干旱,可在晴天采用喷壶洒水或覆湿土的办法解决。苗床温度夜间保持15~20℃,白天20~25℃。定植时要求达到株高20厘米左右,叶片数12~14片,茎粗0.4~0.5厘米,现花蕾的壮苗标准。...  
日期:日  浏览:427  目录:
张卫刚要打造蔬菜品牌。别的知名品牌都有代言人,张卫刚觉得,自己也得找一个。可是,明星代言费用动辄几十万上百万,这卖菜的钱够代言费吗?张卫刚却说已经找到了代言人,而且一分钱不花。这天上哪有掉馅饼的事儿呢?这么憨的一个人,是怎么用两年时间把蔬菜做成千万产业?他又为何一定要用村民做代言...  
日期:日  浏览:527  目录:
李伟斌,2009年他退休回村创业。2009年开始创业,2010年他开始做高端草莓,3年后,他把草莓卖到1580/斤,一座草莓大棚最高的利润达20多万元(当地普通的大棚1~2万元的年收益),拥有大棚131座。...  
日期:日  浏览:52  目录:
大棚番茄忌连作,重病棚要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多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在移栽成活后,每隔15~20天可喷施1次叶面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采用高畦栽培和地膜覆盖,降低棚内湿度;及时摘除黄叶、病叶、病花和病果,或拔除病株,控制病害蔓延。...  
日期:日  浏览:537  目录:
寒冷的冬季,温室大棚里温暖如春,可他的猪还是得了感冒。烧地热成本太高,他又想出了什么好主意?封闭的大棚里,怎么能做到及时清粪?究竟雷文东还要给他的养猪大棚做哪些改进?...  
日期:日  浏览:115  目录:
徐义英夫妇长期扎根农村,十多年的种菜历程,不仅自己种菜种出了名堂,勤劳致富,而且促进了当地大棚蔬菜的发展,带动了乡邻共同致富。他们所在的村目前有蔬菜钢架种植大棚1200亩,亩均年收入1.6万元。2011年,村里农民人均纯收入1.72万元。...  
日期:日  浏览:100  目录:
苦瓜种子种皮厚而坚硬,须浸种催芽。种子先用清水洗干净,再用50~60℃热水浸泡15分钟,并不断搅拌至不烫手,然后换常温清水继续浸12~24小时,每天换水1次。浸好后用湿润纱布包好,放在30~35℃环境下催芽,每天用温度相同的水洗去种子表面黏液,待70%以上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日期:日  浏览:123  目录:
笔者调查了莲藕腐败病,病情指数是全面考察发病率和严重度的综合指标。从表4可以得出,基质+有机肥处理的莲藕植株抗性最好,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最低,与对照相比分别低14.65%和31.37%;牛粪+基质处理的莲藕植株发病率较对照高17.93%,病情指数较对照低14.71%。...  
日期:日  浏览:111  目录:
西瓜病害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包括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枯萎病、蔓枯病等,真菌性病害在潮湿时常出现霉状、粉状、胶状物;细菌性病害包括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叶枯病等...  
日期:日  浏览:477  目录:
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因地制宜实现食用菌的周年供应,探索更高效的食用菌栽培模式,提高生产场地和设备的利用效率,提高食用菌的生产效益,实现珍稀食用菌的周年高效栽培,成为邹平县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结合当地小麦、棉花等农作物秸秆的资源优势,在生产品种、栽培原料配方及...  
日期:日  浏览:69  目录:
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经过近两年的研究,成功探索出一套大棚春马铃薯—夏芹菜—秋番茄一年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一般情况下,每667m2大棚春马铃薯投资2000元,产值6000元,纯收入4000元;夏芹菜投资1450元,产值5000元,纯收入3550元;秋番茄投资1500元,产值4500元,纯收入3000元,三茬合计每667...  
日期:日  浏览:55  目录:
冬季低温、弱光,蔬菜生长缓慢。为了弥补作物冬季生长发育期间的消耗,为开春后的增产奠定基础,冬春茬果类菜,特别是冬春茬瓜类菜,应于1月底至2月初重追肥一次。每667m2用腐熟有机肥1500kg+磷酸氢二铵20~30kg,开浅沟施入后,埋土灌水。此时,还可以每667m2用4~6kg磷酸氢二铵,随灌水时进行土壤追施...  
日期:日  浏览:81  目录:
乐亭县是保护地瓜菜生产大县,保护地种植面积达到18667hm2,其中大棚面积8000hm2,占保护地总面积的42.9%。大棚加苫多茬立体高效栽培技术可以实现蔬菜的提早定植和秋延后收获,在当地得到迅速推广。...  
共79篇 页次:1/6页 15/页
图片文章:产品公司资讯展会百科病虫害品牌图片
>> 许多人都想弄明白的大棚蔬菜管理“14个为什么”
许多人都想弄明白的大棚蔬菜管理“14个为什么”
时间: 18:16:50 浏览次数:1046
秋冬季,气温逐渐降低,温室大棚蔬菜也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提前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和应对这些轻则降低蔬菜产量和品质重则造成大幅减产的难题。那么,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和原理又是什么呢? 1、为什么要尽量延长光照时间? 俗话讲,万物生长靠太阳。光照是作物光合作用的动力,没有光照,作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光合作用,作物就不能生长,也就没有蔬菜、粮食和水果,乃至于肉、蛋、奶等等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 理论上,光照时间越长,光合作用效率越高,作物生产出的有机产物就越多,也就是产量和品质越高。北方的冬季,光照时间短,所以,要尽量延长大棚内光照时间。 太阳一出来就赶紧揭开棉被或草苫,太阳落山后再盖上。当然,考虑到温度的问题,可以在时间上灵活掌控。 2、为什么阴雪天气还要揭开棉被?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也有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和二氧化碳。它和光合作用,是两个物质分解与合成两个不同方向的生理作用过程。光合作用必须有光照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则无论有没有光照都可以进行。 也就是说,白天在光合作用的同时,实际上呼吸作用也在发生着。阴雪天气的白天,虽然没有直射阳光,但仍然有散射光,植物利用这些看似不强的光照,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以维持生长。 如果不揭开棉被或草苫,棚室内就没有光照,就没有光合作用,而只有呼吸作用。 一方面,植物体内储存的营养就会随着呼吸作用而不断消耗减少,时间一长,植物的生长量和抗逆性大大下降,抵御病菌侵染的能力降低,更容易感染病害。 另一方面植物自身有向光生长的习性,在没有光或光线很弱的时候就会向上生长,导致纤细徒长,不但容易倒伏也容易发生病害。因此,在阴天或降雪不大的天气,白天要尽可能的揭开棉被,并注意清理棚膜上覆盖的积雪。 3、为什么大棚蔬菜要变温管理? 众所周知,温度的高低和变化,时刻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生长和发育。植物也是如此。温度影响的是植物内体各种生理代谢的过程,比如呼吸分解、光合合成、水分和营养的吸收及输送、物质的转化和积累等等。 反过来,这些生理代谢强度也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一天中,早晨、上午、中午、傍晚和深夜等,不同时段,因为光照、温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也不一样。 农业生产的目的就是更科学的利用好这些规律,让作物生产出更多的品质更好的农产品。棚室栽培蔬菜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变温管理,可以有目的的调节蔬菜的生长,以更好的实现我们的生产目的。 上午,揭开棉被以后,随着光照和温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和效率也逐渐提高,到中午13:00左右达到高峰,下午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和温度又逐渐下降。 傍晚,茎叶等绿色器官在白天生产的光合产物,向根和果实等其它器官转送的速度达到高峰,晚上这种物质转移逐渐放缓,到太阳出来之前,棚室内的温度降到最低,植物的生理代谢也降到最低。 这就是植物自身的生理活动规律,我们在生产管理中应该更好的利用这些规律,通过覆盖棚膜、揭盖棉被和放风等,控制好不同时段的温度变化,以最大化实现我们的生产目的。 比如,结瓜期的黄瓜,早晨,揭开棉被以后,棚内温度在15~18℃左右,逐渐回升到30℃,通过放风口的控制,黄瓜植株上方悬挂的温度计读数在33℃即可,这样一直维持到中午13:00左右。 如果上午温度回升慢且低,既不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棚内湿气也难以蒸发散失,导致湿度偏高,就容易发生灰霉病、黑星病、霜霉病等病害;如果温度回升过快且高,则容易造成日烧症状。 下午,温度逐渐降到28℃、25℃、23℃,光合作用效率逐渐降低,茎叶内合成的光合产物开始向果实和根系等部位转送,到太阳落山后盖上棉被,棚内温度温度维持在18~20℃,此时,叶片内光合产物的转化与输送达到高峰。 如果此时温度偏低,叶片内的光合产物难以转移出去,就会出现泡泡叶症状,如果温度偏高,叶片内的光合产物就会就地转化造成叶片加速生长,形成徒长。 晚上,棚温继续降低,到日出之前,棚温要维持在10℃以上,15℃最适宜。夜温偏高,呼吸作用加强,植株内营养消耗过大,苗子就羸弱;夜温长期偏低,则容易出现花打顶现象,也利于病菌的侵袭。 4、为什么提倡滴灌或膜下浇水? 浇水,是蔬菜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但是,什么时间浇水、浇大水还是小水、白天浇还是晚上浇等等具体细节,是有说法的。在温度和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土壤中的水分,始终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浇到土壤里的水,一部分会下沉,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土壤表面的水以及植物吸收的水,则会蒸腾到空气中,进而增加空气湿度。 晴暖的白天上午浇水,浇水结束以后,密闭风口,提高棚温,就会加速土壤水分的蒸发,再开启放风口,把棚室空气中的水分散失到棚外,晚上的空气湿度不会太大。 如果在阴天,或下午浇水,棚室内的温度较低,土壤水分的蒸发慢,也不能放风排湿,导致空气湿度偏高,晚上凝聚到蔬菜叶片、茎秆或果实表面上的水滴就多,早晨,揭开棉被以后当看到叶片上或果实上晶莹剔透的水珠,会感觉到很美,但这种美会给蔬菜带来麻烦。 很多栖息在土壤中或空气中的病原菌,更喜欢水,水是这些病菌最喜欢的生存环境,有水病菌滋生更快,更容易通过伤口或直接侵入到植物器官中,导致病害的发生。 比如黄瓜霜霉病、角斑病、灰霉病,番茄叶霉病、溃疡病、髓部坏死等病害的发生,都是在低温阴天,棚室内空气湿度大的情况下严重发生。 这就需要在浇水的时候尽量避免水分的蒸发。具体措施有两个,一个是看天浇水,且不要在下午浇水。晴天的上午浇水,棚室内较高的气温会使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更快。 再借助放风管理,可以及时把水分排出棚外,晚上的空气湿度也就不会很高。然而这又和当时浇的水量大小和温度水平有关,需要在这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把控。 第二项措施,浇小水并膜下浇水或滴灌。一次性浇大水,蒸发到空气中的水分就更多,尤其在棚室内气温不高的情况下,水分蒸腾慢需要的时间长,就难免导致晚上有较多的水滴凝聚在蔬菜器官上。 因此,生产中,要求冬季给大棚蔬菜浇水时,第一要浇小水或滴灌,第二膜下浇水。这样不但限制了水分蒸发到空气中的比例,浇到薄膜下的水,也难以蒸发到空气中,也就可以更好地控制棚室空气的湿度,病害的发生几率会大大降低。 5、为什么要看苗浇水? 植物虽然离不开水,但是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有时多有时少,有一定规律性。在蔬菜管理过程中,应该围绕植物的这个规律采取措施,而不宜仅凭主观意愿随意浇水。 一般的情况下,在有足够底墒的基础上,蔬菜的苗期和生长后期,需水量少,在结果期需水量大。 在生产中,需要三看综合评判是否给蔬菜浇水。即看天看地看苗。 先说看苗。这里所说的苗,是指蔬菜的植株,不是指某个特定的生育期。不论是黄瓜,还是番茄甚或是辣椒等蔬菜,水分供应偏多的时候,其生长速度就快,叶片、茎秆的色泽偏淡甚至偏黄,节间长且细,叶片大而薄,茎尖高于下面嫩叶。 反之,缺水的时候,叶片浓绿但暗淡,茎节短且粗,茎尖低于嫩叶的高度,植株矮小。当然,具体表现还和水分供应水平、温度和营养等条件有关。 比如,高温时缺水,黄瓜的叶片有焦边表现,即,叶片边缘干枯。进一步发展,中午的时候叶片萎蔫;氮素供应多的时候,多浇水,植株会有枝繁叶茂的外观,茎节粗长,开花少或落花重。 土壤中水分长期过多,且温度偏低的时候,轻则根系发红或偏褐,重则无根或腐烂。如果土壤长期处于干旱状态,根系发育会从多根逐渐转向少根、无根。 因此,判断是否需要给蔬菜浇水的时候,一要看蔬菜的生长时期,苗期尽量少浇或不浇,但对于温室栽培的蔬菜,一般是大苗定植,定植以后很快就进入开花期,在水分管理上不宜强求控水蹲苗,应该灵活控制。 大多数蔬菜在开花前对水分开始敏感,此时要格外注意,结果盛期需水量最大,到结果后期和果实转色的时候则需要控水。 二要看蔬菜植株的具体表现,通过植株长势、叶色、茎节长短以及根系等评判。而这些判断也要和蔬菜种类及品种自身特点、营养供应水平、温度变化等结合在一起,综合分析。 6、为什么要看地浇水? 在现有的栽培模式下,作物都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土壤,实际上是作物生长的水库。所以,在判断是否给植物浇水的时候,必须要看看土壤的水分状况。 挖一块土壤仔细检查,你会发现,土壤是由很多大大小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大小不一的孔隙,在这些孔隙中有土壤水溶液和土壤空气。水分在土壤中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水多水少直接影响着蔬菜的生长状态。 生产中需要有一个具体的数字指标来衡量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即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 在给土壤浇灌水的时候,土壤中的水分逐渐增加,当所有土壤孔隙中充满了水的时候,继续灌水,多余的水一部分会随着地球的吸引力向下沉降到地下水,或蓄积到深层,或流失到河流湖泊等水源。 聚集在地表的水,则陆续蒸腾到空气中。停止浇水以后,过多的水分逐渐向下或向上减少。待土壤中只有孔隙中充满水分时,此时的土壤含水量就叫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 对于沙壤土或壤土,此时,用手抓一把稍一用力就会有水挤出,此时的含水量相当于100%。 再过一段时间,土壤孔隙中的水继续向下或向上减少,地表略显干燥,此时,抓一把土用力攥成土团,但无水挤出,伸开手掌,土团不散开,放在胸前,伸开手指,土团落地不散,此时的土壤含水量在85~95%之间。 如果土团落地散开,土壤含水量则相当于60~80%之间;如果手抓土壤用力能成团,但伸开手指即散开,其含水量则低于50%;如果手抓土壤用力紧攥也不能成团,其含水量就更低了。 处于苗期的蔬菜,土壤田间持水量在50%或略低一些即可;对于结果初期的蔬菜,则要求田间持水量在80%以上,黄瓜要高一些,番茄则略低,在结果盛期时土壤含水量应该再高一些,达到90%以上。 7、为什么新建大棚的时候,不能把表面耕层土壤挪用为后墙土? 相对于露地蔬菜,大棚蔬菜的经济效益更好一些。加上国家政策上的扶持,这几年全国各地每年都新增加不少的蔬菜大棚。 但是,在大棚建设伊始就容易出现一个问题,承建大棚的工程队往往为了省工,直接就把原来表土耕层挖出来,作为后墙土使用。结果,大棚内的土壤全都成为没有生长过植物的生土。 耕层土壤是经过多年的植物生长和耕作管理形成的,速效性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其数量多,通水透气性好,更适合植物生长。 而这些原本处于深层的生土,则恰恰相反,植物生长其中,想吃的东西不合口,水气的通透性差,施用到土壤内的肥料也因为微生物数量不多,很难及时转化成容易被根系吸收的形态。 最终导致蔬菜定植后,因为生存环境不良,难以长出新的根系,出现植株生长慢、叶片发黄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建设新的蔬菜大棚时,一定要监督施工队,把表层耕土先移到大棚旁边,待大棚建设完工以后,再行把这些熟土移回到大棚内。 8、为什么蔬菜要施用底肥? 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包括氮磷钾钙镁硫锌铁硼等大中微量矿质营养,和人吃饭是一口一口的吃,一天吃三餐一样,蔬菜也是随着根系的生长陆续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苗期吸收的少,开花以后需要的多,接近成熟的时候又减少。土壤,实际上相当于植物所需营养的仓库。因此,要在旋耕地之前,先根据蔬菜需肥特点及土壤情况,撒施较大数量的肥料。 这些肥料,土壤旋耕以后会处于较深层次的土壤中,所以叫底肥,因为它会供应蔬菜整个生长期对营养的需求和吸收,故又叫基肥。 施用底肥的另一大好处是,蔬菜根系生长有向肥伸长生长的习性,把肥料施用在深层土壤,则会“诱惑”蔬菜根系“努力”伸向深层土壤,进而形成更加强大的根系。 地上部分会生长的更好更健壮。需要注意的是,旋耕地以后,做畦之前撒施或定植时穴施的肥料,主要供应蔬菜苗期对营养的吸收,不属于底肥,则叫种肥。一般的,底肥施用数量大,种肥用量较少。 9、为什么必须施用经过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众所周知,有机肥,也就是农家肥,是蔬菜生长必不可少的肥料之一。但是,农家肥的“身体”过于庞大,根系吸收营养的大门太小,植物的根系不能直接吸收农家肥。 施进土壤中的农家肥,首先成为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的美味,被它们分享,最终分解成大小不一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就可以被根系直接吸收,有的会刺激根系或土壤中的微生物,使根系和微生物活动能力加强,根系生长更好更强壮,土壤中的养分转化更畅。 然而,在这些分解出来的东西中,并不都是对蔬菜根系和土壤微生物有益。也有一部分却是有毒的。比如鸡粪和牛羊猪粪等发出来的臭味,不但人闻了以后感觉不舒服,根系也难以忍受。 时间长了,根系会停止生长、腐烂,从土壤中挥发出来的这些毒气,甚至会直接伤害蔬菜苗的茎叶,出现烧苗。 随着未经腐熟农家肥年复一年的施用,大量有害物质逐年积累在土壤中,土壤性质不断恶化,有益微生物种群数量减少,有害生物却会逐渐增加,导致根腐病、枯萎病、黄萎病、线虫、根蛆等病害逐年加重,防不胜防。 因此,农家肥,要提前发酵腐熟,在其发酵分解过程中,把有害的东西剔除掉,留下有益的东西,再施用到土壤中。 10、为什么好多农民不愿意提前腐熟农家肥?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施用经过充分腐熟农家肥的必要性,但是大多数菜农却不愿意先把农家肥发酵腐熟。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嫌自己发酵腐熟太费事,一个是有侥幸和凑合的心理。 因此,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直接购买商品型腐熟的有机肥,一个是找到比较省事的发酵腐熟的方法。 而农民宁愿花钱买化肥,却不愿意买有机肥的原因则又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搞不清楚买什么样的有机肥,另一个是认为买商品型有机肥成本太高。 当前商品型有机肥真不少,但质量差别也很大,如何选购到合适的优质有机肥还真有学问。首先,尽量看品牌,知名度好的,质量会更好一些。 比如龙灯的真地好、海大的海藻肥、安琪酵母的福邦、新禾丰康帝等。然后要看肥料的性质,是哪一类有机物,比如海藻素、鸡粪或有机质加生物菌等等,尤其是鸡粪,必须选择有品牌和正规包装的。 很多商家知道鸡粪是最受菜农青睐的有机肥,无赖商家就会在鸡粪上做手脚,导致鸡粪的质量差别很大。购买前,还可以闻一闻,如果有臭味说明发酵不好,如果有刺鼻性气味,可能是添加了一些化学药剂,这些都不能选用。 用眼仔细瞅,用手抓一把,看看其水分含量、颗粒均匀度等。需要说明的是,真正工业化生产的优质有机肥,杂质含的少,养分集中。不一定要像施用鸡粪那样,一亩地需要五六方,要根据产品说明和使用时期,酌情施用即可,单位面积施用成本也就不高。 至于自己如何发酵更省事,首先要选择春秋季温暖少雨的季节进行,冬季太冷夏季多雨,都不太方便。 然后,先把鸡粪晾晒几天,再按比例添加进粉碎的秸秆、生物菌和水,也可以添加过磷酸钙或尿素,或分层或混匀,堆在一起,最好用土泥覆盖,不用塑料薄膜,因为塑料薄膜既不利于透气也很容易导致堆内温度过高。 待这些农家肥臭味消失质地变干疏松以后,意味着腐熟成功。这里省事的关键是添加生物发酵菌,相当于我们日常做馒头发面加酵母粉一样的道理,农家肥发酵速度和效果会更快更好(需要注意的是,晒干的鸡粪并不等于已经发酵腐熟)。 如果当地对农家肥的需求量很大,最好建一个发酵处理中心,用更先进的设施集中处理,商业化运营,既方便了农民使用,也是一个赚钱的商机。 11、为什么大棚蔬菜要增施生物菌肥? 大棚蔬菜是一种高频率重复种植的栽培模式,一方面大量肥料的施用,其利用率并不高,蔬菜并不能完全吸收利用掉,土壤中积累了很多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给土壤性质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每一种蔬菜都有其养分吸收谱,就像我们每一个人吃饭的偏好各有不同一样,叶菜喜欢氮和钾,果菜喜欢钾和钙,生长中蔬菜自身需求量大的营养被根系吸收掉,需求量小的则会逐渐积累在土壤中,使土壤中的养分平衡被打乱,时间久了,就会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 实际上,土壤中有各种各样的放线菌、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存在,这些微生物有的有益于蔬菜,有的有害于蔬菜。大多数对蔬菜有害的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生存能力更强,故又叫土壤习居菌。 也就是说,土壤性质的恶化,不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生存,却对有害微生物、线虫等没有任何影响。这也是重茬种植会导致蔬菜病害严重发生且难以防治的主要原因。 因此,生产中,除了尽量合理施肥,施用经过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以及科学安排茬口等措施以外,补充施用生物菌肥,可以加速土壤中肥料的转化,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也就会缓解因为大量肥料和重复种植给土壤带来的压力。 同时,增加有益微生物种群数量,意味着在有限的土壤空间内又压制了有害生物的生存,也就减少了根部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12、为什么提倡夏季闷棚土壤处理? 前面说到,土壤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大世界。这个生态世界的角色及其比例以及是否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和营养的吸收等,几乎都和日常的蔬菜耕种及土壤管理行为有直接关系。 大棚中的土壤因为高频率的耕种管理,这种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大多数农民为了蔬菜的高产出,往往投入比露地种植高的多的肥料和药剂,就像是在一口煮菜的大锅里持续不断的添加肉、蛋、奶、酱油、味精等等各种原料,不管是否已经煮熟,一碗一碗的送给一个高强度工作的人。 但很多时候,既不关心他的口味,也不说他能否短时间内吃得下这些高营养甚至难消化的东西。时间久了,锅里的积累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越来越多,甚至还有病菌和蛆虫,这些东西的口味越来越重,干活的人也就越来越难以下咽这些所谓的营养,甚至被病菌感染被蛆虫骚扰。 所以,这种盲目的、过量的营养补充往往不能使蔬菜完全有效吸收,致使土壤中逐渐积累下各种各样的肥料残余物,这些残余的肥料实际上就是各种盐类化合物。 土壤中的盐分浓度增加意味着土壤盐渍化的加重、酸化越来越严重。这就一方面导致蔬菜根系越来越难以从土壤中汲取到适宜的营养,同时也不利于有益微生物菌群的生存与活动。 随着大棚蔬菜耕种历史的延续,这种恶性循环式的管理,使土壤性质变得越来越恶劣。土传性病害和虫害也就越来越严重。比如根腐病、枯萎病,尤其是线虫病。 线虫属于土壤习居性生物,土壤就是线虫生存活动的大本营。为害植物的根结线虫对土壤酸碱性适应能力更强(PH5~8)。因此,越是种植历史长的蔬菜大棚,各种根结线虫病越严重。 很多人希望通过撒施杀线虫的颗粒剂、灌根或大剂量的冲施杀线虫剂,以清除线虫的为害。从阿维菌素、毒死蜱到噻唑膦,甚至高毒农药。但效果往往并不太理想。 因为,一方面因为土壤性质的复杂性这些药剂很难全部直达线虫活动的土层内,另一方面线虫的繁殖率很高,即便是有一部分线虫被药剂杀死,只要土壤环境有利于线虫的生存和繁殖,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更多的线虫产生。 同时,因为线虫的虫体结构简单,对逆境的适应性很强,长期大剂量施用某一类药剂,也很容易导致线虫的抗药性迅速增加。但是,线虫对高温很敏感,55℃时几秒内就可以杀死根结线虫。 因此,除了合理施肥和科学用药等措施,在夏季高温季节蔬菜换茬定植之前,土壤中施入石灰氮、秸秆和农家肥、盖膜浇水、密闭大棚,使30公分土壤45℃、10公分土壤50℃和地表60℃以上的高温,以及石灰氮产生的氰胺和双氰胺有毒气体,双重作用消灭耕种土层中的线虫、微生物以及地下害虫等,也同时给土壤补充一部分营养。 因此,夏季高温闷棚,是一项综合效果很强的土壤管理措施。 13、为什么高温闷棚最好在夏季少雨高温季节进行? 高温闷棚的目的就是通过给土壤制造一个高温度环境来杀死生存其中的线虫和其它生物。 夏季气温高土壤温度也高,再加上晴暖少雨的天气,光照时间长强度高,太阳光经过棚膜和地膜的吸收与转化,土壤温度增加的幅度和深度更高,最终达到地表60~65℃、10公分土层达到50℃、30公分土层达到45℃。 研究发现,根结线虫在55℃时几秒内就会被杀死。在44℃时,南方根结线虫只需要8.3分钟就可以导致一半以上的线虫死亡。所以,高温闷棚首先要保证土壤耕层有45℃以上的温度,这在夏季高温季节进行更容易实现。 14、为什么高温闷棚需要石灰氮(氰氨化钙)、植物秸秆和农家肥? 氰氨化钙也叫石灰氮(CaCN2),以石灰和焦炭为原料制得,纯品白色,工业品往往含有碳,故呈灰色,易吸潮,有明显的氨味。氰氨化钙在有水的条件下分解为尿素、氰胺和双氰胺,所以具有氮素肥效也有杀虫杀菌作用。 同时,氰氨化钙的分解过程中还产生氧化钙,氧化钙遇水放热,促使秸秆腐烂,产生更多的热量,农家肥在土壤中迅速发酵分解也放出热量。 氧化钙遇水放出的热量+秸秆和有机肥发酵腐烂放出的热量+棚膜和地膜吸收转化的太阳光热量,使土壤耕层的温度大幅提升。 氰氨化钙在提供热量的同时也给土壤提供了氮素营养、抑制土壤中硝化细菌的活动减少土壤中硝酸盐的积累;秸秆和农家肥无疑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更利于土壤性质的改善。
百科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棚蔬菜怎么种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