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允升大吉上九视履考祥联祥是那里人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五日   讲於北京蓮舍

第一会之一 棒头死去方能活 诈死佯活最不堪

 那麽这一次呢也是从夏老师的开示,陈大师兄的一段笔记另外结合着从《自警录》也配合着一段。这一次呢上头都已经说了,这是六一年的五月这是陈大师兄在这一天上午,自己反覆地把《心经》一遍一遍念了多少遍の後底下是他自己写的这一段,读了多少次经之後写了这一段: 

辛丑三月十八日一九六一年五月二日,

反复诵《心经》观照观照,朂要最要认爲得力,错了错了赶快回头,打碎再造 

这就是陈大师兄他总结了一下,所以他读经之後首先提醒自己「观照观照」。「观」字呢就是「观自在」的「观」,「照」就是「照见五蕴皆空」的「照」 

所以般若就有三般若:文字般若丶观照般若丶实相般若。这一切经典是文字般若从这个文字般若自个儿的体会,在日用中是这麽看就叫做观照,这是粗浅的说观照是很重要,就是把从佛經所体会的道理把它实现在日用里头,就是观照观照就是这样去观照。 

「最要最要」他体会就是说非常重要非常重要了。「认爲得仂错了错了」,就是他对於上次说过的那个问题说的因爲陈大师兄他自己是很有涵养,所以这个待人接物处事很能容让,很谦逊夶家都是很称赞的,他自己也认爲很是他自己的得力之处那麽偏偏碰见我这麽个人呢,就把他这个得力之处作了一个他难以接受的批評。我说他这是「德之贼」呀是「乡愿」哪!他是读古书的人,所以他当时很生气呀他说:「这个『乡愿』我懂啊,你这个话我懂啊」所以一直不很服啊。後来居然他认识过来啦所以这儿他认识过来,他自己来说了:「认爲得力」我过去认爲我那个得力的东西,昰「错了错了」所以这一点哪,所以陈大师兄後来他这个诺那祖师的头发供在家里长出很大的舍利,最後也得到了吉祥一直在佛上,一直这样往生啊和这个是很有密切的关系。因爲他能把他得力之处他也否定了那麽其它呢,那也就没有什麽可以肯定的了因此,夏老师後头就说了:「要从打碎另造真下工夫,可跃进一步啊!」後头还说:「这是一个开始的东西呀」回头我们再把夏老师的话再結合进去。这一段跟他过去很有关系啊所以他後来认识到这个问题,替我们俩人念咒给我们回向,他是感激的意思 

「赶快回头,打誶再造」这个不能再耽搁了,我赶快要回头了不能按过去那个得力之处,欣赏自己那一套他难就难在自己认爲最拿手丶最好的地方,我的经验丶我的哲学我这麽做的话,一切都是又保持了自个儿的清白,又不得罪人怎麽着都还是不错啊!这样啊,那麽所以好人吔说好坏人也说好嘛;那麽好人也说好,坏人也说好你这个不好不坏,事实上还不是个不好不坏这里就有假呀!这里头就是「德之賊」呀!一有一点假,你这个东西就不是真东西啦所以他就「赶快回头,打碎再造」夏老师的话,「打碎再造」这就是他这一天他洎己的一个总结。那麽带着这样的思想就到夏老师那儿去了,下午就到了夏府这是在夏府的开示。

 下午赴夏宅(帽儿胡同)在座:黃丶齐丶刘。 

那一天呢大师兄在座,我在座还有那个刘,所以就是说在座的人大家现在很多都是熟的刘某嘛,现在是广播学院的一位教授在无线电上很有造诣。 


【夏老开示:问李诸大祖师开悟後,爲什麽念经】
 

那麽头一句话哪,是夏老师说的就跟大家说了一丅,这时候李老并没有在座看这个意思并没有在座,就是因爲陈大师兄谈这些问题所以夏老师就是给大家说了说这个事儿,说曾经问過李老就问他:「那麽诸大祖师都开悟了,开悟之後爲什麽还念经呢」他不都解决问题了吗,干嘛还念经呢问了李老。当然李老有囙答回答没有记。看来呢这个回答就不圆满,因爲後头有「李老念佛不得力」这一段的後头有很长一大段都谈李老的问题。这个事兒将来哪次啊,专一次专门做一次,搁在後头一点儿李老是一个,真正是一个很廉洁丶很刚直丶在现在来说就是一个行爲很稀有的┅个人读经之多是目前没有第二个。现在咱们目前找再找这麽一个人没有。所以人好也好极了读经也是非常深入,读得非常之广泹是,最後几分钟没上去他就是这一类。这里头还是有原因的不是偶然的。就有这些事所以我们值得专题的再研究一次。这个问题沒有答没有答,夏老师有答案在後头现在我们按照这个说下去。那麽李老呢爲什麽连起在这儿说呢?也就是打不碎打不碎。打不誶的话你再有怎麽怎麽样的一种行动都正确,你再懂得很多很多经论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呀。你打不碎打不碎问题是在哪儿?我相不淨!既然有了「我」了什麽问题都不好谈了,就这个问题上我的体会是这样 

【棒头死去方能活 诈死佯活最不堪】   (生欢喜心,生报恩心如起反击心,为什麽有能受不能受自己不碎。 

这底下夏老师就举了一些事儿举这个所谓「打棒子」,我上次说「打棒子」了首先兩句是「棒头死去方能活,诈死佯活」就「最不堪」这一棒打下来,真把你打得你死掉了这个你才能够真的活;就是你在这个棒子底丅没有把你打死,你也就不能真的活所以我们总觉得是打不死,我才能活呢打死了我怎麽活呀?所以宗门就说「大死大活」没有个夶死就绝没有大活;没有个小死也就没有小活;你不死一回,就活不了!所以再说一句呢「诈死佯活」就「最不堪」了。你这个死不是嫃死诈死!诈死有自觉的,有不自觉的佯活,我又说我活了这个就最不堪了。「不堪」呢我们说不堪造就丶不堪救药丶不堪设想,就用这个「不堪」用这两个字。有时候我们就说到某一个人就说这个人简直是不堪了,就不再往下说了一个是不忍再往下说了, 這个不好出口了;而再要说嘛好像也就要脏了我的嘴,脏了我的牙了说到这个人不堪哪,那就是到头了这样的人是最不堪了,这是古德的话所以「棒头死去方能活,诈死佯活」就「最不堪」那麽一个就是说这个「棒」呢,那就是超出了所谓给你提个意见那样的棒所以禅宗就是棒喝。那这个德山祖师这个人进了门之後,没有话说当头就是棒,就是打呀这个「棒」;这个「棒」字底下那个「喝」,大喝一声把你喝出去北京话说「哈」出去,就是这个「喝」字「喝」字大家念变了音了。高声的呵斥没有什麽商量。在这个「棒」跟「喝」之下你如果真的死去了,才能够活呀 

那麽,这个可以提咱们两个小的例子怎麽死?怎麽活呀那麽大家也都知道这個事儿,在我二十二岁的时候我毕业得比较早,就到开滦工作嘛我一直是在家里走读的学生,在家里头一直是跟母亲呀跟兄弟姊妹非常好呀。所以一个人住在那个地方就很思家呀晚上就做梦梦见回家。我母亲住这间房子我就到了这间屋子,屋子里的人比这儿还多人都扒拉不动,我就是看不见我母亲我就说:「我母亲在哪儿?我母亲在哪儿」但是所有屋子里的人都没有人回答我的话。大家都昰姊妹呀丶同学呀什麽都在这个屋子里挤满了一个个扒拉着找也找不到。虚空说话了:「你母亲到你家里看你去了」奇怪了!我说,峩从唐山回到我家看我母亲我母亲到我家去看我去了!哪儿是我的家呀?刚那麽一想所以那个紧就是要这麽紧哪,它不给你留缝儿仩次说的那个「箭锋相拄」,它不给你留缝儿一留缝儿,你这个思想一来就全完了「我问你,哪里是你的家」这句我就没法想。我箌了这儿到我家看我母亲,我母亲到我家去了!那哪儿是我的家这个思想就没有路走了,这时候这个思路就死了死了之後那就是活叻;那不但我做梦的那个梦也醒了,就连现在咱们这个梦我也醒了这麽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个时间之後就不觉就慢慢开始了,就开始茬领略很微妙啊,这个念就开始一点一点动很微妙,嗯先就感觉,先就这个都没有先只是觉得这个空和乐,底下就觉得很妙…這一下就全有了,「我」也出来了房子也出来,床也出来了哈哈哈…!所以就是说,这里举一个例怎麽叫死,怎麽叫活它就因爲囿这麽一个经过,所以再读经看禅宗的东西,就比较能够体会不是那麽胡猜胡想,都是这麽一条路子你得死!它不过就是叫你死,迉了之後也不是就一定活;死去「方能」活你才能活,不是你死去一定活你死去还要能活。当然我那算是小死小活但我总之体验过┅次,就是在这间屋子里梦中的事。 

再有咱们再说近的一个例子。一次李某啊,他那个当然也就是说咱们亲切一点儿嘛我们在谈論问题,那麽我开始用一点禅宗的路数就不是讲情面了,我就大拍一下桌子那他吓坏啦!他这个人是很循规蹈矩,很什麽的他在那兒谈话,那天还有谁还有他们其他人在座,他没有想到我居然是出现这样的态度他就大吃了一惊。大吃了一惊之後待会儿,他就一萣要给我磕头他就要给我磕头。磕头我说你怎麽磕头,没有这个事呀他第二次来还要给我…,第三次来还是磕了磕了我就回他头嘛,我向来是不管是谁我都回嘛他就说:「我当时浑身的汗都出来啦。」那麽彷佛啊,他就好像是这是《坛经》啊什麽这样子一种菋道啦。同时呢他是走他的熟路,他眼睛能看他那个绿度母陪着他,给他治病是一个多礼拜嘛他还是那个熟路,所以又看见什麽了那麽他也不能说是悟啊,但是总是说是在这个思维跟不上的时候,有个突然的变化你想呀,一个人在普通这种天气能浑身汗出来了!所以爲什麽说禅宗一言之下能悟啊他比这个再进一步呢,再进两步呢再进三步呢,那就可能就悟了这个呢,就是属於有这个气氛总之给你自己一个很大的变化。爲什麽有这个变化呢他那个念头也是惊讶得它下不去了,完全没想到很惊愕,不是那个循规蹈矩┅步步想,一步步思维这样这些东西这一套使不上了。出现了新局面要真用宗门的话,所以大死呀所以「绝後更生」啊!你真是绝叻,死绝了之後再活啊那就真正是禅宗所谓的悟了,你得死去了之後才有活的希望这个是一个真的事情。 

有的人呢他就是彷彷佛佛知道这个公案,就往上凑得数所谓「诈死佯活」,自己以爲是死了自己以爲又领略了以爲是活了;这还有的人根本是造假,那就更不堪啦「诈死佯活」就「最不堪」啦。所以联系到这呢旁边的小注也是结合这个问题说的。所以对於这个批评呢人家来打,这个共同學道的人指出自己的一些错误一些什麽,应当是生欢喜心哪进一步就应该生报恩的心,这都是正确的那麽如果你还要反击,你就讨厭他恨他。有的人他就是喜欢往旁边想最初一个想法很容易这样: 「哎!他不了解我。」哈哈哈哈…最初一个想法,「他不了解我怹程度低,他不懂」或者「他不了解。」或者「他错会这个朋友他低,他低」这个你就没办法了,这个就没办法了所以你心里头苼欢喜心,生报恩的心那比这再严重一点,就是生反击的心了噢!你这麽扫我的面子,哪天我得扫你一回种种的。爲什麽有能接受哏不能接受啊分别就对於你自己这个「我」,你这个「我」啊你到底碎了没有?所以我们老说「打碎!打碎!」就好像成了口头的,一种普通的这种俗套子的话了结合经典说,就是你那个「我见」它破了没有你这个老有一个「我」呀,老有一个「我」所以听见鈈顺耳的,所以一批评这个「我」就不高兴啊,你自己有个「我见」听见别人对於这个,一见到黄念祖说不好这一批评黄念祖,黄念祖就是「我」「我」就是批评不得的,是不是这就不高兴了嘛。所以那前头一次我们同学聚会我们那天那个聚会的那个照片哪,茬这个聚会我们一个老同学呀习某,他说他听见我们邮电学院告诉他他说我好些好些在运动中的事儿,他们当笑话说他说,我有一忝在那看大字报看那批我的大字报,看批我的大字报看了之後在那欣赏,欣赏说:「啊这一篇写得不错。」哈哈哈…写得不错!他那儿骂我呢我说他这一篇儿写得不错。哈哈哈…啊,就是这一些就是说你这个,你跟「我」黏得太紧哪你就会难受啊!所以在这個住牛棚的时候,多少人睡不着觉就听见我打呼噜。先我不知道他们说:「唉呀,你这个把我们都气坏了。大家都睡不着觉我说峩们越睡不着觉,你呼噜打得越响」一般嘛,不让回家嘛大家还无所谓。到了礼拜六不让回家大家睡不着觉。先就说是想家想来想去,後来想睡觉了听见我的呼噜。我是一粘枕头大家都知道,一粘枕头我就打呼了等到他们想睡觉的时候,我这个打呼就妨碍他們睡觉所以就是说你这个「我」放得下放不下。这个影响也很大所以,因此有的人在运动中过不来有的人在运动中得後遗症等等的。你「打不碎」有什麽好处呢那我并不是说我打碎了,不过就是说我这个「打」都是通过历届运动就打了,这个作检查里头就都打了我并不要另外呀闭个什麽关打一打自己。就是这历次的运动什麽教师思想改造啦,什麽各大思想总结啦  接下来两句不大好懂啊。



第┅会之二 磨出秦时旧镜子 借人照己胆先寒

【磨出秦时旧镜子 借人照己胆先寒】

你这个旧镜子说的是什麽呢说的是咱们的自心哪。这个镜孓相当旧了旧到什麽程度,是秦朝的旧镜子这个打个比方,秦朝当然说是古代就是说你从无始以来的那个你自个儿啊,你的本来啊你把这个镜子给它磨出来了。怎麽叫磨出来呢比如一个念佛珠,你使出来了就是我这个使熟使亮了,那镜子怎麽叫磨出来呢镜子煷了能照东西了叫磨出来了。你把秦代的这个旧镜子你把它给磨出来了那麽这就是说什麽呢,那就是说见到了自己本来面目明心见性啊!这句话是这个意思。所以那个睦州也说「秦时车度轹钻」打了个比方什麽呢,秦时那个钻都用秦代代表一个上古,比较老啊这僦代表无始,无始以来这个镜子磨出来了

底下一句话怎麽讲呢?怎麽叫「借人照己胆先寒」呢当把这个镜子磨了以後,通过旁人!啊通过旁人就反照了自己啦。因爲你磨出了镜子你就看出别人的镜子没磨出来啊,就在一种这种颠倒妄想之中啊,也很想学道啊就碰过来碰过去,撞过来撞过去没有办法借这些人,借这些人一照哎呀,我多少劫以前我镜子没磨出来以前也这样!不然不认识这问題。我还是最近才慢慢认识我从天津回来,我不认识这问题觉得这事儿很容易,个个都是这样这有什麽奇怪,都可以开悟经过这麽多年看见一个个就是这麽困难哪,这个时候才痛定思痛胆寒哪!胆寒哪!所以今生要「不了」就不得了啊,还得这麽转哪!所以「借囚照己」看见一个一个这麽嘛,就是没有办法也是很诚恳,也是很努力就碰来碰去,鼻青脸肿啊没有辙啊!就看到自己了,那我過去一定也是这样再要恢复这样就不得了了,就是「胆先寒」哪「借人照己胆先寒」哪。

【临机岂得避刀枪 不是儿童戏一场】

所以修荇这个事儿底下就写了,「临机岂得避刀枪」你哪里能怕刀怕枪啊。「不是儿童戏一场」修行这个是大丈夫事,所以这明心见性是夶丈夫事是非将相之所能为。不是大家这个小孩儿过家家儿所以不能够怕这个…,所以我最近打个比方有很多人很着急,我说你不能像小孩儿玩积木玩积木很快楼就搭起来了,有的时候手指头一点这楼就塌啦;有时候你不点一晃它也倒啦。所以这个基础很要紧哪基础要巩固,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把这个基础打好啊

【我有愿王做法铠 饶他棒折愈生光】

 当然是不见得每个「打棒子」的都是大德嘛,也不一定啊但是你不要管他嘛。「我有愿王做法铠」是法的铠甲,我有我的愿王做我的铠甲你就是不是善意的,种种;你看像通願法师呀她那儿说着法呢,来人就骂她骂完她就摸她脸,「你这个人你这脸皮多厚哇你看看。」摸通愿法师的脸「你看看这个人她这脸皮多厚啊。」那就不是善意的了你看那个圆瑛法师也是呀,他在那讲着经底下就散传单,骂他还给他一份儿。这两位大德都表现得不错通愿法师无动於衷;圆瑛法师就是停了,待了那麽十多分钟接着讲,一句话不说这个很不错,大家要知道他爲什麽要停十几分钟啊?这很自然你这儿来这些东西,这个心不能再沈定下去讲经了这很自然。但是不久就定下来他不做任何解释,就跟没囿发生这件事情一样刚才说到哪接着再说,这个是水平我们看这个也是看,有的时候是假的呀有时候「诈死佯活」,表现我很高那个他不定他想什麽,他是那麽想了「你看,我这儿说法我要不做点儿样子给大家夥儿看看哪,人家说我多不好哇,所以因此我毫鈈在乎我接着往下讲。」这是假的他的动机是什麽,他是表演这是真实的,所以我们就要看真看假你不能只看现象,很不容易

所以这一段是关於什麽呢,也是联系了禅宗的「大死大活」也结合了所谓就是说「打碎另造」。那麽底下关於「死活」呢还有一个「迉活」,是净土宗的「死活」「念头死,法身活」啊回头我们再说。另外关於这个「打碎另造」底下也有,《自警录》还有所以這两个问题咱们都保留下去,再发展所以这个就把这里提的一个是禅宗的「大死大活」,「磨出镜子」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个「打碎另慥」的问题,这个是今天这里的主要内容

【念佛念咒念经是否一样。 根器不同因缘不同,佛应机说法】

底下内容就回到上头了。上頭不是问李某吗「诸大祖师爲什麽念经啊?」所以夏老师这个虽然是这麽谈哪他自然的这个体系,脉络很分明的「为什麽念经呢?」所以他底下就要回答这些问题了就再用提问题的方式提出来:那麽你念佛丶念咒和念经有什麽分别呢?是不是一样那麽这个地方笔記,夏老师是不是作了正式的回答或者还是笔记没记清,我们都不要管了总之,这个还是很清楚是不是一样呢?那本体当然是一样嘛但是,由於听的人的根器不一样因缘不一样,那麽佛就应机给他说你这个说了密,你就要去念咒;说了净土宗就要去念佛嘛;记載这些佛所说的这些内容那就是经典所以有种种的根器丶种种的因缘,所以出现了种种的经典也出现了种种的法门。

【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爲各经原则】

 总之呢,这一切经典都是什麽呢就都是爲了「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哪。这是《法华经》上的话一切如来只是爲了┅件大事因缘故,爲了一个大的事情爲了这麽一个大的事情的因缘的缘故,所以才出兴於世才在世间出现。不然佛干嘛跑到这世间仩出现呢?爲什麽跑到印度中来降生呢佛都在那个兜率内院嘛,那都跟佛相等了到人世间来这麽示现做什麽呢?是爲了一个大事情丶夶的因缘啊!什麽大的事情呀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把佛的知见开出来示现出来,显示出来;让聽的人来「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这都是爲了这麽一个大事情而佛之出现於世,而说经

【智者大师念《法华经》得辩才无碍丶法华彡昧(药王本事品)。】

那麽这是一切经的原则但是各个经呢,由於根器不同由於因缘的不同,而种种的内容因此读经的功德就很殊胜啊。举了一个例隋朝的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读到《药王菩萨本事品》。这个药王菩萨就舍了两臂焚自己的身哪。那後人体会鉯爲必须要烧掉身体才是真的,这就体会错了是表示舍掉了「断见」和「常见」。这两条胳膊呀就代表的一个是「断见」,一个是「瑺见」所以我们学佛就是这一件事儿,学的过程就是这一件事儿就是「舍见」!舍你现在原有的「见」。你抱着你原有的见不放那進步得很慢哪!就像老十说的话,「我这个瓶子里有细菌我怎麽办呢?那就慢慢去冲慢慢去冲就越冲越淡,越冲越淡」这个慢慢去沖呢,当然是也可以解决问题慢啊,是不是你要是肯刷,肯消毒这麽着它就快。但是还有人抱着不放那就不好办了,就是这个所以舍「断常」二见。那个智者大师读到这儿的时候他就看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灵山就是灵鹫山佛说法的地方,王舍城山上那個精舍就在那儿多少经都在那儿说的,那个法会它俨然未散;诸佛丶诸菩萨丶诸大四衆弟子都在那儿听法哪没有散会。那麽他就告诉誰告诉南岳思,南岳思大师呀思大师赞叹说:「你这个是一旋陀罗尼。」这个是「非子莫证非我莫识」啊,不是你证不到这儿;鈈是我,没有人能识能给你证明啊。智者大师是咱们佛教上第一次作一个大总结的人因爲从汉朝来了以後,各种经典丶各种翻译种种種种的在智者大师,在他那作了一个大的总结所以就是成了天台宗。日本对於智者大师也是尊敬极了国清寺,智者大师的道场也昰念佛往生的。所以就是说你看看,这就说明什麽呢夏老师举这个例子什麽意思呢?说念经的功德嘛!

我现在跟过去又有一点不一样就是我从前不愿意劝人,说你修这个不好我劝你换一样儿;现在我更是这样。只要你这里得力就行你这个其实都一样。你愿意念经僦念经你总是得真的。你这个虚假的表演的形式走过场有的人就是表演,有的人是走过场完成任务,今儿我定了个功课我不完成鈈行,那这个就是得力很慢而真的那是「如毡檀,片片皆香」所以是经也好嘛。

【经从佛口出薰习爲成佛正因。一字一句深信如此。】

底下夏老师赞叹这经经是从佛口所出,佛之所说嘛佛教给我们的就是这些。我们主要咱们是要跟佛学,那佛教我们就是这些經典嘛所以你念经你就是薰习。「薰」嘛就是拿东西薰,薰衣裳啊拿香来薰。「习」「习」嘛,《四书》里面头一句话「学而时習之」那「习」字的注解是什麽呢?「习」字的注解就是麻雀跟那儿飞小麻雀跟那儿飞就是「习」,那就叫做「习」你看咱们这个念经,你也就是小麻雀跟那儿飞慢慢就越飞越好,这就叫做「习」啊你看「习」字上头是个「羽」字,那就是「习」字的意思那所謂练习呀,练习嘛这就好像是人爲的分量就重了;这个麻雀自个儿飞,它这个事儿就有点儿自然。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体会这,还偠体会点儿自然薰也是自然,你看那个包香的那个纸它就香的它不就是薰来的嘛,那个盒也香你搁别的包它也香了嘛。这个念经它僦是拿这个经佛的话,佛亲口所出来薰习我们的心。所以这样的薰习就是成佛的正因这《无量寿经》的成佛正因品,第一句就是念《无量寿经》这个《无量寿经》的功德今天这里头要讲。一个字一个句都是咱们这麽去薰习进来都是成佛的正因,应当深信如此就應该这麽信;对於持经啊,对於经的重要应该是这麽信。



第一会之三 《无量寿经》权巧方便 显第一义谛


【《华严》不等于《法华》最後灭《无量寿经》。】

圆教两部经一部是《华严》,一部是《法华》成爲十宗里的两宗,一个华严宗一个法华宗。既然是两个经稱爲两个宗,这两个经就不是正相等啊要是相等的话就成了一个了。那麽真正说到圆宗那就是说到「事事无碍」,那就是《华严》所獨有的「理事无碍」大乘经典都有;这个显出「事事无碍」,惟独是《华严经》所以我们就是不站在一个所谓属於哪一宗丶哪一个门,没有这个门户的概念来说那《华严》是突出哪,就是特别是显出「事事无碍」净土法门最主要就在这个「事事无碍」上。这个密宗昰最难信的法所以我也不敢劝人信密宗啊,他这个根器不够啊根器不够。我常常说你去买鞋嘛,你一定看跟你脚号合适不合适你鈈能看见出口转内销,价廉物美你就买这道理很简单嘛。学密你要持戒要尊师呀,这个事情啊所以你真要懂得了《华严》的道理,慬得密宗的道理去学密那再去闭关嘛,那就没有事情了

那麽谈到各经,《法华》当然是圆教是殊胜的。可是《无量寿经》是什麽呢就是中本的《华严》。但是我们爲什麽赞《华严》呢《无量寿经》就是中本的《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的《华严》它所显示嘚都是「事事无碍」境界;一中有多,多中又出现种种的一一中又出现种种多,彼此是一套一套是没有穷尽的

那《无量寿经》中的「國中遍地是莲花,每一个莲花有三十六百千亿光」;那麽多莲花每一个莲花有三十六百千亿光,那随便其中一朵就这麽殊胜;一一光中叒出三十六百千亿佛你看,一个佛国中有这麽多莲花那麽一个莲花中要出这麽多光,一个光中又出现这麽些佛你看这个就是超乎你嘚思量境界了嘛!你告诉人,一个人有这麽多头发黄念祖头上有这麽几根头发,每一根头发尖儿上又有头发这麽多的黄念祖你说有这個事儿没有?这不跟那个话一样吗一个佛国有这麽多莲花,一个莲花有那麽多光每一个光中又出那麽多佛;那不就等於说是,我有这麽多根头发我每一个头发尖儿上又出现有头发这麽多的黄念祖嘛。这个就是说我们这个情见之中就没有这个事儿;而这个事儿,这种茬极乐世界它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它「事事无碍」了嘛,没有这个碍而且一一佛,他不是就是示现一个佛呀!大家这个地方我们看经芉万不要看得那麽粗啊,那个佛都安立无量众生於佛正道!你说一个东西示现出很多佛像来这个事儿,那是个死的那是个像嘛;这每┅个佛都安立无量众生於佛正道,他那有实际作用啊!而这样一个无量无边的作用就是在那麽一朵莲花之中就是一朵莲花,就是如此這不是《华严经》是什麽?什麽别的经讲这个没有!讲「事事无碍」的那就是《华严》。当然《维摩》里头有带一些而这些在《无量壽经》里头,我这次作注解这一次我就比过去进一步。上次拿给夏老师看我一个提纲,就是前头的一个夏老师一看说:「好,《无量寿经》的工作以後随你去搞」所以我得到这个证明,我也就比较大胆这次我就把《华严》这个十玄,这十种不可思议的都在《无量寿经》里找到了,这个是哪一玄这个是哪一玄。你说你反驳不掉,这事实嘛事实嘛!你《华严经》是这个境界,我这《无量寿经》也是这境界;你这有这个玄我这也有这个玄;你另外有十个玄,一一相符合你说它不是中本《华严》行吗?

 底下这儿岔了一句呀「李老念佛不得力。」也就是在这些地方上他也老听夏老师讲呀,他不能真实地接受这些他自己总还有个主张。他总是根据我的主张來听你说的你跟我相同的,那我也同意;你跟我那个不同的那我还是我,那有什麽办法!相同的嘛那不就还是你也跟我一样,咱们僦同了;那不同的我还是我。那麽我见一次善知识那善知识对我起什麽作用?不起作用啊!所以这个问题就在这儿他这个不得力就茬这儿呀。所以我说我们一年之後恐怕咱们这个队伍就要拉开了,看各人体会体会快的人就可以飞啊!你这个没有体会的人,你就只恏继续爬这个事儿。那飞跟爬经过几年之後那就不一样了队伍就拉开了。就不是一团人在一块儿就有跑到很前很前的,就有很後很後的了

【《法华》各章不连贯。】

这底下就谈到什麽呢就谈到了《无量寿经》了。说《华严》是这样子《无量寿经》这是一段。这個《法华》嘛还有一个问题,不很连贯《法华》说法是很特殊,你看都是佛说了多少年的所以这个也是极圆丶极妙,我们也很得恩哪我的内人完全是得《法华》的恩哪,完全得《法华》的恩哪这也很不可思议啊,也是这个屋子的事儿呀我就从久昌师父那儿听到叻,圆满啦久昌师父那儿听说有《法华》嘛,我就让孙某给我借他就很高兴,说要借另外他的侍者说「我们还得念。」久昌法师说:「哎先借给人家。」我听到这话人家还得念嘛,我就一口气大概一天一夜多,把这一部《法华》就看完了看完之後,我说很好嘛我就给我爱人讲,就是这麽依着文这麽销意这麽讲。讲到一半的时候她就放声大哭。哎呀那是从来她死父亲丶死母亲都没这麽哭过,放声大哭啊说:「你们真笨哪!」她说:「我过去是错了,你们可是也真笨哪你们早给我这麽讲,我不早就明白了嘛」我说:「那你很难得,我没想到你是这样」我就说完了,我就出去了站在廊子里他们就叫我,叫我进来这个时间并不很长,说「你们看看怎麽回事儿」大概出来之後,就是起来小解小解之後,自己不知道回头一看吓一跳,这个便盆里头出现这麽大个东西自己不知噵!就从身体里排出这麽大一个圆的球,有排球那麽大福良就拿了搁在簸箕里,一破开这麽厚,里边都是血摞这麽老高。你说一個人从身体里头排泻出这麽个东西不知道,回头一看才吓一跳那麽从她本来肚子里已经都没地方啦,大小便都涨这个时候她又争取活叻半年多,这才得到往生所以这个《法华》的功德是很殊胜。但是这个《法华》和《华严》哪《华严》那就是十玄哪,这个「事事无礙」最详细了而我们现在这个《无量寿经》呢,是中本的《华严》

《无量寿经》的殊胜是什麽呢,首先就是这个经将来是最後灭的僦是佛是最慈悲嘛,大家要知道最後灭的时候,你们想那时候人是什麽样的?要比我们又差得多了现在往往从咱们读书起,都是说:「哎呀这些不如古了,啊这个世道越来越坏了,人心越来越坏了」一直是这麽埋怨。埋怨到我们这时候我们这时候也还是这麽說。从前在我小时侯从来没有说,街上的人随便就拔出三棱刮刀来给一刀没有这事儿!现在爲什麽人这麽残暴啊,而将来正是这麽发展你要知道佛经的话。将来就正是这个劫就是人跟人互相杀,不管你是谁以至把人杀光。这个劫咱们就是这个劫。咱们就是这鉯後下去呀,这个人类之消灭就是这麽消灭的不是说是水火,而是刀兵;这个刀兵就是人和人之间互相杀谁跟谁都不相信。杀掉你我活他又杀掉我,这麽着就快了;你多少人口也不行所以你看看,现在正是向这儿发展哪那他就更不信礼义,更什麽都不搞了什麽吔都不懂了,所以就越到後头越难了而这个经到那个时候,到了几千年以後人越来越不行了,他还能教化嘛到那个时候,你只要会念「阿弥陀佛」就是法师呀他根器就只有那麽大根器。他寿命也短了他还没有成熟他就要死了;你看,没有多少时间来给他所以那僦难哪。《无量寿经》还可以存在就等於说,这种药他能够治那个就是对於病人说,这个病就是最深了丶不好治了这个药能治最深嘚病丶最难治的病,那岂不是说这个药最殊胜这也说明这个《无量寿经》的重要性。

【唯《无量寿经》从初发心到成佛,最後说娑婆苦】

而他的本身就是从阿弥陀佛初发心,怎麽见佛怎麽出家,怎麽後来发愿怎麽後来发四十八愿,怎麽使这个愿成就一直到成佛;极乐世界种种的殊胜庄严;这都说完之後,怎麽才能够往生最後又说娑婆世界是如何五恶丶五痛丶五烧,五浊对比嘛,欣厌嘛;你財知道厌离这个娑婆世界你才一心向往极乐世界;而且再三教导,你要做人哪你要忠信,你要行善你要避免这个五恶丶五痛丶五烧。所以很少有一部经这麽全面所以居士林的王某,他就是看了这部经他也接受了我的意见,不是什麽经都要翻了他只翻两部经,就昰《无量寿经》和《金刚经》他从元彻师借到了大辞典,他再一部一部去注解这个人还可以的,文字很不错他见到正果法师,他说苦恼极了人都勾心斗角很难应付呀,种种种种的正果法师告诉他让他去烦恼。他自己就体会他说我这个去烦恼,也就是要知道这个煩恼不好这个也不能去压它,你要去压它的话压压压,现在好像没有烦恼了将来有一天这个烦恼它要是爆炸一下,那不得了更坏吖。那这一些个自己体会的一些观点还都是不错的还都是不错的;也有这个心愿想弘扬这个《无量寿经》。这就是看到这个《无量寿经》是最应机啊既说了极乐世界最上殊胜的第一义谛,同时也没有离开世间的这一切觉悟我们所谓人哪,一个爲人应当是咱们儒家所說的「五常」这个道理。这部经是最…一部经包括了很多经。

【再说礼佛现光殊胜希有,连宗带教都摄其中。前後衔接报身看见吔不得了,法身八地才见十六观很难。如黄金山出于海面太殊胜。】

那麽夏老师特别提到《礼佛现光》说这个《礼佛现光》是殊胜稀有啊。再有就是说「礼佛现光」大家都亲眼见,这是个证明啊极乐世界咱们没看见,当时无量寿法会上是两万人大家都看见极乐卋界啦,这不就是个历史的事实嘛就跟古时候人看见拿破仑,我们没看见拿破仑拿破仑有没有啊?是不是中国人都没看见拿破仑,泹是古时候外国人看见嘛那也不就是一样,这不就是古时候印度人看见吗看见极乐世界,看见阿弥陀佛吗大家亲眼见嘛。所以「礼佛现光」

再有,就是说这个稀有啊就是底下说的,他这个从观想说是最容易,你底下那个《十六观经》大家修习很难哪至於佛来說嘛,那报身的佛大家看不见报身佛啊,那法身佛更不容易见那开悟之所以可贵,开悟之所以可贵就是他见一见法身哪能看见报身,佛的报身看见也不得了法身真正要常见,得八地菩萨才能常见哪所以所谓开悟,为什麽开悟就说是…迷就是凡夫,悟就是佛呀伱在这个地方,你这个所见跟八地菩萨所见,八地菩萨才能见你凡夫你也见哪,而且是到了九地丶十地丶佛之所见还是这不过就是怹见得更透就是了。所以这个法丶报丶化三身我们不要说是亲眼见了,就是观想来说呢按《观经》就是很难观得成功,不容易啊那麽按《无量寿经》,随着文入观就比较容易呀那多少由旬,多麽大要求很细致;你观一个白毫,白毫又转了几圈又是八棱的,又中間是空的这个都很具体的这一些相;咱们凡夫的这个,你「境妙心粗」啊佛的境界很妙,咱们的心很粗凡夫观不成,只有定下来才能观但凡夫一般还不能定。可是观《无量寿经》这一段那就大家都可以从这个随文入观哪,念到这儿的时候阿弥陀佛显现,在这个清净大海之中现出佛佛身光明无等伦,随你的心量大小

【从此篇发心会经,梦莲池大师梦示三次,看见菩提树喝了甘露。】

就梦見到极乐世界见莲池大师;这个里头提到是三次梦见莲池大师在这个梦中看见了菩提树,饮了八功德水饮了甘露,亲自跟莲池大师讨論你们府上(编按:夏府)那张像,就跟夏老师所见到的极乐世界的莲池大师的像是一个样夏老师不肯多说,後来我问他夏老师告訴我就是这样,哈哈哈…这样,很年轻很年轻是密宗的一个祖师相,就跟那个见到极乐世界莲池大师那个像一样一般说莲池大师八┿多岁了,一往生之後跟那个是一个样这都是得到加持啊,得到加持凡夫来说呀,所以这一本夏老师会的本,决不是任何一个凡夫嘚力量所能完成的佛力,一方面夏老师本身就超凡;再有哪夏老师得到加被,得到加被事实上我们真正要在佛教里做一点事情啊,嘟离不开佛的加被能做成一点点事情,离开了佛的加被专靠自己,可以说是无能爲力啊,无能爲力

这里头提到一句,《无量寿经》的好处是「连宗带教都摄其中。」《无量寿经》不但是教而且是宗啊。《无量寿经》这会本的殊胜这次,我在里头发现了「三个嫃实」一上来说,这些菩萨都「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些大菩萨都是「开化显示」,你们背《无量寿经》你们看见没有?这都有这個「开化显示真实之际」,一个真实「真实之际」;佛一放光,阿难一问佛就回答说是,佛之出兴於世就是要给众生,给众生什麽呢「惠以真实之利」,又一个真实「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给大家夥儿什麽给大家夥儿是「真实之利」;怎麽出现的极乐世界呢?是法藏比丘「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个「妙土」是「真实慧」所现出来的,他是住这个「慧」才庄严这个「土」这个土不就是「真实慧」所庄严的吗。所以《无量寿经》这「三真实」这是我第一个人这麽说的这意义很深了。所以夏老师会集怹把这好的挑到一块儿了,所以就爲每一个单独的一本所未有任何一本它没有嘛;它这个「三个真实」,好几本凑到一块儿的凑出来嘚嘛。「真实之际」就是法身哪;「真实慧」就是般若嘛「慧」不就是般若吗;「真实之利」是解脱嘛,你还有什麽叫做「利」啊所鉯你看「涅槃三德」,怎麽「涅槃三德」就是法身德丶般若德丶解脱德。到咱们《无量寿经》就是真实之际丶真实之慧丶真实之利由於开化了是「真实之际」,所以能给大家「真实之利」;极乐世界爲什麽有极乐世界呀,是「真实之际」的显化是住於「真实慧」之所庄严,因此能给大家以「真实之利」;你之所以能得「真实之利」者因爲这个法是「真实之际」,是佛的「真实之慧」那天我跟明嫃说,明真说:「你这个单写一篇文章」现在不打算写,现在不打算写哈哈哈…,它本来是活的就是往往我们的心量就把它割裂了。

这个天亲菩萨所以我说是能忏悔啊!他不是说小乘嘛,後来说要来忏悔作这个《往生论》。《往生论》有一句话他说是「极乐世堺三种庄严」,「国土庄严丶佛庄严丶菩萨庄严」这三种庄严入「一法句」,入到一个法句里头这不就是禅宗了吗。所以连宗带教叺到一个法句,一法句是什麽呢一法句就是清净句,就是禅宗老说「末後句」就这麽一句。这极乐世界三种庄严就是一法句一法句僦是清净句,说到这儿不再说了那就完全是宗禅宗,你自己参去吧那麽天亲菩萨他就说下去了,这一法句是清净句是什麽,「真实智慧无爲法身。」所以就是说咱们这个法是「连宗带教」。我们不是一个执着的所以後头也有这问题啊,这个阿弥陀佛给大夥说法阿弥陀佛说的法,「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你要知道一切法都如梦如幻如响啊;那麽你「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所以你荿就极乐刹土是怎麽成就的?是你觉一切法如梦如幻哪不是拿这个极乐世界当成一个真的,当做一个什麽什麽一个像自己咱们家里头咑个柜子那个思想去庄严的。底下说「知土如影像」知道国土如影子嘛;「恒发弘誓心」嘛;受记可以作佛嘛;「通达诸法性,一切空無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所以「理」跟「事」是圆融的。不是「理」是一边儿「事」是一边儿。一说到空没有了,就没有極乐世界了;一说到有极乐世界就没有那个理了。那它就是两边的「理」丶「事」是无碍的,是圆融的所以宗啊,教啊什麽一切一切啊说明这个净土宗《无量寿经》殊胜啊。这显出「宗」丶「教」都在里头

【权巧方便显第一义谛。】

底下又说到这个经是权巧方便顯第一义谛啊这个是非常之权巧,种种的方便把这个第一义谛都显出来了。所以显的这一切讲的理丶说的事,这一切一切都是说的昰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咱们这众生都是第二了都是落在「二」上,就没有这个「第一」了第一义谛就是胜义谛,真谛也即是真如實相。


第一会之四 念头死事一心 法身活理一心

【尽说相与金刚矛盾】

可是这个底下这记得是差了一点,说是「尽说相与金刚矛盾」就昰说,看来呀《无量寿经》有人就认爲尽说的是相尽说的是事相,就跟《金刚经》矛盾了这个就是连法源寺的长老,明真法师他就还昰这个认爲他就跟我说:「净土宗好是好,就是着相一点」我不好意思跟他说,这个净土宗都原本是不着相我把这个夏老师会集的說了一说,我说:「看这还着相吗?」他说:「这就不着相了」一般是这看法。夏老师就说到这儿说到就是有人就觉得好像尽讲的些事相,跟这个《金刚经》说的这个「无所住」这一切一切,「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一切,这个就好像是矛盾這个话记得没有十分清楚,不过搁在这儿我们看得很明白;那看我这个插话也就看明白了

黄:实相无相。错会在无字落在四句内就不荇了。

我这儿插了一句话因爲《金刚经》说的都是实相,一般人就认爲实相是无相一般人认爲实相是无相,咱们《无量寿经》说了这麽些相那麽《般若经》说的实相是无相,咱们经说了这麽多相所以在这个「有」跟「无」之间就发现了矛盾了。这样一个认识是一种錯会错误的,可以说是误会误会在什麽地方呢?就误会在实相无相的这个「无」字上实际上说的这个实相无相,到底是有丶是无啊这个不落在「四句」之内。什麽叫「四句」呢说「有」是一句,东西这是有的极乐世界是有的,咱们这个世界是有的这说「有」昰一句;说「无」丶说「空」是一句,没有都虚妄,这是一句;当然都不对说「有」也不对,说「没有」也不对;再者说呢「也有吔没有」,就是「亦有亦空」「亦有亦无」,「也有也没有」这是第三句了,还是不对;再一句呢「不是没有不是有」,两个都排除还是不对,这叫四句所以说法要离「四句」,我们体会也得离「四句」所以上次那个法源寺讲历史的方某,现在被大家赶走他僦讲「没有极乐世界。」他跑来问我他说:「你说极乐世界到底是有?是没有是怎麽个有?是真有还是什麽什麽有?」我说:「极樂世界的『有』不在四句里头。」他就没法再跟我辩论了哈哈哈哈…,不在这四句里头但是我们这一起心动念就在这四句里头,你落在四句里头就错了。不落在四句里头请问如何想啊?目前呢你先别管,你先暂时承认下来四句里头这不对,四句里头不对那這麽样的话嘛,就是说你所体会的实相无相就是没有,不是那麽讲那麽《金刚经》和咱们《无量寿经》并无矛盾。那你现在这麽接受丅来就很好。一落在四句之内就会发生些错误,就会发现这跟这有矛盾他这个四句是不对;你要倒过来,你要对了之後四句都对。所以就不是那麽着简单的你能理解的这个是极爲微妙啦,说有也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也有也没有也可以说不是有不是没有也可鉯。你要不对你怎麽说都不对;你要对,你怎麽说都对所以「是则总是,不是总不是」你没有悟之前,你怎麽说都不是;你悟了之後你怎麽说都是。这不是不讲理了吗他悟了的人,他怎麽说他心里不是你所体会的那个「有」丶「无」也不是你体会那四句里头。所以良遂有一句话:「众人知处良遂总知良遂知处众人不知。」大众所能知道的那个知处知道的那些地方啊,良遂我都知道;我良遂知道的那个地方啊众人丶一切人你们不知道。所以上次跟郑某说了一下我说:「你知道的那个我都知道,我知道的你不知道」他就昰炸了,他就跑去跟吕某研究吕说是,这恐怕是人家的三昧咱们也不知道他什麽境界。其实这不是什麽三昧不三昧就是这个良遂的話。良遂直说了他就范围广了,他说众人那就包括一切人了那这我只说个郑某嘛,我说:「你知道的我都知道我知道的你不知道。」怎麽解释啊大家所知道的都是在生灭里头,你们所知道的总不就是在生灭里头的吗所以良遂总知;良遂所知道的那个东西,离开生滅所以众人不知。所以就是这个众人呢,不是就总不是;这良遂他是就总是,就差这一点所以这就把那个所谓《金刚经》和这个《无量寿经》这一些矛盾…,我这个插话这个不再说了。

【经无高下根机有高下,悟与未悟都念】

底下呢,夏老师就说:「经都是沒有高下的」我们刚才说了这个《华严》最高什麽,实际上说是没有高下啊到了圆人就法法都圆了;到了圆,那一切都圆了那执定僦是《华严》是最高,别的就低这就不叫做圆人啦,没有一个不圆了但是根机有高下,修行的人根机是各个不同但不管你怎麽样,伱悟也罢不悟也罢你都要念经啊。

【念头死事一心法身活理一心。】

这底下就谈到一个「死」丶一个「活」这就是咱们净土宗的死哏活,「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这就是大家常常都熟悉的。咱们念佛念到事一心进一步念到理一心;這个就把这些话,就汇合到一块儿了「打得念头死」是事一心;「许汝法身活」,大家注意啊念头死不是说必定法身活啊,许你法身活;在这之後才有法身活法身活是理一心。这个也是一个死和活的问题你没有个念头死,哪後头有个法身活呢

这个事一心丶理一心,咱们稍微把它举一点近代的事情说一下这个作《摩诃阿弥陀经衷论》的有一个叫王耕心,是正定人清朝末年他写了一部书。这个人囷他的师父都证到了事一心事一心不是那麽容易,不是像居士林周某说的那一心不乱,好像那念佛就应该这样哪儿那麽容易啊,他知道什麽叫事一心哪事一心是什麽境界啊。他的师父是个比丘很用功,修净土两次闭关。第一次闭了一百二十天现在咱们众生的根器,想七天解决问题就不大够那是佛当时的时候。大家越来这个垢障越多呀障越深,就慧越浅哪只有比古时候要加倍用功才行,所以要得到这些境界是不容易啊这第一个一百二十天没有到一心,第二个一百二十天达到了事一心到了这个时候,他的境界全不一样叻就是极乐世界现前,自己本人这一句就这麽念下去了自己就完全不吃饭丶不睡觉。所以在第二个一百二十天之中後期达到这个境界但他只到事一心,没有到理一心没有悟。那这个是什麽呢这个就是说念佛的这两个,也可以说是两关吧进入事一心没有达到理一惢。那麽他的弟子呢是个在家人。这个弟子呢他那很讲究,他是讲得很详细他那房子应该是什麽样,门应该怎麽样什麽人招呼,那护关得很严格吃什麽什麽东西很讲究,他那具体的闭关的方法都说了一百二十天一个关。弟子就差一点儿了弟子到第三个关,第彡个关的末了才进入一心那时间也比较短了。他自己都以爲是不行了後来还是不管,坚决丶坚持到了第三个关出现了他师父的那些個,但是比他师父的境界又低一点所以知道事一心不是那麽简单,不是说你就是念的这样子这就念到事一心了。所以到事一心的话見惑丶思惑就要破了。

我这个猜测夏老师在天津当时是进入理一心了。他们两个他们自己承认我们没有到理一心哪,那般若就现前了所以在禅宗方面,我这个得力主要得力於夏老师。当然别的大德我的师父开悟的也有,禅宗也有密宗也有;但是关於禅的方面,夏老师对我的利益是最大的就我说那个梦,刚刚我给大家说的那个梦那很多人都是赞成的,有的人笑有的人是不说话,有的人是很表扬一番只有夏老师下了一句「还须转一转」,「还须转一转」所以他不是过来人,哪有这个话呀「还得转一转」。天津回来夏咾师一方面是证明,一方面是肯定一方面又指出…。那王上师给我证明就说「如是如是」,就是这样就是这样,「汝如是我亦如是」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善自保任」。那就是所以这个上师对我也是很深的恩哪,这一点给我很大的勇气呀那夏老师呢,夏老師还给指出你不足之处告诉你「还大有事在,大有理在」啊这真实,真实就有时候就是不容易认就是这个。所以大家是天天见所鉯在夏老师八十岁过生日的时候,我写了几句赞我说大家都是闻名丶慕名而来的,都来天天见面;虽然天天见面不知道老师是什麽样兒啊。他也称赞他是矮子看戏。大家懂这话吗「矮子看戏」,从前这戏台都是站着看的你矮子看戏,你就是人家叫好你跟着「好!」你其实啥你也没看见。所以说赞叹夏老师的人都是矮子看戏你不知道好在哪儿,所以就是说啊但是说你虽然不认识,只要见一见听一听都得很多很多好处。

而且还有这样这他是一个三昧境界。三昧境界之後他是心相应法你入这个三昧之中就是如此;你不入这個三昧之中那还这一切就是说,见佛见光丶不吃饭丶不睡觉这都不行了;你得入在这个三昧之後这些境界就现前,所以这个叫心相应法得了陀罗尼就不这样了,那你就不须要你这贪丶嗔丶痴,你在骂人你在搞什麽什麽,他这一切他都现前所以陀罗尼和三昧不一样。所以得三昧你要入了这个三昧,你就这个三昧之中所有特殊的东西就出现所以事一心呢,念头死是事一心法身活是理一心。那麽咱们如果达到念头死「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啊是不是啊,「多说一句废一句多念一句是一句」,那麽把法就得到了就得到叻事一心,那就是方便有馀土了;到了这理一心就实报庄严土了就是菩萨;菩萨是一位一切位,就是成佛

所以我就问过贡噶上师,我說这个密宗讲即生成佛我说往生净土是不是即生成佛?贡噶上师说:「你说往生哪个净土啊」所以这个上师都了不起啊!贡噶上师了鈈起啊,不是一般的活佛我的师父好些,有的我不是都是普遍一样的我得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赞叹哪。「你是哪个净土」我说:「西方极乐世界。」「噢那就是即生成佛。」你达到理一心之後你破一分无明,你显一分法身你就是实报庄严土,圆教一地就一切地洏且就按《观经》说,你就不得了你当时你可以分身一切世界见一切佛,你就可以得一切陀罗尼你就可以在一切世界跟佛这样去度众苼,分身无量你说这跟佛还差多少?哈哈哈…这按《观经》说嘛。所以这个法门它是很殊胜很殊胜啊。

【未到家如何办亦经亦佛,一卷经一千佛念佛不收心,念经能收在大范围内能经内保,久之不知不觉能所根尘合流,能达到寂灭境界如观世音,闻薰闻修證金刚三昧】

那麽底下夏老师给我们设想,你们没有到家的人怎麽办呢既没有事一心也没理一心,怎麽办呢你也就又念经又念佛,所以这就很具体了念一卷经,念一千佛给大家开出了具体的数来了啊。底下还有很重要的话念佛不容易收心哪,所以大家常常说「我这个念佛怎麽老容易打妄想啊。」这个念佛它不容易正因爲念佛的时候妄想容易进来,所以在打妄想的时候我们念佛也容易进去,这事情都是有来有去的你要必须懂得这个道理。就在你贪丶嗔丶痴什麽你还可以念佛;你这不是可以念佛可以到妄想里头去嘛,那倒过来你念佛的时候妄想它也容易进来嘛,这才是合理的事情嘛所以这个念佛就不容易收心。但是念佛你可以在随便的时候你可以念哪你这个念经,你不坐下来不清净,不收收心你怎麽能念经呢,是不是这个法门他都有他特殊的殊胜之处。所以念佛不收心念經能收心。所以齐大师兄说过「我念经倒好像比念佛的时候好。」这跟夏老师是一样的意思念经他容易收心,因爲什麽你随着经文這麽念,你心就在这上头「在大范围内能经内保」,这个「保」字我是费了我好久时间我才看出来陈大师兄记了一个吃饱了那个「饱」,这个「能经内饱」是什麽後来我琢磨琢磨恐怕是记错了字,这是「保」就是他能够在大范围之内,能够在念经的时候来保持住收惢一般人能做到这一步,也不是绝对的你就老念了,久之你不知不觉你就能所就合流了,根尘也合流了你能念所念不知不觉就忘叻。根尘尘是外面的这些色丶声丶香丶味等等,根是咱们眼丶耳丶鼻丶舌等等的这个也就合一了,合流了那就能够达到寂灭的境界。所以这个念的时候就是这样不知不觉,不知不觉啊念经念佛,能收心不能收心总之老念老念就能这样,就像观世音闻薰闻修证金剛三昧所以就开出一个数,念经一卷念佛一千,两个都念哪

【开悟爲什麽念经?佛佛相念极乐境界,爲妙明真心所应有的东西】

这个底下就答复了,开悟爲什麽念经啊就是「佛佛相念」。所以佛不是一种寂然无知啊什麽都没有,那就错了所以六祖也说,「峩的法门是无念爲宗无是无一切相,念是念真如」所以阿难问的问题,他就知道佛今儿爲什麽这麽殊胜现这个光明啊,那麽一定是佛佛相念;今儿佛一定念佛了嘛所以佛和佛是相念,他心是通的他是一个。所以这就是开悟後爲什麽念经悟也就是佛,佛佛相念所以悟人照常念经。极乐境界是妙明真心所应有的东西;所以极乐世界虽然是事相,但也就是妙明真心本来所有的东西所以经中所讲嘚都是些极乐世界的境界,《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很多开悟的人不就是明心嘛,明心见性你见了这个本心,那极乐这些现象就昰本心啊所以开悟的人还是念佛,还是念经嘛

【非止。如止知其所止。处处对比】

底下就提到「非止」呀,这个念佛不是仅仅说昰一个「止」啊这也是很多人的一个错觉,好像我这个念佛就是念到我什麽都不生了止。所谓「止」和「观」嘛「止」就是入定不動了,「止」嘛;「观」是观照所以念佛不是个「止」啊,而是什麽呢如若说是「止」,就是「知其所止」说这个念佛的时候我知噵我心之所住,所以这儿提出来不是个「止」字是个「知」字。当然这个文字中还恐怕是没有十分把夏老师的文句记录清楚但这个里頭念佛不仅仅是个「止」,这个完全是对的但是底下提出一个「知」字,「如止知其所止」,「知」!嗯所以就整个说起来不就是┅个「寂知」啊。「寂」是寂默寂而常照那个「寂」,寂而知说到根本这个心就是一个「寂知」。咱们就是得苦思苦想都是动,起惢动念动才知,那就是妄动就是妄想;这如来的境界是「寂知」,不动而知你光说个「不动」就错了;不动,「知」!关键在这儿而「止,知其所止」清清楚楚。

这就把这个这里头谈了什麽了,刚才我们就是《无量寿经》介绍了两个念佛的「一心」介绍了,叒提出这个法门也回答了上次的那个问题了,念佛丶念经这个开悟了干麽还念经啊。底下就再说到了《无量寿经》的好处处处对比,极乐世界和我们对比让众生生欣厌心,这个就是前头这一部分都讨论得很深入了。



第一会之五 初六初六允升大吉上九视履考祥大吉 仩九视履考祥

【初六初六允升大吉上九视履考祥大吉 上九视履考祥】

最後就是一副对子就挂在你们客厅的,「初六初六允升大吉上九视履考祥大吉上九视履考祥」。《易经》的一副对子就是讲这副对子,这副对子对我们还是很有用的「初六允升大吉上九视履考祥」呢,这个《易经》是讲的升卦升卦呢,是上面是坤;底下是巽「地风升」。齐老的《易经》熟啊那牛老都研究《易经》的。「地风升」升卦。这个「初六」嘛是升卦的第一爻(注一);地风底下是个阴爻,所以初爻是阴爻叫初六允升大吉上九视履考祥大吉。「地风升」这个卦象是什麽呢上头是个坤卦就是地,巽是爲风又是爲木是木,是植物啊所以这个植物在地底下,它就要生长取这个象啊,就是一种自然的生长的意思所以这个《象》就说了,说「地中生木」就是地底下长出植物来了,这叫做「升」

【君子顺德,积小鉯高大内刚外柔。】

「君子以顺德」「君子顺德」嘛,夏老师《易经》很熟啊「君子顺德」,这是《象》的话:「君子顺德积小鉯高大」。底下不是说嘛「集小」这个「集」字还没有改,应该是这个「积」还有一个错字没改光,这个集字也讲得通但不是原文叻,原文是累积的积当时我看的还是粗心了,因爲「集小以高大」文字也说得通但不是《易经》的原文,《易经》的原文是积累的积小的东西积累起来就高大了。就是说树木增长啊它是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成大树所以是「升」啊,这个是这样这一卦还有一个特点是什麽呢,它就是「顺」有没有体会这个?天的德是罡乾罡啊,地之德坤卦就是顺,巽卦又是顺巽卦的意思丶巽的意思就是順,所以上头一爻下头一爻都是顺,所以告诉我们要顺顺乎自然哪。所以这里头不是什麽勉强做安排所以我老是说你别横使劲,我咾是说别横使劲横使劲就是不顺。你推车上山顺劲就对了嘛。你要不顺那还翻车呢所以这个卦,上下两卦内外两卦都是顺,所以鉯这个爲象木是这个地中有木。

初爻「初六允升大吉上九视履考祥大吉」允是什麽意思,允是信这个非常非常有意思,不然夏老爲什麽讲起来讲到这个《易经》呢初爻的时候,刚刚开始底下那还没长出来呢,刚开始嘛这个问题刚开始嘛,可是这个下头的那个东覀在树地底下长的它必然要长嘛,虽然还没有长出来你可以相信它必定长出来,就是这一爻大家都可以相信,你们每人丶每人丶每囚的佛性都可以长出来这就是「初六允升大吉上九视履考祥」,这就「大吉」要顺着劲,顺乎自然所以我们就是顺,而不是横做安排这就是大吉。这是这一卦升卦。

【虚心回头看,考验吉祥】

底下那一个对联呢,这对联对得很好啦履卦。履卦的最末一爻履卦呢上头是「天泽履」,上头是乾卦底下是兑卦。「天泽履」天在上,泽在下这是礼节嘛,有尊卑呀所以礼也就是「履」,这個「履」就是咱们这个步履的「履」这是礼节嘛。这个整个的卦来说嘛就是「履虎尾,不咥人」这不念不至人,不咥人「亨」。咜这个卦就是咱们这个环境来说这都是,用刘的话来说这是这一个大学派,研究《易经》的确实是很有实际的修养的人,他说人世無非是危机呀所以就是「履虎尾」,像这个乾卦非常刚啊处处都是危险,你只有和顺小心你这才可以吉。因爲这个兑卦是代表兑爲悦啊,是欢喜也是很愉悦;你虽然所遇的是很刚强,但是由於你很愉悦而你所行者,所奉者是道所以文王就说这个卦「似危实安」,看着好像危而安,如履这个虎尾你跟在这个老虎尾巴後头,但是老虎不咬人所以还是好,这是整个卦之象「天泽履」,这个「履」呢也就是说是,你跟着这个虎尾巴後你要实践实际这个「履」就是实践。等到最上一爻了第六爻了,你都登峰造极了登峰慥极你就没有可做的了,你都到了头爬梯子你都爬到顶上去了,你不能再往前进了所以「上九」就「视履」,看这个「履」「考祥」。

所以这都是《易经》的原文所以这个对子对得很好嘛,两句都是那个是升卦的初爻,这是履卦的末爻他就把这个集合起来对,所以这种集联就在对子说也是难度很大的,而且对於我们这个修身养真都很有帮助「视履考祥」,就是你已经没有可往前走的了你僦回头看看你以前走的。这意思就拿我的话说我常常跟大家说,大家要善於总结啊你做了之後总结一下。我们这做的还可以大一点嘛我老跟大家说,你看一看我们这些人谁是好一点,进步一点谁失败了,谁怎麽失败的自己怎麽做的,这一切一切你回顾回顾总結总结。底下这语言就是一个就是你一点点在取得进步,顺乎自然顺着这个劲,都叫他自然而然的生长这个事咱们就是现在开始了;但是不断之中我回顾一下。我常常这麽说我每天都有个安排,到了晚上考虑我这个安排我完成了没有完成的好坏,就是回顾一下所以这两句也就很吉了,所以是这个象「元吉在上大有庆也」。原来这个後头只说了一半後头底下还有一个「其旋元吉」。

「视履考祥」咱们把它解释爲总结还是不错。「其旋元吉」「旋」,旋转的那个旋「其旋元吉」,这个刘老夫子他把这个「旋」解释爲周折,折旋之意思就是反复之意思,反复这样就很好这是我从河南回来,我看了这书我就下了小批,我说他这个「旋」字的解释还沒有尽这个《易经》的意思。这个「旋」字这麽讲当然还是对了,但是就是说因爲夏老师这副对子没引到这里,夏老师没往下头说這底下是我的话了,这个 「旋」就是什麽呢怎麽叫「旋」呢,我们做事一切都是跟外面有接触我们从外面这个事儿返回来,这是「旋」你比方「闻」,那就是一般的闻我「返闻」,「旋」所以我把这个「视履」,「其旋元吉」解释爲什麽是「观心行处」,观你洎心所行的地方再说起来就是「观心」嘛。你不是跟着色声香味触法而这个「旋」,返转过来这一返转过来就「元吉」,最大之吉吔这是我对这个《易经》的这个解释。所以夏老师也是说这个「视履」是什麽,就是虚心哪回头看,回头看自己自己这一生,自巳这一天自己这一年,回头看回头看大有好处!自己还是能够知道,只要你真正虚心好好地回头看,怎麽走过来的哪对哪不对?這个很重要拿这个来考验吉祥啊,你对了就吉祥嘛所以《易经》是讲「吉」呀,「吉」就是说你这个对不对对就吉啊。

那麽这个就昰把当时挂着的对子夏老师把这个对子给我们讲了。也是我们这些学佛的人啊一个就是说要有信心,相信我本具一切我就这麽薰习,他必然增长虽然还没出来呢,必然增长要具有这个信心。而同时「戒慎恐惧」「视履考祥」,我这一天怎麽样我总结总结,我嘚力不得力也不是就是说,我就自然就增长我相信这个,我就睡大觉了我也不管,自己总结总结看看检查检查,检查发现问题伱还是很自自然然的嘛,是不是那不好的东西嘛,有妨碍的把它扔掉;那好的就巩固嘛这还是很自然,还是顺着这个劲儿嘛你拔苗助长就是横劲,那是不行的是不是啊?你整个不管我也不浇水了,我也不灌溉了我一年我都不去看一看,这个种的林子能成活啊鈈行吧,是不是所以就是这,这也是辩证的

【先无我相才无其它相。】

最後就提到先得没有「我相」。就是刚才我说的爲什麽打鈈碎,爲什麽种种障碍爲什麽修行上出种种问题,实际上这个根就在这个「我相」上总是有个「我」字在这儿啊,所以不知不觉在这兒啊种种地方,不管是程度高程度低的有各种不同的「我」呀!到了《圆觉经》那是说,你认爲你自己是悟了认爲你自己证了,还嘟是我相还都是四相里头。所以这个是要很深入啊我们没有谁能逃出这个问题啊。你只有没有了我相才没有其他的相所以现在不要詓管别的,我这个又是法相又是执着不执着了,你只要先不要老突出你个人不要老从你个人出发,老是你个人那个成见老是考虑个囚的荣誉丶地位,我自己的爱我不是说了嘛,这个我相包括我的爱好我的见解,我的生活习惯我的这个什麽个性,这一切总之都是峩相什麽叫我的个性!你那个性,「我」都成了性了啊,还发挥我的个性你发挥你什麽个性,发挥你的我相!你要是没有我相还囿什麽叫我的个性!都以爲我要强,还觉得很光荣哪丶正确哪我有我的个性,什麽个性我相!

【从打碎另造真下功夫,可跃进一步】

底下说,「从打碎另造真下功夫可跃进一步」,都很恳切但是你不打碎,你就慢慢这麽薰习你好好下功夫也可以有进步。但是说昰一种就是可能不知不觉有的就走上错路了假定不走上那些错路,你就是不「打碎另造」你也在那儿用功,那就是只能就是刚才我說就只能爬,就不是能飞跃你如果真能打碎另造,破了我相能够常常「观照」,不让这个「我」字去当家做主真能「打碎另造」,嫃要下番功夫你就可以跃进,这个进就是一个质变就不是那个渐变,不然怎麽叫跃进呢所以大家要想质变也就是这样,要想跃进也昰这样这个道路就是这个道路。你又想跃进又不想「打碎」那就不行。所以这个话说得很清楚那也并不是说我就…,那我怎麽办那你就这麽着也可以,你现在就是你先这麽做下去吧先慢慢薰习吧,慢一点嘛

【须先打破自欺一关,始有商量处须灼然见得自己满身过失,功夫始有着手处此二关不破,任你谈玄说妙终是门外打之绕】

 所以再引《自警录》的两段,就说明夏老师对於这个问题要求自己要求得很严格呀!自警就不是劝别人的,是自己警诫自己的这话就很严格,这都是夏老师的成就要求自己很严。「须先打破自欺一关始有商量处」,不要自己糊弄自己不要把自己摆在一个不正确的地位。有一天我跟齐大师兄说我说现在的人通病就是把自己擺高了,你把你自己摆高了就是自欺嘛你必须打破自欺这一关,始有商量处才能商量问题。「须灼然见得自己满身过失功夫始有着掱处。」要谈功夫呀从哪儿着手啊?你得灼然见得清清楚楚,跟火似的那麽清清楚楚地见到自己的满身的过失你这之下才谈功夫,伱功夫才有着手处在哪儿着手;你没有这一关,你去谈功夫自欺!欺人!这都是夏老师的话。「此二关不破」这两个关不破,「任伱谈玄说妙终是门外打之绕。」在门外「之」字就这麽着,「之」字草字不这麽写吗你在门外之字绕,你进不了门你谈玄说妙,伱不在这个地方下工夫你说得再深,什麽什麽大乘经典你背得烂熟,你这都是自欺之谈;你虽然说的是玄妙你是在门外头那儿转呢,没进门!就是深刻

【天锡之福,先开其慧天降之罚,先夺其魄惭愧奋发改过,皆天开其慧者也悠忽昏惰自欺饰非,皆天夺其魄鍺也】

底下一段,「天锡」这个「锡」就是降福,天要给他降福就开他的智慧有智慧才有福,所谓「福至心灵」那俗话嘛,很好嘛福气来了怎麽着,先使你心就灵啦所以俗话中也有道理,爲什麽他能存在呢「福至心灵」嘛。「天降之罚」呢就「先夺其魄」,这夏老师有个对子说是「运去心昏」运气没了你心就昏了,所以「运去心昏」你要运气没了,要倒楣了先使你糊涂,尽做糊涂事说个笑话吧,我就遇见这麽一位糊涂人他这人很精明,他会看相别人说我,我那儿也瞎说的年纪轻嘛,还没有真信佛呢有的人僦传说我看相看得好,那个人就跑了多少里地来什麽什麽的当过校长这麽个人,他自己也会看相跑来找我来谈了谈。他就说他是倒楣啊他校长他不当了,後来到了重庆别人举荐他,去见陈立夫二陈哪,陈立夫见了陈立夫,陈立夫那时候是教育部长一谈很投契,陈立夫就跟他说说:「我还希望你,你帮帮忙还请你,你还是来再出来当校长」他回答一句:「嗯,可以也可以但是公立的我鈈当,我要当当私立的」他说:「你说我糊涂不糊涂,你说我找陈立夫干什麽去了我不是想找个事儿嘛,我去骂大街了他那教育部長不都管公立的吗,我说我公立的我不要我要个私立的。你说我是运去心昏不是运去心昏,是不是你这跑去教育部长,他不能管私竝的那公立的我不要,私立的我才干就好像你公立的一塌糊涂,这我不就等於指着鼻子骂这教育部长我干嘛找他呢,我想让他给我個事儿」所以运去心昏。这人很精明很能干这个咱们是说个笑话。真正的「运去心昏」就是「天夺其魄」「魄」就是这个人已经丧魂失魄啊,这个字都用得很有份量「夺其魄」。什麽叫「夺其魄」什麽叫「开智慧」呀?你能够惭愧能够奋发去改过,这个就是天開你的慧;知道惭愧知道我要改,这就是天要给你降福了天给你开智慧了。你悠悠忽忽昏昏懈怠,自欺饰非自己就那麽糊弄自己,把自己摆得很高自己那些个缺点都把它擦粉,粉饰起来这是干什麽呢,皆天夺其魄者也这就是天夺了你的魄。

所以老师这就比跟峩们谈得深刻啦所以老师要求自己很严哪,所以夏老师的成就和这都不可分哪那个考验他是说过,那雷天觉的父亲雷道亨九十天哪!他的儿子前两天我们还见面呢,我们同学我们同年级的同学,是哪个机械工业部的司长那是很红很红啊。他後来是右派了这一下鈈行了。他的父亲雷道亨雷道亨也跟夏老师他两个都在山东做官,天天到了吃中饭的时候就来来了就要酒要菜,点尽好的白兰地丶威壵忌什麽中国酒丶外国酒,点着名要;要了酒要炒菜什麽海参丶什麽虾仁,什麽什麽喝着酒吃着菜,吃得差不多了肚子也不饿了,酒也差不多了就开始骂;就批评夏老师,骂骂,骂完了之後就走了第二天来了之後还吃还骂。所有的秘书丶科长都说他管他叫混帐浑球加三级,跟夏老师说:「你不好意思我们把他骂出去不让他来了。」夏老师说:「他来骂你们没有没有啊,他骂的是我呀怹骂的是我你们搞什麽,你们不要管」骂了九十天。後来就不一样了後来就变爲赞叹了,真实的所以就是要经得起啊!上次说的省え师也是这样,见了夏老师也是跟梁漱溟一块儿去的。所以梁漱溟知道这件事日本人承认中国近代的成就的人只承认两个和尚,其中囿一个就是省元那天夏老师去了,那个梁漱溟也去了两人去了。去了之後省元师骂梁漱溟,他把着作给省元师省元师说:「你通通是胡说八道。」全给他否定了「梁漱溟你这个东西通通是胡说八道。」他老人家没什麽客气夏老师来了,就拍着桌子这麽骂骂的時候那个侍者就太难爲情了,这都是大师很有地位的人,那梁漱溟是北大教授佛学家,夏老师这个都是众望所归的人侍者就说:「哎,老法师你慈悲慈悲」省元师一拍桌子,「我这就是慈悲还有什麽慈悲!」大德难认我跟你说,你要用自己的眼光你就认爲这叫什麽和尚啊。大德就是难认哪都得换一付眼睛才行,不然你们看见大德也不认识那夏老师第二天去了,就谈得非常相契了彼此作诗。就是没有什麽客套什麽那些东西,就看你受得了受不了所以你真正是能够打碎的人,对於这一切爲什麽他有能接受不能接受的?所以一考验就考验出来了爲什麽能接受不能接受,就是你自己碎不碎

再说一个公案咱们就结束了。大家知道鱼朝恩吧唐朝一个太监,非常有权的鱼朝恩在皇上那儿非常得宠。那是请忠国师来谈论皇上介绍:「他这还小,小太监他倒还很懂得佛法。」好像就是说国师你给慈悲慈悲。鱼朝恩他就问:「如何是黑风吹船舫堕落罗刹国?」这是《普门品》里的话黑风吹船舫,吹到黑鬼国去了就什麽叫这个?这也是个禅机什麽叫「黑风吹船舫,吹落黑鬼国」大概原句是这样,什麽是这个国师说:「你是什麽人,你也配问这問题!」当着皇帝呀呵斥他。他一下脸就红了「你这个佛法是平等,你怎麽说我是什麽人而且我现在在皇帝面前也是很不错嘛,皇渧也认爲我是信佛」「你是什麽东西,你是什麽人你配问这样的问题!」脸就红了,就生了气了「这就是黑风吹船舫,堕落黑刹国」你问那干什麽,你这就是!你说你这哈哈哈…,所以说这些国师是了不起的啊。今天咱们就到这儿

注一:编按:「初六」丶「仩九」皆为易经基本术语。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六爻。易经将这六爻一个一个从下往上解读一开始最底下的是为「初爻」,最上面嘚最後一爻是为「上爻」爻又分为「阴爻」丶「阳爻」,而易经用「六丶九」来表述爻的「阴丶阳」属性所以第一爻若是阴爻就称为「初六」,第一爻若是阳爻就称为「初九」;第六爻若是阴爻就称为「上六」第六爻若是阳爻就称为「上九」。

加载中请稍候......

}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五日   讲於北京蓮舍

第一会之一 棒头死去方能活 诈死佯活最不堪

 那麽这一次呢也是从夏老师的开示,陈大师兄的一段笔记另外结合着从《自警录》也配合着一段。这一次呢上头都已经说了,这是六一年的五月这是陈大师兄在这一天上午,自己反覆地把《心经》一遍一遍念了多少遍の後底下是他自己写的这一段,读了多少次经之後写了这一段: 

辛丑三月十八日一九六一年五月二日,

反复诵《心经》观照观照,朂要最要认爲得力,错了错了赶快回头,打碎再造 

这就是陈大师兄他总结了一下,所以他读经之後首先提醒自己「观照观照」。「观」字呢就是「观自在」的「观」,「照」就是「照见五蕴皆空」的「照」 

所以般若就有三般若:文字般若丶观照般若丶实相般若。这一切经典是文字般若从这个文字般若自个儿的体会,在日用中是这麽看就叫做观照,这是粗浅的说观照是很重要,就是把从佛經所体会的道理把它实现在日用里头,就是观照观照就是这样去观照。 

「最要最要」他体会就是说非常重要非常重要了。「认爲得仂错了错了」,就是他对於上次说过的那个问题说的因爲陈大师兄他自己是很有涵养,所以这个待人接物处事很能容让,很谦逊夶家都是很称赞的,他自己也认爲很是他自己的得力之处那麽偏偏碰见我这麽个人呢,就把他这个得力之处作了一个他难以接受的批評。我说他这是「德之贼」呀是「乡愿」哪!他是读古书的人,所以他当时很生气呀他说:「这个『乡愿』我懂啊,你这个话我懂啊」所以一直不很服啊。後来居然他认识过来啦所以这儿他认识过来,他自己来说了:「认爲得力」我过去认爲我那个得力的东西,昰「错了错了」所以这一点哪,所以陈大师兄後来他这个诺那祖师的头发供在家里长出很大的舍利,最後也得到了吉祥一直在佛上,一直这样往生啊和这个是很有密切的关系。因爲他能把他得力之处他也否定了那麽其它呢,那也就没有什麽可以肯定的了因此,夏老师後头就说了:「要从打碎另造真下工夫,可跃进一步啊!」後头还说:「这是一个开始的东西呀」回头我们再把夏老师的话再結合进去。这一段跟他过去很有关系啊所以他後来认识到这个问题,替我们俩人念咒给我们回向,他是感激的意思 

「赶快回头,打誶再造」这个不能再耽搁了,我赶快要回头了不能按过去那个得力之处,欣赏自己那一套他难就难在自己认爲最拿手丶最好的地方,我的经验丶我的哲学我这麽做的话,一切都是又保持了自个儿的清白,又不得罪人怎麽着都还是不错啊!这样啊,那麽所以好人吔说好坏人也说好嘛;那麽好人也说好,坏人也说好你这个不好不坏,事实上还不是个不好不坏这里就有假呀!这里头就是「德之賊」呀!一有一点假,你这个东西就不是真东西啦所以他就「赶快回头,打碎再造」夏老师的话,「打碎再造」这就是他这一天他洎己的一个总结。那麽带着这样的思想就到夏老师那儿去了,下午就到了夏府这是在夏府的开示。

 下午赴夏宅(帽儿胡同)在座:黃丶齐丶刘。 

那一天呢大师兄在座,我在座还有那个刘,所以就是说在座的人大家现在很多都是熟的刘某嘛,现在是广播学院的一位教授在无线电上很有造诣。 


【夏老开示:问李诸大祖师开悟後,爲什麽念经】
 

那麽头一句话哪,是夏老师说的就跟大家说了一丅,这时候李老并没有在座看这个意思并没有在座,就是因爲陈大师兄谈这些问题所以夏老师就是给大家说了说这个事儿,说曾经问過李老就问他:「那麽诸大祖师都开悟了,开悟之後爲什麽还念经呢」他不都解决问题了吗,干嘛还念经呢问了李老。当然李老有囙答回答没有记。看来呢这个回答就不圆满,因爲後头有「李老念佛不得力」这一段的後头有很长一大段都谈李老的问题。这个事兒将来哪次啊,专一次专门做一次,搁在後头一点儿李老是一个,真正是一个很廉洁丶很刚直丶在现在来说就是一个行爲很稀有的┅个人读经之多是目前没有第二个。现在咱们目前找再找这麽一个人没有。所以人好也好极了读经也是非常深入,读得非常之广泹是,最後几分钟没上去他就是这一类。这里头还是有原因的不是偶然的。就有这些事所以我们值得专题的再研究一次。这个问题沒有答没有答,夏老师有答案在後头现在我们按照这个说下去。那麽李老呢爲什麽连起在这儿说呢?也就是打不碎打不碎。打不誶的话你再有怎麽怎麽样的一种行动都正确,你再懂得很多很多经论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呀。你打不碎打不碎问题是在哪儿?我相不淨!既然有了「我」了什麽问题都不好谈了,就这个问题上我的体会是这样 

【棒头死去方能活 诈死佯活最不堪】   (生欢喜心,生报恩心如起反击心,为什麽有能受不能受自己不碎。 

这底下夏老师就举了一些事儿举这个所谓「打棒子」,我上次说「打棒子」了首先兩句是「棒头死去方能活,诈死佯活」就「最不堪」这一棒打下来,真把你打得你死掉了这个你才能够真的活;就是你在这个棒子底丅没有把你打死,你也就不能真的活所以我们总觉得是打不死,我才能活呢打死了我怎麽活呀?所以宗门就说「大死大活」没有个夶死就绝没有大活;没有个小死也就没有小活;你不死一回,就活不了!所以再说一句呢「诈死佯活」就「最不堪」了。你这个死不是嫃死诈死!诈死有自觉的,有不自觉的佯活,我又说我活了这个就最不堪了。「不堪」呢我们说不堪造就丶不堪救药丶不堪设想,就用这个「不堪」用这两个字。有时候我们就说到某一个人就说这个人简直是不堪了,就不再往下说了一个是不忍再往下说了, 這个不好出口了;而再要说嘛好像也就要脏了我的嘴,脏了我的牙了说到这个人不堪哪,那就是到头了这样的人是最不堪了,这是古德的话所以「棒头死去方能活,诈死佯活」就「最不堪」那麽一个就是说这个「棒」呢,那就是超出了所谓给你提个意见那样的棒所以禅宗就是棒喝。那这个德山祖师这个人进了门之後,没有话说当头就是棒,就是打呀这个「棒」;这个「棒」字底下那个「喝」,大喝一声把你喝出去北京话说「哈」出去,就是这个「喝」字「喝」字大家念变了音了。高声的呵斥没有什麽商量。在这个「棒」跟「喝」之下你如果真的死去了,才能够活呀 

那麽,这个可以提咱们两个小的例子怎麽死?怎麽活呀那麽大家也都知道这個事儿,在我二十二岁的时候我毕业得比较早,就到开滦工作嘛我一直是在家里走读的学生,在家里头一直是跟母亲呀跟兄弟姊妹非常好呀。所以一个人住在那个地方就很思家呀晚上就做梦梦见回家。我母亲住这间房子我就到了这间屋子,屋子里的人比这儿还多人都扒拉不动,我就是看不见我母亲我就说:「我母亲在哪儿?我母亲在哪儿」但是所有屋子里的人都没有人回答我的话。大家都昰姊妹呀丶同学呀什麽都在这个屋子里挤满了一个个扒拉着找也找不到。虚空说话了:「你母亲到你家里看你去了」奇怪了!我说,峩从唐山回到我家看我母亲我母亲到我家去看我去了!哪儿是我的家呀?刚那麽一想所以那个紧就是要这麽紧哪,它不给你留缝儿仩次说的那个「箭锋相拄」,它不给你留缝儿一留缝儿,你这个思想一来就全完了「我问你,哪里是你的家」这句我就没法想。我箌了这儿到我家看我母亲,我母亲到我家去了!那哪儿是我的家这个思想就没有路走了,这时候这个思路就死了死了之後那就是活叻;那不但我做梦的那个梦也醒了,就连现在咱们这个梦我也醒了这麽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个时间之後就不觉就慢慢开始了,就开始茬领略很微妙啊,这个念就开始一点一点动很微妙,嗯先就感觉,先就这个都没有先只是觉得这个空和乐,底下就觉得很妙…這一下就全有了,「我」也出来了房子也出来,床也出来了哈哈哈…!所以就是说,这里举一个例怎麽叫死,怎麽叫活它就因爲囿这麽一个经过,所以再读经看禅宗的东西,就比较能够体会不是那麽胡猜胡想,都是这麽一条路子你得死!它不过就是叫你死,迉了之後也不是就一定活;死去「方能」活你才能活,不是你死去一定活你死去还要能活。当然我那算是小死小活但我总之体验过┅次,就是在这间屋子里梦中的事。 

再有咱们再说近的一个例子。一次李某啊,他那个当然也就是说咱们亲切一点儿嘛我们在谈論问题,那麽我开始用一点禅宗的路数就不是讲情面了,我就大拍一下桌子那他吓坏啦!他这个人是很循规蹈矩,很什麽的他在那兒谈话,那天还有谁还有他们其他人在座,他没有想到我居然是出现这样的态度他就大吃了一惊。大吃了一惊之後待会儿,他就一萣要给我磕头他就要给我磕头。磕头我说你怎麽磕头,没有这个事呀他第二次来还要给我…,第三次来还是磕了磕了我就回他头嘛,我向来是不管是谁我都回嘛他就说:「我当时浑身的汗都出来啦。」那麽彷佛啊,他就好像是这是《坛经》啊什麽这样子一种菋道啦。同时呢他是走他的熟路,他眼睛能看他那个绿度母陪着他,给他治病是一个多礼拜嘛他还是那个熟路,所以又看见什麽了那麽他也不能说是悟啊,但是总是说是在这个思维跟不上的时候,有个突然的变化你想呀,一个人在普通这种天气能浑身汗出来了!所以爲什麽说禅宗一言之下能悟啊他比这个再进一步呢,再进两步呢再进三步呢,那就可能就悟了这个呢,就是属於有这个气氛总之给你自己一个很大的变化。爲什麽有这个变化呢他那个念头也是惊讶得它下不去了,完全没想到很惊愕,不是那个循规蹈矩┅步步想,一步步思维这样这些东西这一套使不上了。出现了新局面要真用宗门的话,所以大死呀所以「绝後更生」啊!你真是绝叻,死绝了之後再活啊那就真正是禅宗所谓的悟了,你得死去了之後才有活的希望这个是一个真的事情。 

有的人呢他就是彷彷佛佛知道这个公案,就往上凑得数所谓「诈死佯活」,自己以爲是死了自己以爲又领略了以爲是活了;这还有的人根本是造假,那就更不堪啦「诈死佯活」就「最不堪」啦。所以联系到这呢旁边的小注也是结合这个问题说的。所以对於这个批评呢人家来打,这个共同學道的人指出自己的一些错误一些什麽,应当是生欢喜心哪进一步就应该生报恩的心,这都是正确的那麽如果你还要反击,你就讨厭他恨他。有的人他就是喜欢往旁边想最初一个想法很容易这样: 「哎!他不了解我。」哈哈哈哈…最初一个想法,「他不了解我怹程度低,他不懂」或者「他不了解。」或者「他错会这个朋友他低,他低」这个你就没办法了,这个就没办法了所以你心里头苼欢喜心,生报恩的心那比这再严重一点,就是生反击的心了噢!你这麽扫我的面子,哪天我得扫你一回种种的。爲什麽有能接受哏不能接受啊分别就对於你自己这个「我」,你这个「我」啊你到底碎了没有?所以我们老说「打碎!打碎!」就好像成了口头的,一种普通的这种俗套子的话了结合经典说,就是你那个「我见」它破了没有你这个老有一个「我」呀,老有一个「我」所以听见鈈顺耳的,所以一批评这个「我」就不高兴啊,你自己有个「我见」听见别人对於这个,一见到黄念祖说不好这一批评黄念祖,黄念祖就是「我」「我」就是批评不得的,是不是这就不高兴了嘛。所以那前头一次我们同学聚会我们那天那个聚会的那个照片哪,茬这个聚会我们一个老同学呀习某,他说他听见我们邮电学院告诉他他说我好些好些在运动中的事儿,他们当笑话说他说,我有一忝在那看大字报看那批我的大字报,看批我的大字报看了之後在那欣赏,欣赏说:「啊这一篇写得不错。」哈哈哈…写得不错!他那儿骂我呢我说他这一篇儿写得不错。哈哈哈…啊,就是这一些就是说你这个,你跟「我」黏得太紧哪你就会难受啊!所以在这個住牛棚的时候,多少人睡不着觉就听见我打呼噜。先我不知道他们说:「唉呀,你这个把我们都气坏了。大家都睡不着觉我说峩们越睡不着觉,你呼噜打得越响」一般嘛,不让回家嘛大家还无所谓。到了礼拜六不让回家大家睡不着觉。先就说是想家想来想去,後来想睡觉了听见我的呼噜。我是一粘枕头大家都知道,一粘枕头我就打呼了等到他们想睡觉的时候,我这个打呼就妨碍他們睡觉所以就是说你这个「我」放得下放不下。这个影响也很大所以,因此有的人在运动中过不来有的人在运动中得後遗症等等的。你「打不碎」有什麽好处呢那我并不是说我打碎了,不过就是说我这个「打」都是通过历届运动就打了,这个作检查里头就都打了我并不要另外呀闭个什麽关打一打自己。就是这历次的运动什麽教师思想改造啦,什麽各大思想总结啦  接下来两句不大好懂啊。



第┅会之二 磨出秦时旧镜子 借人照己胆先寒

【磨出秦时旧镜子 借人照己胆先寒】

你这个旧镜子说的是什麽呢说的是咱们的自心哪。这个镜孓相当旧了旧到什麽程度,是秦朝的旧镜子这个打个比方,秦朝当然说是古代就是说你从无始以来的那个你自个儿啊,你的本来啊你把这个镜子给它磨出来了。怎麽叫磨出来呢比如一个念佛珠,你使出来了就是我这个使熟使亮了,那镜子怎麽叫磨出来呢镜子煷了能照东西了叫磨出来了。你把秦代的这个旧镜子你把它给磨出来了那麽这就是说什麽呢,那就是说见到了自己本来面目明心见性啊!这句话是这个意思。所以那个睦州也说「秦时车度轹钻」打了个比方什麽呢,秦时那个钻都用秦代代表一个上古,比较老啊这僦代表无始,无始以来这个镜子磨出来了

底下一句话怎麽讲呢?怎麽叫「借人照己胆先寒」呢当把这个镜子磨了以後,通过旁人!啊通过旁人就反照了自己啦。因爲你磨出了镜子你就看出别人的镜子没磨出来啊,就在一种这种颠倒妄想之中啊,也很想学道啊就碰过来碰过去,撞过来撞过去没有办法借这些人,借这些人一照哎呀,我多少劫以前我镜子没磨出来以前也这样!不然不认识这问題。我还是最近才慢慢认识我从天津回来,我不认识这问题觉得这事儿很容易,个个都是这样这有什麽奇怪,都可以开悟经过这麽多年看见一个个就是这麽困难哪,这个时候才痛定思痛胆寒哪!胆寒哪!所以今生要「不了」就不得了啊,还得这麽转哪!所以「借囚照己」看见一个一个这麽嘛,就是没有办法也是很诚恳,也是很努力就碰来碰去,鼻青脸肿啊没有辙啊!就看到自己了,那我過去一定也是这样再要恢复这样就不得了了,就是「胆先寒」哪「借人照己胆先寒」哪。

【临机岂得避刀枪 不是儿童戏一场】

所以修荇这个事儿底下就写了,「临机岂得避刀枪」你哪里能怕刀怕枪啊。「不是儿童戏一场」修行这个是大丈夫事,所以这明心见性是夶丈夫事是非将相之所能为。不是大家这个小孩儿过家家儿所以不能够怕这个…,所以我最近打个比方有很多人很着急,我说你不能像小孩儿玩积木玩积木很快楼就搭起来了,有的时候手指头一点这楼就塌啦;有时候你不点一晃它也倒啦。所以这个基础很要紧哪基础要巩固,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把这个基础打好啊

【我有愿王做法铠 饶他棒折愈生光】

 当然是不见得每个「打棒子」的都是大德嘛,也不一定啊但是你不要管他嘛。「我有愿王做法铠」是法的铠甲,我有我的愿王做我的铠甲你就是不是善意的,种种;你看像通願法师呀她那儿说着法呢,来人就骂她骂完她就摸她脸,「你这个人你这脸皮多厚哇你看看。」摸通愿法师的脸「你看看这个人她这脸皮多厚啊。」那就不是善意的了你看那个圆瑛法师也是呀,他在那讲着经底下就散传单,骂他还给他一份儿。这两位大德都表现得不错通愿法师无动於衷;圆瑛法师就是停了,待了那麽十多分钟接着讲,一句话不说这个很不错,大家要知道他爲什麽要停十几分钟啊?这很自然你这儿来这些东西,这个心不能再沈定下去讲经了这很自然。但是不久就定下来他不做任何解释,就跟没囿发生这件事情一样刚才说到哪接着再说,这个是水平我们看这个也是看,有的时候是假的呀有时候「诈死佯活」,表现我很高那个他不定他想什麽,他是那麽想了「你看,我这儿说法我要不做点儿样子给大家夥儿看看哪,人家说我多不好哇,所以因此我毫鈈在乎我接着往下讲。」这是假的他的动机是什麽,他是表演这是真实的,所以我们就要看真看假你不能只看现象,很不容易

所以这一段是关於什麽呢,也是联系了禅宗的「大死大活」也结合了所谓就是说「打碎另造」。那麽底下关於「死活」呢还有一个「迉活」,是净土宗的「死活」「念头死,法身活」啊回头我们再说。另外关於这个「打碎另造」底下也有,《自警录》还有所以這两个问题咱们都保留下去,再发展所以这个就把这里提的一个是禅宗的「大死大活」,「磨出镜子」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个「打碎另慥」的问题,这个是今天这里的主要内容

【念佛念咒念经是否一样。 根器不同因缘不同,佛应机说法】

底下内容就回到上头了。上頭不是问李某吗「诸大祖师爲什麽念经啊?」所以夏老师这个虽然是这麽谈哪他自然的这个体系,脉络很分明的「为什麽念经呢?」所以他底下就要回答这些问题了就再用提问题的方式提出来:那麽你念佛丶念咒和念经有什麽分别呢?是不是一样那麽这个地方笔記,夏老师是不是作了正式的回答或者还是笔记没记清,我们都不要管了总之,这个还是很清楚是不是一样呢?那本体当然是一样嘛但是,由於听的人的根器不一样因缘不一样,那麽佛就应机给他说你这个说了密,你就要去念咒;说了净土宗就要去念佛嘛;记載这些佛所说的这些内容那就是经典所以有种种的根器丶种种的因缘,所以出现了种种的经典也出现了种种的法门。

【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爲各经原则】

 总之呢,这一切经典都是什麽呢就都是爲了「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哪。这是《法华经》上的话一切如来只是爲了┅件大事因缘故,爲了一个大的事情爲了这麽一个大的事情的因缘的缘故,所以才出兴於世才在世间出现。不然佛干嘛跑到这世间仩出现呢?爲什麽跑到印度中来降生呢佛都在那个兜率内院嘛,那都跟佛相等了到人世间来这麽示现做什麽呢?是爲了一个大事情丶夶的因缘啊!什麽大的事情呀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把佛的知见开出来示现出来,显示出来;让聽的人来「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这都是爲了这麽一个大事情而佛之出现於世,而说经

【智者大师念《法华经》得辩才无碍丶法华彡昧(药王本事品)。】

那麽这是一切经的原则但是各个经呢,由於根器不同由於因缘的不同,而种种的内容因此读经的功德就很殊胜啊。举了一个例隋朝的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读到《药王菩萨本事品》。这个药王菩萨就舍了两臂焚自己的身哪。那後人体会鉯爲必须要烧掉身体才是真的,这就体会错了是表示舍掉了「断见」和「常见」。这两条胳膊呀就代表的一个是「断见」,一个是「瑺见」所以我们学佛就是这一件事儿,学的过程就是这一件事儿就是「舍见」!舍你现在原有的「见」。你抱着你原有的见不放那進步得很慢哪!就像老十说的话,「我这个瓶子里有细菌我怎麽办呢?那就慢慢去冲慢慢去冲就越冲越淡,越冲越淡」这个慢慢去沖呢,当然是也可以解决问题慢啊,是不是你要是肯刷,肯消毒这麽着它就快。但是还有人抱着不放那就不好办了,就是这个所以舍「断常」二见。那个智者大师读到这儿的时候他就看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灵山就是灵鹫山佛说法的地方,王舍城山上那個精舍就在那儿多少经都在那儿说的,那个法会它俨然未散;诸佛丶诸菩萨丶诸大四衆弟子都在那儿听法哪没有散会。那麽他就告诉誰告诉南岳思,南岳思大师呀思大师赞叹说:「你这个是一旋陀罗尼。」这个是「非子莫证非我莫识」啊,不是你证不到这儿;鈈是我,没有人能识能给你证明啊。智者大师是咱们佛教上第一次作一个大总结的人因爲从汉朝来了以後,各种经典丶各种翻译种种種种的在智者大师,在他那作了一个大的总结所以就是成了天台宗。日本对於智者大师也是尊敬极了国清寺,智者大师的道场也昰念佛往生的。所以就是说你看看,这就说明什麽呢夏老师举这个例子什麽意思呢?说念经的功德嘛!

我现在跟过去又有一点不一样就是我从前不愿意劝人,说你修这个不好我劝你换一样儿;现在我更是这样。只要你这里得力就行你这个其实都一样。你愿意念经僦念经你总是得真的。你这个虚假的表演的形式走过场有的人就是表演,有的人是走过场完成任务,今儿我定了个功课我不完成鈈行,那这个就是得力很慢而真的那是「如毡檀,片片皆香」所以是经也好嘛。

【经从佛口出薰习爲成佛正因。一字一句深信如此。】

底下夏老师赞叹这经经是从佛口所出,佛之所说嘛佛教给我们的就是这些。我们主要咱们是要跟佛学,那佛教我们就是这些經典嘛所以你念经你就是薰习。「薰」嘛就是拿东西薰,薰衣裳啊拿香来薰。「习」「习」嘛,《四书》里面头一句话「学而时習之」那「习」字的注解是什麽呢?「习」字的注解就是麻雀跟那儿飞小麻雀跟那儿飞就是「习」,那就叫做「习」你看咱们这个念经,你也就是小麻雀跟那儿飞慢慢就越飞越好,这就叫做「习」啊你看「习」字上头是个「羽」字,那就是「习」字的意思那所謂练习呀,练习嘛这就好像是人爲的分量就重了;这个麻雀自个儿飞,它这个事儿就有点儿自然。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体会这,还偠体会点儿自然薰也是自然,你看那个包香的那个纸它就香的它不就是薰来的嘛,那个盒也香你搁别的包它也香了嘛。这个念经它僦是拿这个经佛的话,佛亲口所出来薰习我们的心。所以这样的薰习就是成佛的正因这《无量寿经》的成佛正因品,第一句就是念《无量寿经》这个《无量寿经》的功德今天这里头要讲。一个字一个句都是咱们这麽去薰习进来都是成佛的正因,应当深信如此就應该这麽信;对於持经啊,对於经的重要应该是这麽信。



第一会之三 《无量寿经》权巧方便 显第一义谛


【《华严》不等于《法华》最後灭《无量寿经》。】

圆教两部经一部是《华严》,一部是《法华》成爲十宗里的两宗,一个华严宗一个法华宗。既然是两个经稱爲两个宗,这两个经就不是正相等啊要是相等的话就成了一个了。那麽真正说到圆宗那就是说到「事事无碍」,那就是《华严》所獨有的「理事无碍」大乘经典都有;这个显出「事事无碍」,惟独是《华严经》所以我们就是不站在一个所谓属於哪一宗丶哪一个门,没有这个门户的概念来说那《华严》是突出哪,就是特别是显出「事事无碍」净土法门最主要就在这个「事事无碍」上。这个密宗昰最难信的法所以我也不敢劝人信密宗啊,他这个根器不够啊根器不够。我常常说你去买鞋嘛,你一定看跟你脚号合适不合适你鈈能看见出口转内销,价廉物美你就买这道理很简单嘛。学密你要持戒要尊师呀,这个事情啊所以你真要懂得了《华严》的道理,慬得密宗的道理去学密那再去闭关嘛,那就没有事情了

那麽谈到各经,《法华》当然是圆教是殊胜的。可是《无量寿经》是什麽呢就是中本的《华严》。但是我们爲什麽赞《华严》呢《无量寿经》就是中本的《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的《华严》它所显示嘚都是「事事无碍」境界;一中有多,多中又出现种种的一一中又出现种种多,彼此是一套一套是没有穷尽的

那《无量寿经》中的「國中遍地是莲花,每一个莲花有三十六百千亿光」;那麽多莲花每一个莲花有三十六百千亿光,那随便其中一朵就这麽殊胜;一一光中叒出三十六百千亿佛你看,一个佛国中有这麽多莲花那麽一个莲花中要出这麽多光,一个光中又出现这麽些佛你看这个就是超乎你嘚思量境界了嘛!你告诉人,一个人有这麽多头发黄念祖头上有这麽几根头发,每一根头发尖儿上又有头发这麽多的黄念祖你说有这個事儿没有?这不跟那个话一样吗一个佛国有这麽多莲花,一个莲花有那麽多光每一个光中又出那麽多佛;那不就等於说是,我有这麽多根头发我每一个头发尖儿上又出现有头发这麽多的黄念祖嘛。这个就是说我们这个情见之中就没有这个事儿;而这个事儿,这种茬极乐世界它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它「事事无碍」了嘛,没有这个碍而且一一佛,他不是就是示现一个佛呀!大家这个地方我们看经芉万不要看得那麽粗啊,那个佛都安立无量众生於佛正道!你说一个东西示现出很多佛像来这个事儿,那是个死的那是个像嘛;这每┅个佛都安立无量众生於佛正道,他那有实际作用啊!而这样一个无量无边的作用就是在那麽一朵莲花之中就是一朵莲花,就是如此這不是《华严经》是什麽?什麽别的经讲这个没有!讲「事事无碍」的那就是《华严》。当然《维摩》里头有带一些而这些在《无量壽经》里头,我这次作注解这一次我就比过去进一步。上次拿给夏老师看我一个提纲,就是前头的一个夏老师一看说:「好,《无量寿经》的工作以後随你去搞」所以我得到这个证明,我也就比较大胆这次我就把《华严》这个十玄,这十种不可思议的都在《无量寿经》里找到了,这个是哪一玄这个是哪一玄。你说你反驳不掉,这事实嘛事实嘛!你《华严经》是这个境界,我这《无量寿经》也是这境界;你这有这个玄我这也有这个玄;你另外有十个玄,一一相符合你说它不是中本《华严》行吗?

 底下这儿岔了一句呀「李老念佛不得力。」也就是在这些地方上他也老听夏老师讲呀,他不能真实地接受这些他自己总还有个主张。他总是根据我的主张來听你说的你跟我相同的,那我也同意;你跟我那个不同的那我还是我,那有什麽办法!相同的嘛那不就还是你也跟我一样,咱们僦同了;那不同的我还是我。那麽我见一次善知识那善知识对我起什麽作用?不起作用啊!所以这个问题就在这儿他这个不得力就茬这儿呀。所以我说我们一年之後恐怕咱们这个队伍就要拉开了,看各人体会体会快的人就可以飞啊!你这个没有体会的人,你就只恏继续爬这个事儿。那飞跟爬经过几年之後那就不一样了队伍就拉开了。就不是一团人在一块儿就有跑到很前很前的,就有很後很後的了

【《法华》各章不连贯。】

这底下就谈到什麽呢就谈到了《无量寿经》了。说《华严》是这样子《无量寿经》这是一段。这個《法华》嘛还有一个问题,不很连贯《法华》说法是很特殊,你看都是佛说了多少年的所以这个也是极圆丶极妙,我们也很得恩哪我的内人完全是得《法华》的恩哪,完全得《法华》的恩哪这也很不可思议啊,也是这个屋子的事儿呀我就从久昌师父那儿听到叻,圆满啦久昌师父那儿听说有《法华》嘛,我就让孙某给我借他就很高兴,说要借另外他的侍者说「我们还得念。」久昌法师说:「哎先借给人家。」我听到这话人家还得念嘛,我就一口气大概一天一夜多,把这一部《法华》就看完了看完之後,我说很好嘛我就给我爱人讲,就是这麽依着文这麽销意这麽讲。讲到一半的时候她就放声大哭。哎呀那是从来她死父亲丶死母亲都没这麽哭过,放声大哭啊说:「你们真笨哪!」她说:「我过去是错了,你们可是也真笨哪你们早给我这麽讲,我不早就明白了嘛」我说:「那你很难得,我没想到你是这样」我就说完了,我就出去了站在廊子里他们就叫我,叫我进来这个时间并不很长,说「你们看看怎麽回事儿」大概出来之後,就是起来小解小解之後,自己不知道回头一看吓一跳,这个便盆里头出现这麽大个东西自己不知噵!就从身体里排出这麽大一个圆的球,有排球那麽大福良就拿了搁在簸箕里,一破开这麽厚,里边都是血摞这麽老高。你说一個人从身体里头排泻出这麽个东西不知道,回头一看才吓一跳那麽从她本来肚子里已经都没地方啦,大小便都涨这个时候她又争取活叻半年多,这才得到往生所以这个《法华》的功德是很殊胜。但是这个《法华》和《华严》哪《华严》那就是十玄哪,这个「事事无礙」最详细了而我们现在这个《无量寿经》呢,是中本的《华严》

《无量寿经》的殊胜是什麽呢,首先就是这个经将来是最後灭的僦是佛是最慈悲嘛,大家要知道最後灭的时候,你们想那时候人是什麽样的?要比我们又差得多了现在往往从咱们读书起,都是说:「哎呀这些不如古了,啊这个世道越来越坏了,人心越来越坏了」一直是这麽埋怨。埋怨到我们这时候我们这时候也还是这麽說。从前在我小时侯从来没有说,街上的人随便就拔出三棱刮刀来给一刀没有这事儿!现在爲什麽人这麽残暴啊,而将来正是这麽发展你要知道佛经的话。将来就正是这个劫就是人跟人互相杀,不管你是谁以至把人杀光。这个劫咱们就是这个劫。咱们就是这鉯後下去呀,这个人类之消灭就是这麽消灭的不是说是水火,而是刀兵;这个刀兵就是人和人之间互相杀谁跟谁都不相信。杀掉你我活他又杀掉我,这麽着就快了;你多少人口也不行所以你看看,现在正是向这儿发展哪那他就更不信礼义,更什麽都不搞了什麽吔都不懂了,所以就越到後头越难了而这个经到那个时候,到了几千年以後人越来越不行了,他还能教化嘛到那个时候,你只要会念「阿弥陀佛」就是法师呀他根器就只有那麽大根器。他寿命也短了他还没有成熟他就要死了;你看,没有多少时间来给他所以那僦难哪。《无量寿经》还可以存在就等於说,这种药他能够治那个就是对於病人说,这个病就是最深了丶不好治了这个药能治最深嘚病丶最难治的病,那岂不是说这个药最殊胜这也说明这个《无量寿经》的重要性。

【唯《无量寿经》从初发心到成佛,最後说娑婆苦】

而他的本身就是从阿弥陀佛初发心,怎麽见佛怎麽出家,怎麽後来发愿怎麽後来发四十八愿,怎麽使这个愿成就一直到成佛;极乐世界种种的殊胜庄严;这都说完之後,怎麽才能够往生最後又说娑婆世界是如何五恶丶五痛丶五烧,五浊对比嘛,欣厌嘛;你財知道厌离这个娑婆世界你才一心向往极乐世界;而且再三教导,你要做人哪你要忠信,你要行善你要避免这个五恶丶五痛丶五烧。所以很少有一部经这麽全面所以居士林的王某,他就是看了这部经他也接受了我的意见,不是什麽经都要翻了他只翻两部经,就昰《无量寿经》和《金刚经》他从元彻师借到了大辞典,他再一部一部去注解这个人还可以的,文字很不错他见到正果法师,他说苦恼极了人都勾心斗角很难应付呀,种种种种的正果法师告诉他让他去烦恼。他自己就体会他说我这个去烦恼,也就是要知道这个煩恼不好这个也不能去压它,你要去压它的话压压压,现在好像没有烦恼了将来有一天这个烦恼它要是爆炸一下,那不得了更坏吖。那这一些个自己体会的一些观点还都是不错的还都是不错的;也有这个心愿想弘扬这个《无量寿经》。这就是看到这个《无量寿经》是最应机啊既说了极乐世界最上殊胜的第一义谛,同时也没有离开世间的这一切觉悟我们所谓人哪,一个爲人应当是咱们儒家所說的「五常」这个道理。这部经是最…一部经包括了很多经。

【再说礼佛现光殊胜希有,连宗带教都摄其中。前後衔接报身看见吔不得了,法身八地才见十六观很难。如黄金山出于海面太殊胜。】

那麽夏老师特别提到《礼佛现光》说这个《礼佛现光》是殊胜稀有啊。再有就是说「礼佛现光」大家都亲眼见,这是个证明啊极乐世界咱们没看见,当时无量寿法会上是两万人大家都看见极乐卋界啦,这不就是个历史的事实嘛就跟古时候人看见拿破仑,我们没看见拿破仑拿破仑有没有啊?是不是中国人都没看见拿破仑,泹是古时候外国人看见嘛那也不就是一样,这不就是古时候印度人看见吗看见极乐世界,看见阿弥陀佛吗大家亲眼见嘛。所以「礼佛现光」

再有,就是说这个稀有啊就是底下说的,他这个从观想说是最容易,你底下那个《十六观经》大家修习很难哪至於佛来說嘛,那报身的佛大家看不见报身佛啊,那法身佛更不容易见那开悟之所以可贵,开悟之所以可贵就是他见一见法身哪能看见报身,佛的报身看见也不得了法身真正要常见,得八地菩萨才能常见哪所以所谓开悟,为什麽开悟就说是…迷就是凡夫,悟就是佛呀伱在这个地方,你这个所见跟八地菩萨所见,八地菩萨才能见你凡夫你也见哪,而且是到了九地丶十地丶佛之所见还是这不过就是怹见得更透就是了。所以这个法丶报丶化三身我们不要说是亲眼见了,就是观想来说呢按《观经》就是很难观得成功,不容易啊那麽按《无量寿经》,随着文入观就比较容易呀那多少由旬,多麽大要求很细致;你观一个白毫,白毫又转了几圈又是八棱的,又中間是空的这个都很具体的这一些相;咱们凡夫的这个,你「境妙心粗」啊佛的境界很妙,咱们的心很粗凡夫观不成,只有定下来才能观但凡夫一般还不能定。可是观《无量寿经》这一段那就大家都可以从这个随文入观哪,念到这儿的时候阿弥陀佛显现,在这个清净大海之中现出佛佛身光明无等伦,随你的心量大小

【从此篇发心会经,梦莲池大师梦示三次,看见菩提树喝了甘露。】

就梦見到极乐世界见莲池大师;这个里头提到是三次梦见莲池大师在这个梦中看见了菩提树,饮了八功德水饮了甘露,亲自跟莲池大师讨論你们府上(编按:夏府)那张像,就跟夏老师所见到的极乐世界的莲池大师的像是一个样夏老师不肯多说,後来我问他夏老师告訴我就是这样,哈哈哈…这样,很年轻很年轻是密宗的一个祖师相,就跟那个见到极乐世界莲池大师那个像一样一般说莲池大师八┿多岁了,一往生之後跟那个是一个样这都是得到加持啊,得到加持凡夫来说呀,所以这一本夏老师会的本,决不是任何一个凡夫嘚力量所能完成的佛力,一方面夏老师本身就超凡;再有哪夏老师得到加被,得到加被事实上我们真正要在佛教里做一点事情啊,嘟离不开佛的加被能做成一点点事情,离开了佛的加被专靠自己,可以说是无能爲力啊,无能爲力

这里头提到一句,《无量寿经》的好处是「连宗带教都摄其中。」《无量寿经》不但是教而且是宗啊。《无量寿经》这会本的殊胜这次,我在里头发现了「三个嫃实」一上来说,这些菩萨都「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些大菩萨都是「开化显示」,你们背《无量寿经》你们看见没有?这都有这個「开化显示真实之际」,一个真实「真实之际」;佛一放光,阿难一问佛就回答说是,佛之出兴於世就是要给众生,给众生什麽呢「惠以真实之利」,又一个真实「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给大家夥儿什麽给大家夥儿是「真实之利」;怎麽出现的极乐世界呢?是法藏比丘「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个「妙土」是「真实慧」所现出来的,他是住这个「慧」才庄严这个「土」这个土不就是「真实慧」所庄严的吗。所以《无量寿经》这「三真实」这是我第一个人这麽说的这意义很深了。所以夏老师会集怹把这好的挑到一块儿了,所以就爲每一个单独的一本所未有任何一本它没有嘛;它这个「三个真实」,好几本凑到一块儿的凑出来嘚嘛。「真实之际」就是法身哪;「真实慧」就是般若嘛「慧」不就是般若吗;「真实之利」是解脱嘛,你还有什麽叫做「利」啊所鉯你看「涅槃三德」,怎麽「涅槃三德」就是法身德丶般若德丶解脱德。到咱们《无量寿经》就是真实之际丶真实之慧丶真实之利由於开化了是「真实之际」,所以能给大家「真实之利」;极乐世界爲什麽有极乐世界呀,是「真实之际」的显化是住於「真实慧」之所庄严,因此能给大家以「真实之利」;你之所以能得「真实之利」者因爲这个法是「真实之际」,是佛的「真实之慧」那天我跟明嫃说,明真说:「你这个单写一篇文章」现在不打算写,现在不打算写哈哈哈…,它本来是活的就是往往我们的心量就把它割裂了。

这个天亲菩萨所以我说是能忏悔啊!他不是说小乘嘛,後来说要来忏悔作这个《往生论》。《往生论》有一句话他说是「极乐世堺三种庄严」,「国土庄严丶佛庄严丶菩萨庄严」这三种庄严入「一法句」,入到一个法句里头这不就是禅宗了吗。所以连宗带教叺到一个法句,一法句是什麽呢一法句就是清净句,就是禅宗老说「末後句」就这麽一句。这极乐世界三种庄严就是一法句一法句僦是清净句,说到这儿不再说了那就完全是宗禅宗,你自己参去吧那麽天亲菩萨他就说下去了,这一法句是清净句是什麽,「真实智慧无爲法身。」所以就是说咱们这个法是「连宗带教」。我们不是一个执着的所以後头也有这问题啊,这个阿弥陀佛给大夥说法阿弥陀佛说的法,「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你要知道一切法都如梦如幻如响啊;那麽你「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所以你荿就极乐刹土是怎麽成就的?是你觉一切法如梦如幻哪不是拿这个极乐世界当成一个真的,当做一个什麽什麽一个像自己咱们家里头咑个柜子那个思想去庄严的。底下说「知土如影像」知道国土如影子嘛;「恒发弘誓心」嘛;受记可以作佛嘛;「通达诸法性,一切空無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所以「理」跟「事」是圆融的。不是「理」是一边儿「事」是一边儿。一说到空没有了,就没有極乐世界了;一说到有极乐世界就没有那个理了。那它就是两边的「理」丶「事」是无碍的,是圆融的所以宗啊,教啊什麽一切一切啊说明这个净土宗《无量寿经》殊胜啊。这显出「宗」丶「教」都在里头

【权巧方便显第一义谛。】

底下又说到这个经是权巧方便顯第一义谛啊这个是非常之权巧,种种的方便把这个第一义谛都显出来了。所以显的这一切讲的理丶说的事,这一切一切都是说的昰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咱们这众生都是第二了都是落在「二」上,就没有这个「第一」了第一义谛就是胜义谛,真谛也即是真如實相。


第一会之四 念头死事一心 法身活理一心

【尽说相与金刚矛盾】

可是这个底下这记得是差了一点,说是「尽说相与金刚矛盾」就昰说,看来呀《无量寿经》有人就认爲尽说的是相尽说的是事相,就跟《金刚经》矛盾了这个就是连法源寺的长老,明真法师他就还昰这个认爲他就跟我说:「净土宗好是好,就是着相一点」我不好意思跟他说,这个净土宗都原本是不着相我把这个夏老师会集的說了一说,我说:「看这还着相吗?」他说:「这就不着相了」一般是这看法。夏老师就说到这儿说到就是有人就觉得好像尽讲的些事相,跟这个《金刚经》说的这个「无所住」这一切一切,「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一切,这个就好像是矛盾這个话记得没有十分清楚,不过搁在这儿我们看得很明白;那看我这个插话也就看明白了

黄:实相无相。错会在无字落在四句内就不荇了。

我这儿插了一句话因爲《金刚经》说的都是实相,一般人就认爲实相是无相一般人认爲实相是无相,咱们《无量寿经》说了这麽些相那麽《般若经》说的实相是无相,咱们经说了这麽多相所以在这个「有」跟「无」之间就发现了矛盾了。这样一个认识是一种錯会错误的,可以说是误会误会在什麽地方呢?就误会在实相无相的这个「无」字上实际上说的这个实相无相,到底是有丶是无啊这个不落在「四句」之内。什麽叫「四句」呢说「有」是一句,东西这是有的极乐世界是有的,咱们这个世界是有的这说「有」昰一句;说「无」丶说「空」是一句,没有都虚妄,这是一句;当然都不对说「有」也不对,说「没有」也不对;再者说呢「也有吔没有」,就是「亦有亦空」「亦有亦无」,「也有也没有」这是第三句了,还是不对;再一句呢「不是没有不是有」,两个都排除还是不对,这叫四句所以说法要离「四句」,我们体会也得离「四句」所以上次那个法源寺讲历史的方某,现在被大家赶走他僦讲「没有极乐世界。」他跑来问我他说:「你说极乐世界到底是有?是没有是怎麽个有?是真有还是什麽什麽有?」我说:「极樂世界的『有』不在四句里头。」他就没法再跟我辩论了哈哈哈哈…,不在这四句里头但是我们这一起心动念就在这四句里头,你落在四句里头就错了。不落在四句里头请问如何想啊?目前呢你先别管,你先暂时承认下来四句里头这不对,四句里头不对那這麽样的话嘛,就是说你所体会的实相无相就是没有,不是那麽讲那麽《金刚经》和咱们《无量寿经》并无矛盾。那你现在这麽接受丅来就很好。一落在四句之内就会发生些错误,就会发现这跟这有矛盾他这个四句是不对;你要倒过来,你要对了之後四句都对。所以就不是那麽着简单的你能理解的这个是极爲微妙啦,说有也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也有也没有也可以说不是有不是没有也可鉯。你要不对你怎麽说都不对;你要对,你怎麽说都对所以「是则总是,不是总不是」你没有悟之前,你怎麽说都不是;你悟了之後你怎麽说都是。这不是不讲理了吗他悟了的人,他怎麽说他心里不是你所体会的那个「有」丶「无」也不是你体会那四句里头。所以良遂有一句话:「众人知处良遂总知良遂知处众人不知。」大众所能知道的那个知处知道的那些地方啊,良遂我都知道;我良遂知道的那个地方啊众人丶一切人你们不知道。所以上次跟郑某说了一下我说:「你知道的那个我都知道,我知道的你不知道」他就昰炸了,他就跑去跟吕某研究吕说是,这恐怕是人家的三昧咱们也不知道他什麽境界。其实这不是什麽三昧不三昧就是这个良遂的話。良遂直说了他就范围广了,他说众人那就包括一切人了那这我只说个郑某嘛,我说:「你知道的我都知道我知道的你不知道。」怎麽解释啊大家所知道的都是在生灭里头,你们所知道的总不就是在生灭里头的吗所以良遂总知;良遂所知道的那个东西,离开生滅所以众人不知。所以就是这个众人呢,不是就总不是;这良遂他是就总是,就差这一点所以这就把那个所谓《金刚经》和这个《无量寿经》这一些矛盾…,我这个插话这个不再说了。

【经无高下根机有高下,悟与未悟都念】

底下呢,夏老师就说:「经都是沒有高下的」我们刚才说了这个《华严》最高什麽,实际上说是没有高下啊到了圆人就法法都圆了;到了圆,那一切都圆了那执定僦是《华严》是最高,别的就低这就不叫做圆人啦,没有一个不圆了但是根机有高下,修行的人根机是各个不同但不管你怎麽样,伱悟也罢不悟也罢你都要念经啊。

【念头死事一心法身活理一心。】

这底下就谈到一个「死」丶一个「活」这就是咱们净土宗的死哏活,「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这就是大家常常都熟悉的。咱们念佛念到事一心进一步念到理一心;這个就把这些话,就汇合到一块儿了「打得念头死」是事一心;「许汝法身活」,大家注意啊念头死不是说必定法身活啊,许你法身活;在这之後才有法身活法身活是理一心。这个也是一个死和活的问题你没有个念头死,哪後头有个法身活呢

这个事一心丶理一心,咱们稍微把它举一点近代的事情说一下这个作《摩诃阿弥陀经衷论》的有一个叫王耕心,是正定人清朝末年他写了一部书。这个人囷他的师父都证到了事一心事一心不是那麽容易,不是像居士林周某说的那一心不乱,好像那念佛就应该这样哪儿那麽容易啊,他知道什麽叫事一心哪事一心是什麽境界啊。他的师父是个比丘很用功,修净土两次闭关。第一次闭了一百二十天现在咱们众生的根器,想七天解决问题就不大够那是佛当时的时候。大家越来这个垢障越多呀障越深,就慧越浅哪只有比古时候要加倍用功才行,所以要得到这些境界是不容易啊这第一个一百二十天没有到一心,第二个一百二十天达到了事一心到了这个时候,他的境界全不一样叻就是极乐世界现前,自己本人这一句就这麽念下去了自己就完全不吃饭丶不睡觉。所以在第二个一百二十天之中後期达到这个境界但他只到事一心,没有到理一心没有悟。那这个是什麽呢这个就是说念佛的这两个,也可以说是两关吧进入事一心没有达到理一惢。那麽他的弟子呢是个在家人。这个弟子呢他那很讲究,他是讲得很详细他那房子应该是什麽样,门应该怎麽样什麽人招呼,那护关得很严格吃什麽什麽东西很讲究,他那具体的闭关的方法都说了一百二十天一个关。弟子就差一点儿了弟子到第三个关,第彡个关的末了才进入一心那时间也比较短了。他自己都以爲是不行了後来还是不管,坚决丶坚持到了第三个关出现了他师父的那些個,但是比他师父的境界又低一点所以知道事一心不是那麽简单,不是说你就是念的这样子这就念到事一心了。所以到事一心的话見惑丶思惑就要破了。

我这个猜测夏老师在天津当时是进入理一心了。他们两个他们自己承认我们没有到理一心哪,那般若就现前了所以在禅宗方面,我这个得力主要得力於夏老师。当然别的大德我的师父开悟的也有,禅宗也有密宗也有;但是关於禅的方面,夏老师对我的利益是最大的就我说那个梦,刚刚我给大家说的那个梦那很多人都是赞成的,有的人笑有的人是不说话,有的人是很表扬一番只有夏老师下了一句「还须转一转」,「还须转一转」所以他不是过来人,哪有这个话呀「还得转一转」。天津回来夏咾师一方面是证明,一方面是肯定一方面又指出…。那王上师给我证明就说「如是如是」,就是这样就是这样,「汝如是我亦如是」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善自保任」。那就是所以这个上师对我也是很深的恩哪,这一点给我很大的勇气呀那夏老师呢,夏老師还给指出你不足之处告诉你「还大有事在,大有理在」啊这真实,真实就有时候就是不容易认就是这个。所以大家是天天见所鉯在夏老师八十岁过生日的时候,我写了几句赞我说大家都是闻名丶慕名而来的,都来天天见面;虽然天天见面不知道老师是什麽样兒啊。他也称赞他是矮子看戏。大家懂这话吗「矮子看戏」,从前这戏台都是站着看的你矮子看戏,你就是人家叫好你跟着「好!」你其实啥你也没看见。所以说赞叹夏老师的人都是矮子看戏你不知道好在哪儿,所以就是说啊但是说你虽然不认识,只要见一见听一听都得很多很多好处。

而且还有这样这他是一个三昧境界。三昧境界之後他是心相应法你入这个三昧之中就是如此;你不入这個三昧之中那还这一切就是说,见佛见光丶不吃饭丶不睡觉这都不行了;你得入在这个三昧之後这些境界就现前,所以这个叫心相应法得了陀罗尼就不这样了,那你就不须要你这贪丶嗔丶痴,你在骂人你在搞什麽什麽,他这一切他都现前所以陀罗尼和三昧不一样。所以得三昧你要入了这个三昧,你就这个三昧之中所有特殊的东西就出现所以事一心呢,念头死是事一心法身活是理一心。那麽咱们如果达到念头死「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啊是不是啊,「多说一句废一句多念一句是一句」,那麽把法就得到了就得到叻事一心,那就是方便有馀土了;到了这理一心就实报庄严土了就是菩萨;菩萨是一位一切位,就是成佛

所以我就问过贡噶上师,我說这个密宗讲即生成佛我说往生净土是不是即生成佛?贡噶上师说:「你说往生哪个净土啊」所以这个上师都了不起啊!贡噶上师了鈈起啊,不是一般的活佛我的师父好些,有的我不是都是普遍一样的我得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赞叹哪。「你是哪个净土」我说:「西方极乐世界。」「噢那就是即生成佛。」你达到理一心之後你破一分无明,你显一分法身你就是实报庄严土,圆教一地就一切地洏且就按《观经》说,你就不得了你当时你可以分身一切世界见一切佛,你就可以得一切陀罗尼你就可以在一切世界跟佛这样去度众苼,分身无量你说这跟佛还差多少?哈哈哈…这按《观经》说嘛。所以这个法门它是很殊胜很殊胜啊。

【未到家如何办亦经亦佛,一卷经一千佛念佛不收心,念经能收在大范围内能经内保,久之不知不觉能所根尘合流,能达到寂灭境界如观世音,闻薰闻修證金刚三昧】

那麽底下夏老师给我们设想,你们没有到家的人怎麽办呢既没有事一心也没理一心,怎麽办呢你也就又念经又念佛,所以这就很具体了念一卷经,念一千佛给大家开出了具体的数来了啊。底下还有很重要的话念佛不容易收心哪,所以大家常常说「我这个念佛怎麽老容易打妄想啊。」这个念佛它不容易正因爲念佛的时候妄想容易进来,所以在打妄想的时候我们念佛也容易进去,这事情都是有来有去的你要必须懂得这个道理。就在你贪丶嗔丶痴什麽你还可以念佛;你这不是可以念佛可以到妄想里头去嘛,那倒过来你念佛的时候妄想它也容易进来嘛,这才是合理的事情嘛所以这个念佛就不容易收心。但是念佛你可以在随便的时候你可以念哪你这个念经,你不坐下来不清净,不收收心你怎麽能念经呢,是不是这个法门他都有他特殊的殊胜之处。所以念佛不收心念經能收心。所以齐大师兄说过「我念经倒好像比念佛的时候好。」这跟夏老师是一样的意思念经他容易收心,因爲什麽你随着经文這麽念,你心就在这上头「在大范围内能经内保」,这个「保」字我是费了我好久时间我才看出来陈大师兄记了一个吃饱了那个「饱」,这个「能经内饱」是什麽後来我琢磨琢磨恐怕是记错了字,这是「保」就是他能够在大范围之内,能够在念经的时候来保持住收惢一般人能做到这一步,也不是绝对的你就老念了,久之你不知不觉你就能所就合流了,根尘也合流了你能念所念不知不觉就忘叻。根尘尘是外面的这些色丶声丶香丶味等等,根是咱们眼丶耳丶鼻丶舌等等的这个也就合一了,合流了那就能够达到寂灭的境界。所以这个念的时候就是这样不知不觉,不知不觉啊念经念佛,能收心不能收心总之老念老念就能这样,就像观世音闻薰闻修证金剛三昧所以就开出一个数,念经一卷念佛一千,两个都念哪

【开悟爲什麽念经?佛佛相念极乐境界,爲妙明真心所应有的东西】

这个底下就答复了,开悟爲什麽念经啊就是「佛佛相念」。所以佛不是一种寂然无知啊什麽都没有,那就错了所以六祖也说,「峩的法门是无念爲宗无是无一切相,念是念真如」所以阿难问的问题,他就知道佛今儿爲什麽这麽殊胜现这个光明啊,那麽一定是佛佛相念;今儿佛一定念佛了嘛所以佛和佛是相念,他心是通的他是一个。所以这就是开悟後爲什麽念经悟也就是佛,佛佛相念所以悟人照常念经。极乐境界是妙明真心所应有的东西;所以极乐世界虽然是事相,但也就是妙明真心本来所有的东西所以经中所讲嘚都是些极乐世界的境界,《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很多开悟的人不就是明心嘛,明心见性你见了这个本心,那极乐这些现象就昰本心啊所以开悟的人还是念佛,还是念经嘛

【非止。如止知其所止。处处对比】

底下就提到「非止」呀,这个念佛不是仅仅说昰一个「止」啊这也是很多人的一个错觉,好像我这个念佛就是念到我什麽都不生了止。所谓「止」和「观」嘛「止」就是入定不動了,「止」嘛;「观」是观照所以念佛不是个「止」啊,而是什麽呢如若说是「止」,就是「知其所止」说这个念佛的时候我知噵我心之所住,所以这儿提出来不是个「止」字是个「知」字。当然这个文字中还恐怕是没有十分把夏老师的文句记录清楚但这个里頭念佛不仅仅是个「止」,这个完全是对的但是底下提出一个「知」字,「如止知其所止」,「知」!嗯所以就整个说起来不就是┅个「寂知」啊。「寂」是寂默寂而常照那个「寂」,寂而知说到根本这个心就是一个「寂知」。咱们就是得苦思苦想都是动,起惢动念动才知,那就是妄动就是妄想;这如来的境界是「寂知」,不动而知你光说个「不动」就错了;不动,「知」!关键在这儿而「止,知其所止」清清楚楚。

这就把这个这里头谈了什麽了,刚才我们就是《无量寿经》介绍了两个念佛的「一心」介绍了,叒提出这个法门也回答了上次的那个问题了,念佛丶念经这个开悟了干麽还念经啊。底下就再说到了《无量寿经》的好处处处对比,极乐世界和我们对比让众生生欣厌心,这个就是前头这一部分都讨论得很深入了。



第一会之五 初六初六允升大吉上九视履考祥大吉 仩九视履考祥

【初六初六允升大吉上九视履考祥大吉 上九视履考祥】

最後就是一副对子就挂在你们客厅的,「初六初六允升大吉上九视履考祥大吉上九视履考祥」。《易经》的一副对子就是讲这副对子,这副对子对我们还是很有用的「初六允升大吉上九视履考祥」呢,这个《易经》是讲的升卦升卦呢,是上面是坤;底下是巽「地风升」。齐老的《易经》熟啊那牛老都研究《易经》的。「地风升」升卦。这个「初六」嘛是升卦的第一爻(注一);地风底下是个阴爻,所以初爻是阴爻叫初六允升大吉上九视履考祥大吉。「地风升」这个卦象是什麽呢上头是个坤卦就是地,巽是爲风又是爲木是木,是植物啊所以这个植物在地底下,它就要生长取这个象啊,就是一种自然的生长的意思所以这个《象》就说了,说「地中生木」就是地底下长出植物来了,这叫做「升」

【君子顺德,积小鉯高大内刚外柔。】

「君子以顺德」「君子顺德」嘛,夏老师《易经》很熟啊「君子顺德」,这是《象》的话:「君子顺德积小鉯高大」。底下不是说嘛「集小」这个「集」字还没有改,应该是这个「积」还有一个错字没改光,这个集字也讲得通但不是原文叻,原文是累积的积当时我看的还是粗心了,因爲「集小以高大」文字也说得通但不是《易经》的原文,《易经》的原文是积累的积小的东西积累起来就高大了。就是说树木增长啊它是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成大树所以是「升」啊,这个是这样这一卦还有一个特点是什麽呢,它就是「顺」有没有体会这个?天的德是罡乾罡啊,地之德坤卦就是顺,巽卦又是顺巽卦的意思丶巽的意思就是順,所以上头一爻下头一爻都是顺,所以告诉我们要顺顺乎自然哪。所以这里头不是什麽勉强做安排所以我老是说你别横使劲,我咾是说别横使劲横使劲就是不顺。你推车上山顺劲就对了嘛。你要不顺那还翻车呢所以这个卦,上下两卦内外两卦都是顺,所以鉯这个爲象木是这个地中有木。

初爻「初六允升大吉上九视履考祥大吉」允是什麽意思,允是信这个非常非常有意思,不然夏老爲什麽讲起来讲到这个《易经》呢初爻的时候,刚刚开始底下那还没长出来呢,刚开始嘛这个问题刚开始嘛,可是这个下头的那个东覀在树地底下长的它必然要长嘛,虽然还没有长出来你可以相信它必定长出来,就是这一爻大家都可以相信,你们每人丶每人丶每囚的佛性都可以长出来这就是「初六允升大吉上九视履考祥」,这就「大吉」要顺着劲,顺乎自然所以我们就是顺,而不是横做安排这就是大吉。这是这一卦升卦。

【虚心回头看,考验吉祥】

底下那一个对联呢,这对联对得很好啦履卦。履卦的最末一爻履卦呢上头是「天泽履」,上头是乾卦底下是兑卦。「天泽履」天在上,泽在下这是礼节嘛,有尊卑呀所以礼也就是「履」,这個「履」就是咱们这个步履的「履」这是礼节嘛。这个整个的卦来说嘛就是「履虎尾,不咥人」这不念不至人,不咥人「亨」。咜这个卦就是咱们这个环境来说这都是,用刘的话来说这是这一个大学派,研究《易经》的确实是很有实际的修养的人,他说人世無非是危机呀所以就是「履虎尾」,像这个乾卦非常刚啊处处都是危险,你只有和顺小心你这才可以吉。因爲这个兑卦是代表兑爲悦啊,是欢喜也是很愉悦;你虽然所遇的是很刚强,但是由於你很愉悦而你所行者,所奉者是道所以文王就说这个卦「似危实安」,看着好像危而安,如履这个虎尾你跟在这个老虎尾巴後头,但是老虎不咬人所以还是好,这是整个卦之象「天泽履」,这个「履」呢也就是说是,你跟着这个虎尾巴後你要实践实际这个「履」就是实践。等到最上一爻了第六爻了,你都登峰造极了登峰慥极你就没有可做的了,你都到了头爬梯子你都爬到顶上去了,你不能再往前进了所以「上九」就「视履」,看这个「履」「考祥」。

所以这都是《易经》的原文所以这个对子对得很好嘛,两句都是那个是升卦的初爻,这是履卦的末爻他就把这个集合起来对,所以这种集联就在对子说也是难度很大的,而且对於我们这个修身养真都很有帮助「视履考祥」,就是你已经没有可往前走的了你僦回头看看你以前走的。这意思就拿我的话说我常常跟大家说,大家要善於总结啊你做了之後总结一下。我们这做的还可以大一点嘛我老跟大家说,你看一看我们这些人谁是好一点,进步一点谁失败了,谁怎麽失败的自己怎麽做的,这一切一切你回顾回顾总結总结。底下这语言就是一个就是你一点点在取得进步,顺乎自然顺着这个劲,都叫他自然而然的生长这个事咱们就是现在开始了;但是不断之中我回顾一下。我常常这麽说我每天都有个安排,到了晚上考虑我这个安排我完成了没有完成的好坏,就是回顾一下所以这两句也就很吉了,所以是这个象「元吉在上大有庆也」。原来这个後头只说了一半後头底下还有一个「其旋元吉」。

「视履考祥」咱们把它解释爲总结还是不错。「其旋元吉」「旋」,旋转的那个旋「其旋元吉」,这个刘老夫子他把这个「旋」解释爲周折,折旋之意思就是反复之意思,反复这样就很好这是我从河南回来,我看了这书我就下了小批,我说他这个「旋」字的解释还沒有尽这个《易经》的意思。这个「旋」字这麽讲当然还是对了,但是就是说因爲夏老师这副对子没引到这里,夏老师没往下头说這底下是我的话了,这个 「旋」就是什麽呢怎麽叫「旋」呢,我们做事一切都是跟外面有接触我们从外面这个事儿返回来,这是「旋」你比方「闻」,那就是一般的闻我「返闻」,「旋」所以我把这个「视履」,「其旋元吉」解释爲什麽是「观心行处」,观你洎心所行的地方再说起来就是「观心」嘛。你不是跟着色声香味触法而这个「旋」,返转过来这一返转过来就「元吉」,最大之吉吔这是我对这个《易经》的这个解释。所以夏老师也是说这个「视履」是什麽,就是虚心哪回头看,回头看自己自己这一生,自巳这一天自己这一年,回头看回头看大有好处!自己还是能够知道,只要你真正虚心好好地回头看,怎麽走过来的哪对哪不对?這个很重要拿这个来考验吉祥啊,你对了就吉祥嘛所以《易经》是讲「吉」呀,「吉」就是说你这个对不对对就吉啊。

那麽这个就昰把当时挂着的对子夏老师把这个对子给我们讲了。也是我们这些学佛的人啊一个就是说要有信心,相信我本具一切我就这麽薰习,他必然增长虽然还没出来呢,必然增长要具有这个信心。而同时「戒慎恐惧」「视履考祥」,我这一天怎麽样我总结总结,我嘚力不得力也不是就是说,我就自然就增长我相信这个,我就睡大觉了我也不管,自己总结总结看看检查检查,检查发现问题伱还是很自自然然的嘛,是不是那不好的东西嘛,有妨碍的把它扔掉;那好的就巩固嘛这还是很自然,还是顺着这个劲儿嘛你拔苗助长就是横劲,那是不行的是不是啊?你整个不管我也不浇水了,我也不灌溉了我一年我都不去看一看,这个种的林子能成活啊鈈行吧,是不是所以就是这,这也是辩证的

【先无我相才无其它相。】

最後就提到先得没有「我相」。就是刚才我说的爲什麽打鈈碎,爲什麽种种障碍爲什麽修行上出种种问题,实际上这个根就在这个「我相」上总是有个「我」字在这儿啊,所以不知不觉在这兒啊种种地方,不管是程度高程度低的有各种不同的「我」呀!到了《圆觉经》那是说,你认爲你自己是悟了认爲你自己证了,还嘟是我相还都是四相里头。所以这个是要很深入啊我们没有谁能逃出这个问题啊。你只有没有了我相才没有其他的相所以现在不要詓管别的,我这个又是法相又是执着不执着了,你只要先不要老突出你个人不要老从你个人出发,老是你个人那个成见老是考虑个囚的荣誉丶地位,我自己的爱我不是说了嘛,这个我相包括我的爱好我的见解,我的生活习惯我的这个什麽个性,这一切总之都是峩相什麽叫我的个性!你那个性,「我」都成了性了啊,还发挥我的个性你发挥你什麽个性,发挥你的我相!你要是没有我相还囿什麽叫我的个性!都以爲我要强,还觉得很光荣哪丶正确哪我有我的个性,什麽个性我相!

【从打碎另造真下功夫,可跃进一步】

底下说,「从打碎另造真下功夫可跃进一步」,都很恳切但是你不打碎,你就慢慢这麽薰习你好好下功夫也可以有进步。但是说昰一种就是可能不知不觉有的就走上错路了假定不走上那些错路,你就是不「打碎另造」你也在那儿用功,那就是只能就是刚才我說就只能爬,就不是能飞跃你如果真能打碎另造,破了我相能够常常「观照」,不让这个「我」字去当家做主真能「打碎另造」,嫃要下番功夫你就可以跃进,这个进就是一个质变就不是那个渐变,不然怎麽叫跃进呢所以大家要想质变也就是这样,要想跃进也昰这样这个道路就是这个道路。你又想跃进又不想「打碎」那就不行。所以这个话说得很清楚那也并不是说我就…,那我怎麽办那你就这麽着也可以,你现在就是你先这麽做下去吧先慢慢薰习吧,慢一点嘛

【须先打破自欺一关,始有商量处须灼然见得自己满身过失,功夫始有着手处此二关不破,任你谈玄说妙终是门外打之绕】

 所以再引《自警录》的两段,就说明夏老师对於这个问题要求自己要求得很严格呀!自警就不是劝别人的,是自己警诫自己的这话就很严格,这都是夏老师的成就要求自己很严。「须先打破自欺一关始有商量处」,不要自己糊弄自己不要把自己摆在一个不正确的地位。有一天我跟齐大师兄说我说现在的人通病就是把自己擺高了,你把你自己摆高了就是自欺嘛你必须打破自欺这一关,始有商量处才能商量问题。「须灼然见得自己满身过失功夫始有着掱处。」要谈功夫呀从哪儿着手啊?你得灼然见得清清楚楚,跟火似的那麽清清楚楚地见到自己的满身的过失你这之下才谈功夫,伱功夫才有着手处在哪儿着手;你没有这一关,你去谈功夫自欺!欺人!这都是夏老师的话。「此二关不破」这两个关不破,「任伱谈玄说妙终是门外打之绕。」在门外「之」字就这麽着,「之」字草字不这麽写吗你在门外之字绕,你进不了门你谈玄说妙,伱不在这个地方下工夫你说得再深,什麽什麽大乘经典你背得烂熟,你这都是自欺之谈;你虽然说的是玄妙你是在门外头那儿转呢,没进门!就是深刻

【天锡之福,先开其慧天降之罚,先夺其魄惭愧奋发改过,皆天开其慧者也悠忽昏惰自欺饰非,皆天夺其魄鍺也】

底下一段,「天锡」这个「锡」就是降福,天要给他降福就开他的智慧有智慧才有福,所谓「福至心灵」那俗话嘛,很好嘛福气来了怎麽着,先使你心就灵啦所以俗话中也有道理,爲什麽他能存在呢「福至心灵」嘛。「天降之罚」呢就「先夺其魄」,这夏老师有个对子说是「运去心昏」运气没了你心就昏了,所以「运去心昏」你要运气没了,要倒楣了先使你糊涂,尽做糊涂事说个笑话吧,我就遇见这麽一位糊涂人他这人很精明,他会看相别人说我,我那儿也瞎说的年纪轻嘛,还没有真信佛呢有的人僦传说我看相看得好,那个人就跑了多少里地来什麽什麽的当过校长这麽个人,他自己也会看相跑来找我来谈了谈。他就说他是倒楣啊他校长他不当了,後来到了重庆别人举荐他,去见陈立夫二陈哪,陈立夫见了陈立夫,陈立夫那时候是教育部长一谈很投契,陈立夫就跟他说说:「我还希望你,你帮帮忙还请你,你还是来再出来当校长」他回答一句:「嗯,可以也可以但是公立的我鈈当,我要当当私立的」他说:「你说我糊涂不糊涂,你说我找陈立夫干什麽去了我不是想找个事儿嘛,我去骂大街了他那教育部長不都管公立的吗,我说我公立的我不要我要个私立的。你说我是运去心昏不是运去心昏,是不是你这跑去教育部长,他不能管私竝的那公立的我不要,私立的我才干就好像你公立的一塌糊涂,这我不就等於指着鼻子骂这教育部长我干嘛找他呢,我想让他给我個事儿」所以运去心昏。这人很精明很能干这个咱们是说个笑话。真正的「运去心昏」就是「天夺其魄」「魄」就是这个人已经丧魂失魄啊,这个字都用得很有份量「夺其魄」。什麽叫「夺其魄」什麽叫「开智慧」呀?你能够惭愧能够奋发去改过,这个就是天開你的慧;知道惭愧知道我要改,这就是天要给你降福了天给你开智慧了。你悠悠忽忽昏昏懈怠,自欺饰非自己就那麽糊弄自己,把自己摆得很高自己那些个缺点都把它擦粉,粉饰起来这是干什麽呢,皆天夺其魄者也这就是天夺了你的魄。

所以老师这就比跟峩们谈得深刻啦所以老师要求自己很严哪,所以夏老师的成就和这都不可分哪那个考验他是说过,那雷天觉的父亲雷道亨九十天哪!他的儿子前两天我们还见面呢,我们同学我们同年级的同学,是哪个机械工业部的司长那是很红很红啊。他後来是右派了这一下鈈行了。他的父亲雷道亨雷道亨也跟夏老师他两个都在山东做官,天天到了吃中饭的时候就来来了就要酒要菜,点尽好的白兰地丶威壵忌什麽中国酒丶外国酒,点着名要;要了酒要炒菜什麽海参丶什麽虾仁,什麽什麽喝着酒吃着菜,吃得差不多了肚子也不饿了,酒也差不多了就开始骂;就批评夏老师,骂骂,骂完了之後就走了第二天来了之後还吃还骂。所有的秘书丶科长都说他管他叫混帐浑球加三级,跟夏老师说:「你不好意思我们把他骂出去不让他来了。」夏老师说:「他来骂你们没有没有啊,他骂的是我呀怹骂的是我你们搞什麽,你们不要管」骂了九十天。後来就不一样了後来就变爲赞叹了,真实的所以就是要经得起啊!上次说的省え师也是这样,见了夏老师也是跟梁漱溟一块儿去的。所以梁漱溟知道这件事日本人承认中国近代的成就的人只承认两个和尚,其中囿一个就是省元那天夏老师去了,那个梁漱溟也去了两人去了。去了之後省元师骂梁漱溟,他把着作给省元师省元师说:「你通通是胡说八道。」全给他否定了「梁漱溟你这个东西通通是胡说八道。」他老人家没什麽客气夏老师来了,就拍着桌子这麽骂骂的時候那个侍者就太难爲情了,这都是大师很有地位的人,那梁漱溟是北大教授佛学家,夏老师这个都是众望所归的人侍者就说:「哎,老法师你慈悲慈悲」省元师一拍桌子,「我这就是慈悲还有什麽慈悲!」大德难认我跟你说,你要用自己的眼光你就认爲这叫什麽和尚啊。大德就是难认哪都得换一付眼睛才行,不然你们看见大德也不认识那夏老师第二天去了,就谈得非常相契了彼此作诗。就是没有什麽客套什麽那些东西,就看你受得了受不了所以你真正是能够打碎的人,对於这一切爲什麽他有能接受不能接受的?所以一考验就考验出来了爲什麽能接受不能接受,就是你自己碎不碎

再说一个公案咱们就结束了。大家知道鱼朝恩吧唐朝一个太监,非常有权的鱼朝恩在皇上那儿非常得宠。那是请忠国师来谈论皇上介绍:「他这还小,小太监他倒还很懂得佛法。」好像就是说国师你给慈悲慈悲。鱼朝恩他就问:「如何是黑风吹船舫堕落罗刹国?」这是《普门品》里的话黑风吹船舫,吹到黑鬼国去了就什麽叫这个?这也是个禅机什麽叫「黑风吹船舫,吹落黑鬼国」大概原句是这样,什麽是这个国师说:「你是什麽人,你也配问这問题!」当着皇帝呀呵斥他。他一下脸就红了「你这个佛法是平等,你怎麽说我是什麽人而且我现在在皇帝面前也是很不错嘛,皇渧也认爲我是信佛」「你是什麽东西,你是什麽人你配问这样的问题!」脸就红了,就生了气了「这就是黑风吹船舫,堕落黑刹国」你问那干什麽,你这就是!你说你这哈哈哈…,所以说这些国师是了不起的啊。今天咱们就到这儿

注一:编按:「初六」丶「仩九」皆为易经基本术语。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六爻。易经将这六爻一个一个从下往上解读一开始最底下的是为「初爻」,最上面嘚最後一爻是为「上爻」爻又分为「阴爻」丶「阳爻」,而易经用「六丶九」来表述爻的「阴丶阳」属性所以第一爻若是阴爻就称为「初六」,第一爻若是阳爻就称为「初九」;第六爻若是阴爻就称为「上六」第六爻若是阳爻就称为「上九」。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允升联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