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维尼失去理智智

特朗普政府挑起中美贸易纠纷的关键论点是:美国的贸易赤字太大,而这都是中国的错。美国财政部长史蒂芬·姆努钦甚至要求中国在2020年之前单方面削减中美贸易顺差2000亿美元。

但大多数理智的经济学家认为,造成美国贸易赤字的是其国内结构性经济因素,例如家庭储蓄率过低,政府赤字难以消除,以及美元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依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约瑟夫·加尼翁的观点,美国要想降低贸易逆差,应当从削减其巨额财政赤字着手。

不过,美国是否真的迫切需要削减贸易逆差尚无定论。虽然其外部赤字很大,但美国无需像其他经济体那样量入为出。由于美元具有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可以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大部分的储蓄,这些资金有效地弥补了美国的储蓄短缺。此外,正如特朗普的经济顾问委员会在二月份在《总统经济报告》中所指出的,美国服务贸易相较于世界其他国家处于顺差地位,其中就包括中国。

但是,美国国内回避理性经济讨论的人远不止特朗普。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政策比他的其它大部分政策更受主流支持,因为大多数美国人——包括许多在其他问题上反对特朗普的人——都坚信中国在贸易中没有遵循公平竞争原则。例如,政评员法里德·扎卡利亚就在文章中写道,“在一个重大的基本点上”,特朗普是对的:“中国在贸易上作弊。”

所有这些抨击中国的言论都忽略了一点:40年来美国工人的中位数停滞不动,而廉价的中国进口商品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咨询公司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购买进口自中国的产品每年可为美国家庭节省850美元左右的开支,鉴于63%的美国家庭连500美元的救急款项都拿不出来,850美元绝不是小数目。

当然,中国能够以人类历史上最快的速度实现减贫目标,得益于其向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打开贸易大门,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获取了贸易中的大部分经济利益。例如每销售一台800美元的iPhone,中国制造商富士康公司只能赚7.40美元,美国瓜分了其中大部分价值。

中国决策者如今寄希望于现代经济理论——这可以说是源自西方最重要的舶来品——然而一旦误入歧途的美国做出破坏性决定,中国仍然将蒙受损失。目前的关键在于中国能否顶住来自美国的压力。

中国的领导层终究是务实的。如果些许象征性的让步(如日本1980年代自愿接受的出口限制)能够使中美两国避免迎头相撞,中国可能做出这样的让步;但如果美国提出更高的、经济上站不住脚的要求,中国将坚守底线。

}

,是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好莱坞影星约翰尼·德普

导演,约翰尼·德普饰威利·旺卡,

中国大陆中文版DVD于2005年夏天由北京中录同方音像出版社出版,分为

D9银版、附带精彩花絮的双碟金版 和 装有礼品太空杯的特别版 以及VCD版。带英语原声和普通话配音,中文字幕。

值得一提的是,大陆中文版的翻译是出生于1994年的

小朋友,完成这项工作时年仅10岁。在其译文里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童趣。与港台的版本比较,各有所长,但有些地方,特别是片中几段歌词,小朋友的诠释或许略胜一筹。

古怪奇怪加神秘的威利旺卡从小缺少家庭温暖;有点自私;有点自恋;热爱糖果;聪明绝顶,充满想象力(看看他的工厂就知道了);他还有洁癖,总得来说旺卡还是很天真善良的,个性也很可爱。但与世隔绝的他由于独处了太长的时间而显得不善言辞。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他长大后从来没吃过糖果。他孤独,因为他没有享受亲情的呵护。他聪慧,因为他做的巧克力是全世界孩子都爱吃的。他富有的,因为他拥有一个美轮美奂的巧克力工厂和他深爱着的奥伦-伦帕人。外界可以认为他是个怪人, 那又怎么样呢,他能抓住所有孩子的胃,他是一个最甜的人。父亲的严厉使他拥有一个黑色的童年,也造就了一个彩色的梦幻巧克力工厂。长大的旺卡似乎从没吃过自己精心设计研究的糖果,他只是想完成儿时吃糖果的梦想。在寻梦这一过程中,吃到糖果,可能已经不重要了。他被间谍盗取了制作糖果的秘方,可他并没有气馁,也没有大肆谩骂那些人。虽然他选择的是辞去所有工人,“永远”不从工厂出来,但还是从5个孩子中找到了他的寄托。他是一个秘密神话,一个长不大的天真可爱孩子。

风格总体是70年代的燕尾服。威利旺卡的服装设计是由意大利服装设计师加布里埃拉·佩斯卡西操刀,为其量身定制了10款外衣,最经典的依旧是电影海报上便身穿的红色外套。旺卡的发型有些像徐克《黄飞鸿》出现的假洋鬼子那种一刀切的刘海蘑菇头,男人留这种发型可能并不讨人喜欢,但旺卡与世隔绝了很长时间,对于外界流行的事物一概不知,他对于自己的头发相当满意也说不定。至于那副紫色眼镜,则是德普为旺卡量身打造,凸显其搞怪性格的道具。旺卡整体造型是以70年代的摇滚明星路线打造,相信有很多人看到之后,会觉得和迈克尔·杰克逊的造型非常相近,无论是否真的借鉴了迈克尔·杰克逊,总之旺卡的整体造型会给人华丽的感觉。

有一个小男孩叫查理·巴克特,他和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查理一家居住在一栋摇摇欲坠的小木房里,相互之间和睦融洽,是一个幸福的家庭。虽然每个夜晚,一家七口吃的晚餐都是卷心菜汤(就快吃不饱肚子了),可是小查理却乐意与自己最心爱的人在一起,非常的爱自己的家人。

从查理家的一个窗子望去,可以看到全世界最大的巧克力工厂―旺卡巧克力工厂。工厂由一位天才巧克力制作者兼生产商威利·旺卡所拥有。那是座神秘的工厂,大门紧锁,15年来,从来没有看见有工人从大门进去或出来过,可是却能闻到浓郁的巧克力香味。工厂出产的旺卡牌巧克力销往世界各地,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小查理也不例外,在每个夜晚的梦乡中,他都幻想自己可以亲身进入那座工厂。(小查理每年只能在生日那天吃一块巧克力,所以他家的墙上贴满了他吃过的每一块旺卡巧克力的包装纸)。

有一天,威利·旺卡先生宣布了一个告示,他将向五位幸运的孩子开放充满“奥秘和魔力”巧克力工厂。除了得到参观工厂外,他们还能得到足够吃一辈子的巧克力糖和其他糖果。全世界购买旺卡牌巧克力的孩子都有机会,只要发现藏在包装纸里的金券,谁获得金券谁就是幸运儿。不过,旺卡先生一共只准备了五张金券,小查理得到金券的机会微乎其微,他也很想得到金券,去参观那神秘的巧克力工厂。

全世界一下子掀起了购买旺卡牌巧克力的热潮,幸运儿一个又一个地出现了,媒体们也都在播报孩子们发现金券的新闻。首先是喜欢暴饮暴食的

,一个不爱思考只喜欢每天往嘴里塞甜食的胖男孩。接下来的一位是被家人宠坏的小女孩维鲁卡·索尔特,要是她爸爸不给买她想要的东西,她就会耍赖,撒娇,又踢又闹吵个没完。第三位幸运儿是嚼口香糖冠军维奥莉特,她只在意往自己背包里不断地装战利品。最后一位是迈克,一个喜欢打电玩,谁都瞧不起,总是喜欢炫耀自己比别人聪明的小男孩。

前四张金券都有主人了,最后的机会会降临在小查理身上吗?

了,小查理不经意间在雪地上发现了一张纸币,于是他欣喜地奔向最近的商店,迫不及待地买下了一块旺卡牌巧克力。很久没有尝到巧克力的小查理正想着这块巧克力会是什么味道时,拆开包装纸,发现下面露出了金色。没错,这是最后一张金券,一些其他顾客看到了金券,都要去问查理买,但是查理却听了店老板的话,将金券带回了家。查理就要去巧克力工厂了,他的心里充满着欢乐和喜悦,他的爷爷、年迈的乔·巴克特听到这个好消息高兴地从床上跳下来,他回忆起旺卡先生在关闭塔楼之前自己在巧克力工厂工作时的美好时光。全家决定让爷爷陪伴小查理去,一块去度过即将到来的精彩纷呈的冒险时光。

参观巧克力工厂的过程是一次奇特的经历。小查理、爷爷和每个参观者都被眼前的景象和扑鼻而来的香味惊叹不已,他们的体验充满了无限的着迷、狂喜、好奇、惊讶和迷惑不解。说得夸张一点,即便是做最荒诞的梦你也想象不出这样的事情。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还有满山遍野的牛奶糖,到处都是巧克力。巧克力工厂里的工人全是来自蛮荒丛林、酷爱巧克力(可可豆)的矮人国的小矮人。

巨大的“糖衣炮弹”让其他四个孩子都失去了自制。奥古斯塔斯掉进了巧克力河里,维奥莉特变成了蓝莓糖果,维鲁卡·索尔特被送进了废品炉,迈克钻进了电视,变成了信号微粒。

对于这一切,小查理不为所动,他并没有因为一时的激动而失去理智。最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查理成了最后的赢家。威利·旺卡打算把整个巧克力工厂送给查理,让查理和自己回工厂,当自己的继承人。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从此不许和家人们生活在一起。查里感到很莫名其妙,为了家人们,查理放弃了机会,他认为家是最好的,拿什么都不能换,就是拿全世界的巧克力都不换。

之后查理发现了旺卡童年时不为人知的秘密,旺卡从小就离开家人去外创业,才有了今天的成功,所以他认为家人只有唠叨和管教,没有真正的亲情,后来查理陪同威利·旺卡去拜访了他的父亲,最后旺卡终于懂得了亲情的可贵,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最后,查理同意接管工厂,当旺卡的继承人,并且旺卡把查理全家人都原封不动的搬进了工厂,与他们成为了一家人。

》改编自1964年,罗尔德·达尔的同名小说。电影由蒂姆·伯顿导演,约翰尼·德普饰威利·旺卡,弗雷迪·海默饰查理·巴克特。这是在1971年的电影《威利·旺卡和巧克力工厂》之后的第二部改编自此书的电影,上一部《威利·旺卡和巧克力工厂》是由Mel Stuart指导。

这部作品曾经在1971年被拍摄成电影,而影片的名字和本片稍有不同——《威利·旺达和巧克力工厂》。老影片拍得更像一部成人影片,而不是儿童片,所以,它的故事比原著黑暗了很多。对此,原著作者罗尔德·达尔颇有微词,认为这部作品偏离了原著的立意和主题,完全是挂着羊头卖狗肉。而这次蒂姆·伯顿重新拍摄的影片则基本忠实了原著的主题和风格,完全从儿童的视角去讲述这个奇妙的巧克力工厂之旅。素有“鬼才导演”之称的蒂姆·伯顿跟本片简直就是天生一对!想法古怪、不按常理出牌的蒂姆·伯顿,总是能赋予奇幻电影原汁原味的感觉。他对视觉效果和电影配乐的把握很有一套,已经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蒂姆·伯顿风格”。在影片色彩的运用上,《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可以说是一次色彩大爆发——各种鲜艳、娇嫩欲滴的糖果色全都被蒂姆·伯顿在影片中发挥到极致,视觉冲击力非同一般。

说他演威利·旺卡的灵感来自电视游戏节目和儿童节目的主持人。他还在采访中说这个人物应该是“部分像

(即“飞行者”),部分像70年代的华丽摇滚明星。”

·为了拍摄突袭Veruca Salt的场面,剧组训练了40只松鼠。

·片中的很多巧克力树,巧克力花等都由英国布莱顿的巧克力商店Choccywoccydoodah出品。

影片上映后他们展出并卖掉了部分作品。

·威利·旺卡的声音是经过约翰尼·戴普女儿测试的结果,她喜欢这个声音。

·拍摄一共用了927万公升的假巧克力,其中781万公升被用于制造河流(一半被用于制造瀑布)。

·雀巢公司提供了1850块真巧克力。而雀巢的包装纸下有11万块塑料巧克力。

·花了20周时间威利·旺卡的船才在巧克力河上飘起来。

·这是约翰尼·戴普第二部关于巧克力的电影,不过他并不喜欢上等巧克力的口味,倒喜欢廉价的复活节巧克力。

·树上的棒棒糖、粉色的巨大藤条等都是真的糖果。

·影片的制片公司是布拉德·皮特和

一起创办的“B计划”公司,本片是他们离婚前公司的最后一部作品。

·查理的卧室墙上贴着他吃过的每块旺卡巧克力的糖纸。

》中弗雷迪·海默的表演印象至深,于是向蒂姆·伯顿推荐他演查理。

·旺卡父亲的角色是专为电影所写的?错!在罗尔德达尔的原著《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的前14章,就有关于旺卡父亲的描写,并非只是专门为电影写的!影片中旺卡带着巨型牙套的情节原书中是没有,但是否来自导演蒂姆·伯顿自己的童年经历,尚不得而知。

·接近影片结尾查理走向威利·旺卡时,在旺卡的太阳镜上能看见导演和摄影师。

·当孩子们从大门跑向前门时,工厂投掷在院子地面的影子变化了好多次。

店主:你得到了旺卡的最后一张金门票!

(麦克刚刚拿到了一张金奖票)

电视记者:告诉我们,它味道如何?

麦克:我不知道,我讨厌巧克力!

威利?旺卡:别碰松鼠们的松果!那会使它们生气的!

威利?旺卡:孩子,不要碰我的那个按钮。

旺卡医生:棒棒糖,应该被叫做蛀牙棒!

旺卡医生:你预约了么?

查理:没有,但是他需要检查。

  •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

我早在《人类出路》中论述过,如果美国侵占伊拉克后,既在伊拉克推销美式民主成功,又成功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命脉,那么美国还一定会入侵伊朗。但是,美国侵占伊拉克的结局适得其反:政治上因推销美式民主失败而得了负100分,经济上因没能获得石油补偿而损失达数万亿美元。美国如果入侵伊朗,结局会比入侵伊拉克更惨,因此再不敢入侵伊朗,只是更加疯狂地封锁和制裁伊朗。2015年初,美国忽然选择与被自己封锁、制裁了35年的伊朗缓和关系,结束了与伊朗长达13年的马拉松谈判,终使伊核谈判达成全面协议。是美国突然良心发现了吗?不是。是如下三个原因使美国不得不自呑封锁、制裁的苦果,而“恩赐”给伊朗胜利的甜果:原因一、封锁和制裁是把双刃剑,越来越多的盟友不愿再陪着美国受双刃剑之伤了,再封锁、制裁下去,美国就要沦落到唱独角戏的地步,因此不得不在完全被孤立前自找台阶下。原因二、美国在中东长期封锁、制裁伊朗等行为归根结底是为了石油利益,而现在随着“石油美元”地位的下降,美国在中东的石油利益日益递减,再在中东花大本钱用于封锁、制裁伊朗等方面的巨额投资,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不得不选择与伊朗缓和关系。原因三、欧元和人民币日益成为美元的最大竞争对手,美国必须逐步从中东抽身,然后倾全力去制造俄欧对立,伤及欧元;去重返亚太遏制中国,伤及人民币,所以不得不选择结束再以核为借口封锁、制裁伊朗,而与伊朗握手言和。


美国不惜得罪最反伊朗的以色列和沙特等盟国,选择和伊朗缓和关系,又间接导致了也门的战乱。因为此前伊朗已借美国在中东影响力日弱之机,拉拢了伊拉克,协助保住了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在中东取得节节胜利,影响力日益增大;现在其所支持的什叶派胡塞武装又要在也门取得胜利,而最富有的沙特早已自认为是中东的老大,自然不愿坐视伊朗进一步做大,便联络多国轰炸也门,打击亲伊朗的胡塞武装,美国不得不又出动航母为沙特助阵。上述就是中东矛盾的错综复杂性,美国想顺利抽身难上加难。

  接着再说说欧洲。苏联解体后,俄欧一体化对俄欧双方都有利,不利的只是美国,因此美国操控北约,北约绑架欧洲,不断让俄欧相斗。俄罗斯取代苏联后,总统叶利钦向美国大丢媚眼,希望美国接受俄罗斯加入西方阵营,但是美国又是领导北约东扩和支持欧盟东扩,又是发动科索沃战争打击俄罗斯(同时也打击了欧洲,因为这一战争是精心选择在欧元刚发行时打响的,使欧元发行受挫的同时,也使一万多亿美元当时从欧洲流向了美国),还围着俄罗斯搞颜色革命。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颜色革命,都明显有美国的背景。尤其格鲁吉亚通过颜色革命上台的总统萨卡什维利,其美国的背景更明显,下台后躲去了美国就是最好的证明。萨卡什维利在2008年8月不惜以卵击石,突然出兵南奥塞梯,挑起与俄罗斯的战争,就明显有美元背景。因为当时美国金融危机已然十分突出,美元面临严重危机,而与此同时俄欧一体化走得正顺,双方有意趁机联手一起抛售美国国债,让欧元和卢布借势走强。俄格战端一开,俄欧一体化顿时受挫,美元被俄欧算计的危机自然也随之消失。但是,凡此种种并未造成俄欧公开对立。直到2014年初乌克兰发生反政府游行,美国马上插手,导致乌克兰发生内战,俄欧才相互制裁,公开对立。

  最后说说东亚。在东北亚和东南亚,以中国经济发展为引擎,正在形成一个自由贸易区和大经济合作区,这无疑会大大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于是,美国及时重返亚太,这一地区顿时告别太平。最先是出了个蹊跷的“天安舰事件”,朝鲜半岛局势立马紧张;局势越紧张,美韩越军演刺激朝鲜,导致朝韩双方一度开火,局势几乎失控。接着,石原慎太郎在美国宣布上演购买钓鱼岛闹剧后,东海从此也热闹起来。本来一直向好的中日关系,随着钓鱼岛之争的不断升温,一度降至冰点,几度几乎擦枪走火,不光是让两国人民揪心,也让世界为之揪心。再接着,因为有美国的背后支持,菲律宾、越南在南海也先后挑起与中国的领海之争,菲律宾甚至把中国告上了国际法庭,越南则蛮横干扰中国在自己领海的石油勘探。对于钓鱼岛之争也好,南海领海之争也好,美国先是说不持立场,可是稍有冷场,或者日本、菲律宾、越南稍有气馁,美国就一边加大军演力度和频率,一边不断有人出来表态支持打气。先是某议员、某学者、某新闻发言人、某将军,再是国务卿、国防部长,最后终于连总统也亲自出马了,总之越来越持立场了:钓鱼岛属于美日安保条约,支持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和修改和平宪法,南海领海之争是中国在以大欺小,对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公然指责,甚至派飞机抵近侦察,等等。作为局外人的美国,甚至喧宾夺主,厚颜无耻地邀请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东盟七国去南海巡航,见无响应者,干脆自己派军航到中国南海领海内巡航。美国在东亚的倒行逆施,日益从幕后跳到了前台。美国不加掩饰的失常之举,只能说明其越来越焦虑,而焦虑过度就难免办事弱智。

  再看美国的第二种表现。美国这种表现的例子实在太多,举不胜举。譬如美国在拉美制造了太多的政变,逼得拉美33国抱团与美国疏远。为了缓解这种疏远,2015年美国才选择与古巴和解,恢复了和古巴的外交关系。美国还在非洲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政变,逼得非洲也抱团抵制美国,甚至连美军的“非洲司令部”也不让在非洲落地。拉美和非洲都因为共同的惨痛经历形成了共识:美国插手哪里,哪里就动荡不安;哪里对美国敬而远之,反而能获得安定。

  这里只重点剖析一下美国如何插手乌克兰,就足以说清美国的第二种表现。乌克兰历来西部亲欧,东部亲俄,美国便抓住这一矛盾,先是在乌发动颜色革命,虽然成功,但是只是进一步增加了乌国内的矛盾对立,对挑起俄欧对立并没有起多大作用,而且后来还是东部亲俄派占了上风,亚努科维奇得以再次当选总统。当然,美国中情局始终没有放弃暗中在乌境内培植反俄力量,并一直在暗中寻找新的时机。2014年3月,时机终于来了:亚努科维奇从稳定国内大局出发,决定暂缓申请获得加入欧盟联系国地位,这一下就激起了首都基辅少数亲欧人士的街头抗争。一出现街头抗争,就有人暗中花数十亿美元,不断雇人参加,使抗争和游行规模越来越大。政府一清场,就有人暗中既射杀游行者,又射杀政府军,激发双方矛盾,使一场小小的街头抗争,演变为一场血腥的政变,亲欧势力上台,亚努科维奇逃往俄罗斯。乌克兰政变背后的始作俑者是谁?不是昭然若揭吗?

  但是令美国始料不及的是,乌克兰政变的最大输家是乌克兰,第二输家竟然是美国自己,而不是俄罗斯。因为一,俄罗斯趁机将克里米亚并入自己版图;因为二,乌东部两州宣布独立,乌政府军几次来镇压,都是连吃败仗;因为三,俄欧虽然对立了,欧洲也随美国对俄实施经济制裁了,但双方始终斗而不破,彼此都对对方手下留情,并且双方共同努力,不让乌克兰的内战扩大化。


美国显然又急了,一急难免失去理智,竟突然宣布要提供乌政府军致命性先进武器,这明显是火上浇油,要把乌内战酿成欧战。美国此举,反而促使德、法、俄三国领导人在世界人民面前上演了一场十分精彩的好戏:德国首相默克尔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同飞莫斯科,一下飞机就直奔普京办公室,三人围着小圆桌商谈近6小时后,默克尔和奥朗德又直奔机场连夜回国,第二天又踏上新的调解征程。最后,在三国和欧盟的共同努力下,总算达成了新明斯克和平协议,促成了乌国内冲突双方撤军,尤其是双方都撤走了重武器。

  美国插手哪里,哪里就动荡不安,如果说此前只有拉美和非洲各国有此共识的话,那么现在俄罗斯和欧洲许多国家也感同身受,有此共识了。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发起成立亚洲投资建设银行,尽管美国一再阻止盟国参加,尽管俄罗斯也是参加国之一,但是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美国18个欧洲和澳洲的重要盟国,还是在2015年3月底申请截止日前,纷纷宣布参加了。如果新明斯克协议只是给了美国伤筋动骨重重一击,那么重要盟国纷纷加入中国发起筹建的亚投行,就是给了美国痛彻心肺的沉重一击了。

  最后看看美国的第三种表现。美国这种表现的例子也是俯拾即是。如苏丹国内发生南北对立,美国立即插手加大裂痕,最终导致苏丹一分为二变成两个国家。利比亚班加西地区出现反对派,法国和英国意外插手,美国立马跟进,并且最卖力轰炸利比亚,连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也惨死美国导弹之下,结果利比亚陷入长期分裂和动乱,灾难至今还在不断加深。叙利亚国内也出现反对派,美国马上对叙各种反对派大加支持,以致获得美国武器支持的反对派中,冒出一个极端恐怖组织,占领了叙利亚和伊拉克大片领土,建立了一个“伊斯兰国”,而叙利亚则由动乱发展到战乱,4年多来人民死伤惨重,纷纷外逃,至今仍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尚因美国入侵未脱苦海的伊拉克人民,也饱受其殃。而叙利亚周边的黎巴嫩、约旦等国,则因无力安置叙难民而苦不堪言。此外,因为叙难民问题,现在弄得欧洲也头痛不已。

  由美国的以上三种表现不难看出,美国确实在世界到处制造分裂、动乱和战乱;美国所谓领导世界,实则是在与世界为敌。美国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因有三。

  一是缘于美国的称霸史。如果不是欧洲分裂,并弄出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能大发战争财,并迅速成为世界首强国吗?如果不是二战后世界分为东、西方两大阵营,美国能成为西方的霸主吗?正是欧洲和世界的分裂,才让美国得以称霸。美国既然因为世界分裂而称霸,当然愿意继续享受世界分裂的巨大红利。随着美国国力日衰,日益难独霸世界,美国会越来越怀念美苏两霸的冷战时代。因为那时美国虽然只是两霸中的一霸,但是西方世界的小兄弟们无不对美国老大哥俯首帖耳,惟命是从,而不是像现在离心离德,各有主张;此外,那时第三世界各国也无不认为美国是两霸中的首霸,因此,美国那时不是独霸胜似独霸。

  二是缘于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元。二战后,美国既然成了西方世界的领导国,在西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西方各国当然只能接受美元为世界货币。不过,西方各国既然是用上好的商品去换取美元,当然得在与美国所签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中约定:美国得保证花35美元可随时在美国购买1盎司黄金。可是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70美元也买不到1盎司黄金。西方各国自然要拿《布雷顿森林协定》说事,美国干脆在1971年蛮横地废除了该协定,这意味着西方各国用上好商品所换的美元就是纸,而不是黄金。西方各国自然要抛弃美元,可是很快发现不但不能抛弃,反而要更多地储备。因为美国与沙特签订协议,石油交易必须用美元,紧接着在1973年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等国就爆发了第三次中东战争。战端一开,石油价格顿时上涨了十倍以上。而石油价格越高,交易中所需美元就越多,西方各国不进一步拿上好商品换美元行吗?过了几年,美国又支持萨达姆打了8年两伊战争,把油价打得更高,西方各国乃至全球再也丢不开美元,被美元彻底绑架了。这是美国从中东分裂和战乱中享受的另一笔巨大红利。

  既然印美元就能换取别国的上好商品,当然再用不着发展实体经济去赚点薄利了。于是乎印着印着,美国通用等实体公司退出了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华尔街,美国因此成了金融帝国,而帝国的核心利益自然是美元。正因为有这个核心利益,所以虽然中国的工商业实体经济GDP已远超美国,但是美国的GDP总量仍比中国多五分之二。其奥妙何在?奥妙就在美联储和华尔街,在美元身上。只要美元地位不倒,无论你中国的经济总量增得多快,华尔街与美联储联手,都有办法让美国的经济总量永远远超中国。

  但是,随着中国等新型发展中国家国力日强,本来就“虚拟”成份太多的美国国力就相对日弱,美元的地位也随之岌岌可危。前面说过,对美元构成最大威协的,一是来自西方世界的欧元。欧元一面世,就让美元的世界储备比例一下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一是来自东方世界的人民币。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抛弃美元而选择储备人民币,这会让美元的世界储备比例至少再降十几个百分点。

  明白了美元是美国的核心利益之后,就不难明白美国为什么要拼命制造俄欧对立,因为俄欧对立受损的只会是俄罗斯、欧盟和欧元,而受益的只有美国和美元。还不难明白美国为什么要重返亚太,拼命分裂朝鲜半岛,搅浑东海、南海,挑拨中日、中印、中韩、中国与东南亚诸国及澳大利亚对立,因为这里越对立,越乱,受损的只会是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东南亚诸国以及人民币,而受益的也只有美国和美元。

  三是缘于美国江河日下的国情。既然美元是美国的核心利益,那么随着美元世界储备货币地位的不断下降,美国的国力日衰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个世界霸主国,在国力日衰时,要保住其首强地位,当然再也不能靠其自身再强,而只能靠拼命打压可能取代自己的新型强国。而打压的最好手段,就是拼命制造新型强国与新型强国间的分裂,拼命制造新型强国与其邻国间的分裂。因为只有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型强国彼此分裂,都陷入内忧外患,难以形成合力,美国现实国情纵然江河日下,短期内其霸主地位也不会动摇。

  新加坡马凯硕在其《大融合》一书中说,当今世界就像漂浮在汪洋大海中一艘巨轮,巨轮既无船长也无船员,只有193个客舱,狂风巨浪即将来临,客人们不共商应对大计,却纷纷躲进各自客舱,美国所在的最大客舱还不断外溢脏水。

  确实如此,人与天矛盾日益突出,人类必须团结一致应对,可是世界领导国美国却在反其道而行之。非全球化时代,一个大国只要治理好本国就称职,能够协调好周边国家的关系就更称职。而全球化时代,居于世界领导国地位的大国,就一定要以人类整体利益为重,既做好全世界的表率,又能抛弃私利,主持公道,协调好世界各国的关系才称职。美国称职吗?不但不称职,反而在充当反向主导的负面角色。

  世界的领导国如此,人类的进化是否也要误入歧途呢?非也。因为美国深知,美元霸主地位丧失之日,就是美国霸主地位丧失之时,所以美国正在为保美元霸主地位而疯狂,而自毁长城,加速衰落,即将告别领导国地位。这就叫成也美元,败也美元。

  二战之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经济发展快,各国生产的货就多,而货是要以币计值的,所以富裕的货币就要储备起来。因为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既要储备本国货币,也要储备世界货币,而世界货币无疑就是美元。偏偏美元没有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约束,已异化为具有商品属性的美金,所以与其说是“印”美元,不如说是“生产”美元。世界各国对美元的需求量惊人,譬如仅中国就储备了4万亿美元。美国的生产量也惊人,居然满足了所有国家的储备需求。但是美元毕竟不是真正的商品,只能储备而不能消耗。譬如用美元这个特殊商品去交换石油商品,石油商品消耗掉之后,美元特殊商品依然存在。这样久而久之,越存越多的美元一定会大大超过世界各国的储备需求。

  造成美元过剩的更主要原因,是随着人与天矛盾日益突出,世界经济发展出现拐点。因为发展成本越来越高,各国的日子日益难过,不得不或者减少储备,或者停止储备,或者由储备到借贷。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认清了美元异化的本质,纵然储备,也改而储备美元以外的货币。以中国为例,不但改而实施外汇储备多元化,不再大量储备美元,而且还加大对外投资,正在将所储备的美元花出去。

  这下美国可惨了:不但美元外销难了,更可怕的是面临强大的美元回流压力。因为长期以来,80%的美元在境外流通,只有20%的美元在美国流通。哪怕80%的美元中,只有极少一部分回流美国,也势必造成美国通货膨胀,给美国经济造成灭顶之灾。

  美国不得不停止量化宽松,并不惜牺牲自己的页岩油革命,暗中与沙特达成默契,借世界经济下滑、石油需求量阶段性减少之机,利用石油美元这个武器,让石油价格一跌再跌,从而使美元升值明显。军事专家们说,这是美国在制裁俄罗斯。经济专家们说,这是美国经济回升的信号。政治专家们说,这是美国的霸主地位重新得到巩固。我说,这是美国借制裁俄罗斯之机,在用壮士断腕的手段拯救美元。美国希望美元升值后,世界各国又能大幅储备美元。但是,在境外流通的美元毕竟已太多太多了,世界各国大幅储备美元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美国能拯救美元于一时,不能拯救美元于一世。

  总而言之,因为世界经济发展出现拐点,以金融为支柱的虚拟经济黄金期已渐渐远去。美国作为金融帝国,其虚拟经济占经济总量的80%,那么其此后举步维艰、江河日下便是必然。

  美国通过生产美元捞了别国太多的好处,现在到了该还债的时候了!

  早在七年前,我在拙作《人类自救唯一出路》(再版时改名为《人类出路》)中,就从美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五大支柱方面,论述了美国必然衰落,可是招来的多是反对声,甚至是骂声,因为当今世界有太多的美国崇拜者。迄今为止,这些崇美者一定仍坚持认为美国不会被美元拖垮,美国无论政治制度还是经济制度都无比优越,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也都极强,只要美国调整一下产业结构,改而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经济就会强劲复苏,因此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谁也难以撼动。

  那么好,我们还是从美元入手,再来谈谈美国的经济及经济结构。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美国生产的美元并非直接外销,而是先经过美联储,再通过华尔街,进入美国的银行、股市、汇市等虚拟经济市场玩“钱变钱”游戏,把“芝麻”玩成“西瓜”,这样既通过洗钱让美元大增值,又带旺了美国的虚拟经济,扩大了美国的GDP,还让外销的美元盖上了合法的“市场”大印。

  美联储在美国的经济地位,其实比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重要得多,可是它既是一个政府部门,又是一个私人机构的怪胎,因为它由12个分行组成,而这12个分行则由美国各大银行控股,由这些私有银行的老板出任分行行长。这个怪胎居然在美国的经济运行中扮演着心脏角色,即平均每天新印的40多亿美元,都经过美联储进入华尔街,在由“芝麻”变“西瓜”的过程中,较大的第一桶金实际上是被银行等大金融资本瓜分了。众多股份实体公司所赚的只是较小的第二桶金,不过,银行和股份实体公司赚到手的美元已然洗白了,可以堂而皇之地到世界各地用于投资和贸易了。广大股民则赚的是最小的第三桶金,这桶金被股民用于购买来自世界各地的上好商品。国家对三桶金是要通过税收抽头的,所以最大的一桶金实际为国家所得。正是因为国家抽头的钱来得太容易,所以才有能力年年安排6000多亿美元作为军费,让美国一国的军费占世界总军费的一半,有能力充当世界警察。

  除金融外,在美国最能获得暴利的是军火和石油交易,而美国的国防部、国务院和情报部门,实际是由石油大亨、军火大亨和国防部承包商所控制,财政部则实际由美联储、华尔街的大金融资本所控制,所以美国名副其实是一个被资本领导的国家。让美国的大资本家们放弃每天轻松获得暴利的营生,改而去从事赚钱艰难的实体经济,就如同让一个大贵族改而去当小农场主、一个大银行家改而去当工厂小老板一样,真比登天还难。

  好了,就算美国的大资本家们都能放低身段,改而去从事实体经济,那么他们必过三关:第一关是降低所有人员的高薪,这样才能降低产品成本,产品才有竞争力;第二关是学会和众多新型发展中国家的实体企业抢饭吃,甚至很多时候不得不参与压价恶性竞争;第三关是得把所赚的钱拿出相当一部分用于治污,因为实体经济是一定会污染环境的。闯过这三关后所获得的利润,实际上是微薄得可怜的辛苦钱,他们还舍得拿出来贡献给国家,让国家用于到处扩军备战,制裁这个封锁那个,充当世界警察吗?

  所以说,如果有一天能听到美国因为发展实体经济而获得经济强劲复苏的消息,我们得既为美国高兴,也为世界高兴,因为这意味着美国告别了暴利时代,不得不放弃做世界警察,改而平起平坐与其他大国共商拯救世界的大计了。

  可惜的是,被资本控制的美国,不到万不得已走投无路,不会轻易改而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再说,美国是一个举国上下都欠债消费的国家,全国共负债达60万亿美元,其中仅联邦国债就高达18万亿美元。别说还本根本无力,仅是每年必还的债务利息,就把美国压得喘不过气来。美国必须年年增新债还旧息。稍稍降低债务增幅,别说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会穿帮,连美国国家机器因为缺钱都要停止运转。如此高额债务,如果失去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托底,改而靠发展实体经济赚取微薄收入支付债务,债务岂不是很快就要崩盘?所以,美国只会死死抱住美元的霸主地位不放。而美元因为世界储备货币地位不断下降,其沉沦是必然的,那么美国随之沉沦也是必然的,这就是美国走势。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沉沦,美国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力也正在日益沉沦,科技优势亦渐渐不再一家独强,军事优势因为经济支撑乏力终将变为无源之水,和谐社会因为经济沉沦正日益不和谐,这些也是不可逆转的美国走势。

  事实上,美国社会日益不和谐早已征兆初显。前几年波及全美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是征兆之一。这两年的黑人频遭白人警察枪杀,以致一再引起许多城市的大规模游行示威,也是征兆之一。我们千万不要把这后一征兆简单地归结于种族歧视在美国死灰复燃。此种族歧视非彼种族歧视。如果说历史上的种族歧视更多的是观念原因,那么现在的种族歧视更多的是经济原因。美国是一个贫富严重两极分化的国家,日益增多的穷人中黑人居多;自2008年后,美国一直失业率居高不下,失业大军中又是黑人居多。俗话说,饥寒起盗心。越来越多的黑人生活困顿后,犯罪率也随之增高。又是“穷鬼”又是“黑鬼”又是高犯罪率人群,难免重新遭白人歧视。美国又是一个枪支泛滥的国家,“黑”“白”对立加上黑人犯罪率升高,必然使警察在执法中风险更高。面对自己歧视的高犯罪率黑鬼,一些无德的白人警察在执法中一再寻找机会,将其枪杀也就不足为奇。

  由上所述不难发现,美国经济首强主要得益于美元,美国是因为经济首强才成为世界首强,经济沉沦注定会带动美国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社会和谐等等方面的沉沦。但是,美国的经济沉沦不是直线的,这取决于美元的沉沦也不是直线的,而是渐沉式的沉沉浮浮。那么,当美元短暂上浮时,美国经济也会随之向好,但是这种短暂向好改变不了美元基本下沉的走势,因而也改变不了美国经济不断下沉的走势,从而也改变不了美国不断衰落的走势。

  被资本领导的美国,为了拯救美元这个核心利益,在政治、经济等一切良方用尽后,会越来越焦躁,越来越失去理智,越来越显露只讲利益不讲道义的本性,越来越做弱智化的蠢事,因此会更多选择采用自己尚处优势的军事手段。在欧洲,乌克兰内战之火被俄欧暂时联手浇灭后,美国只好转而领导北约疯狂军演,直接刺激俄罗斯,因为欧盟可以与美国离心离德,北约不能,北约75%的军费尚由美国承担。美国还借东欧诸国畏俄心理,打着保护东欧盟国的旗号,宣布要在东欧布置重武器,同时炒作要在欧洲布置核武器,以应对俄罗斯的核威胁。弄得一时之间俄欧似乎大战在即,欧洲上空大战甚至是核大战的阴云密布。在东亚,美国挑起的一次又一次分裂危机被中国用和平手段化解后,美国只好转而更频繁地搞联合军演,更露骨地支持日本复活军国主义。依照美国在二战后给日本制定的宪法,日本只有在本土受到攻击时,才可防卫。可是这次新修订的《美日防卫合作指针》,美国竟然允许日本自卫队在没有受到任何攻击的情况下,可以出兵世界各地打打杀杀。安倍2015年春访美,美国破天荒给了最高规格的接待待遇,而因为日本被新《美日防卫合作指针》解套松绑,安倍在美国的所有演讲中都趾高气扬,绝不反省侵略历史。美日这次借安倍访美之机,在世界舞台中央的高调表演,会让世界观众点赞吗?恰恰相反,只会让世界观众齿冷,因为两国都在扮演反角,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表演。尤其对于美国来说,美国在失去欧洲为其反角表演捧场后,只好拉日本垫场,这只能说明美国已辉煌不再了,已江河日下了,已黔驴技穷了,已失道寡助了,已在为最后的谢幕疯狂表演。

  美国最后疯狂的最大本钱只剩下军事支柱。不过,刚才说过,其依然强大的军事支柱因为经济基础不牢也早已动摇,渐渐成了只能在军演中秀肌肉的道具而已。想想吧,美国领导打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打科索沃战争时,打阿富汗塔利班时,应者云集,而且应者既乐于为美国打仗掏腰包,又以能成为美国的马前卒而自豪,美国有多威风!美国领导打伊拉克时,虽然德、法两国没参加,但是新加入北约的东欧诸国争先恐后参加,也可谓一呼百喏,威风八面。但是,仅仅过了10年,美国宣布要空袭叙利亚,却令出而行未随,不得不失信于天下。因为连美国最铁杆的盟友英国,随美空袭叙利亚的议案也被议会否决。美国竟然成了孤家寡人!美国如果仍坚持独自空袭叙利亚,只能让盟友寒心,天下耻笑。2014年8月,美国空袭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这倒是正义之举,因此有些国家响应,其中就包括英国。但是响应者几乎都声明空袭范围只限定在伊拉克,不包括叙利亚,因为叙利亚政府并没有授权。这说明美国只有正义之举才有响应者;美国的正义之举中哪怕有一点出格之处,响应者也会与之划清界限。美国倒行逆施再也难觅同盟军了,而没有同盟军的战争,美国不敢打,这是美国资本属性所决定的。因为现代化战争要大把花钱,射出一枚导弹就要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美元,而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军事优势正在拉近,这意味着美国如果再与某大国开战,会花更多的钱,会更让自己的经济基础不牢,会更加缩小与其他大国的军事优势。过去,美国每次领导小兄弟们以强凌弱,都有小兄弟们帮助买单。今后,如果美国发动与某大国的战争,不会有同盟军,只能由美国自掏腰包。除了战争花销外,美国经济也会因战争拖累损失惨重甚至崩盘。而美国既然是资本帝国,不会不算战争的成本账和经济账。届时,除军火商外,恐怕其余的大资本家们都会吝啬于掏腰包。再说,越是贵族式的大资本家,越比谁都怕死,一旦开战,万一打成核大战,岂不是自取灭亡?大资本领导下的美国,搞搞军演吓吓人可以,真要独自和谁开战,那不是现代大资本的走势,因而也不是美国的走势。如果美国的走势真的是奉行军国主义,那么在俄罗斯呑并克里米亚时,美俄两国纵然不开战,也会像当年柏林墙美苏两军枪口对枪口那样,要剑拔弩张一番。

  从美国的开战历史,也可看出美国疯狂军演只不过是吓吓人,而不敢独自轻易与某大国开战。建国以来,美国每次的对外战争,都是认为必胜才开战。美国打西班牙、墨西哥扩展领土,那是如同大人打孩子,必胜。美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都是进入战争中后期,战争天平已然向美国倾斜,美国才参战。柏林危机,尽管美国手中已有原子弹,苏联尚没有,但美国没有必胜苏联的把握,不敢与苏联开战,对于苏联对西柏林的封锁,只能忍气吞声空运近一年,才换得苏联解除封锁。朝鲜战争,美国认为必胜才开战,只是绝对没料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会参战,才有了那样的结局。越战,当时中、苏关系已正式破裂,美国认为北越失去了中、苏的联合支持,自己领导南越打败北越是十拿九稳。没想到虽然没有了中、苏的联合支持,但有了中、苏尤其是中国在背后的强力支持,美国仍深陷越战泥潭,最终偷鸡不成蚀把米,连南越也丢了。至于美国率领众多小伙伴打伊拉克、阿富汗,那是太不对称的战争,美国当然可以耀武扬威地开战,只是没想到其结局会赔了数万亿美元,都是虽胜犹败。打利比亚,则有了法国和英国的带头,美国也乐于跟着展示一回空袭绝技,只是其展示成本高达数十亿美元,很有点得不偿失。而到空袭叙利亚,尽管已正式向世界宣布了,但没想到没有一个小伙伴愿意捧场,便只好找了一个消除叙利亚化武的借口,送了普京一个斡旋高手的人情,借坡下驴收回了成命。这就是现代资本帝国的本性:打仗一定要有人帮助买单,而且仗一定要打赢,因为赢了才会找回战争花销,大赚一笔;如果输了,则一定是一笔赔得血本无归的买卖。这笔赔血本的买卖如果没有盟友帮助买单,则只能由美国自己买单,而美国买单的钱可多是来自大资本呀!大资本哪里会轻易做赔本买卖?因此大资本既然没让美国单独空袭叙利亚,当然更不会让美国单独与某大国开战。


总之,一个国家的货币居然成了世界货币,这无论如何是一件极不正常的怪异之事。这件怪异之事如果能一直怪异下去,美国倒是因为有美元托底,说不定还真能再领导世界100年。但是被怪异美元统治的世界,恐怕就没有100年寿命了,极有可能在几十年之内就要走向人类末日。因此,世界正本能地纠正怪异美元,比如中国倡导成立金砖国家银行和亚投行,就是纠正举措之一。世界要纠正怪异美元,美国势必反纠正,势必千方百计让怪异美元永远正常,因此势必倒行逆施,与世界为敌。那么,其结果会如何呢?

  一、会让世界人民逐步认清美国反向主导、美元异化、表面武力强大而实则日益虚弱的本质。

  二、会让美国在中东舞台逐步由主角沦落为十分尴尬的配角,其反角嘴脸也会暴露无遗。美国搞乱了中东,想抽身难抽身,想作为难作为。中东越乱,越会让世界人民认识到是美国应为中东的乱局负首责;中东越乱,越显美国无能,越会让世界人民长期见证美国“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衰落走势。美国空袭“伊斯兰国”一年半未见效,俄罗斯一出手空袭就效果明显,这让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看清了:原来美国并未真心实意空袭“伊斯兰国”,而是把“伊斯兰国”当作马蜂窝,美国持之以恒地捅,四散而逃的马蜂蜇的不是美国而是欧洲和欧元。伊朗国防部长其实早就看穿了这一点,他说,美国空袭“伊斯兰国”就像按剧本演电影一样表演,剧本结局一定不是让中东和平

  三、美国利用乌克兰危机制造俄欧对立频频得手,但是美国越得手,反而越会加快失去欧洲。因为俄欧一体化才符合俄欧的最大利益,当美国别有用心地让俄欧对立到要开战的地步,反而会迫使欧洲选择与俄罗斯和解而与美国彻底分手。所以,美国为了美元而打击欧元,既要制造俄欧对立,又不能玩过了火,让俄欧进入战争边缘。这正如美国既需要台独又不能让台湾真的独立一样,因为一旦台湾真的独立,反而会迫使中国立即武力统一台湾,美国反而会彻底丢掉台湾。

  四、美国为了美元而打击人民币,在东亚制造分裂频频得手。但是美国越在东亚制造分裂,越会使自己最终成为最大的输家。因为美国围堵中国虽然使中国的崛起不顺,但是中国在逆境中的崛起反而更有生命力。同时,中国在被围堵中始终不渝坚持和平发展,反而更容易感动世界。另一方面,美国为了制造东亚分裂利用日本,反而会被日本反利用,因为日本一旦由美国的马仔变为能与美国坐在一个台面的盟友,反而会与美国阳奉阴违,渐行渐远。这就如同韩国、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关系一样。这两国一边做着美国的铁杆盟友,一边都与中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铁杆盟友尚且如此,东亚诸国除了菲律宾外,各自为了本国利益,谁也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相反,随着美国在东亚旷日持久惹是生非过了头,其麻烦制造者的形象会暴露无遗,东亚诸国反而会或明或暗向中国靠拢。

  五、美国为了美元利益,竟然极不理智地持久与中、俄等大国为敌,逼得中、俄等大国更加团结,美国反而会更加孤立。美国越孤立,那些本已对美国敬而远之的国家,如亚太、非洲和拉美各国,会更加疏远美国。

  六、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再难有大手笔,美国只能借助发了疯似地军演来维护世界霸主地位。美国认为,只要霸主地位不倒,谁也纠正不了怪异美元。可是,美国这种焦虑之举,正在激起世界性军备竞赛,与世界和平发展的大趋势背道而驰,因此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反感,也终将被世界人民唾弃。

  上述六方面是美国走势的必然结果。美国走势如果不能拨乱反正,终将使美国成为孤家寡人。在地球村时代,成为孤家寡人的美国无异于自杀,美国绝不会走到那一步。所以人类最大利益选择走势,将迫使美国在不远的将来,放弃为了美元与世界为敌的倒行逆施行为。那一天到来之日,就是美国与其他大国平起平坐共谋人类福祉之时。

  (余文后续  敬请垂顾;如有引用  请标出处)

  天人对话网(http///) 张国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失去理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