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现代文学作品读后感的题,求大佬解答,叩谢。 1、“使诗成为诗”的名词解释 2、林语堂的性灵文学

日是星期六.小林的生日是2月10日,你帮他算一算他生日那天是星期几?
日是星期六.小林的生日是2月10日,你帮他算一算他生日那天是星期几?
012-16=1996,他是日生的,他只过过四次生日,那是因为只有在闰年的2月才有29天期间的闰年是2000一次,2004一次,2008年一次,2012年一次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日是星期六.小林的生日是2月10日,你帮他算一算他生日那天是星期几?》相关的作业问题
由题意得,这3个星期六是2号、16号、30号,所以18日是星期一
选B,没有到期取款就按取时的利率乘以本金乘以年数来计算
2009年(31+10+4)/7=整除后余数是几就是星期几 32010年(365+31+10+4)/7整除后余数是几就是星期几 42011年(365*2+31+10+4)/7整除后余数是几就是星期几 52012年(365*3+31+10+4)/7整除后余数是几就是星期几 6
14-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按照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达到这一年龄阶段的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辩别大是大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法律要求他们对8类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这8类犯罪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赎卖毒品、放
Today is October 18th,Sunday.It's Xiao Lin's birthday.Her parents and her friends are singing "Happy birthday" to her.Xiao Lin is cutting the cake.They are havi
一共带了300块. 再问: 怎么算的呢? 再答: 手机打不出来,给你最简单的,150元是四分之三,150÷3×4=200.200是三分之二,200÷2×3=300.
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二十三岁 他动身法国,先到马赛,后往巴黎,并开始着手创作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并以惊人的速度于同年完成. 一九四四年(民国三十三年) 四十岁 〔桂林——贵阳——重庆〕 《春》 在桂林遇美国归来的林语堂.靳以由福建回重庆途经桂林时在巴金处住数天. 四月 《火》第三部第三章以《田惠世》为题发表.
1月30日星期日调到2月7号过,所以1月30号到2月1号三天上班.2月12号星期六调到2月8号过,所以2月9号到2月12号四天上班.1月29号和2月13日休息,以后转入正常安排周六、周日.
日月全食的初亏为北京时间20时45分42秒,食既为10日22时06分16秒,生光时刻为10日22时57分24秒,复圆则发生在11日0时17分58秒 .意味着,对于观测者而言最精彩的全食时间有51分钟.
答案:E是9岁.分析如下:今年是2007年,A-E是7-11岁则他们是年出生的.A出生那年的2月有29日,那么A就是1996年或2000年的(即7岁或11岁).D出生那年有53个星期四和星期日,(肯定了12月31日是星期日),那么D也是年的(即A和D其中一个是7岁,另一个是11岁)C
4月是小月,5是大月有31天,4月21日到4月30日有9天,共有:31+9=40(天)40÷7=5…5余数是5,所以日是星期六.答:日是星期六.
日至日,365*2=730天;日至日,31+30+31+30+31+31+30+31=245天;日至日,20+4=24天;730+245+24=999天所以,从日开始(3.10日算第一天)的第9
小明是日生的,因为2月29日是闰年才有的,1996---2010只有3个闰年
小林去游泳是:7月31日 8月3日 8月6日 8月9日 8月12日 8月15日 8月18日 8月21日 8月24日 小李去游泳是:7月31日 8月8日 8月16日 8月24日 所以是下一次8月24日 再次相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己丑年丁卯月壬申日子时,逢父仙游七七之日,幼子小勇衔哀致思于广西合浦,委兄长烧书以告父在天之灵.呜呼!父自幼凄苦,方三岁,母见背.再三年,公目盲.无家业亲友,公抚父泣曰:“生计虽存,惟恐子成人后难抬头!”父知公意乞,不赞从.以六岁幼童从盲父售薪,苦哉!年长,习木工技艺,后于二十五岁成家立业,家道始旺.又钻
小强最大,他不是1月份出生的,则他必然是2月出生的日期最大是31,因为假如他是3月出生的,即使小林和小刚是4月和5月出生的,三人出生的月份的积=3*4*5=60>31,不符合故小强必然是2月出生的.那么日期肯定是2的倍数所以日期是2*3*4=24,而2*3*5=30(舍去,因为2月份没有30号)所以日期只能是24日所以
设过了X个月小刚存的是小林存的2倍2(50+5X)=88+12X即2X=12解得X=6答:过了6个月小刚存的是小林存的2倍.
星期六30-10=20(20+1)/7=3即3个星期后的这一天仍然是星期六优秀作文《以读书为为话题的散文》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zuciwang.com
当前位置: >
> 优秀作文《以读书为为话题的散文》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优秀作文《以读书为为话题的散文》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作文一:《以读书为话题》3100字读书真好
走进书屋,弥漫着清新淡雅的书香;踏入书海,散射着智慧聪颖的光辉,步入书的世界,萌生我对知识的渴求,对人生的憧憬。啊~读书真好~
“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多么形象的比喻。从懵懂开始,我们便进入了书的殿堂。从书中我们纵观古今,从书中品尝人世百味。我们了解古代名贤的广阔胸襟,浩然正气,鸿鹄之志;了解当代作家的恬静闲适,宁静淡雅。书是一味药,修身养性,陶冶性情。我爱读书,读社会,读生活,读人生,拥有书,拥有智慧,拥有飞翔的梦。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走进书屋,我们不再烦恼,我们不再是幼稚的孩童,不再遇难而逃,遇难而止。当我们徘徊于前行之路时,书使我懂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取得优异成绩时,书使我知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我们失意时,书又使我明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不再孤寂,随时有朋友的叮咛与召唤;我不再惧怕黑夜,前方已经有人为我点亮了一盏明亮的心灯。在茫茫人海路,有苦难,有荆棘,有坎坷,我们会痛苦,会无助,会绝望,但我们始终不要忘记,我们并不孤单,我们有最好的朋友,前行之路有书与我相伴。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从书中我们领略到自然的娇姿,从书中我们品读到人文风俗,从书中我们坚忍强劲。书,给生活带来色彩。当你仔细咀嚼时,那是一丝丝的甘甜。啊~读书真好~
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著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一个知识的殿堂,是人类最好的精神食粮,也是人生的方向标。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本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战国时期,苏秦去秦国以连横说进行游说,多次给秦惠王上书也未被采纳。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他,于是他就找出许多书籍发奋研读。终于以合纵之策而身佩六国相印。
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本好书能使一个人思想精密,见解精辟。道德高尚,从而塑造自己的性格。在这一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个典范。恩格斯虽然只上过中学,但是他发奋研读许多有价值的好书,因此十九岁就会有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后依然多年如一日地勤奋学习更多的知识,终于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在后来
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传播科学,共产党主义理论中有很大贡献。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与他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可以有很多方法,但是这种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庄子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一个人活得再长也总有死去的一天,但是知识的海洋却永不停歇得奔流着。坚持学习让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若不能不断补充知识和积累知识,便会被失单的步伐所抛弃。著名作家歌德认为:谁落后于时代,必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在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若不能不断供给自己新的知识,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可见,不同的阅读能开发人类不同的信纸,增长不同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发奋勤读,让书成为我们生命飞翔的羽翼。
书——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持一本好书,如乘一叶扁舟弄潮于知识的浪巅,纵然惊、险、奇、难,然而纵横于天地之间,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方铸成一把金闪闪的钥匙——开启智慧之门。
“唯书有色,艳于西子,唯文有华,秀于百卉。”读书如同一位位先哲圣人促膝谈心。大义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畏的鲁迅说:“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更有那视死如归、凛然就义的君子谭嗣同,对你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书给了人太多,太多。让你那张没有色彩的白纸,有了坚强的红色,不拔的蓝色……所以才有了“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的读书境界。
读书赐予人坚强。生活是一条道路,到处布满艰险,唯有坚强才能走过。读古书,感叹勾践亡国后,壮心不已,卧薪尝胆,终破吴而归。孔子周游列国,四处学习,才成为一代圣人。看今朝,张海迪身残志坚发奋苦读,荣登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之位。“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读书可以建立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催化剂。在当今时代,信心的力量更不可忽视。读书,你可以知道,要存鹰之志于高远,取鹰之志于凌云。你可以知道“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你更可以知道“星星之火,就足以燎原。”所以你不会绝望,不会放弃。面对困难,你永远是一颗蒸不烂、捶不扁、炒不爆的铜豌豆~
书是美景,读书是饱览美景。足不出户,你可以遍游于千山万水,徜详于长江黄河之间,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春江胜景,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更有那鱼水之乐“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书是美。不仅是外表的美,更是内心的美。外在的美是一种现象,它的极致是有我——舍
我其谁,内在的美是一种境界,它的极致是无我,超脱世俗,物我合一。
书是世界,读书是看世界。析世事浮沉,观人生百态。书是生命,读书就是阅读生命,体验人生真谛,塑造感性自我。
蓦然回首,虽往事沧桑,但有书为伴,才有了现在、将来。手握如此宝贵的金钥匙,才能打开智慧的大门,步入智慧的圣堂,充实自我,升华自我~
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她对于这个世界是重要的,对于我也是一样。我说不清对书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微妙,似乎是朋友,似乎又是亲人,又好像是师生,难以琢磨。对待她,我与孙犁就有些志同道合了,“惟对于书,不能忘情。我之于书,爱护备至:污者净之,折者平之。阅前净手,阅后安置……”;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我和书之间有的是一种师生情。每当我困惑、懵懂了,她填补了我的无知,充实了我的心灵,开拓了我的见识,给予我人生的智慧。她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不幸而有顽强的一生,告诉我,人要坚强;她用十八本《语文》把我引进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海洋;她用一本泱泱万字的《上下五千年》为我讲述了中国这只雄师鲜为人知的过去。书,她是我的良师,给我带来智慧与见识。
我和书之间有的是一种友谊。每当我寂寞、无聊时,是书给我带来娱乐、轻松、解脱。每当沉浸在福尔摩斯的悬念侦探世界中,我的空洞一时间被满足,跟随她揭破一个又一个阴谋;每当我漫游在二月河描写的宫廷宦海中,看着康熙斗螯拜、清黄河、撤三藩,似乎我也投身在着起伏翻滚的动荡宫廷,见证一个又一个气势辉煌的里程碑……书,她是我的益友,与我分享那一份刺激与喜悦。
我和书之间有的是一种亲情。每当我难过、失落时,是她拂平我的伤痛。一本《经典笑话三千则》在我脸上画出灿烂、开怀的笑容。一本快意恩仇、行侠仗义的《天龙八部》让我忘却了烦恼,坠入了金庸的武侠世界中。书,她是我的至亲,抚慰我失落的心灵。
这就是我与书之间的情谊,我爱书。因为,她是进步的阶梯,是文明的载体,是历史的沉淀,是精神的粮食。她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朋友。她是一把钥匙,一把开启知识与智慧宝库的钥匙。朋友们,你与书是什么感情呢,是师生,是朋友,还是亲人,
作文二:《以清明节为话题的散文》1600字以清明节为话题的散文
清明节是我国的重要节日之一~下面是由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以清明节为话题的散文~欢迎阅读!
以清明节为话题的散文(一)
失去了竹子的清明~总觉得缺少太多的韵味。但~在遗憾中突如其来的雨~却又让我对清明有了重新的体会。
那年的清明~我在外地友人那里寄居。或许是觉得我有些落寞吧~便邀上我一起去扫墓。那日的天空~一片阴沉~雷声隐隐~或许~是要下雨了吧。萧瑟的野草~低矮的坟墓~坟头的压钱~坟后的黄纸~墓碑前的祭品~蜡烛与纸钱~还有那白色的幡~一切对我来说都太过熟悉~熟悉地有些冷漠了。走过童年之后~我再不怕坟墓了~也曾深夜里在山里行走~也曾在陌生的坟墓边上小憩~这一切早已司空见惯了。是啊~清明不过是一种形式罢了。“祭之丰不如养之薄”~生前对待自己的亲人好一点才更重要~死去之后~再多的形式又有什么意义呢。
但~友人却突然泪水纵横以清明节为话题的散文。埋在坟墓里的是他的父亲! 山风突然吹起~几声隐隐的闷雷之后~黑色的天空里撕开了一个口子。雨线便从天空中连绵而至~刹那间整个世界成了雨声的世界。如泣如诉的声音~在
1 / 4
这样的日子里翩然而至~墓碑、树木、行人以及眼睛里都满是斑斑的泪痕。
友人的眼眶里布满了血丝~在风雨中哭得有点凄然。几个亲人将他从墓前扶起~他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那块湿漉漉的墓碑~上边刻着他父亲的名字。突然间~我也哭了以清明节为话题的散文。风雨中~我突然想起了远方的父亲~想起了一年又一年的清明~想起了远方荒草里低矮的坟墓。雨在山头就这样下着~倾泻着所有的哀伤。或长或短~或高或低~一段段的往事在雨缝里浮现。我突然很想家~真的很想~很想! 夜里~躺在床上~在昏黄的灯光下~听着外边大雨敲打窗棂的声音~听着芭蕉叶子在雨中颤抖的声音~手边的书本一页一页翻开。
不知怎的~有一句话直到今天我始终忘不了~说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那时突然泪落如雨~暗夜里爬了起来~对着窗外的大雨轻轻地吟咏着《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那一年的清明~我似乎长大了很多~也开始懂得了苦涩的滋味。
以清明节为话题的散文(二)
又是一年清明时
光阴的脚步在不知不觉中又悄然地走过了冬季~初春
2 / 4
的清风轻轻地吹动着河边泛绿的垂柳~仿佛在告诉我们春天正慢慢地向我们走来。北方农历三月初的天气还是有那么些许寒意~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忧伤和牵挂以清明节为话题的散文“清明时间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里~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唐代诗人杜牧的这几句诗词~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无尽思念。
今年的清明节与往年并没有什么不同~依然是三天法定休息日~我们一家人早早就换上了朴素的衣着~带着纸钱和一些祭品前往乡下老家祭奠先祖~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地想起了远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不免给这个假日带来了一些沉重和伤感。
逝者已逝~给生者留下的只有怀念和记忆的碎片。每当我跪在母亲坟前焚烧纸钱泼散祭品时~心中的悲伤油然而生~不由得想起她老人家在世时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对家庭全心全意的奉献~与村人们与世无争的胸襟~对父亲一生的宽容~对自己却是无欲无求的豁达~她老人家那张慈祥的笑脸永远定格在我心里~无论何时都不会淡去。每每想起她老人家在世时所受的苦和累~所承受的不幸和委屈~我常常潸然泪下~难以抚平心中无尽的悲伤和遗憾。我时常幻想~要是上天有灵的话~多么希望老天爷能宽怀大度一点~让母亲再多活几十年~那对我来说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1234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3 / 4
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差差还行好很好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红苹果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
黄苹果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
青苹果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
4 / 4
作文三:《以五月为话题的优美散文》2200字以五月为话题的优美散文
五月是个鲜花烂漫的季节~有热烈的阳光~有猛烈的暴雨~我们在这美妙的五月品味人生。
五月桐花开似雪 山黄美景尽开颜
我的第二故乡坐落于江西东北部的上饶市横峰县城~这里有横峰县最为偏远的一个山村---新篁办事处山黄林场值得我们大家关注一下~日前~我和农口的几位同志代表县委督查组来到这里考察横峰县“秀美乡村、幸福家园”的创建情况~眼看这里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通向家家户户~一栋栋深红斜屋顶的新房错落有致~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显得那么宁静而祥和。
初夏五月时~青山绿水间。横峰县山黄林场处处都是油桐花的身影。众所周知~桐树~是中国古老树种~《周书》奠定了桐花“清明之花”的地位~它又称之为“五月之花”、“五月雪”。桐树树干高耸、树冠舒张~桐花也硕大妩媚~花色有紫、白、白中透褐。油桐花开得矜持秀气~素雅清新~一朵一朵~丝绢般柔美~令人顿生无限爱怜。它洁白的花瓣儿浅浅地泛着红晕~那种白~白得洁净、纯粹~全无脂粉气。那种红不是艳红、大红~而是一种淡红~不先声夺人~不咄咄逼人~温馨得像童话里的某个细节。油桐花开得热烈烂漫~凋零时也在地面铺陈缤纷。 油桐花开得矜持秀气~素雅清
新~一朵一朵~丝绢般柔美~令人顿生无限爱怜。它洁白的花瓣儿浅浅地泛着红晕~那种白~白得洁净、纯粹~全无脂粉气。那种红不是艳红、大红~而是一种淡红~不先声夺人~不咄咄逼人~温馨得像童话里的某个细节。
不过~千年桐的花期不长~如果遇到大雨~只有十来天的花期。如果你来到桐花树下~看到8到12个花蕊的是雄花~而只有3到5个花柱的是雌花。四个月后~山黄的千年花桐就会结果~这些果实可以用于制作桐油~桐油是造船的必备材料~古时的桐油就是天然的油漆~既可以用于造船~又可以用来做纸伞。园林专家表示~油桐是一种很不错的绿化植物~因为它是粗放管养~不需要花费人力和物力~过去~在山黄林场~油桐在结果后~用于制造桐油以五月为话题的优美散文。另外~油桐的果皮还可以制作活性炭、提取碳酸钾。现在~油桐的经济价值或许没有那么明显~但它在盛花期~可以带来独特的景观效果~也是优良的造林树种。
为我们所知~油桐的全身都是宝。根、叶、花、果均可入药。桐花所结的果子~就是油桐果~榨出的油称之为“桐油”~有抗冷热、防潮、防锈、防腐的特点~我国先民很早就用它来调制成漆~应用在各种物件上。比如~过去人们常说的“毛主席去安源”~他背的就是一把油纸伞~这个伞面就是用桐油涂抹~有很好的防雨功能~所以称之为“油伞”。
在我的难忘童年岁月的记忆中~我总不能忘记孩提时
候那难忘的一幕。夏雨季节~我和三弟共同打着一把破旧不堪的油纸伞~踩着泥泞的乡间小道去上学。泥泞的小道湿滑无比~我的裤脚扎着秆绳子~穿着大我脚很多的大人雨鞋~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着以五月为话题的优美散文。一阵狂风吹过~吹打得枫株湖畔路边的树木哗哗直响~吹打得树上的枯叶四下飘零~吹打翻我那把破旧不堪的油纸伞。
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我的老家枫株湖畔~家家户户都臵有出入枫株湖水库的木船只~木船只的船板内外~每年冬天母亲都会刷上桐油~以防水、防腐。桐油还是一款重要的工业原料。汉口开埠以来~它一直是一宗成交量巨大的出口物资~二战时期甚至列为战略物资。现在~它又是生物能源的重要树种。作为板材~它的通直、不易变形的特性~可以制作各种家具。中国最早的古琴~传说是伏羲削桐为琴~又有“良桐为琴”之说~也曾出土这种“桐琴”。
俗话说~“桐花万里丹山路”。如果没有亲眼目睹~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文人雅士乐于欣赏它~并为它一咏三叹。而一旦亲眼见证桐花之美~你就会发出由衷的感叹~我的第二故乡----横峰县山黄林场的山野乡间竟有如此“完美”之花!它们是“五月雪”~压在枝头~有着雪花一般的花瓣~飘落时~像雪花一样轻盈。它们就叫“油桐之花”~油桐树大多数是木油桐~也叫千年桐。根据种植纬度不同~油桐花期也不同。“她开在一个花香四溢的春天~她的娇艳~
她的生机一点也不亚于那些名贵的花”。有一部台湾偶像剧《爱在桐花纷飞时》~将台湾苗栗的桐花之美~完美地展示给了观众。而大陆地区还没有听说哪个地方有意识地引导人们去欣赏它的纯朴、大气。
就在前天晚上~一场阵雨过后~山黄林场上的油桐花~飘落到地面~桐花在山黄盘山公路上形成了一道道白色的花溪以五月为话题的优美散文。山黄的油桐大都是野生的~分布在环抱山黄林场的山地。就在上周~葛源景区、新篁、山黄一带的桐花~已经形成了壮观的雪白色效果~也有不少人把油桐称作是“五月雪”。当“五月雪”来临之际~伴随着初夏的阵雨~就会形成桐花飘落造花溪的特殊景观
每年五月桐花开似雪~山黄景色美不胜收。横峰县山黄林场的千年桐都是野生的~且雌雄同体~新篁阳山山脉沿线就有很多成片生长的“五月雪”。每朵花的花期其实极短~只有4-5天。山黄林场当地老百姓把桐花称之为“五月雪”。如今正是赏桐花最好的季节。想看油桐花的市民~如今就得要抓紧时间啊!
1234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差差还行好很好很好下载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红苹果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
黄苹果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
青苹果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
作文四:《以书信为话题的叙事散文》20800字篇一:常用叙事散文写作格式
常用叙事散文写作格式
1(倒叙式。
本式的特定含义不同于平常所说的倒叙,是专指以事开头的倒叙,如《火刑》、《为了六十一个阶段弟兄》都是以事开头的,而《一件珍贵的衬衫》平常人们也称倒叙,但它是以物开头的。这一式大家熟知,就不详细介绍了。只强调两点,一是从什么地方开篇的,结尾仍要回到什么地方;二是开篇之事要能带动全篇。
2(领悟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亲历一事?悟出哲理。
刘白羽亲历长江三峡的航行之后,悟出了“人们只要从汹涌的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的道理。
这一式应用率很高,凡生活学习中的事,动动脑筋,都很有悟头。
3(失得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为甲而去?因乙失甲?怅然若失?转
念领悟,所获甚大。如写买书,由于遇一儿童迷路而哭,同学硬拉他帮助儿童找父母,孩子父母找到了,可书却没买上,怅然而归的途中,细细想来,今天确实有所得,从同学的行为中真正懂得急人之难的道理,这是买不到的生活教科书啊~这一式往往可以别开生面的立出新意,开人眼界。
使用这一式要注意两点:一要注意意外之事的急迫性,非到不立即解决而不行的程度,不然放弃本来要做的甲事,而去做乙事,就不合情理;二要注意乙事办完再回到去办甲事上,从甲事未办成的失中寻得,应感情细腻而真实,自然合理。
4(悬念式,也叫溯因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设置悬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
这一式的代表篇目是《第二次考试》。陈伊玲初试成绩优异,才气过人,而复试为什么落差极大,前后判若两人,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是设置悬念,造成疑问。于是苏林教授决定去探个究竟。一路所见,都是为突出陈伊玲的精神。这是探因的过程。原因找到了,原来她为救灾,不顾自己明天就将考试的处境,宁肯失去个人的机遇,也不愿置人民生死于不顾。疑问排除了,陈伊玲的品质也突出了。  使用本式的首要问题是开篇的悬念,一是悬念设置要自然,结果要在情理之中;二是悬念要能带动全篇。
5(集锦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交代文旨?
其主要特点是开头有个引子,引出话头,然后从几个不同角度记写几件事,这几件事都能反映人物的品质,或反映开头点明的文旨。
这一式无论记事、记人和抒情均可通用。记人可用来写《我的×××》一类文章,记事可写《×××市场行》一类文章,抒情可写景物,如《××景物记》。
6(对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甲的高大??乙的渺小,如《一件小事》;?一个人行为几个阶段的对比:甲是乙?甲不是乙?甲是乙?甲不是乙??如《变色龙》。
总的说来,记事套路多半也可用来记人,有的还可用来写抒情散文。设计这些套路,意在指导学生入叙事之门,克服叙事的简单化和单一化。既有利于参加各种考
经历的事情;另一方面,所选取的素材一定要是触动过自己的真实感情,应是自己情感沉积层中久久不能磨灭的那些人和事。 情感是一篇优秀散文的生命所在。只有那些亲身经历的事情,才能重新引起你的真情,使你更投入地进行写作;而投入的写作,更能表达出你写作时最真实的体验,既没有道德,伦理、家庭禁忌的限制,也没有编造故事的苦恼和干瘪,更能表现你独立的写作风格。 法国文学家蒙田在
《随笔集》中说:“我本人就是这部书的材料”,书中描述
的就是“我的生平”。 《中国新散文大系?散文二卷?导言》中说: 现在的散文之最大特点,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我们只要把现代作家的散文集一翻,则这个作家的世系、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地显示在我们的眼前。这一个自传的色彩是什么呢,就是文学里最宝贵的个性的表现。 那些真实触动过感情的生活记忆,是作者独有的积累和感悟。写作者因此写得如行云流水,读者阅读时可心领神会。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人生感悟,可以提供给读者不同的人生经历,丰富读者的情感世界。这也正是文学的重要功能。 应该注意的是:写“我”的生活记忆并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展示“我”——主人的——作者的心灵的历程。这就是说,情感发自内心,而表现出来的也应该是记述的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变化。 《给亡妇》这篇文章,虽然以书信的形式展开的,但记录的亡妻生前的生活小事,却一定是在作者内心深处永远不会释怀的。我们感觉到的也是作者内心深处的怀念与叹息。一件事情在你一闭上眼睛的时候就浮现出来,你一定是你的最佳选材。 希望考生在进行选材时,应该回忆那些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的、有趣的、久久难以忘怀的事情,哪怕回忆的事情只有打碎过的一个杯子,之后自己是如何去处理这个杯子的,将那些最微小的一颦一笑都细腻地记录下来,通过真情的描写,将感情传达给他人。 这样
的回忆,会越来越多地激发出往事中的闪光点而成为创作中难得的素材。 在逐步回忆时,还要逐步积累。要时刻观察周边的人、事、小事、怪事,哪怕是一盏忽明忽暗的日光灯,或者是飘着水草的一泓小溪,都应该站在那里题为一会光的变化,触摸一下水的温度和水草的润滑,并将这种感受真切地记在心里,同时再以形象的文字复述出来。通过这些开发、回忆,许多有趣的生活片段便会随时出现在你的头脑中。(二)写作时,情贵“真” 写作时,感情贵在“真”。这是指文学创作过程中,要引发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并运用这种感情,澎湃于内心,激情于笔端,排除那些道德、功利、技巧、规范等对创作者的束缚,把内心的最直接的感觉充分表达出来。不要假饰,不要有意拔高。巴金先生在《谈我的散文》中说: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里都有我自己。这个“我”是不出场的,然而他无处不在。这不是说我如何了不起,绝不~这只是说明作者在文章里面诚恳地、负责地对读者讲话,讲作者要说的话。说真话,显然要将言不由衷、人云亦云抛除在外。前苏联剧作家维?罗佐夫也曾说:我回过头来看看童年的创作。它是粗糙的、幼稚的,但总是纯洁无私的。它不追求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孩子写作只是出于自己的愿望,是按照自己心灵的吩咐。他所珍贵是创作的那一瞬间,在这个瞬间里他感觉到了愉快,仅此而已。文学创作是一个独立于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门类的独特系统。“按照自己心灵
的吩咐”,是文学的最高标准,也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是无功利的,是人类情感的描摹、记忆、创作和补充。作者感受的愉悦,应该是写作后释放的快感。考生在创作时,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全身心地释放激情,才能将作品写得清晰、透彻、深入。朱自清先生作文时的情况正是由于本身透漏出的一种真诚而引起类我们的联想。(三)写作时,文字贵在“真” 文字的“真”主要是指所写的文字要朴素,不卖弄、不堆砌,要形象、具体,即如鲁迅谈“白描”时所说,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如何能达到这一要求呢?苏联文学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说:最有分量、最令人惊叹的散文是凝练的散文,它删除了一切多余的东西、一切可以不说的东西,只保留非说不可的东西。这段论述,实际上要求的是文字运用要直接、简单,但要保留文字传大后巨大的情感空间和人生感叹。比如还是《给亡妇》中的这几句话: ……后来说送你回家,你想着可以看见迈儿和转子,也愿意;你万不想一去不复返。我送车的时候,你忍不住哭了,说:“还不知能不能再见,” 虽然只有短短五十余子,却字字具体地描摹了当时的情状,表达了妻子对生的渴求和对死的畏惧,言简意深,读罢令人内心酸楚。质朴的文字缩短了作品和读者的空间,也令读者舍弃了观看绚烂文字时外在的感叹而深入地感受作者内心世界的凄凉、欢乐、无奈、哀怨…… 另外要强调的是:戏剧文学是要承担戏剧、影视的
创作任务的,而这些艺术形式都要通过演员、布景、台词、调度、画面来完成的,这些都相当具体。因此,对文字的直观性和形象感的把握要求就更高。质朴是不要堆砌华丽的辞藻或者刻意玩弄文字游戏。形象是要将看到的事物变成可视的形象;而形象中更要有感情,是内在心象的表达。(鲁迅——《藤野先生》留学生: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如有考生在写下雪时,这样写到:“大雪纷纷扬扬地铺天盖地,让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冰雕玉砌的国度,大地也披上了一层盛装。”这种语言是苍白、概念化和一般化的。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雪飘着,空气变白了……”这样的言语简单、直观,同时还有作者的个人化情感在里面,更富有感染力。此外,要注意行文的节奏感,可以跳跃就跳跃,需要重点渲染就不遗余力地去渲染。要注意事物的象征意义,即以此物暗示更深入的其他含意。要注意文字中的幽默感,这样会使文章更富于生趣;林语堂、老舍先生的一些散文中就充满幽默感。(《润土》杨二嫂:、“张着两脚,活橡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四)写作时,人物描写贵在“真” 记录人物,描写人物的内心,是散文写作的重要内容,也是
散文写作的重要目的。 记“人”贵真,既要求描写人物的真情实感,也要描写人物在生活中的真实状态。比如下面的一段文字,记述了一位父亲的一个生活细节: 我家的电灯坏了,……父亲横竖要自己去换那个灯管。我真怕他将近二百斤的庞大身躯砸在地板上,执意不从。……父亲面带愠(yun)色,我也不再说话……。父亲站在沙发扶手上,却怎么也够不到那个灯管。我说:“我给你拿一个小凳子吧~”父亲却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够了半天,父亲的汗流了下来,还
是没有完成。……我只有从着父亲去给他买包烟。 我走到门口,假意地重重地关上门,却偷藏在门后顺着门缝望去。哈哈~果在我的预料之中,父亲轻轻地抱着肚子滑下沙发,把小凳子从沙发地下抽了出来。……看着已经换好的灯管,父亲摸着肚子,自言自语道:“还跟我斗,~破灯管~” 这段文字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人,尤其是文中的几个动作——“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抱着肚子滑下沙发”、“ 摸着肚子,自言自语道:还跟我斗,~破灯管~”——形象、生动、完全是作者随心所至,全无伦理批判,展现出了一个真实的、可爱的父亲。 (五)写作时,注意细节的刻画 美术作品的直观,源于通过线条、色彩、光影对观众视觉的直接刺激。文学作品虽然没有这些构成元素,但仍可以通过细节的刻画,展现创作的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细节主要指人物神态的刻画、个性化语言
的处理、当时环境的描述、人物内在心里的描摹等,即“立象以尽意”,也就是说,要通过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这一段文字: 她将白色的手帕在头上扬了扬,素白的帕子几次碰到头发。迎着橙红色的夕阳,我猛地发现,那里竟多了几丝我从未觉察的白发。……白白的帕子、白白的头发,这是我离开母亲时全部的印象。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样的细节描写,不是客观地对某一场景或特征的叙述,而是作者心底情感潜流的外在体现。这种情感潜流是作者有意地忽略了其他并不重要的信息,而将最能展现作者心意的这些直观、具体的细节充分渲染,就像电影的特写一样,使观众感同身受,在心中充分回味。比如对父亲换灯管的描写,比如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中描写父亲穿越铁道站台的情节,都是比较好的细节描写。(六)事件选择要“小中见大”,小而精彩在杂繁纷呈的生活素材中,哪些可以成为我们着力写作的素材呢,其实,无一物不可以入文字。但多年的文学创
作经验告诉我们,那
些小中见大,蕴意深邃,并能认识生活本质的材料,应该是我们进行创作的着力点。高尔基说:“采取微小而具有特征的事物,制成巨大的典型事物——这就是文学的任务。” 我们选取的素材,应该首先是自己情感深处的亮点,只有找到写作的“焦点”,把握那些自己有兴趣而且能把握的事件、人物、情感,才能将文字写得具体,有个性,才能避免空泛和概念化,就像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一样。(七)谋篇时,要有独特性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同的人写同样一件事情或一种情感,表现出来的文字却可能截然不同:有的文章平庸无味,而有的文字却能引人入胜。出了文字功力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显示出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在文字的精彩上,其遣词造句,结构铺排,场面的描写讲究、简练、细致又富于层次,而令人读来回味无穷。更重要的是,这种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作者对待世界的认识以及由此认识而引发的事件选取上。其中,以对待世界的认识为重要。世界展示在每个人面前的大多是它的表象。而认识这种表象下面所隐含的内容,却是因人而异的。我们的生活里有很多事件和情感都是相仿的,看似或喜或悲、或得或失,但这只是生活的“常数”,是共性。而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因为他的人生阅历、家庭背景以及由此形成的个性的不同,这些相仿的事件和情感就变得不那么一样了,这是独特性,
是生活的“变量”,是“个性”。比如“得失”的关系。一般思维中都认为“得”是好的,是令人幸福的。但有的时候,“得”的同时却也会失去很多。比如人身的自由、身体的健康、信任等等。反之,“失去”一些物质的局部,而应看到全体,也可能得到精神的解放等等。在观察、分析生活的时候,因多方面考虑,不应局限在一个局部利益。有时,这种独特性也表现在对事物的细腻体验之中。前面说过,对于世界的表象、“常数”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但对这些表象、“常数”的一些罅隙的体察却容易被人忽略。比如前面谈到的“注意细节刻画”这个问题中,我们已经给出了这样的例子。这样的细致体察和细节刻画也可以使文章充满个性。更多的文章则表现在直面自己的生活方面,大胆地把那些为人所不知的事情呈现出来,尽管有的生活可能看来卑琐,甚至不光彩,这都不要紧,重要的是这些是作者心底最隐私的东西,是“心灵的吩咐”。这在下面的一些例文中可见到很好的例子。大部分文章显得平庸,多是因为选材时过滤了那些独特的生活,或者将原本的生活“美化”、修饰;将个性隐瞒在共性的下面,作者的视角陈旧,文章便自然无趣了。要突破“常数”,将这些“变量”细腻地记录出来,使读者看到与自己的生活体验不一样的东西。不但补充了读者的阅历,更找到了与作者情感相契合的东西,并通过个人的体验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因而文章的丰富性也就产生了。
童年的我,据说很淘气,与我同龄的小孩都受过我的欺负。这跟我后来的畏缩与谦让差别太大,所以我怀疑这是否是真的。?
小时候怎样爬到人家屋顶掏鸟蛋,结果弄得那一家房子漏雨找到我家;怎样领了小时的玩伴曙光到河里洗澡吓坏了他的母亲之类。我很不相信。但无论如何,我被送入学校了。母亲要下地干活(队里记考勤,否则扣工分),不能天天看着我,就好说歹说,让后邻家的大闺女带我。于是她就成了我的第一个老师。那年我六岁。
学校里再也不是我的天下。同班里最小的也比我大两岁,最大的整比我大一倍。经常是纸做的蛤蟆被人抢了个净光,跟人摔跤气不过哇哇大哭起来。两排房子的校园,惟一的体育项目是广播体操。校长给我们喊口令,听到他的外地口音我常忍不住想笑,我又是站在最前头,于是被擒出来的次数就更多。这样的上欺下压,使我觉得上学实在是件苦差役。但我觉得这小小的学校不是我待的地方,总有一天我会冲出去。?我没有退学是因为不上学的孩子必须天天背着筐去割草,或者去放牛。没有伙伴的日子我不愿意过,而且怕吃苦,就继续上我的学,即使因为中午去河里游泳被老师剥光衣服面壁站着也在所不惜。
小学五年级我学到了多少知识我不知道,支持我考上学
的,一方面是我要报
复平日欺负我的大孩子,一方面是可以继续不干活。祖父曾是半个秀才,会算卦看黄历写对联,影响到父亲是读书虽然无甚大用亦无甚大害,态度就是不闻不问,允许我继续读中学。我后来老是唯唯诺诺不敢和人打架,原因恐怕就出在那小学的五年。
中学果然就大得多了,那所我渡过了六年的校园至今还历历在目。去年回过一次母校,样子已经大改--新的教学楼已经高达六层,原来的泥路如今全被六角形的水泥块铺过,即使下雨也可以“笃笃”地走。但印象中还是过去的校园。水泥地盖不住六年的印象。?
我在中学的校园里一年年长大,渐渐地,不再是无拘无束的小孩子,我的肩上逐渐落实了一种使命。我自己,也开始懂得父母的艰辛,以为必须从大学的校园里回家才可以使所有人扬眉吐气。?中学的校园里,我渡过了六年最刻苦耐劳的岁月。现在想起来虽然不觉得,当时却幻想着冲出这围墙,以为外面任何一处的世界都比这好多了。校外总能听到或者看到校内没有的奇妙。有一次晚自习的时间我偷跑出去看电影,却恰好碰上了打架的;还有一次我买东西时被人掏了包,丢的虽然是对方拿去毫无用处的饭票。但给我的印象是外面的世界真是太乱。校园是美丽而安全的栖身地。所以当我刚升入高中,领到“某某一中”的校徽时,我很炫耀地佩在胸前,
出去走在大街上。它代表了我的进步和纯洁,但我同时隐隐地感到也代表了软弱。?
那一天我被一个城里孩子拉了去看录像。我曾因看到光身子女人的油画而脸红遭人嘲弄,所以这次装做满不在乎的样子走在最前头。?
“明天你要是告诉老师……”
我因为跟老师关系太近,曾遭同学孤立,所以今天故意背叛。听到这句话很使我伤心而且生气。
“我再也不是干那事的人。”我勇敢地说。
那一次录像看得我魂飞魄散。第二天见到班里的女生就脸上发烧,赶快低下了眼走掉。隔窗看楼下,平日看惯的校园变了形状,似乎将有大不安降临在我头上。?有一个多星期我听课不入耳,莫名紧张。渐渐地,我开始适应并接受这些东西,但糟糕的是我不觉得。
中学六年我不曾谈过恋爱,每一个跟我接触的女生都让我产生一种自卑感,让我觉得跟她们说话是对她们的一种亵渎。现在这些老同学都很少见面了,偶尔见了,也从不谈起这种心理,她们只是说当时我是个内向而刻苦的人,又加上大家的路在以后不同了,都有了许多新的压力和无奈,相见时的话竟然很少。拿出毕业照来,也不过自嘲当时自己的单纯与傻气,无人谈起那棵老槐树。老槐树已有两人合抱那么粗,四周安了几个石凳。雨后,最常见的是夏日,如果一个
人会在树下石凳上正看书,忽然就有一阵雨点落到书上和脖子里,那是谁从背后来,跳一跳够着了一枝,一拽,叶上的积水就洒你一身。然后是哈哈的笑声,然后是同坐过来一个,问最近的考试怎么样。
最近的考试即使很好,仍然有太多的担心。心里排着自己的名次,想着自己考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可能忽生一阵焦急,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自己,这狭窄的校园实在是奢侈的消遣地。当时的使命已经更大,读书不再是我个人的事,已经被寄托了全家的期望。?父亲已经不为牵牛或者赶集贱卖了东西责备我。他虽然少言语,那份期望实在比多言的母亲更殷切。
大雪天父亲来给我送钱。我们从教室走到宿舍,正好是从学校的北头走到南端。走了半天,父亲说:“大学是不是会比咱村还大,”?我当时觉得自己站得比父亲高看得比父亲远,这句话无形中给我增加了更大的压力,感动而且惶恐。走出这中学校园的愿望虽沉重却更强烈了。
有一段时间,大约是两年,我不在学校。但我总渴望着有一个校园是我的归宿。似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晋升是我惟一的目的。没有了这种追求就失去了自己。
篇二:情感类叙事散文
“情感类叙事散文”课外阅读专题训练
【本周练习】
一、阅读冯汉珍的《我的戎老师》,回答文后问题。
(1)1957年暑假后,我考入石家庄市第十六中学。开学后,课程增加了《植物学》、《动物学》,语文分成《文学》和《汉语》,数学也分成几何和代数;还有,一说话就瓮声瓮气回声的新教室,处处让人感到新鲜。只是不知怎么回事,开学好几天了,数学课还没开。
(2)这天刚一上课,随着一声“起立~”一位四十多岁的男老师走上讲台。
(3)“同学盟(们)好~”他操一口浓重的山西口音,加上给我们还礼时那缓缓地九十度的鞠躬,引得同学们吃吃地发出笑声。
(4)不知十四岁的女孩儿都和我一样好奇不,从他身上的白布衬衫没有一点皱褶,没有一点脏啦,到他胖胖的脸上每一处都漾着温慈的笑纹啦,都看得仔仔细细。
(5)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极棒的“戎”字,又指指自己,便开始什么叫自然素儿(数)讲起课来。他讲得很慢,没有一个多余的字。不像别的老师常常不自觉地带一串“那个那个……”或动不动就来个倒踢紫金冠“啊”一下。他不,他的每一句讲解,都像犁地的老牛一步一个深深的脚窝,又像点点入地的春雨,滴滴渗入我们的心里。同学们的思路,随着他有条不紊地讲解,时而在平坦的大路上迅跑,时而沿
着台阶一级一级攀登,一会儿又在迂回曲折的小径上摸索。正不知路在哪里时,戎老师几句精辟的点拨或“嚓嚓嚓”一串数字出现在黑板上,导牌似的告诉大家:“嗯,这边来~”于是,我们的心便随之豁然开朗,在山重水复中,看到了柳暗花明。最是他把那手中教鞭那么一挥,嘿,魔棍似的牵住了几十双眼睛,再往黑板上轻轻一磕:“记住——这里~”于是,师生的心灵与眼睛交汇的地方,便是这次要攻下的难关。我平时不怎么喜欢的数学课,硬是让戎老师有声有色的讲解,把我的全部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6)课间,同学们对这节课的评论成了一个音儿:“我的天~一辈子也没听过这么棒的数学课~”“绝啦,真真讲绝了~”我呢,佩服归佩服,可心里总觉得他讲得再好,也不过是个一辈子与数字打交道的数学老师罢了。哪像那位在报刊上经常发表文章的作家墨华,那才叫用心灵感应世界的最了不起的人呢~只《少年文艺》上一篇《哦,烛光》就惊呆、迷住了多少人啊~那时,我正痴迷着文学,追逐着诗歌散文小说跑呀,跑呀……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个像墨华那样的人~
(7)因此,我常常从学校图书馆借来《茅盾文选》《丁玲小说集》《鲁迅书信集》《张爱玲文集》,还有好多好多外国大部头的文学书籍使劲地看。晚上,和母亲“打游击”。课堂上,也断不了和老师们耍些“小把戏”。
(8)这天上数学课,戎老师在黑板上边画图,边向同学们提问。我呢,却用课本当挡箭牌,沉浸在小说迷人的情节里,看女主人公爱米丽亚在落日的余晖里,给莱茵河对岸的古堡和青紫色的山峰写生……
(9)“冯汉正(珍)~”同桌推了我一把,我才怔怔地站起来。
(10)“三角形面积公式怎么写,”戎老师耐心地又重复了一遍他的提问。我无论怎么看,黑板上的等腰三角形也是莱茵河岸那些尖尖的古塔,于是,我喃喃地说:“从塔顶到塔底应该,应该是——一条斜线。”“轰——”全班同学都乐了。我把头低得不能再低,却忍不住偶尔往上提提眼皮,偷偷观察戎老师的表情。只见他的嘴唇微微哆嗦着,但脸上没有愤怒、责备,只有痛心和同情。
(11)“坐下吧,我不责备你。因为——你的心里够难受的了,对不对,”依然是温和得令人感动的语气。我鼻子酸酸的。可是,当我坐下后,那些幸灾乐祸的目光从四周投来时,我的虚荣心却让我昂起头,眯起眼睛冷傲地应战。可能是对我这种满不在乎态度的一种报复吧,旁边的男生“蹭”一下拿起我盖在数学书下的那本精装小说,举起来并摇晃着示众。他这冷不防的举动,让我真的傻眼了,心里呼呼地敲小鼓:“要是让老师没收,按时还不了图书馆,什么时候再借《加林的双曲线体》呢,”没别的招,只能使劲拽着同桌胳
膊夺那本书。可他掂着脚尖儿就是不给。我正气得不知如何是好,戎老师走过来。他接过那本书看了看,语调平静地说:“这是本很好的书,萨克雷的《名利场》,我读它的时候也和你一样入迷,也在你这个年龄,只是,我不在课堂上读它。”说完,把书掂了掂还给了我。我吊着的心终于放下,他不紧不慢地接着说:“我还真应该谢谢它,终于让我弄明白,一个这么聪明的小姑娘,试卷上总出现3分的秘密了。”
(12)他和蔼的话语中,包含着抚慰、爱护,也流露出委婉的批评,使我悔恨交加。泪,顺着鼻沟往下流……
(13)下课后,我鼓起勇气去办公室向戎老师承认错误。从同办公室其他老师的谈论里,我得知戎老师原是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讲语文课才是他的拿手好戏。我听了有些吃惊,又有些不相信:“中文系毕业的教数学,还讲得这么棒~,”“因为数学老师缺员,戎老师怕影响你们学习,才主动提出担任你们几何和代数两门课。还不好好学习,真是……”旁边的老师一席抱不平的话,使我在惊诧之余,更是对戎老师肃然起敬。我规规矩矩走到他办公桌前站定,低下了头。戎老师放下手中的水杯站起身来,微笑着说:“不要紧的,你最好坐在这里,先平静一下,我等你。”他给我端来一个小凳子让我坐下,接着说:“语文老师总夸你,你的朗读和写作很出色的。数学嘛……”在那个注重师道尊严的年代,像他这样的和蔼和宽容不仅让我感动,更让我无地
自容。我倾听着他谈心式的教诲,视线不自觉落在桌上那本笔记本扉页上的“墨华”二字上。这时,我的惊喜程度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啊~,戎老师,您难道就是——就是那位在《少年文艺》上发表文章的墨华~”我顾不得礼貌,打断了他的话。他谦和地笑笑,轻轻点了点头。哇~我的心里不知是啥滋味儿,翻了好一会子浪头。
(14)他慈爱地指指自己的脸说:“瞧,如果这边凹下去,凹下去,成一个渊;那边凸起来,凸起来,成一座山;这边再高,但并不是一个正常人。”我使劲点了点头,心里说:“戎老师,还用再说吗,你的行动使我懂得了更多更多……你给我的爱护,我会用行动报答。”最后,他提起笔,铺开一张白张,写下“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送给了我。我把这两句话贴在家中墙上,时时自省。从此,我的数学试卷上“5”分,替代了以往经常出现的“3”分。
(15)时间过去三十七年了。我早已像戎老师一样,站了三十个年头的讲台,每当学校工作分配不尽人意时,每当课上对不专心听讲的学生恼怒时,戎老师上数学课时的情景以及他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便知道如何去做了。
(16)现在,如果人们把我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是谦逊、敬业、博学、宽厚的戎老师塑造了我的灵魂。
1.根据文章情节,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1)戎老师上了第一节数学课,精彩的讲解,令我十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戎老师与我亲切的交谈,真诚的劝导,令我终生受益。
2.体会划线语句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我的心里不知是啥滋味儿,翻了好一会子浪头。”
3.作者深情回忆了自己中学时代的“戎老师”,作者是怎样塑造了这位“谦逊、敬业、博学、宽厚”的恩师的形象的,
4.题目中“我的戎老师”中“我的”两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二、阅读金艳丽的《母亲的脚》,回答文后问题。
(1)母亲个高,手大,一双脚也生得大。她逢人便说手大、脚大的人是操劳的命,也难怪,在农村苦苦操劳一辈子的母亲,到现在也实在没有享几天清福。
(2)怕我受她的影响,母亲在我年少成长期里,早早地便给我预备了大号码的鞋,我穿着那样的鞋走在校园里,经常会遭到男生们的窃笑,他们跟我打趣说,怎么老拖着一双男人的鞋子到处跑呢,我总是撇着嘴不答话。后来,幸而我的脚没有长到母亲预想中的那样大,她担忧的心,才稍稍宽慰了一些。
(3)母亲的脚穿40码的鞋,她的脚不光大,脚趾关节
还带着一种倔强的弯曲,脚趾被日积月累的辛劳磨得生硬,有一层厚厚的光亮的茧,指甲里有陈年累月积下的污垢。这样一双男人的脚,底色却是少有的白。母亲的肤色其实是很白皙的。可在生活里,需要这双脚裸露的时间太多了,在山坡上、在堰塘边、在稻田里、在我家的水泥地上,你时常可以看到这双脚赤着面,健步如飞,像是在与时间赛跑似的。年复一年,它就变黑了,变得不耐看了。
(4)平常,母亲的脚总是以我为中心,在做圆周形不停地旋转。尽管出生在农家,从小到大,我都没干过啥农活,一直以来,都是这双脚在为我不遗余力地付出,默默为我打理一切。这双脚在泥泞中走过,在缝纫机踏板上使劲地踩过,在洗衣盆里脏衣服上踏过,被棉田里干枯的土圪塔绊倒过,被一尺来长的土斑蛇轻咬过。时时刻刻,在我看得到和看不到的地方,母亲的脚都在为生活服务,与生活抗争。长大成人后,我才懂得,母亲那样难为她的脚,其实也是为我的脚在开出一条路,一条我不需要过多赤着脚急急行走的路。
(5)母亲最为欣慰的是我每次回家为她剪脚趾甲,这种有限的表达感情的方式是母亲极为看重的,偶尔我偷懒,或者忘记了,母亲都不忘大声提醒我,随即摆出享受性的模样,叫人想拒绝也不能。养个女儿这么多年,真正受到恩惠的就仅此这一点吧。
(6)母亲脚趾甲里那些污垢,一层层来不及细致清理,
已经连同皮肉长在了一起,生生不息,用指甲剪去剔,剔起的也只是片片泛泛的皮沫。那些尘垢我是无法真正触及和剔除的,它们都有厚重的历史,一碰,就会扯起母亲伤筋动骨的疼和痛。在为母亲修剪脚趾甲几次后,我惊异地发现,有一段很好的时光在我的漠视和忙碌中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个发现让我对母亲感到难过,对自己很生气。母亲的脚已经不像从前那般生硬威猛了,它在岁月长久的打磨浸润中逐渐变得柔和,妥帖,青筋柔柔凸露了出来,皮软软伏在骨架上,长时间被泥水和汗水浸透,它变得不那么黑,那么脏了,变得耐看又让人更心痛了一些。
(7)而自私如我,母亲的脚长期在泥土里踩踏,在猪草里翻滚,流了一脚的臭汗,难闻的气味充斥着鼻子,我嫌弃她了。有一次,和母亲各睡一头的我,忍受不了她的脚的气味,后半夜悄悄地爬到母亲的身边,和她同睡一头,半装睡熟的母亲心里对我的一举一动是明了的。人都说:只有瓜连子,没有子连瓜,的确如此啊~
(8)小城里有了15元钱起价的修脚店后,我带母亲修了一回脚。母亲起初是不愿花费这冤枉钱的,她觉得有吃有喝的生活就够了。后来在我的再三劝说下,才勉强地跟在我身后,走进了修脚店。当她躺在修脚椅上,脸上有了孩子般的怯弱和不安。她的眼睛紧紧地跟随着我,仿佛一不小心,就跟丢了我。我却害怕与她对视,只得告诫她不要紧张,放
松下来就好。她太紧张了,全身如同一张绷得满满的弓。我知道,她是不习惯在众人面前呈现她的脚,她是为自己的脚在这样的不熟悉的地方出现感到为难,也难为情。平时她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可以让脚随心所欲,可以为我、为生活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可一旦你让她把脚从那个地方移开,她就害怕了。我曾经在深夜醒来时轻轻捏过一把母亲的脚,她便被惊醒了。全身有痉挛般的震颤如闪电般掠过。或许,是太长时间都没有人关心这双苦难的脚了,包括母亲自己。
(9)好在修脚店小师傅是善解人意的,他示意母亲只要放松就可以了。他把母亲的脚从药水中轻轻拿出后,面对这一双历经沧桑已经苍老的脚,他没有丝毫的嫌弃。坐在母亲对面的小凳子上,他弯下腰,弓着身子,拿着尖利的指甲刀,一个脚趾一个脚趾地修、整、磨,为一双脚忙活了好半天,每一个动作都做得很认真很细致很到位。我被他的这种职业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在感动的同时,我瞄了瞄躺在修脚椅上的母亲,她像是卸下了一身的重担,真正放松身心了。我为她此刻像个城里人一样,像个普通人享受正常的生活时那样坦然地享受生活而感到舒心。
(10)从修脚店出来后,母亲说脚轻了许多,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了,脸上散发着小女孩般雀跃的笑容。
(11)我的泪涌上来了,泪眼朦胧中,心里默默祈祷:但愿母亲今后的人生中,走得不要那样沉重。
5.根据文章第3段至第7段的情节,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1)母亲的脚,因为生活的艰难,变黑变丑了。
(2)母亲的脚,因为我的缘故,_____________。
(3)母亲的脚,因为岁月的流逝,不再那么黑那么脏了。
(4)母亲的脚,_____________,受到了嫌弃。
6.体会“她太紧张了,全身如同一张绷得满满的弓”一句中母亲的心理状态。为什么母亲会这样,
7.体会“我的泪涌上来了”一句中作者的心理与情感。
三、阅读曹艳春的《人被爱留住》,回答文后问题。
(1)亲爱的外婆,昨夜我又梦见您了,骨瘦如柴的您含着旱烟锅子,满头的银丝在脑后挽成髻,正笑眯眯地叫着我的乳名。梦里我牵着您的手去赶集,我又蹿上树给您摘桃子……醒来竟是辗转反侧,您的音容笑貌再也无法从脑海挥去。
(2)外婆,您年轻守寡,外公辞世时您刚三十出头,怀着还未出生的小舅舅,独自抚养着三个未成年的儿女。我无法诠释您苦难的人生,更无法诠释那漫长的岁月带给您的煎熬,我只知道贫困、饥饿像洪水猛兽般侵蚀了您的中青年时期,而您留给我的最初记忆就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太。
(3)您终生没有再嫁,挑河、插秧、拾粪,含辛茹苦将四个孩子拉扯成人。眼看着大儿子参军入伍,经过不懈努力当上了军官。您实指望可以跟着享福了,未曾想到那个貌美
如仙的舅母,却看不起乡下人,嫌穷嫌脏嫌卑微,可怜我那顶天立地的舅舅,却无法逾越舅母而将您赡养。外婆,我可以想象,面对如此逆子,您是何等地心灰意冷~
(4)可是这一切,并没有磨灭您的爱心,您非常喜欢我们姐妹,尤其偏爱我,每次赶集,您总是为我带回油条烧饼。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午饭只能就萝卜干的年代,油条烧饼对于小孩来说是很奢侈的。所以我常常巴望着逢集,巴望着您拎着装了小鸡蛋的篮子去换钱,给我买回油条烧饼。每次在屋后长长的小路上望到您挽着篮子赶集返回的身影,我便雀跃不已。
(5)您爱吃桃子,我家正好长了两棵不错的桃树。每年初夏满树桃子成熟之时,我便日日监视着两个妹妹,不准她们偷摘桃子,一定要将桃子留下来孝敬您。当您挎着篮子赶完集来到我家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蹿到桃树上,猴儿一般敏捷地给您摘上满满一篮又大又红的桃子,那时候,您就在桃树下仰着脸望着我笑,布满皱纹的脸就像炒熟了裂开嘴的核桃,闪烁着异样的沧桑和慈祥。外婆,我知道那时候,您一定忘了早逝的外公,忘了不孝的大舅舅,忘了一切苦难。
(6)您已经是那样的老了,仍只抽五分钱一袋的旱烟,只穿补了又补的蓝对襟粗布小褂。可每年暑假,您却都要拿从牙缝里省下的钱,给我扯上一件夏衣,作为对我被评为三好生的奖励。我上小学六年级那年,小舅舅由于遭受感情变
故而导致精神分裂,整日胡言乱语,精神癫狂。外婆和妈妈带着年轻的小舅到处求医问药,费经周折,但在那个医疗水平相对落后的年代,小舅终未能痊愈。那一年,您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憔悴,一直硬朗的身板竟然悄悄地驼了。我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在放暑假的第三天,您变魔术似的给我送来了一块白底上缀满粉红太阳花的衬衫布料。那件撒满太阳花的衬衫,是我记忆中穿过的最美的衣
篇三:记叙文和散文
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与联系记叙文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6
要素,(或者四要素)。.描写物体的就要从 运动状态,物体形态或变化上来说了。 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 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
记叙文的范畴。  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总的说,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但记叙文写作,伴随自然流漏的适当议论和抒情。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
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 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
部分书信等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
的一种文体。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虚
构性”,是小说的本质。一般的,现在将所有的文体分为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四种,而你
所说的记叙文与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则都属于散文的范畴,是散文的再分类。那么,
小说和记叙文的关系即不交叉也不包含,更不平行,它们不再同一个层面上的。 散文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交叉的。《背影》从文学的角度是散文,从实用文的角
度就是记叙文了。《社戏》从文学的角度是是小说,从实用文的角度只能是记叙文了篇二:散
初中散文记叙文阅读相关知识及得分技巧
一、分类(根据对象及内容分为三类):
1、记叙性的散文——写人叙事类。?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
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 ,对
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  ?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
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
2、描写性的散文—— 写景状物类,即抒情性散文。?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 ):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
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
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
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
—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
3、议论性的散文——哲理性散文(初中不作要求)。
二、方法:理材料,抓线索,识文眼??
1、找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理顺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人为线,?
以事为线,?以物为线,?以情为线,?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
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
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有的
文章有明(事件)、暗(感情)两条线索。
4、品情感。  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
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
华。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
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几方面:?文中的警句;?篇末的结束语;
?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象征;?“物”的形象。
三、考点及答题指导:
1、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记叙的作用:交代事件,刻画人物,突出中心议论的作用:表明观点,点明中心 抒情的作用:表达情感,深化主题 第二人称的作用: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更具感染力和亲切感。  或:使表达的感情更
强烈、更充沛。
2、描写及其作用:
?人物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
写)。 ?正面(直接)描写、侧面烘托(间接)。?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形象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心情(心理、性格)等。 ?景物(环境)
作用: ?渲染了??的气氛(氛围);  ?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性格等;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做
铺垫; ?深化作品的??主题;?暗示社会环境的??;
?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环境;
3、议论的作用:抒发作者??情感,画龙点睛,突出??中心,深化主题。
4、修辞手法及作用:常见修辞:比喻、排比、对比、反复、反问、反语、借代、设问、引用、夸张、拟人、
对偶。 ?比喻的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排比的作用:强调了??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
拟人的作用:赋予??物以人的动作(情感),写出了??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对比
的作用:通过??与??相比,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5、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画龙点睛(卒章显志)、铺垫(引出下文、铺陈夸张)、
想象、联想、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等。
6、结构方面关键句的作用:?、首段或段首、篇首: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总领下文;渲染气氛: 设
置悬念,吸引读者;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 ?、中间过渡段: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尾段或段尾、篇尾:
总结上文;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卒章显志、点明中心);前
后照应(首尾圆合),使结构更加严谨;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余音绕梁”的感觉。
7、关键词的赏析:
?、该词的本义;
?、该词的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该词在本句中的含义(对句子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作答;
(4)、该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8、关键句的赏析——四抓四联系:四抓:抓关键词、抓修辞手法、抓表现手法、抓表达方式(描写);  四联系:联系上下文、联系主题、联系作者情感、联系写作背景或目的。
四、阅读步骤:
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第四、“十六字”方针。
1、字不离词。 2、词不离句。  3、句不离段。  4、段不离篇。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 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 诗歌、小说、散文、剧本、
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
3(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
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
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 划分层次,(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
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 总分总(掐头去尾)
6(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核心事件、
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
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
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
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
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
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
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
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
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
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 写作手法及作用,常用具体如下:
(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
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
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
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8)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
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
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
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篇三:记叙文和散文的区别 记叙文和散文的区别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
文体。时间,人物,地点,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通过叙述一些客观的事物来表达
自己的情感,让读者总结出作者的观点。写作记叙文要做到一下几点: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
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线
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
绾联材料、统贯全篇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第三,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
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混乱。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
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通
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
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
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
作者自己。通过作者写的主观句子和一些客观事物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散文的特点: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
让人陶醉,让人喜爱。
那么怎样来写散文呢?写散文要牢牢掌握它的五个特点:
一、时间跨度大
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如牧的散文《土
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
上苍的恩赐。时间跨度很大,但却紧紧围绕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联
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
二、空间转换广
散文既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如
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空间跨度从中国到日本,再从东京到仙台,又从仙台回到北
京,接着又写走到厦门,空间跨度大,空间转换之多让人目不暇接,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
得当。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
三、事件牵涉多
写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尤其是叙事散文,事件是散文的“硬件”。许多好的散文有一
个中心事件,以及烘托连带的一些与之有关的其它事件。
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
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
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
四、表达方式灵活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
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
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些方式的 运用,有力地表达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摄人心魄。
五、勾连全文巧
散文的取材,可谓“杂乱”有章。既使散思路开阔,包容量大,又使散文紧紧围绕作者
的意图而不“越轨”。形散而神不散。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即用一个
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若把这一个个事件喻作“珍珠”,真
可叫做“红线穿珠”了篇四:记叙文和散文有什么区别  记叙文和散文有什么区别,不是2者的特点,别弄混了,谢谢~~
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积累。语文融入到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故要学好语文就得把它与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总能从中发现和获得无限精彩的知识
和素材,并且这些都是最有生命力最富时代感的。一位外国著名作家有一次请朋友吃饭,他
看见菜单上的菜名起得很有意思,就马上拿出随身携带的本子记录起来,却忘记了朋友的存
在。其实许多有名的作家都有随身带个本子的习惯。记些什么,可以记下交谈中的连珠妙语,
可以记下突发的思维灵感,可以记下独特的事件等。我们不一定要这样做,但起码应养成一
个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生活,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良好习惯。
相关热词搜索:叙事 书信 散文 为话题 叙事性散文 叙事散文精选
作文五:《以书信为话题的叙事散文》16000字以书信为话题的叙事散文
篇一:叙事散文如何打动人
叶黎明:叙事散文如何打动人
叙事散文,也称记叙文、写实性的文章,是中小学写作教学的主要文体。
散文带着自叙传色彩,它讲述的是发生在作者身上的真实故事,好的散文必须真。但真的散文却未必是好看的。真实,只是散文写作的最低要求,不是最高要求。真的生活写出来未必好看,因为真实的生活大都平淡无奇,跌宕曲折的那是小说或剧本。
为了写出好看的散文,学生摸索出两条路子:一条路通向文采,给平淡的生活、平庸的情感披上华丽辞藻的“羊皮”;另一条“捷径”是编故事赚同情,把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精彩动人的故事“移植”到自己身上。
每每读到学生散文中为追求文采而用力过猛的语言,我常常觉得,与其空洞的华丽,不如简单的质朴。好的散文作者,的确会在语言上用心;但语言之美,绝非等同于文采藻饰。即便是散文大师朱自清,其《荷塘月色》第四自然段一连用了十四个比喻,被余光中先生批为“俗滥”“轻易” “草率”,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这篇文章“有点儿做作,过于注重修辞,见得不怎么自然”。{1}(转
自:wWw.hnBoXu.com 博旭范文网:以书信为话题的叙事散文)可见,追求文采要有度。散文语言的打磨,除了积累,离不开思想的磨刀石。离开这二者,纯粹作雕章琢句的文字游戏,对于散文写作来说往往会适得其反。而不顾真实的底线去编造或“移植”他人虚假的故事,则更不足取。
然而,既要不藻饰,不虚构,又要好看、动人,这样的叙事散文应该怎么写呢,
下面的教学案例,在探讨叙事散文的写作方面,有许多可供玩味和深思的地方。
你用什么打动我
在教学前一周,我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以“熟悉的地方也有美丽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为避免我的评判可能存在偏见与思维定式,我邀请了一位报社总编和一位大学中文系教授帮我做了简单的筛选,从学生习作中选出几篇打动他们的好文章。课堂上,我将学生的作文随意分发下去,人手一篇。我想看看,究竟什么样的文章,在学生眼里是动人的,为什么它们能打动人。
上课的对象是初三某班学生,话题从“如何写好考场作文”切入。教学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讨论:你用什么打动我
师: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你用什么打动我”。这里的“我”
生:阅卷老师。
生:读者。
师:那么你用什么来打动“我”呢,想过这个问题吗,
生:我觉得文章的情感非常重要,还有文笔和新颖的选材。
师:什么叫“打动”,
生:触动自己的心灵。
生:让阅卷老师也和“我”一样处在文章当中,也能感受到“我”的情感。
师:对,让老师或读者进入你的文章里面,感受你的情感。非常好的解释~
生:我觉得“打动”就是让老师读完你的文章,觉得像跟你一起经历过一样。
生:我觉得“打动”简单理解就是让批阅的老师看完很多篇文章后,唯独对你的这篇文章印象深刻;深层次的理解就是老师的内心(包括情感)与文章产生共鸣,让他(她)进入了你的内心世界。
二、什么样的文章能打动人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看法,下面请你们认真阅读手里的作文《熟悉的地方也有美丽的风景》,然后真实地告诉我,你有没有被打动。
(生阅读,师提醒:静下心,把笔拿起来,有感觉的地方可以做一下批注。)
师:好,请告诉我,你被眼前的作文打动了吗,
(生有十几人举手)
师:这位手举得特别高的女生,请你来朗读你手里的作文,你读的是谁的,
生:吴亦姝的。
师:既然你有被打动,就请有感情地朗读,好吗,
(生饱含深情朗读,文章略。)
师:你能告诉我这篇文章哪里打动你了吗,
生: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师:比如说——
生:“一个大火炉,一片厚实的白烟,一个推着炉子汗流浃背的人。”三个短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两次,描绘了一个典型的卖红薯的情景。虽然没有很多的修饰词,但是却让人感觉到情境就在眼前。
师:你觉得这个细节深深地打动了你,对吗,
生:是的,还有她还用了重复的表现手法,比如说,老是出现“熟悉”两个字。 师:嗯,在不断地点题。
生:通过对过去事情的回忆,把时光的流逝和熟悉这两种感觉结合在一起,来表达美丽。
师:就是在时光流逝的淡淡忧伤中记录了一段温暖的甜蜜回
忆。但是卖红薯这个场景不是每个人记忆中都存有的,为什么这样的场景却能够打动我们呢,
生:冬天在街上常能看到卖红薯的场景。我觉得,虽然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作者却用朴实简单的描写勾起了读者的回忆,就像《背影》里父亲给儿子买橘子的情景,打动了很多人。 师:你提到了一个关键词,朴实简单的事能够打动人,对吧,(板书:朴实)
(生点头)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读一篇感觉完全不同的文章。
(请一位学生读,读后全场鼓掌。)
师:这掌声是送给作者的吧,你来说说看,这篇文章为什么能打动你,
生:她选的题材就是我们班同学的日常生活,其中有描写学霸们在黑板上演算数学;饼干拆
开,周围一下就挤满了一堆人;上课时,师生各种各样的表情。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发生的,而且是每天都在重复的片断。
师:事情和感情都是真实的,所以感人。还有吗,
生:文章中有很多话非常触动我。我一开始读的时候以为校园是她最熟悉的风景,慢慢读下去后才知道不只有校园,还有老师同学和朝夕相伴的好伙伴。
师:我想问的是,这些人和事大家都经历过,为什么她的文章最能打动人,她的表达有没有独到之处,刚才读到好几个地方时
同学们都笑了,为什么,
生:作者用第二人称的写法,用书信的方式,我感觉很亲切,很贴心。
生:文中说“你我已经度过、正在度过”,我想,阅卷老师肯定也有过自己的初中时代,虽然说和现在有些不一样,但是,情感有相同的,所以才会让阅卷老师感动。
师:我们来看这段描写中,有一处让大家都笑了,是哪个场景,
生:“某个角落里传出一声饼干包装袋的轻响,‘呼啦’一下,周围聚满了像是从地底下冒出的人。”
师:是有这样的事情吗,
生:是。这种感觉非常温馨。
师:班里谁最喜欢带饼干来,
生(齐答):杨理。
师:谢谢杨理同学带给我们的独特经历,也谢谢俞玥同学把这份独特记录了下来。(板书:独特)
师:刚才我说到写文章另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就是“独特”。好文章打动我们的,除了真实的情感,还要用独特的表达来呈现你的情感。那么“独特的表达”里面你觉得可以有哪几个方面的元素,
(学生回答有选材、结构、立意、语言、情感,教师板书。)
师:沈心悦同学曾说过,考场作文是一种有节制的写作,它往往是一种比较便于阅读的写作。大多数考场作文都以差不多的面
貌出现,选材几乎都是一样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以更敏感的心去感受生活,以获得不平凡的材料和思考。沈心悦的作文是不是这样写的呢,我们来看看她在文中写的一段话。
(PPT:记得语文课上,老师关掉所有的灯,拉开窗帘,没有日光灯打在脸上的焦灼,我可以慢慢打量我的教室。才发现水池边的小盆栽好像多了一些,博古架上的书好像换了一些,同学轻声读着课文,春日的阳光里笼着昏黄的光晕,手翻着书页有种奇妙的柔柔的质感。我仔细看了很久,像一个陌生的闯入者那样审视我的教室,充满亲切和新鲜感。)
师:大家能不能找到这里面的一句话,恰好表达出了沈心悦对写作的认识,
生:像一个陌生的闯入者那样审视我的教室,充满亲切和新鲜感。
师:对~“像陌生的闯入者”这种独特的感觉,非常重要。
三、演练:选题构思
教师出示去年和前年杭州市中考作文题“一份满意的答卷”和“懂得分享”,请学生结合上一环节讨论的技巧,选取其中一个作文题目进行构思。
(生讨论略)
师:同学们都觉得“懂得分享”比较容易写,说明大家都是懂得分享的好孩子。去年中考结束的晚上,就有记者打电话来让我谈谈对中考作文题目的看法。我说:这是一个较好地体现了素质
教育理念的题目,一个不懂得分享的孩子,是绝对写不好这篇文章的。这两年中考命
题方向都指向了“我”,就是我们的内心和经历。写作其实就是要把自己的内心和经历调动起来。真正的好作文,是用一种审美的眼光,在我们熟悉的人和事中挖掘出美丽的风景,打动自己,打动读者。
同学们,你们马上要毕业了,希望在最后的一段时间里,用心、用情去记录自己三年来的点点滴滴。下课。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310011)
选择赵群筠老师的这个课例,一开始是被她布置的作文题“熟悉的地方也有美丽的风景”所吸引。因为这个题目,契合了叙事散文的文体特质。
叙事散文的文体特质概括起来,有4点:1.叙事散文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真实);
2.以日常生活为素材(日常);3.通过叙事传递微观感性的内心体验与感受(内心体验);4.写作目的在于分享与交流(分享)。
上述案例中的一句话,“用一种审美的眼光,在我们熟悉的人和事中挖掘出美丽的风景”已经道出了叙事散文的文体特质。
赵老师的课例,吸引我的地方还有她提出的问题:散文,究竟用什么打动读者,真实,显然不够。因为“真实”,只是好散文的最低要求,却不是打动读者的关键之处。
叙事散文要打动读者,存在着一个悖论:一方面,叙事散文总是以日常生活为素材,散文的阅读,就是在消费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日常生活又往往不具有言说和消费的价值。生活本身就是一笔流水账,而散文偏要侧重记录这些流水账。于是,人们不免要追问:散文,究竟该拿什么打动读者,
例中,赵老师带着学生展开写后讨论与反思,她让学生循着自己的感觉,不断地追问:我有没有被打动,为什么被打动,为什么没被打动,这样的教学,从习作读出感觉,再从感觉导出知识,而不是直接进行知识的灌输,使得学生感觉很放松、很舒服。但是,在叙事散文写作技巧的点拨上,仅仅将策略归结为“细节描写与心理描写”、独特的“选材、结构、立意、语言、情感”以及内容的“朴实简单”,这样的知识教学,显然还失之空泛和粗疏,有必要进一步细化。为此,我们提出散文写作的几个基本策略。
策略一:选材要脱熟
每一篇叙事散文或多或少都像一篇自传,我们阅读时,像是在围观他人的生活。从读者的阅读心理来说,真实的未必是好看的,日常的更容易导致无聊和无趣。因此,叙事散文的选材,首要原则是脱熟。
如何脱熟,
在赵老师提供的一组案例中,有一位学生的作文打动了我。作者写他和奶奶回老家看望一位生病的老乡,老乡拉着奶奶聊起了家常:
许久,我走进老屋,谈话还没结束,奶奶显出要走的意思,而那位老乡却一直津津乐道,毕竟生病了,也少有人来探望,可以理解。但奶奶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现代文学出版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