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社交软件件和p2p如何结合

  社交产品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前赴后继的产品经理以及创业者们一头蒙扎在这个领域,挖空心思构想巧妙的切入点,仰望着微信、QQ的高峰,从不停止追赶。然而,笔者旨在通过本文呼吁致力于社交领域的产品经理们,能收敛做“大社交”的梦想,做工具属性大于社交属性的产品,携手让工具类社交百花齐放。

  社交产品一般会有工具属性和媒体属性。工具属性的极端代表是通讯属性,也就是IM产品的根基;媒体属性的代表是微博。这两类产品的发展路线都是规模由小到大、用户由少到多、功能不断增加;秉承的商业逻辑都是“流量”:聚集更多的用户,用更好的方式流量变现。

  这两类产品很符合产品生命周期曲线:一开始用户少,产品很精致,UGC内容质量很高,整体氛围很好,所有的维度都在慢慢积累;进入快速成长期后,用户数量猛增,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产品不得不牺牲部分早期用户的体验,社交蒸发效应开始显现;当产品发展到顶峰,用户活跃度很高,也是大部分产品开始变现的时候,同时蒸发效应凸显,早期高质量用户开始流失;接着,内容质量很难控制,整体氛围越来越坏,产品进入衰退期。

  衰退期之后的故事,就是新的一个产品出现,再经历一次同样的循环。所以我们看到人人网凋零了,知乎进入腾讯系了,就连一直高冷的豆瓣也传出了京东有意投资的消息,在这个时候我们听到了这样此起彼伏的声音:“知乎已经不是原来的知乎了,变成了段子手的天下”“豆瓣变得不认识了,成了碎片化的快节奏的消遣”。

  首先,把“流量”作为商业逻辑,必然会把用户数量作为重要的指标,而很广很泛的用户一方面很难保证UGC内容的质量,另一方面产品也不能做的足够细;其次,活跃用户的群体特征在不断变化,80后90后的中学时代QQ、人人网最受欢迎,微信的出现很快一览众山小,而95后对QQ却更热衷一些,那么再过三年、五年,当00后05后把握主流时又会是什么状况呢?况且,千万不要低估用户喜新厌旧的程度。

  所以,即使是早期宣称小众的社交产品,只要是以“流量”为逻辑的,从来都是阶段性的存在和火爆。而我们的产品经理们主动或者被迫的固守“社交为主,工具属性、媒体属性为辅”的底线,膨胀着“大社交”的梦想;如果有幸被某一阶段选中,享受短暂的狂欢,身后尸骨累累。

  一个时间段只能有一两个“大社交”产品,绝大多数的坚守和牺牲是无谓的;懂社交不一定只能做社交为主导的产品,其实有很多领域是“社交为辅”的。把社交工具化,作为产品中的重要元素而不是主导元素,其实可以更高效,结局也更好。

  用社交的思维做工具类产品,已经有一些表现很突出的产品了,例如网易云音乐、虎扑体育、社交电商类(蘑菇街等)。这些产品解决的根本需求不是社交需求,而是诸如听歌、看球、购物等具像化的需求,而社交元素的融入,让产品本身有了造血功能,变成鲜活的生命。

  工具类社交有这么几个特点:

  1)产品的核心不是社交,但社交制胜。云音乐的最核心的不是UGC,但是有了评论、分享、动态让其脱颖而出;

  2)首先满足个体的需求,再满足群体需求;就是说,即使不发生社交行为,这个产品对于个体用户也是有价值的。比如我想一个人静静地听歌,云音乐得先保证歌曲的音质、歌单的优质等;

  3)大都是内容型产品,对运营要求很高;

  4)可能是小众的,也可能不是;

  5)商业逻辑不是流量,而是口碑,更注重服务,其商业变现方式取决于工具属性。

  为了准确把握工具类社交的定义,有几个概念需要区分:

  1)工具类社交与垂直社交:垂直社交只是把特定的人群放一起,缺乏内容管理机制,信息不可控且容易乏味;而工具类社交的工具属性减少了垃圾信息;

  2)工具类社交与兴趣社交:兴趣社交只有社交属性,比如篮球兴趣社交是大家约打球,大家来讨论喜欢哪个球星,而工具类社交首先满足用户在这里可以看到球赛,可以了解篮球相关知识,然后在讨论球星;再如云音乐,用户首先可以发现好的歌单,可以精确听到自己喜欢的歌,然后才评论,才分享。

  3)工具类社交与社群:社群虽然也是自组织,但有层级之分,工具类社交没有层级,最多有角色不同;社群是基于资源占有、共享聚集的,而工具类社交更多时候是基于工具本身聚集的。

  那么,为什么工具类社交可以百花齐放呢?

  第一,工具的唯一使命就是供人使用,人在这里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光把工具本身做好是不够的。比如作为用户我有了音乐播放器,但我还想有人一起聊音乐;我有个买衣服包包的渠道,但是我还想有更好的购买决策。那么社交属性就是把人和工具连接起来。

  第二,做社交产品本身研究的是人的本性“贪、嗔、痴”,而任何产品想要做好,最深层次的也要把握人性,所以社交领域的产品经理是有先天优势的。

  第三,工具解决的是获取信息的需求,而当前获取信息成本不断趋近于零,筛选信息成本却在不断增加,人们需要聚集到有同类需求或同个领域的群体中获得帮助,这也是社区、社群存在的理由。

  第四,工具类社交产品之间是互补的,而大社交是互斥的。在大社交下,产品需要抢夺同一批用户,用户有非此即彼的关系;而在工具类社交下,没有非此即彼的关系,一个人本身就是多样化的组成。他喜欢音乐,也可以喜欢篮球,同时还可以是个编程高手,那么他工作遇到难题在程序员的圈子里活跃,周末在篮球的圈子里活跃,地铁上听听歌看看大家的评论,回到家打开蘑菇街网购一件衣服。不同的工具性社交产品,就是用户不同的场景。

  有一个观点是“未来将没有互联网这个概念”,因为互联网成为了基础设施,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互联网;同理,我们希望社交也能成为一个小范围的基础设施,让一些作为载体的工具更符合人的本我,更人性化。

  回到题目,希望社交领域的产品经理们,能收敛做“大社交”的野心,选择一个领域,用社交思维做细做深,让工具类社交百花齐放。

}

社交软件和p2p如何结合的相关新闻

  • 针对近期互联网金融平台“爆雷”风险事件,记者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上述小组认真分析总结了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对稳步推进互联网金 ...

  • 当现金贷从“狂飙猛进”陡转直下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排头兵”——P2P网贷机构正在遭遇不小的挑战。多家平台发布半年度运营报告,监管要求在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6月针对P2P集中开展专项整治。

社交软件和p2p如何结合的相关帖子

  • 潮水退去,才发现谁在裸泳。 平台如此,平台背后的股东也不能独善其身。相信在这次浪潮褪去之后,更多人会对上市背景这个平台昔日的金字招牌有了不一样的的认识。水上面还是那个衣装革履的上市公司高富帅,没想到水下面,一样是个跟P2P屌丝一起裸泳的骗子。而这次的浪潮彻底颠覆了投资人甚至是从业者以往对于上市公司的认知。不仅仅是投资者甚至连跟投君都不得不惊呼,这水实在是太深了“不是我们太无能,而是敌人太狡猾了!”在那个和平时代,我们会以很多东西作为判断一个平台靠谱与否的重要依据,上市背景就是其中一个。理由很简单,P2P就像是要给屌丝开了一家拥有部分银行职能的影子银行,能够为那些银行看不上的“屌丝”融资的金融服务。同时,还能给到比银行理财产品还要高的利率。但是屌丝,总归是屌丝,这里跟投君绝对没有对屌丝的不敬之意。屌丝总归是屌丝,指的是,民营的的平台怎么去跟上市系,国资系这种金灿灿的大招牌比呢? 无论是拥有的资源,资金等方面,都是民营屌丝所不具备的。当然了,跟投君不否认终究有屌丝是可以逆袭的,但是在这上千家的平台里面,逆袭的平台始终是少数。更多的,当上市系的“优质资本”对曾经是屌丝身份的P2P抛出橄榄枝的时候,有多少平台能够抵挡住这种诱惑呢?“P2P小兄弟,我看你这几年干的不错,要不哥来抬你一手?”“大哥,你说啥就啥!”01在很多人眼里,上市公司(特别是A股上市)相对于P2P而言更靠谱。 原因不外乎有这三个:首先,A股上市是实行门槛极高的标准制。其中包括连续三年盈利达到一定标准,税后净资产需要达到一定标准等一系列严格的数据。上市门槛和对资产的要求高,是A股上市公司的其中一个优势,毕竟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数据,数字是不会说谎的。其次,上市股东有足够的兜底能力。大部分的P2P平台实际待收基本在千万到亿这个级别。这个体量,对于A股上市那种动辄几十亿的市值是有足够能力解决的。体量够大,就算P2P出现逾期,也有能力进行兜底。再来,就是A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都比较完善。一般可以从季报,年中报,年报来看到平台的发展情况。所以,对于大部分民营出生,没有太多背景的P2P平台来说,说A股上市公司是高富帅不为过。而能够得到A股上市这种市场优质资本的青睐,对于平台来说,就算不是飞上枝头变凤凰,可以算是一种强强联手。何乐而不为呢?02 本来,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屌丝通过自身努力,引起了大哥的注意,一起快乐赚钱,走向资本市场,是很多平台的终极梦想的。奈何,从钱满仓开始,壹佰金融,投之家,爱投资等一众曾经顶着光鲜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相继暴雷之后,彻底将我们的认知颠覆了。我们不禁问,这些平台,到底怎么了?或者说,这些上市公司到底怎么了?其实,互金平台跟“上市公司”在那个行业爆炸增长的蜜月期里已经有着亲密的关系。互金行业能够获得增长,跟上市公司的助力有着很大关系。14年,经历了一轮股灾,许多上市公司都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在那之后,跟银行借钱的同时,P2P也成为了上市公司一个重要的融资通道。 ①便宜的资金来源P2P作为民间借贷的线上版,12%的平均年化收益,利率相对其他的借款渠道有着一定的优势,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如果向P2P借钱,融资成本还是相对较低的。因此,P2P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一个融资成本较低的融资通道。②上市公司背书有利于发展而上市公司对于P2P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背景背书。有了上市公司作为P2P平台的背书甚至是资源上的帮助,P2P无论是融资还是运作起来都如虎添翼。这是一笔双赢的交易,平台和上市公司都没有拒绝的理由。③监管缺位,违规操作回不了头2016年可以算是监管的大年的,很多政策的下发,让平台都面临着转型合规的压力。上面说到了,既然P2P平台是上市公司一个便宜的融资通道,为什么上市公司不自己开一个平台来给自己融资呢?既能直接享受到低成本的融资,还可以从获利,反正都是用自己的资源,何不自己物尽其用呢?但是,这也就触到了监管的红线——自融。而监管出台之后,上市公司旗下的平台如果想要合规继续运营下去,就必须要处理这些违规的存量。但是这又哪是短时间可以内可以完成的?而在合规备案和资金流失的情况之下,平台也就只能面临清盘跑路的局面。④去杠杆,监管大年2018年,不仅仅是P2P的监管大年,同时也是国内金融市场整体去杠杆的大年。A股上市公司的去杠杆化也就意味着——可以借的钱少了。在这个“钱荒”之下,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价已经到了质押平仓线。在这个情况之下,横竖都是死,要不就最后博一下吧?这一搏,最终让广大投资者的钱也搏进去了。因此,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之下,曾经是金字招牌的上市公司也无法独善其身。没办法,钱就是这么多了,这一年,大家都没钱。资金链吃紧导致作为互金平台的借款方的上市公司无法还款了,导致了大面积坏账的出现大面积坏账又导致了行业的投资者信心下降使得行业出现流动性风险。连锁反应之下造成了现在的局面。03那是不是A股系P2P就不再靠谱呢?那也未必,但是前提是需要有真实优质的底层资产作为平台健康运营的根基,并在监管部门的要求之下,做到合规运营。无论多强的背景都应该成为P2P平台健康运营的一种助力,而不是单纯地吆喝喊口号,吸引投资者之后就不管了。池子里面已经没多少水啦,剩下的平台如果不想继续裸泳,还是踏踏实实地把业务做好。做到真正的普惠金融,方为真正的长久之道。

  • 随着合规化的加速发展,监管愈加严格,历经大洗牌后的行业逐渐平稳下来,但是从这次的暴雷潮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多么强硬的背景、无论是否上市、总会有那么几个出问题的。所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下,如何判断一个P2P平台的安全性。 流动性加剧平台出清持续据网上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行业内停业及问题平台已超过180家。其中既有提现困难、项目逾期、暂停发标等问题平台,也出现平台恶性退出问题,整个行业P2P平台的出清仍在持续。 虽然“雷声”不断,分析原因,倒下的平台主要还是由于自身合规性出现了问题。合规性越差,其爆发的问题则越严重。 有分析指出,过去一个月倒下的平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高返利平台,假借P2P之名,行“庞氏骗局”之实; 二是伪国资系平台,打着或冒用与国资类似的名字混淆视听; 三是实际控制人通过收购多个P2P平台,以自融和假标等为实际控制人输血。 实际上,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业,仍然是一个新兴行业,由于行业最初处于快速发展期,难免会出现鱼龙混杂和泥沙俱下的问题。某网贷平台负责人表示,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不合规甚至违法行骗的平台在这轮风暴中充分暴露,也是对行业的一次自我洗礼和正本清源,给行业内真正合规的平台彻底扭转劣币驱逐良币等一些痼疾提供了时机。 判断一个理财平台安全性首看资产端 什么是资产端呢?资产端就是资金的需求方、融资方。对P2P平台而言未来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资产竞争力,显而易见资产端的竞争已经是平台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了。 看资产!看资产!看资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只有资产端盈利,才能保证平台安全。所以,大家务必记住,判断一个平台安全与否,首要的就是判断它的资产端,至于其他的,只能是加分项而已。那么怎么看资产端呢?小编总结下来还是那几点: 1、成熟模式看头部。网贷行业比较成熟的资产端,无非就是线上信用贷款、车辆抵押贷款等。P2P行业发展已经十个年头,这些模式后来者已经很难超越,所以如果投这类资产的平台,请认准行业的头部平台。 2、新兴模式看风投。近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网贷行业也出现很多新兴模式,如消费金融、大数据风控、分布式光伏发电理财、供应链金融等。这些模式在市场上出现不久,还处在巨头之间的竞争阶段,那么,谁会在这个时候最活跃?风投呗!尤其是知名风投。所以,如果您想投资一些新兴业务模式的平台,一定要投资经常获得风投青睐的,因为风投会通过财务评估,这家平台的业务模式有盈利期望。 3、小平台看特色。小编坚信,小而美的平台是存在的。这些平台因为经营规模不大,难以被风投机构看中,同时因为利润微薄也做不起大规模推广,于是就发展成了所谓的“小平台”。而不少**平台也喜欢走“小而美”路线,所以,如果要投资小平台,务必要对平台知根知底,了解小平台的经营相较于大平台有什么样的优势,无论是地域优势还是信息优势,都可以。 资产是平台的第一生产力,而P2P平台就是资产的博弈,投资人也是投资的资产,所以说只有优质的资产才会给投资人和平台安全感,帮助平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里不存在什么马后炮或者这个时期骗什么钱什么的,不存在!钱在自己手里,关键在于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投资理财概念,请冷静对待!这篇文章只是给想要投资理财选择P2P平台的伙伴们一个判断的方法。

  •  网贷行业经历了两个月的雷潮,目前正在逐步回暖,而在过去的两个月时间里,据互金每日预警小警不完全统计,有250多家平台发生问题。   这些问题平台中只要是能够被警方立案的平台,其立案回执上均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个别情节严重的平台会以集资**立案。   可是,作为投资人的我们,选择的P2P中介平台是依法设立的民事主体,借贷双方都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我们通过中介(P2P平台)的撮合依法签订了借贷合同。在合同尚未履行完毕时,发生平台跑路或者大规模的借款人违约,于是平台暴雷,而作为出借方的我们却投诉无门!   无奈之下凑足30户以上的投资人,到派出所报案。随后,公安机关将其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而我们的出借款从这一刻起就变为“赃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这些被坑害的出借人,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在案件侦破后收回三成左右的的本金。更多的出借人别说是本金,即便是案件进展的消息都无法获悉。有些地方的警方甚至用P2P就是**、这个钱是不可能追回来等说辞来彻底击垮出借人维权的信心。最终不了了之,血本无归。   然而,作为民事行为各方的主体,原本都是合法地进行借或贷这样的经济活动;为什么只要借款方或者平台出现大规模爽约或跑路,这个合法借贷一夜之间就会变成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了呢?   难道,“互联网金融”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难道只是一雷之隔吗?   显然不是,那为什么只要P2P平台出现问题,投资人报案,警方就会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来立案”呢?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之所以警方会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对平台立案侦查,是因为P2P平台本身存在自融问题。而自融就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既然这家问题P2P平台存在自融问题,那为什么在我们出借前,没有监管部门对平台进行审查和监督呢?为什么只能等到平台暴雷后才会告诉我们这家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呢?然而太多的为什么都无法得到回答。   相关职能部门一味的重复强调,投资理财有风险,投资人要谨慎...   作为投资人的我们在理财前必须认识到风险自担的道理,但是这个“风险自担”必须是有前提的:   首先,要建立平台准入机制和投资人的准入机制,对那些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欺诈,大肆敛财的骗子们说不!   同时对那些用积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看病钱,救命钱,甚至是卖房卖地来投资P2P的人群说不!   其次,准入的平台要有保障机制,政府部门要对平台有监督机制,一旦出现问题,该负责的必须出来负责,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要同步进行。对那些良性退出的平台政府要监督他们执行清盘计划。彻底杜绝那些假借清盘名义跑路的骗子平台。   最后,对自融的平台幕后老板要严查,严办。因为非吸的犯罪成本过低,导致很多平台老板宁可坐牢也不愿意吐出一分钱。自融被抓,判个三五年,出来后身价几十个亿。网贷之家的徐红伟,投之家刚出事的时候,第一次被抓,向警方保证要拿自己的钱弥补投资人的损失,放出来没几天,据说是被高人指点后,转移了资产,而再次被抓。至今一毛钱也不愿意拿出来。   希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能够有效的解决目前网贷行业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政府加强监管,行业加强自律,平台加强自查,此次雷潮过后,让P2P理财和非法集资不再是一雷之隔!

  • 投资理财能有效的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而财富管理从来都不是一个伪命题,要想真正的取得良好的理财效果,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理财办法。 高风险的股票、证券投资虽然看似门槛不高,但其实需要下苦功夫钻研,才能摸到一点门路,不然的话就是大家常说的“韭菜”追高抛低,怎么买怎么赔,而且如今国内股市大家也看到了,熊得不行,功力不够的,十有八九都是要赔光。 买房确实是比较好的方式,早几年随便一个像样城市多投资一套房,现在应该也都赚了不少,更不要说在北上广深这种一线投资房产,套现之后应该都不用担心养老了。但是这个门槛高,没个大几十上百万根本上不了车,而且房产行业周期属性比较强,普遍都觉得现在会下行,所以投资房产肯定不适合普通人的。 剩下我自己实践这么多年,觉得P2P是可以尝试的,原因主要有: 门槛低。一般P2P平台起投资金100块,和余额宝这种货基一样,非常大众和平民化。有人会质疑,门槛这么低的投资方式真是靠谱的吗?我和几个P2P平台负责人也聊过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现在身边贷款消费的人多不多?特别是85后的人特别爱超前消费,买各种时髦产品、换手机、换新车………太多了,很多其实没法去银行贷款,就得在其他平台上借,既然有很多人借,那当然这就可以做成一个资产包,放在P2P上去卖。典型的作消费贷款资产包的平台,我接触过的有杭州的米庄理财,规模不是很大,成立时间也不是很早,但资产是不错的,比较小额,而且分散,相对来说风险就比较小,我观察这么久,米庄还是比较稳健的。 操作灵活。我从2015年开始接触P2P,算是比较有经验的,投过的平台林林总总估计有几十家了,也踩过雷。开始就是薅羊毛,所以随便投,金额不大,损失和现在动辄几万商上百万的人没法比,但几千的损失也算是交学费了。后来就比较专注于投几家靠谱的平台,因为自己是杭州人,对杭州平台比较了解,像微贷、51、铜板街、米庄、铜掌柜、盈盈,都是本地乃至全国比较知名的,也是我重点关注的。P2P除了说可以选择1个月-12个月不等投资期限的话,发展到现在有些平台是有锁定期的,也就是说买6个月的产品,如果锁定期是2个月的话,那锁定期满,就可以申请提前赎回,标的转让给其他投资者,体验还是比较好的。当然也有像米庄理财这样的,不设锁定期,投资人可以把标的放到转让市场去卖,成功的话自然就提现成功。 收益可观。投资理财最后肯定还是要看收益的,不谈收益都是耍流氓。至于说这个收益,我觉得没有统一的标准,还是要看这个平台是什么资产。其实这个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下,消费贷款、车贷的年化利率是多少,然后就知道资产值多少钱,扣掉中间的运营啊、服务成本,毛估还能剩多少。这个需要多做做功课,我觉得一般8%的年化收益是比较稳健的,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还得看资产。 前面说的主要是车贷、消费贷的资产,特意没讲企业贷款,其实这个我是持保留意见的,毕竟实业不景气,股市也很惨淡,能赚到钱的企业并不是很多的样子,而且企业贷款数额又很大,一旦逾期违约,这个窟窿也大,风险比较高,个人不是很推荐,当然也不是说企业贷款就肯定不行,看个人判断。 最后,说一下我目前的投资情况。上面说了我比较喜欢车贷和消费贷,所以微贷和米庄理财我买得比较多,当然肯定是用闲钱买,贷款买这些非常愚蠢,根本是在玩火。然后的话,还零散买了一点点基金,都是比较稳健的,具体就不说了。

免责声明:页面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代表网贷天眼立场,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京东平台卖家销售并发货的商品,由平台卖家提供发票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社交软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