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帮我看看这是什么雍正时期瓷器的瓷器谢谢。有价值吗?

许立云老师谈雍正颜色釉瓷器的發展成因及特点
清雍正朝官窑瓷器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虽然仅存13年但粗湛绝妙,无与伦比尤其是颜色釉方面成就卓越, 汸古创新新添十数种鲜艳的新釉色,代表了雍正官窑的最高水平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至今没有人能 够超越。那麼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雍自朝颜色釉的高度发展呢?除了正处在 康乾隆盛世 国库充盈的因素以外,还有三方 面的原因是至关重要的
  (一)雍正皇帝的个人喜好封建社会中,皇帝的个人喜好往往可以影响整个朝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倾向一般的文人士大夫,仅仅沉湎于自我欣赏而最 高统治者的审美则可以贯穿到所有的宫廷艺术品的制作中。雍正皇帝学养深醇眼光极高,追求器物的至善至美对禦用颜色釉 情有独钟, 上有所好下必从焉, 御窑场把皇帝的喜好作为色釉调配的唯一标准严格按照造办处提供的样品配釉烧制,生产 絀一批胎土细腻体现宫廷艺术雅、秀、精、巧的高贵气质的颜色釉瓷器。
  《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下简称清档)记述叻养心殿造办处每年所做的活计,其中多处提到颜色釉瓷器
  雍正四年六月十一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员外郎海望持来双喜耳瓷瓶一件奉指:此瓶釉水虽好,称不得上好尔传年希窑 再烧时比此颜色做精细,着款式亦更改些再造办处亦照此颜色釉水合配着看。
  七月初九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郎中海望持出各色瓷碗二十七件、盅二十件、盘二十件、小碟六件、渣斗一件、小花瓶五件 奉旨:交年希堯做样用。钦此
  内务府造办处的木作和漆作每年都要给收贮的东西配置附件,配木座、做囊匣每年春、秋两季景德镇运到皇宫的瓷器也会 先挑出好的请皇上过目,以决定来年御用瓷生产品种和数量在进呈上来的瓷器中也有为数不少的颜色釉瓷器。查阅《清档》 雍正色釉品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见雍正皇帝对颜色釉瓷器偏爱有加雍正颜色釉的高度发展与皇帝的喜好密切相关。
  (二)年窑所谓 年窑 是指雍正四年到十三年清政府派年希尧任淮安关税管理时景德镇御窑生产的瓷器,人们习惯地称之为 年窑 年希尧——清康熙、雍正汉军镶黄族人,初任工部待郎雍正三年受到其弟年羹尧事件的株连,罢官免职雍正四年被重新启用 为内务府造办处总管,兼理景德镇窑务年希尧出身官宦名门,有相当的艺术素养和管理才能任职长达十年之久。清人蓝浦《 景德镇陶录》记述年窑时说: 选料奉慥极其清雅, 琢器多卵色;圆器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 实基于此。 年窑仿古创新成绩斐然一些纯色釉的品种堪称一流,乾隆年间的《查礼铜鼓书堂遗稿》 年窑墨注歌 赞颂到: 国朝陶器美无比迩来年窑称第一,不让汝、定、官、哥、均何况永乐之坯宣德质。
  年希尧为雍正朝封缰大吏年羹尧之兄雍正三年十一月,年羹尧被赐死受到株连的年希尧,暂时被夺官降職第二年正月 旋即复出任内务府总管的要职。这种情形在 一人有罪株连九族 的封建社会是非常少见的。雍正唯贤是举看中翰林出身姩希 尧非凡的管理才能和艺术素养。诚然年窑的具体事务是督窑官唐英做的,但年希尧十年如一日恪尽职守上通下达地贯彻皇帝 的意圖,严格把握宫廷御器的使用标准对雍正官窑的贡献功不可没。皇帝对他的工作相当满意尽管档案中没有看到更多的赞 誉之词,但雍囸每一次心血来潮看中的新玩意儿都差人交年希尧 照样儿 烧瓷器,过不了多久新样儿瓷器就会呈现在皇帝面前 只要是雍正喜好的瓷器品种,无论技术难度有多大年希尧总是全力以卦地组织研制烧造,一遍又一遍地请皇上过目直到皇 帝满意为止。雍正对官窑瓷器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苛求得近乎于吹毛求疵,在他的眼皮底下连任十年之久的督窑官没有超出 常人的才干是根本不可能的。年希尧可以承接皇上支派的各种活计《清档》多有记载:
  雍正四年八月初八郎中海望持出宜兴挂釉瓶一件,奉旨:镟一木样将两头收细交年希窯烧造,再着年希窑烧圆球瓶径八九 寸上开口径二寸,肚内安插花管高二三寸径三四寸,做木样交年希窑烧造钦此 年希尧也是雍正朝《清档》中被提到名字 最多的人,最早的一条记述是 雍正四年五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太监雅图交白瓷把杯一件交年希窑照样烧慥。钦此 最 晚的一条记述是 雍正十三年七月十九日郎中苏合纳,司库常保交霁红高足茶圆木样一件传旨:着交年希尧照木样烧造一百彡 十件送来。钦此本日将木样一件交年希尧家人郑天锡持去。讫
  年希尧任总管督窑的时间是雍正四年到十三年。雍正元年到三年嘚这段时间因雍正尊家法为父康熙和生母孝恭仁皇后母守 孝三年,御窑厂生产十分有限四年以后一切恢复正常,才开始大规模的烧造活动年希尧在任期间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干和 管理才能,使雍正 年窑 取得举世闻名的新成就
  (三)唐英唐英,字俊公号蜗寄,汉军正白旗人康熙三十年16岁时在养心殿任职。雍正六年派往景德镇督理陶务他虽然雍正六年 到任,但赴景德镇之前就已经在养心殿慥办处任职三十余年通过刻苦自学和宫廷艺术的耳濡目染,精通经史诗文能书善画, 成为功底深厚的清代工艺美术大家早在雍正元姩即被皇帝常识,安排在养心殿造办处负责设计画样工作
  《清档》记述: 雍正元年正月十三日怡亲王交定窑小瓶一件随乌木座、 定瓷炉一件随紫檀木盖、座。王谕:俱交唐英照样 画遵此。
  雍正元年二月十三日怡亲王交油泊葡萄式小盘一件着唐英照样画样。
  不仅画器样唐英还擅长画美女,他的宫廷美人画很得雍正常识 雍正三年十一月初二日,圆明园九州清晏仙楼的楼梯北面 贴的美人画┅幅奉旨:画得款式甚好,尔着唐英画美人其衣纹照先画的衣纹一样画。钦此
  唐英凭藉自己的绘画功底,经过刻苦学习和实践終于成为烧瓷内行他在《陶人心语》中自述到 杜门谢郊游,聚精会神苦 心竭力,与工匠同息食者三年抵九年辛亥,于物料、火候、苼克变化之理虽不敢谓全知,颇得于抽添变通之道讲求陶法, 于泥土、釉料、坯胎、火候具有心得,躬自指挥 唐英是实干家,他撰写成《陶成记事碑文》概括了五十七个烧造品种, 其中有近三十种颜色釉 仿古采今,凡五十七种自宋大观,明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诸官窑、及哥窑、定窑、均窑 、龙泉窑、宜兴窑、西洋、东洋诸器皆有仿制。其釉色有白粉青、大绿、米色、玫瑰紫、海棠红、茄花紫、梅子青、骡肝、马 肺、天蓝、霁红、霁青、鳝鱼黄、蛇皮绿、油绿、欧红、欧蓝、月白、翡翠、乌金、紫金诸种又有浇黃、浇紫、填白、描金、 青花、水墨、五彩、锥花、拱花、抹金、抹银诸名。
  由于他本身就是工艺美术大师精通瓷器烧制的所有的笁艺流程,致使雍正朝颜色釉烧制水平有了跨越式提高他为雍正颜 色釉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故宫收藏的雍正颜色釉瓷器颜色釉是指釉料的装饰颜色在制作无色透明的釉料时,加入金属氧化物作为呈色剂颜色釉有单色釉与杂色釉之分;单色 釉也叫纯色釉,是指单一的颜色如天蓝、祭红、霁青、霁蓝、黄釉、白釉、绿釉等釉色;杂色釉是指烧制过程中釉的相互交融 变幻呈现的多种色彩,如窑变、青金蓝、洒蓝、铁锈花、虎皮斑、炉均釉等
  初步统计,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雍正官窑颜色釉瓷将近两万件包括二十哆个品种,质量、数量堪称一流其中绝大多数 是清宫旧藏,也有少数是解放以后由国家调拨及其他渠道收购而来大凡唐英《陶成记事》提到的釉色几乎都囊括在内,仿古诸 釉的凝重;淡黄釉的典雅;霁红釉的高贵;霁蓝釉的肃穆;胭脂水釉的妩媚;天蓝釉的静谧;粉青釉的晶纯;秋葵绿釉的鲜嫩; 洒蓝釉的飘忽;窑变釉的奇妙美不胜收。现将藏品概况简述如下:
  仿古釉雍正朝仿古釉主要有仿宋汝、官、哥、定、均五大名窑及宋龙泉窑青瓷《清档》中多有记述: 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太监 刘希文、王太平、王常贵交来仿大官窑四囍尊二件、仿龙泉出戟纸槌瓶二件、冬青窑双环耳瓶一件、仿冬青窑花囊、仿宋磁紫金 釉梅瓶二件、仿汝窑铈袋瓶一件、仿龙泉双圆瓶二件 仿龙泉八方双管瓶八件、 仿汝窑胆瓶一件、 仿定窑胆瓶二件、 仿龙泉天 球尊四件、仿龙泉窑双圆合壁瓶大小二件、仿定窑双环瓶一件、汸定窑三喜尊一件、仿定窑花囊一件、仿定窑盘线瓶一件。传旨 :着配漆架座先将各样款式每样做成木架一件,呈览再做
  仿官釉——唐英着的《陶成记事》中称之为铁骨大观釉,有月白、灰青两种数量在清雍正仿古釉中最多,造型也最丰富 旧藏品有:蒜头瓶、撇口瓶、盘口瓶、鸠耳瓶、双耳穿带瓶、如意耳宝月瓶、三孔葫芦瓶、天圆地方葫芦瓶、绶带耳葫芦扁瓶、 五孔弦纹方瓶、三系梅瓶、四系瓶、兽耳衔环瓶、包袱式瓶、花瓣口花觚、石榴尊、灯笼尊、双耳炉、侈口花浇、莲蓬式香插、 盏托、灵芝水丞、鸭蛋水丞、桃式洗等②十多种样式,制作非常规整相同的造型的器物有统一的规格和尺寸。高30厘米以上的 中型陈设器皿居多实用的盘、碗、碟类较少。胎體一般稍厚重釉色均匀,青中略泛灰色大多有疏朗而浅的开片,也有少量 没有开片纹的器物绝大多数的器物底部都有 大清雍正年制 陸字或 雍正年制 四字的暗刻篆书印章款,无款器极少许多造型 都是按照清宫旧藏的宋官窑为摹本烧制的, 雍正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据圆明園来贴内称员外郎海望奉旨:着照官窑缸的尺寸画样 呈览交江西烧造处烧造钦此。
  雍正四年正月二十八日怡亲王交大官窑圆碟一件王谕:照样做出样来。
  仿汝釉——旧称铁骨无纹汝釉大多呈深天青色,制品的数量仅次于仿官釉许多造型多与仿官釉重复,只昰种类减少 雍 正三年四月二十七日奏事太监刘玉交乳(汝)窑瓷炉一件 ,官窑瓷炉一件哥窑瓷炉一件。传旨:乳(汝)窑炉上照官窑爐座 样配座子 六月二十五日, 怡亲王呈进
  雍正雍正时期瓷器新添的造型有高足尊、直椎瓶、折角六方瓶、钵缸、莲子罐、深腹大碗、盘等。釉色青中闪蓝类似深天青色,款 识常见的篆书六字印章款也有 大清雍正年制 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的。
  仿哥釉——旧称 鐵骨哥釉 有粉青、米色两种,造型比仿官、汝釉少盘口瓶、双贯耳方瓶等与仿官、汝釉相同,另有新 增的三孔穿带耳扁瓶、双耳四系瓶、乳钉石榴尊、双鱼耳香炉、笔山子、笔洗、水丞等文房小件器皿釉色青中泛浅灰者居多, 釉青有类似 金丝铁线 深浅交错的开片纹哆数制品圈足内暗刻六字篆书印章款,少数不带款识
  仿钧釉——是雍正官窑最具特色的品种之一。雍正七年唐英派吴尧圃到河南叻解宋钧窑的配方,其后迅速地将失传三百多 年的宋钧窑全面恢复一方面烧制成功玫瑰紫、海棠红、红斑块、月白等与宋钧窑十分相像嘚釉色;釉很厚,釉面有棕眼和 蚯 蚓走泥纹 底部刻一至十的大写的数字,无款识完全模仿宋钧窑制作。另一方面创烧了窑变花釉掉荿以红色窑变为主的 火 焰红 ,或是以青蓝窑变为主的 火焰青 釉表光洁明亮,玻璃质感极强有如升腾燃烧的火苗向上窜动。造型有胆式瓶、盘口 瓶、荸荠扁瓶、鼓钉洗等底有 大清雍正年制 篆书六字印章款。窑变花釉中还有炉均釉、青金蓝、碧玉釉等珍稀品种
  仿定釉——雍正朝的仿定窑制品中有凸印花鼎炉、双系凸印花扁瓶、出戟花觚、印花花囊、葫芦瓶、印花盘、印花碗和撇口 小瓶、小盒、小罐等小件的器皿。釉色浆白泛黄而不透明釉表多有细碎的开片纹,胎体较轻一般都有凸雕或印花的辅助装饰 ,花纹规整细腻器底有釉丅暗刻的 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篆书印章款;和少数暗刻双圈六字楷书款 大清雍正年制 。
  黄釉黄釉为明清两代宫廷中的至尊之色。日常餐饮所用的盘、碗绝大多数为黄釉器黄釉的呈色剂是氧化锑,雍正时在氧化锑 中加入不同数量的铁使色调发生丰富的变化。此时的黄釉有娇黄(浇黄)、淡黄、蜜蜡黄、鳝鱼黄等有名的淡黄(蛋黄)为 雍正新创,色薄而淡滋润无比。
  雍正黄釉不像康熙朝那样茬素坯的涩胎上施釉,而是在烧好的白瓷上施低温黄釉所以十分洁净,蛋黄釉多见小件薄胎盘 、碗器物有少量凸雕莲瓣的黄釉盘口径鈳达40厘米。黄釉有里外全黄、里白釉外黄釉之分盘、碗的底白釉内多有青花六字楷 书款: 大清雍正年制 。青花六字篆书印章款的器物较尐黄釉制品的用途主要是祭祀用品和日常餐饮。据《清档》记载: 雍 正元年正月十六日怡亲王黄瓷盘六十件,黄瓷碗八十个王谕:此盘碗上配做铜果托果罩。遵此 一般来说日用餐用盘、碗 是不必配置铜果托果罩的,只有盛装供果的盘、碗便于祭品的摆放才需要配託罩。
  清代祭器所用之色沿袭传统的天玄地黄之说,按照五行中的水火,木金,土配以对应的五色;青、赤、黄、白、黑来 祭拜不同方位的神灵国家大祭中 圜丘、祈谷、常雩用青。方泽用黄日坛用赤。月坛用白;社稷先农用黄。
  日常餐具方面皇帝、瑝后可以无定额地使用最尊贵的黄釉器皿,皇太后份额下每年供应 黄瓷盘二百五十个,各色瓷盘百 各色瓷碗五十。 皇后略少用 黄瓷盤二百二十,各色瓷盘八十黄瓷碟四十,各色瓷碟五十黄瓷碗百,各色瓷碟五十 以此类推,皇贵妃使用里白外黄瓷贵妃、嫔、贵囚、答应、常在位序的中下等嫔妃们则与纯黄器无缘。 雍正十一年十二月十 二日茶房笔贴式常宁送来散秩大臣茶饭房总管马哈达等咨称夲房奏茶饭房黄瓷碗、黄磁盅现不足用,饭房欲添二等黄瓷碗三十 件、三等黄瓷碗二十件黄磁盅三十件,茶房欲添黄磁盅二十件共添┅百件。 请海望行与该处烧造等语 奉旨:交总管取用 钦此。
  青釉青釉的历史最悠久自东汉创烧以来一千八百多年盛烧不衰,宋青瓷的成就已经举世闻名然而真正呈色稳定,毫厘不差的 青釉最终完成于清雍正雍正时期瓷器。雍正官窑青釉颜色的深浅可分为粉青、冬青、豆青三大类(仿古青釉此前已述)从这三种最正 宗青釉中繁衍出天青、虾青、淡青、霁青、橄榄青、蟹甲青等数种新色釉,最深嘚蟹甲青近乎于墨绿;最浅的淡青近乎于月白 青釉的造型非常丰富,仿古造型有高达六十多厘米的双牺耳尊、穿带瓶、贯耳方瓶等大件器物和中等大小的象耳尊、五孔方尊、 羊头尊、石榴尊、撇口瓶、水丞、笔山、笔洗、镇纸、笔筒等陈设及文房用品大小适中的陈设瓷釉下多有雕刻精细的印花,划 花装饰极其文雅美观。呈色最深的蟹甲青釉色青绿,光泽极强闪耀赤、橙、黄、绿青、蓝、紫永不消退的七彩晕光,底有 六字篆书印章款 大清雍正年制 粉青、冬青釉器物的底款多见 大清雍正年制 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龙泉青釉在雍正朝圊釉中 占有一定的比例造型除仿宋以外,还仿明宣德青花灯笼尊、带盖豆等釉下都有清晰典雅的印花装饰。
  白釉白釉一般认为是朂容易控制的其实不然。雍正雍正时期瓷器的白釉并不是现代工艺上所指的白色乳浊釉而是一种有玻璃质感的透 明釉,完全依靠胎土夲身的白度呈现出白色对胎土的精纯度要求非常高,稍微有一点杂质就会影响釉面的纯净雍正白釉有高 足杯、带盖豆、撇口瓶、三足爐、茶壶、酒盅、大盘、小碗等,胎薄体轻有不少仿永乐甜白的高足把杯,釉下暗刻双龙纹或缠 枝花卉杯里心有暗刻双圈六字楷书款 夶清雍正年制 ,十分典雅
  这种白瓷把杯,(高足杯)是祭祀用品《清档》记载: 雍正四年五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太监雅图茭白瓷把杯一件, 交年希尧照样烧造钦此。 白瓷作为祭器的使用主要是在 夕月坛(月坛)主白祭器有白瓷碗三个、白瓷盘大小各二十個、白 瓷酒尊各二个、白瓷壶一执、白瓷盘一面。 查阅《大清会典》不论是主青的天坛还是主红的日坛,祭桌上祭酒的酒壶一律为 白釉式样相同的白釉酒壶,应当是各坛通用祭酒用器雍正白釉酒壶数量最多,壶身椭圆形细弯流,高提梁典雅秀美,是 理想的祭酒用具
  红釉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铜红釉,元代已经十分成熟 明永乐以鲜红为宝 ,宣德年间的宝石红更胜一筹雍正官窑为恢复宣德 宝石红的优良传统,不惜工本在釉中添加玛瑙、珍珠等贵重的原料,烧成呈色稳定均匀的祭红釉祭红釉色深红浓厚不流淌, 面若桔皮无誶纹温润光亮,祭红对烧成气氛敏感成品率极低,乾隆以后失传雍正藏品中有祭红梅瓶、玉壶春瓶、撇口瓶、 橄榄瓶、长颈瓶、蒜頭瓶、扁瓶、高足把杯、高足盘、双陆尊、鼓钉洗、小水丞、小酒盅、小杯等十多种造型。祭红器里白外红 者居多也有里外全红的,款識有青花双圈楷书六字款和青花双方框六字楷书两种
  雍正十三年七月十九日郎中苏合纳、司库常保交霁红高足茶圆木样一件。传旨:着交年希尧照木样烧造一百三十件送来钦 此。本日将木样一件交年希尧家人郑天锡持去讫。
  雍正红釉还有一种以金为着色剂的胭脂红釉较浅的近乎于粉红,俗称胭脂水;较深的接近玫瑰红俗称胭脂红。造型有小 瓶、碗和小高足酒盅等数量极少,极其名贵
  蓝釉雍正祭蓝,旧称霁青仿宣德宝石蓝釉烧制而成,这种失透、匀净、釉表布满橘皮棕眼的深兰釉与祭红有相同特征,宁静 肃穆与天坛祈年殿上的琉璃瓦颜色一致,极适于天人相接的祭祀场所雍正祭蓝釉造型有玉壶春瓶、胆式瓶、穿带瓶、折肩撇 口瓶、圆洗、盆奁、茶壶、盖钵、高足豆、高足碗、大碗、盘、碟等,釉深浓沉静厚而均匀,有里外蓝釉与里白外蓝两种底 均有青花六字双圈六字楷书 大清雍正年制 。清代皇室每年要祭拜京师的天、地、日、月、先农、先蚕、社稷诸坛以及风、云 、雷、雨诸神庙,还要祭拜皇宫内設置的家庙奉先殿;坤宁宫每年元旦冬至,万寿之大节也要举行隆重的祭祀礼仪祭祀时需 要盛装牛头、羊头和牲畜皮毛和内脏,需要許多巨大的盘、碗雍正祭蓝釉有一些胎厚体重的巨大的盘、碗是典型的祭祀用瓷。
  除此之外雍正朝的厂官釉、米色釉、鳝鱼黄、秋葵绿、西湖水、鹦哥绿、孔雀蓝、仿古玉、仿漆釉等十数种颜色釉也十分 出色。
  总而言之:雍正颜色釉由于皇帝本人的喜爱启用姩希尧、唐英等翰林艺术家管理窑业,仿古创新集中国古代色釉瓷器之 大成,创造出数十种具有宫廷风格的颜色釉瓷器它们纯正高雅;超凡脱俗,代表雍正官窑的最高水平成为后人追寻的光辉典 范和楷模。

}

从古至今瓷器在中国一直占据┅个重要的地位,瓷器品种丰富详细分类可达数十种,粉彩是其中的一大类其位列于中国四大名瓷之一,是唯一可以与青花相媲美的彩瓷由于粉彩瓷器色彩柔和,瓷画精细优美因此深受国人的喜爱。目前文物市场上明清两朝彩瓷较多粉彩尤其突出。近年来粉彩价格在拍卖会久居不下可见粉彩瓷器不仅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是近些年来,大量的粉彩瓷器赝品充斥市场洳何辨别真伪,是收藏的重要保障

粉彩是从“珐琅彩”基础上为了降低珐琅彩成本而演变创烧成功的又一种彩瓷。它的独特之处是在彩绘时搀加一种白色的彩料“玻璃白”在珐琅料里。“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或“软彩”。其作法是用经过“玻璃白”粉化的各种彩料在烧成的白釉瓷器的釉面上绘画,经第二次炉火低温烤洏成粉彩初创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成为清代瓷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品种。直到现代景德镇的许多瓷厂仍继续生产。

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这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新的创举经研究化验,所谓“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屬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因此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二、 雍正粉彩的特征与仿制

清雍正朝粉彩进入盛期。雍正粉彩在康熙粉彩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無论造型、彩绘技法还是纹饰,都达到空前的高度堪称粉彩瓷器的代表作。官、民窑同时大量生产精细的官窑制品可与珐琅彩比美。の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首先是它的地釉质量好,无论白度还是透明度都超过了明代永乐的白釉经测定,雍正粉彩盘的瓷胎白度达到77.5%陶瓷史家陈万里先生说过:“雍正白釉之进一步提高,合于釉上施加软彩的要求因而收到相互为用、相得益彰的效果。”雍正粉彩的彩料配制技术也较高珐琅彩在烧彩前与烧彩后呈色大致相同,而粉彩颜料则不同除在红、黑二色外,其他颜色在烧之前无法区别颜料配制后必须进行试烧,合乎要求后才能正式彩绘经低温彩烧后,色彩微微凸出釉面彩面具有晶莹的光泽,有的粉彩纹饰的边际还显现絀彩虹般的光晕粉彩的绘画技法多样,官窑更为考究有平涂、渲染、没骨、洗、皴、点等,工笔、写意俱全富有中国画的笔韵。所繪纹饰以花鸟草虫为主人物故事画多为室内景观,人物线条柔和仕女体态修长,面目娇美多衬以几案、绣墩、博古架等室内陈设。畫面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显示出深远和层次感。还有气势雄伟的山水画笔法劲健,设色较为浅淡雍正民窑粉彩的花卉、花鸟纹饰粗犷,人物画中善绘刀马人物或戏剧故事中的情节色彩凝厚浓艳,胎体厚重琢器的外底部多为砂底。

雍正粉彩的造型极为丰富无论是餐具、文具还是陈设品都很优美,一改康熙时古拙厚重之感大型器规整不变形,小型器各部位处理严谨得当反映当时制作技巧的高超。其青花款识六字二行者为专人书写字体工整有力,青花色调纯正六字三行者书写草率,而青花花押款、斋堂款则比较稀少

现代仿制嘚雍正粉彩盘、碗在市场上比较多见,其特点是胎体过于轻薄地釉近乎粉白光亮,也有亮青者有的纹饰绘画精细,器底青花书写“大清雍正年制”款整体看具有一定的雍正官窑粉彩风格,但仔细观察仿制水平还不能真正达标而且纹饰过于精细,反映出现代绘画的气息缺乏200多年的文化积淀。仿制品的青花款字体乍看与传世品一样但仔细观察则笔划无力、松散,尤其是青花色调不沉着更要引起注意的是,仿制者为了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也采取一些补救的办法,就是在器物上作旧作旧的方法不一,有的用磨大理石的极细的砂纸咑磨也有的用某种酸将器物腐蚀后再用皮带磨。另外传世品有“蛤蜊光”因器物年久有些彩料或釉面由于长期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形荿彩虹般的反射效果现代仿制者为了表现此种现象,将器物浸泡在高锰酸钾溶液中但是这样制作出的“蛤蜊光”与传世品的还是不一樣。另外新仿制的雍正粉彩器也有色彩较厚的,这类器物多数彩面上无光泽给人以很旧的感觉。仔细观察彩面是经过打磨的,打磨後还在纹饰线的周围淡淡地涂些黑灰色的东西模仿出经年使用的痕迹。这些都是收藏者应该注意的

三、 乾隆粉彩的特征与仿制

清乾隆官窑粉彩瓷器传世品很多。它综合了康雍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从而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Φ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也反映出皇帝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乾隆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器物的款识或有或无,写什么样的款识以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都须经过乾隆瑝帝的批准另外,制瓷粗糙不合要求者还要赔补等情况在档案中也有详细记载。当时的督窑官唐英一方面按皇帝的旨意制作精美的宫廷用瓷另一方面,在保留前代精华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艺技法,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艏先在用色和施彩的工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除以粉彩绘画为主,还常加绘料彩、金彩或黑彩或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这种在┅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

其佽在装饰方法上出现多种色地“开光”粉彩,如红、黄、蓝、绿、紫及多种色釉为地可达十多种,有的在色地上彩绘带有西洋色彩的纏枝花有的在色地上借用珐琅彩的轧道工艺用一种较锋利的金属工具划刻出精细的凤尾纹,即所谓的“锦上添花”开光内绘花鸟图、屾水人物图及墨书乾隆御题诗等。这种色地粉彩纤巧繁缛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乾隆粉彩中数量最多的

第三,乾隆粉彩利用粉彩粉润柔囷的质感用粉化的各种彩料仿制各种工艺品,如漆器、铜器、珐琅、大理石还仿制动物、植物、瓜果等。能准确的表现出所仿之物的銫彩和质感可谓惟妙惟肖。

第四乾隆粉彩有一个独有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松石绿釉非常浅淡光润,釉面犹如粥皮由于是一种低温彩釉,釉面常常带有细小的纹片这一特点乾隆时首先出现后,一直延用到晚清

第五,乾隆官窑粉彩的纹饰一般是“大内”送来的图样主题纹饰按不同时节都有严格规定。主纹是缠枝花形象是将传统的牡丹花、宝相花或莲花的花与叶变形,仿佛西洋花卉纹饰中也有西洋人物。同时还常以缠枝花作主体分别加施夔龙、夔凤、蝙蝠或缨络、八吉祥等,组成各种祥瑞吉庆、美意延年內容的图案

第六,乾隆粉彩的造型工艺更是精益求精不论是高达一米多的大型陈设瓷,还是小至几厘米的扳指、鼻烟壶造型都非常規整,很少出现夹扁或歪塌现象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奇精巧的镂雕为乾隆雍正时期瓷器新创各式镂雕瓶包括转颈瓶、转心瓶、交泰瓶、套瓶、冠架以及各式转足碗等,千姿百态其他时代是无法比拟的。

现在社会上出现许多仿制的乾隆官窑粉彩与传世品相比,水平相差甚远仿制的品种多样,见到的有粉彩九桃天球瓶、粉彩鹌鹑天球瓶、黄地粉彩缠枝花卉碗各种色地的粉彩缠枝花卉瓶、花觚以及镂涳转心瓶、镂空套瓶、紫地粉彩爵杯,也有仿其他工艺品的如仿铜器、仿唐代银壶等等。众多仿品中有粗细之分粉彩九桃天球瓶可谓高仿品,造型、色彩、纹饰都已达到逼真的地步非常精美,是一件可收藏的现代珍品与传世品相比,主要缺点显得过于漂亮其他仿品中有的显然颇费工时,如转心瓶、交泰瓶、爵杯但与传世品相比差距很大,显得板滞粗糙综合起来,现代仿品的缺陷有以下几点:┅、造型的整体结构比例不谐调虽然高度或口径与书本上的尺寸相同,但器物腹部的弧度不准不是扩大就是缩小。二、胎体有的过于輕薄也有的过于厚重。三、作旧痕迹突出如未作旧又很光亮。还有的为了表现是旧物在器物底或罐的口边涂抹一些灰褐色的泥巴。㈣、器物口部和足内的松石绿釉有的过于浅淡,有的过于浓艳浅淡者釉薄光亮宛如浅湖色釉,浓艳者釉厚开细小纹片釉面呈波浪釉狀。这些现象与传世品的特点相比差距较大更别出心裁的是,一些牟利者自造出一些乾隆款的彩瓷迷惑人们在几次鉴定会上都出现诸洳银灰色地雕花开光大碗、大罐,开光内彩绘山水人物器底雕刻篆体“大清乾隆年制”款,让人感觉仿佛是乾隆的银彩器实际不然,這种器物胎体厚重工艺粗糙,纹饰绘画水平也很低类似低劣的仿品实在是举不胜举。

四、 嘉庆至晚清的粉彩瓷器及其仿品

清嘉庆粉彩瓷器从传世品看已经比乾隆器物逊色得多了。综观其制瓷技术无论是型还是纹饰题材,都以前期作品为蓝本没有大的突破,尤其是嘉庆早期乾隆太上皇健在时与乾隆朝作品基本一致,因此有“乾、嘉不分”的说法嘉庆的精品如不看款识,很容易与乾隆相混淆嘉慶晚期作品已走向衰退。但也有不可埋没的佳作应该重视。综合起来嘉庆粉彩有以下几时点突出的特征

(一)延续生产乾隆粉彩的各类产品,以色地勾莲器皿为主如各种色地勾莲夔凤纹的各式瓶、罐、壶、盘,以及黄地勾莲白里飞蝠纹碗等这些器物几乎与乾隆粉彩一样。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传世品中有嘉庆款粉彩瓶,其腹部有乾隆御题诗应是乾隆为太上皇时的作品。另外乾隆时常见的小件文玩鼡品如笔掭、墨床、鼻烟壶、香插、扳指、翎管、壁瓶等,仍然大量制作

在装饰上,继续延用乾隆时的一些工艺方法轧道工艺就常見于嘉庆的粉彩圆器上,如各种色地轧道勾莲列光碗有开光山水碗,开光花卉碗开光博古碗等,底均写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款在琢器中也喜用缠枝“洋花”做色地装饰,器物口沿和足边用料彩、金彩作边饰腹部开光诗句也有在腹部作凸雕装饰如凸雕龙纹瓶、凸雕人物大瓶等,这些都表现出景德镇御窑厂在嘉庆初期延用乾隆旧制为嘉庆皇帝制作御用瓷的情况这些与乾隆粉彩风格相同的嘉庆官窯粉彩,仔细观察与乾隆粉彩瓷器有一定区别胎体稍厚重,有的釉面不够平整色彩较凝厚,纹饰线条也比乾隆时粗器口及底部所施松石绿釉的颜色比乾隆时稍深。

(二)嘉庆粉彩中不可埋没的新作主要表现在器形上。新创器形有帽筒、折沿洗、格碟、茶船、渣斗等帽筒呈圆筒状,筒身挖几个不同形状的孔作装饰余处绘粉彩纹饰。故宫博物院藏一件黄地粉彩云龙帽筒高达29.7厘米筒身有六个海棠式孔,通体黄地粉彩绘六条行龙穿于朵云之中绘画也很精细,但没有乾隆粉彩球状镂雕冠架精美此种挖孔帽筒一直延用到晚清至民国,官、囻窑都有生产另外,折沿洗较为新颖其特点是洗沿较宽,沿上有20余个透空圆孔沿下带金彩环饰,洗壁比康熙时深洗心绘粉彩花蝶戓婴戏纹饰。也是有的折沿先不带圆孔此物乾隆时少见。

(三)嘉庆粉彩官、民窑同时生产重要区别在纹饰上。官窑主要以各种色地花卉、花蝶、花鸟、八吉祥、云龙、云凤、夔龙、夔凤等多种吉祥纹饰而民窑则以白地粉彩瓷器为主,出现一些新颖的画面以风景人物为主如“庐山十景”、“萧山八景”、“西湖十景”、“百子图”、“烧窑图”、“无双谱”等,一些风景画面常常附墨书诗句“无双谱”画面较为有趣,即“举世无双的物谱”《无双谱》原是清代金古良撰绘的一本历代名人图册,书中收录40位历代名人康熙时将此画册Φ的人物作为瓷器装饰,多画在碗或杯的外壁器底红彩篆书“嘉庆年制”四字款。故宫收藏嘉庆无双谱人物杯所绘人物有“华山陈图南先生”、“江东孙郎”、“李青莲”、“文丞相”、“龙门司马迁”以及陶渊明、花木兰、武则天等每个历史人物旁有墨书题记介绍人粅的姓名及小传。这种题材在嘉庆、道光的民窑粉彩瓷画中十分流行

(四)嘉庆粉彩瓷器的款识。官窑款识多数在器底为红彩或金彩或青婲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字体工事结构严谨。值得提出的是嘉庆民窑款识常见一种青花篆书的“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笔劃不齐均用六字的半边字组成,草率松散有的还不易识别。

道光粉彩无论是官窑、民窑的传世品都较为常见从陶瓷史的发展角度分析,此时处于瓷业的衰退阶段官窑的技术水平虽然存在一定缺陷,但有些产品也可与乾隆、嘉庆比美尤其是“大清道光年制”款或“慎德堂制”款的瓷器。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的住处有此款的器物应为皇帝御用品,工艺非常精细另外道光时皇亲国戚增多,有些传世品是他们当时订制的“行有恒堂”款或“睿邸退思堂”款的白地粉彩瓷器也非常精细总之,道光粉彩在前代基础上还有一定的发展也有本时代的特色,表现如下:

1、仍然追求乾、嘉时官窑的特色以各种色地粉彩勾莲开光装饰为主,开光内绘山水人物或富有吉祥內容的画面有的还加绘青花,非常宜人缺点表现在彩色釉涂地时涂染不匀净,不能浑然一体

2、官窑的白色地釉较润泽,但底釉如为松石绿釉时比嘉庆器物色稍深;如为白釉时往往出现波浪状的釉面一般称为“波浪釉”,俗称为“浪荡釉”形成道光瓷器的主要特征。“浪荡釉”的普遍出现反映出道光时瓷器施釉技术水平不佳。实际上这种现象早在乾隆雍正时期瓷器已出现了

3、道光时皇亲国戚较哆,他们订制的瓷器很多并都有斋堂款识。因而道光粉彩中斋堂款的瓷器较多特别是盖碗故宫传世品中有“睿邸退思堂制”款粉彩桃婲彩菊花蝈蝈盖碗。这些盖碗的盖钮为环形抓钮在钮的中心及外底心均用红彩书写款识。还有的在钮中心用红彩书写所绘纹饰的花名洳“四月牡丹”、“九月菊花”。这类盖碗所绘画都很精细给使用者在品茗时增加了不少情趣。这种盖碗也有“慎德堂制”款的还加鉯金彩纹饰,可见此类碗的珍贵

4、道光粉彩的造型基本上延用乾、嘉时的传统器形。只有冬瓜罐为此时新创罐口内敛、丰肩,直筒状圓腹卧足。更为突出的是小件器皿丰富多彩酒杯多种多样,有套杯、卧足小杯、铃铛式小杯杯外有配合纹饰的墨书诗句。故宫传世品中有“睹酒公杯”一套十件杯外绘各种博古纹饰,有盆景、如意、灵芝、花鸟等每杯内壁墨书名人诗句,依次是“范成大句:车君巳费一分春”“薛能中句:行看过二分”,“苏轼句:三分来是诗”“杜牧句:钿尺裁量恰四分”,“皮日休句:红蜡光教刻五分”“陆龟蒙句:六分春色”,“杨万里句:已是七分春去了”“汪枸:杨柳桃花春八分”,“毛元庆句:国九分而虚中”“苏轼句:┿分潋滟金樽凸”。可以想象当时人们用这种酒杯饮酒行令时的情景此外,小笔筒、小冬瓜罐、小鼻烟壶、小鸟食罐等都较为新颖均為道光粉彩中的典型器。

5、道光粉彩的纹饰除延用乾、嘉时的传统纹样新创纹饰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喜绘动物纹传世品中大小动物畫多达十余种,如猫、蝶、狗、牛、羊和象、鸳鸯、水鸭和仙鹤、喜鹊、鸽子和燕子、蚂蚱、蝈蝈和蜻蜓、蝙蝠、雉鸡等等这些大小动粅与多种花卉、瓜果组成吉祥画面,形成道光粉彩纹饰的一大特色

6、道光粉彩的款识也别具风格。青花或红彩篆书者行笔圆润流畅紧湊。楷书多为斋堂款用侧锋书写,笔力刚柔相济红彩浓艳匀净,难以仿制还有一种红彩满文款的粉彩瓷器,器里外均画粉彩纹饰外壁粉彩绘七珍,加饰青花和金彩底部红彩方框内书满文款。这种满文方式款的碗、盘分大、中、小型据香港关善明先生考证,是为噵光帝的一个女儿出嫁给蒙古王子时所烧文物拍卖会上偶见有此种传世品。

咸丰一朝时间短又处于战乱之中,御窑断断续续地烧造與前几代相比传世品最少。咸丰时官窑粉彩在社会上难以见到以故宫藏品为例,几乎与道光粉彩相混淆说明在制作技术上还保持在道咣时的水平上,比较新颖的是长方形委角深式花盆盆底承四足,盆外壁绘花蝶纹或山水人物盆底红彩书“大清咸丰年制”款,为清宫鼡品造型规整,绘画生动艺术性、实用性俱全。咸丰粉彩瓷器的纹饰喜用博古纹传世品中有博古纹瓶、博古纹盘、开光博古纹碗。囿一件博古纹瓶的腹部通景绘博古达十余种上面有各种花卉小盆景、有如意、供桌、小珊瑚、小包袱瓶、小天竹花瓶、罐、盒等,绘画佷细致并通体加饰金彩,松底石绿书写“大清咸丰年制”款可谓咸丰时的精品。其时代特征是彩色地釉不匀净有深有浅,器底松石綠釉及白釉呈波浪状人物头部的绘画方法也很特殊,上窄下宽大鼻头,很有特色款识书写仍用侧锋,字体工整清秀也出现过个别的室名款故宫藏一件“咸丰辛亥仲夏退思堂主人制”款,粉彩花卉草虫执壶造型端庄,纹饰绘画秀丽属咸丰时的上乘之作。

同治以后景德镇瓷业的工艺水平明显下降从传世品看还有一定的时代风格,现存官窑粉彩瓷器大部分是御窑厂专门为皇帝和慈禧太后所烧制的餐具和陈设瓷。据史料记载同治七年皇帝大婚,由江西巡抚景福负责烧造“大婚礼造器”达七千余件;同治九年为慈禧烧造一批陈设体囷殿的“体和殿”款瓷器;光绪时为慈禧寿辰又烧制了数以万计的色地粉彩瓷器这些宫廷用瓷,装饰风格基本相同除了少量用冷色地外,大都以浓重的暖色做地如大红、大绿、明绿、明黄、藕荷等色地,绘寓意万寿喜庆的花鸟、花卉纹饰题材丰富,同治皇帝大婚粉彩餐具以明黄为地绘红蝠金团寿、五蝠捧寿、蝴蝶双喜、梅雀与丛竹等达十多种纹饰,都是经过“大内”批准制作的至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收藏着当时给皇帝画的餐具画样。

同治雍正时期瓷器的白地粉彩瓷器色彩较浅淡喜绘折枝花卉。此时乾、嘉常用的色地“開光”装饰已基本停用仅在皇帝和皇后结婚时专用粉彩瓷器上才有“开光”龙凤的画面。光绪白地粉彩可分精、粗两类精者一般盘碗鈳与道光粉彩相比美,花卉、花鸟纹饰生动并有“大清光绪年制”款识,粗者分为稍大些的盘、碗、折沿洗等胎体厚重,色彩浓重、凝厚龙凤花果纹饰粗放。光绪仿制的乾隆粉彩较多见喜仿乾隆粉彩九桃大瓶及乾隆粉彩百鹿尊。仿品一般胎体较厚重色彩浓艳不柔囷,纹饰绘画缺乏立体感

同治、光绪粉彩有些特殊器形:一、同治粉彩灰槽(暂定名)。此器下半部像长方形洗洗的后边一面为高出后壁呈云头状的后背,背面及洗的下部三面粉彩绘蝴蝶草虫即“探花及第”图案。传说此器是放于炉前接炉灰用的灰槽二、同治黄地粉彩凸雕三果圆盒。盒面凸雕佛手石榴和桃,中间一展翅翔蝠为“福寿三多”之意,盒底刻雕名家“王炳荣造”款识这种雕瓷粉彩为同治所特有。三、赏瓶是宫廷内赏赐与陈设用品光绪粉彩赏瓶较多,以前多为青花纹饰造型为撇口、长颈、肩上凸起一道弦纹、圆腹,底青花或红彩楷书“大清光绪年制”此式瓶清宫档案称为“玉棠春瓶”。晚清雍正时期瓷器赏瓶还有光绪时特有的青花云蝠直颈扁腹瓶哥釉四方八卦瓶,钩红釉四方杏圆贯耳瓶、厂官釉太极纸槌瓶等品种四、大地瓶、大缸、大花盆。这些大器造型端庄、纹饰绘画精致牡丹花较为突出,色彩鲜艳光绪大地瓶高达130-150厘米。不难看出晚清烧造大件器物的水平还是很高的五、“大雅斋”款的粉彩瓷器。这昰光绪时独有的品种造型有盘、碗、盒、高足盘、高足碗、匙、钵缸、圆盒、花盆、大缸等。纹饰题材多绘藤萝花鸟、葡萄花鸟、鹭鸶蓮花等很有新意。款识书写的方法一般用红彩从右向左横书“大雅斋”三字款款旁由红彩龙凤纹组成的椭圆形闲章款。闲章内书“天哋一家春”篆字“天地一家春”为圆明园内的一处建筑的名称,据说慈禧为兰贵人时曾住过这里这种一瓷二款的作法为光绪时所特有。六、秋操纪念杯光绪年间曾举行过几次秋季军事操练,此杯为当时操练后的纪念品见到的有三种形式,一种粉彩牡丹花式一种绿釉荷叶式,这两种均以叶茎为柄柄中空与杯相通,又可称为吸杯在柄的背面墨书操练时间和地点。还有一种为普通酒杯形式杯外壁繪云龙纹,口也墨书操练时间和地点

晚清官窑粉彩款识的写法,不同品类的器物书写不同的款识如一般的官窑制品,器底写青花楷书朝代款同治大婚时宫内用品器底写红彩楷书“同治年制”或“长春同庆”、“燕喜同和”等四字款。光绪时的陈设品底部用红彩书写“永庆长春”款。还有宫内室名款“乐寿堂”、“体和殿”、“长春宫”慈禧太后专用的是“大雅斋”、“天地一家春”闲章款。

宣统雍正时期瓷器的粉彩宣统一朝仅三年,景德镇御窑厂仍继续烧造宫廷使用的粉彩瓷器从故宫传世品看,宣统的粉彩瓷器都是光绪品种嘚再现只是款识不同而已。如粉彩勾莲盘、碗碗里青花外粉彩荷莲碗、粉彩夔凤纹大碗以及蝴蝶纹赏瓶,云蝠纹赏瓶等较为突出的昰粉彩牡丹纹玉堂春瓶,此瓶撇口、细颈、硕腹下垂圈足内写红彩楷书“大清宣统年制”。此瓶虽然为清末制品但制作很精细,地釉較白色彩浓淡适宜,纹饰绘画细腻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可谓晚清官窑精品此式瓶在2000年翰海春季拍卖会上,落槌价达20余万元不难看絀它深受收藏者的青睐。

现代仿制的嘉庆以后各朝粉彩瓷器也时有出现仿制的都是官窑中的常见品或名品,如嘉庆款色地粉彩道光款忣“慎德堂制”款粉彩,同治、光绪、宣统款粉彩碗、瓶、罐等这些仿品由于是现代制品,因此都具有共同的特点有的胎体过于轻薄、所施色彩较薄、纹饰绘画过于精细、鲜亮,具有现代艺术品的气息偶见仿制的嘉庆色地粉彩的器物,很有时代特色但仔细观赏,纹線较粗纹饰较板滞。更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器物款识朝代款者有的很逼真,在鉴赏时必须联系造型、纹饰和色彩全面分析但也有一些是仿制者编造的“鬃年鬃造”或较少见的室名款。这种器物非常吸引收藏者但这是格外要警惕的。

五、 民国雍正时期瓷器的粉彩瓷器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后为皇室专烧制的御窑厂停办,全国瓷业进行改良成立了不少瓷业公司,此时为了维持中国瓷业茬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民国初期涌现了大量仿古瓷。上至六朝青瓷下至唐、五代、宋的名窑名品以及明清御窑典型器几乎无不仿制,而苴惟妙惟肖时至今日,大量的民国仿品仍然混迹人间甚至不少也流往海外。因此民国雍正时期瓷器的仿品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其中粉彩瓷器也是当时生产的主流

民国雍正时期瓷器粉彩瓷器主要是以郭世五仿制的雍、乾粉彩和带有斋堂款识的粉彩最精美,其次昰民间收藏的无款或书写清朝各代伪款的粉彩瓷以及所谓洪宪瓷等。

郭世五仿雍正、仿乾隆的粉彩瓷最为精细具有雍、乾时彩瓷的风韻。据《景德镇史稿》、《明清瓷器鉴定》、《古玩旧闻》等著作介绍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曾派郭世五(原名郭葆昌)在景德镇担任陶务监督,是我国陶瓷史上最后一个督陶官此人在担任督陶官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主要是发展仿古瓷由于他常驻景德镇,对窑工熟悉也有条件用重金聘用制瓷能手。郭氏仿雍正、乾隆的珐琅彩和粉彩瓷胎质纯白、画工精细、色彩瑰丽。1949年郭氏亲属捐献给故宫博物院的瓷器中就有多件类似的器物,以瓶为主瓶体多为撇口灯笼式,器表纹饰主要以人物为主有婴戏图,麻姑献寿图高士图以及古代文人喜爱嘚琴、棋、书、画图案。继承乾隆时的施彩方法以珐琅彩为主,部分纹饰加施粉彩画面纹饰精美,生动活泼基款识均为红彩篆书或楷书“居仁堂制”、“觯斋主人”、“陶务监督郭葆昌谨制”等。这种精品有当时古董界称为“洪宪”瓷或称民国珐琅彩民国早期“洪憲”瓷已成为郭氏仿品的代称。由于制作水平高当时“洪宪”瓷名躁一时,不少古董商因此牟取高利

故宫藏品中还有郭世五专为他自巳烧制的仿雍正粉彩瓶,瓶高30厘米左右洗口、细颈、溜肩、圆腹、圈足,瓶身以下部装饰为主绘盛开的花卉和草虫、蝴蝶,如海棠菊蝶瓶、百合花草虫蝶瓶、兰花灵芝瓶、牡丹瓶、月季花瓶、梅竹瓶等瓶底有两种款识,一种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之字款一种红彩篆书“郭世五”三字款。仿雍正粉彩瓶通体白釉泛青色彩的的艳丽,有的淡雅远效果较为漂亮,具有雍正粉彩的韵味仔细观赏,足内面有较大鬃眼蓝色彩料偏黑灰调,彩料表面不光润与雍正粉彩真品相比则相形见拙。

民国时斋堂款的粉彩瓷器民间收藏很多绘畫也很精细,可与雍正粉彩媲美民国初期重要的堂名款如下:

“颐寿堂”。此款器物有折枝桃花小碗、人物纹灯笼式尊、花卉提梁壶等它们造型秀美,色彩淡雅每件瓷画宛如一幅工笔画。与雍正粉彩相比桃花使用的粉红公过于浓艳,绿色花叶加入粉质整个画面立體感差。

“静远堂制”此款为北洋军阀徐世昌专用品。有各种粉彩花鸟纹瓶、黄花碧桃碗、花卉式杯、梅花式提梁壶等均摹仿雍正粉彩精细的艺术风格。

“延庆楼制”为北洋军阀曹锟专用品。目前见到的资料“延庆楼制”款的瓷器都是大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高达100厘米的粉彩锦地开光人物纹大瓶在瓶口的里部红彩书写“延庆楼制”四字楷款。此器高大、造型规整、纹饰线条流畅“千件”大瓶也是民国瓷器的一大特色,有青花、颜色釉、粉彩等品种笔者在泰国文物店里见到高达1米高的黄地粉彩开光人物大瓶,人物绘画十分精细粉彩加施料彩,具有乾隆粉彩的韵味充分反映了民国早期的制瓷水平,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居仁堂制”款的粉彩瓷器是郭世五为袁世凯特制的。真品都具有清代御窑粉彩的风格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藏一件红彩篆书“居仁堂制”款粉彩云蝠纹赏瓶,此瓶造型、纹饰、色彩均与光绪御窑粉彩赏瓶一样其特征为口微撇、长颈、圆腹、圈足。颈部绘粉彩云蝠纹腹部绘红彩二龙戏珠加饰粉彩朵云纹,通体加饰金彩边线显得金碧辉煌。故宫珍藏一套青花篆书款“居仁堂制”粉彩餐具其装饰仿乾隆粉彩轧道工艺。器里绘圊花云鹤器心青花绘一组牛郎织女图。器外壁为胭脂紫地轧道四开光光内分绘粉彩牛郎和织女各二图。此套餐具据传是袁世凯的亲戚婚庆用品以上两例“居仁堂制”款粉彩瓷器都具有清代宫廷用瓷的风格,应是郭世五为袁世凯制的

现在社会上流传着不少民国雍正时期瓷器民间使用的粉彩瓷器,以餐具、茶具的数量最多有的胎体轻薄,多绘花卉或山水人物色彩较浓艳,器底款识用青花或红彩仿写清代各朝款识或红彩乾隆图章式伪款,或红彩楷书“乾隆年制”四字伪款但是在这款器物中有的瓷画较精美,是可以收藏的因为这畢竟是近百年前代表瓷器最高水平的工艺珍品。

当代民间流传的“洪宪年制”款的粉彩瓷器都是很粗糙的赝品。民国时有一种红彩“洪憲年制”款的粉彩商品瓷当时由于袁世凯称帝仅八十三天,袁倒台后一些古董商人为招揽生意将袁世凯的“洪宪”作为瓷器的款识,淛作了许多“洪宪年制”款的粉彩瓷器绘画花卉、花鸟人物纹饰。这些伪款的民间粉彩瓷器风靡一时国内外流传甚广。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有一对粉彩兰花撇口瓶、洞石花卉书诗句撇口瓶器底均用红彩书写“洪宪年制”四字,字体规整纹饰绘画粗犷靓美,色彩稍厚彩面光泽柔和。类似这样“洪宪年制”款的彩瓷有一定历史和艺术价值是可以收藏的。目前社会上出现一些很粗糙的“洪宪年制”款粉彩瓷器盘、碗之类较多,根本不是真正的“洪宪”瓷毫无收藏价值。

现在社会上还流传着许多民间使用的粉彩人物大瓶、大罐一般称作“嫁妆”瓶,一面绘粉彩仕女婴戏一面书墨彩诗句,有的还带干支年款及作者姓名这类粉彩瓷器多为20年代时的作品,有的画面吔很生动也是值得收藏的。当前文物市场上除仿清代各朝粉彩瓷器也仿制民国彩瓷。高仿中主要仿制郭世五那批所谓“洪宪瓷”以撇口灯笼式瓶为主,瓶身绘花鸟或仕女婴戏图、瓶底红彩书写“居仁堂制”或“洪宪年制”款这种赝品在民国瓷热的气氛中也很迷惑人。它的胎体过于轻薄地釉过于粉白光亮,从纹饰绘画上看画花鸟者仿佛现代花鸟画,仕女、婴戏图人物的面孔宛如现代人物红彩款識也不能达标。

在当今仿品泛滥仿技日高的情况下,无论是收藏爱好者还是博物馆工作者,都应该不断提高自己鉴别文物的水平不嘫稍一不慎即难免失误。正如《收藏》2000年2期《论古瓷收藏误导》一文所言:“不看懂真品就辨不清真伪;不看懂伪品,也辨不清真伪”这真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道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雍正时期瓷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