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宗教没有那么多像外国宗教903狂热分子音乐会活人献祭、火烧活人的呢,就像电影寂静岭那样的?

文明6代码错误致AI变成宗教狂热分子_凤凰数码
文明6代码错误致AI变成宗教狂热分子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文明6代码错误致AI变成宗教狂热分子 据外媒报道,《文明6》游戏代码出现失误,致使游戏中AI
原标题:文明6代码错误致AI变成宗教狂热分子
据外媒报道,《文明6》游戏代码出现失误,致使游戏中AI疯狂地迷恋宗教。
《文明6》是由Firaxis Games开发,2K Games负责发行的策略类游戏,游戏的设计师是德·梅尔创作的《文明》系列的第6部。
之前,就有玩家对系列6中AI领袖对宗教的狂热不同寻常。近日才有人找到了答案。
一名Something Awful论坛的用户Shark发现,在名为leader.xml的文件中有几行这样的代码:
以上代码代表了游戏中AI领袖的优先级,这几行代码里将“YIELD”拼写成了“YEILD”,所以导致许多AI领袖极端发展宗教。
Shark对此改正后再测试,于是哪些领袖们开始正常了,会在建筑和科技研究上多放些心思。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网数码官方微信
播放数:1735
播放数:5979
播放数:1160
播放数:1643315999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4K23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为什么有宗教信仰的普通百姓总是那么愚昧,那么的迷信,象得精神病一样_百度知道
为什么有宗教信仰的普通百姓总是那么愚昧,那么的迷信,象得精神病一样
愚蠢的总是很容易被怂恿,那么的去无理地相信不切实际的事情
总是那么容易的被变成狂热分子,打着上帝的,如来佛的,真主阿拉的等等诸神旗号,被他人利用作残酷的事,还&圣洁& 的宣称他们是在做神的惩罚,用中国就是替天行道。
为什么要替天行道? 为什么他...
我不了解佛教核心 因为人一辈子都未曾可能真正明白所有的核心
我是只是看到那些和尚,那些喇嘛,那些在印度的和尚,一个比一个更进行着卑劣和残酷的事,不知道他们口中的佛,和他们宣传的佛 却还有着更多支持者.我不是佛教思想否定,是对现在的佛陀的宣传者,传播者的给予最大的否定.象日本的一向宗 结婚生子 参与政治 无所不做
一个十足的小人伪君子口中佛陀精神,却还能引来那么多人去信仰 所以我感到奇怪,感到无理. 佛既然是让人去规范做君子一样的事,可是何为小人?何为君子呢?那为什么不让小人真正变成君子呢`而只是进行恐吓之类的方式君子是真是伪,难以区辨,伪君子却比真小人来的更加有害 你要三字经我也说最基础的 人之初,性本善 ---人人一出生本身就都是君子,&苟不教,性乃迁&---教教~```现在人人教了,但是君子少,小人更多.也不看教的是什么,学校是教什么,社会是在教什么.看看现在的孩子吧.问他们性(sex)的话是肯定知道比你们多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佛陀不是神。如果一开始就把佛陀当作神明崇拜,那么您的问题根本就漏洞百出。没有绝对主宰的神存在,这是佛陀的教导。惩戒吗?只有神明信仰才有这个问题,真正的佛法是没有这样的说法。佛陀经常强调「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异洲,不异依」,明白指示弟子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法的指导,以自身的修习做为停靠的洲屿,以法义的体验做为停靠的洲屿,不要依靠其他外在的力量或神秘的方法,也不要以别人或其他地方做为停靠的洲屿。您不了解佛陀的教导,认为这是反宗教,其实您反对的只是形而上的宗教信仰,并非真正的信仰核心。
采纳率:29%
甚么种族是可尊敬的?是人类的种族;甚么种族是可尊敬的?是敬畏上主的人们;甚么种族是可轻视的?是人类的种族;甚么种族是可轻视的?是违犯诫命的人们。# 在兄弟们中,自己的领袖是可敬重的;敬畏上主的人们,在天主眼中,也是如此。# 富贵人、有名誉的人和贫穷人的光荣,就是在乎敬畏上主。# 不可藐视有智慧的穷人,也不可称赞富有的罪人。# 伟人、判官、权贵,都应受敬重;但是他们之中,没有比敬畏上主的人更伟大。
佛教和儒家不就是这样的宗教吗?不排斥其他宗教,要求做到“六和敬”,要求“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要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等等。只不过现在很多人不明白佛家和儒家的理论,而妄自批判罢了。至于你后面提到的问题,你可以到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看蔡礼旭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里面讲的很清楚。现在的教育根本没有教伦理道德,而且正相反,电视里教的是相互仇杀,教的是暴利色情,所以,才导致孩子们学习这些不良得东西。真正的教育应该是道德教育,这样才会使人向善。另外,你还可以看看《和谐拯救危机》这样一个视频,网上很多,可以自己搜索。
生命短促的人类,川流不息地,一代一代相继来到这世界,又相继离开这世界;每人都肩负著恐惧、匮乏和忧虑,跃进死亡的怀抱。当人类如此地生死相继时,他们从来不厌其烦地问什么东西使自己烦恼,这个悲喜剧的意义是什么。他们向天呼求,但天道无言。天没有给我们回答,却来了一批带著启示的教士。 但是,如果一个人还认为那些超人类的存在者曾经替人类带来信息告诉我们有关自己或世界存在的目的,那么,这个人便仍然停留在童稚时候。即使各种启示一定有错误,就像所有有关人类的事物一样;往往包含在奇怪的寓言和神话中并因而称为宗教,然而,除了智者的思想以外,根本没有其他的启示。因此,在这个范围以内,不论你相信自己的思想或他人的思想都是一样的,因为,你相信的都是人类的思想和意见,而不是别的东西。然而,人类往往有一种缺点,总喜欢相信那些自称其智识来自超自然力量的人,却不愿相信那些自己头脑有思想的人;可是,如果你记得人与人之间智力上的巨大不平等,那么,便可以知道,某一个人的思想,在另一个人看来,很可以作为启示。 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波罗门教也好,回教也好,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所有教士僧侣的基本秘密和狡猾的地方,都像下面所说的。他们认识并抓住了人类形而上需要的巨大力量和牢不可破性,于是,便先称具有满足这种需要的方法,他们说,用这种需要,可以把解决人生大疑问的答案直接带给人类。一旦他们使人们相信了这种说法,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引导和支配他们。比较慎重的统治者便与他们联合起来,其他统治者本身就为他们所统治。可是,如果能绝无仅有地让哲学家做国王,那么,整个笑剧便在最不适宜的方式下结束 )。---所有宗教的弱点仍是:它们决不敢承认本身是寓言性的,因此,它们必需郑重地表现自己的教义在实质上是真实的;由于荒诞不合理的东西是寓言的本质,所以,这个弱点导致永久的欺骗以及对宗教大大的不利。其实,更坏的是,到时候我们会知道,因为它们在根本上并非真实上的真实,所以,便消灭了。这样说来,最好是直接承认本身的寓言性质。只是,这里的困难是如何让人们了解一件东西同意是真实的又是不真实的。但是,由于我们发现所有宗教多少是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在某种程度以内,荒诞不合理是合于人性的,其实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份,并要承认,欺骗是宗教中无可避免的---其他许多方面也证明了这个事实。
参考资料:
中国的宗教都是很平和的,基本没有什么狂热分子,除拉白莲教等邪教,说百姓迷信其实是没有正信正念才会有迷信的思想。
其实人迷信的就是自己,你看不见迷惑是什么,因为自己早就戴上了有色眼镜,千金难买一诺,神的承诺谁也不敢该,因为千年来神的工作在地球上正在有条不稳的进行着,人的牺牲只能是暂时的胜利,可是神的牺牲把整个地球带出了混沌的深渊,黑暗不再是掌管的唯一,所以很多人摘下了眼睛,看到了光明,圣经看一下,就能永生,这是事实。
其他16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宗教信仰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紫蓬山人|&《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font COLOR="#2F-1-28 & 紫蓬山人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tatic.cwzg.cn/p/201801/da769ef0ad753a9b3c3e98b09cf99f14.jpeg" ALT="《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WIDTH="640" HEIGHT="272" ALIGN="" BORDER="0" STYLE="box-sizing: border-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margin-top: 10 margin-bottom: 10 margin-left: -2"
TITLE="紫蓬山人|&《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
昨天晚上去看了李芳芳导演的电影《无问西东》,之前在看到网上对此电影的评价比较两极化,豆瓣评分从8.0降到6.2,本来我以为可能现代的年青人不太能理那个解热血时代国人的情怀,因为时间和时代的距离阻隔了理解。于是决定去电影院看一看,想为它写一篇正名的文字,可是看完后心里却很愤懑,感觉这样一部地道的“汉奸”电影,竟然能在强调“文化自信”的十九大后上映,并得到一些年青人的追捧,不禁张口愕然。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tatic.cwzg.cn/p/cbcea3bde6f4feeaeaddd8.jpeg" ALT="《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WIDTH="480" HEIGHT="324" ALIGN="" BORDER="0" STYLE="box-sizing: border-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margin-top: 10 margin-bottom: 10 margin-left: -2"
TITLE="紫蓬山人|&《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
这一步电影的名字“无问西东”出自清华四个字取自清华大学校歌:“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英译名是 Forever
Young,看名字我本来以为是一部和《芳华》差不多题材的对特殊年代的怀旧片(《芳华》英译名Youth)。看完《无问西东》带给我久久不能消除气愤。剥开电影中几个小故事的外皮,其中一以贯之的就是三个内核“美国中心主义”“清华优越感”还有就是“基督教救世观”:所以抽雪茄、戴墨镜、跷二郎腿的高大形象只能是美国大兵,中国人只能傻逼一样在铁圈子中转到晕头转向然后当众走条凳,任美国人挑选;所以医院的大妈一看到是胸前有清华校徽的学生就可以不让在外面等而是请进来坐;所以衣衫褴褛的小朋友们要和美国传教士坐在一起唱赞美诗,才能雨过天晴看到阳光……我非常惊讶于在21世纪都快过完前二十年,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已经发表40年后,还有这样的一些中国人沉浸在自我殖民化的意淫中不能自拔,并且得到部分大众的迎合和追捧,我就想问:自我侏儒化、特权思想还有赤裸裸的传教就是本片导演和编剧要向我们安利的所谓“真心、正义、无畏、同情”的普世价值观吗?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tatic.cwzg.cn/p/201801/ab2d7ccadaa0e07bc9f91.jpeg" ALT="《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WIDTH="680" HEIGHT="425" ALIGN="" BORDER="0" STYLE="box-sizing: border-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margin-top: 10 margin-bottom: 10 margin-left: -2"
TITLE="紫蓬山人|&《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
这部电影叙事背后的潜意识就是中国人背景化、普通民众的猥琐化以及对我们社会制度的污名化。首先中国人只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的一个实践者和跟从者,就像是鲁宾森身后的土著“星期五”一样,所以张震扮演的张果果所在公司中所有的人都是互相称呼英文名字,而张果果自身在电影中出现的运动场景也是最能体现西方传统古典精神的击剑,甚至他一把把她妈妈准备的饺子馅连盆带碗扔到垃圾桶,而要带父母出去吃(当然可能是吃西餐)也是一种对于传统中国文化鄙弃的隐喻。通观全片直接抗击日本人的飞行员无论是招募还是培训甚至吃的食物都是美国人提供的,这些中国飞行员和“皇协军”扮演的角色其实差不了多少,给人的印象好像就是美国人在带领无知的中国人打日本人,而中国人还要犹豫遵守不能当兵的家训而躲避保家卫国的责任。其次是对普通群众形象的丑化,仿佛除了知识分子和有钱人(也就是精神或者生活方式西方化了的中国人),其他中国人都具有天然的劣根性。虽然电影在后面结局中极力弥补(可能为了过审),但是通过陈果果单位的同事的叙述和四胞胎女婴家长的表演,毫无疑问让观众感觉到来自底层社会的四胞胎姐妹一家为代表的普通群众是一群贪婪、自私、不懂感恩的人,而那些靠人与人的机诈以及蒙蔽大众获得财富的企业高管就是理所当然高人一等,出于内心优越感给困难群体一些帮助就是理所当然要别人感恩戴德——另外四胞胎的祖母操河南话是明显的地域歧视。在王敏佳被批判的一幕中,群众们又化身为充满暴力的群氓,对一个与自己毫无厉害关系的人痛下狠手,直至把她打死(虽然诡异的是竟然大雨一淋又复活了)。最为阴毒的是对我国社会制度的污蔑,片子中只要是体制内的人,除了清华人以外基本没好人:医生为了获得支边名额不惜攻击自己的朋友加暗恋对象;老师对自己的妻子忘恩负义,实施冷暴力,直至将她逼死;章子怡饰演的女主的悲剧、老师妻子的死亡似乎都要算到制度的头上。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tatic.cwzg.cn/p/bbf42fa65aa1b56f749c4ab3ea12ce1.jpeg" ALT="《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WIDTH="550" HEIGHT="234" ALIGN="" BORDER="0" STYLE="box-sizing: border-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margin-top: 10 margin-bottom: 10 margin-left: -2"
TITLE="紫蓬山人|&《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
可是我觉得片子里的几个所谓的正面人物真的没那么关辉和毫无瑕疵。男主人公沈光耀,他母亲从老家来西南联大看望他,在大家都没有饭吃的情况下,带了好多西洋食物让大家分享,还有管家和保姆随行,俨然富贵之家。电影院里面很多人看到沈母训子那段,感动哭了,可是在那样一个大时代,连蒋委员长的两位儿子都参军了,她母亲作为一个大家贵妇人竟然抱着男不当兵的家训不放说出“我希望你能找到一个一生挚爱的人,能尝到儿孙之乐”这就是中国有钱人的真实想法,当然作为一个母亲爱子心切,可以理解,不必强求,但是放到当时几百万(有说一千多万)农村青年壮丁甚至没有走到战场就倒毙在沟壑中,着力刻画一个富家子弟的牺牲,真的没有多少悲剧性,难道普通人的名就不是命吗?“石壕村边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tatic.cwzg.cn/p/f58cfef7bb08fc956d4ef.jpeg" ALT="《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WIDTH="426" HEIGHT="274" ALIGN="" BORDER="0" STYLE="box-sizing: border-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margin-top: 10 margin-bottom: 10 margin-left: -2"
TITLE="紫蓬山人|&《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
第二就是清华大学也有不光彩的一面。建国后对清华大学进行了改造,今天清华大学已非之前的清华大学,原来的清华很多师生都和梅贻琦校长自绝于人民共和国,一起跑到台湾去了,重建了现在新竹的台湾大学。清华大学诞生时是有买办的血统的,清华的产生就是美国人把八国联军掠夺的赔款一部分用来建设留美预备学校,本身就是美国人文化殖民政策的一部分。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肖楚女曾说过“美帝国主义通过退回庚子赔款为清华这样的学校,一天一天地陆续制造出各种卖国的买办”,直到现在这种传统似乎还没有断绝:“清华大学精仪系本科毕业的女学生高杏欣,在斯坦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破解了我国北斗二代定位导航卫星的信道编码规则,随之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论文,并获得了美国航空无线电委员会的表彰。消息传到国内,一石引起千层浪,招来骂声一片。有人称她在清华大学就读时就参与过北斗项目,她在美国的研究是吃里扒外的汉奸卖国行为。”(果壳网《清华女生高星星(高杏欣)破解“北斗”究竟意味着什么?》)。另外电影中那个给陈楚生开导的清华梅贻琦校长,解放后和国民党跑到台湾,并长期担任"原子能委员会"主任委员,帮助蒋氏父子研制核武器,对国家的危险程度比章子怡演的女主在台湾的那个表叔不知道要大多少倍。最具有讽刺意味的黄晓明演的清华学生自称靠飞虎队空投的美国食品才免于饿死,可是他忘记了他的清华校友朱自清却因为不吃美国的救济面粉而饿死,到底哪一种才是真正的清华精神?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tatic.cwzg.cn/p/af6381cdd52cf2f38b7.jpeg" ALT="《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WIDTH="600" HEIGHT="396" ALIGN="" BORDER="0" STYLE="box-sizing: border-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margin-top: 10 margin-bottom: 10 margin-left: -2"
TITLE="紫蓬山人|&《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
片中最意味深长的是美国传教士和中国小孩一起唱歌,看上去很温馨很感人,可是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歌吗?是Amazing
Grace,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首教会歌曲,中文有翻译为《天赐恩宠》,是一首创作于18世纪的基督教赞美歌,也是在美国非常流行的基督教歌曲,你想想小孩子们从小就接受这样的熏染和教育,(和沦陷区小孩唱《日之丸》有什么区别?)影片的的目的昭然若揭了:我们中国人靠美国大兵的武力保护,老百姓靠美国人提供的食物救济保命,当然文化也要向美国看齐,从娃娃抓起,做到亲美亲西方甚至皈依基督教,彻底和中国文化决裂才好。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tatic.cwzg.cn/p/cfb041f3a0dec93efd13f9bf58d704c.jpeg" ALT="《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WIDTH="680" HEIGHT="412" ALIGN="" BORDER="0" STYLE="box-sizing: border-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margin-top: 10 margin-bottom: 10 margin-left: -2"
TITLE="紫蓬山人|&《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
【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号“潘断”】
文艺片还是宗教片?——《无问西东》的历史魔幻主义
<font FACE="Microsoft YaHei" COLOR="#2F-1-26
三个时代,三段论——神话?or宗教宣传片?
电影《无问西东》,看了,思考了。
原本是一部向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献礼的片子,用的文艺片调子,讲了跨越近百年的多个人物故事。
从1920年代到2010年代,跨越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段,不可能不关涉历史,历史叙事,历史观。
电影用大块蒙太奇手法,频繁进行时空切换,组合起几个不太相干的故事。尽管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还是不难辨认出影片里三个截然不同的时代:民国(20-30年代)、建国后(1960年代)、当下(2010年代)。
非常鲜明地,这三个时代,呈现了三种面貌,从故事主调,人物命运,到情感氛围,画面色彩。仿佛是三重天。
一重天是民国,画面阳光,明亮,人物崇高,神圣,自由,故事高昂,壮丽。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tatic.cwzg.cn/p/ff8c77e75a06c5bdd4edc4.jpg" ALT="文艺片还是宗教片?——《无问西东》的历史魔幻主义" WIDTH="600" HEIGHT="290" STYLE="box-sizing: border-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margin-top: 10 margin-bottom: 10 margin-left: -2"
TITLE="紫蓬山人|&《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
二重天是建国后的1960年代,毛时代,画面以阴暗、灰黄为主色调,人物阴郁,扭曲,压抑,故事悲惨,酷烈,荒诞。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tatic.cwzg.cn/p/201801/feb9f4c92d5c.jpg" ALT="文艺片还是宗教片?——《无问西东》的历史魔幻主义" WIDTH="600" HEIGHT="377" STYLE="box-sizing: border-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margin-top: 10 margin-bottom: 10 margin-left: -2"
TITLE="紫蓬山人|&《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
三重天是当下,画面是都市风,广告味,人物是纠结,焦虑,故事是竞争、算计、抉择。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tatic.cwzg.cn/p/201801/bda3ddb18db5feb.jpg" ALT="文艺片还是宗教片?——《无问西东》的历史魔幻主义" WIDTH="600" HEIGHT="375" STYLE="box-sizing: border-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margin-top: 10 margin-bottom: 10 margin-left: -2"
TITLE="紫蓬山人|&《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
可以从影片中抽出这样的历史逻辑:
神圣崇高---&黑暗压抑---&庸常平淡
三个时代,构成影片叙事结构的三段式,演绎出一种关于现当代中国史的三段论。
从极高,极明亮,极华彩,到极低,极昏暗,极丑恶,再回归平常,于庸庸碌碌的都市生活中寻得一份中产者、成功人士的心安。
正题,反题,合题。
正如影片处处从天而降的基督教歌曲给人以宗教宣传片的印象一样,影片结构也隐然是一副宗教神话的框架:
曾经是失去的天堂,而后堕入地狱,经过一番挣扎、沉沦、试炼、坚信,最后回归人间,地面,在尘世里坚守内心之信。
那失去的天堂,就是影片浓墨重彩描绘的民国。人物,场景,高大上,美光亮。
那是他们的神话,他们的天堂。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tatic.cwzg.cn/p/05a9efa055c1a31e1e7.png" ALT="文艺片还是宗教片?——《无问西东》的历史魔幻主义" WIDTH="454" HEIGHT="249" BORDER="0" STYLE="box-sizing: border-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margin-top: 10 margin-bottom: 10 margin-left: -2"
TITLE="紫蓬山人|&《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tatic.cwzg.cn/p/adc8f1213fcc6a78cc8.png" ALT="文艺片还是宗教片?——《无问西东》的历史魔幻主义" WIDTH="457" HEIGHT="249" BORDER="0" STYLE="box-sizing: border-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margin-top: 10 margin-bottom: 10 margin-left: -2"
TITLE="紫蓬山人|&《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
一条线索,两个主题,三位一体:真实、坚信与恩赐
上述三段式,三个断然不同的时代,既然如此相割裂、否定,那么它们是怎样前后推进,演化,转折的?其内在逻辑如何?毕竟历史并非像电影剪辑那样跳跃着前进。
影片没有回答,没有表现。
影片仍然使用了滥套已久的“大时代/大历史中的小人物/个人”这样的叙事,从而将真实的历史降格为展演影片主角们斑斓人生的舞台背景。于是,真实历史如何演进,影片表面上的历史逻辑--那天堂般的民国,那地狱般的新中国,何以可能,何以成立?这样的问题就被悬置了。无问西东,无问逻辑。
尽管影片在各个时段,都凸显了明晰的时代元素:抗战,批斗,商业竞争,但却是印象式的历史,是个人想象,设计,而无法解释历史本身的推演进程,无从找寻真实的逻辑。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影片反反复复借用人物之口渲染一个词:真实。对这个词的解释,就是影片宣传海报上说的那些箴言: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只问初心,无问西东。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tatic.cwzg.cn/p/dd779a3eca1bef477ffda.png" ALT="文艺片还是宗教片?——《无问西东》的历史魔幻主义" WIDTH="449" HEIGHT="277" BORDER="0" STYLE="box-sizing: border-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margin-top: 10 margin-bottom: 10 margin-left: -2"
TITLE="紫蓬山人|&《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
这个“初心”的确贯穿起影片始终,连接起各个时代,是影片的一条线索。
而影片强调的“真实”,落实到个人选择,便是同海报上讲的,忠于内心,“对自己真实”。这的确只是内心的真实,“自我”的真实,与历史真实,社会真实无关。
影片就这样明明白白地切向历史,援引历史来讲述人物,却又彻彻底底地同历史相离。
于是,尽管“历史”清晰可见,然而也始终仅仅是供电影制作者布光展演的,印象派的背景画面,一幅幅装饰艺术。其内容其色彩,则是夸张的,扭曲的,随心调配的。拿它来索取历史,得到的只是一张ps过的照片。影片在历史细节、技术常识、故事逻辑等方面的漏洞比比皆是,甚至敢于改变历史大事件的时间节点,令文革提前进行;甚至人物可以心灵感应,可以乾坤大挪移,瞬间从边疆戈壁滩赶往北京事发现场,精准定位,千里驰援。
这些方面的考较,郭松民、李明萧等文,此不赘述。
在我看来,影片整个历史逻辑——前述关于中国现当代史的三段式,斧凿明确的断代法,本身就是荒诞不经的。它就是一部套了历史背景的宗教宣传片。
这就说到影片的两个主题:坚信&恩赐。
影片是文艺片,不知道是不是文艺片都这个调调,简直沉闷乏味得可以,闷而长。如果不是那高光的飞行、空战场景还有一点晃眼,如果不是那酷烈的批斗场景还让人感到惊悚不安的话,恐怕更是一闷到底。
这是主观感受。再仔细回想,影片自始至终就有强说愁,强说爱,强行抒情的味道。
电影,本质上是影像的艺术,用光影、画面来叙事,来传达思想感情。我不知道这位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研究生院导演系、据称是“著名导演李安的同门师妹”的李芳芳,《无问西东》的导演兼编剧,是否认同这一点。从基本面来看,《无问西东》的叙事是比较失败的,电影一再要表达的真实、坚守、初心这些高大上的东西,并没有通过影像的叙事,以电影艺术的自身规律、特质而传达出来,而是通篇都在借人物之口,进行各种人生箴言式的说教,宣讲,灌输。
手段不够,台词来凑。
于是影片就有了一个个《读者》《知音》式的“大师”“人生导师”,从印度哲人泰戈尔,到清华校长梅贻琦,清华学者吴岭澜,到担任飞行教练的美国军官,到国军飞行员沈光耀(王力宏饰)和他的母亲,到基督教传教士,到建国后的清华学生陈鹏,到商业成功人士张果果(张震饰)的父亲……每当看到他们突然飚一句格言,对别人来一个当头棒喝醍醐灌顶的时候,那种违和感,都让人不能不出戏,甚至想上去阻止:大,大师……
他们的宣讲布道,无非是忠于自我,忠于内心,心存善良,同情,相信美好,平淡处事,勇气面对人生,记得珍贵,抵抗恶意……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豆瓣一篇用心解读《无问西东》箴言的文章[1],从中能得出结论:《无问西东》就是一部人生格言集,就是要让人“坚信”这些格言,以之为自己的“初心”。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tatic.cwzg.cn/p/fbde36e2.png" ALT="文艺片还是宗教片?——《无问西东》的历史魔幻主义" WIDTH="364" HEIGHT="230" BORDER="0" STYLE="box-sizing: border-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margin-top: 10 margin-bottom: 10 margin-left: -2"
TITLE="紫蓬山人|&《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
文艺片,鸡汤味。
然而还不止于此。什么力量能让人坚信,坚守?不管时代风云,不管风吹浪打,坚守自己一片天空?
影片给出了答案:恩赐。上天的恩赐,神的恩典。这就是同“坚信”绑定在一起的另一个主题。
不知道看过电影的朋友是什么感受,到那段基督教传教士带领贫苦的中国孩子唱赞美诗,唱到“奇异恩典,沁入心田”时,我是结结实实地“虎躯一震”。
这样的歌曲段落,配合着华彩壮丽的空中飞行、空战场景、乃至主角赴死后再次从天降落的魔幻、神异画面,配合着穷孩子们以唱圣歌抵抗饥饿、暴雨的情景,配合着在恐怖荒诞的“批斗会”之后西南村寨里村民们的静谧生活,宁静歌唱,前前后后反复咏叹,占去了大段时间,有的“圣歌”场景持续有一两分钟。让人怀疑是不是误入了教堂唱诗班。
无疑地,在宛从天降的基督教赞美诗响彻之际,影片传达出的是神圣,荣耀,是慈爱,是坚信,是走向天堂,走向那光,沐浴在神的恩,神的爱里,是有信者对于无信者的骄傲,是迷途者的归属。
在饥饿如禽兽之时,有天上的飞机洒下食粮;在冻馁如鸡狗时,唱赞美诗可以遗忘痛哭——靠这般恩赐活下来的穷孩子,日后成了清华大学的学生,这就是陈鹏(黄晓明饰),影片设置在毛时代那段故事的男主角;在众人疯狂,恶魔横行时,有一处伊甸园,住的都是像陈鹏一样,靠恩赐活下来的村民,依旧唱着赞美诗歌,快活劳作,与世无争,真葛天氏之民,或者简直是大洪水后挪亚的嫡传子孙了。就是这里接纳了被批斗至半死的女主角王敏佳(章子怡饰)。偌大的中国,地狱一般,没有她的容身之地,是上帝的孩子救活了她,接纳了她。这是神恩的传递。
王敏佳曾喜欢想象自己同毛主席见过面,热衷于在天安门合影,却因此被构陷、批斗、遗弃,最终,她回归了电影所指定的真正的神,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精神之父。这一回归,在电影的整个宗教神话式架构里,无疑是在黑暗时代中,向民国天堂之遗存(由彼时的国军飞行员、外国传教士所遗留)的一次回归,对民国天堂的一次致礼——不是致以革命的同志的敬礼,而是以在天之神、在天之父的名义致礼。
真实,坚信,恩赐——三位一体。唯有恩赐的存在,才有坚信的对象,才有“内心的真实”。这个三位一体的“神迹”,在影片设置于当下时代的故事中再次现身。那就是让张果果(张震饰),一名纠结于商业竞争与内心善念的成功人士,同样是清华校友,终于获得了启迪,捐款救助了一家养不起孩子的农村人。
总之,恩赐的形式,也许是救饥的食物、金钱,也许是忘饥的歌声,更重要的是指点迷津的箴言,因为它直接“沁入心田”,传承不绝。
联系到前面说的人生箴言的传递链条与神恩的传递,我们可以看到,在每个故事中,在各个时代,影片人物的最终抉择,与其说是服从了内心、自我,不如说是服从了关于“真实”、关于“坚信”“坚守”的箴言,服从了冥冥之中的人生训诫、指点,服从了某一教义。这一教义的最初播撒者有三人:
一是印度的泰戈尔。他到访清华,演说布道,影响了梅贻琦、吴岭澜等清华大师,后经沈光耀,影响到后面所有人;
二是沈光耀的飞行教练,拽着一嘴美式英语的军官,一副慵懒的美国大兵模样,却突然操着咕咕囔囔的汉语,说出了一段令人心惊涕零的大师级箴言: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tatic.cwzg.cn/p/beb3a88681.png" ALT="文艺片还是宗教片?——《无问西东》的历史魔幻主义" WIDTH="399" HEIGHT="250" BORDER="0" STYLE="box-sizing: border-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margin-top: 10 margin-bottom: 10 margin-left: -2"
TITLE="紫蓬山人|&《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
这位美国教官同样经由沈光耀,影响了后面所有人。
三是基督教传教士,前面说过,教唱穷孩子们赞美诗,留下一处“伊甸园”,通过日后的清华学生陈鹏,影响到了后续一系列的人,使他们获得了内心的力量,在无边黑暗的时代,在庸碌乏味、尔虞我诈的商业时代,避免了彻底沉沦无助。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三位权威指令的发出者,终极人生导师,都来自外国,他们对我们的主角们直接进行了宣教——而其他各位“导师”,清华校长梅贻琦,学者吴岭澜,学生沈光耀、陈鹏等等,则是受教于他们,再去施教于他人的弟子,使徒。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tatic.cwzg.cn/p/a6ded341090bee36c60836b1caec403.png" ALT="文艺片还是宗教片?——《无问西东》的历史魔幻主义" WIDTH="414" HEIGHT="236" BORDER="0" STYLE="box-sizing: border-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margin-top: 10 margin-bottom: 10 margin-left: -2"
TITLE="紫蓬山人|&《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
使徒之一——沈光耀:从天而降,负重蒙荣,死后重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tatic.cwzg.cn/p/c8b1d38ed1bb606cb61c6c141b70496.png" ALT="文艺片还是宗教片?——《无问西东》的历史魔幻主义" WIDTH="402" HEIGHT="228" BORDER="0" STYLE="box-sizing: border-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margin-top: 10 margin-bottom: 10 margin-left: -2"
TITLE="紫蓬山人|&《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
使徒之二——陈鹏:踽踽独行,只身坚守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tatic.cwzg.cn/p/d91cb771aa46bd11de1.png" ALT="文艺片还是宗教片?——《无问西东》的历史魔幻主义" WIDTH="421" HEIGHT="233" BORDER="0" STYLE="box-sizing: border-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margin-top: 10 margin-bottom: 10 margin-left: -2"
TITLE="紫蓬山人|&《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tatic.cwzg.cn/p/c2e88d8d50e017fa23e9afbbcc559c.png" ALT="文艺片还是宗教片?——《无问西东》的历史魔幻主义" WIDTH="397" HEIGHT="299" BORDER="0" STYLE="box-sizing: border-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margin-top: 10 margin-bottom: 10 margin-left: -2"
TITLE="紫蓬山人|&《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
使徒之三——王敏佳:圣洁如天使,受难而前行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tatic.cwzg.cn/p/eecf47bdcf456f2123ea9.png" ALT="文艺片还是宗教片?——《无问西东》的历史魔幻主义" WIDTH="554" HEIGHT="253" BORDER="0" STYLE="box-sizing: border-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margin-top: 10 margin-bottom: 10 margin-left: -2"
TITLE="紫蓬山人|&《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tatic.cwzg.cn/p/d0ad46f.png" ALT="文艺片还是宗教片?——《无问西东》的历史魔幻主义" WIDTH="553" HEIGHT="256" BORDER="0" STYLE="box-sizing: border-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margin-top: 10 margin-bottom: 10 margin-left: -2"
TITLE="紫蓬山人|&《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
受难与恩赐——影片的宗教美学与宗教伦理
从影片叙事来说,沈光耀、陈鹏、张果果是主角,梅贻琦们是影片要致敬的大师;然而从影片的理念层面来看,三位外国导师才是核心。
影片以此来结构全体,来宣扬清华学子的“初心”,实则是影片制作者的初心。
确实,清华大学最早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建校资金源于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可以说是美国人想拿搜刮中国人的钱,培养受美国影响的精英人士。然而,清华大学百多年来的历史,却早就超出了其最初设定,为国家造就了各界人才,贡献自不必说。而这人才、成就的本源,就是因为《无问西东》所反复宣讲的由外国大师、基督教所注入的“初心”吗?至今清华校友的人生信念,指点人生迷津、作出最终抉择的依据,仍然来自于延续至今的这般“初心”?
这种宗教神话般的历史叙事,神恩赐予的“初心”,注定了影片所裁剪出来的历史逻辑,实则只是一个受教于美国大学的女导演的主观逻辑;注定了这部试图跨接长时段大历史的影片,最终只是一部以外国话语为权威声音、以外国视角窥视中国百年奋斗史的奇幻作品。借鉴“历史虚无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的叫法,《无问西东》称得上是“历史魔幻主义”,一种浸透了宗教神学的历史观。
关于历史逻辑:否定再否定,还是否定之否定?
以往几十年,关于此前的历史有一种权威叙事,为许多文艺作品、史论文章所采用,一些官方话语也有意无意地参与了构建。即,将毛泽东时代的将近三十年裁去,将直接相连。这样叙述出来的中国现当代历史,就是一个向西方学习、通过“开放”而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而中间那三十年似乎是bug一样的存在,一段历史黑洞。
这一逻辑下,从伤痕文艺以来的主流叙事,每当谈到那三十年,不外是“痛苦,压抑,曲折,倒退”的主调,以衬托出此后终于摆脱了那段惨不忍睹的历史,走上了正路,同世界接轨,同先前晚清到民国的“现代化进程”接上茬,继续大踏步前进了。
电影《无问西东》的三段式,一正一反一合,也类似于这种叙事框架。
然而,片中为了彰显清华学子在各个时代的“为国奉献”,搬出了研制原子弹的历史,尽管仍将这一历史事件显示为人物命运无常的荒诞剧背景,却也植入了一枚足以将影片构筑的历史逻辑爆破掉的核弹。
片中,要求支边的李想,起初是一个为了个人荣誉而背叛良心,甚至背叛好友,背叛准女友的政治狂热分子,后革命叙事中的“革命螺丝钉”形象。而同学陈鹏,就是那位被沈光耀空投的食物救活、被基督教传教士的赞美诗洗礼过的孩子,则始终忠于内心,忠于好友,在被选拨为核工作者时,以“我还有人要照顾”为由拒绝,后来误以为个人感情无望,才不得已选择了远赴边疆,参与核工程。
这本是一个最能彰显名校学子担当精神、实干能力,将个人选择融入到家国历史中的宏大故事,有丰富的素材,说不尽的传奇,可以表现得非常真实,震撼,打动人心。
然而影片仍要在其中打洞,把伟大的历史事件扭曲为荒诞剧。影片插入了一段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众人欢庆的影像资料,随后是同陈鹏一起乘车的普通乘客在兴奋地谈论原子弹的新闻,之后是沉默不语的陈鹏,衣帽上大把脱落的头发;当他回到西南老家——安放王敏佳的伊甸园时,却发现是一片狼藉,人迹全无,只有墙上横七竖八贴满了刺眼的大批判标语——这时才是1964年。影片一再让文革场景提前上演,这位年龄并不大的女导演,似乎对文革大批判情有独钟,就像冯小刚对文工团、姑娘美腿情有独钟一样。
在这里,原子弹所承载的国家脊梁、民族自豪、全体人民的凝聚力,一个饱经屈辱磨难的民族终于有了“站起来”的依凭的意味,被前后两个场景的衔接所解构了。公交车上普通国人一本正经谈论的诸如“国家强大了”“我国承诺绝不首先使用原子弹”的话题,在影片的个人主义叙事中凸显为荒诞、虚妄、可笑。同所有类似“大历史-小人物”的叙事一样,这里明显将大历史同影片所聚焦的“个体”相对立,尽管主角陈鹏正是参与到历史大事件中的。而其他“个体”,对共和国切身归属的普通人,则成为陪衬与注脚,他们朴素的热情,被影片无情嘲弄。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tatic.cwzg.cn/p/244ef32c90c911fe28.png" ALT="文艺片还是宗教片?——《无问西东》的历史魔幻主义" WIDTH="435" HEIGHT="411" BORDER="0" STYLE="box-sizing: border- vertical-align: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margin-top: 10 margin-bottom: 10 margin-left: -2"
TITLE="紫蓬山人|&《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
援引原子弹工程的历史,搬出历史影像资料,却是要凸显大历史对于“小人物”的压抑与荒诞。这好比是端出一碗米饭,却要往里吐一口痰,扔一把沙子再端给人看。这是一个唯外国权威声音、视角是从的科班电影人,在我国真正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民族史诗面前的猥琐与恶意。
然而,原子弹还是要爆炸的,中国人还是要自己站起来。回到前面说的将毛泽东时代三十年排除在外的“现代化叙事”:现代化,最基本的是工业化。那么,“黄金时代”的、大师辈出的民国,其工业水平几何?如今现代化的“复兴”,“大国崛起”的步伐,“星辰大海”的雄心,所依托的工业、国防基础,又是从何而来?每年陆续爆出的高科技、国防一线隐姓埋名的老科学家,又是从何时起投入到举国一体的国防科研事业的?我国目前获得举世认可的科技成就,青蒿素,杂交水稻等,是哪个时期的成果?是从天而降的吗,是什么外国人“恩赐”的吗?
答案很显然。而这就表明,“现代化”的,“复兴”的叙事,无论如何绕不开此前被妖魔化的那三十年。那个时代所贡献的,还远不只是原子弹,它锻造了一个民族所以“站起来”的几乎全部的筋骨,脊梁。那不是什么疯狂的,黑暗的年代,那是一个艰苦的,虽曲折而顽强奋进的,再造民族的,史诗的年代。任何试图将其裁剪或者黑化的“断代史”,必然是无法自圆其说的。更不必追问除却“现代化”“复兴”的叙事之外,还有明显的革命-救亡-独立建国的历史逻辑,人民革命的逻辑;不必追问是什么让“黄金时代”的、“现代化”的、神圣崇高的民国,被人民共和国所取代;是怎样的召唤力,把那么多的各界精英之士聚集到共和国的事业之下,同各地人民一道,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一系列壮举,奠定了今天的物质基础、和平环境。那是真正的崇高。
在沉寂了几十年之后,官方也适时地对此予以发声承认。从“两个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到党的十九大作出认定: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这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否定之否定”。从不敢正视,乃至有意忽视、蔑视那段艰苦创业史,到正视、肯定它在国族发展史上的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文化领导权的归属,并不一定全然同政治领导权一致。在文艺领域,在诸多媒介提供的叙事中,不光对“前三十年”继续否定,甚至要用建国前否定建国后,用民国否定共和国,一直到否定共和国的前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从而构造出一个剔除了人民疾苦与反抗的黄金时代的民国,完美的神话。这不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认识,而是否定、否定再否定;相应地,对他们心中的天堂,那就是肯定、肯定、再肯定。这是单向度的历史观。
部分文化精英的局限就是,深陷于自我受迫害的妄想中不能自拔,几十年来原地踏步地诅咒着一个为他们开出了生存空间的时代,以此作为对历史与现实问题全部认知、思考的起点。
在可见的将来,他们还将继续这样下去。而历史本身的继续展开,则将使得更多人开始理解此前的历史诸环节,认识到实质的、基于历史真实的,而不是出于一己之主观情绪的、“无问西东”的历史逻辑,从而将那种单向度的历史观加以否定。
..............................................
《无问西东》看完了,让我们好好聊一聊其中的几段人生箴言
https://www.douban.com/note//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狂热分子用来拌饭的酱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