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个朝鲜电影卖花故娘花妮的扮演者是谁,里面好像有个唱词是,卖花来吆,卖花来吆。它的朝鲜电影卖花故娘花妮的扮演者是谁名叫什么?

致那些年我们看过的老电影 - 美篇
/&&&&致那些年我们看过的老电影
扫码分享到微信
致那些年我们看过的老电影
那些年的电影院必须是这样的,很正经的建筑。一些工厂、学校和机关都有这样的文化宫、俱乐部之类的建筑。
电影院的门前或上方往往摆着几幅巨型宣传画
那些年的电影制片厂片头
电影开演,令人激动的音乐响起!
看电影对于现代大多数人来说基本上是可有可无的事。可是,在过去的那些年却不一样了。看电影几乎是中国人文化生活的头等大事。上到国家总理,下至平民百姓,对电影都充满着极大的热情,对电影演员给予极高的评价和地位。1961年,周总理提出评选中国电影界自己的明星。最后确定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李亚林、张圆、庞学勤、金迪、田华、王心刚、王晓棠、祝希娟等22人,他们被定名为“新中国人民演员”,俗称“二十二大电影明星”。这些明星可谓家喻户晓。
文革前,除了《鸡毛信》、《红孩子》、《马兰花》、《小兵张嘎》、《小铃铛》等几部儿童片外,几乎不记得其他什么电影。提到这些儿童电影有些情节还会浮现在眼前。《小铃铛》剧照
《小兵张嘎》剧照 张嘎和胖墩打架情节历历在目
“别看今天闹的欢,小心明日拉清单”——张嘎。
“老子在城里吃馆子都不付钱,吃你几个烂西瓜还要钱?”——胖翻译官。
《马兰花》剧照
《马兰花》经典童谣(咒语?):马兰花 马兰花 风吹雨打都不怕 勤劳的人儿在说话 请你马上就开花!
文革期间(一般认为所谓“文革时期”是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这10年时间),除了几部样板戏外几乎没什么电影看,过去的老电影基本都被作为毒草批判和封存了。从1966年到1970年,整个电影界除了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新闻简报》以外,没有拍摄过一部电影。那些年电影的流行语:中国电影新闻简报、罗马尼亚电影又搂又抱、朝鲜电影又哭又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这是人们对70年代中国电影的生动概括。
毛主席会见西哈努克亲王
毛主席接见......。
我所看的老电影,基本上都是文革后期看的。有的是在露天影院看的,有的是买票去电影院看的,也有各种福利、会议、活动等发票看的(那些年,发电影票是很幸福的福利)。我最早大规模看老电影是70年代末在广州工厂宿舍区的马路影院。那时候,每周差不多都能放上一两场电影。吃过晚饭,人们搬个凳子坐在马路上等着放电影。那些年看电影相当于集中补课,看的都是五六十年代拍的电影。限于篇幅,在此仅列举典型代表和印像深刻的老电影,向其致敬!我相信有点年纪的人也都看过并记得这些电影。
我看过最老的中国电影大概是赵丹()、周旋主演的《马路天使》了。该片1937年在中国内地上映。2005年,该片入选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评出的“百年百部最佳华语片”。影片插曲《天涯歌女》词曲作者分别是鼎鼎大名的田汉(,国歌的词作者)和贺绿汀(,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由30、40年代著名的歌星“金嗓子”周璇()演唱。
周璇凭借在此片中的出色表演一举奠定了她在当时上海电影界以及后来中国电影史中的地位。
《马路天使》剧照
影片的男主角赵丹基本上是中国电影的男一号,也是中国电影的殿堂级人物。建国后,赵丹历任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和中国剧协常务理事、中国影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等。1957年获文化部年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男演员奖。《马路天使》剧照
周旋演唱的《天涯歌女》
看过最老的外国电影大概就是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了。1936年上映的《摩登时代》被认为是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也是卓别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此部影片摄制于1935年,这时好莱坞已经是有声电影的天下,无声电影已经濒临退出历史舞台的边缘。这部影片是卓别林导演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他认为,用滑稽夸张的肢体语言,要远胜于对白。因此,在卓别林的坚持下,《摩登时代》正如传统无声电影一样屏蔽了对白,只留下少许音响和背景人声,而它也证明,经典不会因为形式而失去它的色彩。
《摩登时代》剧照
《摩登时代》精彩片段
另一部外国老电影,也是我看过N遍和最喜欢的《乱世佳人》。这是根据名著《Gone with the Wind》《飘》改编的一部美国电影。该片于 日在美国上映,在世界各地文化与商业上都获得极大的成功和轰动,成为了电影史上的不朽名作。1940年,该片独得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等十项,并在1998年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的20世纪最伟大100部电影排名第四。美国电影学院评选出的100句经典电影台词: Frankly, my dear, I don't give a damn.“坦白地说,亲爱的,我不在乎。”排名榜首。影片结尾,瑞特决意离开,斯嘉丽苦苦哀求:“你要是走了,我该去哪里?我该怎么办?” Frankly, my dear, I don't give a damn,瑞特冷冷地扔下这句话扬长而去。当年本片制片人由于这句粗话而被罚款5000美元。而现在,一部电影中如果没有damn、shit、 fuck等词汇,简直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好莱坞电影。如果考虑货币贬值因素,本片是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影片,即便是《泰坦尼克》也无法与之相比。
《乱世佳人》女主角的台词: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也是100句经典台词之一。尽管其排名第31位,却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
1939年的前苏联老电影《列宁在1918》和《列宁在十月》,是文革期间中国可以放映的少数几部外国影片。这两部电影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
电影里的经典台词至今仍不时被人引用,“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是剧中列宁的卫士瓦西里前往乡下征粮前安慰饿得半死的妻子时说的话。
“让列宁同志先走”,这也是《列宁在1918》里的一句著名的台词。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史诗架构的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由蔡楚生、郑君里导演和编剧,白杨(22大明星,日—日)、陶金、上官云珠(22大明星,日-日,“文革期间”遭到迫害,跳楼自杀))、舒绣文、吴茵主演的一部剧情片。该片代表了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电影工业最高水准的巅峰之作。《一江春水向东流》于1947年10月下旬在上海公映,连映三个多月,该片几乎一夜之间引起轰动,出现了“成千上万的人引颈翘望,成千上万的人拥进影院”的盛况。首轮观众的人数是712874人,即当年上海平均每7个人中就有1人看过此片,甚至还有盲人购票入场“听电影”。不久,香港平安电影院独家上映此片,轰动景象不亚于上海。每当巴士抵平安影院的站头时,售票员不用报站名,而是高喊一声:“一江春水向东流啊!”车厢里的乘客顿时蜂拥而下。
女主角白杨
电影《白毛女》差不多是建国以来最早的和影响力最大的电影。由22大明星之田华、陈强主演。影片内容家喻户晓。本片于1951年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1957年获文化部年优秀影片一等奖。
《白毛女》剧照
后来,《白毛女》又被改编成歌剧、芭蕾舞剧。都获得极大成功,至今仍是国家级剧团保留剧目。
芭蕾舞《白毛女》剧照
歌剧《白毛女》(谭晶版)
最早将《白毛女》改编成芭蕾舞剧的是日本松山芭蕾舞团的创始人清水正夫与松山树子夫妇。他们看过电影《白毛女》后感慨颇深,1953年底从田汉那里得到了歌剧剧本,便着手将其改编。应周恩来总理之邀,松山芭蕾舞团于1958年到中国访问演出,北京人通宵排长队买票,在中日邦交中掀起一股强劲的“芭蕾外交”旋风。松山芭蕾舞团从这一年开始,先后13次到中国演出。直到2011年10月,松山树子还携团在京沪两地演出。
印度老电影《流浪者》于1954年起陆续在全球上映。给中国观众留下很深印象。 影片以简单的故事情节和歌舞表演的方式表现影片效果,让观众的观影过程,变得新鲜兴奋。这种民间传唱成为了自娱自乐的一种表现方式。影片插曲《拉兹之歌》、《丽达之歌》在中国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拉兹之歌》
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55年,由严凤英、王少舫主演。影片上映后,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1958年底时仅大陆的观众就多达一亿四千万人次之多,创造了当时票房的最高纪录。《天仙配》在香港、南洋一带上映时,同样盛况空前。女主角严凤英因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中饰演七仙女而扬名全国。在短暂的艺术生命中,严凤英主演的大戏有20多个,小戏近30个,此外还拍了3部电影,曾多次与王少舫一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同志演出,被田汉同志誉为“黄梅戏里的梅兰芳”,被国人称为黄梅戏的“一代宗师”。日,严凤英不堪在“文革”中受到的屈辱,服安眠药自杀。
电影《天仙配》剧照
《上甘岭》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故事片。由沙蒙、林杉执导,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等主演。于日上映。1952年秋,美军在朝鲜中部三八线附近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企图夺取上甘岭主峰阵地五圣山。上甘岭战役爆发。八连连长张忠发奉命执行主峰阵地的坚守任务,师指挥所要求他们坚守24小时以待后援。可就在一个上午,敌人竟进攻23次,我军伤亡惨重。敌人继续增兵,师指挥所命令张忠发暂时撤进坑道。第二天,敌人大举进攻五圣山。张忠发命令连队配合其他部队主动出击,打退了大股敌人。师指挥所要求张忠发拖住敌人,使后方争取时间调度兵力,补充弹药。坑道内的战士每天都有伤亡,他们不仅要跟头顶上的敌人作战,还要为生存而斗争。坑道与后方的联系被敌人切断,坑道内严重缺水,战士们相互鼓励、互相关心,顽强地坚持战斗。在朝鲜人民的支援和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他们顽强战斗了24天,让我军做好了大反攻的准备,最后一举歼灭了敌人。上甘岭战役改变了朝鲜战争的形势。毛泽东了解到上甘岭战役后,指示有关方面将上甘岭战役拍成电影。由擅长军事题材片拍摄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承担拍摄任务。地球人都知道的电影主题歌《我的祖国》是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演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1989年,乔羽、刘炽、郭兰英凭借该曲获得第一届金唱片奖。
电影《上甘岭》海报
《平原游击队》 55版由郭振清,方化主演。这部影片在当时的最主要突破体现在人物塑造上。影片最鲜明的两个形象是游击队长李向阳和日军中队长松井。游击队长李向阳出神入化、方化饰演的日军中队长松井狠毒狡猾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电影中“鬼子进村”的音乐成为经典。
方化饰演的“松井”
《铁道游击队》(1956年),由曹会渠、秦怡等主演。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那些经典画面以及那首动听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早已深深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
女主角秦怡是最值得尊敬的传奇式人物,中国电影22大明星之一。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2004年被授予上海市慈善之星称号,2005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2008年获选第7届中国十大女杰,2009年获得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及第1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终生成就奖。我看过的秦怡主演的电影有《女篮5号》、《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林则徐》、《大地回春》、《上海屋檐下》等。电影《铁道游击队》中方林嫂没拉弦就扔手榴弹场面至今记忆犹新。令人尊敬的秦怡90岁高龄仍参与拍电影。
一直美丽的秦怡
《英雄虎胆》(1958年)是新中国电影史上一部影响极大的反特片。由二十二大明星之于洋、王晓棠主演。电影中王晓棠演的是国民党特务阿兰跳了一段当时闻所未闻的热情激昂的伦巴!苗条的身材散发着青春的气息。舞会上特务阿兰勾引打入敌人内部的解放军(于洋饰)……。由此,“中国第一女特务”的雅号不胫而走。那些年最爱看的电影就是所谓的“反特片”了。《铁道卫士》、《羊城暗哨》、《秘密图纸》、《黑三角》、《寂静的山林》、《徐秋影案件》、《古刹钟声》、《神秘的伴侣》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反特故事片。
1963年,在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王晓棠一人饰演谍报双姝金环、银环。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晓棠也获得了极高的荣誉和地位:国家一级演员,中共第十四大代表,中国影协副主席,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少将军衔。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1959年?),由李亚林、梁音、金迪主演。由于这部影片生活气息浓郁,充满青春活力,轻松愉快、生动热烈,可观性很强,成为建国后十余年间农村题材影片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主演李亚林和金迪也一跃成为新中国22大影星。
电影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是由张棣昌谱曲、乔羽作词,郭兰英演唱的一首山西民歌。60年代开始响遍大江南北,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作。很多民族唱法的歌手都将此歌作为保留曲目。一提起山西好像人们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这首《人说山西好风光》。1989年《人说山西好风光》获广播金曲奖
《青春之歌》(1959年)由22大明星之谢芳,于洋主演。难忘的青春岁月,不朽的《青春之歌》!影片集中了当时影坛的最佳阵容,调集参与拍摄的志愿群众演员达数万之众。作为1959年建国十周年的“献礼片”,作为新中国影坛上绝无仅有的一部正面表现知识分子的影片。影片发行放映时造成了轰动效应,并多次在国外展映,产生了巨大影响。影片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主演谢芳一夜之间红遍全国,成为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女明星。
《青春之歌》剧照 那个年代,进步青年都是这样打扮
青春的谢芳
《五朵金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59年制作的一部爱情电影,由王家乙执导,杨丽坤、莫梓江、王苏娅等领衔主演。195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十周年,当时各个电影厂正在摄制献礼片。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议,拍一部反映云南大理少数民族生活的喜剧片。1960年,《五朵金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的18部献礼片的压轴制作,在全国隆重放映,引起巨大轰动。同年,在埃及开罗举办的第二届亚非国际电影艺术节上,王家乙凭借《五朵金花》获得了“最佳导演银鹰奖”,杨丽坤荣获了“最佳女演员银鹰奖”。埃及总统纳塞尔点名邀请杨丽坤前往埃及领奖,并亲切接见了她。自此,《五朵金花》先后在46个国家和地区放映,创下了当时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的最高纪录。周总理对她的表演也是称赞有加,还曾两次带着杨丽坤出国访问。如今,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五朵金花》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2000年在全国“百年最佳影片”评选活动中,《五朵金花》被评为10大影片之冠。1964年,杨丽坤又主演了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彩色宽银幕电影故事片《阿诗玛》。1994年获文华大奖,并被确认为“20世纪经典”。杨丽坤在“文革”中被迫害致精神失常,入住多地精神医院治疗。日,杨丽坤因脑梗塞引起并发症在上海家中去世,享年58岁。
年轻时的杨丽坤
《战火中的青春》(1959年)讲的是现代花木兰女扮男装的故事,题材新颖,看过多遍印象深刻,很喜欢。影片公映后好评如潮,女主角王苏娅一举成名,享誉影坛。男主角庞学勤系22大明星之一。
1960年代中国最著名的电影非《红色娘子军》莫属。由谢晋执导,祝希娟、王心刚、向梅、陈强等主演。 该片曾创造了总观影人数6亿人次。该片获得中国第一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片中的三位主演祝希娟、王心刚、陈强都是中国电影界重量级人物——22大电影明星之三。电影《红色娘子军》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后来又改编成为芭蕾舞剧,成为中国现代芭蕾舞的代表剧作。被评为“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电影和舞剧插曲《娘子军连歌》也是妇孺皆知。
《红色娘子军》剧照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剧照 画面和舞蹈美得不要不要的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剧照
《洪湖赤卫队》是于1961年上映的歌剧艺术片电影,由谢添执导,王玉珍等主演。该片曾于1962年获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音乐奖。时间考验了影片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艺术魅力。1989年,它荣获建国40周年“唤起我美好回忆的那些歌”优秀作品奖,1994年入选“百歌颂中华”优秀纪念歌曲奖。
除了《洪湖水浪打浪》外,电影里的其他歌曲也是耳熟能详的。
《刘三姐》(1961年?)由黄婉秋、刘世龙主演,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用现在人的话说,黄婉秋饰演的刘三姐才是一位真正的女神。电影《刘三姐》我在露天影院、电视里等看过N变。前几天在网上再看的时候,打开弹幕,看到有很多80后、90后,甚至还有00后的观众,在观看和发表评论。该影片是在桂林拍摄的,影片中美丽的桂林山水、美丽的刘三姐、美丽的山歌迅速风靡全国及东南亚。从此,前来游览桂林山水、寻访刘三姐和广西山歌,便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现在,“刘三姐”已经成了广西的形象代言人了。“刘三姐”的品牌价值有多大,无法估量。由著名导演张艺谋主导的《印象·刘三姐》创造了世界最大,最具魅力的山水实景剧场。
《李双双》(1962年)由仲星火、张瑞芳主演。本片曾于1963年获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配角奖四项大奖。女主角张瑞芳(22大明星之一,日 — 日)的红色履历: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特约演员。张瑞芳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1949年后相继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上影演员剧团团长。是全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影协上海分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五、六届委员,全国妇联第四届执行委员。张瑞芳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因主演影片《李双双》,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冰山上的来客》于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 制作发行,由赵心水执导,梁音、阿依夏木、谷毓英等人主演。《冰山上的来客》是一部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经典电影,故事情节的构思和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给世人留下了一曲辉煌的乐章。片中哨所战士们的浩然正气和英雄主义精神值得人们称颂,人们怀念那个时代所追求的崇高理想信念。电影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怀念战友》流传至今,广为传唱。作曲是新中国最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没有之一)、大名鼎鼎的曲作家雷振()。《马兰花开》、《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景颇姑娘》、《芦笙恋歌》等电影插曲都是雷振邦的作品。
《英雄儿女》是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并出品的一部战争故事片。由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华等主演。影片改编自巴金小说《团圆》。《英雄儿女》在全国放映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周恩来总理也抽出时间观看了《英雄儿女》,并对影片作出了评价。
凡熟悉影片主题歌《英雄赞歌》的观众,没有人会只将它当成是一首简单平常的歌曲随便一听。人们只要一听到《英雄赞歌》的音乐和旋律,脑海里首先跳出的就是王成紧握爆破筒和王芳在战火中引吭高歌的形象。
《英雄儿女》主题歌
《烈火中永生》(1965年)是水华执导,赵丹(22大明星)、于蓝(22大明星)等主演的剧情片。这是赵丹自1932年从影以来,最后一次在银幕上的亮相。
于蓝1951年主演的影片《翠岗红旗》获得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摄影奖、文化部颁发的 年优秀故事影片二等奖,每个主创人员为此获得一枚奖章;1962年在《革命家庭》饰演周莲 获得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1962年获得“22大影星”称号;1989年被授予建国40周年最佳影星;1995年在世界电影百年之际获得电影表演特别奖、中国电影世纪奖;2005年被授予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2009年获第十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杰出贡献奖;2009年获第二十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并被推举为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长、中国儿童少年影视中心主席、全国政协二、三、五、六、七、八届委员等。我所能记住的于蓝就是《烈火中永生》的“江姐”。
“文革期间”的电影《闪闪的红星》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儿童红色电影。该片由祝新运、赵汝平、刘继忠主演。于日上映。这是少有的幸运电影,无论是文革期间还是现在都立于不败之地。电影插曲《红心照我去战斗》被李双江唱了几十年,成了保留曲目。另一插曲《映山红》也传唱至今。
潘冬子形象深入人心。
老反派刘江饰演的胡汉三“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这句40多年前的电影台词,同样让现代人口口相传。
其他22大明星简介:张平(1917——1986)在《怒潮》中,饰演了深孚众望、虎虎有生气的农会委员长邱金;在《小兵张嘎》中,饰演了乐观坚毅、诙谐风趣的区游击队侦察连长钟亮;在《千万不要忘记》里,饰演了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后代的老工人丁海宽……。
电影《怒潮》插曲《送别》成为经典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农友乡亲心里亮隔山隔水永相望送君送到大树下心里几多知心话出生入死闹革命枪林弹雨把敌杀......。
被誉为最帅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朗诵艺术家孙道临(日-日)多次获国内外电影艺术大奖,出任加拿大蒙特利尔等国际电影节评委。孙道临电影艺术馆是国内第一个以影人命名的艺术馆。主演电影《渡江侦察记》(1954年)《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年)《51号兵站》(1961年)《早春二月》(1963年)等。孙道临不仅在国产片银幕上成功塑造了许多激情鲜活的角色,还是一位出色的译制片配音大师。他为《王子复仇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基督山伯爵》等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配过音,特别是1958年他在《王子复仇记》中为王子哈姆雷特配的音堪称银幕经典。
孙道临和夫人王文娟(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
谢添(日--日),中国著名演员、导演。1933年在天津开始业余话剧演出,曾参加鹦鹉剧社,演出田汉、曹禺等人的剧作。1936年谢添初登银幕。作为演员,谢添被称为“银幕上的千面人”,也被誉为影视界“四大名丑”之一;而作为导演,更是被誉为“中国的卓别林”。在电影《林家铺子》担任男主角;并导演了《水上春秋》(1959)、《洪湖赤卫队》(1961)、《花儿朵朵》(1962)、《小铃铛》(1964)、《甜蜜的事业》(1979)、《七品芝麻官》(1979)、《丹心谱》(1980)、《茶馆》(1982)等影片。《甜蜜的事业》获1981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谢添获1980年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影票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亚太地区音乐教材。这首歌曲还登上了1984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于淑珍演唱。
谢添主演的《林家铺子》剧照
崔嵬(.2.7)主演1960年由凌子风导演的《红旗谱》。《红旗谱》是一部在当时好评如潮、影响很大的电影作品。
崔嵬主演的《红旗谱》剧照
王丹凤:代表作品 《家》《春》《秋》《新渔光曲》《青青河边草》《海魂》《女理发师》《桃花扇》《护士日记》,被称为“小周璇”。2013年获第1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
《桃花扇》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63年的电影,由王丹凤、冯喆主演。电影《桃花扇》剧照
22大明星张圆,主演参演的电影有《沙漠里的战斗》(1956)《地下尖兵》(1957)《徐秋影案件》(1958)《兵临城下》(1964)《景颇姑娘》(1965).....。
由金日成编剧,金正日导演的朝鲜电影《卖花姑娘》(1972年),成为了朝鲜电影的代表作。《卖花姑娘》在中国上映的时候,是全天24小时循环放映,歇人不歇片,跑片员车轮飞转,拷贝一本一本传递,哭声在神州大地此起彼伏。《卖花姑娘》不但在中国受到欢迎,该片还获得第18届国际电影节的特别奖和特等奖章。
电影的内容基本上忘了,却清楚的记得电影插曲的旋律和歌词:买花来哟,买花来哟,朵朵红花多鲜艳。花儿多香,花儿多鲜,美丽的花儿红艳艳。
《三笑》是根据“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而来。从1940年代开始已有过好几个电影版本。香港电影《三笑》(向群、陈思思版),把美丽的湖光景色、江南戏曲中的杂腔小调和充满喜剧色彩的唱词、念白交织一起,使这个戏高潮不断,笑声连天,让人们无论在视觉或者听觉上,都能得到一次美好的享受。该片由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出品,1964年在香港首映,引起轰动。80年代引进内地更形成万人空巷局面,红遍大江南北,创下四亿两千万票房收入记录,其产生的轰动效应甚至是现在所谓的大片都难以获得的。该片是首部彩色阔银幕影片,是越剧小生向群的首部电影作品。香港及内地媒体对向群反串饰演的唐伯虎给于极高的评价。《三笑》也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之一,看过数遍,有些情节和唱段至今仍记忆犹新。
《三笑》是“长城三公主”之一陈思思演艺生涯最经典的作品。凭借该片陈思思也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一线明星。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迎新晚会,陈思思以香港地区的艺人代表出场。陈思思在晚会上不仅表演《三笑》中的经典唱段,还作为晚会节目主持人,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台湾电影《汪洋中的一条船》(1977年)是根据郑丰喜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郑丰喜的事迹在台湾广为流传。他被评为台湾十大优秀青年。小说在七十年代及八十年代这二十多年时间里一直都被认为是台湾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读物之一,曾先后获得1975年台北图书周好手第一名;中国时报四十年来影响我们最深的书籍之一;1987年《讲义》杂志票选“对现代人影响最大的十本中国名著第五名”。电影《汪洋中的一条船》由七十年代台湾最具人气的偶像搭档秦汉与林凤娇主演。这也是我为数不多自己掏钱买票自己去看的一部电影。据说也是台湾第一部在大陆上映的电影。影片以生动的散文诗般的语言,通过人物内心情感的回溯,将郑丰喜困苦辛酸的童年、在求知道路上不断坚毅前进和他的爱情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影片获得第十五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和演技优良特别奖6项奖。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影坛,曾出现过一道人称“二秦二林时代”的亮丽风景:秦汉、秦祥林、林凤娇(成龙夫人)、林青霞。这4位俊男靓女在银幕上演绎出一桩桩动人的爱情故事;银幕外也时而呈现出扑朔迷离的感情纠葛。
胡慧中凭着《欢颜》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和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新人奖,并且成为当年许多少男的梦中情人。胡慧中因而成为70年代后期台湾电影闪亮新星。电影开头很特别,一开场就由女主角胡慧中把《橄榄树》(原唱:齐豫)从头唱到尾。令人印象深刻。
鲜为人知的是,《欢颜》改编于台湾文化大学教授邱毅所撰写的小说。邱毅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在大陆可是大大的有名。民进党执政时期,邱毅向媒体揭露了包括陈水扁在内的民进党当局高层贪污弊案,因而有“揭弊天王”“爆料天王”的称号。2008年国民党马英九当选台湾总统,邱毅也是头号助选功臣。邱毅现在是央视国际频道《海峡两岸》节目特邀评论嘉宾。几乎每周都在《海峡两岸》节目中露面。
1979年陈冲、刘晓庆、唐国强主演的电影《小花》犹如横空出世,令人耳目一新。本片于1980年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演员奖(陈冲)、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青年优秀创作奖(陈冲、刘晓庆、唐国强)。同年获南斯拉夫第九届“为自由而斗争”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陈冲)。刚刚18岁的陈冲当时是上海外国语学院的一名学生,凭借着一部《小花》一举成名。初出茅庐的陈冲一步登天,这可能也是陈冲演艺事业的顶峰吧!李谷一演唱的电影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也成了其代表作品,流传至今。
陈冲与刘晓庆
《庐山恋》(1980年)由张瑜、郭凯敏主演。 号称是中国第一部吻戏。刚开始郭凯敏与张瑜都觉得很别扭,为了避免尴尬,只好要求导演清场。在导演的设计下,张瑜飞快地在郭凯敏脸颊上亲了一下,两人的脸也变得通红。就这一下,被称作“中国第一吻”。现在看来好像这事有点不可思议啊!去过庐山的人都知道吧!庐山下建了个电影院,每天只放映《庐山恋》,因此创造了“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那些年这个姿势似乎很流行
日本电影《追捕》由高仓健、中野良子等主演。该片是文革之后登陆中国的第一部外国电影。是一部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侦破片,情节曲折,悬念丛生,且极富节奏感,引人入胜。《追捕》在我国放映之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精神世界比较贫乏的80年代,带给中国观众不小的快乐和期待。很多中国观众连片子里面的台词都能记住。
“我喜欢你”——真由美
地球人都知道的“横路敬二”
电影《追捕》结尾片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卖花姑娘钢琴教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