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大王邵逸夫给内地邵逸夫捐了多少学校,为什么那么多大学

为什么几乎每个大学都有逸夫楼啊???_百度知道
为什么几乎每个大学都有逸夫楼啊???
如题,为什么啊?还有:逸夫是个人吗?谁知道他更多的消息?
我有更好的答案
香港广播电视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邵氏影业公司董事长邵逸夫先生自1985年以来连年向内地教育事业捐赠巨款,用于学校建设。
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正如他所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邵逸夫视教育为立国之本,为此多年来他尽心尽责,不遗余力。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日,邵逸夫捐助中国内地科教文卫事业的资金达25亿元,捐助项目超过3000个,其中80%以上为教育项目。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全国各地。几年来邵逸夫还不顾耆耋之躯,多次亲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视察捐赠项目。
此外,邵逸夫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都有巨额捐赠,合计金额早已超过30亿元。
采纳率:79%
逸夫楼就是香港电影大王、邵氏影业的创始人邵逸夫先生捐款建造的建筑物,就被命名为逸夫楼。迄今为止,邵逸夫向内地捐赠的款项已达17多亿港元,用这些捐款兴建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等项目已达1800多个,受惠的高等院校遍于内地大江南北,逸夫楼、逸夫图书馆、逸夫会议中心等等,已经如繁星般点缀了内地的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名校。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在去年长江流域遭受水灾之后,邵逸夫先生出资帮助灾区重建起118所小学,受益的灾区儿童数以万计。邵逸夫秉承了中国人代代相传的重视教育的传统。作为父亲,他说,“我对儿子们的责任,是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作为一个有数十年艰苦创业经验的商人,他则深深体会到,中国的发展,百业待兴,教育为本。多年来如此热心于教育事业,源于他常与周围人交流的一个私愿:“中华民族要繁荣昌盛,扶助教育,启迪青少年智慧,广育中华英才,至关重要。”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邵逸夫,著名商人,为大陆的教育事业捐资无数,这些钱基本都用来盖楼,根据惯例,一律命名为逸夫楼.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逸夫楼都邵逸夫一个人出的钱,他只是出其中一部分
我们学校就没有
这个得顶上!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逸夫楼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享誉世界的“珠宝大王”郑裕彤病逝,传奇人生堪比邵逸夫、李嘉诚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人生的故事也不在于多,只要有一两个足够动人,就不会被忘记。
据《星岛日报》独家报道,香港传奇富豪、新世界发展名誉主席、周大福集团创办人郑裕彤,于9月29日晚间,因病去世,享年91岁。
郑裕彤先生是香港四大“地产天王”之一,是享誉世界的珠宝大王,也是在2015《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位列第三的千亿级富豪。
其身后的周大福集团,是香港最大的黄金珠宝零售商之一,也是中国大陆人耳熟能详的,试想在在国庆佳期,有多少新婚夫妇选择用周大福的钻戒约定终生?
昨晚有记者收到讣告:
讣告中,郑裕彤的家人表示:
周大福集团及新世界发展创办人拿督郑裕彤博士昨晚因病安详辞世,临终前家人一直陪伴身边。多谢各位慰问与关心。
有关葬礼安排将于稍后公布。
郑氏家族 谨启
*经授权转载自:华商韬略丨作者:华商名人堂 毕亚军
日晚,香港著名企业家郑裕彤病逝,享年91岁。巨商再陨落,香港又失一束璀璨的光。
郑裕彤先生是香港四大“地产天王”之一,是享誉世界的珠宝大王,也是在2015《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位列第三的千亿级富豪。怀着沉痛的心情,我们在此分享此前对郑先生的报道,悼念这位卓越的企业家和慈善家,愿老人在天国安息!
从杂工做起
在香港各种宣传片中,形似飞鸟展翅的香港会展中心始终是显著的标志之一,这座见证香港主权回归大典的漂亮建筑,给美丽的维多利亚港增添了不少色彩。而当你穿梭在香港的大街小巷,也一定会被周大福的红反复亮眼。
会展中心的诞生,周大福的闪耀,都得益于一个人:郑裕彤。这位13岁开始闯世界的香港大商家,一手缔造了两个华人社会的顶尖企业:周大福与新世界。
没有他,香港这座世界大都会,会少去几分颜色。但他的起点,却是在店铺打杂。
郑裕彤日生于广东顺德。13岁时,念到初中的他为逃避战乱辍学,只身去到相对平静的澳门。“家里有5个兄弟,我是长子,时常只能吃稀饭和杂粮。”
到澳门后,郑裕彤在一个小金铺从打杂跑腿开始学做事情。“有媒体说我是去做学徒,没有那么好的条件啦。学徒是打金器,学习怎么做黄金。我是扫地、抹台,连学徒都不如。”他在接受华商韬略独家专访更正说。
郑裕彤所在的金铺,就是现在众所周知的周大福珠宝公司的前身——澳门周大福金铺。金铺的老板周至元曾在广州绸缎庄做过伙计,和郑裕彤的父亲是患难之交。两人在一起时,妻子同时有喜,于是“指腹为婚”约定了亲家。
后来,周家生了女儿,郑家生了男儿,恰好天生一对。郑家的男孩就是郑裕彤,周家的女儿就是后来果真成了郑裕彤太太的周翠英。
但郑裕彤当时并不知道这个背景,因为担心儿子以“郎婿”自居,不求上进,父母和周家一致约定,不要告诉他这件事。对于周家而言,到底要不要将闺女交给这个郑家小子,也还是要再考察和考虑的事情。
在周至元的教导下,郑裕彤成长得很快。只用差不多4年就基本掌握了做金铺生意的基本套路,并尤其在体察人情世故和市场变化方面表现出非凡的能力。这也让周至元抓紧找郑家兑现了“指腹为婚”的约定,将女儿周翠英下嫁。
▲郑裕彤与妻子周翠英
“周大福”新主人
1946年,战后的香港人口激增,市场复苏。已经是“郎婿”的郑裕彤,带着一两个伙计,前往香港成立了周大福分号,开出自己的第一家店。
跟很多掌柜不同的是,年轻的郑掌柜显得有些“不务正业”,常常只在店里呆四、五个小时,就让伙计负责看店,自己跑到外面去了,直到关门打烊才会回来。
这也是他在澳门就养成的习惯,“我不喜欢一直坐在店里,喜欢到外面去了解生意。老板起初还认为我在偷懒,绝对不是。我是去看别的店。做得好的,我要看人家成功的因素是什么?做得不好的,我也要看人家为什么做不好,从其他人的经验中学习。自己学习完了,要总结出经验来跟伙计们分享,在店里的那几个小时,我主要都是来落实我们要怎样改变,做得更好。”他介绍说。
这种爱学习,爱思考、爱总结的习惯,让郑裕彤把香港周大福经营得有声有色,让他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不断超越普通金铺的定义将生意推向新境界。
1955年,郑裕彤预见到珠宝业的发展前景,开始由单纯的黄金转向兼营珠宝生意。回忆当时的情况,他介绍说:“黄金和珠宝基本上是同一个行业,如果光做黄金不做珠宝,发展的前景就比较小。刚到香港时,经济情况不好,到处还是破破旧旧的。1950年后,香港慢慢开始繁荣起来,我感觉到珠宝一定会有市场。”
与此同时,周大福的老股东也把股份转让给了郑裕彤,已成岳父的周至元保留了部分股份,但也把经营权全部交给了他。大权在握后,新主人郑裕彤推出一系列变革举措,让周大福加速朝向他心中真正的企业公司靠近。
首推“9999金”
当时的香港,金铺比比皆是,竞争十分激烈。
郑裕彤挖空心思做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和优势,提高竞争力。认真观察后,他找到一个突破口。
其时,市场上所有金铺卖的黄金,一律为99金,很多商家还把94、95都当成99金来卖。郑裕彤分析后认为,如果做9999金,可以打出一面非同寻常的旗帜。理由是:
“把94、95当成99来卖,让买家对真正的99金也信心不大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卖99金就变成很不划算的事。怎么办呢?要么去做94、95,要么去做比99还要高的。欺骗人的生意做不长久,也不是我的追求,因此我提出要做9999,跟他们拉开距离。”
这是郑裕彤大权在握之后的第一个大动作,也是他树立权威的第一把火。起初,大家都反对他,说,做99金都面临这么大的压力,还做什么9999呢?如果做9999,一年会少赚很多。郑裕彤听完这些意见后,态度坚决地一锤定音:不争了,干一年再说。
不到3个月,成绩就很明显了。“当时,很多人买完黄金后会拿去典当。他把其他金铺的黄金拿去,当铺一般给价270或280,但周大福的可以给到300块。因为当铺老板都知道周大福的是9999,所以价钱就高。而且,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根本就不用我们打广告的。”
有这个大胜仗垫底,郑裕彤推出其他改革就变得容易了。即使遇到不理解的事情,大家也都相信,老板这样做决定,一定有他都道理,跟着他做就是了。
▲2005年,郑裕彤接受华商韬略记者访问
赢利之前先赢人心
9999金的响亮品牌,推动周大福这个香港黄金珠宝的后来者朝向领军者前进,但郑裕彤的变革并没有在此止步。
1960年,郑裕彤将周大福改革为香港金饰珠宝业最早的有限公司机构——“周大福有限公司”,并将部分股份派给优秀职员。同时,他还改叫“分行掌管”为“经理”;改“账房”为“财务人员”,一切都按现代化企业去管理和规范。
改革的效果很快显现出来。改革前,公司一年盈利200多万港币,改革后的第二年,这个数字就变成了500多万。
郑裕彤认为,这要归功于对人的激励。“那时的200多万相当于现在的2个亿了,全是我的。挣多了嘛,就想到员工要有份。个人力量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考虑集中大家的力量,这个呢,分钱分利比什么都重要。”
“公司业绩一倍一倍地翻,我就一年接一年给大家分。他好,我好,大家好。很多员工在周大福做了超过60年,到今天还跟我在一起,永远不离开。”郑裕彤开心地介绍。
赢利之前先赢人心,赢得人心先要舍利,这是郑裕彤做生意的一个策略。而改“分行掌管”为“经理”;改“账房”为“财务人员”则更加显出他非凡的商业智慧。
当时,香港外资企业都是经理、总监这么叫,大家都觉得很体面,但华人企业普遍还在称掌柜和帐房。郑裕彤于是率先洞察民心,把掌柜改成经理、帐房改成财务。这一改,大家都很欢喜,工作也干得更起劲。
“你叫他掌柜还是经理,是不用花钱的。他喜欢叫经理,你就改为经理,这样他很开心,大家也都开心。”郑裕彤说,“做一个老板,需要花钱出效果的要舍得钱,不花钱也能出效果的事情,更要懂得去做,而且多多益善。”
甚至,在他看来,有本事把不花钱的事也做得好,才够资格去谈自己是不是个优秀的商人。好比,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整洁一点,跟把自己弄得乱七糟八的相比,是不用多花钱的,但却得到一个更好的形象,自己也更舒心与自信。再好比,进门跟大家打招呼,和蔼地笑着说话,板着脸像人欠你钱似的,这成本都一样,但结果却大不同。
▲郑裕彤排除困难,在香港珠宝界率先进入钻石业。
全球最大珠宝上市企业
从单纯的黄金拓展到珠宝经营后,郑裕彤发现许多有身份的西方女士,都喜欢佩戴钻石饰品而不是黄金饰品,于是又把目光转向钻石业。
然而钻石却不是一个容易做的生意。
钻石的主要来源地南非对钻石的出口采取牌照配额制度。按照规定,必须是持有“戴比尔斯”牌照(现称国际钻石商贸公司)的交易商方可批购钻石,但取得这种钻石牌照非常艰难。当时全世界仅有125张这种牌照,整个香港也只有号称“钻石大王”的廖桂昌一家拥有这种牌照。因为困难,很多希望做钻石的商家都不得不放弃了目标,一些业内人士干脆形容:“要从戴比尔斯购到钻石,简直比从天上摘星星还难”。
郑裕彤却没被吓退,他不但使周大福顺利拥有了“戴比尔斯”牌照,更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成为香港最大的钻石进口商,每年的钻石进口量占到全港的30%。
因为,他千方百计想办法认识了一个在南非做钻石的厂家。“他有10个左右钻石牌照。我和他搞好关系,请他供应给我,很快就打开市场。”郑裕彤回忆,“几年下来,连打磨和经营钻石的技术与经验也都掌握了。”
同该厂商合作10多年后,对方年纪大了,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且不想继承产业,郑裕彤又收购了这个公司。此时,这个公司已是南非最大的钻石厂,周大福也因此成了南非最大的钻石厂家,进而在香港珠宝界迅速崛起。
现今,周大福已是全球最大钻石毛胚供货商DTC的最大伙伴之一,也是力拓钻石的特选商。靠此强大优势,公司建立了从钻石采购、配送、切割打磨、加工制造到终端销售的垂直产业链,成为一家珠宝领域的全产业链公司。
这种垂直整合业务模式不单令周大福可以对产品质量实施严密监控,也能让周大福对客户的需求及喜好作出迅速响应,令公司在市场得以保持优势。同时,完整的产业链,也有利于公司在成本上更具竞争力,让客户更受惠。
▲走向世界的周大福珠宝
对于珠宝,郑裕彤不只是当作一门生意来做,即使后来其他生意规模远远大于珠宝,他最钟爱的依然还是珠宝业。周大福也在他的悉心照料之下,从一个香港公司变成了一个以华人地区为核心的世界级企业。
1998年,周大福在北京建国门贵友商场开设了第一间专营店,并由此跟随内地经济发展步伐成为最负盛名的香港品牌。与此同时,周大福也把市场拓展向中国台湾,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际市场。
伴随经营地域不断扩展的,还有周大福对创新设计以及品牌经营的锐意开拓。20世纪90年代初,周大福在讨价还价的市场推出以成本加合理利润的“一口价”策略,不但大受欢迎,而且成为“货真价实”的另一代名词,并且引领整个行业朝此发展。2001年,针对新兴的市场,周大福成立ctf2周大福年青新一代专属品牌,并在香港九龙湾德福商场开设了第一间分店。之后,公司还进入钟表领域,开出了周大福钟表零售店,作为一个新业务增长点。
日,郑裕彤带领周大福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以超过1000亿港币的市值,成为全球市值最大,同时也是销售额最大的珠宝公司。其销售额是全球著名珠宝品牌Tiffany两倍还多。
2014年,周大福还收购了美国奢华钻石品牌Hearts On Fire,进一步巩固在钻石业的地位。目前,周大福已在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与美国合计拥有2300个周大福及Hearts On Fire零售店,覆盖500多个城市,建立了周大福电子商务平台,并在多个购物平台开设了网店。
在珠宝业所取得的成绩,为郑裕彤积累了亿万财富,也为他进入地产、酒店等多元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香港四大家之一
最近几十年,香港一直以“四大天王”来形容四大地产商。郑裕彤就是这四大天王之一,其他三位,分别是长江实业的李嘉诚、新鸿基的郭家、恒基兆业的李兆基。
郑裕彤很早就进入地产业发展。1957年,他投资建设了跑马场的蓝塘别墅、香港大厦。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香港动乱、地价低迷时,也收购过一批地产。但他真正在地产业出人头地,大干快上还是从1970年开始的。
谈到为什么在当时大举进入地产业,郑裕彤说,“我看准了需求,20世纪60年代以后,每年移居到香港的人都是几十万、几十万的增加。这么多人,一定需要给他们居住的地方。所以,敢于很大手笔地把地买下来盖房。”
踩对了香港地产业最黄金的时代重拳出击,也是他以及其他几位天王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1970年,郑裕彤成立了新世界发展公司,并于1972年将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新世界成立以来,不但推出了一系列代表香港高水准的大型住宅和商业地产发展计划,而且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密切合作,兴建了具有特殊价值和意义的香港展览中心。
在香港的各种宣传片中,形似飞鸟展翅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都是显著的标志之一,这座见证香港主权回归大典的漂亮建筑,还于1998年被评为“全球10大最佳”工程之一,给美丽的维多利亚港增添了不少色彩。
除香港外,郑裕彤还大举进入海外及内地发展地产业务。海外方面的典型案例包括:
1986年,他与李嘉诚、李兆基、邵逸夫、曹文锦等企业家,受李光耀点将,投资20亿新币在新加坡最黄金地段发展了至今仍是新加坡地标的大型会议展览中心——新达城。1988年,他又与李嘉诚、李兆基合作,开展了一个当时投资高达20亿港元的海外投资计划,买下加拿大温哥华世界博览会旧址,将其发展成一个现代化的太平洋城。
发展地产业务时,财力雄厚,等得起,熬得住的郑裕彤都是放眼长远,几乎每次出手,都是改城造镇的大项目,每个项目一做都是几年上十年,很多物业更是只租不售。这让他成为分享香港与内地经济发展红利的大赢家。
“我不喜欢立刻就能赚钱,越赚得快的钱,风险越大,这是一定的。我做每一件事都是看透了,为了长远才去做,不是急功近利的。”郑裕彤解释,“以香港会展中心为例,我做的时候,别人说我很大胆,其实我已经看透了,中国最终一定要收回香港,我对香港和国家前途有信心。”
通过珠宝、地产赚取到巨大利润的同时,郑裕彤不断将业务多元化、跨国化。他成立周大福企业有限公司,与周大福珠宝一起组成周大福集团。通过周大福企业有限公司持有在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的控股权,并控制及管理在香港、中国及世界各地不同性质的业务,包括有酒店、房地产、设施管理、建筑、百货零售、公共交通、电讯、道路网、自来水、电力及金融服务业,控制公司包括新世界第一巴士、城巴、新创建及协兴建筑等。
如今,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已是资产超过5000亿港元的世界性大型集团企业,主要业务已扩展至地产、基建与服务、百货及酒店四大核心业务,经营版图囊括中国香港、中国內地、中国澳门及全球多个城市,并拥有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新创建集团有限公司、新世界百货中国有限公司三家上市公司。
依靠周大福、新世界这两大事业群,郑裕彤成为世界级超级富豪,长期把持着香港富豪榜前四大的位置,与其他三大,亦敌亦友,紧密影响着香港的经济与民生。
▲北京新世界百货
▲上海香港新世界大厦
建设新中国
郑裕彤说,做生意要视野广阔,不给自己设局限,看到好的机会,就应该去努力争取。中国内地改革开放后,他便第一时间把握了这个近百年来最大的商机。
兴建于1983年,雄踞越秀山麓,尽占地利优势,毗邻广交会流花展馆的中国大酒店,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经营的酒店。这个由新世界、长江实业、恒基兆业“三大天王”牵头发展的项目,是郑裕彤大规模在内地投资发展的开端。郑裕彤的长子郑家纯,则被派到广州主持项目发展。
30多年来,周大福和新世界集团已累计在内地投资超过2000亿人民币之巨,是中国内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者之一,也是香港在内地投资最多的财团企业之一。
地产是新世界在内地投资的主要项目之一,也是香港在内地投资规模最大的地产商。与其他业者不同的是,新世界在内地参与了大量旧城改造项目,并化破旧为城市地标。
旧城改造涉及到拆迁等高难度、大麻烦事项,而且操作周期长,不利于资金快速回笼,外商企业大多避之不及,但郑裕彤从长计议看到旧城改造项目处于城市黄金地段的商业潜力,将其作为新世界在内地的一个重要选择。
给当地市民带去更好的居住环境,这也是郑裕彤愿意鼎力发展旧城改造项目的原因,在北京崇文区开发崇文新世界时,郑裕彤曾经挨家挨户地到胡同里看老百姓的居住和生活。
他说,当他吃惊地看到在北京,中国首都的中心地带,还有很多老百姓居是几十人挤在一个院子,家里还要放尿罐的落后居住条件,也是发自内心希望能帮忙做些事情,对于这些投资,他也都不是以利益最大化去安排,只要能有薄利,能帮助国家,帮助老百姓,自己就满足了。
“如果有人看过崇文区以前的旧照片,就会知道我们的努力和成果。现在的崇文区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这里面,新世界做了好多的事情。比如崇外大街是我们开宽的,水、电力管道也都是我们完成的,这是当时北京最好的工程之一。”他在2005年接受访问时心满意足地说。
为了让更多人尽快改善居住环境,新世界还在内地配合政府开发了大量经济适用房项目。“我认为自己基本上还是一个爱国的人。我希望能为中国政府和百姓尽到自己的力量。比如武汉,我看到部分市民的居住环境很不好,就希望跟武汉市政府一起,多盖一些房子起来。我了解到,盖经济适用房最能帮助到中下收入水平的老百姓,于是,我就在当地建了很多的经济适用房。”郑裕彤说。
1999年,郑裕彤父子将在内地的业务整合,成立了新世界中国地产集团,由长子郑家纯亲自掌舵,并于中国香港交易所上市,成为其财富版图中的又一支生力军。
到2014年,新世界地产中国的业务不但已拓展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合肥、南京、济南、长沙、沈阳、贵阳、海口等一线及省会城市,也已发展至大连、深圳、珠海、惠州、顺德、肇庆、惠阳等二线城市,成为中国地产界的主要企业集团和著名品牌之一。
2015年,新世界加大了对内地业务的调整,并在不到一个月内,将旗下八大城市的九个项目,以339亿元出售给了伙伴企业恒大。但这并不意味着郑姓氏退出内地地产业务,淡出住宅业务的同时,郑氏家族旗下的私人企业周大福企业则在内地大力发展商业地产,并先后推出广州周大福中心、天津滨海周大福中心、以及武汉周大福中心等多个以宏伟摩天建筑为核心的商业地标项目。
刚刚过去的8月中旬,周大福企业还联合新世界发展,以42亿人民币在深圳前海获得一宗商业用地。
除了地产,郑裕彤和郑家纯也跟随内地经济社会发展,在内地创新发展零售百货业务,成就斐然。目前,新世界百货中国有限公司,已是中国内地最大的百货店拥有人及经营者之一,经营管理着以“新世界”、以“巴黎春天”命名的百货店,及以“调频壹”命名的购物商场,其百货零售连锁网络覆盖20个左右的重点城市。
最近几年,在郑裕彤长孙郑志刚的执掌下,新世界还在内地大力推出“K11”品牌的购物及艺术中心并深受都市白领欢迎。K11是全球首个品牌率先把艺术·人文·自然三大核心元素融合,将艺术欣赏、人文体验、自然环保结合与互动,推崇创意、自由及个性化的生活品牌。按规划,未来几年,K11将陆续遍及中国一线及二线热门城市。
投资内地让郑裕彤把握到内地发展的巨大商机,也让他错过一些重大的机遇。曾有了解郑裕彤实力和能力的人直言,如果不是来内地过早,在内地投资规模过大,而是把那些钱继续投资在香港,新世界可能才是香港最大的地产商,郑裕彤的财富和影响比今日还要再向前靠近。
2009年我曾在郑家纯的办公室向他求证这一信息,他对此予以默认,但也表示:“我们并不后悔这样做,这不单支持国家,也更因为我们相信在内地,也会得到很好的回报。”
郑裕彤善于创造财富,也懂得分享。
对于公益慈善事业,他奉行“不讲道理,多做事情”的原则。“有能力的人要多承担一点,一个商人,挣了钱,总要做一点事,尽上自己的责任。”他说。
从1978年捐资180万港元扩建顺德华侨中学开始,郑裕彤便大量捐赠款内地公益事业。家乡顺德是他捐助的起点,也是重点之一。如今,他仅仅在顺德的捐款就已超过2亿人民币,捐助对象涉及教育、医疗、体育等多个领域。
在家乡之外,郑裕彤通过以先父名义设立“纪念郑敬诒奖学金”;与李兆基、霍英东等共同支持成立“培华教育基金”;创立周大福慈善基金等方式,常年支持香港、内地的教育、医疗、赈灾事业,已累计捐款数十亿元人民币。
支持慈善事业时,郑裕彤注重捐款起到实效,跟踪、检讨项目的效果。接受华商韬略专访时,他曾讲述自己做好事的一个小故事。
郑裕彤曾经在美国三藩市设立奖学金计划,与卫生部合作在内地选拔在职医生前往学习。但不少医生去了以后,就不再回来了,这令他非常不快。“我的目的是要为中国培养医科人才,不是为美国培养医科人才,我捐款的条件是学成后必须返回中国,为中国服务。做不到这点,我便不捐,但还是有人去了不回来。”他解释说。
为了让那些不愿意回来的人回来,郑裕彤还曾专程到三藩市会见受资助的中国医生,劝他们回国。“我们谈了4小时,他们居然要求我为中国政府写信,准许他们的家人与他们共同在美国生活,我则坚持拒绝,结果弄得十分不愉快,我感到很失望。”他回忆。
不如人意的结局没有让郑裕彤终止对内地医疗事业的捐助,但令他改变了捐助方式。1997年,他终止三藩的计划,在香港大学医学院设立了同等性质的助学安排。“香港已回归到中国了,学成之后,他不回也不行了。”他说。
拥有巨大财富和社会名声的郑裕彤,没有大富豪的架子,保持简单的生活,也不像很多大企业家那样善于高谈阔论,言谈间都是朴实的话语。
他说:“做人为什么要有架子?你叫我和你去吃云吞面便吃云吞面,去吃大排档便吃大排档,为何要约束自己?我们又不是没穷过?又不是一出生便是有钱人。”
他对排场也很不喜欢。一些超级富豪出场,有事没事总会带一班人跟着,郑裕彤却喜欢轻车简从。“大家就不要老跟着我,这样也叫我不自在。”他说。
走在人群中的郑裕彤常被“不识泰山”,甚至闹出笑话。1998年1月,香港百富勤证券倒闭的时候,无数记者跑到位于新世界大厦的百富勤公司去访问因此受损的公司客户,遇巧碰到郑裕彤下班回家,一名记者以为找到了受害者,就把话筒递了过去:“阿伯,你存了多少股票在百富勤呀?损失多少呀?”本身就在证券业有投资,并且担任大福证券董事长的郑裕彤被弄得一头雾水,但还是很认真地回答了问题:“没有呀!我没有存股票在百富勤呀!”
虽然不像好友李兆基那样高调炒股,但郑裕彤一直是香港股票市场的好朋友。国内很多大型国企、民企到香港上市,他旗下的周大福企业有限公司都是重要的认购者,并在其走向资本市场或发展关键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周大福和郑裕彤的动作,也长期被视为是风向标。
其中一个经典故事是,2008年6月,郑裕彤就以1.5亿美元买入恒大3.9%的股份,还拉来一帮大佬支持,成为帮助许家印渡过难关的关键人物。业间甚至流传一个说法,如果没有郑裕彤的鼎力,恒大还要在那轮危机中挣扎很久。
相比一些刻意维持神秘形象的富豪而言,郑裕彤活得很率真,什么事情都是直来直去,没有做作,也不讲究什么隐私,“我对传媒有关我的报道也不紧张,你拍到我和年轻少女一起的照片又怎样?我上娱乐版头条又怎样?”他说。
访问郑裕彤时,我曾问他,如果请你总结出两个最重要的成功因素,你会选择哪两项?他回答,就同一个人而言,要想更成功,第一是勤劳,第二是做好人,结善缘。
“勤劳肯定是要的,没有勤劳,你的学习、经验、智慧、行动力,都会打折扣。但若要想有比较大的成就,最主要的是有别人愿意合作并且支持你,这要多做好人,多结善缘。我有很多朋友,我对他们很真诚,他们对我也很真诚。朋友多,可以给自己很多的帮助,比你自己能干甚至更重要。”他说。
虽然不追求奢华享受,强调勤奋为先,但郑裕彤却也是香港四大财团领袖中相对比较享受生活的人。他与李嘉诚至交好友,他曾坦诚,自己不像李嘉诚那么努力,甚至认为李嘉诚如此努力缺了点意思。
“我没有李嘉诚那么忙。他现在依然早上是8点多一点就上班,我是11点,差很远。我们两个喜欢打高尔夫球,但我现在就不大喜欢和他打,因为他早上6时就要开始,我还未起床哩!我现在上班,在办公室,基本上也不用做什么事,人在那就行,有什么人找我,我能在。他是整天世界各地跑来跑去,不停。”他说。
郑裕彤也是香港四大财团领袖中交班最早的人。
郑家纯1971年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72年就被他安排出任了刚刚上市的新世界发展的董事。再过一年,方才27岁的郑家纯又出任了公司的执行董事,是当时香港上市公司中最年轻的执行董事之一。
1989年,方才64岁的郑裕彤干脆直接把董事总经理职务也传给43岁的郑家纯,在交班路上再进一大步。给位置的同时,也真正把权利给过去,“除了非常大的事情,我都只是听听意见,关心一下进展。”他说。
提早交班,也是郑裕彤确保家族成功传承的关键策略。他说,“在自己还有力量时就交给他,你还可以在一边看着,遇到大问题了还能出来挽回局面帮到他。若等自己不行了,甚至不在了再交,再有大问题就真的无力回天了。”
交权是一分钟的事情,但培养却不是,接班人一定要提早培养,一旦相对成熟,千万不要贪恋权位,要趁早交班,让下一代历练。这也是郑裕彤对企业创始人的建议。
2012年2月末,87岁的郑裕彤宣布,将自3月1日起不再担任集团主席及执行董事,由此完全退休,其职位由长子郑家纯接任。他说,自己工作了60多年,且公司已安排好人手管理,是时候享清福去了。
这也让郑裕彤成为香港四大家族中事业传承得最好的人。当郑家纯完全接管新世界时,郑家纯的长子、已在多个业务及岗位历练多年的郑志刚也已开始接班,出任了新世界发展的副主席兼联合总经理。而其他几大家的第三代,都还是初出茅庐,甚至还在幼儿园学习。
也因为提早就交班,甚至还隔代培养到第三代。郑裕彤的去世并不会影响到庞大的家族产业的正常运营。有媒体报道,郑家纯在接受访问时说,父亲早年脑出血,做了大手术,4年来一直卧病在床,昏迷,不能理会公司的业务。
根据郑家纯的透露,郑裕彤是因病安详辞世,临终前家人一直陪伴。因为此前已经进行了几十年而且满意的传承安排,相信他在天堂也会心安。
*经授权转载自华商韬略丨作者:华商名人堂 毕亚军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邵逸夫捐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