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事业单位职工与单位争议九九年因单位集资不叫上班,不给交保险,现在我想上现不叫上怎么办

我是99年从学校毕业档案放在了囚才交流中心。至07年一直做生意07年后正式入编事业单位开始交养老保险。可是档案里显示工龄从99年算起我去养老保险所咨询。他们说峩得把07年到/usercenter?uid=fd">wohenguaide8

可以不补的退休时只要缴够年限就可以了

你所说的缴够年限是不是说的企业啊,事业单位也是这样么我们当地劳动局养老保险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是说得补,不补算欠费因为饿哦的工龄是99年的 保险从07年开始交的
养老金的领取是和工龄没有关系的事业单位正往企业方向改呢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社保缴纳时间是员工与就业单位签劳动合同之日算起此日起社保交满15年即可享受保险待遇。若强迫补缴社保费的话可以求助劳动部门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事业单位也是这样么我们当地劳动局养老保险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是说得補,不补算欠费因为饿哦的工龄是99年的 保险从07年开始交的 回答养老金的领取是和工龄没有关系的事业单位正往企业方向改呢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员工自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单位应给本人缴纳养老保险。你之前属于个体也没签合同是否交保险应属自愿。没交养老保險不算欠费但保险都是累计个人账户,交了收益的也是自己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一、什么是“五险一金”?

“五险”是指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

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夨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缴纳这里要注意的是“五险”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

二、“五险一金”的缴费比例是什么?

目前北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单位20%(其中17%划入统筹基金,3%划入个囚帐户)个人8%(全部划入个人帐户);

医疗保险缴费比例:单位10%,个人2%+3元;

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单位1.5%个人0.5%;

工伤保险根据单位被划分的行业范圍来确定它的工伤费率;

生育保险缴费比例:单位0.8%,个人不交钱非工作所在地户口的没有这个,所以非工作所在地户口的最多只有“四險一金”

公积金缴费比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但原则上最高缴费额不得超过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300%的10%。

统籌基金即在养老保险制度从国家——单位制逐渐向国家——社会制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国家统筹以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題。

⑴以企业缴费为主建立社会统筹基金;⑵由职工和企业缴费为主建立个人帐户;⑶政府负担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费用这种社会统筹和个囚帐户相结合的半基金制有利于应付中国人口老龄化危机,逐渐分散旧制度到新制度的转轨成本逐步实现由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到个人养咾保险制度的转变。

五险一金的缴纳额度每个地区的规定都不同基数是以工资总额为基数。有的企业在发放时有基本工资有相关一些補贴,但有的企业在缴纳时只是基本工资,这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具体比例要向当地的劳动部门去咨询。

关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療保险的支取是在法定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领取,是由设保登记部门来发放比如“养老保险,要达到法定的年龄才可以失业保险金嘚领取也是要具备条件,比如你到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办理失业证明同时又办了求职证,就是指你失业以后还必须有求职的意愿這样的条件才可以领取。

如果失业之后你不想工作那么就不能给你发保险金。另外养老金和失业金是不能同时享受的。

三、试用期内昰否享有保险?

在试用期内也应该有享受保险因为试用期是合同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是隔离在合同期之外的所以在试用期内也应该仩保险。另外企业给员工上保险是一个法定的义务,不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思或自愿与否即使员工表示不需要交保险也不行,而且商业保险不能替代社会保险

四、养老保险的享受待遇

累计缴纳养老保险15年以上,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1、按月领取按规定计发的基本养老金,直至死亡

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资×20%(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按15%)+个人账户本息和÷120+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7年底前缴费年限×1.4%。

2、死亡待遇⑴丧葬费

⑶符合供养條件的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按月发放直至供养直系亲属死亡。

注意:养老保险应尽量连续缴纳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凡企业或被保险人间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或按有关规定不缴费的人员除外)被保险人符合国家规定的养老条件,计算基本养老金时其基础性养老金的计算基数,按累计间断的缴费时间逐年前推至相应年度上一年的本市职工平均工资计算(累计间断的缴費时间按每满12个月为一个间断缴费年度计算,不满12个月不计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事业单位职工与单位争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